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5002B - 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5002B
CN110715002B CN201910618801.7A CN201910618801A CN110715002B CN 110715002 B CN110715002 B CN 110715002B CN 201910618801 A CN201910618801 A CN 201910618801A CN 110715002 B CN110715002 B CN 110715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contact
clutch
clutch nut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88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5002A (zh
Inventor
近藤浩治
大野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15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5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5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5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7/00Combinations of couplings and brakes; Combinations of clutches and brakes
    • F16D67/02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 F16D67/04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fluid actu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4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acts on two levers carrying the braking members, e.g. tong-type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31Devices for retaining friction material debris, e.g. dust collectors or fil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一种离合器装置(39),其用于将由于接触面(61d)的摩擦力而在驱动部(30)产生的力向输出部(50)传递或将所述力向所述输出部(50)的传递切断,该离合器装置(39)具备抑制残留物滞留于该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

Description

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换力的传递的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具备离合器装置的制动装置,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制动装置具备:动力传递构件,其利用活塞的动力移动(在专利文献1中,引导管);和输出部(在专利文献1中,螺杆),其受到动力传递构件的力而移动。若在制动时输出部移动,则制动杆动作。若设于制动杆的制动垫片与盘抵接,则由于其反作用力,借助制动杆而输出部被推回。在如此制动起作用时,设于输出部的离合器螺母的面与动力传递构件的面以较强的力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77273号
发明内容
另外,为了抑制磨损和动作的顺利性,在制动装置内的部件的表面涂有润滑剂。润滑剂也可能进入输出部的离合器螺母的面和动力传递构件的面。若润滑剂的残留物滞留于离合器螺母的面和动力传递构件的面,则两者的摩擦力降低,离合器螺母变得易于旋转。这样一来,在制动时输出部被推回时,输出部的移动停止状态有可能变得不稳定。鉴于这样的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的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1)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一种离合器装置,其用于将由于接触面的摩擦力而在驱动部产生的力向输出部传递或将所述力向所述输出部的传递切断,该离合器装置具备抑制残留物滞留于该接触面的抑制部。
根据该结构,残留物在离合器装置的接触面的滞留被抑制,因此,制动时的输出部的位置稳定,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提高。
(2)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所述抑制部是在所述接触面和与所述接触面接触的被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槽。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残留物向在接触面和被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的槽引导,因此,能够抑制残留物滞留于接触面。
(3)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所述槽延伸到远离接触部的位置,该接触部是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被接触面接触的接触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向槽流入的残留物向接触部以外的部位排出,因此,能够抑制残留物滞留于接触部。
(4)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所述抑制部包括在所述接触面和所述被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主槽以及与所述主槽交叉的副槽。
根据该结构,存在于与主槽分开的部分的残留物向副槽流入,之后,被向主槽引导。由此,能够在主槽的周边的较宽的范围抑制残留物的滞留。
(5)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在所述接触面的周围设有进入抑制部,该进入抑制部抑制成为所述残留物而滞留的润滑剂进入所述接触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润滑剂进入接触面。由此,能够抑制润滑剂在接触面处的滞留。
(6)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在所述接触面的周围设有进入抑制部来替代所述抑制部,该进入抑制部抑制成为所述残留物而滞留的润滑剂进入所述接触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润滑剂进入接触面。由此,能够抑制润滑剂在接触面处的滞留。
(7)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技术方案,一种制动装置,其包括利用形成所述残留物的润滑剂润滑的部件,该制动装置具备上述任一个离合器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制动装置内的润滑剂滞留于离合器装置的接触面,因此,能够提高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
(8)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技术方案,制动装置具备:输出部,其通过相对于驱动部移动而对制动对象物施加力;传递构件,其通过与设于所述输出部的离合器螺母接触而使来自所述驱动部的动力向输出部传递;以及抑制部,其抑制润滑剂残留在设于所述输出部的所述离合器螺母的接触面和所述传递构件的被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该结构,对于具备离合器螺母的制动装置,由于能够抑制润滑剂残留于离合器螺母的接触面和传递构件的被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因此,能够提高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能够提高针对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动钳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X-X线的制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Y-Y线的制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引导管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包括主轴的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引导管和收纳于引导管内的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通常动作时的、制动钳装置的沿着图5的Y-Y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引导管位于规定位置时的、制动钳装置的沿着图5的Y-Y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扩大动作时的、制动钳装置的沿着图5的Y-Y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制动时的、施加于离合器螺母的力的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制动解除时的、施加于离合器螺母的力的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螺母的立体图。
