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8634A - 假捻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假捻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8634A
CN114438634A CN202111181543.4A CN202111181543A CN114438634A CN 114438634 A CN114438634 A CN 114438634A CN 202111181543 A CN202111181543 A CN 202111181543A CN 114438634 A CN114438634 A CN 114438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rotational speed
yarn
processing units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15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出水良光
广濑太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438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86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13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after drawing the yarn on the same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6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30Devices controlling the forwarding speed to synchronise with supply, treatment, or take-up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 D02G1/0273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threading up and starting the false-twisting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8Rollers or other friction causing elements
    • D02G1/082Rollers or other friction causing elements with the periphery of at least one disc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2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above-mentioned operations or devices; After-treatments for fixing crimp or cur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捻加工机,在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的假捻加工机中,缩短重新运转时所需要的时间并且抑制断丝的产生。在排列有具有对在旋转的针的内部行进的丝线加捻的针式加捻装置(15)的多个加工单元(10),各加工单元(10)的针式加捻装置(15)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的假捻加工机(1)中,具备对多个加工单元(10)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30)。控制部(30)构成为能够执行如下的同时驱动模式:在多个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时不切断在各加工单元(10)中行进的丝线(Y),在多个加工单元(10)的重新运转时使各加工单元(10)的针式加捻装置(15)同时驱动。

Description

假捻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捻加工机,排列有具有针式加捻装置的多个加工单元。
背景技术
假捻加工机具有排列有具备加捻装置的多个加工单元(也被称作锭子)的构成。作为加捻装置,例如已知有对在旋转的针的内部行进的丝线加捻的针式加捻装置。以往,在具备针式加捻装置的假捻加工机中,对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的驱动轴卷挂共同的切向带。而且,构成为,通过使切向带旋转,由此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被同时驱动。根据该构成,当在某个加工单元中产生了断丝的情况下,使切向带的旋转停止时,全部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会同时停止。因此,操作人员需要来到产生了断丝的加工单元,通过手动将该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的驱动轴从切向带分离这样的操作。
为了减轻在假捻加工机中产生了断丝时的上述那样的操作人员的负担,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构成为,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分别独立地由马达驱动。而且,以使检测到断丝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自动地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57314号公报
此处,对专利文献1那样的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被分别独立地驱动的假捻加工机中的挂丝作业进行说明。在进行挂丝作业时,在使各加工单元的喂丝辊等动作的状态下,操作人员向各加工单元依次进行挂丝作业。操作人员为,当向某个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的挂丝结束时,通过开关操作等而使该针式加捻装置立即驱动。其原因在于,如果不如此进行,则未被加捻的丝线会在针的内部行进,针内部的行进阻力变高而容易产生断丝。
在由于维护、长时间的停工等而使假捻加工机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一般会切断各加工单元的丝线,并在重新运转时进行挂丝作业。但是,上述那样的挂丝作业非常花费时间。因此,例如在为了电气施工、批次变更等而使假捻加工机的运转停止短时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切断各加工单元的丝线而停止,省略重新运转时的挂丝作业。然而,当在保留了丝线的状态下使各加工单元重新运转时,虽然喂丝辊等被驱动,但未由操作人员进行开关操作等的针式加捻装置仍保持停止。其结果,在针式加捻装置的针未旋转的状态下丝线开始行进,有可能产生断丝。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的假捻加工机中,缩短重新运转时所需要的时间并且抑制断丝的产生。
