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312A - 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 Google Patents

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312A
TW201347312A TW102106983A TW102106983A TW201347312A TW 201347312 A TW201347312 A TW 201347312A TW 102106983 A TW102106983 A TW 102106983A TW 102106983 A TW102106983 A TW 102106983A TW 201347312 A TW201347312 A TW 2013473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air
joint
housing
float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ji Okur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7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31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2Printed circuits being in the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浮動連接器(1),具備有:分別固定於兩個配線基板(2、3)的一對插座(4)、以及安裝於各插座(4)的頂座(header)(5)。頂座(5)的頂座殼體(52),具備有:在配線基板(2、3)排列的方向(Y)分割,在與配線基板(2、3)排列的方向(Y)交叉的交叉方向(X)可相對移動地連結的分割殼體(52A、52B)。在各分割殼體(52A、52B),設置有用來收容一對插座(4)的收容凹部(53),在插座(4)收容於收容凹部(53)的狀態,讓一對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

Description

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本發明是關於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以往習知的浮動連接器(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具備有:分別固定於要連接的兩個配線基板的一對插座、以及跨越一對插座而安裝的頂座(header)。
在該專利文獻1,藉由將設置於一對插座的接點的形狀作成圓弧狀,來確保接點、與設置於頂座的接觸部的導通,且能吸收兩個配線基板朝與其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偏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32155號公報
在習知的浮動連接器,是藉由將頂座殼體的鉤部,鉤住插座殼體的鉤掛部,來限制頂座朝拔出方向的移動。可 是,針對頂座朝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的移動並沒有任何限制。因此,在兩個配線基板朝遠離方向大幅移動的情況等,設置於頂座的接頭可能從設置於插座的接點拔出。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要得到使接觸可靠性更提升的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本發明的第1特徵,浮動連接器,具備有:分別固定於兩個配線基板的一對插座、以及安裝於該一對插座的頂座(header);上述頂座具備有頂座殼體,該頂座殼體,具備有:在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分割,在與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可相對移動地連結的一對分割殼體。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分別設置有用來收容上述插座的收容凹部,在上述插座收容於上述收容凹部的狀態,讓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上述插座,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上述插座的狀態,在上述收容凹部設置有:允許上述插座朝上述頂座的安裝方向的相對移動的移動允許空間。
本發明的第2特徵,在上述收容凹部,設置有:允許上述插座朝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的相對移動的移動允許空間。
本發明的第3特徵,藉由將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形成的卡止突起,卡止於在上述插座形成的卡止部,讓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上述插座,上述卡止突起,形成於:將 上述一對分割殼體的上述收容凹部區劃形成的側壁。
本發明的第4特徵,在將上述一對分割殼體的上述收容凹部區劃形成的側壁的上述卡止突起的附近,形成有用來鉤掛夾具的鉤掛部,該夾具用來解除上述一對分割殼體與上述插座的卡合。
本發明的第5特徵,在上述頂座安裝於上述一對插座的狀態,在上述頂座殼體的配置有兩個配線基板之側的上述一對插座之間,形成有凹部。
本發明的第6特徵,上述頂座具備有接頭,在該接頭的兩端部,設置有與上述插座的接點接觸的接觸部,在其中央部設置有:伴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的相對移動而撓曲變形的變形部。
本發明的第7特徵,上述接頭,是從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側安裝,在上述接頭與上述配線基板之間中介有上述頂座殼體。
本發明的第8特徵,在上述接頭設置有:當將該接頭從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側安裝時,抵接於上述收容凹部的底面來防止上述接頭朝脫離側移動的抵接部。
本發明的第9特徵,當將上述接頭從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側安裝時,上述接頭的表面位於較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更下方處。
