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773A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773A
CN110636773A CN201880032671.2A CN201880032671A CN110636773A CN 110636773 A CN110636773 A CN 110636773A CN 201880032671 A CN201880032671 A CN 201880032671A CN 110636773 A CN110636773 A CN 110636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base
fastener element
slider
slid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26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773B (zh
Inventor
董宥辰
高泽成吉
儿岛佳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36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7Sliders for slide fasteners with edges of stringers having uniform section throughout the length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40Connection of separate, or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Reinforcing such connections, e.g. by stitching
    • A44B19/403Connection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44B19/06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with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members having interlocking projections and pieces

Abstract

拉链(100)的拉链链牙(20)在前端部(22)与基部(21)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23)。中间部(23)具有在与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CL)上突出的卡合凸部(24)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25)。在与轴线(CL)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从轴线(CL)到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为止的第一距离(L1)小于从轴线(CL)到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为止的第二距离(L2)。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提供更窄的拉链的技术。左右的拉链链牙在拉头的移动方向上交错结合。各拉链链牙的长度小于交错组合后的左右的拉链链牙的左右宽度。各拉链链牙的形状包括弯折或弯曲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英国专利申请公布第44280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本申请的图9所示的以往型拉链中,在为了结合左右的拉链链牙500而拉动拉头时,要求左侧拉链链牙500的头部510进入至在右侧的拉链带上相邻的右侧拉链链牙500的头部510之间的间隙,同样地,要求右侧拉链链牙500的头部510进入至在左侧的拉链带上相邻的左侧拉链链牙500的头部510之间的间隙。使该拉链链牙20发生结合的拉头移动所要求的力对于体弱者例如幼儿或老年人来说绝对不是很小的力。
本申请发明人新发现了提供能够降低用于使拉链链牙结合的拉头移动所需要的力的拉链的意义。
本发明的某些方式的拉链具备一对拉链牙链带和用于开闭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的至少一个拉头,其中,各拉链牙链带具备拉链带和安装于所述拉链带的多个拉链链牙,各拉链链牙具有固定于所述拉链带的基部和位于所述基部的相反侧的前端部,所述拉头具备上翼板、下翼板、将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连结且与所述拉链链牙的前端部的前端面相面对或接触的连结柱、和设于所述上翼板及下翼板中的至少一方且与所述拉链链牙的基部的基端面相面对或接触的凸缘部,在所述拉链中,所述拉链链牙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部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在与所述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上突出的卡合凸部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从所述轴线到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为止的第一距离小于从所述轴线到所述基部的基端面为止的第二距离。
本发明的某些方式的拉链将沿着所述轴线的所述拉头的移动方向作为前后方向,通过所述拉头的前进来闭合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并通过所述拉头的后退来打开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在所述拉链中,所述拉链链牙在所述被卡合凹部的相反侧且与所述卡合凸部相同的一侧具有凹陷的第一凹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卡合凸部的顶点位置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位置的间隔实质上等于所述前端部的位于最后方的点与所述被卡合凹部的底位置的间隔。
本发明的某些方式的拉链具备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和至少一个拉头,其中,各拉链牙链带具备拉链带和安装于拉链带的多个拉链链牙,各拉链链牙具有固定于拉链带的基部和位于基部的相反侧的前端部,所述拉头为了打开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而前进,并为了闭合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而后退,在所述拉链中,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各自以在拉链链牙的前侧具有卡合凸部并在拉链链牙的后侧具有被卡合凹部的方式弯折或弯曲,在左右一侧的拉链链牙的卡合凸部与基部之间设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用于收入设于左右另一侧的拉链链牙上的向后方突出的第一小突起,在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的各自之中,卡合凸部设为与第一小突起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的位置偏移,第一凹部设为与被卡合凹部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的位置偏移。
本发明的某些方式的拉链具备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和用于开闭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的至少一个拉头,其中,各拉链牙链带具备拉链带和安装于拉链带的多个拉链链牙,各拉链链牙具有固定于拉链带的基部和位于基部的相反侧的前端部,在所述拉链中,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各自在前端部与基部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中间部具有在与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上突出的卡合凸部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左侧及右侧中一侧的拉链链牙具有阻止左侧及右侧中另一侧的拉链链牙沿着上下方向位移的至少一个位移限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用于使拉链链牙结合的拉头移动所需要的力的拉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用剖面表示拉头的连结柱及凸缘部,用虚线表示拉头的上翼板及下翼板的轮廓。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拉链牙链带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的概要剖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拉链链牙的前端部的前端面的拉链链牙的概要侧视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左右的拉链链牙的结合过程的参考图。
图6是用于说明左右的拉链链牙的结合过程的参考图。
图7是用于说明左右的拉链链牙的结合过程的参考图。
图8是用于说明左右的拉链链牙的结合过程的参考图。
图9是以往的拉链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图示了结合状态的拉链链牙。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拉头。
图11是表示结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双点划线X12-X12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13是沿着图11的双点划线X13-X13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14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立体图。
图15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正视示意图。
图16是沿着图15的双点划线X16-X16的概要端面示意图,表示设于拉链链牙的前端部的倾斜面。
图17是沿着图15的双点划线X17-X17的概要端面示意图,表示设于拉链链牙的停止壁。
图18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前侧视图。
图19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后侧视图。
图20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侧视图,表示拉链链牙的前端部的前端面。
图21的(a)表示本发明的拉链链牙,(b)表示以往的拉链链牙。
图22是拉链链牙的概要正视示意图,能够供拉头的停止爪卡定的停止壁延伸至拉链链牙的前端部的前端面。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左右已结合的拉链牙链带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拉链链牙的基部具有第一及第二腿部。
图24是沿着图23的双点划线X24-X24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25是沿着图23的双点划线X25-X25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26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正视示意图。
图27是沿着图26的双点划线X27-X27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28是沿着图26的双点划线X28-X28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拉链链牙的概要正视示意图,拉链链牙的基部的第一腿部的宽度看起来窄。
图30是沿着图29的双点划线X30-X30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拉链链牙的概要正视示意图,除去了第二腿部。
