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409B -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409B
CN110275409B CN201910187720.6A CN201910187720A CN110275409B CN 110275409 B CN110275409 B CN 110275409B CN 201910187720 A CN201910187720 A CN 201910187720A CN 110275409 B CN110275409 B CN 1102754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 cartridge
powder
fitting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77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5409A (zh
Inventor
仁枝弘晃
高野邦和
荒泽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265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780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68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at one axial en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7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covered by arcuate shut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2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slidable sealing member, e.g. shut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03G2221/1609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amage
    • G03G2221/161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amage plural shutters for openings of process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221/1624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cleaning unit transporting cleaned toner into separate vessels, e.g. photoreceptors, external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操作者的手会碰触到没有安装粉体收纳容器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装卸部件,也不容易发生安装有粉体收纳容器一侧的开关遮挡件被错误地打开的问题。设有与处理卡盒(装卸部件)的流入口连通来将收纳在调色剂容器(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调色剂排出的排出口,和对排出口进行开关的第1容器侧遮挡件,以及被构成为可以和处理卡盒的第1被嵌合部件嵌合并与杆的操作联动地转动的第1转动部件。然后,在第1转动部件中设有第1接触部,其与将调色剂容器安装到处理卡盒中的动作联动,并通过与在处理卡盒中限制第1被嵌合部件的转动的第1突起部(限制部件)的接触来解除第1被嵌合部件的转动的限制。

Description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及处理卡盒被设置为可以装卸的粉体收纳容器,及其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将收纳有调色剂(粉体)的调色剂容器(粉体收纳容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处理卡盒(装卸部件)设置为可以装卸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用户将调色剂容器设置(或取下)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处理卡盒)的显影装置中时,是通过操作设置在调色剂容器里的操作部件(操作部件)对显影装置侧的开关遮挡件进行开关,来使得调色剂容器侧的排出口和显影装置侧的流入口连通或切断连通的。
上述现有技术中,操作者会的手会碰触到没有安装粉体收纳容器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装卸部件,使得安装有粉体收纳容器一侧的开关遮挡件被错误地打开,从而可以产生调色剂从流入口向外部泄漏,或异物从流入口混入到内部等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1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操作者的手会碰触到没有安装粉体收纳容器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装卸部件,也不容易发生安装有粉体收纳容器一侧的开关遮挡件被错误地打开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装卸构件中被设置为能够安装和卸除的粉体收纳容器,其包括:开关遮挡件,其对粉体流入的流入口进行开关;被嵌合构件,其通过转动来对所述开关遮挡件进行开关,以及限制构件,其限制所述被嵌合构件的转动,所述装卸构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包括:排出口,其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排出被收纳在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粉体;容器侧遮挡件,其对所述排出口进行开关,以及转动构件,其被构成为能够与所述被嵌合构件嵌合,并与操作构件联动地转动,所述转动构件具有与将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装卸构件中的动作联动,通过与所述限制构件的接触来解除所述被嵌合构件的转动限制的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的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操作者的手会碰触到没有安装粉体收纳容器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装卸部件,也不容易发生安装有粉体收纳容器一侧的开关遮挡件被错误地打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该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2所示是处理卡盒和调色剂容器的概要图。
图3(A)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B)所示是开关罩盖被打开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所示是调色剂容器被安装在处理卡盒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所示是从处理卡盒分离调色剂容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A)、(B)所示是处理卡盒的立体图。
图7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并且第1容器侧遮挡件(排出口)处于被打开的状态。
图8所示是从回收口侧看到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并且第2容器侧遮挡件(回收口)处于被关闭的状态。
图9所示是调色剂容器的内部的概要图。
图10所示是调色剂容器中的调色剂回收部件的概要图。
图11所示是处理卡盒中第2被嵌合部件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12(A)、(B)所示是第2开关遮挡件的开关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3(A)、(B)所示是第2容器侧遮挡件以及第2开关遮挡件的开关动作的概要图。
图14所示是处理卡盒中第1被嵌合部件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15(A)、(B)所示是第1开关遮挡件的开关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6(A)、(B)所示是第1容器侧遮挡件以及第1开关遮挡件的开关动作的概要图。
图17所示是调色剂容器中的调色剂收纳部的内部的概要俯视图。
图18所示是贯通轴部件和第1转动部及第2转动部的立体图。
图19(A)-(C)所示是第1转动部件(第2转动部件)与第1被嵌合部件(第2被嵌合部件)嵌合的动作的概要图。
图20(A)-(C)所示是第1转动部件(第2转动部件)与从目标位置开始转动状态下的第1被嵌合部件(第2被嵌合部件)嵌合的动作的概要图。
图21所示是作为变形例1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22所示是作为变形例2的调色剂容器回收口附近的概要放大图。
图23所示是设置在图22的调色剂容器里的可挠性片材部件与输送螺杆接触状态下的放大图。
图24(A)、(B)所示是可挠性片材部件对图22的调色剂容器的另一种粘贴方法的图。
图25作为变形例3,(A)是在调色剂容器中从后面来形成孔部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通过封口部件来覆盖该孔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A)-(C)所示是图25的调色剂容器的孔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7所示是在不同于图25(A)的位置里形成孔部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28(A)、(B)所示是作为变形例4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29(A)-(C)所示是调色剂容器的非兼容形状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来对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还有,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赋予同一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首先,通过图1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全体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中,100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是表面上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体鼓、7是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输入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来将曝光光束L照射到感光体鼓1上的曝光部分(写入部分)。
另外,9是将承载在感光体鼓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输送到转印夹持部(转印位置)里的片材P上的转印辊、10是将感光体鼓1、带电辊4、显影装置5、清洁装置2以及废调色剂输送部件6一体化了的处理卡盒、12是收纳有用纸等片材P的供纸装置(供纸卡盒)。
另外,16是朝着感光体鼓1和转印辊9抵接的转印夹持部来输送片材P的对位辊(时机辊)、20是对片材P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21是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里的定影辊、22是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里的加压辊、30是作为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容器(粉体收纳容器)。
这里,在感光体鼓1周围配设有充电辊4、显影装置5、清洁装置2、废调色剂输送部件6等。然后,这些构件(感光体鼓1、充电辊4、显影装置5、清洁装置2、废调色剂输送部件6)作为处理卡盒10(装卸部件、装卸装置、装卸单元)被一体化,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是可以装卸(可以更换)的。处理卡盒10是以一定的更换周期来更换成新的。
另外,在作为装卸部件的处理卡盒10(显影单元5)的上方,作为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被设置为可以装卸(可以更换)。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调色剂收纳部件31),收纳有作为粉体的调色剂(新调色剂)。然后,调色剂是从调色剂容器30朝着显影装置5的内部来适当地补给的。调色剂容器30在当收容在其内部的调色剂空了的时候(或者当被容纳在显影装置5内部的调色剂变空时),就更换成新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0中,除了容纳有新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部件31(粉体收纳部件)以外,还设置了对作为粉体的废色调剂进行回收的废色调剂回收部件32(粉体回收部件),后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使用图1和图2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1,首先是当图像信息从个人电脑等的输入装置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曝光单元7上时,根据该图像信息的曝光光束L(激光)就从曝光单元7向感光体鼓1的表面发出。
