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2835B - 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 Google Patents

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2835B
CN110312835B CN201980000259.7A CN201980000259A CN110312835B CN 110312835 B CN110312835 B CN 110312835B CN 201980000259 A CN201980000259 A CN 201980000259A CN 110312835 B CN110312835 B CN 110312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pair
battery case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02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2835A (zh
Inventor
奈贺宏司
永岛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12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2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6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for building site vehicles or multi-purpose tr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16Welded frame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62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E02F9/207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type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electric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22Arrangement under the front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1Bulldozers, Gra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机架,具备:底板(20);横隔板(30),在该底板(20)上沿底板(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一对前部纵隔板(40),在底板(20)上从横隔板(30)朝向前方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延伸;后部强度部件,具有一对后部纵隔板,该一对后部纵隔板在底板(20)上从横隔板(30)朝向后方延伸,在宽度方向上隔开的间隔比一对前部纵隔板(40)的间隔大;中央纵隔板,在底板(20)上,在一对前部纵隔板(40)之间的宽度方向位置从横隔板(30)向后方延伸。

Description

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本申请对2018年1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10019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建筑机械的一例公开有电动挖掘机。代替以往的液压式挖掘机的发动机,电动挖掘机具备通过蓄电池驱动的马达。用于驱动马达的多个蓄电池设于电动挖掘机的上部旋转体的旋转机架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2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为了增加蓄电池的总数,支承这些蓄电池的旋转机架要受到大的负荷。因此,需要进一步确保旋转机架的强度。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旋转机架的强度的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机架,其具备: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横隔板,在该底板上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左右一对前部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从所述横隔板朝向前方沿所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延伸;后部强度部件,具有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该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从所述横隔板朝向后方延伸,所述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的间隔比所述一对前部纵隔板的间隔大;中央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在一对所述前部纵隔板之间的宽度方向位置从所述横隔板向后方延伸。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机械,其具备: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横隔板,在该底板上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左右一对前部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从所述横隔板朝向前方沿所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延伸;后部强度部件,具有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该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从所述横隔板朝向后方延伸,所述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的间隔比所述一对前部纵隔板的间隔大;中央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在一对所述前部纵隔板之间的宽度方向位置从所述横隔板向后方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方面的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能够确保旋转机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2是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挖掘机的上部旋转体拆下了驾驶席及车身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挖掘机的旋转机架及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挖掘机的旋转机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挖掘机的旋转机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挖掘机的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挖掘机的进气部的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电动挖掘机(建筑机械)>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建筑机械的电动挖掘机200具备下部行驶体210及上部旋转体220。