图32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拉链链牙的概要正视示意图,在基部设有孔。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左右已结合的拉链牙链带的概要及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的左右已结合的拉链牙链带的概要及局部仰视示意图。
图35是沿着图33的双点划线X35-X35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图36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后侧视图,表示设于拉链链牙的中间部的凹部。
图37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俯视图,用虚线表示下侧的结构。
图38是固定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概要仰视图,用虚线表示上侧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38对本发明的非限定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公开的一个以上实施方式例及实施方式例中包含的各特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多说明就能将各实施方式例及/或各特征进行组合。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理解该组合的协同效果。实施方式例之间的重复说明原则上省略。参照附图以发明的记述为主要目的,有时会为了便于制图而简化。
在以下记述中,关于某拉链记述的多个特征除了可以理解为这些特征的组合之外,也可以理解为独立于其它特征的个别特征。个别特征并非必须与其它特征组合而是可以理解为独立的个别特征,但也可以理解为与一个以上其它个别特征的组合。记述个别特征的全部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过于冗长从而省略。个别特征通过“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表达来明示。个别特征例如并非只对附图公开的拉链有效,应理解为也通用于其它各种各样的拉链的普遍特征。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如下述那样定义的方向的用语。前后方向与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或根据拉头的移动方向来理解。左右方向在一对拉链牙链带存在的平面内与前后方向正交。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分别正交。此外,依照后述的说明能够将这些用语再次定义。请注意:在本说明书及/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无需与以其它基准、例如以垂直方向或观看者为基准而理解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拉链100具有一对拉链牙链带10和用于开闭一对拉链牙链带10的至少一个拉头40。也可以设想在拉链100上设置两个以上拉头的例子。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一对拉链牙链带10的左侧拉链牙链带10的拉链带15和拉链链牙20分别称为左侧拉链带15和左侧拉链链牙20。同样地,有时将一对拉链牙链带10的右侧拉链牙链带10的拉链带15和拉链链牙20分别称为右侧拉链带15和右侧拉链链牙20。
通过拉头40的前进来闭合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并通过拉头40的后退来打开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闭合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意味着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打开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意味着解除左右的拉链链牙20的结合。
一对拉链牙链带10所包括的各拉链牙链带10具有拉链带15和安装于拉链带15的多个拉链链牙20。拉链带15为挠性薄材料,作为一对带面具有上侧带面和下侧带面。拉链带15具有供拉链链牙20安装的侧缘部16。为了加强拉链带15与拉链链牙20的结合,在侧缘部16设有芯绳17。在某些情况下,拉链带15是纺织品、编织品或它们的混合产品。芯绳17与拉链带15一起织成或被缝于拉链带15。
拉链链牙20具有固定于拉链带15的基部21和位于基部21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2。前端部22设于与基部21相比靠拉链带外侧的位置。拉链带外侧是指从拉链带15的带面上的点朝向带面外的点的方向。设于某拉链带15上的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设于与该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相比靠另一个拉链带15侧的位置。基部21存在于拉链带15的带面上,具体而言存在于拉链带15的侧缘部16及芯绳17上。前端部22并不存在于拉链带15的带面上。拉链链牙20从固定于拉链带15的侧缘部16上的基部21朝向并不存在于拉链带15的带面上的前端部22而沿左右方向延伸。
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具有与拉头40的连结柱43相面对或接触的前端面22m。前端面22m在某些情况下与拉头40的连结柱43接触,并在其侧面上滑动。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具有与拉头40的凸缘部44相面对或接触的基端面21m。在某些情况下,基端面21m与拉头40的凸缘部44接触,并在其内表面上滑动。拉链链牙20以其前端面22m相对于连结柱43的侧面接触及/或滑动,由此拉链链牙20的姿势稳定化。同样地,拉链链牙20以其基端面21m相对于凸缘部44的内表面接触及/或滑动,由此拉链链牙20的姿势稳定化。在某些情况下,基端面21m及/或前端面22m至少局部包括平坦面。
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具有设于拉链带15上方的上部基部、和设于拉链带15下方的下部基部。基部21的基端面21m由拉链带15上下分割。基端面21m的上部区域与拉头40的上部凸缘部的内表面相面对或接触,并根据情况不同而在其上滑动。基端面21m的下部区域与拉头40的下部凸缘部的内表面相面对或接触,并根据情况不同而在其上滑动。
前端面22m与基端面21m的左右方向间隔与拉链链牙2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一致。拉链链牙20具有在基端面21m与前端面22m之间延伸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前侧面以形成后述的一个第一凹部29和一个卡合凸部24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前侧面是面向关于拉头移动方向的前方的侧面。后侧面以形成后述的一个被卡合凹部25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后侧面是面向关于拉头移动方向的后方的侧面。
如图2所示,拉链链牙20在前端部22与基部21之间具有弯折或弯曲的中间部23。中间部23具有在与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CL上突出的卡合凸部24和在轴线CL上凹陷的被卡合凹部25。在包括图示例的某些情况下,卡合凸部24平缓地向前方隆起。卡合凸部24的顶点位于轴线CL上。被卡合凹部25平缓地向前方凹陷。被卡合凹部25的底点位于轴线CL上。如图1所示,轴线CL位于已结合的左右的各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的左右间隔W10的中心。轴线CL平行于拉链带15的长度方向。在中间部23的卡合凸部24中,拉链链牙20的前侧面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弯折或者弯曲成弧状。在中间部23的被卡合凹部25中,拉链链牙20的后侧面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弯折或弯曲成弧状。
如图2所示,卡合凸部24超过基部2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1的范围而位于前方。即,卡合凸部24的前侧端部与基部21的前侧端部相比位于前方。另一方面,被卡合凹部25位于基部2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1的中心附近。具体而言,卡合凸部24的顶点位于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的范围外,被卡合凹部25的底点位于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的范围内。此外,被卡合凹部25的底点位于前端部22的最小宽度W2的范围内。拉链链牙20在该方式中通过弯折或弯曲来达成拉链链牙20的窄的左右宽度。另外,在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能够减少结合对的拉链链牙20彼此之间的不必要的干涉,在结合完成时能够确保两者的良好结合。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仅图示了拉链链牙20弯折的情况,而省略了拉链链牙20弯曲的情况的图示。
在某些情况下,前端部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的范围内。在某些情况下,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位于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的范围内。
在某些情况下,拉链链牙20在正视时呈弯折成倒V字形的形状。在某些情况下,拉链链牙20具有第一及第二棒部27、28。第一棒部27与第二棒部28的边界能够存在于轴线CL上。第一棒部27与第二棒部28的结合部分能够与上述中间部23一致。第二棒部28包括上述前端部22。第一棒部27与基部21的边界例如平行于轴线CL,且存在于位于芯绳17的左右宽度中心的轴线AX上。
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左侧拉链链牙20被夹于在右侧拉链带15上相邻的右侧拉链链牙20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左侧拉链链牙20的卡合凸部24与位于前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被卡合凹部25卡合。同样地,左侧拉链链牙20的被卡合凹部25与位于后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卡合凸部24卡合。
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左侧拉链链牙20的第一棒部27的前侧面与位于前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第二棒部28的后侧面相面对或接触。左侧拉链链牙20的第一棒部27的后侧面与位于后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第二棒部28的前侧面相面对或接触。
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左侧拉链链牙20的第二棒部28的前侧面与位于前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第一棒部27的后侧面相面对或接触。左侧拉链链牙20的第二棒部28的后侧面与位于后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第一棒部27的前侧面相面对或接触。
即使在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后的状态下左侧拉链链牙20欲向左侧移动,左侧拉链链牙20的第二棒部28也会与后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第一棒部27干涉,且左侧拉链链牙20的第一棒部27会与前方的右侧拉链链牙20的第二棒部28干涉。对于右侧拉链链牙20来说,在与左侧拉链链牙20的关系中也适用同样的说明。
在包括本公开例的某些情况下,第一棒部27与第二棒部28所成的角θ为120°<θ<140°。在120°>θ的情况下,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左右的拉链链牙20会发生干涉,拉头40移动所需要的力会增加,或者左右的拉链链牙20不会顺利结合。在θ>140°的情况下,在同一拉链带15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间隔W3会变窄,在同一拉链带15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会彼此发生干涉,或者拉链带15的侧缘部16的挠性会下降。
