CN110832238B - 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 Google Patents
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2238B CN110832238B CN201980003098.7A CN201980003098A CN110832238B CN 110832238 B CN110832238 B CN 110832238B CN 201980003098 A CN201980003098 A CN 201980003098A CN 110832238 B CN110832238 B CN 1108322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flow path
- reciprocating
- check valve
- primary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 F16K15/063—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 F16K15/067—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stem guided at two or more poi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6—Attachment of sealing 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50—Preventing rotation of valve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09—Check valves or pivoted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2—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preventing water-hammer or noise
- F16K47/023—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preventing water-hammer or noise for preventing water-hammer, e.g. damping of the valv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往复移动体(2)包含:阀芯(6),其包含转向面(10a);阀杆(7),其被导向筒(4)引导;以及环状的密封件(8),其在往复移动体(2)位于关闭位置时相对于阀座(12a)呈环绕状密合。阀芯(6)包含大径部(9a)、自大径部(9a)朝向一次流路侧延伸的小径部(9b)和转向部(10)。大径部(9a)在一次流路侧具有以密封件(8)在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密封件(8)的凸缘面(9d)。凸缘面(9d)形成为能够隔着密封件(8)抵接于阀座(12a)。在小径部(9b)的外周形成有凹部(9c),密封件(8)的一部分嵌合于凹部(9c)。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底阀(日文:フート弁)的构造相关,涉及升降式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配管内的流体向一方向通过的止回阀。在止回阀中存在根据阀芯的动作方式分类的各种方式的止回阀。
其中,升降式止回阀是阀芯在相对于阀座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移动的构造,因此能够进行迅速的关闭动作。尤其是,缓闭式(日文:スモレンスキ式)的升降式止回阀能够通过具备弹簧而较佳地抑制水击的产生。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升降式止回阀,其包含阀座和阀芯,该阀芯在相对于阀座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摆动,在该升降式止回阀中,向阀座侧流入的流体的流入方向与流体通过阀芯的通过方向交叉。在该升降式止回阀的阀芯,设有使流体自流入方向转向为通过方向的转向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8010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止回阀的阀芯,也可以设有在该止回阀的关闭状态下使阀芯相对于阀座密合的密封件。阀芯的主体由金属材料等构成,而密封件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在已上市的升降式止回阀中,一般而言,考虑阀芯的重量、流速、流体的温度、有机溶剂等流体的特性,针对密封件也选择耐久性足够优异的材料。尤其是,选择在施加这样的力学负荷、来自流体的热负荷、化学负荷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止水性能的劣化的密封件。
另外,对止回阀中的水中设置型底阀而言,允许微量的泄漏,但对于设于例如水面的上方的底阀而言,提高密封件的止水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性特别高。
本申请的发明人想到能够通过止回阀的构造来提高密封件的止水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密封件的止水性和耐久性的构造的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回阀,其是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止回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移动体具有: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所述阀芯包括: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其使用于升降式止回阀,该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往复移动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移动体具有: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所述阀芯包括: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所述凸缘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提高密封件的止水性和耐久性的构造的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往复移动体的上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往复移动体的底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往复移动体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导向盖的底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往复移动体的底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往复移动体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往复移动体的上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导向筒处的阀杆的收纳状态的图,图14的(a)是表示图12的XIVA-XIVA剖面的剖视图,图14的(b)是表示图12的XIVB-XIVB剖面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流量4600L/min时的流体的流动和动压分布的图。
图16是表示流量15400L/min时的流体的流动和动压分布的图。
图17是表示流量19000L/min时的流体的流动和动压分布的图。
图1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变化例的往复移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使本发明容易理解的一例,并非限定本发明。即,对于以下所说明的构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且等同发明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有时规定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这是为方便说明构成要素的相对关系而设定的,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产品的制造时、使用时的方向。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和止回阀所使用的往复移动体的概要>
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和往复移动体2的概要,主要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止回阀1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止回阀1的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此外,将包含阀杆7的轴心的截面称为纵剖面。
本实施方式的升降式止回阀1具备具有图2所示的阀座12a的阀箱12和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能够直线地往复移动并相对于阀座12a接触分离的往复移动体2。详细而言,往复移动体2构成为能够在由图2所示的、相对于阀座12a密合的关闭位置与图3所示的、自阀座12a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规定的开闭区域之间进行往复移动。
并且,止回阀1具备:一次流路,其位于比往复移动体2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往复移动体2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4,其对往复移动体2进行引导而使往复移动体2能够往复移动。
如图2所示,往复移动体2具有:阀芯6,其包含转向面10a;阀杆7,其被后述的导向筒4引导;以及环状的密封件8,其在往复移动体2位于关闭位置时相对于阀座12a呈环绕状密合。转向面10a是在阀芯6位于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一次流路侧转向为二次流路侧的面。阀杆7自阀芯6延伸,并被导向筒4引导而使往复移动体2能够往复移动。密封件8由比阀芯6柔软的材料构成。
阀芯6包括: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其在将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底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上侧);以及延伸部21,其自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向一侧延伸。此处,延伸部21是指比大径部9a向底侧延伸的部位,且是指包含导向垫圈9的作为不同构件的一部分和转向部10的部位。具体而言,延伸部21是指包含导向垫圈9的小径部9b和与阀杆7的下部一体地形成并贯穿大径部9a的转向部10的部位。
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在一次流路侧具有以密封件8在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密封件8的凸缘面9m。
凸缘面9m形成为在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延伸部21大,并形成为凸缘面9m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隔着密封件8抵接于阀座12a。
