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3936B - 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3936B
CN110113936B CN201780079390.8A CN201780079390A CN110113936B CN 110113936 B CN110113936 B CN 110113936B CN 201780079390 A CN201780079390 A CN 201780079390A CN 110113936 B CN110113936 B CN 110113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information
unit
rfid
harv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93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3936A (zh
Inventor
中西正洋
团栗彰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01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767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01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76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01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76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01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76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01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10630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13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3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6Mechanical grain convey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在容纳收获物时简单地掌握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收获物的容纳器具备容纳收获物的容纳部、设置在容纳部并且发送与容纳部有关的信息的RFID标签。容纳部具有底部、包含填入收获物的开口部并且包围底部的周部,RFID标签被设置在周部。RFID标签被设置在周部即形成了开口部的部位的附近。

Description

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容纳所收获的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过联合收割机收获稻、麦等谷物并临时保管在谷罐中后,临时保管在谷罐中的谷物排出到集装箱等容纳器。在联合收割机排出谷物的排出工作中,必须掌握将谷物排出到哪个容纳器,即必须掌握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在专利文献1的农业管理系统中,在容纳器上安装识别该容纳器的QR码(注册商标),在排出工作时通过便携终端读入QR码(注册商标),由此掌握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另外,在处理设备中,在处理运输到该处理设备的容纳器的谷物时,理想的是掌握正在处理容纳在哪个容纳器中的谷物。具体地说,理想的是在处理设备中将谷物填入干燥机时,掌握填入了容纳在哪个容纳器中的谷物。
另外,作为能够掌握谷物和容纳了该谷物的容纳器之间的关系的技术,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农业支持系统具备:信息设定单元,其设定识别容纳谷物的容纳器的识别信息;位置取得单元,其取得农业机械的工作机位置和运输容纳器的运输车的运输车位置;对应单元,其根据工作机位置和运输车位置,使谷物信息和识别信息对应起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6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97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农业管理系统中,通过读入QR码(注册商标)能够掌握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因此是非常方便的系统。但是,近年来要求更简单地掌握谷物等的排出目的地。
在专利文献2等所示的农业支持系统中,在能够掌握运输车的运输车位置和农业机械的工作机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容纳器的识别信息和谷物信息对应起来,因此能够掌握谷物和容纳了该谷物的容纳器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农业支持系统中,为了掌握谷物和容纳了该谷物的容纳器之间的关系,需要运输车位置和工作机位置的双方的信息,在无法取得位置信息的环境中,无法掌握谷物和容纳器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处理设备中,难以直接在进行谷物的处理之前掌握容纳器的识别信息。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地掌握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容纳目的地)的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处理谷物的处理设备简单地掌握与容纳了谷物的容纳器有关的容器信息的谷物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特征为以下所示的各点。
一种收获物的容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部,容纳收获物;以及
多个RFID标签,设置在上述容纳部并且发送与上述容纳部有关的信息,
上述容纳部具有底部、和含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并且包围上述底部的周部,
上述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周部的上部,
上述多个RFID标签针对上述容纳部以相对的方式、且在上述周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对称地配置,
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位于上述周部的多个RFID标签所包围的部分。
一种收获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行驶装置,设置在上述机体;
排出部,将上述收获物排出到配置在外部的多个容纳器中的规定容纳器;以及
RFID读取器,读取设置在上述多个容纳器的无源型RFID标签的信息,
上述容纳器的容纳部具有底部、和含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并且包围上述底部的周部,
上述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周部的上部,
上述多个RFID标签针对上述容纳部以相对的方式、且在上述周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对称地配置,
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位于上述周部的多个RFID标签所包围的部分,
上述RFID读取器在上述排出部向规定的容纳器排出收获物时,读取与设置于上述多个容纳器的无源型RFID标签的安装位置有关的容器信息。
收获物的容纳器具备容纳收获物的容纳部、设置在上述容纳部并且发送与上述容纳部有关的信息的RFID标签。
上述容纳部具有底部、包含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并且包围上述底部的周部,上述RFID标签被设置在上述周部。
上述RFID标签被设置在上述周部即形成了上述开口部的部位的附近。
上述周部包括从上述底部竖起并且圆筒状的筒体,上述RFID标签被设置在上述筒体。
上述周部包括从上述底部竖起的纵壁、从上述底部竖起并且与上述纵壁交叉的横壁,上述RFID标签包括设置在上述纵壁的一个以上的第一RFID标签、设置在上述横壁的一个以上的第二RFID标签。
上述RFID标签是无源型标签,具备存储识别上述容纳部的识别信息作为上述信息的存储部、发送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识别信息的发送部。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第一RFID标签,其设置在容纳收获物的第一容纳器,并且发送与上述第一容纳器有关的信息;多个第二RFID标签,其设置在容纳收获物的第二容纳器,并且发送与上述第二容纳器有关的信息;RFID读取器,其设置在将上述收获物排出到上述第一容纳器和上述第二容纳器的任意一个的收获物排出装置,能够接收上述第一RFID标签的信息和上述第二RFID标签的信息;运算装置,其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的信息,推定从上述收获物排出装置排出的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的第一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和第二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上述信息的第一RFID标签的个数和第二RFID标签的个数,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上述信息的第一RFID标签的个数和第二RFID标签的个数、上述第一RFID标签安装到上述第一容纳器的安装信息、上述第二RFID标签安装到上述第二容纳器的安装信息,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上述RFID读取器能够调整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的接收灵敏度。
上述运算装置在无法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向外部输出表示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报告信息。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显示上述报告信息或推定出的排出目的地的显示部。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收获物排出装置,其使排出收获物的排出部位于设置了产生电波的第一设备的第一容纳器上,将收获物排出到上述第一容纳器,使上述排出部位于设置了产生电波的第二设备的第二容纳器上,将收获物排出到上述第二容纳器;运算装置,其根据上述收获物的排出时的第一设备的电波和上述第二设备的电波,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接收装置,其能够接收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第二设备的电波,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第一设备的电波强度和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电波强度,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接收装置,其能够接收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第二设备的电波,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上述第二设备的电波的有无,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接收装置,其能够接收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第二设备的电波,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上述第二设备的电波的有无、上述第一设备配置到上述第一容纳器的配置信息、上述第二设备配置到上述第二容纳器的配置信息,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在收获物的管理系统中,上述接收装置能够调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电波的接收灵敏度。
上述第一设备是能够通过电波发送与上述第一容纳器有关的信息的第一RFID标签,上述第二设备是能够通过电波发送与上述第二容纳器有关的信息的第二RFID标签。
收获物排出装置具备:机体;行驶装置,其设置在上述机体;排出部,其将上述收获物排出到配置在外部的容纳器;RFID读取器,其读取设置在上述容纳器的无源型RFID标签的信息。
收获物排出装置具备:收获部,其设置在上述机体,并且收获收获物,上述排出部将通过上述收获部收获到的收获物排出到上述容纳器,上述RFID读取器设置在上述排出部。
上述排出部具备纵向输送上述收获到的收获物的纵向输送部、被支持得自由摇动并且横向输送从上述纵向输送部输送的收获物的横向输送部,上述RFID读取器被设置在上述横向输送部。
上述RFID读取器被设置在上述横向输送部即排出上述收获物的排出口的附近。
根据本发明,将RFID设置在容纳收获物的容纳部,因此能够根据RFID标签的信息,在容纳收获物时简单地掌握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另外,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容纳器的第一RFID标签、设置在第二容纳器的第二RFID标签、RFID读取器、以及运算装置,简单地推定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另外,能够在处理谷物的处理设备中简单地掌握与容纳了谷物的容纳器有关的容器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和容纳器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将RFID标签安装在集装箱的图,左侧表示集装箱的平面图,右侧表示集装箱的截面图。
图4A是将RFID读取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的图。
