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5746A -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5746A
CN110775746A CN201910347357.XA CN201910347357A CN110775746A CN 110775746 A CN110775746 A CN 110775746A CN 201910347357 A CN201910347357 A CN 201910347357A CN 110775746 A CN110775746 A CN 110775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operation range
cars
floor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73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5746B (zh
Inventor
鸟谷部训
前原知明
山下幸一
齐藤勇来
松熊利治
羽鸟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75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5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5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5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52Floor se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提供能效率良好地运行轿厢的多轿厢电梯。多轿厢电梯(100)是在行驶通路内运行多个轿厢的多轿厢电梯,具备运行范围决定部和运行范围报知部。运行范围决定部在由于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下,决定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运行范围报知部对应于运行范围决定部的决定结果来报知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

Description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在一个升降通道内多个轿厢循环移动的多轿厢电梯。作为现有的这种多轿厢电梯,例如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涉及具有多个在配置于对角上的2根吊索的两端部连接轿厢的轿厢对的循环型的多轿厢电梯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111408号公报
但在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的多轿厢电梯中,谋求便利性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考虑上述的问题点,提供能使便利性提升的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多轿厢电梯是在行驶通路内运行多个轿厢的多轿厢电梯,具备运行范围决定部和运行范围报知部。运行范围决定部在由于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下决定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运行范围报知部对应于运行范围决定部的决定结果报知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多轿厢电梯,能使便利性提升。
另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会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轿厢的内部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门厅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中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设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轿厢的目的地输入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第2显示部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中的环路控制器的控制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6 控制装置
7A、7B、7G 环路控制器
8 整体控制器
9、10 门厅门
14 轿厢门
16 目的地输入部
17 监视器
18 扬声器
20 升降通道
20A 第1行驶区域
20B 第2行驶区域
21、22 主索
23、24 驱动绳轮
25、26 下部绳轮
50 门厅装置
51a、51b 第1显示部
52 第2显示部
53 门厅呼叫操作部
61 操作符
62 环状照明
100 多轿厢电梯
具体实施方式
<多轿厢电梯的结构>
以下参考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100的概略结构图。
图1所示的多轿厢电梯100是多个轿厢在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的一个升降通道20内循环移动的电梯。多轿厢电梯100具备承载人或货物的多个轿厢1、主索21、22、驱动绳轮23、24和下部绳轮25、26。另外,多轿厢电梯100具备控制多个轿厢1的运行的控制装置6和设于建筑结构物的楼层的门厅装置50(参考图3)。
