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636A - 前桥梁 - Google Patents

前桥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636A
CN110392636A CN201880016075.5A CN201880016075A CN110392636A CN 110392636 A CN110392636 A CN 110392636A CN 201880016075 A CN201880016075 A CN 201880016075A CN 110392636 A CN110392636 A CN 110392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ke
flange part
shape
section
tilt var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60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西宪治
薮野训宏
吉田邦裕
黄三守
田村宪司
石原广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ese Style Stock Co
Original Assignee
Japanese Style Stock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ese Style Stock Co filed Critical Japanese Style Stock Co
Publication of CN110392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02Dead axles, i.e. not transmitting torque
    • B60B35/06Dead axles, i.e. not transmitting torque crank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04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metal
    • E04C3/06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metal with substantially solid, i.e. unapertured, web
    • E04C3/07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metal with substantially solid, i.e. unapertured, web at least partly of bent or otherwise deformed strip- or sheet-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20Shaping
    • B60B2310/211Shaping by folding or be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11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30Increase in
    • B60B2900/311Rigidity or stiff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003Steerable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01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with embedded inserts for material reinfor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igid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4Trucks; Load vehicles, Bu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所公开的前桥梁(100)包括梁部(110)。梁部(110)包括第1凸缘部(131)、第2凸缘部(132)以及将第1凸缘部(131)和第2凸缘部(132)相连的腹板部(120)。腹板部(120)包括倾斜变化部(121),该倾斜变化部(121)包括多个第1倾斜部和多个第2倾斜部。多个第1倾斜部分别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车高方向向一方向倾斜。多个第2倾斜部分别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车高方向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由此,能够提高前桥梁(100)的刚度。

Description

前桥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桥梁,特别是涉及一种例如货车、公共汽车等车辆所使用的前桥梁。
背景技术
前桥梁(以下有时称为“前桥”)主要是为了供车辆的前轮安装来支承车身而使用的。前桥作为向左右的前轮传递车身的载荷的零部件和作为构造保护零部件是重要的。前桥通过将车轮固定于预定位置,并且确保前轮的转向性能,来负责行驶稳定性。另外,在制动时,前桥成为传递车轮的制动力的传递路径。这样,前桥是对行驶性、转向性以及制动性具有很大影响的零部件。由于对前桥寻求较高的刚度,因此前桥的质量较大。另一方面,出于提高燃料经济性的观点考虑,寻求前桥的轻量化。
日本特开2003-285771号公报(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能够减小车辆行驶时的空气动力阻力的前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小空气动力阻力来提高燃料经济性。
日本特开平10-119504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前桥,该前桥包含:前桥主体,其由铝合金等轻合金形成;以及加强件,其由拉伸应力比该轻合金的拉伸应力高的材料形成。
日本特开平9-175103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向特定的部位浇铸钢材的铝合金铸造形成的前桥。专利文献2和3所记载的发明谋求了由使用铝合金等轻合金带来的轻量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57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195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75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前桥的构造,寻求轻量且高刚度的构造。也就是说,作为第1个需求,出于燃料经济性的观点考虑,寻求前桥是轻量的。另外,作为第2个需求,寻求达到出于高度化的车辆的运动性能方面的要求,即达到自更高的行驶速度制动的由制动器制动带来的车辆的安全停止。因此,寻求与前桥的承受载荷的增加相对应的刚度的增大。
一般而言,针对前桥的这两个需求即轻量化和高刚度化是相反的要求。当前,一直在寻求能够尽可能满足该相反的要求的新的前桥。
能够兼顾轻量化和高刚度化的前桥可在以如下所述的典型示例表示的各种设计场面的许多情形中灵活运用。
(1)由于是高效地提高前桥的刚度的形状,因此,能够以更轻的前桥、更小型的前桥来实现与以往制品相同的刚度。即,能够使相同刚度的前桥轻量化。
(2)能够以与以往制品相同的尺寸、重量、或尺寸、重量的略微增加来达成前桥的刚度的提高。即,能够以轻量的前桥来实现高刚度化。