图14是离合器螺母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第1变形例的离合器螺母的立体图。
图16是针对第2变形例的离合器螺母的被接触面的放大图。
图17是针对第3变形例的离合器螺母的被接触面的放大图。
图18是针对第4变形例的离合器螺母的被接触面的放大图。
图19是针对第5变形例的离合器螺母的被接触面的放大图。
图20是针对图19的离合器螺母的剖视图。
图21是第6变形例的离合器螺母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制动钳装置;10、制动钳主体;11、托架;12、支承构件;12a、主体部;12b、臂部;12c、悬挂部;12e、销承接部;12d、销承接部;12r、支承销;12s、支点销;12t、衬板用销;13A、制动杆;13B、制动杆;13a、第1杆;13b、第2杆;13c、连结部;13d、销承接部;13e、基端部;13f、基端部;13x、支点部;13y、支点部;14、衬板;15、制动垫片;16a、销;16b、销;20、制动装置;30、驱动部;31、缸;32、外筒;32a、前面部;32b、后面部;33、内筒;33a、内筒前部;33b、内筒后部;34、抵接部;35、活塞;35a、辊承接部;36、增力机构;37、增力杆;37a、杆主体;37b、第1辊;37c、第2辊;37d、支轴;39、离合器装置;40、引导管;40A、前构件;40B、后构件;40a、辊承接部;40b、弹簧承接部;41、第1施力构件;41a、前方端;41b、后方端;43、贯通孔;44、盖体;44a、贯通孔;45、被接触部;45a、被接触面;46、弹簧承接部;47、推力轴承;50、主轴;50a、连接部;50b、外螺纹;50c、前端面;51、轴心;51a、后端面;52、第2施力构件;53、止挡件;54、引导棒;55、止转构件;55a、孔;61、离合器螺母;61a、筒部;61b、卡合部;61c、孔;61d、接触面;61e、后齿;61f、内螺纹;61r、基部;61s、圆台部;61x、筒后部;62、位置调整机构;63、约束构件;64、限制部;64a、孔;64b、突出部;64c、前齿;65、第3施力构件;69、抑制部;70、槽;71、主槽;72、副槽;74、接触部;79、进入抑制部;81、螺旋槽;82、周槽;83、凹坑;84、贯通孔;85、外部通路;86、外部通路;90、连接构件;90a、一端部;90b、另一端部;91、嵌合孔;92、转接器;92a、凸缘;93、施力构件;94、滚动构件;95、止动配件;SP、环状空间;SA、压力室;SB、后部收纳室;SR、收纳室;ST、轴心内室;SI、空间;SX、空间;C、中心轴线;CS、中心轴线;CN、旋转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1对制动钳装置进行说明。
铁道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包括对制动盘进行制动的制动钳装置1。制动盘与车轮同轴地安装,以便与车轮的旋转一起旋转。制动钳装置1在铁道车辆中配置于制动盘的附近。制动钳装置1通过夹持制动盘(制动对象物),来对车轮进行制动。
如图1所示,制动钳装置1具备:制动钳主体10、衬板14、14、一对制动垫片15、15以及制动装置20。
制动钳主体10具备:托架11,其固定于车辆主体的底面;支承构件12,其安装于托架11;以及一对制动杆13A、13B,其安装于支承构件12。
支承构件12借助支承销12r安装成,可相对于托架11绕沿着车辆的移动方向的轴的轴线摆动。支承构件12具有:主体部12a;一对臂部12b,其从主体部12a延伸;以及悬挂部12c,其从主体部12a朝向车辆侧延伸。一对臂部12b沿着车轴的延长方向排列。在臂部12b设有供随后论述的支点销12s内插的销承接部12d。在悬挂部12c设有供支承销12r内插的销承接部12e。
一对制动杆13A、13B以将支承构件12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各制动杆13A、13B借助支点销12s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构件12。支点销12s沿着与支承销12r的轴向和车轮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制动杆13A、13B具有:第1杆13a;第2杆13b;连结部13c,其将第1杆13a和第2杆13b相连;以及销承接部13d,其将第1杆13a的顶端部和第2杆13b的顶端部相连且供衬板用销12t内插。第1杆13a和第2杆13b在沿着支点销12s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排列。支点销12s贯穿位于第1杆13a的支点部13x的贯通孔和位于第2杆13b的支点部13y的贯通孔。在将第1杆13a的顶端部和第2杆13b的顶端部相连的销承接部13d安装有衬板14。衬板14借助贯穿销承接部13d的衬板用销12t摆动自如地安装于制动杆13A、13B的顶端部。衬板用销12t在与支点销12s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在各衬板14安装有制动垫片15。
对于一个制动杆13A,在第1杆13a的基端部13e与第2杆13b的基端部13f之间借助销16a将制动装置20的驱动部30安装为能够旋转。
对于另一个制动杆13B,在第1杆13a的基端部(未图示)与第2杆13b的基端部(未图示)之间借助销16b将制动装置20的连接构件90(参照图2)安装为能够旋转。具体而言,连接构件90的一端部90a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一侧的第1杆13a的基端部,连接构件90的另一端部90b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另一侧的第2杆13b的基端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连接构件90的中间部连接有随后论述的主轴50的顶端部。在连接构件90安装有能够以中心轴线CS为旋转中心旋转的主轴50。具体而言,在连接构件90的中间部设有嵌合孔91。在主轴50的连接部50a安装有具有凸缘92a的转接器92。主轴50的连接部50a和转接器92被收纳于连接构件90的嵌合孔91。在连接构件90的嵌合孔91的端面与转接器92的凸缘92a之间配置有滚动构件94,且转接器92的凸缘92a被施力构件93按压于连接构件90的嵌合孔91的端面。施力构件93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推压嵌合孔91的端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安装于嵌合孔91的开口部的止动配件95抵接。
制动装置20通过主轴50相对于驱动部30的移动来针对制动对象物切换制动和非制动。
对于制动装置20,如随后论述的那样主轴50相对于驱动部30进退。利用主轴50的进退动作,驱动部30相对于连接构件90接近和远离,与此相伴,一对制动杆13A、13B的基端侧相互接近和远离。利用这样的动作,一对制动杆13A、13B以支点销12s为支轴旋转,并且利用制动垫片15夹持和释放制动盘。这样一来,制动盘的旋转被制动。
<制动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2~图21而对制动装置20进行说明。图2表示制动装置20的外观。包括图2中的X-X线和中心轴线C的平面与包括图5中的X-X线和中心轴线C的平面一致。包括图2中的Y-Y线和中心轴线C的平面与包括图5中的Y-Y线和中心轴线C的平面一致。制动装置20的中心轴线C与装配成制动装置20的主轴50的中心轴线CS以及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中心轴线CN一致。
在制动装置20的说明中,在制动装置20的主轴50移动的方向(以下,称为“前后方向DR”。)上,将主轴50从驱动部30出来的方向称为“前方DA”,将主轴50进入驱动部30内的方向称为“后方DB”。将沿着以主轴50的中心轴线CS为旋转中心的圆周的方向称为“周向”。
另外,制动装置20的各构成要素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之外,均由金属形成。例如,制动装置20的各构成要素由铁、铁合金、铝、铝合金等形成。此外,也存在这些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具有树脂层的情况。例如,随后论述的缸31的外表面能够被涂装。