第一棒部27与第二棒部28的关系适用于形成卡合凸部24的第一棒部27的前侧面与第二棒部28的前侧面的关系,同样地,也适用于形成被卡合凹部25的第一棒部27的后侧面与第二棒部28的后侧面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在第一棒部27与基部21之间且在前后方向上与卡合凸部24相同的一侧,设有与前述的被卡合凹部25不同的第一凹部29。第一凹部29与被卡合凹部25为相反侧,是在与卡合凸部24相同的一侧向卡合凸部24的突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凹陷的凹部。第一凹部29位于拉链带15的芯绳17上,具体而言,第一凹部29的底点能够位于轴线AX上。第一凹部29的存在能够使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增加。从图2可知,卡合凸部24的顶点位置与第一凹部29的底位置的前后方向的间隔W4实质上等于前端部22的位于最后方的点与被卡合凹部25的底位置的间隔W5。也就是说,卡合凸部24的突出程度与被卡合凹部25的凹陷程度互补。由此,能够促进左右同一形状的拉链链牙20的良好结合。另外,从图1可知,当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结合时,右侧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进入左侧拉链链牙20的第一凹部29。因此,与未设置第一凹部29的情况相比,在设有第一凹部29的情况下,左右的拉链链牙20的卡合角度变大(或变深),拉链100的横拉强度提高。
第一棒部27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在轴线AX与轴线CL之间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且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第二棒部28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从轴线CL朝向拉链带外侧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且平行地延伸。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某些情况下,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设有凹状的容纳部26,该凹状的容纳部26在一对拉链牙链带10结合时,容纳结合对象的拉链牙链带10的拉链带15的芯绳17。凹状的容纳部26与芯绳17同样地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由拉链链牙20的容纳部26容纳芯绳17,能够有效地限制结合时的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上下位移。如图4所示,容纳部26设于前端部2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中心。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由凹状容纳部26上下分割。前端面22m的上部区域与拉头40的连结柱43的上侧部分的侧面接触。前端面22m的下部区域与拉头40的连结柱43的下侧部分的侧面接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状的容纳部26的深度D26小于芯绳17的左右宽度。
拉链链牙20能够由金属、树脂或除此以外的材料构成。在拉链链牙20为金属制的情况下,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构成为分叉状,并通过压紧工序相对于拉链带15的侧缘部16固定。在拉链链牙20为树脂制的情况下,通过在拉链带15的侧缘部16配置于模具的型腔内的状态下进行的注塑成型工序而将拉链链牙20固定于拉链带15的侧缘部16。拉链链牙20在由除此以外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通过适于该材料的任意工序而被固定于拉链带15的侧缘部16。
拉头40具有:上翼板41;下翼板42;连结柱43,其将上翼板41与下翼板42连结且与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相面对或接触;和一对凸缘部44,其设于上翼板41及下翼板42中的至少一方上且与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相面对或接触。拉头40能够由金属、树脂或除此以外的材料构成。拉头40在连结柱43的左右两旁具有一对前口,各拉链链牙20经由各前口进入拉头40内。在拉头40内结合后的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经由拉头40的一个后口向拉头40外移动。在某些情况下,在拉头40的上翼板41上设有拉片安装柱,任意类型的拉片都能安装在拉片安装柱上。
上翼板41与下翼板42隔开相当于连结柱43的上下高度的间隔而彼此相对地设置。上翼板41与下翼板42的上下间隔比拉链链牙20的最大上下厚度稍大。
拉头40的连结柱43具有在前方具有最大宽度且在后方具有最小宽度的三角形、更准确地说是等腰三角形的截面形状。连结柱43具有朝向后方彼此接近的左侧面43m和右侧面43n。左侧面43m是平坦面,能够确保左侧的拉链链牙20的顺利滑动。右侧面43n是平坦面,能够确保右侧的拉链链牙20的顺利滑动。
连结柱43具有带圆度的后端部43r。左侧面43m与右侧面43n之间的角度设定为恰当的值,在某些情况下为35~45°,在本公开例中为40°。连结柱43具有与前后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前侧面43f。在左侧面43m与前侧面43f之间设有弧状面,在右侧面43n与前侧面43f之间也设有弧状面,能够促进拉链链牙20的顺利滑动。
拉头40的一对凸缘部44在前方具有最大左右间隔,在后方具有最小左右间隔。一对凸缘部44具有左侧凸缘部44m和右侧凸缘部44n。左侧凸缘部44m具有与右侧凸缘部44n相对的内表面44m1。右侧凸缘部44n具有与左侧凸缘部44m相对的内表面44n1。左侧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与左侧凸缘部44m的内表面44m1相面对或接触或者在该内表面44m1上滑动。右侧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与右侧凸缘部44n的内表面44n1相面对或接触或者在该内表面44n1上滑动。
在包括本公开例的某些情况下,一对凸缘部44分开设于上翼板41及下翼板42。即,拉头40具有设于上翼板41的一对上部凸缘部和设于下翼板42的一对下部凸缘部。通过设置合计四个凸缘部44,能够从左右方向适当地限制上翼板41与下翼板42之间的链牙通路。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拉链链牙20能够具有突入至上部凸缘部与下部凸缘部之间的间隙的凸片部。也可以设想拉头40仅有合计两个凸缘部44、且其中一个凸缘部设于上翼板41而另一个凸缘部44设于下翼板42的变形例。
在包括本公开例的某些情况下,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与轴线CL正交的左右方向上,从轴线CL到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为止的第一距离L1小于从轴线CL到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为止的第二距离L2。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用于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结合的拉头40的移动所要求的力。在某些情况下,当将第一距离L1设为P、并将第二距离L2设为Q时,满足0.39<P/Q<0.74。在0.39>P/Q的情况下,拉链链牙20无法到达设有结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的芯绳17,有结合时的拉链链牙20的上下位移不受限制之虞。在P/Q>0.74的情况下,有在结合时一方拉链链牙20的第二棒部28与另一方拉链链牙20的第一棒部27发生干涉之虞。
在包括本公开例的某些情况下,当将一对拉链牙链带10中已结合的一方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与另一方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的正交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间隔W10设为T时,满足0.30<2P/T<0.70。在0.30>2P/T的情况下,拉链链牙20无法到达设有结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的芯绳17,有结合时的拉链链牙的上下位移不受限制之虞。在2P/T>0.70的情况下,有在结合时一方拉链链牙的第二棒部28与另一方拉链链牙的第一棒部27发生干涉之虞。
在包括本公开例的某些情况下,在平行于轴线CL的方向上,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比前端部22的最小宽度W2大。由此,能够提高拉链链牙20相对于拉链带15的安装强度。
在包括本公开例的某些情况下,在平行于轴线CL的方向上,当将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设为R、并将在同一拉链带15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最小间隔W3设为S时,满足0.62<R/(R+S)<0.83。
在R/(R+S)>0.83的情况下,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有在同一拉链带15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的各基部21发生干涉之虞。在0.62>R/(R+S)的情况下,拉链链牙20相对于拉链带15的安装强度会下降,难以确保基端面21m的足够的面积,因此,有拉链链牙20在拉头40内的姿势的稳定化受损之虞。
参照图5至图8对右侧拉链链牙20A与左侧拉链链牙20B、20C结合的过程进行说明。拉头40前进的结果是,如图5及图6所示,拉链链牙20A的前端部22进入拉链链牙20B、20C的各前端部22之间。在拉链链牙20A~20C中,如上述那样第一距离L1小于第二距离L2。因此,拉链链牙20A的前端部22能够顺利进入拉链链牙20B、20C的各前端部22之间的间隙。在同一拉链带15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间隙,也能确保拉链链牙20的姿势变化的灵活性。
拉头40进一步前进的结果是,如图6及图7所示,拉链链牙20A被右侧的凸缘部的内表面推动而向左侧移动。同样地,拉链链牙20B、20C被左侧的凸缘部的内表面推动而向右侧移动。拉链链牙20A的前端部22越过拉链链牙20C的卡合凸部24。拉链链牙20A的被卡合凹部25与拉链链牙20C的卡合凸部24卡合。拉链链牙20B的前端部22及第二棒部28由拉链链牙20A推向前方。拉链链牙20B不会强烈地阻碍拉链链牙20A与拉链链牙20C的卡合。
拉头40进一步前进的结果是,如图7及图8所示,拉链链牙20A~20C结合,拉链链牙20A的卡合凸部24与拉链链牙20B的被卡合凹部25卡合,拉链链牙20A的被卡合凹部25与拉链链牙20C的卡合凸部24卡合。拉链链牙20B在比拉链链牙20A靠前一个的拉链链牙20D的被卡合凹部25与拉链链牙20B的卡合凸部24结合时被推向后方。
如上所述,在包括本公开例的某些情况下,在与轴线CL正交的正交方向、即左右方向上,从轴线CL到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为止的第一距离L1小于从轴线CL到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为止的第二距离L2。因此,如图5至图8那样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能够抑制彼此强烈地干涉,能够降低为了结合左右的拉链链牙20而拉拽拉头40的力。在如上述那样满足0.39<P/Q<0.74的情况下,能够在获得拉拽该拉头40的力的降低效果的同时,恰当地确保左右方向的拉拽强度和上下方向的顶起耐性。
-实施例-
在设为L1:1.98mm、L2:3.40mm、θ:120°、W1:2.09mm、W2:0.92mm、W3:0.81mm、拉头40的连结柱43的左侧面43m与右侧面43n所成的角:40°的例子中,在用于拉链链牙结合的拉头移动中需要0.9N的力。在图9所示的类型的拉链中,在用于拉链链牙结合的拉头移动中需要2.0~4.0N的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L1:1.08mm、L2:2.80mm、θ:140°、W1:1.84mm、W2:1.14mm、W3:0.71mm、拉头40的连结柱43的左侧面43m与右侧面43n所成的角:40°。在用于拉链链牙结合的拉头移动中需要0.9N的力。
