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0039B - 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 Google Patents

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0039B
CN110510039B CN201910900307.XA CN201910900307A CN110510039B CN 110510039 B CN110510039 B CN 110510039B CN 201910900307 A CN201910900307 A CN 201910900307A CN 110510039 B CN110510039 B CN 110510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wheel
frame
bolt
logistics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03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0039A (zh
Inventor
王国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ap Intelligent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ap Intelligent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ap Intelligent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ap Intelligent Vehic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10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0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0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0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7Motorcy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7/00Freight- or passenger-carrying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包括设有一个前轮的前车架和设有后轮的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前车架上设有转动套设于转动轴外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内固定安装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内沿转动轴轴向滑动连接有插销,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插孔,所述插销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插销沿其轴向运动的锁定机构,所述插接部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抵接块,所述转动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抵接块相对转动部运动的限位块,每块所述抵接块对应至少一块限位块。在限位块和抵接块的配合下,前车架可相对后车架的摇摆角度有限,进而使该物流车摇摆时不易由于摇摆角度过大而导致车身侧翻,使驾驶者倒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背景技术
目前,短距离小型货运大多使用人力或电动三轮车作为交通工具,而广泛使用的三轮车的车架中,前轮架体与后轮架体是固定在一起的,使得骑行的时候很容易翻车。故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前车身可相对后车身摇摆的三轮车。
在两个后轮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前车架、车座及前轮部分可以倾斜,大大提高了三轮车的操控舒适性,同时可减小三轮车转弯侧翻的可能性。但在前车架相对后轮架摆动时,摆动角度纯粹依靠驾驶者身体倾斜来操作,当摇摆角度过大时,前车架容易侧翻不好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前车架可相对后车架摇摆且摇摆角度有限,减小了驾驶者和前车架过度倾斜导致物流车侧翻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包括设有一个前轮的前车架和设有后轮的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前车架上设有转动套设于转动轴外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内固定安装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内沿转动轴轴向滑动连接有插销,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插孔,所述插销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插销沿其轴向运动的锁定机构,所述插接部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抵接块,所述转动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抵接块相对转动部运动的限位块,每块所述抵接块对应至少一块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设定时,插销未插入插孔内,转动部可相对转动轴转动,进而使驾驶时驾驶员可通过身体摇摆来改变前车架的重心,使前车架相对后车架摇摆。在前车架摇摆的过程中,转动部相对转动轴转动,限位块相对转动轴运动直至其抵接于抵接块,抵接块对限位块有一限位力,使转动部无法再沿该方向相对转动轴转动。即在限位块和抵接块的配合下,前车架可相对后车架的摇摆角度有限,进而使该物流车摇摆时不易由于摇摆角度过大而导致车身侧翻,使驾驶者倒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若驾驶者不习惯前车架摇摆,可通过锁定机构带动插销沿其轴向运动,使插销插入插孔内。