如图3和图4所示,制动装置20具备:驱动部30;离合器装置39;以及作为输出部的主轴50,其相对于驱动部30移动。离合器装置39具备:引导管40(传递构件),其通过利用驱动部30的动力移动,而将驱动部30的力向主轴50传递;和离合器螺母61,其介于引导管40与主轴50之间而传递两者间的动力。主轴50通过相对于驱动部30移动而对制动盘(制动对象物)施加力。主轴50穿过引导管40。在主轴50的顶端部如上述那样连接有连接构件90。
驱动部30使引导管40移动。驱动部30具备:缸31;活塞35,其在缸31内移动;以及增力机构36,其使活塞35的动力增大。
缸31具有外筒32和内筒33,该外筒32具有前面部32a和后面部32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部32a和内筒33一体地构成。后面部32b构成为与将前面部32a和内筒33一体而成的物体分体的部件。
内筒33以贯穿外筒32的前面部32a的方式设于外筒32。内筒33的内筒前部33a自外筒32而出。内筒33的内筒后部33b被内插于外筒32。引导管40被内插于内筒33。
在外筒32与内筒后部33b之间,构成环状空间SP。活塞35以能够在前后方向DR上移动的方式配置于环状空间SP。活塞35是环状,并将环状空间SP划分成前面部32a侧的压力室SA和后面部32b侧的后部收纳室SB。压力室SA的压力由流体(例如,空气)相对于压力室SA的供排控制。在后部收纳室SB配置有增力机构36。
另外,在内筒33的内周面设有供随后论述的限制部64的突出部64b卡合的抵接部34(参照图4)。抵接部34对限制部64从抵接位置(参照随后论述)向前方DA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
参照图3~图5而对增力机构36进行说明。增力机构36使活塞35的按压力增大并向引导管40传递。增力机构36具备1个或多个增力杆37。增力杆37将动力从活塞35向引导管40或从引导管40向活塞35传递。增力杆37配置于活塞35和引导管40的后方DB。增力杆37具有:杆主体37a,其具有支轴37d;第1辊37b,其将支轴37d夹在中间地设于一个端部;以及第2辊37c,其将支轴37d夹在中间地设于另一个端部。第1辊37b与活塞35的辊承接部35a抵接。第2辊37c与引导管40的辊承接部40a抵接。从支轴37d到第1辊37b的距离比从支轴37d到第2辊37c的距离长。根据该结构,增力杆37使施加于第1辊37b的力增大而从第2辊37c输出。
对驱动部30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空气被向压力室SA供给而使活塞35向后方DB移动,则活塞35将增力杆37的第1辊37b向后方DB推压。由此,增力杆37旋转而第2辊37c将引导管40向前方DA推压。引导管40由于被增力杆37推压而克服第1施力构件41(参照随后论述)的力,从而向前方DA移动。引导管40的向前方DA的动力被借助离合器螺母61向主轴50传递,因此,主轴50与引导管40一起向前方DA移动(参照随后论述)。这样一来,一对制动杆13A、13B的基端侧相互远离,并且,一对制动杆13A、13B的制动垫片15相互靠近而夹持制动盘。由此,车轮的旋转被制动。
若空气被从压力室SA排出,则推压引导管40的增力杆37的按压力减弱,因此,由于第1施力构件41(参照随后论述)的力,引导管40向后方DB移动。引导管40的向后方DB的动力被借助离合器螺母61向主轴50传递,因此,主轴50与引导管40一起向后方DB移动。这样一来,一对制动杆13A、13B的基端侧相互接近,并且一对制动杆13A、13B的制动垫片15远离而与制动盘远离。这样一来,车轮的旋转制动被释放。
参照图5~图8而对引导管40进行说明。
引导管40相对于缸31的内筒33移动。引导管40具备前侧的前构件40A和后侧的后构件40B(参照图5)。前构件40A和后构件40B被紧固成无法相对移动。
引导管40被第1施力构件41向后方DB施力。第1施力构件41配置于内筒33与引导管40之间。第1施力构件41由例如螺旋弹簧构成(参照图5)。第1施力构件41的前方端41a与内筒33的弹簧承接部(未图示)抵接。第1施力构件41的后方端41b与引导管40的后方DB侧的弹簧承接部40b抵接(参照图5)。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引导管40的前后方向DR的中间部分设有两个贯通孔43。随后论述的限制部64的突出部64b穿过贯通孔43。贯通孔43的周向的宽度构成为被设定成能够使限制部64的突出部64b通过的宽度,并且限制部64不绕主轴50旋转。另外,构成为在限制部64向前方移动而配置于抵接位置(参照随后论述)时,突出部64b与内筒33的抵接部34卡合(参照图9和随后论述)。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引导管40的前端开口部安装有用于封堵引导管40与主轴50之间的间隙的盖体44。盖体44设有供主轴50穿过的贯通孔44a(参照图7)。盖体44被固定成,不相对于引导管40在前后方向DR和周向上移动。
对于引导管40,在盖体44的后方DB设有与随后论述的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接触的被接触面45a。被接触面45a朝向前方DA。在盖体44与被接触面45a之间设有供离合器螺母61的卡合部61b(参照随后论述)收纳的空间。被接触面45a构成为被接触部45的面。被接触部45被固定成,不相对于引导管40在前后方向DR和周向上移动。
参照图6而对主轴50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主轴50(输出部)借助离合器螺母61被相对于引导管40定位。
主轴50(输出部)由轴心51支承,并被第2施力构件52(输出部施力构件)向前方DA施力。
轴心51以其长度方向沿着制动装置20的中心轴线C的方式被固定于缸31的外筒32的后面部32b(参照图3)。轴心51构成为筒状,且前方DA侧开口。在轴心51内收纳有第2施力构件52。第2施力构件52由螺旋弹簧构成。第2施力构件52以其长度方向沿着轴心51的中心轴线的方式配置于轴心51内。轴心51的截面以与随后论述的止转构件55卡合的方式构成为非圆形(例如,大致六边形)。另外,在轴心51的后端部安装有用于限制主轴50的后方移动的止挡件53。
主轴50以能够相对于轴心51在前后方向DR上移动、且不相对于轴心51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轴心51。
主轴50是中空的,且后侧开口。在主轴50的后端部安装固定有使主轴50不旋转的止转构件55。止转构件55具有供轴心51穿过的孔55a。孔55a构成为,能够在周向上与轴心51卡合,且能够在轴心5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例如,孔55a的截面构成为轴心51的截面的相似形(例如,大致六边形)。由此,主轴50的旋转被限制。
在主轴50内收纳有引导棒54。引导棒54用于引导第2施力构件52。引导棒54以沿着主轴50的中心轴线CS的方式向后方DB延伸。在主轴50内,构成包围引导棒54的筒状的收纳室SR。轴心51被内插于主轴50的收纳室SR。位于主轴50的收纳室SR内的引导棒54贯穿作为第2施力构件52的螺旋弹簧的中心部。第2施力构件52的前端与主轴50的收纳室SR的前端面50c(引导棒54的凸缘部)接触。第2施力构件52的后端与轴心51的轴心内室ST的后端面51a接触(参照图8)。这样一来,主轴50被第2施力构件52向前方DA侧施力。
在主轴50的前方DA侧的端部设有连接部50a。如上述那样,在主轴50的连接部50a以能够相对于主轴50旋转的方式安装有连接构件90。在主轴50的外周面设有与离合器螺母61(参照随后论述)的内螺纹61f卡合的外螺纹50b。
参照图7和图8对离合器螺母61和离合器螺母61的位置调整机构62进行说明。
离合器螺母61介于引导管40与主轴50之间,将引导管40的动力向主轴50传递。
离合器螺母61具有:筒部61a,其具有孔61c;和卡合部61b(参照图13),其设于筒部61a的外侧。主轴50穿过孔61c。在离合器螺母61的孔61c设有与主轴50的外螺纹50b卡合的内螺纹61f。
在离合器螺母61的卡合部61b的外周设有能够与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接触的接触面61d。接触面61d朝向后方DB,并以与被接触面45a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离合器螺母61的后端部设有与限制部64的前齿64c(参照随后论述)卡合的齿(以下,称为“后齿61e”)。
离合器螺母61的前端面与盖体44的后表面相对。推力轴承47介于离合器螺母61的前端面与盖体44的后表面之间。离合器螺母61向前方DA的移动被盖体44的后表面限制,向后方DB的移动被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限制。如此,离合器螺母61相对于引导管40配置于预定位置,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位置调整机构62在预定条件下相对于主轴50沿着轴向对离合器螺母61的位置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位置调整机构62基于制动移动距离比预先设定好的设定距离长的情况使离合器螺母61相对于主轴50的位置向后方DB移动。制动移动距离是从引导管40位于最后方DB的位置(以下,称为“最后方位置”)到由于一对制动垫片15、15夹持制动盘而对主轴50施加向后方DB的力的位置的、引导管40的移动距离。