另一方面,感光体鼓1在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然后,首先是感光体鼓1的表面在与充电辊4的对向部被均匀充电(充电工序)。如此,就在个感光体鼓1上形成了带电电位(-900V左右)。然后,带电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曝光光束L的照射位置。然后,被照射了曝光光线L的部分的电位变成潜像电位(在0~-100V程度),就在感光体鼓1的表面形成了静电潜像(曝光工序)。
其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与显影装置5的对置位置。然后,调色剂从显影装置5被供给到感光体鼓1上,感光体鼓1上的潜像被显影后形成了调色剂像(显影工序)。
另外,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5由显影辊5a、2个显影输送螺杆5b、5c以及限厚刮板5d等构成。在显影装置5的内部收容有调色剂(单成分显影剂)。另外,根据显影装置5的调色剂的消耗,调色剂会从调色剂容器30(调色剂收纳部件31)的排出口36经由显影装置5的流入口64来补给到显影装置5内。然后,补给来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输送螺杆5b、5c和原来就被收容的调色剂一起一边被搅拌,一边在长边方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上被循环输送。然后,由一方的显影输送螺杆5b输送的调色剂的一部分被汲取到显影辊5a上,被汲取到显影辊5a上的调色剂通过限厚刮板5d被适量化后,到达与感光体鼓1相向而对的位置(显影区域)。此时,显影辊5a上的调色剂通过与限厚刮板5d之间的滑动接触而摩擦带电。然后,在显影区域中,适量化后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里,就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了调色剂像。还有,显影辊5a和2个显影输送螺杆5b、5c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上的驱动马达接收驱动,并且分别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旋转。
此后,显影工序后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与转印辊9的转印夹持部(转印位置)。然后,在与转印辊9的转印夹持部中,通过从电源部对转印辊9施加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极性为不同极性的偏压),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像就被转印到由对位辊16输送来的片材P上了(转印工序)。
然后,转印工序后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到达与清洁装置2相向而对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处,通过清洁刮板2a将残存在感光体鼓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机械地除去并回收到清洁装置2内(清洁工序)。
这样,在感光体鼓1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造像处理就结束了。
另外,被回收到清洁装置2的内部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被设置在清洁装置2内的回收螺杆2b来输送到宽度方向(转动轴方向)的一端侧,并通过废调色剂输送部件6(内设有废调色剂输送盘管6a)来输送到图2的右斜上方之后,作为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输送部件6的流出口74经由调色剂容器30的回收口37来被回收到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内部。
新的调色剂容器30在调色剂收纳部件31里填充有新的调色剂,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为空的状态。
另一方面,被输送到感光体鼓1和转印辊9之间的转印夹持部(转印位置)里的片材P进行如下的动作。
首先,被收纳在供纸装置12里的片材P中最上面的1张将通过供纸辊15朝着输送路径来供给。
随后,片材P到达对位辊16的位置。接着,到达对位辊16的位置的片材P为了和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图像位置对应而对准时机地来朝着转印夹持部(转印辊9和感光体鼓1的抵接位置)输送。
接着,转印工序后的片材P在通过转印夹持部(转印辊9)的位置后,经过输送路径到达定影装置20。到达定影装置20的片材P被送入到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之间,并通过来自于定影辊21的热和双方的构件21、22的压力来进行图像的定影。定影有图像的片材P从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之间(定影夹持部)被送出之后,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排出并承载到排纸盘上。
这样,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就结束了。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3(A)所示,是由多个外壳罩盖覆盖的。然后,如图3(B)所示,前方的外壳罩盖的一部分是作为被形成为能够摇动的开关罩盖90来构成的。
详细地说,开关罩盖90是以支承轴90a(转动中心轴)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里的。然后,开关罩盖90通过以支承轴90a为中心在图1的反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变成关闭状态(图1、图3(A)的状态),或者通过以支承轴90a为中心在图1的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来变成开放状态(图3(B)的状态)。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当开关罩盖90处于开放状态时,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就可以装卸地暴露出来了。然后,在打开开关罩盖90的状态下,就可以仅将调色剂容器30(图7的状态)更换成新品,或将调色剂容器30和处理卡盒10同时更换成新品(图4的状态)。
另外,如图1所示,在关闭开关罩盖90的状态下,首先进行的是使用图1来说明的图像形成处理(打印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特征性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的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处理卡盒10被设置为可以装卸的。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容器30无论处理卡盒1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安装的状态还是取下的状态,相对于处理卡盒10都是可以装卸的。
这里,如前面通过图3等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处理卡盒10被安装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被设置为能够装卸的。因此,作为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也可以说是被设置为能够间接地装卸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调色剂容器30被设置为间接地可以装卸,但也可以是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被设置为直接地能够装卸的构成。
另外,处理卡盒10是可以装卸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上的装卸部件,除了处理卡盒之外,显影装置也可以用作装卸部件,或者其它装置也可以用作装卸部件。然后,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也可以相对于处理卡盒以外的装卸部件来构成为能够装卸。
进一步补充的是,调色剂容器30在被安装到处理卡盒10上的状态下,作为如图4所示的一个装卸单元(调色剂容器30及处理卡盒1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是被设置为可以装卸的。另外,如图5所示,既可以使得调色剂容器30向规定方向(图5的白色箭头方向)移动后来安装到处理卡盒10里,也可以使得调色剂容器30向其反方向移动后从处理卡盒10上拆下。调色剂容器30如图7所示,即使是单独的状态,也可以流通。同样地,处理卡盒10即使在图6所示的单独的状态下也可以流通。
相对于处理卡盒10(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来装卸调色剂容器30时,用户等操作者可以在抓住被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0的操作方向跟前侧(+X方向)的把手38(参照图2~图5)的状态下,来拉出或推入调色剂容器30。还有,该把手38是可倒下式的,即使在竖立状态(图4、图5所示的状态)下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里,与开关罩盖90从开放状态被关闭的动作联动,被开关罩盖90推动后也会沿着调色剂容器30的外壳部件来被收纳。
另外,如图5等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中形成有多个定位部件49、50和导向部件51(参照图7、图8),在处理卡盒10中也形成有多个导向槽77、79和导向承受部件78,在它们嵌合的同时,进行处理卡盒10中的调色剂容器30的装卸和定位。
详细来说就是,在调色剂容器30的宽度方向一端侧(+Y方向)里形成为突起状的2个定位部件49、50(定位突起)分别由形成在处理卡盒10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里的导向承受部件78和导向槽79引导的同时,形成在调色剂容器30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Y方向)里的导向部件51(是朝着+X方向向上方倾斜地来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凸部件)在由形成在处理卡盒10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里的导向槽77引导的同时,相对于处理卡盒10来进行调色剂容器30的安装。然后,定位部件49、50与导向承受部件78和导向槽79的终端嵌合,在导向部件51与导向槽77的终端嵌合的位置处,处理卡盒10中的调色剂容器30的位置得到确定。
另外,一方的定位部件49(第1定位部件)是围绕着将图像形成装置来的驱动向搅拌调色剂的第1搅拌部件33(参照图2、图9等)输入的联轴器33c(参照图17)而在周围竖立设置的突起。另外,另一方的定位部件50(第2定位部件)是围绕着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螺杆35(参照图2、图9等)的联轴器齿轮而在周围竖立设置的突起。如此,通过将接受从图像形成装置来的驱动的输入部设置在定位部件49、50的附近(内部),就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驱动输入。
另外,在处理卡盒10的底部设置有与调色剂容器30(是安装在处理卡盒10状态下的调色剂容器30)的底部相向而对的大致板状的底面部70(底板)。该底面部70分别设置在安装了调色剂容器30的一侧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除去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部分)里。通过将这样的底面部70设置在处理卡盒10中,调色剂容器30和处理卡盒10是更有一体感地来被设置的。
在此,在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中设置有排出口36、回收口37、作为容器侧遮挡件的第1容器侧遮挡件40、第2容器侧遮挡件41等。
参照图2、图7、图9、图16等,调色剂容器30的排出口36是用于将被收纳在调色剂容器30(调色剂收纳部件31)内部作为粉体的调色剂朝着显影装置5排出的开口。当调色剂容器30是被设置在处理卡盒10中的状态下时,排出口36是与显影装置5的流入口64(是形成在作为输送转动体的显影搬送螺杆5c的上方的开口)连通的。
参照图2、图8、图10、图13等,调色剂容器30的回收口37是用来从调色剂容器30的外部接受作为粉体的废调色剂(未转印调色剂)并进行回收的开口。当调色剂容器30是被设置在处理卡盒10中的状态下时,回收口37是与废调色剂搬送部件6的流出口74(形成在废调色剂搬送部件6的下游侧端部的底面的开口,也可以参照图5、图6)连通的。
另外,参照图2、图9、图10等,本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容器30的作为收纳有从排出口36排出的调色剂(粉体)的粉体收纳部件的调色剂收纳部件31和作为从回收口37接收的废调色剂(粉体)被回收的粉体回收部件的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是隔着壁部来被分开的。