升降通道20具有第1行驶区域20A和第2行驶区域20B。第1行驶区域20A基本(通常时)是上升的轿厢1所行驶的区域,第2行驶区域20B基本(通常时)是下降的轿厢1所行驶的区域。
多个轿厢1被分类成第1轿厢对A、第2轿厢对B和第3轿厢对C。第1轿厢对A由轿厢A1和轿厢A2构成,第2轿厢对B由轿厢B1和轿厢B2构成。另外,第3轿厢对C由轿厢C1和轿厢C2构成。
主索21、22、驱动绳轮23、24以及下部绳轮25、26对轿厢对A~C各设置1组。即,多轿厢电梯100具备3个主索21、22、3个驱动绳轮23、24和3个下部绳轮25、26。
3个驱动绳轮23在升降通道20的上部配置在同轴上,3个驱动绳轮24在升降通道20的上部配置在同轴上。3个下部绳轮25在升降通道20的下部配置在同轴上,3个下部绳轮25在升降通道20的下部配置在同轴上。3个下部绳轮25在上下方向上与3个驱动绳轮23对置,3个下部绳轮26在上下方向上与3个驱动绳轮24对置。
3个主索21分别形成为无端状,能循环移动地绕挂在3个驱动绳轮23和3个下部绳轮25。另外,3个主索22分别形成为无端状,能循环移动地绕挂在3个驱动绳轮24和3个下部绳轮26。
在第1组主索21、22连结第1轿厢对A的轿厢A1、A2。轿厢A1、A2在与第1组主索22、23连结的状态下作为相互的平衡重发挥功能,在循环移动的路径中配置在对称的位置。即,轿厢A1、A2在保持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同时以相同速度在升降通道20内循环移动。
在第2组主索21、22连接第2轿厢对B的轿厢B1、B2。轿厢B1、B2在与第2组主索22、23连结的状态下作为相互的平衡重发挥功能,在循环移动的路径中配置在对称的位置。即,轿厢B1、B2在保持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同时以相同速度在升降通道20内循环移动。
在第3组主索21、22连结第3轿厢对C的轿厢C1、C2。轿厢C1、C2在与第3组主索22、23连结的状态下作为相互的平衡重发挥功能,在循环移动的路径中配置在对称的位置。即,轿厢C1、C2在保持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同时以相同速度在升降通道20内循环移动。
轿厢A1~C2通过3个驱动绳轮23以及3个驱动绳轮24各自的驱动在相同路径循环移动。另外,轿厢A1~C2通过3个驱动绳轮23、以及3个驱动绳轮24各自的驱动的停止而在相同路径上停止。另外,通过驱动绳轮23、24的旋转方向的控制,能变更轿厢A1~C2的循环移动的方向。
在建筑结构物的各楼层(本实施方式中1~9层)设有门厅门9、10。门厅门9与在升降通道20的第1行驶区域20A行驶的轿厢1对置,门厅门10与在升降通道20的第2行驶区域20B行驶的轿厢1对置。
门厅门9、10在各楼层朝向相同方向并相邻配置(参考图3)。在图1的概略结构图中,为了说明升降通道20内的各轿厢A1~C2的设置状态,为了方便示出为一对门厅门9、10夹着升降通道20而对置的状态。另外,门厅门9、10虽然可以夹着升降通道20对置配置,但这里是为了使说明简单,一对门厅门9、10设为朝向相同方向相邻配置。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6用于控制多轿厢电梯100的运行,由计算机构成。计算机是用作所谓的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进而,计算机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网络接口。另外,可以设为,由控制装置6所具备的各部实施的控制的过程是保存在ROM的程序、或从外部装置载入到RAM并保存的程序。
控制装置6具备:通过驱动驱动绳轮23、24来控制轿厢对A~C的移动或停止的环路控制器7A~7C;和对环路控制器7A~7C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的整体控制器8。
环路控制器7A通过使绕挂第1组主索21、22的驱动绳轮23、24同步地进行驱动控制,来控制由轿厢A1、A2构成的第1轿厢对A的运行。环路控制器7B通过使绕挂第2组主索21、22的驱动绳轮23、24同步地进行驱动控制,来控制由轿厢B1、B2构成的第2轿厢对B的运行。环路控制器7C通过使绕挂第3组主索21、22的驱动绳轮23、24同步地进行驱动控制,来控制由轿厢C1、C2构成的第3轿厢对C的运行。
另外,通常时,由于环路控制器7A~7C进行使各轿厢对A~C的循环移动的方向恒定的驱动控制,因此上升的轿厢1在第1行驶区域20A行驶,下降的轿厢1在第2行驶区域20B行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有时使轿厢对A~C暂时向与设定方向相反方向行驶。在该情况下,下降的轿厢1在第1行驶区域20A行驶,上升的轿厢1在第2行驶区域20B行驶。
整体控制器8对环路控制器7A~7C所控制的轿厢对A~C的运行进行总括控制。例如整体控制器8进行控制,使得在循环移动的路径上相邻的轿厢(例如轿厢A1和轿厢B1)分开给定的距离以上。
[轿厢的结构]
接下来,参考图2来说明轿厢1的结构。
图2是表示轿厢的内部的说明图。
轿厢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如图2所示那样,在轿厢的1个侧面设有轿厢门14。轿厢门14在各楼层与门厅门9或门厅门10卡合。由此门厅门9、10追随轿厢门14的开闭而开闭。
在轿厢1的内部设有目的地输入部16、监视器17和扬声器18。目的地输入部16是用于乘客进行登记目的地层的操作(轿厢呼叫)的按钮。监视器17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显示轿厢1行驶或停止的层数、催促乘客下梯的消息等。扬声器18输出报知轿厢1抵达的层数的声音、催促乘客下梯的声音等。
[门厅装置]
接下来,参考图3来说明门厅装置50的结构。
图3是表示门厅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门厅装置50设于各楼层的门厅门9、10的周围,具备第1显示部51a、51b、第2显示部52和门厅呼叫操作部53。
第1显示部51a、51b配置于各门厅门9、10的上部。这些第1显示部51a、51b是通知轿厢1停止的门厅门的显示部,分别具有上升显示部501u和下降显示部501d。