图4B是将RFID读取器安装在反光镜的图。
图5A是将RFID标签安装在第一容纳器和第二容纳器的平面图。
图5B是简化地表示出RFID标签的安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存储在存储部中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是表示标签和电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B是表示标签和接收的有无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推定显示画面Q1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的图。
图10是表示容纳器的变形例子的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谷物管理系统的概要图。
图12是谷物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13是将第一通信装置安装在集装箱的图,左侧表示集装箱的平面图,右侧表示集装箱的正面图。
图14是表示显示出容器识别信息和装置识别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15A是表示处理实绩的例子的图。
图15B是表示收获实绩的例子的图。
图15C是表示生产实绩的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谷物的管理系统的图。
图17是表示谷物处理设备的概要图的图。
图18是表示收存机的概要图的图。
图19A是干燥机的整体的正面图。
图19B是干燥机的整体的侧面图。
图20A是将RFID读取器安装在收存机的第一例子的图。
图20B是将RFID读取器安装在收存机的第二例子的图。
图20C是将RFID读取器安装在收存机的第三例子的图。
图21是处理装置的运转信息的一个例子。
图22是表示容纳器的识别信息和各处理装置的处理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谷物的管理系统的图。
图24是表示干燥预定(干燥计划)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5A是表示对应处理信息和干燥预定的一个例子即干燥预定和对应处理信息一致的情况的图。
图25B是表示对应处理信息和干燥预定的一个例子即干燥预定和对应处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的图。
图26是表示将RFID读取器安装在干燥机的状态的图。
图2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谷物的管理系统的图。
图28是表示到将装载在运输车的容纳器的谷物投入到干燥机为止的流程的图。
图29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谷物的管理系统的图。
附图文字说明
10:RFID标签;10A:第一RFID标签;10B:第二RFID标签;11:容纳器;12:容纳部;13:底部;14:周部;14a:纵壁;14a1:第一纵壁;14a2:第二纵壁;14b:横壁;15:开口部;16:通信装置;20:RFID读取器;30:运算装置(便携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收获物的管理系统的概要图。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是管理收获了蔬菜类、谷物类、土豆类等种类的农作物所得的收获物的系统。以下,为了方便,将收获物作为稻、麦等谷物类而进行说明。当然并不限于收获物(农作物)。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设置在容纳收获物的容器11、即设置在容纳器11的RFID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10。另外,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RFID读取器20。
首先,说明容纳器11。
容纳器11是柔性集装袋(Flexible Container Bag,以后称为柔性袋)、集装箱等。柔性袋是自由变形的材料而由化学纤维等构成。另外,集装箱由金属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器11是集装箱。如图3所示,容纳器11具有容纳谷物等收获物的容纳部12。容纳部12具有底部13和周部14。底部13例如由在平面视图中为矩形状的板材构成。周部14包围底部13,并从该底部13的边缘部竖起。被周部14包围的部分是填入收获物的开口部15。
周部14包括纵壁14a、横壁14b。纵壁14a是底部12的4个边缘部中的相互相对的2个边缘部或从该边缘部附近竖立的板材。横壁14b是没有设置纵壁14a的剩余的2个边缘部或从该边缘部附近竖起并与纵壁14a交叉的板材。为了说明的方便,在纵壁14a中,将底部12的左边的边缘部或从边缘部附近竖起的纵壁14a称为第一纵壁14a1,将底部12的右边的边缘部或从边缘部附近竖起的纵壁14a称为第二纵壁14a2。另外,在横壁14b中,将底部12的深处的边缘部或从边缘部附近竖起的横壁14b称为第一横壁14b1,将底部12的前面的边缘部或从边缘部附近竖起的横壁14称为第二横壁14b2。
第一纵壁14a1将第一横壁14b1的左部和第二横壁14b2的左部连结起来。第一纵壁14a1与第一横壁14b1和第二横壁14b2垂直。第二纵壁14a2将第一横壁14b1的右部和第二横壁14b2的右部连结起来。第二纵壁14a2与第一横壁14b1和第二横壁14b2垂直。开口部15由第一纵壁14a1、第二纵壁14a2、第一横壁14b1、第二横壁14b2构成。因此,通过将谷物填入开口部15,能够容纳谷物。
RFID标签10是发送与容纳器11即容纳部12有关的信息(容器信息)的标签。容器信息是用于至少识别容纳器11(容纳部12)的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容纳器11的信息)。识别信息是个别向每个容纳器11分配的编号等。识别信息只要能够识别容纳器11则可以是任意的,并不限于上述例子。此外,容器信息也可以是容纳器11的大小(纵、横、容量)的容量信息,或RFID标签10的安装信息。安装信息是针对容纳器11的一个表示RFID标签10的安装位置、安装个数的信息。
RFID标签10例如是将来自RFID读取器20的电波(信号)变换为电力的无源型标签。换言之,RFID标签10是不具有蓄电池的无源型标签。RFID标签10具备存储容器信息的存储部101、输出部(以下称为发送部)102。存储部101和发送部102被容纳在框体内。存储部101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等构成,存储识别信息作为容器信息。此外,也可以存储容纳器11的大小(纵、横、容量)等作为容器信息。发送部102如果接收到来自RFID读取器20的电波(信号),则向外部即RFID读取器20发送存储在存储部101中的容器信息。
容纳RFID标签10即存储部101和发送部102的框体被设置在容纳器11。如图3所示,针对一个容纳器11设置有多个RFID标签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容纳器11上,不是设置一个RFID标签10,而是设置有多个RFID标签10。多个RFID标签10被设置在周部14。详细地说,多个RFID标签10包括设置在纵壁14a的一个以上的RFID标签10a(称为纵标签10a)、设置在横壁14b的一个以上的RFID标签10b(称为横标签10b)。
在本实施方式中,纵标签10a包括设置在第一纵壁14a1的第一纵标签10a1、设置在第二纵壁14a2的第二纵标签10a2。横标签10b包括设置在第一横壁14b1的第一横标签10b1、设置在第二横壁14b2的第二横标签10b2。即,在第一纵壁14a1、第二纵壁14a2、第一横壁14b1、第二横壁14b2上分别安装有一个RFID标签10(第一纵标签10a1、第二纵标签10a2、第一横标签10b1、第二横标签10b2)。
即,多个RFID标签10(第一纵标签10a1、第二纵标签10a2、第一横标签10b1、第二横标签10b2)分别被设置在容纳器11的开口部15的附近的部位即容纳器11的周部14(第一纵壁14a1、第二纵壁14a2、第一横壁14b1、第二横壁14b2)的上部。
第一纵标签10a1、第二纵标签10a2被配置得相对于将第一横壁14b1的中央部和第二横壁14b2的中央部连接起来的中央线L1对称。第一横标签10b1、第二横标签10b2被配置得相对于将第一纵壁14a1的中央部和第二纵壁14a2的中央部连接起来的中央线L2对称。
另外,如图1、2所示,接收从RFID标签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排出收获物的装置(以后称为收获物排出装置)40。收获物排出装置40是至少向容纳器11排出所收获的收获物的装置。例如收获物排出装置40是能够收获谷物并且排出所收获的谷物的集装箱。以联合收割机为例子,说明收获物排出装置40。
如图1、2所示,联合收割机40具备机体41、行驶装置42、驾驶席43、发动机44、谷罐45、收割装置(收获部)46、测定装置47、控制装置48、脱壳装置(省略图示)、排出部49。另外,联合收割机40具备通信装置16。行驶装置42被设置在机体的下部。驾驶席43、发动机44、脱壳装置、以及谷罐45被设置在机体41。收割装置46被设置在机体41的前部。收割装置46是收割谷物的装置。脱壳装置是对收割的谷物进行脱壳的装置。谷罐45是贮存脱壳后的谷物的罐子。行驶装置42由履带装置构成,通过操作配置在驾驶席43的附近的操作构件,能够进行前进、后退、转向(旋转)等。行驶装置42虽然由履带装置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备前轮、后进等的装置。控制装置48是控制发电机44、或控制脱壳装置、或控制收割装置46的装置。
测定装置47是能够测定谷物的特性的装置,是测定谷物的水分量、蛋白质量等的装置。具体地说,测定装置47具备测定谷物所含的水分量的水分测定部47a、测定谷物的蛋白质量的味道测定部47b。水分测定部47a和味道测定部47b被设置在谷罐45的内部、或谷罐45的周围。
味道测定部47b向放入谷罐45的谷物照射近红外线(近红外线光),根据透射光的分光分析,分析吸收频谱,根据其分析结果,求出谷物含有的蛋白质等成分量(蛋白质含有率)、即蛋白质量。水分测定部47a是使用谷物的介电常数测定该谷物的水分量、或使用谷物的电阻测定该谷物的水分量(水分含有率)、或通过向谷物照射红外线或微波等而测定水分量的传感器等。水分检测装置13只要是检测水分的装置,则可以是任意的装置。
此外,测定装置47也可以包括测定谷物的收获量的收获量测定部47c。收获量测定部47c被设置在谷罐45的下部。收获量测定部47c由测定谷罐45的重量并将该谷罐45的重量换算为收获量的测压元件等构成。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谷物的水分量和蛋白质量称为“谷物特性信息”,将该谷物特性信息和谷物的收获量称为“收获信息”。
排出部49将贮存在谷罐45中的谷物排出到外部,例如具备纵向输送部49a、横向输送部49b。纵向输送部49a被支持得在机体41的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自由摇动,在规定的位置停止,从设置在横向输送部49b的前端部的排出口49b1排出谷物。
RFID读取器20是能够向RFID标签10等外部输出电波(信号)并接收从该RFID标签10发送的各种信息(识别信息、容量信息、安装信息等)的装置。RFID读取器20能够向外部输出识别信息、容量信息、安装信息等容器信息、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信息(电波)的强度(电波强度)等。
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排出部49。设置在横向输送部49b的前端部、即排出口49b1的附近。如图4A所示,在横向输送部49b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开放的筒体49b2,由筒体49b2的内面形成排出口49b1。RFID读取器20被安装在筒体49b2的外面。
此外,也可以如图4B所示,在筒体49b2设置金属制的反光镜50,将RFID读取器20设置在反光镜50的内部。反光镜50是四角锥的形状,具有装配在横向进给部49b的第一壁50a、与第一壁50b分离设置的第二壁50b、将第一壁50a的宽度方向一端和第二壁50b的宽度方向一端连结起来的第三壁部50c、将第一壁50a的宽度方向一端和第二壁50b的宽度方向一端连结起来的第四壁部50d。第三壁部50c和第四壁部50d包含越是向下方则越是向宽度方向变宽的倾斜面。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连结第三壁部50c和第四壁部50d的顶部的附近。
通信装置16连接有RFID读取器20。另外,通信装置16与测定装置47(味道测定部47b、水分测定部47a、以及收获量测定部47c)连接。通信装置16由进行近距离、或长距离的通信的装置构成。例如,通信装置16是根据通信协议的IEEE802.11系列的Wi-Fi(WirelessFidelity、注册商标)、蓝牙(注册商标)等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通过便携电话通信网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通过数据通信网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的任意一个。通信装置16能够向外部发送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容器信息、电波强度、谷物特性信息、收获信息等。
根据联合收割机40,装配有RFID读取器20。因此,在通过联合收割机40收获谷物后,通过行驶装置42行驶,接近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即容纳器11,由此能够通过RFID读取器20简单地取得排出目的地的信息(容纳器11的信息)、即RFID标签10的信息。
另外,联合收割机40具备收获谷物的收获部46、排出所收获的谷物的排出部49,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将谷物排出到配置在外部的容纳器11的排出部49。因此,在通过联合收割机40收获谷物后,只要使排出部49接近容纳器11,就能够确定从该排出部49排出的谷物的排出目的地。详细地说,排出部49具备纵向输送所收获的谷物的纵向输送部49a、被支持得自由摇动并且横向输送从纵向输送部49a输送的谷物的横向输送部49b,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横向输送部20b。因此只要进行使横向输送部49b位于容纳器11的上方的排出工作,就能够自动地掌握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在排出工作中,通过操作设置在联合收割机40的遥控器等,经由纵向输送部49a使横向输送部49b向上、下、左、右移动,如图3和图4A所示,使横向输送部49b的前端部(排出口49b1)位于排出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容纳器11的上方。即,在联合收割机40的排出工作时,使横向输送部49b的前端部位于容纳器11的开口部15的上方、即容纳器11的周部14(第一纵壁14a1、第二纵壁14a2、第一横壁14b1、第二横壁14b2)的上方。其结果是RFID读取器20能够从设置在周部14的多个RFID标签10(第一纵标签10a1、第二纵标签10a2、第一横标签10b1、第二横标签10b2)接收包含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的容器信息。
