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827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8272B
CN110178272B CN201880006622.1A CN201880006622A CN110178272B CN 110178272 B CN110178272 B CN 110178272B CN 201880006622 A CN201880006622 A CN 201880006622A CN 110178272 B CN110178272 B CN 110178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terminal
connector
discharge pipe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66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8272A (zh
Inventor
李秉昊
金东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042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7091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085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85197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78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8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8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8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25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one or more pieces be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外壳外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端子,端子在端子的一端突出到外壳内,并且在端子的另一端突出到外壳外;内壳体,内壳体耦接到端子,以使端子在端子的一端和另一端突出;衬垫,衬垫设置在内壳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及壳体,壳体完全包围内壳体和衬垫,其中,壳体包括:突出部分,突出部分从外壳的一个表面突出;以及安装部分,安装部分具有端子槽,端子的另一突出端布置在端子槽中。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气组件(例如,控制离合器的离合器致动器)设置有控制电机或螺线管的操作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操作电机或螺线管,从而换档。
控制模块包括安装有多个电气组件的印刷电路板,并且设置在壳体内部。此时,壳体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模块和其他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器。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气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参照图1,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气组件1的外部形状由壳体2形成。包括印刷电路板的各种电子组件设置在壳体2内部。形成有安装槽5的连接器4设置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作为上述电气组件的示例,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端子(未示出)设置在安装槽5的底表面上,并且可以暴露到壳体2的外部。因此,具有单独插头的装置插入到安装槽5中,使得当插头和端子电接触时,可以将电力供应到电子部件,或者可以发送和接收驱动所需的控制指令。
如上所述,包括印刷电路板的各种电子组件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电子组件根据驱动产生热,并且由于所产生的热而可能在壳体2中产生气体或液体。因此,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形成用于将热、气体或液体排到外部的排放端口6。
排放端口6形成在壳体2的外表面的与电子组件的布置区域对应的区域中。此时,排放端口6形成为从壳体2的内表面贯穿壳体2的外表面的孔,并且其可以配置成具有单独的屏蔽膜以覆盖该孔。屏蔽膜防止水分或灰尘流入壳体2中,并且将存在于壳体2内部的热或气体排放到外部。
根据上述配置,由于用于排放热或气体的排放端口6单独地存在于壳体2中,因此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和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此外,由于除了排放端口6之外,壳体2中还设置了包括连接器4的各种组件,因此鉴于最近产品尺寸缩小的趋势,各组件的布置存在空间限制。
另一方面,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和重量,形成有连接器的壳体的材料通常由合成树脂或塑料制成。端子的一端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另一端通过底表面暴露到外部,从而壳体和端子之间的结合至关重要。
然而,考虑到热膨胀系数以及金属和塑料之间的低粘合力,塑料壳体和金属端子具有相互结合强度低的缺点。特别地,壳体通常在设置有端子的状态下通过模塑制造,并且由于此时产生的热,壳体和端子之间可能会形成间隙。由此,端子的实际位置和原始设计区域之间可能会产生公差,并且因此,存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可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随着部件数量减少而降低制造成本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端子和壳体之间的耦接力的连接器。
技术方案
关于示例性实施例,在设置于外壳(case)外部的连接器中,连接器包括:端子,端子在端子的一端突出到外壳内,并且在端子的另一端突出到外壳外;内壳体,内壳体耦接到端子,以使端子在端子的一端和另一端突出;衬垫,衬垫设置在内壳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及壳体,壳体完全包围内壳体和衬垫,其中,壳体包括:突出部分,突出部分从外壳的一个表面突出;以及安装部分,安装部分具有端子槽,端子的另一突出端布置在端子槽中。
衬垫的材料可以是弹性可变形材料。
用于安置衬垫的衬垫安置部分可以设置在内壳体的前表面中,其中,前表面的一部分向后凹陷以相对于其他区域呈台阶状。
衬垫安置部分的宽度可以对应于衬垫的宽度。
单独的衬垫可以耦接到内壳体的下表面。
内壳体和壳体可以通过单独的注塑成型工艺形成。
与端子耦接的内壳体可以通过第一注塑成型工艺形成,壳体可以在衬垫与内壳体耦接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
关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设置于外壳外部的连接器中,连接器包括:端子,端子具有朝外壳的内部突出的一端和朝外壳的外部突出的另一端;内壳体,内壳体以端子的一端和另一端突出的方式耦接到端子;衬垫,衬垫设置在内壳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及壳体,壳体包围内壳体和衬垫,其中,壳体包括:突出部分,突出部分从外壳的一个表面突出;以及安装部分,安装部分形成有端子槽,端子的突出的另一端设置在端子槽中,并且壳体可以包括排放管,排放管将外壳的内部和外部连通。
中空形的排放流路可以形成在排放管的内部。
与排放路径连通的排放孔可以形成在端子槽的底表面上。
还可以包括覆盖排放孔的屏蔽膜。
排放管可以包括:第一排放管,第一排放管从外壳的下表面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突出部分的内部;以及第二排放管,第二排放管从端子槽的底表面延伸,并且与第一排放管连通。
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可以设置成彼此垂直。