另一方面,在前桥的周围密集地配置有发动机和转向用的可动零部件。因此,对前桥也寻求以不与这些周边零部件干涉的方式收纳在狭窄的空间中。因而,特别寻求在不增大前桥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其刚度的新的技术。
在这样的状况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轻量并能够提高刚度的新的前桥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前桥梁包括梁部和处于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的转向销安装部。梁部包括:第1凸缘部;第2凸缘部,其与第1凸缘部相对;以及腹板部,其以立起的方式与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连接。腹板部包括:第1倾斜部,其在梁部的横截面中相对于车高方向向一方向倾斜;以及第2倾斜部,其在梁部的另一横截面中相对于车高方向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获得能够提高刚度的前桥梁。通过使用该前桥梁,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性能提高。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形状的腹板部,使刚度提高。因此,在不使由凸缘的外形决定的前桥的整体尺寸增大的情况下,就能够使刚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前桥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前桥的倾斜变化部的立体图。
图3示意性地表示从前方观察图1所示的前桥时的主视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另一例的图。
图4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又一例的图。
图5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A~图4C的线VA-VA处的截面的图。
图5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A~图4C的线VB-VB处的截面的图。
图5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A~图4C的线VC-VC处的截面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倾斜变化部的交叉构造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倾斜变化部的倾斜度的角度X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倾斜变化部的拱形形状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凸缘部的起模斜度的示意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的立体图。
图11A是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图11B是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另一例的图。
图11C是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又一例的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A~图11C的线XIIA-XIIA处的截面的图。
图12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A~图11C的线XIIB-XIIB处的截面的图。
图12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A~图11C的线XIIC-XIIC处的截面的图。
图13A是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前桥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图13B是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前桥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另一例的图。
图13C是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前桥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又一例的图。
图14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3A~图13C的线XIVA-XIVA处的截面的图。
图14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3A~图13C的线XIVB-XIVB处的截面的图。
图14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3A~图13C的线XIVC-XIVC处的截面的图。
图15A是示意性地表示波动形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波动形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
图15C是示意性地表示波动形状的再一例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模锻工序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新发现了如下见解:利用特定的构造能够获得提高刚度的前桥。本发明基于该新的见解。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列举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中,在提及前桥和构成该前桥的构件的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指以使用前桥时的朝向配置前桥的状态下的方向。例如在提到前桥的上下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指以使用前桥时的朝向配置前桥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是后面说明的铅垂方向Vt。)。该上下方向(铅垂方向)是与车高方向相同的方向。前桥在端部具备转向销安装部。能够根据转向销安装部的形状确定车高方向。其原因在于,转向销沿着车高方向安装。对于水平方向和前后方向,也同样地是指以使用前桥时的朝向配置前桥的状态下的方向。即,水平方向准确而言是车宽方向。车宽方向能够根据转向销安装部的位置确定。其原因在于,转向销安装于车辆的宽度的两侧。此外,前桥的前方和后方分别是指与供前桥配置的车辆的前方(后面说明的方向Fw)和后方相同的方向。不过,在前桥是前后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将任一方向设为前方,将另一方向设为后方。前方、后方是车长方向。车长方向能够根据车高方向和车宽方向确定。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没有特别说明,只要从上下文判断,“截面”这一用语就是指与前桥的长度方向(后面说明的“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
(前桥梁)
