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7586A -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7586A
CN110607586A CN201910987686.0A CN201910987686A CN110607586A CN 110607586 A CN110607586 A CN 110607586A CN 201910987686 A CN201910987686 A CN 201910987686A CN 110607586 A CN110607586 A CN 110607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ver
cotton
polyester
rail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76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7586B (zh
Inventor
刘新金
苏旭中
谢春萍
徐伯俊
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ang Jiaru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876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7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7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7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7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7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1Natural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2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将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制得精梳棉条,将涤纶纤维依次经清梳联、预并条制得涤纶预并条,制得的精梳棉条和涤纶预并条经三道混合条制得涤棉熟条,且精梳棉条和涤纶预并条通过第一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实现与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自动传输和条筒的更换,第二道混合并条与第一道混合并条之间、第三道混合并条与第二道混合并条之间分别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进行条筒的自动传输和更换,制得的涤棉熟条经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直接自动传送至粗纱机,从而制得涤棉粗纱,然后经自动传输系统传送至细纱机、络筒机进行细纱、络筒工序,从而制得涤棉筒纱。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中国纺织行业正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智能化、连续化的纺织生产已成为现代化的纺织厂的标志和必然趋势。这其中,为减少半制品在操作工序间运送等过程中因触摸、摩擦、碰撞等对成纱造成纱疵、毛羽的影响,减少用工,提高工作效率,纺纱生产线的连续化生产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给出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将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制得精梳棉条,将涤纶纤维依次经清梳联、预并条制得涤纶预并条,制得的精梳棉条和涤纶预并条经三道混合条制得涤棉熟条,且精梳棉条和涤纶预并条通过第一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实现与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自动传输和条筒的更换,第二道混合并条与第一道混合并条之间、第三道混合并条与第二道混合并条之间分别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进行条筒的自动传输和更换,从而实现并条过程中的连续化的智能生产,减少传统的人工对条筒的搬运过程,并有效克服人工搬运过程中对条子可能造成的损伤,制得的涤棉熟条经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直接自动传送至粗纱机,从而制得涤棉粗纱,涤棉粗纱经粗细联输送系统自动传送至细纱机,从而制得涤棉细纱,涤棉细纱经组对组群连式的细络联输送系统自动传送至络筒机,从而制得涤棉筒纱,继而实现从并条至粗纱至细纱至络筒的连续化生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实现混纺纱的全流程的连续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采用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实现混合并条之间、并条与粗纱之间的连续化生产,通过粗细联输送系实现粗纱与细纱之间的连续化生产,通过组群连式的细络联输送系统实现细纱与络筒之间的连续化生产,继而实现混纺纱的全流程的连续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所述的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选配:选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
第二步:清梳联:对于棉清梳联,将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原棉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单轴流开棉机内的单个的表面带有针布的辊筒打手对原棉纤维实现自由状态下的打击开松作用,且在打击开松过程中将棉纤维内的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棉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多仓混棉机,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棉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重物分离器将棉纤维中的块状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立式纤维分离器中的风机的抽吸输送原棉纤维,并利用离心原理将棉纤维中的尘杂及短绒纤维分离清除,经除微尘机将棉纤维中的细小的杂质分离清除,经异纤分检机将原棉中的其他的非棉纤维进行分离清除,经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棉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棉纤维层,制得的棉纤维层直接经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棉梳棉条;
对于涤纶清梳联,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涤纶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金属探除器将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多仓混棉机,在多仓混棉机内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涤纶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火星探除器对涤纶纤维中的火星进行分离去除,经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涤纶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涤纶纤维层,制得的涤纶纤维层直接经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涤纶梳棉条;
第三步:棉精梳、涤纶预并条,对于棉精梳,将第二步制得的棉梳棉条依次经预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棉预并条,将棉预并条经条并卷重新制得卷状结构的棉卷,将棉卷经精梳制得纤维长度一致性提高的棉精梳条;对于涤纶预并条,将第二步制得的涤纶梳棉条经预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涤纶预并条;
