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4248A - 母按扣及母按扣与公按扣的组合品 - Google Patents

母按扣及母按扣与公按扣的组合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4248A
CN110234248A CN201780085374.XA CN201780085374A CN110234248A CN 110234248 A CN110234248 A CN 110234248A CN 201780085374 A CN201780085374 A CN 201780085374A CN 110234248 A CN110234248 A CN 110234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iece
female fastener
rotary shaft
elastomer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3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4248B (zh
Inventor
隅内荣二
松井昭司
田所隼
菅野敬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34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4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4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4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64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64Details
    • A44B17/0076Socket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00Buttons
    • A44B1/08Constru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00Buttons
    • A44B1/18Buttons adapted for special ways of fastening
    • A44B1/38Clamping by spring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00Buttons
    • A44B1/18Buttons adapted for special ways of fastening
    • A44B1/44Buttons adapted for special ways of fastening with deformable counterpie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11Press-button fasteners in which the elastic retaining action is obtained by a spring working in the plane of the faste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23Press-button fasteners in which the elastic retaining action is obtained by the own elasticity of the material constituting the faste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41Press-button fasteners consisting of two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47Press-button fasteners consisting of three part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母按扣(100)在转动体(140)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容许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插拔的非锁定状态,在转动体(140)位于第二位置时处于不容许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插拔的锁定状态。在制止片(110)或弹性部件(120)设有隆起部(170),该隆起部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二位置之前,使得产生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当前述的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被柱部(210)阻止时,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

Description

母按扣及母按扣与公按扣的组合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母按扣及母按扣与公按扣的组合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图17中,如该文献说明书的段落0085记述的那样,说明了凸部70m5与凹部60m5嵌合而获得锁定感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第2013/121650号
发明内容
无论有无公按扣的柱部相对于母按扣的插入都总是提供锁定感这一点,存在尽管母按扣与公按扣未结合但误认为母按扣与公按扣已结合的隐患。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在转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容许公按扣的柱部插拔的非锁定状态,在所述转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处于不容许所述公按扣的柱部插拔的锁定状态,该母按扣具备:
至少一个制止片,其被设为用于制止所述公按扣的柱部的至少一个制止片,当所述转动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制止片向所述转动体的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移被容许,当所述转动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制止片向所述转动体的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移被阻止;和
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其关于所述转动体的旋转轴配置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制止片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所述制止片或所述弹性部件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在所述转动体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所述转动体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使得产生所述制止片朝向所述旋转轴的位移,当前述的所述制止片朝向旋转轴的位移被所述柱部阻止时,所述转动体的旋转阻力提高。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转动体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所述转动体到达所述第一位置之前,所述转动体的旋转阻力提高。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在围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仅有一处,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周向上仅有一处。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制止片而具备用于制止所述柱部的多个制止片。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体具有嵌合突起,该嵌合突起与由各制止片的在围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相邻的端部构成的凹部嵌合。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嵌合突起在所述转动体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所述转动体到达所述第一位置之前,将所述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推压。