上升显示部501u是形成为1个顶点向上的三角形的点亮构件,表示轿厢1的上升。下降显示部501d是形成为1个顶点向下的三角形的点亮构件,表示轿厢1的下降。上升显示部501u以及下降显示部501d通过控制装置6单独控制点亮以及熄灭。
如上述那样,门厅门9与在升降通道20中的第1行驶区域20A(参考图1)行驶的轿厢1的轿厢门14对置。因此,在通常时,设于门厅门9侧的第1显示部51a的上升显示部501u在通知上升的轿厢1停止在与门厅门9对置的位置的情况下点亮。
另外,设于门厅门9侧的第1显示部51a的下降显示部501d在使轿厢对A~C暂时向与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的情况下,在通知下降的轿厢1停止在与门厅门9对置的位置时点亮。
门厅门10与在升降通道20中的第2行驶区域20B(参考图1)行驶的轿厢1的轿厢门14对置。因此,在通常时,设于门厅门10侧的第1显示部51b的下降显示部501d在通知下降的轿厢1停止在与门厅门10对置的位置的情况下点亮。
另外,设于门厅门10侧的第1显示部51b的上升显示部501u在使轿厢对A~C暂时向与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的情况下,在通知上升的轿厢1停止在与门厅门10对置的位置时点亮。
第2显示部52在门厅门9、10间配置在乘客易于目视的高度位置。该第2显示部52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通知当前的运行状况、轿厢1对置停止的门厅门等。另外,第2显示部52是触控面板显示器,具有作为在楼层登记目的地层的情况下的操作部的功能。
由第2显示部52输入的指示被送往控制装置6的整体控制器8。整体控制器8对应于第2显示部52的输入指示对环路控制器7A~7C发送指令。另外,整体控制器8对应于从环路控制器7A~7C送来的运行信息来控制第2显示部52的显示。
门厅呼叫操作部53在门厅门9、10间配置在乘客易于操作的高度位置。门厅呼叫操作部53是用于将轿厢1呼唤到设置的楼层的操作按钮。即,门厅呼叫操作部53是用于登记门厅呼叫的操作按钮。
门厅呼叫操作部53具有上升操作部503u和下降操作部503d。上升操作部503u是兼作形成为1个顶点向上的三角形的点亮构件的触摸式的操作部或按压按钮式的操作部,呼唤上升的轿厢1。另外,下降操作部503d是兼作形成为1个顶点向下的三角形的点亮构件的触摸式的操作部或按压按钮式的操作部,呼唤下降的轿厢1。
兼作这样的点亮构件的上升操作部503u以及下降操作部503d被控制装置6单独控制点亮以及熄灭。另外,在操作上升操作部503u或下降操作部503d呼唤轿厢1的情况下,在登上轿厢1后,操作目的地输入部16(参考图2)来登记目的地层。
[轿厢的运行范围]
接下来,参考图4来说明轿厢的运行范围。
图4是表示多轿厢电梯中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示例的说明图。
如上述那样,多轿厢电梯100通常时使各轿厢对A~C向一定的方向循环移动,来运行各轿厢对A~C。但在因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中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下,决定能运行的轿厢对的运行范围,在其运行范围内使轿厢往复移动。由此,在不再能使各轿厢对A~C向一定的方向循环移动的情况,也能不停止全部轿厢的运行。另外,能容易地决定能运行的轿厢对的运行范围。
作为由于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中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例如有给定的轿厢故障、包含给定的轿厢的轿厢对的运行被禁止的情况。位于给定的轿厢的循环移动的方向的下游的轿厢不能越过给定的轿厢。由此,在剩余的轿厢中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
在此,将图3所示的轿厢A1设为给定的轿厢。若轿厢A1故障,则轿厢A1的行驶停止,轿厢对A的运行被禁止。即,轿厢A1、A2停止。如图3所示那样,楼层是1层到9层,若轿厢A1在与第1行驶区域20A的9层对应的位置故障,则轿厢A1当场被禁止行驶,轿厢A2在与第2行驶区域20B的1层对应的位置被禁止行驶。
另外,对于其他轿厢B1、B2、C1、C2,由于轿厢A1、A2的行驶被禁止的影响而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邻的轿厢间设定为至少空开2层的量。由此,没有其他轿厢介于其与轿厢A1之间的轿厢B1不能向与第1行驶区域20A的8层和9层对应的区域行驶。因此,轿厢B1在第1行驶区域20A能运行到楼层的7层。
另一方面,没有其他轿厢介于其与轿厢A2之间的轿厢C1不能向与第1行驶区域20A的1层和第2行驶区域20B的1层对应的区域行驶。因此,轿厢C1在第1行驶区域20A能运行到楼层的2层。
并且,在轿厢C1位于运行范围的一端即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楼层的2层的情况下,没有其他轿厢介于其与轿厢C1之间的轿厢B1能运行到从轿厢C1上2层的位置即楼层的4层。因此,轿厢B1的运行范围成为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楼层的4层到7层。另外,和轿厢B1构成第2轿厢对B的轿厢B2的运行范围成为第2行驶区域20B中的楼层的3层到6层。
另外,在轿厢B1位于运行范围的一端即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楼层的7层的情况下,没有其他轿厢介于其与轿厢B1之间的轿厢C1能运行到从轿厢B1下2层的位置即楼层的5层。因此,轿厢C1的运行范围成为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楼层的2层到5层。另外,和轿厢C1构成第3轿厢对C的轿厢C2的运行范围成为第2行驶区域20B中的楼层的5层到8层。
[运行范围报知部]
接下来,参考图5以及图6来说明运行范围报知部。
