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4493A -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4493A
CN110724493A CN201910933207.7A CN201910933207A CN110724493A CN 110724493 A CN110724493 A CN 110724493A CN 201910933207 A CN201910933207 A CN 201910933207A CN 110724493 A CN110724493 A CN 110724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nano
reaction
carbon nanotube
wall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32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4493B (zh
Inventor
吉小利
马勖凯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9332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4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4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4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4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4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8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9/00Compounds of iron
    • C01G49/02Oxides; Hydroxides
    • C01G49/08Ferroso-ferric oxide [Fe3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1: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制得的材料不仅稳定性好,密度低,且呈现吸波性能增强效应,具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该材料制备采用点击化学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不需使用贵金属的催化,经济效益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军事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局域网、电脑、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微波吸波材料(简称吸波材料)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吸波材料的研究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民用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获得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已制备的微波吸收材料仍然存在吸收频带较窄,吸收强度较低,物理综合性能不理想,制备工艺复杂和界面相容性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新型吸收频带宽、吸波能力强、质量轻、厚度薄、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材料仍将是微波隐身材料研究的重点。
碳纳米管具有耐热、耐腐蚀、传热和导电性能好、密度低等优点,并且由于高比表面积以及表面上的大量悬挂键,加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得碳纳米管成为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但是由于碳系吸收剂介电常数较大,所以在单独使用时,存在阻抗匹配特性较差、吸收带窄、性能弱等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具有该材料各组分间以共价键相连,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该材料采用点击化学的方法制备,操作简单易行,不需使用贵金属的催化,经济效益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广泛用于电磁吸收和电磁屏蔽等领域。
本发明提出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包括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和纳米氧化物。
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物为纳米SiO2、TiO2、ZnO、SnO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出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炔基化;
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
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
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优选地,所述S4中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2:2-3。
优选地,所述S4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0-45℃、时间24-48h。
优选地,所述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的方法步骤如下:
S11:用浓HNO3对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制得MWCNTs-COOH;
S12:将SOCl2和所述S11制得的MWCNTs-COOH加入容器中,并加入磁力搅拌子,超声分散5-15min后,在油浴锅中60-70℃下回流12-24h,抽滤除去SOCl2
S13:向所述S12抽滤得到固体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分散,再加入无水三乙胺,用封口膜将容器密封,放到冰水浴中冷却至0℃;
S14:在60min内向所述S13的溶液缓慢滴加3-丁炔-2-醇,滴加完毕后,继续在0℃下反应40-120min,再在室温下反应12-24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物和副产物,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离心分离,反复2-4次,然后在70-90℃下真空干燥,得炔基化MWCNTs。
优选地,所述S12中MWCNTs-COOH和SOCl2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25ml。
优选地,所述MWCNTs-COOH、用于分散MWCNTs-COOH的二氯甲烷、无水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25ml:8-12ml。
优选地,所述MWCNTs-COOH与3-丁炔-2-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8-12ml。
优选地,所述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的方法步骤如下:
S21:将FeSO4·7H2O和FeCl3·6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放入到有磁力搅拌的油浴锅中加热,当温度上升到60-80℃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调pH至8.5-9.5,溶液变成黑色,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反应25-35min,然后将溶液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170-190℃反应10-18h,冷却后,将产物用磁铁进行磁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3-4次,在55-65℃干燥,取出称重,得黑色有磁性的纳米Fe3O4粉体;
