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6100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6100B
CN110546100B CN201780089733.9A CN201780089733A CN110546100B CN 110546100 B CN110546100 B CN 110546100B CN 201780089733 A CN201780089733 A CN 201780089733A CN 110546100 B CN110546100 B CN 110546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car
hoistway
brake unit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97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6100A (zh
Inventor
岛林启太
谷佳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46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6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 B66B5/0056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by preventing crushing
    • B66B5/007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by preventing crushing by anchoring the elevator car or counter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06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 B66D5/08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embodying blocks or sho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曳引机具有:主轴;制动鼓,其能够以主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制动单元,其配置于制动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制动单元具有可动部件。而且,制动单元通过将可动部件向斜上方按压于制动鼓的外周面来对制动鼓施加制动力。轿厢导轨在比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被上部导轨托架保持。制动单元配置于比机座高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上部导轨托架低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曳引机设置于井道内的上部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实现井道的省空间化,提出了如下的无机房型的电梯装置:在井道内的上部配置曳引机,并将引导轿厢的轿厢导轨配置于比曳引机的制动器的位置更接近曳引机的驱动绳轮的位置。曳引机的制动器配置于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两侧的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以往,还提出了如下的无机房型的电梯装置:在井道内的上部配置曳引机,并将曳引机的制动器配置于曳引机的上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0521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040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无机房型的电梯中,在曳引机配置于对重的上方的情况下,通过减小从支承曳引机的机座到井道的顶棚为止的尺寸,能够扩大对重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另一方面,在无机房型的电梯中,从安全性的方面出发,需要使对曳引机进行维护作业时从轿厢的上表面到井道的顶棚为止的尺寸为法规所规定的基准值以上。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由于支承轿厢导轨的最上位置的导轨托架配置于比曳引机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必须在曳引机的上方的空间配置最上位置的导轨托架,从而从机座到井道的顶棚为止的尺寸扩大。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对重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缩小,从而无法实现井道的省空间化。
而且,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包括制动器的曳引机整体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大,因此从机座到井道的顶棚为止的尺寸扩大。进而,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制动器配置于曳引机的上部,因此为了确保在维护作业时从轿厢的上表面到井道的顶棚为止的尺寸,同时能够使维护人员从轿厢的上表面接近制动器,必须使曳引机的位置下降至离开井道的顶棚的较低的位置,从而从机座到井道的顶棚为止的尺寸进一步扩大。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对重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也缩小,从而也无法实现井道的省空间化。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实现井道的省空间化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轿厢导轨,其设置于井道内,并引导轿厢;对重,其能够在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对重导轨,其设置于井道内,并引导对重;曳引机,其设置于井道内的上部,并产生使轿厢以及对重移动的驱动力;以及机座,其支承曳引机,曳引机具有:主轴;制动鼓,其能够以主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制动单元,其配置于制动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制动单元具有可动部件,并通过将可动部件向斜上方按压于制动鼓的外周面来对制动鼓施加制动力,轿厢导轨在比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被上部导轨托架保持,制动单元配置于比机座高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上部导轨托架低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使机座的位置接近井道的顶棚,从而能够扩大对重的移动范围。由此,能够实现井道的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从图1的轿厢侧观察时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10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从图1的层站侧观察时的制动单元的维护作业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而且,图2是示出从图1的轿厢侧观察时的曳引机的主视图。在图中,轿厢2以及对重3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井道1内。轿厢2具有底面、上表面2e、正面2a、背面2b以及一对侧面2c、2d。轿厢2的正面2a以及背面2b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上相互对置,轿厢2的一对侧面2c、2d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在轿厢2的正面2a设置有轿厢出入口4。在从上方观察时,轿厢2配置为使轿厢出入口4朝向各层的层站5。
