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5690B - 产品组装线 - Google Patents

产品组装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5690B
CN110695690B CN201911126276.3A CN201911126276A CN110695690B CN 110695690 B CN110695690 B CN 110695690B CN 201911126276 A CN201911126276 A CN 201911126276A CN 110695690 B CN110695690 B CN 110695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assembly
jig
pressing
dis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62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5690A (zh
Inventor
刘平
聂帅
杨景波
陈陶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ou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ou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ou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ou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11262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5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5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5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5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5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产品组装线,包括依序设置的上料部、转接部、压合部及组装部;上料部包括治具线及设置于治具线一侧的第一零件上料装置;接合部包括设置于治具线端部的接料装置及位于接料装置一侧的转料装置。组装部包括上料组装装置及组合装置,上料组装装置位于压合部远离转料装置的一侧,组合装置与上料组装装置相邻设置。通过上料部、转接部、压合部及组装部的配合使用,第一零件上料装置将零件上料于治具线上的产品,接料装置将产品从治具线上通过转料装置转移到压合部,压合部完成压合后通过上料组装装置及组合装置进行最终的组装和下料,使得产品可在一条线上完成组装,不仅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减低了企业生产投入的成本。

Description

产品组装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产品组装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众所周知,一个产品是有多个零件进行组装而成的,在当代社会中,为了加快生产效率,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引入设备一起加工,但目前不少的企业仍然采用人工进行组装,又或者是人工与设备半自动组装,效率仍然不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品组装线。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产品组装线,包括:上料部、转接部、压合部及组装部,上料部、转接部、压合部及组装部依序设置;
上料部包括治具线及第一零件上料装置,第一零件上料装置设置于治具线的一侧;
接合部包括接料装置及转料装置,接料装置设置于治具线端部,转料装置位于接料装置远离治具线的一侧;
组装部包括上料组装装置及组合装置,上料组装装置位于压合部远离转料装置的一侧,组合装置与上料组装装置相邻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零件上料装置包括定位机构、上料错位机构及上料压合机构,上料错位机构设置于定位机构,上料压合机构设置于上料错位机构;上料错位机构包括错位移动组件及错位固定组件,错位移动组件连接定位机构,错位固定组件设置于定位机构,其中错位移动组件与错位固定组件相对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错位移动组件包括错位移动板,错位移动板滑动连接定位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料部还包括第一零件输送装置,第一零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零件上料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机构及治具推动机构,治具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作用于接料机构上的治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转料装置包括转动机构及夹取机构,夹取机构设置于转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压合部包括压合装置,压合装置包括压合台、压合驱动机构及压合承载机构,压合驱动机构及压合承载机构均设置于压合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压合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压合装置之间设有压合转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料组装装置包括第六零件上料机构、第六零件组装机构及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将第六零件上料机构上的第六零件经第六零件组装机构组装后,放置于组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组合装置包括组合输送机构、组合机构及组合下料机构,输送机构、组合机构及组合下料机构依序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料部、转接部、压合部及组装部的配合使用,第一零件上料装置将零件上料于治具线上的产品,接料装置将产品从治具线上通过转料装置转移到压合部,压合部完成压合后通过上料组装装置及组合装置进行最终的组装和下料,使得产品可在一条线上完成组装,不仅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减低了企业生产投入的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产品组装线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治具线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上料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上料错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中错位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中导向管套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出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第三零件出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实施例中第三零件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实例例中第五零件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实施例中接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5为实施例中转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6为实施例中压合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