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1275B -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1275B
CN110291275B CN201880009452.2A CN201880009452A CN110291275B CN 110291275 B CN110291275 B CN 110291275B CN 201880009452 A CN201880009452 A CN 201880009452A CN 110291275 B CN110291275 B CN 110291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supply
inner sleeve
path portion
hydraulic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94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1275A (zh
Inventor
满谷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91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1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1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1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16K11/071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comprising particular spool-valve 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8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16K15/182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K15/1825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 F01L2001/3443Solenoid driven oil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 F01L2001/34433Location oil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250/00Camshaft dr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ransmission means
    • F01L2250/02Camshaft dr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ransmission means the camshaft being driven by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1/00Using particula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外套筒(40)形成为筒状;内套筒(50)形成为筒状,设置于外套筒(40)的内侧;供给流路部(501)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来自工作油供给源(8)的工作油在该供给流路部中流动;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沿着轴向延伸,在一端侧开口有供给流路部(501),另一端侧能够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连接;供给单向阀(71)在轴向流路部(502)中相对于供给流路部(501)设置于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501)侧朝轴向流路部(502)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501)侧流动。

Description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7年3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42607号,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工作油控制阀以及使用了该工作油控制阀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的工作油控制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筒状的外套筒的内侧设置内套筒,在形成于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环状的空间设置有能够沿着径向弹性变形的单向阀。通过该单向阀,对外套筒以及内套筒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89912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工作油控制阀中,当工作油从外套筒的外部经由单向阀向内套筒的内部流动时,需要绕过(迂回)单向阀的外缘部,因此流路压力损失有可能变大。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工作油控制阀中,当大量的工作油从外套筒的外部经由单向阀向内套筒的内部流动时,单向阀有可能堵塞内套筒的流路,切断向内套筒内部的工作油的流动。
此外,当工作油从内套筒的内部经由单向阀向外套筒的外部流动时也有可能产生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路压力损失小、能够抑制不希望的流路切断的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本公开提供一种工作油控制阀,能够对从工作油供给源朝工作油供给对象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具备外套筒、内套筒、供给流路部、轴向流路部以及供给单向阀。
外套筒形成为筒状。
内套筒形成为筒状,设置于外套筒的内侧。
供给流路部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或者外套筒,来自工作油供给源的工作油在该供给流路部中流动。
轴向流路部形成为在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沿着轴向延伸,在一端侧开口有供给流路部,另一端侧能够与工作油供给对象连接。
供给单向阀在轴向流路部中相对于供给流路部设置于内套筒的径向外侧或者外套筒的径向内侧,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侧朝轴向流路部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侧朝供给流路部侧流动。
在本公开中,从供给流路部流向轴向流路部的工作油不绕过供给单向阀而朝轴向流路部的另一端侧流动,供给至工作油供给对象。因此,能够抑制工作油控制阀中的流路压力损失。
此外,在本公开中,即便大量的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流向轴向流路部,供给单向阀也仅同与供给流路部的开口对置的壁面抵接,不会切断轴向流路部。因此,能够抑制工作油控制阀中的不希望的流路切断。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下述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附图为,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内套筒以及供给单向阀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附近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再循环单向阀的展开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内套筒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附近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附近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展开图;
图1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展开图;
图1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图;
图18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供给单向阀的附近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XIX-XIX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多个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3中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通过使凸轮轴3相对于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1的曲轴2的旋转相位变化,对凸轮轴3开闭驱动的进气门4或者排气门5中的进气门4的气门正时进行调整。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设置于从曲轴2到凸轮轴3的动力传递路径。曲轴2对应于“驱动轴”。凸轮轴3对应于“从动轴”。进气门4、排气门5对应于“气门”。
基于图1、图2对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具备外壳20、叶片转子30以及工作油控制阀11。
外壳20由链轮21以及壳体22构成。链轮21与凸轮轴3的端部嵌合。凸轮轴3将链轮21支承为能够旋转。链条6卷挂于链轮21与曲轴2。链轮21与曲轴2连动地旋转。壳体22为有底筒状,开口端与链轮21组合并通过螺栓12固定于链轮21。壳体22形成朝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隔壁部23。在壳体22的底部的中央形成有朝壳体22外的空间开口的开口部24。开口部24相对于叶片转子30位于与凸轮轴3相反侧。
叶片转子30具有凸台31以及多个叶片32。凸台31为筒状,固定于凸轮轴3的端部。叶片32从凸台31朝径向外侧向各隔壁部23间突出。外壳20的内侧的空间200被叶片32分隔成滞后角室201与提前角室202。滞后角室201相对于叶片32位于周向的一方。提前角室202相对于叶片32位于周向的另一方。滞后角室201、提前角室202对应于“油压室”。叶片转子30根据滞后角室201以及提前角室202的油压,相对于外壳20朝滞后角方向或者提前角方向相对旋转。
工作油控制阀11具备外套筒40、内套筒50、阀柱60、供给流路部501、轴向流路部502、周向流路部503、径向流路部504、供给单向阀71、移动限制部56、57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油控制阀11设置于叶片转子30的中央部(参照图1、图2)。
外套筒40例如由包含铁的硬度比较高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外套筒40的内周壁形成为大致圆筒面状。
在外套筒40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周壁形成有螺纹部41。在外套筒40的另一方的端部侧形成有从外周壁朝径向外侧呈环状延伸的卡止部49。
在凸轮轴3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侧的端部形成有轴孔部100、供给孔部101。轴孔部100形成为从凸轮轴3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侧的端面的中央沿着凸轮轴3的轴向延伸。供给孔部101形成为从凸轮轴3的外壁朝径向内侧延伸并与轴孔部100连通。
在凸轮轴3的轴孔部100的内壁形成有能够与外套筒40的螺纹部41螺纹结合的轴侧螺纹部110。
外套筒40穿过叶片转子30的凸台31的内侧,以螺纹部41与凸轮轴3的轴侧螺纹部110结合的方式固定于凸轮轴3。此时,卡止部49卡止叶片转子30的凸台31的与凸轮轴3相反侧的端面。由此,叶片转子30以由凸轮轴3与卡止部49夹持的方式被固定于凸轮轴3。这样,外套筒40设置于叶片转子30的中央部。
在供给孔部101连接有油泵8。油泵8汲取贮存于油底壳7的工作油,并向供给孔部101供给。由此,工作油流入轴孔部100。此处,油泵8对应于“工作油供给源”。此外,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对应于“工作油供给对象”。
内套筒50例如由包含铝的硬度比较低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也就是说,内套筒50由硬度比外套筒40低的材料形成。内套筒50的外周壁形成为大致圆筒面状。
内套筒50以外周壁与外套筒40的内周壁嵌合的方式设置于外套筒40的内侧。内套筒50相对于外套筒40不能相对移动。
在内套筒50的一方的端部侧形成有从内周壁朝径向内侧呈板状延伸的套筒板部51。此处,套筒板部51位于外套筒40的螺纹部41的径向内侧,将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分隔成一侧与另一侧。
