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2787B - 均质聚(亚烷基)胍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均质聚(亚烷基)胍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2787B
CN110662787B CN201880034677.3A CN201880034677A CN110662787B CN 110662787 B CN110662787 B CN 110662787B CN 201880034677 A CN201880034677 A CN 201880034677A CN 110662787 B CN110662787 B CN 110662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ene
temperature
guanidine
poly
di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46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2787A (zh
Inventor
T·弗莱克西希
F·弗莱克西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 Fulaikexixi
Original Assignee
T Fulaikexix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 Fulaikexixi filed Critical T Fulaikexixi
Publication of CN110662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2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06Polyalkylene(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06Polyalkylene(poly)amines
    • C08G73/0213Preparatory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amid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备聚(亚烷基)胍的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在反应容器中提供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并将所述亚烷基二胺加热至等于或高于相应亚烷基二胺的熔融温度的温度,由此制备所述亚烷基二胺的熔融物;b)分批加入胍盐并与所述亚烷基二胺反应,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c)使步骤b)中形成的所述单体在至少开始聚合成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温度下反应,直到所述聚(亚烷基)胍的形成结束;其中步骤a)和b)在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并且在所有所述方法步骤期间搅拌混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可提供的上述方法获得的均质聚(亚烷基)胍,所述聚(亚烷基)胍具有至少85重量%的含量的作为主要产物的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以及至多15%的含量的副产物,所述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在分子中具有3‑14个亚烷基单体单元。

Description

均质聚(亚烷基)胍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聚(亚烷基)胍的方法及均质聚(亚烷基)胍。
背景技术
制备聚(亚烷基)胍的各种方法原则上是已知的,通常包括在高于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聚合温度的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例如大约在盐酸胍的熔融温度180℃,亚烷基二胺与盐酸胍直接反应以形成聚合物。这种方法描述于例如DE 102009060249 A1、WO1999054291 A1和DE 102009060249 B4中。
例如,在这些常规方法的情况下,不利的是,由于高反应温度和盐酸胍或反应混合物在该温度下的高粘度,一方面在缩合反应期间出现非常明显的氨形成,另一方面除气不能以足够的速度受控进行。
此外,在这些高温的情况下,亚烷基单体和具有低聚合度的各种聚合物分子的混合物实际上同时作为反应物存在,从而导致大量的反应可能性和大范围的潜在最终反应产物。
这些和其它负面影响不仅导致具有期望链长的线性聚(亚烷基)胍,而且导致高比率的短链和长链,特别是在常规方法的情况下形成高比率(通常至少20%)的支化聚(亚烷基)胍异构体。
然而,异质产物,特别是具有高异构体比率的异质产物,在许多应用中是不期望的,这是因为聚(亚烷基)胍的关键性质,例如生物降解性、活性等取决于结构参数,例如分子大小、异构体比率、支化程度等,因此在这种异质产物的情况下,不能可靠地预先确定聚(亚烷基)胍的关键性质。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制备所定义的聚(亚烷基)胍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很大程度上或完全避免现有技术的所述缺点,以及提供相应的均质的,特别是低异构体的产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提供第1项所述的方法和第12项所述的由所述方法获得的聚(亚烷基)胍产物来实现。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方面和优选实施方案是第2-11和13项的主题。
1.制备聚(亚烷基)胍的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提供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特别是6-10,并将所述亚烷基二胺加热至等于或高于相应亚烷基二胺的熔融温度的温度,通常加热至25℃至115℃,优选55℃至110℃的温度,由此形成所述亚烷基二胺的熔融物;
b)分批加入胍盐,并与所述亚烷基二胺反应,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
