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5838A -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5838A
CN110385838A CN201910710129.4A CN201910710129A CN110385838A CN 110385838 A CN110385838 A CN 110385838A CN 201910710129 A CN201910710129 A CN 201910710129A CN 110385838 A CN110385838 A CN 110385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ne
pulling
side cor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01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昌勇
江妦
李丹虹
姜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7101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58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5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58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45/332Mountings or guides therefor; Driv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该侧向抽芯机构通过设置两级顺序推出机构,实现开模、抽芯、塑件脱模、推出机构先复位、合模、侧向型芯复位锁紧动作的按序进行。本发明的推出机构实现了抽芯功能,推出时,安装在推出机构上的斜面推块斜向推移侧向板,完成侧向型芯的抽出;楔紧块实现了抽芯机构的复位,合模时,安装在定模部分的楔紧块与侧向板斜面接触,实现侧向型芯的复位和锁紧;安装固定在侧向板上的侧向型芯与对应型腔板上的孔形成间隙配合,模具上对应侧向板的位置均留有可供侧向板运动的空间,从而实现了抽芯机构的运动导向和限位;开模、抽芯、塑件脱模、推出机构先复位、合模、侧向型芯复位锁紧等动作按序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向抽芯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其侧向抽芯方法,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注射成型侧面带有孔、凹穴、凸台等形状的塑件时,模具上成型该处形状的零件一般都要设计为可以侧向移动的,以便在塑件脱模前先抽出侧向成型零件,否则塑件就可能无法脱模,因此需要设计带动侧向成型零件做侧向移动(抽拔与复位)的机构,即侧向抽芯机构。
按照动力来源的不同,现有侧向抽芯机构分为手动抽芯、机动抽芯、液压(或气动)抽芯等三大类,其中:
手动侧向抽芯机构生产效率低,不能自动化生产,工人劳动强度大,一般用于产品的试制、小批量生产或无法采用其他抽芯机构的场合。
机动侧向抽芯机构是利用注射机开模力或推出力作为动力,通过有关传动零件使开模力或推出力作用于侧向成型零件,将侧向成型零件从塑件中抽出,合模时又靠它使侧向成型零件复位。现有公开文献和专利介绍的机动侧向抽芯机构,一类是在开模的同时进行抽芯(传动零件如斜导柱、弯销、斜导槽、弹性元件和齿轮齿条等);一类是开模后利用推出力实现抽芯的机构(传动零件如斜滑块、斜推杆和摆杆等),侧向成型零件抽出和塑件脱模同时进行。机动抽芯生产率高,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但结构复杂,零件加工繁琐,装配精度低,机构稳定性差,侧向成型零件抽拔与复位时易产生干涉。
液压(或气动)侧向抽芯机构是靠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来回运动,对侧向成型零件进行抽拔与复位,抽拔力大、抽芯距长,动作比较平稳,但增加了操作程序,须设计专门的液压(或气压)管路,并配备整套的液压(或气动)装置,经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动作高效的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所述侧向抽芯机构设置于注射模具中,所述注射模具与注射机顶杆相互作用,所述注射模具包括动模座板、侧向型芯、型腔板、定模座板,所述型腔板中设有用于成型塑件的型腔,所述侧向抽芯机构通过设置两级顺序推出机构,实现开模、抽芯、塑件脱模、推出机构先复位、合模、侧向型芯复位锁紧动作的按序进行;所述侧向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推出机构、第二推出机构、侧向板和推杆;其中:
所述第一推出机构包括第一推出板机构,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上设有使侧向板穿过的第一让位空间,所述第一让位空间处的第一推出板机构上设有斜面推块;
所述第二推出机构包括第二推出板机构,所述第二推出板机构设置于第一推出板机构之下、且设置于动模座板之上,所述第二推出板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使注射机顶杆穿过的顶杆孔,且在与第一让位空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使侧向板穿过的第二让位空间;