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制止片具有至少一个卡合凸部,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供所述卡合凸部嵌合的至少一个卡合凹部。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隆起部与所述卡合凹部邻接地设置。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沿围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延伸,并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为了在所述非锁定状态下容许所述制止片向径向外侧的位移而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被薄壁化。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是树脂弹簧。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制止片而具备用于制止所述柱部的一对制止片。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各制止片的在围绕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相邻的端部与所述转动体嵌合。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制止片是通过所述一对制止片结合而成的环状部件的分割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按扣的组合品具备: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母按扣;和
公按扣,其具有被所述母按扣的所述制止片制止的所述柱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够降低尽管母按扣与公按扣未结合但误认为母按扣与公按扣已结合的隐患。本发明并不排除与减少误认的其它手段并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的概略剖视图。转动体位于第一位置,容许公按扣的柱部的插拔。图1是沿着图3的I-I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锁定状态的母按扣的概略剖视图。转动体位于第二位置,不容许公按扣的柱部的插拔。图2是沿着图3的II-II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中的制止片与弹性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弹性部件相对于转动体的旋转轴配置在与制止片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弹性部件容许制止片向径向外侧的位移。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锁定状态的母按扣中的制止片与弹性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弹性部件阻止制止片向径向外侧的位移。
图5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与母按扣组合使用的公按扣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关于公按扣向布料安装的安装方法的参考图。
图7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所包含的制止片的概略立体图。在母按扣中,作为至少一个制止片而具有用于制止柱部的一对制止片。一对制止片是通过一对制止片结合而成的环状部件的分割而形成的。
图8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所包含的弹性部件的概略立体图。弹性部件是树脂弹簧。弹性部件沿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延伸,并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为了在非锁定状态下容许制止片向径向外侧的位移而在旋转轴AX的径向上被薄壁化。
图9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所包含的转动体的概略立体图。立体地观察转动体的下部,并示出了设于转动体下部的与制止片、弹性部件的卡合构造。
图10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所包含的转动体的概略的下表面正视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中在转动体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到达第二位置之前通过设于弹性部件上的向径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将制止片朝向旋转轴推动的示意图。此外,在转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母按扣为锁定状态。
图12是表示以下情况的示意图,即表示在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中在转动体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到达第二位置之前通过设于弹性部件上的向径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将制止片朝向旋转轴推动,但该制止片的位移被公按扣的柱部阻止,其结果是,转动体的旋转阻力提高。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中的设于转动体的向下突起与弹性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向下突起与由各制止片的在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上相邻的端部构成的向上凹部嵌合。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锁定状态的母按扣中的设于转动体的向下突起与弹性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案的母按扣中在转动体朝向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向下突起将弹性部件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推压的示意图。此外,在转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母按扣为非锁定状态。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另一方案的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中设于弹性部件的隆起部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示意图。制止片及弹性部件根据转动体的旋转而在绕旋转轴的周向上移动。弹性部件是金属或树脂制的板簧。在收容制止片及弹性部件的收容部件的内壁上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合凸部。
图17是表示图16的母按扣的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6的母按扣中在转动体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到达第二位置之前通过设于弹性部件上的向径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将制止片朝向旋转轴推动的示意图。此外,在转动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母按扣为锁定状态。
图19是图16的母按扣的概略俯视图。
图20是沿着图19的IIX-IIX的母按扣的概略剖视图。
图21是图16的母按扣的弹性部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22是图16的母按扣的制止片的概略俯视图。
图23是沿着图22的X23-X23的制止片的概略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又一方案的锁定状态的母按扣中隆起部设于制止片并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示意图。制止片根据转动体的旋转而在绕旋转轴的周向上移动。弹性部件是金属或树脂制的板簧,不会根据转动体的旋转而绕旋转轴移动。在收容制止片及弹性部件的收容部件的内壁上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合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24对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公开的一个以上实施方式例及实施方式例所包含的各特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多说明就能将各实施方式例及/或各特征组合。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理解该组合的协同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例间的重复说明。参照附图以记述发明为主要目的,有时会为了制图方便而简化。