在井道1形成有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2c对置的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另一个侧面2d对置的井道壁面1b以及与轿厢2的背面2b对置的井道壁面1c。
在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配置于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2c之间的空间。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为对重侧置类型的电梯装置。
在井道1内设置有第一轿厢导轨6、第二轿厢导轨7、第一对重导轨8以及第二对重导轨9。
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导轨6、7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轿厢2配置于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导轨6、7之间。第一轿厢导轨6配置于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2c之间的空间。第二轿厢导轨7配置于另一个井道壁面1b与轿厢2的另一个侧面2d之间的空间。轿厢2被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导轨6、7分别引导着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第一以及第二对重导轨8、9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上相互对置。由此,在从上方观察井道1时,如图1所示,连结第一以及第二对重导轨8、9的直线B与连结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导轨6、7的直线A垂直。
对重3配置于第一以及第二对重导轨8、9之间。在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第一对重导轨8以及第二对重导轨9配置于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2c之间的空间。而且,在从上方观察时,对重3、第一对重导轨8以及第二对重导轨9相对于连结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导轨6、7的直线A配置于从层站5观察时的里侧。第一对重导轨8配置于比第二对重导轨9接近第一轿厢导轨6的位置。对重3被第一以及第二对重导轨8、9分别引导着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曳引机10以及支承曳引机10的机座20,该曳引机10是产生使轿厢2以及对重3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装置。曳引机10以及机座20配置于比对重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靠上方的位置。
如图2所示,第一对重导轨8的高度比第一轿厢导轨6以及第二对重导轨9各自的高度低。机座20载置于第一对重导轨8的上端面。而且,机座20分别固定于第一轿厢导轨6、第一对重导轨8以及第二对重导轨9。
曳引机10是径向尺寸大于轴线方向尺寸的薄型曳引机。如图2所示,曳引机10载置于机座20的上表面。而且,在从轿厢2侧观察曳引机10时,曳引机10配置于第一轿厢导轨6与第二对重导轨9之间。进而,在从上方观察时,如图1所示,曳引机10配置于一个井道壁面1a与轿厢2的一个侧面2c之间的空间。
曳引机10具有:水平配置的主轴11;制动鼓12,其能够以主轴1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驱动绳轮13,其与制动鼓12一体地旋转;马达14,其使制动鼓12以及驱动绳轮13旋转;多个制动单元15,它们向制动鼓12以及驱动绳轮13施加制动力;以及壳体16,其支承主轴11、制动鼓12、驱动绳轮13、马达14以及多个制动单元15。在该例中,以使驱动绳轮13朝向轿厢2侧,并使马达14朝向井道壁面1a侧的状态配置曳引机10。
轿厢2以及对重3被多根索状体31悬吊在井道1内。作为索状体31,例如使用绳索或者带。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第一绳头组合装置32以及第二绳头组合装置33。在轿厢2的下部设置有一对轿厢吊轮34。在对重3的上部设置有对重吊轮35。
各个索状体31的一端部与第一绳头组合装置32连接,各个索状体3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绳头组合装置33连接。各个索状体31从第一绳头组合装置32依次卷绕于一对轿厢吊轮34、驱动绳轮13以及对重吊轮35,并到达第二绳头组合装置32。即,轿厢2以及对重3以绕绳比为2:1的方式被悬吊。
在这里,对曳引机10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10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10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10的侧视图。主轴11水平固定于壳体16。制动鼓12经由未图示的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轴11。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为以主轴11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状的面。
驱动绳轮13固定于制动鼓12。由此,驱动绳轮13与制动鼓12一体地旋转。在该例中,驱动绳轮13的外径小于制动鼓12的外径。
在驱动绳轮13的外周部沿驱动绳轮13的周向设置有供索状体31嵌入的槽132。索状体31沿槽132卷绕于驱动绳轮13的外周部。而且,如图2所示,卷绕于驱动绳轮13的外周部的索状体31从驱动绳轮13向下方延伸。由此,主轴11从索状体31受到的载荷的方向为下方。轿厢2以及对重3通过驱动绳轮13的旋转而在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马达14具有筒状的定子以及相对于定子旋转的筒状的转子。转子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内侧。定子以及转子与主轴11的轴线同轴配置。转子相对于定子以主轴1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在该例中,马达14的外径大于驱动绳轮13的外径。
