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414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414B
CN110275414B CN201910182755.0A CN201910182755A CN110275414B CN 110275414 B CN110275414 B CN 110275414B CN 201910182755 A CN201910182755 A CN 201910182755A CN 110275414 B CN110275414 B CN 110275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nip
stay
heat
form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27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5414A (zh
Inventor
山口嘉纪
藤本一平
岛田浩幸
关贵之
濑户隆
福田善行
吉永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热源的照射范围比以往更宽,在实现预热时间缩短和节能化的同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消除支承部件的挠曲并形成均匀的夹持部。该定影装置(200)包括具有柔性的环状的定影部件(201)、加热定影部件(201)的热源(202)、与定影部件(201)相向而对的加压部件(203)、在定影部件(201)和加压部件(203)之间形成夹持部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以及支撑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支撑部件(207),与支撑部件(207)抵接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背面(216)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非直线形状。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定影带内设有卤素发热管的热源,并在被固定在定影带内且在表面配置有滑动移动部件的夹持部形成部件上推压加压辊来形成夹持部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由于撑条受到来自于加压辊的负载而挠曲,夹持部的中央部就会变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将夹持部形成部件或撑条设置为凸形状,但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滑动移动部件是片材,所以就需要固定片材的固定部件,由于该固定部件会占有空间,卤素发热管的照射范围就会变窄,另外,对于凸形状的形状也存在着制约。
在专利文献1的定影装置中,由低摩擦材料构成且浸渍有润滑剂的片材状部件在夹持部的位置处是沿着固定部件的圆周方向被敷设,以在固定部件和定影带之间横跨宽度方向地被设置。片材状构件除了粘贴机构之外,还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部件上。
但是,为了使得螺钉不与撑条接触,在固定部件上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的大小就会占有定影带内的空间。因此,卤素发热管的照射范围变窄,热效率就会降低。
另一方面,在定影装置中形成的夹持部需要在轴方向上具有均匀的宽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9432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258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定影装置,热源的照射范围比以往更宽,在实现预热时间缩短和节能化的同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消除支承部件的挠曲并形成均匀的夹持部。
该课题的解决是通过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柔性的环状定影构件;加热所述定影构件的热源;与所述定影构件相向而对的加压构件;在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形成夹持部的夹持部形成构件,以及支撑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支撑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抵接的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背面在长边方向上具有非直线形状。
能够使得热源的照射范围比以往更宽,并实现预热时间缩短和节能化。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消除支撑部件的挠曲并形成均匀的夹持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适用实施方式所涉及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看到的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概要形状示意图。
图4所示是以往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5所示是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看到的该定影装置中的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概略图。
图6(a)、(b)所示是"非直线形状"的说明图。
图7所示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8所示是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看到的撑条的支撑面(切断面)的概要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通过图1来说明适用实施方式所涉及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将形成多个的颜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沿着带的延展方向来排列后的串列方式的彩色打印机,本发明不限于该方式,不仅是打印机,也可以以复印机或传真装置等作为对象。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采用的是将作为可以形成图像的图像载体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并列设置的串列构造,所述图像是分别对应于被颜色分解为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各色的像。
在图示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上的可视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过程的执行,被重叠转印到一边与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对峙一边能够在箭头A1方向上移动的作为环形带的中间转印体(以下,称为转印带)11上,然后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通过对于作为记录片材等的记录介质S的二次转印过程的执行而被统一转印。