以下,详细说明收获物(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确定。图5A表示在拖拉机等运输车21中排列了上述的2个容纳器11的状态。为了说明的方便,将2个容纳器11中的一个容纳器11A称为第一容纳器11A,将另一个容纳器11B称为第二容纳器11B,继续进行说明。将设置在第一容纳器11A的RFID标签10称为第一RFID标签10A,将设置在第二容纳器11B的RFID标签10称为第二RFID标签10B。
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相邻。即,在运输车21上将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排列得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二纵壁14a2与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一纵壁14a1相邻排列。在第一容纳器11A安装有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安装到第一容纳器11A的安装位置和个数与图3同样。即,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包括第一纵标签10a1、第二纵标签10a2、第一横标签10b1、第二横标签10b2。另外,在第二容纳器11B也安装有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安装到第二容纳器11B的安装位置和个数与图3同样。即,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包括第一纵标签10a1、第二纵标签10a2、第一横标签10b1、第二横标签10b2。
以后,为了说明的方便,在设置在第一容纳器11A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中,将第一纵标签10a1称为“标签A”,将第二纵标签10a2称为“标签B”,将第一横标签10b1称为“标签C”,将第二横标签10b2称为“标签D”。在设置在第二容纳器11B的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中,将第一纵标签10a1称为“标签E”,将第二纵标签10a2称为“标签F”,将第一横标签10b1称为“标签G”,将第二横标签10b2称为“标签H”。此外,图5B是简化地表示出标签的安装状态的图。
如图1所示,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运算装置30。运算装置30例如是服务器、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笔记本电脑等)。另外,运算装置30也可以是设置在收获物排出装置40的装置,例如既可以与控制装置48兼用,也可以与控制装置48分别地设置在收获物排出装置40。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运算装置30是便携终端而进行说明。
便携终端30能够与通信装置16连接,能够从通信装置16取得各种信息。例如,便携终端30能够接收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信息(识别信息、容量信息、安装信息、电波强度)、谷物特性信息、收获信息等。便携终端30具备存储部31、推定部32、显示部33。
存储部31由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等构成,存储有与容纳器11和RFID标签10有关的信息(安装信息)。如图6所示,在存储部31中,存储有安装在第一容纳器11A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的ID。另外,在存储部31中,存储有安装在第二容纳器11B的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标签E、标签F、标签G、标签H)的ID。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的ID是第一容纳器11A的识别信息。另外,标签E、标签F、标签G、标签H的ID是第二容纳器11B的识别信息。预先与第一容纳器11A对应地分配标签A~标签D的各个ID,即使是一个ID,也能够识别第一容纳器11A。预先与第二容纳器11B对应地分配标签E~标签H的各个ID,即使是一个ID,也能够识别第二容纳器11B。此外,在存储部31中,也可以存储安装在规定的容纳器的标签的安装个数作为安装信息。
推定部32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由存储在便携终端30中的程序等构成。推定部32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多个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具体地说,推定部32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的电波强度、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电波强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即,推定部32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信息中的至少识别信息的电波强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在该情况下,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和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也可以是只输出识别信息的标签。
在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推定部32在排出工作时,使用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和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电波强度(接收的电波强度)。此外,在排出工作中,排出部49在从排出开始到排出结束为止的期间位于容纳器11上,RFID读取器20能够接收第二RFID标签10B的识别信息。
首先,如果启动便携终端30的规定的程序等,开始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推定,则推定部32参照存储部31,判定安装在第一容纳器11A的标签的个数(第一安装个数)和安装在第二容纳器11B的标签的个数(第二安装个数)是否相同。例如,如图6所示,在存储部31中对应地存储有4个第一RFID标签10A(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和第一容纳器11A。因此,推定部32能够识别出第一安装个数是4个。同样,在存储部31中对应地存储有4个第二RFID标签10B(标签E、标签F、标签G、标签H),因此,推定部32能够识别出第二安装个数是4个。这样,在第一安装个数和第二安装个数相同的情况下,对与第一容纳器11A对应的全部标签A~标签D的电波强度的合计(第一合计)和与第二容纳器11B对应的全部标签E~标签G的电波强度的合计(第二合计)进行比较。例如,图7A表示出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的电波强度、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标签E、标签F、标签G、标签H)的电波强度的一个例子。
如图7A所示,第一合计比第二合计大,因此推定部32将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确定为第一容纳器11A。便携终端30将推定部30推定出的排出目的地显示到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33。例如,在设第一容纳器11A为“集装箱A”,第二容纳器11B为“集装箱B”的情况下,在显示部33中显示为谷物的排出目的地是“集装箱A”。
此外,如上述那样,在第一安装个数和第二安装个数相同的情况下,推定部32对第一合计和第二合计进行比较,将数值大的一方判定为排出目的地。但是,在第一安装个数和第二安装个数相互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安装个数与第二安装个数的比例修正第一合计和第二合计,对修正后的第一合计和第二合计进行比较。例如,在第二安装个数比第一安装个数多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合计=(第二安装个数/第一安装个数)×安装在第一容纳器的标签的电波强度的平均”求出第一合计,根据安装在第二容纳器的全部的电波强度的合计求出第二合计。进而,推定部32对第一合计和第二合计进行比较。同样,在第二安装个数比第一安装个数少的情况下,根据安装在第一容纳器的全部的电波强度的合计求出第一合计,根据“第二合计=(第一安装个数/第二安装个数)×安装在第二容纳器的标签的电波强度的平均”求出第二合计。
此外,推定部32对第一合计和第二合计进行比较,将数值大的一方判定为排出目的地,但也可以在计算第一合计和第二合计的差(电波强度差),电波强度差为预先确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数值大的一方判定为排出目的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推定部32通过参照存储部31求出第一安装个数和第二安装个数,但也可以代替它,根据从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和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发送的安装信息所包含的安装个数,求出第一安装个数和第二安装个数。
另外,推定部32根据电波强度进行排出目的地的推定,但也可以代替它,而根据接收到识别信息的标签的个数,进行排出目的地的推定。具体地说,推定部32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识别信息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的个数(第一接收个数)、RFID读取器20接收到识别信息的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个数(第二接收个数),推定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图7B是表示第一接收个数和第二接收个数的图。推定部32将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各自的ID中的RFID读取器20能够接收到的识别信息(ID)的个数作为第一接收个数。推定部32将标签E、标签F、标签G、标签H各自的ID中的RFID读取器20能够接收到的识别信息(ID)的个数作为第二接收个数。
推定部32在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一安装个数和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二安装个数相同的情况下,对第一接收个数和第二接收个数进行比较。如图7B所示,第一接收个数比第二接收个数多,因此推定部32判定为排出目的地是“集装箱A”。
推定部32在第一安装个数和第二安装个数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接收个数和第二接收个数、存储在存储部31中的安装个数,推定排出目的地。具体地说,推定部32求出第一接收个数相对于第一安装个数的比例(第一接收个数/第一安装个数),并且求出第一接收个数相对于第二安装个数的比例(第二接收个数/第二安装个数)。然后,推定部32对第一接收个数相对于第一安装个数的比例和第二接收个数相对于第二安装个数的比例进行比较,将与比例高的安装个数对应的容纳器11作为排出目的地。例如,在第一安装个数是5个,第二安装个数是3个的情况下,第一接收个数是3个,第二安装个数是3个。在该情况下,推定部32判定为排出目的地是“集装箱B(第二容纳器11B)”。
根据以上,容纳器11具备发送与容纳部12(容纳器11)有关的信息的多个RFID标签10。因此,在一个容纳器11中,能够得到来自多个RFID标签10的信息、例如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例如,只要使接收RFID标签10的识别信息的RFID读取器20接近容纳器11,就能够取得从多个RFID标签10发送的识别信息。即,在将收获物容纳在容纳器11时,能够简单地确定谷物的容纳目的地。
容纳部12具有底部13、包围底部13的周部14,多个RFID标签10被设置在周部14。将多个RFID标签10设置在周部14,因此容易地从该容纳器11向外部发送容纳器11的信息,RFID读取器20能够在各个位置接收(取得)来自RFID标签10的信息。
另外,多个RFID标签10被设置在周部14、即形成了开口部15的部位的附近。在多个RFID标签10中,即使是比较弱的电波,也使该RFID标签10的信息容易地到达外部的RFID标签10,能够抑制收获物自身阻碍电波的发送的情况。
周部14包括从底部13竖起的纵壁14a、从底部13竖起并且与纵壁14a交叉的横壁14b。多个RFID标签10包括设置在纵壁14a的一个以上的RFID标签10a、设置在横壁14b的一个以上的RFID标签10b。至少能够从纵壁14a侧、横壁14b侧的双方向外部发送RFID标签10的信息,RFID读取器20容易地取得RFID标签10的信息。
RFID标签10是具备存储识别容纳部12(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的存储部101、发送存储在存储部101中的识别信息的发送部102的无源型标签。由无源型标签构成RFID标签10,因此能够使从多个RFID标签10发送(输出)的电波的范围与容纳器11的大小一致,或者在规定的位置设定能够接收来自RFID标签10的电波的范围。
另外,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发送与第一容纳器11A有关的信息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发送与第二容纳器11B有关的信息的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设置在将谷物排出到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的任意一个的联合收割机40,能够接收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的信息、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信息的RFID读取器20、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信息推定从联合收割机40排出的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运算装置30。