以下,参照图10至图38对本发明的其它方式进一步进行记述。图10是拉链100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拉头40。图11是表示结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双点划线X12-X12的概要端面示意图。图13是沿着图11的双点划线X13-X13的概要端面示意图。图14是固定于拉链带15的拉链链牙20的概要立体图。图15是固定于拉链带15的拉链链牙20的概要正视示意图。图16是沿着图15的双点划线X16-X16的概要端面示意图,表示设于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倾斜面36。图17是沿着图15的双点划线X17-X17的概要端面示意图,表示设于拉链链牙20的停止壁33。图18是固定于拉链带15的拉链链牙20的概要前侧视图。图19是固定于拉链带15的拉链链牙20的概要后侧视图。图20是固定于拉链带15的拉链链牙20的概要侧视图,表示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
与图1至图8所示的拉链链牙20不同地,图10等的本发明的拉链链牙20在正视时并不呈弯折成倒V字形的形状,但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拉链链牙20同样的中间部23。如图11所示,中间部23具有在与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CL上突出的卡合凸部24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25。再者,在与轴线CL正交的正交方向(也就是左右方向)上,从轴线CL到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为止的第一距离L1小于从轴线CL到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为止的第二距离L2。能够有效降低用于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结合的拉头40的移动所要求的力,能够以更轻的力简单地使拉头40移动。
当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仍然是左侧及右侧中一侧的拉链链牙20的卡合凸部24与左侧及右侧中另一侧的拉链链牙20的被卡合凹部25卡合或嵌合。在图1至图8公开的方式中,左侧及右侧中一侧的拉链牙链带10所包括的拉链链牙20能够相对于左侧及右侧中另一侧的拉链牙链带10的拉链带15、更具体而言相对于芯绳17卡合。另一方面,在图10至图38公开的方式中,左侧及右侧中一侧的拉链链牙20(更具体而言是前端部22)能够相对于左侧及右侧中另一侧的(结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的位移限制部30卡合,由此,能够阻止其上下位移。由于与芯绳17相比较拉链链牙20更硬,所以能够更充分地阻止拉链链牙20的上下位移。拉链链牙20的左右长度减小,间隔W10也减小,其结果是,能够促进使用现有的拉头(参照图10)而无需使用专用或特殊的拉头(参照图1)。通过避免使用专用或特殊的拉头,能够提高拉链的制造效率(或者减轻拉链制造的管理负担),或者能够促进拉链的低成本化。
从图11可知,拉链链牙20具有与中间部23相邻设置的至少一个位移限制部30或以在前后方向上隔着中间部23的方式设置的一对位移限制部30。位移限制部30从基部21向拉链带外侧突出。位于中间部23前方的位移限制部30以将卡合凸部24与基部21之间的空间至少局部填补的方式设置。位于中间部23后方的位移限制部30从基部21朝向前端部22(后述的第一小突起31)延伸。位移限制部30设于基部21的上下厚度的中心位置或高度上,但并不一定限于此。位移限制部30在图11所示的情况下也能称为肩部。
关于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与结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的位移限制部30的卡合可以设想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设有容纳位移限制部30的凹状的容纳部26。凹状的容纳部26具有平行于轴线CL延伸的槽,但并不一定限于此。关于结合状态的两个拉链链牙20,在一个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容纳部26中容纳另一个拉链链牙20的位移限制部30。由此,能够限制拉链链牙20沿着上下方向的位移。例如,能够抑制因拉链100沿着拉链100的长度方向的弯折而导致拉链链牙20局部变成非结合状态。此外,在某一个拉链链牙20中,凹状的容纳部26与卡合凸部24及被卡合凹部25相比更远离基部21而配置。
在如图12及图13所示那样位移限制部30设于基部21的上下厚度的中心位置或高度的方式中,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上下厚度的中心位置或高度设有凹状的容纳部26。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具有以隔着凹状的容纳部26的方式设置的上侧部分22p和下侧部分22q(参照图12及图13)。
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后侧端部设有向被卡合凹部25所凹陷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也就是后方)突出的第一小突起31。作为代替或追加,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前侧端部设有向与卡合凸部24相同的方向(也就是前方)以比卡合凸部24小的突出量突出的第二小突起32。凹状的容纳部26变长,能够促进容纳部26与位移限制部30的更充分的卡合。虽并不一定限于此,但在某些情况下,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上侧部分22p和下侧部分22q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小突起31、32。
此外,第二小突起32与卡合凸部24相比具有较小的突出量的情况能够根据图15所示的平面B1、T1、T2的关系来理解。设定于位于第二小突起32与卡合凸部24之间的后述的中间凹部34的底位置处的平面B1与设定于第二小突起32的顶点的平面T1之间的距离,小于平面B1与设定于卡合凸部24的顶点的平面T2之间的距离。此外,平面B1、T1、T2均为与轴线CL正交的平面。
与图1至图8所示的方式同样地,拉链链牙20在卡合凸部24与基部21之间具有凹陷的第一凹部29(参照图11)。与图1至图8所示的方式不同地,第一凹部29并不位于芯绳17上,而是设于与芯绳17相比靠拉链带外侧的位置。关于结合状态的两个拉链链牙20,一个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第一小突起31与另一个拉链链牙20的第一凹部29卡合。能够促进卡合凸部24与被卡合凹部25的更充分的卡合。
在如图12及图13所示那样位移限制部30设于基部21的上下厚度的中心位置或高度的方式中,通过位移限制部30将第一凹部29上下分割。如图12所示,第一凹部29具有以在上下方向上隔着位移限制部30的方式设置的上侧凹部29p和下侧凹部29q。关于结合状态的两个拉链链牙20,一个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上侧部分22p配置于另一个拉链链牙20的第一凹部29的上侧凹部29p。同样地,一个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下侧部分22q配置于另一个拉链链牙20的第一凹部29的下侧凹部29q。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上侧部分22p与下侧部分22q之间夹着位移限制部30。对第一凹部29的说明也适用于第二凹部39,因此省略重复说明。此外,第二凹部39具有以在上下方向上隔着位移限制部30的方式设置的上侧凹部39p和下侧凹部39q。
与图1至图8所示的方式不同地,拉链链牙20在被卡合凹部25与基部21之间的位置具有凹陷的第二凹部39(参照图11)。第一凹部29与第二凹部39以在前后方向上隔着中间部23(后述的延伸部23j)的方式设置。第二凹部39设于与芯绳17相比靠拉链带外侧的位置。关于结合状态的两个拉链链牙20,一个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第二小突起32与另一个拉链链牙20的第二凹部39卡合。能够促进卡合凸部24与被卡合凹部25的更充分的卡合。在被卡合凹部25与第二凹部39之间设有中间凸部38。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前侧的拉链链牙20的中间凸部38进入后侧的拉链链牙20的位于第二小突起32与卡合凸部24中间的中间凹部34,由此,能够促进第二小突起32与第二凹部39的更充分的卡合。中间凸部38朝向后方突出。中间凹部34朝向后方凹陷。
如从上述说明中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设想拉链链牙20的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某些情况下,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具有沿着从卡合凸部24朝向被卡合凹部25的方向而宽度变窄的锥形部37。在图示例中,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具有沿着轴线CL延伸的一对倾斜面36,一对倾斜面36相应于沿着从卡合凸部24朝向被卡合凹部25的方向延伸而彼此接近。由此,拉链链牙20与拉头40的上翼板41及下翼板42接触的概率下降,当拉头40在拉链牙链带10扭转的状态下前进时,能够抑制拉链链牙20不能顺利进入拉头40内从而拉头40的顺利移动受到妨碍的情况。此外,也可以设想一对倾斜面36的一方为平坦面的方式。也就是说,锥形部37无需相对于平行于拉链带15的平面这样的某平面构成为对称。
关于倾斜面36,作为促进拉链链牙20向拉头40内顺利进入的代替或追加,能够提供一种可组装入拉头40的停止爪45用的滑动面。具体而言,当拉头40前进时,组装入拉头40的停止爪45在倾斜面36上滑动。由此,能够使组装有停止爪45的拉头40的移动顺利化。出于该目的,倾斜面36以与轴线CL交叉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沿着轴线CL移动的停止爪45能够在倾斜面36上顺利滑动。作为追加或代替,倾斜面36从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朝向基部21延伸。作为进一步的追加或代替,倾斜面36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及中间部23的范围内形成。换言之,倾斜面36包括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所包含的第一区域和中间部23所包含的第二区域。在图示例中,倾斜面36是在前端部22和中间部23的范围内在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上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当拉头40前进时,停止爪45能够简单地越过拉链链牙20,或能防止拉链链牙20因停止爪45而损坏。
在某些情况下,拉链链牙20具有能够供拉头40的停止爪45卡定的停止壁33,卡合凸部24从停止壁33(向前方)突出。停止壁33例如通过在拉链链牙20的中间部2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置凹部或者在(后述的)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凸出设置卡合凸部24而形成。拉头40的停止爪45通过拉头40内的板簧等弹性部件而被向下方施力。拉头40的停止爪45根据拉头40的拉片操作而能够向上方位移。当人把持着拉头40的拉片使拉头40移动时,拉头40的停止爪45能够越过停止壁33。从图17及图18可知,卡合凸部24能够具有比凹状的容纳部26的上下宽度大的上下长度。即使设有停止壁33,也能促进卡合凸部24与被卡合凹部25的更充分的卡合。
基部21、前端部22及中间部23的区分如图15所示,但并不一定限于此。基部21是固定于拉链带15的部分。前端部22在以远离拉链带15的方式延伸的拉链链牙20中设于基部21的相反侧。中间部23设于基部21与前端部22之间。与图1至图8所示的方式同样地,拉链链牙20包括在前端部22与基部21之间弯折或弯曲的部分。在图示例中,拉链链牙20包括第一及第二棒部27、28(参照图15)。在图示例中,如图15所示,中间部23具有从基部21朝向前端部22延伸的延伸部23j。卡合凸部24从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的前侧面向前方突出。被卡合凹部25是设于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的后侧面上的凹部。