在各感光体鼓的周围,配置有随着感光体鼓的回转用于图像形成处理的装置。以进行黑色图像形成的感光体鼓20Bk为例来说明时就是,沿着感光体鼓20Bk的回转方向配置有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充电装置30Bk、显影装置40Bk、一次转印辊12Bk以及清洁装置50Bk。在感光体鼓带电后进行的写入中,使用的是光写入装置8。
对转印带11的重叠转印是在转印带11于A1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夹着转印带11与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相向而对地配设的一次转印辊12Y、12C、12M、12Bk的电压施加,从A1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错开定时时间地使得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上的可视图像在转印带11上相同的位置里被重叠转印。
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从A1方向的上游侧开始按该顺序排列。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被设置在用于分别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图像的图像站里。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按各个颜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四个图像站,和被配设为与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的上方相向而对并包括转印带11及一次转印辊12Y、12C、12M、12Bk的转印带单元10,和被配设为与转印带11相向而对并作为随转印带11的转动而被带动转动的转印部件之转印辊的二次转印辊5,和被配设为与转印带11相向而对转印带11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13,以及在这四个图像站的下方相向而对地配设而作为光写入装置的光写入装置8。
光写入装置8的构成是装备有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源、耦合透镜、fθ透镜、曲面透镜、折返反射镜以及作为偏向机构的旋转多面镜等,并对各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射出对应于各种颜色的写入光Lb(在图1中为方便起见,以黑色图像的图像站为对象而附加了符号,但在其它图像站也同样)后在感光体鼓20Y、20C、20M、20Bk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对朝着二次转印辊5和转印带11之间输送的记录介质S进行装载而作为供纸卡盒的片材供送装置61,和以对应于图像站的调色剂像的形成时机的规定的时机来将片材供送装置61输送来的记录介质S朝向二次转印辊5和转印带11之间的转印部陆续放出的对位辊对4,以及对记录媒介S的前端到达对位辊对4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还设有用于在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200,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完成后的记录介质S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外部的排纸辊7,和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上部并对通过排纸辊7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外部的记录媒介S进行装载的排纸盘17,以及位于排纸盘的下侧并填充有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各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罐9Y、9C、9M、9Bk。
转印带单元10除了转印带11和一次转印辊12Y、12C、12M、12Bk以外,还具有转印带11被架设环绕的驱动辊72及从动辊73。
从动辊73具有相对于转印带11为张力施力机构的功能,因此,在从动辊73里设有使用弹簧等的施力机构。通过这些转印带单元10,和一次转印辊12Y、12C、12M、12Bk,和二次转印辊5,和清洁装置13,就构成了转印装置71。
片材供送装置61被配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下部,具有与最上面的记录媒介S的上面抵接而作为供纸辊的供送辊3,通过供送辊3在反时针转动方向上的旋转驱动,来将最上面的记录媒介S朝向对位辊对4进纸。
被装配在转印装置71里的清洁装置13(省略详细图示),具有被配设为与转印带11对向且抵接的清洁刷和清洁刮板,通过清洁刷和清洁刮刀将转印带11上的残留调色剂等异物刮落且除去,来清洁转印带11。
清洁装置13还具有用于搬出和废弃从转印带11除去的残留调色剂的排出机构。
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在定影装置200内相向而对配置有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203,和作为具有可挠性且可旋转的环状定影部件的定影带201。在定影带内部配置有隔着定影带通过加压辊203的推压而在定影带201和加压辊203之间形成夹持部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和作为支撑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支撑部件的撑条207,和作为热源来对与夹持部形成部件的外侧滑动接触的同时能够旋转的定影带201进行加热的卤素发热管202,和对辐射热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209,以及作为保持部件来保持这些部件的凸缘208。
夹持部形成部件206是如图2所示地由多个树脂部件和金属部件构成的组件体。配置在靠近加压辊203的夹持面上的均热部件217被配置为对轴方向的温度进行平均化。另外,在均热部件217的一部分里设置有能够吸收卤素发热管202的热的吸热部,并能够将吸热部获得的热输送到夹持部。为了有效地吸收来自卤素发热管202的热,吸热部被涂装成黑色。另外,为了快速输热且使温度分布平均化,均热部件217优选由金、银、铜、石墨等热传导率高的材料构成。在本构成中,从成本、加工性、强度来考虑,使用的是纯铜。由于均热部件217靠近夹持面,需要考虑热容量和均热性,所以从该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的是厚度为0.4mm~1mm左右的纯铜板材。这样,夹持部形成部件206就通过均热部件217与带内表面间接地滑动移动了。
加压辊203具有金属辊和其周围的硅橡胶层,并且为了获得脱模性而在表面上设有脱模层(PFA或PTFE层)。加压辊203是通过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里的电机等驱动源借助于齿轮传递来的驱动力来旋转的。另外,加压辊203通过弹簧等被按压到定影带201侧,并通过弹性层被按压后的变形来形成规定的夹持宽度。加压辊203既可以是实心的辊,也可以是中空的辊,中空因为热容量小所以较好。另外,加压辊203也可以具有卤素发热管等加热源。硅橡胶层既可以是实心橡胶,当加压辊203内部没有加热管时,也可以使用海绵橡胶。海绵橡胶因为绝缘性高、定影带201的热量不易被带走而更为优选。