第四步:混合并条,将第三步制得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经三道混合并条制得涤棉熟条,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经第一道混合并条制得涤棉混合条,其中棉精梳条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和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棉精梳机的数量相同,棉精梳机的棉精梳条条筒放置在精梳条筒控制台上,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精梳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涤纶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涤纶预并条机的涤纶预并条条筒放置在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上,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在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下方放置有混合条筒控制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数量与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棉精梳机制得的满筒的棉精梳条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涤纶预并条机制得的满筒的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棉精梳条而后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同时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纶预并条而后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且此时每个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的总的数量在6-8之间,且进入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具体数量根据最终混纺纱中的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比和棉精梳条、涤纶预并条的线密度决定,当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的棉精梳条或者涤纶预并条用完后,将空筒的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将空筒的棉精梳条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棉精梳机的一个满筒的棉精梳条筒输出后,则相应的一个空筒的棉精梳条筒由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棉精梳机的精梳条筒控制台上,当涤纶预并条机的一个满筒的涤纶预并条筒输出后,则相应的一个空筒的涤纶预并条筒由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涤纶预并条机的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涤棉混合条经第二道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和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均匀度改善的涤棉半熟条,涤棉混合条经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二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混合条条筒放置在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在第二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输入端设置有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混合条经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二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混合条而后经第四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混合条的数量在6-8之间,当放置在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混合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混合条经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二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混合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二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混合条条筒经第三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涤棉半熟条经第三道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和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均匀度改善的涤棉熟条,涤棉半熟条经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三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半熟条条筒放置在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在第三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六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半熟条经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三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半熟条而后经第六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半熟条的数量在6-8之间,当放置在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半熟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半熟条经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三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半熟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三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半熟条条筒经第五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第五步:粗纱,将第四步制得的涤棉熟条经粗纱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卷捻系统的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涤棉粗纱,粗纱机包括120锭,每一锭的下部设置有熟条条筒输入控制台,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双短皮圈结构;涤棉熟条经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粗纱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熟条条筒放置在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粗纱机的熟条条筒输入控制台的数量相同,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八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熟条经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四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熟条而后经第八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粗纱机的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粗纱机上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熟条的数量为1,当放置在粗纱机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熟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熟条经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四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熟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四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熟条条筒经第七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第六步:细纱,将第五步制得的涤棉粗纱经细纱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卷捻系统的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涤棉细纱,粗纱机和细纱机之间通过粗细联输送系统连接;粗细联输送系统包括传送轨道,粗纱机制得的涤棉粗纱满管后进行自动落纱,自动落纱后的满管的涤棉粗纱经传送轨道传送至细纱机;
