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9873B - 清扫工具 - Google Patents

清扫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9873B
CN110799873B CN201880042589.8A CN201880042589A CN110799873B CN 110799873 B CN110799873 B CN 110799873B CN 201880042589 A CN201880042589 A CN 201880042589A CN 110799873 B CN110799873 B CN 110799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plug
cleaning
head
ferr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2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9873A (zh
Inventor
中根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720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981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720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178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99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9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66Devices, tool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conn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9/00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清扫工具,能够容易地清扫壳体的形状相互不同的光连接器插座内的插芯端面。清扫工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工具主体;以及延伸部,其从上述工具主体延出,具备在挤压面上将清扫体向清扫对象推压的头,上述延伸部具备:供上述头插通的内侧引导部、以及供上述内侧引导部插通的外侧引导部,在对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上述外侧引导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第1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在对壳体的形状与上述第1光连接器相互不同的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上述外侧引导部后退,上述内侧引导部在上述第2光连接器侧露出,由此上述内侧引导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第2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清扫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
背景技术
光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通过使各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插芯端面)的光纤端面彼此对接来实现。若在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或光纤端面附着有污垢,则成为光连接器和光纤的损伤或传送损失的增大等的原因。因此,在对接连接之前,需要清扫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
作为用于清扫的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如下清扫工具,具备:工具主体;以及具有将清扫体推压到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的头部件的插入部(相当于后述的延伸部)。根据该清扫工具,在将清扫体按压于光连接器的状态下使工具主体相对于插入部移动,由此进行清扫体的供给和回收,并且头部件旋转,能够利用清扫体擦拭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另外,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清扫工具中,将从工具主体延出的插入部插入到光适配器(或者光连接器插座),能够清扫光适配器内的插芯端面,并且通过将具备引导件的配件安装于插入部,还能够清扫光插头侧的插芯端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79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77904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清扫工具中形成为,例如在清扫光适配器(光连接器插座)内的插芯端面时,清扫工具的插入部在插入到光适配器(光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器收容孔中时被定位。并且,通过将插入部可装卸地形成,作成与光适配器(光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器收容孔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能够进行多个类型的光适配器(光连接器插座)内的插芯端面的清扫。但是,根据光适配器(光连接器插座)的类型,需要每次安装拆卸不同的插入部。因此,产生如下的问题:需要花费与插入部的安装拆卸作业对应的时间,从而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清扫工具,能够容易地清扫壳体的形状相互不同的光连接器插座内的插芯端面。
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工具主体;以及延伸部,其从上述工具主体延出,具备在挤压面上将清扫体向清扫对象推压的头,上述延伸部具备:供上述头插通的内侧引导部、以及供上述内侧引导部插通的外侧引导部,在对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上述外侧引导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第1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在对壳体的形状与上述第1光连接器相互不同的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上述外侧引导部后退,上述内侧引导部在上述第2光连接器侧露出,由此上述内侧引导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第2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清扫壳体的形状相互不同的光连接器插座内的插芯端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线处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剖视图。
图4A~图4C是示出光插头7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 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
图5A~图5C是示出光插头7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 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
图6A~图6C是示出第1光插座91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
图7A~图7B是示出第1光插座91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
图8A~图8C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
图9A~图9B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
图10A~图10C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内侧引导端面53触碰到锁定爪83前)的剖视图。
图11A~图11B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内侧引导端面53触碰到锁定爪83后)的剖视图。
图12A是示出在第2光插座96中插入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 的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在光适配器80 中插入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剖视图。
图14A~图14C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
图15A~图15B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
图16A~图16C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
图17A~图17B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明确。
(1)可知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工具主体;以及延伸部,其从上述工具主体延出,具备在挤压面上将清扫体向清扫对象推压的头,上述延伸部具备:供上述头插通的内侧引导部、以及供上述内侧引导部插通的外侧引导部,在对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上述外侧引导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第1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在对壳体的形状与上述第1光连接器相互不同的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上述外侧引导部后退,上述内侧引导部在上述第2光连接器侧露出,由此上述内侧引导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第2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根据这样的清扫工具,能够容易地清扫壳体的形状相互不同的光连接器插座内的插芯端面。
优选上述第1光连接器和上述第2光连接器为光插座,上述第1光连接器与上述第2光连接器的上述壳体的内表面的形状相互不同。由此,能够容易地清扫壳体的连接器收容孔的直径相互不同的光连接器插座内的插芯端面。
优选在对上述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将上述外侧引导部的上述第2光连接器侧的端面向上述第2光连接器的上述壳体的端面推压,而使上述外侧引导部后退。由此,在第2光连接器侧露出的内侧引导部的内侧引导外周部能够被第2光连接器的壳体的内壁面引导。
优选在上述内侧引导部的上述外周部形成有平坦面。由此,能够容易地清扫多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
优选上述延伸部相对于上述工具主体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清扫工具还具备进给机构,该进给机构通过上述工具主体与上述延伸部的相对移动而向上述挤压面供给上述清扫体,并且回收上述挤压面的上述清扫体。由此,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优选在对上述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将上述内侧引导部的上述第1光连接器侧的端面向上述第1光连接器的上述壳体推压,而进行上述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优选上述延伸部具备将上述头插通于内部的插头侧引导部,在对上述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将上述插头侧引导部的上述第2光连接器侧的端面向上述第2光连接器的上述壳体推压,而进行上述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2)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清扫工具中,通过将配件安装于插入部,能够清扫光适配器内和光插头的双方的插芯端面。但是,必须根据清扫对象为光适配器内的插芯端面、还是为光插头侧的插芯端面而每次都安装拆卸配件。因此,由于与配件的安装拆卸作业对应的的麻烦而导致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降低会成为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的清扫工具,可知如下的清扫工具。即,可知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工具主体;以及延伸部,其从上述工具主体延出,具备在挤压面上将清扫体向清扫对象推压的头,上述延伸部具备将上述头插通于内部的插头侧引导部,在对光插头进行清扫时,上述插头侧引导部的端面比上述头的端面更向上述光插头侧突出,在对连接有上述光插头的光适配器进行清扫时,上述插头侧引导部后退,上述头的端面在上述光适配器侧露出。根据这样的清扫工具,能够容易地清扫光适配器内和光插头侧的双方的插芯端面。
优选上述插头侧引导部的外周部被设置为相对于上述光插头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由此,能够使清扫体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对置。
优选上述插头侧引导部的内部被设置为供上述光插头的插芯插入。由此,能够使清扫体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对置。
优选在对上述光插头进行清扫时,通过将上述插头侧引导部的上述光插头侧的端面向上述光插头的上述连接器壳体内部的抵接面推压,而使上述插头侧引导部后退。由此,能够将适配器侧引导部的光插头侧的端面向光插头的连接器壳体推压。
优选上述延伸部相对于上述工具主体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清扫工具还具备进给机构,该进给机构通过上述工具主体与上述延伸部的相对移动而向上述挤压面供给上述清扫体,并且回收上述挤压面的上述清扫体。由此,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优选上述延伸部还具备将上述插头侧引导部插通于内部的适配器侧引导部,在对上述光插头进行清扫时,通过将上述适配器侧引导部的上述光插头侧的端面向上述光插头的上述连接器壳体推压,而进行上述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优选上述延伸部还具备将上述插头侧引导部插通于内部的适配器侧引导部,在对上述光适配器进行清扫时,上述适配器侧引导部的外周部的平坦面被设置为相对于与上述光适配器连接的上述光插头的插芯端面对上述头进行引导。由此,能够使清扫体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对置。