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与第二推出板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在一极限长度范围内长度可变;
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推出板机构上,另一端活动穿过第一推出板机构与塑件相抵;
所述侧向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向外倾斜的斜面,侧向板下端的斜面与所述斜面推块的斜面对应,与侧向板对应的定模座板上安装有楔紧块,侧向板上端的斜面与所述楔紧块的斜面对应,所述侧向型芯的一端固定在侧向板上,另一端穿过型腔板的侧孔以间隙配合的方式伸入型腔。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固定设有型芯固定板,所述型腔板固定设置于型芯固定板上。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推出机构导向装置,所述推出机构导向装置包括推板导柱,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上设有第一推板导套,所述第二推出板机构上设有第二推板导套,所述推板导柱的一端固定于支承板上,另一端活动穿设于第一推板导套和第二推板导套中。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推出板机构上,另一端从支承板、型芯固定板、型腔板活动地穿出,所述复位杆上套设有用于使推出机构先复位的弹簧。
更进一步地,侧向型芯与型腔板的侧孔之间的间隙配合的间隙值不大于所成型塑料的最大不溢料间隙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斜面分别设置于侧向板的上端右侧和下端左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与第二推出板机构之间的连接机构为连接拉杆,所述连接拉杆包括杆部,所述杆部的一端与第一推出板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杆部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第二推出板机构且设有台肩,所述台肩用于连接拉杆拉动第二推出板机构运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的侧向抽芯方法,其步骤包括:
脱模时:
注射机顶杆推动第一推出机构首先工作,安装在第一推出固定板上的斜面推块与侧向板的下端左侧斜面接触,由于安装在侧向板上端的侧向型芯与型腔板侧向型芯安装孔的限制作用,迫使侧向板向右侧移动,从而带动侧向型芯抽出,脱离塑件的侧向孔;
随着第一推出机构的往前运动,斜面推块的斜面与侧向板的下端斜面脱离接触,安装在侧向板上端的侧向型芯也完全从塑件的侧向孔脱出;
安装在第一推出机构上的连接拉杆与第二推出机构接触,第二推出机构开始工作,并且与第一推出机构一起推动塑件向前移动,直至塑件被完全推出型芯和型腔,塑件脱模;
合模时:
由于安装在复位杆上的弹簧的弹性回复作用,复位杆反向推动推出机构先回到初始成型位置,随着动模部分向定模部分移动,安装在定模座板上的楔紧块的斜面与侧向板上端右侧的斜面接触,推动侧向板向左移动,使侧向型芯回到成型位置,并依靠斜面锁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①推出机构实现了抽芯功能,推出时,安装在推出机构上的斜面推块斜向推移侧向板,完成侧向型芯的抽出。
②楔紧块实现了抽芯机构的复位,合模时,安装在定模部分的楔紧块与侧向板斜面接触,实现侧向型芯的复位和锁紧。
③安装固定在侧向板上的侧向型芯与对应型腔板上的孔形成间隙配合,模具上对应侧向板的位置均留有可供侧向板运动的空间,从而实现了抽芯机构的运动导向和限位。
④开模、抽芯、塑件脱模、推出机构先复位、合模、侧向型芯复位锁紧等动作按序进行,机构完整地实现了成型、传动、运动、锁紧、限位等功能,动作可靠,两级顺序推出机构实现了带有侧向孔的塑件抽芯和脱模,从而拓展了侧向抽芯机构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也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的一级推出与抽芯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的二级推出塑件状态示意图。
图5是斜面推块、侧向板、侧向型芯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向视图。
图7是第一推出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C-C向局部视图。
图中,1-导套;2-导柱;3-复位杆;4-带侧向孔的塑件;5-浇口套;6、13、24、28、30-内六角螺钉;7-型芯;8-型腔板;9-侧向型芯;10-楔紧块;11-定模座板;12-压板;14-支承板;15-垫块;16-侧向板;17-斜面推块;18-动模座板;19-第二推板;20-第二推出固定板;21-第一推出固定板;22-第一推板;23-注射机顶杆;25-连接拉杆;26-第二推板导套;27-第一推板导套;29-推板导柱;31-推杆;32-弹簧;33-型芯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用于注射成型模具,模具安装在卧式注射机上。注塑结束后,在注射机开模机构作用下,动模部分沿图1所示分型面I-I后退至所设定位置。