S22:将所述S21中的纳米Fe3O4粉体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稀盐酸;
S23:将聚丙烯酸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所述S22中超声分散好的纳米Fe3O4悬浮液以5s/滴的速度滴加到聚丙烯酸溶液中,并超声分散25-35min,然后在油浴锅中90-98℃下快速搅拌50-70min,用盐酸调节pH<4使未反应的羧酸盐官能团质子化,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用磁铁分离产物,将产物放到烘箱中60-80℃下干燥10-14h,得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
S24:将所述S23中的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超声25-35min分散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调节pH=5,然后依次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炔丙胺,密封后在常温下搅拌反应,最后将反应产物用水和醇充分洗涤,60-80℃下干燥得到炔基化的纳米Fe3O4粒子。
优选地,所述S2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优选地,所述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g:3-5ml;
优选地,所述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2:1;
优选地,所述S24中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DMF、EDC.HCL、NHS、炔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0-200ml:0.4-0.6g:0.1-0.3g:0.4-0.6ml。
优选地,所述S21中FeSO4·7H2O、FeCl3·6H2O、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2:0.1-0.2。
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的方法步骤如下:
S31:将纳米氧化物溶于甲苯中,超声分散1.5-2.5h后,加入KH560,在85-9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将所得固体再以甲苯为溶剂,用索式抽提器抽提20-28h,真空干燥,得白色氧化物-KH560;
S32:将所述S31中的氧化物-KH560加入到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NaN3和NH4Cl,搅拌混合后,在60-80℃下,氮气保护中反应16-20h。反应完成后抽滤,水洗多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
优选地,所述S31中纳米氧化物与KH560的质量比为10-40:1。
优选地,所述S31中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
优选地,所述S32中氧化物-KH560、NaN3和NH4Cl的质量比为4-10:1:0.05-0.1。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Cu(Ι)催化剂体系:碘化亚铜、铜粉或铜丝还原CuSO4体系、Cu(Ι)(PPh3)3Br、抗坏血酸钠还原CuSO4体系中的一种,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5-10mol%。
优选地,所述配体为三乙胺,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10-20mol%。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六甲基磷酰三胺,乙醇-水混合体系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叠氮化氧化物的用量比为10-20mL:1mmo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氧化物纳米杂化吸波材料,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与氧化物在分子层次上以共价键键合,有效地克服了各组分的团聚和不均匀分散,制得的材料不仅界面相容性和稳定性好,且各组分发挥协同作用,呈现吸波性能增强效应,具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在2.5mm厚度下,最大吸收强度可达-28.46dB,且可以通过调整投料比获得具有不同吸波性能的材料;
(2)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且在低温反应,经济效益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炔基化的MWCNTs、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的SiO2所制备的纳米杂化吸波材料的FTIR图;
图2为实施例1炔基化的MWCNTs、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的SiO2所制备的纳米杂化吸波材料的反射损耗曲线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2炔基化的MWCNTs、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的SiO2所制备的纳米杂化吸波材料的反射损耗曲线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1,2中所制备的纳米四氧化三铁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
S11:用浓HNO3(市售,质量分数65%)对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制得MWCNTs-COOH;
S12:将所述S11制得的MWCNTs-COOH和SOCl2加入容器中,并加入磁力搅拌子,超声分散10min后,在油浴锅中65℃下回流18h,抽滤除去SOCl2
S13:向所述S12抽滤得到固体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分散,再加入无水三乙胺,用封口膜将容器密封,放到冰水浴中冷却至0℃;
S14:在60min内向所述S13的溶液缓慢滴加3-丁炔-2-醇,滴加完毕后,继续在0℃下反应80min,再在室温下反应18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物和副产物,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离心分离,反复3次,然后在80℃下真空干燥,得炔基化MWCNTs。
S12中MWCNTs-COOH和SOCl2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ml。
MWCNTs-COOH、用于分散MWCNTs-COOH的二氯甲烷、无水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ml:10ml。
MWCNTs-COOH与3-丁炔-2-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ml。
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
S21:将FeSO4·7H2O和FeCl3·6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放入到有磁力搅拌的油浴锅中加热,当温度上升到70℃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调pH至9溶液变成黑色,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反应30min,然后将溶液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180℃反应14h,冷却后,将产物用磁铁进行磁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3次,在60℃干燥,取出称重,得黑色有磁性的纳米Fe3O4粉体;
S22:将所述S21中的纳米Fe3O4粉体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稀盐酸;
