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3207B - 假捻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假捻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3207B
CN110273207B CN201910117176.8A CN201910117176A CN110273207B CN 110273207 B CN110273207 B CN 110273207B CN 201910117176 A CN201910117176 A CN 201910117176A CN 110273207 B CN110273207 B CN 110273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needle
rotational speed
yarn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71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3207A (zh
Inventor
近田秀和
出水良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273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3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3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3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01H13/2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excessive tension or irregular operation of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6Spi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Lubricant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捻加工机。在具备针式加捻装置的假捻加工机中,提高通用性,并且能够与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无关而容易地进行挂丝。设置有:设定部(31),用于对于针式加捻装置的针(41)的转速,至少设定与丝线生产时的转速即高速转速以及比高速转速低速的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以及操作部(32),用于将针(41)的转速切换成高速转速以及低速转速。

Description

假捻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针式加捻装置的假捻加工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对在旋转的针(在专利文献1中为小转子)的内部行进的丝线进行加捻的针式加捻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为针捻线机式假捻装置)。在该针式加捻装置中,在两根旋转轴上分别安装有辊,圆筒状的针在与各个辊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由磁铁保持。并且,当至少一方的旋转轴由马达旋转驱动时,与辊接触的针绕轴旋转,对在针的内部行进的丝线进行加捻。
在对这样的假捻加工机进行挂丝时,首先,向针式加捻装置进行挂丝。接着,在使针式加捻装置工作的状态下,向喂丝辊等进行挂丝。此时,当使针的转速一下子上升至生产时的转速时,容易产生断丝,因此优选在使针的转速比生产时低速的状态下进行挂丝。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将对针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的转速构成为可变,最初使马达的转速成为低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9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0-2583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针式加捻装置的驱动马达,公开了能够多个阶段地切换转速的马达(第1图~第5图)以及能够无级(连续)地变更转速的马达(第6图)。但是,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能够多个阶段地切换转速的马达构成为,多个设定值被固定,无法自由地变更设定值。因此,无法应对丝线种类、生产条件的变更,通用性较差。此外,在采用无级地变更转速的马达的情况下,转速的调整依赖于操作人员。因此,在操作人员不熟练的情况下,无法适当地进行转速的细微调整,存在频繁产生挂丝失败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针式加捻装置的假捻加工机中,提高通用性,并且能够与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无关而容易地进行挂丝。
本发明为一种假捻加工机,具备针式加捻装置,该针式加捻装置具有在与分别安装于两根旋转轴的辊的周面接触了的状态下被保持的圆筒状的针,通过马达对上述两根旋转轴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旋转驱动,由此使上述针旋转而对在上述针的内部行进的丝线进行加捻,该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设定部,用于对于上述针的转速,至少设定与丝线生产时的转速即高速转速以及比上述高速转速低速的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以及操作部,用于将上述针的转速切换成上述高速转速以及上述低速转速。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用于设定与高速转速以及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的设定部,因此能够经由设定部自由地变更针(马达)的转速。因此,能够应对丝线种类、生产条件的变更。此外,能够通过操作部将针(马达)的转速切换成预先设定的高速转速以及低速转速,因此无需由操作人员进行细微的转速调整。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假捻加工机的通用性,并且能够与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无关而容易地进行挂丝。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能够经由上述设定部设定上述针的加速度。