17为实施例中上料组装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8为实施例中组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料部;11-治具线;111-治具支架;1111-治具回流皮带;112-治具运动机构;1121-水平驱动组件;11211-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2-治具滑轨;11213-治具滑板;1122-垂直升降驱动组件;11221-垂直驱动件;11222-治具带动板;113-治具上料机构;1131-治具承载板;1132-治具上料驱动件;1133-治具上料推板;12-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1-定位机构;1211-支撑组件;12111-定位立板;12112-定位加强筋;1212-定位驱动组件;12121-定位驱动件;12122-浮动接头;1213-承载组件;12131-承载板;12132-承载加强筋;12133-定位销;1214-定位滑轨;1215-定位滑块;1216-定位缓冲件;122-上料错位机构;1221-错位移动组件;12211-错位移动板;122111-上料孔;122112-压合孔;12212-错位滑轨;12213-错位滑块;12214-错位驱动件;1222-错位固定组件;12221-错位固定板;122211-上料压合孔;12222-输送定位管;12223-错位挡板;12224-错位弹性件;12225-错位顶杆;123-上料压合机构;1231-上料组件;12311-导向管套;123111-上料检测口;12312-管套固定座;12313-上料检测器;1232-压合组件;12321-压合驱动件;12322-压合推动板;12323-压合推动柱;12324-驱动导杆;12325-无油衬套;12326-压合弹性件;12327-压合挡圈;12328-压合传感器;13-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1-第一零件排料机构;1311-第一零件机箱;1312-第一零件振动盘;132-第一零件出料机构;1321-第一零件承载板;13211-第一零件出料孔;1322-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3-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块;13231-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孔;14-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1-第三零件出料机构;1411-第三零件承载板;1412-第三零件推料组件;14121-X轴推料组件;141211-X轴推料驱动件;141212-X轴推料板;1412121-X轴推料孔;14122-Y轴推料组件;141221-Y轴驱动件;141222-Y轴推料板;1413-第三零件分料组件;14131-分料滑轨;141311-下料槽;14132-分料驱动件;14133-分料板;141331-分料孔;15-第三零件上料装置;151-龙门支架;152-第三零件夹取机构;1521-水平驱动组件;15211-水平驱动件;1522-垂直驱动组件;15221-垂直驱动件;15222-垂直滑动板;16-上料检测装置;161-上料检测驱动件;162-上料检测滑动板;163-上料检测感应器;17-第五零件上料装置;171-龙门架;172-第五零件驱动机构;1721-水平运动组件;17211-水平运动件;1722-垂直运动组件;17221-垂直运动件;17222-垂直运动块;173-第五零件上料机构;1731-第五零件上料支架;1732-第五零件上料转盘;18-压紧装置;181-压紧支撑架;182-压紧驱动件;183-压紧块;
2-转接部;21-接料装置;211-接料机构;2111-接料底板;2112-接料驱动件;2113-接料承载架;21131-第一接料区;21132-第二接料区;212-治具推动机构;2121-推动支架;2122-推动驱动件;22-转料装置;221-转动机构;2211-转动底座;2212-转动臂;222-夹取机构;2221-传动螺杆;2222-夹取连接板;2223-夹取驱动件;2224-夹取板;
3-压合部;31-压合装置;311-压合台;312-压合驱动机构;3121-压合驱动件;3122-压合连接板;3123-压合块;313-压合承载机构;3131-承载转盘;32-压合转接装置;321-压合驱动机构;3211-压合旋转驱动件;3212-压合升降驱动件;322-压合夹取机构;
4-组装部;41-上料组装装置;411-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1-第六零件机箱;4112-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3-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4-第六零件上料驱动件;4115-第六零件上料箱体;412-第六零件组装机构;4121-端盖上料架体;4122-端盖排料件;4123-端盖组装组件;41231-端盖固定架;41232-端盖定料驱动件;41233-端盖定料块;41234-端盖套合驱动件;41235-端盖套合板;413-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2-组合装置;421-组合输送机;4211-组合夹取组件;4212-组合送料皮带;4213-组合推料组件;42131-组合推料驱动件;42132-组合伸缩驱动件;42133-组合推动板;422-组合机构;4221-下部固定组件;42211-下部固定驱动件;42212-下部固定块;4222-上部固定组件;42221-上部固定驱动件;42222-上部固定块;4223-组合压合组件;42231-组合压合板;422311-套管;423-组合下料机构;4231-下料送料皮带;4232-成品检测件;4233-NG品下料驱动件;4234-NG品下料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产品组装线的立体结构图。本发明的产品组装线包括上料部1、转接部2、压合部3及组装部4,转接部2位于上料部1与压合部3之间,组装部4与压合部3相邻设置,即上料部1、转接部2、压合部3及组装部4依序设置。上料部1包括治具线11及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设置于治具线11的一侧。接合部2包括接料装置21及转料装置22,接料装置21设置于治具线11的端部,转料装置22则设置于接料装置21远离治具线11的一侧。组装部4包括上料组装装置41及组合装置42,上料组装装置41位于压合部3远离转料装置41的一侧,组合装置42与上料组装装置41相邻设置。
其中,治具线11将承载待组装产品的治具进行循环转动,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将需要组装的零件放置于治具上的待组装产品,接料装置21作用于治具,起到中转作用,转料装置22将治具上的待组装产品转送至压合部3,压合部3进行压合,组合装置42将压合后的待组装产品输送至组合区域,同时,上料组装装置41将需要组合的零件也输送至组合区域,并与待组装产品进行组合,最后产出组装好后的产品。
如图2所示,图2为实施例中治具线11体结构图。治具线11包括治具支架111、治具运动机构112及治具上料机构113,治具运动机构112及治具上料机构113均设置于治具支架111上,通过治具运动机构112带动治具沿治具支架111运动,治具上料机构113进行治具上料。治具支架111的中部设有治具回流皮带1111,用以将使用后的治具回流至治具上料机构113,优选地,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轮组,进而带动治具回流皮带1111运动。治具运动机构112包括水平驱动组件1121及垂直升降驱动组件1122,水平驱动组件1121带动垂直升降驱动组件1122运动,并通过垂直升降驱动组件1122带动治具运动。水平驱动组件1121包括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1、治具滑轨11212及治具滑板11213,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1的输出端连接治具滑板11213,治具滑板11213滑动设置于治具滑轨11212。优选地,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1为电机,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1通过丝杆及螺母座连接治具滑板11213,通过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11带动治具滑板11213沿治具滑轨11212运动。垂直升降驱动组件1122包括垂直驱动件11221及治具带动板11222,垂直驱动件11221设置于治具滑板11213,治具带动板11222连接垂直驱动件11221的输出端。具体的,垂直驱动件11221为电机。具体应用时,治具带动板11222设有定位连接柱(图中未标识),定位连接柱插设于治具,用以定位和连接治具。具体的,治具运动机构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治具运动机构112分别位于治具回流皮带1111两侧;垂直驱动件112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垂直驱动件11221并排设置;相应的,治具带动板11222的数量也为三个。治具上料机构113包括治具承载板1131、治具上料驱动件1132及治具上料推板1133,治具承载板1131设置于治具支架111,治具上料驱动件1132设置于治具承载板1131,治具上料推板1133设置于治具上料驱动件1132的输出端。优选地,治具上料驱动件1132通过丝杆及螺母座连接治具上料推板1133,通过治具上料驱动件1132带动治具上料推板1133,再由治具上料推板1133推动治具运动进行上料。具体的,治具上料驱动件1132为电机。
