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1012A -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1012A
CN110421012A CN201910675988.4A CN201910675988A CN110421012A CN 110421012 A CN110421012 A CN 110421012A CN 201910675988 A CN201910675988 A CN 201910675988A CN 110421012 A CN110421012 A CN 110421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roll chock
driving
driving side
c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59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1012B (zh
Inventor
佐古彰
叶佐井二朗
日浦正
佐藤太郎
武口达
古元秀昭
金森信弥
户中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APAN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6759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1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1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1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1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1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 B21B37/62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by control of a hydraulic adjus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02Rolling stand frames or housings; Roll mountings ; Roll ch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16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 B21B31/20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by moving rolls perpendicularly to roll axis
    • B21B31/32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by moving rolls perpendicularly to roll axis by liquid pressure, e.g. hydromechanical adju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18Automatic gaug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B21B13/023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the axis of the rolls being other tha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product, e.g. cross-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1/00Product parameters
    • B21B2261/02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2261/04Thickness, gauge
    • B21B2261/046Different thickness in width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16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 B21B31/20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by moving rolls perpendicularly to rol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 B21B38/1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for measuring roll-gap, e.g. pass indicators
    • B21B38/105Calibrating or presetting roll-ga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置直接测定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并且对上下作业轧辊(110A、110B)和上下加强轧辊(120A、120B)的轧制方向位置进行零点调整或调整到规定位置。或者,计算出由于作业轧辊(810A、810B)与加强轧辊(820A、820B)的轴线微小交叉而产生的板楔变化量,并以板楔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调整作业侧下压缸装置(870A)和驱动侧下压缸装置(870B)的调平量。由此,即使由于以衬板组为主的各结构部件的磨损而在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产生了偏移,也容易调整轧制材料的板厚分布的左右不对称性(板楔)。

Description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11月7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82952、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家申请号为201680050651.9、发明名称为“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的轧制中使用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辊轧机中,随着轧制次数增加,设在机架与轧辊轴承座(roll chock)之间的衬板(liner)等的磨损加剧,辊轧机内的轧辊轴承座的位置、形状会微妙地逐步变得不同。
其结果为,发生作业轧辊及加强轧辊的轴线之间的微小交叉、上下作业轧辊之间的轴心偏移,而成为产生轧制材料板厚分布的左右不对称性(板楔:plate wedge)的主要原因,在板尾端通过时会诱发拉深,出现因轧辊表面产生缺陷而导致更换轧辊等重大问题。因此,需要高精度地维持轧辊轴承座位置的管理。该维持会庞大地花费现场作业者的维护时间,而导致成本增加。
以往,作为管理轧辊轴承座位置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测定作业轧辊两端颈部位置来检测作业轧辊的交叉点偏移量而将轧辊位置调整成目标值的技术。
另外,作为调整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偏斜(skew)量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测定作业轧辊或加强轧辊的宽度方向推力并以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偏斜量成为0的方式进行轧辊交叉(roll cross)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从轧制中的差分荷载(differentialload)分离成基于蜿蜒的差分荷载和基于推力的差分荷载并根据因推力引起的差分荷载来求出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偏斜量且基于偏斜量来进行调平(levelling)修正的技术。
另外,作为调整上下作业轧辊之间的轴心偏移的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轧辊吻合(roll kiss)状态下改变交叉角来求出差分荷载成为0的调平量并根据该调平量推定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的技术。
另外,作为控制板楔的方法,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在板楔控制中考虑加强轧辊的作业侧与驱动侧支承弹性常数差来预测板楔而进行调平修正的技术。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通过测定加强轧辊的宽度方向推力、修正并控制作业侧及驱动侧的下压力而控制板楔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55838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29048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962334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2999075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43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2941555号
发明内容
如上述那样,为了高精度地维持轧辊轴承座位置的管理,而需要对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轴线之间的微小交叉、上下作业轧辊之间的轴心偏移、板楔进行修正的技术。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测定,仅针对作业轧辊,而不进行加强轧辊的轴承座位置测定。因此,在加强轧辊的衬板组磨损了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掌握加强轧辊轴承座位置以及调整位置,而有可能产生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轴线之间的微小交叉。另外,由于是通过位置计测器来计测作业轧辊交叉的全行程的方式且为长行程,所以在计测精度方面和位置计测器的维护性上也存在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要测定的宽度方向推力中包含因上下作业轧辊的弯曲力引起的迟滞(hysteresis)等误差。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因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偏斜引起的推力的测定精度变差,对根据该结果推定的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微小交叉量的推定精度当然也造成了影响,而有可能导致轧辊位置的调整不良、轧制材料板厚分布的左右不对称性的调整不充分。
在专利文献3中,存在如下课题:由于在测定的轧制荷载中也包含摩擦力、迟滞等误差,所以即使将因推力引起的差分荷载分离也无法期待如所期望地那样提高偏斜推定精度。
在专利文献4中,操作员在实机上改变调平量的调整繁琐,轧辊重排时需要大量的调整时间,因此期望更容易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5中,没有考虑因由于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轴线之间的微小交叉而产生的推力导致的板楔变化,因此谋求进一步的改进。
在专利文献6中,没有考虑因加强轧辊的作业侧与驱动侧支承弹性常数差导致的板楔变化,关于板楔预测,没有考虑推力和加强轧辊的作业侧与驱动侧支承弹性常数差双方的影响。因此,谋求进一步的改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研发的,其提供如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即使由于以设在轧辊轴承座、机架、推压装置之间的衬板组为主的各结构部件的磨损而导致轧辊轴承座在轧制方向位置产生了偏移,也能够容易地调整轧制材料的板厚分布的左右不对称性(板楔)。
本发明包含解决上述课题的多个方案,但若列举其中一个例子,则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其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上下一对的加强轧辊,其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且分别支承上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多个推压装置,其相对于上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及上述上下一对的加强轧辊而配置在上述作业侧机架的轧制方向的入侧与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上述作业侧机架的轧制方向的出侧与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以及上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上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且将各个部位的轧辊轴承座向轧制方向或轧制反方向推压;衬板,其分别设在上述多个推压装置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部分上;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其在无上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对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上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在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与上述作业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其在无上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对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上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在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与上述驱动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和板楔抑制装置,其基于上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以轧制后的板楔变化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若列举本发明的其他一个例子,则为一种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其中该辊轧机具有: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其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上下一对的加强轧辊,其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且分别支承上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多个推压装置,其相对于上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及上述上下一对的加强轧辊而配置在至少两个部位、即上述作业侧机架的入侧与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上述作业侧机架的出侧与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以及上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上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且将各个部位的轧辊轴承座向轧制方向或轧制反方向推压;衬板,其分别设在上述多个推压装置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部分上,上述辊轧机的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无上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通过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来对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上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在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与上述作业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在无上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通过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来对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上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在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与上述驱动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基于上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计测结果及上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计测结果,以轧制后的板楔变化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由于以衬板组为主的各结构部件的磨损而导致轧辊轴承座在轧制方向位置产生了偏移,也能够容易地调整轧制材料的板厚分布的左右不对称性。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且是在一方上设有液压装置、在另一方上设有定位位置控制装置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辊轧机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辊轧机的轧辊位置调整方法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辊轧机的轧辊位置调整方法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辊轧机的轧辊位置调整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辊轧机的轧辊位置调整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基于实施例1的辊轧机进行轧辊轧制时的概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辊轧机的轧辊位置调整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辊轧机的轧辊位置调整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基于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辊轧机进行轧辊轧制时的概要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辊轧机、且是在一方上设有液压装置、在另一方上设有机械式定位位置控制装置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辊轧机中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存在微小交叉的情况下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辊轧机中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存在微小交叉的情况下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辊轧机、且是将液压装置设在两侧并设有近距离位置计测器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辊轧机中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存在微小交叉的情况下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16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辊轧机中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存在微小交叉的情况下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辊轧机、且是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和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一方仅在入侧及出侧的一方上设有液压装置的四级辊轧机中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18是表示基于实施例3的辊轧机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19是表示辊轧机中的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的概要的图。