在将谷物从联合收割机40排出到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是第一容纳器11A还是第二容纳器11B。
便携终端30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的电波强度和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电波强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只要进行设置在第一容纳器11A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和设置在第二容纳器11B的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电波强度的比较,就能够判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例如,可以将第一RFID标签10A和第二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强的一方判定为谷物排出目的地。
便携终端30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信息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的个数(第一接收个数)和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个数(第二接收个数),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RFID读取器20能够进行接收的接收个数由于联合收割机40与容纳器11的距离而变化,因此只要进行第一接收个数和第二接收个数比较,就能够判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例如,可以将第一接收个数和第二接收强度中的接收个数多的一方判定为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便携终端30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信息的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的个数(接收个数)和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个数(接收个数)、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安装到第一容纳器11A的安装信息、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安装到上述第二容纳器11B的安装信息,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例如,在安装到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一RFID标签10A的个数和安装到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二RFID标签10B的个数不同的情况下,不只是接收个数,还使用安装信息作为补足信息,由此能够判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另外,RFID读取器20具备变更接收来自RFID标签10的电波的接收灵敏度的变更部20a。换言之,RFID读取器20的变更部20a能够变更来自RFID标签10的电波的读取强度。RFID读取器20的变更部20a在进行与RFID标签10的校准时,变更接收灵敏度。
便携终端30具备用于进行校准的设定部35。设定部35由存储在便携终端30中的程序等构成。如果启动便携终端30的程序,则设定部35在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3中进行表示是校准模式的显示。另外,设定部35在显示部33中显示开始校准的开始按键等。为了进行校准,将横向输送部49b的前端部(排出口49b1)配置在规定的容纳器11的中央部的上方。另外,如果在停止了横向输送部49b的前端部(排出口49b1)的状态下,选择了显示在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3中的开始按键,则开始校准。如果开始校准,则RFID读取器20输出电波,并且测定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另外,RFID读取器20的变更部20a接收开始了校准的信息,从最大值开始逐渐减小接收灵敏度。便携终端30的设定部35在规定的接收灵敏度下,安装在规定的容纳器11的全部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至少能够接收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例如在显示部33中显示“能够识别”。另一方面,便携终端30的设定部35在规定的接收灵敏度下,安装在规定的容纳器11的全部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不满规定值的情况(无法接收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例如在显示部33中显示“无法识别”。另外,RFID读取器20存储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接收灵敏度,并且保存该接收灵敏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校准模式下,一边变更接收灵敏度,一边判定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是否为规定以上,但在实际进行排出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得能够变更接收灵敏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以下,也可以在能够变更接收灵敏度的状态下,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图8表示出能够变更接收灵敏度、并且能够显示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推定显示画面Q1。在图8中,以推定部32根据电波强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推定目的地的推定并不限于电波强度,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全部方法。
推定部32在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3中显示表示容纳器的推定的推定显示画面Q1。推定部32例如在推定显示画面Q1中显示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推定部32在推定显示画面Q1中显示安装在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一RFID标签10A(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推定部32在推定显示画面Q1中显示安装在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二RFID标签10B(标签E、标签F、标签G、标签H)。推定部32在推定显示画面Q1中显示推定开始按键36。推定部32在推定显示画面Q1中显示RFID读取器20的接收灵敏度从上限到下限的刻度部37、指定接收灵敏度的指定部38。指定部38能够沿着刻度部37移动,通过使指定部38移动,能够变更接收灵敏度。如果选择了显示在推定显示画面Q1中的推定开始按键36,则RFID读取器20输出电波,并测定RFID标签10的电波强度。在推定显示画面Q1中,显示通过推定部32求出的第一RFID标签10A和第二RFID标签10B的电波强度。另外,显示与第一容纳器11A对应的全部标签A~标签D的电波强度的合计(第一合计)、与第二容纳器11B对应的全部标签E~标签G的电波强度的合计(第二合计)、第一合计与第二合计的电波强度差。另外,显示通过便携终端30的推定部32推定出的容纳器11。在此,在电波强度差不满预先确定的值(判定阈值),无法通过推定部32进行容纳器11的判定(排出目的地的判定)的情况下,在便携终端30的推定显示画面Q1中显示表示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报告信息。
据此,RFID读取器20能够调整多个第一RFID标签10A和多个第二RFID标签10B的接收灵敏度。通过与容纳器11的大小、容纳器11之间的排列状况、或第一RFID标签10A向容纳器11的安装间隔和第二RFID标签10B向第二容纳器11B的安装间隔等、各种状况对应地,调整接收灵敏度,由此正确地能够掌握谷物的排出目的地。例如,在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非常小,第一RFID标签10A和第二RFID标签10B相邻的情况下,降低接收灵敏度,由此能够使两者的接收状态变化,例如能够增大电波强度的差。
便携终端30在无法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输出表示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报告信息。在校准和排出工作中的任意一个中,工作人员等都能够掌握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情况。能够进行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的应对。例如,可以将谷物的排出位置(排出口49b1相对于容纳器11的位置)从当前的位置变更到其他位置,再次试着进行排出目的地推定,通过这样的应对,能够成为能够推定排出目的地的状态,同时进行排出工作。
显示部33显示报告信息或推定出的排出目的地。因此,工作人员只要观察显示部33,就能够掌握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情况,或确认通过推定部31判定的排出目的地。
[第二实施方式]
图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在第一容纳器11A设置有设备(称为第一设备)80A。在第二容纳器11B设置有设备(称为第二设备)80B。第一设备80A是输出电波(信号)的设备,是无源型的RFID标签、有源型的RFID标签、到达距离为数米的以短距离无线为基准的发送器、以IEEE802.15.n的近距离无线为基准的发送器等。第二设备80B是输出电波(信号)的设备,是无源型的RFID标签、有源型的RFID标签、到达距离为数米的以短距离无线为基准的发送器、以IEEE802.15.n的近距离无线为基准的发送器等。
第一设备80A发送与第一容纳器11A有关的信息(容器信息)。容器信息至少是用于识别第一容纳器11A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是向第一容纳器11A分配的编号等。识别信息只要能够识别第一容纳器11A则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容器信息可以是第一容纳器11A的大小(纵、横、容量)的容量信息,或第一设备80A的安装信息。安装信息是指针对第一容纳器11A的一个表示第一设备80A的安装位置、安装个数的信息。第一设备80A的安装构造和个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RFID标签10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一设备80A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RFID标签10A那样,第一设备80A不是多个。
多个第二设备80B是输出电波(信号)的设备,是无源型的RFID标签、有源型的RFID标签、以到达距离为数米的以短距离无线为基准的发送器、以IEEE802.15.n的近距离无线为基准的发送器等。
第二设备80B发送与第一容纳器11A有关的信息(容器信息)。容器信息至少是用于识别第一容纳器11A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是向第一容纳器11A分配的编号等。识别信息只要能够识别第一容纳器11A则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容器信息可以是第一容纳器11A的大小(纵、横、容量)的容量信息,或第二设备80B的安装信息。安装信息是指针对第一容纳器11A的一个表示第二设备80B的安装位置、安装个数的信息。第二设备80B的安装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RFID标签10B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第二容纳器12A的第二设备80B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RFID标签10B那样,第二设备80B不是多个。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接收装置81、运算装置82。运算装置82是根据谷物的排出时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第二设备80B的电波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装置。
接收装置81是能够接收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装置。接收装置81被设置在联合收割机等收获物排出装置40。此外,接收装置81的安装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RFID读取器2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运算装置82例如是与收获物排出装置40分别地设置的装置,是“服务器、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笔记本电脑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运算装置82是便携终端。便携终端82能够与通信装置16连接,能够从通信装置16取得各种信息。例如,便携终端82能够接收第一设备80A和第二设备80B接收到的信息(识别信息、容量信息、安装信息、电波强度)、谷物特性信息、收获信息等。
