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3178A - 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3178A
CN110663178A CN201880034437.3A CN201880034437A CN110663178A CN 110663178 A CN110663178 A CN 110663178A CN 201880034437 A CN201880034437 A CN 201880034437A CN 110663178 A CN110663178 A CN 110663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substrate
protective layer
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acoustic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44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3178B (zh
Inventor
川崎幸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6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3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3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3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10Mounting in enclosures
    • H03H9/1064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devices
    • H03H9/1092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cover cap mounted on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device on the side of the ID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02Containers; Se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02Containers; Seals
    • H01L23/04Containers; Se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ontainer or parts, e.g. caps, wal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535Details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818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 H03H9/02897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of strain or mechanical damage, e.g. strain due to bending influe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535Details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818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 H03H9/02937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of chemical damage, e.g.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535Details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984Protection measures against damag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8Holders; Supports for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59Holders; Supports for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consisting of mounting pads or bump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10Mounting in enclosures
    • H03H9/1064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devices
    • H03H9/1071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frame built on a substrate and a cap, the frame having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SAW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23Means for obtaining a particul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 H03H9/6433Coupled resonator filters
    • H03H9/6483Ladder SAW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支承层(4)在压电性基板(1)上配置为包围功能元件(2)。覆盖层(5)位于支承层(4)上,与压电性基板(1)对置地配置。保护层(10)对支承层(4)以及覆盖层(5)进行密封。支承层(4)通过至少配置在压电性基板(1)的外周部,从而在比压电性基板(1)的外周部靠内侧形成中空部(11)。保护层(10)具有位于中空部(11)的上部的第一部分(10a)和位于支承层(4)的上部的第二部分(10b),且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曲面。第二部分(10b)形成为,压电性基板(1)的表面与保护层(10)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与第一部分(10a)相邻的位置处变得最大,且在与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邻的位置处变得最小。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推进将封装件小型化到元件尺寸的晶片级封装(Wafer LevelPackage:以下,简称为WLP)型的电子部件的开发。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345075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声表面波器件,即,形成有:形成在压电基板上的梳齿电极;在梳齿电极上形成空隙的空隙形成层;以及对梳齿电极进行密封的密封层。在专利文献1中,形成有:贯通密封层以及空隙形成层并与梳齿电极连接的导通过孔;以及形成为与该导通过孔连续的外部连接电极。而且,导通过孔以及外部连接电极被阻焊剂覆盖,并且除去该阻焊剂的一部分而形成焊料凸块。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50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结构的电子部件被安装到电路基板上,使得焊料凸块与电路基板接触,由此构成模块。然而,在将电子部件安装到电路基板时,若电子部件以及电路基板中的任一者为倾斜的状态,则存在阻焊剂的表面与电路基板接触而在该表面产生破裂、缺口等损伤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起因于该损伤而在导通过孔以及外部连接电极产生氧化或腐蚀,其结果是,有时电子部件的特性会劣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特性的劣化的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具备:压电性基板;功能元件,配置在压电性基板上;支承层,配置为包围功能元件;覆盖层,位于支承层上,与压电性基板对置地配置;以及保护层,对支承层以及覆盖层进行密封。由压电性基板、支承层以及覆盖层形成容纳功能元件的中空部。支承层通过至少配置在压电性基板的外周部,从而在比压电性基板的外周部靠内侧形成中空部。保护层具有位于中空部的上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支承层的上部的第二部分。保护层还在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向与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曲面。第二部分形成为,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与第一部分相邻的位置处变得最大,且在与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邻的位置处变得最小。
