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2013A - 捆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捆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2013A
CN110342013A CN201910588446.3A CN201910588446A CN110342013A CN 110342013 A CN110342013 A CN 110342013A CN 201910588446 A CN201910588446 A CN 201910588446A CN 110342013 A CN110342013 A CN 110342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ify
cushion rubber
pawl
magnifying
loose unp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84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2013B (zh
Inventor
古小兵
胡振华
易钢杨
黄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5884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2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2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2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2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2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捆扎装置,包括:张大机构,包括用于张大胶圈的张大组件,张大组件包括多个张大爪,多个张大爪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向排布,多个张大爪能够张大胶圈以使胶圈内径大于散装物料的外径,张大机构具有使得胶圈位于散装物料前方的待扎位置以及使得胶圈套设于散装物料的捆扎位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张大机构于待扎位置和捆扎位置之间往复运动;退料机构,用于在张大机构位于捆扎位置时限制胶圈的位移,以使得胶圈在张大机构由捆扎位置运动至待扎位置时脱离张大爪,并将散装物料捆扎为成型物料。本发明实现了散装物料捆扎的自动化生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统一了装配质量,便于批量化生产。

Description

捆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捆扎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散装物料的装配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胶圈捆绑固定该散装物料,以实现分装和叠放,传统的操作方法为手工捆绑,不仅耗费人力、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捆扎装置,旨在解决在进行胶圈捆绑散装物料的操作时需要手工捆绑,不仅耗费人力、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捆扎装置,用于通过胶圈将散装物料捆扎为成型物料,所述散装物料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堆叠放置,包括:
张大机构,包括用于张大所述胶圈的张大组件,所述张大组件包括多个张大爪,多个所述张大爪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向排布,多个所述张大爪能够张大所述胶圈以使所述胶圈内径大于所述散装物料的外径,所述张大机构具有使得所述胶圈位于所述散装物料前方的待扎位置以及使得所述胶圈套设于所述散装物料的捆扎位置;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张大机构于所述待扎位置和所述捆扎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退料机构,用于在所述张大机构位于所述捆扎位置时限制所述胶圈的位移,以使得所述胶圈在所述张大机构由所述捆扎位置运动至所述待扎位置时脱离所述张大爪,其中,所述胶圈在所述张大机构由所述捆扎位置运动至所述待扎位置时将所述散装物料捆扎为所述成型物料。
进一步地,所述张大机构还包括爪盘以及张大驱动器,所述爪盘沿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开设有多个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滑道,所述张大爪滑接于所述滑道且凸出于所述爪盘后壁面,一所述张大爪滑接于一所述滑道,所述张大爪具有位于所述滑道远离所述中心轴线一端的张大位置以及位于所述滑道靠近所述中心轴线一端的分离位置,所述张大驱动器用于驱动各所述张大爪同时由所述张大位置运动至所述分离位置以穿设于所述胶圈内,或驱动各所述张大爪同时由所述分离位置运动至所述张大位置以张大所述胶圈至所述胶圈内径大于所述散装物料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退料机构包括退料夹爪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退料夹爪运动的退料驱动器,所述退料夹爪设有多个且布置于所述散装物料的周侧,所述退料机构具有各所述退料夹爪均靠近所述散装物料的限位位置以及各所述退料夹爪均远离所述散装物料的解除位置,所述退料驱动器能够在所述张大机构处于所述捆扎位置时驱动所述退料机构由所述解除位置运动至所述限位位置,以限制所述胶圈的移动,还能够在所述张大机构处于所述待扎位置时驱动所述退料机构由所述限位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除位置,以解除对所述胶圈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退料夹爪包括第一夹片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片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夹片,所述张大爪包括滑接于所述滑道的滑接块以及凸设于所述滑接块并朝向后延伸的张大耳,各所述张大耳用于张大所述胶圈,所述张大耳在所述张大机构处于所述捆扎位置且所述退料机构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时插设于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