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8798A -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8798A
CN115698798A CN202180039860.4A CN202180039860A CN115698798A CN 115698798 A CN115698798 A CN 115698798A CN 202180039860 A CN202180039860 A CN 202180039860A CN 115698798 A CN115698798 A CN 115698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head unit
cleaning element
tool body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98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峻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98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87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08B1/32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using rotary clean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1/00Cleaning flexible or delicate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66Devices, tool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conn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本发明的清扫工具(100)具备:工具主体(10);插入部(20),能够相对于上述工具主体(10)沿规定方向移动,且以能够后退的方式对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头单元(30)进行保持;回收机构,通过上述工具主体(10)与上述插入部(20)的上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回收上述清扫体(3);以及旋转机构(60),通过上述工具主体(10)与上述插入部(20)的上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在上述回收机构回收了上述清扫体(3)之后,使上述头单元(30)旋转。

Description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为了减少光连接器间的连接损耗,对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进行清扫的清扫工具。往往在这样的清扫工具中设置有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头的机构、在清扫时使头(清扫轴)旋转的机构等(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6733号公报
在将头按压于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而使头后退时,有时清扫体在清扫工具的内部松弛。而且,若在清扫体松弛的状态下使头旋转,则松弛的清扫体有可能在清扫工具的内部缠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清扫体在清扫工具的内部缠绕的情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主要的第一发明是一种清扫工具,具备:工具主体;插入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工具主体沿规定方向移动,且以能够后退的方式对将清扫体按压于清扫对象的头单元进行保持;回收机构,通过上述工具主体与上述插入部的上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回收上述清扫体;以及旋转机构,通过上述工具主体与上述插入部的上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在上述回收机构回收了上述清扫体之后,使上述头单元旋转。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主要的第二发明是一种清扫方法,进行以下步骤:通过头单元将清扫体按压于清扫对象;在通过头单元将清扫体按压于清扫对象的状态下,使工具主体与具有上述头单元的插入部沿规定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上述工具主体与上述插入部的上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回收上述清扫体;以及通过上述工具主体与上述插入部的上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在回收了上述清扫体之后,使上述头单元旋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将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清扫体在清扫工具的内部的缠绕。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0的立体图。图1B是除去了壳体10A的状态的清扫工具100的立体图。
图2是清扫工具100的分解图。
图3是清扫工具100的另一分解图。
图4是头单元30的立体图。
图5A是回收机构的说明图。图5B是棘轮机构72的说明图。
图6是旋转机构的说明图。
图7A~图7C是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相对移动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8A以及图8B是清扫时的头部31的周边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凸轮槽部621的说明图。图9B是比较例的凸轮槽部621的说明图。
图10A~图10C是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说明图。
图11A是第一变形例的旋转筒部62的说明图。图11B是第二变形例的旋转筒部62的说明图。
图12A~图12C是比较例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对作为本申请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