优选在对上述光适配器进行清扫时,通过将上述适配器侧引导部的上述光适配器侧的端面向上述光适配器的套筒支架端部推压,而进行上述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优选上述延伸部还具备将上述插头侧引导部向上述光插头侧施力的插头侧弹簧。由此,能够容易地清扫光适配器内和光插头侧的双方的插芯端面。
===第1实施方式===
<清扫工具10的整体结构>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线处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剖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像图所示那样定义各方向。即,将延伸部20从工具主体11延出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从工具主体11观察时将延伸部20 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的、配置有形成于内侧引导部50的2个平坦面52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参照图2)。另外,上下方向也是位于工具主体11中的供给卷轴13的旋转轴或者卷绕卷轴14的旋转轴的轴向(参照图3)。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
清扫工具10是用于清扫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光纤端面)的工具。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结构进行说明前,对使用清扫工具10来清扫光连接器时的清扫动作(推动动作和拉动动作) 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清扫工具10具有工具主体11、相对于工具主体 11在前后方向上能够相对地移动的延伸部20。另外,如图3所示,清扫工具10具备:头部21、以及供给、回收清扫体1的进给机构12。在头部 21的前侧的端部设置有挤压面22A(头部面),在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1。进给机构12利用清扫时的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的相对移动,而对挤压面22A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并且回收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后述)。
在使用清扫工具10来清扫光连接器时,作业者手持工具主体11,将延伸部20的前端插入光连接器的插入口,而将挤压面22A的清扫体1向光连接器按压,在该状态下使工具主体11朝向前侧移动(推动动作)。然后,作业者从光连接器抽出延伸部20(拉动动作)。这样,在清扫动作中,成为进行推动动作和拉动动作。在推动动作中,工具主体11相对于延伸部20向前侧移动,若从工具主体11观察,则延伸部20相对于工具主体 11向后侧移动。在拉动动作中,工具主体11相对于延伸部20向后侧移动,若从工具主体11观察,则延伸部20相对于工具主体11向前侧移动。
如上所述,利用清扫时的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给机构12供给、回收清扫体1。其中,进给机构12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供给、回收清扫体1。例如,也可以设置圆盘状的刻度盘,使作业者转动刻度盘而供给、回收清扫体1。如果是具备这样的进给机构 12的清扫工具10,则也可以使工具主体11和延伸部2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体1为线状。其中,清扫体1的形状不限于线状,也可以是具有宽度的带状(带状)。通过使用带状的清扫体1,能够可靠地清扫光连接器的端面中的光纤的端面。清扫体1优选由聚酯或尼龙等纤维构成无纺布或织布。其中,清扫体1的材质和形态不限于此。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清扫工具10具有工具主体11和延伸部20(参照图1)。
工具主体11是在清扫时由作业者把持的部位。工具主体11具备主体壳体15和进给机构12(参照图3)。
主体壳体15是将清扫体1、进行清扫体1的供给、回收的进给机构 12等收容在内部的收容体。在主体壳体15固定弹簧支座部16A。弹簧支座部16A是保持后述的螺旋弹簧18的一端的部位。弹簧支座部16A设置在主体壳体15的后侧的内壁面,与螺旋弹簧18的一端(后端部)接触。
进给机构12是用于进行清扫体1的供给、回收的机构。进给机构12 具备供给卷轴13、卷绕卷轴14、移动体17、以及螺旋弹簧18(参照图3)。
供给卷轴13是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的卷轴。在供给卷轴13上卷绕未使用的清扫体1。卷绕卷轴14是对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进行卷绕而回收的卷轴。移动体17是与延伸部20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部件。移动体17分别将供给卷轴13和卷绕卷轴14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移动体17将后述的旋转体19的旋转筒部19A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移动体17设置有弹簧支座部16B。弹簧支座部16B为保持螺旋弹簧18的一端的部位。弹簧支座部16B设置在移动体17的后侧的端面,与螺旋弹簧18的一端(前端部)接触。
螺旋弹簧18是用于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的位置关系复元的弹性部件。螺旋弹簧18配置在主体壳体15与移动体17之间。具体而言,螺旋弹簧18的前端部被移动体17的弹簧支座部16B保持,螺旋弹簧18 的后端部被主体壳体15的弹簧支座部16A保持。若在对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延伸部20相对于工具主体11向后侧移动,则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向后侧移动,由此,螺旋弹簧18压缩变形。若压缩变形后的螺旋弹簧18复元,则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向前侧移动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由此,延伸部 20相对于工具主体11向前侧移动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进给机构12中,固定于主体壳体15的齿条(未图示)和向卷绕卷轴14传递旋转运动的小齿轮(未图示) 构成齿条齿轮机构。由此,将清扫时的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的前后方向的直线运动变换成旋转运动。若在清扫时,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则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小齿轮通过该相对移动而旋转。由此,卷绕卷轴14向卷绕方向旋转而回收清扫体1,并且从供给卷轴13供给与卷绕卷轴14的回收量相当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还具备用于使头部21旋转的旋转体 19。并且,设置在主体壳体15的内壁面的销状的插入凸部19C与旋转体 19的旋转筒部19A的凸轮槽19D嵌合,与凸轮槽一同构成旋转机构(使旋转体19旋转的机构)。由此,利用清扫时的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使将清扫体1按压于光连接器的头部21向以前后方向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其中,头部21也可以不旋转。
旋转体19是以前后方向为轴进行摆动旋转(往复旋转)的部件,是使头部21旋转的部件。旋转体19具备旋转筒部19A和头支承部19B(参照图3)。
旋转筒部19A是以前后方向为轴进行摆动旋转(往复旋转)的圆筒状的部位。旋转筒部19A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凸轮槽19D,设置于主体壳体15的内壁面的插入凸部19C与凸轮槽19D嵌合。另外,旋转筒部 19A被工具主体11的移动体17支承为能够旋转,与移动体17(和延伸部 20)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旋转筒部19A形成为中空,从供给卷轴13向挤压面22A供给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在前后方向上插通,并且从挤压面22A回收到卷绕卷轴14的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 在前后方向上插通。
头支承部19B是支承头部21的部位。头支承部19B设置在旋转体19 的前侧的端部,与旋转筒部19A连接。头支承部19B以在利用挤压面22A 将清扫体1按压于光连接器时头部21能够后退的方式支承头部21。另外,头支承部19B以使得在头支承部19B与头部21之间不在旋转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一边限制(规制)旋转方向的相对移动一边支承头部21。由此,若旋转体19以前后方向为轴进行旋转,则头部21也与旋转体19一同旋转。另外,头支承部19B也是保持后述的头用弹簧25的一端的部位。头支承部19B的前端与头用弹簧25的后端接触。
延伸部20是插入于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插入口的部件。延伸部20从工具主体11向前侧延伸地设置。延伸部20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 1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延伸部20具备头部21、头用弹簧25和引导单元30(参照图3)。
头部21是将清扫体1向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推压的部件。头部 21收容在后述的插头侧引导部40的内部。其中,通过插头侧引导部40 相对于头部21后退,位于头部21的前侧的部位(头22)能够通过形成在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的插通孔42A而露出到插头侧引导部40的外侧(后述)。头部21具备头22、凸缘部23和基端部24(参照图3)。
头22是将清扫体1向清扫对象推压的部位。头22是位于头部21的前侧的部位。头22的前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清扫体1向清扫对象推压的挤压面22A(头部面)。在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1。为了将清扫体1按压于光连接器,卷挂于挤压面22A的清扫体1露出到头22的外部。另外,头部21收容在插头侧引导部40的内部,挤压面22A位于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的后侧,因此清扫体1也位于插头侧引导部 40的内部(后述)。其中,通过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部21后退,头 22能够通过形成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的插通孔42A而露出到插头侧引导部40的外侧,此时清扫体1也露出到插头侧引导部40的外侧(后述)。
凸缘部23是保持后述的头用弹簧25的一端的部位。凸缘部23是在头22的后侧与头22相比外周突出的部位。凸缘部23与头用弹簧25的前端部接触,头22(头部21)经由凸缘部23被头用弹簧25向前侧挤压。
基端部24是凸缘部23的后侧的部位。基端部24被头支承部19B支承为能够限制与头支承部19B的相对的旋转移动并且能够后退。另外,基端部24插通于头用弹簧25。
头用弹簧25是用于将头部21向前侧挤压的弹性部件。头用弹簧25 配置在头部21的凸缘部23与旋转体19的头支承部19B之间。具体而言,头用弹簧25的前端部被头部21的凸缘部23保持,头用弹簧25的后端部被旋转体19的头支承部19B保持。若在清扫时,头部21相对于插头侧引导部40向后侧移动,则头用弹簧25进行压缩变形。由此,能够在头部 21的挤压面22A上以规定的挤压力将清扫体1向光连接器按压。
引导单元30是将延伸部20的前端向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插入口插入时的作为引导件的部件。另外,引导单元30也是在延伸部20中用于覆盖头部21、旋转体19的部件(盖)。引导单元30由多个部件构成。关于引导单元30的详细的结构,后述说明。
<引导单元30>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引导单元30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对作为清扫工具10的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然后对引导单元30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清扫工具10是用于清扫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光纤端面) 的工具。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将插芯收容在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光连接器插头(以下,简称为“光插头”),能够作为清扫工具10的清扫对象。另外,关于用于从一方插入光插头而与内部的光连接器(插芯)进行光连接的光连接器插座(以下,简称为“光插座”),能够作为清扫工具 10的清扫对象。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光插座包含在壳体(适配器壳体)的连接器收容孔中插入了光插头的结构的光连接器适配器(以下,简称为“光适配器”)。其中,清扫工具10也能够将除此之外的光连接器作为清扫对象。
如上所述,清扫工具10能够将光插头或光插座等各种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作为清扫对象。这里,若光连接器的种类不同,则供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插入的插入口的形状也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延伸部20具备引导单元30,因而仅通过将延伸部20的前端插入不同的形状的插入口,就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各种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对置。此时,清扫作业的作业者只要在清扫工具10安装有引导单元30的状态下将延伸部20的前端插入插入口即可。由此,清扫作业的作业者不需要根据例如清扫对象为光插头侧的插芯端面还是为光插座内的插芯端面而每次都安装拆卸配件。这样,能够容易地清扫各种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能够抑制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的降低。
引导单元30具有插头侧引导部40、插头侧弹簧45、内侧引导部50、外侧引导部60、外侧弹簧65和外侧弹簧支座部66(参照图2和图3)。