位置调整机构62由约束构件63和第2施力构件52(参照上述)构成,该约束构件63进行约束,以使离合器螺母61不旋转,该第2施力构件52对主轴50向前方DA施力。约束构件63例如由如下的限制部64构成。
限制部64配置于引导管40与主轴50之间的空间,且配置于比离合器螺母61靠后方DB的位置。限制部64具有供主轴50穿过的孔64a。在限制部64的前端部设有与离合器螺母61的后齿61e卡合的齿(以下,称为“前齿64c”)。在限制部64的主体部设有两个突出部64b。突出部64b向以主轴50的中心轴线CS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外方延伸。突出部64b如上述那样穿过引导管40的贯通孔43。贯通孔43的周向的宽度是突出部64b能贯穿的程度,因此,在限制部64与离合器螺母61卡合时,针对离合器螺母61,绕主轴50的旋转被限制。
另外,限制部64被第3施力构件65相对于引导管40向前方DA施力。第3施力构件65配置于引导管40内且限制部64的后方DB。第3施力构件65的前端与限制部64的后端面抵接,第3施力构件65的后端与在引导管40的内周面的后部设置的弹簧承接部46(参照图8)抵接。
参照图9对限制部64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引导管40配置于最后方位置时,限制部64被第3施力构件65向前方DA施力而与离合器螺母61卡合。由于该卡合,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被限制。
若引导管40向前方DA移动,则引导管40内的限制部64也与引导管40一起向前方DA移动。若引导管40从最后方位置向前方DA移动设定距离而到达规定位置(相对于内筒33预先设定好的位置),则限制部64的突出部64b与内筒33的抵接部34抵接。由此,限制部64在突出部64b与内筒33的抵接部34抵接的位置(相对于内筒33的位置。以下,称为“抵接位置”)处前方移动被限制。若引导管40从规定位置进一步向前方DA移动,则引导管40和离合器螺母61一起移动,而限制部64被制止在抵接位置,因此,离合器螺母61的后端和限制部64的前端分开而两者的卡合被解除。这样一来,离合器螺母61变为能够旋转。若引导管40从比规定位置靠前方DA的部位向后方DB移动并到达规定位置,则离合器螺母61的后齿61e与限制部64的前齿64c卡合而使离合器螺母61和限制部64卡合。
若对以上内容进行归纳,则限制部64的动作如下这样。限制部64在引导管40位于比规定位置靠后方的位置时限制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另外,限制部64在引导管40位于比规定位置靠前方DA的位置时容许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
参照图8~图12对主轴50和离合器螺母6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主轴50和离合器螺母61的动作中具有两个形态。第1是引导管40在最后方位置与规定位置之间的范围(以下,称为“通常范围”)往复时的动作(以下,称为“通常动作”)。第2是引导管40在最后方位置与比规定位置靠前方DA的位置之间的范围(以下,称为“扩大范围”)往复时的动作(以下,称为“扩大动作”)。在扩大动作中,位置调整机构62起作用,而调整离合器螺母61相对于主轴50的位置。
首先,对通常动作进行说明。
在制动垫片15的磨损较少时,在制动时,直到制动垫片15与制动盘接触为止的主轴50的制动移动距离相对于初始的距离没有大幅度变化。因此,引导管40的制动移动距离也相对于初始的距离几乎不变,因此,引导管40在通常范围内移动(参照图8和图9)。此时,对于引导管40,在通常范围内的前后方向DR的整个范围内,离合器螺母61和限制部64被维持在卡合状态。在离合器螺母61和限制部64卡合着的状态下,主轴50如下这样动作。
若主轴50与引导管40一起向前方DA移动,制动垫片15与制动盘(制动对象物)接触,而对主轴50施加反作用力,则主轴50被向后方DB推压。这样一来,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按压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活塞35的力向前方DA作用于引导管40,因此,反作用力被活塞35的力承接而主轴50的后方移动被阻止。这样一来,制动力被持续施加于制动盘(制动对象物)。若活塞35的力减弱而引导管40向后方DB移动,则主轴50与引导管40一起向后方DB移动,因此,制动垫片15与制动盘分开而车轮的制动被解除。
参照图10~图12对扩大动作进行说明。图11和图12的箭头表示力起作用的方向。
在制动垫片15的磨损较大时,在制动时,直到制动垫片15与制动盘接触为止的轴50和引导管40的制动移动距离相对于初始的距离扩大。在引导管40位于比规定位置靠前方DA的位置时,离合器螺母61与限制部6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参照图10)。此时,主轴50和离合器螺母61如下这样动作。
若在离合器螺母61与限制部6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了的状态下使引导管40向前方DA移动,则与此相伴,离合器螺母61和主轴50向前方DA移动。之后,若主轴50向前方DA移动而制动垫片15与制动盘接触,则反作用力施加于主轴50,主轴50被向后方DB推压。这样一来,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按压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活塞35的力向前方DA作用于引导管40,因此,反作用力被活塞35的力承接而主轴50的后方移动被阻止(参照图11)。这样一来,制动力被持续施加于制动盘。
之后,在活塞35的力减弱而引导管40向后方DB移动时,主轴50被第2施力构件52向前方DA施力,从而作用于离合器螺母61的力的方向和作用于引导管40的力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参照图12)。由此,作用于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与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按压力降低,离合器螺母61旋转。因此,若随着引导管40的后方移动而从盖体44朝向后方DB的力被施加于离合器螺母61,则离合器螺母61一边相对于主轴50旋转,一边向后方DB移动。在此期间,在沿着中心轴线CS的方向上力未被在离合器螺母61与主轴50之间传递,因此,主轴50不向后方移动。若引导管40到达规定位置,则离合器螺母61和限制部64卡合。这样一来,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被限制,因此,离合器螺母61相对于主轴50的位置被固定。在离合器螺母61与限制部64之间的卡合后,主轴50与引导管40一起都向后方DB移动。由此,制动垫片15与制动盘分开而车轮的制动被解除。
如以上那样,位置调整机构62在引导管40进行扩大动作时动作。利用位置调整机构62,具有如下效果。若安装于制动装置20的主轴50的制动垫片15(制动构件)磨损、或制动盘与制动装置20的制动垫片15分开,则制动移动距离比初始的距离长。这样一来,制动装置20的从动作开始到制动的响应性降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中,根据制动移动距离比设定距离长,而使离合器螺母61相对于主轴50的位置向后方DB移动。利用该位置调整,主轴50相对于引导管40被再次配置于前方DA。这样一来,制动移动距离变长的情况被抑制,制动装置20的从动作开始到制动的响应性的降低被抑制。
接着,对在制动时承接被施加于主轴50的反作用力的被接触面45a和接触面61d进行说明。
对于通常动作和扩大动作中的任一者,在制动时,在制动垫片15与制动盘接触时,其反作用力都施加于主轴50。施加于主轴50的力借助离合器螺母61向引导管40传递。在该传递中,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与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接触。在该接触中,若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则离合器螺母61旋转,随着该旋转而主轴50稍微前后移动,因此,制动力变得不稳定。在主轴50与离合器螺母61之间涂敷有润滑剂,另外,在盖体44与离合器螺母61之间也涂有润滑剂。润滑剂具有流动性,因此,由于环境变化(白天黑夜或季节中的温度或湿度的变化)的反复,润滑剂可能向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扩散。若润滑剂过量地积存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则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制动有可能变得不稳定。尤其是,在扩大动作时,离合器螺母61未被限制部64约束,因此,处于易于旋转的状态,若润滑剂过量地积存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则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量也变大,主轴50的变动也变大。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抑制部69。抑制部69用于抑制在接触面61d的残留物的滞留。