优选地,第二部分形成为,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随着朝向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变短。
优选地,第一部分中的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比第二部分中的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
优选地,在保护层中,第一部分的表面成为向与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曲面状。
优选地,若将第一部分中的覆盖层的表面与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设为t1,将第二部分中的覆盖层的表面与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设为t2,将中空部中的覆盖层的面向中空部的面与功能元件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X,则最大距离t1、最大距离t2以及最小距离X满足(t1-t2)<X的关系式。
优选地,在保护层中,第一部分的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
优选地,覆盖层具有弯曲为向与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部分。
优选地,保护层在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第一曲面部分,是向与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形状;以及第二曲面部分,位于第一曲面部分与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之间,是向压电性基板侧凹的形状。
优选地,支承层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位于比保护层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靠外侧。
优选地,电子部件还具备:布线,配置在压电性基板上,与功能元件连接;以及连接电极,形成在覆盖层上,沿着支承层以及覆盖层的侧面延伸至压电性基板,并与布线连接。
优选地,电子部件还具备:布线,配置在压电性基板上,与功能元件连接;以及贯通电极,贯通支承层以及覆盖层并与布线连接。
优选地,电子部件还具备:布线电极,配置在保护层的第一部分与覆盖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具备:电路基板,至少在表面形成有布线;以及上述电子部件,倒装片安装在电路基板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保护层的损伤的产生概率,因此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起因于保护层的损伤的电子部件的特性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比较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将比较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倒装片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倒装片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图中的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不再重复其说明。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个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一定限定于该个数、量等。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除了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各个构成要素对本发明而言不一定是必需的。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子部件100例如是应用于便携式电话机等通信机中的RF电路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100是通过声波工作的部件,例如,包含声表面波(SAW:SawAcoustic Wave)部件、以及体声波(BAW:Bulk Acoustic Wave)部件、MEMS部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部件100的一个方式,例示了声表面波滤波器。以下,也将电子部件100称为“声表面波滤波器100”。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例如是将多个声表面波谐振器连接为梯型的梯型滤波器。声表面波谐振器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功能元件”的一个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具备压电性基板1、声表面波谐振器2(功能元件)、布线3、支承层4、覆盖层5、连接电极6、布线电极7、柱状构件8、外部连接端子9、以及保护层10。
压电性基板1由钽酸锂(LiTaO3)或铌酸锂(LiNbO3)等具有压电性的晶体的基板构成。压电性基板1也可以由压电陶瓷、或在主面上设置有压电性的薄膜的基板构成。压电性基板1例如形成为长方体状,从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的形状成为矩形。压电性基板1具有主面1a。
声表面波谐振器2以及布线3配置在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上。声表面波谐振器2由形成在主面1a上的铝(Al)、铜(Cu)、镍(Ni)、金(Au)、铂(Pt)等的导体层构成,具有一对梳齿电极(以下,也称为“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声表面波谐振器2可以还具有相对于IDT电极配置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两侧的两个反射器。
由多个声表面波谐振器2构成梯型滤波器。设定各声表面波谐振器2的尺寸,使得梯型滤波器具有所希望的通过特性。关于声表面波谐振器2的结构以及原理,与一般的声表面波谐振器的结构以及原理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布线3由形成在主面1a上的Al、Cu、Ni、Au、Pt等的导体层构成,至少一端与声表面波谐振器2的一个梳齿电极连接。布线3也可以由多个导体层构成。
覆盖层5配置在后述的支承层4上,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对置。覆盖层5具有与主面1a大致相同的矩形。覆盖层5由绝缘性材料构成,例如,能够使用环氧、聚酰亚胺等树脂或氧化硅(SiO2)、Al2O3等绝缘性陶瓷。覆盖层5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
支承层4配置在压电性基板1与覆盖层5之间,在压电性基板1与覆盖层5之间形成容纳声表面波谐振器2的中空部11。具体地,为了形成中空部11,支承层4在主面1a上配置为包围形成有声表面波谐振器2的区域。
如图1所示,支承层4具有位于压电性基板1的外周部的部分。通过支承层4的该部分,在比压电性基板1的外周部靠内侧形成中空部11。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支承层4中的位于压电性基板1的外周部的部分称为“支承层4”。
