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1074A - 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1074A
CN110261074A CN201910128953.9A CN201910128953A CN110261074A CN 110261074 A CN110261074 A CN 110261074A CN 201910128953 A CN201910128953 A CN 201910128953A CN 110261074 A CN110261074 A CN 110261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upling hose
brake coupling
mounting structure
lay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89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润奎
李在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 R&a Co
HS 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d R&a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 R&a Co filed Critical And R&a Co
Publication of CN110261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1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4Arrangements of piping, valves in the piping, e.g. cut-off valves, couplings or air h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4Arrangements of piping, valves in the piping, e.g. cut-off valves, couplings or air hoses
    • B60T17/043Brake line couplings, air hoses and stopco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6Investigating twisting or coil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支架,分别插入有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的一侧的第一装配构件;第一安装块,设置成附着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并能够升降;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块进行升降;第二安装块,附着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支架或移动支架而固定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或所述移动支架上分别插入有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的另一侧的第二装配构件;以及左右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支架进行左右移动,所述制动软管的第一装配构件和第二装配构件为被布局成能够反映所述制动软管与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的通用装配构件。本发明可进行多种实施方式。

Description

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较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反映安装有通用装配构件的制动软管和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从而实行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所述装配构件根据制动软管的布局设定而进行提前预测设定。
背景技术
通常,在如汽车等车辆上设置有液压式制动器,其根据刹车踏板的操作,存储于制动缸的液压油被供给至设置在车轮上的轮缸,以产生制动力。
在上述液压式制动器中,在车辆的后轮上为了提高制动力而应用有鼓式制动器,其根据液压油的作用,轮缸使制动蹄与制动鼓紧贴,以产生制动力。
此外,在车辆的前轮上应用有盘式制动器,其根据液压油的作用,附着在轮缸的前端的刹车片挤压制动盘的两面。
其中,制动软管起到将液压油从所述制动缸输送至轮缸的通道作用。
所述制动软管应稳定地固定在可避免来自周围装置或部件的干扰的位置上。为此,最近对能够稳定地固定所述制动软管且装配容易的制动软管组件的要求逐渐增加。
因此,本申请人在以下专利文献1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1624516号(2016.05.20.授权)中公开了用于固定制动软管的构成部件的装配容易的车辆用制动软管组件。
此外,制动软管需要与周围的其他部件不发生干扰且不摇晃稳定地设置,因此实施与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测试,以往的制动软管的干扰测试过程是以如下形式进行测试的:当完成制动软管的设计时,以将制动软管设置在实际汽车上的状态,在行驶当中检查制动软管和周边部件之间是否存在干扰。
为此,实施针对制动软管的布局设定,在进行用于这种布局设定的测试过程中,当制动软管受周边部件的干扰时,再次去除制动软管之后,重新设计,再次进行安装之后进行测试,从而具有的问题是,制造制动软管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并且增加制造费用。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人在以下专利文献2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1574287号(2015.11.27.授权)中公开了制动软管的布局设定系统及方法,其能够提前预测制动软管和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以能够准确进行设定。
如此,在完成装配有用于固定制动软管的构成部件的车辆用制动软管组件以及预测制动软管和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的布局之后,对制动软管成品进行耐久性测试。
但是,以往的针对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中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耗费用于制造反映了布局结果的制动软管成品、制造用于制造这种成品的副产品以及制造用于将副产品附着至耐久性测试机的夹具或装配构件的时间和费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第10-1624516号(2016.05.20.授权)