带是由采用了镍、SUS等金属带或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的环状带(或膜材)来构成的。带的表层具有PFA或PTFE层等的脱模层,并具有脱模性以使得调色剂不会附着其上。在带的基础材料和PFA或PTFE层的之间也可以设有硅橡胶层等构成的弹性层。没有硅橡胶层时虽然热容量减小定影性提高,但在将未定影图像压碎后定影时,带表面上的微小凹凸被转印到图像里后,就会发生在图像的实心(solid)部里留下橘子皮状的痕迹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点,就需要将硅橡胶层的厚度设置在100μm以上。通过硅橡胶层的变形,微小的凹凸被吸收,橘皮图像就得到了改善。
另外,在定影带201的内部设有作为支撑部件来支撑夹持部的撑条207,用于防止受到加压辊22的压力的夹持形成部件26的弯曲,并在轴方向(纸面垂直方向)上获得均匀的夹持宽度。为了确保刚性,撑条207是由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该撑条207在轴方向两端部被保持固定在侧板上,并被定位。
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树脂部分优选的是耐热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型品,作为耐热树脂的种类,优选LCP(耐热温度330℃左右)、PEK(耐热温度350℃左右)等。
另外,在卤素发热管202和撑条207之间具有反射部件209,其通过反射卤素发热管202来的辐射热等,来抑制撑条207被辐射热加热而导致的能量浪费。这里,如果以在撑条207表面进行绝热处理或镜面处理来代替反射部件209,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作为热源既可以是图示的卤素发热管,也可以是IH线圈、电阻发热体、碳发热管等。
定影带201通过外部的辊被带动转动地旋转。此时,加压辊203通过驱动源来旋转,并在夹持部处将驱动力传递到定影带201上,从而使定影带201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00中,在卤素发热管202和定影带201之间,也可以设置对卤素发热管202的热进行遮断的遮蔽部件。由于该遮蔽部件需要非常高的耐热性,所以优选的是由铝、铁、不锈钢等来构成。
遮蔽部件是将厚度为0.1mm~1.0mm的金属板形成为沿着定影带201的内周面的圆弧状的截面形状而构成的。另外,遮蔽部件根据需要构成为能够在定影带201的圆周方向上移动。
通过上述构成,就能够以低价来实现预热快的定影装置200。
接着,使用图4、图5对以往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图4所示是以往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5所示是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看到的该定影装置中的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概略图。
如图4所示,在使用了滑动移动片材的以往的定影装置200中,通常为了降低夹持部的滑动移动阻力,是在由PTFE制的丝线形成的滑动移动片材211中浸渍硅油等润滑剂后固定到树脂性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上的。该结构中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一个作用是对滑动移动片材211进行保持。滑动移动片材211被卷装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上,并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背侧(夹持面的相反侧)通过螺钉来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时,由于螺钉与撑条207抵碰会导致夹持位置精度的降低,因此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背侧设有多个突起部215来使得螺钉头部不碰触,突起部215是与撑条207抵接的。
这里,在图5中,如连接各突起部215的顶部的虚拟棱线X所示地,连接各突起部215顶部的棱线呈平缓的曲线形状。具体来说就是,棱线具有从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一方的端部向中央部、并从中央部向另一方的端部的凸形状,换句话说就是,在两端部的突起部215的高度较低,在中央部的突起部215的高度较高。由此,就能够消除加压辊203按压时的撑条207的弯曲(撑条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凹陷)并形成平坦的夹持部。还有,在图5中,示出了从一方的端部到另一端部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
但是,由于需要确保突起部215的高度以使螺钉头不与撑条207碰触,所以撑条207就无法朝加压辊203侧靠近突起部215这部分的量,相应地卤素发热管202的照射范围就变窄了。另外,由于具有这种凸形状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需要高精度的加工,所以是难加工的部件。
于是,在图2、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0中,夹持部形成部件206是由没有突起部的平坦的树脂材料来构成,并且与撑条207抵接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背面216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非直线形状。这里所说的"非直线形状"是指在最大通过纸张宽度内存在有形状变化点的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R形状(也可以是其他曲线形状)(图6(a))或山形(倒V字形)(图6(b))等包含在"非直线形状"中。R形状(也可以是其它曲线形状)可以被认为是连续的形状变化点的集合(图6(a))。山形(倒V字形)具有由从一方的端部朝向中央部的直线和从中央部朝向另一方的端部的直线所形成的凸形状,并在中央部具有一个形状变化点Y(图6(b))。图6所示是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看到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概要形状示意图。
参照图3,更具体地说,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来看,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构成是长度方向中央部在撑条207侧具有凸形状,而在加压辊203侧具有平坦的形状。换句话说就是,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背面216具有凸形状(更具体地说是R形),形成夹持部的正面214具有平坦的形状。因此,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非直线形状是指在撑条207侧为凸出的形状。由此,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消除加压辊203按压时的撑条207的弯曲(撑条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凹陷)并形成均匀的夹持部。另外,夹持部形成部件206在撑条207一侧具有凸起形状的理由是,为了消除撑条207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凹陷,指向撑条207一侧并与撑条207相接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背面216具有凸形状是有效的。另外,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背面216具有未被分割的完整连接的R形状,并以该R形状的部分的整个面来与撑条207接触。由此,就能够得到均匀的夹持宽度和夹持压力。