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的前侧面以对第一凹部29、停止壁33、第二小突起32赋予形状的方式延伸。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的后侧面以对第二凹部39、中间凸部38、被卡合凹部25、第一小突起31赋予形状的方式延伸。此外,停止壁33是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的前侧面的一部分。此外,前侧的位移限制部30与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的前侧面结合。后侧的位移限制部30与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的后侧面结合。
与图1至图8所示的方式同样地,卡合凸部24包括位于轴线CL上的角部,被卡合凹部25包括位于轴线CL上且具有与角部24c互补的形状的槽。在某些情况下,卡合凸部24以左右宽度朝向前侧变窄的方式构成,例如由一对倾斜面24a、24b划定为V字形。一对倾斜面24a、24b相应于沿着轴线CL向前方延伸而彼此接近。一个倾斜面24a相应于沿着从基部21朝向前端部22的方向延伸而向前方倾斜。另一个倾斜面24b相应于沿着从前端部22朝向基部21的方向延伸而向前方倾斜。一对倾斜面24a、24b的交点是V字形的卡合凸部24(角部)的顶点。V字形的卡合凸部24的顶点能够位于轴线CL上。被卡合凹部25也同样地以左右宽度朝向前侧变窄的方式构成,例如由一对倾斜面25a、25b划定为V字形。一对倾斜面25a、25b相应于沿着轴线CL向前方延伸而彼此接近。一个倾斜面25a相应于沿着从基部21朝向前端部22的方向延伸而向前方倾斜。另一个倾斜面25b相应于沿着从前端部22朝向基部21的方向延伸而向前方倾斜。一对倾斜面25a、25b的交点是V字形的被卡合凹部25(槽)的底点。V字形的被卡合凹部25的底点能够位于轴线CL上。
卡合凸部24的一对倾斜面24a、24b实质上相对于轴线CL对称。同样地,被卡合凹部25的一对倾斜面25a、25b实质上相对于轴线CL对称。再者,倾斜面24a与倾斜面25a至少局部实质上平行,倾斜面24b与倾斜面25b至少局部实质上平行。基于这一点,与图1至图8所示的方式同样地,拉链链牙20包括第一及第二棒部27、28是显而易见的。即,图15中由虚线所示的第一及第二棒部27、28包括在拉链链牙20内。第一棒部27与第二棒部28所成的角θ为120°<θ<140°。
第二小突起32从第二棒部28的前侧面向前方突出。第二凹部39形成于第一棒部27的后侧面。通过第二小突起32与第二凹部39的卡合能够提高拉链100相对于横拉的耐性。
在此,参照图21对本发明的拉链链牙与以往的拉链链牙的不同点也进行研究。图21的(a)表示本发明的拉链链牙20,(b)表示以往的拉链链牙20’。以往的拉链链牙20具有基部21’、头部22’及颈部23’。本发明的拉链链牙20的卡合凸部24也能理解为使以往的拉链链牙20的头部22’的向前方延伸的突出部24’位于如箭头所示向基部21’侧位移后的位置得到的。即,在本发明的拉链链牙20中,卡合凸部24设为与第一小突起31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21的位置偏移,且第一凹部29设为与被卡合凹部25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21的位置偏移。由此,即使在降低拉头40的移动所需要的力的情况下也能促进拉链100的横拉强度的提高。
卡合凸部24是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及中间部23中最向前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前侧顶点A。第一小突起31是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及中间部23中最向后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后侧顶点B。再者,被卡合凹部25是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及中间部23中最向前侧凹陷的部分,具有后侧底点C。第一凹部29是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及中间部23中最向后侧凹陷的部分,具有前侧底点D。平行于轴线CL且包含顶点A的第一平面与平行于轴线CL且包含顶点B的第二平面的间隔W11,等于平行于轴线CL且包含底点C的第三平面与平行于轴线CL且包含底点D的第四平面的间隔W12。同样地,第一平面与第四平面的间隔等于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的间隔。
当左右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左右的拉链链牙20各自的卡合凸部24和被卡合凹部25配置于同一轴线上。同样地,左右的拉链链牙20各自的第一小突起31和第一凹部29配置于同一轴线上。由此,与图5~8同样地,能够减少可能在左右一方的拉链链牙20进入左右另一方的拉链链牙20之间时产生的干涉,并同时加强之后左右拉链链牙20的结合。
第二凹部39的底点F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被卡合凹部25的底点C与第一小突起31的顶点B之间。中间凹部34的底点E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卡合凸部24的顶点A与第一凹部29的底点D之间。
此外,从图21可知,与图1至图8所示的方式同样地,第一凹部29的底位置与卡合凸部24的顶点位置的前后方向的间隔W4实质上等于被卡合凹部25的底位置与前端部22(尤其是第一小突起31)的位于最后方的点的间隔W5。
图22是拉链链牙的概要正视示意图。如图22所示,能够供拉头40的停止爪45卡定的停止壁33延伸至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由此,即使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也能确保停止爪45与停止壁33的卡合,能够以更窄的间距确定拉头40的停止位置。停止爪45能够与左右双方的拉链链牙20的停止壁33接触。当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时,在使拉头40前进而释放之后,拉头40的停止爪45与左右某一拉链链牙20的停止壁33接触来阻止拉头40的后退。拉链链牙20具有相应于从被卡合凹部25朝向第一小突起31延伸而逐渐趋向后方的非平坦的弯曲面46。由此,能够提高拉链100的横拉强度。
参照图23至图28进一步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拉链100的左右已结合的拉链牙链带10的概要及局部正视示意图,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具有第一及第二腿部51、52。图24是沿着图23的双点划线X24-X24的概要端面示意图。图25是沿着图23的双点划线X25-X25的概要端面示意图。图26是固定于拉链带15的拉链链牙20的概要正视示意图。图27是沿着图26的双点划线X27-X27的概要端面示意图。图28是沿着图26的双点划线X28-X28的概要端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21构成为在横拉一对拉链牙链带10时产生使根据卡合凸部24与被卡合凹部25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力矩降低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若对图23中由附图标记20F、20G、20H所示的拉链链牙20进行描述,则在横拉一对拉链牙链带10时,拉链链牙20F的卡合凸部24从拉链链牙20G的前端部22受到力F1的位置P1与拉链链牙20F的前端部22从拉链链牙20H的卡合凸部24受到力F2的位置P2在左右方向上不同。其结果是,产生拉链链牙20F顺时针旋转的旋转力矩。基部21构成为产生使该旋转力矩降低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
在横拉一对拉链牙链带10时,右侧的拉链牙链带10以远离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0的方式被拉动,且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0以远离右侧的拉链牙链带10的方式被拉动。结合状态的各拉链链牙20被从其自身所结合的拉链带15的芯绳17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推压。在基部21设有到达拉链带15的芯绳17为止的至少一个切缺部53的情况下,能够使芯绳17沿着芯绳17的延伸方向对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赋予的力的分布发生变化。切缺部53被适当地定位,在横拉一对拉链牙链带10时,产生使拉链链牙20F逆时针旋转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在某些情况下,至少位于基部21的基端面21m侧的芯绳17的部分17e经由切缺部53而露出。
切缺部53从基部21的基端面21m朝向前端部22延伸直至到达芯绳17为止,使拉链带15的上表面露出。其结果是,基部21具有设于被卡合凹部25侧(也就是后侧)的第一腿部51和设于卡合凸部24侧(也就是前侧)的第二腿部52。第一腿部51与第二腿部52以隔着切缺部53的方式设置。第一腿部51与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比第二腿部52与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大。第一腿部51的沿着芯绳17的延伸方向的宽度W51比第二腿部52的沿着芯绳17的延伸方向的宽度W52大。在某些情况下,满足以下条件,恰当设定旋转力矩的大小。
1.2<(W51/W52)<3
在图23至图28所示的方式中,拉链链牙20也具有第一小突起31、第二小突起32、停止壁33、倾斜面36、第一凹部29及第二凹部39等个别特征,但也可以设想将被选择的一个以上特征省略的方式。
在图29及图30所示的方式中,第一腿部51以第一腿部51的宽度看起来减小的方式在第二腿部52侧的区域被局部薄壁化。换言之,第一腿部51具有设于第二腿部52侧的凹部(或层差部)54,第一腿部51的宽度W51看起来减小至宽度51’。由此,第一腿部51与第二腿部52看起来以相同或相近的宽度延伸。能够避免伴随如下设置而使基部21的外观看起来为非对称的情况,即:例如在第二腿部52侧设置切缺部53,以便当一对拉链牙链带10在左右方向上被拉向相反侧时,产生拉链链牙20旋转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此外,凹部54的层差面55并不限于水平面,也可以是倾斜面。如图31所示,切缺部53能够以仅第一腿部51留存的方式设置。如图32所示,作为切缺部53的追加或代替而能够将孔53设于基部21的靠前侧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也预期能够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理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结果。也可以设想切缺部53及孔53相对于拉链链牙20的拉链带15而仅设于上侧及下侧的一侧的方式。
在图33至图38所示的方式中,拉链链牙20构成为在拉链带15的上表面侧的上半部分61和拉链带15的下表面侧的下半部分62中不同,具体而言具有不同的形状。可以说是,拉链链牙20相对于拉链带15所在的平面构成为非对称,具体而言具有非对称的形状。虽并不一定限于此,但拉链链牙20的上半部分61具有四边形的轮廓,承担拉链链牙20的外观设计功能(参照图33)。另一方面,拉链链牙20的下半部分62与上述同样地具有基部21、前端部22及中间部23,承担拉链链牙20的结合功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矛盾就能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拉链链牙20的上半部分61具有覆盖左右拉链带15之间的间隙的覆盖部63。覆盖部63从拉链带15向拉链带外侧突出。当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闭合时,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的上半部分61彼此接触及卡合。覆盖部63能够包括一个以上或一对位移限制部30。关于某拉链链牙20,拉链链牙20的下半部分62的中间部23与拉链链牙20的上半部分61的覆盖部63结合。中间部23的卡合凸部24也与上半部分61的覆盖部63结合。下半部分62的中间部23的延伸部23j与上半部分61的覆盖部63相比延伸至离基部21更远的位置。下半部分62的前端部22与上半部分61的覆盖部63相比定位于离基部21更远的位置。关于结合状态的两个拉链链牙20,在某拉链链牙20的中间部23和前端部22的上表面35上载置另一个拉链链牙20的位移限制部30。