在延伸部21(小径部9b)的外周形成有凹部9c,该凹部9c在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位于小径部9b的下方的转向部10的上部)凹陷,密封件8的一部分嵌合于凹部9c。
根据上述结构的止回阀1,在往复移动体2往复移动时,通过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隔着密封件8重复抵接于阀座12a,能够缓和施加于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冲击。
尤其是,通过使密封件8和阀座12a的彼此的抵接面相对于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方向垂直,从而即使往复移动体2(密封件8)重复抵接于阀座12a,也能够使施加于密封件8的应力自抵接部位在面方向上对称地分散。
假设在密封件8和阀座12a的彼此的抵接面相对于转向面10a平行的情况(在相对于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方向斜向交叉的情况)下,产生相对于后述的凸缘面9m滑动的滑动方向的分力,密封件8容易在与往复移动体2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变形。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通过使密封件8和阀座12a的彼此的抵接面相对于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方向垂直,能够使自阀座12a施加于密封件8的阻力自抵接部位在面方向上对称地分散而作为在密封件8的面方向上偏向较少的应力。即,能够抑制密封件8偏向面方向的一方变形,能够提高密封件8的止水性和耐久性。
并且,由于密封件8嵌合于延伸部21(小径部9b、转向部10)的凹部9c,因此即使来自阀座12a的抵接负荷重复施加于密封件8,也能够抑制密封件8自往复移动体2脱落。因此,能够长期使用密封件8,能够提高耐久性。
<各部分的结构>
接着,对于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各部的结构,除参照图1~图3以外,还参照图4~图7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往复移动体2的上侧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往复移动体2的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往复移动体2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导向盖3的底侧部分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是包含阀芯6的往复移动体2在相对于阀座12a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摆动的升降式阀。被止回阀1限制逆流的流体是水等液体或空气等气体。
在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下,阀芯6被弹簧体2施力而被按压于阀座12a,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是所谓缓闭式止回阀。因此,在弹簧体20的施力作用下,止回阀1在流体的流动转为自二次侧向一次侧流动的逆流的瞬间,通过使阀芯6抵接于阀座12a而迅速关闭流路,由此能够防止逆流并抑制水击产生,能够提高其关闭状态的可靠性(止水性)。
然而,止回阀1并不限定于具备弹簧体20而将阀芯6按压于阀座12a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结构:仅在往复移动体2自身的重量的作用下或在往复移动体2自身的重量和自由阀杆7和后述的导向筒4构成的阻尼器机构施加的负荷的作用下,将阀芯6按压于阀座12a。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是角阀。具体而言,该止回阀1具备:一次流路,其位于阀芯6的往复移动区域的上游侧;以及二次流路,其隔着阀芯6的往复移动区域,相对于一次流路交叉。
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通过作为所谓底阀而使用于提升泵(未图示)的一次侧,从而止水的可靠性较高,由此能够良好地防止扬水管中的下落水。
止回阀1设于供液体或气体(流体)流通的流路,在阀芯6的一次侧与二次侧的差压超过预定的最低工作压力(开启压力)时,阀芯6成为打开状态而使流体流通。在阀芯6的一次侧与二次侧的差压为负或最低工作压力以下的情况时,如图2所示,阀芯6成为关闭状态而阻断流体的流通。
此外,还存在因后述导向盖3的凸台5a内的残留空气所产生的压力而阻碍阀芯6的移动的情况,因此,只要能够确保所期望的量的流通面积,则可以是阀芯6未必成为全开状态的结构。在图3中,示出阀芯6的全开状态,但在往复移动体2的质量和弹簧体20的复原力的作用下,阀芯6的开度与流量相应地变化。
止回阀1具备:往复移动体2;阀箱12,其具有阀座12a并收纳往复移动体2;盖(导向盖3),其具有导向筒4并安装于阀箱12;以及施力构件(弹簧体20),其设于阀芯6与盖(导向盖3)之间,向一次流路侧对阀芯6施力。即,本说明书的止回阀1是指在内部包含有阀芯6等的管接头整体。
本实施方式的阀箱12是通过脱蜡制法一体地形成的,整体形成为大致T字状。在阀箱12的上游侧(一次侧)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13,在阀箱12的下游侧(二次侧)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14,阀箱12使用螺栓、螺母等紧固件(未图示)固定于配管类(未图示)。在阀箱12,如图1所示,自T字状的部位的下侧侧面遍及凸缘部13的中央侧上表面地形成有用于安装与抽吸泵(未图示)连接的抽吸管(未图示)的平坦的安装台15。在安装台15,形成有贯通至阀箱12的一次流路侧的内部的减压口15a。
作业者通过使抽吸泵工作而将流体自抽吸管向减压口15a引入,由此能够将比阀芯6靠上游侧的部分设为负压并用流体填满。此外,若采用在减压口15a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则作业者能够确认阀箱12内部的压力状态,从而还能够确认阀芯12内部是否被流体填满。
而且,在阀箱12的上游的流动方向的延长线上,能够装卸地安装有后述的导向盖3。
如图2所示,阀箱12的流出路径12d的下侧的延长线上的与流入路径12c的流入方向重叠的部位构成了止回阀1的阀座12a。阀座12a形成为以缩小流入路径12c的方式自阀箱12的内壁突出并环绕的环状。
往复移动体2在阀箱12的内部往复移动,并在一次流路与二次流路之间使阀芯6相对于阀座12a接近远离,由此一面根据流量调整阀芯6的开口量一面防止逆流。
往复移动体2主要包括:阀杆7,其沿往复移动方向延伸;阀芯6,其设于阀杆7的下侧端部;以及密封件8,其以能够抵接于阀座12a的方式安装于阀芯6。
如图6所示,阀杆7收纳于后述的导向筒4,是用于使往复移动体2以往复移动体2在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会摇晃的方式往复移动的构件。阀杆7形成为棒状并自阀芯6的上表面立起。阀芯6的上表面的大半部分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正交。
阀杆7自上端朝向与转向部10相连接的下端去依次具有小径部7d、中径部7e及大径部7f。
小径部7d是收纳于后述的导向筒4的部位。
中径部7e是通过后述的导向垫圈9的通孔9i的部位,设于阀杆7的下端附近。在中径部7e的上侧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7a。螺纹部7a是供后述的螺母11的螺纹结合部(内螺纹)11b螺纹结合的部位。
在大径部7f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7g。螺纹部7g是供后述的导向垫圈9的螺纹结合部(内螺纹)9j螺纹结合的部位。
阀芯6和阀杆7由不锈钢形成,但也能够由例如聚氯乙烯等耐腐蚀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在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下,安装于阀杆7的周围的弹簧体20对阀芯6(导向垫圈9)的上表面弹性地施力。在阀杆7的上端部的中心,如图6所示在轴心方向上形成有逸出孔7h。通过形成逸出孔7h,从而逸出孔7h成为阀杆7收纳于导向筒4时的流体的逸出部位,因此能够抑制导向筒4内的压力升高而成为往复移动体2的移动的障碍。
阀芯6包括:转向部10,其一体地形成于阀杆7的下侧(一次流路侧)的端部;以及导向垫圈9,其安装于阀杆7。
转向部10具有使流体的流动自一次流路转向至与一次流路交叉的二次流路的功能,并在底面具有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斜向地切下而成的转向面10a。
转向面10a是相对于转向面10的上表面斜向地倾斜的平面。即,转向面10以二次流路附近部位形成为薄壁且随着远离二次流路而成为厚壁的方式形成。
此处,“使流体转向”是指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与流体同相对于流入方向正交地正对的面碰撞的情况相比,触碰到该转向面之后的流体的流动方向更朝向二次流路方向。由于利用包含这样的结构的转向面10a使流体自向阀座12a流入的流入方向转向为阀芯6的通过方向,因此能够抑制流体通过阀芯6时流体的速度降低。因此,即使在向阀座12a流入的流入方向与阀芯6的通过方向交叉的升降式止回阀1中,也能够使流体以较低的水头损失(摩擦阻力)流动。
导向垫圈9具有如下功能:在往复移动体2往复移动时,通过使往复移动体2以往复移动体2的下端侧部分在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会摇晃的方式滑动接触于阀箱12的内壁12b,从而引导该往复移动体2的移动。另外,导向垫圈9具有作为被螺母11按压上表面而与转向部10之间在面方向上均等地支持密封件8的垫圈的功能。
如图6所示,导向垫圈9安装于阀杆7的下端部的周围,在上侧具备大径部9a,在下侧具备与大径部9a同心地形成小径部9b。通孔9i、9k在壁厚方向上贯通导向垫圈9地形成于导向垫圈9的中心。通孔9i位于在阀杆7安装于导向垫圈9的状态下供阀杆7的中径部7e通过的部位。通孔9k位于在比通孔9i靠下侧处与通孔9i相连通的位置,且位于在阀杆7安装于导向垫圈9的状态下供阀杆7的大径部7f通过的部位。在形成通孔9i的内周面的下侧部分的局部,形成有与大径部7f的螺纹部7g螺纹结合的螺纹结合部(内螺纹)9j。
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具有比阀箱12中的自阀座12a向上方延伸的内壁12b的直径略小的外径。
阀芯6的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具有比其他部位向阀杆7的顶端侧(上端侧)突出地形成的环状的上侧周缘部9f。上侧周缘部9f沿着阀箱12的收纳往复移动体2的部位的内壁12b形成。
如此,根据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具备上侧周缘部9f的结构,在往复移动体2往复移动时,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滑动接触于阀箱12的内壁12b,由此能够抑制往复移动体2产生较大的晃动。具体而言,通过使作为往复移动体2的一部分的阀芯6的上侧周缘部9f滑动接触于内壁12b,能够抑制往复移动体2在与上下方向(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摆动。
此外,只要能够抑制往复移动体2的摆动,则上侧周缘部9f未必限定于形成为环状,例如,上侧周缘部9f也可以为构成为多个突起呈环状隔开间隔地配设。
本实施方式的阀芯6的基部是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所处的部位,且是图6中比双点划线靠上方的部位。阀芯6的延伸部21是包含导向垫圈9的小径部9b和转向部10的相当于图6中比双点划线靠下方的部位。