另外,与图4、图5所示以往的夹持部形成部件不同的是,在图2、图3所示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中没有设置突起部215、滑动移动片材211以及用于固定滑动移动片材的螺钉,由此,撑条207就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整个背面216抵接了。由此,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0中,与图4所示的以往的定影装置相比,能够使撑条207更接近加压辊203侧,从而能够将卤素发热管202的照射范围扩大使得撑条207移动的这部分的量。因此,就能够实现定影带201的预热时间的缩短和节能化。另外,由于夹持部形成部件206不具有突起部,因此其加工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0中,取代滑动片材211来对定影带201的轴方向的温度进行平均化的均热部件217被设置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和定影带201之间。均热部件217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直线形状。更进一步地,在与定影带201相接的均热部件217的表面上涂敷有作为滑动移动剂的氟素树脂。由此,就能够降低作用在定影带201和均热部件217之间的摩擦力,并减轻定影带201的内周面的磨耗。更进一步地,通过不使用滑动移动片材211而使用氟树脂涂层,就能够排除突起部215(图4)和螺钉,实现这部分的空间节省,并且因为能够使撑条207更接近加压辊203侧,所以就能够扩大卤素发热管202的照射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正面214上设置有涂敷了滑动移动剂的均热部件217,但也可以不使用均热部件217,而直接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正面214上涂敷滑动移动剂。由此,与使用均热部件217的情况相比,虽然均热性变差,但能够实现排除了良好的滑动移动性和均热部件217的这部分的成本降低。
另外,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另一个作用是绝热效果。如图4所示,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表面直接配置滑动移动片材211来形成夹持部时,定影带201的热会被夹持部形成部件206吸收而导致预热时间和TEC值的增加。但是,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绝热效果高的反面是,在连续通过纸张时容易产生端部温度上升。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表面配置由导热性良好的铜等构成的均热部件217。更进一步地,由于是通过使用实施了具有良好滑动移动性能的涂层的均热部件217来提高均热效果,所以就能够实现热效率和低成本化比以往更良好的定影装置。由于被涂敷的均热部件217本身是滑动移动部件,因此就不需要像滑动移动片材那样拧固在其他部件上。
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在定影装置200内相向而对配置有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203,和作为具有可挠性且可旋转的环状定影部件的定影带201。在定影带内部配置有隔着定影带通过加压辊203的推压而在定影带201和加压辊203之间形成夹持部的作为夹持部形成部件的均热构件217,和作为支撑部件对均热构件217直接或借助其他部件来支撑的撑条207,和作为热源来对与均热构件的外侧滑动接触的同时能够旋转的定影带201进行加热的卤素发热管202,和对辐射热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209,以及作为保持部件来保持这些部件的凸缘208。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受到加压辊203的负载的均热部件217进行支撑的撑条207的支撑面219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非直线形状。更具体来说就是,具有相同形状的2个撑条207被设置在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两个撑条207的2个支撑面219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非直线形状。
图8所示是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看到的撑条的支撑面(切断面)的概要形状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来看,撑条207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在加压辊203侧具有凸形状。即,撑条207的支撑面219的非直线形状是指在加压辊203侧为凸出的形状。由此,就能够消除加压辊203按压时的撑条207的弯曲(撑条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凹陷)并形成平坦的夹持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凸的形状的朝向与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理由是,将用于消除撑条207长度方向中央部凹陷的平滑的凸形状赋予到金属制的均热部件217里的加工比较困难,指向加压辊203侧的撑条207的支撑面219本身必须具有凸形状的缘故。另外,撑条207的支撑面219具有未被分割的完整连接的R形状,并以该R形状的部分的整个面来与均热部件217或其他部件接触。由此,就能够得到均匀的夹持宽度和夹持压力。
支撑面219是在加工撑条207时制成的撑条207的切断面,这样的R形状在加工撑条207时通过切断加工可以简单地赋予。通过撑条207的切断面来支撑均热部件217,由于均热部件217和撑条207为线接触,因此卤素发热管202的热就难以在撑条207中流动。
另外,作为介于撑条207和均热部件217之间的其他部件,优选的是由树脂等绝热部件构成的绝热片材。
另外,与图4、图5所示以往的定影装置200不同的是,在图7、图8所示的定影装置200中,没有设置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滑动移动片材211以及用于固定滑动移动片材的螺钉。由此,在图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0中,与图4所示的以往的定影装置相比,能够使撑条207更接近加压辊203侧,从而能够将卤素发热管202的照射范围扩大使得撑条207移动的这部分的量。因此,就能够实现定影带201的预热时间的缩短和节能化。