当针式加捻装置的针的加速度过大时,在加速时容易产生断丝,但极限的加速度根据丝线种类、生产条件而不同。因此,通过还能够自由地设定针(马达)的加速度,由此能够与丝线种类、生产条件无关地抑制在针的加速时产生断丝。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针的加速度被设定为80000rpm/s以下。
虽然也取决于丝线种类,但当针的加速度大致为80000rpm/s以下时,能够良好地抑制在针的加速时产生断丝。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低速转速被设定为上述高速转速的1/2以下的转速。
通过将低速转速抑制为高速转速的1/2以下,能够减少低速旋转时的丝线的捻数而抑制丝线摆动,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挂丝。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每当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都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与设定于上述设定部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较低的转速向较高的转速依次切换。
根据这样的构成,如果根据挂丝作业的进展来操作操作部,则例如能够将针依次切换成停止状态→低速转速→高速转速。因而,能够消除误将针从停止状态一下子加速到高速转速等失误。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由上述马达旋转驱动的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被设为将上述针向分别安装于上述两根旋转轴的上述辊之间压入的方向。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针从安装于由马达旋转驱动的旋转轴的辊远离,马达的动力经由辊可靠地传递至针。因而,能够高精度地控制针的转速。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具备:张力传感器,配置于上述针式加捻装置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测定丝线的张力;以及控制部,基于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来执行规定的控制。
在向假捻加工机挂丝的作业中,有时丝线的张力急剧地变化而产生断丝。因此,通过基于丝线的张力来适当地执行规定的控制,能够抑制断丝并且良好地进行挂丝作业。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作为与上述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关于丝线的张力而设定有规定的第1张力,在上述针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1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与针式加捻装置的针的加速相伴随而丝线的张力降低,因此也能够代替转速本身而根据丝线的张力来设定低速转速。在该情况下,丝线的张力降低至第1张力时的转速成为低速转速。如果将第1张力设定为足够低的值,则即便在低速旋转时对喂丝辊进行挂丝而张力急剧地增大,也能够抑制在此时产生断丝。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在上述针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1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如此,通过将丝线的张力降低至第1张力的情况利用通知部通知给操作人员,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地进行挂丝作业。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关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2张力,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在使针式加捻装置的针的转速从低速转速开始加速之后,为了避免与挂丝时的张力增大相伴随的断丝,需要在马达的转速充分变高、丝线的张力充分降低之后进行挂丝。以往,操作人员根据马达声音来判断马达的转速充分变高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个人差较大。因此,如上所述,如果构成为将由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规定的第2张力的情况通知给操作人员,则只要适当地设定第2张力,操作人员就能够在适当的定时对喂丝辊等进行挂丝。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马达的加速停止。
如此,能够以丝线的张力降低至第2张力时的转速维持马达的转速,由此能够在丝线的捻数为一定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挂丝。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假捻加工机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假捻加工机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从图3的IV方向观察针式加捻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挂丝作业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的针的转速的推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挂丝作业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挂丝作业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的针的转速的推移的曲线图。
符号的说明
1:假捻加工机;15:针式加捻装置;24:张力传感器;27:通知部;30:控制部;31:设定部;32:操作部;41:针;43、44:旋转轴;45~48:辊;54:马达;Y: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假捻加工机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假捻加工机1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假捻加工机1构成为,具有:供丝部2,供给多根丝线Y;加工部3,对从供丝部2供给的多根丝线Y进行假捻加工;以及卷取部4,对由加工部3进行了假捻加工的多根丝线Y进行卷取而形成多个卷装P。