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上侧且比上侧周缘部9f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比上侧周缘部9f向下方(一次流路侧)凹陷的上侧凹部9g。并且,在上侧凹部9g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比上侧凹部9g向下方(一次流路侧)凹陷的弹簧座面9h。弹簧座面9h是支持弹簧体20的下端的座面。
如图2所示,在阀芯6的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下侧的面即凸缘面9m,形成有收纳后述的密封件8的凸缘侧凹部9e。严格而言,凸缘侧凹部9e的底面为凸缘面9m,凸缘侧凹部9e比导向垫圈9的下表面的底侧周缘部9d向上侧凹陷地形成。
凸缘侧凹部9e以在相对于阀杆7垂直的方向上与阀座12a重叠的大小形成。密封件8的上部收纳于凸缘侧凹部9e内。
如此,通过使密封件8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凸缘侧凹部9e内,从而作业者能够在将密封件8收纳于凸缘侧凹部9e内并定位了的状态下将阀杆7和转向部10安装于导向垫圈9。因此,容易以利用导向垫圈9和转向部10夹持密封件8的方式组装导向垫圈9和阀杆7。
通过形成在径向上比转向部10的外径小的小径部9b,从而在作为延伸部21的转向部10和小径部9b的外周形成凹部9c。该凹部9c是转向部10的平坦的上表面与由大径部9a的下表面和自大径部9a的下表面连续的小径部9b的周面这两者呈截面L字状形成的部位相叠合而形成的。只要存在能够将密封件8嵌合的程度的凹部9c即可,因此,对于该面的叠合,并不限定于密合,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存在少许间隙。
此外,导向垫圈9中在径向上凹陷的凹部9c和自底侧周缘部9d向上侧凹陷的凸缘侧凹部9e在空间上连续地形成。由该凹部9c和凸缘侧凹部9e形成的环状的空间的外径形成为比密封件8的外径大。
密封件8是在止回阀1的关闭状态下被阀芯6和阀座12a按压而使阀座12a止水的构件,配设于导向垫圈9与转向部10之间。
如图6所示,密封件8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密封件8的中心孔8a并形成为环状。在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中心孔8a形成为比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外周面的直径和转向部10的直径小,并形成为比导向垫圈9的小径部9b的直径大。
通过使导向垫圈9的小径部9b通过密封件8的中心孔8a,从而将密封件8配置于小径部9b的周围。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件8由橡胶制成,因此能变形性较佳地密合于阀座12a,由此能够良好地止水。
在将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移动方向设为上下方向时向上观察的情况下,密封件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转向部10的背后。另一方面,在向下观察时,密封件8全部位于导向垫圈9的背后。
密封件8和导向垫圈9的凸缘侧凹部9e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粘合体而追加地粘接(或粘合)。作为粘接剂,能够使用例如丙烯酸乳液粘接剂、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乳液粘接剂等耐水性的合成系粘接剂。另外,作为双面胶带,能够使用在薄片基材的两面涂布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等耐水性的合成树脂系粘合剂的双面胶带。
如图6所示,在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一次流路侧的面与延伸部21的一部分(转向部10)之间夹持有密封件8。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和延伸部21(阀杆7的下部和转向部10)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导向垫圈9与阀杆7及转向部10)而构成的。
如此,由于基部和延伸部21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导向垫圈9与阀杆7及转向部10)而构成的,因此在它们之间容易配设密封件8。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如果密封件8具有挠性从而能够通过使密封件8变形而安装于阀芯6,则也可以是基部和延伸部21未必由彼此独立的构件构成。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8是通过彼此独立的构件螺纹结合而被夹持在它们之间的。
具体而言,在位于阀杆7的下部的大径部7f的外周形成有螺纹部7g。在自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中央部向下方延伸的环状的小径部9b的内周,形成有与螺纹部7g螺纹结合的螺纹结合部9j。
作业者在将密封件8配设于导向垫圈9的凸缘侧凹部9e的状态下使阀杆7自顶端通过导向垫圈9的通孔9i,并使螺纹结合部9j与螺纹部7g螺纹结合。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在凸缘侧凹部9e与形成为在径向上比密封件8的内径大的转向部10之间夹持密封件8。
作业者利用螺纹结合将作为彼此独立的构件的、一体地形成于转向部10的阀杆7和导向垫圈9组装起来,从而将密封件8夹持在导向垫圈9与转向部10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往复移动体2往复移动,也容易维持延伸部21(阀杆7的下部和转向部10)和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结合状态。
止回阀1还具备自另一侧(上方侧)朝向延伸部21(阀杆7的下部和转向部10)侧按压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的防松构件(螺母11)。
如上所述,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在中央具有供阀杆7贯穿的第1通孔(通孔9i、9k)。通孔9i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导向垫圈9而形成的。阀杆7在安装有导向垫圈9的状态下的比基部(导向垫圈9的大径部9a)靠另一侧(上方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具有螺纹部7a。
防松构件(螺母11)具有供阀杆7贯穿的第2通孔(通孔11a),并在第2通孔(通孔11a)的内周面具有与螺纹部7a螺纹结合的螺纹结合部11b。
螺母11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摩擦环,并具有防松功能。止回阀1通过具备螺母11而能够使导向垫圈9及密封件8与延伸部21(阀杆7的下部和转向部10)之间的结合牢固。
此外,螺母11具有防松功能即可,并不限定于具有摩擦环。例如,也可以为包含双螺母(未图示)的结构。具体而言,只要双螺母中的一个螺母具有楔形状的突起且另一个螺母为了接收该突起而以对应的形状形成凹槽即可。
另外,只要能够相对于导向垫圈9向转向部10侧按压,以避免导向垫圈9与转向部10分离,则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包含压缩弹簧(未图示)和自阀杆7向径向外侧突起的突起(未图示)的结构。具体而言,通过使该突起保持压缩弹簧的一个端部且使压缩弹簧的另一个端部抵接于导向垫圈9,能够将导向垫圈9向转向部10侧按压。
导向盖3是如图2所示那样用于一面可装卸地安装于阀箱12而密封阀芯6的上方侧一面引导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移动的构件。如图2和图7所示,导向盖3由导向筒4和一体地形成于导向筒4的上端的圆盘状的顶板部5构成。
顶板部5在端缘具有图2所示的套圈凸缘5e,套圈凸缘5e的座面5f(参照图7)隔着垫圈16叠合于在阀箱12的上端部形成的套圈凸缘12e,并通过套圈接头(未图示)可装卸地紧固。通过套圈接头,作业者能够不使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而以手工作业相对于阀箱12装卸导向盖3,能够容易进行阀芯6、弹簧体20的清扫、更换。
在顶板部5的比套圈凸缘5e的座面5f靠径向内侧且与阀箱12的上端部相对的部位,如图2所示,两个固定螺钉5c安装于两个安装孔5b。固定螺钉5c是通过卡合于在阀箱12的上端部形成的槽而限制导向盖3相对于阀箱12相对地转动的构件。
在顶板部5的大致中央,朝向下方(一次流路侧)竖立设置有导向筒4。
导向筒4是用其内表面引导阀芯6的阀杆7的滑动的构件,其自顶板部5向阀座12a侧即下方延伸,对连接于阀芯6的阀杆7进行引导而使阀芯6能够往复移动。
在导向筒4的收纳阀杆7的部位,形成有在包含转向方向的平面上且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导向筒4的两个贯通孔4f。
如此,通过在导向筒4形成贯通孔4f,在往复移动体2往复移动时,能够利用贯通孔4f将位于阀杆7与导向筒4之间的流体排出至导向筒4的外部,能够使导向筒4的内部均压化。即,通过形成贯通孔4f,能够防止导向筒4作为阻尼器发挥功能,阀芯6容易打开。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盖3的自顶板部5向上方突出的凸台5a形成在导向筒4的延长线上。并且,导向盖3构成为在往复移动体2成为全开状态的附近时能够在凸台5a的内部收纳阀杆7。并且,在导向盖3未形成贯通孔。
即,当往复移动体2上升预定量以上时,凸台5a作为阻尼器发挥功能,能够缓慢地防止往复移动体2成为全开状态。
为了抑制往复移动体2成为全开状态,以使流体的流动不触碰阀箱12的角部的方式控制流体的流动,优选的是,设置凸台5a那样不具有贯通孔的、阀杆7的收纳部并使其作为阻尼器发挥功能,对此,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此外,在该情况下,若在导向筒4的比贯通孔4f靠上部设置不具有贯通孔的部位,则也不一定必须具备自顶板部5突出的凸台5a。
导向筒4在下端部具有大径部4a,并具有自大径部4a的周缘向阀芯6侧突出的筒状的立壁4b。立壁4b在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于将导向筒4的收纳阀杆7的入口4d和施力构件(弹簧体20)隔开的位置。
由于能够利用立壁4b将导向筒4的收纳阀杆7的入口4d和弹簧体20隔开,因此能够抑制弹簧体20进入入口4d。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阀杆7在周向上具有4个与轴心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7b,而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同样地,如图7所示,导向筒4在阀杆7的往复移动区域中与阀杆7重叠的至少一部分上在周向上具有4个与轴心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4g,并具有与阀杆7对应的非圆形的横截面。由此,阀杆7在不会相对于导向筒4旋转的情况下沿轴心方向进退移动。
在导向筒4,在立壁4b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收纳防松构件(螺母11)的收纳凹部4e。在往复移动体2位于全开位置时,防松构件(螺母11)抵接于收纳凹部4e的收纳底面4c。如此,通过使螺母11抵接于在导向筒4设置的收纳凹部4e的收纳底面4c,能够确定全开状态的往复移动体2的位置。并且,在螺母11收纳于收纳凹部4e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收纳凹部4e来限制螺母11的振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图10对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X进行说明。止回阀1X是安装于口径比止回阀1大的配管的构件。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X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往复移动体32的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往复移动体32的纵剖视图。