关于一个装置或方法记述的多个特征除了可以理解为特征的组合之外还可以理解为独立于其它特征的个别特征。个别特征可以理解为并不限于所公开的一个装置或方法,在未公开的其它装置或方法中也通用。个别特征也可以理解为与其它一个以上的别的特征的组合。列举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太过冗长而被省略。在本说明书中,个别特征通过“在若干实施方式中”、“在若干情况下”、“在若干例子中”等的表达而能够与其它记述明确地区分。
在以下记述中,将相对于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参照。上下方向无需与铅垂方向一致。径向在以下大部分记述中以旋转轴AX为基准来理解。径向内侧是在与旋转轴AX正交的平面中朝向旋转轴AX的方向。径向外侧是在与旋转轴AX正交的平面中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
图1是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的概略剖视图。转动体140位于第一位置,容许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插拔。图1是沿着图3的I-I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的概略剖视图。转动体140位于第二位置,不容许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插拔。图2是沿着图3的II-II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表示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中的制止片110与弹性部件120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弹性部件120相对于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配置在与制止片110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弹性部件120容许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图4是表示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中的制止片110与弹性部件120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弹性部件120阻止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图5是与母按扣100组合使用的公按扣200的概略剖视图。图6是关于公按扣200向布料10安装的安装方法的参考图。
母按扣100由多个零件构成,能够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尺寸。通过将转动体1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能够将母按扣100在非锁定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在若干情况下,在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上,第一位置仅有一处,且第二位置仅有一处,但并非必须限定于此。在母按扣100为非锁定状态时,能够将公按扣200(参照图5及图6)的柱部210向母按扣100插入,另外,能够从母按扣100拔出公按扣200的柱部210。在母按扣100为锁定状态时,不容许公按扣200的柱部210向母按扣100的插入,另外,不容许从母按扣100拔出公按扣200的柱部210。通过采用这样的母按扣100,能够在各种领域发现各种效果。例如,在护理领域能够抑制痴呆症的护理对象将衣服轻易地脱掉。例如,能够抑制箱包或袋子打开的情况,从而抑制物品的掉落或提高防盗性。除此之外在其它各种用途中也能获得各种效果。
如图5所示,公按扣200能够具有柱部210和基部220。柱部210具有颈部211和头部212。头部212是与颈部211相比直径扩大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213。基部220是用于确保相对于布料10的安装的部分。图6表示公按扣200由下侧部件201与上侧部件202的组合构成的例子。通过将布料10夹在下侧部件201与上侧部件202之间而能够实现公按扣200相对于布料10的安装。
如图1及图2所示,母按扣100能够具有一对制止片110、弹性部件120、收容部件130、转动体140及盖150。虽然并非必须限定于此,但为了使转动体140的旋转容易化而设有盖150。通过用手转动盖150,转动体140绕旋转轴AX旋转。为了更可靠地阻止盖150相对于转动体140打滑,在从旋转轴AX向径向外侧远离的位置的盖150的下表面设有凸状的旋转停止部150m。供凸状的旋转停止部150m嵌合的凹状的旋转停止部设于转动体140的上表面。也能设想凹状的旋转停止部设于盖150而凸状的旋转停止部设于转动体140的形态。盖150通过嵌合及/或粘接而固定于转动体140,能够与转动体140一体化。
盖150在若干情况下具有主体部151和外周部152。主体部151和外周部152能够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构成。例如,主体部151为金属制,外周部152为树脂制。能够抑制指尖碰到外周部152时的冰冷感。能够提高外周部152与指尖之间产生的摩擦,使盖150的旋转、进而转动体140的旋转顺利。主体部151是圆板状部件,外周部152是环状部件。也能设想主体部151是环状部件的例子。在外周部152上沿着其周向连续或断续地设有凹凸不平的部分,能够抑制指尖在外周部152的外表面上打滑。也能预想省略盖150的形态。
在若干情况下,盖150的旋转由收容部件130支承。盖150与后述的收容部件130的第三金属部件137的上板137a接触。盖150的旋转由上板137a支承,能够使盖150的旋转稳定化。在若干情况下,盖150的外周部152具有朝向布料10下垂的下垂部152r。能够抑制盖150从布料10掀起。
收容部件130收容至少一对制止片110和弹性部件120,在包括图示例的若干情况下还收容转动体140。在若干情况下,通过收容部件130也能确保母按扣100相对于布料10的安装。收容部件130具有供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插拔的开口OP5。开口OP5能够是具有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头部212的最大直径以上的直径的正圆形。在包括图示例的若干情况下,收容部件130由合计三个第一至第三金属部件131、134、137构成,但并非必须限定于此。
第一金属部件131是收容部件130的筒状主体。第一金属部件131具有:底部131a,其设有供公按扣200的柱部210通过的开口OP5;周壁131b,其从底部131a的外周向上方延伸;和圆边131c,其在周壁131b的上端向外侧卷起。从图2至图4可知,在底部131a与周壁131b的结合部设有与弹性部件120的定位凹部嵌合的定位凸部132,由此,能够实现弹性部件120在第一金属部件131上的定位。两个定位凸部132关于旋转轴AX对称地设置,但也能设想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定位凸部的其它例子。
第二金属部件134是用于将第一金属部件131相对于布料10安装的部件。第三金属部件137是将第一金属部件131的筒状主体从上方封闭的部件,还是用于将第一金属部件131相对于布料10安装的部件。第二金属部件134具有:沿着第一金属部件131的周壁131b延伸的筒状的壁部134a;在壁部134a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卷起的圆边134b;和在壁部134a的下端从旋转轴AX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下板134c。第三金属部件137具有:配置于第一金属部件131的圆边131c上的环状的上板137a;和从上板137a的外周端向径向外侧卷起的曲边137b。上板137a的靠近旋转轴AX的内侧部分配置于转动体140上。在第一金属部件131的底部131a与第三金属部件137的上板137a之间保持制止片110、弹性部件120及转动体140,制止片110、弹性部件120及转动体140收容于收容部件130内。转动体140具有从第三金属部件137的上板137a突出的突出上部140i。突出上部140i与设于上板137a的正圆形开口嵌合,使转动体140的旋转稳定化。
在包括图示例的若干情况下,相对于布料10植入金属片15。金属片15夹在第三金属部件137的曲边137b与第二金属部件134的下板134c之间,强化收容部件130相对于布料10的安装。