第七步:络筒,将第六步制得的涤棉细纱经络筒机制得筒状结构的涤棉筒纱,细纱机和络筒机之间通过组对组群连式的细络联输送系统连接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棉纤维选用纤维长度>29mm、成熟度>1.6、短绒率<12、马克隆值3.7-4.3的细绒棉纤维;所述的涤纶纤维,选用断裂强度较高、疵点较少、超长纤维率较低的仪征产的规格分别为1.33dtex×38mm、1.56dtex×38mm的棉型涤纶。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的棉清梳联,将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JWF1009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原棉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JWF1107单轴流开棉机内的单个的表面带有针布的辊筒打手对原棉纤维实现自由状态下的打击开松作用,且在打击开松过程中将棉纤维内的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棉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JWF1029-160多仓混棉机,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JWF1115-160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棉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FA125B型重物分离器将棉纤维中的块状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FA055-160立式纤维分离器中的风机的抽吸输送原棉纤维,并利用离心原理将棉纤维中的尘杂及短绒纤维分离清除,经JWF1053除微尘机将棉纤维中的细小的杂质分离清除,经异纤分检机精灵-8C将原棉中的其他的非棉纤维进行分离清除,经JWF1172型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棉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棉纤维层,制得的棉纤维层直接经JWF1211型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棉梳棉条。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的涤纶清梳联,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JWF1009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涤纶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MT904金属探除器将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JWF1029-160多仓混棉机,在多仓混棉机内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JWF1115-160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涤纶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119E火星探除器对涤纶纤维中的火星进行分离去除,经JWF1172型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涤纶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涤纶纤维层,制得的涤纶纤维层直接经JWF1211型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涤纶梳棉条。
进一步地,所述的棉精梳、涤纶预并条步骤中,棉梳棉条的预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条并卷选用E32条并卷机,精梳选用E65精梳机;涤纶梳棉条预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预并条中采用6-8根涤纶梳棉条共同喂入,喂入的涤纶梳棉条经并条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重新并合制得涤纶预并条,在并合过程中通过各梳棉条上的粗纱、细节、正常段之间的相互随机组合实现涤纶预并条的条干均匀度的改善,牵伸系统采用三上三下附导向皮辊压力棒双曲线牵伸结构,牵伸系统的加压方式采用弹簧加压。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道混合并条、第二道混合并条、第三道混合并条均选用TMFD81L并条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粗纱机选用悬锭式的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细纱机选用环锭的TH985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所述的粗细联输送系统的轨道采用铝合金导轨,轨道结构采用封闭式。
进一步地,所述的络筒机选用POLAR/E Premium络筒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细络联输送系统包括连接轨道,连接轨道包括上连接支线、下连接支线和中间连接干线,上连接支线与各细纱机之间连接,下连接支线与各络筒机之前连接,上连接支线和下连接支线之间通过中间连接干线互通连接,中间连接干线为环形结构,从而使得细纱机组与络筒机组之间通过一条共用的环形主通道相互连通,继而使得细纱机台与络筒机台之间却形成了“台台通”,且细纱机台与络筒机台之间的连接通道数等于细纱机台数与络筒机台数的乘积;当细纱机所生产的涤棉细纱满管时,细纱机进行自动落纱,落好的纱会整齐的码放在纱箱中,纱箱经过上连接支线进入到中间连接干线,再经过下连接支线进入到指定的络筒机管纱站,待该络筒机落完上一批纱之后,纱箱会进入到工作状态,进入到托盘供纱装置中,进行络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制得精梳棉条,将涤纶纤维依次经清梳联、预并条制得涤纶预并条,制得的精梳棉条和涤纶预并条经三道混合条制得涤棉熟条,且精梳棉条和涤纶预并条通过第一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实现与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自动传输和条筒的更换,第二道混合并条与第一道混合并条之间、第三道混合并条与第二道混合并条之间分别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进行条筒的自动传输和更换,从而实现并条过程中的连续化的智能生产,减少传统的人工对条筒的搬运过程,并有效克服人工搬运过程中对条子可能造成的损伤,制得的涤棉熟条经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直接自动传送至粗纱机,从而制得涤棉粗纱,涤棉粗纱经粗细联输送系统自动传送至细纱机,从而制得涤棉细纱,涤棉细纱经组对组群连式的细络联输送系统自动传送至络筒机,从而制得涤棉筒纱,继而实现从并条至粗纱至细纱至络筒的连续化生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实现混纺纱的全流程的连续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选配:对于棉纤维,选用纤维长度>29mm、成熟度>1.6、短绒率<12、马克隆值3.7-4.3的细绒棉纤维,对于涤纶纤维,选用断裂强度较高、疵点较少、超长纤维率较低的仪征产的规格分别为1.33dtex×38mm、1.56dtex×38mm的棉型涤纶;
第二步:清梳联:对于棉清梳联,将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JWF1009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原棉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JWF1107单轴流开棉机内的单个的表面带有针布的辊筒打手对原棉纤维实现自由状态下的打击开松作用,且在打击开松过程中将棉纤维内的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棉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JWF1029-160多仓混棉机,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JWF1115-160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棉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FA125B型重物分离器将棉纤维中的块状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FA055-160立式纤维分离器中的风机的抽吸输送原棉纤维,并利用离心原理将棉纤维中的尘杂及短绒纤维分离清除,经JWF1053除微尘机将棉纤维中的细小的杂质分离清除,经异纤分检机精灵-8C将原棉中的其他的非棉纤维进行分离清除,经JWF1172型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棉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棉纤维层,制得的棉纤维层直接经JWF1211型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棉梳棉条;
对于涤纶清梳联,由于涤纶纤维蓬松、易产生静电,过多的翻滚和打击会造成后道棉结的增加,直接影响后道成品的外观质量,因此在涤纶的开清棉中,由于涤纶杂质非常少,因此应尽量缩短清梳联流程,采用“一抓、一混、一梳”的短流程,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JWF1009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涤纶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MT904金属探除器将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JWF1029-160多仓混棉机,在多仓混棉机内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JWF1115-160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涤纶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119E火星探除器对涤纶纤维中的火星进行分离去除,经JWF1172型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涤纶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涤纶纤维层,制得的涤纶纤维层直接经JWF1211型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涤纶梳棉条;