此外,在止回阀1X中,省略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共同的结构的说明。例如,由于止回阀1X的阀箱、密封件8及螺母11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除大小以外均是共同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止回阀1X主要具备往复移动体32和导向盖33,该导向盖33具有对往复移动体32进行引导而使往复移动体32能够往复移动的导向筒34。往复移动体32主要包括:阀杆37,其沿往复移动方向延伸;阀芯36,其设于阀杆37的下侧端部;以及密封件8,其安装于阀芯36。
阀芯36包括:转向部40,其一体地形成于阀杆37的下侧(一次流路侧)的端部;以及导向垫圈39,其安装于转向部40。
阀杆37自上端朝向与转向部40相连接的下端去依次具有小径部37d和大径部37f。
小径部37d是收纳于后述的导向筒34的部位。
大径部37f是该大径部37f的下侧的一部分在后述的导向垫圈39的通孔39i通过的部位,其设于阀杆37的下端附近。在大径部37f的上侧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37a。螺纹部37a是供螺母11的螺纹结合部(内螺纹)11b螺纹结合的部位。
如图10所示,导向垫圈39具有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在小径部39b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后述的转向部40的螺纹结合部40h螺纹结合的螺纹部39k。
如图10所示,导向垫圈39安装于阀杆37的下端部的周围,在上侧具备大径部39a,在下侧具备与大径部39a同心地形成的小径部39b。通孔39i在壁厚方向上贯通导向垫圈39地形成于导向垫圈39的中心。通孔39i位于在阀杆37安装于导向垫圈39的状态下供阀杆37的大径部37f通过的部位。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延伸部21(转向部40)的能够与密封件8的一次流路侧部分(下表面)相抵接的部位,形成有在相对于阀杆37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比周围突出的突起(突缘40c)。具体而言,突缘40c自转向部40的侧壁40b相对于阀杆37的轴心方向垂直地突出而形成为环绕状。
如此,通过在延伸部21形成突缘40c,能够一面扩大延伸部21与密封件8接触的接触面积并容易将密封件8保持在延伸部21的上方,一面缩小延伸部21的体积而抑制重量的增加。
基部(导向垫圈39的大径部39a)和延伸部21(阀杆37的下部和转向部40)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与阀杆37一体地形成的转向部40和导向垫圈39)而一体地构成的。延伸部21(转向部40)在内部具有中空部40f。在延伸部21(转向部40)的与基部(导向垫圈39的大径部39a)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中空部40f相连的开口40g。
中空部40f的最大直径形成为在相对于阀杆3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开口40g大。包含中空部40f的转向部40相对于在面内包含流体的转向方向和阀杆37的轴心方向的假想面(其是图10的纵截面,且是与图1的假想平面P对应的面)呈镜面对称地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阀芯36的基部是导向垫圈39的大径部39a所处的部位,且是图10中比双点划线靠上方的部位。阀芯36的延伸部21相当于包含导向垫圈39的小径部39b和转向部40的、图10中比双点划线靠下方的部位。
通过在延伸部21(转向部40)形成中空部40f,能够使往复移动体32轻量化。包含中空部40f的转向部40相对于在面内包含转向方向和阀杆37的轴心方向的假想面呈镜面对称地形成。通过如此形成,在流体向转向方向流动时,能够抑制因自流体施加于延伸部21的力而使延伸部21晃动,能够使流体的流动稳定。
另外,在转向部40的形成开口40g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小径部39b的螺纹部39k螺纹结合的螺纹结合部(内螺纹)40h。即,转向部40安装于导向垫圈39的小径部39b的外周。
并且,转向部40在形成有开口40g的部位的外周的上侧具有以比下侧的突缘40c小的直径形成的小径部40d。
延伸部21(转向部40)通过如此具有大径的突缘40c和小径部40d,从而如图10中以双点划线示意性所示那样,在上侧具有作为突缘40c与小径部40d之间的径向长度的差异的凹部40e。凹部40e在相对于阀杆3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转向部40的突缘40c凹陷地形成,且密封件8的一部分嵌合于凹部40e。该凹部40e是通过使大径部39a的下表面和由自小径部40d的周面连续的突缘40c的上表面呈截面L字状形成的部位叠合而形成的。只要存在能够将密封件8嵌合的程度的凹部40e即可,因此,对于该面的叠合,不限定于密合,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存在少许间隙。
此外,转向部40中在径向上凹陷的凹部40e和凸缘侧凹部39e在空间上连续地形成。由该凹部40e和凸缘侧凹部39e形成的环状的空间的外径形成为比密封件8的外径大。
在导向筒34的收纳阀杆37的部位形成有在包含转向方向的平面上和垂直于该平面的平面上且相对于阀杆37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导向筒34的4个贯通孔34f。即使因用于中等流量而自阀杆37施加于导向筒34的内部的按压力大于自阀杆7施加的按压力,通过形成更多的贯通孔34f,也容易使流体自导向筒34的内部向外部逸出。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与往复移动体32的往复移动有关的动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图14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Y。与安装于中等流量用的配管的止回阀1X相比,止回阀1Y是安装于口径更大的大流量用的配管的止回阀。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Y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2是表示止回阀1Y的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3是表示构成止回阀1Y的往复移动体52的上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导向筒54处的阀杆57的收纳状态的图,图14的(a)是表示图12的XIVA-XIVA剖面的剖视图,图14的(b)是表示图12的XIVB-XIVB剖面的剖视图。
此外,在止回阀1Y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或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X共同的结构省略说明。例如,由于止回阀1Y的阀箱、密封件8及螺母11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比除大小以外均是共同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止回阀1Y主要具备往复移动体52和导向盖53,该导向筒54具有对往复移动体52进行引导而使往复移动体52能够往复移动的导向筒54。往复移动体52主要包括:阀杆57,其沿往复移动方向延伸;阀芯56,其设于阀杆57的下侧端部;以及密封件8,其安装于阀芯56。
阀芯56包括:转向部60,其一体地形成于阀杆57的下侧(一次流路侧)的端部;以及导向垫圈59,其安装于转向部60。
在阀杆57,如图13和图14所示,形成有沿相对于阀杆57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贯通阀杆57的贯通孔57c。
如此,通过在阀杆57形成贯通孔57c,能够使流体通过阀杆57的贯通孔57c,能够使阀杆57的周围的水压均压化。因此,能够抑制往复移动体52在其往复移动时晃动,能够长期使用止回阀1Y,也就是能够提高止回阀1Y的耐久性。此外,阀杆57因形成有贯通孔57c而能够相应地轻量化,能够降低对水流的阻力,由此能够降低水头损失。
尤其是,贯通孔57c沿相对于在面内包含转向方向的假想平面(是图12的纵截面,且是与图1的假想平面P对应的面)垂直的方向贯通阀杆57。
如此,通过形成贯通孔57c,能够抑制通过阀杆57的贯通孔57c的流体对转向的流体的主流造成影响。
在导向筒54的收纳阀杆57的部位,形成有第1贯通孔(贯通孔54f)。若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于阀杆57的贯通孔57c称作第2贯通孔,则第1贯通孔(贯通孔54f)和第2贯通孔(贯通孔57c)形成为在阀杆57的一部分收纳于导向筒54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相重叠。
具体而言,阀杆57的贯通孔57c形成为在轴心方向上比导向筒54的贯通孔54f长。构成为,在以将阀芯56打开预定以上的方式使阀杆57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下,贯通孔54f与贯通孔57c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阀杆57的一部分收纳于导向筒54的状态下,也能够经由贯通孔54f和贯通孔57c使流体通过阀杆57和导向筒54,能够使导向筒54的周围的水压均压化。因此,与上述同样,能够抑制往复移动体52在其往复移动时晃动,能够提高止回阀1Y的耐久性。
如图14的(a)所示,在相对于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1贯通孔(贯通孔54f)的宽度大于第2贯通孔(贯通孔57c)的宽度。
通过使贯通孔54f的宽度大于贯通孔57c的宽度,因此遍及贯通孔54f的整个宽度地使通过贯通孔57c的流体通过贯通孔54f,能够使导向筒54的周围的水压均压化。因此,与上述同样,能够抑制往复移动体52在其往复移动时晃动,能够提高止回阀1Y的耐久性。
如图14的(b)所示,在阀杆57的外周面和导向筒54的内周面各自上的、在导向筒54收纳了阀杆57时相对的部位,分别形成有沿阀杆57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平面部54g、57b。即,平面部54g和平面部57b平行地(包含大致平行)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引导轴54收纳于阀杆57时,位于阀杆57的外周面的平面部57b和位于导向筒54的内周面的平面部54g处于相对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阀杆57相对于导向筒54相对地旋转。因此,能够抑制贯通孔57c的位置自相对于在面内包含转向方向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错开。
如图13所示,在基部(导向垫圈59的大径部59a)的另一侧的面(上表面)的比上侧周缘部59f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比上述周缘部59f向下方(一次流路侧)凹陷的另一侧凹部(上侧凹部59g)。在上侧凹部59g,形成有遍及上下地连接于上侧周缘部59f的内侧面的侧视三角形状的肋部59m。如此,通过形成肋部59m,能够提高因形成上侧凹部59g而降低了的导向垫圈59的刚性。
防松构件(螺母11)成为在往复移动体52位于全开位置时抵接于导向筒54的结构。如此,通过使螺母11抵接于导向筒54,能够确定全开状态下的往复移动体52的上限位置。
<动压分布>
接着,参照图15~图17说明流体流过止回阀1Y时的各流量下的动压分布。图15是表示流量4600L/min(阀开度21.9%)时的流体的流动和动压分布的图。图16是表示流量15400L/min(阀开度73.4%)时的流体的流动和动压分布的图。图17是表示流量19000L/min(阀开度100%)时的流体的流动和动压分布的图。此外,在图15~图17中,颜色越浓(点越多),表示动压越高。