治具上料驱动件1132带动治具上料推板1133运动,治具上料推板1133推动治具朝靠近治具支架111运动,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1驱动治具滑板11213,治具滑板11213带动垂直驱动件11221一起朝靠近治具方向运动,垂直驱动件11221驱动治具带动板11222运动,并使治具带动板11222上的定位连接柱插入治具;治具水平驱动件11211驱动治具滑板11213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治具带动板11222带动治具带指定位置,垂直驱动件11221恢复至初始位置。
如图3所示,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的立体结构图。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包括定位机构121、上料错位机构122及上料压合机构123,上料错位机构122设置于定位机构121,上料压合机构123位于上料错位机构122。上料错位机构122包括错位移动组件1221及错位固定组件1222,错位移动组件1221滑动连接定位机构121,错位固定组件1222位于定位机构121,其中,错位移动组件1221相对错位固定组件1222运动。
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工作时,定位机构121对待组装产品或装载着待组装产品的治具进行定位,上料压合机构123进行零件的上料,错位移动组件1221运动并与错位固定组件1222形成错位进行上料,而后错位移动组件1221恢复至初始位置,上料压合机构123进行压合,同时,上料压合机构123还可进行上料,定位机构121恢复至初始位置,为下一个待组装产品做准备。
定位机构121包括支撑组件1211、定位驱动组件1212及承载组件1213,定位驱动组件1212及承载组件1213均设置于支撑组件1211,定位驱动组件1212的输出端连接承载组件1213,支撑组件1211对定位驱动组件1212及承载组件1213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通过定位驱动组件1212带动承载组件1213运动,对待组装产品或装载着待组装产品的治具进行定位,同时,承载组件1213还承托其他部件,例如错位固定组件1222。支撑组件1211包括定位立板12111,定位驱动组件1212设置于定位立板12111,承载组件1213滑动连接定位立板12111。优选地,定位立板12111上还设有定位加强筋12112,通过定位加强筋12112的设置加固定位立板12111的整体结构,同时还能增加定位立板12111的固定效果。
定位驱动组件1212包括定位驱动件12121,定位驱动件12121设置于定位立板12111,且定位驱动件12121的输出端连接承载组件1213。具体的,定位驱动件12121为气缸。优选地,定位驱动件12121通过浮动接头12122连接承载组件1213,有利于增加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以及增加两者的使用寿命。
承载组件1213包括承载板12131,承载板12131的一端连接定位驱动件12121的输出端。具体应用时,承载板12131的形状类似L字型,优选地,承载组件1213还包括承载加强筋12132,承载加强筋12132位于承载板12131拐角处,用以增强承载板12131的硬度,并增加承载板1213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承载组件1213还包括定位销12133,定位销12133设置于承载板12131下部,通过定位销12133对待组装产品或装载着待组装产品的治具进行定位。
优选地,定位机构121还包括定位滑轨1214及定位滑块1215,定位滑轨1214位于定位立板12111,定位滑块1215滑动连接定位滑轨1214,承载板12131设置于定位滑块1215。
优选地,定位机构121还包括定位缓冲件1216,定位缓冲件1216设置于定位立板12111,且位于承载板12131下部,当定位驱动件12121带动承载板12131运动到设定位置后,定位缓冲件1216抵接承载板12131,起到缓冲作用。具体的,定位缓冲件1216为油压缓冲器。
如图4-图5所示,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中上料错位机构122的立体结构图。错位移动组件1221包括错位移动板12211,错位移动板12211滑动连接定位立板12111。错位移动板12211上设有上料孔122111及压合孔122112,上料孔122111与压合孔122112并列设置,通过上料孔122111将零件输送到待组装产品中,通过压合孔122112便于上料压合机构123对组装了零件后的产品进行压合。
优选地,错位移动组件1221还包括错位滑轨12212及错位滑块12213,错位滑轨12212设置于承载板12131,错位滑块12213滑动连接错位滑轨12212,错位移动板12211设置于错位滑块12213。
优选地,错位移动组件1221还包括错位驱动件12214,错位驱动件12214设置于承载板12131,错位驱动件12214的输出端连接错位移动板12211,通过错位驱动件12214带动错位移动板12211沿错位滑轨12212滑动。具体的,错位驱动件12214为气缸。本实施例中错位驱动件12214与错位移动板12211的连接方式同上述内容中定位驱动件12121与承载板12131的连接,在此将不再赘述,详细内容可参见上述。
再一并参照图6,图6为实施例中错位固定组件1222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错位固定组件1222包括错位固定板12221,错位固定板12221设置于承载板12131。错位固定板12221设有上料压合孔122211,当进行零件输送时,上料压合孔122211与上料孔122111相对,用于将零件输送至产品;当零件输送至产品后,上料压合孔122211与压合孔122112相对,便于上料压合机构123穿过并作用于产品。
优选地,错位固定组件1222还包括输送定位管12222,输送定位管12222位于错位固定板12221下部,且输送定位管12222连通上料压合孔122211,通过输送定位管12222将零件输送至产品,有利于提高零件输送的精准性。具体应用时,输送定位管12222由相互对称的两部分组成,便于后续根据零件的不同规格进行调整输送定位管12222的口径。优选地,错位固定组件1222还包括错位挡板12223、错位弹性件12224及错位顶杆12225,错位挡板12223设置于输送定位管12222的一侧,错位弹性件12224的一端抵接错位顶杆12225,错位弹性件12224的另一端抵接输送定位管12222,错位顶杆12225贯穿错位挡板12223,通过错位挡板12223对输送定位管12222进行限位,错位顶杆12225通过错位弹性件12224作用于输送定位管12222,既能根据不同规格零件调整输送定位管12222的撑开程度,还能使得输送定位管12222进行自动复位。具体的,错位弹性件12224为弹簧,错位顶杆12225为螺栓。
请复阅图3-图6,如图所示,上料压合机构123包括上料组件1231及压合组件1232,上料组件1231连通上料孔122111,上料压合组件1232活动连接压合孔122112,通过上料组件1231进行零件的上料,通过上料压合组件1232进行零件与产品的压合。上料组件1231包括导向管套12311,导向管套12311连通上料孔122111。
如图7所示,图7为实施例中导向管套12311的立体结构图。优选地,导向管套12311设有上料检测口123111,使用过程中可以肉眼观察上料检测口123111进行判断识别是否上料成功。
优选地,上料组件1231还包括管套固定座12312,管套固定座12312设置于错位移动板12211,通过管套固定座12312对导向管套12311进行固定。
优选地,上料组件1231还包括上料检测器12313,上料检测器12313设置于管套固定座12312上,且上料检测器12313的检测端贯穿上料检测口123111,具体应用时,上料检测器12313可以采用红外线检测器,当零件上料过程中阻断了对射的红外线则可判断上料成功,反之则上料不成功。