第二排放管可以连接到侧表面,侧表面是第一排放管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区域。
突出部分和安装部分可以包括中空,端子设置在中空中。
端子可以包括用于向电子组件供应电力的电源端子,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电子组件的信号的信号供应端子,其中,底表面可以设置有将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隔开的分隔壁。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这样的优点:由于无需用于将热或流体排放到外壳的外表面的单独结构,因此减少了组件数量,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另外,具有这样的优点:提供了在外壳的外表面设置单独部件的可用空间,并且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由于即使在高温和高压的注塑成型工艺中衬垫也是紧紧地包围端子,因此具有可以增强端子和壳体之间的结合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气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是从端子槽观察的图2的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6是从端子槽观察的图1的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7是沿图6中的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制造工艺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下文将描述的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修改,并且可以具有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在图中示出了一些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将在详细的描述中进行详细说明。
然而,这绝非将发明限制于具体的实施例,而应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和替代。如果确定对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的相关技术的具体描述模糊了发明的要点,则省略对该相关技术的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单数形式的表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具有”等旨在指定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征、数量、步骤、动作、组件、部件、或其存在的组合,但不旨在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动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可能性。
此外,诸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可以用于单独描述各种元件,但上述元件将不限于以上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
在本说明书中,连接器设置在内部具有多个部件的外壳的外表面上,并且包括用于与多个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的端子。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非常明显的是,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配置可以应用于具有端子的各种装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是从端子槽观察的图2的连接器的前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壳体20和设置在壳体20中的端子50。
壳体20形成在设置有各种电子组件(未示出)的外壳10的外表面上。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壳体20设置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上,该外表面是电气组件的外部形状。
详细地,壳体20包括从外壳10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30,以及从突出部分30的一个表面延伸以形成端子槽42的安装部分40。在壳体20中形成中空,以便设置端子50。
电连接到端子50的电子组件(未示出)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例如,电子组件可以是发送和接收控制指令的印刷电路板。因此,端子50可以在端子50的一端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并且可以在另一端通过安装部分40的安装槽42暴露到外部。孔(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外壳10中以使端子50穿过该孔。
外壳10可以与壳体20一体形成。例如,电子组件可以设置在单独的外壳的内部,并且包括外壳10的连接器100的壳体20可以安装在该单独的外壳中。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安装连接器100的安装孔可以形成在该单独的外壳中。
突出部分30从外壳1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在突出部分30中形成中空,以便设置端子50。台阶部分21将壳体20向上分隔开,从而容易地耦接与连接器100的安装槽42耦接的单独的插头(未示出)。
安装部分40形成在突出部分30的前表面上。当其上形成有安装部分40的表面被称为前表面时,安装部分40的前表面形成有朝后部凹陷的端子槽42,使得端子50暴露到外部。因此,理解为,形成在壳体20内部的中空从外壳1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且与端子槽40连通。
同时,外壳10和壳体20的材料可以是塑料和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端子50的一端电连接到电子组件,另一端通过安装槽42暴露到外部。也就是说,端子50的另一端从安装槽42的底表面43(参考图4)突出,并且暴露到外部。与端子50电接触的单独插头插入安装槽42中,从而通过与端子50的电接触将电力供应到电子组件或者可以发送或接收单独的信号。
端子50可以弯曲至少一次。由于安装部分40从突出部分30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因此端子50也可以在从电子组件延伸的垂直端向前弯曲。
可以设置多个端子50。例如,端子50可以包括用于向电子组件供应电力的电源端子52,以及用于向电子组件发送信号和从电子组件接收信号的信号端子51。电源端子52和信号端子51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在安装槽42的底表面43处分开。此外,将电源端子52与信号端子51分隔开的分隔壁可以设置在安装槽42中。
下文将描述为本发明的关键部件的排放结构。
参照图2和图3,排放流路80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中。排放流路80从安装槽42的底表面43延伸到外壳10的内部,使得外壳10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外壳10中产生的热或流体通过排放流路80排放到外部。
排放流路80包括从外壳10的外表面朝突出部分30的内部空间延伸的第一排放流路62,以及从安装槽42的底表面43向第一排放流路62延伸以与第一排放流路62连通的第二排放流路74。可以理解为,电气组件的内部空间(即外壳10的内部)通过排放流路80与外部彼此连通。
第一排放流路62可以形成在第一排放管60的内部。第一排放管60可以从外壳10的下表面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突出部分30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外壳10的内部连通,连通孔12可以形成在外壳10的耦接第一排放管60的下端的区域中。第一排放管60的向上延伸的上端可以设置成邻近突出部分30的上侧。
第二排放流路70可以形成在第二排放管70的内部。第二排放管70从底表面43向后延伸,并且耦接到第一排放管60的一侧。第一排放管60和第二排放管70可以设置成彼此垂直。