<结构>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0的立体图。图1B是取下壳体10A的状态的清扫工具100的立体图。图2是清扫工具100的分解图。图3是清扫工具100的另一分解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确定各方向。将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相对移动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插入部20从工具主体10延伸出的一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此外,有时也将前后方向称为“规定方向”、“移动方向”或者“操作方向”。另外,有时将与清扫工具100的清扫对象接触的一侧(前侧)也称为“末端侧”,将其相反侧也称为“基端侧”。将支承体11的凸部14的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凸部14相对于旋转筒部62的一侧设为“上”,将相反侧设为“下”。将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从后观察前时的右侧设为“右”,将相反侧设为“左”。此外,有时也将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清扫工具100是用于通过清扫体3来清扫清扫对象的工具。清扫对象例如是光连接器(后述的插头侧或者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参照图8A以及图8B),具体而言,光连接器的插芯的连接端面。清扫体3是对清扫对象进行清扫的长条状的部件。这里,清扫体3虽是绳状的部件,但也可以是带状(带状)的部件。其中,在清扫体3是绳状的情况下,与清扫体是带状的情况相比,由于松弛状态的清扫体3容易缠绕在其它部件(后述),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0特别有效。清扫工具100具有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
工具主体10是构成清扫工具100的主体的部位。操作清扫工具100的作业者保持工具主体10对光连接器5(清扫对象)进行清扫。工具主体10具有壳体10A和支承体11。
壳体10A是构成工具主体10的外装的部件。壳体10A成为清扫时供作业者保持的部位。在壳体10A的内侧收纳有支承体11、卷绕有清扫体3的卷轴(供给卷轴51、回收卷轴52)等。插入部20的基端侧的部位(收纳体21等)、螺旋弹簧25等也收纳于壳体10A的内侧。
支承体11是支承螺旋弹簧25的端部(基端侧的端部)的部件。支承体11在固定于壳体10A的状态下收纳于壳体10A内。支承体11具有支承部12、齿条13以及凸部14。支承部12是支承螺旋弹簧25的端部的部位。支承部12设置于支承体11的基端侧。齿条13是构成回收清扫体3的回收机构的部位。凸部14是构成通过作用于后述的旋转轴60而使头单元30旋转的旋转机构的部位,是构成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转换部73的部位。关于齿条13以及凸部14将在后述。
插入部20是相对于工具主体10能够沿规定方向移动的部位。插入部20的末端侧从工具主体10向前侧延伸出,朝向清扫对象侧延伸出。插入部20具有头单元30。头单元30配置于插入部20的前侧,被保持为相对于旋转轴60(后述)能够后退。
图4是头单元30的立体图。在图4中,未图示覆盖头单元30的筒体40(特别是末端筒部43),图示出了头单元30。
头单元30是用于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部件。头单元30在被头用弹簧35向前侧按压的状态下被保持为相对于旋转轴60(后述)能够后退。另外,头单元30以移动方向(前后方向)为轴进行摆动(以移动方向为轴而沿往复方向旋转)。头单元30具有头部31、基部32以及凸缘部33。
头部31是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部位。头部31设置于头单元30的末端。头部31的端面成为用于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按压面。在头部31的端面(按压面)架设有清扫体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部31的端面(按压面)形成有两个孔,在两个孔之间架设有清扫体3,从一个孔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3,从另一个孔回收使用后的清扫体3。其中,也可以代替在头31的端面(按压面)形成孔,而刻有保持清扫体3那样的槽。
基部32是构成头单元30的基端侧的部位的部位。头单元30在基部32中,被旋转轴60保持。基部32在相对于旋转轴60能够沿移动方向(前后方向)滑动的状态下,被旋转轴60保持。另外,基部32在相对于旋转轴60以移动方向(前后方向)为轴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被旋转轴60保持。由此,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能够沿移动方向滑动,并且能够与旋转轴60一起以移动方向为轴而旋转。
凸缘部33是从基部3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位。凸缘部33是与头用弹簧35的末端侧的端部(前端)接触的部位。头用弹簧35是将头单元30向前侧按压的部件,末端侧的端部(前端)与凸缘部33接触,基端侧的端部(后端)与旋转轴60接触。头单元30通过凸缘部33受到来自头用弹簧35的按压力,而被向前侧按压。由此,能够将架设在头部31的清扫体3以规定的按压力按压于清扫对象。
在插入部20的基端侧设置有收纳体21。收纳体21配置于壳体10A的内部。成为随着插入部20相对于工具主体10相对行移动,收纳体21能够相对于支承体11相对移动的结构。收纳体21具有第一收纳部21A、第二收纳部21B以及弹簧保持部22。
第一收纳部21A是收纳供给卷轴51以及回收卷轴52的部位。第一收纳部21A具有将供给卷轴51、回收卷轴5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卷轴支承部。这里,供给卷轴51、回收卷轴52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轴进行旋转。其中,供给卷轴51、回收卷轴52的旋转轴的方向并不限于该方向,若能够保持供给卷轴51能够供给清扫体3的状况,并能够保持回收卷轴52能够回收清扫体3的状况,则也可以是其它方向(例如,左右方向)。
供给卷轴51是用于供给清扫体3的卷轴。在供给卷轴51预先卷绕有未使用的清扫体3,在清扫时从供给卷轴51拉出清扫体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供给卷轴51拉出清扫体3时,供给卷轴51以上下方向为轴进行旋转。