S23:将聚丙烯酸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所述S22中超声分散好的纳米Fe3O4悬浮液以5s/滴的速度滴加到聚丙烯酸溶液中,并超声分散30min,然后在油浴锅中94℃下快速搅拌60min,用盐酸调节pH<4使未反应的羧酸盐官能团质子化,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用磁铁分离产物,将产物放到烘箱中70℃下干燥12h,得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
S24:将所述S23中的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超声30min分散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调节pH=5,然后依次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炔丙胺,密封后在常温下搅拌反应,最后将反应产物用水和醇充分洗涤,70℃下干燥得到炔基化的纳米Fe3O4粒子。
S2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g:4ml;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5:1;
S24中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DMF、EDC.HCL、NHS、炔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0ml:0.5g:0.2g:0.5ml。
S21中FeSO4·7H2O、FeCl3·6H2O、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5:0.15。
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
S31:将纳米氧化物溶于甲苯中,超声分散2h后,加入KH560,在90℃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将所得固体再以甲苯为溶剂,用索式抽提器抽提24h,真空干燥,得白色氧化物-KH560;
S32:将所述S31中的氧化物-KH560加入到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NaN3和NH4Cl,搅拌混合后,在70℃下,氮气保护中反应18h。反应完成后抽滤,水洗多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
S3中纳米氧化物为纳米SiO2
S31中纳米氧化物与KH560的质量比为25:1。
S31中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
S32中氧化物-KH560、NaN3和NH4Cl的质量比为7:1:0.08。
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S4中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S4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8℃、时间36h。
S4中的催化剂为Cu(Ι)催化剂体系:抗坏血酸钠还原CuSO4体系,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8mol%。
S4中的配体为三乙胺,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15mol%。
S4中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与叠氮化氧化物的用量比为15mL:1mmol。
将制备的本实施例样品与石蜡按7:3质量比制样,采用AV3629D型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吸波性能测试。图2是在2-18GHz测试范围内,本实施例样品的反射损耗曲线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图。样品匹配层厚度为1.5-5mm的都有有效频带宽度。当匹配层厚度为2.0mm,在8.20-12.78GHz范围内的反射损耗RL值都低于-10dB,其中在11.39GHz时RL值达到最小为-28.46dB。
图1为本实施例中点击法制备纳米杂化吸波材料的红外光谱,因为叠氮基团的特征峰在2120cm-1左右,炔基的特征峰在2280-2100cm-1左右,而在图中,2100cm-1左右的峰消失,出现了1637cm-1三唑五元环的特征峰,1102cm-1是Si-O-Si键的特征峰,607cm-1Fe-O键的特征峰,这些都表明炔基化的MWCNTs、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的SiO2发生了点击反应,形成了1,2,3-三唑类五元环,纳米杂化吸波材料被成功制备。另外,图谱中的3448cm-1可能为羟基的特征峰,表明产物表面吸附有水分子。
图4为本实施例中制备纳米Fe3O4的XRD图谱,通过与Fe3O4的标准卡片(JCPDS,No.65-3107)对比,发现出现了Fe3O4晶面220,311,422,511,440等处的特征强峰,与卡片中的峰一致,表明用本实施例中成功制备出纳米Fe3O4,而且结晶良好,纯度较高。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
S11:用浓HNO3对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制得MWCNTs-COOH;
S12:将所述S11制得的MWCNTs-COOH和SOCl2加入容器中,并加入磁力搅拌子,超声分散5min后,在油浴锅中60℃下回流12h,抽滤除去SOCl2
S13:向所述S12抽滤得到固体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分散,再加入无水三乙胺,用封口膜密封装置,放到冰水浴中冷却至0℃;
S14:在60min内向所述S13的溶液缓慢滴加3-丁炔-2-醇,滴加完毕后,继续在0℃下反应40min,再在室温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物和副产物,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离心分离,反复2次,然后在70℃下真空干燥,得炔基化MWCNTs。
S12中MWCNTs-COOH和SOCl2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
MWCNTs-COOH、用于分散MWCNTs-COOH的二氯甲烷、无水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8ml。
MWCNTs-COOH与3-丁炔-2-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8ml。
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
S21:将FeSO4·7H2O和FeCl3·6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放入到有磁力搅拌的油浴锅中加热,当温度上升到60℃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调pH至8.5,溶液变成黑色,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反应25min,然后将溶液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170℃反应10h,冷却后,将产物用磁铁进行磁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3次,在55℃干燥,取出称重,得黑色有磁性的纳米Fe3O4粉体;
S22:将所述S21中的纳米Fe3O4粉体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稀盐酸;
S23:将聚丙烯酸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所述S22中超声分散好的纳米Fe3O4悬浮液以5s/滴的速度滴加到聚丙烯酸溶液中,并超声分散25min,然后在油浴锅中90℃下快速搅拌50min,用盐酸调节pH<4使未反应的羧酸盐官能团质子化,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用磁铁分离产物,将产物放到烘箱中60℃下干燥10h,得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
S24:将所述S23中的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超声25min分散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调节pH=5,然后依次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炔丙胺,密封后在常温下搅拌反应,最后将反应产物用水和醇充分洗涤,60℃下干燥得到炔基化的纳米Fe3O4粒子。
