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6347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6347A
CN110366347A CN201910284376.2A CN201910284376A CN110366347A CN 110366347 A CN110366347 A CN 110366347A CN 201910284376 A CN201910284376 A CN 201910284376A CN 110366347 A CN110366347 A CN 110366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lot
fastener
pair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43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6347B (zh
Inventor
三浦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66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6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0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05K7/1405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by clips or resilient members, e.g. hoo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17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having securing means for mounting boards, plates or wiring boards
    • H05K7/1418Card guides, e.g. groov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38Back panels or connecting means therefor; Terminals; Coding means to avoid wrong insertion
    • H05K7/1447External wirings; Wiring ducts; Laying cables
    • H05K7/1451External wirings; Wiring ducts; Laying cables with connections between circuit boards o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10)具备一对导轨(48)以及弹性构件(100)。一对导轨(48)针对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基板(44)的两端部侧的各个、以在插入插槽(38)基板(44)的两面侧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插槽(38)内,从而对基板(44)向插槽(38)的插入进行引导。弹性构件(100)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向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或者另一方一侧中的某一方对基板(44)施力。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基板插入壳体的插槽而使基板侧的第1连接器与壳体内的第2连接器相嵌合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子装置,例如,存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46772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子装置。日本专利特开2002-246772号公报的电子装置具有:壳体,其设置有壳体内的插槽;以及基板,其插入插槽。
在该电子装置中,在基板的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1连接器,在壳体内设置有第2连接器,该第2连接器在基板被插入壳体的插槽时与第1连接器相嵌合。另外,在壳体中设置有一对导轨,该一对导轨在壳体内向插入方向一侧延伸,并对基板向插槽的插入进行引导。
发明内容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46772号公报中,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嵌合,通过该嵌合,基板被固定在插槽内。因此,在壳体或者基板产生了振动的情况下,在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的嵌合部分(接点部分)、第1连接器和基板的焊接接合部分容易施加负荷。
在此,若使用壳体以外的构件固定插槽内的基板的话,则会增加电子装置的部件数量、装配时间,电子装置的成本变高。另一方面,在以使用导轨夹持等这样的方式通过壳体固定基板的情况下,壳体和基板的接触部分相互摩擦,容易在基板上产生损伤。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被插入到壳体的插槽的基板,并且能够确保耐振动性。
本发明的方式为电子装置,具备:壳体,其设置有插槽;基板,其插入所述插槽;第1连接器,其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第2连接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在所述基板插入所述插槽时与所述第1连接器相嵌合;一对导轨,它们针对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基板的两端部侧的每个、以在被插入所述插槽的所述基板的两面侧沿着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插槽内,从而对所述基板向所述插槽的插入进行引导;以及弹性构件,其在所述基板插入到所述插槽时向所述一对导轨的一方一侧或者另一方一侧中的某一方对所述基板施力。
根据本发明,在插入到插槽的状态下,通过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将基板按向一对导轨的某一个。其结果,能够稳定地固定被插入到壳体的插槽的基板,从而确保耐振动性。