另外,如图8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调色剂收纳部件31)的顶面的宽度方向端部设置有与调色剂收纳部件31的内部连通的通气孔30b,和覆盖通气孔30b的调色剂过滤器55。通过这样的构成,调色剂不会从调色剂容器30(调色剂收纳部件31)内喷出,调色剂容器30(调色剂收纳部件31)的内压升高的问题得到抑制。
另外,在调色剂收纳部件31(粉体收纳部件)中设置有在图2、图9的顺时针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的补给螺杆34、在图2、图9的顺时针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的第1搅拌部件33(搅拌器)、通过与第1搅拌部件33的接触而在图2、图9的逆时针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的第2搅拌部件44(线圈状搅拌部件)等。
补给螺杆34是其驱动时机和旋转时间得到控制,用于将收纳在调色剂收纳部件31里的调色剂仅从排出口36排出所需的量。
第1搅拌部件33(搅拌器)在规定方向上旋转,以使得收纳在调色剂收纳部件31内部的调色剂不会凝集。如图9所示,第1搅拌部件33是横跨旋转轴地配置的板状的抵接部件33b(刚体部件)、沿着抵接部件33b粘贴的可挠性部件33a(由薄板状的迈拉(Mylar)等形成)等构成。第1搅拌部件33的轴方向两端部分别借助于轴承在调色剂容器30的框体里被支撑为能够转动。
第2搅拌部件44用于对通过第1搅拌部件33不能充分搅拌的调色剂收纳部件31的区域进行搅拌。参照图17,第2搅拌部件44(线圈状搅拌部件)由线圈状部件45和保持线圈状部件45的中空部件46(轴部件)等构成,所述线圈状部件45由以线圈中心为偏心方式形成的多个分割线圈部件构成。另外,在中空部件46中穿插有作为轴部件的贯通轴部件47(将第1容器侧遮挡件40和第2容器侧遮挡件41连动地开关的机构的1个零件)。
在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粉体回收部件)中设置有作为沿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的输送旋转体的输送螺杆35(废调色剂输送螺杆)等。输送螺杆35用于输送废调色剂,以使得从回收口37流入的废调色剂不会在其附近堆积而被均等地被回收到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处理卡盒1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里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转动作为操作部件的杆39,第1容器侧遮挡件40(排出口36)的开关动作和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回收口37)的开关动作就以相同的时机来进行,同时,处理卡盒10的流入口64和流出口74的开关动作也以相同的时机来进行。因此,就能够抑制第1、第2容器侧遮挡件40、41以及第1、第2开关遮挡件63、73的开关不良。
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里的状态下,开关罩盖90被打开时,如图3(B)所示地,杆39(操作部件)被配置为暴露到外部(使得操作者能够操作)。
详细来说就是,如图8、图12、图13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中设有与杆39一体形成且与杆39一起转动的第2转动部件43。该第2转动部件43被形成为能够嵌合到设置在处理卡盒10侧的大致圆弧状的第2被嵌合部件71(参照图11~图13、图17等)上。第2被嵌合部件71被形成为能够转动,并通过转动来对第2开关遮挡件73进行开关。
第2转动部件43是以圆形的一部分呈大致圆弧状的方式来形成的。具体来说就是,在第2转动部件43中形成有与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的圆形部43d、从圆形部43d突出的突出部43b、通过与后述的第2突起部75(参照图11)的接触来解除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限制的第2接触部43a等。另外,在突出部43b中形成有如后所述地能够夹持第2板状壳体部件76(参照图11)的凹部43c。
另外,第2接触部43a是与第2转动部件43的圆弧状部分的边缘部接近的部分,设置有沿着对处理卡盒10的安装方向,朝向先端部的高度(壁厚)逐渐减小的倾斜面43a1(锥形部)。然后,与调色剂容器32对处理卡盒10的安装动作联动,第2接触部43a的倾斜面43a1和设置在第2突起部75中的倾斜面75a(锥形部)在滑动移动的同时顺畅地推动第2突起部75,从而使得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限制得到解除。
然后,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处理卡盒10上时,第2转动部件43沿着导向部件80(参照图11)移动,并如图12(A)、图13(A)所示地,调色剂容器侧的第2转动部件43夹持处理卡盒10的第2被嵌合部件71,使得第2转动部件43和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此时,就成为第2被嵌合部件71进入到第2转动部件43内的状态。然后,如图12(B)、图13(B)所示地,当调色剂容器30以处理卡盒10侧的第2被嵌合部件71被嵌合的状态来转动杆39时,第2转动部件43和第2被嵌合部件71一起转动,就完成了对处理卡盒10的嵌合。然后,调色剂容器30就不能在从处理卡盒10拉出的方向上移动了。
另外,通过对杆39的操作,第2转动部件43和第2被嵌合部件71就一起从图12(A)、图13(A)的状态转动到图12(B)、图13(B)的状态里了。通过转动第2转动部件43和第2被嵌合部件71,与处理卡盒10侧的第2被嵌合部件71连接的第2联轴机构72联动并在打开处理卡盒10侧的第2开关遮挡件73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流出口74的开放。更进一步地,被如此在开放方向上移动的第2开关遮挡件73的推动部73a(参照图13)推动后,调色剂容器30侧的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在打开的方向上移动,并进行回收口37的开放。然后,处理卡盒10侧的流出口74和调色剂容器30侧的回收口37通过第2开关遮挡件73的开口部73b(参照图13)来连通,就能够从处理卡盒10朝着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进行废调色剂的交接了。
与此相对,在将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卸除时,伴随着杆39的相反方向的转动操作,第2转动部件43在相反方向上转动,第2联轴机构72就与第2转动部件43的转动联动而移动了。然后,通过第2联轴机构72的移动,在第2开关遮挡件73(流出口74)被关闭的同时,被第2开关遮挡件73的推动部73a推动后,来进行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回收口37)的关闭。然后,调色剂容器30侧的第2转动部件43和处理卡盒10侧的第2被嵌合部件71的嵌合就得到解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被第2开关遮挡件73的推动部73a推动后来进行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回收口37)的关闭的构成,但也可以设置对第2容器侧遮挡件41朝着关闭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例如压缩弹簧)。在这种情况下,将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卸除时,伴随着杆39的相反方向的转动操作,通过第2转动部件43在相反方向上的转动,第2联动机构72联动后进行第2开关遮挡件(流出口74)的关闭,同时,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加力来进行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回收口43)的关闭。因此,在进行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回收口37)的开放时,第2容器侧遮挡件41被第2开关遮挡件73的推动部73a推动,以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
另一方面,如图5、图15~图18所示,调色剂容器30中,在相对于杆39(以及第2转动部件43)为宽度方向的相反侧里设置有第1转动部件42(转动部件)。第1转动部件42通过贯通轴部件47(轴部件)与第2转动部件43连接,并与杆39(以及第2转动部件43、贯通轴部件47)一起转动。该第1转动部件42被形成为能够嵌合到设置在处理卡盒10侧的大致圆弧状的第1被嵌合部件61(参照图14~图16等)上。第1被嵌合部件61被形成为能够转动,并通过转动来对第1开关遮挡件63进行开关。
第1转动部件42以圆形的一部分大致呈圆弧状的方式形成。具体来说就是,在第1转动部件42中形成有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的圆形部42d、从圆形部42d突出的突出部42b、通过与后述的第1突起部65(参照图14)的接触来解除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限制的第1接触部42a等。另外,在突出部42b中形成有如后所述地能够夹持第1板状壳体部件66(参照图14)的凹部42c。
另外,第1接触部42a是与第1转动部件42的圆弧状部分的边缘部接近的部分,设置有沿着对处理卡盒10的安装方向,朝向先端部的高度(壁厚)逐渐减小的倾斜面42a1(锥形部)。然后,与调色剂容器32对处理卡盒10的安装动作联动,第1接触部42a的倾斜面42a1和设置在第1突起部65中的倾斜面65a(锥形部)在滑动移动的同时顺畅地推动第1突起部65,从而使得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限制得到解除。
然后,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处理卡盒10上时,第1转动部件42沿着导向部件81(参照图14)移动,并如图15(A)、图16(A)所示地,调色剂容器侧的第1转动部件42夹持处理卡盒10的第1被嵌合部件61,使得第1转动部件42和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此时,就成为第1被嵌合部件61进入到第1转动部件42内的状态。然后,如图15(B)、图16(B)所示地,当调色剂容器30以处理卡盒10侧的第1被嵌合部件61被嵌合的状态来转动杆39(以及第2转动部件43)时,第1转动部件42通过贯通轴构件47和第1被嵌合部件61一起转动,就完成了对处理卡盒10的嵌合。然后,调色剂容器30就不能在从处理卡盒10拉出的方向上移动了。
另外,通过对杆39的操作,第1转动部件42和第1被嵌合部件61就一起从图15(A)、图16(A)的状态转动到图15(B)、图16(B)的状态里了。通过转动第1转动部件42和第1被嵌合部件61,与处理卡盒10侧的第1被嵌合部件61连接的第1联轴机构62联动并在打开处理卡盒10侧的第1开关遮挡件63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流入口64的开放。更进一步地,被如此在开放方向上移动的第1开关遮挡件63的推动部63a推动后,调色剂容器30侧的第1容器侧遮挡件40在打开的方向上移动,并进行回收口36的开放。然后,处理卡盒10侧的流入口64和调色剂容器30侧的排出口36通过第2开关遮挡件63的开口部63b(参照图16)来连通,就能够从调色剂容器30(调色剂收纳部件31)朝着处理卡盒10(显影装置5)进行新品调色剂的交接了。
与此相对,在将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卸除时,伴随着杆39的相反方向的转动操作,第1转动部件42在相反方向上转动,第1联轴机构62就与第1转动部件42的转动联动而移动了。然后,通过第1联轴机构62的移动,在第1开关遮挡件63(流入口64)被关闭的同时,被第1开关遮挡件63的推动部63a推动后,来进行第1容器侧遮挡件40(排出口36)的关闭。然后,调色剂容器30侧的第1转动部件42和处理卡盒10侧的第1被嵌合部件61的嵌合就得到解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被第1开关遮挡件63的推动部63a推动后来进行第1容器侧遮挡件40(排出口36)的关闭的构成,与上述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同样地,也可以设置对第1容器侧遮挡件40朝着关闭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例如压缩弹簧)。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杆39在倒下的状态(图5的状态)下来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中,与开关罩盖90从开放状态到被关闭的动作联动后,杆39因为被开关罩盖90的推动部件91(参照图3(B))推动,通过第1容器侧遮挡件40来打开排出口36的动作(以及打开流入口64的动作)和通过第2容器侧遮挡件41来打开回收口37的动作(以及打开流出口74的动作)就同时进行了。由此,就能够防止调色剂容器30的安装不良。
另外,推动部件91不是以竖立状态(图3(B)的状态)来固定在开关罩盖90,而是在竖立的状态和倒伏的状态之间可以切换的可倒式。然后,推动部件91在出厂时出于倒伏的状态。当推动构件91为倒伏的状态时,即使开关罩盖90是关闭的状态,排出口36或回收口37也会在杆39(如图4所示的倒伏的状态)没有被推动构件91推动的情况下依旧处于被关闭的状态。然后,以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为排出口36或回收口37被遮挡件40、41如此地关闭的的状态,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00出厂。因此,不再需要将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和调色剂容器30分别包装和出厂的步骤,因而也就能够抑制由于运输时的振动等导致调色剂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里的调色剂容器30泄漏的问题。