图20是表示辊轧机中的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时的上下作业轧辊间间隙的状况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形例的辊轧机、且是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和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一方仅在入侧及出侧的一方上设有液压装置的四级辊轧机中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22是表示基于实施例3的变形例的辊轧机的轧辊调整方法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辊轧机、且是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和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一方仅在入侧及出侧的一方上设有液压装置、在辊轧机内设有基准面的四级辊轧机中的轧辊调整时的基准面位置关系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辊轧机中的轧辊调整时的基准面位置关系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辊轧机中的轧辊调整时的基准面位置关系的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辊轧机、且是设有具有位置计测器的液压装置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
图27是实施例5的辊轧机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8是表示在实施例5的辊轧机中使用的板楔预测模型的图。
图29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微小交叉量与推力系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0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推力系数与板楔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1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轧机常数计算方法的图。
图32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轧机常数的左右差与板楔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3是表示实施例5的辊轧机中的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微小交叉时的调平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辊轧机、且是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和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一方仅在入侧及出侧的一方上设有液压装置、在辊轧机内设有基准面的四级辊轧机中的轧辊调整时的基准面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的实施例。
在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驱动侧表示从正面观察辊轧机时设置有驱动作业轧辊的电动机的一侧,作业侧表示其相反侧。
<实施例1>
使用图1至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的实施例1。在图1及图2中示出本实施例的四级辊轧机。图1是本实施例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图2至图7是图1的区域A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
在图1中,辊轧机1为对轧制材料进行轧制的四级斜置轧辊辊轧机,具有机架100、控制装置20和液压装置30。此外,辊轧机并不限于图1所示那样的单机座的辊轧机,也可以为由双机座以上构成的辊轧机。
机架100具有上作业轧辊110A及下作业轧辊110B、支承这些作业轧辊110A、110B的上下加强轧辊120A、120B。
下压缸170是通过推压上加强轧辊120A来对上加强轧辊120A、上作业轧辊110A、下作业轧辊110B、下加强轧辊120B付与下压力的缸。下压缸170分别设在作业侧机架100A和驱动侧机架100B上。
测力传感器(load cell)180作为计测基于作业轧辊110A、110B对轧制材料的轧制力的轧制力计测机构而设在机架100的下部,将计测结果向控制装置20输出。
液压装置30与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130B和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0B的液压缸连接,该液压装置30与控制装置20连接。同样地,液压装置30与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150A、150B和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60A、160B的液压缸连接。
控制装置20接受来自测力传感器180、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0B、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60A、160B的位置计测器的计测信号的输入。
控制装置20对液压装置30进行动作控制,通过对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130B和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0B的液压缸给排液压油来控制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130B和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0B的动作。同样地,控制装置20对液压装置30进行动作控制,通过对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150A、150B和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60A、160B的液压缸给排液压油来控制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150A、150B和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60A、160B的动作。
各推压装置构成推压装置。此外,本发明中的推压装置是指不控制液压缸的缸行程而液压缸在伸长方向被推压的装置,也被称为轧机稳定器(mill stabilizer)的装置。
接下来使用图2,以上作业轧辊110A为代表说明与上作业轧辊110A相关的结构。此外,关于上加强轧辊120A和下作业轧辊110B、下加强轧辊120B也具有与上作业轧辊110A同等的结构,其详细说明也与上作业轧辊110A大致相同,因此省略。
如图2所示,作业侧机架100A及驱动侧机架100B处于辊轧机1的上作业轧辊110A的两端侧,作业侧机架100A及驱动侧机架100B相对于上作业轧辊110A的轧辊轴而垂直地立起。
上作业轧辊110A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作业侧机架100A及驱动侧机架100B上。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100A的入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之间,将上作业轧辊110A的轧辊轴承座112A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13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A。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100A的出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之间,具有将上作业轧辊110A的轧辊轴承座112A向轧制反方向推压的液压缸(推压装置)。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1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143A,进行液压缸的位置控制。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A。
在此,定位位置控制装置表示使用内置于装置内的位置计测器(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1A的情况下为位置计测器143A)来测定作为推压装置的液压缸的油柱位置并控制油柱位置直至成为规定的油柱位置的装置。以后说明的定位位置控制装置也全部是同样的。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100B的入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之间,具有将上作业轧辊110A的轧辊轴承座112B向轧制方向推压的液压缸(推压装置)。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142A,进行液压缸的位置控制。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B。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1A构成位置控制装置。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100B的出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之间,将上作业轧辊110A的轧辊轴承座112B向轧制方向或轧制反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13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B。
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设有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该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5A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A、推压装置衬板135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5A的磨损在内的、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与作业侧机架100A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上,由具有第1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1基准部件)116A、设在作业侧机架100A上且具有能够与轧辊基准部件116A的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2基准部件)102A、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143A构成。
通常,在图1所示那样的辊轧机1中,在交叉角为0°到1.2°左右的范围内进行轧制。因此,这些轧辊基准部件1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102A设于在通常轧制时不使用的轧辊交叉位置(在交叉角为-0.1°时轧辊基准部件1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102A的第2基准面接触)。由此,在轧制时各基准面彼此不会接触。这些轧辊基准部件1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102A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或热中也不会磨损。
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也设有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该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B、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4A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B、推压装置衬板13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4A的磨损在内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与驱动侧机架100B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上且具有第1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1基准部件)116B、设在驱动侧机架100B上且具有能够与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2基准部件)102B、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142A构成。
关于轧辊基准部件1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102B,也是设在辊轧机1内,也是设于在通常轧制时不使用的轧辊交叉位置(在交叉角为-0.1°时轧辊基准部件116B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102B的第2基准面接触)。这些轧辊基准部件1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102B也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或热中也不会磨损。
接下来,参照上作业轧辊110A并参照图3至图7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对各轧辊的轧辊位置进行零点调整(将轧辊轴心调整到原来的正确位置)。
此外,关于上加强轧辊120A、下作业轧辊110B、下加强轧辊120B的零点调整也是与以下说明的作业轧辊110A相同的方法。
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主要在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刚更换之后进行。
图3是上作业轧辊110A刚更换之后(交叉角0°(暂时))的图。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3所示将进行了上作业轧辊110A的重排的状态设为交叉角0°(暂时)。
接着,如图4所示,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1A将轧辊轴承座112A向与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交叉角=-0.1°)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1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102A的第2基准面接触。同样地,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将轧辊轴承座112B向与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116B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102B的第2基准面接触。此时,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1A的液压缸的推压力Fc比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131A的液压缸的推压力Fp小。
在成为轧辊基准部件116A、116B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102A、102B的第2基准面分别接触的交叉角-0.1°时,如图5所示,由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与作业侧机架100A之间的衬板组的磨损而在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A与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5A之间产生间隙。同样地,在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B与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4A之间也由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与驱动侧机架100B之间的衬板组的磨损而产生有间隙。若无视该轧制方向的偏移,则无法高精度地进行交叉角的调整,因此需要测定该磨损量。
因此,如图6所示,使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1A的液压缸前进直至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5A与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A接触。通过位置计测器143A计测此时的前进量。该前进量成为对因在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A与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5A之间产生的磨损导致的轧辊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的修正量。同样地通过位置计测器142A计测直至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4A与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B接触的、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的液压缸的前进量。该前进量成为对因在轧辊轴承座侧衬板114B与位置控制装置衬板144A之间产生的磨损导致的轧辊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的修正量。像这样通过计测上作业轧辊110A的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而能够计算出轴承座位置的轧制方向偏移量。另外,能够计算出上作业轧辊110A的轧辊轴线。
接着,通过控制装置(板楔抑制装置)20控制液压装置30,由此基于由位置计测器142A、143A计测出的各液压缸的前进量来控制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1A的液压缸。由此控制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的轧制方向位置而将上作业轧辊110A的轧辊位置调整到零点位置。零点位置是指交叉角度为0°的位置,是指上下作业轧辊110A、110B和上下加强轧辊120A、120B相对于轧制方向成为直角的位置。
另外,当在上下作业轧辊110A、110B之间产生了轧制方向的位置偏移时,会产生轧制材料的板厚分布的左右不对称性。同样地,在辊轧机1中也不期望在上下作业轧辊110A、110B与上下加强轧辊120A、120B之间产生与规定的偏离量不同的偏离。
因此,关于下作业轧辊110B,也进行图4至图6所示那样的动作,由此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B将其调整到零点位置。同样地上下加强轧辊120A、120B也进行图4至图6所示那样的动作,由此通过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60A、160B将其调整到零点位置。像这样关于下作业轧辊110B和上下加强轧辊120A、120B也计测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由此能够求出上下作业轧辊110A、110B之间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和上下作业轧辊110A、110B与上下加强轧辊120A、120B的轴线偏移,而使作业轧辊轴线和加强轧辊轴线平行,从而能够进行轧辊位置调整(零点调整)。
此外,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1A与作业侧机架100A之间、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与驱动侧机架100B之间当然也会产生磨损。在此,如上述那样,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131A为单向推压的装置,因此虽然推压量与磨损量相应地增加,但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的轧制方向位置会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1A而被调整,因此无需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130A、131A侧调整该推压量的增加量。
控制装置20在轧制时,根据以上述流程进行了零点调整后的状态,以成为如图7所示那样通常的所期望的交叉角的方式控制各液压缸。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在将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相对于设于辊轧机1内的基准面而向轧制方向推压了的状态下,通过位置计测器142A、143A来直接测定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的轴承座轧制方向位置,由此即使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的衬板组发生了磨损也能够高精度地测定轧辊轴承座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测定衬板磨损量。另外,在交叉角为0°到1.2°左右的通常使用的范围中,基准面和轧辊轴承座不会接触,因此在运转中基准面和轴承座不会发生干涉。
因此,能够不受辊轧机1内的衬板组的磨损影响地高精度地测定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的轧制方向位置,从而能够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40A、141A和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160A、160B来使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的轧制方向位置始终稳定化。因此,能够消除作业轧辊110A、110B与加强轧辊120A、120B之间的微小交叉,从而能够抑制产生板楔,能够提高通板性。