具体而言,在被接触面45a和接触面61d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抑制部69。抑制部69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接触了时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构成空间。作为抑制部69的例子,构成为槽70。抑制部69除了是槽70之外,也可以是贯通孔和凹坑中的任一者。
参照图13和图14而对抑制部69进行说明。此外,图13在附图中将下作为前方地记载有离合器螺母61。在图15~图21中,与图13同样地下是前方。在图14中,与图1等同样地,在附图中,将上作为前方地记载有剖视图。
如上述那样,离合器螺母61具有筒部61a和卡合部61b。卡合部61b具有:基部61r;和圆台部61s,其构成为,从基部61r朝向后方DB在径向上变小。圆台部61s的后端于筒部61a的中途连接。此外,将筒部61a的比圆台部61s靠后的后侧部分称为“筒后部61x”。在包括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接触时在内的任一状态下,筒后部61x的表面都不以按压状态与其他部件接触。接触面61d构成为圆台部61s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面61d设有抑制部69。具体而言,抑制部69包括相对于接触面61d凹陷的主槽71和相对于接触面61d凹陷的副槽72。主槽71从接触面61d的前缘向后方DB延伸而延伸到筒后部61x的中途。主槽71以沿着包括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中心轴线CN的平面与接触面61d的交线的方式延伸。
主槽71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时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构成空间SI。另外,主槽71延伸到远离接触面61d的位置,因此,空间SI同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周围的空间SX相连。在接触面61d设有多个主槽71。多个主槽7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主槽71的宽度比副槽72的宽度宽,且主槽71的深度比副槽72的深度深。
主槽71的在与旋转中心轴线CN正交的平面中的截面构成为例如圆弧、V字、U字、W字、从矩形去除一边而成的形状、从三角形去除一边而成的形状等。在多个主槽71设于离合器螺母61的情况下,也存在各主槽71的截面不同的情况。设于离合器螺母61的主槽71的数量是1个以上即可。设于离合器螺母61的主槽71的数量例如是1个以上且60个以下。优选相邻的两个主槽71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从主槽71的间隔减去主槽71的宽度而得到的距离)宽于主槽71的宽度。其原因在于,若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度减少,则摩擦力降低,而离合器螺母61变得易于旋转。主槽71的周向的宽度是例如0.1mm以上。主槽71的深度是例如0.1mm以上。
副槽72以与主槽71交叉的方式设于接触面61d。副槽72与主槽71相连。例如,副槽72在周向上延伸而将两个主槽71相连。在接触面61d设有多个副槽72。多个副槽72沿着接触面61d的前后方向DR等间隔地排列。优选在周向所排列的主槽71之间的各区域设有多个副槽72。
副槽72的在包括旋转中心轴线CN的平面中的截面构成为例如圆弧、V字、U字、W字、从矩形去除一边而成的形状、从三角形去除一边而成的形状等。在多个副槽72设于离合器螺母61的情况下,也存在各副槽72的截面不同的情况。设于离合器螺母61的副槽72的数量是1个以上即可。设于离合器螺母61的副槽72的数量是1个以上。优选相邻的两个副槽72之间的沿着旋转中心轴线CN的方向上的距离(从副槽72的间隔减去副槽72的宽度而得到的距离)宽于副槽72的宽度。其原因在于,若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度减少,则摩擦力降低,而离合器螺母61变得易于旋转。对于副槽72,沿着包括旋转中心轴线CN的平面与接触面61d的交线的方向的宽度是例如0.1mm以上。副槽72的深度是例如0.1mm以上。
接着,对抑制部69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与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接触,则利用抑制部69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形成空间SI。因此,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时,残留到被接触面45a或接触面61d的润滑剂以被向利用抑制部69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形成的空间SI挤压的方式向该空间SI流入。这样一来,能够将润滑剂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顺利地排除,润滑剂残留或滞留的情况被抑制。而且,润滑剂的残留物滞留的情况被抑制。由此,在制动时,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接触时,离合器螺母61的打滑的旋转被抑制,制动时的主轴50的位置稳定,针对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的稳定性(制动稳定性)提高。
另外,如上述那样,通过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而构成的空间SI同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周围的空间SX相连(以下,称为“外部连接构造”)。因此,润滑剂的排除量没有限制,即使在润滑剂过量地存在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时,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也不降低。
在由抑制部69形成的空间SI相对于外部的空间SX是封闭的空间的情况下,若润滑剂过量地残留,则未全部进入该空间内的润滑剂残留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而在润滑剂的排除效果产生极限。若增大抑制部69的容积,则使离合器螺母61大型化。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即外部连接构造,对于润滑剂的排除量没有限制,因此,对离合器螺母61的大型化的抑制做出贡献。
而且,抑制部69包括以与主槽71交叉的方式延伸并与主槽71相连的副槽72。因此,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存在于与主槽71分开的部分的润滑剂向副槽72流入,之后,被向主槽71引导而被向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外部排出。由此,与不具有副槽72的结构相比,能够在主槽71的周边的较宽的范围将润滑剂高效地向外部排除。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离合器装置39是用于将由于接触面61d的摩擦力而在驱动部30产生的力向主轴50(输出部)传递或将所述力向所述主轴50的传递切断的离合器装置39,其设有抑制残留物在该接触面61d的滞留的抑制部69。根据该结构,抑制残留物在离合器装置39的接触面61d的滞留,因此,制动时的主轴50(输出部)的位置稳定,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提高。
(2)在上述离合器装置39中,抑制部69是在接触面61d和与接触面61d接触的被接触面45a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槽70。槽70是例如上述的主槽71。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残留物向在接触面61d和被接触面45a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的槽70引导,因此,能够抑制残留物滞留于接触面61d。
(3)在上述离合器装置39中,例如,槽70延伸到远离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接触的接触部74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向槽70流入的残留物向接触部74以外的部位排出,因此,能够抑制残留物滞留于接触部74。
(4)在上述离合器装置39中,抑制部69包括在接触面61d和被接触面45a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主槽71以及与主槽71交叉的副槽72。根据该结构,存在于与主槽71分开的部分的残留物向副槽72流入,之后,被向主槽71引导。由此,能够在主槽71的周边的较宽的范围抑制残留物的滞留。