插头侧引导部40是通过与后述的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内侧(内壁面72B)嵌合(参照图4C)而引导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的部件。插头侧引导部40是覆盖旋转体19和头部21的圆筒状的部件。另外,插头侧引导部40形成为中空,旋转体19和头部21在前后方向上插通。
在插头侧引导部40设置有弹簧支座部41。弹簧支座部41是保持后述的插头侧弹簧45的一端的部位。弹簧支座部41设置在插头侧引导部 40的后侧的端部,与插头侧弹簧45的一端(前端部)接触。
另外,在插头侧引导部40设置有插头侧引导端面42。插头侧引导端面42是触碰到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一部分(例如参照后述的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抵接面72C、图5B)的部位。插头侧引导端面 42设置在插头侧引导部40的前侧的端部,被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一部分(例如参照后述的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抵接面72C、图5B)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能够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另外,插头侧引导部40也能够相对于头部21后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插头侧引导端面42位于比插通于插头侧引导部40的内部的头部21的头22的挤压面22A靠前侧的位置。
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设置有插通孔42A。插通孔42A是能够供头部 21的头22插通的大小的开口。因此,在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部21 后退时,头部21的头22的挤压面22A比插头侧引导端面42更向前侧突出。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像这样头22的挤压面22A比插头侧引导端面42向前方突出的情况称为头22(头部21)在“前侧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插通孔42A也是能够供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插芯插通的大小的开口。另外,插通孔42A也可以是与插芯的外周部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开口。由此,在对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经由插通孔42A将插芯插入到插头侧引导部40的内部,能够引导插芯。因此,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对置。其中,插通孔42A只要能够供头22、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插芯插通,则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插头侧弹簧45是将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和头部21 可后退地向前侧挤压的弹性部件。插头侧弹簧45也是用于使插头侧引导部40与内侧引导部50和头部21的位置关系复元的弹性部件。插头侧弹簧45配置在插头侧引导部40与移动体17之间。具体而言,插头侧弹簧 45的前端部被插头侧引导部40的弹簧支座部41保持,插头侧弹簧45的后端部被移动体17的弹簧支座部17A保持(参照图3)。若在对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插头侧引导部40被向后侧挤压,则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和头部21向后侧移动,由此,插头侧弹簧45压缩变形。若压缩变形后的插头侧弹簧45复元,则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和头部21向前侧移动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内侧引导部50是通过与后述的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侧 (内壁面97A)嵌合(参照图9A)而引导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的部件。另外,内侧引导部50是通过与后述的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侧(内壁面81B)嵌合(参照图10C)而引导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的部件。内侧引导部50是覆盖插头侧引导部40的圆筒状的部件。内侧引导部50形成为中空,插头侧引导部40在前后方向上插通。
在内侧引导部50设置有卡合凹部54(参照图2)。卡合凹部54是将内侧引导部50相对于移动体17固定的部位。卡合凹部54是设置在内侧引导部50的后侧的端部的凹部,通过与工具主体11的移动体17的卡合凸部(未图示)卡合而将内侧引导部50相对于移动体17固定。因此,若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则内侧引导部50 也同样地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另外,若从内侧引导部50观察,内侧引导部5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则移动体17同样地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换句话说,内侧引导部50 与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一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
另外,在内侧引导部50设置有内侧引导端面53。内侧引导端面53 是触碰到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一部分(例如参照后述的第1光插座 91的插座壳体92的抵接部92C、图7B)的部位。内侧引导端面53设置在内侧引导部50的前侧的端部,被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一部分(例如参照后述的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抵接部92C、图7B)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能够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在内侧引导端面53设置有插通孔51。插通孔51是能够供插头侧引导部40插通的大小的开口。
外侧引导部60是通过与后述的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侧 (内壁面92A)嵌合(参照图6B)而引导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的部件。外侧引导部60是覆盖内侧引导部50的圆筒状的部件。外侧引导部60形成为中空,内侧引导部50在前后方向上插通。
在外侧引导部60设置有外侧引导端面62。外侧引导端面62是触碰到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一部分(例如参照后述的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图8C)的部位。外侧引导端面62设置在外侧引导部60的前侧的端部,被作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一部分(例如参照后述的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图8C)向后侧挤压,由此外侧引导部60能够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在外侧引导端面62设置有插通孔61。插通孔61是能够供内侧引导部50插通的大小的开口。
外侧弹簧65是将外侧引导部6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可后退地向前侧挤压的弹性部件。外侧弹簧65也是用于使外侧引导部60与内侧引导部 50的位置关系复元的弹性部件。外侧弹簧65配置在外侧引导部60与后述的外侧弹簧支座部66之间。具体而言,外侧弹簧65的前端部与外侧引导部60的后端接触,外侧弹簧65的后端部被外侧弹簧支座部66保持。若在对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外侧引导部60被向后侧挤压,则外侧引导部6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向后侧移动,由此,外侧弹簧65压缩变形。若压缩变形后的外侧弹簧65复元,则外侧引导部6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 50向前侧移动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外侧弹簧支座部66是保持外侧弹簧65的一端的部位。外侧弹簧支座部66固定在内侧引导部50,与外侧弹簧65的一端(前端部)接触。外侧弹簧支座部66固定在内侧引导部50,因此外侧弹簧支座部66和内侧引导部50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一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
<光插头的清扫顺序>
图4A~图4C是示出光插头7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 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图5A~图5C是示出光插头7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A~图4C和图5A~图5C 中,省略外侧引导部60、外侧弹簧65和外侧弹簧支座部66的图示。
图4A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插头70的清扫前的清扫工具10和光插头70的情形的图。清扫作业的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的头22的挤压面 22A(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与光插头70的插芯71的插芯端面71A对置,而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移动。此时,如图 4B所示,作业者以向插头侧引导端面42的插通孔42A插入插芯71的端部的方式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移动。像上述那样,能够供头22 插通的插通孔42A也是能够供插芯71插通的大小的开口。另外,插通孔 42A也是与插芯71的外周部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者也可以通过使插芯71插入插通孔42A而在插通孔42A中引导插芯 71。由此,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侧端部相对于光插头7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位。因此,作业者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
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4C所示,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外周部43与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内壁面72B嵌合。此时,插头侧引导外周部43为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 71A对置时的引导面。由此,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侧端部相对于光插头7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位。因此,作业者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其中,只要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作为引导件的结构,则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外周部43也可以不与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内壁面72B嵌合。
另外,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 5A所示,从插通孔42A插入到插头侧引导部40的内部的头22与插芯端面71A抵接。如上所述,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1。因此,由此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外周部43被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内壁面72B 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具有头用弹簧25,能够在头 22的挤压面22A上以规定的挤压力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按压。
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5B所示,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光插头70的抵接面72C。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进一步移动,则插头侧引导部40 (插头侧引导端面42)从连接器壳体72(抵接面72C)向后方受力,由此位于插头侧引导部40的后部的插头侧弹簧45压缩变形。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能够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进一步向后侧移动。而且,如图5C 所示,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触碰到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 72的端面72A。
若从该状态起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进一步移动,则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被从连接器壳体72的端面72A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光插头70的插芯端面71A)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端面72A)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第1光插座的清扫顺序>