本發明的第10特徵,是使用於上述浮動連接器的頂座。
本發明的第11特徵,是使用於上述浮動連接器的插 座。
藉由本發明,頂座殼體,具備有:在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分割,朝與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可相對移動地連結的一對分割殼體。因此,即使兩個配線基板朝與排列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偏移的情況,一對分割殼體也能朝交叉方向相對移動而吸收該偏移。
此時,在一對分割殼體分別設置有用來收容插座的收容凹部,在插座收容於收容凹部的狀態,讓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插座。因此,能防止頂座與插座相對移動至設定量以上。結果,能更提升浮動連接器的接觸可靠性。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考圖面來詳細說明。以下說明,將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作為Y方向,將頂座的裝卸方向(安裝方向)作為Z方向,將與頂座的裝卸方向垂直的平面的與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正交(交叉)的正交方向(交叉方向)作為X方向。而且將插座之與對象側插座相對向側,說明作為插座的相對向側。
在以下的複數的實施方式,包含有相同的構成元件。因此在以下,將該相同的構成元件用共通的圖號,並且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1,具備有插座4與頂座(header)5。該浮動連接器1,藉由將頂座5跨越一對插座4來安裝,則將兩個配線基板2、3電連接且吸收其XY平面(與頂座5的裝卸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的位置偏移。並且本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1,藉由將頂座5跨越一對插座4安裝,將兩個配線基板2、3電連接且吸收其Z方向(頂座5的裝卸方向:安裝方向)的位置偏移。
插座4,如第2圖(a)及第2圖(b)所示設置有一對,該一對插座4,分別固定於各配線基板2、3。各插座4,如第4圖、第5圖所示,具有:裝配於配線基板2、3的接點41,藉由將該接點41收納於插座殼體42內,而形成插座4。
另一方面,頂座5,如第2圖(a)及第2圖(b)所示,跨越於一對插座4安裝,當安裝時,頂座5是全體地覆蓋插座4。該頂座5,如第1圖所示,具有與插座4的接點41接觸的接頭51,藉由將該接頭51收納於頂座殼體52內,而形成頂座5。
插座4,在第4圖(a)及第5圖(a),其內側成為與對象側插座4相對向之側(相對向側),在第4圖(b)及第5圖(b),其前側成為與對象側插座4相對向之側(相對向側)。
在本實施方式,在一個插座4,如第5圖(a)、(b)所示,設置有兩個接點41,各接點41,具有彎折成剖面U字型的基部411。而從基部411的兩側(X方向兩側)起, 朝向插座4的相對向側突出設置有成為接觸端子的一對前端部412。一對前端部412,朝互相接近的方向(X方向內側)彎折,形成為可彈性變形。在一對前端部412的前端設置有:突出成互相相對向的接觸點413。在基部411的底部突出設置有:藉由焊接等方式裝配在配線基板2、3的印刷配線的端子部414。該端子部414,是朝向與基部411的底部的相對向側的相反側(與插座4的相對向側之相反側)突出設置。
插座殼體42,如第5圖(a)所示,全體作成扁平的長方體的框形狀,在與插座4的相對向側之相反側的側面42F1的兩側部,形成有用來插入兩個接點41的矩形的一對開口部421。在插座殼體42的X方向兩側部,如第5圖(b)所示,從插座殼體42的上面42F2起涵蓋插座4的相對向側的側面42F3,沿著Y方向形成有用來將頂座5的接頭51插入的狹縫狀的一對接頭插入口422。而且在將接點41從前端部412側插入於開口部421,而將該接點41收納於插座殼體42內的狀態,讓前端部412位於接頭插入口422。
在插座殼體42的相對向側(插座4的相對向側)的側面42F3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來將保持配件43插入的插入口423,該保持配件43用來將插座殼體42的側面42F3側固定於配線基板2、3。在將保持配件43的主體部431壓入固定於該插入口423的狀態,將端子部432焊接於配線基板2、3,並且將上述端子部414焊接於配線基板2、 3,藉此將一對插座4分別固定於配線基板2、3(參考第3圖)。並且在本實施方式,在插座殼體42的X方向的兩側面42F4,分別形成有:用來將後述的頂座殼體52的卡止突起52b鉤掛卡止的鉤掛卡止部(卡止部)424a。
在本實施方式,如第4圖所示,藉由形成:從插座殼體42的X方向的兩側面42F4的中央部到下部凹入的凹部425,來形成朝下方開口的大致U字型的突部424。而當頂座殼體52相對於插座殼體42朝Z方向上方相對移動時,頂座殼體52的卡止突起52b會鉤掛卡止於突部424的上部(鉤掛卡止部424a)。也就是說,藉由將該頂座殼體52的卡止突起52b鉤掛卡止於鉤掛卡止部424a,則限制了頂座殼體52的相對於插座殼體42的朝Z方向上方的相對移動。突部424的側部424b,是用來限制頂座殼體52相對於插座殼體42朝Y方向的相對移動。而且也具有用來防止:藉由頂座殼體52的相對於插座殼體42朝Y方向的相對移動,而解除鉤掛卡止部424a與頂座殼體52的卡止突起52b的卡止之功能。
另一方面,頂座殼體52,如第8圖、第9圖所示,在Y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具備有:在兩個配線基板2、3排列的方向(Y方向)分割的第一分割殼體52A與第二分割殼體52B。在讓各分割殼體52A、52B對接的連結部52C,如第8圖、第9圖所示,形成有滑動凹部521。在本實施方式,滑動凹部521,形成於第一分割殼體52A的表面側中央部(X方向中央部)。而在滑動凹部521的X方 向寬度兩端,形成有讓內面之間的寬度(X方向寬度)成為W1的段差部521a。
在第二分割殼體52B的中央部,形成有:其X方向寬度較滑動凹部521的寬度W1更小的寬度W2(W2<W1)的突出部522(參考第8圖)。