张大机构还包括驱动杆以及多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爪盘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驱动段、转动连接于所述张大爪的张大段以及位于所述驱动段与所述张大段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所述爪盘的连接段,所述驱动段和所述张大段在竖直位上错位设置,所述张大驱动器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杆背离所述爪盘运动来拉拽所述驱动段,以使得所述张大段带动所述张大爪由所述张大位置运动至所述分离位置,所述张大驱动器还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杆朝向所述爪盘运动来推顶所述驱动段,以使得所述张大段带动所述张大爪由所述分离位置运动至所述张大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张大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爪盘朝向所述张大驱动器一侧的限位耳、连接于所述驱动段的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张大段的第二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限位耳的第三转轴,所述连接段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所述驱动段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张大段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呈条形且朝向所述驱动段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孔呈条形且朝向所述张大段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托座、避让驱动器以及用于向下抵压所述散装物料的下压件,所述限位托座开设有用于放置并归拢所述散装物料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托座包括前托座以及位于所述前托座后方的后托座,所述前托座与所述后托座共同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避让驱动器用于在所述下压件与所述后托座共同夹持住所述散装物料时驱动所述前托座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散装物料前端凸出于所述后托座朝向前方的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捆扎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胶圈的送料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张大机构在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送料机构之间运动的输送机构;
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呈柱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用于供所述胶圈环套的环套件、连接于所述环套件的振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胶圈向前吹动的吹气件,所述振动件用于振动所述环套件以驱动所述胶圈沿所述环套件的轴线方向移动至其前端,所述吹气件包括用于提供吹气气流的吹气动力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吹气动力件并用于供吹气气流通过的吹气管,所述吹气动力件设有多个且布置于所述环套件的周向,所述吹气管用于通过所述吹气气流吹动所述胶圈朝向所述环套件前端移动;
所述送料机构能够在所述张大机构位于所述送料机构前方且所述张大爪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将所述胶圈输送至环套于所述张大组件,以使得各所述张大爪位于所述张大位置时能够张大所述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的端面开设有延伸至所述环套件的侧壁并供所述张大爪插入的取料槽,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环套件前端并凸出于所述环套件的侧壁的挡板,所述挡板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取料槽并供所述张大爪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取料槽同向延伸并连通至所述挡板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捆扎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成型物料的储存机构以及用于抓取所述成型物料并将所述成型物料移动至所述储存机构的下料机构。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张大机构将胶圈张大至其内径大于散装物料的外径,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张大机构由待扎位置运动至捆扎位置,以使得胶圈套设于散装物料,此时胶圈环设于散装物料周侧,然后通过退料机构限制住胶圈的位移,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张大机构由捆扎位置运动至待扎位置,胶圈由于退料机构的限位作用得以从张大机构上退下并由于自身弹性作用收紧并捆绑住散装物料,从而得到成型物料。