如图15所示,在流量4600L/min(阀开度21.9%)时,在流体通过阀座12a与阀芯56的密封件8之间之后,动压DP1变低。在流体自一次流路侧通过阀座12a与密封件8之间之后,在二次流路中流路急剧扩大。因此,通过流体的主流扩散和剥离,从而压力损失变大。另外,通过阀座12a与密封件8之间的流体在通过的初始阶段为宽度较窄的流动。由于在该流动的两侧产生漩涡W,因此压力损失变大。
如图16所示,在流量15400L/min(阀开度73.4%)时,在流体自一次流路侧通过阀座12a与密封件8之间之后,动压DP2变低。然而,动压DP2的下降率与动压DP1的下降率相比被抑制得较低。若为上述的阀开度,则在流体自一次流路侧通过阀座12a与密封件8之间之后,二次流路的流路的扩大量变小。因此,流体的主流扩散和剥离被抑制,从而压力损失变小。另外,若为上述的阀开度,则通过阀座12a与密封件8之间的流体在通过的初始阶段为宽度较宽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产生较大的漩涡W,能够将压力损失抑制得较低。
如图17所示,在流量19000L/min(阀开度100%)时,流体自一次流路侧通过阀座12a与密封件8之间之后,大致不存在动压DP3的下降。然而,转向部60附近的动压DP4与动压DP3相比较低。其原因在于,通过使转向部60上升到阀箱61的内壁的角部61f在流体的流路上露出的程度,从而流体触碰角部61f。因此,由于触碰角部61f的流体产生剥离,由此动压DP3与动压DP4相比较低,产生相对较高的压力损失。
与在阀芯56流动的流体的流量相应地设定弹簧体20的弹性力、往复移动体52的重量,通过选择弹簧体20的弹性力、往复移动体52的重量,能够设为适当的阀开度的范围而将压力损失抑制得较低。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Z。图1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Z的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8所示的箭头表示流体的流动方向。
止回阀1Z构成为安装于直线地配置的两个配管的间隙中,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Z的收纳于阀箱70的构件的结构与止回阀1X的内部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止回阀1Z主要包括:筒管71,其具有阀箱70;流入阀筒72;弯管73,其安装于流入阀筒72;弯管74,其安装于筒管71的流体的流出侧;以及凸缘构件75、76,其安装于弯管73、74的端部。
筒管71形成为T字状,在筒管71中的直线延伸的部位,配设有能够与其延伸方向平行地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体32,并配设有具有沿该方向延伸的导向筒34的导向盖33等。
流入阀筒72形成为圆管状,被沿着筒管71的一次流路侧的内周面固定。流入阀筒72中的位于筒管71的内部的内侧端面72b作为阀座12a发挥功能。
弯管73的一端通过熔接而接合于流入阀筒72的外侧端面72a,弯管73的另一端通过熔接与凸缘构件75相接合。
弯管74的一端通过熔接而接合于筒管71的流出侧,弯管74的另一端通过熔接与凸缘构件76相接合。
凸缘构件75和凸缘构件76使用螺栓、螺母等紧固件(未图示)固定于配管(未图示)。
弯管73和弯管74在其管长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弯曲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弯管73和弯管74仅由弯曲部分实质性构成的方式,但不限定于此,弯管73和/或弯管74也可以在管长的一部分上具有直线部分。弯管73和弯管74的管长是指它们的轴心上的长度。
如图18所示,自凸缘构件75流入的流体沿弯管73弯曲地流动,并自弯管73顺畅地流入至流入阀筒72并顶起往复移动体32。通过转向部40转向的流体自筒管71的二次流路顺畅地流入弯管74。然后,流体沿着弯管74弯曲地流动并自凸缘构件76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构件75的流入方向和凸缘构件76的流出方向处于同轴上。即,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Z为直式止回阀。换言之,相对于一次流路和二次流路正交并具有角式止回阀的功能的筒管71和其内部结构,通过连接弯管73和弯管74,从而构成直式的止回阀1Z。
弯管73、74的角度、大小或长度也可以根据安装的配管的配置或大小而任意地设定。
对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Z是通过将筒管71、流入阀筒72、弯管73、弯管74和凸缘构件75、76接合而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止回阀1Z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利用脱蜡法或其他铸造法等一体地形成的。
<变化例>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往复移动体,以阀杆和转向部一体地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接着,参照图19对变化例的往复移动体82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变化例的往复移动体82的分解立体图。
往复移动体82包括:阀杆87;阀芯86,其由导向垫圈89和转向部90构成;以及密封件8,其被导向垫圈89和转向部90夹持。
阀杆87在其下端部的外周部具有螺纹部87a。在阀杆87的侧面,贯通阀杆87地形成有贯通孔87c。
导向垫圈89在中央部分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导向垫圈89的通孔89i,在通孔89i的内表面形成有作为内螺纹的螺纹结合部89j。另外,在导向垫圈89的上表面,形成有利用箭头来表示转向方向的方向指示槽89k。
通过如此形成螺纹结合部89j,能够使阀杆87和导向垫圈89以预定的旋入量螺纹结合。例如,其旋入量是方向指示槽89k所指的方向在俯视时成为相对于贯通孔87c贯通的方向垂直的朝向的量。
转向部90在其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有中央部90a,并在中央部90a存在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即螺纹结合部90b。在中央部90a的径向上延伸地形成有两个肋部90c。
往复移动体82是通过使阀杆87的螺纹部87a螺纹结合于导向垫圈89的螺纹结合部89j并在导向垫圈89与转向部90之间配设有密封件8状态下使螺纹部87a螺纹结合于转向部90的螺纹结合部90b而组装起来的。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各实施方式,但这些是本发明的例示,也能够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结构。
本发明的止回阀和构成止回阀的往复移动构件的各种构成要素不必各自独立地存在。允许多个构成要素作为一个构件而形成、一个构成要素由多个构件形成、某一构成要素为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以及某一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等。
本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止回阀,其是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止回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移动体具有: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所述阀芯包括: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在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2)根据(1)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基部的所述一次流路侧的面与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之间夹持有所述密封件,所述基部和所述延伸部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而构成的。
(3)根据(2)所述的止回阀,其中,通过使所述彼此独立的构件螺纹结合,从而所述彼此独立的构件之间夹持有所述密封件。
(4)根据(3)所述的止回阀,其中,该止回阀还具备自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延伸部侧按压所述基部的防松构件,所述基部具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第1通孔,所述阀杆在比所述基部靠所述另一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具有螺纹部,所述防松构件具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第2通孔,且在所述第2通孔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部螺纹结合的螺纹结合部。
(5)根据(4)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全开位置时,所述防松构件抵接于所述导向筒。
(6)根据(5)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导向筒形成有收纳所述防松构件的收纳凹部,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全开位置时,所述防松构件抵接于所述收纳凹部的收纳底面。
(7)根据(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凸缘面形成有凸缘侧凹部,所述凸缘侧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垂直的方向上以与所述阀座重叠的大小形成,所述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凸缘侧凹部内。
(8)根据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该止回阀还具备:阀箱,其具有所述阀座并收纳所述往复移动体;盖,其具有所述导向筒并安装于所述阀箱;以及施力构件,其设于所述阀芯与所述盖之间,向所述一次流路侧对所述阀芯施力,所述导向筒具有自其周缘向所述阀芯侧突出的立壁,该立壁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于将所述导向筒的收纳所述阀杆的入口和所述施力构件隔开的位置。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导向筒的收纳所述阀杆的部位,形成有在与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导向筒的贯通孔。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阀杆形成有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阀杆的贯通孔。
(11)根据(10)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导向筒的收纳所述阀杆的部位形成有第1贯通孔,形成于所述阀杆的贯通孔是第2贯通孔,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阀杆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导向筒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相重叠。
(12)根据(11)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相对于所述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1贯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2贯通孔的宽度。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阀杆形成有沿相对于在面内包含转向方向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贯通所述阀杆的贯通孔。