在图1及图2中示出了塑性加工后的第一至第三金属部件131、134、137。关于母按扣100的制造方法,作为非限定性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如下制造方法。第一金属部件131的周壁131b的上端在塑性加工前很锋利,贯穿布料10,之后被塑性加工而形成圆边131c。第二金属部件134的壁部134a的上端在塑性加工前很锋利,贯穿布料10,之后被塑性加工而形成圆边134b。第一金属部件131的圆边131c和第二金属部件134的圆边134b能够同时形成。在将第一金属部件131和第二金属部件134相对于布料10安装之后,将制止片110、弹性部件120及转动体140放入第一金属部件131内。接着,将第三金属部件137配置于转动体140上并在第三金属部件137形成曲边137b。最后,相对于转动体140安装盖150。能够像这样制造母按扣100。在作为制止片110而使用一对制止片110的情况下,将以一对制止片110构成环状的方式结合的未分割的环状部件配置于第一金属部件131内,之后,在第一金属部件131内通过冲头器具将环状部件分割成一对制止片110。
制止片110是用于制止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部件。在母按扣100中,当转动体140位于第一位置时(参照图1及图3),转动体140容许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当转动体140位于第二位置时(参照图2及图4),阻止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
弹性部件120关于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配置在与制止片110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通过在收容部件130内将弹性部件120配置在与制止片110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能够促进利用弹性部件120使通过柱部210的头部212而向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移动后的制止片110向靠近旋转轴AX的方向返回。
没有限定意图地参照图7至图10对制止片110、弹性部件120及转动体140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是母按扣100所包含的制止片110的概略立体图。在母按扣100中,作为至少一个制止片110而具有用于制止柱部210的一对制止片110。虽然并非必须限定于此,但一对制止片110是通过一对制止片110结合而成的环状部件的分割而形成的。关于制止片110是否通过环状部件的分割而形成,从制止片110断裂的端部观察即可一目了然。也能设想仅一对制止片110中的一方设为在径向上可动的形态。图8是母按扣100所包含的弹性部件120的概略立体图。弹性部件120是树脂弹簧。弹性部件120沿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延伸,并具有薄壁部128,该薄壁部128为了在非锁定状态下容许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而在旋转轴AX的径向上被薄壁化。图9是母按扣100所包含的转动体140的概略立体图。立体地观察转动体140的下部,并示出了设于转动体140下部的与制止片110和弹性部件120的卡合构造。图10是母按扣100所包含的转动体140的概略的下表面正视图。
制止片110在若干情况下沿围绕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的周向延伸。制止片110在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12之间呈弧状延伸。制止片110具有对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头部212进行支承的支承面114。支承面114能够是稍微凹陷的面。制止片1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向上突起118。在若干情况下,一对制止片110的各制止片1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向上突起118。第一向上突起118与转动体140的槽148(参照图9或图10)嵌合。制止片110的第一向上突起118设于制止片110的周向长度的一半的位置。通过第一向上突起118与槽148的嵌合,能够确保转动体140与制止片110的联动、即基于转动体140的旋转进行的制止片110的周向移动。
制止片110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被薄壁化。第一及第二端部111、112的各上表面从在制止片110的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12之间延伸的中间部113的上表面降低一层。在第一端部111与中间部113之间设有层差部115,在第二端部112与中间部113之间设有层差部115。通过各制止片110的在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上相邻的端部111、112构成向上凹部110d。与转动体140的向下突起142与该向上凹部110d嵌合。向下突起142是与向上凹部110d嵌合的嵌合突起。通过向上凹部110d与向下突起142的嵌合,使随着转动体140的旋转进行的制止片110的周向移动稳定化。在若干情况下,在转动体140旋转之际,转动体140的向下突起142对层差部115、具体为沿其上下方向延伸的层差面115f进行推压。
各制止片110能够是金属或树脂部件。各制止片110能够是压铸或注塑成形品。
在若干情况下,弹性部件120沿围绕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的周向延伸。弹性部件120是围绕制止片110的环状部件。弹性部件120是在一处形成有间隙或在一处被切断的环状部件。弹性部件120在第一端部121与第二端部122之间沿着周向延伸。弹性部件12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向上突起127。在包括图示例的若干情况下,多个第二向上突起127(关于旋转轴AX)对称地设置。第二向上突起127中的一个靠近第一端部121设置。第二向上突起127并不靠近第二端部122设置。第二向上突起127与转动体140的通路147(参照图9或图10)嵌合。容许转动体140与通路147的周向长度相应的量的旋转。
弹性部件120具有厚壁部126,该厚壁部126为了在母按扣100为锁定状态时阻止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而在旋转轴AX的径向上被厚壁化。弹性部件120具有薄壁部128,该薄壁部128为了在母按扣100为非锁定状态时容许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而在旋转轴AX的径向上被薄壁化。在弹性部件120周向上的不同位置设有一个以上厚壁部126和一个以上薄壁部128。
与多个(一对)制止片110对应地设有多个(一对)厚壁部126。与多个(一对)制止片110对应地设有多个(一对)薄壁部128。弹性部件120的外周面与内周面相应于沿着周向延伸而彼此远离,由此,能够形成厚壁部126。弹性部件120的外周面与内周面相应于沿着周向延伸而彼此靠近,由此,能够形成薄壁部128。在厚壁部126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向上突起127。在厚壁部126的下表面及外周面设有供收容部件130的定位凸部132嵌合的定位凹部。
在包括图示例的若干情况下,转动体140具有供制止片110的第一向上突起118嵌合的至少一个槽148、和对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头部212进行收容的收容部140g。在一个例子中,槽148与收容部140g的收容空间连通,并从收容部140g的收容空间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另一例子中,槽148并不相对于收容部140g的收容空间进行空间连通,而是在两者之间设有壁部。槽148与收容空间的空间连通能够促进母按扣100的小型化。能够与一对制止片110的各制止片110的第一向上突起118对应地(关于旋转轴AX)对称地设有一对槽148。在设有三个以上制止片110的情况下能够设置三个以上的槽148。
转动体140并非必须限定于此,但在若干情况下具有向下突起142,该向下突起142与由各制止片110的在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上相邻的端部111、112构成的凹部110d嵌合。这点的效果如上所述。在若干情况下,向下突起142设于在周向上邻接的两个槽148的中间。换言之,槽148设于在周向上邻接的两个向下突起142的中间。
没有限定意图地更具体地对转动体140的构造进行说明。转动体140具有:设有沿着旋转轴AX延伸的开口OP6的环状基部141;设于环状基部141的下表面的多个弧状壁144;和设于环状基部141的下表面的多个停止部145。环状基部141能够形成为圆板状而非环状,因此,能够简称为基部。弧状壁144沿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延伸。通过多个(两个)弧状壁144构成对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头部212(的上部)进行收容的收容部140g。在弧状壁144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起142。在周向上邻接的弧状壁144之间设有供制止片110的第一向上突起118嵌合的槽148。