以下,将电动挖掘机200设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的重力作用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下部行驶体210具有左右一对履带211。通过用行驶用液压马达(未图示)驱动这些履带211,使下部行驶体210行驶。以下,将下部行驶体210的行驶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将行驶方向前方侧称作前方,将行驶方向后方称作后方。
在下部行驶体210的前部设有沿下部行驶体210的车宽方向(以下,简称为宽度方向)延伸的作为排土板的推土机推铲212。该推土机推铲212通过液压缸(未图示)进行驱动,由此能够调整高度位置。
上部旋转体220设于下部行驶体210上。上部旋转体220经由回转环215与下部行驶体210连接。回转环215形成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作为中心的圆环状。上部旋转体220通过回转环215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10可绕旋转轴线旋转。
在上部旋转体220上设有工作装置221。工作装置221具有大臂222、小臂223及铲斗224。工作装置221通过用各液压缸分别驱动大臂222、小臂223及铲斗224而进行挖掘等各种作业。以下,将工作装置221朝向电动挖掘机200的前方的状态下的上部旋转体220的宽度方向简称为“宽度方向”。另外,将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内侧”,将从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右侧或左侧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外侧”。
在上部旋转体220的底部设有旋转机架10。在旋转机架10上设有作业员的驾驶席225。上部旋转体220的宽度方向两侧及后方侧的部分由车身罩226覆盖。在旋转机架10的后部设有蓄电池单元100。
如图2所示,在上部旋转体220的内部设有逆变器1、主马达2、液压泵3、液压阀4、工作油罐5、过滤箱6、冷却单元7、电力传递单元8及旋转用马达9等设备。
逆变器1将从蓄电池单元100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任意频率的交流电力输出。
主马达2通过从逆变器1输出的交流电力旋转驱动。
液压泵3通过主马达2驱动而生成液压。工作油罐5贮存供向液压泵3的工作油。液压阀4将通过液压泵3生成的液压分配给各液压缸。
过滤箱6从工作油中除去尘埃、粒子等异物。
冷却单元7通过对工作油和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工作油。
电力传递单元8向各种电气设备输送来自蓄电池单元100的直流电力。
旋转用马达9通过从逆变器1输出的交流电力旋转驱动。旋转用马达9的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摆动小齿轮传递到回转环215。由此,上部旋转体220相对于下部旋转体旋转驱动。
这些设备配置于图2及图3所示的旋转机架10或蓄电池单元100上。
<旋转机架>
接着,参照图4及图5说明旋转机架10。旋转机架10是成为上部旋转体220的机体的机架。
旋转机架10具有底板20、横隔板30、一对前部纵隔板40、前部加强板42、托架41、一对后部强度部件50、中央纵隔板70、中央载置部71、后部加强板80及密封部件90(图5中图示)。旋转机架10通过焊接等将这些部件组装而构成。
<底板>
底板20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呈板状的部件。即,底板20朝向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沿着水平面延伸。底板20可以由一张钢板构成,也可以通过组合多张钢板而构成。底板20的下表面固定于回转环215上。由此,旋转机架10被回转环215从下方支承。
<横隔板>
横隔板30是从底板20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并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横隔板30以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延伸。横隔板30配置于底板20上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前方侧的部分。横隔板30在底板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即,左右两侧的端部)之间延伸。
<前部纵隔板>
前部纵隔板40是从底板20的上表面突出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前部纵隔板40在底板20的上表面上的横隔板30的前方侧,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分开地设有一对。即,前部纵隔板40在左右隔开间隔设有一对。一对前部纵隔板40分别在比底板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分开配置。
前部纵隔板40的后方侧的端部与横隔板30的朝向前方侧的面连接。即,前部纵隔板40以从横隔板30向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前部纵隔板40的后端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与横隔板30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前部纵隔板40以随着从后端朝向前方侧而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变高的方式形成。
一对前部纵隔板40以随着从与横隔板30的连接部位即后方侧的端部朝向前方侧而相互接近的方式设置。
一对前部纵隔板40以俯视时随着朝向前方而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底板20上的一对前部纵隔板40之间的区域为前部中央区域R1。在前部中央区域R1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底板20的马达插入孔21。马达插入孔21在俯视时呈圆形。向马达插入孔21,以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方式插入有旋转用马达9。
底板20上的一对前部纵隔板4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为前部侧部区域R2。在底板20上设有左右一对前部侧部区域R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一对前部侧部区域R2中的一方设有液压阀4,在另一方设有工作油罐5及冷却单元7。
<前部加强板>
前部加强板42在一对前部纵隔板40的前部一体固定于所述一对前部纵隔板40的上端。根据一对前部纵隔板40的配置,前部加强板42形成俯视时随着朝向前方而宽度方向间隔减小的形状。前部加强板42的后端位于比底板20的马达插入孔21靠前方的位置。
<托架>