第三步:棉精梳、涤纶预并条,对于棉精梳,将第二步制得的棉梳棉条依次经预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棉预并条,将棉预并条经条并卷重新制得卷状结构的棉卷,将棉卷经精梳制得纤维长度一致性提高的棉精梳条,其中预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条并卷选用E32条并卷机,精梳选用E65精梳机;经过梳棉工序的开松混合制得的棉梳棉条经过预并条工序的牵伸之后,棉预并条中仍含有一些短纤维、杂质,过精梳工序,将其中的短纤维分离清除,同时清除条子中的杂质和纤维结粒,并梳理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分离;对于涤纶预并条,将第二步制得的涤纶梳棉条经预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涤纶预并条,预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预并条中采用6-8根涤纶梳棉条共同喂入,喂入的涤纶梳棉条经并条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重新并合制得涤纶预并条,在并合过程中通过各梳棉条上的粗纱、细节、正常段之间的相互随机组合实现涤纶预并条的条干均匀度的改善,牵伸系统采用三上三下附导向皮辊压力棒双曲线牵伸结构,牵伸系统的加压方式采用弹簧加压;
第四步:混合并条,将第三步制得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经三道混合并条制得涤棉熟条,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经第一道混合并条制得涤棉混合条,其中棉精梳条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一道混合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和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棉精梳机的数量相同,棉精梳机的棉精梳条条筒放置在精梳条筒控制台上,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精梳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涤纶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涤纶预并条机的涤纶预并条条筒放置在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上,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在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下方放置有混合条筒控制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数量与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棉精梳机制得的满筒的棉精梳条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涤纶预并条机制得的满筒的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棉精梳条而后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同时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纶预并条而后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且此时每个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的总的数量在6-8之间,且进入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具体数量根据最终混纺纱中的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比和棉精梳条、涤纶预并条的线密度决定,当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的棉精梳条或者涤纶预并条用完后,将空筒的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将空筒的棉精梳条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棉精梳机的一个满筒的棉精梳条筒输出后,则相应的一个空筒的棉精梳条筒由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棉精梳机的精梳条筒控制台上,当涤纶预并条机的一个满筒的涤纶预并条筒输出后,则相应的一个空筒的涤纶预并条筒由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涤纶预并条机的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涤棉混合条经第二道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和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均匀度改善的涤棉半熟条,涤棉混合条经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二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二道混合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混合条条筒放置在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在第二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输入端设置有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混合条经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二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混合条而后经第四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混合条的数量在6-8之间,当放置在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混合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混合条经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二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混合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二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混合条条筒经第三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涤棉半熟条经第三道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和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均匀度改善的涤棉熟条,涤棉半熟条经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三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三道混合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半熟条条筒放置在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在第三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六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半熟条经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三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半熟条而后经第六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半熟条的数量在6-8之间,当放置在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半熟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半熟条经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三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半熟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三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半熟条条筒经第五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第五步:粗纱,将第四步制得的涤棉熟条经粗纱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卷捻系统的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涤棉粗纱,选用悬锭式的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粗纱机包括120锭,每一锭的下部设置有熟条条筒输入控制台,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双短皮圈结构;涤棉熟条经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粗纱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熟条条筒放置在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粗纱机的熟条条筒输入控制台的数量相同,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八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熟条经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四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熟条而后经第八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粗纱机的