图6A~图6C是示出第1光插座91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图7A~图 7B是示出第1光插座91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
图6A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光插座91的清扫前的清扫工具10 和第1光插座91的情形的图。清扫作业的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的头22 的挤压面22A(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与第1光插座91 的插芯71的插芯端面71A对置而使清扫工具10向第1光插座91侧移动。
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1光插座91侧移动,则如图6B所示,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外周部63与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壁面92A嵌合。此时,外侧引导外周部63为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 对置时的引导面。由此,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侧端部相对于第1 光插座9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位。因此,作业者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其中,只要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作为引导件的结构,则外侧引导部 60的外侧引导外周部63也可以不与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壁面92A嵌合。
如图6C所示,作业者以使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2B 的后侧端面的方式使清扫工具10向第1光插座91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外周部63被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 的内壁面92A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使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2B。
若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2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参照图6C)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被从插芯收容部92B的后侧端面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和内侧引导部50后退。在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后退时,作为头22的端面的挤压面22A比插头侧引导端面42更向前侧露出(参照图7A)。由此,在插头侧引导端面 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2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能够将头22插入于插芯收容部92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外周部63被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壁面92A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头22插入于插芯收容部92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
另外,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1光插座91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7A所示,头22被插入于插芯收容部92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并且,插入到插芯收容部92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中的头22与插芯端面71A抵接。如上所述,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1。因此,由此将清扫体1推压于插芯端面71A。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外周部63被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壁面92A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清扫体1推压于插芯端面71A。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具有头用弹簧25,能够在头22的挤压面22A 上以规定的挤压力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按压。
另外,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1光插座91侧进一步移动,如图 7B所示,内侧引导端面53与插座壳体92的抵接部92C抵接。若从该状态起使清扫工具10向第1光插座91侧进一步移动,则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被从抵接部92C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第1光插座 91的抵接部92C)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第2光插座的清扫顺序>
图8A~图8C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图9A~图 9B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另外,在图9A的上部示出图 9A中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8A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插座96的清扫前的清扫工具10 和第2光插座96的情形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表面的形状与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不同。另外,第2 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表面的直径(参照图8A的X部分)比第1 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表面的直径(参照图6A的Y部分)小(X <Y)。
清扫作业的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的头22的挤压面22A(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与第2光插座96的插芯71的插芯端面71A 对置而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移动。此时,如图8B所示,作业者以使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的方式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移动。
若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 (参照图8B)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8C所示,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与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抵接。如上所述,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表面的直径(参照图8A的X部分)比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表面的直径(参照图6A的Y部分)小(X<Y)。因此,外侧引导部60不与第2光插座 96的插座壳体97嵌合,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与插座壳体97 的壳体端面97C抵接。
若从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与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 抵接的状态起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被从壳体端面97C向后侧挤压,由此外侧引导部 6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由此,如后所述,露出到前侧的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能够与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嵌合。
另外,若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参照图8B)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被从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和内侧引导部50后退。在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后退时,作为头22的端面的挤压面 22A比插头侧引导端面42更向前侧露出。由此,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能够将头22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被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C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头22插入于插芯收容部97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
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9A 的上部所示,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与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嵌合。此时,内侧引导外周部55为头22向插芯收容部97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插入时的引导面。由此,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侧端部相对于第2光插座96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位。因此,作业者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其中,只要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作为引导件的结构,则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也可以不与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嵌合。
另外,如图9A的下部所示,头22被插入于插芯收容部97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而且,插入到插芯收容部97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中的头22 与插芯端面71A抵接。如上所述,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 1。因此,由此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被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 97A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具有头用弹簧25,能够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以规定的挤压力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按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30中,外侧弹簧65将外侧引导部 60向前侧挤压。因此,在不进行第2光插座96的清扫时,外侧引导部60 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向前侧移动,能够再次进行上述的第1光插座91的清扫。因此,不需要根据清扫对象为第1光插座91内的插芯端面71A还是为第2光插座96内的插芯端面71A而每次都安装拆卸独立的配件等。因此,抑制由于与配件的安装拆卸作业对应的麻烦而导致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降低的情况,能够容易地清扫不同类型的光适配器(光连接器插座)的插芯端面。
另外,例如,在以适合于多个类型的光插座的连接器收容孔的形状的方式,相对于一个插入部(例如内侧引导部50)形成多个引导件的情况下,有时由于空出无助于引导件的间隙而导致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的精度降低。另外,在向连接器收容孔的直径较大的光插座(例如,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插座的第1光插座)插入的情况下,间隙变大,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的精度的降低尤其成为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光插座清扫时,外侧引导外周部63为引导面,在第 2光插座清扫时,内侧引导外周部55为引导面,由此能够抑制使清扫体1 与插芯端面71A对置的精度的降低。