(5)制动装置20是包括利用形成残留物的润滑剂润滑的部件的装置,其具备上述结构的离合器装置39。部件是例如主轴50。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制动装置20内的润滑剂滞留于离合器装置39的接触面61d,因此,能够提高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
(6)制动装置20具备:主轴50(输出部);引导管40(传递构件),其通过与离合器螺母61接触而使来自驱动部30的动力向主轴50传递;以及抑制部69。抑制部69抑制润滑剂残留在设于主轴50的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和引导管40(传递构件)的被接触面45a中的至少一者。根据该结构,在具备离合器螺母61的制动装置20中,能够抑制润滑剂残留于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和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中的至少一者,因此,能够提高制动对象物的制动稳定性。
参照图15而对离合器螺母61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设于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包括螺旋槽81。螺旋槽81从接触面61d的前缘向后方DB延伸而延伸到筒后部61x的中途。螺旋槽81以同包括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中心轴线CN的平面与接触面61d的交线交叉的方式延伸。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时由螺旋槽81构成的空间SI同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周围的空间SX相连。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相当于实施方式所示的抑制部69的效果。
参照图16而对离合器螺母61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设于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包括主槽71,而不包括副槽72。主槽71具有与实施方式所示的主槽71同样的构造。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相当于实施方式所示的抑制部69的效果。在该变形例中,离合器螺母61的制造工序被简化。
参照图17而对离合器螺母61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设于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具有周槽82。周槽82以沿着垂直于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中心轴线CN的面与接触面61d的交线(圆形)的方式延伸。在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时由这样的周槽82构成的空间SI成为环状。位于周槽82与接触面61d之间的边界的边缘沿着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方向,因此,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时的磨损被抑制。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相当于实施方式所示的抑制部69的效果。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周槽82也可以由通路连结。另外,连结周槽82的通路能延伸到远离接触面61d的位置。由此,润滑剂能向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周围的空间SX排出。
参照图18而对离合器螺母61的第4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设于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构成为多个凹坑83。凹坑83设于接触面61d的整个面。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相当于实施方式所示的抑制部69的效果。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凹坑83也可以由通路连结。另外,连结凹坑83的通路能延伸到远离接触面61d的位置。由此,润滑剂能向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周围的空间SX排出。
参照图19和图20对离合器螺母61的第5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设于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包括贯通孔84和与第3变形例同样的周槽82。贯通孔84将周槽82与空间SX相连,该空间SX为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周围的空间。即,通过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而构成的空间SI与接触部74的周围的空间SX相连。由此,流入到周槽82的润滑剂被经由贯通孔84向外部排出。因此,实质上,对于润滑剂的排除量没有限制,因此,在存在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润滑剂较多的情况下,润滑剂残留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情况被抑制。
参照图21对离合器螺母61的第6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设有抑制部69。设于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具有与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而且,在接触面61d的周围设有抑制润滑剂的进入该接触面61d的进入抑制部79。例如,在远离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接触部74的位置设有槽作为抑制润滑剂进入接触部74的进入抑制部79。槽例如构成为如下这样的外部通路85、86。
具体而言,第1外部通路85在筒后部61x的外周面设为槽。第2外部通路86在基部61r的外周面设为槽。主槽71与第1外部通路85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润滑剂积存于外部通路85、86,润滑剂残留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空间的情况被抑制。另外,润滑剂残留于离合器螺母61的后齿61e的情况被抑制。另外,此外,在设有第1外部通路85和第2外部通路86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主槽71和副槽72。
另外,进入抑制部79构成为阻止润滑剂进入接触部74的障碍(未图示)。例如,障碍构成为从筒后部61x的外周面沿着径向(以旋转中心轴线CN为中心的圆的径向)突出的环状的壁,或,构成为包围筒后部61x的后齿61e的环状的壁。或,障碍构成为从基部61r的外周面突出的环状的壁(凸缘)或者从基部61r向前方DA延伸的环状的壁。壁的高度(以旋转中心轴线CN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外方的高度)设为润滑剂难以超过的高度。若制动钳装置1安装于铁道车辆,则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中心轴线CN为大致水平,障碍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因而,润滑剂若被障碍遮挡,则朝向下方流动,润滑剂不向接触部74进入。而且,对于引导管40,也可以在障碍的附近设置润滑剂的通路。这样一来,被障碍遮挡了的润滑剂顺着引导管40的通路扩散。这样一来,润滑剂不向接触部74进入,润滑剂积存于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的空间的情况被抑制。
本变形例具有如下效果。
(1)对于本变形例的离合器装置39,在接触面61d的周围设有进入抑制部79。进入抑制部79抑制成为残留物而滞留的润滑剂的进入接触面61d。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润滑剂进入接触面61d。由此,能够抑制润滑剂在接触面61d处的滞留。