c)使步骤b)中形成的单体在至少开始聚合形成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温度下反应,直到所述聚(亚烷基)胍的形成结束;
其中用于形成亚烷基(胍)单体的步骤a)和b)在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有的所述方法步骤均在搅拌下进行。
2.根据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在20℃至115℃,优选25℃至110℃的温度下进行15分钟至20小时,优选30分钟至6小时的时间,和/或其中步骤c)进行30分钟至25小时,优选30分钟至10小时的时间。
3.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优选在压力反应器中提供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特别是6-10,并将所述亚烷基二胺加热至等于或高于相应亚烷基二胺的熔融温度的温度,通常加热至41℃至90℃,优选55℃至80℃的温度,由此形成所述亚烷基二胺的熔融物;
b)分批加入胍盐,例如盐酸胍,并在41℃至110℃,优选65℃至95℃的温度下,在搅拌下与所述亚烷基二胺反应15分钟至25小时,优选30分钟至6小时的时间,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
c1)将步骤b)中形成的单体在搅拌下加热至开始聚合成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温度;
c2)将反应混合物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通常5分钟至6小时,优选10分钟至90分钟;
c3)缓慢升高反应温度,通常以大约5℃的步长缓慢升高反应温度,并在每个步长之后,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相应的升高的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通常5分钟至6小时,优选10分钟至90分钟;
c4)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预定的最高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通常110分钟至180分钟,优选120分钟至160分钟;
c5)将所述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至低于所述最高温度但高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预定值,并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
c6)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冷却至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以终止所述聚合,由此直接获得期望的均质聚(亚烷基)胍;
其中步骤a)和b)在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有方法步骤a)至c)均在搅拌下进行。
4.根据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四亚甲基二胺,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25℃至110℃,优选45℃至8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5.根据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六亚甲基二胺,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55℃至110℃,优选60℃至8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6.根据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八亚甲基二胺,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55℃至110℃,优选70℃至9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7.根据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十亚甲基二胺,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55℃至100℃,优选75℃至9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8.根据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中所述单体形成的结束通过释放NH3导致的发泡的停止来确定,并且任选地在所述反应容器中产生真空并持续预定的时间以促进发泡。
9.根据第8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在所述反应容器中,存在2毫巴至4000毫巴,优选10毫巴至1000毫巴的压力并持续10分钟至240分钟,通常15分钟至90分钟的时间。
10.根据第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之前蒸馏出步骤b)中未反应的亚烷基二胺。
11.根据第1-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烷基二胺与胍盐的摩尔比在1.2:1至1:1的范围内,优选在1.1:1至1:1的范围内,特别优选为约1:1。
12.可通过根据第1-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聚(亚烷基)胍,其具有至少85重量%,特别是至少90重量%或97重量%的含量的作为主要产物的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以及至多15重量%、10重量%、5重量%或3重量%的含量的副产物,特别是所述聚(亚烷基)胍的支化异构体,所述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在分子中具有3-14个、优选4-10个亚烷基单体单元。