(14)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延伸部的能够与所述密封件的一次流路侧部分相抵接的部位,形成有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比周围突出的突起。
(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阀杆的外周面和所述导向筒的内周面各自上的、在所述导向筒收纳了所述阀杆时相对的部位,分别形成有沿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平面部,所述阀杆的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导向筒的所述平面部平行地配置。
(16)根据(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所述基部和所述延伸部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而一体地构成的,所述延伸部具有中空部,在所述延伸部的与所述基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中空部相连的开口,所述中空部的最大直径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开口大,包含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在面内包含所述流体的转向方向和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的假想面呈镜面对称地形成。
(17)根据(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该止回阀还具备阀箱,该阀箱具有所述阀座并收纳所述往复移动体,所述基部具有比其他部位向所述阀杆的顶端侧突出地形成的周缘部,该周缘部沿着所述阀箱的内壁形成。
(18)根据(17)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侧的面,形成有比所述周缘部凹陷的另一侧凹部,在该另一侧凹部形成有肋部。
(19)根据(11)所述的止回阀,其中,在上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上,所述第2贯通孔比所述第1贯通孔长。
(20)一种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其使用于升降式止回阀,该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具有: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所述阀芯包括: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所述凸缘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该申请主张2018年3月1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8-044510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1X、1Y、1Z、止回阀;2、往复移动体;3、导向盖(盖);4、导向筒;4a、大径部;4b、立壁;4c、收纳底面;4d、入口;4e、收纳凹部;4f、贯通孔;4g、平面部;5、顶板部;5a、凸台;5b、安装孔;5c、固定螺钉;5e、套圈凸缘;5f、座面;6、阀芯;7、阀杆;7a、螺纹部;7b、平面部;7d、小径部;7e、中径部;7f、大径部;7g、螺纹部;7h、逸出孔;8、密封件;8a、中心孔;9、导向垫圈;9a、大径部(基部);9b、小径部(延伸部);9c、凹部;9d、底侧周缘部;9e、凸缘侧凹部;9f、上侧周缘部(周缘部);9g、上侧凹部;9h、弹簧座面;9i、通孔(第1通孔);9j、螺纹结合部;9k、通孔(第1通孔);9m、凸缘面;10、转向部;10a、转向面;11、螺母(防松构件);11a、通孔(第2通孔);11b、螺纹结合部;12、阀箱;12a、阀座;12b、内壁;12c、流入路径(一次流路);12d、流出路径(二次流路);12e、套圈凸缘;13、14、凸缘部;15、安装台;15a、减压口;16、垫圈;20、弹簧体;21、延伸部;32、往复移动体;33、导向盖;34、导向筒;34f、贯通孔;36、阀芯;37、阀杆;37a、螺纹部;37d、小径部;37f、大径部;39、导向垫圈;39a、大径部(基部);39b、小径部;39e、凸缘侧凹部;39i、通孔;39k、螺纹部;40、转向部(延伸部);40a、转向面;40b、侧壁;40c、突缘(突起);40d、小径部;40e、凹部;40f、中空部;40g、开口;40h、螺纹结合部;52、往复移动体;53、导向盖;54、导向筒;54f、贯通孔(第1贯通孔);54g、平面部;56、阀芯;57、阀杆;57b、平面部;57c、贯通孔(第2贯通孔);59、导向垫圈;59a、大径部(基部);59f、上侧周缘部(周缘部);59g、上侧凹部(另一侧凹部);59m、肋部;60、转向部;61、阀箱;61f、角部;70、阀箱;71、筒管;72、流入阀筒;72a、外侧端面;72b、内侧端面(阀座);73、74、弯管;75、76、凸缘构件;82、往复移动体;86、阀芯;87、阀杆;87a、螺纹部;87c、贯通孔;89、导向垫圈;89i、通孔;89j、螺纹结合部;89k、方向指示槽;90、转向部;90a、中央部;90b、螺纹结合部;90c、肋部;DP1、DP2、DP3、DP4、动压;P、假想平面;W、漩涡。
Claims (17)
1.一种止回阀,其是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止回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移动体具有:
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
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
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
所述阀芯包括:
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
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
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
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
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
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在所述导向筒的收纳所述阀杆的部位形成有第1贯通孔,
在所述阀杆形成有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阀杆的第2贯通孔,
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阀杆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导向筒的状态下且是在所述阀杆以所述阀芯自所述阀座打开的方式移动了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相重叠,且为相同的朝向。
2.一种止回阀,其是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止回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移动体具有:
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
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
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
所述阀芯包括:
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
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
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
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
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
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在所述导向筒的收纳所述阀杆的部位形成有第1贯通孔,
在所述阀杆形成有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阀杆的第2贯通孔,
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阀杆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导向筒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相重叠,
在相对于所述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1贯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2贯通孔的宽度。
3.一种止回阀,其是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止回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移动体具有:
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
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
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
所述阀芯包括:
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
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
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
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
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
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在所述阀杆形成有沿相对于在面内包含所述流体的转向方向和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贯通所述阀杆且在轴心方向上较长的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其是升降式止回阀,具备:施力构件,其向所述一次流路侧对所述往复移动体施力;以及凸缘部,其分别设于所述一次流路的端部和所述二次流路的端部,且固定于配管,该止回阀使用于提升泵的一次侧,构成为通过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流入而被自所述阀座顶起并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往复移动体被所述施力构件施力而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
所述基部和所述延伸部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而一体地构成的,
所述延伸部具有中空部,
在所述延伸部的与所述基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中空部相连的开口,