回收卷轴52是用于回收清扫体3的卷轴。回收卷轴52卷绕使用后的清扫体3。因此,有时回收卷轴52也称为卷取卷轴。在回收卷轴52设置有用于使回收卷轴52旋转的齿轮53。齿轮53是构成通过与齿条13作用而使回收卷轴52旋转的回收机构的部件。
图5A是回收机构的说明图。图5B是棘轮机构的说明图。在图5B中,为了说明,使回收卷轴52和齿轮53分离而进行了图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0具备回收清扫体3的回收机构。回收机构是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而回收清扫体3的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回收机构具有支承体11的齿条13、齿轮53以及回收卷轴52的卷轴侧棘轮52A(参照图5B)。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回收机构具有齿条齿轮机构71、和棘轮机构72。此外,回收机构只要能够利用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使回收卷轴52沿卷绕方向旋转,就不限于由齿条齿轮机构71以及棘轮机构72构成的机构。
齿条齿轮机构71是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机构,具有齿条13(直齿轮)和小齿轮53A。齿条13是板状或者棒状的齿轮。齿条13设置于工具主体10的支承体11。齿条13配置为沿着移动方向排列齿。小齿轮53A是圆筒状的小齿轮。小齿轮53A设置于齿轮53。
齿轮53是在齿条13与回收卷轴52之间传递动力的部件。齿轮53与回收卷轴52设置于同轴上,并配置于插入部20的收纳体21的第一收纳部21A。齿轮53具有小齿轮53A和齿轮侧棘轮53B。在齿轮53的上部设置有构成齿条齿轮机构71的小齿轮53A,在齿轮53的下部设置有构成棘轮机构72的齿轮侧棘轮53B。齿轮53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直线运动),以上下方向为轴沿往复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摆动)。
棘轮机构72是将动作方向限制在一个方向上的机构。经由棘轮机构72,由此即使齿轮53沿往复方向旋转,回收卷轴52也向一个方向(卷绕方向)旋转。如图5B所示,棘轮机构72具有齿轮侧棘轮53B和卷轴侧棘轮52A。齿轮侧棘轮53B设置于齿轮53的下部(回收卷轴52侧)。卷轴侧棘轮52A设置于回收卷轴52的上部(齿轮53侧)。
在齿轮53向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棘轮机构72的齿轮侧棘轮53B和卷轴侧棘轮52A空转,回收卷轴52不旋转。另一方面,在齿轮53向卷绕方向旋转时,棘轮机构72的齿轮侧棘轮53B和卷轴侧棘轮52A啮合,齿轮53的旋转被向回收卷轴52传递,回收卷轴52向卷绕方向旋转。即、通过棘轮机构72,仅将齿轮53双方向的旋转运动中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运动向回收卷轴52传递。由此,回收机构能够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直线运动),回收清扫体3。
第二收纳部21B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旋转轴60的旋转筒部62的部位(参照图2、图3)。第二收纳部21B配置在比第一收纳部21A靠头单元30侧(前侧)。收纳于第二收纳部21B的旋转筒部62的凸轮槽部621与支承体11的凸部14卡合。
图6是旋转机构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0具备使头单元30旋转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是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使头单元30向以移动方向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机构。旋转机构具有旋转轴60和转换部73。
旋转轴60是使头单元30旋转的部件(旋转部件)(参照图3)。旋转轴60以能够沿移动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头单元30并且在限制以移动方向为轴的旋转的状态下保持头单元30。旋转轴60构成为能够以移动方向为轴而旋转。头单元30伴随着旋转轴60的旋转而旋转。在旋转轴60沿着移动方向形成有未图示的插通孔,将清扫体3插通于未图示的插通孔。
如图3所示,旋转轴60具有轴部61和旋转筒部62。
轴部61是向头单元30传递旋转力的部位。轴部61是构成旋转轴60的末端侧的部位(头单元30侧的部位)的棒状(筒状)的部位,如图4所示,保持头单元30(详细地说是基部32)。在轴部61的内侧的插通孔(未图示)插通有清扫体3。清扫体3通过轴部61的插通孔而被沿着移动方向输送。轴部61在能够使头单元30沿移动方向滑动的状态下且在限制以移动方向为轴的旋转的状态下,保持头单元30。由此,头单元30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并且也能够沿旋转轴60旋转。另外,如图4所示,轴部61保持头用弹簧35的基端侧的端部(后端)。头用弹簧35配置在轴部61与头单元30(详细地说是凸缘部33)之间,将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向前侧(清扫对象侧)按压。
旋转筒部62是构成旋转轴60的一部分的圆筒状的部位,配置在比轴部61靠基端侧(支承体11侧)。如图2所示,旋转筒部62收纳于收纳体21的第二收纳部21B。在旋转筒部62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轮槽部621。凸轮槽部621是构成后述的转换部73的槽状的部位(槽部)。
如图6所示,转换部73是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机构。本实施方式的转换部73由圆筒凸轮机构构成,具有设置于工具主体10的支承体11的凸部14、以及设置于旋转轴60的旋转筒部62的外周面的凸轮槽部621。其中,转换部73只要是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机构,就不限于圆筒凸轮机构。凸部14设置于工具主体10的支承体11。凸轮槽部621是设置于旋转轴60的旋转筒部62的外周面的槽状的部位(槽部)。此外,关于该凸轮槽部621的槽形状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若支承体11相对于旋转筒部62直线运动(相对移动),则成为凸部14和凸轮槽部621卡合的状态,所以随着旋转筒部62的凸轮槽部621的螺旋形状,该旋转筒部62以移动方向为轴进行旋转。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相对移动(直线运动)时,旋转轴60通过转换部73而旋转,由此头单元30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直线运动),在回收机构(参照图5A)回收清扫体3之后,使头单元30旋转。关于用于这样动作的旋转机构(特别是凸轮槽部621)的结构将在后述。