本发明实现了散装物料捆扎的自动化生产,通过张大机构、驱动机构与退料机构的配合实现了从散装物料到成型物料的装配,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统一了装配质量,便于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捆扎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张大机构、退料机构及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张大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张大机构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料机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限位机构;11、限位托座;110、限位槽;111、前托座;112、后托座;12、避让驱动器;13、下压件;20、张大机构;21、张大爪;211、滑接块;212、张大耳;22、爪盘;221、滑道;222、避位孔;23、张大驱动器;24、限位耳;25、支撑杆;251、第一连接孔;252、第二连接孔;26、工作台;27、限位柱;281、驱动杆;282、连接杆;291、第一转轴;292、第二转轴;293、第三转轴;30、驱动机构;40、退料机构;41、退料夹爪;42、退料驱动器;50、送料机构;51、环套件;511、取料槽;52、振动件;53、吹气管;54、支撑件;541、支撑架;542、支撑套;5421、支撑孔;5422、避让孔;5423、导向槽;543、限位块;55、挡板;551、贯穿孔;56、连接件;561、通气孔;562、套接孔;57、检测件;60、输送机构;70、储存机构;80、下料机构;81、下料夹爪;82、下料驱动器;91、胶圈;92、散装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捆扎装置,用于通过胶圈91将散装物料92捆扎为成型物料,散装物料92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堆叠放置。散装物料92可以为多根圆柱形物料,如刀具等,胶圈91为具有弹性的环状橡胶制品。胶圈91的大小以在不受力状态下内径小于散装物料92整体的外径,且在其内径被撑大至散装物料92的外径大小时仍在弹性变形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准。
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捆扎装置包括限位机构10、张大机构20、驱动机构30、退料机构40、送料机构50、输送机构60、储存机构70及下料机构80。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其中,张大机构20包括用于张大胶圈91的张大组件,张大组件包括多个张大爪21,多个张大爪21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向排布,多个张大爪21能够张大胶圈91以使胶圈91内径大于散装物料92的外径,张大机构20具有使得胶圈91位于散装物料92前方的待扎位置以及使得胶圈91套设于散装物料92的捆扎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张大爪21为4个且等间隔排布于中心轴线周向,这样张大组件便能够将胶圈91张大至近似散装物料的截面形状,这样散装物料92便不会由于胶圈91在捆扎过程中的弹性变形时产生的弹力而发生较大扭动,提高了捆扎质量。
请参阅图1,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张大机构20于待扎位置和捆扎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驱动张大机构20前后运动。
请参阅图1和图2,退料机构40用于在张大机构20位于捆扎位置时限制胶圈91的位移,以使得胶圈91在张大机构20由捆扎位置运动至待扎位置时脱离张大爪21,其中,胶圈91在张大机构20由捆扎位置运动至待扎位置时将散装物料92捆扎为成型物料。
本发明通过张大机构20将胶圈91张大至其内径大于散装物料92的外径,再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张大机构20由待扎位置运动至捆扎位置,以使得胶圈91套设于散装物料92,此时胶圈91环设于散装物料92周侧,然后通过退料机构40限制住胶圈91的位移,再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张大机构20由捆扎位置运动至待扎位置,胶圈91由于退料机构40的限位作用得以从张大机构20上退下并由于自身弹性作用收紧并捆绑住散装物料92,从而得到成型物料。本发明实现了散装物料92捆扎的自动化生产,通过张大机构20、驱动机构30与退料机构40的配合实现了从散装物料92到成型物料的装配,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统一了装配质量,便于批量化生产。
请参阅图1和图2,限位机构10用于放置并归拢散装物料92,限位机构10包括限位托座11、避让驱动器12以及下压件13,限位托座11开设有用于放置并归拢散装物料92的限位槽110,限位槽110的槽底用于托举散装物料92,下压件13能够上下方向往复运动,并在散装物料92放置在限位槽110后向下抵压散装物料92,限位托座11包括前托座111以及位于前托座111后方的后托座112,前托座111与后托座112共同形成限位槽110,散装物料92的前半段支撑于前托座111,后半段支撑于后托座112,避让驱动器12用于在下压件13与后托座112共同夹持住散装物料92时驱动前托座111向下运动,以使得散装物料92前半段凸出于后托座112朝向前方的壁面并悬空设置,此时散装物料92前半段的周向具有了供张大爪21通过的空间,张大驱动器23驱动张大机构20由待扎位置运动至捆扎位置,胶圈91得以环套于散装物料92的中部,防止捆扎后的成型物料散落。
请参阅图2,优选地,限位槽110呈V形,以便散装物料92的堆叠形状与胶圈91的张大形状适配,且当下压件13下压散装物料92时,散装物料92由于V形限位槽110的槽壁向内的作用力其内部结构得以更加紧实,在胶圈91捆扎散装物料92时不至于产生过大变形,保证了捆扎质量的一致性。下压件13优选为棱台状,以防止下压过程中下压件13卡在限位槽110的槽壁上,倾斜设置的侧壁具有避让效果。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退料机构40包括退料夹爪41以及用于驱动退料夹爪41运动的退料驱动器42,退料夹爪41设有多个且布置于散装物料92的周侧,退料机构40具有各退料夹爪41均靠近散装物料92的限位位置以及各退料夹爪41均远离散装物料92的解除位置,退料驱动器42能够在张大机构20处于捆扎位置时驱动退料机构40由解除位置运动至限位位置,以限制胶圈91的移动,还能够在张大机构20处于待扎位置时驱动退料机构40由限位位置运动至解除位置,以解除对胶圈91的限制。当退料夹爪41位于限位位置时,可选地,退料夹爪41将胶圈91抵压于散装物料92,通过其抵压力及与胶圈91之间的摩擦力对胶圈91进行限位,防止张大爪21向待扎位置移动时带动胶圈91向前运动,优选地,退料夹爪41位于胶圈91正前方,以在张大爪21向待扎位置移动时将胶圈91从张大爪21上剥下,脱离张大爪21后的胶圈91由于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收缩并绷紧在散装物料92外壁,形成成型物料。
请参阅图2,优选地,前托座111与后托座112之间留有空隙,退料夹爪41能够穿设于该空隙内并到达限位位置,这样前托座111的上下运动与退料夹爪41的往复运动便能够同步进行,提高了作业效率。更优选地,当退料夹爪41位于限位位置时,退料夹爪41与后托座112之间的空隙不小于胶圈91的宽度,以便于张大机构20在到达捆扎位置且胶圈91靠近后托座112时,退料夹爪41的限位位置能够位于胶圈91前方。