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粗纱机上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熟条的数量为1,当放置在粗纱机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熟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熟条经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四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熟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四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熟条条筒经第七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第六步:细纱,将第五步制得的涤棉粗纱经细纱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卷捻系统的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涤棉细纱,选用环锭的TH985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粗纱机和细纱机之间通过粗细联输送系统连接,粗细联输送系统由计算机集中控制,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设置进行全自动运行,实现设备的在线控制和监控,实现制得的卷绕有涤棉粗纱的粗纱管的满纱管、空管无人化、智能化的自动输送,提供定制化的自动输送系统,满足不同客户的厂房空间和预算的要求;粗细联输送系统包括传送轨道,粗纱机制得的涤棉粗纱满管后进行自动落纱,自动落纱后的满管的涤棉粗纱经传送轨道传送至细纱机,传送时,针对多品种纺纱,品种管理清晰,纱库满纱管先进先出,先做先用;粗细联输送系统的轨道采用铝合金导轨,具有耐腐蚀、强度高、不弯曲特点;轨道结构采用封闭式,防止飞花和粉尘物堆积;当传送至细纱机的满管的涤棉粗纱用完时,采用清尾纱装置将粗纱管上剩余的纬纱清除,采用模块化程序控制,以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传感测控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空气动力学技术,实现尾纱自动清除,尾纱清除成功率98%,清尾纱装置采用铝合金整体框架结构,强度高、重量轻、安装方便、外观美观,每台清尾纱标配8锭清洁吸口,单锭单吸,独立传动,单锭断棉检测,多次找头,提高清除成功率;采用圆带传动、重锤平衡结构,能耗低、安全性高,纱管筛选装置具备空管残纱在线监测和纱管颜色识别功能,通过机械手进行更换,保证输送链条上空管合格率达到100%,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第七步:络筒,将第六步制得的涤棉细纱经络筒机制得筒状结构的涤棉筒纱,选用POLAR/E Premium络筒机,细纱机和络筒机之间通过组对组群连式的细络联输送系统连接连,细络联输送系统包括连接轨道,连接轨道包括上连接支线、下连接支线和中间连接干线,上连接支线与各细纱机之间连接,下连接支线与各络筒机之前连接,上连接支线和下连接支线之间通过中间连接干线互通连接,中间连接干线为环形结构,从而使得细纱机组与络筒机组之间通过一条共用的环形主通道相互连通,继而使得细纱机台与络筒机台之间却形成了“台台通”,且细纱机台与络筒机台之间的连接通道数等于细纱机台数与络筒机台数的乘积;当细纱机所生产的涤棉细纱满管时,细纱机进行自动落纱,落好的纱会整齐的码放在纱箱中,纱箱经过上连接支线进入到中间连接干线,再经过下连接支线进入到指定的络筒机管纱站,待该络筒机落完上一批纱之后,纱箱会进入到工作状态,进入到托盘供纱装置中,进行络筒,使用时,通过监控系统监控每台络筒机的状况,决定每一批落纱被运送到哪一台络筒机,经络筒机制得的涤棉筒纱经筒纱自动打包系统进行自动的运输,从而有效减少用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更好的监控筒纱质量,控制产品品质,采用带有自动导向系统的AGV激光导航小车,设置好后自动将卷绕有涤棉筒纱的条筒从起始点运输到终点,不需要人工控制,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高,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以制备线密度为18.4tex的混纺比为JC60/T40的涤棉单染混纺纱为例,相应的工艺参数如下:
(1)原料选配:
原棉选配表
涤纶配棉表
(2)关键工艺参数设计:
棉梳棉:
涤纶梳棉:
棉精梳:
涤纶预并条:
混合并条:
粗纱:
细纱:
络筒:
(3)成纱质量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选配:选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
第二步:清梳联:对于棉清梳联,将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原棉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单轴流开棉机内的单个的表面带有针布的辊筒打手对原棉纤维实现自由状态下的打击开松作用,且在打击开松过程中将棉纤维内的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棉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多仓混棉机,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棉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重物分离器将棉纤维中的块状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立式纤维分离器中的风机的抽吸输送原棉纤维,并利用离心原理将棉纤维中的尘杂及短绒纤维分离清除,经除微尘机将棉纤维中的细小的杂质分离清除,经异纤分检机将原棉中的其他的非棉纤维进行分离清除,经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棉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棉纤维层,制得的棉纤维层直接经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棉梳棉条;
对于涤纶清梳联,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涤纶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金属探除器将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多仓混棉机,在多仓混棉机内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涤纶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火星探除器对涤纶纤维中的火星进行分离去除,经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涤纶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涤纶纤维层,制得的涤纶纤维层直接经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涤纶梳棉条;
第三步:棉精梳、涤纶预并条,对于棉精梳,将第二步制得的棉梳棉条依次经预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棉预并条,将棉预并条经条并卷重新制得卷状结构的棉卷,将棉卷经精梳制得纤维长度一致性提高的棉精梳条;对于涤纶预并条,将第二步制得的涤纶梳棉条经预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涤纶预并条;
第四步:混合并条,将第三步制得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经三道混合并条制得涤棉熟条,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经第一道混合并条制得涤棉混合条,其中棉精梳条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和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棉精梳机的数量相同,棉精梳机的棉精梳条条筒放置在精梳条筒控制台上,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精梳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涤纶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涤纶预并条机的涤纶预并条条筒放置在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上,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在第一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下方放置有混合条筒控制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数量与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一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棉精梳机制得的满筒的棉精梳条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涤纶预并条机制得的满筒的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满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棉精梳条而后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同时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纶预并条而后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且此时每个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