压合组件1232包括压合驱动件12321、压合推动板12322及压合推动柱12323,压合驱动件12321通过驱动导杆12324连接错位移动板12211,压合推动板12322被驱动导杆12324贯穿,且压合推动板12322连接压合驱动件12321的输出端,压合推动柱12323设置于压合推动板12322,通过压合驱动件12321带动压合推动板12322,压合推动板12322带动压合推动柱12323对零件与产品进行压合。具体应用时,为了增加压合推动板12322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将驱动导杆12324的数量设为两个。优选地,驱动导杆12324与压合推动板12322连接处设有直线轴承(图中未标识),减少压合推动板12322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具体的,压合驱动件12321为气缸。
再一并参照图8,图8为实施例中压合组件1232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优选地,压合推动柱12323与压合推动板12322连接处设有无油衬套12325,降低压合推动柱12323与压合推动板12322之间的磨损。压合组件1232还包括压合弹性件12326及压合挡圈12327,压合弹性件12326套设于压合推动柱12323,压合挡圈12327套设于压合推动柱12323,且压合弹性件12326两端分别连接无油衬套12325和压合挡圈12327,当压合推动柱12323工作时,压合弹性件12326起到缓冲作用。具体的,压合弹性件12326为弹簧。
优选地,压合组件1232还包括压合传感器12328,压合传感器12328设置与压合推动板12322的一侧,通过压合传感器12328输送信号控制压合驱动件12321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实际生产中的效率,在错位移动板12211的两端均设有错位滑轨12212及错位滑块12213,错位移动板12211上的上料孔122111数量为四个,四个上料孔122111并排设置,错位移动板12211上的压合孔122112也设置有四个,四个压合孔122112并排设置。每两个上料孔122111或每两个压合孔122112对应有两个上料压合孔122211,每一个上料压合孔122211设置有一个输送定位管12222,即共有四个输送定位管12222。相对应的,设置有四个导向管套12311、四个管套定位座、四个上料检测器12313、四个压合推动柱12323及四个压合传感器12328。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提到的数量仅是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况,并不是局限于该数量,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求进行合理增减,并作出适应性改动。
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工作时,当装载着待组装产品的治具上料后,定位驱动件12121工作推动承载板12131朝靠近治具的方向运动,定位销12133插入治具进行定位和固定,定位驱动件12121停止工作,优选地,吹气设备(图中未标识)将零件吹入到导向管套12311,零件沿着导向管套12311经过上料检测口123111和穿过上料孔122111并抵接错位固定板12221,当上料检测器12313检测到零件后发出信号并使得错位驱动件12214工作,错位驱动件12214带动错位移动板12211朝远离定位驱动件12121的方向移动,并使得零件经过上料压合孔122211及输送定位管12222后进入到产品中,错位驱动件12214反向工作并恢复至初始位置,再次进行零件的上料,与此同时,压合驱动件12321工作带动压合推动板12322沿驱动导杆12324朝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压合推动板12322带动压合推动柱12323依次穿过压合孔122112、上料压合孔122211及输送定位管12222后作用于产品上的零件实现压合,压合完成后,压合传感器12328发出信号并使得定位驱动件12121反向工作至初始位置,最后压合驱动件12321也反向工作恢复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组装。
如图9及图10所示,图9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体结构图;图10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出料机构132结构图。优选地,上料部1还包括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的输出端连接导向管套12311。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包括第一零件排料机构131及第一零件出料机构132,第一零件排料机构131通过第一零件出料机构132连接导向管套12311。第一零件排料机构131包括第一零件机箱1311及第一零件振动盘1312,第一零件振动盘1312设置于第一零件机箱1311,振动盘131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零件出料机构132。第一零件出料机构132包括第一零件承载板1321、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2及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块1323,第一零件承载板1321设置于第一零件机箱1311,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2及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块1323均设置于第一零件承载板1321,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块1323。第一零件承载板1321设有第一零件出料孔13211,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块1323设有与第一零件出料孔13211相适配的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孔13231。具体的,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2为气缸,第一零件振动盘1312、第一零件出料孔13211及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孔13231的数量均为两个,便于两个第一零件同时出料,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零件振动盘1312将大量第一零件通过振动方式进行排列,第一零件振动盘1312的输出端抵接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块1323,初始状态时,两个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孔13231分别对准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2的两个输出端,两个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孔13231均落入有第一零件,并且第一零件的一端抵接第一零件承载板1321;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2工作,直至第一零件出料孔13211与第一零件出料移动孔13231的圆心位于同一轴向上,此时,第一零件通过第一零件出料孔13211排出,优选地,第一零件出料孔13211通过塑料管连通导向管套12311,且塑料管还接通有吹气装置(图中未标识),通过吹气装置将第一零件吹入导向管套12311,最后第一零件出料驱动件1322反向工作恢复至初始位置,进行下一个第一零件出料。
本实施例中,在治具回流皮带11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及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用以提高第一零件的上料和组装效率。第二零件与第四零件的上料组装方式和结构与第一零件相同,故不再赘述。