请参阅图2,具体地,退料夹爪41包括第一夹片以及与第一夹片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夹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片位于第一夹片下方,张大爪21包括滑接于滑道221的滑接块211以及凸设于滑接块211并朝向后延伸的张大耳212,各张大耳212用于张大胶圈91,张大耳212较细窄,避免占用过大空间,便于穿插入内径较小的胶圈91且便于退料机构40进行退料操作,张大耳212用于在穿设于胶圈91内后撑开物料,提供与胶圈91内环面抵触的张大力。优选地,张大耳212在张大机构20处于捆扎位置且退料机构40位于限位位置时插设于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之间的空隙。这样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便位于张大耳212的两侧,当张大机构20由捆扎位置运动至待扎位置时,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能够就近拨动胶圈91与张大耳212相抵触的抵触部分,防止由于退料夹爪41与上述抵触部分距离较远造成胶圈91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而最终导致胶圈91与散装物料92脱离的情况。
请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张大机构20还包括爪盘22以及张大驱动器23,爪盘22沿中心轴线周向开设有多个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的滑道221,张大爪21滑接于滑道221且凸出于爪盘22后壁面,以增强张大爪21对于胶圈91大小的适用性,一张大爪21滑接于一滑道221,张大爪21具有位于滑道221远离中心轴线一端的张大位置以及位于滑道221靠近中心轴线一端的分离位置,张大驱动器23用于驱动各张大爪21同时由张大位置运动至分离位置以穿设于胶圈91内,或驱动各张大爪21同时由分离位置运动至张大位置以张大胶圈91至胶圈91内径大于散装物料92外径。张大驱动器23可以为多个气缸,一气缸驱动一张大爪21。滑道221用于限制张大爪21的运动方向,并使得张大爪21能够朝向或背离中心轴线运动。爪盘22为张大爪21提供了支撑及导向作用。
请参阅图3和图4,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张大驱动器23为单个气缸,此时张大机构20还包括驱动杆281以及多个转动连接于爪盘22的支撑杆25,支撑杆25具有转动连接于驱动杆281的驱动段、转动连接于张大爪21的张大段以及位于驱动段与张大段之间且转动连接于爪盘22的连接段,驱动段和张大段在竖直位上错位设置,以便在驱动杆281在对驱动段施力使能够使得支撑杆25相对于爪盘22转动。其中,张大驱动器23通过驱动该驱动杆281背离爪盘22运动来拉拽驱动段,且还通过驱动该驱动杆281朝向爪盘22运动来推顶驱动段。
可选地,张大段位于驱动段和中心轴线之间,各驱动段还通过朝向爪盘22运动带动各张大段共同朝向中心轴线运动,张大段带动张大爪21由张大位置运动至分离位置,以共同实现各张大爪21的合拢动作,这样所有张大爪21便均能够插设于胶圈91内;各驱动段通过背离爪盘22运动带动各张大段共同背离中心轴线运动,张大段带动张大爪21由分离位置运动至张大位置,即各张大爪21朝向中心轴线的周向分散,以共同实现各张大爪21扩张动作,这样所有张大爪21均能够抵触于胶圈91内环壁并向外张大,以使得胶圈91发生弹性变形内径扩大。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段位于张大段和中心轴线之间,此时各驱动段通过背离爪盘22运动带动各张大段共同朝向中心轴线运动,张大段带动张大爪21由张大位置运动至分离位置,以共同实现各张大爪21的合拢动作,这样所有张大爪21便均能够插设于胶圈91内;各驱动段还能通过朝向爪盘22运动带动各张大段共同背离中心轴线运动,张大段带动张大爪21由分离位置运动至张大位置,即各张大爪21朝向中心轴线的周向分散,以共同实现各张大爪21扩张动作,这样所有张大爪21均能够抵触于胶圈91内环壁并向外张大,以使得胶圈91发生弹性变形内径扩大。
同时,张大机构20通过一个驱动器便能够实现对多个支撑杆25的控制及操作,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功率损耗。
请参照图3至图4,进一步地,爪盘22呈圆饼状并开设有沿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设置的避位孔222,中心轴线穿过避位孔222,滑道221设于爪盘22且贯穿至避位孔222。避位孔222用于在张大机构20由待扎位置运动至捆扎位置时避让散装物料92,防止爪盘22对散装物料92产生磕碰。张大爪21便能够局部穿出滑道221至避位孔222内,并向中心轴线聚拢,以便于张大机构20能够撑大内径较小的胶圈91,提高了张大机构20的适用性。
请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张大机构20还包括连接于爪盘22朝向张大驱动器23一侧的限位耳24、连接于驱动段的第一转轴291、连接于张大段的第二转轴292以及连接于限位耳24的第三转轴293,连接段转动连接于第三转轴293,驱动段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51,张大段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52,第一连接孔251呈条形且朝向驱动段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孔252呈条形且朝向张大段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转轴29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51,第二转轴292穿设于第二连接孔252。限位耳24起到了定位及杠杆作用,使得张大段与驱动段能够绕第三转轴293转动,若不设置限位耳24,驱动杆281拉动或推顶支撑杆25时,对支撑杆25施加朝向或背离中心轴线的分力及垂直于滑道221延伸方向的分力,朝向或背离中心轴线的分力驱动张大爪21朝向或背离中心轴线运动,垂直于滑道221延伸方向的分力增加了张大爪21在滑道221上运动时的摩擦力,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耳24使得张大爪21的运动由之前通过分力驱动变为支撑杆25的扭转力直接推动,消除了支撑杆25对张大爪21施加的垂直于滑道221延伸方向上的分力,从而减小了张大爪21在滑道221上受到的摩擦力。优选地,限位耳24凸出于爪盘22朝向张大驱动器23的一侧,第三转轴293与爪盘22间隔设置,这样便能够增加张大段的长度,扩大了张大爪21的运动范围。第一转轴291能够在张大驱动器23带动支撑杆25绕第三转轴293旋转时沿第一连接孔251运动,以消除第一转轴291在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上的驱动力,并使得第一转轴291只具有带动张大爪21实现朝向或背离中心轴线运动的驱动力,第二连接孔252使得第二转轴292能够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以消除第二转轴292在垂直于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驱动力,并使得驱动杆281通过第二转轴292对驱动段施加沿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驱动力,驱动杆281得以绕第三转轴293旋转,避免驱动段圆周运动对驱动杆281的影响。