S2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g:3ml;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
S24中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DMF、EDC.HCL、NHS、炔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0ml:0.4g:0.1g:0.4ml。
S21中FeSO4·7H2O、FeCl3·6H2O、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0.1。
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
S31:将纳米氧化物溶于甲苯中,超声分散1.5h后,加入KH560,在8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将所得固体再以甲苯为溶剂,用索式抽提器抽提20h,真空干燥,得白色氧化物-KH560;
S32:将所述S31中的氧化物-KH560加入到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NaN3和NH4Cl,搅拌混合后,在60℃下,氮气保护中反应16h。反应完成后抽滤,水洗多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
S3中纳米氧化物为纳米SiO2
S31中纳米氧化物与KH560的质量比为10:1。
S31中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
S32中氧化物-KH560、NaN3和NH4Cl的质量比为4:1:0.05。
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S4中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2:3。
S4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0℃、时间24h。
S4中的催化剂为Cu(Ι)催化剂体系:抗坏血酸钠还原CuSO4体系,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5mol%。
S4中的配体为三乙胺,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10mol%。
S4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体系,与叠氮化氧化物的用量比为10mL:1mmol。
将制备的本实施例样品与石蜡按7:3质量比制样,采用AV3629D型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吸波性能测试。图3是在2-18GHz测试范围内,本实施例样品的反射损耗曲线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图。样品厚度在2.0-5.0mm的都有有效频带宽度。随着厚度的增加,最大反射损耗峰移向低频区,当匹配层厚度为4.0mm在6.72GHz时RL值达到最小为-23.21dB。
图4为本实施例中制备纳米Fe3O4的XRD图谱,通过与Fe3O4的标准卡片(JCPDS,No.65-3107)对比,发现出现了Fe3O4晶面220,311,422,511,440等处的特征强峰,与卡片中的峰一致,表明用本实施例中成功制备出纳米Fe3O4,而且结晶良好,纯度较高。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
S11:用浓HNO3对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制得MWCNTs-COOH;
S12:将所述S11制得的MWCNTs-COOH和SOCl2加入容器中,并加入磁力搅拌子,超声分散15min后,在油浴锅中70℃下回流24h,抽滤除去SOCl2
S13:向所述S12抽滤得到固体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分散,再加入无水三乙胺,用封口膜密封装置,放到冰水浴中冷却至0℃;
S14:在60min内向所述S13的溶液缓慢滴加3-丁炔-2-醇,滴加完毕后,继续在0℃下反应120min,再在室温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物和副产物,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离心分离,反复4次,然后在90℃下真空干燥,得炔基化MWCNTs。
S12中MWCNTs-COOH和SOCl2的质量体积比为1g:25ml。
MWCNTs-COOH、用于分散MWCNTs-COOH的二氯甲烷、无水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25ml:12ml。
MWCNTs-COOH与3-丁炔-2-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2ml。
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
S21:将FeSO4·7H2O和FeCl3·6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放入到有磁力搅拌的油浴锅中加热,当温度上升到80℃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调pH至9.5,溶液变成黑色,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反应35min,然后将溶液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190℃反应18h,冷却后,将产物用磁铁进行磁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4次,在65℃干燥,取出称重,得黑色有磁性的纳米Fe3O4粉体;
S22:将所述S21中的纳米Fe3O4粉体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稀盐酸;
S23:将聚丙烯酸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所述S22中超声分散好的纳米Fe3O4悬浮液以5s/滴的速度滴加到聚丙烯酸溶液中,并超声分散35min,然后在油浴锅中98℃下快速搅拌70min,用盐酸调节pH<4使未反应的羧酸盐官能团质子化,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用磁铁分离产物,将产物放到烘箱中80℃下干燥14h,得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
S24:将所述S23中的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超声35min分散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调节pH=5,然后依次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炔丙胺,密封后在常温下搅拌反应,最后将反应产物用水和醇充分洗涤,80℃下干燥得到炔基化的纳米Fe3O4粒子。
S2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g:5ml;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比为2:1;
S24中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DMF、EDC.HCL、NHS、炔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0ml:0.6g:0.3g:0.6ml。
S21中FeSO4·7H2O、FeCl3·6H2O、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2:0.2。
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
S31:将纳米氧化物溶于甲苯中,超声分散2.5h后,加入KH560,在9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将所得固体再以甲苯为溶剂,用索式抽提器抽提28h,真空干燥,得白色氧化物-KH560;
S32:将所述S31中的氧化物-KH560加入到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NaN3和NH4Cl,搅拌混合后,在80℃下,氮气保护中反应20h。反应完成后抽滤,水洗多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