(2)对于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39,也可以设有本变形例的进入抑制部79来替代抑制部69。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润滑剂进入接触面61d。由此,能够抑制润滑剂在接触面61d处的滞留。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抑制部69也能设于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在该情况下,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的抑制部69可省略。
上述抑制部69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例如,抑制部69能通过将被接触部45一分为二而构成。抑制部69能构成为构成被接触部45的一对半体之间的间隙。这样的间隙是通过接触面61d与被接触面45a之间接触而构成的空间SI,并成为供润滑剂流动的通路。
而且,作为另一个例子,抑制部69能构成为从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延伸到孔61c的贯通孔。或,抑制部69能构成为从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延伸到外部的空间SX的贯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和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都构成为相对于主轴50的中心轴线CS倾斜的圆台形的侧面,但两个面的构造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两个面都能构成为与主轴50的中心轴线CS垂直的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位置调整机构62的约束构件63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示的限制部64。约束构件63是在引导管40位于比规定位置靠前方DA的位置时容许离合器螺母61的旋转的构件即可。例如,限制部64的突出部64b与内筒33的抵接部34之间的卡合能如下这样变更。替代限制部64的突出部64b,而在内筒33设有贯穿引导管40的贯通孔43的突出卡合部,突出卡合部能构成为,与限制部64的止挡部抵接。
上述抑制部69也能适用于没有位置调整机构62的制动装置20。没有位置调整机构62的制动装置20的一个例子具备引导管40、离合器螺母61以及主轴50,且限制部64被省略。并且,盖体44与离合器螺母61之间的推力轴承47被省略,使得离合器螺母61难以相对于主轴50旋转。其原因在于,若推力轴承47存在,则在因制动解除使引导管40向后方移动时,随着引导管40的后方移动而离合器螺母61相对于主轴50持续向后方移动。对于这样的制动装置20,也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通常动作的情况下,离合器螺母61的接触面61d与引导管40的被接触面45a接触,因此,由于抑制部69的存在,能够获得相当于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30是可使引导管40在前后方向DR上移动的驱动装置即可。例如,驱动部30能构成为利用液压使活塞35移动的液压驱动装置、利用电动致动器直接驱动引导管40的机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种离合器、对制动对象物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

Claims (6)

1.一种离合器装置,其是用于将由于接触面与被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而在驱动部产生的力向能够在沿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输出部传递或将所述力向所述输出部的传递切断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抑制部,该抑制部在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被接触面接触了时在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被接触面之间形成空间,在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被接触面接触了时将残留到所述接触面和所述被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的残留物以被向所述空间挤压的方式向该空间流入而抑制残留物滞留于所述接触面,
所述抑制部包含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槽,该同心圆状的槽形成于一边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移动一边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离合器螺母的所述接触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抑制部包含形成于所述离合器螺母的所述接触面的主槽以及与所述主槽交叉的作为所述同心圆状的槽的副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所述主槽延伸到远离接触部的位置,该接触部是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被接触面接触的接触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接触面的周围设有进入抑制部,该进入抑制部抑制成为所述残留物而滞留的润滑剂进入所述接触面。
5.一种制动装置,其是包括利用形成残留物的润滑剂润滑的部件的制动装置,其中,
该制动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
6.一种制动装置,其中,
该制动装置具备:
输出部,其通过相对于驱动部移动而对制动对象物施加力,该输出部能够在沿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传递构件,其通过与设于所述输出部的离合器螺母接触而使来自所述驱动部的动力向所述输出部传递;以及
抑制部,其抑制润滑剂残留在设于所述输出部的所述离合器螺母的接触面和所述传递构件的被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
在所述接触面和所述被接触面接触了时,在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被接触面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抑制部包含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槽,该同心圆状的槽形成于一边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移动一边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离合器螺母的所述接触面上。
CN201910618801.7A 2018-07-13 2019-07-10 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Active CN1107150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3573A JP7265843B2 (ja) 2018-07-13 2018-07-13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制動装置
JP2018-133573 2018-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5002A CN110715002A (zh) 2020-01-21
CN110715002B true CN110715002B (zh) 2021-12-28

Family

ID=6726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8801.7A Active CN110715002B (zh) 2018-07-13 2019-07-10 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97955B1 (zh)
JP (1) JP7265843B2 (zh)
CN (1) CN110715002B (zh)
TW (1) TWI7195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9605B2 (ja) * 2020-05-26 2024-02-08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キャリパ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0185A (ja) * 2003-05-13 2004-12-02 Honda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の間隙調整装置
CN101278139A (zh) * 2005-09-30 2008-10-01 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北欧股份公司 轨道车制动单元