请参照图4,优选地,支撑杆25弯折设置且其弯折拐角朝向张大驱动器23凸出。这样便减小了张大段上下运动的幅度,使得张大段位于相对于张大爪21近似平行运动段,以提高张大爪21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对胶圈91的快速拿取。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张大驱动器23还包括多个连接于驱动杆281并朝向周侧延伸的连接杆282,一连接杆282连接一支撑杆25。连接杆282用于为驱动段提供滑动空间,防止各支撑杆25沿第二转轴292滑动时相互磕碰。
请参照图3至图4,进一步地,张大机构20还包括工作台26以及用于连接爪盘22及工作台26的限位柱27,驱动器连接于工作台26。工作台26用于将各结构组件连接为一整体,提高了结构稳定性,限位柱27用于抬高爪盘22并为爪盘22提供支撑力。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送料机构50用于输送胶圈91,输送机构60用于驱动张大机构20在限位机构10与送料机构50之间运动。
请参阅图3和图4,其中,送料机构50包括呈柱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用于供胶圈91环套的环套件51、连接于环套件51的振动件52以及用于将胶圈91向前吹动的吹气件。
请参阅图3和图4,环套件51具有前端及后端。环套件51水平设置用以防止胶圈91由于重力作用发生移动而不受振动件52控制。
请参阅图3和图4,振动件52用于振动环套件51以驱动胶圈91沿环套件51的轴线方向移动至其前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振动件52为直线振动器,使用者能够通过调整直线振动器的振动方向使得胶圈91能够被振动至前端。
请参阅图3和图4,吹气件包括用于提供吹气气流的吹气动力件以及连接于吹气动力件并用于供吹气气流通过的吹气管53,吹气动力件设有多个且布置于环套件51的周向,吹气管53用于通过将吹气气流的方向调整为从外向内的斜前方来使得吹气气流吹动胶圈91朝向前端移动。
送料机构50能够在张大机构20位于送料机构50前方且张大爪21位于分离位置时将胶圈91输送至环套于张大组件,以使得各张大爪21位于张大位置时能够张大胶圈91。
送料机构50通过设置振动件52带动环套件51振动,套设在环套件51上的胶圈91由于环套件51的振动而朝向前端移动,吹气件通过吹气管53控制吹气气流的方向并通过吹气气流消除静电作用以向胶圈91进一步施加朝向前端运动的推动力,吹气件消除了胶圈91与环套件51之间的粘附问题,使得胶圈91得以正常输送。
请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送料机构50还包括用于连接振动件52及后端的连接件56,连接件56开设有套接孔562,环套件51穿设于套接孔562且其侧壁与套接孔562的孔壁贴合,连接件56沿套接孔562周向开设有贯穿至其朝向前端一侧的通气孔561。吹气动力件连通于通气孔561,并使得吹气气流方向为从位于连接件56朝向前端一侧的通气孔561口流出,以使得胶圈91能够受到朝向前方的推动力,进一步消除静电作用并推动胶圈91向前移动。
请参阅图3和图4,优选地,通气孔561的侧壁贯穿至套接孔562的孔壁。这样吹气气流便能够贴紧环套件51的外壁向前流动,以提高贴合环套件51外壁的胶圈91的吹动力。
请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前端的端面开设有延伸至环套件51的侧壁并供张大爪21插入的取料槽511,取料槽511的数量不少于张大耳212的数量,一张大耳212能够插设于一取料槽511,当胶圈91移动至取料槽511的延伸轨迹上时,各张大耳212在驱动机构30的驱动作用下从前向后插入取料槽511,再通过张大驱动器23向外张开,以抵接于胶圈91的内壁并将其撑开以远离环套件51的外壁面,从而实现胶圈91的拿取,此时驱动机构30再驱动张大机构20向前运动以远离送料机构50,张大机构20再在输送机构60的驱动下运动至限位机构10的前方,以便进行捆扎动作。
请参阅图3和图4,送料机构50还包括连接于环套件51前端并凸出于环套件51的侧壁的挡板55,挡板55用于防止胶圈91在移动到前段后从环套件51上掉落,挡板55开设有连通至取料槽511并供张大爪21穿过的贯穿孔551,贯穿孔551与取料槽511同向延伸并连通至挡板55的侧壁。贯穿孔551用于供张大耳212能够插入至取料槽511内,起到了避让作用,其中,贯穿孔551的宽度不小于取料槽511的宽度。
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吹气件还包括用于固定吹气管53的支撑件54。支撑件54能够防止吹气管53发生移动,使得吹气效果稳定。
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支撑件54包括连接于振动件52的支撑架541、连接于支撑架541的支撑套542以及用于连接吹气管53和支撑套542的限位块543,支撑件54开设有贯穿支撑套542及支撑架541的支撑孔5421以及贯穿至支撑孔5421的孔壁的避让孔5422,环套件51穿设于支撑孔5421并与支撑孔5421的孔壁间隔设置,吹气管53连接于支撑套542并从外向内穿设于避让孔5422以使得其自由端斜向前延伸。支撑套542呈筒状,便于开设有多个避让孔5422,以插入多个吹气管53,支撑套542及避让孔5422起到了限制吹气管53位置的作用,支撑架541起到了支撑该支撑套542的作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架541具有两个且分别用于支撑该支持套的前后两端。限位块543用于将吹气管53固定于支撑套542的外壁,防止吹气管53在吹气气流的反作用力下移动。优选地,吹气管53弯折设置,以便于从外到内进行延伸。
请参照图3和图4,优选地,支撑套542的外壁开设有导向槽5423,限位块543用于将吹气管53抵压于导向槽5423内。导向槽5423与吹气管53的管径适配,导向槽5423对吹气管53起到了导向作用,防止吹气管53在限位块543与支撑套542之间的空隙中晃动。
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送料机构50还包括用于检测胶圈91是否到达前端的检测件57。检测件57能够在检测到胶圈91到达前端时向张大耳212发射信号,以使得张大耳212开始进行拿取操作。
请参阅图1,储存机构70用于储存成型物料,下料机构80用于抓取成型物料并将成型物料移动至储存机构70。下料机构80包括下料夹爪81以及用于驱动下料夹爪81前后运动的下料驱动器82,当胶圈91将散装物料92捆扎为成型物料后,输送机构60驱动下料夹爪81运动至成型物料的前方,下料驱动器82再驱动下料夹爪81向后运动,在其向后运动的过程中,下料夹爪81能够通过自身张合动作实现对成型物料夹持,待下料夹爪81夹持住成型物料后,限位机构10放开成型物料,然后下料驱动器82驱动下料夹爪81向前运动以将成型物料从限位机构10上取下,输送机构60再驱动下料夹爪81运动以使得成型物料到达储存机构70上方,下料夹爪81松开对成型物料的夹持,成型物料落入储存机构70。