藉由在滑動凹部521的兩段差部521a之間,將突出部522重疊而可滑動地嵌合,則將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連結成在X方向能以W1-W2的寬度相對移動。此時在連結部52C,設置有:與在對象側的分割殼體52B、52A形成的嵌合凹部523、524大致緊密接合而對滑動凹部521的兩側前端部及突出部522的前端部插入預定量的突起部525、526(參考第8圖、第9圖)。此時的插入量,也就是嵌合凹部523、524的深度(Y方向深度)及突起部525、526的突出量(Y方向突出量),其程度設定成:當將頂座5從插座4拔出時,能有效地抑制頂座5的連結部52C彎折的程度。
接頭51,如第8圖、第9圖所示,是對應於一對接點41而在X方向配置有一對。接頭51,全體作成在Y方向細長的板狀,將寬度W3方向配置成為Z方向。在接頭51的Y方向兩端部,設置有:與接點41的前端部412(接觸點413)接觸的接觸部511。而在接頭51的Y方向的中央部分,設置有:伴隨著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X方向的相對移動而撓曲變形(參考第11圖)的變形部512。變形部512,藉由縮小寬度W3方向(Z方向)的尺寸 而作成窄狀所形成。
在接頭51的接觸部511與變形部512之間設置有固定部513。該固定部513,藉由在將變形部512與接觸部511連結的Z方向從細寬度的連結部514,具有大致一定的寬度W4(參考第8圖、第9圖)而朝Z方向突出所形成。
在本實施方式,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如第9圖所示,分別設置有:將插座殼體42全體收容的收容凹部53。在該收容凹部53的X方向兩側,形成有:將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收容凹部53區劃形成的側壁52a。而且在側壁52a的內面部,分別朝X方向內側突出地設置有:與插座殼體42的鉤掛卡止部424a卡止的卡止突起52b。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當將插座殼體42收容於收容凹部53內時,能將卡止突起52b卡止於鉤掛卡止部424a而在拔出方向鎖定。換言之,藉由將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形成的卡止突起52b,卡止於在插座4形成的鉤掛卡止部424a,則讓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
在本實施方式,在頂座殼體52的形成有卡止突起52b的部位的上部,形成有狹縫狀的貫穿孔52c,讓側壁52a的形成有卡止突起52b的部位容易朝X方向外側撓曲。而且以在俯視方向觀察讓卡止突起52b位於貫穿孔52c的Y方向中央部的方式,將卡止突起52b設置在側壁52a(參考第1圖(a))。這樣一來,會將卡止突起52b設置 在當側壁52a撓曲變形時的移位量較大的部位,當將頂座5安裝於插座4時,藉由插座4能容易安裝頂座5。
收容凹部53是設置有一對而位於頂座殼體52的Y方向兩端部,收容凹部53具有:與插座殼體42的Z方向高度大致相等的深度D1、以及與插座殼體42的X方向寬度大致相等的寬度W5。於是,當將頂座殼體52覆蓋於插座4時,將插座殼體42在Z方向及X方向大致緊密接觸的狀態收容於收容凹部53內,讓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在本實施方式,從頂座殼體52的背面(與配線基板2、3的表面2b、3b的抵接面)52d起到收容凹部53的底面(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頂面52e)為止的距離為深度D1。
在收容凹部53,如第2圖(a)及第2圖(b)所示,設置有:在收容插座4而讓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的狀態,允許朝Y方向的預定量的相對移動的移動允許空間S。該移動允許空間S,在第2圖(b),是將設置在插座4的Y方向兩側的空間S1、S2合計的量。於是,上述的卡止突起52b,是以讓頂座殼體52(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相對於插座4可朝Y方向僅以S1+S2相對移動的方式,在Y方向具有遊隙的狀態卡止於鉤掛卡止部424a。也就是說,在將卡止突起52b卡止於鉤掛卡止部424a的狀態,能讓頂座5相對於插座4朝Y方向相對移動。
並且在收容凹部53,如第13圖所示,設置有:在收 容插座4而讓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的狀態,允許朝Z方向的預定量的相對移動的移動允許空間S3。
在本實施方式,如第10圖所示,相較於鉤掛卡止部424a的厚度(Z方向厚度)D2,從卡止突起52b起到收容凹部53的底面(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頂面52e)為止的距離D3較大。藉由讓D2<D3,設置有:在收容插座4而讓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的狀態,允許朝Z方向的預定量的相對移動的移動允許空間S3(D3-D2)。也就是說,在將卡止突起52b卡止於鉤掛卡止部424a的狀態,能讓頂座5相對於插座4朝Z方向相對移動。
在本實施方式,如第6圖及第8圖所示,在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側,形成有用來收納接頭51的收容溝52g,而從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側來收納接頭51。具體來說,在第一分割殼體52A,在收容凹部53與滑動凹部521之間的厚壁部527的X方向兩側部,形成有較接頭51的寬度稍窄的安裝溝528;在第二分割殼體52B,在收容凹部53與連結部52C側端之間的厚壁部529的X方向兩側部形成有同樣的安裝溝528。而在將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如第6圖所示地結合的狀態,將接頭51的固定部513壓入於安裝溝528。
此時,在各收容凹部53的底面(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頂面52e),從安裝溝528連續地形成有:用 來將接頭51的接觸部511的一側嵌合的淺溝(貫穿孔)528a,藉由將接觸部511貫穿於淺溝528a,則能穩定地固定該接觸部511。
於是,在將接頭51組裝於頂座5之後,在將固定部513分別壓入於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安裝溝528的狀態將其固定。因此,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藉由接頭51而保持連結狀態,防止其朝Y方向分離。