在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夹持部形成部件206自身具有凸形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删除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同时,在撑条207的支撑面219(切断面)上设置有凸形状。由此,在施加负载时,由于凸形状通过产生在撑条207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凹陷来被抵消而变得平坦,在不使用树脂材料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06的情况下,通过以撑条207直接支撑均热部件217,就能够防止在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夹持部的减少。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均热部件217和撑条207进行功能分配,就不再需要以往的树脂材料的夹持部形成部件。使用树脂材料的夹持部形成部件时,由于需要使得保持滑动移动片材的螺钉头不与撑条207接触的厚度,定影带201内的布置空间就被占有了。但是,以通过删除树脂材料的夹持部形成部件而得到的富余空间这部分来将撑条207靠近夹持面,由于卤素发热管202的照射范围增加,提高了对定影带201的热效率,所以就能够提高预热时间和TEC值。
另外,通过对用作夹持部形成部件的均热部件217的表面实施直接涂敷,就不需要以往固定滑动移动片材所需的空间,只要将撑条向该空间移动来扩大卤素发热管的照射角度,就能够提高热效率。由此,就能够因部件数量的削减而实现成本降低和定影装置的低热容量化。另外,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是通过分割后的多个突起部来构成凸形状,夹持部形成部件自身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话,会在突起部之间产生压脱。另外,为了用被分割成多个的突起部的棱线来形成凸形状,夹持部形成部件是加工困难零件。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撑条207的切断面上是以将凸形状连续的形状来赋予的。由此,撑条207的加工就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防止突起部之间的压脱。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包括定影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该定影装置200为低成本、低热容量且能够得到均匀的夹持部。

Claims (3)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柔性的环状定影构件;
加热所述定影构件的热源;
与所述定影构件相向而对的加压构件;
在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形成夹持部的夹持部形成构件,以及
支撑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支撑构件,
与所述支撑构件抵接的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背面在长边方向上具有非直线形状,所述非直线形状是在所述支撑构件一侧凸起的形状,
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背面具有未被分割的完整连接的R形状,并以该R形状的部分的整个面来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定影构件的轴方向的温度进行平均化的均热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和所述定影构件之间,并在与所述定影构件相接的所述均热构件的表面涂敷有滑动移动剂。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910182755.0A 2018-03-15 2019-03-12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275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7715A JP7052443B2 (ja) 2018-03-15 2018-03-15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7715 2018-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414A CN110275414A (zh) 2019-09-24
CN110275414B true CN110275414B (zh) 2021-11-19

Family

ID=6790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2755.0A Active CN110275414B (zh) 2018-03-15 2019-03-12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1837B2 (zh)
JP (1) JP7052443B2 (zh)
CN (1) CN110275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40111A (ja) 2019-02-28 2020-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3734B2 (ja) 2019-03-06 2023-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69547B2 (ja) 2019-03-07 2023-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8935A (ja) 2019-03-14 2020-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68470B2 (ja) 2019-04-26 2023-05-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05026A (ja) 2019-06-27 2021-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35112B2 (ja) 2020-03-23 2024-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479983B2 (ja) 2020-08-03 2024-05-0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963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像加热装置