在本发明操作步骤如下:将多个胶圈91环套于环套件51,打开振动件52,胶圈91在振动件52的振动作用下沿环套件51的轴线向前移动,此时张大机构20位于送料机构50前方,当检测件57检测到有胶圈91移动至取料槽511延伸线上时,将信号发射至张大机构20,张大机构20在驱动机构30的作用下朝向送料机构50运动,直至张大耳212穿过贯穿孔551插设于取料槽511内,张大驱动器23驱动张大耳212向外张开,此时胶圈91得以被张开并与取料机构分离。驱动机构30驱动张大机构20恢复原位,输送机构60再将张大机构20输送至限位机构10前方,此时前托座111与后托座112等高设置,散装物料92位于限位槽110内,下压件13远离散装物料92,然后先将下压件13下压散装物料92以使其与后托座112共同夹持住散装物料92,再通过避让驱动器12将前托座111向下移动,驱动机构30再将张大机构20由待扎位置移动至捆扎位置,退料驱动器42驱动退料夹爪41由解除位置运动至限位位置,驱动机构30驱动张大机构20由捆扎位置运动至待扎位置,退料夹爪41得以将胶圈91从张大耳212上剥离,胶圈91将散装物料92装配为成型物料,然后下料夹爪81在输送机构60的驱动作用下运动至成型物料前方,再通过下料驱动器82向后运动以夹持住成型物料,此时下压件向上运动以松开成型物料,下料驱动器82驱动下料夹爪81向前运动以使得成型物料远离限位托座11,此时前托座111在避让驱动器12的驱动作用下向上运动至与后托112座等高,以备下一轮操作,成型物料在输送机构60的输送作用下输送至储存机构70上方,下料夹爪81打开,成型物料得以落入储存机构70储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捆扎装置,用于通过胶圈将散装物料捆扎为成型物料,所述散装物料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堆叠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张大机构,包括用于张大所述胶圈的张大组件,所述张大组件包括多个张大爪,多个所述张大爪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向排布,多个所述张大爪能够张大所述胶圈以使所述胶圈内径大于所述散装物料的外径,所述张大机构具有使得所述胶圈位于所述散装物料前方的待扎位置以及使得所述胶圈套设于所述散装物料的捆扎位置;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张大机构于所述待扎位置和所述捆扎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退料机构,用于在所述张大机构位于所述捆扎位置时限制所述胶圈的位移,以使得所述胶圈在所述张大机构由所述捆扎位置运动至所述待扎位置时脱离所述张大爪,其中,所述胶圈在所述张大机构由所述捆扎位置运动至所述待扎位置时将所述散装物料捆扎为所述成型物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大机构还包括爪盘以及张大驱动器,所述爪盘沿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开设有多个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滑道,所述张大爪滑接于所述滑道且凸出于所述爪盘后壁面,一所述张大爪滑接于一所述滑道,所述张大爪具有位于所述滑道远离所述中心轴线一端的张大位置以及位于所述滑道靠近所述中心轴线一端的分离位置,所述张大驱动器用于驱动各所述张大爪同时由所述张大位置运动至所述分离位置以穿设于所述胶圈内,或驱动各所述张大爪同时由所述分离位置运动至所述张大位置以张大所述胶圈至所述胶圈内径大于所述散装物料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机构包括退料夹爪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退料夹爪运动的退料驱动器,所述退料夹爪设有多个且布置于所述散装物料的周侧,所述退料机构具有各所述退料夹爪均靠近所述散装物料的限位位置以及各所述退料夹爪均远离所述散装物料的解除位置,所述退料驱动器能够在所述张大机构处于所述捆扎位置时驱动所述退料机构由所述解除位置运动至所述限位位置,以限制所述胶圈的移动,还能够在所述张大机构处于所述待扎位置时驱动所述退料机构由所述限位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除位置,以解除对所述胶圈的限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夹爪包括第一夹片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片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夹片,所述张大爪包括滑接于所述滑道的滑接块以及凸设于所述滑接块并朝向后延伸的张大耳,各所述张大耳用于张大所述胶圈,所述张大耳在所述张大机构处于所述捆扎位置且所述退料机构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时插设于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空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大机构还包括驱动杆以及多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爪盘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驱动段、转动连接于所述张大爪的张大段以及位于所述驱动段与所述张大段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所述爪盘的连接段,所述驱动段和所述张大段在竖直位上错位设置,所述张大驱动器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杆背离所述爪盘运动来拉拽所述驱动段,以使得所述张大段带动所述张大爪由所述张大位置运动至所述分离位置,所述张大驱动器还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杆朝向所述爪盘运动来推顶所述驱动段,以使得所述张大段带动所述张大爪由所述分离位置运动至所述张大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大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爪盘朝向所述张大驱动器一侧的限位耳、连接于所述驱动段的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张大段的第二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限位耳的第三转轴,