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807A - 车身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1807A
CN110341807A CN201910271313.3A CN201910271313A CN110341807A CN 110341807 A CN110341807 A CN 110341807A CN 201910271313 A CN201910271313 A CN 201910271313A CN 110341807 A CN110341807 A CN 110341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d section
vehicle
section formations
formations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13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1807B (zh
Inventor
坂本拓也
中村聪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G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G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GI CORP filed Critical YAG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41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1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高侧开的后车门的安装部的刚性。侧开的后车门(3)借助车门止挡件(75)安装于后柱(1)。在后柱(1)的内侧设有安装有铰链(75)的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和构成后车门开口部的开口缘的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前部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后部相接合。

Description

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车身后部的后车门以能够使车身后部的后车门开口部开闭的方式安装于车身侧。在该后车门中,如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公知有一种侧开的后车门。
在车身后部的后车门开口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部配置有后柱。在该后柱,安装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铰链,侧开的后车门借助这些铰链安装于后柱。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中,例如在构成后柱等的车身板上设置的铰链安装座面配置为面向车宽方向内侧。采用这样的配置,与将铰链安装座面配置为面向车辆前方或后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后车门开口部设定得较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0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侧开的后车门,在其构造上,由于负荷集中于一侧的车宽方向侧部,因此存在难以得到需要的强度、刚性的可能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中,需要抑制铰链安装座面周边的车身板在对设于车身侧部的车身板的铰链安装座面施加的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变形。
在该例子的铰链安装座面的前部和后部设有纵壁。前部的纵壁自铰链安装座面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后部的纵壁自铰链安装座面的后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在这样的构造中,前后的纵壁在车宽方向上错开地配置,由于前后的纵壁自铰链安装面延伸的方向不同,因此存在刚性变得不足的可能性。另外,存在无法充分地抑制在车身板上产生的扭曲等变形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侧开的后车门的安装部的刚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后柱,其配置于车身的后车门开口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后车门,其能够侧开,该后车门借助铰链安装于该后柱。在该车身后部构造中,在所述后柱的内侧设有安装有所述铰链的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和构成所述后车门开口部的开口缘的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所述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和所述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前部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后部相接合。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侧开的后车门的安装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构造的车身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图1的后车门和铰链拆下后的状态的后车门开口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从车厢内侧观察图1的车身后部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柱;2、中心柱;3、后车门;4、尾端梁;8、后车门开口部;10、后柱外板;11、铰链安装面部;11a、安装孔;12、前侧纵壁部;13、后侧纵壁部;14、前侧凸缘部;15、后侧凸缘部;19、角部;20、后柱内板;21、内侧纵壁部;22、前侧纵壁部;23、后侧纵壁部;24、内侧凸缘部;25、外侧凸缘部;30、外加强件;31、前壁部;32、外壁部;40、内加强件;41、后壁部;42、外壁部;43、前侧凸缘部;44、后侧凸缘部;51、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2、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5、间隔件;60、柱状加强件(第1加强构件);61、前表面(平面部);62、后表面(平面部);63、内表面(平面部);64、外表面(平面部);69、角部;71、后轮内板(第2加强构件);72、后轮罩板(第2加强构件);75、铰链;76、固定部;77、可动部;78、轴构件;79a、螺栓;79b、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图1~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构造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图中,箭头Fr方向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箭头O方向表示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另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前部(端)和后部(后端)”分别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部和后部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中,如图1~图3所示,包括后柱1、尾端梁4、以及借助铰链75安装于该后柱1的侧开的后车门3。并且,该车身后部构造具有多个加强件30、40、60。
如图2所示,后车门3具有后车门内板3b和后车门外板3a,对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后车门内板3b和后车门外板3a以隔开间隔的状态在各板3a、3b的缘部处相接合。在后车门3的侧部安装有后述的铰链75的可动部77。
如图3所示,后柱1是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构件,且配置于车身后部的后车门开口部8的车宽方向两侧部。该后柱1安装于构成车身的最外部的车身侧部外板(在该例子中为后轮罩板72)的车辆后部。尾端梁4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构件,且配置于后车门开口部8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尾端梁4的车宽方向两侧部连接于后柱1的下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后柱1具有后柱内板20和配置于该后柱内板20的外侧的后柱外板10。