本发明为一种假捻加工机,排列有具有对在旋转的针的内部行进的丝线加捻的针式加捻装置的多个加工单元,上述各加工单元的上述针式加捻装置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其特征在于,具备对上述多个加工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如下的同时驱动模式:在上述多个加工单元的运转停止时不切断在上述各加工单元中行进的丝线,在上述多个加工单元的重新运转时使上述各加工单元的上述针式加捻装置同时驱动。
在本发明中,当执行同时驱动模式时,丝线不被切断而各加工单元的运转停止,因此能够省略重新运转时的挂丝作业。进而,在重新运转时,各加工单元的针式加捻装置被同时驱动,在丝线开始行进的同时针式加捻装置的针开始旋转,因此能够抑制断丝。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重新运转时所需要的时间并且抑制断丝的产生。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同时驱动模式下的重新运转时,将上述针的转速加速到比生产时的转速低的低转速。
当使针的转速一下子上升到生产时的转速时,由于丝线的张力暂时变得过大或者丝线松弛而丝线从原本的丝线通道脱离,有可能产生断丝。因此,如上所述,在同时驱动模式的执行时,不突然将针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而停留在到低转速为止的加速,由此能够抑制断丝的产生。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上述各加工单元设置有用于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上述低转速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的操作部。
通过设置这样的操作部,操作人员能够在各加工单元中确认完成在针以低转速旋转的期间是否不存在断丝、丝线从原本的丝线通道脱离这样的异常之后,将各加工单元的针依次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设置有用于将上述各加工单元的上述针的转速从上述低转速同时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的操作部。
如果设置有这样的操作部,则操作人员能够在各加工单元中确认完成在针以低转速旋转的期间是否不存在断丝、丝线从原本的丝线通道脱离这样的异常之后,通过对操作部进行一次操作就将各加工单元的针同时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各加工单元具有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能够将由上述针式加捻装置加捻后的丝线卷取于筒管而形成卷装,并且进行用于将上述卷装更换成新的上述筒管的更换动作,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同时驱动模式下的重新运转时,在上述针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之后,使上述卷取装置执行上述更换动作。
在各加工单元的运转停止时,针一边从生产时的转速减速一边对丝线实施假捻加工。此外,在各加工单元的重新运转时,针一边朝向生产时的转速加速一边对丝线实施假捻加工。如此,针在以比生产时的转速低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所假捻加工的丝线,有可能成为不满足规定品质的不良丝线,因此优选尽量排除。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针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之后执行更换动作,由此虽然在更换前的卷装中有可能包含不良丝线,但能够避免在更换后的卷装中包含不良丝线。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控制部为,在从上述针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上述卷取装置执行上述更换动作。
如此,通过从针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待机规定时间,由此能够在针的转速稳定之后进行更换动作,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在更换后的卷装中包含不良丝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从图2的III方向观察针式加捻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假捻加工机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同时驱动模式执行时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假捻加工机;10:加工单元;15:针式加捻装置;30:控制部;24:驱动开关(操作部);41:针;Y:丝线;B:筒管;P:卷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假捻加工机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的构成的示意图。假捻加工机1构成为,沿着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作机体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对丝线Y实施假捻加工的加工单元10(也被称作锭子)。各加工单元10构成为,具有供给丝线Y的供丝部2、对从供丝部2供给的丝线Y进行假捻加工的加工部3、以及对由加工部3进行了假捻加工的丝线Y进行卷取而形成卷装P的卷取部4。
供丝部2从供丝卷装Q向加工部3供给丝线Y。加工部3对沿着丝线通道行进的丝线Y实施假捻加工。在加工部3中,从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起沿着丝线通道依次配置有第1喂丝辊11、止捻导丝器12、第1加热装置13、冷却装置14、针式加捻装置15、第2喂丝辊16、络交装置17、第3喂丝辊18、第2加热装置19以及第4喂丝辊20。卷取部4为,通过卷取装置21对由加工部3进行了假捻加工的丝线Y进行卷取而形成卷装P。
假捻加工机1具有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配置的主机体5以及卷取体6。主机体5以及卷取体6在机体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主机体5的上部与卷取体6的上部通过支承框架7连结。构成各加工单元10的加工部3的装置主要安装于主机体5、支承框架7。由主机体5、卷取体6以及支承框架7包围的空间为作业空间8。丝线Y主要在作业空间8的周围行进。操作人员在作业空间8中进行挂丝作业等各种作业。