本实施方式的前桥(前桥梁)包括梁部和处于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的转向销安装部。梁部包括:第1凸缘部;第2凸缘部,其与第1凸缘部相对;以及腹板部,其以立起的方式与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连接。腹板部包括:第1倾斜部,其在梁部的横截面中相对于车高方向向一方向倾斜;以及第2倾斜部,其在梁部的其他横截面中相对于车高方向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期望的是,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沿着长度方向交替。此外,梁部的横截面是指与梁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
在其它观点中,本实施方式的前桥包括梁部和两个转向销安装部。两个转向销安装部分别设置于各自对应的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沿着车高方向开设有收纳被设置于转向销安装部的转向销的孔。梁部包括:第1凸缘部,其配置于上方;第2凸缘部,其配置于第1凸缘部的下方;以及腹板部,其将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相连。以下有时将梁部的长度方向称为“长度方向LD”。
腹板部包括倾斜变化部,该倾斜变化部包含多个第1倾斜部和多个第2倾斜部。多个第1倾斜部分别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上下方向、车高方向)向一方向倾斜。多个第2倾斜部分别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向与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
以往的腹板部具有大致与铅垂方向平行的板状的形状(笔直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前桥的刚度产生各向异性。即,前桥针对车高方向的弯曲较强,但与车高方向相比针对车长方向的弯曲较弱。因此,也想改善针对车长方向的弯曲的刚度。作为对策,本实施方式的腹板部具有相对于车高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朝向倾斜的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由此缓和了前桥的强度的各向异性。若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偏置地配置,则偏置地配置的部位的刚度的各向异性分配与不偏置地配置的部位的刚度的各向异性分配不同,平衡并不良好。因此,期望的是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沿着车宽方向(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另外期望的是,第1倾斜部与第2倾斜部相邻。根据该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在第1倾斜部与第2倾斜部相邻的部位形成有交叉构造,因此能够提高前桥的刚度。在一种观点中,腹板部包含倾斜度相对于车高方向(铅垂方向)变化的倾斜变化部。倾斜变化部例如是以表面波动的方式变化的波动部。此外,腹板部中的除了倾斜变化部以外的部分也可以具有与上述的以往的腹板部同样的笔直的形状。
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以交替地配置的方式相连。不过,也可以在第1倾斜部与第2倾斜部之间存在相对于铅垂方向不倾斜的部分。
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倾斜变化部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不是直线状,也可以包含直线状的部分和曲线状的部分。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包含与铅垂方向平行的部分。
第1倾斜部的数量与第2倾斜部的数量合计既可以是5个以上,也可以是6个以上(3个波长以上)。对于这些数量的上限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倾斜变化部的长度、所寻求的特性而任意地决定。在一例中,第1倾斜部的数量与第2倾斜部的数量合计也可以是50个以下。此外,在倾斜变化部相对于前桥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左右对称的情况下,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中任一者的数量比另一者的数量多1个。
倾斜变化部形成于腹板部的至少一部分。倾斜变化部既可以在腹板部的长度方向的整体范围内形成,也可以仅形成于腹板部的长度方向的局部。一例的倾斜变化部形成于两个弹簧安装座之间的区域的全部或局部。该区域在长度方向上较长,因此,若在该部分应用倾斜变化部,则轻量化的效果较大。也就是说,在考虑到一定波长的波的情况下,通过在该部分形成倾斜变化部,能够增多波的数量。另外,该区域的凸缘部的形状变化较小,因此,能够反复形成同一波动形状。因此,在两个弹簧安装座之间的区域形成倾斜变化部的做法在利用包含模锻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情况下具有易于起模这样的好处、模具设计变得容易这样的好处等优点。另一例的倾斜变化部也可以除了形成于两个弹簧安装座之间的区域的全部或局部之外,还形成于不是两个弹簧安装座之间的区域的区域(例如弹簧安装座与转向销安装部之间的区域)。
关于倾斜变化部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度的角度,该角度的绝对值的最大值由凸缘部从腹板部的突出量和腹板部的高度限定。倾斜变化部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度的角度例如可以处于5°~45°的范围内。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该角度(角度X)进行说明。
作为对前桥所寻求的主要的刚度,可列举出针对上下方向(车高方向、铅垂方向)的弯曲的刚度、针对前后方向(车长方向)的弯曲的刚度以及针对扭转的刚度。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桥,能够使这些刚度提高。
在第1凸缘部上,腹板部与第1凸缘部之间的连接部(以下有时称为“第1连接部”)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在第2凸缘部上,腹板部与第2凸缘部之间的连接部(以下有时称为“第2连接部”)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既可以是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中的一者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也可以是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这两者都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
在其它观点中,在倾斜变化部中,从腹板部与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连接部和腹板部与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连接部选择的至少一个连接部可以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D波动的波动形状。在波动形状的例子中包含由曲线构成的波动形状(例如正弦波状的波动形状)和包含直线状的部分的波动形状(例如矩形波状的波动形状、三角波状的波动形状)。
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这两者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第1凸缘部与第2凸缘部的中间的截面中,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是直线形状。