另外,在辊轧机中,尤其是,由于轴承座侧和机架侧接触,所以接触的部分容易磨损和缺损。尤其是,由于板前端部啮入辊轧机时的冲击力激烈作用,所以各衬板的磨损容易加剧。在本实施例这样的辊轧机1中,虽然能够通过推压装置来在某种程度上缓和冲击力,但并不能完全地吸收尽冲击力。
因此,若预先使轴承座和机架直接接触,则其修补费力,因此将即使发生了磨损也能够更换的衬板设在辊轧机上。在此基础上,在钢铁厂中计测并管理衬板的磨损的进度状况。但是,尤其是,由于机架侧的衬板的磨损检查是计测处于机架内侧的衬板,所以为非常费力的作业。
对此,若为本实施例这样的辊轧机和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则能够直接测定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的轴承座轧制方向位置,因此能够非常容易地计测并管理作业轧辊110A、110B和加强轧辊120A、120B的衬板组的磨损。因此,能够得到可大幅地减少维护时间并且也可大幅地削减对衬板磨损组的管理这一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对于不具有加强轧辊而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也能够良好适用。关于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会产生因由于磨损导致的上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位置偏移而引起的偏离,由此会产生轧制材料的板楔,但通过本发明而能够进行上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位置的零点调整,从而能够谋求抑制轧制材料的板楔。
另外,设置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和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位置也不受限定,能够设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112A与作业侧机架100A之间的无磨损影响的位置和驱动侧轧辊轴承座112B与驱动侧机架100B之间的无磨损影响的位置。
而且,定位位置控制装置并不限于带位置计测器的液压装置,也能够使其为在后述的实施例2中所说明那样的蜗轮减速器等。
<实施例1的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8至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图8至图10是本变形例的辊轧机的与实施例1的图1的区域A同等的位置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辊轧机中,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200A的入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之间。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1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243A,进行液压缸的位置控制。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24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A。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23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200A的出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之间。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23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23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A。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23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200B的入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之间。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2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23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B。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200B的出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之间。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0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242A,进行液压缸的位置控制。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24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B。
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设有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该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245A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A、推压装置衬板235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245A的磨损在内的、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与作业侧机架200A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上且具有第1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1基准部件)216A、设在作业侧机架200A上且具有能够与轧辊基准部件216A的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2基准部件)202A、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243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2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202A设于在通常轧制时不使用的轧辊交叉位置(在交叉角为-0.1°时轧辊基准部件2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202A的第2基准面接触)。
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也设有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该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B、位置控制装置衬板244A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214B、推压装置衬板23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244A的磨损在内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与驱动侧机架200B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上且具有第1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1基准部件)216B、设在驱动侧机架200B上且具有能够与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2基准部件)202B、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242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2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202B设于在通常轧制时不使用的轧辊交叉位置(在交叉角为-0.1°时轧辊基准部件216B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202B的第2基准面接触)。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0来说明本变形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变形例中,也对各轧辊的轧辊位置进行零点调整(将轧辊轴心调整到原来的正确位置)。本变形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也主要在刚更换轧辊之后进行。
如图9所示,在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1A将轧辊轴承座212A向与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交叉角=-0.1°)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2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202A的第2基准面接触。同样地,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0A将轧辊轴承座212B向与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216B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202B的第2基准面接触。此时,不使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230A、231A。
在交叉角成为-0.1°时,由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与作业侧机架200A之间、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与驱动侧机架200B之间的衬板组的磨损,而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0A、241A的液压缸的前进量成为与产生磨损之前不同的值。因此,基于该前进量来对因磨损导致的轧辊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
接着,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液压装置,由此,基于由位置计测器242A、243A计测出的各液压缸的前进量来控制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240A、241A的液压缸。由此控制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的轧制方向位置,将上作业轧辊210A的轧辊位置调整到零点位置,如图10所示那样进行交叉轧制。
其他结构、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变形例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加强轧辊而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
另外,定位位置控制装置和推压装置的配置并不限于本变形例和实施例1的配置,能够将定位位置控制装置配置在辊轧机的入侧的作业侧及驱动侧,将推压装置配置在辊轧机的出侧的作业侧及驱动侧,或将定位位置控制装置配置在辊轧机的出侧的作业侧及驱动侧,将推压装置配置在辊轧机的入侧的作业侧及驱动侧。
同样地,设置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和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位置也不受限定,也能够设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212A与作业侧机架200A之间的无磨损影响的位置和驱动侧轧辊轴承座212B与驱动侧机架200B之间的无磨损影响的位置。
<买施例2>
使用图11至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图11是本实施例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图12及图13是图11的区域B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
在图11中,辊轧机1A为对轧制材料进行轧制的四级斜置轧辊辊轧机,具有机架300、控制装置20A、液压装置30A和马达控制装置32A。
机架300具有上作业轧辊310A及下作业轧辊310B、和支承这些作业轧辊310A、310B的上下加强轧辊320A、320B。
下压缸370为对上加强轧辊320A、上作业轧辊310A、下作业轧辊310B、下加强轧辊320B付与下压力的缸。
测力传感器380作为计测基于作业轧辊310A、310B对轧制材料的轧制力的轧制力计测机构而设在机架300的下部。
液压装置30A与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330A、330B、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350A、350B的液压缸连接,该液压装置30A与控制装置20A连接。
马达控制装置32A分别与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340B、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60A、360B的马达343A、343B、363A、363B连接。
控制装置20A接受来自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340B、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60A、360B的旋转角计测器344A、344B、364A、364B、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测力传感器380的计测信号的输入。
控制装置20A对液压装置30A进行动作控制,通过对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330A、330B和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350A、350B的液压缸给排液压油来控制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330A、330B和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350A、350B的动作。
同样地,控制装置20A对马达控制装置32A进行动作控制,通过对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340B和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60A、360B的马达343A、343B、363A、363B输出马达驱动指令来控制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340B和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60A、360B的动作。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是通常被称为蜗轮减速器的装置,具有:螺杆341A、螺母342A、马达343A、旋转角计测器344A、轴345A、齿轮346A。通过马达343A的驱动,其一端安装在马达343A上的轴345A旋转,安装在轴345A的另一端的齿轮346A旋转,由此螺杆341A在固定于机架300的螺母342A内前进、后退,从而将上作业轧辊310A的轧制方向位置控制到规定位置。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通过旋转角计测器344A来间接地计测后述的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1的轧制方向位置。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B具有:螺杆341B、螺母342B、马达343B、旋转角计测器344B、轴345B、齿轮346B。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60A具有:螺杆361A、螺母362A、马达363A、旋转角计测器364A、轴365A、齿轮366A。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60B具有:螺杆361B、螺母362B、马达363B、旋转角计测器364B、轴365B、齿轮366B。其动作与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大致相同。
接下来使用图12来说明上作业轧辊310A周围的结构。此外,关于上加强轧辊320A、下作业轧辊310B、下加强轧辊320B,由于为与上作业轧辊310A同等的结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上作业轧辊310A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作业侧机架300A及驱动侧机架300B上。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33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300A的入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之间,将上作业轧辊310A的轧辊轴承座312A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33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33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A。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300A的出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之间,将上作业轧辊310A的轧辊轴承座312A向轧制反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1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A。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具有用于间接地计测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1的轧制方向位置的旋转角计测器344A。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1配置在驱动侧机架300B的入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之间,将上作业轧辊310A的轧辊轴承座312B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1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2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B。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1具有用于间接地计测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2的轧制方向位置的旋转角计测器344A1。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33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300B的出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之间,将上作业轧辊310A的轧辊轴承座312B向轧制方向或轧制反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3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33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B。
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设有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该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1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A、推压装置衬板335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1的磨损在内的、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与作业侧机架300A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312A上且具有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316A、和设在作业侧机架300A上且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316A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316A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A设在辊轧机1A内,配置于在通常轧制时也不会磨损的位置。
轧辊基准部件316A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A在轧辊轴承座位置测定中也不会接触而不会磨损。
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A是例如涡流型的距离计测器。在使交叉角从0°移动至1.2°的情况下,轧辊轴承座的移动量较大而为约55mm左右。但是,轧辊轴承座的位置测定只要能够计测轧辊调零时的微小位置偏移量即可,只要计测范围为10mm以下就足够。因此,能够进行高精度计测,另外也容易维护。