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9B 所示,外侧引导部60的抵接部64与外侧弹簧支座部66的前侧端部抵接。如上所述,外侧弹簧支座部66固定于内侧引导部50,因此图9B所示的时刻为外侧引导部6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的极限位置,外侧引导部 60无法进一步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于是,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被从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经由外侧弹簧支座部66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第2光插座96的插芯端面71A)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另外,在该图9B所示的时刻,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不会触碰到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内部的内壁面97A的里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内侧引导部 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被从内壁面97A的里侧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不会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
<光适配器的清扫顺序>
图10A~图10C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内侧引导端面53触碰到锁定爪83前)的剖视图。图11A~图11B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内侧引导端面53触碰到锁定爪83后)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0A~图10C 和图11A~图11B中,也省略外侧引导部60、外侧弹簧65和外侧弹簧支座部66的图示。另外,在图11A~图11B中,在图的上部示出利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进行剖切的剖视图,在图的下部示出利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光适配器80的清扫前的清扫工具10 和光适配器80的情形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光适配器80通过将光插头 70插入于适配器壳体81,而将插芯71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清扫作业的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的头22的挤压面22A(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与光适配器80的插芯71的插芯端面71A对置,而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移动。此时,如图10B所示,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移动,以使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套筒支架端部82的后侧端面。
若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套筒支架端部82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插头侧引导部40 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被从套筒支架端部82的后侧端面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和内侧引导部50后退。在插头侧引导部40 相对于头22后退时,作为头22的端面的挤压面22A比插头侧引导端面 42更向前侧露出。由此,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套筒支架端部82 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能够将头22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30中,插头侧弹簧45将插头侧引导部40向前侧挤压。因此,在不进行光适配器80的清扫时,插头侧引导部 40相对于头22和内侧引导部50向前侧移动,能够再次进行上述的光插头70的清扫。因此,不需要根据清扫对象为光适配器80内的插芯端面 71A还是为光插头70侧的插芯端面71A而每次都安装拆卸独立的配件等。因此,抑制由于与配件的安装拆卸作业对应的麻烦而导致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降低的情况,能够容易地清扫光适配器内和光插头侧的双方的插芯端面。
如图10C所示,通过内侧引导部50的上下一对平坦面52,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与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嵌合。此时,平坦面52为头22向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插入时的引导面。另外,平坦面52也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引导面。由此,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侧端部相对于光适配器8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位。由此,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其中,只要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作为引导件的结构,则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也可以不与光适配器 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嵌合。
另外,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 10A所示,头22被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的平坦面52被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头22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另外,内侧引导端面53与锁定爪83的后侧端面抵接。若从该状态起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内侧引导部 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被从锁定爪83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使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光适配器 80的插芯端面71A)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另外,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 10B所示,插入到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中的头22与插芯端面71A抵接。如上所述,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1。因此,由此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 的平坦面52被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具有头用弹簧25,能够在头22的挤压面 22A上以规定的挤压力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按压。
<内侧引导部50的平坦面52>
图12A是示出在第2光插座96中插入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 的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在光适配器80 中插入第1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的情形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2A~图12B中,为了使说明简单,省略清扫工具10的内侧引导部50以外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12A所示,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与第2光插座 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嵌合。此时,内侧引导外周部55为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引导面。另外,如图12B所示,通过内侧引导部50的上下一对平坦面52,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与光适配器80 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嵌合。此时,平坦面52为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引导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内侧引导部50的前侧端部沿上下方向形成有一对平坦面52。平坦面52形成在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的上下侧的一部分。因此,如图12A~图12B所示,仅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插入于清扫对象(第2光插座96或者光适配器80),内侧引导外周部55与平坦面52中的任一方为使清扫体 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引导面。由此,能够容易地清扫多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
===第2实施方式===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剖视图。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也是,延伸部20具备头部21、头用弹簧25、引导单元30。另外,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也是,引导单元30具有插头侧引导部 40、插头侧弹簧45、内侧引导部50、外侧引导部60、外侧弹簧65、外侧弹簧支座部66。
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延伸部20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内侧引导部50设置有凸缘部56(参照图 13)。凸缘部56是通过与后述的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侧(内壁面97A)嵌合(参照图15A)而对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进行引导的部位。另外,凸缘部56也是与后述的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 81抵接、被从适配器壳体81挤压(参照图17B)从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相对移动的部位。凸缘部56是比内侧引导部50的其他的部位突出的圆筒状的部位。从凸缘部56到前侧的外侧引导部60的内周为能够供凸缘部56插通的大小。由此,内侧引导部50相对于外侧引导部60能够向前侧移动。另一方面,比凸缘部56靠后侧的外侧引导部60的内周比凸缘部56的外周小。因此,凸缘部56的后侧的端面(与后述的凸缘部端面 56A对置的后侧的端面)与外侧引导部60的内壁抵接,由此抑制内侧引导部50相对于外侧引导部60的后脱。
凸缘部56具有凸缘部端面56A和凸缘部外周面56B。凸缘部端面56A 是与后述的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抵接、被从适配器壳体81挤压 (参照图17B)从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相对移动的部位。凸缘部外周面56B是通过与后述的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侧(内壁面 97A)嵌合(参照图15A)而对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进行引导的部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内侧引导部50设置有中间筒部57。中间筒部57是通过与后述的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侧(内壁面81B)嵌合(参照图16C)而对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端进行引导的部位。中间筒部57是设置在凸缘部56与后述的前端筒部 58之间的圆筒状的部位。
在中间筒部57与前端筒部58之间设置有中间端面57A和中间锥面 57B。中间端面57A和中间锥面57B是与后述的光适配器80的锁定爪83 抵接、被从锁定爪83挤压(参照图17B)从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 相对移动的部位。其中,也可以不设置中间锥面57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内侧引导部50设置有前端筒部58。前端筒部58也是与光连接器的一部分(例如,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抵接、被该光连接器的一部分挤压从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相对移动的部件。前端筒部58的前侧的端面为内侧引导端面53。另外,前端筒部58的前端内周面58A被设置为能够供光适配器80的套筒支架端部82嵌合。另外,前端筒部58的前端内周面58A被设置为能够供第1光插座91(或者第2光插座96)的插芯收容部92B(或者插芯收容部97B)嵌合。由此,前端筒部58的前端内周面58A能够对清扫工具10 的延伸部20的前端进行引导。
<第2光插座的清扫顺序>
图14A~图14C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图15A~图15B是示出第2光插座96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 (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5A的上部示出图15A中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14A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插座96的清扫前的清扫工具10 和第2光插座96的情形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插座96可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插座相同。即,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表面的形状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不同。另外,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表面的直径(参照图14A的X部分)比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表面的直径(参照图6A的Y部分)小(X<Y)。