转子具有多个磁铁。而且,转子固定于制动鼓12。由此,转子与制动鼓12一体地旋转。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定子线圈。当对定子线圈通电时,定子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利用定子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相对于定子旋转。
如图3所示,多个制动单元15分别配置于制动鼓1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在该例中,制动单元15的数量为两个。如图1所示,各个制动单元15不仅配置于制动鼓1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也配置于驱动绳轮13以及马达14各自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各个制动单元15具有可动部件151以及使可动部件151移位的制动驱动装置152。各个制动单元15通过将可动部件151按压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而向制动鼓12以及驱动绳轮13施加制动力,并通过使可动部件151离开制动鼓12而解除对制动鼓12以及驱动绳轮13的制动力。
可动部件151具有电枢153以及设置于电枢153的衬片154。电枢153在制动鼓12的径向上配置于制动鼓12与制动驱动装置152之间。衬片154是通过可动部件151的移位而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接触或离开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的摩擦部件。电枢153、衬片154以及制动驱动装置152配置于制动鼓12的周向的相同位置。
制动驱动装置152具有:作为弹性体的制动弹簧,其向衬片154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接触的方向对可动部件151施力;以及电磁铁,其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使可动部件151向衬片154离开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的方向移位。在停止向电磁铁通电时,通过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可动部件151被按压至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在向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产生吸引电枢153的电磁吸引力,从而可动部件151离开制动鼓12。由此,各个制动单元15成为不经由臂而使衬片154移位的直动式的制动单元。
在沿着主轴11的轴线观察曳引机10时,两个制动单元15分别相对于主轴11以及制动鼓12配置于左右斜下方。各个制动单元15将可动部件151朝向主轴11的轴线向斜上方按压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由此向制动鼓12以及驱动绳轮13施加制动力。禁止将制动单元15配置为将可动部件151向水平方向、斜下方以及铅直下方中的任意一方按压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在该例中,在沿主轴11的轴线观察曳引机10时,多个制动单元15配置于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下方的区域,并且在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上方的区域没有配置制动单元15。由此,在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上方的空间,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向外部开放。
在沿主轴11的轴线观察曳引机10时,如图3所示,各个制动单元15关于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铅直线配置于对称位置。而且,在沿主轴11的轴线观察曳引机10时,各个制动单元15各自的上端部配置于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下方的位置。进而,在沿主轴11的轴线观察曳引机10时,从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铅直线到制动单元15的下端部为止的距离小于从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铅直线到制动单元15的上端部为止的距离。
如图5所示,壳体16具有第一支承部件17以及第二支承部件18。
第一支承部件17具有基座部30、设置于基座部30的圆筒状的定子固定部21、设置于基座部30以及定子固定部21的多个制动器安装部22、以及设置于定子固定部21的第一主轴安装部23。第一支承部件17由一体成型的单一材料构成。
基座部30沿主轴11的轴线水平配置于主轴11、制动鼓12、驱动绳轮13以及马达14的下方。第二支承部件18的下端部固定于基座部30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定子固定部21的下端部固定于基座部30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制动鼓12、驱动绳轮13以及马达14配置于第一主轴安装部23与第二支承部件18之间。
定子固定部21是与主轴11的轴线同轴配置的圆筒状部件。马达14的定子以定子的外周面嵌入定子固定部21的内周面的状态固定于定子固定部21。
第一主轴安装部23是封闭圆筒状的定子固定部21的一个开口部的板状部件。在第一主轴安装部23设置有供主轴11的一端部嵌入的嵌合孔23a。主轴11的一端部以嵌入嵌合孔23a的状态被支承于第一主轴安装部23。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各个制动器安装部22对应于制动单元15的周向的位置而设置于定子固定部21的外周部。在该例中,在沿主轴11的轴线观察曳引机10时,两个制动器安装部22关于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铅直线配置于对称的位置。而且,各个制动器安装部22具有:轴安装部221,其设置于定子固定部21;以及螺栓安装部222,其配置于比轴安装部221靠下方的位置,并设置于定子固定部21以及基座部30。
作为制动器安装轴的轴用螺栓223与主轴11的轴线平行地设置于轴安装部221。制动单元15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轴用螺栓223。制动单元15以轴用螺栓223为中心在安装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移位,该安装位置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对置,该维护位置位于比安装位置靠制动鼓1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制动单元15的下端部通过作为紧固件的安装螺栓224安装于螺栓安装部222。制动单元15通过安装螺栓224保持于安装位置。通过从螺栓安装部222卸下安装螺栓224,制动单元15能够在安装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移位。曳引机10以制动单元15保持于安装位置的状态被使用。在制动单元15到达维护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对制动单元15进行维护作业。
第二支承部件18具有安装主轴11的另一端部的第二主轴安装部24。在第二主轴安装部24设置有供主轴11的另一端部嵌入的嵌合孔24a。主轴11的另一端部以嵌入嵌合孔24a的状态被支承于第二主轴安装部24。