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也设有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该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B、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2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314B、推压装置衬板33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2的磨损在内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与驱动侧机架300B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312B上且具有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316B、和设在驱动侧机架300B上且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316B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B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316B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B也设在辊轧机1A内,配置于在通常轧制时也不会磨损的位置。轧辊基准部件316B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B在轧辊轴承座位置测定中也不会接触而不会磨损。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B也是只要计测范围为10mm以下就足够,为例如涡流型的距离计测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也对各轧辊的轧辊位置进行零点调整(将轧辊轴心调整到原来的正确位置)。
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也主要在作业轧辊310A、310B、加强轧辊320A、320B刚更换之后进行。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12所示,将进行了上作业轧辊310A的重排的状态设为交叉角0°(暂时)。
接着,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以由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A计测的到轧辊基准部件316A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1成为规定距离(衬板磨损前的距离δ10)的方式,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来推压设有轧辊基准部件316A的轧辊轴承座312A,由此直接对轧辊轴承座312A的轧制方向位置进行零点调整。
关于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1,也是以由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B计测的到轧辊基准部件316B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2成为规定距离(衬板磨损前的距离δ20)的方式,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A1来推压设有轧辊基准部件316B的轧辊轴承座312B,由此直接对轧辊轴承座312B的轧制方向位置进行零点调整。
通过计测马达343A、343A1的旋转角的旋转角计测器344A、344A1来分别间接地计测并记录当时的位置控制装置衬板345A1、345A2的轧制方向位置。
同样地,关于下作业轧辊310B,也是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40B来将其调整到零点位置。上下加强轧辊320A、320B也通过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360A、360B而调整到零点位置。像这样关于下作业轧辊310B和上下加强轧辊320A、320B也能够通过计测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而求出上下作业轧辊310A、310B之间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和上下作业轧辊310A、310B与上下加强轧辊320A、320B的轴线偏移。
像这样通过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直接测定作业轧辊310A、310B的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和加强轧辊320A、320B的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另外,通过以直线连结所测定的轧辊轴承座两端位置,而计算出各个轧辊轴线,计算出作业轧辊310A、310B与加强轧辊320A、320B的轴线偏移(微小交叉)。另外,求出上下作业轧辊310A、310B之间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
控制装置20A在轧制时利用以上述的流程进行了零点调整时的参数,以如图13所示那样成为通常的所期望的交叉角的方式控制各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
其他结构、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无法设置基准部件的辊轧机中,通过设置直接测定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302A、302B,而也能够准确地掌握轧辊轴承座位置。
此外,关于本实施例2,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加强轧辊而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
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定位位置控制装置与推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与驱动侧位置计测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受限定,能够适当替换。
<实施例2的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4至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图14是本实施例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图15及图16是图14的区域C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
在图14中,辊轧机1B为对轧制材料进行轧制的四级斜置轧辊辊轧机,具有机架400、控制装置20B和液压装置30B。
机架400具有: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作业轧辊410A、410B、加强轧辊420A、420B、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431A、430B、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41A、440B、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450A、450B、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60A、460B、下压缸装置470、以及测力传感器480。
控制装置20B接受来自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41A、440B、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60A、460B的位置计测器的计测信号的输入。
如图15所示,辊轧机1B具有:作业侧机架400A、驱动侧机架400B、作业轧辊410A、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430A、431A、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40A、441A、轧辊轴承座412A、412B、轧辊轴承座侧衬板414A、414B、轧辊基准部件416A、416B、推压装置衬板434A、435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444A、445A、位置计测器442A、443A、以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A、402B。
在辊轧机1B中,代替设在图1所示的辊轧机1上的轧辊基准部件116A、辊轧机基准部件102A和位置计测器143A而设有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该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412A上且具有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416A、和设在作业侧机架400A上且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416A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A构成。
同样地,代替轧辊基准部件116B、辊轧机基准部件102B和位置计测器142A而设有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该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412B上且具有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416B、和设在驱动侧机架400B上且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416B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B构成。
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A、402B也为例如涡流型的计测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也对各轧辊的轧辊位置进行零点调整(将轧辊轴心调整到原来的正确位置)。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也主要在作业轧辊410A、410B和加强轧辊420A、420B刚更换之后进行。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15所示,将进行了上作业轧辊410A的重排的状态设为交叉角0°(暂时)。
接着,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40A以由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A计测的到轧辊基准部件416A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1成为规定距离(衬板磨损前的距离δ10)的方式,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40A来推压设有轧辊基准部件416A的轧辊轴承座412A,由此直接对轧辊轴承座412A的轧制方向位置进行零点调整。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41A也是以由近距离位置计测器402B计测的到轧辊基准部件416B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2成为规定距离(衬板磨损前的距离δ20)的方式,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441A来推压设有轧辊基准部件416B的轧辊轴承座412B,由此直接对轧辊轴承座412B的轧制方向位置进行零点调整。
控制装置20B在轧制时利用以上述的流程进行了零点调整时的参数,以如图16所示那样成为通常的所期望的交叉角的方式控制各液压缸。
其他结构、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2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2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2的变形例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加强轧辊而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定位位置控制装置与推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与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受限定,能够适当替换。
<实施例3>
使用图17至图20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图17及图18是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与实施例1的图1的区域A同等的位置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图19是表示辊轧机中的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的概要的图,图20是表示辊轧机中的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时的上下作业轧辊间间隙的状况的图。
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3的辊轧机中上作业轧辊510A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作业侧机架500A及驱动侧机架500B上。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53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500A的入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之间,将上作业轧辊510A的轧辊轴承座512A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53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53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A。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540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500A的出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之间,具有将上作业轧辊510A的轧辊轴承座512A向轧制反方向推压的液压缸(推压装置)。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540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542A,进行液压缸的位置控制。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540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54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A。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53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500B的入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之间,将上作业轧辊510A的轧辊轴承座512B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5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53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B。
枢轴块(pivot block)506配置在驱动侧机架500B的出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之间,经由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的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B来保持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530A而被朝向驱动侧机架500B推压的作业轧辊510A。
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设有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该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544A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A、推压装置衬板535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544A的磨损在内的、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与作业侧机架500A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上且具有第1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1基准部件)516A、设在作业侧机架500A上且具有能够与轧辊基准部件516A的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2基准部件)504A、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542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5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504A设在辊轧机内,设于在通常轧制时不使用的轧辊交叉位置(在交叉角为-0.1°时轧辊基准部件5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504A的第2基准面接触)。由此,在轧制时各基准面彼此不会接触。这些轧辊基准部件5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504A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和热中也不会磨损。
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也设有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该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B、枢轴块506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B、推压装置衬板534A、枢轴块506的磨损在内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与驱动侧机架500B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上且具有第3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3基准部件)516B、和设在驱动侧机架500B上且计测到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502B(近距离位置传感器)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516A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502B也设在辊轧机内,配置于在通常轧制时也不会磨损的位置。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能够计测各轧辊轴承座512A、512B的两端位置和计算出作业轧辊510A、加强轧辊的轴线偏移。但是,由于驱动侧没有设置定位位置控制装置,所以无法将作业轧辊510A、加强轧辊向零点位置进行位置调整。因此,为了配合没有定位位置控制装置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512B的位置,而以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侧的位置测定值并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540A对作业轧辊510A和加强轧辊进行位置调整,由此调整作业轧辊510A与加强轧辊的轴线偏移。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17所示,将进行了上作业轧辊510A的重排的状态设为交叉角0°(暂时)。
接着,如图18所示,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531A将轧辊轴承座512A向与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交叉角=-0.1°)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5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504A的第2基准面接触。此时,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540A的液压缸的推压力Fc比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531A的液压缸的推压力Fp小。在接触后,使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540A的液压缸前进直至位置控制装置衬板544A与轧辊轴承座侧衬板514A接触。通过位置计测器542A来计测此时的前进量。同时,通过驱动侧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502B来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516B的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