供丝部2具有保持多个供丝卷装Q的筒子架10,向加工部3供给多根丝线Y。加工部3构成为,从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沿着丝线通道配置有第1喂丝辊11、止捻导丝器12、第1加热装置13、冷却装置14、针式加捻装置15、第2喂丝辊16、络交装置17、第3喂丝辊18、第2加热装置19、以及第4喂丝辊20。卷取部4通过多个卷取装置21对由加工部3进行了假捻加工的多根丝线Y进行卷取而形成多个卷装P。
假捻加工机1具有在图1的左右方向(以下,称作机体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主机体5以及卷取体6。主机体5以及卷取体6在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作机体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主机体5的上部与卷取体6的上部通过支承框架7连结。构成加工部3的各装置主要安装于主机体5、支承框架7。通过主机体5、卷取体6以及支承框架7形成作业空间8。换言之,构成为,以包围作业空间8的方式配置主机体5、卷取体6以及支承框架7,丝线Y主要在作业空间8的周围行进。操作人员在作业空间8中进行挂丝等各种作业。
假捻加工机1具有包括相互对置配置的一组主机体5以及卷取体6的被称作跨度的单位单元。在一个跨度中,在机体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加工单元(也被称作锭子),该加工单元以通过构成加工部3的各装置的方式形成有丝线通道。由此,在一个跨度中,能够对在机体长度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行进的多根丝线Y同时进行假捻加工。假捻加工机1构成为,跨度以主机体5为中心而在机体宽度方向上左右对称地配置(主机体5在左右的跨度中共通),并且在机体长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跨度。在图1中,对于左侧的跨度省略图示。
(加工部)
第1喂丝辊11是将从供丝部2供给的丝线Y朝向第1加热装置13输送的辊。第1喂丝辊11配置于卷取体6的上部。第1喂丝辊11具有驱动辊以及从动辊,在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夹持丝线Y的状态下,旋转驱动驱动辊,由此将丝线Y朝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输送。在一个跨度中,各驱动辊与共通的驱动轴连结。各从动辊为,例如通过操作人员进行的杆操作,能够在与对应的驱动辊接触的状态(夹持丝线Y而输送丝线Y的状态)和与对应的驱动辊分离的状态(能够挂丝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2喂丝辊16、第3喂丝辊18以及第4喂丝辊20也成为相同的构成。
止捻导丝器12用于使由针式加捻装置15对丝线Y赋予的捻转不会朝比止捻导丝器12靠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传播。止捻导丝器12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第1喂丝辊11与第1加热装置13之间。止捻导丝器12构成为,能够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轨22在导轨22的下端部的挂丝位置(图1的虚线)与导轨22的上端部的运行位置(图1的实线)之间移动。具体而言,止捻导丝器12安装于未图示的被称作转换器的部件,且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缸体使转换器沿着导轨22移动,由此止捻导丝器12能够移动。详细情况例如请参照日本特开2016-27218号公报。
第1加热装置13是用于对由针式加捻装置15加捻之后的丝线Y进行加热的装置。第1加热装置13安装于支承框架7的上端部。
冷却装置14是用于对由第1加热装置13加热后的丝线Y进行冷却的装置。冷却装置14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第1加热装置13与针式加捻装置15之间。
针式加捻装置15是用于对丝线Y进行加捻的装置。针式加捻装置15配置于主机体5的上部。关于针式加捻装置15的详细情况将在之后进行说明。
第2喂丝辊16是将由针式加捻装置15加捻后的丝线Y朝向络交装置17输送的辊。第2喂丝辊16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针式加捻装置15的下方。第2喂丝辊16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比第1喂丝辊11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快。因此,丝线Y在第1喂丝辊11与第2喂丝辊16之间被拉伸。
络交装置17是通过对丝线Y喷射空气来赋予络交的装置。络交装置17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第2喂丝辊16的下方。
第3喂丝辊18是将由络交装置17赋予络交后的丝线Y朝向第2加热装置19输送的辊。第3喂丝辊18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络交装置17的下方。第3喂丝辊18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比第2喂丝辊16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慢。因此,丝线Y在第2喂丝辊16与第3喂丝辊18之间松弛。
第2加热装置19是用于对从第3喂丝辊18输送来的丝线Y进行加热的装置。第2加热装置19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第3喂丝辊18的下方。
第4喂丝辊20是将由第2加热装置19热处理后的丝线Y朝向卷取装置21输送的辊。第4喂丝辊20配置于卷取体6的下部。第4喂丝辊20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比第3喂丝辊18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慢。因此,丝线Y在第3喂丝辊18与第4喂丝辊20之间松弛。
在如此构成的加工部3中,通过针式加捻装置15对在第1喂丝辊11与第2喂丝辊16之间被拉伸的丝线Y进行加捻。由针式加捻装置15形成的捻转传播至止捻导丝器12,但不会朝比止捻导丝器12靠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传播。如此地被拉伸且加捻后的丝线Y,在由第1加热装置13加热后,由冷却装置14冷却而热固定。在针式加捻装置15中通过了的丝线Y在到达第2喂丝辊16之前会退捻。但是,丝线Y的捻转如上述那样被热固定,因此各长丝维持波状的假捻状态。之后,由络交装置17赋予络交且由第2加热装置19热固定了的丝线Y,由卷取装置21卷取。