此时在插销和插孔的配合下,转动轴和转动部呈周向固定,此时前车架和后车架保持相对固定,与传统三轮车相同。可使该三轮车更符合不同人的驾驶习惯。在停车时,也可使前车架和后车架相对固定,使前车架更稳定,进而使驾驶者可更方便的下车。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抵接块抵接于限位块时,所述抵接块和限位块呈面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小了限位块与抵接块抵接时两者接触面承受的压强,减小了抵接块和限位块受力变形的概率,减小了摇摆过程中抵接块由于过度承力而变形,导致前车架可相对后车架过度摇摆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和插接部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于抵接块和插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摇摆过程中抵接块由于过度承力而变形,导致前车架可相对后车架过度摇摆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靠近限位块一侧侧壁所处平面和限位块靠近抵接块一侧侧壁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arctan[B/(2*h)],B为物流车前轮轮宽,h为前车架对应的物流车部位的质心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前车部的重心一般高于后车部,且前车部只有单轮后车部有双轮,使用该数据来计算物流车的侧翻角,可确保在前车架相对后车架摇摆时,物流车整车不会侧翻造成安全事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靠近限位块一侧侧壁所处平面和限位块靠近抵接块一侧侧壁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定驾驶者身高一米九且坐于该物流车上,若在停车时没有使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前车架相对后车架摇摆该角度,物流车整车依旧处于稳定状态,不会侧翻。同时驾驶员也可通过自身身体的摇摆将前车架摆动回平行后车架的状态,不需要使用脚支撑地面,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和转动部呈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驾驶者的身高、体重、常用驾驶坐姿来确定驾驶者坐上该物流车后物流车前车身的质心,根据质心位置来更换限位块大小,进而调节前车架最大的摇摆幅度,使该物流车拥有更好的人机,符合驾驶员的驾驶习惯。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外壁沿其周向设有若干个抵接部,两个相邻抵接部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弹性阻尼件,且所述弹性阻尼件抵接于容纳腔内壁,所述弹性阻尼件固定连接于转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车架相对后车架摆动的过程中,转动部相对转动轴转动,此时弹性阻尼件收到沿切线的推动力,使弹性阻尼件累积弹性势能。进而在驾驶者需要回正前车架时只需摆正自身,转动部在弹性阻尼件的弹性势能下相对转动轴转动,回位至平行于后车架的位置,使驾驶体验感更好。同时也可更准确的使插销对准插孔,方便前车架在相对后车架固定和可相对后车架摇摆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外套设有第一连接套,所有所述抵接部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套且与第一连接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套和转动轴呈周向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时,抵接部和第一连接套可一体铣削或铸造成型,减小了装配或单个加工所耗费的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外套设有第二连接套,所述插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套且与第二连接套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套和转动轴呈周向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时,插接部和第二连接套可一体铣削或铸造成型,减小了装配或单个加工所耗费的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包括光杆部和花键部,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内均设有与花键部配合的内花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花键连接将转动轴、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周向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减小了加工难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前车架可相对后车架摆动,减小了三轮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使三轮车可更灵活的转弯;2、前车架相对后车架的最大摆动角度根据人机设置,减小了前车架过度摇摆导致物流车侧翻的概率;3、在摇摆后,前车架可自动回正至平行后车架的状态,使三轮车可更方便操控;4、三轮车的前车架可在相对后车架固定和相对后车架摇摆两种工况中调节,适用于多种驾驶习惯的驾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转动轴和转动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转动轴和转动部处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转动轴和转动部处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转动轴和转动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中弹性阻尼件处