托架41固定于一对前部纵隔板40及前部加强板42的前端。托架41是沿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圆筒状的部件。在该圆筒状的外周面一体固定有一对前部纵隔板40及前部加强板42的前端。经由托架41将工作装置221支承在底板20。
<后部强度部件>
后部强度部件50设于底板20上的横隔板30的后方侧。后部强度部件50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比横隔板30及前部纵隔板40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低。后部强度部件50具有后部纵隔板51及载置部60。
<后部纵隔板>
后部纵隔板51是从底板20的上表面突出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后部纵隔板51在底板20的上表面的横隔板30的后方侧沿宽度方向相互分开地设有一对。即,后部纵隔板51左右设有一对。一对后部纵隔板51的宽度方向的间隔比一对前部纵隔板40在这些前部纵隔板40的后端处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大。即,后部纵隔板51与前部纵隔板40在前后方向上不连续。一对后部纵隔板51分别在比底板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分开配置。与对应的前部纵隔板40相比,一对后部纵隔板51分别更接近底板2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
后部纵隔板51的前方侧的端部与横隔板30的朝向后方侧的面连接。即,后部纵隔板51以从横隔板30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一对后部纵隔板51以俯视时相互平行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延伸。一对后部纵隔板51的后端延伸至底板20的后端。
后部纵隔板51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比横隔板30及前部纵隔板40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低。后部纵隔板51的上端的前方侧的部分即前部上端52与该后部纵隔板51的上端的后方侧的部分即后部上端53相比,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前部上端52及后部上端53经由台阶部54相互连接。前部上端52及后部上端53分别形成沿着水平方向的平坦状。前部上端52的前端与横隔板30连接。后部上端53的后端与后部纵隔板51的后端连接。
底板20的上表面上的一对后部纵隔板51之间的区域为后部中央区域R3。在底板20的后部中央区域R3的后方侧的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该底板20的进气孔22。进气孔22以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有一对。俯视时,进气孔22形成以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且前后方向为短边方向的矩形。
底板20上的一对后部纵隔板51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为后部侧部区域R4。在底板20上设有左右一对后部侧部区域R4。如图2所示,在一对后部侧部区域R4的一方设有主马达2及液压泵3,在另一方设有电力传递单元8。
<载置部>
载置部60是俯视时形成矩形的块状部件。载置部60在底板20上与后部纵隔板51接触设置。即,载置部60一体固定于底板20及后部纵隔板51。载置部60的上表面成为沿着水平面的平坦状的载置面61。俯视时,载置面61按照载置部60的形状成为矩形。在载置面61上,以朝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有螺栓孔6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载置部60,设有侧部载置部60A及后部载置部60B。
<侧部载置部>
俯视时,侧部载置部60A形成以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矩形。
侧部载置部60A以面向成为后部纵隔板51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后部侧部区域R4的方式设置。侧部载置部60A与后部纵隔板51的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面抵接。
在各后部纵隔板51,以与其相接的方式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侧部载置部60A。由此,本实施方式设有共计四个侧部载置部60A。
配置于前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配置于比后部纵隔板51的台阶部54靠前方侧的位置。前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前端与横隔板30抵接。前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与后部纵隔板51的前部上端52齐平。即,前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后部纵隔板51的前部上端52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此外,这里的“齐平”的的表述作为包含制作误差的些许偏差的意思使用,即,只要“大致齐平”即可。以下也相同。前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和前部上端52以在宽度方向上相互连续的方式设置。
配置于后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配置于比后部纵隔板51的台阶部54靠后方侧的位置。后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位于比底板20及后部纵隔板51的后端靠前方侧的位置。后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后部纵隔板51的后部上端53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高。配置于后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前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及后部纵隔板51的前部上端52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即,后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位于与前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及后部纵隔板51的前部上端52相同的水平面上。后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通过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以向后部纵隔板51的后部上端53上伸出的方式形成而置于后部上端53。
<后部载置部>
俯视时,后部载置部60B形成以前后方向为短边方向且以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
后部载置部60B以面向成为后部纵隔板5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后部中央区域R3的方式设置。后部载置部60B与后部纵隔板51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面抵接。