当转动体140与各制止片110被组合起来时,弧状壁144在制止片110的第一向上突起118之间延伸。在弧状壁144的径向外侧设有沿周向延伸的通路147。弹性部件120的第二向上突起127与通路147嵌合。基于通路147的周向长度来确定转动体140的旋转范围。槽148与通路147空间连通,由此,能够促进母按扣100的小型化。停止部145配置于弧状壁144的径向外侧,并且在周向上与通路147邻接地配置。停止部145是与弹性部件120的第二向上突起127碰触的部分,用于确定转动体140的转动界限。也能设想省略停止部145且通路147在周向上呈环状连续的形态。还能设想省略弹性部件120的第二向上突起127并省略通路147的形态。
在若干情况下,制止片110具有至少一个卡合凸部119,弹性部件120具有供卡合凸部119嵌合的至少一个卡合凹部129。在若干情况下,卡合凸部119能够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卡合凹部129能够是向径向外侧凹陷的部分。当母按扣100为锁定状态时,卡合凸部119与卡合凹部129嵌合,由此,能够抑制锁定状态被简单地解除。在若干情况下,在弹性部件120上设有一对卡合凹部129,其相对于旋转轴AX对称地被定位并赋予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部件120设有隆起部170,隆起部170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二位置之前,使得产生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当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被公按扣200的柱部210阻止时,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在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的情况下,能够给操作者一种通知母按扣100已成为锁定状态这一情况的锁定感。在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未恰当地插入至母按扣100的状态下,被隆起部170推压的制止片110能够向径向内侧避让,因此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不会提高,无法给予操作者锁定感。另一方面,在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恰当地插入到了母按扣100的情况下,因隆起部170引起的制止片110的位移被公按扣200的柱部210阻止,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转动体140的旋转所需的力增加。由此,能够给予操作者锁定感。能够避免在相对于母按扣100未插入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时提供锁定感。能够抑制尽管母按扣100与公按扣200未结合但误认为母按扣100与公按扣200已结合的隐患。旋转阻力是在使转动体140沿周向旋转时受到的阻力。当旋转阻力提高时,与旋转阻力提高之前相比转动体140的旋转所需的力变大。当旋转阻力变低时,与旋转阻力变低之前相比转动体140的旋转所需的力变小。旋转阻力能够换一种说法为转动体140的旋转所需的力。
虽然并非必须限定于此,但隆起部170是向径向内侧隆起的部分。隆起部170与制止片110的卡合凸部119接触,将卡合凸部119向径向内侧推压。隆起部170设于弹性部件120。隆起部170设于弹性部件120的厚壁部126。隆起部170在周向上与卡合凹部129邻接地设置。在若干情况下,向径向内侧隆起的至少一对隆起部170相对置地设置。
隆起部170在若干情况下能够朝向旋转轴AX向径向内侧隆起。在围绕旋转轴AX的周向上,隆起部170与旋转轴AX之间的间隔能够逐渐变化。例如,随着在周向上向隆起部170的顶点靠近,隆起部170与旋转轴AX的间隔逐渐变小。随着在周向上从隆起部170的顶点远离,隆起部170与旋转轴AX的间隔逐渐变大。
在图3所示的非锁定状态时,卡合凸部119与薄壁部128邻接地配置。制止片110的第一端部111与厚壁部126的径向内侧邻接地配置。制止片110的第二端部112与厚壁部126的径向内侧邻接地配置。通过柱部210而被向径向外侧推动的制止片110使薄壁部128向径向外侧推动。当薄壁部128与收容部件130的内壁面碰触时,制止片110已充分地远离了旋转轴AX,柱部210的头部212能够从制止片110之间通过。通过弹性部件120将制止片110向径向内侧推压,柱部210的头部212被载置于制止片110的支承面114上。柱部210的头部212的上部被收容于转动体140的收容部140g。此外,如图3所示,一对制止片110以界定椭圆形的开口OP7的方式设置。柱部210的头部212的俯视形状是正圆形。若没有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则头部212无法从制止片110之间通过。
在图4所示的锁定状态时,卡合凸部119与卡合凹部129嵌合。制止片110的第一端部111与薄壁部128的径向内侧邻接地配置。制止片110的第二端部112与薄壁部128的径向内侧邻接地配置。即使要从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拔出公按扣200的柱部210,也能通过制止片110制止柱部210的头部212,阻止从母按扣100拔出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由于弹性部件120的厚壁部126,制止片110所容许的向径向外侧的位移量很小。
图11是表示在母按扣100中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二位置之前通过设于弹性部件120上的向径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170将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推动的示意图。在转动体140位于第二位置时,母按扣100为锁定状态。图12是表示以下情况下的示意图,即表示在母按扣100中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二位置之前通过设于弹性部件120上的向径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170将制止片朝向旋转轴AX推动,但该制止片110的位移被公按扣200的柱部210阻止,其结果是,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
在图11时,被隆起部170推动的制止片110能够向径向内侧避让,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不会提高,不会给予操作者锁定感。在图12时,被隆起部170推动的制止片110因柱部210而无法向径向内侧避让,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会给予操作者锁定感。
图13是表示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中的设于转动体140的向下突起142与弹性部件120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中的设于转动体140的向下突起142与弹性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在母按扣100中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向下突起142将弹性部件120向旋转轴AX的径向外侧推压的示意图。此外,在转动体140位于第一位置时,母按扣100为非锁定状态。
在若干情况下,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一位置之前,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通过在使转动体140朝向第一位置旋转之际提高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能够将非锁定位置传达给操作者,母按扣100的便利性提高。
在若干情况下,转动体140的向下突起142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向旋转轴AX的径向外侧推压弹性部件120。能够使用转动体140和弹性部件120这些已有的零件将转动体140的非锁定位置传达给操作者。
在使转动体14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返回时,向下突起142从弹性部件120的端部121、122通过。在向下突起142从弹性部件120的端部121、122的径向内侧通过时,向下突起142将弹性部件120的端部121、122向径向外侧推压。由此,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能够将转动体140的非锁定位置传达给操作者。
在若干情况下,在弹性部件120的第一端部121设有向径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21b。在转动体140向第一位置返回时,转动体140的向下突起142将弹性部件120的第一端部121的鼓出部121b向径向外侧推压。在向下突起142从鼓出部121b通过之后,弹性部件120的第一端部121能够恢复至径向内侧的初始位置。