所述中空部的最大直径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开口大,
包含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延伸部相对于在面内包含所述流体的转向方向和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的假想面呈镜面对称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基部的所述一次流路侧的面与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之间夹持有所述密封件,
所述基部和所述延伸部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而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通过使所述彼此独立的构件螺纹结合,从而在所述彼此独立的构件之间夹持有所述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该止回阀还具备自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延伸部侧按压所述基部的防松构件,
所述基部具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第1通孔,
所述阀杆在比所述基部靠所述另一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具有螺纹部,
所述防松构件具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第2通孔,且在所述第2通孔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部螺纹结合的螺纹结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全开位置时,所述防松构件抵接于所述导向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凸缘面形成有凸缘侧凹部,
所述凸缘侧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垂直的方向上以与所述阀座重叠的大小形成,
所述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凸缘侧凹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
该止回阀还具备:
阀箱,其具有所述阀座并收纳所述往复移动体;
盖,其具有所述导向筒并安装于所述阀箱;以及
施力构件,其设于所述阀芯与所述盖之间,向所述一次流路侧对所述阀芯施力,
所述导向筒在下端部具有大径部,所述导向筒具有自该大径部的周缘向所述阀芯侧突出的立壁,
该立壁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于将所述导向筒的收纳所述阀杆的入口和所述施力构件隔开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导向筒的收纳所述阀杆的部位,形成有在与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导向筒的贯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延伸部的能够与所述密封件的一次流路侧部分相抵接的部位,形成有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比周围突出的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阀杆的外周面和所述导向筒的内周面各自上的、在所述导向筒收纳了所述阀杆时相对的部位,分别形成有沿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平面部,所述阀杆的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导向筒的所述平面部平行地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该止回阀还具备阀箱,该阀箱具有所述阀座并收纳所述往复移动体,
所述基部具有比其他部位向所述阀杆的顶端侧突出地形成的周缘部,
该周缘部沿着所述阀箱的内壁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侧的面,形成有比所述周缘部凹陷的另一侧凹部,
在该另一侧凹部形成有肋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基部具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第1通孔,
所述基部和所述延伸部是通过组装彼此独立的构件而构成的,
通过使所述彼此独立的构件螺纹结合,从而在所述彼此独立的构件之间且是在所述基部的所述一次流路侧的面与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之间夹持有所述密封件,
所述止回阀还具备自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延伸部侧按压所述基部的防松构件,
所述阀杆在比所述基部靠所述另一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具有螺纹部,
在所述导向筒形成有收纳所述防松构件的收纳凹部,
所述防松构件具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第2通孔,且在所述第2通孔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部螺纹结合的螺纹结合部,
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全开位置时,所述防松构件抵接于所述导向筒的所述收纳凹部的收纳底面。
17.一种止回阀用的往复移动体,其使用于升降式止回阀,该升降式止回阀具备:阀座;往复移动体,其能够在相对于该阀座密合的关闭位置和自所述阀座隔有间隔的打开位置之间直线地往复移动;一次流路,其位于比该往复移动体靠上游侧的位置;二次流路,其位于比所述往复移动体靠下游侧的位置并相对于所述一次流路交叉;以及导向筒,其对所述往复移动体进行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该止回阀用的往复移动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止回阀用的往复移动体具有:
阀芯,其包含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流体自所述一次流路侧转向至所述二次流路侧的转向面;
阀杆,其自该阀芯延伸,并被所述导向筒引导而使所述往复移动体能够往复移动;以及
环状的密封件,其由比所述阀芯柔软的材料构成,且在所述往复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阀座呈环绕状密合,
所述阀芯包括:
基部,其在将所述一次流路侧设为一侧时位于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侧;以及
延伸部,其自该基部朝向所述一侧延伸,
所述基部在所述一次流路侧具有以所述密封件在所述一次流路侧露出的状态支持所述密封件的凸缘面,
所述凸缘面形成为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延伸部大,并形成为所述凸缘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隔着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阀座,
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其他部位凹陷,
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凹部,
在所述阀杆形成有沿相对于在面内包含所述流体的转向方向和所述阀杆的轴心方向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贯通所述阀杆且在轴心方向上较长的贯通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44510 | 2018-03-12 | ||
JP2018044510 | 2018-03-12 | ||
PCT/JP2019/009662 WO2019176850A1 (ja) | 2018-03-12 | 2019-03-11 | 逆止弁及び逆止弁用往復移動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2238A CN110832238A (zh) | 2020-02-21 |
CN110832238B true CN110832238B (zh) | 2021-05-18 |
Family
ID=6790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03098.7A Active CN110832238B (zh) | 2018-03-12 | 2019-03-11 | 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907743B2 (zh) |
EP (1) | EP3696451B1 (zh) |
JP (1) | JP6649534B1 (zh) |
KR (1) | KR102393812B1 (zh) |
CN (1) | CN110832238B (zh) |
CA (1) | CA3090955C (zh) |
ES (1) | ES2924634T3 (zh) |
PH (1) | PH12019502839A1 (zh) |
SG (1) | SG11201914088XA (zh) |
TW (1) | TWI696778B (zh) |
WO (1) | WO20191768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93873B2 (ja) * | 2019-12-27 | 2024-06-03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弁装置 |
EP3889480A4 (en) * | 2020-01-31 | 2022-10-05 | Ishizaki Co., Ltd. | CHECK VALVE |
CN112283416B (zh) * | 2020-10-15 | 2022-05-06 | 山东东阀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止回阀 |
KR20220051687A (ko) | 2020-10-19 | 2022-04-26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배터리 랙, 전력 저장 장치, 및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40222A (en) * | 1963-07-22 | 1966-03-15 | Milwaukee Valve | Check valve for fuel tank trucks and similar vehicles |
JP2002323157A (ja) * | 2001-04-27 | 2002-11-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逆流防止弁 |
CN202746679U (zh) * | 2012-08-29 | 2013-02-20 | 天津市国威给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降低阀门水头损失的倒流防止器结构 |
CN104350316A (zh) * | 2012-05-31 | 2015-02-11 | 石崎公司 | 止回阀以及扬水系统 |
DE102014008069A1 (de) * | 2014-05-30 | 2015-12-03 | Hydac Technology Gmbh | Ventil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in der Art eines Rückschlagventils ausgebildet,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Ventilvorrichtung |