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四中锁定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四中转动轴和转动部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五中缓冲弹性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六中转动轴和转动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六中转动圆盘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实施例六中第一摆臂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六中转动部、转动轴和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前车部;2、后车部;3、前车架;4、前轮;5、前车身;6、把手;7、座椅;8、后车架;9、后轮;10、后车身;11、转动轴;12、转动部;13、轴承;14、限位块;15、抵接块;16、沉头螺栓;17、抵接部;18、容纳腔;19、弹性阻尼件;20、凸块;21、光杆部;22、花键部;23、第一连接套;24、插接部;25、插销;26、导向部;27、插孔;28、第二连接套;29、遮附套;30、加强筋;31、联动杆;32、中间部;33、驱动件;34、限位轴;35、限位座;36、第一补偿槽;37、第一转轴;38、延伸板;39、第二转轴;40、从动部;41、连接块;42、缓冲弹性件;43、导向轴;44、摆臂组件;45、驱动机构;46、安装座;47、安装螺栓;48、转动圆盘;49、第二补偿槽;50、滑槽;51、转动槽;52、容纳槽;53、第一摆臂;54、第二摆臂;55、连接轴;56、拉线;57、回位弹簧;58、翻板;59、第三补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包括前车部1和后车部2。前车部1包括前车架3、前轮4和前车身5,前轮4转动连接于前车架3,前车身5固定安装于前车架3上方,前车身5远离后车部2一端设有用于控制方向的把手6。前车身5中部安装有座椅7。后车部2包括后车架8、后轮9和后车身10,后轮9设有两个且同轴转动连接于后车架8,前轮4和后轮9形成三角支撑。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该电动三轮车转弯,后车架8靠近前车架3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外转动套设有转动部12,转动部12固定安装于前车架3。转动部12和转动轴11之间设有轴承13,轴承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转动部12两端,轴承13内圈固定连接于转动轴11,轴承13外圈固定连接于连接部内壁。
为了防止前车过度摇摆导致该物流车侧翻,如图3所示,转动轴11上沿其径向固定安装有抵接块15,转动部12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抵接块15相对转动部12运动的限位块14,每块抵接块15对应一块限位块14。当抵接块15抵接于限位块14时,抵接块15和限位块14呈面面接触。
抵接块15靠近限位块14一侧侧壁所处平面和限位块14靠近抵接块15一侧侧壁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arctan[B/(2*h)],B为物流车前轮4轮宽,h为前车架3对应的物流车部位的质心高度。具体的,抵接块15靠近限位块14一侧侧壁所处平面和限位块14靠近抵接块15一侧侧壁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8°。
在前车部1架摇摆的过程中,转动部12相对转动轴11转动,限位块14相对转动轴11运动直至其抵接于抵接块15,抵接块15对限位块14有一限位力,使转动部12无法再沿该方向相对转动轴11转动。即在限位块14和抵接块15的配合下,前车部1可相对后车部2的摇摆角度有限,进而使该物流车摇摆时不易由于摇摆角度过大而导致车身侧翻,使驾驶者倒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为了使该物流车在不侧翻的前提下,适应于多种驾驶者的使用习惯,限位块14和转动部12呈可拆卸连接。限位块14上螺纹连接有一沉头螺栓16,沉头螺栓16螺纹连接于转动部12且嵌设于限位块14内。
可根据实际驾驶者的身高、体重、常用驾驶坐姿来确定驾驶者坐上该物流车后物流车前车身5的质心,根据质心位置来更换限位块14大小,进而调节前车部1相对后车部2最大的摇摆幅度,使该物流车拥有更好的人机,符合驾驶员的驾驶习惯。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方便前车身5回正,转动轴11外壁沿其周向设有若干个抵接部17,两个相邻抵接部17之间形成容纳腔18,容纳腔18内设有弹性阻尼件19,且弹性阻尼件19抵接于容纳腔18内壁。弹性阻尼件19固定连接于转动部12。具体的,弹性阻尼件19由弹性橡胶制成,且弹性阻尼件19两端分别设有凸块20,凸块20嵌设于转动部12内,进而使弹性阻尼件19固定连接于转动部12。
在前车架3相对后车架8摆动的过程中,转动部12相对转动轴11转动,此时弹性阻尼件19收到沿切线的推动力,使弹性阻尼件19累积弹性势能。进而在驾驶者需要回正前车部1时只需摆正自身,转动部12在弹性阻尼件19的弹性势能下相对转动轴11转动,回位至平行于后车部2的位置,使驾驶体验感更好。
为了可更方便的使抵接部17安装在转动轴11上,连接轴55包括光杆部21和花键部22,光杆部21固定连接于后车架8。转动轴11的花键部22外套设有第一连接套23,所有抵接部17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套23且与第一连接套23一体成型,成型方式可为铸造或机加工。第一连接套23内设有与花键部22配合的内花键。通过花键配合使第一连接套23和转动轴11周向限位,进而使转动部12相对转动轴11转动时,弹性阻尼件19和抵接部17相对运动,使弹性阻尼件19被压缩。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方便不同驾驶员的驾驶需求,转动轴11上固定安装有插接部24,插接部24上开设有插孔27。转动部12内固定安装有导向部26,导向部26内沿转动轴11轴向滑动连接有插销25。插销25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插销25沿其轴向运动,使插销25插入或离开插孔27的锁定机构。
通过锁定机构使插销25插入插孔27后,导向部26相对插接部24周向固定,故转动部12相对转动轴11周向固定,此时前车部1无法摆动,可符合一部分人的驾驶习惯。且前车部1无法摆动,也可使三轮车更稳定的停车在某一地方。