在其它观点中,在倾斜变化部中,也可以是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这两者都具有上述的波动形状。在该情况下,优选第2连接部的波动形状的相位相对于第1连接部的波动形状的相位成为实质上相反的相位。在此,“实质上相反的相位”是指第1连接部的波动形状的相位与第2连接部的波动形状的相位沿着长度方向LD错开约180°(例如处于160°~200°的范围,典型而言是180°)。
优选的是,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是包括6处以上的伸出部的形状。
在其它观点中,上述波动形状可以是包含3个波长以上的波的形状。通过将波动形状设为包含3个波长以上的波的形状,能够实现更高的刚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前桥中,优选的是,第1倾斜部与第2倾斜部相邻。
在其它观点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前桥中可以是,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倾斜变化部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后面说明的角度X)沿着长度方向LD连续地变化。或者,该角度也可以沿着长度方向LD不连续地变化。
也可以是,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的倾斜变化部以将该截面中的倾斜变化部的中间部作为中心而旋转往复振动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在此,倾斜变化部的中间部是指处于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之间的部分,例如是中央部(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中心点及其附近)。或者也可以是,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的倾斜变化部像以第1连接部或第2连接部为支点的摆锤那样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出于强度方面的观点考虑,期望的是,前桥的凸缘部、腹板部、座部(弹簧安装座)以及转向销安装部是一体的。另外,出于相同的理由期望的是,前桥通过锻造制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例示,能够将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置换成上述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对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的图全部是示意性的,有时与实际的形状不同,而且有时在说明中省略了不需要的部分。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本实施方式的前桥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前桥100的立体图。
参照图1,前桥(前桥梁)100包含梁部110和分别设置于梁部110的长度方向LD的两端的两个转向销安装部150。此外,有时在图中示出梁部110的长度方向LD和前方的方向Fw。在转向销安装部150形成有供转向销安装的贯通孔。通常,前桥100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且作为整体具有大致弓形的形状。
梁部110包含腹板部120、第1凸缘部131以及第2凸缘部132。第1凸缘部131配置于上方,第2凸缘部132配置于第1凸缘部131的下方。腹板部120将第1凸缘部131和第2凸缘部132相连。也就是说,第1凸缘部131与第2凸缘部132相对。腹板部120在第2凸缘部132上立起,将第1凸缘部131和第2凸缘部132连接。
第1凸缘部131和第2凸缘部132分别从腹板部120的车高方向的上端和下端沿着前后(车长方向)突出,通常大致水平地前后延伸。不过,第1凸缘部131和第2凸缘部132也可以分别不水平地延伸。
在梁部110的上表面(第1凸缘部131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弹簧安装座111。在弹簧安装座111配置弹簧,在弹簧上安装车身(包含发动机)。
腹板部120包含倾斜变化部121。倾斜变化部121的倾斜度以倾斜变化部121波动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在图1所示的一例中,倾斜变化部121形成于两个弹簧安装座111之间。但是,倾斜变化部121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于其他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12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为了容易理解,在图2的立体图中,以虚线表示第1凸缘部131的轮廓。进而,在图3中示意性地表示从前方观察前桥100时的主视图。此外,在图3中,以阴影表示倾斜变化部121的部分。
在图2中,将腹板部120与第1凸缘部131之间的连接部设为第1连接部120a,将腹板部120与第2凸缘部132之间的连接部设为第2连接部120b。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一例中,第1连接部120a和第2连接部120b这两者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D波动的波动形状。也就是说,在第1凸缘部131上,第1连接部120a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在第2凸缘部132上,第2连接部120b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
倾斜变化部121包含多个第1倾斜部121a和多个第2倾斜部121b。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
在图4A中示意性地表示第1连接部120a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在图4B中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12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点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在图4C中示意性地表示第2连接部120b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
在图5A、图5B以及图5C中分别示意性地表示图4A~图4C的线VA-VA、线VB-VB以及线VC-VC处的截面(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图5A所示的截面是第1倾斜部121a处的截面。图5C所示的截面是第2倾斜部121b处的截面。此外,在图5A、图5B以及图5C所示的剖视图中,省略了阴影。在表示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的以下的图中,也存在省略阴影的情况。
在将长度方向LD上的位置设为横轴并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设为纵轴时,第1连接部120a处的倾斜变化部121具有图4A所示的波动形状。同样,第2连接部120b处的倾斜变化部121具有图4C所示的波动形状。