如在开头部分叙述的那样,图示例中包含多个个别特征,各特征能够被理解为独立的一个特征。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一位置旋转时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一位置之前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这一点,除了可以理解为柱部210在非插入时不给予锁定感的情况的追加之外,还有被理解为独立于此的发明的余地。关于其它个别特征也是同样的。此外,隆起部170能够与弹性部件120为一体或分开。
接着,以下对隆起部170向径向外侧隆起地设于弹性部件120的另一例子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在非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中设于弹性部件120上的隆起部170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示意图。制止片110及弹性部件120与转动体140的旋转相应地在绕旋转轴AX的周向上移动。弹性部件120是金属或树脂制的板簧。在收容制止片110及弹性部件120的收容部件130的内壁上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合凸部131f。图17是表示图16的母按扣的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在图16的母按扣100中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二位置之前通过设于弹性部件120上的向径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170将制止片朝向旋转轴AX推动的示意图。此外,在转动体140位于第二位置时,母按扣100为锁定状态。图19是图16的母按扣的概略俯视图。图20是沿着图19的IIX-IIX的母按扣的概略剖视图。图21是图16的母按扣的概略剖视图。图21是图16的母按扣的弹性部件的概略立体图。图22是图16的母按扣的制止片的概略俯视图。图23是沿着图22的X23-X23的制止片的概略剖视图。
从图16至图23可知,隆起部170向径向外侧隆起地设置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与隆起部170向径向内侧隆起地设置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尤其是从图16至图18可知,在弹性部件120上设有隆起部170,该隆起部170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二位置之前,使得产生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当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被公按扣200的柱部210阻止时,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
在若干情况下,隆起部170设于弹性部件120的外周面。在若干情况下,一对隆起部170设于弹性部件120的外周面,由一对隆起部170构成卡合凹部170f。在锁定状态时,设于收容部件130的内壁面上的卡合凸部131f与由一对隆起部170构成的卡合凹部170f卡合。由此,能够抑制锁定状态被简单地解除。
在若干情况下,弹性部件120是板簧,例如是金属制的板簧。被收容到收容部件130内之前的板簧能够是图21所示的直线状。当板簧被收容到收容部件130内时,板簧弯曲成弧状。弹性部件120相对于制止片110直接或间接地结合或者不结合。制止片110的向上突起118与弹性部件120的向上突起127’能够与转动体140的槽嵌合。制止片110及弹性部件120能够通过转动体140的旋转而在周向上移动。在转动体140的上表面能够设置供治具例如一字螺丝刀嵌合的凹部。转动体140通过治具而旋转。从图16至图23可知,制止片110和弹性部件120的各结构和两者的关系能够进行各种变更。隆起部170能够是金属部分或树脂部分。隆起部170能够与弹性部件120为一体或分开。
接着,以下对隆起部170设于制止片110的另一例子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在锁定状态的母按扣100中隆起部170设于制止片110并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示意图。制止片110与转动体140的旋转相应地在绕旋转轴AX的周向上移动。弹性部件120是金属或树脂制的板簧,不会与转动体140的旋转相应地绕旋转轴AX移动。
从图24可知,隆起部170设于制止片110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与隆起部170设于弹性部件120的情况相同的效果。从图24可知,在制止片110上设有隆起部170,该隆起部170在转动体14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转动体140到达第二位置之前,使得产生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当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被公按扣200的柱部210阻止时,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
根据上述教导,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写入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是用于参考的,并不应出于限定解释权利要求书的目的来参照。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母按扣
200 公按扣
210 柱部
211 颈部
212 头部
110 制止片
120 弹性部件
130 收容部件
140 转动体
170 隆起部

Claims (13)

1.一种母按扣,在转动体(140)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容许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插拔的非锁定状态,在所述转动体(140)位于第二位置时处于不容许所述公按扣(200)的柱部(210)插拔的锁定状态,该母按扣(100)的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一个制止片(110),其被设为用于制止所述公按扣(200)的柱部(210)的至少一个制止片(110),当所述转动体(14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容许所述制止片(110)向所述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的径向外侧的位移,当所述转动体(14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阻止所述制止片(110)向所述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的径向外侧的位移;和
至少一个弹性部件(120),其关于所述转动体(140)的旋转轴(AX)配置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制止片(110)相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所述制止片(110)或所述弹性部件(120)设有隆起部(170),该隆起部在所述转动体(140)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旋转之际,在所述转动体(140)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使得产生所述制止片(110)朝向所述旋转轴(AX)的位移,当前述的所述制止片(110)朝向旋转轴(AX)的位移被所述柱部(210)阻止时,所述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体(140)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所述转动体(140)到达所述第一位置之前,所述转动体(140)的旋转阻力提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制止片(110)而具备用于制止所述柱部(210)的多个制止片(1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在围绕所述旋转轴(AX)的周向上仅有一处,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周向上仅有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140)具有嵌合突起(142),该嵌合突起(142)与由各制止片(110)的在围绕所述旋转轴(AX)的周向上相邻的端部构成的凹部(110d)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突起(142)在所述转动体(140)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旋转之际,在所述转动体(140)到达所述第一位置之前,将所述弹性部件(120)向径向外侧推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止片(110)具有至少一个卡合凸部(119),