请复阅图1及图9,并如图11-图12所示,图11为实施例中第三零件出料机构141结构图;图12为实施例中第三零件上料装置15体结构图。优选地,上料部1还包括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及第三零件上料装置15,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连接第三零件上料装置15。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包括第三零件排料机构(图中未标识)及第三零件出料机构141,其中,第三零件排料机构的结构与第一零件排料机构131相同,第三零件出料机构141包括第三零件承载板1411、第三零件推料组件1412及第三零件分料组件1413,第三零件推料组件1412及第三零件分料组件1413均设置于第三零件承载板1411。第三零件推料组件1412包括X轴推料组件14121及Y轴推料组件14122,X轴推料组件14121连接第三零件排料机构的输出端,Y轴推料组件14122作用于第三零件分料组件1413。X轴推料组件14121包括X轴推料驱动件141211及X轴推料板141212,X轴推料驱动件141211的输出端连接X轴推料板141212。具体的,X轴推料板141212设有X轴推料孔1412121。Y轴推料组件14122包括Y轴驱动件141221及Y轴推料板141222,Y轴驱动件141221的输出端连接Y轴推料板141222。第三零件分料组件1413包括分料滑轨14131、分料驱动件14132及分料板14133,分料滑轨14131及分料驱动件14132均设置于第三零件承载板141,分料板14133连接分料驱动件14132,且分料板14133滑动连接分料滑轨14131。具体的,分料滑轨14131设有下料槽141311,下料槽141311的开设方向与第三零件排料机构的输出端相同,分料板14133设有分料孔141331。具体的,X轴推料驱动件141211、Y轴驱动件141221及料驱动件14132均为气缸。
第三零件排料机构将第三零件排列好后排出,排出的第三零件进入到X轴推料孔1412121,X轴推料驱动件141211驱动X轴推料板141212朝靠近下料槽141311方向运动,且X轴推料孔1412121与下料槽141311连通,Y轴驱动件141221推动Y轴推料板141222朝靠近下料槽141311运动,同时,分料驱动件14132驱动分料板14133运动,直至分料孔141331连通下料槽141311,Y轴推料板141222推动第三零件至分料孔141331,等待下一工序取出第三零件。优选地,分料孔141331设置有两个,按照相同的方式将第三零件上料道两个分料孔141331,可同时将两个第三零件取出,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零件上料装置15包括龙门支架151及第三零件夹取机构152,龙门支架151架设于治具线11,第三零件夹取机构152设置于龙门支架151。第三零件夹取机构152包括水平驱动组件1521及垂直驱动组件1522,水平驱动组件1521设置于龙门支架151,垂直驱动组件1522设置于水平驱动组件1521。水平驱动组件1521包括水平驱动件15211,水平驱动件15211的输出端连接垂直驱动组件1522。垂直驱动组件1522包括垂直驱动件15221及垂直滑动板15222,垂直驱动件15221连接水平驱动件15211,垂直滑动板15222连接垂直驱动件15221的输出端。具体的,水平驱动件15211及垂直驱动件15222均为电机,水平驱动件15211通过丝杆和螺母座连接垂直驱动件15221,垂直驱动件15221通过丝杆和螺母座连接垂直滑动板15222。
水平驱动件15211驱动垂直驱动件15222朝靠近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方向运动,垂直驱动件15221驱动垂直滑动板15222朝靠近第三零件的方向运动,优选地,垂直滑动板15222的一端连接有机械爪(图中未标识),通过机械爪将第三零件取出。具体的,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分别位于治具线11的两侧,水平驱动件15211及垂直驱动件15222均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第三零件输送装置14对应,进行第三零件的同步上料,加快实际生产中的上料效率。
请复阅图1,上料部1还包括上料检测装置16,上料检测装置16与第四零件的上料装置相邻。上料检测装置16包括上料检测驱动件161、上料检测滑动板162及上料检测感应器163,上料检测驱动件161的输出端连接上料检测滑动板162,上料检测感应器163设置于上料检测滑动板162。具体的,上料检测驱动件161为电机。上料检测驱动件161驱动上料检测滑动板162朝靠近治具线11的方向运动,并通过上料检测感应器163检测是否已将零件上料至治具上的待组装产品。
请复阅图1,并如图13所示,图13为实例例中第五零件上料装置17体结构图。上料部1还包括第五零件上料装置17,第五零件上料装置17包括龙门架171、第五零件驱动机构172及第五零件上料机构173,龙门架171架设于治具线11,第五零件上料机构173设置于龙门架171,第五零件上料机构173位于治具线11的一侧。第五零件上料机构172包括水平运动组件1721及垂直运动组件1722,水平运动组件1721设置于龙门架171,垂直运动组件1722连接水平运动组件1721的输出端。水平运动组件1721包括水平运动件17211,水平运动件17211的输出端连接垂直运动组件1722。垂直运动组件1722包括垂直运动件17221及垂直运动块17222,垂直运动件17221连接水平运动件17211的输出端,垂直运动件17221的输出端连接垂直运动块17222。具体的,水平运动件17211及垂直运动件17221均为电机。第五零件上料机构173包括第五零件上料支架1731及第五零件上料转盘1732,第五零件上料支架1731设置于治具线11的一侧,第五零件上料转盘1732设置于第五零件上料支架1731。
将第五零件放置于第五零件上料转盘1732,优选地,通过分割器(图中未标识)使得第五零件上料转盘1732转动,水平运动件17211驱动垂直运动件17221朝靠近第五零件上料转盘1732方向运动,垂直运动件17221驱动垂直运动块17222朝靠近第五零件的方向运动,优选地,通过机械手将第五零件夹取并放置于治具上的待组装产品。
请复阅图1,上料部1还包括压紧装置18,压紧装置18包括压紧支撑架181、压紧驱动件182及压紧块183,压紧支撑架181架设于治具线11,压紧驱动件182设置于压紧支撑架181,压紧块183设置于压紧驱动件182的输出端。具体的,压紧驱动件182为气缸。压紧驱动件182驱动压紧块183朝靠近治具的方向运动,压紧块183作用于治具上的待组装产品,使得零件之间更为牢固,便于后续的转移。优选地,压紧块183与压紧驱动件182之间设有弹簧,用于压紧时缓冲,避免压环零件。
请复阅图1,并参考图14-图15所示,图14为实施例中接料装置21立体结构图;图15为实施例中转料装置22的立体结构图。接料装置21包括接料机构211及治具推动机构212,治具推动机构212作用于接料机构211上的治具。接料机构211包括接料底板2111、接料驱动件2112及接料承载架2113,接料驱动件2112及治具推动机构212均设置于接料底板2111,接料驱动件2112的输出端连接接料承载架2113。具体的,接料驱动件2112为电机,接料驱动件2112通过丝杆和螺母座连接接料承载架2113。接料承载架2113设有第一接料区21131及第二接料区21132,第一接料区21131与第二接料区21132并排设置。治具推动机构212包括推动支架2121及推动驱动件2122,推动支架2121设置于接料底板2111,推动驱动件2122设置于推动支架2121。
转动装置22包括转动机构221及转动夹取机构222,转动夹取机构222设置于转动机构221。转动机构221包括转动底座2211及转动臂2212,转动臂2212设置于转动底座2211;夹取机构222包括传动螺杆2221、夹取连接板2222、夹取驱动件2223及两个夹取板2224,传动螺杆2221活动连接转动臂2212,夹取连接板2222的一侧连接传动螺杆2221,夹取连接板2222的另一侧连接夹取驱动件2223,夹取驱动件2223的输出端连接两个夹取板2224。具体的,夹取驱动件2223为双向气缸。
再一并参照图2,如图所示,治具带动板11222带动治具运动到第一接料区21131,接料驱动件2112驱动接料承载架2113运动,第一接料区21131与治具回流皮带1111对齐,第二接料区21132与另一侧的治具运动机构112对齐,该侧的治具带动板11222带动治具运动到第二接料区21132,转动臂2212带动夹取机构222运动到第一接料区21131上部,传动螺杆2221在转动臂2212的作用下带动夹取驱动件2223及夹取板2224朝靠近第一接料区21131运动,夹取驱动件2223带动两个夹取板2224相互靠近运动进行夹取治具上的待组装产品,再由转动臂2212带动到压合部3进行下料,推动驱动件2122的输出端作用于第一接料区21131上的治具,将治具推至治具回流皮带1111进行治具的回流重复使用,接料驱动件2112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二接料区21132与治具回流皮带1111对齐,以相同的方法将治具上的待组装产品下料以及治具回流。