支承层4由绝缘性材料构成,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或绝缘性陶瓷。为了防止水分浸入到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内,支承层4由耐水性优异的绝缘材料(例如,聚酰亚胺)形成。
在覆盖层5中,在与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配置有布线电极7,第一面与压电性基板1对置。布线电极7通过未图示的贯通电极与声表面波谐振器2连接。布线电极7形成电感器等的布线图案。
连接电极6形成在覆盖层5的第二面,沿着覆盖层5以及支承层4的侧面延伸至压电性基板1,与配置在压电性基板1的布线3连接。
保护层10在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上配置为对支承层4、覆盖层5、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进行密封。保护层10具有与主面1a大致相同的矩形。保护层10由绝缘性材料构成,例如,能够使用环氧、聚酰亚胺等树脂或氧化硅(SiO2)、Al2O3等绝缘性陶瓷。保护层10也可以由与覆盖层5相同的材料形成。
外部连接端子9形成在保护层10上。外部连接端子9例如为平坦的焊盘。焊盘由薄膜构成,该薄膜由Ti、Cu、Ni、Au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焊盘也可以由多个薄膜构成。外部连接端子9配置于在俯视下与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在将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安装到电路基板时,外部连接端子9与形成在电路基板上的布线连接。外部连接端子9也可以是凸块。凸块由焊料凸块、Au凸块等金属凸块构成。另外,在外部连接端子为凸块的情况下,凸块也配置于在俯视下与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如图1所示,柱状构件8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保护层10。柱状构件8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外部连接端子9连接,柱状构件8的另一个端部与连接电极6或布线电极7连接。柱状构件8由Ti、Cu等导电性材料构成。柱状构件8可以由与连接电极6、布线电极7以及外部连接端子9相同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其它导电性材料形成。
柱状构件8将外部连接端子9与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各自电连接。柱状构件8配置于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下与外部连接端子9以及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各自重叠的位置。
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以使外部连接端子9抵接于未图示的形成在电路基板上的布线的状态安装于电路基板。即,声表面波滤波器100被倒装片安装。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以及电路基板构成本发明中的“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为WLP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在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保护层10具有位于中空部11的上部(相当于图中的“区域I”)的第一部分10a和位于支承层4的上部(相当于图中的“区域II”)的第二部分10b。即,在保护层10中,第二部分10b是位于压电性基板1的外周部的部分。
在保护层10的第二部分10b中,若将压电性基板1的表面(主面1a)与保护层10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2,则第二部分10b形成为,与第一部分10a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大,且与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小。
在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距离d2随着朝向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变短。即,第二部分10b的表面相对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倾斜,使得与区域I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大,且从区域I相距最远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小。
保护层10还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10c处具有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曲面。因此,保护层10的表面中的端部并未成为明确的角部。
此外,在保护层10的第一部分10a中,若将压电性基板1的表面(主面1a)与保护层10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1,则距离d1的最大值比距离d2的最大值大。由此,第一部分10a的表面变得相对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倾斜。
更优选地,在保护层10中,第一部分10a的表面成为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曲面状。由此,保护层10作为包含第一部分10a以及第二部分10b的整体成为表面向外侧凸的曲面状。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对比较例的课题以及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2是比较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200的示意性剖视图,是与图1进行对比的图。
参照图2,比较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200具有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同的结构。但是,在比较例中,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的保护层10被置换为保护层12。
具体地,在声表面波滤波器200中,保护层12具有位于中空部11的上部(区域I)的第一部分12a和位于支承层4的上部(区域II)的第二部分12b。即,在保护层12中,第二部分12b是位于压电性基板1的外周部的部分。
在第二部分12b中,压电性基板1的表面(主面1a)与保护层12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d2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变得恒定。换言之,第二部分12b的表面变得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平行。因此,保护层12的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表面成为接近于直角的形状。
此外,在保护层12的第一部分12a中,压电性基板1的表面(主面1a)与保护层12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d1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变得恒定。换言之,第一部分12a的表面变得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平行。即,在保护层12整体中,压电性基板1的表面(主面1a)与保护层12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变得恒定。
如图3所示,比较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200被倒装片安装于电路基板300。在倒装片安装中,通过用安装机的吸嘴350吸附声表面波滤波器200的背面(相当于压电性基板1的与主面1a相反侧的主面),从而取出声表面波滤波器200,将取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200搬运到电路基板300上。然后,使声表面波滤波器200朝向电路基板300下降,使外部连接端子9与电路基板300接触,由此搭载到电路基板300的给定的位置。