在图10至图38所示的方式的拉链100中,作为图10所示的拉头40的追加或代替,能够包括能向图10所示的拉头40的相反方向(也就是对于拉头40的行进方向来说的后方)前进来开闭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0的追加或代替的拉头40。
本发明中也记载有以下方案。对于以下附记中记载的各方案来说,能够适用本发明的个别特征或个别特征的组合。
-附记1-
一种拉链,具备一对拉链牙链带(10)和用于开闭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的至少一个拉头(40),其中,
各拉链牙链带(10)具备拉链带(15)和安装于所述拉链带(15)的多个拉链链牙(20),各拉链链牙(20)具有固定于所述拉链带(15)的基部(21)和位于所述基部(21)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2),
所述拉头(40)具备上翼板(41)、下翼板(42)、将所述上翼板(41)和下翼板(42)连结且与所述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相面对或接触的连结柱(43)、和设于所述上翼板(41)及下翼板(42)中的至少一方上且与所述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相面对或接触的凸缘部(44),在所述拉链(100)中,
所述拉链链牙(20)在所述前端部(22)与所述基部(21)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23),
所述中间部(23)具有在与所述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CL)上突出的卡合凸部(24)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25),
所述基部(21)构成为,在横拉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时,产生使根据所述卡合凸部(24)与所述被卡合凹部(25)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力矩降低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
-附记2-
一种拉链,具备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和至少一个拉头(40),其中,各拉链牙链带(10)具备拉链带(15)和安装于拉链带(15)的多个拉链链牙(20),各拉链链牙(20)具有固定于拉链带(15)的基部(21)和位于基部(21)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2),
所述拉头(40)为了打开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而前进,并为了闭合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而后退,在所述拉链(100)中,
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各自以在拉链链牙(20)的前侧具有卡合凸部(24)并在拉链链牙(20)的后侧具有被卡合凹部(25)的方式弯折或弯曲,
在左侧及右侧中一侧的拉链链牙(20)的卡合凸部(24)与基部(21)之间设有第一凹部(29),该第一凹部(29)用于收入设于左侧及右侧中另一侧的拉链链牙(20)上的向后方突出的第一小突起(31),
在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的各自之中,卡合凸部(24)设为与第一小突起(31)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21)的位置偏移,第一凹部(29)设为与被卡合凹部(25)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21)的位置偏移。
-附记3-
一种拉链,具备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和用于开闭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的至少一个拉头(40),其中,各拉链牙链带(10)具备拉链带(15)和安装于拉链带(15)的多个拉链链牙(20),各拉链链牙(20)具有固定于拉链带(15)的基部(21)和位于基部(21)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2),在所述拉链(100)中,
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各自在前端部(22)与基部(21)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23),中间部(23)具有在与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CL)上突出的卡合凸部(24)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25),
左侧及右侧中一侧的拉链链牙(20)具有阻止左侧及右侧中另一侧的拉链链牙(20)沿着上下方向位移的至少一个位移限制部(30)。
基于上述教导,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权利要求书中添加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不应出于对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解释的目的而参照。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拉链
10 拉链牙链带
15 拉链带
16 侧缘部
17 芯绳
20 拉链链牙
21 基部
21m 基端面
22 前端部
22m 前端面
23 中间部
24 卡合凸部
25 被卡合凹部
40 拉头
41 上翼板
42 下翼板
43 连结柱
44 凸缘部
L1 第一距离
L2 第二距离
CL 轴线

Claims (47)

1.一种拉链,具备一对拉链牙链带(10)和用于开闭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的至少一个拉头(40),其中,
各拉链牙链带(10)具备拉链带(15)和安装于所述拉链带(15)的多个拉链链牙(20),各拉链链牙(20)具有固定于所述拉链带(15)的基部(21)和位于所述基部(21)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2),
所述拉头(40)具备上翼板(41)、下翼板(42)、将所述上翼板(41)和下翼板(42)连结且与所述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相面对或接触的连结柱(43)、和设于所述上翼板(41)及下翼板(42)中的至少一方且与所述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相面对或接触的凸缘部(44),
所述拉链(100)的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链牙(20)在所述前端部(22)与所述基部(21)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23),
所述中间部(23)具有在与所述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CL)上突出的卡合凸部(24)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25),
在与所述轴线(CL)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从所述轴线(CL)到所述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为止的第一距离(L1)小于从所述轴线(CL)到所述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为止的第二距离(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部(24)包括位于所述轴线(CL)上的角部,所述被卡合凹部(25)包括位于所述轴线(CL)上且具有与所述角部互补的形状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20)具有阻止结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沿着上下方向位移的至少一个位移限制部(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限制部(30)以将所述卡合凸部(24)与所述基部(21)之间的空间至少局部填补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设有第一小突起(31),该第一小突起(31)向所述被卡合凹部(25)所凹陷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设有第二小突起(32),该第二小突起(32)向与所述卡合凸部(24)相同的方向以比所述卡合凸部(24)小的突出量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20)具有能够供所述拉头(40)的停止爪(45)卡定的停止壁(33),所述卡合凸部(24)从所述停止壁(33)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21)构成为,在横拉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时产生使根据所述卡合凸部(24)与所述被卡合凹部(25)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力矩降低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21)具有到达至所述拉链带(15)的芯绳(17)的至少一个切缺部或孔(53)。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21)具有设于所述被卡合凹部(25)侧的第一腿部(51)和设于所述卡合凸部(24)侧的第二腿部(52),所述第一腿部(51)与所述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比所述第二腿部(52)与所述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具有沿着所述轴线(CL)朝向后方而宽度变窄的锥形部(37)。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20)在所述卡合凸部(24)与所述基部(21)之间具有凹陷的第一凹部(29)。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20)在所述被卡合凹部(25)与所述基部(21)之间具有凹陷的第二凹部(39)。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第一距离(L1)设为P、并将所述第二距离(L2)设为Q时,满足0.39<P/Q<0.7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中已结合的一方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与另一方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间隔(W10)设为T时,满足0.30<2P/T<0.7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部(24)的突出程度与所述被卡合凹部(25)的凹陷程度互补。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20)在所述被卡合凹部(25)的相反侧且与所述卡合凸部(24)相同的一侧具有凹陷的第一凹部(29)。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20)包括第一棒部(27)及第二棒部(28),
所述第一棒部(27)与所述第二棒部(28)所成的角θ满足120°<θ<140°。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部(24)的顶点位于所述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的范围外,