如图16所示,图16为实施例中压合部3的立体结构图。压合部3包括压合装置31,压合装置31包括压合台311、压合驱动机构312及压合承载机构313,压合驱动机构312及压合承载机构313均设置于压合台311。压合驱动机构312包括压合驱动件3121、压合连接板3122及压合块3123,压合驱动件3121的输出端连接压合连接板3122,压合连接板3122远离压合驱动件3121的一侧连接压合块3123,具体的,压合驱动件3121为电机。压合承载机构313包括承载转盘3131,承载转盘3131与压合驱动件3121相对设置。具体应用时,承载转盘3131通过分割器进行转动,承载转盘3131上放置有多个治具。具体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压合效果,压合装置3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优选地,压合部3还包括压合转接装置32,压合转接装置32位于两个压合装置31之间。压合转接装置32包括压合驱动机构321及压合夹取机构322,压合夹取机构322连接压合驱动机构321的输出端。压合驱动机构321包括压合旋转驱动件3211及压合升降驱动件3212,压合旋转驱动件3211连接压合升降驱动件3212的输出端,压合旋转驱动件3211的输出端连接压合夹取机构322,具体的,压合旋转驱动件3211为电机,压合升降驱动件3212为气缸。压合夹取机构322的结构与夹取机构222的结构基本相同,详细内容见上述。优选地,压合夹取机构322设置有四个,两个为一组相背放置,在一组进行夹料时,另一组可进行放料,实现两者的同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转料装置22将待组装产品夹出并放置于承载转盘3131上的治具,承载转盘3131转动,压合驱动件3121驱动压合连接板3122,压合连接板3122带动压合块3123朝靠近治具的方向运动,具体的,压合块3123与待组装产品相匹配,压合块3123作用于待组装产品进行压合,压合驱动件3121恢复至初始位置,承载转盘3131转动,压合升降驱动件3212带动压合夹取机构322下降,一组压合夹取机构322夹取待组装产品,压合升降驱动件3212和压合旋转驱动件3211分别带动待组装产品升起与转动至另一个压合装置,压合升降驱动件3212带动待组装产品下降,通过一组压合夹取机构322进行放料,同时,另外一组压合夹取机构322同步进行夹料,压合升降驱动件3212和压合旋转驱动件3211恢复至初始位置,继续进行下一个夹料动作。
请复阅图1,并如图17-图18所示,图17为实施例中上料组装装置41的立体结构图;图18为实施例中组合装置42的立体结构图。上料组装装置41包括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第六零件组装机构412及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将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上的第六零件经第六零件组装机构组装后,放置于组合装置42。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包括第六零件机箱4111、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2、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第六零件上料驱动件4114及第六零件上料箱体4115,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2设置于第六零件机箱4111,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滑动连接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2,第六零件上料驱动件4114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第六零件上料箱体4115设置于第六零件机箱4111,且其位于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上部。具体的,第六零件上料驱动件4114为电机。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开设有多个第六零件放置槽(图中未标识),第六零件放置槽开设的方向与第六零件上料箱体4115出料的方向相同。具体的,考虑到生产节拍及机械性能的优势,放置槽的数量设置为四个。第六零件组装机构412包括端盖上料架体4121、端盖排料件4122及端盖组装组件4123,端盖排料件4122设置于端盖上料架体4121,端盖组装组件4123设置于第六零件机箱4111。具体应用时,端盖排料件4122为振动盘,本实施例中端盖排料件4122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端盖排料件4122设有两个出料端。端盖组装组件4123包括端盖固定架41231、端盖定料驱动件41232、端盖定料块41233、端盖套合驱动件41234及端盖套合板41235,端盖固定架41231设置于第六零件机箱4111,端盖定料驱动件41232设置于端盖固定架41231,端盖定料块41233连接端盖定料驱动件41232的输出端,且端盖定料块41233还与端盖固定架41231滑动连接,端盖套合驱动件41234设置于端盖固定架41231远离端盖定料块41233的一端,端盖套合驱动件41234的输出端连接端盖套合板41235。优选地,端盖定料块41233设有端盖上料孔(图中未标识),端盖上料孔用以放置端盖。具体应用时,上料孔的数量与端盖排料件4122的出料端数量相同,即上料孔的数量为四个,可一次上料四个端盖。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采用的是机械手,具体的,第六零件组件转移机构413一次可夹取第六零件的数量与放置槽的设置数量相同,即第六零件组件转移机构413一次可夹取出四个第六零件。
第六零件上料驱动件4114驱动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沿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2滑动,同时,第六零件上料箱体4115将第六零件放置于第六零件放置槽进行上料,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夹取第六零件放置槽上的第六零件;端盖上料架体4121将大量端盖排出到端盖排料件4122,端盖排料件4122将端盖排列好进行上料,当一个端盖放入端盖上料孔后,端盖定料驱动件41232带动端盖定料块41233运动,使得端盖上料孔与端盖排料件4122的出料口错位,此时,端盖上料孔的壁面对端盖起到固定作用,放置组装过程中走位。优选地,为了提高组装的效率,本实施例并排设置有两个端盖定料驱动件41232和两个端盖定料块41233。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将第六零件的一端插入端盖上料孔内的端盖,端盖套合驱动件41234驱动端盖套合板41235朝靠近端盖的方向运动并抵接第六零件,使得第六零件更牢固地插入到端盖内。
请复阅图1,并如图18所示,组合装置42包括依序设置的组合输送机构421、组合机构422及组合下料机构423。组合输送机构421包括组合夹取组件4211、组合送料皮带4212及组合推料组件4213,组合夹取组件4211架设于组合送料皮带4212,组合推料组件4213位于组合送料皮带4212一侧。组合夹取组件4211与第五零件上料装置17结构相类似,在此将不进行赘述,详细内容参见上述。组合推料组件4213包括组合推料驱动件42131、组合伸缩驱动件42132及组合推动板42133,组合推料驱动件42131的输出端连接组合伸缩驱动件42132,组合伸缩驱动件42132的输出端连接组合推动板42133。组合机构422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设置的下部固定组件4221、上部固定组件4222及组合压合组件4223,下部固定组件42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下部固定驱动件42211,以及分别连接在两个下部固定驱动件42211的输出端的两个下部固定块42212。上部固定组件42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上部固定驱动件42221,以及分别连接在两个上部固定驱动件42221的输出端的两个下部固定块42222。组合压合组件4223包括组合压合驱动件(图中未标识)及设有多个套管422311的组合压合板42231。具体的,组合推料驱动件42131为电机,组合伸缩驱动件42132、下部固定驱动件42211、上部固定驱动件42221及组合压合驱动件均为气缸。本实施例中,组合压合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组合压合板42231的数量为两个,套管42231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一个组合压合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一个组合压合板42231,一个组合压合板42231上连接有两个套管422311,且两个组合压合板42231可相对运动,有效防止两个组合压合驱动件在工作时不同步所带来的问题,例如组合压合板42231受损以及影响产品组装的质量和效率。组合下料机构423包括下料送料皮带4231、成品检测件4232、NG品下料驱动件4233及NG品下料闸门4234,成品检测件4232、NG品下料驱动件4233及NG品下料闸门4234均设置于下料送料皮带4231的两侧。具体的,NG品下料驱动件4233为气缸。