(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专利第10-1574287号(2015.11.27.授权)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能够在连接并固定制动软管的通用装配构件反映布局结果之后,对附着有通用装配构件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进行测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支架,分别插入有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的一侧的第一装配构件;第一安装块,设置成附着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并能够升降;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块进行升降;第二安装块,附着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支架或移动支架,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或所述移动支架上分别插入有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的另一侧的第二装配构件;以及左右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支架进行左右移动,所述制动软管的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构件是被布局成能够反映所述制动软管与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的通用装配构件。
设置于附着在汽车的前轮上的所述制动软管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装配构件可以附着在所述移动支架上,设置于附着在所述汽车的后轮上的所述制动软管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可以附着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
所述第一安装块可以包括能够附着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支架固定用板以及与所述升降驱动单元连接的升降轴,通过所述升降驱动单元的操作,所述升降轴可以升降驱动预设长度及次数。
所述支架固定用板还可以包括打孔而成的多个螺纹连接孔,能够使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改变附着位置进行附着。
所述第二安装块可以包括杆状的多个支架固定用垂直支撑件,和在所述垂直支撑件内突出并分别附着有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或所述移动支架的多个垂直轴,附着有所述移动支架的所述垂直轴通过所述左右驱动单元的操作左右旋转预设角度及次数。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的应用于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布局设定系统可以包括:测试部,以安装利用3D打印机制造的制动软管固定部件的状态,测试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扫描部,测试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时,扫描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以获得布局数据;以及控制部,将从所述扫描部获得的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数据与周边部件的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干扰与否之后,修正针对干扰部件的数据,并重新提供至所述3D打印机,所述布局设定系统对分别在两端设置有所述通用装配构件的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进行设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可以包括:利用3D打印机,制造制动软管固定部件的步骤;安装利用3D打印机制造的制动软管固定部件之后,测试制动软管的布局的步骤;扫描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获得布局数据的步骤;比较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数据与周边部件的数据,判断相互之间的干扰之后,获得针对干扰部件的修正数据的步骤;以及当存在干扰部件时,向所述3D打印机提供修正的数据,以重新制造所述制动软管的固定部件的步骤,所述固定部件为第一装配构件、第二装配构件、固定支架以及移动支架,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构件的各自的连接面以在实施所述布局时能够防止所述制动软管发生初始扭曲的角度数据为基础的角度形成,并根据布局设定不区分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第二装配构件并通用在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移动支架上。
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构件可以为相同的结构,各自的连接面以在设定所述布局时能够防止所述制动软管发生初始扭曲的角度形成。
(三)有益效果
通过如上所述的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制动软管耐久性测试装置通过将装配构件和用于固定装配构件的固定部件之间的固定角度作为根据布局的设计值进行设定实施,因此能够防止耐久性测试初始时期的制动软管的扭曲。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制动软管耐久性测试装置中,由于插入制动软管的两端的装配构件彼此是相同结构,因此能够将装配构件不区分地进行通用的同时,能够考虑耐久性测试时的活动范围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具有更加容易进行耐久性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布局设定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两端插入有反映了根据图1的布局设定系统的布局的装配构件的制动软管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装配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通过图2的装配构件实现的预设设计角度的例示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1的布局设定系统的布局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着在汽车的前轮上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操作图。
图7a和图7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着在汽车的后轮上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操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制动软管 200:测试部