后部载置部60B与各后部纵隔板51对应一个的方式设置。由此,本实施方式设有共计两个后部载置部60B。
后部载置部60B设于比后方侧的侧部载置部60A更靠后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载置部60B设于与底板20及后部纵隔板51的后端对应的位置。左右一对后部载置部60B在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一对后部载置部60B分别在底板20的一对进气孔22的后方侧以沿着该进气孔22的宽度方向的方式延伸。在一对后部载置部60B中,左侧的后部载置部60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右侧的后部载置部60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短。
后部载置部60B的载置面61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后部纵隔板51的后部上端53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后部载置部60B的载置面61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各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及后部纵隔板51的前部上端52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即,后部载置部60B的载置面61位于与侧部载置部60A的载置面61及后部纵隔板51的前部上端52相同的水平面上。后部载置部60B的载置面61通过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后部纵隔板51的后部上端53上伸出而置于后部上端53上。
<中央纵隔板>
中央纵隔板70是从底板20的上表面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中央纵隔板70与左右的后部纵隔板51在宽度方向分离地设于一对后部纵隔板51之间的后部中央区域R3。中央纵隔板70设于一对后部纵隔板51之间的中央。中央纵隔板7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为一对前部纵隔板40之间的位置。即,中央纵隔板70与前部纵隔板40在前后方向上不连续。中央纵隔板70的前方侧的端部与横隔板30的面向后方侧的面连接。即,中央纵隔板70以从横隔板30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中央纵隔板70以与一对后部纵隔板51平行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中央纵隔板70的后端位于比底板20的后端及后部纵隔板51的后端靠前方侧的位置。中央纵隔板70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后部纵隔板51的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即,中央纵隔板70的后部以随着朝向后端而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
<中央载置部>
中央载置部71是俯视时形成矩形的块状部件。中央载置部71在底板20上的后部中央区域R3与中央纵隔板70的后端接触设置。即,中央载置部71被一体固定于底板20及中央纵隔板70。中央载置部71的上表面形成沿着水平面的平坦状的中央载置面72。俯视时,中央载置部71的中央载置面72随着中央载置部71的形状呈矩形。在中央载置部71,以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有螺栓孔73。中央载置部71在形成于底板20的一对进气孔22之间配置于比后部载置部60B靠前方侧的位置。
<后部加强板>
后部加强板80是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后部加强板80可以形成为厚度比底板20大。后部加强板80在底板20上的后部中央区域R3以与该底板20重叠的方式设置。后部加强板80与横隔板30及后部纵隔板51接触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加强板80以被中央纵隔板70在宽度方向上分隔的方式设有两个。
各后部加强板80的前端在整个宽度方向与横隔板30抵接。各后部加强板8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后部纵隔板51及中央纵隔板70抵接。
各后部加强板80的后端81在俯视时由多个边构成。即,详细如图5所示,后部加强板80的后端81由倾斜边82、圆弧边83及突出边84构成。
倾斜边82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后部纵隔板51连接。倾斜边82以随着从后部纵隔板51朝向宽度方向内侧而朝向前方侧延伸的方式呈直线状倾斜。
圆弧边83与倾斜边82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连接。圆弧边83在俯视时沿着回转环215的外缘呈圆弧状延伸。即,圆弧边83为具有与形成环状的回转环215的中心相同的中心的圆弧。圆弧边83具有与回转环215相同的半径或比该回转环215大的半径。
突出边84是以从圆弧边83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进一步朝向后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边,与中央纵隔板70连接。
<密封部件>
如图5所示,密封部件90是以从周围包围底板20上的后部中央区域R3的方式设置的部件。密封部件90由海绵、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密封部件90,设有侧部密封件91、后部密封件92及前部密封件93。
侧部密封件91设于后部纵隔板51的后部上端53上。侧部密封件91以沿着后部上端53且避开沿着向后部上端53伸出的载置面61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延伸。
后部密封件92在底板20上的后部中央区域R3的左右一对后部载置部60B之间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延伸。
前部密封件93在底板20上的后部中央区域R3的前端沿宽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后部加强板80上。前部密封件93在宽度方向上与横隔板30的朝向后方侧的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中央纵隔板70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分隔的方式设有一对前部密封件93。
<蓄电池单元>
接着,参照图3及图6说明蓄电池单元100。如图3及图6所示,蓄电池单元100具有多个蓄电池壳体110、被收容于这些各蓄电池壳体110的蓄电池155(图6所示)、以及配置于蓄电池单元100的上部的盖部135(图3所示)。
<蓄电池壳体>
蓄电池壳体110具有俯视时呈矩形的框状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由此,蓄电池壳体110的内侧在上下方向上连通。在蓄电池壳体110的内侧设有将该蓄电池壳体110的内侧空间在宽度方向上划分为两个的划分板111。该划分板111形成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蓄电池壳体110的内侧,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有两个划分板111。利用这些划分板111,在蓄电池壳体110内沿宽度方向分离地分别形成有一对收容空间。