便携终端82具备存储部83、推定部84、显示部85。便携终端82(推定部84)根据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运算装置82根据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强度和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二设备80B的电波强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在便携终端82(推定部84)中,基于电波强度的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推定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相同。即,将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一RFID标签10A改称为“第一设备80A”,将第二RFID标签10B改称为“第二设备80B”,将RFID读取器20改称为“接收装置81”,将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改称为“设备A、设备B、设备C、设备D”,将标签E、标签F、标签G、标签H改称为“设备E、设备F、设备G、设备H”,将推定部32改称为“推定部84”,将存储部31改称为“存储部83”,将显示部33改称为“显示部85”即可。此外,如上述那样,即使设置在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一设备80A不是多个而是一个,设置在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二设备80B不是多个而是一个,推定部84也根据电波强度推定排出目的地。
便携终端82(推定部84)也可以根据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有无,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便携终端82(推定部84)根据电波的有无进行的排出目的地的推定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相同。即,根据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电波的有无,推定部84能够掌握该接收装置84接收到识别信息的多个第一设备80A的个数(第一接收个数)、多个第二设备80B的个数(第二接收个数)。即,便携终端82(推定部84)根据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有无,求出第一接收个数和第二接收个数,根据该接收个数,求出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即可。此外,如上述那样,即使设置在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一设备80A不是多个而是一台,设置在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二设备80B不是多个而是一个,推定部84也根据接收个数推定排出目的地。推定部84在该情况下,根据接收个数是1个还是0个来推定排出目的地。
便携终端82(推定部84)除了根据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有无(第一接收个数、第二接收个数)以外,还可以根据第一设备80A的安装信息、第二设备80B的安装信息,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第一设备80A和第二设备80B的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推定也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相同。
此外,接收装置81具备变更部86、设定部87。变更部86能够调整第一设备80A和第二设备80B发送的电波的接收灵敏度。设定部87用于进行校准。变更部86和设定部87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将变更部20a改称为“变更部86”,将设定部35改称为“设定部87”即可。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收获物排出装置40,其使排出谷物的排出部49位于设置有输出电波的第一设备80A的第一容纳器11A上,将谷物排出到第一容纳器11A,使排出部49位于设置有输出电波的第二设备的第二容纳器11B上,将谷物排出到第二容纳器11B;运算装置(便携终端82),其根据排出谷物时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只要使收获物排出装置40的排出部49位于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的任意一个,进行谷物的排出工作,就能够掌握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即,即使不如现有技术那样,工作人员在将谷物排出到第一容纳器11A和第二容纳器11B的任意一个时进行识别并记忆排出目的地,或使用便携终端等读入QR码(注册商标)等识别信息,也能够掌握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能够接收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接收装置81,便携终端82根据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强度和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二设备80B的电波强度,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只要对设置在第一容纳器11A的多个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强度和设置在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二设备80B进行比较,就能够判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能够将第一设备80A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强度强的一方判定为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便携终端82根据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有无,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接收装置81能够进行接收的设备的个数根据联合收割机40和容纳器11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因此通过对多个第一设备80A的第一接收个数和多个第二设备80B的第二接收个数进行比较,能够简单地判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便携终端82根据上述接收装置81接收到的第一设备80A的电波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有无、第一设备80A安装到第一容纳器11A的安装信息、第二设备80B安装到第二容纳器11B的安装信息,推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例如,在安装在第一容纳器11A的第一设备80A的个数和安装在第二容纳器11B的第二设备80B的个数不同的情况下,不只是接收个数,通过还使用安装信息作为补足信息,能够判定谷物的排出目的地。
接收装置81能够调整第一设备80A和第二设备80B的电波的接收灵敏度。在校准和排出工作中的任意一个中,工作人员等都能够掌握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情况。能够进行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的应对。例如,可以将谷物的排出位置(排出口49b1相对于容纳器11的位置)从当前的位置变更到其他位置,再次试着进行排出目的地推定,通过这样的应对,能够成为能够推定排出目的地的状态,同时进行排出工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表示谷物管理系统的概要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谷物管理系统是管理农作物的系统。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假设农作物是稻、麦等谷物而进行说明。当然,农作物并不限于稻、麦。
如图11所示,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一通信装置110。第一通信装置110使用作为广播信号的信标,向外部输出与容纳谷物的容纳器11有关的信息(容器信息)。容器信息包括大小(纵、横、容量)的信息、或用于识别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用于确定容纳器11的确定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信息是用于识别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是向每个容纳器11个别地分配的唯一的编号(管理编号)。识别信息只要能够确定容纳器11,则可以是任意的,并不限于上述。以后,为了说明的方便,假设容器信息是识别信息而进行说明。
第一通信装置110被设置在容纳器11。如图13所示,第一通信装置110例如被设置在放入谷物的开口部111a的附近。详细地说,在容纳器11是矩形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110被安装在形成开口部111a的周壁11b的上部(开口部侧)即内面。此外,第一通信装置110既可以安装在集装箱的周壁11b的上部的外面,也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
如图12所示,第一通信装置110具备存储部110a、电力供给部110b、输出部(以下称为第一输出部)110c。存储部110a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等构成,存储有识别信息。
电力供给部110b例如是干电池、纽扣电池等一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电力供给部110b与第一输出部110c等连接,向该第一输出部110c供给电力。第一输出部110c是输出信标的通信模块,以规定的间隔、例如数秒间隔,向外部输出表示存储在存储部110a中的识别信息的信标。第一输出部110c输出的信标的距离(输出距离)例如被设定为数cm~数十cm。
此外,第一通信装置110也可以具备惯性力检测部110d。惯性力检测部110d是加速度传感器等。惯性力检测部110d与第一输出部110c连接,第一输出部110c根据惯性力检测部110d的信号工作。例如,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在规定时间(例如数秒~数十秒)以上地连续检测出容纳器11的振动的情况下,第一输出部110c假设谷物被放入了容纳器11,而输出信标。第一输出部110c在输出信标后,在容纳器11的振动连续持续的期间,持续地输出信标。
另一方面,例如在容纳器11的振动持续规定时间(例如数秒~数十秒)地停止的情况下,第一输出部110c假设容纳器11的运转停止,停止输出信标。因此,在第一通信装置110设置有惯性力检测部110d的情况下,能够只在谷物正在进入容纳器11的状态下,向外部输出信标,因此能够抑制电力供给部110b的电力的消耗。
如图11和图12所示,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一接收装置112。第一接收装置112被设置在处理谷物的粮食中心等的处理设备518。具体地说,第一接收装置112被设置在设置于处理设备518的干燥机20。
首先,说明干燥机520。
干燥机520具备投入谷物(稻谷)的投入部520A、临时贮存谷物的贮存部520B、被供给贮存在贮存部520B中的谷物而对该供给的谷物进行干燥的干燥部520C、循环部520D。循环部520D是将投入到投入部520A的谷物运输到贮存部520B、或将通过干燥部520C干燥后的谷物再次返回到贮存部520B的机械结构。干燥机520具备进行该干燥机520的控制的控制装置520E。控制装置520E控制干燥部520C部的干燥温度、循环部520D的循环速度等,使得干燥结束后的谷物的水分量等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控制装置520E具备液晶面板等显示部20e1,能够将各种信息显示到显示部。
第一接收装置112例如被安装在投入部520A。在投入部520A是料斗的情况下,第一接收装置112被安装在设置于料斗520A的上部的开口部520A1的附近、即料斗520A的内面或外面。第一接收装置112既可以安装在料斗520A以外的位置,也可以安装在干燥机520的其他位置。
如图12所示,第一接收装置112具备接收部112a、输出部(以后称为第二输出部)112b。接收部112a是接收信标的通信模块,在能够接收信标的情况下,以规定的间隔接收该信标。第二输出部112b是输出接收部112a接收的信标所包含的信息(识别信息)的模块。第二输出部112b向控制装置520E、或处理设备518的网络N1等输出接收部112a接收的识别信息。处理设备518的网络N1连接有个人计算机等第二管理装置521。第二管理装置521具备液晶面板等显示部21a,能够将各种信息显示到显示部521a。
此外,理想的是将识别安装有该第一接收装置112的装置(例如干燥机520)的识别信息预先存储在第一接收装置112中。另外,第二输出部112b向控制装置520E、或第二管理装置521输出识别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以及识别干燥机520的识别信息。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有时将识别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称为“容器识别信息”,将识别干燥机520等装置的识别信息称为“装置识别信息”。
另外,第一接收装置112也可以具备计时时刻等时间的计时部112c。在该情况下,第二输出部112b例如将接收部112a接收到信标的时刻等时间信息与接收部112a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一起输出。进而,在第一接收装置112存储了装置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第二输出部112b输出时间信息、识别信息(容器识别信息、装置识别信息)。
另外,收获的谷物被放入容纳器11,通过卡车等运输车21运输到处理设备518。如果容纳器11到达处理设备518,则该容纳器11从运输车21卸下,运输到规定的干燥机520。如果容纳器11接近干燥机520,则设置在规定的干燥机520的第一接收装置112能够接收安装在该容纳器11的第一通信装置110的信标。然后,第一接收装置112向控制装置520E或第二管理装置521发送从第一通信装置110的信标得到的容纳器11的容器识别信息等。
即,在将容纳在容纳器11中的谷物填入干燥机520时,干燥机520的第一接收装置112能够通过信标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容器识别信息。因此,如图14所示,能够通过控制装置520E的显示部520e1、或第二管理装置521的显示部521a,确认放入了填入的谷物的容纳器11的容器识别信息、装置识别信息。