此时,第一排放管60和第二排放管70耦接使得第一排放流路62和第二排放流路74彼此连通。为此,可以在第一排放管60的外表面上形成连通孔(未示出),使得第二排放管70可以耦接到连通孔。或者,第一排放管60和第二排放管70可以一体地形成。
第二排放管70设置在第一排放管6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当基于耦接有第二排放管70的区域将第一排放管60分成上部和下部时,第一排放管60的上部进一步向上延伸。第一排放流路62可以形成得更宽。因此,从外壳10的内部产生的热可以更有效地排放到外壳10的外部。
基于热和流体的流动,屏蔽膜72设置在形成于第二排放流路70的出口(即端子槽42的底表面43)处的排放孔73中。排放孔73可以与排放流路80连通。
屏蔽膜72覆盖排放孔73以防止水分或灰尘进入壳体20的内部。也就是说,屏蔽膜72使从第二排放通道70排放的热或流体穿过到达外部,并且屏蔽膜72防止存在于外部的水分或灰尘流入壳体20的内部。
因此,基于外壳10的内部(即图4)可以设置在外壳10的下侧的电子组件(印刷电路板)中产生的热或气体可以通过排放流路排放到外部。
根据上述配置的连接器100,由于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上无需用于排放热或流体的单独结构,因此具有减少部件数量和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另外,具有这样的优点:提供了用于在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单独部件的可用空间,并且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放流路62和第二排放流路74分别设置在第一排放管60和第二排放管70的内部,然而,除了第一排放管60和第二排放管70之外,仅可以在突出部分30中形成排放流路62和74。
下文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6是从端子槽观察的图1的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图7是沿图6中的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5至图7,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包括壳体120和设置在壳体120中的端子150。
壳体120形成在设置有各种电子组件(未示出)的外壳110的外表面上。具体地,壳体120包括:突出部分130,突出部分130从外壳110的外表面突出;以及安装部分140,安装部分140从突出部分130的一个表面延伸,并且具有形成在安装部分140的外表面上的端子槽142。并且在壳体120的内部形成中空,以便设置端子150。
电连接到端子150的电子组件(未示出)设置在外壳110中。例如,电子组件可以是发送和接收各种控制指令的印刷电路板。因此,端子150的一端可以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并且另一端可以通过安装部分140的安装槽142暴露到外部。外壳10可以具有孔113,端子150穿过该孔113。
或者,外壳110可以与壳体120一体形成。例如,电子组件可以设置在单独的外壳的内部,并且包括外壳110的连接器200的壳体120可以安装在该单独的外壳中。为此目的,该单独的外壳可以形成有用于将连接器200耦接到其上的孔。
突出部分130从外壳11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在突出部分130中形成中空,以便设置端子150。台阶部分121可以形成在外壳110的上表面上以将壳体120向上分隔开,以便可以容易地耦接与连接器200耦接的单独插头。
安装部分140形成在突出部分130的一侧上。当其上形成有安装部分140的表面被称为前表面时,在安装部分140的前表面形成朝后部凹陷的端子槽142,使得端子50暴露到外部。因此,理解为,形成在壳体120内部的中空从外壳11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且与端子槽140连通。
同时,外壳110和壳体120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或树脂。
端子150的一端159b电连接到电子组件,另一端150a通过安装槽142暴露到外部。也就是说,理解为,端子150的另一端150a从安装槽142的底表面突出,并且暴露到外部。与端子150电接触的单独插头(未示出)插入安装槽142中,从而通过与端子150的电接触将电力提供给电子组件或者可以接收和发送单独的信号。
如图所示,端子150可以弯曲至少一次。由于安装部分140从突出部分130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因此随着从电子组件向上延伸的垂直端被弯曲,端子150也可以向前延伸。
端子150可以设置成多个。例如,端子150可以包括用于向电子组件供电的电源端子151,以及用于向电子组件发送和接收信号的信号端子151。电源端子151和信号端子151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在安装槽150的底表面处分开。
下文将描述为本发明的关键部件的壳体120的结构。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7和图8,安装有端子150的单独的内壳体132可以设置在壳体120中。内壳体132设置在壳体122内部所形成的中空中,并且支撑端子150。
详细地,内壳体132可以设置在突出部分130的内部,使得内壳体132的下表面面向外壳110,并且内壳体132的前表面面向安装槽142。因此,理解为,端子150的一端150b从内壳体132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并且另一端150a从内壳体132的前表面向前突出。为此,孔132a和132b可以分别形成在内壳体132的前表面和底表面上,以使端子150穿过孔132a和132b。
衬垫安置部分134形成在内壳体132的前表面上,以便安置衬垫133。衬垫安置部分134可以形成为使得内壳体132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向后凹陷以相对于其他区域呈台阶状。同时,衬垫安置部分134的宽度形成为与衬垫133的宽度对应,使得当衬垫133附接到衬垫安置部分134时,衬垫133的前表面和内壳体132的前表面可以形成彼此一致的感觉。
衬垫133安置在衬垫安置部分134上。在衬垫133中可以形成单独的孔132a,以使端子150穿过孔132a。可以在制造衬垫133时提前形成孔133a,但是也可以在将衬垫133耦接到衬垫安置部分134的工艺期间当端子150贯穿衬垫133时形成孔132a。
换句话说,由于端子150从衬垫133的一个表面突出,因此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衬垫133设置在安装槽142的底表面上。
端子150的从安装槽142的底表面突出的另一端150a的位置可以通过衬垫133和内壳体132牢牢地固定。
衬垫133的材料可以是弹性可变形材料。例如,衬垫133的材料可以是橡胶或硅。
下文将描述连接器200的制造工艺。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制造工艺的视图。
参照图9,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由双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双注塑成型分为第一注塑成型工艺(其为内壳体132的制造工艺)和第二注塑成型工艺(其为连接器200作为整体的制造工艺)。
首先,将端子150安装在通过第一注塑成型工艺制造的内壳体132上。将端子150的与电子组件连接的一端150b从内壳体13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且将通过安装槽142暴露的另一端150a从内壳体132的前表面向前延伸。
将衬垫133安置在衬垫安置部分134上。因此,由于端子150的另一端150a在插入衬垫133中的同时得到支撑,因此可以牢牢地固定该位置。
接下来,将其中安装有衬垫133的内壳体132固定到模具P,并且注射和加热原材料,以形成连接器200的整个壳体120。
通常,由于壳体和端子的材料彼此不同,从而在注塑成型工艺期间会因为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在壳体和端子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端子和壳体之间的结合力较差,产品缺陷率增加,并且故障频发。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即使在高温和高压的注塑成型工艺中端子150也是由衬垫133牢牢地包围,因此具有端子150和内壳体132之间的位置可以被固定的优点。这是因为,即使衬垫133的一部分在高温工艺中被熔化,端子150仍能在冷却的工艺中被包裹,从而端子150可以与预设位置连续对准。