阀柱60例如由金属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阀柱60以外周壁相对于内套筒50的内周壁滑动且能够沿着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内套筒50的内侧。
在阀柱60的一方的端部侧形成有从内周壁朝径向内侧呈板状延伸的阀柱板部61。此处,阀柱板部61将阀柱60的内侧的空间分隔成一侧与另一侧。
在阀柱60的另一方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62。密封部62的外周壁与阀柱60的内周壁嵌合,堵塞阀柱60的另一方的端部。在阀柱60的内侧的密封部62与阀柱板部61之间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内部空间600。
在内套筒50的内侧的套筒板部51与阀柱板部61之间形成有容积可变空间500。当阀柱60相对于内套筒50沿轴向移动时,容积可变空间500的容积变化。
在容积可变空间500设置有弹簧63。弹簧63是所谓螺旋弹簧,一端与套筒板部51抵接,另一端与阀柱板部61抵接。弹簧63将阀柱60朝与套筒板部51相反侧施力。
在外套筒4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卡止部59。卡止部59形成为有底筒状,以外周壁与外套筒40的内周壁嵌合的方式设置。在卡止部59的底部的中央形成有孔部,密封部62位于该孔部的内侧。
卡止部59通过底部能够卡止阀柱60的另一方的端部。卡止部59能够限制阀柱60朝阀柱60的与套筒板部51相反侧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阀柱60从内套筒50的内侧脱落。
供给流路部501形成于内套筒50的一方的端部侧。供给流路部501相对于套筒板部51形成于与阀柱60相反侧。供给流路部501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供给流路部501例如在内套筒5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4个。
从油泵8经由供给孔部101、轴孔部100、内套筒50的内侧流入的工作油在供给流路部501中流动。
此处,在内套筒50的内侧的供给流路部501的径向内侧设置有过滤器58。过滤器58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网眼。过滤器58能够捕集从内套筒50的内侧朝供给流路部501流动的工作油中包含的异物。
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沿着轴向延伸。
轴向流路部502以从内套筒5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的嵌合边界面T1上。
4个供给流路部501中的一个将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侧与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连接。即,供给流路部501在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侧开口。
周向流路部503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为环状(参照图3、6)。即,在周向流路部503开口有4个供给流路部501。
经由供给孔部101流入轴孔部100的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流路部501流入轴向流路部502以及周向流路部503。经由供给流路部501流入周向流路部503的工作油,能够在周向流路部503中流动而流向轴向流路部502。
径向流路部504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一端与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连接,另一端侧与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连接(参照图3)。
供给单向阀71例如通过将长方形的金属薄板以长度方向沿着周向的方式弯曲而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图4是将供给单向阀71展开的图。图5是从轴向观察供给单向阀71的图。
供给单向阀71具有重叠部700以及阀部701。
重叠部700形成于供给单向阀71的周向的一方的端部。重叠部700形成为与供给单向阀71的周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径向外侧重叠(参照图5)。阀部701在供给单向阀7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4个。
供给单向阀71设置于周向流路部503。供给单向阀71以能够沿着径向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以及周向流路部503。此处,供给单向阀71设置成4个阀部701分别与4个供给流路部501对应。即,供给单向阀71相对于供给流路部501设置于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
轴向流路部502具有阀座面52、阀座台阶面53、止挡面42、止挡台阶面43。
阀座面52在内套筒50中,在供给流路部501的开口的周围形成为环状,能够与供给单向阀71的阀部701抵接。阀座台阶面53相对于阀座面52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阀座面52形成在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参照图7)。
止挡面42在外套筒40中,形成于与供给流路部501的开口对置的位置。止挡台阶面43相对于止挡面42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止挡面42形成在外套筒40的径向外侧(参照图7)。
供给单向阀71设置于周向流路部503,在供给流路部501中没有流动工作油的状态、即未作用外力的状态下,重叠部700处于与周向的另一方的端部重叠的状态(参照图6)。此外,供给单向阀71的外周壁位于与阀座台阶面53大致同一面上(参照图7)。
此处,止挡面42与止挡台阶面43的边界B1位于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长度的范围内(参照图7)。
当工作油经由供给流路部501朝轴向流路部502以及周向流路部503流动时,供给单向阀71以阀部701的内壁被工作油推压而朝径向外侧扩展、即以内径扩大的方式变形。由此,供给单向阀71的阀部701从阀座面52离开,工作油能够经由阀部701与阀座面52之间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方的端部侧、即向径向流路部504侧流动。此时,重叠部700成为一边缩小重叠部700与供给单向阀71的另一方的端部的重叠范围的长度一边维持一部分重叠的状态的状态。
当在供给流路部501中流动的工作油的流量变为规定值以上时,供给单向阀71的外周壁与止挡面42抵接。由此,供给单向阀71向径向外侧的变形被限制。此时,在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端部的外周壁与止挡台阶面43之间形成间隙S1(参照图7)。
另一方面,当在供给流路部501中流动的工作油的流量变为规定值以下时,供给单向阀71以朝径向内侧收缩、即内径缩小的方式变形。进而,在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朝供给流路部501侧流动的情况下,供给单向阀71的外周壁被工作油朝径向内侧按压,阀部701与阀座面52抵接。由此,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501侧的工作油的流动被限制。此时,供给单向阀71以外周壁相对于阀座台阶面53位于内套筒50的径向内侧的方式变形。
这样,供给单向阀71作为止回阀发挥功能,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501侧朝轴向流路部502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501侧流动。
移动限制部56在周向流路部503中相对于供给单向阀71形成在卡止部59侧。移动限制部56当与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端部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的卡止部59侧移动。
移动限制部57在周向流路部503中相对于供给单向阀71形成于与卡止部59相反侧。移动限制部57当与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端部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的与卡止部59相反侧移动。
这样,移动限制部56、57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沿着轴向移动而从供给流路部501脱离。此外,移动限制部56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侧移动而堵塞径向流路部504。
阀柱60具有供给油路601、第1控制油路611、第2控制油路612、排放油路602、再循环油路603。
供给油路601以从阀柱60的一方的端部侧的外周壁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供给油路601与径向流路部504连接。由此,供给油路601经由轴向流路部502与供给流路部501连通。因此,从油泵8经由供给流路部501、轴向流路部502、径向流路部504朝供给油路601供给工作油。
第1控制油路611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即,第1控制油路611将阀柱60的内部空间600与外部连接。第1控制油路611与供给油路601一体地形成。因此,供给油路601经由第1控制油路611与阀柱60的内部空间600连通。因此,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油路601、第1控制油路611流入内部空间600。
第2控制油路612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即,第2控制油路612将阀柱60的内部空间600与外部连接。第2控制油路612相对于第1控制油路611形成于密封部62侧。
排放油路602形成为在阀柱60的轴向的第1控制油路611与第2控制油路612之间从阀柱6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
再循环油路603形成为在排放油路602中沿着径向贯穿阀柱60。即,再循环油路603将阀柱60的内部空间600与排放油路602连接。
在外套筒40以及内套筒50形成有第1控制口411、第2控制口412。
第1控制口411相对于轴向流路部502在卡止部49侧,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外套筒40以及内套筒50。第1控制口411的一端与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连接。第1控制口411的另一端经由滞后角油路301与滞后角室201连接。
第2控制口412相对于第1控制口411在卡止部49侧,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外套筒40以及内套筒50。第2控制口412的一端与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连接。第2控制口412的另一端经由提前角油路302与提前角室202连接。
在阀柱60的与凸轮轴3相反侧设置有线性螺线管9。线性螺线管9设置成与密封部62抵接。线性螺线管9通过通电而经由密封部62克服弹簧63的作用力而将阀柱60朝凸轮轴3侧按压。由此,阀柱60相对于内套筒50的轴向的位置变化。另外,阀柱60的可移动范围是从阀柱60与卡止部59抵接的位置到阀柱60与套筒板部51抵接的位置。
供给油路601不论阀柱60相对于内套筒50位于轴向的哪个位置,都与径向流路部504连通。
当阀柱60位于与卡止部59抵接的位置时,第1控制油路611与第1控制口411连接。此外,此时,第2控制口412与排放油路602以及再循环油路603连接。此外,第2控制油路612与第2控制口412被切断。
另一方面,当阀柱60与套筒板部51抵接时,将第2控制油路612与第2控制口412连接。此外,此时,第1控制口411与排放油路602以及再循环油路603连接。此外,第1控制油路611与第1控制口411被切断。
此外,当阀柱60位于卡止部59与套筒板部51的中间位置时,第1控制油路611、第2控制油路612、排放油路602以及再循环油路603与第1控制口411以及第2控制口412被切断。此时,滞后角室201以及提前角室202被封闭。
这样,阀柱60能够根据相对于内套筒50的轴向的位置来切换第1控制油路611以及第2控制油路612与第1控制口411以及第2控制口412的连接以及切断。
此外,当阀柱60与卡止部59抵接时,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经由径向流路部504、供给油路601、第1控制油路611、第1控制口411与滞后角室201连接。
此外,当阀柱60与套筒板部51抵接时,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经由径向流路部504、供给油路601、第1控制油路611、内部空间600、第2控制油路612、第2控制口412与提前角室202连接。
这样,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能够经由径向流路部504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滞后角室201或提前角室20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套筒50形成有呼吸孔部505、排放口506。