在本實施方式,如第2圖(a)及第6圖所示,當將接頭51從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側安裝時,接頭51的表面51a位於較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更下方。具體來說,在頂座殼體52的收容溝52g的Y方向兩端,形成有較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更低的段差部52h,將接頭51壓入直到接頭51的表面51a成為與段差部52h的段差面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為止。藉由將接頭51壓入至段差部52h的高度,讓接頭51的表面51a位於較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更下方。此時,段差部52h的深度及X方向寬度,設定成讓人體(作業者的手等)無法直接接觸接頭51較適合。
在作成以上的構造的浮動連接器1,以下述方式組裝。
首先,在將插座如第4圖組裝之後,將接點41的端子部414及保持配件43的端子部432分別焊接於各配線基板2、3(參考第3圖)。如第2圖(a)、第2圖(b)所示, 將一對插座4分別相對向於配線基板2、3而固定。
如第8圖、第9圖所示,將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突起部525、526,插入於對象側的分割殼體52B、52A的嵌合凹部523、524,而將兩分割殼體52A、52B結合。藉由將接頭51壓入於以該方式形成的頂座殼體的收容溝52g,而組裝成頂座5。
然後跨越於在配線基板2、3固定的一對插座4來配置頂座5,將該頂座5的Y方向兩端部的收容凹部53覆蓋於各插座4,藉由將卡止突起52b卡止於鉤掛卡止部424a,來將頂座5安裝於插座4。
此時,將接頭51的接觸部511從插座殼體42的接頭插入口422插入,而被夾持於接點41的前端部412之間。藉此,一對插座4經由頂座5而成為導通狀態,進而將兩個配線基板2、3電連接。
這樣則完成了浮動連接器1對配線基板2、3的組裝。此時,在本實施方式,在接頭51與配線基板2、3之間中介有頂座殼體52。具體來說,如第2圖(a)、第2圖(b)所示,在配線基板2或配線基板3與接頭51的變形部512之間中介有段差部521a。也就是說,在Z方向依序配置有配線基板2(3)、段差部521a、變形部512。
接著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1的使用例子。該使用例子為一個例子,浮動連接器1的使用方法並不限於該使用例子。
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1,能用 於將裝配有LED61的配線基板60彼此電連接。在第14圖,是揭示將4個配線基板60串聯連接。在第14圖的最左側的配線基板60,除了LED61之外還裝配有電源電路62,在其他三個配線基板60,雖然裝配有LED61,而沒有裝配電源電路62。在裝配有電源電路62的第14圖的最左側的配線基板60的左側,裝配有板對線(board to wire)型式的連接器63,連接到外部電源(未圖示)而能供給電源。另一方面,在第14圖的最左側的配線基板60的右側,固定著上述插座4。而其他三個配線基板60,在其左右兩側固定著插座4。
藉由跨越著在第14圖的最左側的配線基板60的右側固定的插座4、及第14圖的左邊第二個配線基板60的左側固定的插座4,來安裝上述頂座5,則將第14圖的最左側的配線基板60、與第14圖的左邊第二個配線基板60電連接。第14圖的左邊第二個配線基板60與第14圖的右邊第二個配線基板60的連接、以及第14圖的最右側的配線基板60與第14圖的右邊第二個配線基板60的連接也是相同。而在第14圖的最右側的配線基板60的右側固定的插座4,藉由安裝短路用的頂座5D使其短路。如第14圖所示,短路用的頂座5D,是藉由將彎折成U字型的接頭51D安裝於頂座殼體52D所形成。而當將該短路用頂座5D安裝於插座4時,藉由使接頭51D分別接觸於一對接點41,而使一對接點41短路。
藉由使用短路用頂座5D,則不需要像習知方式使用 跨接線銷使其短路,不需要可安裝跨接線銷的配線基板。也就是說,使用第14圖的配線基板60之中的任一配線基板都能使電路短路,能提高配線基板的通用性。
使用頂座5及短路用頂座5D,藉由將各配線基板60電連接,則能使在各配線基板裝配的LED61亮燈。此時,由於使用上述的浮動連接器1,即使相鄰的配線基板60朝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任一方向移動,也能吸收其位置偏移。
在本實施方式,將頂座5可裝卸地安裝於插座4。也就是說,如上述能將安裝於插座4的頂座5卸下。
具體來說,如第15圖所示,使用夾具70將頂座5卸下。該夾具70,是用來解除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與插座4的卡合。
在本實施方式,夾具70,具備有:平板狀的按壓部71、與從按壓部71的下方朝與按壓部71交叉的方向突出的鉤部72。
在將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收容凹部53區劃形成的側壁52a的卡止突起52b的附近,形成有用來鉤掛夾具70的鉤部72的凹部(鉤掛部)52i。
在將夾具70的鉤部72鉤掛於凹部52i的狀態,藉由將按壓部71朝第15圖的箭頭A方向按壓,讓形成有卡止突起52b的側壁52a朝X方向外側撓曲,而解除卡止突起52b與鉤掛卡止部424a的卡止。結果,解除了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與插座4的卡合,則能將頂座5卸 下。
如以上說明,藉由本實施方式,將頂座殼體52以在Y方向分割的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一對分割殼體)52A、52B構成。將各分割殼體52A、52B,經由滑動凹部521及突出部522在X方向可相對移動地連結。於是即使在兩個配線基板2、3在X方向偏移的情況,如第11圖所示,讓各分割殼體52A、52B相對移動而能吸收該偏移。
在各分割殼體52A、52B,分別設置有用來收容一對插座4的收容凹部53,在將插座4收容於收容凹部53的狀態,讓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因此,防止藉由收容凹部53防止頂座5與插座4在X方向相對移動,並且也能防止在Y方向也超過設定量也就是移動允許空間S而相對移動。並且也能防止在Z方向也超過設定量也就是移動允許空間S3而相對移動。結果,能防止兩個配線基板2、3在Y方向及Z方向大幅偏移至設定量以上,而可隨時維持接點41與接頭51的接觸狀態。
藉由本實施方式,可更提升浮動連接器1的接觸可靠性。