13.根据第12项所述的聚(亚烷基)胍,其平均分子量在500-15,000道尔顿,特别是500-5000道尔顿的范围内,其中至多15%,优选至多10%,特别优选至多3%的聚合物分子的分子量在相应的所述平均分子量之外。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第1项所述的制备聚(亚烷基)胍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提供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的整数,并将所述亚烷基二胺加热至等于或高于相应亚烷基二胺的熔融温度的温度,通常加热至25℃至115℃,优选55℃至110℃的温度,由此形成所述亚烷基二胺的熔融物;
b)分批加入胍盐(固体形式,特别是颗粒形式),并与所述亚烷基二胺反应,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
c)使步骤b)中形成的单体在至少开始聚合成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温度下反应,直到所述聚(亚烷基)胍的形成结束;
其中用于形成亚烷基(胍)单体的步骤a)和b)在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有的所述方法步骤在搅拌下进行。
所用的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特别是6-10的整数,尤其包括具有偶数个碳的代表性实例,例如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和十二亚甲基二胺,但不限于此。
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具有如上定义的式子的二胺的混合物,例如两种或更多种不同二胺的混合物。
所用的胍盐原则上可以是有机酸或优选无机酸的任何盐。这优选涉及磷酸胍或卤化胍,特别优选氯化胍,(特别是在商业上)也称为盐酸胍。
步骤b)中的单体形成原则上可以在20℃至115℃的温度下,更具体地在25℃至110℃的温度下进行。温度通常在41℃至11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65℃至95℃的范围内。最佳反应温度取决于相应的亚烷基二胺。
对于四亚甲基二胺,步骤b)优选在20℃至70℃的温度下进行;对于六亚甲基二胺,步骤b)优选在60℃至80℃的温度下进行;对于八亚甲基二胺,步骤b)优选在70℃至9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对于十亚甲基二胺,步骤b)优选在75℃至90℃的温度下进行。
步骤b)中的单体形成通常进行15分钟至20小时或25小时,优选30分钟至6小时的时间,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
本文所用的术语“亚烷基(胍)单体”不包含任何低聚或预聚合单元。由于步骤b)在低于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因此在步骤c)之前完全或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较大单元的形成,包括低聚和(预)聚合单元的形成。
最低聚合温度取决于相应使用的亚烷基二胺和期望的聚(亚烷基)胍最终产物。最低聚合温度通常为至少120℃。
步骤b)中单体形成的结束以形成NH3和释放NH3的结束为特征,并且可以通过释放NH3导致的发泡的停止来目测确定。任选地,在反应容器中产生真空并持续预定的时间以促进发泡,从而加速NH3的释放。
此外,单体形成的结束当然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分析反应混合物,例如(多次)样品提取;测定期望的单体产物的比率和/或确定该比率不再变化的时间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b)中,在反应容器中,存在2毫巴至4000毫巴,优选10毫巴至1000毫巴的压力并持续10分钟至240分钟,通常15分钟至90分钟的时间。
任选地,在步骤c)之前,在步骤b)中,除去特别是蒸馏出未反应的亚烷基二胺。这优选地也在存在真空的情况下进行。合适的条件可以容易地通过常规测试来确定。例如,亚烷基二胺可以在10毫巴的反应器压力和不超过60℃的温度下蒸馏出来。
步骤c)中的聚合,或更准确地为缩聚,通常进行30分钟至25小时,优选30分钟至6小时或30分钟至10小时的时间。
期望的聚(亚烷基)胍形成的结束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式来确定:例如通过样品提取来例如分析反应混合物,并测定期望的聚合物产物的比率(例如通过LC-MS和/或氮测定,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和/或确定聚合物产物在摩尔质量(单位为道尔顿)和/或链长(单体单元数)方面处于期望范围的时间点。
通过在本说明书中指出的范围内改变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可以容易地优化和标准化所述方法,从而通过规定和调节这些反应参数,可以在最佳条件下可再现地获得期望的聚合物产物。
任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在步骤c)之后包括用于处理产物的其它步骤,例如,用于分离出未反应的原材料或副产物的其他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更具体的实施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优选在压力反应器中提供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特别是6-10,并将所述亚烷基二胺加热至等于或高于相应亚烷基二胺的熔融温度的温度,通常加热至41℃至90℃,优选55℃至80℃的温度,由此形成所述亚烷基二胺的熔融物;
b)分批加入固体形式的胍盐,例如盐酸胍,并在41℃至110℃,优选65℃至95℃的温度下,在搅拌下与所述亚烷基二胺反应15分钟至25小时,优选30分钟至6小时的时间,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
c1)将步骤b)中形成的单体在搅拌下加热至开始聚合成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温度;
c2)将反应混合物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通常5分钟至6小时,优选10分钟至90分钟;
c3)缓慢升高反应温度,通常以大约5℃的步长缓慢升高反应温度,并在每个步长之后,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相应的升高的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通常5分钟至6小时,优选10分钟至90分钟;
c4)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预定的最高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通常110分钟至180分钟,优选120分钟至160分钟;