如图2所示,保持第一轿厢导轨6的多个导轨托架41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固定于井道1内。而且,保持第二轿厢导轨7的多个导轨托架4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固定于井道1内。进而,保持第一对重导轨8的多个导轨托架43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固定于井道1内。而且,保持第二对重导轨9的多个导轨托架44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固定于井道1内。
如图2所示,保持第一轿厢导轨6的多个导轨托架41中的一个以上的导轨托架41作为上部导轨托架41a配置于比机座20高的位置。在该例中,保持第一轿厢导轨6的多个导轨托架41中,位于最高位置的一个导轨托架成为上部导轨托架41a。而且,保持第二对重导轨9的多个导轨托架44中的一个以上的导轨托架44作为上部导轨托架44a配置于比机座20高的位置。在该例中,保持第二对重导轨9的多个导轨托架44中,位于最高位置的一个导轨托架成为上部导轨托架44a。
各个制动单元15配置于比机座20高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上部导轨托架41a、44a低的位置。曳引机10配置于比第二对重导轨9接近第一轿厢导轨6的位置。在从上方观察时,第一轿厢导轨6的上部导轨托架41a与两个制动单元15中接近第一轿厢导轨6的一个制动单元15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并且配置于制动鼓12的区域外。在从上方观察时,第二对重导轨9的上部导轨托架44a从曳引机10的区域偏离。而且,上部导轨托架41a、44a的下端部配置于比曳引机10的上端部低的位置。
接着,对进行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时的顺序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从图1的层站5侧观察时的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的状态的主视图。在进行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时,维护人员51从最上层的层站登上轿厢2的上表面2e。然后,对设置于轿厢2的上部的未图示的维护时操作设备进行操作,从而使轿厢2低速上升,并使轿厢2停止在能够在曳引机10的下方对曳引机10进行维护作业的位置。这时,使轿厢2停止在井道1的顶棚1d与轿厢2的上表面2e之间的距离h为设定值2000mm以上的维护时停止位置。
然后,维护人员51从曳引机10的下方进行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这时,维护人员51站在设置于轿厢2的上表面2e的轿厢上扶手52所包围的范围内进行维护作业。这时,制动单元15存在于比从驱动绳轮13向下方延伸的索状体31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制动单元15朝向斜下方,由此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变得容易。
在进行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时,维护人员51从曳引机10的下方操作对制动单元15进行固定的安装螺栓224,从而从螺栓安装部222卸下安装螺栓224。由此,制动单元15能够从安装位置向维护位置移位。然后,维护人员51在制动单元15移位至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制动单元15进行衬片154的更换等维护作业。当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结束时,维护人员51使制动单元15从维护位置移位至安装位置,并通过安装螺栓224将制动单元15固定于安装位置。
然后,在对维护时操作设备进行操作而使轿厢2低速下降后,维护人员51从轿厢2的上表面2e回到最上层的层站。如此进行制动单元15的维护作业。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将可动部件151向斜上方按压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的制动单元15配置于比机座20高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第一轿厢导轨6的上部导轨托架41a低的位置,因此在从主轴11的轴线观察时,能够将制动单元15配置于斜下方,从而能够使制动单元15向制动鼓12的水平方向外侧以及上下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小于制动单元15的厚度尺寸。由此,能够实现曳引机10的小型化。而且,与将可动部件151向下方或者水平方向按压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制动单元15相对于主轴11配置于较低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在停止在维护时停止位置时从轿厢2的上表面2e到井道1的顶棚1d为止的距离h为设定值以上,同时能够使机座20的位置接近井道1的顶棚1d。而且,第一轿厢导轨6的上部导轨托架41a配置于制动单元15的上方,由此能够将曳引机10的上端部配置于比第一轿厢导轨6的上部导轨托架41a的位置高的位置,从而能够使机座20的位置进一步接近井道1的顶棚1d。由此,能够扩大对重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实现井道1的省空间化。而且,在从主轴11的轴线观察时,由于能够将制动单元15配置于斜下方,因此登上轿厢2的上表面2e的维护人员51容易从下方接近曳引机10,从而能够减轻维护作业的负担。
而且,在从上方观察曳引机10时,制动单元15的一部分与第一轿厢导轨6的上部导轨托架41a的区域重叠,因此能够使曳引机10的位置接近第一轿厢导轨6,而制动单元15不与上部导轨托架41a发生干涉。由此,能够提高曳引机10的布局的自由度。
而且,在沿主轴11的轴线观察制动单元15时,制动单元15的上端部位于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下方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制动单元15的上端部接近上部导轨托架41a,能够使曳引机10的上端部配置于更高的位置,从而能够使机座20的位置进一步接近井道1的顶棚1d。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对重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井道1的省空间化。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沿主轴11的轴线观察制动单元15时,制动单元15的上端部位于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下方的位置,但只要制动单元15将可动部件151向斜上方按压于制动鼓12的外周面12a,制动单元15的上端部也可以位于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例如也可以是,衬片154的上端部位于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方的位置,制动单元15的上端部位于比通过主轴11的轴线的水平线A靠上方的位置。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在从上方观察时,第二对重导轨9的上部导轨托架44a从曳引机10的区域偏离,但也可以是,在从上方观察时,第二对重导轨9的上部导轨托架44a配置为与另一个制动单元15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在该情况下,在从上方观察时,第二对重导轨9的上部导轨托架44a配置于从制动鼓12的区域偏离的位置。这样,能够使第二对重导轨9的位置接近曳引机10,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井道1的省空间化。