图5是表示设于轿厢的目的地输入部16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设于各楼层的门厅的第2显示部52的说明图。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于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中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下,决定能运行的轿厢对的运行范围,在该运行范围内使轿厢往复移动。然后,决定的运行范围由运行范围报知部报知。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的第1具体例而运用目的地输入部16。如图5所示那样,目的地输入部16由显示与目的地层的1层到9层对应的1~9的数字的9个按钮构成。9个按钮分别具有操作符61和覆盖操作符61的周围的环状照明62。
操作符61形成为圆形,分别被描绘表示目的地层的数字。另外,操作符61构成为能点亮,被控制装置6单独控制点亮以及熄灭。若按压该操作符61,操作符61就点亮,就登记与描绘的数字对应的目的地层。
环状照明62形成为圆环状。该环状照明62构成为能点亮,被控制装置6单独控制点亮以及熄灭。若由于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决定了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则与能运行的目的地层对应的环状照明62被点亮。
如图5所示那样,若轿厢B1的运行范围被决定为楼层的4层到7层,则目的地输入部16中的目的地层的4层到7层的环状照明62被点亮。由此,乘客能认识到当前登上的轿厢B1的运行范围是4层到7层,能提升便利性。
例如在轿厢B1中,即使按压与目的地层1层到3层、或8层、9层的任一者对应的操作符61,该操作符61也不点亮。由此乘客能认识到即使按压环状照明62未点亮的操作符61,也不能进行对应的目的地层的登记。
另外,在按压环状照明62未点亮的操作符61的情况下,由扬声器18输出报知向与当前按压的操作符61对应的目的地层的运行被中止的声音。由此乘客能认识到登记了运行范围以外的目的地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的第2具体例而运用门厅装置50的第2显示部52。如上述那样,若图3所示的轿厢A1在与第1行驶区域20A的9层对应的位置故障,则轿厢B1的运行范围成为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楼层的4层到7层。另外,轿厢B2的运行范围成为第2行驶区域20B中的楼层的3层到6层。
进而,轿厢C1的运行范围成为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楼层的2层到5层。另外,轿厢C2的运行范围成为第2行驶区域20B中的楼层的5层到8层。因此,多轿厢电梯100能通过能运行的全部轿厢B1、B2、C1、C2将2层到8层登记为目的地层。
由此,在设于各楼层的门厅装置50的第2显示部52显示多轿厢电梯100的当前的运行范围(2层到8层)。由此在各楼层等待轿厢的乘客能认识多轿厢电梯100整体的运行范围,能提升便利性。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显示部52,可以显示能从配置的楼层直接去的目的地层。即,在第2显示部52显示多轿厢电梯100整体的运行范围和能从配置的楼层直接去的目的地层。在该情况下,能使乘客认识从当前的楼层不换乘就能去的楼层,能提升便利性。
例如,能在楼层的4层停止的轿厢成为轿厢B1、B2、C1(参考图5)。因此,从楼层的4层能直接去的层成为2层到7层。由此,在配置于楼层的4层的第2显示部52显示能将2层到7层登记为目的地层。
第2显示部52由于是触控面板显示器,因此若触摸与显示于第2显示部52的目的地层对应的数字,就能登记目的地层。另外,第2显示部52在行驶到登记的目的地层的轿厢在楼层停止时,进行催促乘梯到轿厢的显示。例如在楼层的4层登记7层作为目的地层的情况下,在运行范围中包含7层的轿厢B1停止在楼层的4层时,在第2显示部52显示催促乘梯到轿厢的显示。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显示部52,可以显示能运行的各轿厢的运行范围。在该情况下,也能使乘客认识从当前的楼层不换乘就能去的楼层,能提升便利性。
另外,也可以是,在显示能运行的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情况下,若触摸与显示于第2显示部52的各轿厢的目的地层对应的数字,就能登记目的地层。这时,在登记了1个轿厢的目的地层的情况下,还可以登记运行到该目的地层的其他轿厢的目的地层。例如在楼层的4层,在登记了6层作为轿厢B1的目的地层的情况下,轿厢B2也登记6层作为目的地层。由此,乘客能登上早到达楼层的4层的轿厢,能谋求乘客的等待时间的缩短化。
[环路控制器的控制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7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轿厢电梯的各环路控制器7A~7C所进行的控制处理。
图7是表示环路控制器的控制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所示的环路控制器的控制处理以预先确定的周期执行。首先,环路控制器判别在正控制的轿厢对以外的轿厢对是否有故障的轿厢(S201)。在该S201的处理中,基于从整体控制器8提供的故障信息来判别在正控制的轿厢对以外的轿厢对是否有故障的轿厢。另外,环路控制器在正控制的轿厢对的轿厢中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将故障信息送往整体控制器8。
在S201,在环路控制器判别为在正控制的轿厢对以外的轿厢对没有故障的轿厢时(S201“否”判定的情况),环路控制器进行后述的S208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201,在环路控制器判别为在正控制的轿厢对以外的轿厢对有故障的轿厢时(S201“是”判定的情况),环路控制器将运转模式从循环运转模式切换到往复运转模式(S202)。
接下来,环路控制器判别在故障的轿厢或与故障的轿厢构成轿厢对的轿厢与作为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之间是否有其他轿厢(S203)。