c5)将所述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至低于所述最高温度但高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预定值,并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
c6)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冷却至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以终止所述聚合,由此直接获得期望的均质聚(亚烷基)胍;
其中步骤a)和b)在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有方法步骤a)至c)均在搅拌下进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亚烷基二胺与胍盐的摩尔比通常在1.2:1的范围内,更具体地在1.2:1至1:1,优选1.1:1至1:1,更优选1.05:1或1.02:1至1:1的范围内,特别优选约1: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均质产物。
这些聚(亚烷基)胍具有至少85重量%,通常至少90重量%,特别是至少95重量%或97重量%的含量的作为主要产物的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以及至多15重量%(就异构体比率而言,在本申请中也称为“异构体减少的产物”)、10重量%(“低异构体”产物)、5重量%或3重量%(“异构纯”产物)的含量的副产物,特别是该聚(亚烷基)胍的支化异构体,所述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在分子中具有3-14个、优选4-10个或6-8个亚烷基单体单元。
与此相对地,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方法获得的聚(亚烷基)胍通常具有明显更高的异构体含量(通常高于20重量%,在个别情况下甚至高达70重量%的异构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制备的聚(亚烷基)胍的平均分子量在500-15,000道尔顿,特别是500-5000道尔顿的范围内,其中至多15%,优选至多10%,特别优选至多3%的聚合物分子的分子量在相应的所述平均分子量之外。
实施例1
聚(六亚甲基)胍的制备和表征
以1:1的摩尔比称取反应物六亚甲基二胺(HMDA)和盐酸胍(GHC)。
将HMDA装入反应器中,并将粉末或结晶形式的GHC引入储料器(receiver)中。将反应器加热至内部温度IT为60℃,并在HMDA完全熔融时启动搅拌器。当达到该IT温度时,在搅拌器运行的情况下将温度控制设置为65℃。
在恒定温度下从储料器计量供应GHC。立即开始形成氨。控制发泡和温度,并且任选地,改变计量和/或使用冷却。反应器温度不应超出60℃至80℃的范围,优选应在60-70℃的范围内。
GHC计量供应结束后,发泡明显减少,温度稳定在65℃。在增加搅拌器速度并施加10毫巴至950毫巴,优选200毫巴至600毫巴的真空后,再次开始轻微发泡。一旦压力恒定并且看不到发泡或气泡形成,就将温度升高至IT 80℃,并将搅拌器速度增加到最大。20分钟后,除去真空,并再次降低搅拌器速度。单体形成现已结束。
从反应器内容物提取样品并测定HMDA含量。如果残余HDMA含量过高,可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至例如10毫巴,并在不超过60℃的温度下蒸馏出HMDA。
对于聚合,在搅拌器运行的情况下将温度升高至IT温度为120℃,并在恒定温度下保持1小时。然后以5℃的步长将温度缓慢升高至140℃,其中在每个步长将温度保持30分钟。在140℃,将反应剧烈搅拌2小时。然后将温度以5℃的步长进一步升高至150℃。第一步长后,温度保持1小时,然后在150℃再保持2小时,并增加搅拌器速度。然后将温度降低至120℃,并在此温度下再保持1小时。
为了终止聚合,在最大搅拌下冷却至IT低于95℃。
通过LC-MS和氮测定来表征产物。
具有预定平均分子量和聚合度的“理想”(线性)聚合物和相应的支化异构体的理论氮比率(“N设定值”)可以基于各自的结构式计算,并与所得聚合物的实际氮比率(N实际值)进行比较。异构体的理论氮比率总是更高,因此过量氮的水平(相对于N设定值)代表了相应异构体比率的量度。
下表对比显示了不同样品的特征产物参数。
标明实验室测试1和实验室测试2的样品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其它样品提供各种常规方法获得。表1中还列出了关键方法参数。
表1
用LC-MS、MALDI-TOF、GC测定平均聚合度
Figure GDA0003577866410000081
Figure GDA0003577866410000091
表2
具有所指示的平均分子量和聚合度的“理想”(线性)聚合物的理论氮比率(N设定值)与所得聚合物的实际氮比率(N实际值)的比较,实际氮比率通过DumaTherm(根据制造商Gerhardt的DUMAS进行的
Figure GDA0003577866410000092
快速氮测定)用1g聚合物测量。
样品 反应物反应聚集态 N设定值 N实际值 聚合物Mw D
实验室测试1 HMDA液体/GHC固体 245.72 281.3 1083.30
实验室测试2 HMDA液体/GHC固体 247.53 265.8 905.60
China Powder 1000 HMDA液体/GHC液体 245.72 378.2 1083.30
China Crystal 1000 HMDA液体/GHC液体 245.72 344.6 1083.30
实验室测试36/182 HMDA液体/GHC液体 237.30 316.2 12,811.44
实验室测试36/184 HMDA液体/GHC液体 237.21 321.8 14,588.44
实验室测试36/192 HMDA液体/GHC液体 237.56 324.6 9612.84
表3
基于测量的氮过量作为聚合度的函数而推导的异构体和(线性)聚合物的各自比率
样品 反应物反应聚集态 聚合物% 异构体% 聚合物Mw D
实验室测试1 HMDA液体/GHC固体 85.52% 14.48% 1083.30
实验室测试2 HMDA液体/GHC固体 92.62% 7.38% 905.60
China Powder 1000 HMDA液体/GHC液体 46.09% 53.91% 1083.30
China Crystal 1000 HMDA液体/GHC液体 59.76% 40.24% 1083.30
实验室测试36/182 HMDA液体/GHC液体 66.75% 33.25% 12,811.44
实验室测试36/184 HMDA液体/GHC液体 64.34% 35.66% 14,588.44
实验室测试36/192 HMDA液体/GHC液体 63.36% 36.64% 9612.84