呼吸孔部505形成为从内套筒5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并沿着内套筒50的轴向延伸(参照图3、6)。此外,呼吸孔部505的一端与容积可变空间500连接,另一端经由卡止部59与密封部62之间与外部、即与大气连通。由此,能够使容积可变空间500的压力与大气压等同。因此,能够使阀柱60的轴向的移动顺畅。
排放口506形成为将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与呼吸孔部505连接。另外,排放口506的与呼吸孔部505相反侧的端部不论阀柱60相对于内套筒50位于轴向的哪个位置都与排放油路602连接。由此,排放油路602的工作油能够经由排放口506、呼吸孔部505、卡止部59与密封部62之间朝工作油控制阀11的外部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油控制阀11还具备再循环单向阀81。
再循环单向阀81设置于阀柱60的内部空间600。
再循环单向阀81例如通过弯曲金属薄板而形成。图8是将再循环单向阀81展开的图。在图3中表示从与轴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再循环单向阀81。
再循环单向阀81具有轴部811、阀部812。
轴部81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阀部701形成为在轴部811的中央从轴部811的周向的一端延伸并围绕轴部811的周围一圈。阀部701的周向的与轴部811相反侧的端部与阀部812的径向外侧重叠。
再循环单向阀81以阀部812与再循环油路603对应的方式设置于内部空间600。此处,轴部811的端部与阀柱板部61、密封部62抵接,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再循环单向阀81在内部空间600中,阀部812堵塞再循环油路603。再循环单向阀81的阀部812能够沿着径向弹性变形。
当工作油从再循环油路603侧朝内部空间600侧流动时,再循环单向阀81以阀部812的外壁被工作油推压而朝径向内侧收缩、即以内径缩小的方式变形。由此,阀部812从再循环油路603离开,工作油能够流入内部空间600,并在阀部812与阀柱60的内周壁之间流动。此时,阀部812的周向的端部的重叠面积扩大。
另一方面,当工作油从内部空间600侧朝再循环油路603侧流动时,再循环单向阀81以阀部812的内壁被工作油推压而朝径向外侧扩展、即以内径扩大的方式变形。由此,阀部812堵塞再循环油路603,工作油从内部空间600朝再循环油路603侧的流动被切断。
这样,再循环单向阀81作为止回阀发挥功能,能够允许工作油从再循环油路603侧朝内部空间600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内部空间600侧朝再循环油路603侧流动。
其次,对工作油控制阀11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工作进行说明。工作油控制阀11通过线性螺线管9的驱动而按压阀柱60,在将油泵8与滞后角室201连接并将提前角室202与排放油路602以及再循环油路603连接的第1工作状态、将油泵8与提前角室202连接并将滞后角室201与排放油路602以及再循环油路603连接的第2工作状态、以及同时封闭滞后角室201以及提前角室202的保持状态下工作。
在第1工作状态下,一边向滞后角室201供给工作油,一边使工作油从提前角室202经由排放油路602以及再循环油路603返回到内部空间600,剩余部分经由排放口506以及呼吸孔部505朝工作油控制阀11的外部排出而返回到油底壳7。在第2工作状态下,一边向提前角室202供给工作油,一边使工作油从滞后角室201经由排放油路602以及再循环油路603返回到内部空间600,剩余部分经由排放口506以及呼吸孔部505朝工作油控制阀11的外部排出而返回到油底壳7。在保持状态下,保持滞后角室201以及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
本实施方式还具备锁定销33(参照图1、图2)。锁定销33形成为有底圆筒状,以能够沿着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收纳在形成于叶片32的收纳孔部321中。在锁定销33的内侧设置有弹簧34。弹簧34将锁定销33朝壳体22的底部侧施力。在壳体22的底部的叶片32侧形成有嵌入凹部25。
当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位于最滞后角位置时,锁定销33能够嵌入到嵌入凹部25中。当锁定销33嵌入到嵌入凹部25中时,限制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当锁定销33未嵌入到嵌入凹部25中时,允许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
在叶片32的锁定销33与提前角室202之间形成有与提前角室202连通的销控制油路304(参照图2)。从提前角室202流入销控制油路304的工作油的压力朝向使锁定销33克服弹簧34的作用力而从嵌入凹部25拔出的方向作用。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中,当向提前角室202供给工作油时,工作油流入销控制油路304,锁定销33从嵌入凹部25拔出,成为允许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的状态。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在凸轮轴3的旋转相位比目标值靠提前角侧的情况下,使工作油控制阀11成为第1工作状态。由此,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朝滞后角方向相对旋转,凸轮轴3的旋转相位朝滞后角侧变化。
此外,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在凸轮轴3的旋转相位比目标值靠滞后角侧的情况下,使工作油控制阀11成为第2工作状态。由此,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朝提前角方向相对旋转,凸轮轴3的旋转相位朝提前角侧变化。
此外,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在凸轮轴3的旋转相位与目标值一致的情况下,使工作油控制阀11成为保持状态。由此,保持凸轮轴3的旋转相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再循环油路603能够再利用来自滞后角室201、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呼吸孔部505使容积可变空间500的压力与大气压等同,因此,当线性螺线管9按压阀柱60时,阀柱60能够在内套筒50的内侧沿着轴向顺畅地往复移动。另外,当在容积可变空间500中滞留工作油的情况下,该工作油经由呼吸孔部505相对于工作油控制阀11朝与凸轮轴3相反侧、即向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外部排出,返回到油底壳7。
在工作油控制阀11处于第1工作状态或者第2工作状态时,如果使油泵8工作,则工作油经由供给流路部501朝轴向流路部502流动。此时,供给单向阀71从阀座面52离开、即开阀,允许工作油的流动。在此时的工作油的流量大的情况下,供给单向阀71朝径向外侧进一步变形,与止挡面42抵接。此时,工作油不会被供给单向阀71阻碍流动,能够从供给流路部501在轴向流路部502中沿着轴向顺畅地流动。此处,在由于从凸轮轴3传递的扭矩的作用而滞后角室201或者提前角室202的内部的油被压缩而压力上升的情况下等,工作油会在供给流路部501以及轴向流路部502中倒流。此处,“倒流”是指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501侧流动。以下相同。
如果在供给单向阀71与止挡面42抵接的状态下工作油倒流,则工作油进入供给单向阀71与止挡台阶面43之间的间隙S1,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被朝径向内侧推压。由此,能够使供给单向阀71迅速地闭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阀座面52在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阀座台阶面53,供给单向阀71在处于未作用外力的状态时,外周壁位于与阀座台阶面53大致同一面上。当供给单向阀71处于该状态时,在工作油倒流的情况下,轴向流路部502的工作油不会进入供给单向阀71的内壁与阀座面52之间,将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朝径向内侧推压。由此,能够使供给单向阀71迅速地闭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限制部56、57,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沿着轴向移动而从供给流路部501脱离。此外,通过移动限制部56,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侧移动而堵塞径向流路部504。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是能够对从油泵8朝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的工作油控制阀11,具备外套筒40、内套筒50、供给流路部501、轴向流路部502以及供给单向阀71。
外套筒40形成为筒状。
内套筒50形成为筒状,设置于外套筒40的内侧。
供给流路部501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来自油泵8的工作油在该供给流路部501中流动。
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沿着轴向延伸,在一端侧开口有供给流路部501,另一端侧能够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连接。
供给单向阀71在轴向流路部502中相对于供给流路部501设置于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501侧朝轴向流路部502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501侧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供给流路部501朝轴向流路部502流动的工作油不绕过供给单向阀71而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流动,被供给至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因此,能够抑制工作油控制阀11中的流路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提高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响应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大量的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501朝轴向流路部502流动,供给单向阀71也仅同与供给流路部501的开口对置的壁面抵接,不会切断轴向流路部502。因此,能够抑制工作油控制阀11中的不期望的流路切断。
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具备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56、57。因此,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沿着轴向移动而从供给流路部501脱离。由此,能够维持供给单向阀71作为止回阀发挥功能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周向流路部503。周向流路部503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为环状。
供给单向阀71形成为筒状,以能够沿着径向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以及周向流路部503。
轴向流路部502具有:阀座面52,形成于供给流路部501的开口的周围,能够与供给单向阀71抵接;以及止挡面42,形成于与供给流路部501的开口对置的位置,当与供给单向阀71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的径向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周向流路部503以及供给单向阀71。此外,通过如上述那样形成止挡面42,不会阻碍工作油的流动,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的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具有阀座台阶面53,该阀座台阶面53相对于阀座面52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阀座面52形成于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因此,能够使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位于与阀座台阶面53大致同一面上或者阀座面52侧。当供给单向阀71处于该状态时,在工作油倒流的情况下,轴向流路部502的工作油不会进入供给单向阀71的内侧,而将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朝径向内侧推压。由此,能够使供给单向阀71迅速地闭阀。也就是说,通过阀座台阶面53,能够抑制产生阻碍供给单向阀71的闭阀的流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具有止挡台阶面43,该止挡台阶面43相对于止挡面42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止挡面42形成于外套筒40的径向外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面42与止挡台阶面43的边界位于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长度的范围内。因此,当供给单向阀71与止挡面42抵接而变形受到限制时,在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与止挡台阶面43之间形成间隙S1。由此,如果此时工作油倒流,则工作油进入间隙S1,将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朝径向内侧推压。由此,能够使供给单向阀71迅速地闭阀。