在S203判别为在与故障的轿厢或与故障的轿厢构成轿厢对的轿厢之间有其他轿厢时,(S203“是”判定的情况),环路控制器在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的行进方向(循环运转模式下的循环方向)上决定能运行的层(运行范围的一端)(S204)。
在S204的处理中,考虑故障的轿厢停止的位置、介于与故障的轿厢之间的轿厢的数量、和预先设定的相邻的轿厢间的最短距离(本实施方式中为2层的量),来决定能运行的层。由此,即使其他轿厢介于与故障的轿厢之间,也能使相邻的轿厢不会比预先设定的最短距离接近地运行各个轿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故障的轿厢(轿厢A1)与作为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轿厢C1)之间有1个其他轿厢对的轿厢(轿厢B1)。因此,将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轿厢C1)的能运行的层设定为从故障的轿厢(轿厢A1)下4楼层(5层)。
接下来,环路控制器在与作为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循环运转模式下的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决定能运行的层(运行范围的另一端)(S205)。另外,S204以及S205的处理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运行范围决定处理的第1具体例。
在S205的处理中,与S204的处理同样,考虑故障的轿厢停止的位置、介于与故障的轿厢之间的轿厢的数量、和预先设定的相邻的轿厢间的最短距离(本实施方式中为2层的量),来决定能运行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故障的轿厢成对的轿厢(轿厢A2)与作为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轿厢C1)之间没有其他轿厢对的轿厢。因此,将作为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轿厢C1)的能运行的层设定为从与故障的轿厢成对的轿厢(轿厢A2)上2楼层(2层)。
另外,轿厢A2由于在与第2行驶区域20B中的1层对应的位置停止,因此与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1层对应的位置相当于轿厢A2的上1楼层。并且,与第1行驶区域20A中的2层对应的位置相当于轿厢A2的上2楼层。
另一方面,在S203,在判别为故障的轿厢或与故障的轿厢构成轿厢对的轿厢与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轿厢B1)之间没有其他轿厢时(S203“否”判定的情况),环路控制器在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的行进方向(循环运转模式下的循环方向)上决定能运行的层(运行范围的一端)(S206)。
在S206的处理中,考虑故障的轿厢停止的位置、和预先设定的相邻的轿厢间的最短距离(本实施方式中为2层的量)来决定能运行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故障的轿厢(轿厢A1)与作为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轿厢B1)之间没有其他轿厢对的轿厢。因此,将作为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轿厢B1)的能运行的层决定为从故障的轿厢(轿厢A1)下2楼层(7层)。
接下来,环路控制器在与控制对象的1个轿厢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循环运转模式下的循环方向相反方向)上决定能运行的层(运行范围的另一端)(S207)。在S207的处理中,考虑故障的轿厢停止的位置、介于与故障的轿厢之间的轿厢的数量、和预先设定的相邻的轿厢间的最短距离(本实施方式中为2层的量),来决定能运行的层。
由此,即使其他轿厢介于与故障的轿厢之间,也能使相邻的轿厢不会比预先设定的最短距离近地运行各个轿厢。另外,S206以及S207的处理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运行范围决定处理的第2具体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故障的轿厢成对的轿厢(轿厢A2)与控制对象的轿厢(轿厢B1)之间有其他轿厢对的轿厢(轿厢C1)。因此,将控制对象的轿厢(轿厢B1)的能运行的层设定为从与故障的轿厢成对的轿厢(轿厢A2)上4楼层(4层)。
另外,在S201,在环路控制器判别为在正控制的轿厢对以外的轿厢对没有故障的轿厢时(S201“否”判定的情况),环路控制器决定通常的运行范围(S208)。在该S208的处理中,将循环运转中的1层到9层决定为运行范围。
在S205、S207、或S208的处理后,环路控制器决定总的运行范围(S209)。即,决定构成成为控制对象的轿厢对的2个轿厢各自的运行范围。例如在经过S204、S205的处理而决定轿厢对C的运行范围的情况下,将轿厢C1的运行范围决定为2层到5层,将轿厢C2的运行范围决定为5层到8层。
接下来,环路控制器使运行范围报知部(目的地输入部16、第2显示部52)显示运行范围(S210)。在S210的处理后,环路控制器结束运行范围决定处理。
在S210的处理中,环路控制器将决定的运行范围送往整体控制器8。然后,整体控制器8控制能运行的轿厢中的目的地输入部16的环状照明62的点亮,报知能运行的轿厢的运行范围(参考图5)。另外,控制设于各楼层的第2显示部52,来显示多轿厢电梯100的当前的运行范围(参考图6)。另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可以由环路控制器控制目的地输入部16中的环状照明62的点亮。