210、250:第一装配构件、第二装配构件 211、251:连接部
211a、251a:结合槽部 211b、251b:卡止台
221:连接面 220:夹具
221:夹具本体 222:柱子构件
223:结合构件 230、232:固定支架
240:机器人单元 241:第一驱动部
242:第二驱动部 243:夹持部
260:移动支架 300:扫描部
310:拍摄部 320:移动手段
321:第一移动部 322:第二移动部
323:第三移动部 400:控制部
410:输入部 420:存储部
430:显示部 500:本发明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520:第一安装块 522:支架固定用板
524:升降轴 540:升降驱动单元
560:第二安装块 562:垂直支撑件
564:垂直轴 580:左右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尽可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另外,针对可能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公知功能及结构,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布局设定系统,图2示出了两端插入有反映了根据图1的布局设定系统的布局的装配构件的制动软管,图3示出了图2的装配构件,图4举例示出了通过图2的装配构件实现的预设设计角度。
首先,针对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布局设定进行说明。
参照图1,应用于本发明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布局设定系统大体可以包括测试部200、扫描部300以及控制部400。
如图1所示,测试部200是为了以安装有利用3D打印机制造的制动软管固定部件的状态来测试制动软管的布局而提供的,测试部200大体可以包括作为安装于制动软管的固定部件的一对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第一固定支架230、移动支架260、夹具220以及机器人单元240。
如图2所示,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可以通过例如型锻(swaging)分别结合在制动软管100的两端。
如图3所示,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为彼此相同的结构及形状,第一装配构件210可以包括:结合槽部211a,与制动软管100的一侧结合;卡止台211b,形成于结合槽部211a的上侧,并形成为能够卡止在后述的第一固定支架230的插入孔(未图示)中;以及连接部211,将结合槽部211a和卡止台211b彼此连接,并具有更大的直径。与此相同地,第二装配构件250也可以包括结合槽部251a、卡止在移动支架260的插入孔(未图示)中的卡止台251b以及连接部251。
第一装配构件210的连接部211和第二装配构件250的连接部251可以分别包括切削两侧而形成倒角部的连接面212和连接面252,以使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各自的卡止台211b和卡止台251b插入连接至第一固定支架230和移动支架260各自的插入孔中。此时,制动软管100的一侧可以插入结合槽部211a、251a并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当然,即使不是螺纹连接结构,只要是能够将制动软管100的一端固定于结合槽部211a、251a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制。
夹具220是为了固定制动软管100的一侧而提供的,其可以包括:夹具本体221,构成夹具220的本体;柱子构件222,设置于夹具本体221的下端,用于支撑夹具本体221;以及结合构件223,垂直地附着在夹具本体221的前面,用于结合第一固定支架230。
机器人单元240是为了以夹持制动软管100的一部分的状态,使制动软管100在预设的布局范围内移动而提供的,机器人单元24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部241、第二驱动部242以及夹持部243。此时,第一驱动部241的作用是使制动软管100左右移动,第二驱动部242的作用是使制动软管100上下移动,夹持部243的作用是夹持制动软管100的一部分。
更具体地,第一驱动部241是为了重现以下状态而提供的:在行驶当中驾驶员将方向盘(未图示)沿一侧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车轮通过根据方向盘的操作连动操作的转向装置(未图示)沿左侧或右侧方向操作;车轮沿左侧或右侧方向操作时,制动软管100随着所述车轮的运动也被连动操作。
第二驱动部242是为了重现以下现象而提供的:在行驶当中经过如减速带等突出的地形物时车轮颠簸或反弹的情况下,制动软管100会沿上下方向移动。
第一固定支架230是为了将设置于制动软管100的一侧的第一装配构件210固定于夹具220而提供的,另一方面,移动支架260是为了将第二装配构件250固定于机器人单元240的夹持部243而提供的。移动支架26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考虑到机器人单元240的活动范围及扫描部300的拍摄范围,可以沿水平或垂直选择性地插入结合。
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分别结合至制动软管100的两端,此时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支架230和移动支架260,可以实现形成预设的设计角度θ。在此情况下,各自的连接面212、252所形成的预设的设计角度可以是在实施布局时可防止发生制动软管的初始扭曲的角度数据。
因此,设定布局时,系统可以使各个支架230、260的各自的插入孔中所形成的卡止面(未图示)与彼此相同结构的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构件250的连接面212、252相对应,由此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以防止制动软管的初始扭曲的角度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支架230和移动支架260,从而能够不区分装配构件并通用在第一固定支架230和移动支架260上。
另一方面,一对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第一固定支架230和移动支架260是利用3D打印机制造,3D打印机(未图示)与用于提供各个结构的3D数据信息的PC(未图示)连接,以能够生成三维产品。结果,可以简化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第一固定支架230和移动支架260的形状,从而精致地制造期望形式的各个结构,因此能够节省制造时间和费用,而且由于第一装配构件210和第二装配构件250的各自是彼此相同的结构,因此可以在制动软管100的两端不做区分就能通用。
如上所述,将夹具220的结合构件223和第一装配构件210的卡止台211b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230上。之后,将制动软管100的一侧插入固定至第一装配构件210的结合槽部211a。
之后,将第二装配构件250的卡止台251b固定至移动支架260之后,将制动软管100的另一端插入固定至第二装配构件250的结合槽251a。