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根据参照添加的附图而进行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容易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整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一部分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基板与面板被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相对于插槽而开始插入基板时的样子的概略图。
图5为表示将基板插入插槽的中途的样子的概略图。
图6为表示基板被插入了插槽时的样子的概略图。
图7为表示变形例1的电子装置的一部分构成的剖面图。
图8为表示弹性构件的配置位置与实施方式不同的例(1)的概略图。
图9为表示弹性构件的配置位置与实施方式不同的例(2)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装置,一边揭示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加的附图,在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适用于例如用于控制显示器12以及未图示的工业机械(机床、机器人、注塑成型机、线放电加工机等)的控制装置。显示器12为配置在前表面14的具有未图示的显示画面的液晶的显示单元。显示器12也可以是液晶以外的显示单元。此外,在电子装置10被应用于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显示器12设置在机床的操作盘。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从正面观察显示器12的显示画面的方向,对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方向进行说明。
在显示器12的与前表面14相反的背面16可拆卸地安装有电子装置10、以及能够与未图示的外部装置连接的用户接口单元18。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显示器12的背面16的上侧可拆卸地安装有电子装置10,在显示器12的背面16的下侧的角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用户接口单元18。
电子装置10具有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显示器12的背面16的箱型的壳体20。壳体20的底面22与显示器12的背面16相对。与壳体20的底面22邻接的侧面中,在靠用户接口单元18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侧面24上,收纳用于冷却壳体20内的两个风扇26的风扇单元28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20上。此外,在风扇单元28中,收纳至少一个风扇26即可。
电子装置10具有壳体20、收纳在壳体20内并对显示器12以及工业机械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以及收纳在壳体20内并与控制部30连接的背板32。在壳体20中,在与底面22邻接的侧面中,在与安装有风扇单元28的侧面24邻接的下侧的侧面(下表面34)上,形成有形状或者大小不同的多个开口36。
在壳体20设置有多个插槽38,多个插槽38从各个开口36沿着与安装有风扇单元28的侧面24平行的上下方向延伸。即,在壳体20内,多个隔板42从与显示器12的背面16相反的顶板40朝向底面22延伸。由此,壳体20内被分割成多个空间。分割而成的多个空间的每个形成为插槽38,各插槽38的下表面34一侧形成为开口3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进而设置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隔板,将壳体20内的空间在前后方向上分割,从而形成多个插槽38。
背板32为与构成控制部30的多个基板44连接的连接基板。背板32被配置成,在壳体20内的上方的里侧,即,在多个插槽38的上方的里侧,与壳体20的上侧的侧面(上表面46)平行且与底面22垂直。背板32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器与显示器12连接。
控制部30具有能够插拔地收纳在多个插槽38的各个中的多个基板44。在多个基板44的安装面44a安装未图示的表面安装部件。此外,由于多个插槽38的形状或者大小相互不同,因此多个基板44的各个具有与开口36的形状或者大小相应的形状或者大小,以能够插入相应插槽38。此外,在图1中,对于一个插槽38,通过虚线等图示了插拔基板44的情况下的插槽38内的构成。另外,图1以基板44的插入方向作为上方,与基板44的插入方向相反一侧的拔出方向作为下方。
为了对基板44向插槽38的插入进行引导,在各个插槽38内设有一对导轨48。一对导轨48以对应于基板44中的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侧的两端部的各个的方式,设置在隔板42或者形成壳体20的侧面的内壁上。一对导轨48的各个以配置在插入插槽38的基板44的两面侧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由此,一对导轨48能够在插入插槽38的基板44的两端部嵌入一对导轨48间的槽的状态下,沿着插入方向直至背板32对基板44进行引导。另外,通过使用一对导轨48,而不需要在将基板44插入插槽38时的基板44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定位。
在基板44的背板32侧的端部(基板44的插入方向侧的端部)设有第1连接器50。在背板32设有多个第2连接器52,多个第2连接器52在基板44插入多个插槽38的各个时与第1连接器50相嵌合。由此,插入(收纳)到插槽38的基板44经由嵌合状态的第1连接器50以及第2连接器52、背板32,能够控制显示器12。
在基板44中与插入方向相反一侧的拔出方向(下方)侧的端部设有支承基板44的面板54。即,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基板44的两端部侧的各个设有两个嵌合孔44h,与这两个嵌合孔44h相对应地在面板54的插入方向侧的表面(上表面)54a设置有两个嵌合爪54b。另外,在上表面54a中的两个嵌合爪54b之间,设有在插入方向一侧突出的支承部54c。基板44的拔出方向一侧的端部与面板54的上表面54a接触,并且由支承部54c支承基板44,且通过两个嵌合爪54b相对于两个嵌合孔44h进行嵌合,面板54支承基板44。面板54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的状态下,与壳体20的下表面34抵接而堵住开口36。