如图5A所示,多个第1倾斜部121a分别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上下方向)Vt向一方向倾斜。另一方面,如图5C所示,多个第2倾斜部121b分别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Vt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即,这些倾斜部形成了交叉构造(桁架构造的要素)。在图6中示意性地表示将图5A中的截面和图5C中的截面重合而成的图。如图6所示,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形成了交叉构造。因此,包含倾斜变化部121的前桥100能够实现高刚度。
倾斜变化部121的板厚既可以与位置无关地是大致恒定的,也可以根据位置而不同。
此外,在图4A~图4C中,作为倾斜变化部121的一部分,示出了连接部120a和120b处的波动形状包含2.5波长的波的范围。在图4A中分别表示第1倾斜部121a中的波动形状的振幅的一例(振幅Am1)和第2倾斜部121b中的波动形状的振幅的一例(振幅Am2)。这些振幅在第1连接部120a和第2连接部120b处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既可以根据长度方向LD的位置变化,也可以不变化。
如图4A和图4C所示,倾斜变化部121具有波动形状。从材料力学的观点出发,可以说,利用该波动形状,与不是波动形状的以往的笔直的形状相比,截面惯性矩增加且刚度提高。
图4A所示的波的相位和图4C所示的波的相位以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的方式错开。在图4A~图4C所示的一例中,图4C所示的波的相位与图4A所示的波的相位相反,具体而言错开180°。
在图示的一例中,图4B中的倾斜变化部121不具有波动形状。也就是说,在第1凸缘部131与第2凸缘部132的中间的水平截面中,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是直线形状。但是,在倾斜变化部12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点处,倾斜变化部121也可以具有波动形状(例如参照后面说明的图11B)。
如图5A所示,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第1倾斜部121a的前方侧的表面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向Duf的方式倾斜,其后方侧的表面以朝向斜下方的方式倾斜。另一方面,如图5C所示,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第2倾斜部121b的前方侧的表面以朝向斜下方的方向Ddf的方式倾斜,其后方侧的表面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倾斜。
在此,如图5A~图5C所示,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将倾斜变化部121与铅垂方向(上下方向)Vt所成的角度设为角度X。更具体而言,将连结点120ac和点120bc的线与铅垂方向Vt所成的角度设为倾斜变化部121与铅垂方向Vt所成的角度X。如图5A~图5C所示,点120ac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位于第1连接部120a的前后方向Hfb上的中央。另外,点120bc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位于第2连接部120b的前后方向Hfb上的中央。
进而,在向右侧观察前方的方向Fw时(图5A~图5C的状态),将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设为正的角度,将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设为负的角度。在该情况下,图5A所示的第1倾斜部121a的角度X为正。另一方面,图5C所示的第2倾斜部121b的角度X为负。角度X的正和负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变化。在优选的一例中,角度X连续地变化。在图7中表示这样的角度X的变化的一例。如图7所示,在第1倾斜部121a中,角度X为正,在第2倾斜部121b中,角度X为负。角度X随着长度方向LD的位置的变化而连续地变化。在该情况下,第1倾斜部121a与第2倾斜部121b相邻。在图7中示出3.5波长的波。
在图7中示出了角度X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在全部的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中相同的一例。但是,角度X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也可以在所述各部分中不同。此外,角度X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与波动形状的振幅相关。
在图5A~图5C中示出中心点121ct。中心点121ct是在穿过倾斜变化部12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点的水平截面中位于倾斜变化部121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的点。
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的倾斜变化部121以进行包含以第1连接部120a与第2连接部120b之间的部分为中心旋转在内的往复振动(以下有时称为“旋转往复振动”)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此外,在图示的一例中,示出了以中心点121ct为中心进行旋转往复振动的一例,但旋转往复振动的中心也可以从中心点121ct错开。
在图8中示意性地表示穿过比图5A的中心点121ct向前方的方向Fw略微错开的点且与铅垂方向Vt和长度方向LD平行的截面的一部分(省略阴影)。图8所示的截面相当于图4A~图4C的线VIII-VIII处的截面。如图8所示,第1倾斜部121a形成以第2凸缘部132为底面的拱形部。该拱形部在从后方观察时具有半圆顶状的形状。另一方面,第2倾斜部121b形成以第1凸缘部131为底面的拱形部。该拱形部在从前方观察时具有半圆顶状的形状。如图8所示,在前桥100中,配置有许多朝向不同的所述拱形形状。与之相对地,一般的前桥的腹板部是平板状,不包含拱形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前桥相对于一般的前桥能够实现高刚度。
此外,在图5A~图5C的示意图中,对于凸缘部的斜度省略了图示。不过,通过一般的模锻制造的前桥的凸缘部具有起模用的斜度(相对于起模方向的倾斜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在图9中表示这样的斜度。参照图9,第1凸缘部131的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HD倾斜,存在起模斜度Y。同样,第2凸缘部132的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HD倾斜,存在起模斜度Y。此外,起模斜度Y也可以根据凸缘部的位置而不同。在任一情况下,通过包含一般的模锻工序的一般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凸缘部都具有能够起模的形状。
而且,在图5A~图5C的示意图中,凸缘部的角部未被倒圆。不过,一般而言,凸缘部的角部具有被倒圆而成的形状(R形状)。另外,凸缘部与腹板部之间的边界的角部(图5A的角部Crn)一般具有被倒圆而成的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第1连接部120a和第2连接部120b这两者具有波动形状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这些连接部中的仅一者具有波动形状。对于这样的前桥100的倾斜变化部121的一例,在图10中表示一部分的立体图。进而,在图11A~图11C中表示水平方向的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11A示意性地表示第1连接部120a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图11B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12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点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图11C示意性地表示第2连接部120b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