在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中,在丝线通道上还设置有切断器23、张力传感器24、吸管25、以及断丝传感器26。切断器23配置于第1喂丝辊11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用于切断丝线Y。张力传感器24配置于针式加捻装置15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对被加捻后的丝线Y的张力进行测定。吸管25配置于主机体5的比第3喂丝辊18靠下方的位置,用于在挂丝作业时暂时吸引保持丝线Y。断丝传感器26配置于第4喂丝辊20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通过检测有无丝线Y来检测断丝。另外,这些各设备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在此处说明了的位置。
此外,在主机体5的上部设置有通知部27。本实施方式的通知部27由灯构成,通过在规定的情况下将灯切换成点亮或者闪烁的状态(通知状态),由此能够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但是,通知部27的具体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基于扬声器的声音信息、显示在屏幕上的文字信息等,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
(电气构成)
图2是表示假捻加工机1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如图2所示,假捻加工机1具有对多个加工单元的各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在图2中,由于纸面限制而仅对加工单元A图示各装置,对于加工单元B以后则省略详细的图示。
来自张力传感器24以及断丝传感器26的输出信号被发送至控制部30。控制部30根据来自张力传感器24以及断丝传感器26的输出信号,对切断器23、通知部27以及后述的针式加捻装置15的马达54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马达54构成为,不仅由控制部30控制动作,而且还能够通过操作人员操作操作部32来切换马达54的动作。此外,在控制部30连接有用于供操作人员向控制部30输入各种设定值的设定部31。设定部31例如能够由触摸面板构成,但也可以采用键盘等其他构成。
(针式加捻装置)
图3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15的构成的示意图,图4是从图3的IV方向观察针式加捻装置15的图。针式加捻装置15为,通过圆筒状的针41绕轴旋转,由此对在针41的内部行进的丝线Y进行加捻。另外,在图3中,丝线Y从上朝下行进。此外,在图4中,省略引导部件52的图示。
针式加捻装置15具有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件42的两根旋转轴43、44。在旋转轴43上安装有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辊45、46。在旋转轴44上安装有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辊47、48。辊45与辊47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且如图4所示,以不相互接触的方式稍微分离。辊46与辊48的位置关系和辊45与辊47的位置关系相同。旋转轴43通过从马达54传递的动力而被绕轴旋转驱动。
针41是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丝线Y在针41的内部行进。在针41的轴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后述的磁铁49、50对置的磁性部41a。此外,在针41的轴向的一端部(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在内部固定有在直径方向上延伸的卷挂部41b。在卷挂部41b卷挂有一周的丝线Y,通过针41绕轴旋转,由此对丝线Y进行加捻。
在轴向上在辊45与辊46之间配置有磁铁49。同样地,在轴向上在辊47与辊48之间配置有磁铁50。磁铁49、50经由托架51(参照图4)固定于支承部件42。当以针41的磁性部41a与磁铁49、50对置的方式将针41插入辊45(46)与辊47(48)之间时,如图4所示,针41由磁铁49、50保持。详细来说,针41在由辊45(46)与辊47(48)夹持且与辊45(46)的周面以及辊47(48)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由磁铁49、50保持。针41相对于其他部件未被机械地固定,而仅通过磁铁49、50的磁力以及与各辊45~48的周面的摩擦力来保持。
在针41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配置有环状的引导部件52。引导部件52经由未图示的托架固定于支承部件42。此外,在针41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管状的引导部件53。引导部件53直接固定于支承部件42。但是,引导部件52、53的形状、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在此处说明的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如图4所示,当通过旋转驱动旋转轴43而使辊45旋转时,与辊45的周面接触的针41朝与辊45相反的方向从动旋转。进而,与针41的周面接触的辊47朝与辊45相同的方向从动旋转。针41被绕轴旋转驱动,由此对丝线Y进行加捻。此时,如图4中箭头所示,通过从马达54传递的动力而旋转驱动的旋转轴43的旋转方向,优选成为将针41朝分别安装于两根旋转轴43、44的辊45(46)与辊47(48)之间压入的方向。由此,能够防止针41从辊45(46)远离,能够将马达54的动力经由辊45(46)可靠地传递至针41。
然而,在对丝线Y赋予的捻转中存在捻转的方向彼此相反的S捻与Z捻。在切换捻转的方向的情况下,只要将马达54的动力的传递目的地从旋转轴43切换成旋转轴44即可。例如,在通过带传递来自马达54的动力的情况下,只要将卷挂于旋转轴43的带切换卷挂于旋转轴44即可。另外,虽然存在针41变得容易从辊45(46)远离的可能性,但也可以使马达54成为能够正反旋转的马达,通过切换旋转轴43、44的旋转方向,来改变针41的旋转方向,从而切换丝线Y的捻转的方向。
(转速的设定)
在向假捻加工机1进行挂丝时,首先,向针式加捻装置15进行挂丝,在使针41旋转而对丝线Y进行加捻的状态下,向喂丝辊等其他部位进行挂丝,详细情况将在之后说明。此时,在向针式加捻装置15挂丝之后,当使针41(马达54)的转速一下子上升至生产时的高速转速时,容易产生断丝。因此,在将针41(马达54)的转速提升至高速转速之前,暂时维持为比高速转速低速的低速转速。
操作人员能够经由设定部31(参照图2)自由地设定与针41相关的各设定值(与针41的低速转速、高速转速以及加速度相关的设定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将针41的低速转速设定为160000rpm,将高速转速设定为800000rpm,将加速度设定为10000~15000rpm/s,但这些设定值能够经由设定部31适当变更。通过设定部31设定的各设定值被输入至控制部30,并且也被输入至马达54的控制器。控制部30参照经由设定部31输入的各设定值,进行马达54的控制。