所述连接段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所述驱动段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张大段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呈条形且朝向所述驱动段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孔呈条形且朝向所述张大段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并归拢所述散装物料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托座、避让驱动器以及用于向下抵压所述散装物料的下压件,所述限位托座开设有用于放置并归拢所述散装物料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托座包括前托座以及位于所述前托座后方的后托座,所述前托座与所述后托座共同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避让驱动器用于在所述下压件与所述后托座共同夹持住所述散装物料时驱动所述前托座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散装物料前端凸出于所述后托座朝向前方的壁面。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胶圈的送料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张大机构在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送料机构之间运动的输送机构;
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呈柱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用于供所述胶圈环套的环套件、连接于所述环套件的振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胶圈向前吹动的吹气件,所述振动件用于振动所述环套件以驱动所述胶圈沿所述环套件的轴线方向移动至其前端,所述吹气件包括用于提供吹气气流的吹气动力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吹气动力件并用于供吹气气流通过的吹气管,所述吹气动力件设有多个且布置于所述环套件的周向,所述吹气管用于通过所述吹气气流吹动所述胶圈朝向所述环套件前端移动;
所述送料机构能够在所述张大机构位于所述送料机构前方且所述张大爪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将所述胶圈输送至环套于所述张大组件,以使得各所述张大爪位于所述张大位置时能够张大所述胶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的端面开设有延伸至所述环套件的侧壁并供所述张大爪插入的取料槽,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环套件前端并凸出于所述环套件的侧壁的挡板,所述挡板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取料槽并供所述张大爪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取料槽同向延伸并连通至所述挡板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成型物料的储存机构以及用于抓取所述成型物料并将所述成型物料移动至所述储存机构的下料机构。
CN201910588446.3A 2019-07-02 2019-07-02 捆扎装置 Active CN110342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8446.3A CN110342013B (zh) 2019-07-02 2019-07-02 捆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8446.3A CN110342013B (zh) 2019-07-02 2019-07-02 捆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2013A true CN110342013A (zh) 2019-10-18
CN110342013B CN110342013B (zh) 2024-04-09

Family

ID=6817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8446.3A Active CN110342013B (zh) 2019-07-02 2019-07-02 捆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20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2294A (zh) * 2020-01-09 2020-06-05 东华大学 一种金属细丝成束捆扎的自动化装置及方法
CN111977051A (zh) * 2020-08-25 2020-11-2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包装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5098A1 (de) * 1991-07-29 1993-02-04 Carl Luedorf & Co Ewal Maschine zur buendelung einer gruppe von gegenstaenden mittels eines gummiringes
US20020112456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Klaus Bartelmuss Apparatus for strapping items with tension bands
DE102014110247A1 (de) * 2014-07-21 2016-01-21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s Umreifungsbands, hiermit ausgestatteter Umreifungskopf und Verfahren zum Spannen eines Umreifungsbands
CN205952396U (zh) * 2016-07-14 2017-02-15 深圳市环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自动套胶圈设备
CN107539521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自动捆扎装置
CN107662723A (zh) * 2017-10-30 2018-02-06 扬州源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封袋全自动打卷机