另外,在基板44的拔出方向(下方)的端部设置有第3连接器58,第3连接器58贯通形成在面板54上的开口部56而露出在外部。第3连接器58能够与外部的连接器连接。由此,能够从外部经由第3连接器58将信号供给至基板44,或者,能够从基板44经由第3连接器58将信号输出至外部。
由此,通过将基板44单元化,基板44的包装、搬运变得容易,并且针对基板44的防静电措施也容易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构成]
接着,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的特征构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中,为了稳定地固定插入到壳体20的插槽38中的基板44以确保耐振动性,还具备下述的构成。
在面板54的插入方向侧的表面(上表面)54a,在基板44的两端部侧的各个设有一对卡止部60。一对卡止部60用于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将面板54固定到壳体20上,在基板44的安装面44a一侧隔着间隔地设置。此外,将一对卡止部60中的靠近基板44的安装面44a的一侧(前侧)的卡止部60作为前侧卡止部60a,将一对卡止部60中的远离基板44的安装面44a的一侧(后侧)的卡止部60作为后侧卡止部60b。
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能够弹性变形,沿着插入方向一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在前侧卡止部60a设有朝向后侧卡止部60b突出的卡止爪62,在后侧卡止部60b设有朝向前侧卡止部60a突出的卡止爪62。
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一对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通过与插槽38内的设置在壳体20的一对卡合部70卡合,将面板54固定在壳体20上。此外,将一对卡合部70中的供前侧卡止部60a卡合的卡合部70作为前侧卡合部70a,将一对卡合部70中的供后侧卡止部60b卡合的卡合部70作为后侧卡合部70b。
一对卡合部70(前侧卡合部70a以及后侧卡合部70b)以对应于基板44中的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侧的两端部的各个的方式,设置在隔板42、或者形成壳体20的侧面的内壁上。
后侧卡合部70b沿着插入方向延伸,前侧卡合部70a以越向插入方向一侧越偏离后侧卡合部70b的方式相对于后侧卡合部70b倾斜地倾斜延伸。前侧卡合部70a以及后侧卡合部70b中的拔出方向一侧的端部相互连结,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成为开放端。
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前侧卡止部60a的卡止爪62卡合在该前侧卡合部70a的开放端。另一方面,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后侧卡止部60b的卡止爪62卡合在后侧卡合部70bの开放端。即,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一对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以夹持卡合部70(前侧卡合部70a以及后侧卡合部70b)的方式进行卡合。由此,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一对卡止部60能够将面板54固定在壳体20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卡合部70(前侧卡合部70a)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导轨延长部74。导轨延长部74将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相对于一对导轨48的另一方一侧在拔出方向一侧延长,并与该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导轨48的一方一侧为与插入插槽38的基板44的与安装面44a相反的表面相对的一侧。
导轨延长部74以对应于基板44中的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一侧的两端部的各个的方式,设置在隔板42、或者形成壳体20的侧面的内壁上。偏离该导轨延长部74地设置上述的前侧卡合部70a,并且基板44以及前侧卡止部60a在该导轨延长部74与前侧卡合部70a之间通过。
另外,导轨延长部74具有向前侧卡合部70a突出的突出部76。导轨延长部74具有该突出部76,由此,插入插槽38内的基板44避免了与导轨48进行面接触,其结果,基板44能够容易地插入插槽38内。
在面板54的上表面54a中,在设置在基板44的两端部侧的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的各自的基端侧设置有开口部80。在四个开口部80的各个设有支承部82。
支承部82支承卡止部60和操作部90,通过该支承部82,前侧卡止部60a与操作部90相连结,后侧卡止部60b与操作部90相连结。此外,将与前侧卡止部60a连结的操作部90作为前侧操作部90a,将与后侧卡止部60b连结的操作部90作为后侧操作部90b。
操作部90(前侧操作部90a以及后侧操作部90b)为解除卡止部60与卡合部70的卡合状态的构件。即,若以相互靠近的方式操作前侧操作部90a以及后侧操作部90b,则支承部82弯曲,前侧操作部90a以及后侧操作部90b所连结的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运动。由此,以夹持卡合部70(前侧卡合部70a以及后侧卡合部70b)的方式进行卡合的一对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的卡合就被解除。
在面板54的上表面54a中设置于基板44的两端部侧的前侧卡止部60a与面板54所支承的基板44之间,设有弹性构件100。
弹性构件100能够在基板44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伸缩,在压缩的状态下配置在基板44与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之间。弹性构件100的基板44一侧通过安装在基板44的安装面44a而固定在基板44上。另一方面,弹性构件100的前侧卡止部60a一侧与前侧卡止部60a接触。此外,弹性构件100的前侧卡止部60a一侧可以固定在前侧卡止部60a,也可以不固定在前侧卡止部60a。