之后,移动机器人单元240的夹持部243并插入结合至移动支架260的后面从而稳固地夹持之后,使机器人单元240操作。此时,驱动机器人单元240以能够符合预设的制动软管100的布局范围,机器人单元240将制动软管100沿上下、左右方向移动,并进行制动软管100的布局测试。
另一方面,扫描部300利用移动手段320的第一移动部321、第二移动部322、第三移动部323,将拍摄部310沿上下、前后、左右移动,从而扫描制动软管100的布局,以获得布局数据。
控制部400的存储部410存储制动软管的布局扫描数据的信息及周边部件的数据信息,输入部420输入存储于存储部410的布局扫描数据的信息及周边部件数据信息或者修正布局扫描数据的信息,显示部430起到的作用是通过画面显示从输入部输入的布局扫描数据的信息及周边部件数据信息。
即,制动软管的布局设定方法可以包括:利用3D打印机制造制动软管100的固定部件的步骤S100;安装由3D打印机制造的制动软管100的固定部件之后,测试制动软管100的布局的步骤S200;扫描制动软管100的布局,获得扫描数据的步骤S300;比较制动软管的布局数据与周边部件数据,判断彼此之间的干扰之后,获得针对干扰部件的修正数据的步骤S400;以及当存在干扰部件时,向3D打印机提供修正的数据,从而重新制造制动软管100的固定部件的步骤S500;当不存在干扰部件时,结束制动软管100的布局设定的步骤S600。
可以重复执行如上所述的过程,并设定准确的制动软管100的布局。
根据如上所述的布局,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被设计成提前反映制动软管与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以能够满足用户要求规格,并且可以不区分而能够通用插入制动软管的两端的装配构件,从而连接容易,并且考虑到机器人单元的活动范围及扫描部的拍摄方便性,针对可选择移动支架的制动软管进行耐久性测试。
图6a和图6b以及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着在汽车的前轮和后轮上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操作。
参照图6a和图6b以及图7a和图7b,根据实施方式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500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支架230,分别插入有设置于制动软管100的一侧的第一装配构件210;第一安装块520,设置成附着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30并能够升降;升降驱动单元540,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块520进行升降;第二安装块560,附着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支架232或移动支架260,多个第二固定支架232或移动支架260上分别插入有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100的另一侧的第二装配构件250(未图示);以及左右驱动单元580,驱动所述移动支架260进行左右移动。
所述制动软管的第一装配构件210、第二装配构件250是被布局成能够反映所述制动软管100与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的通用装配构件。
当制动软管100附着在汽车的前轮时,随着汽车前轮转向,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100的另一侧的第二装配构件250附着在移动支架260上,当制动软管100附着在汽车的后轮时,由于汽车后轮不能转向,因此设置于制动软管100的一侧的第一装配构件210可以附着在第二固定支架232上。
第一安装块520可以包括:支架固定用板522,附着成在其前表面能够附着多个第一固定支架230;和升降轴524,附着在支架固定用板522的下表面上。通过使升降轴524进行升降而连接的升降驱动单元540(驱动电机或气缸)的操作,升降轴524被升降驱动预设长度及次数,由此固定于第一固定支架230上的制动软管100的一侧进行升降,从而能够测试制动软管100的耐久性。支架固定用板522上打孔而成有多个螺纹连接孔,从而第一固定支架230在支架固定用板522上可以改变附着位置进行附着。
第二安装块560可以包括:杆状的多个支架固定用垂直支撑件562;多个垂直轴564,向垂直支撑件562内突出,并分别附着有第二固定支架232或移动支架260。由驱动电机或气缸构成的左右驱动单元580将垂直轴564连接成能够左右旋转。
在制动软管100附着在汽车的前轮的情况的耐久性测试中,垂直轴564上附着移动支架260,垂直轴564通过左右驱动单元580的操作可以左右旋转预设角度及次数。据此,通过升降驱动单元540的操作,固定于第一固定支架230上的制动软管100的一侧升降驱动预设次数的同时,通过是驱动电机或气缸的左右驱动单元580的操作,固定于移动支架260上的制动软管100的另一侧左右移动预设角度及次数,从而能够测试制动软管100的耐久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通过将装配构件和用于固定装配构件的固定部件之间的固定角度作为根据布局的设计值进行设定实施,因此能够防止耐久性测试初始时期的制动软管的扭曲,并且由于插入制动软管的两端的装配构件彼此是相同结构,因此能够将装配构件不区分地进行通用的同时,能够考虑耐久性测试时的活动范围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具有更加容易进行耐久性测试。
以上,关于本发明,例举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实施。

Claims (8)

1.一种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固定支架,分别插入有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的一侧的第一装配构件;
第一安装块,设置成附着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并能够升降;
升降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块进行升降;
第二安装块,附着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支架或移动支架,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或所述移动支架上分别插入有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的另一侧的第二装配构件;以及
左右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支架进行左右移动,
所述制动软管的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构件是被布局成能够反映所述制动软管与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特性的通用装配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附着在汽车的前轮上的所述制动软管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装配构件附着在所述移动支架上,