尽管未示出,除了衬垫安置部分134之外,衬垫133还可以耦接到内壳体132的下表面。衬垫133设置在内壳体132的端子150突出的前表面和底表面上,使得端子150的两端由衬垫133支撑,从而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端子150的位置。
尽管使用不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并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技术构思可以在单个连接器中一起使用。例如,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也可以包括: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热辐射结构的壳体设置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中所布置的衬垫和衬垫安置部分。
应注意的是,图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具体示例的用于理解之目的的示例,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除了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之外,基于本发明技术精神的其他修改也是可能的。

Claims (18)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外壳的外部,所述连接器包括:
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一端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的另一端;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耦接到所述端子,使得所述端子的两端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突出;
衬垫,所述衬垫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包围所述内壳体和所述衬垫,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
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外壳的一个表面突出;
安装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形成有端子槽,其中所述端子的突出的所述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端子槽中;以及
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和所述外部连通,并且
形成为与另一区域呈台阶的衬垫安置部分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一个表面上,以便耦接所述衬垫,
其中,所述排放管包括:
第一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从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突出部分的内部;以及
第二排放管,所述第二排放管从所述端子槽的底表面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排放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衬垫的材料是弹性可变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衬垫的外表面形成与另一区域相同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衬垫安置部分的宽度对应于所述衬垫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单独的衬垫耦接到所述内壳体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壳体通过单独的注塑成型工艺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与所述端子耦接的所述内壳体通过第一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所述壳体在所述衬垫与所述内壳体耦接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的材料包括塑料或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用于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壳隔开的台阶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中空形的排放流路形成在所述排放管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与排放路径连通的排放孔形成在所述端子槽的底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覆盖所述排放孔的屏蔽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排放管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排放管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排放管和所述第二排放管设置成彼此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排放管连接到侧表面,所述侧表面是所述第一排放管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安装部分包括中空,所述端子设置在所述中空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包括:
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用于向电子组件供应电力;以及
信号供应端子,所述信号供应端子用于发送和接收所述电子组件的信号,其中
底表面设置有将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信号供应端子隔开的分隔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端子槽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信号供应端子隔开的分隔件。
CN201880006622.1A 2017-01-11 2018-01-10 连接器 Active CN110178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04208 2017-01-11
KR1020170004208A KR102670919B1 (ko) 2017-01-11 커넥터
KR10-2017-0008536 2017-01-18
KR1020170008536A KR20180085197A (ko) 2017-01-18 2017-01-18 커넥터
PCT/KR2018/000453 WO2018131878A1 (ko) 2017-01-11 2018-01-10 커넥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8272A CN110178272A (zh) 2019-08-27
CN110178272B true CN110178272B (zh) 2021-05-25

Family

ID=6283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6622.1A Active CN110178272B (zh) 2017-01-11 2018-01-1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6228B2 (zh)
JP (1) JP7227133B2 (zh)
CN (1) CN110178272B (zh)
WO (1) WO20181318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1548B2 (ja) * 2019-03-27 2022-06-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140076B2 (ja) * 2019-08-30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0118A (ko) * 2009-02-05 2010-08-13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방수 커넥터용 하우징 조립체