在图12A、图12B以及图12C中分别示意性地表示图11A~图11C的线XIIA-XIIA、线XIIB-XIIB以及线XIIC-XIIC处的截面(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此外,除了倾斜变化部121以外的部分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前桥100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0~图12C所示的倾斜变化部121中,两个连接部120a和120b中的仅第2连接部120b具有波动形状。第1连接部120a是直线状。参照图11B,第1凸缘部131与第2凸缘部132的中间点处的腹板部120的水平方向的截面也具有波动形状。不过,其振幅是第2连接部120b的波动形状的振幅的约一半。
在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100中,倾斜变化部121也包含多个第1倾斜部121a和多个第2倾斜部121b。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如图12A所示,第1倾斜部121a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上下方向)Vt向一方向倾斜。另一方面,如图12C所示,第2倾斜部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Vt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其结果是,倾斜变化部121的倾斜度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具体而言,倾斜变化部121的倾斜度像以第1连接部120a为支点的摆锤那样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此外,也可以与图示的一例不同,倾斜变化部121的倾斜度像以第2连接部120b为支点的摆锤(倒立摆锤)那样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在该情况下,倾斜变化部121具有使图10的倾斜变化部121的上下反转而成的形状。或者,也可以是,使图10旋转180°,将第1凸缘部131作为第2凸缘部,将第2凸缘部132作为第1凸缘部。
在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100中,角度X的正和负也如图7所示那样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变化。
在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100中,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也构成交叉构造。进而,能够视作在倾斜变化部121交替地配置有以第1凸缘部131为底面的上下方向拱形形状和以第2凸缘部132为底面的上下方向拱形形状。另外,可视作长度方向拱形形状在长度方向的波动形状中也连续。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前桥100中,也能够实现高刚度。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倾斜变化部121的截面(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是直线状的情况(即倾斜度在截面中恒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倾斜变化部121的截面也可以不是直线状。关于这样的前桥100的倾斜变化部121的一例,在图13A~图13C中表示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13A示意性地表示第1连接部120a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图13B示意性地表示倾斜变化部12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点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图13C示意性地表示第2连接部120b处的倾斜变化部121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这些截面与图4A~图4C所示的截面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4A、图14B以及图14C中分别示意性地表示图13A~图13C的线XIVA-XIVA、线XIVB-XIVB以及线XIVC-XIVC处的截面(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此外,除了倾斜变化部121以外的部分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前桥100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3A~图14C所示的倾斜变化部121中,两个连接部120a和120b这两者都具有波动形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前桥相同,倾斜变化部121包含多个第1倾斜部121a和多个第2倾斜部121b,多个第1倾斜部121a和多个第2倾斜部121b沿着长度方向LD交替地配置。即,倾斜变化部121的倾斜度以倾斜变化部121的表面波动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LD变化。
如图14A和图14C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前桥100的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的截面包含不是直线状而是曲线状的部分。在该情况下,第1倾斜部121a也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上下方向)Vt向一方向倾斜。另一方面,第2倾斜部121b在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方向Vt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在第3实施方式的前桥100中,也能够视作第1倾斜部121a和第2倾斜部121b构成了交叉构造。进而,在倾斜变化部121交替地配置有以第1凸缘部131为底面的拱形形状(半圆顶形状)和以第2凸缘部132为底面的拱形形状(半圆顶形状)。半圆顶形状对于轻量化和刚度的提高是有效的,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的前桥100中,也能够实现高刚度。
此外,在上述的一例中,对第1连接部120a和第2连接部120b这两者都具有波动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仅任一者具有波动形状。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前桥100中,倾斜变化部121的截面(与长度方向LD垂直的截面)也可以包含曲线状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形成半圆顶形状,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和高刚度。