显然,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样品具有比常规样品显著更低的异构体比率。

Claims (14)

1.制备聚(亚烷基)胍的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提供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并将所述亚烷基二胺加热至在25℃至115℃范围内的等于或高于相应亚烷基二胺的熔融温度的温度,由此形成所述亚烷基二胺的熔融物;
b)分批加入胍盐,并与所述亚烷基二胺反应,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其中步骤b)在25℃至110℃的温度下进行15分钟至20小时,并且其中步骤b)中所述单体形成的结束通过释放NH3导致的发泡的停止来确定,并且在所述反应容器中产生真空并持续预定的时间以促进发泡,并且任选地在步骤c)之前蒸馏出任何未反应的亚烷基二胺;
c)使步骤b)中形成的单体在至少开始聚合形成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温度下反应30分钟至25小时的时间,直到所述聚(亚烷基)胍的形成结束,其中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至少120℃;
其中亚烷基二胺与胍盐的摩尔比在1.2:1至1:1的范围内,用于形成亚烷基(胍)单体的步骤a)和b)在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有的所述方法步骤均在搅拌下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进行30分钟至6小时的时间,和/或其中步骤c)进行30分钟至10小时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在55℃至110℃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至6小时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提供式NH2-(CH2)m-NH2的亚烷基二胺,其中m=4-12,并将所述亚烷基二胺加热至在25℃至115℃范围内的等于或高于相应亚烷基二胺的熔融温度的温度,由此形成所述亚烷基二胺的熔融物;
b)分批加入胍盐,并在41℃至110℃的温度下,在搅拌下与所述亚烷基二胺反应15分钟至20小时的时间,直到亚烷基(胍)单体的形成结束;
c1)将步骤b)中形成的单体在搅拌下加热至开始聚合成期望的聚(亚烷基)胍的最低温度,其中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至少120℃;
c2)将反应混合物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
c3)缓慢升高反应温度,并在每个升高步长之后,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相应的升高的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
c4)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预定的最高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其中所述最高温度不高于150℃;
c5)将所述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至低于所述最高温度但高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预定值,并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该温度下保持预定的时间;
c6)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冷却至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以终止所述聚合,由此直接获得期望的均质聚(亚烷基)胍;
其中步骤a)和b)在低于所述最低聚合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有方法步骤a)至c)均在搅拌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四亚甲基二胺,而且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45℃至8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六亚甲基二胺,而且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60℃至8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八亚甲基二胺,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70℃至9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烷基二胺是十亚甲基二胺,而且所述单体形成在步骤b)中在75℃至90℃的温度下进行,并且所述最低聚合温度为12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在所述反应容器中,存在10毫巴至1000毫巴的压力并持续10分钟至240分钟的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烷基二胺与胍盐的摩尔比在1.05:1至1:1的范围内。
11.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的聚(亚烷基)胍,其具有至少85重量%的含量的作为主要产物的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以及至多15重量%的含量的副产物,所述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在分子中具有3-14个亚烷基单体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亚烷基)胍,其具有至少85重量%的含量的作为主要产物的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以及不多于10重量%的含量的所述聚(亚烷基)胍的支化异构体,所述期望的线性聚(亚烷基)胍在分子中具有4-10个亚烷基单体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亚烷基)胍,其中所述聚(亚烷基)胍的支化异构体的含量不多于3重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亚烷基)胍,其平均分子量在500-5000道尔顿的范围内,其中至多15%的聚合物分子的分子量在相应的所述平均分子量之外。