弹簧保持部22是保持螺旋弹簧25的端部的部位。弹簧保持部22设置于收纳体21的端部。螺旋弹簧25是相对于支承体11将收纳体21向前侧(清扫对象侧)按压的部件。在清扫时插入部20虽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后退(收纳体21相对于支承体11后退),但在清扫后插入部20利用螺旋弹簧25的力相对于工具主体10前进,能够使清扫工具100返回初始状态。
在插入部20的末端侧设置有筒体40(参照图2、图3)。筒体40是从收纳体21向前侧延伸出的筒状的部件。筒体40具有基筒部41、末端筒部43以及筒部用弹簧45。
基筒部41是构成筒体40的后部(基端侧的部位)的部件,固定于收纳体21。在基筒部41的内侧插通有旋转轴60的轴部61。另外,在基筒部41的内侧配置有筒部用弹簧45。在基筒部41的内侧配置有抵接部42。抵接部42是与末端筒部43的端部(基端)抵接的部位。
末端筒部43是构成筒体40的末端侧的部位的部件。末端筒部43的后部(工具主体10侧的端部)配置于基筒部41的内侧。末端筒部43的末端侧的部位(清扫对象侧的端部)比基筒部41更向前侧延伸出,收纳旋转轴60的轴部61、头单元30、头用弹簧35。末端筒部43能够相对于基筒部41沿移动方向滑动。末端筒部43在被筒部用弹簧45向前侧按压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基筒部41后退的方式被基筒部41保持。
筒部用弹簧45是将末端筒部43向前侧按压的部件。筒部用弹簧45配置在收纳体21与末端筒部43之间。筒部用弹簧45的基端侧的部位(后部)插通在构成抵接部42的筒状的部件。
<清扫工具100的动作>
图7A~图7C是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相对移动时的情形的说明图。图7A是初始状态的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B是末端筒部43与抵接部42抵接之前相对于基筒部41后退的状态下的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C是插入部20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后退的状态下的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如图7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插入部20的收纳体21被螺旋弹簧25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向前侧按压。另外,在初始状态下,末端筒部43被筒部用弹簧45相对于收纳体21向前侧按压。作业者保持图7A所示的初始状态的清扫工具100的工具主体10,将清扫工具100的插入部20的头单元30按压在光连接器5。
图8A以及图8B是清扫时的头部31的周边的情形的说明图。图8A是清扫对象为插头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的清扫时的情形的说明图。图8B是清扫对象为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的清扫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如图8A所示,在清扫对象为插头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光连接器5的插芯插入末端筒部43的前侧开口。末端筒部43的前侧开口具有引导光连接器5的插芯的功能。插头侧的光连接器5的插芯被末端筒部43的前侧开口引导,由此,与头单元30的头部31抵接(头部31的清扫体3被按压于插芯)。在头部31与插芯抵接的状态下,若作业者进一步使工具主体10朝向清扫对象移动而将清扫体3按压于光连接器5,则头用弹簧35压缩变形,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回推)。由此,如图8A所示,在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的状态下,成为末端筒部43与光连接器5的外壳接触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清扫时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的情况称为“回推”。
如图8B所示,在清扫对象为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末端筒部43与光连接器5的外壳(详细地说是开口套筒7)接触,末端筒部43相对于基筒部41后退。通过末端筒部43的后退,头单元30的头部31比末端筒部43更向前侧突出,头部31被插入光连接器5的外壳(开口套筒7)。由此,头单元30的头部31被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的外壳(开口套筒7)引导,与插芯抵接(头部31的清扫体3被按压在插芯)。在头部31与插芯抵接的状态下,若作业者进一步使工具主体10朝向清扫对象移动而使清扫体3按压于光连接器5,则头用弹簧35压缩变形,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回推)。由此,如图8B所示,在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的状态下,成为末端筒部43与光连接器5的外壳接触的状态。
如图8A所示,在清扫对象为插头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在插入部20(末端筒部43)的内部,头单元30成为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清扫对象为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在插入部20(末端筒部43)的外侧,头单元30成为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状态。因此,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回推时的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的后退量,在成为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5是插头侧的情况和插座侧的情况下不同。