此外,波动形状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示的形状。如图15A所示,波动形状例如也可以是连结半圆而成的那样的形状。或者如图15B所示,波动形状也可以是矩形波状。或者如图15C所示,波动形状也可以是三角波状。这些波动形状能够置换成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一个波动形状。在使用这些波动形状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上述的构造(交叉构造、拱形形状、半圆顶形状)。因此,在使用这些波动形状的情况下,也获得上述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人进行了模拟的结果,优选波动形状包含3个波长以上的波。也就是说,优选连接部120a和/或120b所具有的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是包括6处以上的伸出部的形状。
(前桥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对本实施方式的前桥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技术来制造。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前桥也可以利用包含热锻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以下对前桥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对本实施方式的前桥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定,也可以利用除了以下说明的方法以外的方法制造。
首先准备作为材料的钢坯。接着,将钢坯加工成具有适于模锻的形状的预成形品(预成形工序)。在预成形工序中也可以包含对钢坯进行拉深的工序、弯曲压制(日文:曲げ打ち)工序。接着,对预成形品进行模锻,从而成形具有前桥的形状的锻造品(模锻工序)。在该模锻工序中,对腹板部赋予波动形状。这些预成形工序和模锻工序在热环境下进行。这样获得具有前桥的形状的锻造品。所获得的锻造品也可以根据需要向各种工序提供。在这些工序的例子中包含切飞边工序、整形工序、矫直工序、热处理工序、表面处理工序、开孔工序、涂装工序等。
对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前桥时的模锻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16中表示压制模具的模压方向SD和进行了模锻之后的梁部110(包含倾斜变化部121)的截面。图16所示的梁部110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前桥100的梁部110。
在通过模锻形成前桥的大概的形状的情况下,通常从成为前桥的前后方向的一侧将模具压靠而进行锻造。此时,起模时成为反斜度的部分无法通过模锻进行成形。因此,优选腹板部不包含在进行模锻时成为反斜度的形状。即,优选腹板部不包含从前方和后方观察腹板部时成为死角的部分。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倾斜变化部121不包含在进行模锻时成为反斜度的形状。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前桥100的倾斜变化部121只要在模具设计中将波动形状反映于模具,就能够使用一般的模锻工序容易地形成。即,本实施方式的前桥能够利用一般的制造方法容易地制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前桥梁。
附图标记说明
100、前桥(前桥梁);110、梁部;120、腹板部;120a、第1连接部;120b、第2连接部;121、倾斜变化部;121a、第1倾斜部;121b、第2倾斜部;131、第1凸缘部;132、第2凸缘部;150、转向销安装部;LD、长度方向;Fw、前方的方向。

Claims (7)

1.一种前桥梁,其包括梁部和处于所述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的转向销安装部,该梁部包括:第1凸缘部;第2凸缘部,其与所述第1凸缘部相对;以及腹板部,其以立起的方式与所述第1凸缘部和所述第2凸缘部连接,其中,
所述腹板部包括:
第1倾斜部,其在所述梁部的横截面中相对于车高方向向一方向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在所述梁部的另一横截面中相对于所述车高方向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桥梁,其中,
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第2倾斜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交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桥梁,其中,
在所述第1凸缘部上,所述腹板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连接部具有沿着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桥梁,其中,
在所述第2凸缘部上,所述腹板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连接部具有沿着所述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桥梁,其中,
在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的中间的截面中,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第2倾斜部是直线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桥梁,其中,
沿着所述车长方向伸出的形状是包括6处以上的伸出部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桥梁,其中,
所述第1倾斜部与所述第2倾斜部相邻。
CN201880016075.5A 2017-03-10 2018-03-02 前桥梁 Pending CN1103926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5599 2017-03-10
JP2017045599 2017-03-10
PCT/JP2018/007972 WO2018163987A1 (ja) 2017-03-10 2018-03-02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ビー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636A true CN110392636A (zh) 2019-10-29

Family

ID=63447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6075.5A Pending CN110392636A (zh) 2017-03-10 2018-03-02 前桥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89251A1 (zh)
EP (1) EP3594018A1 (zh)
CN (1) CN110392636A (zh)
BR (1) BR112019017813A2 (zh)
MX (1) MX2019010477A (zh)
WO (1) WO20181639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9422B2 (ja) * 2018-03-07 2022-06-0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クスルビーム