如图9所示,为了方便插接部24的安装,转动轴11的花键部22外套设有第二连接套28,插接部24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套28且与第二连接套28一体成型,成型方式可为铸造、机加工等。第二连接套28内设有与花键部22配合的内花键。通过花键配合使第二连接套28和转动轴11周向限位。如图7所示,花键部22外还套设有遮附套29,遮附套29位于第一连接套23和第二连接套28之间且抵紧于第一连接套23和第二连接套28,遮附套29内设有与花键部22配合的内花键。
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抵接块15的加工,抵接块15和插接部24呈一体设置。抵接块15和插接部24之间设有加强筋30,加强筋30固定连接于抵接块15和插接部24。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基于实施例四的基础,如图7所示,锁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插销25的联动杆31、转动连接于联动杆31的中间部32和用于驱动中间部32沿插销25轴向运动的驱动件33。联动杆31还转动连接于导向部26,该转动点位于中间部32和插销25之间。中间部32两端沿其轴向均至少设有一个限位轴34,转动部12内固定安装有限位座35,限位轴34穿过限位座35且滑动连接于限位座35。驱动件33可为推进电机、丝杠组等。在需切换状态时,驱动件33带动中间部32沿其轴向运动,此时联动杆31在中间部32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插销25沿插销25的长度方向运动,实现插销25插入插孔27或从插孔27拔出。实现前车部1在相对后车部2固定和可相对后车部2摇摆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8所示,联动杆31靠近插销25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补偿槽36,第一补偿槽36连通联动杆31一端,插销2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7,第一转轴37滑动嵌设于第一补偿槽36内且转动连接于第一补偿槽36。导向部26一侧固定安装有延伸板38。联动杆31中部插设有第二转轴39,且联动杆31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39。第二转轴39插入延伸板38且固定连接于延伸板38和导向部26。从而确保在中间部32驱动联动杆31转动时,联动杆31可绕第二转轴39转动,且提供给插销25使插销25沿其轴向运动的驱动力。
为了在看不见插销25和插孔27位置的情况下,也使插销25顺利插入插孔27内,如图10所示,中间部32包括呈空心设置且固定连接于驱动件33的从动部40、沿从动部40轴向滑动连接于从动部40的连接块41、位于连接块41两侧的缓冲弹性件42。联动杆31转动连接于连接块41。连接块41两侧沿从动部40轴向均设有导向轴43,缓冲弹性件42为弹簧,两个缓冲弹性件42分别套设于两个导向轴43外。缓冲弹性件42沿从动部40轴向设置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从动部40内壁和连接块41侧壁。
如图8和图10所示,若需将前车部1和后车部2相对固定时,插销25并未对准插孔27,此时驱动件33带动从动部40运动时,从动部40对联动杆31的力传递给连接块41,连接块41相对从动部40滑动,其中一个缓冲弹性件42被压缩。然后相对后车部2摆动前车部1,直到摆动至插销25对准插孔27后,在缓冲弹性件42的作用下,插销25自动插入插孔27内,完成了前车部1的锁定。使前车部1和后车部2相对固定,操作方便。
该物流车在前车部1可相对后车部2转动和前车部1相对后车部2固定两种状态切换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若驾驶者不喜欢前车部1摇摆或需停车时,可通过驱动件33驱动中间部32沿其长度方向运动,此时若插销25处于对准插孔27的状态,从动部40和连接块41同步运动,联动杆31转动进而驱动插销25沿其轴向运动,插入插孔27内,使转动部12相对转动轴11周向固定,完成前车部1和后车部2的锁定;
若插销25未对准插孔27,在从动部40运动时,连接块41相对从动部40运动压缩一侧的缓冲弹性件42,在缓冲弹性件42的作用下,插销25抵接于插接部24一侧;然后相对后车部2摆动前车部1,直至运动到插销25对准插孔27,在缓冲弹性件42的作用下,插销25被推入插孔27,完成前车部1和后车部2的锁定。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锁定机构不同。 如图11所示,锁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插销25的联动杆31、转动连接于联动杆31的中间部32、用于驱动中间部32沿插销25轴向运动的摆臂组件44、用于驱动摆臂组件44转动的驱动机构45。转动部12内固定安装有安装座46。联动杆31上穿设有安装螺栓47,安装螺栓47位于插销25和中间部32之间。安装螺栓47螺纹连接于安装座46且固定连接于安装座46,联动杆31转动连接于安装螺栓47。
如图12所示,联动杆31靠近中间部32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圆盘48。如图13所示,中间部32上开设有第二补偿槽49,第二补偿槽49包括滑槽50和转动槽51,滑槽50沿中间部32轴向开设于中间部32外壁,转动槽51开设于滑槽50底面。联动杆31嵌设于滑槽50内滑动连接于滑槽50,转动圆盘48嵌设于转动槽51内且转动连接于转动槽51,转动圆盘48抵接于转动槽51侧壁。如图12所示,中间部32两端沿其轴向均至少设有一个限位轴34,转动部12内固定安装有限位座35,限位轴34穿过限位座35且滑动连接于限位座35。
如图11所示,驱动机构45带动摆臂组件44转动,使中间部32沿插销25轴向运动时,转动圆盘48在中间部32的带动下相对中间部32转动,且沿中间部32轴向方向运动。此时联动杆31绕安装螺栓47转动,进而给予插销25一个沿其轴向的驱动力,实现插销25插入插孔27或从插孔27拔出。使前车部1在相对后车部2固定和可相对后车部2摇摆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为了在看不见插销25和插孔27位置的情况下,也使插销25顺利插入插孔27内,中间部32内沿其轴向开设有容纳槽52,容纳槽52沿中间部32轴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转动槽51两侧。容纳槽52连通转动槽51,转动圆盘48两侧沿中间部32轴向均设有导向轴43,导向轴43位于容纳槽52内且抵接于转动圆盘48。导向轴43外套设有缓冲弹性件42,缓冲弹性件42为弹簧。缓冲弹性件42靠近转动圆盘48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向轴43,且另一端抵接于容纳槽52端壁。