设置于附着在所述汽车的后轮上的所述制动软管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装配构件附着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包括能够附着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支架固定用板以及与所述升降驱动单元连接的升降轴,通过所述升降驱动单元的操作,所述升降轴升降驱动预设长度及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用板还包括打孔而成的多个螺纹连接孔,能够使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改变附着位置进行附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块包括杆状的多个支架固定用垂直支撑件,和在所述垂直支撑件内突出并分别附着有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或所述移动支架的多个垂直轴,附着有所述移动支架的所述垂直轴通过所述左右驱动单元的操作左右旋转预设角度及次数。
6.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的布局设定系统,所述布局设定系统包括:
测试部,以安装利用3D打印机制造的制动软管固定部件的状态,测试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
扫描部,测试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时,扫描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以获得布局数据;以及
控制部,将从所述扫描部获得的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数据与周边部件的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干扰与否之后,修正针对干扰部件的数据,并重新提供至所述3D打印机,
所述布局设定系统对分别在两端设置有所述通用装配构件的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进行设定。
7.一种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包括:
利用3D打印机,制造制动软管固定部件的步骤;
安装利用3D打印机制造的制动软管固定部件之后,测试制动软管的布局的步骤;
扫描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获得布局数据的步骤;
比较所述制动软管的布局数据与周边部件的数据,判断相互之间的干扰之后,获得针对干扰部件的修正数据的步骤;以及
当存在干扰部件时,向所述3D打印机提供修正的数据,以重新制造所述制动软管的固定部件的步骤,
所述固定部件为第一装配构件、第二装配构件、固定支架以及移动支架,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构件的各自的连接面以在实施所述布局时能够防止所述制动软管发生初始扭曲的角度数据为基础的角度形成,并根据布局设定不区分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构件并通用在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移动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构件为相同的结构,各自的连接面以在设定所述布局时能够防止所述制动软管发生初始扭曲的角度形成。
CN201910128953.9A 2018-03-12 2019-02-21 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02610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28420 2018-03-12
KR1020180028420A KR102014702B1 (ko) 2018-03-12 2018-03-12 브레이크 호스의 내구시험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1074A true CN110261074A (zh) 2019-09-20

Family

ID=65729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8953.9A Pending CN110261074A (zh) 2018-03-12 2019-02-21 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3445B2 (zh)
EP (1) EP3540402B1 (zh)
KR (1) KR102014702B1 (zh)
CN (1) CN1102610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5171A (zh) * 2021-05-17 2021-07-16 福州诺贝尔福基机电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悬架耐久性测试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6534B1 (ko) 2020-01-13 2021-09-02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브레이크 호스의 레이아웃 설정용 금구
CN113465937B (zh) * 2021-05-31 2022-08-2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k&c试验台的制动系统干涉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KR102570669B1 (ko) * 2021-07-21 2023-08-25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고정 장치 시험 시스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213U (zh) * 1989-04-11 1989-10-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425工厂 铁路车辆制动软管疲劳试验机
JP2005088692A (ja) * 2003-09-16 2005-04-07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ホースレイアウト検証治具
CN201266158Y (zh) * 2008-08-26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疲劳耐久性能测试设备
CN203658184U (zh) * 2014-04-02 2014-06-18 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制动软管屈挠疲劳试验机
KR20150098695A (ko) * 2014-02-20 2015-08-31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차량용 브레이크 호스 어셈블리