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径向流路部504。径向流路部504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能够一端与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连接,另一端侧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连接。通过径向流路部504,能够使轴向流路部502的工作油向内套筒50的内侧流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具备移动限制部56,因此,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侧移动而堵塞径向流路部504。由此,能够抑制具备径向流路部504的工作油控制阀11中的不期望的流路切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40的内周壁形成为圆筒面状。内套筒50的外周壁形成为圆筒面状。轴向流路部502以从内套筒5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的嵌合边界面T1上。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的嵌合边界面T1以及轴向流路部50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40在外周壁具有能够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内壁螺纹结合的螺纹部41。内套筒50由与外套筒40相比硬度低的材料形成。轴向流路部502、移动限制部56、57形成于内套筒50。因此,能够确保外套筒40的螺纹部41的强度,并且能够通过切削等容易地在内套筒50高精度地形成轴向流路部502、移动限制部56、5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40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内套筒50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这是具体地表示与外套筒40相比硬度低的内套筒50的构成的例子。在该构成中,能够确保外套筒40的强度,并能够在内套筒50容易地形成轴向流路部502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40以及内套筒50具有形成为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连接的第1控制口411、第2控制口412。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具备阀柱60。阀柱60形成为筒状,以能够沿着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内套筒50的内侧,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600,具有形成为能够连接内部空间600与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的供给油路601、以及形成为能够连接内部空间600与第1控制口411、第2控制口412的第1控制油路611、第2控制油路612,能够根据相对于内套筒50的位置来切换第1控制油路611、第2控制油路612与第1控制口411、第2控制口412的连接以及切断。
这是表示将工作油控制阀11用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控制的情况下的具体例。通过阀柱60切换各控制油路与各控制口的连接以及切断,由此能够使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变化为多个状态。
本实施方式是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该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设置于从发动机1的曲轴2到凸轮轴3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对由凸轮轴3开闭驱动的进气门4、排气门5的气门正时进行调整,具备外壳20、叶片转子30以及上述工作油控制阀11。
外壳20与曲轴2连动地旋转,与凸轮轴3的端部嵌合,由凸轮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
叶片转子30固定于凸轮轴3的端部,具有将外壳20的内侧的空间200分隔成多个滞后角室201、提前角室202的叶片32,根据从油泵8朝滞后角室201、提前角室202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而相对于外壳20相对旋转。
工作油控制阀11能够对从油泵8向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
第1控制口411、第2控制口412分别与滞后角室201、提前角室202连接。
这是表示将工作油控制阀11应用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情况下的具体例。本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11能够抑制流路压力损失,并且能够抑制不期望的流路切断,因此,能够使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高响应化,能够高效率、高精度地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油控制阀11设置于叶片转子30的中央部。即,工作油控制阀11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一体地设置。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工作油控制阀11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
(第2实施方式)
在图9~11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及其一部分。第2实施方式的外套筒40、内套筒50、阀柱60的构成等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外套筒40形成有供给流路部401。供给流路部501以沿着贯穿外套筒40的方式相对于螺纹部41形成在卡止部49侧。供给流路部401例如在外套筒4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4个。来自油泵8的工作油在供给流路部401中流动。
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沿着轴向延伸。
轴向流路部502以从内套筒5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的嵌合边界面T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在内套筒5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4个(参照图10)。
4个供给流路部401分别将4个轴向流路部502各自的一端侧与外套筒40的外部连接。即,供给流路部401在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侧开口。
周向流路部503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为环状(参照图9~11)。即,在周向流路部503开口有4个供给流路部401。此外,周向流路部503与4个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连接。
来自油泵8的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流路部401流入轴向流路部502以及周向流路部503。
径向流路部504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一端与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连接,另一端侧与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连接(参照图9~11)。径向流路部504以与4个轴向流路部502分别连接的方式形成4个(参照图10)。
供给单向阀71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供给单向阀71设置于周向流路部503。供给单向阀71以能够沿着径向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以及周向流路部503。此处,供给单向阀71以4个阀部701分别与4个供给流路部401对应的方式设置。即,供给单向阀71相对于供给流路部401设置于外套筒40的径向内侧。
轴向流路部502具有阀座面44、阀座台阶面45、止挡面54、止挡台阶面55。
阀座面44在外套筒40中,呈环状形成于供给流路部401的开口的周围,能够与供给单向阀71的阀部701抵接。阀座台阶面45相对于阀座面44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阀座面44形成于外套筒40的径向内侧(参照图11)。
止挡面54在内套筒50中,形成于与供给流路部401的开口对置的位置。止挡台阶面55相对于止挡面54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止挡面54形成于内套筒50的径向内侧(参照图11)。
供给单向阀71设置于周向流路部503,在供给流路部401中没有工作油的状态、即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下,内周壁位于与阀座台阶面45大致同一面上(参照图11)。
此处,止挡面54与止挡台阶面55的边界B1位于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长度的范围内(参照图11)。
当工作油经由供给流路部401朝轴向流路部502以及周向流路部503流动时,供给单向阀71以阀部701的外壁被工作油推压而朝径向内侧收缩、即以内径缩小的方式变形。由此,供给单向阀71的阀部701从阀座面44离开,工作油能够经由阀部701与阀座面44之间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方的端部侧、即向径向流路部504侧流动。
当在供给流路部401中流动的工作油的流量变为规定值以上时,供给单向阀71的内周壁与止挡面54抵接。由此,供给单向阀71朝径向内侧的变形被限制。此时,在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端部的内周壁与止挡台阶面55之间形成间隙S1(参照图11)。
另一方面,当在供给流路部401中流动的工作油的流量变为规定值以下时,供给单向阀71以朝径向外侧扩展、即以内径扩大的方式变形。进而,在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朝供给流路部401侧流动的情况下,供给单向阀71的内周壁被工作油朝径向外侧推压,阀部701与阀座面44抵接。由此,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401侧流动。此时,供给单向阀71以内周壁相对于阀座台阶面45位于外套筒40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变形。
这样,供给单向阀71作为止回阀发挥功能,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401侧朝轴向流路部502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401侧流动。
移动限制部56在周向流路部503中相对于供给单向阀71形成于与卡止部59相反侧。移动限制部56当与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端部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的与卡止部59相反侧移动。
移动限制部57在周向流路部503中相对于供给单向阀71形成于卡止部59侧。移动限制部57当与供给单向阀71的轴向的端部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的卡止部59侧移动。