然后,通过控制装置(板楔抑制装置)来控制液压装置,由此基于由位置计测器542A计测出的各液压缸的前进量及与由近距离位置计测器502B计测出的δ’-δ(衬板磨损前的距离)相应的控制量来控制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540A的液压缸。由此控制作业侧轧辊轴承座512A的轧制方向位置,将上作业轧辊510A的轧辊轴线调整成与轧制方向平行(调整到规定位置)。
同样地,针对下作业轧辊和上下加强轧辊也通过同样的方法来将轧辊轴线调整成平行。此时,在上作业轧辊510A与上加强轧辊的轴心偏移比规定量大时,期望以该轴心偏移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方式适当调整轧制方向位置的调整量。在下作业轧辊与下加强轧辊之间的轴心偏移比规定量大时,也同样地期望以轴心偏移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方式适当调整轧制方向位置的调整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能够使各轧辊的轴心平行,但由于在辊轧机的入侧、出侧这两侧均没有定位位置控制装置,所以有可能在上作业轧辊与下作业轧辊之间产生轧制方向轴心偏移(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
在上下作业轧辊之间没有轴心偏移(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的情况下,虽然上下作业轧辊的交叉点没有偏移,但例如如图19所示那样在上侧作业轧辊相对于下侧作业轧辊向轧制方向入侧偏离了的情况下,在上下作业轧辊的交叉点会产生偏移。其结果为,如图20所示,在板端位置处驱动侧的轧辊间间隙h2变得比作业侧的轧辊间间隙h1小,在作业侧与驱动侧的轧辊间间隙中产生差异,而有可能在轧制材料中产生板楔。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调整方法中,期望通过其他方法来修正上下作业轧辊轴心差。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控制装置中,推定因由于该上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而产生的作业侧与驱动侧的轧辊间隙差引起产生的板楔变化量,以板楔变化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调整作业侧和驱动侧的下压缸位置(调平)。由此,期望进一步抑制产生板楔。
关于详细的原理将在后述的实施例5中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中,使用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量Δq[mm]、交叉角θ[rad]、作业轧辊直径Dw[mm]、板宽b[mm]并通过下式(1)所示的关系求出作业侧与驱动侧的轧辊间隙差(板端)ΔG[mm]。
然后,基于下式(2)的关系来计算出作业侧与驱动侧的下压缸的油柱位置差(调平)。
在式(2)中,ΔS是调平修正量(mm),LC是作业侧与驱动侧缸间距离(mm)。
控制装置为了能够得到求出的油柱位置差而控制作业侧下压缸及驱动侧下压缸,由此减少作业侧与驱动侧的轧辊间间隙差,进一步抑制产生板楔。
其他结构、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即通过测定作业轧辊轴承座和加强轧辊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而能够计算出作业轧辊轴线和加强轧辊轴线,从而能够评价作业轧辊和加强轧辊的轴线微小交叉量。而且,通过定位位置控制装置调整轧辊位置,由此能够消除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微小交叉,能够抑制因宽度方向推力引起的轧制荷载差,其结果为,通过减少板楔变化量而能够有助于提高板通过性。
此外,本实施例3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加强轧辊而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
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定位位置控制装置与推压装置的配置、设置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和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位置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3的方式。
<实施例3的变形例>
使用图21及图2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形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图21及图22是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与实施例1的图1的区域A同等的位置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
如图21所示,本变形例的辊轧机具有:作业侧机架(交叉侧)600A、驱动侧机架(枢轴侧)600B、作业轧辊610A、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630A、631A、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640A、枢轴块606、轧辊轴承座612A、612B、轧辊轴承座侧衬板614A、614B、轧辊基准部件616A、616B、推压装置衬板634A、635A、位置计测器642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644A、近距离位置计测器602A、602B。
关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在实施例3的辊轧机中,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代替轧辊基准部件516A、辊轧机基准部件504A和位置计测器542A而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612A上且具有第3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3基准部件)616A和设在作业侧机架600A上且计测到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602A(近距离位置传感器)构成。轧辊基准部件616A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602A也设在辊轧机内,配置于即使在轧制时也不会磨损的位置。
除这些以外的结构为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接下来说明本变形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变形例中,也是以配合无定位位置控制装置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612B的位置的方式,以作业侧轧辊轴承座612A侧的位置测定值并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640A来对作业轧辊610A和加强轧辊进行位置调整,由此调整作业轧辊610A与加强轧辊的轴线偏移。
具体地说,首先,将进行了上作业轧辊610A的重排的状态设为交叉角0°(暂时)。
接着,如图22所示,通过作业侧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602A来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616A的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D。同样地,通过驱动侧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602B来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616B的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W
然后,通过控制装置(板楔抑制装置)控制液压装置,由此,以由近距离位置计测器602A计测出的δD与由近距离位置计测器602B计测出的δW一致的方式控制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640A的液压缸。由此控制作业侧轧辊轴承座612A的轧制方向位置,将上作业轧辊610A的轧辊轴线调整成与轧制方向平行(调整到规定位置)。
同样地,对于下作业轧辊和上下加强轧辊也通过相同的方法来将轧辊轴线调整成平行。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有可能会产生上作业轧辊与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因此,推定因由于上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而产生的作业侧与驱动侧的轧辊间隙差引起产生的板楔变化量,并以板楔变化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调整作业侧与驱动侧的下压缸位置(调平)。
其他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3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形例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3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3的变形例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加强轧辊而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而且,定位位置控制装置与推压装置的配置、设置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和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位置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3的变形例的方式。
<实施例4>
使用图23至图2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图23是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与实施例1的图1的区域A同等的位置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图24及图25是将图23的区域D放大的图。
如图23所示,在实施例4的辊轧机中,上作业轧辊710A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作业侧机架700A及驱动侧机架700B上。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700A的入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之间,将上作业轧辊710A的轧辊轴承座712A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73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A。
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740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700A的出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之间,具有将上作业轧辊710A的轧辊轴承座712A向轧制反方向推压的液压缸(推压装置)。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740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742A,进行液压缸的位置控制。在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740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位置控制装置衬板74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A。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700B的入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之间,将上作业轧辊710A的轧辊轴承座712B向轧制方向推压。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732A。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73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B。
枢轴块706配置在驱动侧机架700B的出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之间,经由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的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B来保持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而被朝向驱动侧机架700B推压的作业轧辊710A。
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设有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该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744A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A、推压装置衬板735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744A的磨损在内的、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与作业侧机架700A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上且具有第1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1基准部件)716A、和设在作业侧机架700A上且具有能够与轧辊基准部件716A的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2基准部件)702A、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742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7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702A设在辊轧机内,轧辊基准部件7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702A设于在通常轧制时不使用的轧辊交叉位置(在交叉角为-0.1°时轧辊基准部件7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702A的第2基准面接触)。由此,在轧制时各基准面彼此不会接触。这些轧辊基准部件7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702A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和热中,也不会磨损。
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也设有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该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B、枢轴块706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B、推压装置衬板734A、枢轴块706的磨损在内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与驱动侧机架700B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上且具有第4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4基准部件)716B、设在驱动侧机架700B上且具有能够与第4基准面接触的第5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5基准部件)702B、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732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7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702B设在辊轧机内,轧辊基准部件716B可相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拆下。此外,能够使辊轧机基准部件702B可相对于驱动侧机架700B拆下,也能够使轧辊基准部件7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702B双方可拆下。由此,在轧制时各基准面彼此不会接触。这些轧辊基准部件7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702B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和热中,也不会磨损。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也是以配合无定位位置控制装置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的位置的方式,以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侧的位置测定值并通过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740A来对作业轧辊710A和加强轧辊进行位置调整,由此调整作业轧辊710A与加强轧辊的轴线偏移。
具体地说,首先,将进行了上作业轧辊710A的重排的状态设为交叉角0°(暂时)。
接着,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1A将轧辊轴承座712A向与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交叉角=-0.1°)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7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702A的第2基准面接触。在接触后,使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740A的液压缸前进直至位置控制装置衬板744A与轧辊轴承座侧衬板714A接触。通过位置计测器742A计测此时的前进量。
在此前后,如图24所示,在将轧辊基准部件716B相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安装后,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将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向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716B的第4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702B的第5基准面接触,由此设定基准位置,通过位置计测器732A计测接触时的液压缸的行程α1,由此计测轧辊轴承座712B的位置。在此,第4基准面与第5基准面接触时的轧辊中心位置和初始状态的轧辊中心位置为在设计时求出的已知值。因此,轧辊刚更换之后的基准部件推压时的实际的轧辊中心位置与初始的轧辊中心位置之间的差值β也是已知的。该α1+β为反映了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之间的磨损量的推压量。
然后,将上作业轧辊710A取出到辊轧机外并将轧辊基准部件716B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拆下。由此在轧制中轧辊轴承座不会与基准面接触,因此能够始终高精度地计测轧辊轴承座位置。
接着,如图25所示,将上作业轧辊710A再次安装到辊轧机上,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来推压轧辊轴承座712B直至设有轧辊基准部件716B的轧辊轴承座712B与枢轴块706接触,由此再次设定基准位置,通过位置计测器732A来计测接触时的液压缸的行程α2,由此计测轧辊轴承座712B的位置。若使实际应该修正的量即初始的轧辊中心位置与刚更换轧辊之后的拆下轧辊基准部件716B后进行推压时的实际的轧辊中心位置之间的差值为γ,则此时的液压缸的行程α2以α2=(反映了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7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之间的磨损量的推压量)+(反映了枢轴块706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712B之间的磨损量的推压量)=(α1+β)+(γ)来表示。根据该关系,γ能够以γ=α21-β来求出。
然后,通过控制装置(板楔抑制装置)控制液压装置,由此控制由位置计测器742A计测出的液压缸的前进量及实际的轧辊中心位置距正确的轧辊中心位置的偏移量γ部分。由此控制作业侧轧辊轴承座712A的轧制方向位置,将上作业轧辊710A的轧辊轴线调整成与轧制方向平行(调整到规定位置)。
同样地,对于下作业轧辊和上下加强轧辊也通过相同的方法来将轧辊轴线调整成平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有可能会产生上作业轧辊与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上下作业轧辊间偏离),因此推定因由于上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而产生的作业侧与驱动侧的轧辊间隙差引起产生的板楔变化量,并以板楔变化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调整作业侧和驱动侧的下压缸位置(调平)。