KR101574287B1 (ko) * 2014-07-25 2015-12-14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브레이크 호스의 레이아웃 설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5015214U (zh) * 2015-10-14 2016-02-03 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耐久性试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603A (ja) * 1995-12-28 1997-07-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ブレーキホースの耐久試験装置
KR19990002957U (ko) 1997-06-30 1999-01-25 양재신 자동차용 호스의 내구성 시험장치
DE20208483U1 (de) 2002-06-01 2002-09-12 Muendener Gummiwerk Gmbh Vorrichtung zur Simulation der Einbausituation von Schläuchen in Fahrzeugen, insbesondere von Turbolader- oder Kühlwasserschläuchen im Motorraum eines Fahrzeuges
KR100940859B1 (ko) 2007-12-03 2010-02-09 주식회사 패커드코리아 차량의 무빙 파트에 장착되는 와이어 하니스의 내구성 테스트 장치
JP6285230B2 (ja) * 2014-03-19 2018-02-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ホースの残存寿命予測方法及びホースの劣化度診断方法
US9638613B2 (en) * 2014-07-07 2017-05-02 Teknor Apex Company Hose kink resistance tes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213U (zh) * 1989-04-11 1989-10-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425工厂 铁路车辆制动软管疲劳试验机
JP2005088692A (ja) * 2003-09-16 2005-04-07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ホースレイアウト検証治具
CN201266158Y (zh) * 2008-08-26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疲劳耐久性能测试设备
KR20150098695A (ko) * 2014-02-20 2015-08-31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차량용 브레이크 호스 어셈블리
CN203658184U (zh) * 2014-04-02 2014-06-18 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制动软管屈挠疲劳试验机
KR101574287B1 (ko) * 2014-07-25 2015-12-14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브레이크 호스의 레이아웃 설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5015214U (zh) * 2015-10-14 2016-02-03 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耐久性试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5171A (zh) * 2021-05-17 2021-07-16 福州诺贝尔福基机电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悬架耐久性测试系统
CN113125171B (zh) * 2021-05-17 2023-03-24 福州诺贝尔福基机电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悬架耐久性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73445B2 (en) 2021-07-27
KR102014702B1 (ko) 2019-10-22
EP3540402A1 (en) 2019-09-18
US20190277728A1 (en) 2019-09-12
EP3540402B1 (en) 202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1074A (zh) 制动软管的耐久性测试装置
AU201923957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d/or detecting a sensor system of a vehicle
JP2009536737A (ja) 動的車両耐久性試験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JP2010517860A (ja) 車両用の主空気ばねと副リーフサスペンション
US20130055804A1 (en) Test stand for the dynamic testing of an individual running gear component or of a complete axle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and also a method for testing upon said test stand
CN101441135B (zh) 汽车转向节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6323453A (zh) 车辆差速器壳体以及nvh测试的方法
CN206311320U (zh) 衬套耐久度试验台架
CN104662485A (zh) 车辆用踏板单元
JP6627275B2 (ja) 校正治具及び校正用マーカ配置方法
US20090193883A1 (en) Test bench
CN113255187B (zh) 一种基于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的客车后视镜疲劳耐久分析方法
KR102215707B1 (ko) 브레이크호스 내구시험 지그모듈
CN104251781A (zh)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KR102296534B1 (ko) 브레이크 호스의 레이아웃 설정용 금구
CN102844652B (zh) 用于表征及改进车辆性能的方法
CN204578758U (zh) 一种用于车内噪声测试的麦克风固定装置
KR100637842B1 (ko) 기준모델과 해석적 기법을 활용한 모터스포츠형카트프레임의 설계방법
CN106840120A (zh) 移动测量装置
CN209085949U (zh) 一种侧碰车门侵入模拟装置
JP4012323B2 (ja) 自動車用ディスクホイールのハブ面平面精度測定装置
CN109655244A (zh) 用于制动软管的布局设定系统
KR100745719B1 (ko) 텔레매틱스 단말기에서의 차량 서비스 시험을 위한 차량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2193128B1 (ko) 자동차 휠 체결 방법
CN110316106A (zh) 车辆及其显示终端系统和通过其建立立体地形数据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