在主机体5中的针式加捻装置15的附近设置有操作部32(参照图1以及图2)。与在机体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针式加捻装置15相对应,在机体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操作部32。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32由单个的按钮构成。但是,操作部32的具体构成并不限定于按钮,例如也可以由杆、转盘等构成。在针41(马达54)为停止状态时,如果操作一次操作部32(按下一次按钮),则针41(马达54)加速至低速转速。如果再操作一次操作部32(再按下一次按钮),则针41(马达54)加速至高速转速。进而,如果再操作一次操作部32(再按下一次按钮),则针41(马达54)返回到停止状态。
(挂丝作业)
对向假捻加工机1的挂丝作业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挂丝作业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转速的推移的曲线图,图7以及图8是表示挂丝作业的顺序的示意图。在图6中,示出执行图5所示的各步骤的定时的一例,并且用虚线图示丝线Y的张力的推移的一部分。
操作人员首先将从供丝卷装Q拉出的丝线Y向针式加捻装置15进行挂丝,并使吸管25吸引该丝线Y(步骤S1,参照图7的(a)图)。此时,丝线Y在切断器23以及第1喂丝辊11的下方通过,并在通过了针式加捻装置15之后,经由张力传感器24到达吸管25。在向针式加捻装置15挂丝的作业中,操作人员在使丝线Y依次通过了引导部件52、针41、以及引导部件53(参照图3)之后,将针41定位成由磁铁49、50和辊45~48保持针41。
接着,操作人员操作操作部32,将针41从停止状态加速至低速转速(步骤S2)。在针41向低速转速加速的期间或者以低速转速旋转的期间,操作人员向第2喂丝辊16进行挂丝(步骤S3,参照图7的(b)图)。第2喂丝辊16的驱动辊被预先旋转驱动,并以由驱动辊和从动辊夹入丝线Y的方式进行挂丝,由此丝线Y被朝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输送(在之后说明的向第1喂丝辊11的挂丝也相同)。即,在步骤S3完成后,成为通过低速旋转的针41对行进的丝线Y进行加捻的状态。
接着,操作人员将丝线Y挂到位于挂丝位置的止捻导丝器12上,并使未图示的转换器沿着导轨22上升,由此使止捻导丝器12朝运行位置移动(步骤S4,参照图8的(a)图)。此时,丝线Y挂在驱动辊与从动辊分离的状态下的第1喂丝辊11上,并且通向切断器23。此外,在止捻导丝器12朝运行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丝线Y在通过第1加热装置13以及冷却装置14的丝线通道上移动。另外,步骤S2~S4不是必须按照该顺序来执行,也可以调换S2~S4的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多个步骤。
在步骤S2~S4完成的状态下,如果未产生断丝等而丝线Y的行进稳定,则操作人员操作操作部32,将针41从低速转速加速到高速转速(步骤S5)。接着,操作人员向第1喂丝辊11进行挂丝(步骤S6,参照图8的(b)图)。具体而言,成为通过第1喂丝辊11的驱动辊和从动辊将丝线Y夹入而把持并输送丝线Y的状态。
此处,在向第1喂丝辊11挂丝时,丝线Y的张力急剧地变高(参照图6的张力的推移),因此当在挂丝前张力较高时,在挂丝时有可能产生断丝。因此,操作人员在认为针41的转速充分上升、丝线Y的捻数增加、丝线Y的张力降低的定时,向第1喂丝辊11进行挂丝。具体而言,操作人员例如能够根据马达声音判断针41(马达54)的转速是否充分上升。另外,向第1喂丝辊11进行挂丝的定时,可以是针41朝向高速转速加速时,也可以是针41到达高速转速之后。
如果到步骤S6为止完成而丝线Y的行进等没有特别问题,则最后向第3喂丝辊18、第2加热装置19、第4喂丝辊20以及卷取装置21进行挂丝(步骤S7)。由此,在加工部3中实施了假捻加工的丝线Y由卷取部4卷取而生产卷装P。
(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具备:设定部31,用于对于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转速,至少设定与丝线生产时的转速即高速转速以及比高速转速低速的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以及操作部32,用于将针41的转速切换成高速转速以及低速转速。根据所述构成,由于设置有用于设定与高速转速以及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的设定部31,因此能够经由设定部31自由地变更针41(马达54)的转速。因此,也能够应对丝线Y的种类、生产条件的变更。此外,能够通过操作部32将针41(马达54)的转速切换成预先设定的高速转速以及低速转速,因此无需由操作人员进行细微的转速调整。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能够提高假捻加工机1的通用性,并且能够与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无关而容易地进行挂丝。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经由设定部31设定针41的加速度。当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加速度过大时,在加速时容易产生断丝,但极限的加速度根据丝线Y的种类、生产条件而不同。因此,通过还能够自由地设定针41(马达54)的加速度,由此能够与丝线Y的种类、生产条件无关地抑制在针41的加速时产生断丝。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41的加速度被设定为80000rpm/s以下(具体为10000~15000rpm/s程度)。虽然也取决于丝线Y的种类,但当针41的加速度大致为80000rpm/s以下时,能够良好地抑制在针41的加速时产生断丝。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54的低速转速被设定为高速转速的1/2以下的转速。通过将低速转速抑制为高速转速的1/2以下,能够减少低速旋转时的丝线Y的捻数而抑制丝线摆动,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挂丝。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当操作操作部32时,都将针41的转速从与设定于设定部31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较低的转速向较高的转速依次切换。根据这样的构成,如果根据挂丝作业的进展来操作操作部32,则例如能够将针41依次切换成停止状态→低速转速→高速转速。因而,能够消除误将针41从停止状态一下子加速到高速转速等失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马达54旋转驱动的旋转轴43的旋转方向被设为将针41向分别安装于两根旋转轴43、44的辊45(46)与辊47(48)之间压入的方向。