本发明提出的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如图1-2所示(其中,图2主要反映型芯型腔、斜面推块、侧向型芯、侧向板、连接拉杆、推杆、复位杆、推板导柱、导柱、内六角螺钉、注射机顶杆等零件的分布位置),包括模架、楔紧块、侧向型芯、侧向板、斜面推块、两级顺序推出机构、连接拉杆。侧向型芯一端固定在侧向板上,一端穿过型腔板的侧孔伸入型腔,与型腔板的侧孔为间隙配合,且间隙值不大于所成型塑料的最大不溢料间隙值,保证了抽芯和复位时的运动导向;侧向板上端右侧和下端左侧均设置斜面,下端左侧斜面与安装在第一推出固定板上的斜面推块的斜面对应,实现侧向抽芯,上端右侧斜面与安装在定模座板上的楔紧块的斜面对应,实现侧向型芯的复位和锁紧;模具上对应侧向板的位置均留有可供侧向板运动的空间,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第一推板、第一推出固定板、第二推板、第二推出固定板、推板导柱、第一推板导套、第二推板导套、推杆、复位杆、连接拉杆组成两级顺序推出机构。具体地:
由第一推出固定板21、第一推板22、复位杆3、斜面推块17组成第一推出机构,斜面推块17和复位杆3固定在第一推出固定板21上,第一推出固定板21和第一推板22通过四根内六角螺钉30联接,四组第一推板导套27和推板导柱29组成第一推出机构的导向部分,用于推出机构的运动导向。本实施例中设有四根复位杆3,每根复位杆3上安装弹簧32,实现合模前推出机构的先复位。
如图1、2、5和6所示,注射机顶杆23穿过动模座板18、第二推板19以及第二推出固定板20上对应的两侧顶出孔,推动第一推板22,带动第一推出机构动作,斜面推块17的斜面17-1与侧向板16的下端左侧斜面16-1接触,由于安装在侧向板16上的侧向型芯9-1与型腔板8对应侧孔8-1的限位导向作用,斜面推块17推动侧向板16向右侧平移,带动安装在侧向板16上的侧向型芯9-2侧向抽出塑件4的侧孔(见图3)。侧向型芯9一端固定在侧向板16上,一端穿过型腔板8的对应侧孔8-1伸入型腔,侧向型芯9-1与型腔板8对应侧孔8-1采用间隙配合,且间隙值不大于所成型塑料的最大不溢料间隙值。
如图1、2、7和8所示,模具上对应侧向板16的位置均留有可供侧向板16运动的空间。其中在型腔板8和型芯固定板33的对应部位开槽(8-2、33-1),便于侧向板16的装配拆卸;在支承板14、第一推出固定板21、第一推板22、第二推出固定板20、第二推板19的对应部位开孔,便于侧向板16侧向移动以及推出机构顺利动作;斜面推块17安装在第一推出固定板21上,与孔21-1和孔21-2采取过渡配合;为使侧向板16带动侧向型芯9抽出的动作平稳可靠,侧向板16与槽8-2、槽33-1、孔14-2、孔21-3采用间隙配合,侧向板16向右侧平移的最终位置由支承板14上对应孔14-1和第一推出固定板21上对应孔21-4限制,且满足
L=S+1~2mm,L1=L+0.5~1mm,L2≥L1+5~10mm
由第二推板19、第二推出固定板20、推杆31、第二推板导套26、推板导柱29组成第二推出机构,推杆31以大间隙穿过第一推出固定板21和第一推板22,第二推出固定板20和第二推板19通过四根内六角螺钉24联接,四组第二推板导套26和推板导柱29组成第二推出机构的导向部分。
在第一推板22上设有至少四根连接拉杆25,用于控制第一推出机构与第二推出机构的先后推出时间之差距,实现推出机构的顺序推出动作,确保塑件4沿开模方向脱模时不会受到侧向型芯9-2的干涉和影响。
随着第一推出机构的往前运动,斜面推块17的斜面17-1与侧向板16的下端斜面16-1脱离接触,安装在侧向板16上端的侧向型芯9-2也完全从塑件4的侧向孔脱出,这时安装固定在第一推板22上的至少四根连接拉杆25的后端台肩与第二推出固定板20的下表面接触,受连接拉杆25的拉动,第二推出机构开始与第一推出机构一起向前移动,三根120°均布的推杆31推动塑件4向前移动,直至塑件4被完全推出动模,而后塑件4因自重无阻滞掉落,最终实现带侧向孔的塑件4的顺利脱模(见图4)。
合模时,注射机的推出力停止作用,注射机顶杆23退回,由于安装在四个复位杆3上的弹簧32的弹性回复作用,反向推动两级推出机构先回到初始成型位置,随着动模部分向定模部分移动,由于设计L3≥L1+5~10mm,安装在定模座板11上的楔紧块10的斜面与侧向板16上端右侧的斜面16-2接触,推压着侧向板16向左移动,带动侧向型芯9回到成型位置。由于斜面推块17已经随着推出机构先回到初始成型位置,避免了侧向板16在复位时与斜面推块17产生干涉,合模后,斜面推块17的斜面17-1与侧向板16的下端左侧斜面16-1留有一定间隙,以便依靠楔紧块10的斜面压紧侧向板16上端右侧的斜面16-2,对侧向型芯9起到锁紧作用,有效保证侧向型芯9-2的成型位置。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图1、3、4所示,其中,图3是本发明结构的一级推出与抽芯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结构的二级推出塑件状态示意图。注射机顶杆推动第一推出机构首先工作,安装在第一推出固定板上的斜面推块与侧向板的下端左侧斜面接触,由于安装在侧向板上端的侧向型芯与型腔板侧向型芯安装孔的限制作用,迫使侧向板向右侧移动,从而带动侧向型芯抽出,脱离塑件的侧向孔;随着第一推出机构的往前运动,斜面推块的斜面与侧向板的下端斜面脱离接触,安装在侧向板上端的侧向型芯也完全从塑件的侧向孔脱出;这时安装在第一推出机构上的连接拉杆与第二推出机构接触,第二推出机构开始工作,并且与第一推出机构一起推动塑件向前移动,直至塑件被完全推出型芯和型腔,最终实现塑件的顺利脱模。