这样,移动限制部56、57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沿着轴向移动而从供给流路部401脱离。此外,移动限制部56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侧移动而堵塞径向流路部504。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板部51以堵塞内套筒50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参照图9)。在套筒板部51形成有呼吸孔部507。呼吸孔部507将容积可变空间500与工作油控制阀11的外部、即大气连接。由此,能够使容积可变空间500的压力与大气压等同,能够顺畅地进行阀柱60的轴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油路601以从阀柱60的一方的端部侧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并沿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供给油路601的一端侧与径向流路部504连接。由此,供给油路601经由轴向流路部502与供给流路部401连通。因此,从油泵8经由供给流路部401、轴向流路部502、径向流路部504向供给油路601供给工作油。
第1控制油路611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第1控制油路611与供给油路601一体地形成。因此,供给油路601经由第1控制油路611与阀柱60的内部空间600连通。因此,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油路601、第1控制油路611流入内部空间600。
第2控制油路612、排放油路602、再循环油路603、第1控制口411、第2控制口412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基于阀柱60的各控制油路与各控制口的连接以及切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再循环单向阀81的构成、配置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套筒50代替呼吸孔部505而形成排放孔部508。排放孔部508形成为从内套筒5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并沿着内套筒50的轴向延伸(参照图9)。此外,在排放孔部508的一端侧开口有排放口506,另一端经由卡止部59与密封部62之间与外部、即与大气连通。由此,排放口506能够经由排放孔部508将工作油朝工作油控制阀11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工作油控制阀11处于第1工作状态或第2工作状态时,如果使油泵8工作,则工作油经由供给流路部401朝轴向流路部502流动。此时,供给单向阀71从阀座面44离开、即开阀,允许工作油的流动。在此时的工作油的流量大的情况下,供给单向阀71朝径向内侧进一步变形,与止挡面54抵接。此时,工作油不会被供给单向阀71阻碍流动,而是能够从供给流路部401在轴向流路部502中沿着轴向顺畅地流动。此处,在油泵8停止的情况下等,工作油会在供给流路部401以及轴向流路部502中倒流。
如果在供给单向阀71与止挡面54抵接的状态下工作油倒流,则工作油进入供给单向阀71与止挡台阶面55之间的间隙S1,将供给单向阀71的内壁朝径向外侧推压。由此,能够使供给单向阀71迅速地闭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阀座面44在外套筒40的径向内侧形成有阀座台阶面45,供给单向阀71在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时,内周壁位于与阀座台阶面45大致同一面上。当供给单向阀71处于该状态时,在工作油倒流的情况下,轴向流路部502的工作油不会进入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与阀座面44之间,而将供给单向阀71的内壁朝径向外侧推压。由此,能够使供给单向阀71迅速地闭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限制部56、57,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沿着轴向移动而从供给流路部501脱离。此外,通过移动限制部56,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1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侧移动而堵塞径向流路部504。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流路部401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外套筒40,来自油泵8的工作油在该供给流路部401中流动。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沿着轴向延伸,供给流路部401在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侧开口,另一端侧能够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连接。供给单向阀71在轴向流路部502中相对于供给流路部401设置于外套筒40的径向内侧,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401侧朝轴向流路部502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401侧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供给流路部401流向轴向流路部502的工作油不绕过供给单向阀71而是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流动,朝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工作油控制阀11中的流路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提高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响应性。
此外,即便大量的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501朝轴向流路部502流动,供给单向阀71也仅同与供给流路部401的开口对置的壁面抵接,不会切断轴向流路部502。因此,能够抑制工作油控制阀11中的不期望的流路切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具有:阀座面44,形成于供给流路部401的开口的周围,能够与供给单向阀71抵接;以及止挡面54,形成在与供给流路部401的开口对置的位置,当与供给单向阀71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的径向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述那样形成止挡面54,不会阻碍工作油的流动,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1的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具有阀座台阶面45,该阀座台阶面45相对于阀座面44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阀座面44形成于外套筒40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具有止挡台阶面43,该止挡台阶面43相对于止挡面42在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止挡面42形成于外套筒40的径向外侧。因此,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在图12中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一部分。第3实施方式的内套筒50的构成等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
第2实施方式还具备闭阀辅助流路部509。闭阀辅助流路部509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且一端在止挡面54开口。供给油路601的工作油能够流入闭阀辅助流路部509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在供给单向阀71的外壁被工作油推压而内壁与止挡面54抵接时产生倒流,则供给单向阀71的内壁被闭阀辅助流路部509内的工作油推压,供给单向阀71朝径向外侧变形而闭阀。这样,闭阀辅助流路部509辅助供给单向阀71的闭阀。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还具备闭阀辅助流路部509。闭阀辅助流路部509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一端在止挡面54开口,能够向内侧流入工作油。通过闭阀辅助流路部509,能够辅助供给单向阀71的闭阀。
(第4实施方式)
在图13中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第4实施方式的内套筒50的构成等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4实施方式中,内套筒50具有第1内套筒511以及第2内套筒512。
第1内套筒511例如由树脂等的硬度比较低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也就是说,第1内套筒511由与外套筒40相比硬度低的材料形成。
第2内套筒512例如由包含铁的硬度比较高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也就是说,第2内套筒512由与第1内套筒511相比硬度高的材料形成。
第1内套筒511以外周壁与外套筒40的内周壁嵌合的方式设置于外套筒40的内侧。第1内套筒511相对于外套筒40不能相对移动。
第2内套筒512以外周壁与第1内套筒511的内周壁嵌合的方式设置于第1内套筒511的内侧。第2内套筒512相对于第1内套筒511不能相对移动。
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外套筒40与第1内套筒511之间沿着轴向延伸。
轴向流路部502以从第1内套筒511的外周壁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在外套筒40与第1内套筒511的嵌合边界面T1上形成于第1内套筒511。
径向流路部504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第2内套筒512,一端与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连接,另一端侧与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连接(参照图13)。
在第4实施方式中,移动限制部56、57形成于第1内套筒511。此外,套筒板部51以堵塞第1内套筒511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与第1内套筒511一体地形成。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不形成阀座台阶面45、止挡台阶面55。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40在外周壁具有能够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内壁螺纹结合的螺纹部41。
内套筒50具有:筒状的第1内套筒511,由硬度比外套筒40低的材料形成;以及筒状的第2内套筒512,由硬度比第1内套筒511高的材料形成,设置于第1内套筒511的内侧。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于第1内套筒5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硬度比外套筒40低的第1内套筒511形成有轴向流路部502、移动限制部56、57。因此,能够确保外套筒40的螺纹部41的强度,并能够通过切削等在第1内套筒511容易高精度地形成轴向流路部502、移动限制部56、57。
此外,硬度比第1内套筒511高的第2内套筒51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简单的形状。因此,第2内套筒512即便硬度高也能够容易地形成。此外,能够确保阀柱60的外壁在内壁滑动的第2内套筒512的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筒40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第1内套筒511由树脂形成。第2内套筒512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这具体地例示外套筒40、第1内套筒511、第2内套筒512的构成。在该构成中,能够确保外套筒40以及第2内套筒512的强度,并能够在第1内套筒511容易地形成轴向流路部502等。
(第5实施方式)
在图14、图15中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一部分。第5实施方式的供给单向阀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5实施方式中,供给单向阀72与第1实施方式的供给单向阀71相同,例如通过将长方形的金属薄板以长度方向沿着周向的方式弯曲而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图14是将供给单向阀72展开的图。图15是在轴向的中间位置处剖切供给单向阀72而得的截面图。
在第5实施方式中,供给单向阀72具有重叠部700、开口部720、支承部721、阀部701。