然后,在到达用户目的地等时,通过用户(或服务人员)来进行将倒伏状态下的推动部件91转动后进入竖立状态的操作。这种操作是开关罩盖90在被打开的状态(遮挡件40、41仍是关闭状态)下来进行的。然后,在使得推动部件91竖起之后,只要关闭开关罩盖90就可以使得遮挡件40、41被打开,调色剂从调色剂容器30来被供给到空的显影装置5里,显影装置5就进入能够使用的状态了。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容器30中,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特征性的构成和动作。
如上参照图11~17等所述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中设置有用于排出收纳在内部的调色剂(粉体)的排出口36、作为对排出口36进行开闭的容器侧遮挡件的第1容器侧遮挡件40,以及作为与杆39(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地转动的转动部件的第1转动部件42。
进而,在调色剂容器30中设置有贯通内部的贯通轴部件47、用于从外部接受调色剂并回收的回收口37、对回收口37进行开关的第2容器侧遮挡件41、通过贯通轴部件47与第1转动部件42连接并与杆39(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后与第1转动部件42一起转动的第2转动部件43。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轴部件47如图17所示,插通在第2搅拌部件44的中空部件46的中空部46a中。然后,贯通轴部件47和第2搅拌部件44(中空部件46)的构成是不是一体地旋转的。
具体来说就是,贯通轴构件47的轴截面为圆形,中空部件46的中空部46a的孔截面是成为比该轴直径稍大的孔径的圆形。通过这样的构成,就能够与搅拌调色剂收纳部件31内的调色剂的第2搅拌部件44的旋转无关地来进行用于与第1、第2转动部件42、43(第1、第2容器侧遮挡件40、41以及第1、第2开关遮挡件63、73)联动并使其转动的贯通轴部件47的转动(是伴随着杠杆39的手动操作的转动)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操作部件的杆39与第2转动部件43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将杆39(操作部件)与第1转动部件42(转动部件)一体地形成。
另一方面,在处理卡盒10(装卸部件)中设有流入口64、流出口74、作为开关遮挡件的第1开关遮挡件63、第2开关遮挡件73、作为被嵌合部件的第1被嵌合部件61、第2被嵌合部件71、作为限制部件(第1限制部件)的第1突起部65、作为第2限制部件的第2突起部75。
处理卡盒10的流入口64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的状态下被形成为能够与调色剂容器30的排出口36连通。
处理卡盒10的流出口74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的状态下被形成为能够与调色剂容器30的回收口37连通。
处理卡盒10的第1开关遮挡件63用于打开和关闭流入口64。然后,第1开关遮挡件63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处理卡盒10里的状态下,随着流入口64的打开(或关闭)而推动第1容器侧遮挡件40来打开(或关闭)调色剂容器30的排出口36。
处理卡盒10的第2开关遮挡件73用于打开和关闭流出口74。然后,第2开关遮挡件73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处理卡盒10里的状态下,随着流出口74的打开(或关闭)而推动第2容器侧遮挡件41来打开(或关闭)调色剂容器30的回收口37。
另外,处理卡盒10的第1被嵌合部件61被形成为能够以支轴G(与贯通轴部件47的轴心大致一致的旋转中心轴,可参照图16)为中心旋转。另外,第1被嵌合部件61被形成为能够与第1转动部件42嵌合。
另外,处理卡盒10的第2被嵌合部件71被形成为能够以支轴G(与贯通轴部件47的轴心大致一致的旋转中心轴,可参照图13)为中心旋转。另外,第2被嵌合部件71被形成为能够与第2转动部件43嵌合。
这里,如图14、图19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卡盒10中设有作为限制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第1限制部件的第1突起部65。
第1突起部65被设置在将第1被嵌合部件61支撑为能够旋转的处理卡盒10的第1板状壳体部件66(是处理卡盒10的框体60(侧板)的一部分)上,并被形成为从第1板状壳体部66向处理卡盒10的内侧突出。第1突起部65被形成为能够以根部为中心来弹性变形,如图14、图19(A)所示地,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后将第1被嵌合部件61限制为不转动。
然后,在第1转动部件42中设有第1接触部42a(接触部),其与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在处理卡盒10上的动作联动,通过与第1突起部65(限制部件)的接触来解除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限制。
与杆39(操作部)的操作联动,处于嵌合在第1被嵌合部件61里的状态下的第1转动部件42通过转动第1被嵌合部件61并移动第1开关遮挡件63和第1容器侧遮挡件40,就能够打开流入口64和排出口36了。
即,如图19(A)~(C)所示地,与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处理卡盒10里的动作联动,第1突起部65(限制部件)被作为第1转动部件42的接触部的第1接触部42a(如图18所示,形成为大致V字状)推动后,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限制就被解除了。
详细来说就是,如图19(A)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0没有被安装在处理卡盒10中时,第1突起部65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卡合,第1被嵌合部件61就被限制为不转动了。然后,随着调色剂容器30朝向处理卡盒10的安装动作,当第1转动部件42朝着第1被嵌合部件61在白色箭头方向上移动时,就如图19(B)所示地,第1转动部件42的第1接触部42a和第1突起部65的前端的锥形部(图19中是从左方向右方朝着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接触。然后,当第1转动部件42进一步移动时,作用在锥形部上的力使第1突起部65弹性变形,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限制就得到解除。另一方面,第1转动部件42是沿着第1突起部65的锥形部的倾斜,一边使得第1突起部65弹性变形,一边在白色箭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
然后,如图19(C)(以及图15(A)、图16(A))所示地,第1转动部件42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由此,第1被嵌合部件61就与第1转动部件42一起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了。此时,第1突起部65维持着被第1转动部件42推动而弹性变形的状态(图19(C)的状态)。
然后,如图16(A)、(B)所示,在第1转动部件42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的状态下,第1被嵌合部件61与杆39(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并与第1转动部件42一起转动,与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联动并使得第1开关遮挡件63移动后,就与流入口64一起来打开排出口36了。
另外,当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卸除时,与上述安装时的操作相反的操作得到执行,第1被嵌合部件61通过第1突起部65被限制为不会转动。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操作者将手触摸到未安装调色剂容器30的状态下的处理卡盒10的第1被嵌合部件61等里,由于第1突起部65限制了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因此就不容易发生第1开关遮挡件63被错误地打开的问题。因此,就不容易发生调色剂从处理卡盒10的流入口64泄漏到外部,或者异物从流入口64混入到处理卡盒10内部的不良情况。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图18所示,设置有从第1转动部件42的圆形部42d朝着径向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2b,并在该突出部的42b的前端侧形成有在径向中心方向上开口的凹部42c。然后,如图19所示,与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处理卡盒10里的动作联动,以第1转动部件42中的突出部42b的凹部42c夹着第1板状壳体部件66(也可以参照图14)的状态,第1转动部件42按压第1突起部65,来使得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限制得到解除。
如此,在通过第1转动部件42以第1板状壳体部件66不变形的方式来夹入的状态下,通过第1接触部42a的推动来使得第1突起部65弹性变形,第1突起部65相对于第1板状壳体部件66就切实地相对变形,对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限制就切实地解除了。也就是说,在第1突起部65通过第1转动部件42的推动而弹性变形时,如果第1板状壳体部件66也随之在相同的变形方向上弯曲,就有可能在第1突起部65对于第1板状壳体部件66几乎没有相对变形的情况下,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限制会得不到充分的解除。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抑制了第1板状壳体部件66的变形,因此就不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如图11、图19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卡盒10中设有作为限制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的第2限制部件的第2突起部75。
第2突起部75被设置在将第2被嵌合部件71支撑为能够旋转的处理卡盒10的第2板状壳体部件76(是处理卡盒10的框体60(侧板)的一部分)上,并被形成为从第2板状壳体部件76向处理卡盒10的内侧突出。第2突起部75被形成为能够以根部为中心来弹性变形,如图11、图19(A)所示地,与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后将第2被嵌合部件71限制为不转动。
然后,在第2转动部件43中设有第2接触部43a,其与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在处理卡盒10上的动作联动,通过与第2突起部75(第2限制部件)的接触来解除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的限制。
与杆39(操作部)的操作联动,处于嵌合在第2被嵌合部件71里的状态下的第2转动部件43通过转动第2被嵌合部件71并移动第2开关遮挡件73和第2容器侧遮挡件41,就能够打开流出口74和回收口37了。
即,如图19(A)~(C)所示地,与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处理卡盒10里的动作联动,第2转动部件43的接触部的第2接触部43a推动第2突起部75(第2限制部件)后,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的限制就被解除了。此时的第2突起部75的详细动作与前面说明的第1突起部65的动作相同。
然后,如图19(C)(以及图12(A)、图13(A))所示地,第2转动部件43与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由此,第2被嵌合部件71就与第2转动部件43一起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了。此时,第2突起部75维持着被第2转动部件43推动而弹性变形的状态(图19(C)的状态)。
然后,如图13(A)、(B)所示,在第2转动部件43与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的状态下,第2被嵌合部件71与杆39(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并与第2转动部件43一起转动,与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联动并使得第2开关遮挡件73移动后,就与流出口74一起来打开回收口37了。
另外,当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卸除时,与上述安装时的操作相反的操作得到执行,第2被嵌合部件71通过第2突起部75被限制为不会转动。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操作者将手触摸到未安装调色剂容器30的状态下的处理卡盒10的第2被嵌合部件71等里,由于第2突起部75限制了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因此就不容易发生第2开关遮挡件73被错误地打开的问题。因此,就不容易发生废调色剂从处理卡盒10的流出口74泄漏到外部的不良情况。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设置有从第2转动部件43的圆形部43d朝着径向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3b,并在该突出部的43b的前端侧形成有在径向中心方向上开口的凹部43c。然后,如图19所示,与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处理卡盒10里的动作联动,以第2转动部件43中的突出部43b的凹部43c夹着第2板状壳体部件76(也可以参照图14)的状态,第2转动部件43按压第2突起部75,来使得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限制得到解除。