若需将前车部1和后车部2相对固定时,插销25并未对准插孔27,此时驱动机构45带动摆臂组件44转动,使中间部32沿轴向运动,中间部32对联动杆31的力传递给导向轴43,导向轴43相对中间部32滑动,其中一个缓冲弹性件42被压缩。然后相对后车部2摆动前车部1,直到摆动至插销25对准插孔27后,在缓冲弹性件42的作用下,插销25自动插入插孔27内,完成了前车部1的锁定。使前车部1和后车部2相对固定,操作方便。
如图14所示,为了方便驱动机构45的安装,减小摇摆机构的体积,中间部32上开设有第三补偿槽59。摆臂组件44包括第一摆臂53、第二摆臂54、用于连接第一摆臂53和第二摆臂54的连接轴55。第一摆臂53嵌设于第三补偿槽59内且滑动连接于第三补偿槽59,连接轴55穿过转动部12且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2,第二摆臂54连接于驱动机构45。通过连接轴55将驱动机构45引出转动部12外,进而有更大的空间可安装驱动机构45,方便设计。
如图14和图15所示,驱动机构45包括拉线56和回位弹簧57。如图16和图17所示,前车身5处转动连接有一翻板58。如图14和15所示,拉线56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摆臂54且另一端转动连接与翻板58,拉线56呈张紧状态。通过转动翻板58,来带动拉线56运动,从而驱使第二摆臂54转动,最终实现插销25插入插孔27的动作。回位弹簧57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动部12和中间部32,当回位弹簧57呈自然状态时,所述插销25位于插孔27外,翻板58抵接于前车身5。
该物流车在前车部1可相对后车部2转动和前车部1相对后车部2固定两种状态切换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1、在日常驾驶过程中,插销25未插入插孔27内,转动部12可相对转动轴11转动;在过弯时,驾驶者可通过倾斜身体来改变前车部1的重心,从而使前车部1相对后车部2摇摆,且后车部2相对保持稳定,因为转弯时的离心力由前车部1消化,以此让三轮车可灵活顺利的转弯;
2、若驾驶者不喜欢前车部1摇摆或需停车时,可转动翻板58使翻板58离开前车身5,在翻板58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拉线56带动第二摆臂54转动,在连接轴55的传力下带动第一摆臂53转动,第一摆臂53转动时可带动中间部32沿朝向前车架3一侧运动,此时回位弹簧57呈压缩状态;中间部32运动时带动联动杆31绕安装螺栓47转动,此时联动杆31带动插销25沿其轴向运动,插入插孔27内,使转动部12相对转动轴11周向固定,完成前车部1和后车部2的锁定;
若插销25未对准插孔27,在中间部32运动时,导向轴43相对中间部32滑动,其中一个缓冲弹性件42被压缩,在缓冲弹性件42的作用下,插销25抵接于插接部24一侧;然后相对后车部2摆动前车部1,直至运动到插销25对准插孔27,在缓冲弹性件42的作用下,插销25被推入插孔27,完成前车部1和后车部2的锁定;
3、当需使前车部1可相对后车部2运动时,可转动翻板58,使翻板58抵接于车身,此时拉线56松弛下来失去对第二摆臂54的拉力,中间部32在回位弹簧57的作用下朝向后车架8运动,使拉线56恢复了张紧状态;且在中间部32运动时,联动杆31转动来带动插销25离开插孔27,使转动部12可相对转动轴11转动,最终实现前车部1相对后车部2摇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包括设有一个前轮(4)的前车架(3)和设有后轮(9)的后车架(8),其特征是:所述后车架(8)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1),所述前车架(3)上设有转动套设于转动轴(11)外的转动部(12);所述转动部(12)内固定安装有导向部(26),所述导向部(26)内沿转动轴(11)轴向滑动连接有插销(25),所述转动轴(11)上固定安装有插接部(24),所述插接部(24)上开设有供插销(25)插入的插孔(27),所述插销(25)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插销(25)沿其轴向运动的锁定机构,所述插接部(24)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于转动轴(11)的抵接块(15),所述转动部(12)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抵接块(15)相对转动部(12)运动的限位块(14),每块所述抵接块(15)对应至少一块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和转动部(12)呈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当所述抵接块(15)抵接于限位块(14)时,所述抵接块(15)和限位块(14)呈面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过 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所述抵接块(15)和插接部(24)之间设有加强筋(30),所述加强筋(30)固定连接于抵接块(15)和插接部(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所述抵接块(15)靠近限位块(14)一侧侧壁所处平面和限位块(14)靠近抵接块(15)一侧侧壁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arctan[B/(2*h)],B为物流车前轮(4)轮宽,h为前车架(3)对应的物流车部位的质心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所述抵接块(15)靠近限位块(14)一侧侧壁所处平面和限位块(14)靠近抵接块(15)一侧侧壁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轴(11)外壁沿其周向设有若干个抵接部(17),两个相邻抵接部(17)之间形成容纳腔(18),所述容纳腔(18)内设有弹性阻尼件(19),且所述弹性阻尼件(19)抵接于容纳腔(18)内壁,所述弹性阻尼件(19)固定连接于转动部(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轴(11)外套设有第一连接套(23),所有所述抵接部(17)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套(23)且与第一连接套(2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套(23)和转动轴(11)呈周向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轴(11)外套设有第二连接套(28),所述插接部(24)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套(28)且与第二连接套(28)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套(28)和转动轴(11)呈周向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轴(11)包括光杆部(21)和花键部(22),所述第一连接套(23)和第二连接套(28)内均设有与花键部(22)配合的内花键。