CN201880034677.3A 2017-03-28 2018-03-27 均质聚(亚烷基)胍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662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000505.2A EP3381967A1 (de) 2017-03-28 2017-03-28 Homogene poly(alkylen)guanidin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EP17000505.2 2017-03-28
PCT/EP2018/057809 WO2018178093A1 (de) 2017-03-28 2018-03-27 Homogene poly(alkylen)guanidin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787A CN110662787A (zh) 2020-01-07
CN110662787B true CN110662787B (zh) 2022-05-31

Family

ID=58461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677.3A Active CN110662787B (zh) 2017-03-28 2018-03-27 均质聚(亚烷基)胍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6703B2 (zh)
EP (2) EP3381967A1 (zh)
JP (1) JP7152467B2 (zh)
CN (1) CN110662787B (zh)
AU (1) AU2018241873B2 (zh)
BR (1) BR112019020242B1 (zh)
CA (1) CA3058278C (zh)
EA (1) EA201992279A1 (zh)
ES (1) ES2934253T3 (zh)
HU (1) HUE061001T2 (zh)
MX (1) MX2019011600A (zh)
PL (1) PL3601412T3 (zh)
PT (1) PT3601412T (zh)
SA (1) SA519410195B1 (zh)
SG (1) SG11201909065PA (zh)
WO (1) WO2018178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7698B (zh) * 2018-10-10 2019-08-30 桂林新先立抗菌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5586A (en) * 1940-03-21 1943-08-03 Du Pont Polymeric guanidine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WO1999054291A1 (de) * 1998-04-22 1999-10-28 P.O.C. Oil Industry Technology Beratungsges.Mbh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polyhexamethylenguanidin
EP1551903A1 (en) * 2002-10-18 2005-07-13 Progetto Idea S.P.A. Sterilizing polymers and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1173041A (zh) * 2007-10-19 2008-05-07 华南理工大学 高分子量胍盐和多元胺抗菌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53160A (zh) * 2009-11-12 2012-10-24 菲利普斯大学马尔堡 具有杀生物效果的聚合物或低聚物活性成分、它们的生产方法以及包括聚合物或低聚物活性成分的组合物
WO2013106863A1 (en) * 2012-01-12 2013-07-18 Lombardi John L Antipathogenic guanidinium copolym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0978B1 (ko) * 1997-03-07 1999-11-15 남창우 알킬기가 축쇄된 폴리헥사메틸렌구아니딘염과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항균제로서의 용도
JP3636426B2 (ja) 1999-03-29 2005-04-06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被記録材
AT505102B1 (de) 2004-11-05 2010-05-15 Schmidt Oskar Biozid, insbesondere fungizid wirkendes mittel
RU2318803C1 (ru) * 2006-07-24 2008-03-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эколог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проблем"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оли полигуанидина
DE102009052725A1 (de) * 2009-11-12 2011-05-19 B. Braun Melsungen Ag Verwendung von Polyoxyalkylendiamin-basierten Polyguanidinderivaten für medizinische Artikel
DE102009060249B4 (de) 2009-12-23 2013-09-12 Vladimir Lipovic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Desinfektionsmittels Polyhexamethylenguanidinhydroiodid