以上包含其作用效果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实施种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而运用了目的地输入部16以及第2显示部52。但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运行范围报知部,只要报知运行范围,就也能运用其他装置。例如可以运用设于各轿厢1的监视器17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
另外,也可以将显示轿厢的位置的指示器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运用。指示器例如设于轿厢门的上方,使表示与当前的轿厢的位置对应的楼层的显示点亮。在将该指示器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运用的情况下,例如,将表示与当前的轿厢的位置对应的楼层的显示以第1色点亮,将表示除了与当前的轿厢的位置对应的楼层以外的运行范围的楼层的显示以第2色点亮。
另外,也可以将扬声器18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运用。在将扬声器18作为运行范围报知部运用的情况下,例如每当经过给定的期间,就以声音输出轿厢的运行范围。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举出给定的轿厢(轿厢A1)的故障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给定的轿厢的影响,例如可以是使VIP(Very Important Person,重要人物)利用的给定的轿厢在特定的楼层停止、为了维护、点检而使给定的轿厢停止等情形。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环路控制器决定能运行的轿厢对(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结构。但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运行范围决定部,并不限定于环路控制器,例如也可以是整体控制器8,另外,也可以是控制装置6整体。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设有3个轿厢对的结构。但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也可以将轿厢对设为2个,或4个以上。
另外,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可以在不给实施方式的处理结果带来影响的范围替换一部分处理步骤的执行顺序,也可以同时执行一部分处理步骤。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平衡方式的多轿厢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上升或下降。但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也可以是使轿厢单独行驶的自推进式等其他方式的多轿厢电梯。另外,轿厢的行驶方向并不限定于上下方向(升降方向)。因此,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只要在行驶通路内运行多个轿厢即可。

Claims (6)

1.一种多轿厢电梯,在行驶通路内运行多个轿厢,所述多轿厢电梯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由于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下决定所述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运行范围决定部;和
对应于所述运行范围决定部的决定结果来报知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运行范围报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范围报知部是设于各轿厢的目的地输入部,报知各轿厢的运行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范围报知部是设于门厅的显示部,报知能由所述剩余的轿厢运行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轿厢电梯具有多个在配置于对角上的2根吊索连接了2个轿厢的轿厢对,
在所述剩余的轿厢中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运行范围决定部对应于所述给定的轿厢的位置来决定与所述给定的轿厢之间没有介入其他轿厢的轿厢对的运行范围,对应于所述给定的轿厢的位置和包含其他轿厢的轿厢对的运行范围来决定与所述给定的轿厢之间介入有所述其他轿厢的轿厢对的运行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剩余的轿厢在运行范围中往复移动。
6.一种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轿厢电梯在行驶通路内运行多个轿厢,所述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在由于给定的轿厢的影响而在剩余的轿厢发生不能运行的区域的情况下决定所述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运行范围决定处理;和
对应于所述运行范围决定处理的处理结果来报知剩余的轿厢的运行范围的运行范围报知处理。
CN201910347357.XA 2018-07-31 2019-04-26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75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4509A JP6966391B2 (ja) 2018-07-31 2018-07-31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
JP2018-144509 201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5746A true CN110775746A (zh) 2020-02-11