这些蓄电池壳体110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各蓄电池壳体110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即一对侧面123)及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朝向后方侧的面(即背面122)分别在彼此相同的垂直面上齐平地配置。
多个蓄电池壳体110中位于最上部的蓄电池壳体110A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其它蓄电池壳体110小。由此,除最上部的蓄电池壳体110A之外的多个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朝向前方的前面121B在相互相同的垂直面上齐平地配置,另一方面,最上部的蓄电池壳体110A的朝向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前方的前面121A向比其它蓄电池壳体110的前面121B靠后方侧后退配置。最上部的蓄电池壳体110A的收容空间与其它蓄电池壳体110的收容空间相比容积小。
在多个蓄电池壳体110中位于最下部的蓄电池壳体110B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形成有狭缝130。狭缝130在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前面121B及底部开口。狭缝130从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前面121B朝向后方与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狭缝130形成于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
在最下部的蓄电池壳体110B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设有被固定部140。该被固定部140以从该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外表面朝向该外表面的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被固定部140设于成为最下部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外表面的侧面123及背面122(图2所示)。被固定部140具有从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外表面的下部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形成板状的板部141和将该板部141支承于外表面的一对肋143。板部141的下表面与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底部齐平。在板部141设有上下贯通该板部141的贯通孔142。一对肋143在沿着外表面的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一体固定于该外表面和板部141的上表面。
蓄电池壳体110B的多个被固定部140以与旋转机架10的载置面61对应的方式设置。由此,如图2及图3所示,各被固定部140载置于各载置面61。即,各被固定部140的板部141的下表面与载置面61抵接。在该状态下,被固定部140通过螺栓150等固定部件固定于载置面61。即,插通被固定部140的板部141的贯通孔142的螺栓150的轴部与载置面61的螺栓孔62紧固。
最下部的蓄电池壳体110B的底部的一部分以载置于旋转机架10的中央载置面72上的状态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在最下部的蓄电池壳体110B的狭缝130内插入有旋转机架10的中央纵隔板70。
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一对侧面123彼此的间隔与一对后部纵隔板51的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彼此的间隔相同。由此,形成蓄电池壳体110的侧面123的壁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与后部纵隔板51的前部上端52抵接。
作为密封部件90的侧部密封件91、后部密封件92及前部密封件93分别与最下部的蓄电池壳体110贴紧。由此,在最下部的蓄电池壳体110的底部和底板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与周围隔离的空间。
<蓄电池>
蓄电池155向逆变器1或电力传递单元8供给直流电力。蓄电池155在成为各蓄电池壳体110的收容空间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内侧设有多个。在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内表面设有用于支承各蓄电池155的凸部(图示省略)。在各蓄电池壳体110的左右的收容空间内,沿前后方向排列收容有多个蓄电池155。最上部的蓄电池壳体110与其它蓄电池壳体110相比容积小,因此,与其它蓄电池壳体110相比,收容的蓄电池155的数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上部的蓄电池壳体110内收容有8个蓄电池155,在该最上部以外的蓄电池壳体110内收容有14个蓄电池155。由此,在蓄电池单元100整体上,收容有共计50个蓄电池155。
蓄电池壳体110即使在收容有蓄电池155的状态下,也是上下连通的状态。由此,蓄电池155的周围的空气在蓄电池壳体110内外可上下流通。
<盖部>
盖部135是关闭蓄电池壳体110的上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具有前部盖部136及后部盖部137。
前部盖部136从上方关闭从上数第2段的蓄电池壳体110。后部盖部13从上方关闭最上部的蓄电池壳体110。在前部盖部136及后部盖部137,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分别设有一对将下方的空气向上方送风的风扇138。
如图2所示,在后部盖部137上设有过滤箱6及逆变器1。
<进气部>
具体如图7所示,在旋转机架10的底板20上的进气孔22的上方设有进气部160。进气部160具有进气罩161和引导板162。进气罩161设于底板20的上表面。
进气罩161从宽度方向两侧、后方侧及上方侧覆盖进气孔22,并且在前方侧(水平方向一方侧)开口。俯视时,进气罩161按照进气孔22的形状呈以前后方向为短边方向且以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
引导板162在进气罩161的内侧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设有多个。引导板16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于进气罩161的外表面。引导板162分别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后方侧(水平方向另一侧)延伸的方式倾斜。多个引导板162的下端位于与底板20的下表面同一高度的位置或比该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多个引导板162的上端配置于比底板20的上表面靠上方的高度位置,位于比进气罩161的内表面的上部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引导板162的上端自进气罩161的内表面的上部朝下方隔开间隔配置。各引导板162的上端及下端的高度相同。多个引导板162中的最前部的引导板162的下端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与底板20接触。