如上所述,在头单元30回推的状态下,成为末端筒部43与光连接器5的外壳接触的状态(参照图8A以及图8B)。作业者在头单元30回推的状态下,为了从末端筒部43与光连接器5的外壳接触的状态,进一步将头单元30按压于光连接器5,使光连接器5和工具主体10沿移动方向接近(将光连接器5朝向工具主体10按压,或者将工具主体10朝向光连接器5按压)。由此,末端筒部43相对于基筒部41后退,如图7B所示,末端筒部43的端部(基端)与抵接部42抵接。
若作业者从图7B所示的状态(末端筒部43与抵接部42抵接的状态)进一步使光连接器5和工具主体10接近,则如图7C所示,通过从光连接器5受到的力,收纳体21与末端筒部43以及基筒部41一起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后退。由此,如图7C所示,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相对移动。
如图7C所示,若收纳体21相对于支承体11后退,则齿轮53通过齿条齿轮机构71(参照图5A)而旋转。收纳体21相对于支承体11后退时的齿轮53的旋转方向是棘轮机构72(参照图5A以及图5B)的齿轮侧棘轮53B和卷轴侧棘轮52A啮合的方向,所以齿轮53的旋转被传递给回收卷轴52,回收卷轴52沿卷绕方向旋转,清扫体3被回收卷轴52回收。这样,回收机构能够利用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回收清扫体3。
此外,若作业者从光连接器5拔出清扫工具100,则插入部20利用螺旋弹簧25的力相对于工具主体10前进,清扫工具100返回初始状态。当从图7C所示的状态返回图7A所示的初始状态时,收纳体21相对于支承体11前进,齿轮53向相反方向旋转。收纳体21前进时的齿轮53的旋转方向是棘轮机构72空转的方向,所以齿轮53的旋转不传递给回收卷轴52,回收卷轴52不旋转而返回图7A所示的初始状态。
如图7C所示,若收纳体21相对于支承体11后退,则旋转轴60通过旋转机构(参照图6)以移动方向为轴而旋转,头单元30旋转。具体而言,在转换部73的凸部14和凸轮槽部621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凸部14和凸轮槽部621相对移动,旋转轴60以前后方向为轴进行旋转,头单元30旋转。
图9A以及图9B是旋转筒部62的凸轮槽部621的说明图。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凸轮槽部621的说明图。图9B是比较例的凸轮槽部621的说明图。
首先,对图9B所示的比较例的凸轮槽部621进行说明。比较例的凸轮槽部621不具备停留槽部621B(参照图9A),将螺旋槽部621A(螺旋状的凸轮槽部621)形成至旋转筒部62的后缘。
图12A~图12C是比较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12A示出了初始状态(参照图7A)的回收机构以及旋转机构的情形。在图12A所示的初始阶段中,清扫体3在旋转轴60与回收卷轴52之间,处于被卷起的状态,处于不松弛的状态。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收纳体21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后退之前(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相对移动之前),头单元30进行回推(参照图8A以及图8B)。图12B示出了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刚相对移动之前的回收机构以及旋转机构的情形。在该阶段中,头单元30进行回推(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如图12B所示,由此清扫体3在旋转轴60与回收卷轴52之间处于松弛状态。
图12C是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相对移动之后的比较例的情形的说明图。在比较例中,螺旋槽部621A被形成至旋转筒部62的后缘,所以伴随着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伴随着旋转轴60和凸部14的直线运动),旋转轴60立即开始旋转。即、在比较例中,从清扫体3松弛的状态,开始旋转轴60的旋转。其结果是,在比较例中,如图12C所示,松弛状态的清扫体3因旋转轴60的旋转而摆动,清扫体3有可能缠绕于其它部件(例如供给卷轴51)。此外,在清扫体3是绳状的情况下,与清扫体是带状的情况相比,松弛状态的清扫体3容易因旋转轴60的旋转而摆动,清扫体3容易缠绕在其它部件上。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直线运动),回收机构(参照图5A)回收清扫体3之后,头单元30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单元30开始旋转之前,回收机构卷起松弛状态的清扫体3。以下,对该点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筒部62的凸轮槽部621具有螺旋槽部621A和停留槽部621B。
螺旋槽部621A是螺旋状的凸轮槽部621。螺旋槽部621A是构成使旋转筒部62旋转运动的区间(旋转运动区间)的凸轮槽部621。在螺旋槽部621A与凸部14卡合的区间(旋转运动区间),伴随着凸部14和旋转筒部62沿移动方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凸部14与螺旋槽部621A的侧面接触并按压,由此旋转筒部62以移动方向(前后方向)为轴进行旋转。
停留槽部621B是构成不使旋转筒部62旋转运动的区间(停留区间)的凸轮槽部621。在停留槽部621B与凸部14卡合的区间(停留区间),即使凸部14和旋转筒部62相对移动(直线运动),构成停留槽部621B的侧面也不与凸部14接触。因此,在停留槽部621B与凸部14卡合的区间(停留区间),由于凸部14不按压停留槽部621B的侧面,所以即使凸部14和旋转筒部62相对移动(直线运动),旋转筒部62也处于不旋转的状态(停留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停留槽部621B构成为与螺旋槽部621A相比宽幅的凸轮槽部621。其中,停留槽部621B只要是构成不使旋转筒部62旋转运动的区间(停留区间)的凸轮槽,就不限于该形状(例如,参照图11A;将在后述)。停留槽部621B配置在旋转筒部62的外周的基端侧(在初始状态下与凸部14卡合的部位),配置在螺旋槽部621A的基端侧(初始状态的凸部14侧)。停留槽部621B配置在螺旋槽部621A的基端侧(初始状态的凸部14侧),所以在旋转筒部62相对于支承体11后退时(插入部20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后退时),凸部14在与停留槽部621B卡合之后,与螺旋槽部621A卡合。
图10A~图10C是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说明图。