重叠部700形成于供给单向阀72的周向的一方的端部。重叠部700形成为与供给单向阀72的周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径向外侧重叠(参照图15)。
开口部720在供给单向阀7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4个。
支承部721形成为从4个开口部720各自的内缘部沿着供给单向阀72的周向延伸。
阀部701形成为与支承部721的前端部连接。此处,阀部701在供给单向阀7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4个。
供给单向阀72设置于周向流路部503。供给单向阀72以支承部721及阀部701能够沿着径向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以及周向流路部503。此处,供给单向阀72设置成4个阀部701分别与4个供给流路部501对应。即,供给单向阀72相对于供给流路部501设置于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
(第6实施方式)
在图16、图17中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一部分。第6实施方式的供给单向阀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6实施方式中,供给单向阀73与第1实施方式的供给单向阀71相同,例如通过将长方形的金属薄板以长度方向沿着周向的方式弯曲而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图16是将供给单向阀73展开的图。图17是从轴向观察供给单向阀73的图。
在第6实施方式中,供给单向阀73具有重叠部700、阀部701、切口部731。
重叠部700形成于供给单向阀73的周向的一方的端部。重叠部700形成为与供给单向阀73的周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径向外侧重叠(参照图17)。阀部701在供给单向阀7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4个。
切口部731通过将供给单向阀73的轴向的两端部沿着轴向切口而形成。切口部731在供给单向阀73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
供给单向阀73设置于周向流路部503。供给单向阀73以能够沿着径向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以及周向流路部503。此处,供给单向阀73设置成4个阀部701分别与4个供给流路部501对应。即,供给单向阀73相对于供给流路部501设置于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
供给单向阀73当以朝径向外侧扩展、即以内径扩大的方式变形时,重叠部700成为从供给单向阀73的另一方的端部离开的状态。
当供给单向阀73朝径向外侧或者径向内侧变形时,工作油能够在切口部731中流动。因此,尤其能够抑制供给单向阀73的移动限制部57侧的端部附近的工作油阻碍供给单向阀73的径向的变形。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供给单向阀73的开闭阀的工作。
(第7实施方式)
在图18、19中示出第7实施方式的工作油控制阀的一部分。第7实施方式的外套筒40、内套筒50、供给单向阀的构成等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7实施方式中,供给流路部401在外套筒4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两个(参照图18、图19)。在供给流路部401中流动来自油泵8的工作油。
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之间沿着轴向延伸。
轴向流路部502以从内套筒5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的嵌合边界面T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在内套筒5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两个(参照图18、图19)。
两个供给流路部401分别将两个轴向流路部502各自的一端侧与外套筒40的外部连接。即,供给流路部401在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侧开口。
在第7实施方式中,不形成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周向流路部503。
径向流路部504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一端与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连接,另一端侧与内套筒50的内侧的空间连接(参照图18)。径向流路部504以与两个轴向流路部502分别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参照图18)。
供给单向阀74例如通过将长方形的金属薄板沿着长度方向多次交替地折弯而形成。
供给单向阀74设置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侧。供给单向阀74以能够沿着内套筒50的径向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此处,供给单向阀74以与两个供给流路部401对应的方式设置合计两个。即,供给单向阀74相对于供给流路部401设置于外套筒40的径向内侧。
供给单向阀74具有朝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伸长的力。因此,供给单向阀74与阀座面44抵接,堵塞供给流路部401。
在第7实施方式中,不形成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阀座台阶面45、止挡台阶面55。
当工作油经由供给流路部401朝轴向流路部502流动时,供给单向阀74以被工作油推压而朝内套筒50的径向内侧收缩的方式变形。由此,供给单向阀74从阀座面44离开,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单向阀74与阀座面44之间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方的端部侧、即向径向流路部504侧流动。
当在供给流路部401中流动的工作油的流量变为规定值以下时,供给单向阀74以朝内套筒50的径向外侧伸长的方式变形,与阀座面44抵接而闭阀。由此,能够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401侧流动。
这样,供给单向阀74作为止回阀发挥功能,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供给流路部401侧朝轴向流路部502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轴向流路部502侧朝供给流路部401侧流动。
移动限制部56相对于供给单向阀74设置于与卡止部59相反侧。移动限制部56当与供给单向阀74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4朝内套筒50的轴向的与卡止部59相反侧移动。
移动限制部57相对于供给单向阀74形成于卡止部59侧。移动限制部57当与供给单向阀74抵接时,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74朝内套筒50的轴向的卡止部59侧移动。
这样,移动限制部56、57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4沿着内套筒50的轴向移动而从供给流路部401脱离。此外,移动限制部56能够防止供给单向阀74朝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侧移动而堵塞径向流路部504。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朝轴向的卡止部59侧、即向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移动的移动限制部56;以及能够限制供给单向阀朝轴向的与卡止部59相反侧、即向与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相反侧移动的移动限制部57。与此相对,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移动限制部56以及移动限制部57中的任一个。此外,也可以不形成移动限制部56以及移动限制部57中的任一个。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形成阀座台阶面、止挡台阶面。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径向流路部504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内套筒50的例子。与此相对,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径向流路部504也可以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外套筒40。在该情况下,径向流路部504的与轴向流路部502相反侧的端部也可以不经由内套筒50的内侧,而与工作油供给对象直接连接。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轴向流路部502以从内套筒50的外周壁朝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的嵌合边界面T1上的例子。与此相对,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轴向流路部502也可以以从外套筒40的内周壁朝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外套筒40与内套筒50的嵌合边界面T1上。
此外,在上述的第1~3、7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外套筒40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内套筒50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的例子。与此相对,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内套筒50,只要是与外套筒40相比硬度低的材料,便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此外,外套筒40只要是与内套筒50相比硬度高的材料,便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
此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外套筒40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第1内套筒511由树脂形成,第2内套筒512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的例子。与此相对,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内套筒511,只要是与外套筒40以及第2内套筒512相比硬度低的材料,便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此外,对于外套筒40,只要是与第1内套筒511相比硬度高的材料,便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此外,对于第2内套筒512,只要是与第1内套筒511相比硬度高的材料,便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工作油控制阀11并不限定于设置于叶片转子30的中央部,也可以设置于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的外部。在该情况下,外套筒40能够省略螺纹部41。此外,在该情况下,外套筒40、内套筒50也可以均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确保外套筒40、内套筒50的强度,并能够降低材料成本。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外套筒40以及内套筒50也可以不具有第1控制口411、第2控制口41,不具备阀柱60。在该情况下,只要在外套筒40形成径向流路部504,轴向流路部502在外套筒40以及内套筒50的轴向的端面开口而与工作油供给对象连接即可。
此外,本公开的工作油控制阀11并不限定于使用于具有滞后角室201、提前角室202这两个油压室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也可以使用于,对供给至由工作油驱动的其他装置等的工作油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链条6,例如通过带等的传递部件将外壳20与曲轴2连结。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曲轴2设为“第1轴”,将凸轮轴3设为“第2轴”的例子。与此相对,在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曲轴2设为“第2轴”,将凸轮轴3设为“第1轴”。即,也可以将叶片转子30固定于曲轴2的端部,外壳20与凸轮轴3连动地旋转。
本公开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也可以对发动机1的排气门5的气门正时进行调整。