<作用效果>
对于上述结构的电动挖掘机200的旋转机架10,施加在上部旋转体220旋转时或工作装置221进行的挖掘作业时使旋转机架10扭转的负荷。在蓄电池单元100的重量大的情况下,该负荷特别显著。
对此,在旋转机架10的底板20上设有横隔板30、前部纵隔板40、后部纵隔板51及中央纵隔板70,由此,能够确保对于上述扭转负荷的强度。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横隔板30、前部纵隔板40、后部纵隔板51及中央纵隔板70分散承受上部旋转体220旋转时对底板20施加的负荷。由此,能够抑制旋转机架10整体的扭转变形。
前部纵隔板40与后部纵隔板51及中央纵隔板70在前后方向上不连续,相互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因此,从底板20向前部纵隔板40传递的负荷不会直接向后部纵隔板51或中央纵隔板70传递,而是经由横隔板30传递。相反,从底板20向后部纵隔板51或中央纵隔板70传递的负荷经由横隔板30向前部纵隔板40传递。因此,能够利用底板整体使负荷进一步分散,实现强度的提高。
特别是,因为在底板20的前部设有工作装置221,所以承受大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承受该前部的负荷的一对前部纵隔板40分别经由横隔板30位于后部纵隔板51和中央纵隔板70之间。因此,对各前部纵隔板40施加的负荷向将前部纵隔板40位于之间的后部纵隔板51及中央纵隔板70分散传递。由此,能够提高旋转机架10整体的耐久性。
另外,因为配置于成为底板20的主体的中央侧的中央纵隔板70的高度比后部纵隔板51高,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机架10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单元100的蓄电池壳体110以跨着左右一对后部强度部件50配置的状态一体固定于这一对后部强度部件5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壳体110以载置于各后部强度部件50的载置面61上的状态固定。由此,相对于底板20,不仅后部强度部件50,而且蓄电池壳体110也一体地以跨着宽度方向的状态被固定一体化,因此,能够使该蓄电池壳体110自身对底板20的强度提高起到作用。即,通过使蓄电池壳体110起到强度部件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机架10的强度。
另外,不将蓄电池单元100直接载置于底板20,而是载置于底板20上的后部强度部件50上,因此,在蓄电池单元100的底部和底板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间。通过形成该空间,能够向蓄电池单元100的下方导入空气。由此,能够从下方高效地冷却蓄电池单元100。另外,例如即使在底板20浸水的情况下,也因上述空间的存在而能够抑制该浸水波及蓄电池单元100。
后部强度部件50与前部纵隔板40相比,距底板20的上表面的高度小。由此,能够减小配置于该后部强度部件50上的蓄电池单元100的高度。蓄电池单元100作为重量物同时成为配重,因此,被配置于驾驶席225的后方侧。通过抑制蓄电池单元100的高度,能够确保从驾驶席225看去时的后方侧视野性。
此外,由于后部强度部件50的高度降低,论后部强度部件50单体,与前部纵隔板40相比的强度提高的贡献降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载置并固定于该后部强度部件50上的蓄电池单元100自身作为强度部件进行辅助,因此,能够很好地确保自横隔板30起的后方的强度。
因此,能够在确保蓄电池单元100的冷却性能及从驾驶席225看去时的后方侧视野的同时,实现旋转机架10的强度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强度部件50由后部纵隔板51及与该后部纵隔板51相邻地设于底板20上的载置部60构成。因此,在通过后部纵隔板51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比底板20的横隔板30靠后方侧的部分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在后部纵隔板51上经由载置部60一体地连接蓄电池壳体110。通过蓄电池壳体110的辅助,能够进一步提高后部纵隔板51的刚性,因此,能够很好地确保旋转机架10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载置部60,设有侧部载置部60A及后部载置部60B。由此,能够将蓄电池单元100在该蓄电池单元100的侧部及后部进行固定。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蓄电池单元100中的蓄电池壳体110和后部纵隔板51的一体性,能够更进一步确保旋转机架10的强度。
在侧部载置部60A及后部载置部60B载置固定从形成框状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外表面向外方突出的被固定部140。因此,能够在将蓄电池单元100载置于载置部60上的状态下,进行蓄电池单元100和载置部60的固定作业。因此,能够避免固定蓄电池单元100时的繁琐作业。
由于在底板20上形成有进气孔22,经由该进气孔22能够向底板20的上表面和蓄电池单元100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适当供给空气。向该空间供给的空气在形成框状的蓄电池壳体本体120的内侧朝向上方通过的过程中对蓄电池155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蓄电池壳体110的上部具备具有风扇138的盖部135,因此,能够在保护蓄电池壳体110的同时,经由该风扇138从下方朝向上方使空气顺畅地流通。
从进气孔22进入底板20上的空间的空气通过进气部160。在进气部160设有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与成为空气的排出口的开口部相反侧倾斜的引导板162。由此,经由进气孔22在行驶时或洗车时向内部侵入的水分将会向与进气罩161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被引导,因此,能够抑制水分进入上述空间内。
另外,底板20的上表面和蓄电池单元100的底部之间的空间通过密封部件90从周围包围。即,该空间与周围的间隙由密封部件90封闭。由此,能够将从进气孔22进入该空间内的空气不向外部泄漏地导入蓄电池单元100内。
进而,能够抑制受到配置于蓄电池单元10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主马达2、液压泵3、电力传递单元8等设备的发热影响的空气进入上述空间内。由此,能够提高蓄电池单元100的冷却性能。
在将蓄电池单元100向旋转机架10上安装时,在从上部旋转体220拆下车身罩226的状态下,只要将用起重机等吊起的蓄电池壳体110从后方朝向前方移动而进行装载即可。此时,通过将中央纵隔板70插入蓄电池壳体110的狭缝130,该中央纵隔板70起到导向件的作用。因此,能够使蓄电池单元100顺畅地移动至期望的配置部位。
在一体设于该中央纵隔板70的中央载置部71载置着蓄电池壳体110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因此,与前述相同地,即使在底板20的中央侧的部分,也能够使该蓄电池壳体110起到强度部件的作用。