在此,在使声表面波滤波器200与电路基板300接触时,对于电路基板300,在声表面波滤波器200的厚度方向上朝下施加应力F1。作为对该应力F1的反作用力,应力F2作用于声表面波滤波器200。
此时,存在电路基板300相对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倾斜的情况。在以电路基板300倾斜的状态将声表面波滤波器200安装到电路基板300上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保护层12的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有时与电路基板300接触。因此,来自电路基板300的应力F2作用于保护层12的表面中的端部。
在比较例中,因为保护层12的表面中的端部成为角部,所以应力F2变得集中作用于该端部,有可能在位于该端部的保护层12产生破裂、缺口等损伤。若保护层12的一部分损伤,则有可能从损伤的部分向内部浸入水分或气体而使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等氧化或腐蚀。其结果是,有可能导致声表面波滤波器200的滤波器特性的劣化。
此外,在比较例中,为了防止保护层12的损伤,对于电路基板300需要高的平坦性(共面性),安装工序会变得复杂化。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被倒装片安装于电路基板300的状态。在图4中,与图3同样地,电路基板300倾斜。因此,保护层10的表面中的端部与电路基板300接触。
在按照本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第二部分10b的表面相对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倾斜,使得与区域I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大,且从区域I相距最远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小。进而,保护层10的表面中的端部10c成为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曲面状,即,端部并未成为明确的角部。因此,来自电路基板300的应力F3被分散而作用。因此,能够降低位于该端部的保护层10损伤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抑制起因于保护层10的损伤的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的氧化、腐蚀,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滤波器特性的下降。
此外,在将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安装到电路基板300时,对于电路基板300不要求高的平坦性(共面性),因此不会导致安装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对保护层10的第二部分10b中的距离d2随着朝向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变短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明确声明,只要与第一部分10a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大且与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小,就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因此,例如,关于如下的结构,也包含于本发明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该结构是,在位于与第一部分10a相邻的位置和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中,其表面向压电性基板1侧凹。
进而,在按照本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关于保护层10的形状,以下所示的条件成立。
图5是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5中,为了说明的容易化,仅示出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的压电性基板1、支承层4、覆盖层5以及保护层10。
图5的(A)是不从外部对保护层10作用应力的状态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的(B)是从外部对保护层10作用应力的状态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示意性剖视图。
像在图1中说明的那样,保护层10作为包含第一部分10a以及第二部分10b的整体成为表面向外侧凸的形状。在图5的(A)中,将覆盖层5的表面与保护层10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定义为“保护层10的厚度”。保护层10的厚度随着从第一部分10a的中央区域朝向第二部分10b而变薄。
在图5的(A)中,将第一部分10a中的最大厚度(第一部分10a中的覆盖层5的表面与保护层10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设为t1,将第二部分10b中的最大厚度(第二部分10b中的覆盖层5的表面与保护层10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设为t2。此外,将中空部11中的覆盖层5的面向中空部11的面(位于与表面相反侧的面)与声表面波谐振器2以及布线3的表面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X。
在此,在将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安装到电路基板时,将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压附到电路基板,因此作为压附的力的反作用力,保护层10在厚度方向上受到来自电路基板300的压力。
此时,在保护层10中,受到来自电路基板300的压力,从第一部分10a的中央区域起优先地被按压。最初,电路基板300与保护层10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小,保护层10的变形也小。但是,随着压力变强,保护层10进一步变形,电路基板300与保护层10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大。
此时,保护层10的背面部分变形为向压电性基板1侧凸的形状。伴随着保护层10的背面部分的变形,覆盖层5也变形为向压电性基板1侧凸的形状。
此后,当保护层10的变形到达至第一部分10a与第二部分10b的边界时,如图5的(B)所示,变得不易引起保护层10的变形。这是由于,在第二部分10b中,保护层10的厚度方向上的端部被支承层4支承,因此产生压缩应力,由此刚性提高。
在图5的(B)中,覆盖层5的背面部分的成为凸状的区域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的上限值能够用第一部分10a的最大厚度t1与第二部分10b的最大厚度t2之差(t1-t2)来表示。
另外,所谓顶部,意味着在成为凸状的背面部分中最靠近压电性基板1的区域(例如,呈凸状突出的背面部分的中央区域)。所谓底部,意味着在成为凸状的背面部分中从压电性基板1相距最远的区域(例如,呈凸状突出的背面部分的端部区域)。
在此,在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第一部分10a的最大厚度t1、第二部分10b的最大厚度t2以及中空部11的最小距离X满足(t1-t2)<X的关系式。
这样,即使在保护层10变形最厉害的情况下,也会在覆盖层5的背面部分与声表面波谐振器2或布线3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避免覆盖层5的背面部分与声表面波谐振器2或布线3接触,所以能够防止声表面波谐振器2、布线3损伤。因此,能够防止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的滤波器特性的劣化。
另外,如图1中所示,在保护层10的第一部分10a与覆盖层5之间配置有布线电极7。由此,对于来自电路基板300的压力,能够提高保护层10的刚性。
(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变形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具有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同的结构,但是代替连接电极6而具备贯通电极6A,这一点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不同。