如此,在通过第2转动部件43以第2板状壳体部件76不变形的方式来夹入的状态下,通过第2接触部43a的推动来使得第2突起部75弹性变形,第2突起部75相对于第2板状壳体部件76就切实地相对变形,对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限制就切实地被解除了。也就是说,在第2突起部75通过第2转动部件43的推动而弹性变形时,如果第2板状壳体部件76也随之在相同的变形方向上弯曲,就有可能在第2突起部75对于第2板状壳体部件76几乎没有相对变形的情况下,第2被嵌合部件71的转动的限制会得不到充分的解除。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抑制了第2板状壳体部件76的变形,因此就不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这里,如图16(B)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转动部件42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的状态下,当第1被嵌合部件61与第1转动部件42一起转动并且是与流入口64一起打开排出口36的状态时,第1转动部件42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的方向(图16(B)的上下方向)和将调色剂容器30装卸到处理卡盒10中的方向(是图16(B)的左右方向,以虚线白色箭头表示的方向)是大致垂直的。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使得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脱离的方向上施加力,因为和第1转动部件42一起使得第1被嵌合部件61在图16(B)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的力难以作用,所以就不容易将被安装的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拔出。因此,就能够减轻被安装在处理卡盒10中的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错误地脱离的不良情况。
另外,如图13(B)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转动部件43与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的状态下,当第2被嵌合部件71与第2转动部件43一起转动并且是与流出口74一起打开回收口37的状态时,第2转动部件43与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的方向(图13(B)的上下方向)和将调色剂容器30装卸到处理卡盒10中的方向(是图13(B)的左右方向,以虚线白色箭头表示的方向)是大致垂直的。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使得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脱离的方向上施加力,因为和第2转动部件43一起使得第2被嵌合部件71在图13(B)的反时针方向上转动的力难以作用,所以就不容易将被安装的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拔出。因此,就能够减轻被安装在处理卡盒10中的调色剂容器30从处理卡盒10错误地脱离的不良情况。
另外,参照图20,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第1被嵌合部件61相对于目标位置(图20(A)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即第1突起部65正常停止转动的位置)处于转动的状态下,如图20(B)、(C)所示,与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处理卡盒10中的动作联动后,第1转动部件42也能够使得第1被嵌合部件61向目标位置转动地一边推动,一边与第1被嵌合部件61嵌合。
同样地,即使第2被嵌合部件71相对于目标位置(图20(A)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即第2突起部75正常停止转动的位置)处于转动的状态下,如图20(B)、(C)所示,与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处理卡盒10中的动作联动后,第2转动部件43也能够使得第2被嵌合部件71向目标位置转动地一边推动,一边与第2被嵌合部件71嵌合。
这是由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第1、第2被嵌合部件61、71和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缺口的第1、第2转动部件42、43造成的。
通过这样的构成,即使作用了某种外力而解除第1、第2突起部65、75的限制,使得第1、第2被嵌合部件61、71的转动方向的姿势偏离目标较大(例如,即使完全变成打开时的姿势),也能够将调色剂容器30正常地安装到处理卡盒10中。
<变形例1>
图21所示是作为变形例1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容器30的构成如前面参照图17等所说明的那样,连接第1转动部件42和第2转动部件43(杆39形成为一体)的轴部件47(贯通轴部件)是贯通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的。
与此相对,如图21所示,变形例1中的调色剂容器30的构成是,连接第1转动部件42和第2转动部件43的轴部件47是露出到调色剂容器30外部的轴部件。
即使是这种情况,通过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第1、第2突起部65、75,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2>
图22所示是作为变形例2的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回收口37附近的概要放大图,是处理卡盒10(废调色剂输送部件6)的流出口74与回收口37连通的状态。另外,图23所示是设置在该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里的可挠性片材部件95与输送螺杆35接触的状态的放大图。
如图22、图23所示,在变形例2的调色剂容器30的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中,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作为输送旋转体的输送螺杆35。输送螺杆35相对于其轴部35a是在旋转轴方向(轴方向)上螺旋状地卷绕有螺棱35b。然后,输送螺杆35将从调色剂容器30的回收口37开始通过调色剂卡盒10(废调色剂输送部件6)的流出口74流入的调色剂(粉体)在旋转轴方向上输送,并在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内部均等地回收作为废调色剂的调色剂。
这里,如图22、图23所示,在变形例2的调色剂容器30中设置有可挠性片材部件95。该可挠性片材部件95是与输送螺杆35(输送旋转体)接触,并在流出口74(回收口37)到输送螺杆35为止的调色剂的流通路径H(下落路径)内摆动,用于搅拌该流通路径H内的调色剂。
另外,在变形例2中,如图22所示,相对于流通路径H(下落路径)的左右方向(白色箭头方向)的中心位置,输送螺杆35的旋转中心的布置是位于右方(从后述的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粘贴面W侧离开的方向)的。
在变形例2中,可挠性片材部件95是由厚度为0.1mm左右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可挠性材料制成的树脂制的片材状部件。如图22所示,可挠性片材部件95在其一部分里通过弯曲加工形成有弯曲部95b,并具有大致V字状的截面。另外,可挠性片材部件95在调色剂容器30单体(没有被装配在处理卡盒10中的状态)的情况下,将后述的流通路径H的上游侧的壳体部分(不是后述的流通路径H内的部分)作为粘贴面W,其一端侧端部通过双面胶带被粘贴。然后,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弯曲部95b跨越流通路径H(下落路径)位于输送螺杆35的下方,其前端部95a被配置为位于输送螺杆35的轴部35a的上方的回收口37的附近。也就是说,可挠性片材部件95形成有粘贴面W、从粘贴面W向图22的下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95c、弯曲部95b、从弯曲部95b到前端部95a为止向图22的上方延伸的第2延伸部95d。另外,可挠性片材部件95被配置为夹在输送螺杆35(轴部35a)和流通路径H(下落路径)的左侧的壁面之间。
如此构成的可挠性片材部件95当输送螺杆35在图中箭头方向上被旋转驱动时,会反复与该螺棱35b接触,或不与螺棱35b接触而与轴部35a接触,或与轴部35a和螺棱35b双方接触的状态,会在白色箭头方向上摆动从而使得V字形状中的第1延伸部95c与第2延伸部95d所成的角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可挠性片材部件95在图22中,会反复地变化成为以实线表示的角度大的V字形状和以虚线表示的角度小的V字形状。换句话说就是,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前端部95a是在与轴部35a正交的方向上在流通路径H内往返移动的。
由此,即使调色剂要在流通路径H内滞留,该调色剂也会被在白色箭头方向上摆动的可挠性片材部件95搅拌,从而能够防止流通路径H被调色剂堵塞的不良情况。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可挠性片材部件95形成为大致的V字形状,通过与输送螺杆35的接触,可挠性片材部件95会复杂地变化而振动(摇摆),就使得调色剂搅拌性提高了。
这里,在变形例2中,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构成如图23所示,是在输送螺杆35的螺棱35b(螺杆叶片)的间距Q(螺距)的范围内与输送螺杆35接触的。也就是说,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构成是两处以上的部分不与螺棱35b接触(不跨越接触分离的螺棱35b部分)。
另外,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构成是相对于螺棱35b以20度以上的接触角度θ来接触。也就是说,在旋转轴方向上看输送螺杆35时,以规定的卷绕角度来卷绕安装的螺棱35b和可挠性片材部件95形成的接触角度θ(锐角)在20度以上。当该接触角度θ小于20度时,由于输送螺杆35的旋转,可挠性片材部件95会被螺棱35b(螺杆叶片)挂住并翻卷,所以接触角度θ优选在20度以上。
通过这些构成,可挠性片材部件95随着输送螺杆35的旋转,会反复不与轴部35a接触而与螺棱35b接触,或不与螺棱35b接触而与轴部35a接触,或与轴部35a和螺棱35b双方接触的状态,在抑制可挠性片材部件95被螺棱35b(螺杆叶片)挂住并翻卷的问题的同时,可以良好地进行摆动。
另外,在变形例2中,可挠性片材部件95与输送螺杆35的螺棱35b接触部分的宽度N(参照图23)在螺棱35b的根部的宽度M(参照图22)以下(M>N)。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良好地进行上述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摆动的同时,调色剂还可以得到良好的搅拌。
另外,在变形例2中,如图23所示,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先端部95a(不与输送螺杆35直接接触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所形成的宽度要大。这样,通过将先端部95a构成为大致矩形形状,搅拌流通路径H内的调色剂的能力就进一步提高了。
另外,在变形例2中,可挠性片材部件95的粘贴面W也可以如图24(A)或图24(B)所示,设置在流通路径H(下落路径)内的壁面上。详细来说就是,在图24(A)中,从粘贴面W向下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95c未粘接在壁面上,而在图24(B)中,设有从粘贴面W向上方延伸的第2延伸部95d。换句话说就是,在图24(B)中,到螺杆轴35a下方的弯曲部95b为止是粘贴在壁面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处理卡盒10反复装卸,可挠性片材部件95也不会在粘附面W的位置发生翻卷的问题。
另外,在变形例2中,为了搅拌调色剂容器30的回收口37附近的流通路径H(从排出口74到输送螺杆35为止的流通路径)的调色剂,设置有可挠性片材部件95。相对于此,为了搅拌处理卡盒10的流入口64附近的流通路径(从调色剂容器30的排出口36开始到作为输送旋转体的显影输送螺杆5c为止的流通路径)的调色剂,也可以设置可挠性片材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挠性片材部件与显影输送螺杆5c(螺棱在旋转轴方向上被卷装成螺旋状,并将流入口64流入的调色剂在旋转轴方向上输送的输送旋转体)接触,在排出口36至显影输送螺杆5c的流通路径(下落路径)内摆动,并对该流通路径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另外,在变形例2中,作为输送旋转体使用的是螺棱在旋转轴方向上被卷装成螺旋状的输送螺杆35(或者显影输送螺杆5c),但也可以使用在旋转轴方向上螺旋状地卷装线圈(以规定的线径来形成的线圈)的输送螺杆。