在底板20的横隔板30的后方侧设有后部加强板80,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底板20的后部强度。后部加强板80的后端81具有与底板20的下表面抵接的沿着回转环215的外缘的圆弧状的圆弧边83,因此,能够由后部加强板80承受从回转环215向底板20传递的反作用力。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底板20的变形。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后部强度部件50由后部纵隔板51及载置部60构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后部强度部件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部件。该情况下,通过在该后部强度部件的一部分形成载置面,能够一体地固定蓄电池壳体110,实现强度提高。
底板20也可以将多个板材接合而形成。该情况下,加厚更加需要强度的部位的板厚,另一方面,对于强度足够的部位,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减薄板厚。例如,可以使中央纵隔板70及中央载置部71的配置部位的板厚比其它部位大。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建筑机械的例子,对未搭载发动机,而是通过马达驱动液压泵3的电动挖掘机20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搭载发动机的现有的液压式挖掘机、工作装置221等的驱动全部通过电动进行的挖掘机、进而经由电缆从外部供给电力的电动挖掘机应用本发明。另外,也可以对其它建筑机械应用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能够确保旋转机架的强度。
符号说明
1…逆变器、2…主马达、3…液压泵、4…液压阀、5…工作油罐、6…过滤箱、7…冷却单元、8…电力传递单元、9…旋转用马达、10…旋转机架、20…底板、21…马达插入孔、22…进气孔、30…横隔板、40…前部纵隔板、41…托架、42…前部加强板、50…后部强度部件、51…后部纵隔板、52…前部上端、53…后部上端、54…台阶部、60…载置部、60A…侧部载置部、60B…后部载置部、61…载置面、62…螺栓孔、70…中央纵隔板、71…中央载置部、72…中央载置面、73…螺栓孔、80…后部加强板、81…后端、82…倾斜边、83…圆弧边、84…突出边、90…密封部件、91…侧部密封件、92…后部密封件、93…前部密封件、100…蓄电池单元、110…蓄电池壳体、110A…蓄电池壳体、110B…蓄电池壳体、111…划分板、120…蓄电池壳体本体、121A…前面、121B…前面、122…背面、123…侧面、130…狭缝、135…盖部、136…前部盖部、137…后部盖部、138…风扇、140…被固定部、141…板部、142…贯通孔、143…肋、150…螺栓、155…蓄电池、160…进气部、161…进气罩161、162…引导板、200…电动挖掘机、210…下部行驶体、211…履带、212…推铲、215…回转环、220…上部旋转体、221…工作装置、222…大臂、223…小臂、224…铲斗、225…驾驶席、226…车身罩、R1…前部中央区域、R2…前部侧部区域、R3…后部中央区域、R4…后部侧部区域。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机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
横隔板,在该底板上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左右一对前部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从所述横隔板朝向前方沿所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延伸;
后部强度部件,具有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该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在所述底板上从所述横隔板朝向后方延伸,所述左右一对后部纵隔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的间隔比所述一对前部纵隔板的间隔大;
中央纵隔板,是在所述底板上,在一对所述前部纵隔板之间的宽度方向位置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突出并从所述横隔板向后方延伸的板状部件,在一对所述后部纵隔板之间与一对所述后部纵隔板在所述宽度方向分离地设置,
所述后部纵隔板距所述底板的高度比所述前部纵隔板低,
所述中央纵隔板距所述底板的高度比所述后部纵隔板高。
2.一种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部旋转体,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架和蓄电池单元,该蓄电池单元具有跨着左右一对所述后部强度部件设置且一体固定于这些后部强度部件的蓄电池壳体及收容于该蓄电池壳体的多个蓄电池;
下部行驶体,其可旋转地支承该上部旋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强度部件还具有载置部,所述载置部与所述后部纵隔板一体地设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具有沿着水平面形成平坦状的载置面,
所述蓄电池壳体以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状态被固定于该载置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壳体具有:
形成框状的蓄电池壳体本体,以从周围包围所述蓄电池的方式收容所述蓄电池;
被固定部,从该蓄电池壳体本体的外表面朝向该蓄电池壳体本体的外方突出,并且,以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状态被固定于该载置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向该底板的上表面和所述蓄电池单元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开口,
所述蓄电池壳体的内侧的收容所述蓄电池的收容空间与所述空间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进气部,其具有进气罩和引导板,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并从上方覆盖所述进气孔,并且所述进气罩在水平方向一侧开口,所述引导板设于该进气罩内,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水平方向另一侧倾斜地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周围包围所述空间的密封部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壳体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在该蓄电池壳体的前面及底部开口并从前面向后方延伸,并且收容所述中央纵隔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中央纵隔板的后方侧还具备与该中央纵隔板一体设置的中央载置部,
所述蓄电池壳体被载置固定于该中央载置部的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相对于所述下部行驶体可旋转地支承所述上部旋转体的回转环,
所述上部旋转体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横隔板和所述后部强度部件之间还具有与这些横隔板及后部强度部件连接的后部加强板,
该后部加强板具有俯视时沿着所述回转环的外缘呈圆弧状延伸的圆弧边。