所述被卡合凹部(25)的底点位于所述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的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链链牙(20)的所述前端部(22)设有凹状的容纳部(26),该凹状的容纳部(26)在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结合时容纳结合对象的拉链牙链带(10)的拉链带(15)的芯绳(17)。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轴线(CL)的方向上,所述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比所述前端部(22)的最小宽度(W2)大。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轴线(CL)的方向上,当将所述基部(21)的最大宽度(W1)设为R、并将在同一拉链带(15)上相邻的所述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最小间隔(W3)设为S时,满足0.62<R/(R+S)<0.83。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将沿着所述轴线(CL)的所述拉头(40)的移动方向作为前后方向,通过所述拉头(40)的前进来闭合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并通过所述拉头(40)的后退来打开所述一对拉链牙链带(10),
所述拉链链牙(20)在所述被卡合凹部(25)的相反侧且与所述卡合凸部(24)相同的一侧具有凹陷的第一凹部(29),
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卡合凸部(24)的顶点位置(A)与所述第一凹部(29)的底位置(D)的间隔(W4)实质上等于所述前端部(22)的位于最后方的点(B)与所述被卡合凹部(25)的底位置(C)的间隔(W5)。
25.一种拉链,具备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和至少一个拉头(40),其中,
各拉链牙链带(10)具备拉链带(15)和安装于拉链带(15)的多个拉链链牙(20),各拉链链牙(20)具有固定于拉链带(15)的基部(21)和位于基部(21)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2),
所述拉头(40)为了打开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而前进,并为了闭合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而后退,
所述拉链(100)的特征在于,
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各自以在拉链链牙(20)的前侧具有卡合凸部(24)并在拉链链牙(20)的后侧具有被卡合凹部(25)的方式弯折或弯曲,
在左右一侧的拉链链牙(20)的卡合凸部(24)与基部(21)之间设有第一凹部(29),该第一凹部(29)用于收入设于左右另一侧的拉链链牙(20)上的向后方突出的第一小突起(31),
在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的各自之中,卡合凸部(24)设为与第一小突起(31)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21)的位置偏移,第一凹部(29)设为与被卡合凹部(25)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向更靠近基部(21)的位置偏移。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拉链链牙(20)在前端部(22)与基部(21)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23),在该中间部(23)设有前述的卡合凸部(24)和被卡合凹部(25)。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当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结合时,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各自的卡合凸部(24)与被卡合凹部(25)配置于同一轴线(CL)上,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各自的第一小突起(31)与第一凹部(29)配置于同一轴线(AX、X12)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第一小突起(31)设于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
29.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卡合凸部(24)包括位于轴线(CL)上的角部,被卡合凹部(25)包括位于轴线(CL)上且具有与角部互补的形状的槽。
30.根据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左右一侧的拉链链牙(20)具有阻止左右另一侧的拉链链牙(20)沿着上下方向位移的至少一个位移限制部(30)。
31.根据权利要求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设有第二小突起(32),该第二小突起(32)向与卡合凸部(24)相同的方向以比卡合凸部(24)小的突出量突出。
32.根据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拉链链牙(20)具有能够供拉头(40)的停止爪(45)卡定的停止壁(33),卡合凸部(24)从停止壁(33)突出。
33.根据权利要求25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基部(21)构成为,当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在左右方向上被拉向相反侧时产生使根据卡合凸部(24)与被卡合凹部(25)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力矩降低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基部(21)具有到达至拉链带(15)的芯绳(17)的至少一个切缺部或孔(53)。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基部(21)具有设于被卡合凹部(25)侧的第一腿部(51)和设于卡合凸部(24)侧的第二腿部(52),第一腿部(51)与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比第二腿部(52)与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大。
36.根据权利要求25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与轴线(CL)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从轴线(CL)到前端部(22)的前端面(22m)为止的第一距离(L1)小于从轴线(CL)到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为止的第二距离(L2),
当将第一距离(L1)设为P、并将第二距离(L2)设为Q时,满足0.39<P/Q<0.74。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当将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中已结合的左右一方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与左右另一方拉链链牙(20)的基部(21)的基端面(21m)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W10)设为T时,满足0.30<2P/T<0.70。
38.根据权利要求25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卡合凸部(24)的突出程度与被卡合凹部(25)的凹陷程度互补。
39.根据权利要求2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拉链链牙(20)包括第一棒部(27)及第二棒部(28),
第一棒部(27)与第二棒部(28)所成的角θ满足120°<θ<140°。
40.根据权利要求25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卡合凸部(24)的顶点位置(A)与第一凹部(29)的底位置(D)的间隔(W4)实质上等于前端部(22)的位于最后方的点(B)与被卡合凹部(25)的底位置(C)的间隔(W5)。
41.一种拉链,具备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和用于开闭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的至少一个拉头(40),其中,各拉链牙链带(10)具备拉链带(15)和安装于拉链带(15)的多个拉链链牙(20),各拉链链牙(20)具有固定于拉链带(15)的基部(21)和位于基部(21)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2),
所述拉链(100)的特征在于,
左侧及右侧的拉链链牙(20)各自在前端部(22)与基部(21)之间具有包括弯折或弯曲的部分的中间部(23),中间部(23)具有在与拉头(4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轴线(CL)上突出的卡合凸部(24)和凹陷的被卡合凹部(25),
左侧及右侧中一侧的拉链链牙(20)具有阻止左侧及右侧中另一侧的拉链链牙(20)沿着上下方向位移的至少一个位移限制部(30)。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卡合凸部(24)包括位于轴线(CL)上的角部,被卡合凹部(25)包括位于轴线(CL)上且具有与角部互补的形状的槽。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拉链链牙(20)的前端部(22)设有第二小突起(32),该第二小突起(32)向与卡合凸部(24)相同的方向以比卡合凸部(24)小的突出量突出。
44.根据权利要求4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拉链链牙(20)具有能够供拉头(40)的停止爪(45)卡定的停止壁(33),卡合凸部(24)从停止壁(33)突出。
45.根据权利要求4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基部(21)构成为,当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在左右方向上被拉向相反侧时产生使根据卡合凸部(24)与被卡合凹部(25)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力矩降低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基部(21)具有到达至拉链带(15)的芯绳(17)的至少一个切缺部或孔(53)。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基部(21)具有设于被卡合凹部(25)侧的第一腿部(51)和设于卡合凸部(24)侧的第二腿部(52),第一腿部(51)与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比第二腿部(52)与拉链带(15)的接触面积大。
CN201880032671.2A 2017-05-19 2018-05-17 拉链 Active CN110636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8926 WO2018211712A1 (ja) 2017-05-19 2017-05-1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PCT/JP2017/018926 2017-05-19
PCT/JP2018/019194 WO2018212304A1 (ja) 2017-05-19 2018-05-17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773A true CN110636773A (zh) 2019-12-31
CN110636773B CN110636773B (zh) 2022-08-30

Family

ID=64273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2671.2A Active CN110636773B (zh) 2017-05-19 2018-05-17 拉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3859B2 (zh)
EP (2) EP3626099A4 (zh)
JP (1) JP6891272B2 (zh)
CN (1) CN110636773B (zh)
TW (2) TWI645799B (zh)