图10A示出了初始状态(参照图7A)的回收机构以及旋转机构的情形。在旋转轴60(旋转筒部62)的插通孔(未图示)插通有清扫体3,使用后的清扫体3配置于旋转轴60的插通孔的开口与回收卷轴52之间。在上次清扫时回收机构回收了清扫体3,所以在图10A所示的初始阶段中,清扫体3在从头单元30到回收卷轴52之间处于被卷起的状态。其结果是,如图10A所示,在初始阶段中,清扫体3处于被卷起的状态,是在旋转轴60与回收卷轴52之间不松弛的状态。另外,在该初始阶段中,凸部14与旋转筒部62的停留槽部621B卡合。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收纳体21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后退之前(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相对移动之前),头单元30进行回推(参照图8A以及图8B)。图10B示出了在头单元30刚进行了回推之后,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相对移动之前的回收机构以及旋转机构的情形。
在图10B所示的阶段中,通过头单元30进行回推(通过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后退),在从头单元30到回收卷轴52之间,清扫体3处于松弛的状态。其结果是,如图10B所示,清扫体3在旋转筒部62的插通孔(未图示)的开口与回收卷轴52之间处于松弛状态。此外,在图10B所示的阶段中,与图10A所示的初始阶段相同,凸部14与旋转筒部62的停留槽部621B卡合。
图10C是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相对移动之后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形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相对移动之后的阶段中,停留槽部621B与凸部14卡合。在停留槽部621B与凸部14卡合的区间(停留区间),即使凸部14和旋转筒部62相对移动,旋转筒部62也处于不旋转的状态(停留状态)。
另一方面,即使在停留槽部621B与凸部14卡合的区间(停留区间),回收机构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直线运动),回收清扫体3。即、如图10C所示,在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相对移动之后中,在旋转筒部62不旋转的停留状态下,回收机构处于回收清扫体3的状态。由此,在旋转筒部62旋转之前(头单元30旋转之前),松弛状态的清扫体3被回收机构卷起,减少清扫体3的松弛。
若作业者从图10C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光连接器5和工具主体10沿移动方向接近,使插入部20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后退,则凸部14与螺旋槽部621A卡合,开始旋转筒部62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筒部62旋转的阶段(头单元30旋转的阶段),清扫体3的松弛被减少,所以与比较例(参照图12C)相比,能够抑制清扫体3的摆动,能够抑制清扫体3缠绕于其它部件(例如供给卷轴51)的情况。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0具备:工具主体10、具有头单元30的插入部20、回收清扫体3的回收机构(参照图5A)、以及使头单元30旋转的旋转机构(参照图6),旋转机构通过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在回收机构回收清扫体3之后,使头单元30旋转(参照图10C)。由此,与比较例(参照图12C)相比,头单元30在减少清扫体3的松弛之后旋转,所以能够抑制清扫体3的摆动,能够抑制清扫体3缠绕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清扫工具100中,旋转机构具有旋转轴60和转换部73(参照图6),在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相对移动时,旋转轴60通过转换部73而旋转,由此头单元30旋转。由此,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直线运动能够通过转换部73被转换为旋转运动,旋转力通过旋转轴60而传递给头单元30,能够使头单元30旋转。此外,转换部73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情况。另外,若通过工具主体10和插入部20的相对移动能够使头单元30旋转,则旋转机构也可以不具有旋转轴60、转换部73。
另外,上述转换部73具有凸部14、以及具有螺旋槽部621A和停留槽部621B的凸轮槽部621(相当于槽部)。在凸部14与停留槽部621B卡合时,不使旋转轴60旋转而通过回收机构回收清扫体3(参照图10C)。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4在与停留槽部621B卡合之后,与螺旋槽部621A卡合,由此在回收机构回收清扫体3之后,使旋转轴60旋转而使头单元30旋转。由此,头单元30在减少了清扫体3的松弛之后进行旋转,所以能够抑制清扫体3的摆动,能够抑制清扫体3缠绕的情况。此外,如后所述,停留槽部621B并不限于图9A所示的形状,另外,转换部73也可以不具备停留槽部621B。
然而,回推时的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的后退量越大,清扫体3的松弛越大,所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头单元30在回收清扫体3之后进行旋转是特别有利的。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在清扫对象为插头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参照图8A),在插入部20的筒体40(末端筒部43)的“内侧”,头单元30成为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状态,与此相对,在清扫对象为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参照图8B),在筒体40的“外侧”,头单元30成为将清扫体3按压于清扫对象的状态。其结果是,在清扫对象为插头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下(参照图8A),与是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的情况(参照图8B)相比,回推时的头单元30相对于旋转轴60的后退量变大,清扫体3的松弛变大。这样,在清扫工具100是能够直接清扫插头侧以及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双方的构造的情况下,有用在一个光连接器的清扫时清扫体3的松弛变大,所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头单元30在回收清扫体3之后进行旋转是特别有利的。