(加工部)
第1喂丝辊11是将从供丝部2供给的丝线Y朝向第1加热装置13输送的辊。第1喂丝辊11配置在卷取体6的上部。第1喂丝辊11具有驱动辊以及从动辊,在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夹持了丝线Y的状态下将丝线Y朝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输送。各加工单元10的驱动辊与共同的驱动轴连结,并被同时驱动。第2喂丝辊16、第3喂丝辊18以及第4喂丝辊20也具有相同的构成。
止捻导丝器12防止由针式加捻装置15对丝线Y赋予的捻转朝比止捻导丝器12靠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传播。止捻导丝器12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第1喂丝辊11与第1加热装置13之间。
第1加热装置13是用于对由针式加捻装置15加捻后的丝线Y进行加热的装置。第1加热装置13安装于支承框架7的上端部。
冷却装置14是用于对由第1加热装置13加热后的丝线Y进行冷却的装置。冷却装置14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第1加热装置13与针式加捻装置15之间。
针式加捻装置15是用于对丝线Y加捻的装置。针式加捻装置15配置于主机体5的上部。各加工单元10的针式加捻装置15构成为,能够由后述的马达54(参照图2以及图4)分别独立地驱动。
第2喂丝辊16是将由针式加捻装置15加捻后的丝线Y朝向络交装置17输送的辊。第2喂丝辊16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针式加捻装置15的下方。第2喂丝辊16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比第1喂丝辊11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快。因此,丝线Y在第1喂丝辊11与第2喂丝辊16之间被拉伸。
络交装置17是通过对丝线Y喷射空气来赋予络交的装置。络交装置17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第2喂丝辊16的下方。
第3喂丝辊18是将由络交装置17赋予了络交的丝线Y朝向第2加热装置19输送的辊。第3喂丝辊18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络交装置17的下方。第3喂丝辊18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比第2喂丝辊16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慢。因此,丝线Y在第2喂丝辊16与第3喂丝辊18之间松弛。
第2加热装置19是用于对从第3喂丝辊18输送来的丝线Y进行加热的装置。第2加热装置19在主机体5中配置于第3喂丝辊18的下方。
第4喂丝辊20是将由第2加热装置19进行了热处理的丝线Y朝向卷取装置21输送的辊。第4喂丝辊20配置于卷取体6的下部。第4喂丝辊20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比第3喂丝辊18对丝线Y的输送速度慢。因此,丝线Y在第3喂丝辊18与第4喂丝辊20之间松弛。
在如此构成的加工部3中,通过针式加捻装置15对在第1喂丝辊11与第2喂丝辊16之间被拉伸的丝线Y加捻。由针式加捻装置15形成的捻转传播到止捻导丝器12,但不会传播到比止捻导丝器12靠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如此被拉伸且被加捻后的丝线Y,在通过第1加热装置13加热之后,通过冷却装置14冷却而被热定形。通过了针式加捻装置15的丝线Y在到达第2喂丝辊16之前被退捻。但是,丝线Y的捻转被如上述那样热定形,因此各长丝维持波状的假捻状态。之后,通过络交装置17赋予络交且通过第2加热装置19热定形后的丝线Y,由卷取装置21卷取。
在第1喂丝辊11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切断丝线Y的切断器23。此外,在主机体5上与各加工单元10对应地设置有驱动开关24(相当于本发明的操作部)。驱动开关24是用于切换针式加捻装置15的马达54的动作、即针41的旋转状态的开关。
(卷取部)
卷取装置21将由针式加捻装置15加捻后的丝线Y卷取于安装在卷取轴21a上的筒管B而形成卷装P。在卷取装置21附近设置有用于保管新的筒管B的筒管保管部28、以及用于暂时存积卷装P的卷装存积部29。卷取装置21构成为能够执行如下的更换动作:从卷取轴21a取下卷装P而使其移动到卷装存积部29,且从筒管保管部28接受新的筒管B而安装到卷取轴21a上。
(针式加捻装置)
图2是表示针式加捻装置15的构成的示意图,图3是从图2的III方向观察针式加捻装置15的图。针式加捻装置15为,通过圆筒状的针41围绕轴旋转而对在针41内部行进的丝线Y加捻。另外,在图2中,丝线Y从上朝下行进。此外,在图3中,省略导丝部件52的图示。
针式加捻装置15具有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件42的两根旋转轴43、44。在旋转轴43上安装有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辊45、46。在旋转轴44上安装有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辊47、48。辊45与辊47在轴向上被配置于相同位置,且如图3所示,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稍微分离。同样,辊46与辊48在轴向上被配置于相同位置,且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稍微分离。旋转轴43由马达54围绕轴旋转驱动。
针41是沿着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丝线Y在针41内部行进。在针41的轴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后述的磁铁49、50对置的磁性部41a。此外,在针41的轴向的一端部(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在内部固定有沿着直径方向延伸的卷挂部41b。在卷挂部41b上卷挂有一圈丝线Y。通过这种构成,当针41围绕轴旋转时,对丝线Y进行加捻。
在轴向上在辊45与辊46之间配置有磁铁49。同样,在轴向上在辊47与辊48之间配置有磁铁50。磁铁49、50经由托架51(参照图3)而固定于支承部件42。当以针41的磁性部41a与磁铁49、50对置的方式将针41插入到辊45(46)与辊47(48)之间时,如图3所示,针41由磁铁49、50保持。详细来说,针41在被辊45(46)与辊47(48)夹持且与辊45(46)的周面以及辊47(48)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由磁铁49、50保持。针41未相对于其他部件进行机械固定,而通过磁铁49、50的磁力以及与各辊45~48的周面的摩擦力来保持。