WO (2) WO20182117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5466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浙江华圣达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拉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11712A1 (ja) * 2017-05-19 2018-11-2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GB2598337A (en) 2020-08-27 2022-03-02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chain and slide fastener
WO2023188402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GB2623370A (en) * 2022-10-14 2024-04-17 Ykk Europe Ltd Slide fastener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1671A (en) * 1951-06-06 1956-01-24 Waldes Kohinoor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stic slide fasteners
US3255505A (en) * 1963-07-25 1966-06-14 Giumen Anstalt Sliders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CN1985695A (zh) * 2005-12-20 2007-06-27 Ykk株式会社 防水拉链
EP1977657A2 (de) * 2007-04-03 2008-10-08 Franz Anibas Längselastischer Reissverschluss
TW200924663A (en) * 2007-06-20 2009-06-16 Ykk Corp Double-sided engaging element for slide fastener
JP2009268615A (ja) * 2008-05-02 2009-11-19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2355830A (zh) * 2009-03-16 2012-02-15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
CN102665476A (zh) * 2009-12-14 2012-09-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JPWO2011070678A1 (ja) * 2009-12-11 2013-04-2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並びに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補修方法
WO2016046915A1 (ja) * 2014-09-24 2016-03-31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5530828A (zh) * 2013-09-09 2016-04-27 Ykk株式会社 拉链链条和拉链、以及链牙的制造方法
WO2016203620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52378A (zh)
US1692196A (en) * 1926-03-25 1928-11-20 Mishawaka Rubber & Woolen Mfg Slider-operated fastener
US1745116A (en) * 1926-07-24 1930-01-28 Shoe Hardware Company Multiple fastening device
GB442809A (en) * 1935-02-12 1936-02-17 Alois Zopick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liding-clasp closures
NL100658C (zh) 1954-12-23
US4140157A (en) * 1976-09-17 1979-02-20 Textron Inc. Molded coupling element for woven slide fastener with twist preventing projection
DE2942009C2 (de) * 1979-10-17 1984-04-19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6330 Cham Reißverschluß
JPS58134915U (ja) * 1982-03-08 1983-09-1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連続フアスナ−エレメント列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H0122505Y2 (zh) * 1984-09-14 1989-07-05
JPH0221930Y2 (zh) * 1985-09-25 1990-06-13
JP2803739B2 (ja) * 1993-01-29 1998-09-2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務歯および務歯成形方法
JP4046701B2 (ja) * 2004-02-25 2008-02-13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とその製造装置
JP4731509B2 (ja) * 2007-03-02 2011-07-2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務歯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3153122B (zh) * 2010-08-12 2015-11-25 Ykk株式会社 拉链
US20130014356A1 (en) 2011-07-15 2013-01-17 Chang-Wen Tsao Structure of zipper's teeth with either english letter or symbol appearence for identification
GB201311761D0 (en) * 2013-07-01 2013-08-14 Raw Ip Ltd A zip fastener
JP6227015B2 (ja) * 2014-02-17 2017-11-08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CN204273435U (zh) * 2014-10-22 2015-04-22 陈曙方 防盗强化防水拉链
CN106213693A (zh) * 2016-08-29 2016-12-1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啮合的拉链
WO2018211712A1 (ja) * 2017-05-19 2018-11-2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1671A (en) * 1951-06-06 1956-01-24 Waldes Kohinoor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stic slide fasteners
US3255505A (en) * 1963-07-25 1966-06-14 Giumen Anstalt Sliders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CN1985695A (zh) * 2005-12-20 2007-06-27 Ykk株式会社 防水拉链
EP1977657A2 (de) * 2007-04-03 2008-10-08 Franz Anibas Längselastischer Reissverschluss
TW200924663A (en) * 2007-06-20 2009-06-16 Ykk Corp Double-sided engaging element for slide fastener
JP2009268615A (ja) * 2008-05-02 2009-11-19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2355830A (zh) * 2009-03-16 2012-02-15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
JPWO2011070678A1 (ja) * 2009-12-11 2013-04-2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並びに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補修方法
CN102665476A (zh) * 2009-12-14 2012-09-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5530828A (zh) * 2013-09-09 2016-04-27 Ykk株式会社 拉链链条和拉链、以及链牙的制造方法
WO2016046915A1 (ja) * 2014-09-24 2016-03-31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6203620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5466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浙江华圣达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1712A1 (ja) 2018-11-22
TWI673021B (zh) 2019-10-01
TW201900057A (zh) 2019-01-01
US11363859B2 (en) 2022-06-21
WO2018212304A1 (ja) 2018-11-22
EP3643194A1 (en) 2020-04-29
JPWO2018212304A1 (ja) 2020-02-27
EP3626099A1 (en) 2020-03-25
TW201900058A (zh) 2019-01-01
TWI645799B (zh) 2019-01-01
JP6891272B2 (ja) 2021-06-18
CN110636773B (zh) 2022-08-30
EP3626099A4 (en) 2020-03-25
US20200345110A1 (en)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6773B (zh) 拉链
EP1938706B1 (en) Slide fastener with top end stop
JP5575976B2 (ja) 簡易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20130232736A1 (en) Slide Fastener
US20130007993A1 (en) Metal Double-Sided Tooth and Slide Fastener
EP1745713B1 (en) Slide fastener
US20120124788A1 (en) Slide Fastener
CN107708471B (zh)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
WO201416765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TWI583322B (zh) Zipper with slider
CN110432600B (zh) 用于拉链的拉头
CN108348049B (zh) 拉链
CN108348048B (zh) 具有止码的拉链
CN111315251B (zh) 拉链用拉头
TW201526819A (zh) 拉鏈鏈條及拉鏈
JP7394237B2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WO2018055760A1 (ja)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689473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24095482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6149707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エン
WO202109049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5279225A (zh) 拉链及其设计方法
CN110087502B (zh) 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