这样,干燥机520能够通过信标确定容纳了所填入的谷物的容纳器11,因此能够确实地掌握哪个容纳器11的谷物填入了哪个干燥机5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处理设备518的设备(控制装置520E、第二管理装置521)输出第一接收装置112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等,但也可以输出到与该处理设备518的设备不同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是设置在处理设备518的外部的计算机(服务器、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
如图11、图12所示,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三通信装置514。第三通信装置514与第一接收装置112、控制装置520E、第二管理装置521、处理设备518的网络N1的任意一个连接。第三通信装置514由进行近距离、或长距离的通信的装置构成,能够与外部设备连接。例如,第三通信装置514是通过通信规格的IEEE802.11系列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注册商标)等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通过便携电话通信网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通过数据通信网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的任意一个。
第三通信装置514如果接收到第一接收装置112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则临时地保存该容器识别信息,在从外部设备有了识别信息的请求的情况,或成为预先确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向外部设备发送所保存的容器识别信息。另外,在第一接收装置112具备计时部112c的情况下,第三通信装置514暂时保存从接收装置12发送的容器识别信息和时间信息,在从外部设备有了容器识别信息的请求的情况、或成为预先确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向外部设备发送所保存的容器识别信息。此外,第三通信装置514也可以发送容器识别信息和装置识别信息。
因此,第三通信装置514向外部设备至少发送容器识别信息,因此在外部设备中也能够确实地掌握哪个容纳器11的谷物填入了哪个干燥机520。
另外,也可以在收获谷物的收获机(联合收割机)40中设置第二接收装置513。第二接收装置513与第一接收装置112同样,是接收从第一通信装置110输出的信标(容器识别信息)的装置。第二接收装置513的安装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RFID读取器20相同。即,将图4A和图4B所示的RFID读取器20改称为第二接收装置513即可。
如图12所示,第二接收装置513具备接收部513a、输出部(以后称为第三输出部)513b。接收部513a是接收信标的通信模块,以规定的间隔接收信标。第三输出部513b是输出信标的模块。第三输出部513b能够向设置在联合收割机40的第四通信装置515输出接收部513a接收到的信标、即接收部513a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
此外,第二接收装置513也可以具备计时时刻等时间的计时部513c。在该情况下,第三输出部513b例如将接收部513a接收到信标的时刻等时间信息与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一起输出。
第四通信装置515与第二接收装置513连接。另外,第四通信装置515至少与测定装置47(味道测定部47b、水分测定部47a、以及收获量测定部47c)连接。第四通信装置515由进行近距离或长距离的通信的装置构成,能够与外部设备连接。例如,第四通信装置515是通过通信规格的IEEE802.11系列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注册商标)等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通过便携电话通信网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通过数据通信网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的任意一个。
第四通信装置515在从外部设备有了识别信息的请求的情况或成为预先确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向外部发送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收获谷物时的谷物特性信息。另外,在第二接收装置513具备计时部513c的情况下,第四通信装置515以规定的间隔向外部发送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时间信息、谷物特性信息。此外,第四通信装置也可以向外部发送向谷物特性信息(谷物的水分量、谷物的蛋白质量)追加谷物的收获量所得的收获信息。
因此,能够通过第二接收装置513和第四通信装置515,至少使容器识别信息和谷物特性信息关联起来。因此,在联合收割机40中将谷罐45内的谷物转送到容纳器11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掌握放入了谷物的容纳器11、该谷物的水分量和蛋白质量。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管理装置560。管理装置560是能够经由网络与各种设备连接的服务器。管理装置560能够取得第一接收装置112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以后称为第一信息)。
管理装置560经由第三通信装置514至少取得第一信息。例如,第三通信装置514在每个规定时间与管理装置560连接。第三通信装置514向管理装置560发送该第三通信装置514取得的第一信息、与该第一信息对应的识别信息。管理装置14取得第三通信装置514发送的第一信息和识别信息。此外,在除了第一信息和识别信息以外,第三通信装置514还向管理装置560发送时间信息的情况下,管理装置560能够取得第一信息、识别信息、以及时间信息。
如图15A所示,管理装置560将从第三通信装置514接收到的信息(第一信息(容器识别信息)、装置识别信息、时间信息)作为处理设备518的实绩(处理实绩)存储到第一存储部560a中。外部设备登录到该管理装置560,由此能够显示存储在管理装置560的第一存储部560a中的处理实绩。
另外,管理装置560取得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容器识别信息(以后称为第二信息)。管理装置560经由第四通信装置515至少取得第二信息。例如,第四通信装置515在每个规定时间与管理装置560连接。第四通信装置515向管理装置560发送该第四通信装置515取得的第二信息、与该第二信息对应的谷物特性信息(谷物的水分量、谷物的蛋白质量)。管理装置14取得第四通信装置515发送的第二信息和谷物特性信息。此外,在代替谷物特性信息,第四通信装置515向管理装置560发送收获信息(谷物的水分量、谷物的蛋白质量、谷物的收获量)的情况下,管理装置560能够取得第二信息、收获信息。
如图15B所示,管理装置560将从第四通信装置515接收到的信息(第二信息和谷物特性信息、或第二信息和收获信息)作为收获实绩的实绩(收获实绩)存储到第二存储部560b中。外部设备登录到该管理装置560,由此能够显示存储在管理装置560的第二存储部560b中的收获实绩。
管理装置560具备信息处理部560c。信息处理部560c由存储在管理装置560中的程序等构成。信息处理部560c根据存储在第一存储部560a中的处理实绩、存储在第二存储部560b中的收获实绩,求出生产实绩。生产实绩是指组合了通过处理设备进行的处理实绩、通过联合收割机40进行的收获实绩所得的信息。信息处理部560c读入处理实绩和收获实绩,将两者的实绩所共通的容器识别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作为关键字,组合处理实绩和收获实绩作为生产实绩。例如,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处理实绩的第一信息所示的“F-1250”与收获实绩的第二信息所示的“F-1250”是共通的,因此信息处理部560c使用作为共通的信息的“F-1250”,如图15C所示,组合处理实绩和收获实绩作为生产实绩。
根据以上,能够将第一接收装置112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容器识别信息)和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第二信息(容器识别信息)作为共通的关键字,求出组合处理实绩和收获实绩所得的生产实绩。即,通过在容纳器11设置第一通信装置110,能够关联地管理通过处理设备518进行的处理和通过联合收割机40进行的收获。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在干燥机520设置了第一接收装置112,但也可以将第一接收装置112设置在处理设备518的其他装置。例如,在处理设备518具备冷却罐、脱壳机、制备机、称重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接收装置112设置在冷却罐、脱壳机、制备机、称重器的任意一个。或者,在处理设备518中,也可以将第一接收装置112设置在首先进行容纳器11的接受的装置、例如在谷物的干燥之前测定水分量等的测定装置、在处理容纳器11的谷物之前临时保管的保管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表示谷物的管理系统的概要图。
谷物的管理系统是管理所收获的谷物的系统。谷物是稻(米)、麦、粟、稗、荞麦、豆类等,但并不限于此。
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设置在容纳器11的RFID标签(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10。另外,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RFID读取器20。
如图16所示,接收从RFID标签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处理谷物的谷物处理设备200。
首先说明谷物处理设备200。
谷物处理设备200例如是能够干燥谷物的处理设备,如图17所示,在规定的场地内设置建筑物201,在建筑物201的内部设置有进行谷物的处理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处理装置202。
处理装置202例如是收存机203、干燥机204、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等。此外。处理装置202并不限于此,在谷物处理设备200中,并不必须设置有收存机203、干燥机204、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的全部,与谷物的处理对应地选择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中的处理装置202即可。
如图18所示,收存机203具备接受谷物的收存部203A、将放入到收存部203A的谷物输送到上方的纵向输送部203B。收存部203A例如具备至少上方开放了的箱型的收存外罩203A1。在收存外罩203A1形成有投入谷物的的投入口203A2。收存外罩203A1能够从上方接受放入容纳器11的谷物。收存外罩203A1也可以是侧部也开口而从上方和侧方接受容纳器11的谷物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收存外罩203A1的下部,设置有将收存的谷物送出到输送部203B的横向输送机构(省略图示)。能够通过横向输送机构将收存部203A接受的谷物输送到纵向输送部203B。
纵向输送部203B将通过横向输送机构输送的谷物、即达到下部的谷物输送到上方。纵向输送部203B例如具备与收存部203A连接的纵长的外罩203B1、配置在外罩203B1的上部的上链轮203B2、配置在外罩203B1的下部的下链轮203B3、卷绕在上链轮203B2、下链轮203B3上的皮带203B4、设置在皮带203B4的吊桶。通过驱动上链轮203B2、下链轮203B3,能够将谷物从下部向上方输送。此外,纵向输送部203B的形状和结构并不限于此。
另外,上述收存机203既可以是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建筑物201内的固定式,也可以是能够移动建筑物201等的移动式。在收存机203是移动式的情况下,例如在收存外罩203A1设置脚轮等移动结构,能够通过该移动机构移动。
如图19A所示,干燥机204具备投入谷物(稻)的投入部204A、临时贮存谷物的贮存部204B、被供给贮存在贮存部204B中的谷物而而对该供给的谷物进行干燥的干燥部204C、循环部204D。如图19B所示,投入部204A被设置在容纳贮存部204B和干燥部204C的主体204F的下部。投入部204A由越是向下部越是逐渐变窄的圆筒状的料斗构成。在投入部204A的下部,形成有具有使谷物流通的通路204A1的支持台204A2。
循环部204D是使谷物循环的装置,是将通过干燥部204C干燥后的谷物送到贮存部204B、或将投入到投入部204A的谷物送到贮存部204B的装置。循环部204D具备横向输送干燥后的谷物的横向输送机构230、向上方输送通过横向输送结构230输送的谷物的纵向输送结构231。
纵向输送结构231具备设置在主体204F的侧方并且竖起的箱型的外罩232、设置在外罩232的内部并且向上方运输谷物的运输部233。运输部233具备配置在外罩232的上部和下部并且能够旋转的链轮233A、挂在上下的链轮233A上的皮带233B、设置在皮带233B的吊桶233C。根据纵向输送结构231,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等使链轮233A旋转而使皮带233B运动,由此能够通过吊桶233C舀起外罩232的下部的谷物,运输到外罩232的上部。运输到外罩232的上部的谷物通过连接外罩232的上部和主体204F的连通部233D,运输到贮存部204B。
横向输送机构230被设置在主体204F的下部即干燥部204C的下方。横向输送机构230具备能够横向输送谷物的螺杆230A、使通过螺杆230A横向输送的谷物流向纵向输送结构231的通路230B。通路230B与设置在投入部204A的下部的通路204A1连通,通过驱动电动机等使螺杆230A旋转,由此能够将通路230B内的谷物经过通路204A1送到外罩232的下部。
此外,干燥机204具备进行该干燥机204的控制的控制装置204E。控制装置204E控制干燥部204C的干燥温度、循环部204D的循环速度等,使得干燥结束后的谷物的水分量等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
如图16所示,冷却罐205是通过将由干燥机204干燥后的谷物贮存规定时间而冷却的罐子。脱壳机206是进行通过冷却罐205冷却后的谷物的脱壳的装置。