其他结构、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3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3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4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加强轧辊而仅具有作业轧辊的辊轧机。
另外,在本实施例4中,定位位置控制装置与推压装置的配置、设置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和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位置也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4的方式。
<实施例5>
使用图26至图33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本实施例为没有设置对轧辊位置进行调整的定位位置控制装置的辊轧机,为计测作业轧辊及加强轧辊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来抑制由于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轴线偏移而产生的轧制材料的板楔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图26是本实施例的四级辊轧机的主视图,图27是图26的区域E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图。图28是表示在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轴向上产生了推力的情况下的板楔预测模型的图,图29是表示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微小交叉量与推力系数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0是表示推力系数与板楔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1是表示轧机常数计算方法的图,图32是表示轧机常数的左右差与板楔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3是表示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微小交叉时的调平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图26中,辊轧机1C为对轧制材料进行轧制的四级斜置轧辊辊轧机,具有机架800、控制装置20C和液压装置30C。
机架800具有上作业轧辊810A及下作业轧辊810B、支承这些上下作业轧辊810A、810B的上下加强轧辊820A、820B。
下压缸870是通过推压上加强轧辊820A来对各轧辊810A、810B、820A、820B付与下压力的缸。下压缸870由设在作业侧机架800A上的作业侧下压缸装置870A(参照图28)和设在驱动侧机架800B上的驱动侧下压缸装置870B(参照图28)构成。
测力传感器880作为计测基于上下作业轧辊810A、810B对轧制材料的轧制力的轧制力计测机构而设在机架800的下部,将计测结果向控制装置20C输出。测力传感器880也由设在作业侧机架800A上的作业侧测力传感器880A(参照图28)和设在驱动侧机架800B上的驱动侧测力传感器880B(参照图28)构成。
液压装置30C与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0A、830B、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850A、850B的液压缸连接。
控制装置20C接受来自测力传感器880和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的计测信号的输入。
控制装置20C对液压装置30C进行动作控制,通过对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0A、830B和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850A、850B的液压缸给排液压油,来控制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0A、830B和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850A、850B的动作。各推压装置构成推压装置。
另外控制装置20C基于后述的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来求出上下作业轧辊810A、810B的轴线和上下加强轧辊820A、820B的轴线。另外,对上作业轧辊810A的轴线与上加强轧辊820A的轴线的微小交叉量及下作业轧辊810B的轴线与下加强轧辊820B的轴线的微小交叉量进行运算,对由于微小交叉量产生的作业轧辊810A、810B与加强轧辊820A、820B之间的推力进行运算。同时,考虑支承上下加强轧辊820A、820B的作业侧机架800A与驱动侧机架800B的刚性差的影响,来推定轧制后的板楔变化量,并以该板楔变化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控制作业侧下压缸装置870A及驱动侧下压缸装置870B。以下说明其原理及详细情况。
接下来,使用图27来说明上作业轧辊810A周围的结构。此外,关于上加强轧辊820A、下作业轧辊810B、下加强轧辊820B,由于也是与上作业轧辊810A同等的结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7所示,作业侧机架800A及驱动侧机架800B处于辊轧机1C的上作业轧辊810A的两端侧,作业侧机架800A及驱动侧机架800B相对于上作业轧辊810A的轧辊轴而垂直地立起。
上作业轧辊810A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作业侧机架800A及驱动侧机架800B上。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800A的入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之间,将上作业轧辊810A的轧辊轴承座812A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1A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835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A。
枢轴块806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800A的出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之间,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的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A来保持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1A而被朝向作业侧机架800A推压的作业轧辊810A。
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800B的入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之间,将上作业轧辊810A的轧辊轴承座812B向轧制方向推压。在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0A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分别设有推压装置衬板834A和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B。
枢轴块806B配置在驱动侧机架800B的出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之间,经由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的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B来保持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830A而被朝向驱动侧机架800B推压的作业轧辊810A。
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设有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该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A、枢轴块806A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A、推压装置衬板835A、枢轴块806A的磨损在内的、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与作业侧机架800A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812A上且具有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816A、和设在作业侧机架800A上且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816A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近距离位置传感器)802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816A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A设在辊轧机1C内,配置于在通常轧制时也不会磨损的位置。轧辊基准部件816A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和热中,也不会磨损。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A为例如涡流型的距离计测器。
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也设有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该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在无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B、枢轴块806B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计测包含轧辊轴承座侧衬板814B、推压装置衬板834A、枢轴块806B的磨损在内的、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与驱动侧机架800B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812B上且具有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816B、和设在驱动侧机架800B上且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816B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近距离位置传感器)802B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816B及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B也设在辊轧机1C内,配置于在通常轧制时也不会磨损的位置。轧辊基准部件816B也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和热中,也不会磨损。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B也为例如涡流型的距离计测器。
接下来说明本变形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在本变形例中,在作业侧及驱动侧均没有定位位置控制装置,因此控制装置20C通过调整下压缸870来抑制轧制材料的板楔。
首先,如图27所示,通过作业侧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A来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816A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D。同样地,通过驱动侧的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B来计测到轧辊基准部件816B的基准面为止的距离δW。根据这些计测值以直线连结轧辊轴承座两端位置,由此计算出上作业轧辊810A的轴线。
同样地,对于下作业轧辊810B和上下加强轧辊820A、820B也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计算出轧辊轴线。
在此,如上述那样,若存在上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则在轧辊交叉轧制时会产生因交叉点偏移导致的左右的轧辊间隙差,而有可能在轧制材料中产生板楔。另外,即使在没有进行轧辊交叉的情况下,也会由于作业轧辊810A、810B与加强轧辊820A、820B的轴线偏移而在轧辊间轴向上产生推力。由于该推力而导致产生板楔。但是本实施例的辊轧机没有设置定位位置控制装置,因此无法修正轴线偏移。因此,通过其他方法来抑制因轴线偏移产生的板楔。作为抑制板楔的方法,如在上述实施例3、4中简单说明地那样调整作业侧下压缸装置870A和驱动侧下压缸装置870B的下压缸油柱位置(调平量)。此处的板楔表示在板尾端部产生的板楔。
因此首先需要预测板楔产生量。考虑图28所示那样的板楔预测模型。该板楔预测模型为将板变形解析和轧辊弹性变形解析复合的严密的模型。在本模型中,对轧辊弹性变形考虑了因从轧制材料2C向上下作业轧辊810A、810B的荷载导致的轴心挠曲变形、因从上下作业轧辊810A、810B向上下加强轧辊820A、820B的荷载导致的加强轧辊轴心挠曲变形、板与作业轧辊间轧辊扁平变形、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间扁平变形。而且,是考虑了作业侧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800A1、驱动侧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800B1、和向轧辊间轴向的推力(作用于上加强轧辊的推力820A1、作用于上作业轧辊的推力810A1、作用于下作业轧辊的推力810B1、作用于下加强轧辊的推力820B1)的模型。
通常,作为产生板楔的因素,具有机械性的因素和基于轧制材料的因素,作为机械性的因素,具有因上下作业轧辊810A、810B与上下加强轧辊820A、820B之间的微小交叉产生的推力、由于作业侧机架800A和驱动侧机架800B上的各装置的刚性的不对称性等差异而产生的驱动侧的轧机常数与作业侧的轧机常数之差、或上加强轧辊820A的支承弹性常数差等,作为基于轧制材料的因素,能够列举入侧板楔、板宽度方向温度差、基于偏心(offcenter)的因素等。在此通过控制装置20C进行的辊轧机1C的调整是基于在轧制前的阶段中进行的机械性的因素而实施的。
整理了因推力、左右(驱动侧和作业侧)的轧机常数差或加强轧辊的支承弹性常数差对在板尾端部产生的板楔的影响。首先,计算出作用着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间的轴向推力的情况下的板楔变化量。在表1中示出计算条件,在图29中示出结果。在此,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微小交叉量是指作业侧推压装置和驱动侧推压装置的位置处的作业轧辊轴线与加强轧辊轴线的轧制方向偏移量。
如图29所示,可知若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微小交叉量变大,则推力系数变大,微小交叉量为4mm时,推力系数为0.1左右。
接着,如图28所示,整理了在加强轧辊中从驱动侧朝向作业侧产生了推力的情况下的推力系数与板楔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在图30中示出该结果。在图30中,推力作为轧制荷载×推力系数而付与。其结果为,如图30所示,作业侧的板楔变大。可知产生了113μm左右的板楔,作为板楔比率变化而为1.6%,成为会导致问题的大小。
接着,整理了基于根据实机中的左右轧机常数测定值计算出的加强轧辊的支承弹性常数的左右差而导致的板楔变化量。在图31中示出轧机常数计算方法。通常,关于轧机常数K,在轧辊吻合了的状态下,整理下压缸位移与由作业侧测力传感器880A及驱动侧测力传感器880B测定出的荷载之间的关系,根据其斜度求出作业侧和驱动侧的轧机常数K。对于左右分别求出的轧机常数,将上下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和上下作业轧辊刚性作为串联弹性而能够求出作为未知数的左右的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此时,与上述同样地,严密地考虑作业轧辊轴心挠曲变形、因从作业轧辊向加强轧辊的荷载导致的加强轧辊轴心挠曲变形、及因上下作业轧辊间的接触荷载导致的变形、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间扁平变形、以及左右的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等来进行计算。
接着,使用测定出的左右轧机常数来分别求出左右的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使用图28所示的板楔预测模型来求出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的左右差与板楔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在图32中示出求出了该板楔变化量的结果。此时,假设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无推力。
如图32所示,可知当左右轧机常数差变大时,板楔变化量也会变大。可知在左右轧机常数差为5%的情况下板楔为139μm,板楔比率变化发生了2.0%,与既已记载的因推力产生的板楔为相同程度。
根据这些图30及图32,可知推力、左右的加强轧辊支承弹簧差均会大幅影响板楔变化,可知对于板楔控制需要详细地考虑两者的影响来预测板楔。
接下来,使用图33来说明基于上述见解在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存在微小交叉时控制调平的流程。
首先,控制装置20C测定作业轧辊轴承座两端部及加强轧辊轴承座两端部的位置(步骤S10)。
接着,基于步骤S10中的作业轧辊轴承座两端、加强轧辊轴承座两端的轧制方向位置测定值,而控制装置20C计算出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微小交叉量(步骤S12)。
然后,控制装置20C推定作用于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之间的推力(步骤S14)。
与这些步骤S12、S14同时地,使用作业侧测力传感器880A及驱动侧测力传感器880B来测定施加于作业侧机架800A的荷载和施加于驱动侧机架800B的荷载,控制装置20C利用测定结果来计算出轧辊吻合状态下的轧机常数(步骤S16)。
接着,控制装置20C使用在步骤S16中求出的轧机常数来确定作业侧和驱动侧的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步骤S18)。
考虑在步骤S14中求出的推力及在步骤S18中确定的作业侧和驱动侧的加强轧辊支承弹性常数并通过板楔预测模型计算出板楔变化量(步骤S20)。
接着,控制装置20C计算出将求出的板楔变化量修正为目标值的作业侧下压缸装置870A和驱动侧下压缸装置870B的下压缸油柱位置(调平量)(步骤S22)。
控制装置20C以能够得到计算出的调平量的方式调整下压缸870A、870B,由此抑制产生板楔。
其他结构、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4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即,能够设置直接测定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位置计测器,能够准确地掌握轧辊轴承座位置。另外,能够计算出作业轧辊轴线和加强轧辊轴线,从而能够评价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的轴线微小交叉量。另外,在无定位控制装置的轧制设备中,计算出因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的轴线微小交叉而产生的板楔变化量,调整使板楔成为规定值以下的调平量,由此在无定位控制装置的辊轧机中,也能够抑制因作业轧辊与加强轧辊轴线之间的偏移产生的板楔,从而能够谋求提高板通过性。
<实施例6>
使用图3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辊轧机具有:作业侧机架900A、驱动侧机架900B、作业轧辊910A、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0A、931A、枢轴块906A、906B、轧辊轴承座912A、912B、轧辊轴承座侧衬板914A、914B、轧辊基准部件916A、916B、推压装置衬板934A、935A、位置计测器932A、933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902A、902B。
关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在实施例5的辊轧机中,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1A配置在作业侧机架900A的入侧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912A之间,将上作业轧辊910A的轧辊轴承座912A向轧制方向推压。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1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933A。同样地,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0A配置在驱动侧机架900B的入侧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912B之间,将上作业轧辊910A的轧辊轴承座912B向轧制方向推压。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0A具有计测液压缸的动作量的位置计测器932A。