CN107687524A (zh) * | 2017-09-30 | 2018-02-13 | 山西好利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新结构止回阀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6245A (en) * | 1900-01-10 | 1901-01-15 | Henry Gabriel Ginaca | Valve. |
US1692795A (en) * | 1927-01-07 | 1928-11-20 | Leslie B Clifford | Pump valve |
US1754975A (en) * | 1927-03-01 | 1930-04-15 | Andersen Georg | Nonreturn valve |
US1963685A (en) * | 1929-07-24 | 1934-06-19 | Wilson Snyder Mfg Corp | Valve |
US1912786A (en) * | 1931-06-04 | 1933-06-06 | Crane Co | Removable disk valve |
US1957998A (en) * | 1932-01-02 | 1934-05-08 | Emory E Finefrock | Valve |
US2613054A (en) * | 1948-07-08 | 1952-10-07 |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 | Pump valve |
US3057372A (en) * | 1960-09-09 | 1962-10-09 | Gardner Denver Co | Mud pump valve |
US3298393A (en) * | 1963-11-15 | 1967-01-17 | Kenneth C Mosier | Check valve having throttling passage |
JPS4842328Y1 (zh) * | 1969-08-11 | 1973-12-08 | ||
US3674147A (en) * | 1971-02-08 | 1972-07-04 | Millipore Corp | Check valve |
JPS4842328A (zh) * | 1971-10-01 | 1973-06-20 | ||
IL45802A (en) * | 1973-10-26 | 1977-05-31 | Griswold Controls | Check valve useful in backflow prevention apparatus |
DE8112156U1 (de) * | 1981-04-24 | 1982-10-07 |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 Rueckschlagventil fuer kraftstoffoerderanlagen |
DE3404982A1 (de) * | 1984-02-11 | 1985-08-22 | Deutsche Babcock Werke AG, 4200 Oberhausen | Schnell schliessendes rueckschlagventil |
JPS6266063U (zh) * | 1985-10-14 | 1987-04-24 | ||
KR101069529B1 (ko) * | 2008-12-19 | 2011-09-30 | 이정수 | 이중 역류방지 밸브 |
JP5488864B2 (ja) * | 2009-01-23 | 2014-05-1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バルブ装置 |
CN102086938B (zh) * | 2011-01-25 | 2013-04-10 | 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减压阀 |
JP6031236B2 (ja) | 2012-03-02 | 2016-11-24 | 共栄工業株式会社 | 引出し及びキャビネット |
JP6496514B2 (ja) * | 2014-10-07 | 2019-04-03 | 株式会社イシザキ | 逆止弁および逆止弁用封止体 |
US20160348628A1 (en) * | 2015-06-01 | 2016-12-01 | Caterpillar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mping a check valve |
JP2018044510A (ja) | 2016-09-16 | 2018-03-22 |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 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9
- 2019-03-11 JP JP2019552934A patent/JP6649534B1/ja active Active
- 2019-03-11 WO PCT/JP2019/009662 patent/WO2019176850A1/ja unknown
- 2019-03-11 KR KR1020207029220A patent/KR10239381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3-11 ES ES19767610T patent/ES2924634T3/es active Active
- 2019-03-11 SG SG11201914088XA patent/SG11201914088XA/en unknown
- 2019-03-11 CA CA3090955A patent/CA3090955C/en active Active
- 2019-03-11 EP EP19767610.9A patent/EP3696451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3-11 CN CN201980003098.7A patent/CN110832238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12 TW TW108108253A patent/TWI696778B/zh active
- 2019-12-16 PH PH12019502839A patent/PH12019502839A1/en unknown
-
2020
- 2020-01-14 US US16/742,559 patent/US1090774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2-29 US US17/136,645 patent/US2021020772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40222A (en) * | 1963-07-22 | 1966-03-15 | Milwaukee Valve | Check valve for fuel tank trucks and similar vehicles |
JP2002323157A (ja) * | 2001-04-27 | 2002-11-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逆流防止弁 |
CN104350316A (zh) * | 2012-05-31 | 2015-02-11 | 石崎公司 | 止回阀以及扬水系统 |
CN202746679U (zh) * | 2012-08-29 | 2013-02-20 | 天津市国威给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降低阀门水头损失的倒流防止器结构 |
DE102014008069A1 (de) * | 2014-05-30 | 2015-12-03 | Hydac Technology Gmbh | Ventil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in der Art eines Rückschlagventils ausgebildet,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Ventilvorrichtung |
CN107687524A (zh) * | 2017-09-30 | 2018-02-13 | 山西好利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新结构止回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207727A1 (en) | 2021-07-08 |
ES2924634T3 (es) | 2022-10-10 |
US20200149644A1 (en) | 2020-05-14 |
CA3090955A1 (en) | 2019-09-19 |
TWI696778B (zh) | 2020-06-21 |
TW201942503A (zh) | 2019-11-01 |
EP3696451B1 (en) | 2022-06-29 |
CA3090955C (en) | 2023-08-29 |
EP3696451A1 (en) | 2020-08-19 |
WO2019176850A1 (ja) | 2019-09-19 |
CN110832238A (zh) | 2020-02-21 |
EP3696451A4 (en) | 2020-12-30 |
JPWO2019176850A1 (ja) | 2020-05-28 |
SG11201914088XA (en) | 2020-01-30 |
KR102393812B1 (ko) | 2022-05-03 |
JP6649534B1 (ja) | 2020-02-19 |
PH12019502839A1 (en) | 2020-09-28 |
KR20200135394A (ko) | 2020-12-02 |
US10907743B2 (en) | 2021-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32238B (zh) | 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 |
US4577653A (en) | Anti-siphon and anti-knock diverter valve | |
JP2000193106A (ja) | 流量コントロ―ルバルブ | |
JP6294892B2 (ja) | 制御弁におけるアクチュエータの推力の要件を軽減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JP2015194223A (ja) | ケージ弁 | |
JP2016205616A (ja) | 逆止弁 | |
USRE32981E (en) | Anti-siphon and anti-knock diverter valve | |
GB2537209A (en) | A water saving mechanism with high flow volume in low pressure | |
MX2008004568A (es) | Valvula para control de impulso de aire de alta presion. | |
JP2001349454A (ja) | 逆止弁および逆止弁の使用方法 | |
WO2022191239A1 (ja) | 逆止弁 | |
JP5295861B2 (ja) | 逆止弁 | |
CA3097290C (en) | Check valve | |
CN109404567B (zh) | 一种三通电磁阀 | |
JP5643586B2 (ja) | 逆止弁 | |
KR101268980B1 (ko) | 체크밸브 | |
JP2003232456A (ja) | 逆止弁 | |
KR20200095098A (ko) | 멀티 체크 밸브 | |
TWI761761B (zh) | 止回閥 | |
RU2276301C2 (ru) |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варианты) | |
RU178452U1 (ru) | Клапан регулирующий | |
JP3217724U (ja) | バルブ | |
CN108571609B (zh) | 用于内阀的弹簧座 | |
JP3146855U (ja) | リード式逆止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