该弹性构件100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向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对基板44施力。即,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与卡合部70(前侧卡合部70a)卡合而固定。因此,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在该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与基板44之间以压缩的状态配置的弹性构件100向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对基板44施力。
如此,弹性构件100通过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向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对基板44施力,能够将插入到插槽38的基板44固定到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
此外,作为弹性构件100,具体来说,例如能够举出表面安装用的弹簧(SMD弹簧)、表面安装用的卡簧(SMD卡簧)、或者、板簧等。
[基板44相对于插槽38的插拔]
接着,对相对于插槽38插拔基板44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对于将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的情况,参照图4~图6进行说明。
在基板44支承在面板54的情况下,在使第1连接器50朝着插入方向一侧的状态下,将基板44插入插槽38内(参照图4)。由此,基板44的两端部的插入方向一侧被插入到一对导轨48。其结果,能够一边由一对导轨48引导基板44的两端部,一边使基板44向背板32侧移动。即,通过一对导轨48,基板44以在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进行了定位的状态,插入插槽38。
当进一步插入基板44时,卡止部60与卡合部70抵接,卡止部60的前侧卡止部60a与后侧卡止部60b以沿着卡合部70的前侧卡合部70a以及后侧卡合部70b变宽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参照图5)。
其后,当进一步插入基板44时,前侧卡止部60a的卡止爪62卡合在前侧卡合部70a的开放端,另一方面,后侧卡止部60b的卡止爪62卡合在后侧卡合部70b的开放端,由此,卡止部60夹持卡合部70(参照图6)。其结果,面板54被固定。
当卡止部60与卡合部70卡合时,基板44的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到达背板32的附近,从而成为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1连接器50与第2连接器52相嵌合,且面板54与壳体20的下表面34抵接从而堵住开口36。
另外,在该状态下,在基板44与卡止部60之间压缩的弹性构件100向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对基板44施力,通过该弹性构件100的施力,基板44被按在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
由此,能够防止在第1连接器50与第2连接器52的嵌合部分(接点部分)、第1连接器50与基板44的焊接接合部分承担负荷。
接着,对将基板44从插槽38拔出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操作者以从面板54露出在外侧的两个操作部90中的前侧操作部90a以及后侧操作部90b各自相互靠近的方式进行操作。由此,支承部82弯曲,前侧操作部90a以及后侧操作部90b所连结的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进行运动。其结果,卡合在卡合部70(前侧卡合部70a以及后侧卡合部70b)的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的卡合被解除。
接着,操作者在以两个操作部90中的前侧操作部90a以及后侧操作部90b各自相互靠近的方式进行操作的状态下,向拔出方向拉面板54。由此,第1连接器50与第2连接器5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当操作者进一步拉面板54时,能够在由一对导轨48对基板44的两端部进行引导的同时,将基板44从插槽38拔出。
〔变形例〕
以上,作为本发明的一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然能够进行多种的变更或者改进。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增加了该多种变更或者改进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是显而易见的。
(变形例1)
图7为表示变形例1的电子装置的一部分构成的剖面图。此外,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构成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宜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变形例1的电子装置中,在基板44上设置有用于吸收插槽38内的电磁波噪声的金属构件110。在图7所述的例子中,金属构件110配置在基板44的安装面44a上,但是只要是设置在基板44中的安装表面安装部件SC的安装区域以外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作为金属构件110,具体来说,能够举出印刷布线图案等。
金属构件110与设置在基板44的安装面44a的弹性构件100接触,并与该弹性构件100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在变形例1的电子装置中,该弹性构件100、弹性构件100所抵接的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与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连结的操作部90(前侧操作部90a)为金属。
因此,在由金属构件110吸收了电磁波噪声的情况下,该电磁波噪声从金属构件110传播至弹性构件100,通过弹性构件100、卡止部60以及操作部90辐射到外部。
如此,根据变形例1的电子装置,由金属构件110吸收插槽38内的电磁波噪声,并且使金属构件110吸收的电磁波噪声通过弹性构件100、卡止部60以及操作部90辐射到外部变得容易。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100设置在基板44与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之间,但是也可以设置在该基板44与卡止部60之间以外。例如,如图8所示,能够将弹性构件100A设置在一对导轨48之间。