在本变形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在覆盖层5以及支承层4形成有贯通电极6A。形成在保护层10的外部连接端子9和形成在压电性基板1上的布线3通过该贯通电极6A和柱状构件8电连接。
像本变形例那样,通过设为使用贯通电极6A将布线3和外部连接端子9电连接的结构,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保护层10的第二部分10b、保护层10的第二部分10b的表面相对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倾斜,使得与区域I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大,且从区域I相距最远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小。进而,保护层10的表面中的端部10c成为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曲面状。由此,能够降低保护层10损伤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抑制起因于保护层10的损伤的外部连接布线的氧化、腐蚀,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滤波器特性的下降。
[实施方式2]
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子部件100进行说明。
参照图7,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具备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同的结构,但是保护层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的保护层10的结构不同。
在图7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保护层10中,第一部分10a的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另外,所谓第一部分10a的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并不仅包含在第一部分10a中压电性基板1的表面(主面1a)与保护层10的表面之间的、压电性基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d1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恒定的情况,还包含在宽度方向上实质上恒定的情况。所谓在宽度方向上实质上恒定的情况,意味着距离d1以误差程度(例如,±10%以内)不同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保护层10的第二部分10b的表面也相对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倾斜,使得与区域I相邻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大,且从区域I相距最远的位置处的距离d2变得最小。进而,保护层10的表面中的端部10c成为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曲面状。因此,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同样地,能够降低保护层10损伤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抑制起因于保护层10的损伤的连接电极6以及布线电极7的氧化、腐蚀,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滤波器特性的下降。
[实施方式3]
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子部件100进行说明。
参照图8,具备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同的结构,但是覆盖层5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的覆盖层5的结构不同。
在图8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覆盖层5具有弯曲为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部分。
另外,虽然在图8中例示了覆盖层5具有单个弯曲部分的结构,但是覆盖层5也可以具有多个弯曲部分。例如,在中空部11配置有支承层4的结构中,相对于该支承层4与覆盖层5的连接部分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覆盖层5、以及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覆盖层5各自弯曲为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
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保护层10的第二部分10b的结构也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同。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4]
参照图9以及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子部件100进行说明。
参照图9,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具备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同的结构,但是保护层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的保护层10的结构不同。
在图9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保护层10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第一曲面部分10d和位于第一曲面部分10d与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第二曲面部分10e。第一曲面部分10d成为向与压电性基板1相反侧凸的形状。另一方面,第二曲面部分10e成为向压电性基板1侧凹的形状。
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与图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比较,能够通过第二曲面部分10e增加保护层10与压电性基板1的主面1a的接合面积。但是,因为第二曲面部分10e的厚度随着朝向压电性基板1的端部而变薄,所以可抑制由于设置第二曲面部分10e而造成的、覆盖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保护层10的体积的大幅的增加。
根据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能够在抑制保护层10的体积的增加的同时,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增加主面1a与保护层10的接合面积。通过主面1a与保护层10的接合面积增加,从而接合强度提高,因此在保护层10的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与电路基板300接触时,能够抑制保护层10剥离。
图10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保护层10也在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第一曲面部分10d和位于第一曲面部分10d与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第二曲面部分10e。因而,能够得到与图9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1以及图12对本实施方式5涉及的电子部件100进行说明。
参照图11,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具备基本上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同的结构,但是支承层4以及保护层10的结构与图6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的支承层4以及保护层10的结构不同。