EP2386589A1 (en) 2010-04-23 2011-11-16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 Novel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 use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RU2489452C1 (ru) 2012-04-26 2013-08-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омпания Вереск"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гексаметиленгуанидин гидрохлорид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5586A (en) * 1940-03-21 1943-08-03 Du Pont Polymeric guanidine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WO1999054291A1 (de) * 1998-04-22 1999-10-28 P.O.C. Oil Industry Technology Beratungsges.Mbh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polyhexamethylenguanidin
EP1551903A1 (en) * 2002-10-18 2005-07-13 Progetto Idea S.P.A. Sterilizing polymers and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1173041A (zh) * 2007-10-19 2008-05-07 华南理工大学 高分子量胍盐和多元胺抗菌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53160A (zh) * 2009-11-12 2012-10-24 菲利普斯大学马尔堡 具有杀生物效果的聚合物或低聚物活性成分、它们的生产方法以及包括聚合物或低聚物活性成分的组合物
WO2013106863A1 (en) * 2012-01-12 2013-07-18 Lombardi John L Antipathogenic guanidinium copolym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909065PA (en) 2019-11-28
WO2018178093A1 (de) 2018-10-04
SA519410195B1 (ar) 2022-12-08
AU2018241873A1 (en) 2019-11-14
CN110662787A (zh) 2020-01-07
EP3381967A1 (de) 2018-10-03
HUE061001T2 (hu) 2023-05-28
ES2934253T3 (es) 2023-02-20
EP3601412B1 (de) 2022-09-28
CA3058278A1 (en) 2018-10-04
BR112019020242A2 (pt) 2020-04-22
PT3601412T (pt) 2022-12-27
CA3058278C (en) 2024-02-13
PL3601412T3 (pl) 2023-06-19
US11926703B2 (en) 2024-03-12
JP7152467B2 (ja) 2022-10-12
EP3601412A1 (de) 2020-02-05
MX2019011600A (es) 2020-02-17
BR112019020242B1 (pt) 2023-02-23
AU2018241873B2 (en) 2023-07-13
EA201992279A1 (ru) 2020-02-28
US20210079159A1 (en) 2021-03-18
JP2020512476A (ja)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4679B1 (en) Improved nylon resins and process
CN102432793A (zh) 一种环保型聚氨酯预聚体及其合成方法
KR102263530B1 (ko) 분지형, 종결형 폴리아미드 조성물
CN110662787B (zh) 均质聚(亚烷基)胍及其制备方法
JP6566213B2 (ja) 半芳香族半結晶性ポリアミド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CN113667447A (zh) 一种聚酰胺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88945A (zh) 共聚的聚酰胺树脂、用于制备其的方法及包含其的模制品
US20230051242A1 (en) Process for polymerizing cyclic oligomers of polyamides
KR20140051778A (ko) 폴리아미드의 제조방법
CN114829421A (zh) 乙烯与1,3-二烯的共聚物
TWI795339B (zh) 聚醯胺發泡成形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727738B (zh) 透明共聚醯胺及其製備方法
TWI622574B (zh) 亞二甲苯二胺組成物及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
KR102208052B1 (ko) 폴리아미드 수지,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Ochirov et al. Polymeric hydrogels based on 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and formaldehyde
EA042331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алкилен)гуанидинов
US11525035B2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improved agglomeration resistance of polyamide polymers
TW202415716A (zh) 聚醯胺發泡成形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545146B (zh) Polyamide production method
CN113801295A (zh) 一种液态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00061938A (ko) 기체차단성이 우수한 바이오 유래 폴리아미드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4002704A (ja) ポリアミ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