CN107738773A (zh) * 2017-10-09 2018-02-27 石家庄市梓起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自动捆扎设备
CN109204926A (zh) * 2018-11-06 2019-01-15 佛山市联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材捆扎套袋机
CN109264086A (zh) * 2018-11-14 2019-01-25 广东昌华海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不锈钢管包装机
CN109552687A (zh) * 2018-12-29 2019-04-02 王秀来 一种环形皮筋捆扎机
CN211055474U (zh) * 2019-07-02 2020-07-21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捆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5098A1 (de) * 1991-07-29 1993-02-04 Carl Luedorf & Co Ewal Maschine zur buendelung einer gruppe von gegenstaenden mittels eines gummiringes
US20020112456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Klaus Bartelmuss Apparatus for strapping items with tension bands
DE102014110247A1 (de) * 2014-07-21 2016-01-21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s Umreifungsbands, hiermit ausgestatteter Umreifungskopf und Verfahren zum Spannen eines Umreifungsbands
CN107539521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自动捆扎装置
CN205952396U (zh) * 2016-07-14 2017-02-15 深圳市环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自动套胶圈设备
CN107738773A (zh) * 2017-10-09 2018-02-27 石家庄市梓起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自动捆扎设备
CN107662723A (zh) * 2017-10-30 2018-02-06 扬州源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封袋全自动打卷机
CN109204926A (zh) * 2018-11-06 2019-01-15 佛山市联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材捆扎套袋机
CN109264086A (zh) * 2018-11-14 2019-01-25 广东昌华海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不锈钢管包装机
CN109552687A (zh) * 2018-12-29 2019-04-02 王秀来 一种环形皮筋捆扎机
CN211055474U (zh) * 2019-07-02 2020-07-21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捆扎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2294A (zh) * 2020-01-09 2020-06-05 东华大学 一种金属细丝成束捆扎的自动化装置及方法
CN111232294B (zh) * 2020-01-09 2021-06-11 东华大学 一种金属细丝成束捆扎的自动化装置及方法
CN111977051A (zh) * 2020-08-25 2020-11-2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包装装置
CN111977051B (zh) * 2020-08-25 2021-08-1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包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2013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2013A (zh) 捆扎装置
CN110152986A (zh) 一种便于调整筛选尺寸的砂石筛分装置
KR20080046722A (ko) 화학적 반응기 튜브들을 로딩하는 장치
CN109623324A (zh) 一种全自动卡式螺母组装装置
US7845262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yarn and gland packing
CN108098284A (zh) 一种密封圈夹取装置
CN211055474U (zh) 捆扎装置
CN107472587B (zh) 一种多支钢管堆叠整形机构
CN105033605A (zh) 一种卡箍组装机
CN105197512B (zh) 一种用于组装方向盘助力转向系统中侦测齿轮的送料装置
TW533167B (en) Strapping machine weld head vibrating anvil
CN209905205U (zh) 一种阻燃工程母粒的出料自动装袋装置
CN210592593U (zh) 一种捆皮筋机械手
CN106402564A (zh) 水冷接头的全自动安装和检测装置
CN210592742U (zh) 包装袋袋口捆扎结构
CN208325791U (zh) 一种撑袋模具及其撑袋装置
CN109156270B (zh) 自动装袋扎口贴胶带一体机
CN207045874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自动灌袋机
CN208532219U (zh) 一种新型头枕包覆工装
CN101786548B (zh) 一种筛网翻转传递机构
CN206395023U (zh) 环保型速溶胶粉自动化装袋、打码、整袋、运输系统
CN210063473U (zh) 塑料袋捆扎组件及塑料袋折叠机构
CN216511599U (zh) 一种粉体下料装置
CN209592580U (zh) 电线夹子套管机
CA2119537A1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ortable, tube-like packs from printing produ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