在图1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中,在覆盖层5以及支承层4形成有贯通电极6A。支承层4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位于比保护层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靠外侧(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侧)。另外,在图11中,保护层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位于比覆盖层5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靠外侧。
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与图6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相比较,保护层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10c处于从压电性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分开的位置,因此在将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安装到电路基板300(参照图4)上时,能够降低保护层10的表面中的端部10c与电路基板300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保护层10损伤的可能性。
图12示出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支承层4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也位于比保护层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靠外侧。另外,在图12中,覆盖层5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位于比保护层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靠外侧。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图11所示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均为例示,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电性基板,2:声表面波谐振器(功能元件),3:布线,4:支承层,5:覆盖层,6:连接电极,6A:贯通电极,7:布线电极,8:柱状构件,9:外部连接端子,10:保护层,10a:第一部分,10b:第二部分,10c:端部,10d:第一曲面部分,10e:第二曲面部分,100、200:声表面波滤波器,300:电路基板,350:吸嘴。

Claims (13)

1.一种电子部件,具备:
压电性基板;
功能元件,配置在所述压电性基板上;
支承层,配置为包围所述功能元件;
覆盖层,位于所述支承层上,与所述压电性基板对置地配置;以及
保护层,对所述支承层以及所述覆盖层进行密封,
由所述压电性基板、所述支承层以及所述覆盖层形成容纳所述功能元件的中空部,
所述支承层通过至少配置在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外周部,从而在比所述压电性基板的所述外周部靠内侧形成所述中空部,
所述保护层具有位于所述中空部的上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支承层的上部的第二部分,且在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向与所述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曲面,
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所述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位置处变得最大,且在与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邻的位置处变得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所述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随着朝向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变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所述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比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压电性基板的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保护层中,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成为向与所述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曲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若将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所述覆盖层的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设为t1,将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覆盖层的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设为t2,将所述中空部中的所述覆盖层的面向所述中空部的面与所述功能元件的表面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X,
则所述最大距离t1、所述最大距离t2以及所述最小距离X满足(t1-t2)<X的关系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保护层中,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覆盖层具有弯曲为向与所述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保护层在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
第一曲面部分,是向与所述压电性基板相反侧凸的形状;以及
第二曲面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曲面部分与所述压电性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之间,是向所述压电性基板侧凹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层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位于比所述保护层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面靠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还具备:
布线,配置在所述压电性基板上,与所述功能元件连接;以及
连接电极,形成在所述覆盖层上,沿着所述支承层以及所述覆盖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压电性基板,与所述布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还具备:
布线,配置在所述压电性基板上,与所述功能元件连接;以及
贯通电极,贯通所述支承层以及所述覆盖层并与所述布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还具备:
布线电极,配置在所述保护层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覆盖层之间。
13.一种模块,具备:
电路基板,至少在表面形成有布线;以及
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倒装片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CN201880034437.3A 2017-05-26 2018-05-10 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Active CN110663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4823 2017-05-26