后柱外板10具有铰链安装面部11、前侧纵壁部12、后侧纵壁部13、前侧凸缘部14、以及后侧凸缘部15。
如图2和图3所示,铰链安装面部11是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壁面,其安装有铰链75。前侧纵壁部12自铰链安装面部11的前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后侧纵壁部13自铰链安装面部11的后部向车辆后方倾斜地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后侧纵壁部13随着朝向车辆后方去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
如图2所示,前侧凸缘部14自前侧纵壁部12的车宽方向内侧向车辆后方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前侧凸缘部14经由内加强件40接合于后述的后柱内板20的内侧凸缘部24。后侧凸缘部15自后侧纵壁部13的后端向车辆后方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后侧凸缘部15接合于后述的外加强件30和后轮罩板72的凸缘部72a。
如图2所示,外加强件30包括前壁部31和外壁部32,具有俯视呈大致L字状的截面。前壁部31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前壁部31接合于后柱外板10的前侧纵壁部12的前侧面。前壁部31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配置于后柱外板10的前侧纵壁部12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前壁部31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配置于比后柱外板10的铰链安装面部11和前侧纵壁部12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外壁部32自前壁部31的车宽方向外侧端连续地向车辆后方延伸,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外壁部32以在车宽方向上与后柱外板10的铰链安装面部11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该外壁部32接合于后柱外板10的后侧凸缘部15的外侧面。
外壁部32、后柱外板10的后侧凸缘部15以及后轮罩板72的凸缘部72a以三张重叠的方式接合。此处,三张重叠地接合是通过点焊等进行的,接合点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重叠。
如图2和图5所示,由后柱外板10的铰链安装面部11和后侧纵壁部13以及外加强件30的前壁部31和外壁部32形成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该例子的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构成俯视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梯形形状。在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安装有铰链75。
此处,说明铰链75的安装。如图3和图4所示,在铰链安装面部11的下部设有4个安装孔11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安装孔11a以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外加强件30的与铰链安装面部11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外壁部32上的同铰链安装面部11的安装孔11a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4个安装孔(未图示)。
如图2所示,铰链75具有板状的固定部76、板状的可动部77、以及将它们连结起来的轴构件78。可动部77能够绕轴部的转动轴转动。固定部76安装于铰链安装面部11,可动部77安装于后车门3的车宽方向侧部。
在固定部76设有4个安装孔(未图示),这些安装孔与铰链安装面部11的安装孔11a和外加强件30的外壁部32的安装孔相对应。通过使螺栓79a贯穿铰链75的固定部76的安装孔、铰链安装面部11的安装孔11a以及外加强件30的外壁部32的安装孔,并将在外壁部32的外侧配置的螺母79b紧固,从而铰链75的固定部76固定于铰链安装面部11。
在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内侧设有间隔件55。该间隔件55是包围螺栓79a的圆柱状的构件。在利用螺栓79a和螺母79b进行了紧固时,间隔件55的端面抵接于铰链安装面部11的内壁面和外加强件30的外壁部32的内壁面。
另外,可动部77也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后车门3,对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说明后柱内板20。如图2所示,后柱内板20是通过使板状的构件弯折或弯曲而形成的构件,其具有内侧纵壁部21、前侧纵壁部22、后侧纵壁部23、内侧凸缘部24、以及外侧凸缘部25。内侧纵壁部21、前侧纵壁部22以及后侧纵壁部23构成后车门开口部8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开口缘。
如图2所示,内侧纵壁部21面向车宽方向内侧,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前侧纵壁部22自内侧纵壁部21的前部连续地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前侧纵壁部22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去而向车辆前方倾斜。后侧纵壁部23自内侧纵壁部21的后部连续地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后侧纵壁部23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去而向车辆后方倾斜。
内侧凸缘部24自后侧纵壁部23的后部向车辆后方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该内侧凸缘部24随着朝向车辆后方去而向车宽方向内侧稍微倾斜。内侧凸缘部24借助内加强件40接合于后柱外板10的前侧凸缘部14。
外侧凸缘部25自前侧纵壁部2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连续地向车辆前方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外侧凸缘部25接合于内加强件40。该例子的后柱内板20具有从上方观察时向车宽方向内侧凸起的横截面。
如图2所示,内加强件40具有后壁部41、外壁部42、前侧凸缘部43、以及后侧凸缘部44。
后壁部41与后柱内板20的前侧纵壁部22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后柱内板20的前侧纵壁部22的车辆后方侧,且沿车宽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外壁部42自后壁部41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续地向车辆前方延伸,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前侧凸缘部43自外壁部42的前端向车辆前方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前侧凸缘部43接合于后柱内板20的外侧凸缘部25。后侧凸缘部44自后壁部41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向车辆后方突出,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后侧凸缘部44接合于后柱内板20的内侧凸缘部24的外侧面和后柱外板10的前侧凸缘部14的内侧面。
即,后柱内板20的内侧凸缘部24、后柱外板10的前侧凸缘部14、以及内加强件40的后侧凸缘部44以三张重叠的方式接合。此处,三张重叠地接合是通过点焊等进行的,接合点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重叠。
如图2所示,由后柱内板20的内侧纵壁部21和前侧纵壁部22以及内加强件40的后壁部41和外壁部42形成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该例子的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构成俯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梯形形状,且构成后车门开口部8的开口缘。
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在该例子中,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排列地配置在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车辆后方,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前部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后部相接合。详细而言,外加强件30的构成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前壁部31和内加强件40的构成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后壁部41相接合。