组合夹取组件4211将承载转盘3131上的待组装产品夹出并放置于组合送料皮带4212,组合送料皮带4212将待组装产品朝靠近组合机构422方向运动,当到达组合送料皮带4212端部时,由于设置有具有一定斜度的挡板(图中未标识),待组装产品运动到此处后停止,组合伸缩驱动件42132驱动组合推动板42133伸出,组合推料驱动件42131驱动组合推动板42133推动待组装产品通过挡板,并到达两个下部固定驱动件42211之间,两个下部固定驱动件42211分别驱动两个下部固定块42212对待组装产品进行固定,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将套有端盖的第六零件转送至组合机构422,且将第六零上具有端盖的一端插入套管422311,两个上部固定驱动件42221分别驱动两个上部固定块42222对第六零件进行定位,使得第六零件远离端盖的一端与待组装产品对齐,组合压合驱动件驱动组合压合板42231朝靠近待组装产品方向运动,将第六零件与待组装产品压合,形成最终的成品。按照上述的方式,下一组待组装产品推入的同时会将已形成的成品推向下料送料皮带4231,下料送料皮带4231带动产品经过成品检测件4232,通过成品检测件4232对成品进行检测,判断是否为合格品,若是为NG品时,NG品下料闸门4234打开,NG品下料驱动件4233将成品朝NG品下料闸门4234方向推动,进行NG品下料;若是为OK品时,下料送料皮带4231则带动成品继续运动直至下料。
综上,通过上料部、转接部、压合部及组装部的配合使用,第一零件上料装置将零件上料于治具线上的产品,接料装置将产品从治具线上通过转料装置转移到压合部,压合部完成压合后通过上料组装装置及组合装置进行最终的组装和下料,使得产品可在一条线上完成组装,不仅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减低了企业生产投入的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产品组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部(1)、转接部(2)、压合部(3)及组装部(4),所述上料部(1)、所述转接部(2)、所述压合部(3)及所述组装部(4)依序设置;
所述上料部(1)包括治具线(11)及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所述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设置于所述治具线(11)的一侧;
所述转接部(2)包括接料装置(21)及转料装置(22),所述接料装置(21)设置于所述治具线(11)端部,所述转料装置(22)位于所述接料装置(21)远离所述治具线(11)的一侧;
所述组装部(4)包括上料组装装置(41)及组合装置(42),所述上料组装装置(41)位于所述压合部(3)远离所述转料装置(22)的一侧,所述组合装置(42)与所述上料组装装置(41)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包括定位机构(121)、上料错位机构(122)及上料压合机构(123),所述上料错位机构(122)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121),所述上料压合机构(123)设置于所述上料错位机构(122);所述上料错位机构(122)包括错位移动组件(1221)及错位固定组件(1222),所述错位移动组件(1221)连接所述定位机构(121),所述错位固定组件(1222)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121),其中所述错位移动组件(1221)与所述错位固定组件(1222)相对运动;
所述错位移动组件(1221)包括错位移动板(12211),所述错位移动板(1221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121);
所述接料装置(21)包括接料机构(211)及治具推动机构(212),所述治具推动机构(212)的输出端作用于所述接料机构(211)上的治具;
所述转料装置(22)包括转动机构(221)及夹取机构(222),所述夹取机构(222)设置于所述转动机构(221);
所述上料组装装置(41)包括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第六零件组装机构(412)及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所述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将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上的第六零件经所述第六零件组装机构(412)组装后,放置于所述组合装置(42);
所述组合装置(42)包括组合输送机构(421)、组合机构(422)及组合下料机构(423),所述输送机构(421)、所述组合机构(422)及所述组合下料机构(423)依序设置;
所述上料组装装置(41)包括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第六零件组装机构(412)及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所述第六零件组装转移机构(413)将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上的第六零件经第六零件组装机构组装后,放置于所述组合装置(42);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机构(411)包括第六零件机箱(4111)、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2)、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第六零件上料驱动件(4114)及第六零件上料箱体(4115),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2)设置于所述第六零件机箱(4111),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滑动连接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滑轨(4112),所述第六零件上料驱动件(41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所述第六零件上料箱体(4115)设置于第六零件机箱(4111),且其位于所述第六零件上料滑块(4113)上部;
所述组合装置(42)包括依序设置的组合输送机构(421)、组合机构(422)及组合下料机构(423);所述组合输送机构(421)包括组合夹取组件(4211)、组合送料皮带(4212)及组合推料组件(4213),所述组合夹取组件(4211)架设于组合送料皮带(4212),所述组合推料组件(4213)位于所述组合送料皮带(4212)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1)还包括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所述第一零件输送装置(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零件上料装置(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3)包括压合装置(31),所述压合装置(31)包括压合台(311)、压合驱动机构(312)及压合承载机构(313),所述压合驱动机构(312)及所述压合承载机构(313)均设置于所述压合台(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3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压合装置(31)之间设有压合转接装置(32)。
CN201911126276.3A 2019-11-18 2019-11-18 产品组装线 Active CN110695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6276.3A CN110695690B (zh) 2019-11-18 2019-11-18 产品组装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6276.3A CN110695690B (zh) 2019-11-18 2019-11-18 产品组装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5690A CN110695690A (zh) 2020-01-17