CN110775746B CN110775746B (zh) 2022-02-25

Family

ID=6938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7357.XA Active CN110775746B (zh) 2018-07-31 2019-04-26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66391B2 (zh)
CN (1) CN11077574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105A (zh) * 2004-10-15 2006-04-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CN101323408A (zh) * 2007-06-12 2008-12-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CN102781803A (zh) * 2010-03-01 2012-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
CN105517935A (zh) * 2013-09-03 2016-04-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1264B2 (ja) * 2006-02-24 2011-12-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5339291B (zh) * 2013-07-10 2017-05-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105A (zh) * 2004-10-15 2006-04-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CN101323408A (zh) * 2007-06-12 2008-12-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CN102781803A (zh) * 2010-03-01 2012-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
CN105517935A (zh) * 2013-09-03 2016-04-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19616A (ja) 2020-02-06
CN110775746B (zh) 2022-02-25
JP6966391B2 (ja) 202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450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AU2017202472B2 (en) Method, program and mobil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system
KR20080044831A (ko) 그룹 승강기 시스템에서의 승강기 재할당 지시의 통신
WO2013164882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6037859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0775742A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KR20130069216A (ko) 엘리베이터 조작 상황 인지 시스템
JP5433606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WO2016199187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10775746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
JP201616000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点検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ドア点検方法
JP2012180185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443245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2449631B (zh) 多轿厢电梯
CN110775739B (zh)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738634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703767B2 (ja) エレベータ
JP6302986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WO2017006475A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災害発生時のエレベータ避難運転方法
JP2004284763A (ja) エレベータ
CN110775736B (zh)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119177B1 (ja) マルチ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7373433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WO2020165930A1 (ja) 利用者検知装置及び昇降移動システム
JP201214887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