然后,在变形例2中,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设置第1、第2突起部65、75和第1、第2接触部42a、43a,就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3>
图25(A)所示是在作为变形例3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里从后面形成孔部30a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B)所示是以作为封口部件的片材96来覆盖该孔部30a的状态的立体图,分别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7。此外,图26所示是调色剂容器30的孔部30a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5(A)所示的调色剂容器30是如图7所示的新的调色剂容器30,在与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底部对应的部分里设有与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内部连通的孔部30a。然后,图25(B)所示的调色剂容器30如图25(A)所示地,相对于形成有孔部30a的调色剂容器30,粘贴有作为封口部件的片材96(例如,由厚度为1mm左右的PET等形成)来封住孔部30a。
详细来说就是,在变形例3中,如图25(A)、图26(A)所示,是使用钻床或超声波切割刀等在调色剂容器30上形成大致圆形的孔部30a。这样,通过形成孔部30a,就能够从该处排出废调色剂。然后,通过能够排出废调色剂地来构成调色剂容器30,就可以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和调色剂容器30正常动作时,废调色剂被回收到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里进行确认。
然后,当孔部30a就那样开着的调色剂容器30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时,因为被回收到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中的废调色剂会从孔部30a漏出,所以就如图25(B)、图26(B)所示,通过片材96来堵塞孔部30a,从而不会产生这样的不良情况。
这里,在变形例3中,如图25(A)、图26(A)所示,孔部30a在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壳体面上,形成在从周围凹入的凹部里。具体来说就是,该凹部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0的底部,与之前使用图5、图6说明的处理卡盒10的底面部70相向而对的部位里。这样,通过在凹部里形成孔部30a,之后在设置堵塞孔部30a的片材96(封口部件)时,就不易发生该片材96从调色剂容器30的盒体面突出导致外观变差,或因为该突出的部分而无法将调色剂容器30平衡良好地静置在地面上等的不良情况。也就是说,如图25(B)、图26(B)所示,用以堵塞孔部30a而粘贴的片材96在被设置在凹部内的同时,还被设置为不从周围的壳体面突出。再换言之,粘贴的片材96的高度(厚度)是比凹部的深度要低的。通过这样构成,就能够避免片材96与处理卡盒10的底面部70(参照图5、图6)之间的干涉。
另外,在变形例3中,作为堵住孔部30a的封口部件使用的是片材96,但如图26(C)所示,作为封口部件也可以使用嵌入孔部30a里的帽盖97。
另外,在变形例3中,在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底部(-Z方向)形成孔部30a,但孔部30a的位置不限于该位置,例如既可以如图27中实线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正面部(-X方向)上形成孔部30a,也可以如图27中的虚线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的一方的侧部(+Y方向)上形成孔部30a。由于图27所示孔部30a的位置与图25所示孔部30a的位置相同,都是充分离开杆39的位置,所以在用户操作杆39时,就不易发生误接触片材96而将片材96剥离的不良情况。另外,由于孔部30a的位置不是用户对杆39进行操作的一侧,所以对于用户来说美观性也不会大幅度变差。
另外,在变形例3中,在使用钻床等形成孔部30a时,为了不使钻头等工具错误地与输送螺杆35接触,孔部30a的位置优选的是避开图9的范围R(从孔部30a插入工具时会与输送螺杆35抵接的范围,例如是输送螺杆35的正下方或正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30a的形状为大致圆形,但孔部30a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大致矩形形状。
然后,在变形例3中,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设置第1、第2突起部65、75和第1、第2接触部42a、43a,就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4>
图28所示是作为变形例4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的立体图,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8。另外,图29所示是调色剂容器30的非兼容形状部件98A、98B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A、120B的概要图。
如图28(A)所示,变形例4中的调色剂容器30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在其壳体面的一部分上设有非兼容形状部件98。该非兼容形状部件98是为了区别种类为彼此不同的调色剂容器30而设置的,是为了在不同于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种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不能够设置调色剂容器30。作为在调色剂容器30中如此地设置兼容性的情况可以列举如下,例如在想要区分设置在打印速度(处理线速度)为不同的其他机种里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时候,或是想要区分设置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里的多种颜色(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时候,或者希望区分设置在发送地(例如,日本国内用、北美用、欧洲用等的定制地)为不同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时候等,是调色剂容器30的大部分为零件通用化的情况。
参照图28(A)、图29(A)、(B)(或图7、图8),变形例4中的调色剂容器30是在能够形成8个突起98a1~98a8的部分之中,预先制造几种其突起数量和位置不同的非兼容形状部件98A、98B,并将对应的非兼容形状部件98的接合部98b嵌合到调色剂容器30的被接合部中,通过热熔融等的接合来形成非兼容性的调色剂容器30。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侧,形成有与对应的调色剂容器30的非兼容形状部件98的突起98a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凹部的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也被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0所安装的位置里。
作为具体例,如图29(A)所示,在第1调色剂容器30的非兼容形状部件98A中形成有第1、第2、第4、第7、第8突起98a1、98a2、98a4、98a7、98a8,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A中形成有第1、第2、第4、第7、第8凹部120a1、120a2、120a4、120a7、120a8。因此,非兼容形状部件98A和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A嵌合,从而就能够将第1调色剂容器30设置到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里。
相对于此,如图29(B)所示,在第2调色剂容器30的非兼容形状部件98B中形成有第1、第2、第4、第5、第6突起98a1、98a2、98a4、98a5、98a6,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B中形成有第1、第2、第4、第5、第6凹部120a1、120a2、120a4、120a5、120a6。因此,非兼容形状部件98B和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B嵌合,从而就能够将第1调色剂容器30设置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100里。
另外,即使将第1调色剂容器30设置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由于第7、第8突起98a7、98a8的抵碰,第1非兼容形状部件98A也不与第2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120B嵌合。另外,即使将第2调色剂容器30设置到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由于第5、第6突起98a5、98a6的抵碰,第2非兼容形状部件98B也不与第1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120A嵌合。由此,第1调色剂容器30和第2调色剂容器30之间的非兼容性就得以确保。
但是,即使是准备了具有这种非兼容性的多种的调色剂容器30,根据制造调色剂容器30的情况等,在特定种类的调色剂容器30的回收数量不足等情况下,在不发生问题的范围内,有时也希望转用其他种类的调色剂容器30。例如,当第2调色剂容器30不足时,通过将第1调色剂容器30的第1非兼容形状部件98A替换为第2非兼容形状部件98B,就能够制造可以设置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里的第2调色剂容器30。
但是,当非兼容形状部件98与调色剂容器30牢固地接合等情况下,这种非兼容形状部件98A、98B的更换会变得困难。图28(B)、图29(C)所示是这种情况下的对策。具体来说就是,在欲将第1非兼容形状部件98A嵌合到第2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B里时,由于第7、第8突起98a7、98a8会干涉,所以在图28(B)、图29(C)的例子中,是使用切割刀等将第1非兼容形状部件98A的第7、第8突起98a7、98a8切除的。然后,在变形例4中,突起98a形成为中空形状,如果这样切取突起98a就会形成与内部连通的孔,所以为了堵塞该孔,是将作为罩盖部件的片材部件99粘贴到非兼容形状部件98上的。然后,如图29(C)所示,就能够将切除了第7、第8突起98a7、98a8的第1调色剂容器30(第1非兼容形状部件98A)设置(嵌合)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100(第2主体侧非兼容形状部件120B)上。也就是说,在设置有突起98a7、98a8的地方开设孔,就能够制造用片材部件99来封住该孔的调色剂容器30。
然后,在变形例4中,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设置第1、第2突起部65、75和第1、第2接触部42a、43a,就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在变形例4中,由于在多个突起98a1~98a8之中,是对充分离开前面图8说明的通气孔30b(调色剂过滤器55)的位置里的第7、第8突起98a7、98a8进行切除的,所以就在突起的切除操作中不容易发生使得调色剂过滤器55误破损的问题。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设有与处理卡盒10(装卸部件)的流入口64连通来将收纳在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调色剂(粉体)排出的排出口36,和对排出口36进行开关的第1容器侧遮挡件40(容器侧遮挡件),以及被构成为可以和处理卡盒10的第1被嵌合部件61(被嵌合部件)嵌合并与杆39(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地转动的第1转动部件42(转动部件)。然后,在第1转动部件42中设有第1接触部42a(接触部),其与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处理卡盒10中的动作联动,并通过与在处理卡盒10中限制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第1突起部65(限制部件)的接触来解除第1被嵌合部件61的转动的限制。