藉由本實施方式,在接頭51的中央部分,設置有:伴隨著分割殼體52A、52B的相對移動而撓曲變形的變形部512。結果,藉由接頭51本身的撓曲變形而能吸收兩個配線基板2、3朝X方向的相對位置偏移,所以能將接頭51的構造簡化而提供廉價的製品。藉由使在Y方向細長的板狀的接頭51的中央部分變形,由於可動部作得較 長,所以可防止接頭51倒下,也有能使分割殼體52A、52B順暢動作(相對移動)的優點。
藉由本實施方式,在收容凹部53設置移動允許空間S(=S1+S2),在使插座4嵌合於收容凹部53的狀態,能允許頂座5相對於插座4朝Y方向的預定量(S1+S2)的相對移動。因此,即使在兩個配線基板2、3朝Y方向偏移的情況,分割殼體52A、52B也能相對於插座4相對移動而吸收其偏移(參考第12圖(a)、(b))。此時,雖然接頭51的接觸部511與接點41的前端部412相對地滑動,而接觸部511的長度較移動允許空間S的距離更長,在分割殼體52A、52B在允許範圍內移動的情況,接觸部511不會從接點41脫離而很適合。藉此,能隨時維持接點41與接頭51的接觸狀態。
藉由本實施方式,在收容凹部53設置有移動允許空間S3,在使插座4嵌合於收容凹部53的狀態,能允許頂座5相對於插座4朝Z方向的預定量(D3-D2)的相對移動。因此,即使在兩個配線基板2、3在Z方向偏移的情況,分割殼體52A、52B相對於插座4相對移動而能吸收其偏移(參考第13圖(a)、(b))。此時,雖然接頭51的接觸部511與接點41的前端部412相對地滑動,而接觸部511的Z方向寬度較移動允許空間S3的距離更長,在分割殼體52A、52B在允許範圍內移動的情況,接觸部511不會從接點41脫離而很適合。藉此,能隨時維持接點41與接頭51的接觸狀態。
藉由本實施方式,在分割殼體52A、52B的連結部52C,設置有:允許兩個配線基板2、3的X方向的相對移動,且插入於對象側的分割殼體52B、52A的突起部525、526。因此,當將頂座5從插座4拔出時,藉由突起部525、526防止頂座5從連結部52C彎折,而能更容易進行拔出作業。
藉由本實施方式,將接頭51從頂座殼體52的表面側安裝,並且在配線基板2或配線基板3與接頭51的變形部512之間中介有段差部521a。藉由在配線基板2或配線基板3與接頭51的變形部512之間中介有段差部(樹脂製的頂座殼體:絕緣構件)521a,則能將配線基板2、3的相對向側端面2a、3a與接頭51的絕緣距離(從相對向側面2a、3a起到接頭51的露出部分為止的最短距離),作為沿著配線基板2、3的表面2b、3b及段差部521a的相對向側端面521b的沿面距離。
結果,將接頭51與配線基板2、3之間的絕緣距離保持為預定的距離以上,而確保耐電壓,能達成浮動連接器1的薄型化。
藉由本實施方式,藉由將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形成的卡止突起52b,卡止於在插座4形成的鉤掛卡止部424a,讓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因此,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與插座4的卡合能以更簡單的構造進行。在頂座5覆蓋插座4的上方的狀態只要將頂座5壓入,則能使第一及第二分割殼 體52A、52B卡合於插座4。因此,能更容易地進行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朝插座4的安裝。
在將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收容凹部53區劃形成的側壁52a的內面部,設置有:與插座殼體42的鉤掛卡止部424a卡止的卡止突起52b。
如第16圖所示的構造,在插座4E的X方向兩側設置有卡止突起424E,在頂座5E的側壁形成有讓卡止突起424E卡合的卡合孔531E,藉由使卡止突起424E卡合於卡合孔531E而將頂座5E安裝於插座4E。可是如第16圖所示,在頂座5E的側壁形成卡合孔531E的話,讓側壁的剛性降低。因此,當使側壁撓曲而將卡止突起424E卡合於卡合孔531E、或當使側壁撓曲來解除卡止突起424E與卡合孔531E的卡合時(當頂座5E對插座4E裝卸時),側壁可能會損壞。相對的在本實施方式,由於在側壁52a的內面部設置有卡止突起52b,所以相較於第16圖的構造,能提高側壁52a的剛性。結果,當頂座5朝插座4裝卸時,能防止側壁52a損壞。
藉由本實施方式,在將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收容凹部53區劃形成的側壁52a的卡止突起52b的附近,形成有用來將夾具70的鉤部72(夾具70)鉤掛的凹部(鉤掛部)52i。也就是說,在側壁52a的較容易撓曲的部位形成凹部(鉤掛部)52i。因此,使用夾具70能將側壁52a的卡止突起52b的附近容易地撓曲,能更容易地將頂座5卸下。
藉由本實施方式,當將接頭51從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側安裝時,接頭51的表面51a位於較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更下方。因此,能防止使用者等的手接觸到接頭51的露出部分。於是,即使未在接頭51的露出部分實施樹脂塗層,也能防止使用者等觸電的情形。
(第二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1A,作成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構造,具備有插座4與頂座5。而且藉由將頂座5跨越一對插座4安裝,將兩個配線基板2、3電連接且吸收其XY平面(與頂座5的裝卸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的位置偏移。並且藉由將頂座5跨越一對插座4安裝,將兩個配線基板2、3電連接且吸收其Z方向(頂座5的裝卸方向:安裝方向)的位置偏移。
在本實施方式,頂座5也具備有頂座殼體52。頂座殼體52具備有:在Y方向分割,在X方向可相對移動地連結的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一對分割殼體)52A、52B。
將接頭52從頂座殼體52的表面52f側收納。
這裡的本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1A主要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1相差之處,是在接頭51設置有:與收容凹部53的底面抵接而用來防止接頭51朝脫離側的移動的抵接部515。
具體來說,在接頭51的Y方向兩端設置有:當將接頭51收納於頂座殼體52的收容溝52g時,將淺溝(貫穿 孔)528a貫穿的抵接部515。該抵接部515,如第17圖所示,朝X方向外側彎折,其前端部能朝X方向彈性變形。於是,當將接頭51收納於頂座殼體52的收容溝52g時,抵接部515,其前端部一邊朝X方向彈性變形,一邊貫穿淺溝(貫穿孔)528a。而貫穿於淺溝(貫穿孔)528a的抵接部515,恢復原本的狀態而其前端抵接於收容凹部53的底面(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頂面52e)。