该弹性构件100A能够在由一对导轨48进行引导的基板44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伸缩,伸缩方向的一端部被固定在一对导轨48的另一方一侧(后侧),伸缩方向的另一端部设为自由端。另外,弹性构件100A具有以越向插入方向一侧、距离导轨48的另一方一侧(后侧)的高度越是变大的方式从固定端到自由端倾斜地进行倾斜的部位。
该弹性构件100A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的状态下,由该基板44向导轨48的另一方一侧(后侧)推压而进行压缩,由此向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对基板44施力。
这样,即使弹性构件100A设置在一对导轨48之间,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防止在第1连接器50与第2连接器52的嵌合部分(接点部分)、第1连接器50与基板44的焊接接合部分承担负荷。
另外,如图9所示,也能够在一对导轨48之间设置弹性构件100B。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取代导轨延长部74上设置的突出部76而在导轨48的另一方一侧(后侧)设置有突出部76A。
弹性构件100B能够在由一对导轨48进行引导的基板44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伸缩,并且伸缩方向的一端部被固定在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伸缩方向的另一端部设为自由端。另外,弹性构件100B具有以越向插入方向一侧、距离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的高度越是变大的方式从固定端到自由端倾斜地进行倾斜的倾斜部位。
在基板44未插入插槽38的状态下,弹性构件100B在一对导轨48之间为自然长度。相对于此,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的状态下,弹性构件100B由该基板44推压到导轨48的一方一侧(前侧)而进行压缩,由此向一对导轨48的另一方一侧(后侧)对基板44施力。
这样,即使弹性构件100B设置在一对导轨48之间,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防止在第1连接器50与第2连接器52的嵌合部分(接点部分)、第1连接器50与基板44的焊接接合部分承担负荷。
此外,在基板44插入插槽38时,在该基板44与上述的弹性构件100A或者100B上具有接触的部分。该部分虽然由于弹性构件100A或者100B的弹性而进行缓和,但是依然会产生摩擦。因此,在回避将基板44插入插槽38时的基板44与弹性构件100A或者100B摩擦的观点上,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基板44与卡止部60(前侧卡止部60a)之间设置弹性构件100。
(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的卡止部60由前侧卡止部60a以及后侧卡止部60b构成。但是,能够去掉后侧卡止部60b。在去掉后侧卡止部60b的情况下,也能够去掉操作部90的后侧操作部90b。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去掉卡合部70的后侧卡合部70b。如此,在去掉后侧卡止部60b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部件数量,谋求省空间化。此外,在去掉后侧卡止部60b的情况下,前侧卡止部60a与前侧操作部90a经由一对支承部82在上下方向上连结。
(变形例4)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1~3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
[从实施方式获得的技术思想]
对于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在以下进行记载。
电子装置(10)具备壳体(20)、基板(44)、第1连接器(50)、第2连接器(52)、一对导轨(48)以及弹性构件(100、100A、100B)。
在壳体(20)设置有插槽(38),基板(44)插入插槽(38)。第1连接器(50)设置在基板(44)的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第2连接器(52)设置在壳体(20)内,在基板(44)被插入到插槽(38)时与第1连接器(50)嵌合。
一对导轨(48)针对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基板(44)的两端部侧的各个进行设置,以对基板(44)向插槽(38)的插入进行引导。另外,一对导轨(48)以在插入插槽(38)的基板(44)的两面侧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插槽(38)内。
弹性构件(100、100A、100B)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向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或者另一方一侧中的某一方对基板(44)施力。
由此,基板(44)在插入到插槽(38)的状态下,通过弹性构件(100、100A、100B)的作用力,被按到一对导轨(48)中的某一方。其结果,能够稳定地固定插入到壳体(20)的插槽(38)的基板(44),确保耐振动性。
电子装置(10)具备:面板(54),其设置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基板(44)的拔出方向一侧的端部,并支承基板(44);卡止部(60),其设置在面板(54)上,并针对基板(44)的两端部侧的各个、从面板(54)向插入方向一侧延伸,从而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将面板(54)固定在壳体(20)上;以及卡合部(70),其设置在插槽(38)内的壳体(20)上,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与卡止部(60)卡合,弹性构件(100)也可以配置在基板(44)与卡止部(60)之间。
如此的话,与弹性构件(100A、100B)配置在一对导轨(48)之间的情况等相比,能够抑制在将基板(44)插入插槽(38)时基板(44)与弹性构件(100)发生的摩擦。
电子装置(10)具备导轨延长部(74),其与一对导轨(48)的一方一侧连结,相比于一对导轨(48)的另一方一侧向拔出方向一侧延伸,弹性构件(100)也可以以压缩的状态配置在导轨延长部(74)和卡合部(70)之间。
如此的话,不会妨碍由导轨(48)进行的基板(44)的引导,并且能够在基板(44)插入到插槽(38)时对基板(44)施力。