CN103472700A (zh) * 2012-06-06 2013-12-25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112144A (ja) * 2012-12-05 2014-06-1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54566A (zh) * 2012-12-28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1276B2 (ja) 2005-08-03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446034B2 (ja) * 2009-04-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07B2 (ja) * 2011-03-17 2015-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0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87B (zh) 2011-12-28 2016-08-0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成像装置和分离构件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1B2 (ja) 2012-01-26 201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6100B2 (ja) * 2012-10-31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1946A (ja) * 2013-10-21 2015-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9350B2 (ja) * 2014-07-10 2019-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55104B2 (ja) * 2014-12-01 2019-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3031B2 (ja) * 2015-10-08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9846397B2 (en) 2015-12-17 2017-12-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thermal condu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684462B2 (ja) 2016-01-12 2020-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25922A (ja) * 2016-01-13 2017-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22732B2 (en) * 2016-03-03 2019-03-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having a lateral end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10025247B2 (en) 2016-03-11 2018-07-17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pressure pad with at least one mouth,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813806B2 (ja) * 2017-04-04 2021-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0854B2 (ja) 2017-05-22 2021-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073751B2 (ja) * 2018-01-31 2022-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963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像加热装置
CN103472700A (zh) * 2012-06-06 2013-12-25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112144A (ja) * 2012-12-05 2014-06-1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54566A (zh) * 2012-12-28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71837B2 (en) 2020-02-25
US20190286025A1 (en) 2019-09-19
JP2019159176A (ja) 2019-09-19
JP7052443B2 (ja) 2022-04-12
CN110275414A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5414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47285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67610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22938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2740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7755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10258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09950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17484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346321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83683A (ja) 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73712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373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858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82637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710712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746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9959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644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896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5930A (ja) ベルト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10936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7387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313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71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