藉由將抵接部515的前端抵接於收容凹部53的底面(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的頂面52e),限制接頭51朝脫離側(Z方向上側)的移動。
而且在將頂座5安裝於一對插座4、4的狀態,在頂座殼體52的背面52d側(配置有兩個配線基板2、3側)的一對插座4、4之間,形成有凹部52j,該方式也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不同。
在本實施方式,凹部52j,當從X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凸型,形成涵蓋X方向的全寬度(參考第20圖)。凹部52J,是形成用來防止:兩個配線基板2、3的互相相對向側的前端與頂座殼體52的背面52d干涉。
藉由以上的本實施方式,能達成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藉由本實施方式,在接頭51設置有:與收容凹部53的底面抵接且用來防止接頭51朝脫離側的移動的抵接部515。
如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如果構造是藉由壓入方式將接 頭51收納於頂座殼體52的收容溝52g的話,則接頭51可能從頂座殼體52拔出。也就是說,如第21圖所示,在將頂座5安裝成相對於插座4傾斜的狀態的情況,接頭51會接觸於插座殼體42,而接頭51可能從頂座殼體52飛出。
可是在本實施方式,由於在接頭51設置有:與收容凹部53的底面抵接來防止接頭51朝脫離側的移動的抵接部515,所以能防止接頭51從頂座殼體52拔出。也就是說,即使在將頂座5安裝成相對於插座4傾斜的狀態,也能防止接頭51從頂座殼體52飛出,所以能將頂座5更確實地安裝於插座4。
並且藉由本實施方式,在將頂座5安裝於一對插座4、4的狀態,在頂座殼體52的背面52d側(配置有兩個配線基板2、3之側)的一對插座4、4之間,形成有凹部52j。因此,當第一及第二分割殼體52A、52B相對於插座4相對移動時,能防止兩個配線基板2、3的互相相對向側的前端與頂座殼體52的背面52d干涉。也就是說,如第19圖所示,在如上述第一實施方式背面52d大致平坦的構造,當朝Z方向浮動時,兩個配線基板2、3的互相相對向側的前端會與背面52d干涉,分別只能浮動D4、D5。可是在本實施方式的構造,由於能防止兩個配線基板2、3的互相相對向側的前端與頂座殼體52的背面52d干涉,所以如第20圖所示,能分別浮動至D6(>D4)、D7(>D5)。
以上雖然針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來說明,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可進行各種變形方式。
例如在上述各實施方式,雖然舉例插座或頂座的形狀為矩形,可是其他的形狀也適用於本發明。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雖然舉例在分割殼體的連結部設置有三處突起部,而只要構造能有效地防止分割殼體的彎折即可,例如將突起部形成為梳齒狀也可以。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雖然舉例將頂座可裝卸地安裝於插座,而在不能將安裝於插座的頂座卸下的類型也可適用於本發明。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作為與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雖然舉例與兩個配線基板排列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而並未需要正交。
接點或接頭、及其他細部的規格(形狀、大小、佈置方式等)都可適當地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藉由本發明,可得到能使接觸可靠性更提升的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1‧‧‧浮動連接器
2‧‧‧配線基板
3‧‧‧配線基板
4‧‧‧插座
5‧‧‧頂座
41‧‧‧接點
42‧‧‧插座殼體
43‧‧‧保持配件
51‧‧‧接頭
52‧‧‧頂座殼體
53‧‧‧收容凹部
60‧‧‧配線基板
61‧‧‧LED
62‧‧‧電源電路
63‧‧‧連接器
70‧‧‧夾具
71‧‧‧按壓部
72‧‧‧鉤部
第1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的顯示圖,(a)是浮動連接器的俯視圖,(b)是浮動連接器的側視圖。
第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的剖面圖,(a)是第1圖(a)的A-A剖面圖,(b)是第1圖(a)的B-B剖面圖。
第3圖是顯示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插座固定於配線基板的狀態的局部剖面俯視圖。
第4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插座的顯示圖,(a)是從背面側觀察插座的立體圖,(b)是從正面側觀察插座的立體圖。
第5圖是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插座分解的顯示圖,(a)是從背面側觀察插座的分解立體圖,(b)是從正面側觀察插座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是從表面側觀察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的立體圖。
第7圖是從背面側觀察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的立體圖。
第8圖是從表面側觀察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的分解立體圖。
第9圖是從背面側觀察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的分解立體圖。
第10圖是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從插座的上面部起到卡合凹部為止的Z方向距離、與從頂座的收容凹部上面部起到卡止突起為止的Z方向距離進行比較顯示的立體圖。