在针41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配置有环状的导丝部件52。导丝部件52经由未图示的托架而固定于支承部件42。此外,在针41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管状的导丝部件53。导丝部件53直接固定于支承部件42。但是,导丝部件52、53的形状、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在此处说明的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如图3中箭头所示,当通过旋转驱动旋转轴43而使辊45旋转时,与辊45的周面接触的针41朝与辊45相反的方向从动旋转。进而,与针41的周面接触的辊47朝与针41相反的方向从动旋转。如此,通过针41被围绕轴旋转驱动,由此对丝线Y进行加捻。
每当按下设置于各加工单元10的驱动开关24时,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旋转状态就按照停止→低转速→生产时的转速→停止的顺序切换。暂时维持为比生产时的转速低的低转速的目的在于,抑制由于在挂丝时一下子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而导致的断丝的产生。
(电气构成)
图4是表示假捻加工机1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在图4中,由于纸面的关系,仅图示出一个加工单元10,但其他加工单元10也是相同构成。假捻加工机1具有对多个加工单元1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在控制部30上连接有用于操作人员输入控制模式以及各种设定值的设定部31。作为控制模式的一例,存在之后说明的通常模式以及同时驱动模式等。此外,作为能够通过设定部31输入的设定值的一例,存在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转速(低转速、生产时的转速)等。设定部31例如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也可以采用键盘与监视器的组合等其他构成。
机体开关32是用于使多个加工单元10同时地运转停止或者重新运转的开关。当操作人员操作机体开关32时,控制部30根据由设定部31设定的控制模式以及各种设定值,对各加工单元10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30还与设置于各加工单元10的驱动开关24连接。控制部30通过识别各加工单元10的驱动开关24的状态,能够推断出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旋转状态。此外,针41的旋转状态不仅能够通过驱动开关24来切换,而且能够构成为通过控制部30来切换。
(不切断丝线而运转停止的情况下的问题点)
在由于维护、长时间的停工而使假捻加工机1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在选择了通常模式的基础上按下机体开关32。在通常模式下,控制部30在使各加工单元10的切断器23切断丝线Y之后、或者在切换丝线Y的同时,使各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如此,在切断丝线Y之后使各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操作人员需要在重新运转时进行挂丝作业。
在挂丝作业时,操作人员按下机体开关32,使各加工单元10的喂丝辊11、16、18、20以及卷取装置21等驱动。在通常模式下的重新运转时,即使按下机体开关32,针式加捻装置15也不被驱动。操作人员为,当在某个加工单元10中向针式加捻装置15的挂丝结束时,立即按下该加工单元10的驱动开关24,使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旋转。其原因在于,当在挂丝后不立即使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旋转时,丝线Y通过卷挂部41b时的行进阻力变高,容易产生断丝。
挂丝作业非常花费时间,因此例如在为了电气施工、批次变更等而使假捻加工机1的运转停止短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不切断丝线Y而直接保留。然而,当在保留了丝线Y的状态下为了重新运转而按下机体开关32时,在通常模式下,各加工单元10的喂丝辊11、16、18、20以及卷取装置21等被驱动,但各加工单元10的针式加捻装置15保持停止。其结果,在针41不旋转的状态下丝线Y行进,有可能产生断丝。因此,在假捻加工机1中搭载有同时驱动模式,在该同时驱动模式下,即使在不切断丝线Y而使各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断丝的产生的同时重新运转。
(同时驱动模式)
参照图5的流程图对选择了同时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假捻加工机1从运转停止到重新运转的一系列动作进行说明。在假捻加工机1的运转中,当在选择了同时驱动模式的状态下按下机体开关32时(步骤S1中为“是”),控制部30不通过切断器23切断丝线Y而使各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步骤S2)。由此,能够在各加工单元10中保留丝线Y,不需要重新运转时的挂丝作业。
当在使假捻加工机1停止的状态下电气施工、批次变更等作业结束并使假捻加工机1重新运转时,操作人员按下机体开关32。当机体开关32被按下时(步骤S3中为“是”),控制部30使各加工单元10重新运转(步骤S4)。在同时驱动模式下,当机体开关32被按下时,各加工单元10的喂丝辊11、16、18、20以及卷取装置21等被驱动,并且各加工单元10的针式加捻装置15也被同时驱动。因而,能够抑制由于针41不旋转而丝线Y开始行进导致的断丝。但是,针41的转速停留在到低转速为止的加速。其原因在于,抑制由于将针41的转速一下子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而产生断丝。
在将针41的转速维持为低转速的期间中,操作人员在各加工单元10中依次确认是否产生了断丝、丝线从原本的丝线通道脱离这样的问题。对于确认了没有问题的加工单元10,操作人员将该加工单元10的驱动开关24按下一次(步骤S5中为“是”),使针41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步骤S6)。另外,对各加工单元10依次执行步骤S5~步骤S8的处理。
虽然在图5的流程图中省略记载,但对于产生了断丝的加工单元10,操作人员将该加工单元10的驱动开关24按下两次,使针式加捻装置15暂时停止。然后,在挂丝作业结束之后,将驱动开关24按下一次并再次确认在低转速下是否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则将驱动开关24再按下一次而使针41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步骤S6)。之后,前进至步骤S7。