这样,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以及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以及等同的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和方式、甚至是仅包含其中一个要素、其以上或以下的其他组合和方式也落入本公开的范畴和思想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工作油控制阀(11),能够对从工作油供给源(8)向工作油供给对象(10)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该工作油控制阀具备:
筒状的外套筒(40);
筒状的内套筒(50),设置于上述外套筒的内侧;
供给流路部(501),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上述内套筒或上述外套筒,来自上述工作油供给源的工作油在该供给流路部(501)中流动;
轴向流路部(502),形成为在上述外套筒与上述内套筒之间沿着轴向延伸,上述供给流路部开口在该轴向流路部(502)的一端侧,该轴向流路部(502)的另一端侧能够与上述工作油供给对象连接;以及
供给单向阀(71、72、73、74),在上述轴向流路部中相对于上述供给流路部设置于上述内套筒的径向外侧或上述外套筒的径向内侧,能够允许工作油从上述供给流路部侧向上述轴向流路部侧流动,并限制工作油从上述轴向流路部侧向上述供给流路部侧流动,
上述供给单向阀形成为筒状,被设置为能够沿径向弹性变形,
在上述供给单向阀开阀时,上述工作油经过在上述供给流路部的开口与上述供给单向阀之间沿径向形成、且沿上述轴向在上述轴向流路部直接开口的空间,从上述供给流路部侧向上述轴向流路部侧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工作油控制阀还具备移动限制部(56、57),该移动限制部(56、57)能够限制上述供给单向阀的轴向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工作油控制阀还具备周向流路部(503),该周向流路部(503)在上述外套筒与上述内套筒之间从上述轴向流路部的一端沿着周向而形成为环状,
上述供给单向阀(71、72、73)被设置为在上述轴向流路部的一端及上述周向流路部中能够沿径向弹性变形,
上述轴向流路部具有:阀座面(52、44),形成于上述供给流路部的开口的周围,能够与上述供给单向阀抵接;以及止挡面(42、54),形成在与上述供给流路部的开口对置的位置,当与上述供给单向阀抵接时能够限制上述供给单向阀的径向的变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轴向流路部具有阀座台阶面(53、45),该阀座台阶面(53、45)相对于上述阀座面在上述轴向流路部的另一端侧,相对于上述阀座面形成在上述内套筒的径向外侧或上述外套筒的径向内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轴向流路部具有止挡台阶面(43、55),该止挡台阶面(43、55)相对于上述止挡面在上述轴向流路部的另一端侧,相对于上述止挡面形成在上述外套筒的径向外侧或上述内套筒的径向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止挡面与上述止挡台阶面的边界(B1)位于上述供给单向阀的轴向的长度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工作油控制阀还具备闭阀辅助流路部(509),该闭阀辅助流路部(509)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上述内套筒或上述外套筒,一端在上述止挡面开口,能够向内侧流入工作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工作油控制阀还具备径向流路部(504),该径向流路部(504)形成为沿着径向贯穿上述内套筒或上述外套筒,该径向流路部的一端与上述轴向流路部的另一端侧连接,该径向流路部的另一端侧能够与上述工作油供给对象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外套筒的内周壁形成为圆筒面状,
上述内套筒的外周壁形成为圆筒面状,
上述轴向流路部以从上述内套筒的外周壁向径向内侧凹陷或从上述外套筒的内周壁向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外套筒与上述内套筒的嵌合边界面(T1)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外套筒在外周壁具有能够与上述工作油供给对象的内壁螺纹结合的螺纹部(41),
上述内套筒由与上述外套筒相比硬度低的材料形成,
上述轴向流路部形成在上述内套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外套筒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
上述内套筒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外套筒在外周壁具有能够与上述工作油供给对象的内壁螺纹结合的螺纹部(41),
上述内套筒具有:筒状的第1内套筒(511),由与上述外套筒相比硬度低的材料形成;以及筒状的第2内套筒(512),由与上述第1内套筒相比硬度高的材料形成,设置于上述第1内套筒的内侧,
上述轴向流路部形成在上述第1内套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外套筒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
上述第1内套筒由树脂形成,
上述第2内套筒由包含铁的材料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外套筒以及上述内套筒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
上述外套筒以及上述内套筒具有形成为与上述工作油供给对象连接的控制口(411、412),
上述工作油控制阀还具备筒状的阀柱(60),该阀柱(60)以能够沿着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内套筒的内侧,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600),并具有形成为能够将上述内部空间与上述轴向流路部的另一端侧连接的供给油路(601)、以及形成为能够将上述内部空间与上述控制口连接的控制油路(611、612),上述阀柱能够根据相对于上述内套筒的位置来切换上述控制油路与上述控制口的连接以及切断。
16.一种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0),设置于从内燃机(1)的驱动轴(2)到从动轴(3)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对由上述从动轴开闭驱动的气门(4、5)的气门正时进行调整,
当将上述驱动轴和上述从动轴中的一方设为第1轴,将上述驱动轴和上述从动轴中的另一方设为第2轴时,
上述气门正时调整装置具备:
外壳(20),与上述第1轴连动地旋转,与上述第2轴的端部嵌合,由上述第2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叶片转子(30),固定于上述第2轴的端部,具有将上述外壳的内侧的空间(200)分隔成多个油压室(201、202)的叶片(32),根据从上述工作油供给源向上述油压室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而相对于上述外壳相对旋转;以及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作油控制阀(11),
上述工作油供给对象是上述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上述控制口与上述油压室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上述工作油控制阀设置在上述叶片转子的中央部。
CN201880009452.2A 2017-03-07 2018-03-05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Active CN110291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2607A JP6790925B2 (ja) 2017-03-07 2017-03-07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17-042607 2017-03-07
PCT/JP2018/008200 WO2018164022A1 (ja) 2017-03-07 2018-03-05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1275A CN110291275A (zh) 2019-09-27
CN110291275B true CN110291275B (zh) 2021-06-08

Family

ID=63447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9452.2A Active CN110291275B (zh) 2017-03-07 2018-03-05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8502B2 (zh)
JP (1) JP6790925B2 (zh)
CN (1) CN110291275B (zh)
DE (1) DE112018001233B4 (zh)
WO (1) WO20181640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0633B2 (ja) 2017-01-19 2020-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およびチェック弁
JP6645448B2 (ja) 2017-01-19 2020-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683142B2 (ja) 2017-01-19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DE112018000447T5 (de) 2017-01-19 2019-10-10 Denso Corporation Ventiltimingeinstellvorrichtung
JP6780573B2 (ja) 2017-04-21 2020-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DE102018115343A1 (de) * 2018-06-26 2020-01-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euerventil mit Dichtkontur auf einem hülsenförmigen Hydraulikleitelement; sowie Bausatz mit Steuerventil und Nockenwellenversteller
JP7040769B2 (ja) 2018-08-08 2022-03-23 株式会社Soken 流体制御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200269379A1 (en) * 2019-02-22 2020-08-27 Borgwarner Inc. Centerless grind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 helical twist to axial grooves
JP7225910B2 (ja) * 2019-02-28 2023-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074102B2 (ja) * 2019-03-25 2022-05-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207062B2 (ja) * 2019-03-25 2023-01-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作動油制御弁の製造方法
JP7124775B2 (ja) 2019-03-25 2022-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20159196A (ja) 2019-03-25 2020-10-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196712B2 (ja) 2019-03-25 2022-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115382B2 (ja) 2019-03-25 2022-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021658B2 (ja) 2019-03-25 2022-0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11181015B2 (en) * 2019-05-23 2021-11-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il control valve for cam phaser
CN112302753A (zh) * 2019-07-31 2021-02-0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凸轮轴相位器用中央油控阀及凸轮轴相位器