S3中纳米氧化物为纳米TiO2
S31中纳米氧化物与KH560的质量比为40:1。
S31中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
S32中氧化物-KH560、NaN3和NH4Cl的质量比为10:1:0.1。
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S4中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5:2.5。
S4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5℃、时间48h。
S4中的催化剂为Cu(Ι)催化剂体系:铜丝还原CuSO4体系,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5-10mol%。
S4中的配体为三乙胺,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20mol%。
S4中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按体积比1:1比例混合,与叠氮化氧化物的用量比为20mL:1mmol。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
S11:用浓HNO3对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制得MWCNTs-COOH;
S12:将所述S11制得的MWCNTs-COOH和SOCl2加入容器中,并加入磁力搅拌子,超声分散5min后,在油浴锅中60℃下回流12h,抽滤除去SOCl2
S13:向所述S12抽滤得到固体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分散,再加入无水三乙胺,用封口膜密封装置,放到冰水浴中冷却至0℃;
S14:在60min内向所述S13的溶液缓慢滴加3-丁炔-2-醇,滴加完毕后,继续在0℃下反应80min,再在室温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物和副产物,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离心分离,反复4次,然后在90℃下真空干燥,得炔基化MWCNTs。
S12中MWCNTs-COOH和SOCl2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
MWCNTs-COOH、用于分散MWCNTs-COOH的二氯甲烷、无水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12ml。
MWCNTs-COOH与3-丁炔-2-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8ml。
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
S21:将FeSO4·7H2O和FeCl3·6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放入到有磁力搅拌的油浴锅中加热,当温度上升到80℃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调pH至8.5,溶液变成黑色,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反应25min,然后将溶液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190℃反应10h,冷却后,将产物用磁铁进行磁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3次,在65℃干燥,取出称重,得黑色有磁性的纳米Fe3O4粉体;
S22:将所述S21中的纳米Fe3O4粉体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稀盐酸;
S23:将聚丙烯酸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所述S22中超声分散好的纳米Fe3O4悬浮液以5s/滴的速度滴加到聚丙烯酸溶液中,并超声分散25min,然后在油浴锅中94℃下快速搅拌50min,用盐酸调节pH<4使未反应的羧酸盐官能团质子化,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用磁铁分离产物,将产物放到烘箱中60℃下干燥14h,得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
S24:将所述S23中的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超声25min分散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调节pH=5,然后依次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炔丙胺,密封后在常温下搅拌反应,最后将反应产物用水和醇充分洗涤,70℃下干燥得到炔基化的纳米Fe3O4粒子。
S2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g:4ml;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比为2:1;
S24中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DMF、EDC.HCL、NHS、炔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0ml:0.4g:0.3g:0.5ml。
S21中FeSO4·7H2O、FeCl3·6H2O、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0.1。
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
S31:将纳米氧化物溶于甲苯中,超声分散2.5h后,加入KH560,在85-9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将所得固体再以甲苯为溶剂,用索式抽提器抽提20h,真空干燥,得白色氧化物-KH560;
S32:将所述S31中的氧化物-KH560加入到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NaN3和NH4Cl,搅拌混合后,在80℃下,氮气保护中反应20h。反应完成后抽滤,水洗多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
S3中纳米氧化物为纳米ZnO。
S31中纳米氧化物与KH560的质量比为20:1。
S31中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
S32中氧化物-KH560、NaN3和NH4Cl的质量比为7:1:0.1。
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S4中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2。
S4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5℃、时间24h。
S4中的催化剂为Cu(Ι)催化剂体系:Cu(Ι)(PPh3)3Br,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10mol%。
S4中的配体为三乙胺,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10mol%。
S4中的有机溶剂为六甲基磷酰三胺,与叠氮化氧化物的用量比为10mL:1mmol。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
S11:用浓HNO3对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制得MWCNTs-COOH;
S12:将所述S11制得的MWCNTs-COOH和SOCl2加入容器中,并加入磁力搅拌子,超声分散15min后,在油浴锅中70℃下回流24h,抽滤除去SOCl2
S13:向所述S12抽滤得到固体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分散,再加入无水三乙胺,用封口膜密封装置,放到冰水浴中冷却至0℃;
S14:在60min内向所述S13的溶液缓慢滴加3-丁炔-2-醇,滴加完毕后,继续在0℃下反应120min,再在室温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物和副产物,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离心分离,反复2次,然后在70℃下真空干燥,得炔基化MWCNTs。
S12中MWCNTs-COOH和SOCl2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