当从针41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经过规定时间时(步骤S7中为“是”),控制部30使该加工单元10的卷取装置21执行更换动作(步骤S8)。上述规定时间是针41从低转速开始加速并稳定于生产时的转速为止所需要的时间。规定时间能够经由设定部31来自由设定。在从将针41开始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执行更换动作的理由如下。
在使各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时,在喂丝辊11、16、18、20以及针式加捻装置15等各装置从开始减速到停止为止的期间,也通过卷取装置21卷取丝线Y。但是,在各装置未按照生产时的条件进行动作的状态下被实施假捻加工的丝线Y有可能成为低品质。因而,卷取了低品质的丝线Y的卷装P,被作为不良卷装来管理或者进行废弃处理。同样,在使各加工单元10重新运转时,在喂丝辊11、16、18、20以及针式加捻装置15等各装置达到生产时的动作条件之前的期间所加工的丝线Y也有可能成为低品质。
因此,通过在从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即在稳定于生产时的转速之后进行更换动作,由此在运转停止时以及重新运转时所生产的有可能成为低品质的丝线Y全部被卷取于更换前的卷装P。因而,能够防止在更换后形成的卷装P中包含低品质的丝线Y,能够将不良卷装的生产抑制到最低限度。
在对各加工单元10执行完成步骤S5~S8之后,基于同时驱动模式的假捻加工机1的重新运转结束。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中,当执行同时驱动模式时,丝线Y不被切断而各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因此能够省略重新运转时的挂丝作业。进而,在重新运转时,各加工单元10的针式加捻装置15被同时驱动,并在丝线Y开始行进的同时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开始旋转,因此能够抑制断丝。因而,能够缩短重新运转时所需要的时间并且抑制断丝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在同时驱动模式下的重新运转时,将针41的转速加速到比生产时的转速低的低转速。当使针41的转速一下子上升到生产时的转速时,由于丝线Y的张力暂时变得过大或者丝线Y松弛而丝线Y从原本的丝线通道脱离,有可能产生断丝。因此,如上所述,在同时驱动模式的执行时,不突然将针41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而停留在到低转速为止的加速,由此能够抑制断丝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加工单元10设置有用于将针41的转速从低转速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的操作部(驱动开关24)。通过设置这样的操作部,操作人员能够在各加工单元10中确认完成在针41以低转速旋转的期间是否不存在断丝、丝线Y从原本的丝线通道脱离这样的异常之后,将各加工单元10的针41依次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为,在同时驱动模式下的重新运转时,在针41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之后,使卷取装置21执行更换动作。在各加工单元10的运转停止时,针41一边从生产时的转速减速一边对丝线Y实施假捻加工。此外,在各加工单元10的重新运转时,针41一边朝向生产时的转速加速一边对丝线Y实施假捻加工。如此,针41在以比生产时的转速低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所假捻加工的丝线Y,有可能成为不满足规定品质的不良丝线,因此优选尽量排除。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针41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之后执行更换动作,由此虽然在更换前的卷装P中有可能包含不良丝线,但能够避免在更换后的卷装P中包含不良丝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在从针41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卷取装置21执行更换动作。如此,通过在从针41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待机规定时间,由此能够在针41的转速稳定之后进行更换动作,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在更换后的卷装P中包含不良丝线。
(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假捻加工机1的重新运转时,将针式加捻装置15的针41的转速暂时维持为低转速。但是,也可以在重新运转时将针41的转速一下子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加工单元10设置有用于将针41的转速从低转速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的操作部(驱动开关24)。但是,也可以代替这样的操作部,而设置用于将各加工单元10的针41的转速从低转速同时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的操作部。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在各加工单元10中确认完成在针41以低转速旋转的期间是否不存在断丝、丝线Y从原本的丝线通道脱离这样的异常之后,仅通过对操作部进行一次操作就能够将各加工单元10的针41同时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同时驱动模式下重新运转时,在从针41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该加工单元10的卷取装置21自动地执行更换动作。但是,也可以为,操作人员等待针41的旋转稳定于生产时的转速而对规定的开关等进行操作,由此使卷取装置21进行更换动作。此外,在重新运转时并不必须使卷取装置21执行更换动作。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机体开关32以及驱动开关24可以采用按钮式、拨杆式、转盘式、其他适当构成。

Claims (6)