由此,即使操作者的手触碰到没有安装调色剂容器30状态下的处理卡盒10上,也不易产生在安装有调色剂容器30一侧的第1开关遮挡件63被误打开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对于感光体鼓1(图像载体)、带电辊4(充电装置)、显影装置5、清洁装置2和废调色剂搬送部件6一体化了的处理卡盒10的情况来适用本发明的。然而,本发明的适用不限于此,这些装置1、2、4~6即使作为以各自单独地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来拆卸的单元而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然后,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还有,在本申请中,“处理卡盒”的定义是使得图像载体带电的充电装置、对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和对图像载体上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中的至少一个和图像载体一体化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设置为可以装卸的装卸部件(装卸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设置在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里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来适用本发明,但对于设置在彩色的图像形成装置里的调色剂容器(粉体收纳容器)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通过处理卡盒10来间接地可拆卸地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适用了本发明,但对不借助处理卡盒10来直接地可拆卸地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调色剂容器(粉体收纳容器)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对收容有调色剂(1成分显影剂)的1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5进行调色剂补给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但对于收容有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2成分显影剂的2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进行调色剂补给的调色剂容器(粉体收纳容器),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收容或回收作为粉体的调色剂(1组分显影剂)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来适用本发明的,但对收容或回收作为粉体的双成分显影剂(调色剂和载体混合的显影剂)的粉体收纳容器,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显影装置是双成分显影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于调色剂收纳部件31和废调色剂回收部件32为一体化的调色剂容器30(粉体收纳容器),但本发明当然也能够适用于仅由调色剂收纳部件(粉体收纳部件)构成的粉体收纳容器。
然后,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还有,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本实施方式教导之外,明显地是可以适当变更本实施方式的。另外,所述构成构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也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的时候能够选用适宜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等中,"粉体收纳容器"是对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利用的粉体或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利用了的粉体进行搅拌的装置。因此,"粉体收纳容器"中包括了搅拌新的调色剂或载体的装置、搅拌使用过的调色剂或载体的装置。
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等中,"宽度方向"是指与将粉体收纳容器安装到处理卡盒上的方向为正交的方向。在粉体收纳容器中有长边和短边,"宽度方向"也是粉体收纳容器的长度方向。另外,"宽度方向"与旋转体的轴的延伸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等中,"宽度方向一端侧"是以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来分开,一方为一端侧,另一方为另一端侧时的一端侧。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等中,"宽度方向另一端侧"是以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来分开,一方为一端侧,另一方为另一端侧时的另一端侧。

Claims (22)

1.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处理卡盒中被设置为能够安装和卸除的粉体收纳容器,其包括:
开关遮挡件,其对粉体流入的所述处理卡盒的流入口进行开关;
被嵌合构件,其通过转动来对所述开关遮挡件进行开关,以及
限制构件,其限制所述被嵌合构件的转动,
所述处理卡盒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所述粉体收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排出口,其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排出被收纳在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粉体;
容器侧遮挡件,其对所述排出口进行开关,以及
转动构件,其被构成为能够与所述被嵌合构件嵌合,并与操作构件的操作联动地转动,
所述转动构件具有与将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中的动作联动,通过与所述限制构件的接触来解除所述被嵌合构件的转动限制的接触部,
与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联动,通过与所述被嵌合构件嵌合状态下的所述转动构件转动所述被嵌合构件,并移动所述开关遮挡件和所述容器侧遮挡件,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排出口就能够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构件与所述被嵌合构件嵌合的状态下,当所述被嵌合构件与所述转动构件一起转动而同时打开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排出口时,所述转动构件与所述被嵌合构件嵌合的方向,和将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或所述处理卡盒中进行装卸的方向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形成在将所述被嵌合构件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的板状壳体构件中,在所述转动构件夹着所述板状壳体构件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推动所述限制构件来解除所述被嵌合构件的转动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构件具有:
圆形部,其与所述被嵌合构件嵌合,和
突出部,其从所述圆形部突出,并能够夹住所述板状壳体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是从所述被嵌合构件被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的板状壳体构件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所述接触部具有朝着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的安装方向倾斜的倾斜面,通过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突起部的接触来解除所述被嵌合构件的转动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即使是所述被嵌合构件相对于目标位置转动的状态,所述转动构件也与将该粉体收纳容器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中的动作联动,一边推动以使得所述被嵌合构件转动到所述目标位置,一边与所述被嵌合构件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转动构件形成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具有:
输送旋转体,其在旋转轴方向上螺旋状地卷装螺棱或线圈,并在旋转轴方向上输送所述流入口流入的粉体,和
可挠性片材构件,其与所述输送旋转体接触,并在从所述排出口到所述输送旋转体为止的粉体的流通路径内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性片材构件在所述输送旋转体的所述螺棱或所述线圈的间距的范围内与所述输送旋转体接触,并以20度以上的接触角与所述螺棱或所述线圈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性片材构件与所述输送旋转体的所述螺棱或所述线圈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在所述螺棱的根部的宽度或所述线圈的线径以下。
11.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处理卡盒中被设置为能够安装和卸除的粉体收纳容器,其包括:
第2开关遮挡件,其对粉体流出的所述处理卡盒的流出口进行开关;
第2被嵌合构件,其通过转动来对所述第2开关遮挡件进行开关,以及
第2限制构件,其限制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的转动,
所述处理卡盒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所述粉体收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轴构件;
回收口,其与所述流出口连通,承接并回收所述流出口流出的粉体;
第2容器侧遮挡件,其对所述回收口进行开关,以及
第2转动构件,其被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嵌合,同时通过所述轴构件与所述转动构件连接,并与操作构件的操作联动地转动,
所述第2转动构件具有与将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中的动作联动,通过与所述第2限制构件的接触来解除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的转动限制的第2接触部,
与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联动,通过与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第2转动构件转动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并移动所述第2开关遮挡件和所述第2容器侧遮挡件,所述流出口和所述回收口就能够开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转动构件与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嵌合的状态下,当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与所述第2转动构件一起转动而同时打开所述流出口和所述回收口时,所述第2转动构件与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嵌合的方向,和将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或所述处理卡盒中进行装卸的方向正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限制构件形成在将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的第2板状壳体构件中,在所述第2转动构件夹着所述第2板状壳体构件的状态下,所述第2接触部推动所述第2限制构件来解除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的转动限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转动构件具有:
圆形部,其与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嵌合,和
突出部,其从所述圆形部突出,并能够夹住所述第2板状壳体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限制构件是从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被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的第2板状壳体构件突出而形成的第2突起部,所述第2接触部具有朝着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的安装方向倾斜的倾斜面,通过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2突起部的接触来解除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的转动限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即使是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相对于目标位置转动的状态,所述第2转动构件也与将该粉体收纳容器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处理卡盒中的动作联动,一边推动以使得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转动到所述目标位置,一边与所述第2被嵌合构件嵌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第2转动构件形成为一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旋转体,其在旋转轴方向上螺旋状地卷装螺棱或线圈,并在旋转轴方向上输送所述处理卡盒的流入口流入的粉体;