所述弹性部件(120)具有供所述卡合凸部(119)嵌合的至少一个卡合凹部(12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170)与所述卡合凹部(129)邻接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120)沿围绕所述旋转轴(AX)的周向延伸,并具有薄壁部(128),该薄壁部(128)为了在所述非锁定状态下容许所述制止片(110)向径向外侧的位移而在所述旋转轴(AX)的径向上被薄壁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制止片(110)而具备用于制止所述柱部(210)的一对制止片(1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各制止片(110)的在围绕所述旋转轴(AX)的周向上相邻的端部与所述转动体(140)嵌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母按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制止片(110)是通过所述一对制止片(110)结合而成的环状部件的分割而形成的。
13.一种按扣的组合品,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母按扣(100);和
公按扣(200),其具有被所述母按扣的所述制止片(110)制止的所述柱部(210)。
CN201780085374.XA 2017-03-23 2017-12-21 母按扣及母按扣与公按扣的组合品 Active CN110234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8017 2017-03-23
JP2017058017A JP6847725B2 (ja) 2017-03-23 2017-03-23 雌型ボタン、及び雌型ボタンと雄型ボタンの組み合わせ品
PCT/JP2017/046007 WO2018173397A1 (ja) 2017-03-23 2017-12-21 雌型ボタン、及び雌型ボタンと雄型ボタンの組み合わせ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4248A true CN110234248A (zh) 2019-09-13
CN110234248B CN110234248B (zh) 2021-11-19

Family

ID=6358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374.XA Active CN110234248B (zh) 2017-03-23 2017-12-21 母按扣及母按扣与公按扣的组合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6490B2 (zh)
JP (1) JP6847725B2 (zh)
KR (1) KR102183317B1 (zh)
CN (1) CN110234248B (zh)
DE (1) DE112017007294B4 (zh)
WO (1) WO20181733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7725B2 (ja) * 2017-03-23 2021-03-24 Ykk株式会社 雌型ボタン、及び雌型ボタンと雄型ボタンの組み合わせ品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66A (zh) * 1989-04-28 1990-11-07 彭炳泉 方便纽扣
EP0540223A1 (en) * 1991-10-31 1993-05-05 Ykk Corporation Ornamental button body with clas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242938Y (zh) * 1995-10-16 1996-12-18 郭永隆 皮箱锁
CN1171915A (zh) * 1996-07-31 1998-02-04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自锁滑口
JP2000350606A (ja) * 1999-06-11 2000-12-19 Takayuki Fujiyoshi 糸を使用しないボタン及びその留め具
JP2003310310A (ja) * 2002-04-26 2003-11-05 Takeda Seiki Kk スナップファスナー用の合成樹脂製雌型部材
US20040025306A1 (en) * 2002-08-09 2004-02-12 Coffey Logan D. Sewable snap faste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664853Y (zh) * 2003-12-31 2004-12-22 杨家奇 一种便携式组合工具
CN2706038Y (zh) * 2004-04-07 2005-06-29 西南交通大学 摩擦自紧可调的扣锁装置
JP2007301165A (ja) * 2006-05-11 2007-11-22 Tokyo Jomae Seisakusho:Kk 係止機構付き留め具
CN201905346U (zh) * 2010-07-05 2011-07-27 王启军 组合式免缝纽扣
CN102292006A (zh) * 2009-01-23 2011-12-21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两个部件的闭锁装置
WO2012029119A1 (ja) * 2010-08-31 2012-03-08 モリト株式会社 ロックが可能なボタン
US20120255145A1 (en) * 2009-08-25 2012-10-11 Reiter Howard J Closures with magnetic and mechanical snap fasten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2738973U (zh) * 2012-07-31 2013-02-20 福建省石狮市华联服装配件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扣具
WO2013121650A1 (ja) * 2012-02-15 2013-08-22 Ykk株式会社 雌スナップボタン及びスナップボタン
WO2016075679A1 (en) * 2014-11-11 2016-05-19 Itay Nativ Investments Ltd Hair accessorie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same
US20160316900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Taser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Low-Profile Coupler
JP2016214569A (ja) * 2015-05-20 2016-12-22 Ykk株式会社 雌型スナップボタ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4214A (en) * 1950-10-21 1953-07-07 United Carr Fastener Corp Three-side lock snap fastener
GB2179994B (en) * 1985-09-05 1988-12-29 Kit Hart Metal Factory Snap-type fastener
JPS62111409U (zh) * 1985-12-28 1987-07-16
JPH0742328Y2 (ja) * 1990-08-10 1995-10-0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ナツプ釦の雌ホツク
US5259096A (en) * 1992-09-22 1993-11-09 Athletic Specialties, Inc. Slide sock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H0641514U (ja) * 1992-11-20 1994-06-03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スナップボタン
JP3046971B2 (ja) * 1992-11-30 2000-05-2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ナップボタンの雌体およびその取着用カシメ型
US20020029444A1 (en) * 2000-09-07 2002-03-14 Lyle Michael A. Snap fastener