选色机207是进行脱壳后的谷物等的颜色检查、颜色挑选的装置。选色机207具备料斗207A、摄像部207B、喷射器207C。207A是放入谷物并且使谷物落下的构件。摄像部207B是摄像下落中的谷物的装置,喷射器207C根据选色结果对不良的谷物进行区分。
称重器208对通过选色机207进行了选色等后的谷物进行称重,具备放入谷物的料斗208A、设置在料斗208A的下部的台座208B、称重部208C。
料斗208A是放入谷物的容器,台座208B是放置放入谷物的柔性集装袋、集装箱等容纳构件的台。称重部208C是测定放入容纳构件的谷物的重量的装置。
在干燥机204、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之间,设置有由皮带输送机等构成的输送装置,能够通过该输送装置将谷物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运输。
RFID读取器20是能够向RFID标签10等外部输出电波(信号)并接收从该RFID标签10发送的各种信息(识别信息、容量信息、安装信息等)的装置。此外,RFID读取器20也可以具备计时时刻等时间的计时部。在该情况下,RFID读取器20能够将接收到从RFID标签发送的容器信息的时刻等时间信息与容器信息一起输出到外部。
如图20A所示,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收存机203。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收存外罩203A1的投入口203A2的附近即收存外罩203A1的内壁203A3。如图20B所示,RFID读取器20既可以设置在投入口203A2的附近即收存外罩203A1的外壁203A4,也可以如图20C所示那样设置在外罩203B1,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
如图16所示,RFID读取器20能够与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网络N连接。网络N是局域网(LAN),至少将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处理装置202和RFID读取器20连接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网络N将收存机203、干燥机204、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与RFID读取器20连接起来。此外,在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网络N中,连接方式既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无线,连接方式没有限定。
RFID读取器20如果接收到从RFID标签10发送的容器信息,则暂时保存该容器信息,在从外部有了容器信息的请求的情况等下,向网络N发送所保存的容器信息。另外,在RFID读取器20具备计时部的情况下,暂时保存接收到容器信息的时刻等时间信息,在从外部有了容器信息的请求的情况等下,向网络N发送容器信息和暂时保存的时间信息。此外,RFID读取器20也可以向网络输出在接收到容器信息的时刻接收到的容器信息、或容器信息和时间信息。
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运算装置220。运算装置220是计算机(服务器、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运算装置220是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服务器而进行说明。服务器220能够与网络N连接。服务器220能够通过网络N取得收存机203、干燥机204、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的运转信息。在收存机203的情况下,运转信息是收存时间(时间信息)、收存量、输送量等。在干燥机204的情况下,运转信息例如是填入中、干燥中、停止中、干燥开始时间、干燥结束时间、干燥中的水分量、干燥温度、干燥中的干燥重量、干燥开始时的谷物的水分量、干燥结束时的谷物的水分量等。在冷却罐205的情况下,运转信息是填入开始时间、填入量、排出量、排出开始时间、冷却时间等。在脱壳机206的情况下,运转信息是脱壳开始时间、脱壳结束时间、脱壳量等。在选色机207的情况下,运转信息是选色结果(颜色条件、良好的比例、不良的比例)、颜色开始时间、颜色结束时间等。在称重器208的情况下,运转信息是测量结果(例如出荷量、袋装数、袋装量)、称重开始时间、称重结束时间等。此外,运转信息并不限于此。
服务器220具备使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容器信息与处理装置202的处理对应起来的对应部221。对应部221由存储在服务器220中的程序等构成。对应部221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识别信息、接收到该识别信息的时间信息、运转信息所包含的时间,使处理装置202的处理与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对应部221例如根据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和时间信息,取得几点几分通过收存机203收存了规定的容纳器11的谷物的信息。对应部221使用收存的时刻(时间信息)、各处理装置202(收存机203、干燥机204、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所示的各种时间,使在各处理装置202中进行的处理与容纳器11的关系对应起来。图21是服务器220经由网络N从各处理装置202取得的运转信息。
如图21所示,收存机203的RFID读取器20在17点从RFID标签10接收到“00020501”所示的识别信息。由此,能够掌握通过收存机203收存了识别信息是“00020501”的容纳器11的谷物。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识别信息是“00020501”的容纳器11称为容纳器A。将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规定的干燥机204称为干燥机A。
对应部221对图21所示的运转信息所包含的时间、收存机203的收存时间(收存时刻)进行比较,判断在处理装置202中处理了容纳在容纳器A中的谷物的状况。容纳器A的谷物的收存时刻是17点,与此相对,干燥机A的干燥开始时刻是18点,从收存了谷物到通过干燥机A开始干燥为止的经过时间是1小时,因此对应部221判定为容纳器A的谷物被填入该干燥机A而开始干燥。即,根据操作实绩等确定从通过收存机203进行收存到填入规定的干燥机A为止的标准时间,并将该标准时间存储在服务器220中。从收存时刻到干燥开始时刻的经过时间为存储在服务器220中的标准时间内,因此对应部221判定为容纳器A的谷物被填入了干燥机A。
此外,对应部221也可以根据收存机203的输送量和收存时刻,求出谷物到达干燥机A为止的实际的到达时刻,对该到达时刻和干燥机A的干燥开始时刻进行比较,在到达时刻和干燥开始时刻大致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容纳器A的谷物被填入到了干燥机A。
因此,对应部221使容纳器A的识别信息与干燥机A的运转信息(干燥温度、干燥开始时的谷物的水分量、干燥结束时间的谷物的水分量等)对应起来。所对应的容纳器A的识别信息和干燥机A的运转信息被存储在服务器220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对应的规定的容纳器的识别信息和规定的干燥机的运转信息称为“对应处理信息”。
如图21所示,对应部221计算从干燥机的干燥结束时间到冷却罐205的填入开始时间的经过时间(第一经过时间)、从冷却罐205的排出开始时间到脱壳机206的脱壳开始时间的经过时间(第二经过时间)、从脱壳机206的脱壳结束时间到选色机207的颜色开始时间的经过时间(第三经过时间)、从选色机207的颜色结束时间到称重器208的称重开始时间的经过时间(第四经过时间)。在第一经过时间、第二经过时间、第三经过时间、第四经过时间的任意一个都为谷物在处理装置202之间移动的标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对应部221判断为在规定的时刻通过图21所示的处理装置202对容纳器A的谷物进行了处理。即,如图22所示,对应部221判断为通过干燥机204的第一处理A、冷却罐205的第二处理B、脱壳机206的第三处理C、选色机207的第四处理D、称重器208的第五处理E进行了处理,分别使处理装置的处理(第一处理A、第二处理B、第三处理C、第四处理D、第五处理E)的运转信息与容纳器A的识别信息(00020501)对应起来。
根据以上,谷物处理设备200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处理装置202、接收从设置在容纳器11的RFID标签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RFID读取器20。因此,为了通过处理装置202处理容纳在容纳器11中的谷物,在容纳器11到达谷物处理设备202时,能够通过RFID读取器20简单地取得(掌握)容纳器11的容器信息。另外,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至少一个的处理装置202。因此,在通过处理装置202处理谷物时,能够简单地掌握容纳所处理的谷物的容纳器11的容器信息。
处理装置202包括收存容纳在容纳器11中的谷物的收存机203、对通过收存机203收存的谷物进行干燥的干燥机204,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收存机203。因此,在进行通过干燥机204干燥谷物的处理之前,容纳器11接近收存机203,在该收存机203接受谷物时,能够取得容纳器11的容器信息。其结果是在通过干燥机204进行谷物的干燥之前,根据所取得的容器信息,能够掌握通过干燥机204干燥放入了哪个容纳器11的谷物。
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使与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容器信息对应的容纳器11与处理装置202的处理对应起来的服务器220。因此,能够在服务器220侧至少掌握或管理通过哪个处理装置202处理了放入到了哪个容纳器11中的谷物。
[第五实施方式]
图23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谷物的管理系统。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如图23所示,服务器220可以具备第一取得部222、判定部223、报告部224。第一取得部222、判定部223、报告部224由存储在服务器220中的程序等构成。
第一取得部222取得干燥预定(干燥计划)。图24表示干燥预定(干燥计划)的一个例子。如图24所示,干燥预定表示规定的干燥机和容纳填入到该规定的干燥机的谷物的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干燥预定至少表示时间、干燥机、容纳器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在通过联合收割机等收获谷物后,通过工作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与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服务器220不同的外部服务器、设置在工作人员等的家里或公司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计算机225,制作干燥预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外部计算机225是外部服务器而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将服务器220称为第一服务器220,将外部服务器225称为第二服务器225。
在联合收割机40设置有能够接收RFID标签10的容器信息的RFID读取器240。RFID读取器240与上述的RFID读取器20相同。通信装置16能够向第二服务器225发送RFID读取器240接收到的容器信息、谷物特性信息(水分量、蛋白质量)。
第二服务器225根据接收到的容器信息所包含的识别信息、预先登记的干燥机的识别信息,制作图24所示那样的干燥预定。例如假设在第二服务器225中登记有设置在处理设备200的3台干燥机(干燥机A、干燥机B、干燥机C),并且登记有2台容纳器(容纳器A、容纳器B)。第二服务器225通过向表示干燥机A的识别信息分配容纳器A的识别信息,而制作通过干燥机A干燥容纳器A的谷物的干燥预定,通过向表示干燥机C的识别信息分配容纳器B的识别信息,而制作通过干燥机C干燥容纳器B的谷物的干燥预定。理想的是在制作干燥预定时,设定干燥开始时间和干燥结束时间。另外,理想的是在制作干燥预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容纳在容纳器11中的谷物的水分量地进行设定。第二服务器225存储干燥预定。
此外,第二服务器225的干燥预定的制作是一个例子,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将便携终端、个人计算机等与第二服务器225连接,而显示制作干燥预定的干燥预定画面,在干燥预定画面上,工作人员利用接口,手动地分配规定时刻下的干燥机与容纳器的关系,由此制作干燥预定。另外,在谷物的收获后制作干燥预定,但也可以在收获时、或收获前制作干燥预定。
第一服务器220的第一取得部220向该第一服务器220定期或不定期地输出与第二服务器225连接的连接指令。第一服务器220根据连接指令与第二服务器225连接,第一取得部222取得通过第二服务器225制作的干燥预定。
第一服务器220的判定部223在取得干燥预定后,取得干燥机204的运转信息,判定运转信息所示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是否与干燥预定所示的规定的干燥机A和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不同。即,判定部223首先取得通过对应部221求出的对应处理信息(运转信息所示的表示干燥机204和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对对应处理信息和干燥预定进行比较。
图25A表示对应处理信息和干燥预定的一个例子。图25B表示对应处理信息和干燥预定的其他例子。
如图25A所示,如果根据对应处理信息,则从18点开始通过干燥机A干燥容纳器A的谷物,另一方面,如果根据干燥预定,则预定从18点开始通过干燥机A干燥容纳器A的谷物。如图25A所示,在规定的时刻,对应处理信息所示的干燥机和容纳器之间的关系(组合)与干燥预定所示的干燥机和容纳器之间的关系(组合)一致的情况下,判定部223判断为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一致。
如图25B所示,如果根据对应处理信息,则从18点开始通过干燥机A干燥容纳器B的谷物,另一方面,如果根据干燥预定,则预定从18点开始通过干燥机A干燥容纳器A的谷物。如图25B所示,在规定的时刻,对应处理信息所示的干燥机和容纳器之间的关系(组合)与干燥预定所示的干燥机和容纳器之间的关系(组合)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部223判断为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不一致。