的总的数量在6-8之间,且进入的棉精梳条和涤纶预并条具体数量根据最终混纺纱中的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比和棉精梳条、涤纶预并条的线密度决定,当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控制台上的棉精梳条或者涤纶预并条用完后,将空筒的涤纶预并条经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将空筒的棉精梳条经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空条筒输出轨道输出后进入到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环形轨道内,从而在第一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棉精梳机的一个满筒的棉精梳条筒输出后,则相应的一个空筒的棉精梳条筒由第一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棉精梳机的精梳条筒控制台上,当涤纶预并条机的一个满筒的涤纶预并条筒输出后,则相应的一个空筒的涤纶预并条筒由第一涤纶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一空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涤纶预并条机的涤纶预并条筒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涤棉混合条经第二道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和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均匀度改善的涤棉半熟条,涤棉混合条经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二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混合条条筒放置在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在第二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输入端设置有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三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四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二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一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混合条经第三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二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二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二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混合条而后经第四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混合条的数量在6-8之间,当放置在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混合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混合条经第四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二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混合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二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混合条条筒经第三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一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涤棉半熟条经第三道并条制得条干均匀度和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均匀度改善的涤棉熟条,涤棉半熟条经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第三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半熟条条筒放置在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在第三道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五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六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六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三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二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半熟条经第五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三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三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三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半熟条而后经第六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半熟条的数量在6-8之间,当放置在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半熟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半熟条经第六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三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半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半熟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三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半熟条条筒经第五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二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混合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第五步:粗纱,将第四步制得的涤棉熟条经粗纱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卷捻系统的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涤棉粗纱,粗纱机包括120锭,每一锭的下部设置有熟条条筒输入控制台,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双短皮圈结构;涤棉熟条经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与粗纱机进行自动传输和更换,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包括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的数量相同,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涤棉熟条条筒放置在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后端与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的数量与粗纱机的熟条条筒输入控制台的数量相同,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互通连接,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入轨道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第七空条筒输入轨道的前端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八满条筒输入轨道、第八空条筒输出轨道的后端与第四环形轨道互通连接,使用时,第三道并条的并条机制得的放置在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满筒的涤棉熟条经第七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四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在第四条筒循环自动传输系统的第四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涤棉熟条而后经第八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粗纱机的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且每个粗纱机上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进入的涤棉熟条的数量为1,当放置在粗纱机的熟条筒输入控制台上的涤棉熟条的条筒用完时,空筒的涤棉熟条经第八满条筒输出轨道进入到第四环形轨道内进行循环的转动,当一个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的涤棉熟条的条筒输出后,在第四环形轨道内循环转动的空筒的涤棉熟条条筒经第七满条筒输入轨道进入到第三混合并条的并条机的熟条筒输出控制台上,从而完成条筒的更换;