ITBO20080086A1 (it) * 2008-02-11 2009-08-12 Fashion Luxury Fasteners S P A Bottone a pressione perfezionato
JP4989520B2 (ja) * 2008-02-29 2012-08-01 Ykk株式会社 雄スナップ及び雌スナップ
US8484813B2 (en) * 2009-02-23 2013-07-16 Ykk Corporation Snap button
DE112010005770B4 (de) * 2010-07-26 2024-04-18 Ykk Corporation Knopfbefestigungsteil und Knopfanordnung
JP5859107B2 (ja) * 2012-02-15 2016-02-10 Ykk株式会社 雌スナップボタン及びスナップボタン
JP6084511B2 (ja) * 2012-11-29 2017-02-22 Ykk株式会社 施錠具及び施錠具の使用方法
EP2832251B1 (en) * 2013-08-02 2017-02-08 Riri S.A. A press stud with an anti-uncoupling system
ITBO20130113U1 (it) * 2013-10-08 2015-04-09 Riri Sa Bottone a pressione perfezionato
DE102013222484A1 (de) * 2013-11-06 2015-05-07 Profil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 Co. Kg Befestigungselement zur Anbringung an einem Bauteil, Zusammenbauteil umfassend das Befestigungs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Zusammenbauteils
KR102107441B1 (ko) * 2016-10-11 2020-05-07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스냅 버튼 설치용 설치 부재측 다이 및 설치 부재 다리부 교정 방법
WO2018079654A1 (ja) * 2016-10-28 2018-05-03 Ykk株式会社 スナップファスナーの雄部材及びスナップファスナー
JP6847725B2 (ja) * 2017-03-23 2021-03-24 Ykk株式会社 雌型ボタン、及び雌型ボタンと雄型ボタンの組み合わせ品
US20190116941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Charles A. Anderson Cover For A Male Portion of a Snap Fastener and Method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66A (zh) * 1989-04-28 1990-11-07 彭炳泉 方便纽扣
EP0540223A1 (en) * 1991-10-31 1993-05-05 Ykk Corporation Ornamental button body with clas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242938Y (zh) * 1995-10-16 1996-12-18 郭永隆 皮箱锁
CN1171915A (zh) * 1996-07-31 1998-02-04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自锁滑口
JP2000350606A (ja) * 1999-06-11 2000-12-19 Takayuki Fujiyoshi 糸を使用しないボタン及びその留め具
JP2003310310A (ja) * 2002-04-26 2003-11-05 Takeda Seiki Kk スナップファスナー用の合成樹脂製雌型部材
US20040025306A1 (en) * 2002-08-09 2004-02-12 Coffey Logan D. Sewable snap faste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664853Y (zh) * 2003-12-31 2004-12-22 杨家奇 一种便携式组合工具
CN2706038Y (zh) * 2004-04-07 2005-06-29 西南交通大学 摩擦自紧可调的扣锁装置
JP2007301165A (ja) * 2006-05-11 2007-11-22 Tokyo Jomae Seisakusho:Kk 係止機構付き留め具
CN102292006A (zh) * 2009-01-23 2011-12-21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两个部件的闭锁装置
US20120255145A1 (en) * 2009-08-25 2012-10-11 Reiter Howard J Closures with magnetic and mechanical snap fasten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1905346U (zh) * 2010-07-05 2011-07-27 王启军 组合式免缝纽扣
WO2012029119A1 (ja) * 2010-08-31 2012-03-08 モリト株式会社 ロックが可能なボタン
WO2013121650A1 (ja) * 2012-02-15 2013-08-22 Ykk株式会社 雌スナップボタン及びスナップボタン
CN202738973U (zh) * 2012-07-31 2013-02-20 福建省石狮市华联服装配件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扣具
WO2016075679A1 (en) * 2014-11-11 2016-05-19 Itay Nativ Investments Ltd Hair accessorie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same
US20160316900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Taser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Low-Profile Coupler
JP2016214569A (ja) * 2015-05-20 2016-12-22 Ykk株式会社 雌型スナップボタ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3397A1 (ja) 2018-09-27
JP6847725B2 (ja) 2021-03-24
JP2018158023A (ja) 2018-10-11
US20190350317A1 (en) 2019-11-21
DE112017007294T5 (de) 2020-01-02
KR20190107110A (ko) 2019-09-18
KR102183317B1 (ko) 2020-11-26
DE112017007294B4 (de) 2021-10-14
US10966490B2 (en) 2021-04-06
CN110234248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4526B2 (en) Rotary suction device
AU2013383535B2 (en) Vacuum absorber
US9706865B2 (en) Cup holder with adjustable depth
US7950637B2 (en) Adjustable holding apparatus
CN110234248A (zh) 母按扣及母按扣与公按扣的组合品
US9610880B2 (en) Multi-vehicle retention grommet
CN104097551A (zh) 具有可旋转保持单元的中控台
CN106225407A (zh) 冰箱及其储物装置
CN103994313A (zh) 可以调节深度的容器托架
CN203776553U (zh) 具有双层过滤结构的冲泡容器
CN206287884U (zh) 一种可防尘的自动适应式汽车用杯托
KR101623691B1 (ko) 인테리어용 원형 매입 콘센트
JP2021506694A (ja) 密封可能な蓋を有する容器
CN216166523U (zh) 盘座机构
CN201066717Y (zh) 可旋转室内天线及其天线座
CN114129033B (zh) 真空吸附器
CN107444224A (zh) 杯托组件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CN206394504U (zh) 汽车杯托及汽车
KR200463218Y1 (ko) 냄비뚜껑
CN211765128U (zh) 一种用于将物品保持在车辆内部的装置
CN203638900U (zh) 防盗线卷收装置
CN216761628U (zh) 一种汽车用中扶手
CN211632795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211408617U (zh) 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418936U (zh) 一种可拆卸篮筐的旋转置物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