合模时,由于安装在复位杆上的弹簧的弹性回复作用,复位杆反向推动推出机构先回到初始成型位置,随着动模部分向定模部分移动,安装在定模座板上的楔紧块的斜面与侧向板上端右侧的斜面接触,推动侧向板向左移动,使侧向型芯回到成型位置,并依靠斜面的锁紧,保证了侧向型芯的最终成型位置。所有零部件回到原始成型位置,开始下一个注射成型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所述侧向抽芯机构设置于注射模具中,所述注射模具与注射机顶杆相互作用,所述注射模具包括动模座板、侧向型芯、型腔板、定模座板,所述型腔板中设有用于成型塑件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抽芯机构通过设置两级顺序推出机构,实现开模、抽芯、塑件脱模、推出机构复位、合模、侧向型芯复位锁紧动作的按序进行;所述侧向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推出机构、第二推出机构、侧向板和推杆;其中:
所述第一推出机构包括第一推出板机构,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上设有使侧向板穿过的第一让位空间,所述第一让位空间处的第一推出板机构上设有斜面推块;
所述第二推出机构包括第二推出板机构,所述第二推出板机构设置于第一推出板机构之下、且设置于动模座板之上,所述第二推出板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使注射机顶杆穿过的顶杆孔,且在与第一让位空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使侧向板穿过的第二让位空间;
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与第二推出板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在一极限长度范围内长度可变;
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推出板机构上,另一端活动穿过第一推出板机构与塑件相抵;
所述侧向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向外倾斜的斜面,侧向板下端的斜面与所述斜面推块的斜面对应,与侧向板对应的定模座板上安装有楔紧块,侧向板上端的斜面与所述楔紧块的斜面对应,所述侧向型芯的一端固定在侧向板上,另一端穿过型腔板的侧孔以间隙配合的方式伸入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固定设有型芯固定板,所述型腔板固定设置于型芯固定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出机构导向装置,所述推出机构导向装置包括推板导柱,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上设有第一推板导套,所述第二推出板机构上设有第二推板导套,所述推板导柱的一端固定于支承板上,另一端活动穿设于第一推板导套和第二推板导套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推出板机构上,另一端从支承板、型芯固定板、型腔板活动地穿出,所述复位杆上套设有用于使推出机构先复位的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侧向型芯与型腔板的侧孔之间的间隙配合的间隙值不大于所成型塑料的最大不溢料间隙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分别设置于侧向板的上端右侧和下端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出板机构与第二推出板机构之间的连接机构为连接拉杆,所述连接拉杆包括杆部,所述杆部的一端与第一推出板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杆部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第二推出板机构且设有台肩,所述台肩用于连接拉杆拉动第二推出板机构运动。
8.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的侧向抽芯方法,其步骤包括:
脱模时:
注射机顶杆推动第一推出机构首先工作,安装在第一推出固定板上的斜面推块与侧向板的下端左侧斜面接触,由于安装在侧向板上端的侧向型芯与型腔板侧向型芯安装孔的限制作用,迫使侧向板向右侧移动,从而带动侧向型芯抽出,脱离塑件的侧向孔;
随着第一推出机构的往前运动,斜面推块的斜面与侧向板的下端斜面脱离接触,安装在侧向板上端的侧向型芯也完全从塑件的侧向孔脱出;
安装在第一推出机构上的连接拉杆与第二推出机构接触,第二推出机构开始工作,并且与第一推出机构一起推动塑件向前移动,直至塑件被完全推出型芯和型腔,塑件脱模;
合模时:
由于安装在复位杆上的弹簧的弹性回复作用,复位杆反向推动推出机构先回到初始成型位置,随着动模部分向定模部分移动,安装在定模座板上的楔紧块的斜面与侧向板上端右侧的斜面接触,推动侧向板向左移动,使侧向型芯回到成型位置,并依靠斜面锁紧。