1.一种假捻加工机,排列有具有对在旋转的针的内部行进的丝线加捻的针式加捻装置的多个加工单元,上述各加工单元的上述针式加捻装置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该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多个加工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如下的同时驱动模式:在上述多个加工单元的运转停止时不切断在上述各加工单元中行进的丝线,在上述多个加工单元的重新运转时使上述各加工单元的上述针式加捻装置同时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同时驱动模式下的重新运转时,将上述针的转速加速到比生产时的转速低的低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加工单元中设置有用于将上述针的转速从上述低转速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的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将上述各加工单元的上述针的转速从上述低转速同时加速到生产时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加工单元具有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将由上述针式加捻装置加捻后的丝线卷取于筒管而形成卷装,并且能够进行将上述卷装更换成新的上述筒管的更换动作,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同时驱动模式下的重新运转时,在上述针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之后,使上述卷取装置执行上述更换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针的转速达到生产时的转速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上述卷取装置执行上述更换动作。
CN202111181543.4A 2020-11-04 2021-10-11 假捻加工机 Pending CN1144386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4200A JP2022074285A (ja) 2020-11-04 2020-11-04 仮撚加工機
JP2020-184200 2020-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8634A true CN114438634A (zh) 2022-05-06

Family

ID=7830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1543.4A Pending CN114438634A (zh) 2020-11-04 2021-10-11 假捻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95612A1 (zh)
JP (1) JP2022074285A (zh)
CN (1) CN114438634A (zh)
TW (1) TW20221934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0130A (ja) * 1983-02-16 1984-08-28 東レ株式会社 延伸仮撚機の駆動方法
JP2527036B2 (ja) * 1989-06-30 1996-08-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紡機の満管予報の出力方法
EP0952245B1 (en) * 1998-03-27 2003-01-08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Individual-spindle-drive type multi-twister
DE10251443A1 (de) * 2001-11-15 2003-09-18 Murata Machinery Ltd Textilmaschinen-Antriebsvorrichtung
JP7128575B2 (ja) * 2018-03-16 2022-08-3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JP7128574B2 (ja) * 2018-03-16 2022-08-3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4285A (ja) 2022-05-18
TW202219343A (zh) 2022-05-16
EP3995612A1 (en) 2022-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86115B2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仮撚加工機
TWI784141B (zh) 假捻加工機
CN110273207B (zh) 假捻加工机
JP5453004B2 (ja) 仮撚り繊維機械
CN105253703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5615721B2 (ja) 繊維機械及び繊維機械の糸巻き取り方法
JP2017517653A (ja) 繊維機械および繊維機械を運転する方法
CN106149110B (zh) 在气流纺纱机的工作站处大量纺纱进入的方法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CN114438634A (zh) 假捻加工机
EP1726695B1 (en) Core yarn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02599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with a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yarn joining method
US3358433A (en) Collection of synthetic polymeric yarns or filaments
JP6226975B2 (ja) ドラフトユニットおよび2つの繊維材料供給装置を有する繊維機械および繊維材料供給方法
CN116685729A (zh) 假捻加工机
JP2008024438A (ja) 糸巻取装置
US3638414A (en) Programmed spindle speed
CN112093587B (zh) 用于无结连接两个纱线头的纱线连接装置
CN111793863B (zh) 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械
EP2671980A1 (en) Yarn twist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tarting up a drive motor
EP4292968A1 (en) Yarn processor
CN112093586A (zh) 用于无结连接两个纱线头的纱线连接装置
JPS62253B2 (zh)
JP2024007744A (ja) 紡績機、パッケージ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ッケージ
KR20230086469A (ko) 금속수세미 제조장치
JP2005009037A (ja) 仮撚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