电子装置(10)具备:金属构件(110),其设置在基板(44)中的安装表面安装构件的安装区域以外的至少一部分,并与弹性构件(100)接触;以及操作部(90),其与卡止部(60)连结,并以从面板(54)向壳体(20)的外部侧突出的方式延伸,所述操作部解除卡止部(60)与卡合部(70)的卡合状态,弹性构件(100)、卡止部(60)以及操作部(90)可以是金属。
如此的话,使壳体(20)内的电磁波噪声被金属构件(110)吸收,并从金属构件(110)通过弹性构件(100)、卡止部(60)以及操作部(90)辐射到外部就变得容易。

Claims (4)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设置有插槽;
基板,其插入所述插槽;
第1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
第2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基板插入到所述插槽时与所述第1连接器嵌合;
一对导轨,它们针对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基板的两端部侧的各个、以在插入所述插槽的所述基板的两面侧沿着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插槽内,从而对所述基板向所述插槽的插入进行引导;以及
弹性构件,其在所述基板插入到所述插槽时向所述一对导轨的一方一侧或者另一方一侧中的某一方对所述基板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装置具备:
面板,其设置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所述基板的拔出方向一侧的端部,并支承所述基板;
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面板上,并针对所述基板的所述两端部侧的各个、从所述面板向所述插入方向一侧延伸,从而在所述基板插入到所述插槽时将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以及
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插槽内的所述壳体上,并在所述基板插入到所述插槽时与所述卡止部卡合,
所述弹性构件配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卡止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装置具备导轨延长部,其与所述一对导轨的一方一侧连结,相比于所述一对导轨的另一方一侧向所述拔出方向一侧延伸,
所述弹性构件以压缩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导轨延长部与所述卡合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装置具备:
金属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中的安装表面安装构件的安装区域以外的至少一部分,并与所述弹性构件接触;以及
操作部,其与所述卡止部连结,并以从所述面板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侧突出的方式延伸,所述操作部解除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所述弹性构件、所述卡止部以及所述操作部为金属。
CN201910284376.2A 2018-04-10 2019-04-10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0366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5122A JP6705859B2 (ja) 2018-04-10 2018-04-10 電子装置
JP2018-075122 2018-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6347A true CN110366347A (zh) 2019-10-22
CN110366347B CN110366347B (zh) 2021-03-26

Family

ID=6799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4376.2A Active CN110366347B (zh) 2018-04-10 2019-04-10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5429B2 (zh)
JP (1) JP6705859B2 (zh)
CN (1) CN110366347B (zh)
DE (1) DE10201910895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4572A (zh) * 2019-10-31 2020-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004366A (zh) * 2020-07-30 2020-11-27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39455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1085B2 (ja) * 2019-02-05 2022-03-2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US11455019B2 (en) * 2020-08-19 2022-09-27 Quanta Computer Inc. Docking system having elastic rail portions
CN112638108B (zh) * 2021-01-27 2022-02-08 南京途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无人机用的快装式电路板
WO2022219721A1 (ja) * 2021-04-13 2022-10-2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フェイスプレートおよび電子装置
EP4209736A4 (en) * 2021-04-15 2024-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JP2022186325A (ja) * 2021-06-04 2022-12-15 日立チャネ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カードリーダ及びカードリーダにおける異物検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5762A (ja) * 1992-03-31 1993-12-17 Sony Corp 基板取付用スロット装置