通过将铰链安装面部11设于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能够抑制铰链安装面部11在后车门3的自重等引起的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另外,通过使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相邻地排列,能够使作用于铰链安装面部11的应力分散至相邻的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其结果,能够减少车身的变形。并且,通过使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前表面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后表面面接合,能够缓和应力局部地集中于该接合部,其结果,能够减少车身的变形。
铰链75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对于上侧的铰链的安装的说明。设有本实施方式的第1闭合截面构造51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52的构造在布局上对加强容易较大地设定后柱1的后柱内板20与后柱外板10之间的空间的、下侧的铰链75的安装构造有效。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内侧配置有柱状加强件(第1加强构件)60。柱状加强件60具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表面(平面部)61、外表面(平面部)64、内表面(平面部)63、以及后表面(平面部)62,且具有俯视四边形的横截面。另一方面,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具有至少两个平坦的内壁面。该例子的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具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4个平坦的内壁面。
柱状加强件60的前表面61、外表面64以及后表面62接合于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对应的内壁面。详细而言,前表面61接合于后柱内板20的前侧纵壁部22的内壁面,外表面64接合于内加强件40的外壁部42的内壁面,后表面62接合于内加强件40的后壁部41的内壁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以及柱状加强件60这三者重叠的部分以三张重叠的方式接合。详细而言,柱状加强件60的后表面62、内加强件40的后壁部41、以及外加强件30的前壁部31以三张重叠的方式接合。此处,三张重叠地接合是通过点焊等进行的,接合点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重叠。
通过设置柱状加强件60,能够抑制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变形。能够利用柱状加强件60来承受自铰链安装面部11经由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和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传递过来的输入载荷,能够减少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和铰链安装面部11的变形。并且,通过抑制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变形,能够使铰链安装面部11受到的载荷应力经由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可靠地分散至周边的车身构造体。
如图2所示,构成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铰链安装面部11和柱状加强件60的内表面63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前部设置的角部19和在柱状加强件60的后部设置的角部69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此处,在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51的前部设置的角部19是由后柱外板10的铰链安装面部11和外加强件30的前壁部31构成的角部19。另外,在柱状加强件60的后部设置的角部69是由内表面63和后表面62构成的角部69。
通过将铰链安装面部11和柱状加强件60的平面部(内表面63)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排列,柱状加强件60的内表面63在面内方向上承受向铰链安装面部11输入的载荷,从而在拉拽方向或压缩方向上承受向铰链安装面部11输入的载荷。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抑制载荷引起的变形。
在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靠前方侧的车身侧部安装有后轮内板(第2加强构件)71和后轮罩板(第2加强构件)72。后轮内板71和后轮罩板72是构成车身侧部的构件,如图4和图5所示,后轮内板71和后轮罩板72以将后柱1和配置于后柱1的前方侧的中心柱2之间连结起来的方式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能够使自铰链安装面部11输入的载荷分散至后轮内板71和后轮罩板72,其结果,能够使该输入载荷分散至整个车身侧部,从而能够减少因应力集中于铰链安装面部11而产生的变形。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能够提高侧开的后车门3的安装部的安装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其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方案。另外,本发明的各部分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柱状加强件60的3个面(前表面61、后表面62以及外表面64)接合于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52的内壁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前表面61和后表面62这两个面接合于内壁面即可。

Claims (4)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包括:后柱,其配置于车身的后车门开口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后车门,其能够侧开,该后车门借助铰链安装于该后柱,该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柱的内侧设有安装有所述铰链的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和构成所述后车门开口部的开口缘的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
所述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和所述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配置为排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
所述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前部接合于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后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具有至少两个内壁面,
第1加强构件配置在所述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内侧,该第1加强构件在外侧设有至少两个平面部,
所述第1加强构件的至少两个所述平面部接合于所述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对应的所述内壁面,
所述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所述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以及所述第1加强构件在这三者重叠的部分接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外侧设置的铰链安装面部和所述第1加强构件的靠外侧的平面部配置为排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
在所述第1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前部设置的角部和在所述第1加强构件的后部设置的角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闭合截面构造部的靠车辆前方侧的车身侧配置有第2加强构件,