CN201910900307.XA 2018-09-21 2019-09-23 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Active CN110510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9776 2018-09-21
CN2018111097761 2018-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0039A CN110510039A (zh) 2019-11-29
CN110510039B true CN110510039B (zh) 2021-06-22

Family

ID=68631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0307.XA Active CN110510039B (zh) 2018-09-21 2019-09-23 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00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211A (zh) * 2020-07-13 2020-09-15 苏州蓝石新动力有限公司 三轮车摇摆器和三轮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4576C2 (de) * 1998-06-02 2003-03-20 Peter Henselder Liegeradähnliches Kurvenlegerdreirad
JP4584425B2 (ja) * 2000-08-10 2010-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三輪車の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JP4534944B2 (ja) * 2005-10-07 2010-09-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り物
JP5447683B2 (ja) * 2010-10-12 2014-03-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傾斜装置
CN203937777U (zh) * 2014-04-10 2014-11-12 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机构及三轮自行车
JP6557880B2 (ja) * 2015-05-27 2019-08-14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CN109466673B (zh) * 2018-09-21 2020-09-29 浙江睿璞智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阻尼摇摆机构的电动三轮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0039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6673B (zh) 带有阻尼摇摆机构的电动三轮车
CN100400917C (zh) 离合器致动器和跨乘式车辆
CN104822585B (zh) 用于自行车的电动辅助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电动辅助自行车
CN110510039B (zh) 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CN109466672B (zh) 基于人机交互式的物流车摇摆控制机构
US20040135334A1 (en) Scooter with a shock - absorbing unit
CN205186403U (zh) 两轮车及其车架、集成底架、底架主体
CN1188312C (zh) 三轮车的停车锁定装置
CN201176178Y (zh) 可原地回转的汽车
CN102582703A (zh) 一种车尾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CN113799909A (zh) 一种可摇摆的轴传动三轮车
CN109466674B (zh) 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手动控制式车身摇摆机构
CN107091018A (zh) 一种电动机械锁芯
CN109466671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的自动控制式车身摇摆机构
WO2020097869A1 (zh) 一种电动物流车
CN102991383A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多功能汽车座椅调节手柄
CN207790813U (zh) 一种童车的后轮刹车机构及儿童推车
CN209972427U (zh) 一种车辆电子驻车制动动力装置及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209064265U (zh) 一种儿童电动车
CN206888724U (zh) 一种电动机械锁芯
CN208325536U (zh) 一种自行车
CN105691536A (zh) 通过重心位置控制行驶速度的电动自行车
CN102126533A (zh) 手驱大轮滑行车
CN112012540A (zh) 一种车位锁结构
CN220535824U (zh) 一种儿童电动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