CN110695690B true CN110695690B (zh) 2024-05-14

Family

ID=69207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6276.3A Active CN110695690B (zh) 2019-11-18 2019-11-18 产品组装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56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5916B (zh) * 2021-09-07 2022-09-09 芜湖顺慈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车控制器盒装配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9323A (ja) * 1986-02-27 1987-09-03 Honda Motor Co Ltd 部品圧入組付装置
CN104377026A (zh) * 2014-11-21 2015-02-25 东莞市威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磁芯装配生产线
CN205096839U (zh) * 2015-10-23 2016-03-23 江苏天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接触网吊弦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06953478A (zh) * 2017-05-11 2017-07-14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马达外壳组件自动组装机
CN107020513A (zh) * 2017-06-03 2017-08-08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咖啡杯自动组装热熔机
CN107275135A (zh) * 2017-08-14 2017-10-20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定时盘自动组装机
CN108081764A (zh) * 2017-11-29 2018-05-29 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cb自动对位装置
CN208214204U (zh) * 2018-03-21 2018-12-11 惠州易拓智谱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铆接设备
CN109807631A (zh) * 2019-04-09 2019-05-28 徐亚果 一种医疗器械用微动开关自动装配设备
CN211804765U (zh) * 2019-11-18 2020-10-30 惠州易拓智谱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组装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9323A (ja) * 1986-02-27 1987-09-03 Honda Motor Co Ltd 部品圧入組付装置
CN104377026A (zh) * 2014-11-21 2015-02-25 东莞市威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磁芯装配生产线
CN205096839U (zh) * 2015-10-23 2016-03-23 江苏天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接触网吊弦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06953478A (zh) * 2017-05-11 2017-07-14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马达外壳组件自动组装机
CN107020513A (zh) * 2017-06-03 2017-08-08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咖啡杯自动组装热熔机
CN107275135A (zh) * 2017-08-14 2017-10-20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定时盘自动组装机
CN108081764A (zh) * 2017-11-29 2018-05-29 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cb自动对位装置
WO2019105006A1 (zh) * 2017-11-29 2019-06-06 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cb自动对位装置
CN208214204U (zh) * 2018-03-21 2018-12-11 惠州易拓智谱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铆接设备
CN109807631A (zh) * 2019-04-09 2019-05-28 徐亚果 一种医疗器械用微动开关自动装配设备
CN211804765U (zh) * 2019-11-18 2020-10-30 惠州易拓智谱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组装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5690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6886B (zh) 一种摄像头自动装配机
CN106736539B (zh) 用于组装静铁芯、弹簧、动铁芯、骨架的全自动装配机
CN106239826A (zh) 一种螺丝和螺母自动植入装置
CN105057937A (zh) 一种壳体焊接生产设备
CN108075167B (zh) 动力电池的生产系统
CN111266863B (zh) 一种垃圾处理器内六角电机主轴自动装配设备
CN210306630U (zh) 燃气阀组装设备
CN109176004A (zh) 一种角磨机头壳全自动组装生产方法
CN110695690B (zh) 产品组装线
CN108608188B (zh) 一种螺母植入设备
CN211804765U (zh) 产品组装线
CN110253253A (zh) 一种全自动缸体堵盖压装机
CN115008180B (zh)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CN110654856A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CN115741090A (zh) 一种反弹器总装配自动机
CN114212519B (zh) 电芯端板与侧板自动化铆接生产线
CN213080661U (zh) 一种安全气囊组装设备
CN110977439B (zh) 用于装配充气柜的工作站
CN210165927U (zh) 在线式智能检测机器
CN109509660B (zh) 一种多规格多结构平衡杆一体组装机
CN112643606A (zh) 用于汽车零配件生产的活动式装配定位柱调整孔心线的方法
KR20170129781A (ko) 워크피스 내로의 부품 삽입용 셀
CN110360969A (zh) 在线式智能检测机器
CN111136453A (zh) 一种光学产品自动锁螺柱机
CN114042814B (zh) 铆压装置及具有其的装配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5, zone 9, Daxin group, luoqun District,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HUIZHOU SOU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6006 Building No. 5, Ninth District, Daxin Group, Luoqun District,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IZHOU YITUO ZHIP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