其中,清扫工具100并不限于能够直接清扫插头侧以及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双方的构造,也可以是能够清扫任一个光连接器5的构造,也可以是通过配件的装卸能够清扫插头侧以及插座侧的光连接器5的构造。即使是这样的构造的清扫工具,由于在回推时清扫体3也会松弛,所以头单元30在回收清扫体3之后进行旋转,由此能够抑制清扫体3的摆动,能够抑制清扫体3缠绕的情况。
===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筒部62的停留槽部621B构成为与螺旋槽部621A相比宽幅的凸轮槽部621。其中,停留槽部621B并不限于宽幅的凸轮槽部621那样的形状
图11A是第一变形例的旋转筒部62的说明图。在第一变形例中,旋转筒部62作为凸轮槽部621,也具有螺旋槽部621A和停留槽部621B。第一变形例的停留槽部621B构成为槽宽度与螺旋槽部621A相同程度的直线状的凸轮槽部621(直槽)。直线状的停留槽部621B沿着移动方向而构成,所以即使在第一变形例中,停留槽部621B也成为构成不使旋转筒部62旋转运动的区间(停留区间)的凸轮槽部621。在停留槽部621B与凸部14卡合的区间(停留区间),即使凸部14和旋转筒部62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旋转筒部62也处于不旋转的状态(停留状态)。在第一变形例中,能够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直线运动),在回收机构(参照图5A)回收清扫体3之后,使旋转筒部62(以及头单元30)旋转。由此,即使在第一变形例中,与比较例(参照图12C)相比,也能够抑制清扫体3的摆动,也能够抑制清扫体3缠绕于其它部件(例如供给卷轴51)的情况。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形例中,在旋转筒部62设置有停留槽部621B。其中,旋转筒部62的凸轮槽部621也可以不具有停留槽部621B。
图11B是第二变形例的旋转筒部62的说明图。第二变形例的旋转筒部62,没有在凸轮槽部621设置有停留槽部621B,仅设置有螺旋槽部621A。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初始状态下,支承体11的凸部14离开旋转筒部62配置在比旋转筒部62靠后侧。因此,在第二变形例中,在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相对移动之后的阶段中,支承体11的凸部14不与旋转筒部62的螺旋槽部621A卡合。从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刚相对移动之后到凸部14与旋转筒部62的螺旋槽部621A卡合的区间成为不使旋转筒部62旋转运动的区间(停留区间)。在第二变形例中,也能够通过插入部20和工具主体10的相对移动(直线运动),在回收机构(参照图5A)回收清扫体3之后,使旋转筒部62(以及头单元30)旋转。由此,在第二变形例中,与比较例(参照图12C)相比,也能够抑制清扫体3的摆动,也能够抑制清扫体3缠绕于其它部件(例如供给卷轴51)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第二变形例的情况下,若支承体11与旋转筒部62的位置关系偏离,则凸部14有可能不与旋转筒部62的凸轮槽部621卡合。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中,由于在旋转筒部62设置有停留槽部621B,所以能够从初始状态使支承体11的凸部14与旋转筒部62的凸轮槽部621(停留槽部621B)卡合。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并不是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附图标记的说明
3…清扫体;5…光连接器;7…开口套筒;10…工具主体;10A…壳体;11…支承体;12…支承部;13…齿条;14…凸部;20…插入部;21…收纳体;21A…第一收纳部;21B…第二收纳部;22…弹簧保持部;25…螺旋弹簧;30…头单元;31…头部;32…基部;33…凸缘部;35…头用弹簧;40…筒体;41…基筒部;42…抵接部;43…末端筒部;45…筒部用弹簧;51…供给卷轴;52…回收卷轴;52A…卷轴侧棘轮;53…齿轮;53A…小齿轮;53B…齿轮侧棘轮;60…旋转轴;61…轴部;62…旋转筒部;621…凸轮槽部;621A…螺旋槽部;621B…停留槽部;71…齿条齿轮机构;72…棘轮机构;73…转换部;100…清扫工具。

Claims (7)

1.一种清扫工具,具备:
工具主体;
插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沿规定方向移动,且以能够后退的方式对将清扫体按压于清扫对象的头单元进行保持;
回收机构,通过所述工具主体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回收所述清扫体;以及
旋转机构,通过所述工具主体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在所述回收机构回收了所述清扫体之后,使所述头单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机构具有:
旋转轴,能够与所述头单元一起旋转;以及
转换部,将所述规定方向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
在所述工具主体与所述插入部沿所述规定方向相对移动时,所述旋转轴借助所述转换部而旋转,由此所述头单元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具有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并与所述凸部卡合的槽部,
所述槽部具有螺旋槽部、以及停留槽部,
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停留槽部卡合时,不使所述旋转轴旋转而通过所述回收机构回收所述清扫体,
所述凸部在与所述停留槽部卡合之后与所述螺旋槽部卡合,由此在所述回收机构回收了所述清扫体之后,使所述旋转轴旋转而使所述头单元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具有使所述清扫体插通的插通孔,
在所述头单元将所述清扫体按压于所述清扫对象而后退时,在所述插通孔的开口与所述回收机构之间所述清扫体成为松弛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扫对象是插座侧的光连接器的情况下,成为在所述插入部的外侧所述头单元将所述清扫体按压于所述清扫对象的状态,