第六步:细纱,将第五步制得的涤棉粗纱经细纱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卷捻系统的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涤棉细纱,粗纱机和细纱机之间通过粗细联输送系统连接;粗细联输送系统包括传送轨道,粗纱机制得的涤棉粗纱满管后进行自动落纱,自动落纱后的满管的涤棉粗纱经传送轨道传送至细纱机;
第七步:络筒,将第六步制得的涤棉细纱经络筒机制得筒状结构的涤棉筒纱,细纱机和络筒机之间通过组对组群连式的细络联输送系统连接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棉纤维选用纤维长度>29mm、成熟度>1.6、短绒率<12、马克隆值3.7-4.3的细绒棉纤维;所述的涤纶纤维,选用断裂强度较高、疵点较少、超长纤维率较低的仪征产的规格分别为1.33dtex×38mm、1.56dtex×38mm的棉型涤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的棉清梳联,将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JWF1009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原棉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JWF1107单轴流开棉机内的单个的表面带有针布的辊筒打手对原棉纤维实现自由状态下的打击开松作用,且在打击开松过程中将棉纤维内的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棉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JWF1029-160多仓混棉机,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JWF1115-160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棉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FA125B型重物分离器将棉纤维中的块状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FA055-160立式纤维分离器中的风机的抽吸输送原棉纤维,并利用离心原理将棉纤维中的尘杂及短绒纤维分离清除,经JWF1053除微尘机将棉纤维中的细小的杂质分离清除,经异纤分检机精灵-8C将原棉中的其他的非棉纤维进行分离清除,经JWF1172型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棉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棉纤维层,制得的棉纤维层直接经JWF1211型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棉梳棉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的涤纶清梳联,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JWF1009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并在抓棉打手对涤纶的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作用,经MT904金属探除器将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分离清除,经Y形三通对开松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传递给2个JWF1029-160多仓混棉机,在多仓混棉机内对开棉机开松、除杂后的涤纶纤维进行充分的混合,经JWF1115-160精开棉机对充分混合后的涤纶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119E火星探除器对涤纶纤维中的火星进行分离去除,经JWF1172型清梳联喂棉箱对处理过的涤纶纤维进行均匀的铺层,从而制得均匀分布的涤纶纤维层,制得的涤纶纤维层直接经JWF1211型梳棉机的深入细致的开松、分梳、除杂、成条制得涤纶梳棉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棉精梳、涤纶预并条步骤中,棉梳棉条的预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条并卷选用E32条并卷机,精梳选用E65精梳机;涤纶梳棉条预并条选用TMFD81L并条机,预并条中采用6-8根涤纶梳棉条共同喂入,喂入的涤纶梳棉条经并条机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重新并合制得涤纶预并条,在并合过程中通过各梳棉条上的粗纱、细节、正常段之间的相互随机组合实现涤纶预并条的条干均匀度的改善,牵伸系统采用三上三下附导向皮辊压力棒双曲线牵伸结构,牵伸系统的加压方式采用弹簧加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道混合并条、第二道混合并条、第三道混合并条均选用TMFD81L并条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纱机选用悬锭式的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纱机选用环锭的TH985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所述的粗细联输送系统的轨道采用铝合金导轨,轨道结构采用封闭式。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络筒机选用POLAR/E Premium络筒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络联输送系统包括连接轨道,连接轨道包括上连接支线、下连接支线和中间连接干线,上连接支线与各细纱机之间连接,下连接支线与各络筒机之前连接,上连接支线和下连接支线之间通过中间连接干线互通连接,中间连接干线为环形结构,从而使得细纱机组与络筒机组之间通过一条共用的环形主通道相互连通,继而使得细纱机台与络筒机台之间却形成了“台台通”,且细纱机台与络筒机台之间的连接通道数等于细纱机台数与络筒机台数的乘积;当细纱机所生产的涤棉细纱满管时,细纱机进行自动落纱,落好的纱会整齐的码放在纱箱中,纱箱经过上连接支线进入到中间连接干线,再经过下连接支线进入到指定的络筒机管纱站,待该络筒机落完上一批纱之后,纱箱会进入到工作状态,进入到托盘供纱装置中,进行络筒。
CN201910987686.0A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Active CN110607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7686.0A CN110607586B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7686.0A CN110607586B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7586A true CN110607586A (zh) 2019-12-24
CN110607586B CN110607586B (zh) 2021-02-23

Family

ID=68894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7686.0A Active CN110607586B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758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1421A (zh) * 2020-04-01 2020-07-14 佛山双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纺织系统
CN111624948A (zh) * 2020-01-20 2020-09-04 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抓棉管理系统
CN111809278A (zh) * 2020-04-25 2020-10-23 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细纱机整体换粗纱效率的操作方法
CN111910312A (zh) * 2020-08-12 2020-11-10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精梳涤棉纱的生产方法
CN112030286A (zh) * 2020-09-08 2020-12-04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并条粗纱系统以及用于该并条粗纱系统的条筒输送方法
CN112251866A (zh) * 2020-10-12 2021-01-22 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 全气候热湿舒适纱线制造工艺及设备
CN112301477A (zh) * 2020-11-03 2021-02-02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粗纱机条桶自动输送的条桶排列、操作方法
CN116121921A (zh) * 2022-12-19 2023-05-16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9404A (ja) * 2011-04-07 2012-11-12 Japan Wool Textile Co Ltd 長短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073852A1 (en) * 2015-09-16 2017-03-16 BAMBOO GLOBAL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lend yarn with bamboo fiber
CN109972251A (zh) * 2019-04-22 2019-07-05 江南大学 精梳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9989144A (zh) * 2019-04-30 2019-07-09 江南大学 单染纱的生产方法