所述第2加强构件形成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连结在所述后柱和在所述后柱的车辆前方侧配置的中心柱之间。
CN201910271313.3A 2018-04-04 2019-04-04 车身后部构造 Active CN110341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2482 2018-04-04
JP2018072482A JP7049601B2 (ja) 2018-04-04 2018-04-04 車体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807A true CN110341807A (zh) 2019-10-18
CN110341807B CN110341807B (zh) 2021-09-21

Family

ID=6817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1313.3A Active CN110341807B (zh) 2018-04-04 2019-04-04 车身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49601B2 (zh)
CN (1) CN110341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0040B2 (ja) 2009-10-14 2012-09-19 株式会社山忠 踵保護靴下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1867A (ja) * 1981-11-10 1983-05-1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08326396A (ja) * 1995-05-26 1996-12-1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自動車のドアヒンジ取付構造
JP3994746B2 (ja) * 2002-01-28 2007-10-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装置
CN101708739A (zh) * 2009-08-24 2010-05-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顶盖后部结构
CN104276214A (zh) * 2013-07-08 2015-01-14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5143022A (zh) * 2014-02-12 2015-12-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的开口部结构
CN105189261A (zh) * 2013-05-10 2015-1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6241B2 (ja) * 1991-05-10 1999-12-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07246837A (ja) * 1994-03-09 1995-09-26 Araco Corp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車体開口部への取付構造
JPH09150752A (ja) * 1995-09-29 1997-06-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DE19857385A1 (de) 1998-12-12 2000-06-21 Daimler Chrysler Ag Heckportal eines Kastenwagens
JP2001328562A (ja) 2000-05-19 2001-11-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6824204B2 (en) 2001-03-02 2004-11-30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Hybrid space frame for motor vehicle
WO2011125172A1 (ja) 2010-04-06 2011-10-13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スペアタイヤキャリアのヒンジ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1867A (ja) * 1981-11-10 1983-05-1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08326396A (ja) * 1995-05-26 1996-12-1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自動車のドアヒンジ取付構造
JP3994746B2 (ja) * 2002-01-28 2007-10-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装置
CN101708739A (zh) * 2009-08-24 2010-05-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顶盖后部结构
CN105189261A (zh) * 2013-05-10 2015-1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CN104276214A (zh) * 2013-07-08 2015-01-14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5143022A (zh) * 2014-02-12 2015-12-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的开口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807B (zh) 2021-09-21
JP7049601B2 (ja) 2022-04-07
JP2019182063A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2181B2 (ja) 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JP6103142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572964B2 (ja) 下部車体構造
JP6304066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US10597091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WO2011074527A1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4853243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6292046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690961B2 (ja)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JP2019123343A (ja) 下部車体構造
US20140225396A1 (en) Structure for lower vehicle body of vehicle front part
CN110341807A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5513176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2008279889A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6156088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237669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US10501125B2 (en)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structure
EP2602173B1 (en) Framework structure of trunk lid
JP5504014B2 (ja) 車両の車体側部構造
JP7472449B2 (ja)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7147395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734334B2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JP5358597B2 (ja) 車体後部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0309514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04960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