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针41从安装于由马达54旋转驱动的旋转轴43的辊45、46分离,马达54的动力经由辊45、46可靠地传递至针41。因而,能够高精度地控制针41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张力传感器24,配置于针式加捻装置15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对丝线Y的张力进行测定;以及控制部30,基于由张力传感器24检测到的张力来执行规定的控制。在向假捻加工机1挂丝的作业中,有时丝线Y的张力急剧地变化而产生断丝。因此,通过基于丝线Y的张力来适当地执行规定的控制,能够抑制断丝并且良好地进行挂丝作业。通过以下的变形例对具体例进行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与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低速转速以及高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对转速本身进行设定。但是,也能够根据转速以外的设定值来间接地设定低速转速以及高速转速。例如,作为与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也可以对丝线Y的张力设定规定的第1张力。参照图9对该变形例进行详细说明。图9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转速的推移的曲线图,示出从停止状态到低速转速的推移,并且用虚线图示丝线Y的张力的推移的一部分。
当在针41为停止状态时操作人员操作操作部32时,如图9所示,随着针41的转速上升,丝线Y的张力降低。在如上述那样作为与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而设定有第1张力的情况下,在针41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张力传感器24测定出的丝线Y的张力降低至第1张力时,控制部30停止针41(马达54)的加速,将针41的转速维持为一定。此时的针41的转速成为本发明的低速转速。在该情况下,如果将第1张力设定为足够低的值,则即便在低速旋转时对第2喂丝辊16进行挂丝而张力急剧地增大(参照图9),也能够抑制在此时产生断丝。
优选为,在作为与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而设定有第1张力的情况下,在针41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张力传感器24测定出的丝线Y的张力降低至第1张力时,则控制部30将通知部27切换成通知状态。如此,通过将丝线Y的张力降低至第1张力的情况利用通知部27通知给操作人员,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地进行挂丝作业。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根据马达声音来判断在步骤S6中对第1喂丝辊11进行挂丝的定时,但在该情况下,个人差较大。因此,也可以对于丝线Y的张力预先设定规定的第2张力,在针41从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张力传感器24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第2张力时,控制部30将通知部27切换成通知状态。如此,只要适当地设定第2张力,操作人员就能够在适当的定时对第1喂丝辊11进行挂丝。
如上所述,在作为适于对第1喂丝辊11进行挂丝的丝线Y的张力而设定有第2张力的情况下,在针41从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张力传感器24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第2张力时,控制部30也可以停止针41(马达54)的加速。如此,通过以丝线Y的张力降低至第2张力时的转速维持针41的转速,能够在丝线Y的捻数为一定且稳定的状态下对第1喂丝辊11进行挂丝。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知部27与操作部32分开设置。但是,操作部32也可以构成为兼具通知部27的功能。例如,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操作部32由按钮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按钮构成为能够点亮或者闪烁,由此使其发挥作为通知部的功能。
(4)控制部30也可以在针41达到高速转速时将通知部27切换成通知状态。具体而言,当马达54的转速到达与针41的高速转速对应的转速时,将通知部27切换成通知状态即可。由此,之后的向第3喂丝辊18、第4喂丝辊20以及卷取装置21的挂丝的成功率提高。
(5)上述实施方式的针式加捻装置15为,两根旋转轴43、44中仅一根旋转轴43由马达54旋转驱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两根旋转轴43、44的双方均被旋转驱动。在该情况下,即便不进行带的卷挂切换等,也能够简单地切换S捻与Z捻。
(6)对于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的各装置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转换器使止捻导丝器12能够移动,但也能够使止捻导丝器12成为固定式(参照日本特开2011-47074号公报),也可以成为通过手动来移动转换器的构成。此外,也能够省略冷却装置14、第2加热装置19。

Claims (31)

1.一种假捻加工机,具备针式加捻装置,该针式加捻装置具有在与分别安装于两根旋转轴的辊的周面接触了的状态下被保持的圆筒状的针,通过马达对上述两根旋转轴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旋转驱动,由此使上述针旋转而对在上述针的内部行进的丝线进行加捻,在向上述针式加捻装置进行了挂丝之后,上述针从停止状态加速,上述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定部,用于对于上述针的转速,至少设定与丝线生产时的转速即高速转速以及比上述高速转速低速的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以及