CN201980000259.7A 2018-01-24 2019-01-24 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Active CN110312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0019A JP7025226B2 (ja) 2018-01-24 2018-01-24 旋回フレーム及び建設機械
JP2018-010019 2018-01-24
PCT/JP2019/002176 WO2019146668A1 (ja) 2018-01-24 2019-01-24 旋回フレーム及び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2835A CN110312835A (zh) 2019-10-08
CN110312835B true CN110312835B (zh) 2022-07-29

Family

ID=6739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0259.7A Active CN110312835B (zh) 2018-01-24 2019-01-24 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25226B2 (zh)
CN (1) CN110312835B (zh)
DE (1) DE112019000001T5 (zh)
WO (1) WO2019146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3093B2 (ja) * 2019-11-18 2023-06-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旋回作業機
WO2021100663A1 (ja) * 2019-11-18 2021-05-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旋回作業機
JP2022157891A (ja) 2021-03-31 2022-10-14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
FR3125521A1 (fr) * 2021-07-20 2023-01-27 Manitou Bf Engin de travail comprenant des éléments de batteri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3139A (ja) * 1998-04-21 1999-11-02 Yutani Heavy Ind Ltd 建設機械の上部旋回体
CN1572982A (zh) * 2003-05-20 2005-02-0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
CN201368556Y (zh) * 2008-12-30 2009-12-23 博麟水电材料有限公司 室外通气罩
CN102628288A (zh) * 2011-02-07 2012-08-0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旋转框架
JP2012202067A (ja) * 2011-03-24 2012-10-22 Komatsu Ltd 電動式作業車両及びそのベースフレーム
WO2014088033A1 (ja) * 2012-12-05 2014-06-1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17052459A (ja) * 2015-09-11 2017-03-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N107206890A (zh) * 2015-02-05 2017-09-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0930A (ja) * 2006-09-27 2008-04-10 Hino Motors Ltd 車載電源装置の搭載構造
JP2018010019A (ja) 2017-10-24 2018-01-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探索装置、探索方法及び探索用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3139A (ja) * 1998-04-21 1999-11-02 Yutani Heavy Ind Ltd 建設機械の上部旋回体
CN1572982A (zh) * 2003-05-20 2005-02-0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
CN201368556Y (zh) * 2008-12-30 2009-12-23 博麟水电材料有限公司 室外通气罩
CN102628288A (zh) * 2011-02-07 2012-08-0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旋转框架
JP2012202067A (ja) * 2011-03-24 2012-10-22 Komatsu Ltd 電動式作業車両及びそのベースフレーム
WO2014088033A1 (ja) * 2012-12-05 2014-06-1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07206890A (zh) * 2015-02-05 2017-09-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
JP2017052459A (ja) * 2015-09-11 2017-03-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7751A (ja) 2019-08-01
WO2019146668A1 (ja) 2019-08-01
DE112019000001T5 (de) 2019-09-26
JP7025226B2 (ja) 2022-02-24
CN110312835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2835B (zh) 旋转机架及建筑机械
KR101827583B1 (ko) 전동식 건설 기계
US9156341B2 (en) Electric work vehicle and battery holding structure thereof
US8727055B2 (en) Electric work vehicle and base thereof
CN111194370B (zh) 电动式建筑机械
US8550198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KR101319116B1 (ko) 배터리 팩
CN111212949B (zh) 电动式建筑机械
WO2020054092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CN111226006A (zh) 作业车辆以及车辆充电系统
KR20150076249A (ko) 유압 셔블
JP7091966B2 (ja) 電動車両の下部構造
CN111201349B (zh) 建筑机械
EP4265853A1 (en)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N110312626B (zh) 建筑机械
WO2023145246A1 (ja) バッテリ装置及び作業機械
WO2023188979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2022011134A (ja) 作業機
KR20100088929A (ko) 내장형 공구박스가 구비된 하부 프레임
CN111247294A (zh) 电动工程作业机械
JP2016204856A (ja) 建設機械の上部旋回体
JP2005344302A (ja) ドー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