JP7328545B2 (ja) * 2020-01-14 2023-08-17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ビ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23806B2 (ja) * 2020-01-14 2023-08-09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ビ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2452A (en) * 1979-01-02 1980-07-12 Paik Young J I beam
US20050082904A1 (en) * 2003-10-16 2005-04-21 Hyundai Mobis Co., Ltd. Torsion beam axle suspension
JP2008240294A (ja) * 2007-03-26 2008-10-09 Nippon Steel Corp 折り曲げウェブh形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163401A1 (de) * 2008-09-15 2010-03-17 MAN Nutzfahrzeuge AG Achskörper für eine Fahrzeugachse, insbesondere für eine Starrachse eines Kraft- und/oder Nutzfahrzeuges
CN104245487A (zh) * 2012-04-05 2014-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5103A (ja) 1995-12-28 1997-07-08 Isuzu Motors Ltd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アクスル
JP3591956B2 (ja) * 1996-01-08 2004-11-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車両用複合アクスルビームの製造方法
JPH10119504A (ja) 1996-10-24 1998-05-12 Isuzu Motors Ltd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
JP2003285771A (ja) 2002-03-28 2003-10-07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車両の整流型フロントアクス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2452A (en) * 1979-01-02 1980-07-12 Paik Young J I beam
US20050082904A1 (en) * 2003-10-16 2005-04-21 Hyundai Mobis Co., Ltd. Torsion beam axle suspension
JP2008240294A (ja) * 2007-03-26 2008-10-09 Nippon Steel Corp 折り曲げウェブh形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163401A1 (de) * 2008-09-15 2010-03-17 MAN Nutzfahrzeuge AG Achskörper für eine Fahrzeugachse, insbesondere für eine Starrachse eines Kraft- und/oder Nutzfahrzeuges
CN104245487A (zh) * 2012-04-05 2014-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17813A2 (pt) 2020-03-31
EP3594018A1 (en) 2020-01-15
WO2018163987A1 (ja) 2018-09-13
MX2019010477A (es) 2019-10-15
US20190389251A1 (en) 2019-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2636A (zh) 前桥梁
RU2497690C2 (ru)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ый двутавровый рычаг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подвески
US9186943B2 (en) Suspension arm for automobile
US8814187B2 (en) Transverse link,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ransverse link
JP4985783B2 (ja)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構造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20145198A1 (ja) 自動車インナーパネルおよび自動車パネル
JP2019202776A (ja) 自動車両用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573048B2 (ja)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ビ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00223272A1 (en) Structural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tructural member
JP6233518B2 (ja) レシプロ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軸
JP2009184444A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部材及びエネルギー吸収構造体
JP6806241B2 (ja)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ビ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71910B2 (ja) 車両用ナックル
JP6376315B1 (ja)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ビーム
JP5700767B2 (ja) 凹凸部を有する板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車両パネル及び積層構造体
US11247262B2 (en) Vehicle knuckle
JP2017165126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4299663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鍛造サスペンション部材および鍛造金型
CN113272210B (zh) 汽车发动机罩
CN109982784A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JP4070204B2 (ja) アクスルハウジング
JP7440763B2 (ja) サイドシル構造
JP7088298B2 (ja) サポートビーム
JPH07186849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自動車用バンパー補強材
JP5313817B2 (ja) バンパーステ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