CN110106592A (zh) * 2019-03-25 2019-08-09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混纺色织纱的生产方法
CN110172765A (zh) * 2019-03-25 2019-08-27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混纺单染纱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9404A (ja) * 2011-04-07 2012-11-12 Japan Wool Textile Co Ltd 長短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073852A1 (en) * 2015-09-16 2017-03-16 BAMBOO GLOBAL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lend yarn with bamboo fiber
CN110106592A (zh) * 2019-03-25 2019-08-09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混纺色织纱的生产方法
CN110172765A (zh) * 2019-03-25 2019-08-27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混纺单染纱的生产方法
CN109972251A (zh) * 2019-04-22 2019-07-05 江南大学 精梳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9989144A (zh) * 2019-04-30 2019-07-09 江南大学 单染纱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4948A (zh) * 2020-01-20 2020-09-04 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抓棉管理系统
CN111411421A (zh) * 2020-04-01 2020-07-14 佛山双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纺织系统
CN111809278A (zh) * 2020-04-25 2020-10-23 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细纱机整体换粗纱效率的操作方法
CN111809278B (zh) * 2020-04-25 2022-02-11 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细纱机整体换粗纱效率的操作方法
CN111910312A (zh) * 2020-08-12 2020-11-10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精梳涤棉纱的生产方法
CN112030286A (zh) * 2020-09-08 2020-12-04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并条粗纱系统以及用于该并条粗纱系统的条筒输送方法
CN112030286B (zh) * 2020-09-08 2021-06-08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并条粗纱系统以及用于该并条粗纱系统的条筒输送方法
CN112251866A (zh) * 2020-10-12 2021-01-22 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 全气候热湿舒适纱线制造工艺及设备
CN112301477A (zh) * 2020-11-03 2021-02-02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粗纱机条桶自动输送的条桶排列、操作方法
CN116121921A (zh) * 2022-12-19 2023-05-16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6121921B (zh) * 2022-12-19 2024-04-19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7586B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7586B (zh) 一种连续化智能纺纱系统
CN110055650B (zh) 高比例棉/锦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699809B (zh) 一种差异化捻度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2061542A (zh) 一种有机棉莫代尔复合纱线的纺纱方法
CN110079909B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CN109989141A (zh) 一种用于织布的纺纱工艺
CN107723890B (zh) 一种棉粘色纺免上浆梭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34914A (zh) 一种雪花纱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29341A (zh) 一种纺织用柔性纱的制备方法
CN110714246B (zh) 一种短流程纺纱方法
CN110042520B (zh) 涤/粘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67059B (zh) 复合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2981633B (zh) 一种类马赛克效果的羊绒纱线织造方法
CN111020785A (zh) 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0184702B (zh)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CN108588937A (zh) 一种长片段涡流纺段彩纱及其纺制方法
CN114836861B (zh)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04550B (zh) 长丝短纤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1910312A (zh) 一种精梳涤棉纱的生产方法
Sonawane et al. Role of developed card technology in the improvement of yarn quality
CN116288838A (zh) 一种涡流纺纱的纺纱方法及装置、涡流纺线
CN106283304B (zh) 一种生产色纺纱的并条机装置及色纺纱和生产方法
CN111549416A (zh) 一种段彩纱及其制造方法
Stern Productivity of Labor and Industry
CN113756002A (zh) 一种含石墨烯纤维的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5

Address after: No.1 xc1001-3, Nanmen Gongnong Road, Chongfu Town,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XING YUNSHIJIAO ELECTRONIC COMMER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1800 Lihu Avenue, Binhu District, Wuxi,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4

Address after: 314500 Room 306, Building 7, No. 333, Gongmao Avenue, Puyuan Town,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ongxiang Zhime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xc1001-3, Nanmen Gongnong Road, Chongfu Town,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YUNSHIJIAO ELECTRONIC COMMER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8

Address after: Room 05, 27th Floor, Building 1, Guannan Fuxing Pharmaceutical Park, No. 58 Guanggu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3 (Wuhan Area of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after: Wuhan Anchen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500 Room 306, Building 7, No. 333, Gongmao Avenue, Puyuan Town,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ongxiang Zhime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7

Address after: No. 22, Youyi Road, Dangyang city,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444100

Patentee after: Yichang Jiarun Text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05, 27th Floor, Building 1, Guannan Fuxing Pharmaceutical Park, No. 58 Guanggu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3 (Wuhan Area of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before: Wuhan Anchen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