清扫作业的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的头22的挤压面22A(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与第2光插座96的插芯71的插芯端面71A 对置而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移动。此时,如图14B所示,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移动,以使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
若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参照图14B)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14C所示,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与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抵接。如上所述,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表面的直径 (参照图14A的X部分)比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的内表面的直径(参照图6A的Y部分)小(X<Y)。因此,外侧引导部60不与第2 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嵌合,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与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抵接。
若从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与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 抵接的状态起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端面62被从壳体端面97C向后侧挤压,由此外侧引导部 6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由此,如后所述,露出到前侧的内侧引导部50的凸缘部外周面56B(凸缘部56)能够与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嵌合。
另外,若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参照图14B)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被从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和内侧引导部50后退。在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后退时,作为头22的端面的挤压面 22A比插头侧引导端面42更向前侧露出(参照图15A)。由此,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插芯收容部97B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能够将头22 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参照图15A)。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的凸缘部外周面56B被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头22插入于插芯收容部97B 内部的插芯插入孔。
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15A 的上部所示,内侧引导部50的凸缘部外周面56B(凸缘部56)与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嵌合。此时,凸缘部外周面56B为头22向插芯收容部97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插入时的引导面。由此,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侧端部相对于第2光插座96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位。因此,作业者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其中,只要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 对置时的作为引导件的结构,则内侧引导部50的凸缘部56也可以不与第 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嵌合。
另外,如图9A的下部所示,头22被插入于插芯收容部97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而且,插入到插芯收容部97B内部的插芯插入孔中的头22 与插芯端面71A抵接。如上所述,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 1。因此,由此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的凸缘部外周面56B(凸缘部56)被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 97的内壁面97A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 推压。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具有头用弹簧25,能够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以规定的挤压力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按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30中,外侧弹簧65将外侧引导部 60向前侧挤压。因此,在不进行第2光插座96的清扫时,外侧引导部60 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向前侧移动,能够再次进行上述的第1光插座91的清扫。因此,不需要根据清扫对象为第1光插座91内的插芯端面71A还是为第2光插座96内的插芯端面71A而每次都安装拆卸独立的配件等。因此,抑制由于与配件的安装拆卸作业对应的麻烦而导致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降低的情况,能够容易地清扫不同类型的光适配器(光连接器插座)的插芯端面。
另外,例如,在以适合于多个类型的光插座的连接器收容孔的形状的方式,相对于一个插入部(例如内侧引导部50)形成多个引导的情况下,有时由于空出无助于引导件的间隙而导致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的精度降低。另外,在向连接器收容孔的直径较大的光插座(例如,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插座的第1光插座)插入的情况下,间隙变大,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的精度的降低尤其成为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光插座清扫时,外侧引导外周部63为引导面,在第2光插座清扫时,凸缘部外周面56B为引导面,由此能够抑制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的精度的降低。
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第2光插座96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15B 所示,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被从第2光插座96的插芯收容部97B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向后侧移动。于是,插头侧引导部40的弹簧支座部41与移动体17的弹簧支座部17A抵接(关于插头侧引导部40的弹簧支座部41和移动体17的弹簧支座部17A,参照图13)。如上所述,内侧引导部50固定于移动体17,因此插头侧引导部40的弹簧支座部41与移动体17的弹簧支座部17A抵接的时刻为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的极限位置,插头侧引导部40无法进一步相对于内侧引导部50后退。于是,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被从第2光插座96的插芯收容部97B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第2光插座96的插芯端面71A)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另外,在该图15B所示的时刻,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 不会触碰到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内部的内壁面97A的里侧。但也可以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 53触碰到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内部的内壁面97A的里侧,被从内壁面97A的里侧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相对于主体壳体15 后退。换句话说,也可以是,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被从内壁面97A的里侧向后侧挤压,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
<光适配器的清扫顺序>
图16A~图16C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前)的剖视图。图17A~图 17B是示出光适配器80清扫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后)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7A~图17B中,在图的上部示出利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进行剖切的剖视图,在图的下部示出利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16A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光适配器80的清扫前的清扫工具10 和光适配器80的情形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光适配器80通过将光插头 70插入于适配器壳体81而将插芯71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清扫作业的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的头22的挤压面22A(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与光适配器80的插芯71的插芯端面71A 对置而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移动。此时,如图16B所示,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插头70侧移动以使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套筒支架端部82的后侧端面。
若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套筒支架端部82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插头侧引导部40 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被从套筒支架端部82的后侧端面向后侧挤压,由此插头侧引导部40相对于头22和内侧引导部50后退。在插头侧引导部40 相对于头22后退时,作为头22的端面的挤压面22A比插头侧引导端面 42更向前侧露出。由此,在插头侧引导端面42触碰到套筒支架端部82 的后侧端面的状态下,能够将头22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30中,插头侧弹簧45将插头侧引导部40向前侧挤压。因此,在不进行光适配器80的清扫时,插头侧引导部 40相对于头22和内侧引导部50向前侧移动,能够再次进行上述的光插头70的清扫。因此,不需要根据清扫对象为光适配器80内的插芯端面 71A还是为光插头70侧的插芯端面71A而每次都安装拆卸独立的配件等。因此,抑制由于与配件的安装拆卸作业对应的麻烦而导致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降低的情况,能够容易地清扫光适配器内和光插头侧的双方的插芯端面。
如图16C所示,通过内侧引导部50的中间筒部57,内侧引导部50 与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嵌合。此时,中间筒部57 为头22向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插入时的引导面。另外,中间筒部57也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引导面。由此,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的前侧端部相对于光适配器8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位。由此,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其中,只要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作为引导件的结构,则内侧引导部50的端部也可以不与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嵌合。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0C所示,通过内侧引导部50的上下一对平坦面52与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嵌合,从而平坦面52成为使头22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时的引导面。另外,平坦面52也是使清扫体1与插芯端面71A对置时的引导面。因此,需要使上下方向(设置有一对平坦面52的方向)与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的上下方向相符,而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插入光适配器8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内侧引导部50的整周上的中间筒部57,内侧引导部50与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嵌合。因此,作业者能够在不考虑清扫工具10 的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将延伸部20插入光适配器80。