在所述清扫对象是插头侧的光连接器的情况下,成为在所述插入部的内侧所述头单元将所述清扫体按压于所述清扫对象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是绳状的部件。
7.一种清扫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步骤:
通过头单元将清扫体按压于清扫对象;
在通过头单元将清扫体按压于清扫对象的状态下,使工具主体与具有所述头单元的插入部沿规定方向相对移动;
通过所述工具主体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回收所述清扫体;以及
通过所述工具主体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规定方向的相对移动,在回收了所述清扫体之后,使所述头单元旋转。
CN202180039860.4A 2020-10-07 2021-03-22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Pending CN1156987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0060 2020-10-07
JP2020-170060 2020-10-07
PCT/JP2021/011697 WO2022074861A1 (ja) 2020-10-07 2021-03-22 清掃工具及び清掃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8798A true CN115698798A (zh) 2023-02-03

Family

ID=8112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9860.4A Pending CN115698798A (zh) 2020-10-07 2021-03-22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3374A1 (zh)
JP (1) JP7406649B2 (zh)
CN (1) CN115698798A (zh)
WO (1) WO20220748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4180A1 (ja) * 2022-06-03 2023-12-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清掃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1564B2 (ja) * 2003-08-13 2007-11-21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用クリーナ、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の接続面の清掃方法
JP3167915U (ja) 2011-02-24 2011-05-26 エヌ・ティ・ティ・アドバンス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用清掃具
TW201516506A (zh) 2013-10-18 2015-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接頭擦拭裝置
EP3929643A4 (en) 2019-02-20 2022-11-16 NTT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OOL FOR CLEANING AN OPTICAL PL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4861A1 (ja) 2022-04-14
JP7406649B2 (ja) 2023-12-27
US20230273374A1 (en) 2023-08-31
JPWO2022074861A1 (zh) 2022-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27212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用クリーナ
JP4779049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KR100770377B1 (ko) 광섬유 커넥터용 세척기 및 광섬유 커넥터 접속면의세척방법
WO2014141405A1 (ja) 光コネクタ用清掃具
US8266755B2 (en) Cleaning device of optical connector
JP2014206733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清掃用クリーナ
CN115698798A (zh)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方法
JP4011564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用クリーナ、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の接続面の清掃方法
JP2004233378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ユニットおよび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EP3614184A1 (en) Cleaning tool for optical connector
EP3680697A1 (en) Cleaning tool
CN100442094C (zh) 光纤连接器用清洁器及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面的清理方法
JP6993915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CA2929015A1 (en) Multiple bit hand tool
WO2023234180A1 (ja) 清掃工具
JP2012063506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2019045827A (ja) 清掃工具
CN115362400A (zh) 清扫工具
JP2019045826A (ja) 清掃工具
JP2023076918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清掃方法
JP2010186041A (ja) 光コネクタ接続装置
JPH05208388A (ja) マニピュレータの結合装置
JP2007033549A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NZ719744B2 (en) Multiple bit hand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