JP7234909B2 (ja) * 2019-11-29 2023-03-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234973B2 (ja) * 2020-02-26 2023-03-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22139454A (ja) * 2021-03-12 2022-09-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スプロケット及びクランクスプロケットの取付構造
CN114076008A (zh) * 2021-12-02 2022-02-22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vvt系统机油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023A (zh) * 2014-01-31 2015-08-05 德国海利特有限公司 用于凸轮轴的回转马达调整器的液压阀
CN105934565A (zh) * 2014-03-19 2016-09-0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阀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阀,以及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06723A (zh) 1974-01-25 1975-08-22
JPS50106723U (zh) * 1974-01-25 1975-09-02
JPS5793670U (zh) * 1980-11-27 1982-06-09
JPS5793670A (en) 1980-12-02 1982-06-10 Hoshino Hiroyuki Protecting method for engine and its accessories
WO1985003992A1 (en) * 1984-03-01 1985-09-12 Mannesmann Rexroth Gmbh Distributor valve
JP4174145B2 (ja) * 1999-09-27 2008-10-29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逆止弁、及び該逆止弁を備えた切換弁
DE10143433B4 (de) 2001-09-05 2013-09-26 Hilite Germany Gmbh Proportionalventil
US7000580B1 (en) * 2004-09-28 2006-02-21 Borgwarner Inc. Control valves with integrated check valves
DE102005013085B3 (de) * 2005-03-18 2006-06-01 Hydraulik-Ring Gmbh Ventil mit Rückschlagventil
DE102005052481A1 (de) * 2005-11-03 2007-05-24 Schaeffler Kg Steuerventil für eine Vorrichtung zur variablen Einstellung der Steuerzeiten von Gaswechselventi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WO2008067935A2 (de) * 2006-12-04 2008-06-12 Daimler Ag Verstelleinrichtung
KR100921372B1 (ko) * 2007-03-28 2009-10-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요다 지도숏키 고정용량형 피스톤식 압축기에 있어서의 냉매 흡입 구조체 및, 고정용량형 피스톤식 압축기에 있어서의 운전 제어 방법
JP2009138611A (ja) * 2007-12-05 2009-06-25 Denso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DE102010019005B4 (de) * 2010-05-03 2017-03-23 Hilite Germany Gmbh Schwenkmotorversteller
DE102012201548B4 (de) * 2012-02-02 2019-05-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euerventil für hydraulische Medien
DE102012208809B4 (de) * 2012-05-25 2020-11-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euerventil eines Nockenwellenverstellers
US9797276B2 (en) * 2013-03-11 2017-10-24 Husco Automotive Holdings Llc System for varying cylinder valve timing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752471B2 (en) * 2013-11-25 2017-09-05 Pacbrake Company Compression-release engine brake system for lost motion rocker arm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6065849B2 (ja) * 2014-01-08 2017-0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イル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の製造方法
JP2015135058A (ja) * 2014-01-16 2015-07-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弁
US9422840B2 (en) * 2014-06-24 2016-08-23 Hilite Germany Gmbh Hydraulic valv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384216B2 (ja) * 2014-09-08 2018-09-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油圧制御弁
DE102014220727A1 (de) 2014-10-14 2016-04-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ockenwellenversteller mit Zentralventil und Rückschlagventilen
JP6308163B2 (ja) * 2015-04-08 2018-04-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259877B2 (ja) 2015-08-24 2018-01-10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6410742B2 (ja) * 2016-01-08 2018-10-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DE102016211741A1 (de) 2016-06-29 2018-01-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Wälzlager und Gehäuse für ein Getriebe
CN108049930B (zh) * 2016-10-06 2021-01-08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可变凸轮正时系统的双瓣阀
JP2018080594A (ja) * 2016-11-14 2018-05-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6809176B2 (ja) * 2016-12-02 2021-01-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2018091225A (ja) * 2016-12-02 2018-06-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DE112018000447T5 (de) 2017-01-19 2019-10-10 Denso Corporation Ventiltimingeinstellvorrichtung
JP6683142B2 (ja) 2017-01-19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645448B2 (ja) 2017-01-19 2020-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690633B2 (ja) * 2017-01-19 2020-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およびチェック弁
JP2018138779A (ja) * 2017-02-24 2018-09-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6780573B2 (ja) 2017-04-21 2020-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19199870A (ja) * 2018-05-18 2019-11-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023A (zh) * 2014-01-31 2015-08-05 德国海利特有限公司 用于凸轮轴的回转马达调整器的液压阀
CN105934565A (zh) * 2014-03-19 2016-09-0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阀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阀,以及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8001233B4 (de) 2024-04-25
US20190368387A1 (en) 2019-12-05
CN110291275A (zh) 2019-09-27
US11248502B2 (en) 2022-02-15
DE112018001233T5 (de) 2019-12-05
JP2018145906A (ja) 2018-09-20
JP6790925B2 (ja) 2020-11-25
WO2018164022A1 (ja)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1275B (zh)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0199093B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0192008B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0192010B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0192009B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0192011B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以及单向阀
EP2977569B1 (en) Camshaft phaser
JP4640510B2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7290510B2 (en) Valve timing adjusting apparatus
CN108071435B (zh) 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
EP2998527A1 (en) Device for variable valve timing
CN113631799B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WO2020196457A1 (ja) 作動油制御弁およ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733594B2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11891926B2 (en)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CN113614333A (zh)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阀正时调整装置
CN113396273B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3614334A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EP3168515A1 (en) Camshaft phaser
CN113614430A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JP7136455B2 (ja) 流体制御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WO2021106892A1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CN111433498B (zh) 阀装置
CN115315569A (zh) 工作油控制阀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JP2017122419A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