JP2010106903A (ja) * 2008-10-29 2010-05-13 Ntn Corp プーリユニット
WO2012118133A1 (ja) * 2011-03-02 2012-09-07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ッジカム式ブレーキの自動隙間調整機構
CN103958916A (zh) * 2011-11-25 2014-07-30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制动缸装置和盘式制动装置
CN204403214U (zh) * 2014-12-22 2015-06-17 无锡市锡达摩擦材料厂 一种可拆卸摩擦片结构
CN105102284A (zh) * 2013-04-03 2015-11-25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制动缸装置及制动装置
CN105351405A (zh) * 2015-11-20 2016-02-24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动夹钳用油缸
CN105782272A (zh) * 2014-12-22 2016-07-20 无锡市锡达摩擦材料厂 加强型摩擦片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5263U (ja) * 1991-11-22 1993-06-18 小松ゼノア株式会社 バンドブレーキ装置
JPH10103455A (ja) * 1996-09-30 1998-04-21 Suzuki Motor Corp トランスファの軸受装置
JP2002349599A (ja) * 2001-05-24 2002-12-04 Honda Motor Co Ltd 歩行型作業機の走行クラッチ
US7112231B2 (en) * 2002-03-22 2006-09-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lutch filt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US6834751B1 (en) * 2003-06-12 2004-12-28 Brunswick Corporation Cone clutch with improved oil evacuation structure
JP2006275260A (ja) * 2005-03-30 2006-10-12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ッチ
JP2007016931A (ja) * 2005-07-08 2007-01-25 Nissan Motor Co Ltd スラストワッシャの潤滑油路構造
JP5455294B2 (ja) * 2007-07-23 2014-03-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圧縮機
JP4932799B2 (ja) * 2007-09-13 2012-05-16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アジャスタ機能付きパッドホルダ
WO2009096975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Driveline for off-road vehicle
CN103717935B (zh) * 2011-07-26 2016-03-30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单元制动器
TWI558591B (zh) * 2012-10-22 2016-11-21 Nabtesco Corp A parking brake operating state detecting device and a braking device
CN105065518B (zh) * 2015-09-01 2017-08-08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带手制动装置的单元制动缸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0185A (ja) * 2003-05-13 2004-12-02 Honda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の間隙調整装置
CN101278139A (zh) * 2005-09-30 2008-10-01 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北欧股份公司 轨道车制动单元
JP2010106903A (ja) * 2008-10-29 2010-05-13 Ntn Corp プーリユニット
WO2012118133A1 (ja) * 2011-03-02 2012-09-07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ッジカム式ブレーキの自動隙間調整機構
CN103958916A (zh) * 2011-11-25 2014-07-30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制动缸装置和盘式制动装置
CN105102284A (zh) * 2013-04-03 2015-11-25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制动缸装置及制动装置
CN204403214U (zh) * 2014-12-22 2015-06-17 无锡市锡达摩擦材料厂 一种可拆卸摩擦片结构
CN105782272A (zh) * 2014-12-22 2016-07-20 无锡市锡达摩擦材料厂 加强型摩擦片结构
CN105351405A (zh) * 2015-11-20 2016-02-24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动夹钳用油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531B (zh) 2021-02-21
EP3597955A1 (en) 2020-01-22
TW202006265A (zh) 2020-02-01
JP2020012485A (ja) 2020-01-23
JP7265843B2 (ja) 2023-04-27
EP3597955B1 (en) 2023-11-01
CN110715002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0225B1 (ko) 주차 브레이크를 가진 디스크 브레이크, 기계식 추력 조립체, 그리고 이들의 조립 방법
US5186284A (en) Fail safe self-adjusting disc brake
EP2006566B1 (en) Disk brake apparatus
KR101761593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102052808B1 (ko) 재조정 장치가 설치된 드럼 브레이크용의 전기 기계적으로 작동 가능한 확장 장치
CN110715002B (zh) 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
EP0070106A1 (en) Disc brakes
US6976563B1 (en) Brake caliper with integral parking brake
KR101668732B1 (ko) 파킹 브레이크를 내장한 건설기계용 엑슬장치
US3703944A (en) Disk parking and service brake having servo action on parking brake only
TWI719543B (zh) 剎車缸裝置及剎車裝置
US4323143A (en) Automatic gap adjusting device for disc brake incorporating mechanical brake mechanism
KR20170010545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JP2010159872A (ja) 二段階スレーブシリンダー
KR102243281B1 (ko) 주행가능한 작업차용 공용 브레이크 장치
KR20190002134A (ko) 브레이크 장치
JP419487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KR20170113914A (ko) 주차 브레이크 장치
KR101787998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4796729A (en) Disc brake system
KR101818979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20180047864A (ko) 전동식 디스크 브레이크
JPH0418173B2 (zh)
JPS5815692Y2 (ja) ブレ−キヨウユアツサドウシリンダ−
JPH053434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