US5711677A (en) * 1996-01-11 1998-01-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ulti-functional I/O card guide
US20020085363A1 (en) * 2000-08-12 2002-07-04 Acer Inc. Computer system and EMI structure thereof
CN105075414A (zh) * 2013-03-19 2015-11-1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1325A (en) * 1970-06-15 1971-12-28 Sperry Rand Corp Card module and end wall treatment facilitating heat transfer and sliding
US5055061A (en) * 1990-08-27 1991-10-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ircuit card guide
JPH0637473A (ja) * 1992-07-17 1994-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保持装置
KR100198458B1 (ko) * 1996-10-11 1999-06-15 이계철 인쇄회로기판 탈장착기에 의한 플러그인 유니트전원스위치의 온/오프 메카니즘
JP2000068669A (ja) * 1998-08-24 2000-03-03 Nec Eng Ltd ブランクパネルの固定構造
JP2002246772A (ja) 2001-02-20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筐体構造
US7663888B2 (en) * 2006-07-17 2010-02-16 Alcatel Lucent Printed circuit board thickness adaptors
JP6599966B2 (ja) * 2017-12-25 2019-10-3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JP6599967B2 (ja) * 2017-12-25 2019-10-3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5762A (ja) * 1992-03-31 1993-12-17 Sony Corp 基板取付用スロット装置
US5711677A (en) * 1996-01-11 1998-01-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ulti-functional I/O card guide
US20020085363A1 (en) * 2000-08-12 2002-07-04 Acer Inc. Computer system and EMI structure thereof
CN105075414A (zh) * 2013-03-19 2015-11-1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4572A (zh) * 2019-10-31 2020-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784572B (zh) * 2019-10-31 2021-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839455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12004366A (zh) * 2020-07-30 2020-11-27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004366B (zh) * 2020-07-30 2022-04-15 北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86373A (ja) 2019-10-24
CN110366347B (zh) 2021-03-26
DE102019108952A1 (de) 2019-10-10
US10595429B2 (en) 2020-03-17
US20190313544A1 (en) 2019-10-10
JP6705859B2 (ja) 202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6347A (zh) 电子装置
CN109962355B (zh) 电子装置
CN109963431B (zh) 电子装置
CN106465542A (zh) 印刷电路板装置和用于将产品安装至主印刷电路板的方法
US9795047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reof
US20110009013A1 (en) Elastic sheet structure
CN101626116B (zh) 弹片
KR20060126356A (ko) 엘아이에프소켓 커넥터
CN110402054A (zh) 电子装置
US20160344137A1 (en) Connector
CN111526689B (zh) 电子装置
CN108107994B (zh) 一种计算机
JP6734395B2 (ja) データ伝送用のプラグコネクタ
JP2020068115A (ja) コネクタ固定具
JPH0660081U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基板接続用の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248014B1 (ko)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구조
CN107134666B (zh) 电路板连接结构
CN106898916A (zh) 连接器
JP2008243779A (ja) ベース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と対をなす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2005197267A (ja) 電子機器
CN213814837U (zh) 面板装置以及自助设备
TWI506899B (zh) 連接器及照明裝置
JP729487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06151684A (zh) 数据线固定机构
CN204887821U (zh) 一种用于固定pcba的安装支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