排出口,其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排出被收纳在所述粉体收纳容器内部的粉体,以及
可挠性片材构件,其与所述输送旋转体接触,并在从所述排出口到所述输送旋转体为止的粉体的流通路径内摆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性片材构件在所述输送旋转体的所述螺棱或所述线圈的间距的范围内与所述输送旋转体接触,并以20度以上的接触角与所述螺棱或所述线圈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性片材构件与所述输送旋转体的所述螺棱或所述线圈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在所述螺棱的根部的宽度或所述线圈的线径以下。
21.一种作为所述处理卡盒的处理卡盒,其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被设置为能够装卸,所述处理卡盒的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
2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
CN201910187720.6A 2018-03-13 2019-03-13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275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5502 2018-03-13
JP2018045502 2018-03-13
JP2018226557A JP7178000B2 (ja) 2018-03-13 2018-12-03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26557 2018-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409A CN110275409A (zh) 2019-09-24
CN110275409B true CN110275409B (zh) 2023-01-10

Family

ID=6790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7720.6A Active CN110275409B (zh) 2018-03-13 2019-03-13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0866537B2 (zh)
CN (1) CN1102754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50511A (ko) * 2018-11-01 2020-05-12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내부 압력 해제 구조를 갖는 현상기
JP7151417B2 (ja) 2018-11-26 2022-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90106B2 (ja) * 2018-11-27 2022-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06856B2 (ja) 2018-11-30 2023-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81123B2 (en) 2019-11-21 2022-03-22 Ricoh Company, Ltd. Rotator,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1081634A (ja) 2019-11-21 2021-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5437B2 (ja) 2020-01-29 2024-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1152A (ja) * 2020-06-29 2022-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666810B (zh) * 2020-12-09 2023-06-02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剂供应设备
JP2022178528A (ja) 2021-05-20 2022-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020A (zh) * 2004-07-15 2006-01-18 株式会社东芝 色调剂卡盒及其装卸机构
CN102141752A (zh) * 2010-01-29 2011-08-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闸门开闭机构及具备该闸门开闭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20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72373A (zh) * 2016-03-31 2017-10-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6624B2 (ja) * 1995-02-16 2003-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3966639B2 (ja) * 1999-03-31 2007-08-2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記録装置
JP4468014B2 (ja) 2004-02-27 2010-05-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装着物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4636853B2 (ja) 2004-11-12 2011-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5723B2 (ja) * 2006-10-18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25737B2 (ja) * 2007-11-13 2010-08-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06824B2 (ja) * 2007-12-13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回収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31843B2 (en) * 2008-07-28 2012-12-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ner recover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8224213B2 (en) * 2008-07-30 2012-07-1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Toner transferr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5595566B2 (ja) 2008-12-24 2014-09-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8114A (ja) 2009-06-26 2011-01-13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294785B1 (ko) 2013-05-30 2021-08-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토너 용기,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236737B2 (ja) 2013-08-05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474B2 (ja) * 2013-08-28 2017-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7764B2 (ja) * 2013-09-10 2016-07-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崩し部材
JP6638495B2 (ja) * 2016-03-18 2020-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8606B2 (ja) * 2016-03-31 2020-0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248373B2 (ja) 2017-01-11 2017-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46686B2 (ja) * 2017-03-17 2021-10-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484305B2 (ja) * 2020-03-26 2024-05-1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回収容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020A (zh) * 2004-07-15 2006-01-18 株式会社东芝 色调剂卡盒及其装卸机构
CN102141752A (zh) * 2010-01-29 2011-08-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闸门开闭机构及具备该闸门开闭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20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17767A (zh) * 2012-03-15 2016-06-29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72373A (zh) * 2016-03-31 2017-10-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409A (zh) 2019-09-24
US10866537B2 (en) 2020-12-15
US20220206413A1 (en) 2022-06-30
US11307517B2 (en) 2022-04-19
US20190286011A1 (en) 2019-09-19
US20210041805A1 (en) 2021-02-11
US11789380B2 (en)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5409B (zh)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28129B (zh)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31596B (zh) 粉体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215784B2 (ja)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31654A1 (en) Developing recovery container
CN106292221B (zh) 粉体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509342B2 (en)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chanical device
US10816916B2 (en) Toner conveyance device with a film attached to a wall surrounding a conveyance screw
US10877432B2 (en)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06188B2 (en)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20742A (ja)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253584A (zh) 成像装置
JP2021099532A (ja)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78000B2 (ja)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661619B (zh) 粉末容器,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855020B2 (ja)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1634A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96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065A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9420A (ja) 回転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69696A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6167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