另外,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代替轧辊基准部件816A和近距离位置计测器802A而由设在作业侧轧辊轴承座912A上且具有第4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4基准部件)916A、设在作业侧机架900A上且具有能够与轧辊基准部件916A的第4基准面接触的第5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5基准部件)902A、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933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9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902A设在辊轧机内,设于在通常轧制时不使用的轧辊交叉位置(在交叉角为-0.1°时轧辊基准部件916A的第1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902A的第2基准面接触)。另外,轧辊基准部件916A可相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912A拆下。此外,能够使辊轧机基准部件902A可相对于作业侧机架900A拆下,或使任一个基准部件均可拆下。由此,在轧制时各基准面彼此不会接触。这些轧辊基准部件916A及辊轧机基准部件902A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和热中,也不会磨损。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由设在驱动侧轧辊轴承座912B上且具有第4基准面的轧辊基准部件(第4基准部件)916B、设在驱动侧机架900B上且具有能够与第4基准面接触的第5基准面的辊轧机基准部件(第5基准部件)902B、和上述的位置计测器932A构成。
轧辊基准部件9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902B设在辊轧机内,轧辊基准部件916B可相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912B拆下。此外,能够使辊轧机基准部件902B可相对于驱动侧机架900B拆下,或均可拆下。由此,在轧制时各基准面彼此不会接触。这些轧辊基准部件916B及辊轧机基准部件902B由不锈钢材料等非常硬且耐腐蚀强的材料制作,即使基准面彼此接触,即使长时间暴露在蒸汽和热中,也不会磨损。
其他结构为与上述的实施例5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具体地说,首先将进行了上作业轧辊910A的重排的状态设为交叉角0°(暂时)。
接着,在将轧辊基准部件916A相对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912A安装后,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1A将作业侧轧辊轴承座912A向与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916A的第4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902A的第5基准面接触,由此设定基准位置,通过位置计测器933A来计测接触时的液压缸的行程,由此计测轧辊轴承座912A的位置。同样地,在将轧辊基准部件916B相对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912B安装后,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0A将驱动侧轧辊轴承座912B向通常轧辊交叉的方向推压直至轧辊基准部件916B的第4基准面与辊轧机基准部件902B的第5基准面接触,由此设定基准位置,通过位置计测器932A来计测接触时的液压缸的行程,由此计测轧辊轴承座912B的位置。
然后,将上作业轧辊910A取出到辊轧机外并将轧辊基准部件916A从作业侧轧辊轴承座912A拆下,将轧辊基准部件916B从驱动侧轧辊轴承座912B拆下。
接着,将上作业轧辊910A再次安装到辊轧机上,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1A来推压轧辊轴承座912A直至设有轧辊基准部件916A的轧辊轴承座912A与作业侧机架900A接触,由此再次设定基准位置,通过位置计测器933A来计测接触时的液压缸的行程,由此计测轧辊轴承座912A的位置。根据此时的液压缸的行程求出实际的轧辊中心位置距正确的轧辊中心位置的偏移量。同样地,通过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930A来推压轧辊轴承座912B直至设有轧辊基准部件916B的轧辊轴承座912B与驱动侧机架900B接触,由此再次设定基准位置,通过位置计测器932A来计测接触时的液压缸的行程,由此计测轧辊轴承座912B的位置。根据此时的液压缸的行程来求出实际的轧辊中心位置距正确的轧辊中心位置的偏移量。根据这些计测值以直线连结轧辊轴承座两端位置,由此计算出上作业轧辊910A的轴线。
同样地,对于下作业轧辊和上下加强轧辊,也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计算出轧辊轴线。
然后,与实施例5同样地,有可能会产生上作业轧辊与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因此推定因由于上下作业轧辊的轧制方向轴心偏移产生的作业侧与驱动侧的轧辊间隙差引起而产生的板楔变化量,并以板楔变化量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调整作业侧和驱动侧的下压缸位置(调平)。
其他动作为与上述的实施例5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动作,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例5的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大致相同的效果。
<其他>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上述的实施例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并不一定限定于具有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也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辊轧机
2C...轧制材料
20、20A、20B、20C...控制装置(板楔抑制装置)
30、30A、30B、30C...液压装置
32A...马达控制装置
100、300、400、800...机架
100A、200A、300A、400A、500A、600A、700A、800A、900A...作业侧机架
100B、200B、300B、400B、500B、600B、700B、800B、900B...驱动侧机架
102A、102B、202A、202B、504A、702A...辊轧机基准部件(第2基准部件)
110A、210A、310A、410A、510A、610A、710A、810A、910A...上作业轧辊
110B、310B、410B、810B...下作业轧辊
112A、212A、312A、412A、512A、612A、712A、812A、912A...作业侧轧辊轴承座
112B、212B、312B、412B、512B、612B、712B、812B、912B...驱动侧轧辊轴承座
114A、114B、214A、214B、314A、314B、414A、414B、514A、514B、614A、614B、714A、714B、814A、814B、914A、914B...轧辊轴承座侧衬板
116A、116B、216A、216B、516A、716A...轧辊基准部件(第1基准部件)
120A、320A、420A、820A...上加强轧辊
120B、320B、420B、820B...下加强轧辊
130A、130B、131A、230A、231A、330A、330B、331A、430A、430B、431A、530A、531A、630A、631A、731A、830A、831A...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
134A、135A、234A、235A、334A、335A、434A、435A、534A、535A、634A、635A、734A、735A、834A、835A、934A、935A...推压装置衬板
140A、140B、141A、240A、241A、340A、340A1、340B、440A、440B、441A、540A、640A、740A...作业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
142A、143A、242A、243A、442A、443A、542A、642A、742A...位置计测器
144A、145A、244A、245A、345A1、345A2、444A、445A、544A、644A、744A...位置控制装置衬板
150A、150B、350A、350B、450A、450B、850A、850B...加强轧辊用推压装置
160A、160B、360A、360B、460A、460B...加强轧辊用定位位置控制装置
170、370、470、870...下压缸装置
180、380、480、880...测力传感器
302、302A、302B、402、402A、402B、502B、602A、602B、802、802A、802B...近距离位置计测器(近距离位置传感器)
316A、316B、416A、416B、516B、616A、616B、816A、816B...轧辊基准部件(第3基准部件)
341A、341B、361A、361B...螺杆
342A、342B、362A、362B...螺母
343A、343A1、343B、363A、363B...马达
344A、344A1、344B、364A、364B...旋转角计测器
345A、345B、365A、365B...轴
346A、346B、366A、366B...齿轮
506、606、706、806A、806B、906A、906B...枢轴块
702B、902A、902B...辊轧机基准部件(第5基准部件)
716B、916A、916B...轧辊基准部件(第4基准部件)
730A、930A、931A...作业轧辊用推压装置(带位置计测器)
732A、932A、933A...位置计测器
870A...作业侧下压缸装置
870B...驱动侧下压缸装置
880A...作业侧测力传感器
880B...驱动侧测力传感器

Claims (7)

1.一种辊轧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
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其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
多个推压装置,其相对于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而配置在所述作业侧机架的轧制方向的入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所述作业侧机架的轧制方向的出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将各个部位的轧辊轴承座向轧制方向或轧制反方向推压;
衬板,其分别设在所述多个推压装置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部分上;
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其在无所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对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所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在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与所述作业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其在无所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对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所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在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与所述驱动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控制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至少一方的轧制方向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轧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驱动部而具有所述多个推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还具有计测所述推压装置的动作量来进行所述推压装置的位置控制的位置控制装置,
所述多个推压装置相对于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而配置在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这四个部位中的至少三个部位,
所述控制装置以将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的轧辊位置调整到规定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位置控制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推压装置相对于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而配置在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这四个部位中的三个部位,
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一方具有:设在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一方上且具有第1基准面的第1基准部件;和设在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的相对应的一方上且具有能够与所述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第2基准部件,
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另一方具有:设在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另一方上且具有第3基准面的第3基准部件;和设在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的相对应的另一方上且具有计测到所述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传感器,
通过相反侧的推压装置来推压设有所述第1基准部件的轧辊轴承座,使所述第1基准部件的第1基准面与所述第2基准部件的第2基准面接触,由此设定基准位置,使所述位置控制装置的作为所述驱动部的所述推压装置动作,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一方计测通过所述位置控制装置而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相对应的一方的位置,
以由所述近距离位置传感器计测出的到所述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的方式,通过相反侧的推压装置来推压设有所述第3基准部件的轧辊轴承座,由此设定基准位置,使所述位置控制装置的作为所述驱动部的所述推压装置动作,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另一方计测通过所述位置控制装置而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相对应的另一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推压装置相对于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而配置在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这四个部位中的三个部位,
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分别具有:分别设在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上且具有第3基准面的第3基准部件;和分别设在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且计测到所述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的近距离位置传感器,
分别以由所述近距离位置传感器计测出的到所述第3基准面为止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的方式,通过相反侧的推压装置来推压设有所述第3基准部件的轧辊轴承座,由此设定基准位置,使所述位置控制装置的作为所述驱动部的所述推压装置动作,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计测通过所述位置控制装置而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推压装置相对于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而配置在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这四个部位中的三个部位,
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一方具有:设在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一方上且具有第1基准面的第1基准部件;和设在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的相对应的一方上且具有能够与所述第1基准面接触的第2基准面的第2基准部件,
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另一方具有:设在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另一方上且具有第4基准面的第4基准部件;和设在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的相对应的另一方上且具有能够与所述第4基准面接触的第5基准面的第5基准部件,
所述第4基准部件和所述第5基准部件的至少一方能够拆下,
通过相反侧的推压装置来推压设有所述第1基准部件的轧辊轴承座,使所述第1基准部件的第1基准面与所述第2基准部件的第2基准面接触,由此设定基准位置,使所述位置控制装置的作为所述驱动部的所述推压装置动作,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一方计测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相对应的一方的位置,
通过相反侧的推压装置来推压设有所述第4基准部件的轧辊轴承座,使所述第4基准部件的第4基准面与所述第5基准部件的第5基准面接触,由此设定基准位置,使所述位置控制装置的作为所述驱动部的所述推压装置动作,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另一方计测通过所述位置控制装置而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相对应的另一方的位置,而且,拆下所述第4基准部件,通过所述相反侧的推压装置来推压设有所述第4基准部件的轧辊轴承座直至该轧辊轴承座与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的相对应的另一方接触,使所述位置控制装置的作为所述驱动部的所述推压装置动作,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所述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另一方计测通过所述位置控制装置而位于该接触的位置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相对应的另一方的位置。
6.一种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其中该辊轧机具有: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其分别经由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作业侧机架及驱动侧机架上;多个推压装置,其相对于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而配置在至少两个部位,即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和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的至少一方,将各个部位的轧辊轴承座向轧制方向或轧制反方向推压;和衬板,其分别设在所述多个推压装置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部分上,所述辊轧机的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无所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通过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来对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所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在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与所述作业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在无所述衬板的磨损影响的位置处,通过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来对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计测包含所述衬板的磨损在内的、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在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与所述驱动侧机架之间的轧制方向位置,
基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计测结果及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轧制方向位置的计测结果,控制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及驱动侧轧辊轴承座的至少一方的轧制方向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轧机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驱动部而具有所述多个推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还具有计测所述推压装置的动作量来进行所述推压装置的位置控制的位置控制装置,所述多个推压装置相对于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而配置在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作业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作业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入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所述驱动侧机架的出侧与所述驱动侧轧辊轴承座之间这四个部位中的至少三个部位,