另外,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 17A所示,头22被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的中间筒部57被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头22插入于套筒支架端部82 内部的插芯插入孔。而且,插入到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中的头22与插芯端面71A抵接。如上所述,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卷挂有清扫体1。因此,由此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引导部50的中间筒部57被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的内壁面81B引导,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推压。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具有头用弹簧25,能够在头22的挤压面22A上以规定的挤压力将清扫体1向插芯端面71A 按压。
另外,若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如图 17B所示,内侧引导部50的中间端面57A与锁定爪83的后侧端面抵接。若从该状态起使清扫工具10向光适配器80侧进一步移动,则内侧引导部 50的中间端面57A被从锁定爪83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与移动体17一同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光适配器 80的插芯端面71A)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另外,在该图17B所示的时刻,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端面53 不会触碰到光适配器80的适配器壳体81内部的内壁面的里侧。但也可以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内侧引导端面53与适配器壳体81 的内壁面抵接,被从内壁面97A的里侧向后侧挤压,由此内侧引导部50 相对于主体壳体15后退。由此,在主体壳体15的内部,移动体17相对于主体壳体1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移动,通过该相对移动来回收清扫体 1,并且供给相当于回收量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换句话说,能够通过将清扫工具10的延伸部20相对于清扫对象(这里为光适配器80的插芯端面71A)压入这样的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其他的清扫对象>
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如上所述,针对第2光插座96和光适配器80,说明了清扫顺序。关于其他的清扫对象例如光插头70的清扫顺序(参照图 4A ~图 4C 和图 5A~图 5C )、第1光插座91的清扫顺序(参照图 6A ~图 6C 和图 7A ~图 7B ),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总结===
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具有工具主体11和具备头22的延伸部 20,延伸部20具备供头22插通的内侧引导部50和供内侧引导部插通的外侧引导部60。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对第1光插座91(相当于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如图6B所示,外侧引导部60的外侧引导外周部63相对于第1光插座91的插芯端面71A对头22进行引导。另外,在对壳体的形状与第1光插座91不同的第2光插座96(相当于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如图9A(或者图15A)所示,外侧引导部60后退,内侧引导部50在前侧(第2光连接器侧)露出,由此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或者凸缘部56的凸缘部外周面56B)相对于第2光插座95的插芯端面71A对头22进行引导。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状相互不同的第1光插座91和第2光插座96的清扫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第1光插座91(相当于第 1光连接器)和第2光插座96(相当于第2光连接器)是从一方插入光插头而用于与内部的光连接器(插芯)进行光连接的光插座,第1光插座 91与第2光插座96的壳体的内表面的形状相互不同。换句话说,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与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表面的形状相互不同。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收容孔的直径相互不同的第1 光插座91和第2光插座96的清扫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对第2光插座96(相当于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如图8C~图9A(或者图14C~图15A) 所示,通过将外侧引导部60的第2光插座96侧的外侧引导端面62向第 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壳体端面97C推压,而使外侧引导部60后退。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露出到第2光插座96侧的内侧引导部50 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或者凸缘部56的凸缘部外周面56B)能够被第2 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97的内壁面97A引导。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内侧引导部50的外周部形成平坦面52。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清扫多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延伸部20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11在规定的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优选清扫工具10还具备进给机构12,该进给机构12通过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的相对移动而向头22的挤压面22A供给清扫体1,并且回收挤压面22A的清扫体1。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优选在对第1光插座91(相当于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如图7B所示,通过将内侧引导部50 的第1光插座91侧的内侧引导端面53向第1光插座91的插座壳体92推压,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相对移动。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优选在对第2光插座96(相当于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如图15B所示,通过将插头侧引导部 40的第2光插座96侧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向第2光插座96的插座壳体 97推压,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相对移动。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具有工具主体11和具备头22的延伸部 20,延伸部20具备供头22插通的插头侧引导部40。而且,在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光插头70进行清扫时,如图4A所示,插头侧引导部 40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比头22的挤压面22A在光插头70侧更突出。在对连接有光插头70的光适配器80进行清扫时,如图11A(或者图17A) 所示,插头侧引导部40后退,头22的挤压面22A在光适配器80侧露出。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清扫光适配器80内和光插头70侧的双方的插芯端面71A。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如图4C所示,插头侧引导部40的插头侧引导外周部43被设置为相对于光插头70的插芯端面71A 对头22进行引导。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插头侧引导部40的内部被设置为供光插头70的插芯71插入。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对光插头70进行清扫时,如图5B所示,通过将插头侧引导部40的光插头70侧的插头侧引导端面42向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抵接面72C推压,而使插头侧引导部 40后退。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内侧引导部50的光插头70 侧的端面向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推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延伸部20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11在规定的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清扫工具10还具备进给机构 12,该进给机构12通过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的相对移动而向头22的挤压面22A供给清扫体1,并且回收挤压面22A的清扫体1。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延伸部20还具备将插头侧引导部40插通于内部的内侧引导部50(相当于适配器侧引导部),在对光插头70进行清扫时,如图5C所示,通过将内侧引导部50的光插头70 侧的内侧引导端面53向光插头70的连接器壳体72的端面72A推压,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相对移动。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延伸部20还具备将插头侧引导部40插通于内部的内侧引导部50(相当于适配器侧引导部),在对光适配器80进行清扫时,如图10C和图12B所示,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的平坦面52被设置为相对于与光适配器80连接的光插头70的插芯端面71对头22进行引导。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清扫体1精度良好地与插芯端面71A对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对光适配器80进行清扫时,如图11A所示,通过将内侧引导部50(相当于适配器侧引导部)的光适配器80侧的内侧引导端面53向光适配器80的套筒支架端部82推压,而使工具主体11与延伸部20相对移动。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供给、回收清扫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延伸部20还具备将插头侧引导部40向光插头70侧推压的插头侧弹簧45。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清扫光适配器80内和光插头70侧的双方的插芯端面71A。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清扫工具10具有插头侧引导部40、插头侧弹簧45,但也可以不具有它们。在该情况下,虽然光插头70变为不是清扫对象,但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的清扫工具10也构成为,外侧引导部60后退,内侧引导部50在前侧露出,由此内侧引导部50的内侧引导外周部55相对于第2光插座95的插芯端面71A对头22进行引导,只要具备如上的结构,形状相互不同的第1光插座91和第2光插座96的清扫作业变得容易。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清扫工具10具有外侧引导部60、外侧弹簧65 和外侧弹簧支座部66,但也可以不具有它们。在该情况下,虽然第1光插座91变为不是清扫对象,但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的清扫工具10也构成为,插头侧引导部40后退,头22的挤压面22A在前侧露出,由此在光适配器 80的套筒支架端部82内部的插芯插入孔中插入头22,只要具备如上的结构,光适配器80内和光插头70的双方的清扫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光插座清扫时,外侧引导部60 为引导部件,在第2光插座清扫时,内侧引导部50为引导部件。但是,通过在外侧引导部件的更外侧具有其他的引导部件,能够将与第1光插座和第2光插座的、内表面形状更不同(相对于第1光插座和第2光插座、壳体内表面的直径更大)的光插座作为清扫对象。
另外,光插座90的插芯71可以是保持单芯的光纤的结构,也可以是保持多芯的光纤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清扫对象,光插头70的插芯71为圆筒形状的插芯,但也可以是方形状的插芯。例如,光插头70的插芯71 也可以是所谓的MT插芯(JIS C5981中规定的F12型多芯光纤连接器)。另外,光插头70的插芯71可以是保持单芯的光纤的结构,也可以是保持多芯的光纤的结构。
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进,并且在本发明中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清扫体;10…清扫工具;11…工具主体;12…进给机构;13…供给卷轴;14…卷绕卷轴;15…主体壳体;16A、16B…弹簧支座部;17…移动体;17A…弹簧支座部;18…螺旋弹簧;19…旋转体;19A…旋转筒部;19B…头支承部;19C…插入凸部;19D…凸轮槽;20…延伸部;21…头部;22…头;22A…挤压面;23…凸缘部;24…基端部;25…头用弹簧;30…引导单元;40…插头侧引导部;41…弹簧支座部;42…插头侧引导端面;42A…插通孔;43…插头侧引导外周部;45…插头侧弹簧;50…内侧引导部(适配器侧引导部);51…插通孔;52…平坦面;53…内侧引导端面;54…卡合凹部;55…内侧引导外周部;56…凸缘部;56A…凸缘部端面;56B…凸缘部外周面;57…中间筒部;57A…中间端面;57B…中间锥面;58…前端筒部;58A…前端内周面;60…外侧引导部; 61…插通孔;62…外侧引导端面;63…外侧引导外周部;64…抵接部;65…外侧弹簧;66…外侧弹簧支座部;70…光插头;71…插芯;71A…插芯端面;72…连接器壳体;72A…端面;72B…内壁面;72C…抵接面;80…光适配器;81…适配器壳体;81B…内壁面;82…套筒支架端部;83…锁定爪;90…光插座; 91…第1光插座;92…插座壳体;92A…内壁面;92B…插芯收容部;92C…抵接部;96…第2光插座;97…插座壳体;97A…内壁面;97B…插芯收容部;97C…壳体端面。