标号说明
1:井道;2:轿厢;3:对重;6:第一轿厢导轨;7:第二轿厢导轨;8:第一对重导轨;9:第二对重导轨;10:曳引机;11:主轴;12:制动鼓;12a:外周面;15:制动单元;20:机座;41a:上部导轨托架;151:可动部件。

Claims (6)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轿厢导轨,其设置于所述井道内,并引导所述轿厢;
对重,其能够在所述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对重导轨,其设置于所述井道内,并引导所述对重;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井道内的上部,并产生使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对重移动的驱动力;以及
机座,其支承所述曳引机,
所述曳引机具有:主轴;制动鼓,其能够以所述主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制动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制动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制动单元具有可动部件以及使所述可动部件移位的制动驱动装置,并通过将所述可动部件向斜上方按压于所述制动鼓的外周面来对所述制动鼓施加制动力,所述可动部件和所述制动驱动装置配置于所述制动鼓的周向的相同位置,
所述轿厢导轨在比所述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被上部导轨托架保持,
所述制动单元配置于比所述机座高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所述上部导轨托架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沿所述主轴的轴线观察所述制动单元时,所述制动单元的上端部位于比通过所述主轴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上部导轨托架的下端部配置于比所述曳引机的上端部低的位置。
4.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轿厢导轨,其设置于所述井道内,并引导所述轿厢;
对重,其能够在所述井道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对重导轨,其设置于所述井道内,并引导所述对重;
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井道内的上部,并产生使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对重移动的驱动力;以及
机座,其支承所述曳引机,
所述曳引机具有:主轴;制动鼓,其能够以所述主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制动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制动鼓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制动单元具有可动部件,并通过将所述可动部件向斜上方按压于所述制动鼓的外周面来对所述制动鼓施加制动力,
所述轿厢导轨在比所述机座的位置高的位置处被上部导轨托架保持,
所述制动单元配置于比所述机座高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所述上部导轨托架低的位置,
其中,在从上方观察时,所述上部导轨托架与所述制动单元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沿所述主轴的轴线观察所述制动单元时,所述制动单元的上端部位于比通过所述主轴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上部导轨托架的下端部配置于比所述曳引机的上端部低的位置。
CN201780089733.9A 2017-04-26 2017-04-26 电梯装置 Active CN110546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6553 WO2018198230A1 (ja) 2017-04-26 2017-04-26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6100A CN110546100A (zh) 2019-12-06
CN110546100B true CN110546100B (zh) 2021-12-10

Family

ID=6391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9733.9A Active CN110546100B (zh) 2017-04-26 2017-04-26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3572B2 (zh)
JP (1) JP6485673B1 (zh)
CN (1) CN110546100B (zh)
DE (1) DE112017007485T5 (zh)
WO (1) WO20181982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0810B1 (ja) * 2020-12-16 2021-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1953A (ja) * 1999-12-16 2001-06-26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駆動装置の支持装置
JP2001187678A (ja) * 1999-12-28 2001-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226178C (zh) * 2001-09-28 2005-11-09 株式会社明电舍 升降机和采用该升降机的电梯系统
JP2007277015A (ja) * 2007-07-31 2007-10-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N10350829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205709389U (zh) * 2016-04-07 2016-11-23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曳引机布置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9300A (en) * 1996-12-20 1999-05-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Mounting for an elevator traction machine
SK285867B6 (sk) * 1997-12-23 2007-10-04 Inventio Ag Lanový výťah s hnacím kotúčom
EP1069068B1 (de) * 1999-07-16 2006-06-07 Inventio Ag Kompakter Antrieb für einen Aufzug