操作部,用于将上述针的转速切换成上述高速转速以及上述低速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能够经由上述设定部设定上述针的加速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针的加速度被设定为80000rpm/s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低速转速被设定为上述高速转速的1/2以下的转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低速转速被设定为上述高速转速的1/2以下的转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低速转速被设定为上述高速转速的1/2以下的转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每当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都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与设定于上述设定部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低的转速向高的转速依次切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每当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都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与设定于上述设定部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低的转速向高的转速依次切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每当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都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与设定于上述设定部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低的转速向高的转速依次切换。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每当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都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与设定于上述设定部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低的转速向高的转速依次切换。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每当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都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与设定于上述设定部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低的转速向高的转速依次切换。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每当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都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与设定于上述设定部的设定值相应的转速中的低的转速向高的转速依次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马达旋转驱动的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被设为,将上述针向分别安装于上述两根旋转轴的上述辊之间压入的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张力传感器,配置于上述针式加捻装置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测定丝线的张力;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来执行规定的控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张力传感器,配置于上述针式加捻装置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测定丝线的张力;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来执行规定的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与上述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1张力,
在上述针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1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与上述低速转速相关的设定值,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1张力,
在上述针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1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在上述针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1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在上述针从停止状态起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1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2张力,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2张力,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2张力,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2张力,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2张力,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能够切换成向操作人员通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状态,
对于丝线的张力设定有规定的第2张力,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通知部切换成上述通知状态。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从上述低速转速加速时,当由上述张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张力降低至上述第2张力时,上述控制部停止上述马达的加速。
CN201910117176.8A 2018-03-16 2019-02-15 假捻加工机 Active CN110273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8958 2018-03-16