Claims (13)

1.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工具主体;以及
延伸部,其从所述工具主体延出,具备将清扫体向清扫对象推压的头,
所述延伸部具备:供所述头插通的内侧引导部、以及供所述内侧引导部插通的外侧引导部,
在对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所述外侧引导部的外周部与所述第1光连接器的壳体的内壁面嵌合,而进行所述头与所述第1光连接器的插芯端面的对位,
在对壳体的形状与所述第1光连接器不同的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将所述外侧引导部的所述第2光连接器侧的端面向所述第2光连接器的壳体的端面推压,而使所述内侧引导部相对于所述外侧引导部向前侧移动,使所述头与所述第2光连接器的插芯的端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光连接器和所述第2光连接器为光插座,所述第1光连接器与所述第2光连接器的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引导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平坦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清扫工具还具备进给机构,该进给机构通过所述工具主体与所述延伸部的相对移动而向所述头供给所述清扫体,并且回收所述头的所述清扫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第1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将所述内侧引导部的所述第1光连接器侧的端面向所述第1光连接器的所述壳体推压,而进行所述相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备将所述头插通于内部的插头侧引导部,
在对所述第2光连接器进行清扫时,通过将所述插头侧引导部的所述第2光连接器侧的端面向所述第2光连接器的所述壳体推压,而进行所述相对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备将所述头插通于内部的插头侧引导部,
在对光插头进行清扫时,所述插头侧引导部的端面比所述头的端面更向所述光插头侧突出,
在对连接有所述光插头的光适配器进行清扫时,所述插头侧引导部后退,所述头的端面在所述光适配器侧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侧引导部的外周部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光插头的插芯端面对所述头进行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侧引导部的内部被设置为供所述光插头的插芯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光插头进行清扫时,通过将所述插头侧引导部的所述光插头侧的端面向所述光插头的连接器壳体内部的抵接面推压,而使所述插头侧引导部后退。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清扫工具还具备进给机构,该进给机构通过所述工具主体与所述延伸部的相对移动而向挤压面供给所述清扫体,并且回收所述挤压面的所述清扫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还具备将所述插头侧引导部插通于内部的适配器侧引导部,
在对所述光插头进行清扫时,通过将所述适配器侧引导部的所述光插头侧的端面向所述光插头的连接器壳体推压,而进行所述相对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具有将所述插头侧引导部向所述光插头侧施力的插头侧弹簧。
CN201880042589.8A 2017-09-07 2018-05-31 清扫工具 Active CN110799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2028A JP6898182B2 (ja) 2017-09-07 2017-09-07 清掃工具
JP2017-172037 2017-09-07
JP2017-172028 2017-09-07
JP2017172037A JP7017887B2 (ja) 2017-09-07 2017-09-07 清掃工具
PCT/JP2018/020950 WO2019049441A1 (ja) 2017-09-07 2018-05-31 清掃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9873A CN110799873A (zh) 2020-02-14
CN110799873B true CN110799873B (zh) 2021-04-27

Family

ID=65635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2589.8A Active CN110799873B (zh) 2017-09-07 2018-05-31 清扫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9376B2 (zh)
EP (1) EP3680697A4 (zh)
CN (1) CN110799873B (zh)
CA (1) CA3071356C (zh)
WO (1) WO20190494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612714U (zh) * 2021-01-22 2021-06-01 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纖適配器
JP7403582B2 (ja) * 2022-05-24 2023-12-22 エヌ・ティ・ティ・アドバンス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用清掃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73896A2 (en) * 2003-02-21 2004-09-02 Telops Inc. Clea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tical connectors
CN101981480A (zh) * 2008-03-27 2011-02-23 Ntt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用清扫用具
CN103299225A (zh) * 2011-12-05 2013-09-11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CN104056793A (zh) * 2013-03-18 2014-09-24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纤连接器清扫用清洁器
TW201516506A (zh) * 2013-10-18 2015-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接頭擦拭裝置
CN105122108A (zh) * 2013-03-13 2015-12-02 Ntt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清洁工具
JP2017021194A (ja) * 2015-07-10 2017-01-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8623A (ja) * 1995-08-31 1997-03-1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コネクタ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クリーニング具
JPH10260335A (ja) * 1997-03-19 1998-09-29 Fujitsu Ltd 光コネクタ清掃装置および光コネクタ清掃方法
US6853794B2 (en) * 2002-07-02 2005-02-08 Lightel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for clean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and fiber optic parts
US6905251B2 (en) 2002-10-30 2005-06-14 Fujikura Ltd. Optical connector cleaning tool
JP3836439B2 (ja) * 2003-03-06 2006-10-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4173402B2 (ja) * 2003-03-06 2008-10-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および光コネクタ清掃方法
JP4047223B2 (ja) * 2003-05-21 2008-02-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および光部品清掃工具
JP4637797B2 (ja) * 2006-06-22 2011-02-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ES2531270T3 (es) 2007-02-28 2015-03-12 Fujikura Ltd Herramienta de limpieza de conector óptico
JP5178626B2 (ja) 2009-05-14 2013-04-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6231440B2 (ja) * 2014-06-13 2017-11-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
US10739531B2 (en) * 2015-09-25 2020-08-11 Tomoegawa Co., Ltd. Connector cleaning too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73896A2 (en) * 2003-02-21 2004-09-02 Telops Inc. Clea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tical connectors
CN101981480A (zh) * 2008-03-27 2011-02-23 Ntt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用清扫用具
CN103299225A (zh) * 2011-12-05 2013-09-11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CN105122108A (zh) * 2013-03-13 2015-12-02 Ntt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清洁工具
CN104056793A (zh) * 2013-03-18 2014-09-24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纤连接器清扫用清洁器
TW201516506A (zh) * 2013-10-18 2015-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接頭擦拭裝置
JP2017021194A (ja) * 2015-07-10 2017-01-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71356A1 (en) 2019-03-14
US20200166714A1 (en) 2020-05-28
EP3680697A4 (en) 2021-06-02
US11579376B2 (en) 2023-02-14
CN110799873A (zh) 2020-02-14
WO2019049441A1 (ja) 2019-03-14
EP3680697A1 (en) 2020-07-15
CA3071356C (en)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79330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US6905251B2 (en) Optical connector cleaning tool
JP2016062089A (ja) 光コネクタ
JPWO2014141405A1 (ja) 光コネクタ用清掃具
CN110799873B (zh) 清扫工具
CN103299225A (zh)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JP6588754B2 (ja)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JP5178626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2019101102A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JP4637797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4350683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および光部品清掃工具
JP6898182B2 (ja) 清掃工具
JP7017887B2 (ja) 清掃工具
US11841500B2 (en) Cleaning tool with attachment, attachment, and cleaning tool
JP6993915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6535396B1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JP2012063506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6632646B2 (ja) 光コネクタ用清掃工具、及び、光コネクタ清掃方法
CN115698798A (zh)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JP5685336B1 (ja) 光コネクタに装着する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清掃方法
JP2004151402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2012093636A (ja) 光コネクタ用クリーナ
JP2023046991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CN117157569A (zh)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JP2004151401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