JP2017104823 2017-05-26
PCT/JP2018/018080 WO2018216486A1 (ja) 2017-05-26 2018-05-10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3178A true CN110663178A (zh) 2020-01-07
CN110663178B CN110663178B (zh) 2023-01-17

Family

ID=64395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437.3A Active CN110663178B (zh) 2017-05-26 2018-05-10 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931258B2 (zh)
JP (1) JP6801783B2 (zh)
CN (1) CN110663178B (zh)
WO (1) WO20182164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3178B (zh) * 2017-05-26 2023-01-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CN111052606B (zh) * 2017-08-31 2023-04-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装置以及具备该弹性波装置的弹性波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8972A (ja) * 2009-06-01 2010-12-09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装置
CN105409120A (zh) * 2013-08-13 2016-03-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装置
CN105655365A (zh) * 2016-03-14 2016-06-08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US20160380617A1 (en) * 2015-06-24 2016-12-2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astic wave device
CN106464232A (zh) * 2014-06-27 2017-02-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0982B2 (ja) * 2000-02-29 2010-07-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装置
JP2003007501A (ja) * 2001-06-20 2003-01-10 Taiyo Yuden Co Ltd 表面実装部品
JP4141340B2 (ja) 2003-07-16 2008-08-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345075A (ja) 2005-06-07 2006-12-21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表面弾性波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52622B2 (en) 2008-06-27 2013-10-08 Kyocera Corporation Acoustic wave device
JP2012151698A (ja) * 2011-01-19 2012-08-09 Taiyo Yuden Co Ltd 弾性波デバイス
JP2012182604A (ja) * 2011-03-01 2012-09-20 Panasonic Corp 弾性波フィルタ部品
DE112016001443B4 (de) * 2015-03-27 2023-10-1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ktronische Komponente
CN110663178B (zh) * 2017-05-26 2023-01-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以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8972A (ja) * 2009-06-01 2010-12-09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装置
CN105409120A (zh) * 2013-08-13 2016-03-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装置
CN106464232A (zh) * 2014-06-27 2017-02-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380617A1 (en) * 2015-06-24 2016-12-2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astic wave device
CN105655365A (zh) * 2016-03-14 2016-06-08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08077A1 (en) 2023-09-28
CN110663178B (zh) 2023-01-17
JPWO2018216486A1 (ja) 2020-03-12
US20200067481A1 (en) 2020-02-27
US10931258B2 (en) 2021-02-23
US11791797B2 (en) 2023-10-17
WO2018216486A1 (ja) 2018-11-29
JP6801783B2 (ja) 2020-12-16
US20210184650A1 (en)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01262B2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US5281883A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with improved junction bonding and package miniaturization
US202303080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6963445B2 (ja) 電子部品
JP6472945B2 (ja) 弾性波デバイス
KR100642931B1 (ko) 압전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9021998A (ja) 電子部品
CN111052606B (zh) 弹性波装置以及具备该弹性波装置的弹性波模块
JP7340344B2 (ja) 弾性波デバイス、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CN110495098B (zh) 电子部件及具备该电子部件的模块
JP2001102905A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JP5082726B2 (ja) 弾性波装置
JP2009159001A (ja) 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
WO2018221172A1 (ja) フィルタ装置
US20220278007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7361343B2 (ja) モジュール
JP7406341B2 (ja) 電子部品、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JP2019036784A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93009B2 (ja) 弾性波デバイス及び多面取り基板
JP3652067B2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KR20230010466A (ko) Saw 필터
CN114070247A (zh) 弹性波装置
JP2022151393A (ja) 弾性波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弾性波デバイスを備えるモジュール
JP2022102099A (ja) 電子部品
JP2002324864A (ja) 電子部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