US6446762B1 (en) * 1999-12-16 2002-09-1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machine support frame mounted to hoistway wall
WO2001089975A1 (fr) * 2000-05-26 2001-11-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scenseur
EP1422183A4 (en) * 2001-08-29 2010-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US7377366B2 (en) * 2002-11-25 2008-05-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Sheave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system
KR200332820Y1 (ko) * 2003-08-29 2003-11-10 티센크루프 동양엘리베이터 주식회사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기 설치구조
KR100780499B1 (ko) * 2005-05-26 2007-11-29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KR200424453Y1 (ko) * 2006-06-07 2006-08-22 현대엘리베이터주식회사 드럼방식의 직접형 전자 브레이크를 구비한 권양기
EP2452910B1 (en) * 2009-07-08 2016-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rect-acting drum brake device for elevator
JP5805212B2 (ja) 2011-12-07 2015-1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4006703A1 (ja) * 2012-07-04 2014-0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468932B2 (ja) 2015-04-20 2019-02-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144844A (zh) * 2016-08-24 2016-11-23 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无机房电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1953A (ja) * 1999-12-16 2001-06-26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駆動装置の支持装置
JP2001187678A (ja) * 1999-12-28 2001-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226178C (zh) * 2001-09-28 2005-11-09 株式会社明电舍 升降机和采用该升降机的电梯系统
JP2007277015A (ja) * 2007-07-31 2007-10-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N10350829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205709389U (zh) * 2016-04-07 2016-11-23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曳引机布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53572B2 (en) 2022-09-27
WO2018198230A1 (ja) 2018-11-01
US20200039790A1 (en) 2020-02-06
DE112017007485T5 (de) 2020-01-09
CN110546100A (zh) 2019-12-06
JP6485673B1 (ja) 2019-03-20
JPWO2018198230A1 (ja)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9482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US9868613B2 (en) Braking apparatus,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that uses same, and buffering reaction force adjusting method for a braking apparatus
EP2452910B1 (en) Direct-acting drum brake device for elevator
KR101737258B1 (ko)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JP669779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ブレーキ及びエレベータ巻上機
JP499228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546100B (zh) 电梯装置
JP447680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駆動装置
JP2013040033A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2010024014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
CN107618964B (zh) 电梯用卷扬机以及电梯装置
JP2016060604A (ja) 巻上機、エレベータ及び電磁ブレーキ装置の調整方法
WO2018198231A1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N111448157A (zh) 无机房电梯
JP2012218863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4037282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用ガイド機構
CN110520375B (zh) 电梯
JP200819552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783089A1 (en) Hoist of elevator
JP6366552B2 (ja)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13112502A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薄型巻上機
KR20200066991A (ko) 와전류 브레이크를 포함하는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JP2014240320A (ja) エレベータ用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JP2017057068A (ja)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13245044A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