第1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朝X方 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狀態的俯視圖。
第12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朝Y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狀態的顯示圖,(a)是顯示使兩個連接基板接近的狀態的剖面圖,(b)是顯示使兩個連接基板分離的狀態的剖面圖。
第13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朝Z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狀態的顯示圖,(a)是顯示將兩個連接基板傾斜成讓其互相相對向之側成為上方的狀態的剖面圖,(b)是顯示將兩個連接基板傾斜成讓其互相相對向之側成為下方的狀態的剖面圖。
第14圖是示意性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及短路用的連接器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第15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從插座卸下的方法的顯示圖。
第16圖是顯示第一比較例的浮動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17圖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的顯示圖,(a)是從背面側觀察浮動連接器的立體圖,(b)是從X方向觀察接頭的接觸部的視圖,(c)是從Y方向觀察接頭的接觸部的視圖。
第18圖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浮動連接器的背面圖。
第19圖是作為比較例顯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朝Z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狀態的顯示圖,(a)是顯示使兩個連接基板接近的狀態的頂座朝Z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的側視 圖,(b)是顯示使兩個連接基板分離的狀態的頂座朝Z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的側視圖。
第20圖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頂座朝Z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狀態的顯示圖,(a)是顯示使兩個連接基板接近的狀態的頂座朝Z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的側視圖,(b)是顯示使兩個連接基板分離的狀態的頂座朝Z方向的浮動時的動作的側視圖。
第21圖是示意性說明將作為比較例顯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頂座安裝於插座時所產生的現象的圖面。
1‧‧‧浮動連接器
2‧‧‧配線基板
2a‧‧‧相對向側端面
3‧‧‧配線基板
3a‧‧‧相對向側端面
3b‧‧‧表面
5‧‧‧頂座
51‧‧‧接頭
51a‧‧‧表面
52‧‧‧頂座殼體
52A‧‧‧第一分割殼體
52B‧‧‧第二分割殼體
52C‧‧‧連結部
52a‧‧‧側壁
52b‧‧‧卡止突起
52c‧‧‧貫穿孔
52d‧‧‧背面
52f‧‧‧表面
52g‧‧‧收容溝
52h‧‧‧段差部
52i‧‧‧凹部
521‧‧‧滑動凹部
521a‧‧‧段差部
522‧‧‧突出部
523‧‧‧嵌合凹部
524‧‧‧嵌合凹部
525‧‧‧突起部
526‧‧‧突起部

Claims (11)

  1. 一種浮動連接器,具備有:分別固定於兩個配線基板的一對插座、以及安裝於該一對插座的頂座(header);其特徵為:上述頂座具備有頂座殼體,該頂座殼體,具備有:在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分割,在與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可相對移動地連結的一對分割殼體;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分別設置有用來收容上述插座的收容凹部,在上述插座收容於上述收容凹部的狀態,讓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上述插座,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上述插座的狀態,在上述收容凹部設置有:允許上述插座朝上述頂座的安裝方向的相對移動的移動允許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上述插座的狀態,在上述收容凹部,設置有:允許上述插座朝兩個配線基板排列的方向的相對移動的移動允許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藉由將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形成的卡止突起,卡止於在上述插座形成的卡止部,讓上述一對分割殼體卡合於上述插座,上述卡止突起,形成於:將上述一對分割殼體的上述收容凹部區劃形成的側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在將上述一對分割殼體的上述收容凹部區劃形成的側壁的上述卡止突起的附近,形成有用來鉤掛夾具的鉤掛部,該夾具用來解除上述一對分割殼體與上述插座的卡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在上述頂座安裝於上述一對插座的狀態,在上述頂座殼體的配置有兩個配線基板之側的上述一對插座之間,形成有凹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上述頂座具備有接頭,在該接頭的兩端部,設置有與上述插座的接點接觸的接觸部,在其中央部設置有:伴隨上述一對分割殼體的相對移動而撓曲變形的變形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上述接頭,是從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側安裝,在上述接頭與上述配線基板之間中介有上述頂座殼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在上述接頭設置有:當將該接頭從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側安裝時,抵接於上述收容凹部的底面來防止上述接頭朝脫離側移動的抵接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浮動連接器,其中當將上述接頭從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側安裝時,上述接頭的表面位於較上述頂座殼體的表面更下方處。