CN102257681A (zh) * 2008-11-07 2011-11-23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密封的电连接器
CN102263344A (zh) * 2010-05-24 2011-11-30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
JP2015005431A (ja) * 2013-06-21 2015-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5138B2 (ja) * 1995-03-09 2003-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13407A (en) * 1998-09-30 2000-09-0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as exchange membrane
JP2000228243A (ja) * 1999-02-08 2000-08-15 Denso Corp 防水ケースの通気構造
JP3630416B2 (ja) * 2002-06-27 2005-03-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油圧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21162B2 (en) * 2002-07-26 2004-11-2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Integrated flange se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WO2010085049A2 (en) 2009-01-22 2010-07-29 Ls Cable Ltd. Clip-type elastic contact piece and shielded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JP5169990B2 (ja) * 2009-05-21 2013-03-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257295B2 (ja) * 2009-08-20 2013-08-07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477257B2 (ja) * 2010-10-29 2014-04-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US8711568B2 (en) * 2011-01-13 2014-04-29 Zachary Edward Evens Mechanical and moisture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5689000B2 (ja) * 2011-03-16 2015-03-2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電子機器の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のプラグ及び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JP5718137B2 (ja) * 2011-04-14 2015-05-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5909327B2 (ja) * 2011-05-19 2016-04-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62332B2 (ja) * 2012-02-14 2015-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932553B2 (ja) * 2012-08-02 2016-06-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成形方法
JP5817709B2 (ja) * 2012-11-28 2015-1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6009604B1 (ja) * 2015-03-30 2016-10-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7681A (zh) * 2008-11-07 2011-11-23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密封的电连接器
KR20100090118A (ko) * 2009-02-05 2010-08-13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방수 커넥터용 하우징 조립체
CN102263344A (zh) * 2010-05-24 2011-11-30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
JP2015005431A (ja) * 2013-06-21 2015-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27133B2 (ja) 2023-02-21
US20200106211A1 (en) 2020-04-02
US10826228B2 (en) 2020-11-03
CN110178272A (zh) 2019-08-27
JP2020504423A (ja) 2020-02-06
WO2018131878A1 (ko) 2018-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5183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apparatus
EP203481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asing
CN107439058B (zh) 控制器
CN110178272B (zh) 连接器
US9992882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US9313932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ing overmold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6002054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US10466079B2 (en) Sensor device
US10106136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ssembling metho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vehicle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JP6708732B2 (ja) 機械的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JP2010174991A (ja) 油圧制御装置
JP5355161B2 (ja) 変速機用油圧制御装置
JP2018513561A (ja) 制御ユニット
JP6442527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07535058A (zh) 电子模块及用于封装该电子模块的方法
CN101137283A (zh) 用于自动化设备的组件
JP4789637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9241701A (ja)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US777624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resin-molded case and molding tool for forming resin-molded case
CN109479381B (zh)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KR20140013947A (ko) 커넥터
KR102019379B1 (ko) 일체형 전자 제어 장치
CN113389722A (zh) 液体泵
KR20180085197A (ko) 커넥터
KR101846199B1 (ko) 가변형 커넥터를 구비한 전자 제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