MWCNTs-COOH、用于分散MWCNTs-COOH的二氯甲烷、无水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8ml。
MWCNTs-COOH与3-丁炔-2-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8-12ml。
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
S21:将FeSO4·7H2O和FeCl3·6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放入到有磁力搅拌的油浴锅中加热,当温度上升到80℃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调pH至8.5-9.5,溶液变成黑色,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反应35min,然后将溶液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190℃反应10h,冷却后,将产物用磁铁进行磁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3次,在55℃干燥,取出称重,得黑色有磁性的纳米Fe3O4粉体;
S22:将所述S21中的纳米Fe3O4粉体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稀盐酸;
S23:将聚丙烯酸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所述S22中超声分散好的纳米Fe3O4悬浮液以5s/滴的速度滴加到聚丙烯酸溶液中,并超声分散25min,然后在油浴锅中90-98℃下快速搅拌50min,用盐酸调节pH<4使未反应的羧酸盐官能团质子化,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用磁铁分离产物,将产物放到烘箱中60℃下干燥10h,得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
S24:将所述S23中的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超声25min分散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调节pH=5,然后依次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炔丙胺,密封后在常温下搅拌反应,最后将反应产物用水和醇充分洗涤,60℃下干燥得到炔基化的纳米Fe3O4粒子。
S2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g:3ml;
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
S24中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DMF、EDC.HCL、NHS、炔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0ml:0.4g:0.1g:0.4ml。
S21中FeSO4·7H2O、FeCl3·6H2O、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2:0.1。
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
S31:将纳米氧化物溶于甲苯中,超声分散2.5h后,加入KH560,在8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将所得固体再以甲苯为溶剂,用索式抽提器抽提20h,真空干燥,得白色氧化物-KH560;
S32:将所述S31中的氧化物-KH560加入到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NaN3和NH4Cl,搅拌混合后,在60℃下,氮气保护中反应16h。反应完成后抽滤,水洗多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
S3中纳米氧化物为纳米SnO。
S31中纳米氧化物与KH560的质量比为30:1。
S31中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
S32中氧化物-KH560、NaN3和NH4Cl的质量比为7:1:0.05。
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S4中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2:2。
S4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0℃、时间24h。
S4中的催化剂为抗坏血酸钠还原CuSO4体系,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8mol%。
S4中的配体为三乙胺,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15mol%。
S4中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与叠氮化氧化物的用量比为15mL:1mmol。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和纳米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物为纳米SiO2、TiO2、ZnO、SnO中的一种。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S1: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
S2: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
S3: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
S4:在氮气气氛中,将经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去离子水,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优选地,所述S4中炔基化修饰的碳纳米管、炔基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和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2:2-3;
优选地,所述S4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0-45℃、时间24-48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壁碳纳米管的炔基化的方法步骤如下:
S11:用浓HNO3对MWCNTs进行氧化处理,制得MWCNTs-COOH;
S12:将SOCl2和所述S11制得的MWCNTs-COOH加入容器中,并加入磁力搅拌子,超声分散5-15min后,在油浴锅中60-70℃下回流12-24h,抽滤除去SOCl2
S13:向所述S12抽滤得到固体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分散,再加入无水三乙胺,用封口膜将容器密封,放到冰水浴中冷却至0℃;
S14:在60min内向所述S13的溶液缓慢滴加3-丁炔-2-醇,滴加完毕后,继续在0℃下反应40-120min,再在室温下反应12-24h,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未反应物和副产物,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离心分离,反复2-4次,然后在70-90℃下真空干燥,得炔基化MWCNTs;
优选地,所述S12中MWCNTs-COOH和SOCl2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25ml;
优选地,所述MWCNTs-COOH、用于分散MWCNTs-COOH的二氯甲烷、无水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25ml:8-12ml;
优选地,所述MWCNTs-COOH与3-丁炔-2-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8-12m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氧化三铁的炔基化的方法步骤如下:
S21:将FeSO4·7H2O和FeCl3·6H2O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放入到有磁力搅拌的油浴锅中加热,当温度上升到60-80℃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调pH至8.5-9.5,溶液变成黑色,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反应25-35min,然后将溶液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170-190℃反应10-18h,冷却后,将产物用磁铁进行磁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3-4次,在55-65℃干燥,取出称重,得黑色有磁性的纳米Fe3O4粉体;
S22:将所述S21中的纳米Fe3O4粉体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稀盐酸;
S23:将聚丙烯酸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所述S22中超声分散好的纳米Fe3O4悬浮液以5s/滴的速度滴加到聚丙烯酸溶液中,并超声分散25-35min,然后在油浴锅中90-98℃下快速搅拌50-70min,用盐酸调节pH<4使未反应的羧酸盐官能团质子化,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用磁铁分离产物,将产物放到烘箱中60-80℃下干燥10-14h,得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
S24:将所述S23中的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超声25-35min分散于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调节pH=5,然后依次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炔丙胺,密封后在常温下搅拌反应,最后将反应产物用水和醇充分洗涤,60-80℃下干燥得到炔基化的纳米Fe3O4粒子。
优选地,所述S2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优选地,所述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稀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g:3-5ml;
优选地,所述纳米Fe3O4粉体与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2:1;
所述S24中聚丙烯酸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二甲基甲酰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炔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0-200ml:0.4-0.6g:0.1-0.3g:0.4-0.6m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中FeSO4·7H2O、FeCl3·6H2O、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2:0.1-0.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物的叠氮化的方法步骤如下:
S31:将纳米氧化物溶于甲苯中,超声分散1.5-2.5h后,加入KH560,在85-9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将所得固体再以甲苯为溶剂,用索式抽提器抽提20-28h,真空干燥,得白色氧化物-KH560;
S32:将所述S31中的氧化物-KH560加入到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NaN3和NH4Cl,搅拌混合后,在60-80℃下,氮气保护中反应16-20h。反应完成后抽滤,水洗多次,真空干燥,得白色叠氮化修饰的氧化物;
优选地,所述S31中纳米氧化物与KH560的质量比为10-40:1;
优选地,所述S31中混合溶剂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8:1;
优选地,所述S32中氧化物-KH560、NaN3和NH4Cl的质量比为4-10:1:0.05-0.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Cu(Ι)催化剂体系:碘化亚铜、铜粉或铜丝还原CuSO4体系、Cu(Ι)(PPh3)3Br、抗坏血酸钠还原CuSO4体系中的一种,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5-10mol%。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为三乙胺,用量为叠氮化氧化物的10-20mol%。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六甲基磷酰三胺、乙醇-水混合体系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叠氮化氧化物的用量比为10-20mL:1mmol。
CN201910933207.7A 2019-09-29 2019-09-29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724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3207.7A CN110724493B (zh) 2019-09-29 2019-09-29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3207.7A CN110724493B (zh) 2019-09-29 2019-09-29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4493A true CN110724493A (zh) 2020-01-24
CN110724493B CN110724493B (zh) 2022-11-18

Family

ID=6921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3207.7A Active CN110724493B (zh) 2019-09-29 2019-09-29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449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0552A (zh) * 2020-08-06 2020-10-30 鲁东大学 一种共价交联碳纳米点自组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142039A (zh) * 2020-09-22 2020-12-29 常州大学 一种pmma包覆的磁性炔基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8374A (zh) * 2021-06-16 2021-09-14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磁性碳纳米管应用方法
CN114801381A (zh) * 2022-03-29 2022-07-29 四川盈乐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0747A (zh) * 2022-12-21 2023-03-17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607A (zh) * 2008-03-25 2008-12-10 东华大学 四氧化三铁/多壁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91627A (zh) * 2010-11-29 2011-06-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元醇一锅法制备CNT/Fe3O4@ZnO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583315A (zh) * 2012-02-15 2012-07-18 西北工业大学 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13580A (zh) * 2013-03-12 2013-05-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同轴电缆结构MWCNT/Fe3O4/ZnO/PANI微波吸收剂的制备方法
CN103151129A (zh) * 2013-03-26 2013-06-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MWCNT/Fe3O4/ZnO三元异质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950112A (zh) * 2016-05-27 2016-09-21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一种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10437A (zh) * 2016-04-29 2016-10-12 安徽理工大学 二氧化锡修饰四氧化三铁/多壁碳纳米管网状复合材料