基于所述作业侧位置计测装置及驱动侧位置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以将所述上下一对的作业轧辊的轧辊位置调整到规定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位置控制装置。
CN201910675988.4A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Active CN110421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5988.4A CN110421012B (zh)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2952 WO2018083794A1 (ja) 2016-11-07 2016-11-07 圧延機及び圧延機の調整方法
CN201680050651.9A CN108290190B (zh)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CN201910675988.4A CN110421012B (zh)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0651.9A Division CN108290190B (zh)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1012A true CN110421012A (zh) 2019-11-08
CN110421012B CN110421012B (zh) 2020-11-27

Family

ID=620758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5988.4A Active CN110421012B (zh)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CN201680050651.9A Active CN108290190B (zh)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0651.9A Active CN108290190B (zh) 2016-11-07 2016-11-07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247253B2 (zh)
EP (1) EP3536412A4 (zh)
JP (1) JP6475894B2 (zh)
KR (1) KR101994054B1 (zh)
CN (2) CN110421012B (zh)
MX (1) MX2019002074A (zh)
WO (1) WO201808379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9738A (zh) * 2020-06-10 2020-09-15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辊系交叉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845588A (zh) * 2019-11-27 2021-05-28 林秉谕 辗压设备
CN113787103A (zh) * 2021-08-11 2021-12-14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工作辊的交叉接触点位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4749490A (zh) * 2022-02-28 2022-07-15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板带轧机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97889A4 (en) * 2018-05-18 2022-03-16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ROLLING MILL AND ROLLING MILL ADJUSTMENT PROCEDURES
WO2019230850A1 (ja) * 2018-05-29 2019-12-05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圧延機及び圧延機の設定方法
JP7127447B2 (ja) * 2018-09-12 2022-08-30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圧延機の設定方法
JP7127446B2 (ja) * 2018-09-12 2022-08-30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圧延機の設定方法
EP3914402A4 (en) * 2019-01-25 2022-08-10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ROLLING EQUIPMENT AND ROLLING PROCESS
CN110449471B (zh) * 2019-07-17 2021-05-28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轧辊平行关系检测的方法
CN110227720A (zh) * 2019-07-19 2019-09-1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胀形衬板、间隙控制方法及系统
JP6992032B2 (ja) * 2019-10-25 2022-01-13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株式会社 圧延機
CN111922090B (zh) * 2020-07-09 2022-07-15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精轧机更换工作辊后的水平值自动给定方法及系统
CN113399475B (zh) * 2021-05-31 2022-04-22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轧机轧制压力测量方法
WO2023067696A1 (ja) * 2021-10-19 2023-04-27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株式会社 圧延機および圧延方法
CN114226467B (zh) * 2021-12-21 2024-03-2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液压油缸压力控制的轧辊对称交叉角微调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356U (zh) * 1971-06-01 1973-01-12
JPS5454949A (en) * 1977-10-08 1979-05-0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age rolling mill
JPS5987914A (ja) * 1982-11-12 1984-05-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ール圧延機のロール位置設定方法
JPS63180313A (ja) * 1987-01-22 1988-07-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ル式圧延機のクロス角零調整方法
JPH05277537A (ja) * 1992-03-31 1993-10-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ロールクロス圧延機の板厚制御方法
JPH0623409A (ja) * 1992-07-06 1994-02-01 Hitachi Ltd 圧延機の作業ロール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位置調整方法並びに圧延機
JPH0679315A (ja) * 1992-09-04 1994-03-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ール圧延機のロールレベリング方法
JPH07290145A (ja) * 1994-04-28 1995-11-07 Nisshin Steel Co Ltd 圧延機駆動系部品間のクリアランス監視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9285805A (ja) * 1996-04-24 1997-11-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ール圧延機
CN1320064A (zh) * 1999-08-11 2001-10-3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轧制机
CN2855561Y (zh) * 2005-08-24 2007-01-10 万飞 六辊交叉轧机
CN1968767A (zh) * 2005-06-08 2007-05-23 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给在轧机机座的机架窗口中导向的轴承安装件导向面加载的装置
JP2008043977A (ja) * 2006-08-17 2008-02-28 Jfe Steel Kk 金属板の熱間圧延方法
JP2009178754A (ja) * 2008-01-31 2009-08-13 Jfe Steel Corp 圧延機の制御方法
CN201437124U (zh) * 2009-07-22 2010-04-14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同斜度板楔式减小轧机轴承座与牌坊衬板间隙的装置
CN102548678A (zh) * 2010-04-13 2012-07-04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轧钢机及轧钢机的调零方法
JP2013052396A (ja) * 2011-09-01 2013-03-21 Jfe Steel Corp 熱間圧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356Y1 (zh) 1969-05-10 1973-01-22
JPS5813634B2 (ja) 1973-06-05 1983-03-15 オキシ・メタル・インダストリ−ズ・コ−ポレ−ション ビサイクラツク オ ユウスル ニツケルノトキンヨク オヨビ ソノトキンホウホウ
JPS5929048B2 (ja) 1975-05-06 1984-07-18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光に安定なブロム化ジフエニルエ−テルの製造方法
JPS5724402Y2 (zh) * 1976-11-12 1982-05-27
JPS5929048A (ja) 1982-08-09 1984-02-16 バブコツク日立株式会社 粉砕装置
JPH0688055B2 (ja) * 1988-01-14 1994-11-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機、及び圧延設備
US5768927A (en) * 1991-03-29 1998-06-23 Hitachi Ltd. Rolling mill, hot rolling system, rolling method and rolling mill revamping method
JP2589660B2 (ja) * 1994-05-30 1997-03-1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バーサル圧延機
JP3426398B2 (ja) * 1995-04-21 2003-07-1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ペアクロス圧延機のクロスポイント修正装置及びクロスポイント修正方法
JP2000084608A (ja) * 1998-09-10 2000-03-28 Kawasaki Steel Corp 圧延機のロール軸心位置ずれ計測方法及びロール軸心位置調整方法
EP1260283B1 (en) * 2000-03-01 2005-10-12 Hitachi, Ltd. Rolling mill and hot finishing tandem rolling equipment
WO2001072443A1 (fr) * 2000-03-27 2001-10-0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deplacement d'un cylindre de travail d'un laminoir sexto
EP1184094A3 (en) * 2000-08-29 2004-12-22 Hitachi, Ltd. Rolling mill and rolling method
JP2003048005A (ja) * 2001-08-02 2003-0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圧延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FR2851942B1 (fr) * 2003-03-05 2006-04-28 Procede de changement de configuration d'un laminoir et laminoir perfectionn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EP1607149B9 (en) * 2003-03-20 2012-03-2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lling metallic plate material
DE102005042168A1 (de) * 2005-06-08 2006-12-14 Sms Demag Ag Vorrichtung zur Beaufschlagung der Führungsflächen von in den Ständerfenstern von Walzgerüsten geführten Lagereinbaustücken
DE102006024101A1 (de) * 2006-05-23 2007-11-29 Sms Demag Ag Walzgerüst und Verfahren zum Walzen eines Walzbandes
BRPI0621772B8 (pt) * 2006-06-30 2019-05-28 Mitsubishi Hitachi Metals Machinery Inc laminador
JP2013154396A (ja) * 2012-01-31 2013-08-15 Jfe Steel Corp 熱延鋼帯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356U (zh) * 1971-06-01 1973-01-12
JPS5454949A (en) * 1977-10-08 1979-05-0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age rolling mill
JPS5987914A (ja) * 1982-11-12 1984-05-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ール圧延機のロール位置設定方法
JPS63180313A (ja) * 1987-01-22 1988-07-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ル式圧延機のクロス角零調整方法
JPH05277537A (ja) * 1992-03-31 1993-10-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ロールクロス圧延機の板厚制御方法
JPH0623409A (ja) * 1992-07-06 1994-02-01 Hitachi Ltd 圧延機の作業ロール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位置調整方法並びに圧延機
JPH0679315A (ja) * 1992-09-04 1994-03-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ール圧延機のロールレベリング方法
JPH07290145A (ja) * 1994-04-28 1995-11-07 Nisshin Steel Co Ltd 圧延機駆動系部品間のクリアランス監視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9285805A (ja) * 1996-04-24 1997-11-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クロスロール圧延機
CN1320064A (zh) * 1999-08-11 2001-10-3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轧制机
CN1968767A (zh) * 2005-06-08 2007-05-23 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给在轧机机座的机架窗口中导向的轴承安装件导向面加载的装置
CN2855561Y (zh) * 2005-08-24 2007-01-10 万飞 六辊交叉轧机
JP2008043977A (ja) * 2006-08-17 2008-02-28 Jfe Steel Kk 金属板の熱間圧延方法
JP2009178754A (ja) * 2008-01-31 2009-08-13 Jfe Steel Corp 圧延機の制御方法
CN201437124U (zh) * 2009-07-22 2010-04-14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同斜度板楔式减小轧机轴承座与牌坊衬板间隙的装置
CN102548678A (zh) * 2010-04-13 2012-07-04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轧钢机及轧钢机的调零方法
JP2013052396A (ja) * 2011-09-01 2013-03-21 Jfe Steel Corp 熱間圧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5588A (zh) * 2019-11-27 2021-05-28 林秉谕 辗压设备
CN111659738A (zh) * 2020-06-10 2020-09-15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辊系交叉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787103A (zh) * 2021-08-11 2021-12-14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工作辊的交叉接触点位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3787103B (zh) * 2021-08-11 2023-10-03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工作辊的交叉接触点位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4749490A (zh) * 2022-02-28 2022-07-15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板带轧机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190B (zh) 2019-08-20
KR20180066029A (ko) 2018-06-18
EP3536412A1 (en) 2019-09-11
US20190047028A1 (en) 2019-02-14
CN110421012B (zh) 2020-11-27
BR112019003903A2 (pt) 2019-05-21
US11247253B2 (en) 2022-02-15
JPWO2018083794A1 (ja) 2018-11-01
US20220126341A1 (en) 2022-04-28
CN108290190A (zh) 2018-07-17
KR101994054B1 (ko) 2019-06-27
EP3536412A4 (en) 2020-06-17
WO2018083794A1 (ja) 2018-05-11
MX2019002074A (es) 2019-11-11
BR112019003903A8 (pt) 2023-01-31
JP6475894B2 (ja) 2019-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0190B (zh) 辊轧机及辊轧机的调整方法
JP6611219B2 (ja) 圧延機及び圧延機の調整方法
JP4518430B2 (ja) 一群の協力して動作する圧延又はロール機器を精確に位置決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807827B (zh) 在钢筋混凝土上进行高精度水平钻孔施工方法及装置
CN106403754A (zh) 一种起重机部件多维综合检测量具
CN102251446A (zh) 三维连续轨道系统轨道板精确调整量确定方法
CN102896283B (zh) 一种h型坯连铸机扇形段检修对弧装置
CN103639241A (zh) 矫直机辊系压下量直接测量方法
CN201772848U (zh) 一种用于机床传动用蜗条和齿条安装精度检验的精度量具
CN208262293U (zh) 一种数控龙门结构机床
CN106140831B (zh) 轧机倾斜和扭斜的校正定位测量方法
CN106949813A (zh) 一种汽车离地间隙测量机构
CN202824566U (zh) 一种h型坯连铸机扇形段检修对弧装置
CN108692693B (zh) 一种钳式在线辊缝仪的弧度测量结构
BR112019003903B1 (pt) Laminador, e, método de ajuste de laminador
CN114054708B (zh) 一种辊缝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1046464Y (zh) 轧机交叉零位标定测量装置
CN218628144U (zh) 一种新型的常规热连轧立辊万用标定尺装置
JP3697205B2 (ja) ロールプロフィールの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6020881A (zh) 用于森吉米尔轧机精度控制的辅助工具及方法
CN211783384U (zh) 一种用于薄膜测厚仪的辅助支撑装置
CN209534431U (zh) 一种平网蓝光制网机机架结构
JP5691792B2 (ja) 金属板の圧延方法及び圧延機
CN220534134U (zh) 短应力线轧机维修工装平台
JP2022056179A (ja) 厚鋼板の形状制御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