CN201910710129.4A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Pending CN1103858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0129.4A CN110385838A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0129.4A CN110385838A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5838A true CN110385838A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8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0129.4A Pending CN110385838A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583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25453A (en) * 1975-04-24 1976-11-01 Seiko Giken Kk Device for molding stepwise part
JPH0431020A (ja) * 1990-05-29 1992-02-03 Three Bond Co Ltd 複合成形用金型
CN202528399U (zh) * 2012-03-31 2012-11-14 东莞市长信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护盖成型模具
CN205889765U (zh) * 2016-06-27 2017-01-18 宁波誉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模具的弯销内侧抽芯机构
CN205889791U (zh) * 2016-06-27 2017-01-18 宁波誉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模具的三角滑块超前二次顶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25453A (en) * 1975-04-24 1976-11-01 Seiko Giken Kk Device for molding stepwise part
JPH0431020A (ja) * 1990-05-29 1992-02-03 Three Bond Co Ltd 複合成形用金型
CN202528399U (zh) * 2012-03-31 2012-11-14 东莞市长信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护盖成型模具
CN205889765U (zh) * 2016-06-27 2017-01-18 宁波誉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模具的弯销内侧抽芯机构
CN205889791U (zh) * 2016-06-27 2017-01-18 宁波誉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模具的三角滑块超前二次顶出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 "《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第3卷》", 31 January 2003,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1647C (zh) 塑料注塑模具的顶针强制复位器
CN112549466A (zh) 设有复合功能顶出杆机构的模具
CN114801082B (zh) 一种大型汽车仪表板类的注塑模具结构
CN110385838A (zh) 一种斜面推移和复位的侧向抽芯机构及方法
CN207256774U (zh) 一种汽车拉手盒成型模具
CN211389984U (zh) 具有横向抽芯和倒斜杆脱模机构的六通管成型模
CN211031091U (zh) 一种可自动脱模汽车凹类零件的注塑模具
CN215151379U (zh) 一种三板式滑轨注塑模具
CN114131846A (zh) 一种注塑组合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113752493A (zh) 一种注塑模具交叉斜顶脱倒扣机构
CN110480951B (zh) 一种注塑件的模内装配注塑成型方法
CN209320213U (zh) 一种抽芯带自锁的模具结构
CN113459428A (zh) 一种延时抽芯结构
CN217073176U (zh) 一种用于精密注塑件的模具
CN214645595U (zh) 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
CN213006305U (zh) 抽吸导管集线器的注塑模具
CN220638671U (zh) 一种塑胶零件加工装置
CN204036780U (zh) 新型双向顺序推出机构模具
CN216465924U (zh) 一种医疗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210590346U (zh) 注塑模具模内自动装配结构
CN214353894U (zh) 一种生产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模具
CN214294267U (zh) 设有复合功能顶出杆机构的模具
CN219855813U (zh)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
CN212147349U (zh) 一种壁炉假煤球用模具
CN215472860U (zh) 用于塑料防尘罩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