CN106047290A (zh) * 2016-06-24 2016-10-2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均匀包覆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7803181A (zh) * 2017-10-18 2018-03-16 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 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607A (zh) * 2008-03-25 2008-12-10 东华大学 四氧化三铁/多壁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91627A (zh) * 2010-11-29 2011-06-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元醇一锅法制备CNT/Fe3O4@ZnO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583315A (zh) * 2012-02-15 2012-07-18 西北工业大学 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13580A (zh) * 2013-03-12 2013-05-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同轴电缆结构MWCNT/Fe3O4/ZnO/PANI微波吸收剂的制备方法
CN103151129A (zh) * 2013-03-26 2013-06-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MWCNT/Fe3O4/ZnO三元异质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6010437A (zh) * 2016-04-29 2016-10-12 安徽理工大学 二氧化锡修饰四氧化三铁/多壁碳纳米管网状复合材料
CN105950112A (zh) * 2016-05-27 2016-09-21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一种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7290A (zh) * 2016-06-24 2016-10-2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均匀包覆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7803181A (zh) * 2017-10-18 2018-03-16 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 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0552A (zh) * 2020-08-06 2020-10-30 鲁东大学 一种共价交联碳纳米点自组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840552B (zh) * 2020-08-06 2022-05-17 鲁东大学 一种共价交联碳纳米点自组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142039A (zh) * 2020-09-22 2020-12-29 常州大学 一种pmma包覆的磁性炔基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8374A (zh) * 2021-06-16 2021-09-14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磁性碳纳米管应用方法
CN114801381A (zh) * 2022-03-29 2022-07-29 四川盈乐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0747A (zh) * 2022-12-21 2023-03-17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4493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4493B (zh)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4408B (zh) 一种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0956505B1 (ko) 탄소계 입자/구리로 된 복합재료의 제조방법
CN104591551A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633779A (zh) 导电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1254A (zh) 一种高浓度石墨烯-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分散液及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4934109A (zh) 玻璃基底石墨烯/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372330A (zh) 一种金属掺杂氧化锌纳米颗粒包覆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5338799A (zh) 以磁性金属掺杂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锡的纳米复合材料
CN108862366B (zh) 片状Cu2-xS纳米晶作为微波吸收剂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4492B (zh) 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8707A (zh) 一种高导电率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CN112430450B (zh) 一种改性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9851A (zh) 一种低温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WO2016086628A1 (zh)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修饰的碳纳米管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9105A (zh) 一种高导电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4147A (zh) 一种基于聚吡咯与氧化石墨烯的海绵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50475A (zh) 核壳结构导电聚苯胺/Co3O4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3638974B (zh) 一种以石墨烯纳米片为骨架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55061B (zh) 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物纳米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10115691A (ko) 탄소나노튜브―금속 복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도성 페이스트의 제조방법
CN112759796B (zh) 一种提高含有羟基的纳米材料分散性的酯化方法
CN103198886A (zh) 一种柔性基底表面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979708B (zh) 一种碳纳米管镀银丙烯酸系电磁屏蔽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15964A (zh) 一种四氧化三铁导电高分子石墨烯三元复合吸波剂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