  10. 一種頂座,使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浮動連接器。
  11. 一種插座,使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浮動連接器。
TW102106983A 2012-02-29 2013-02-27 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TW201347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2703A JP2013178982A (ja) 2012-02-29 2012-02-29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312A true TW201347312A (zh) 2013-11-16

Family

ID=49082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983A TW201347312A (zh) 2012-02-29 2013-02-27 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78982A (zh)
TW (1) TW201347312A (zh)
WO (1) WO2013128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7156B4 (de) * 2013-07-08 2019-02-14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plattenverbinder
DE102015100912B4 (de) 2015-01-22 2018-08-02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platten-Verbinderanordnung und Leiterplattenverbinder hierzu
JP6724674B2 (ja) * 2016-09-13 2020-07-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0411B2 (ja) * 2007-03-27 2010-12-1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8270014A (ja) * 2007-04-23 2008-11-06 Molex Inc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5164886B2 (ja) * 2009-02-26 2013-03-21 ケル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78982A (ja) 2013-09-09
WO2013128849A1 (ja) 201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91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ti-mismating arrangement
KR101886954B1 (ko) 커넥터
JP566075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US95028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7361839B2 (ja) コネクタ
US93314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162142B2 (ja) 中間電気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KR100621392B1 (ko) 간단한 구조의 소형 커넥터
TW201347312A (zh) 浮動連接器及使用於該浮動連接器的頂座及插座
KR101029681B1 (ko) 전자 부품 장착용 소켓
JP2022066930A (ja) 平型導体付電気コネクタ
US103052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6622753B2 (ja) 基板保持構造
JP2022066929A (ja) 平型導体付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747950B2 (ja) コネクタ
JP2012199106A (ja) コネクタ
JP201215602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729487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7403614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114355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JP749489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実装方法
KR101001881B1 (ko) 회로기판과 기판실장형 커넥터의 조립구조
JP5801664B2 (ja) 平板状可撓性配線コネクタ
JP2024005916A (ja) 電気コネクタ、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実装方法
JP2014011116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スライダとの組み付け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