JP2018048958A JP7128574B2 (ja) 2018-03-16 2018-03-16 仮撚加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3207A CN110273207A (zh) 2019-09-24
CN110273207B true CN110273207B (zh) 2022-08-23

Family

ID=6549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7176.8A Active CN110273207B (zh) 2018-03-16 2019-02-15 假捻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40103B1 (zh)
JP (1) JP7128574B2 (zh)
CN (1) CN110273207B (zh)
TW (1) TWI7782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0207B2 (ja) 2020-02-20 2023-12-0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及び糸張力把握方法
JP7398323B2 (ja) * 2020-04-06 2023-12-14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JP2022074285A (ja) * 2020-11-04 2022-05-18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EP4310231A1 (en) 2021-03-16 2024-01-24 TMT Machinery, Inc. False twis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92519A (en) * 1966-01-31 1968-07-16 Scragg & Sons Textile apparatus
US3662531A (en) * 1970-04-21 1972-05-16 Logan Inc Jonath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production of textured textile yarn
JPS5025839A (zh) 1973-07-11 1975-03-18
JPS59150130A (ja) * 1983-02-16 1984-08-28 東レ株式会社 延伸仮撚機の駆動方法
KR0171697B1 (ko) * 1994-10-03 1999-01-15 고이찌 기꾸찌 더블 가연 장치를 갖춘 크릴
JP3196712B2 (ja) * 1998-02-26 2001-08-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JP2002069763A (ja) 2000-08-25 2002-03-08 Toray Eng Co Ltd ピンツイスター式仮撚装置
EP1614781A1 (de) * 2004-07-06 2006-01-11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Verfahren und Drallgeber zur Falschdraht-Texturierung
CN200964467Y (zh) * 2006-10-19 2007-10-24 江苏九州纺织有限公司 空芯锭
JP2011047074A (ja) 2009-08-27 2011-03-10 Tmt Machinery Inc 仮撚加工機
CN102534901A (zh) 2012-02-17 2012-07-04 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转子式假捻器
JP6457342B2 (ja) 2014-07-03 2019-01-23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及び、仮撚加工機の糸掛け方法
CN204039637U (zh) * 2014-08-14 2014-12-24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喷水织机电子假捻机构
CN204939711U (zh) * 2015-08-19 2016-01-06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假捻变形机
CN113050568B (zh) * 2017-02-22 2022-03-15 苏州普力玛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假捻丝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8574B2 (ja) 2022-08-31
CN110273207A (zh) 2019-09-24
TWI778228B (zh) 2022-09-21
JP2019157313A (ja) 2019-09-19
EP3540103A1 (en) 2019-09-18
TW201938866A (zh) 2019-10-01
EP3540103B1 (en) 202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3207B (zh) 假捻加工机
TWI784141B (zh) 假捻加工機
JP4486115B2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仮撚加工機
EP2727870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JP5642441B2 (ja) 紡糸巻取装置への糸掛け方法、紡糸巻取装置、及びサクションガン
CN105297197B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CN106567170B (zh)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JP5615721B2 (ja) 繊維機械及び繊維機械の糸巻き取り方法
JP2014040325A (ja) 駆動状態検出装置、巻取ユニット、巻取機、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JP2007277751A (ja) 仮撚加工機
JP2008024438A (ja) 糸巻取装置
EP2752513B1 (en) Spinning machine
WO2022196185A1 (ja) 仮撚加工機
CN114438634A (zh) 假捻加工机
JP2014009405A (ja) 紡績機
CN111793863B (zh) 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械
JP2021165443A (ja) 仮撚加工機
CN116262577A (zh) 丝线输送装置以及假捻加工机
JPH0641835A (ja) 延伸仮撚機の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