运算装置220具备:第一取得部222,其取得表示规定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填入到该规定的干燥机204的谷物的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干燥预定;判定部223,其判定运转信息所示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干燥预定所示的规定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不同;报告部224,其在运转信息与干燥预定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报告。因此,能够简单地确认是否如干燥预定那样进行了干燥机204对谷物的干燥。另外,在干燥机204对谷物的干燥中,在确认了进行了与干燥预定不同的容纳器11的谷物的干燥的情况下,通过变更下一次的干燥预定,能够对变更干燥预定后的谷物处理设备200的处理进行优化。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将RFID读取器20设置在收存机203,但在设置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收存机203是移动式的情况、谷物处理设备200没有设置收存机203的情况、虽然在谷物处理设备200设置有收存机203但收存机203没有与一部分干燥机204连接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如图26所示,将RFID读取器20设置在干燥机204。换言之,也可以代替收存机203,而将RFID读取器20设置在干燥机204。
详细地说,RFID读取器20被安装在投入部204A的外面的上部。RFID读取器20与网络N连接,向网络N输出容纳投入到投入部204A的谷物的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RFID读取器20也可以具备计时时刻等时间的计时部。在该情况下,RFID读取器20能够将接收到从RFID标签发送的容器信息的时刻等时间信息与容器信息一起输出到网络N。
此外,RFID读取器20和干燥机204的控制装置204E也可以直接通过电缆等连接。由此,控制装置204E能够在将谷物投入到干燥机204的投入部204A的时刻,取得包含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的容器信息。另外,理想的是控制装置204E具备:存储部204E1,其存储安装有该控制装置204E的干燥机204的识别信息;对应部221A,其使干燥机204的处理与规定的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控制装置204E的对应部221从RFID读取器20接收容器信息,将该容器信息所示的识别信息、存储在存储部204E1中的识别信息与时间信息一起存储。对应部221A在取得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后,如果开始谷物的干燥,则分别使该干燥机204的第一处理A的运转信息和容纳器11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
处理装置202包括干燥机204,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干燥机204。将RFID读取器20设置在干燥机204,因此能够在干燥机204侧简单地掌握容纳了填入的谷物的容纳器11是哪个。
[第六实施方式]
图27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谷物的管理系统。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如图27所示,在干燥机204设置有发送与干燥机204有关的信息(装置信息)的RFID标签250。RFID标签250被安装在投入部204A的周围、例如投入部204A的外面的上部。装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识别干燥机204的识别信息。
RFID标签250例如是将来自RFID读取器20的电波(信号)变换为电力的无源型。换言之,RFID标签250是不具备蓄电池的无源型。RFID标签250具备存储装置信息的存储部251、输出部(以下称为发送部)252。存储部251和发送部252被容纳在框体中。存储部251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等构成,存储识别信息作为装置信息。发送部252如果接收到来自RFID读取器20的电波(信号),则向外部、即RFID读取器20发送存储在存储部251中的装置信息。容纳RFID标签250、即存储部251和发送部252的框体被设置在投入部204A。
图28是表示将装载在运输车21的容纳器11的谷物投入到干燥机204为止的流程的图。此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设置在容纳器11的RFID标签10称为“容器RFID标签”,将设置在干燥机204的RFID标签250称为“装置RFID标签”。此外,收存机203是移动式。
如图28所示,在装载了容纳谷物的容纳器11的运输车21到达谷物处理设备200后,如果为了向收存机203填入容纳器11内的谷物,而使该容纳器11接近收存机203,则收存机203的RFID读取器20接收从容纳器11的容器RFID标签10发送的容器信息。如果谷物向收存机203的投入结束,则使收存机203向对投入到该收存机203的谷物进行干燥的规定的干燥机204移动。如果收存机203到达规定的干燥机204,则收存机203的RFID读取器20接收从规定的干燥机204的装置RFID标签250发送的装置信息。RFID读取器20向网络N发送所接收到的容器信息和装置信息。能够通过与网络N连接的各种计算机取得发送到网络N的容器信息和装置信息。例如,服务器220能够取得容器信息和装置信息,能够关联地存储所取得的容器信息和装置信息并显示。因此,RFID读取器20在从收获谷物到填入到干燥机204为止的期间,接收从容器RFID标签10发送的容器信息、从装置RFID标签250发送的装置信息。因此,能够使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容器信息和装置信息对应起来。即,能够通过RFID读取器20将到达谷物处理设备200的容纳器11与干燥容纳在该容纳器11的谷物的干燥机204关联起来。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接收从设置在容纳器11的RFID标签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RFID读取器20安装在收存机203或干燥机204,但也可以安装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各种位置。
使用图17说明安装RFID读取器20的变形例子。在图17中,表示出安装RFID读取器20的多个位置,将RFID读取器20安装在至少一个位置即可。此外,将RFID读取器20设置在多个位置也没有问题。
如图17所示,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场地和其他道路的边界处,设置有用于运输车21进入场地内的入口200A。在入口200A的附近安装有RFID读取器20。例如,也可以在入口200A的周围设置栏杆、围栏等支持体,将RFID读取器20安装在该支持体上。在谷物处理设备200的建筑物201,设置有将容纳器11运入建筑物201内的运入口201A。在运入口201A的附近安装有RFID读取器20。例如,在构成运入口201A的墙壁的上部安装RFID读取器20。将RFID读取器20安装在建筑物201的内部、即建筑物201的柱子、墙壁、地板等。另外,将RFID读取器20安装在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的至少一个以上。
[第七实施方式]
图29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谷物的管理系统。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第七实施方式还能够应用于第五实施方式或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29所示,服务器220具备第二取得部230。第二取得部230由存储在服务器220中的程序等构成。第二取得部230取得谷物的生产时的生产信息。服务器220能够与工作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与服务器220不同的外部服务器、设置在工作人员的家里或公司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计算机225连接。外部计算机225例如存储生产者名、谷物的品种、种植谷物的农场、在农场进行的农业作业和农业作业时期、容器信息等作为生产信息。此外,外部计算机225也可以从设置在联合收割机40的通信装置16接收容器信息、谷物特性信息、收获信息等,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容器信息、谷物特性信息、收获信息)存储为生产信息。
服务器220的第二取得部230例如在每个规定的时间(例如每天)向外部计算机225请求生产信息。外部计算机225与来自第二取得部230的请求对应地,向服务器220发送生产信息。服务器220如果接收到生产信息,则由第二取得部230取得所接收到的生产信息。
如图29所示,处理装置202具备显示生产信息的显示部231。例如,干燥机204具备由液晶等构成的显示部231。
干燥机204(控制装置204E)向服务器220请求所填入的谷物的生产信息。服务器220根据在对应部221中对应起来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器11之间的关系即对应处理信息,生成填入的谷物的生产信息,将生成的生产信息发送到请求了生产信息的干燥机204。干燥机204如果接收到生产信息,则将当前正在进行干燥处理的生产信息显示到显示部231。此外,显示部231也可以具备干燥机204以外的处理装置202(收存机203、冷却罐205、脱壳机206、选色机207、称重器208),与干燥机204同样地从服务器220取得生产信息。
服务器220具备取得谷物的生产时的生产信息的第二取得部230,处理装置202具备显示第二取得部230取得的生产信息的显示部231。因此,能够在进行谷物的处理时,将生产者名、谷物的品种、农场、农业作业、农业作业时期、容器信息等显示到处理装置202的显示部231。工作人员能够在谷物的处理时掌握生产信息。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一通信装置110,其被安装在容纳谷物的容纳器11,并且将与该容纳器11有关的容器信息作为广播信号向外部输出;第一接收装置112,其设置在处理谷物的处理设备,并且具备接收从第一通信装置1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接收部。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向外部发送第一接收装置112接收到的容器信息即第一信息的第三通信装置514。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取得第三通信装置514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且与时间一起存储所取得的第一信息的管理装置。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一通信装置110,其安装在容纳谷物的容纳器11,并且将与该容纳器11有关的容器信息作为广播信号向外部发送;第二接收装置513,其设置在收获谷物的收获机,并且具备接收从第一通信装置1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接收部。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四通信装置515,其向外部发送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容器信息即第二信息。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管理装置,其取得第四通信装置515发送的第二信息,并且与时间一起存储所取得的第二信息。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测定装置,其设置在收获机,并且测定通过收获机收获的谷物的特性,其中,第四通信装置515将通过测定装置测定的谷物的特性与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容器信息一起向外部发送。
管理装置关联地存储第四通信装置515发送的谷物的特性和容器信息。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一通信装置110,其被安装在容纳谷物的容纳器11,并且将与该容纳器11有关的容器信息作为广播信号向外部发送;第一接收装置112,其设置在处理谷物的处理设备,并且具备接收从第一通信装置1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接收部;第二接收装置513,其设置在收获谷物的收获机,并且具备接收从第一通信装置110发送的容器信息的接收部。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第三通信装置514,其向外部发送第一接收装置112接收到的第一信息;第四通信装置515,其向外部发送第二接收装置513接收到的第二信息。
谷物管理系统具备:管理装置,其取得第三通信装置514发送的第一信息,与时间一起存储所取得的第一信息,并且取得第四通信装置515发送的第二信息,与时间一起存储所取得的第二信息。
谷物处理设备具备:进行谷物的处理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处理装置;RFID读取器20,其接收从设置在容纳谷物的容纳器11的容器RFID标签发送的与容纳器11有关的容器信息。
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至少一个处理装置。
处理装置包括进行谷物的干燥的干燥机204,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干燥机204。
处理装置包括收存容纳在容纳器11中的谷物的收存机203、对通过收存机203收存的谷物进行干燥的干燥机204,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收存机203。
处理装置包括收存容纳在容纳器11的谷物的收存机203、对通过收存机203收存的谷物进行干燥的干燥机204,在干燥机204设置有发送与该干燥机204有关的装置信息的装置RFID标签,RFID读取器20被设置在收存机203,并且能够接收从容器RFID标签发送的容器信息、从装置RFID标签发送的装置信息。
谷物的管理系统具备:RFID标签,其被安装在容纳谷物的容纳器11,并且发送与该容纳器11有关的容器信息;RFID读取器20,其设置在具备处理谷物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处理装置的处理设备,并且接收从RFID标签发送的容器信息;运算装置220,其使与RFID读取器20接收到的容器信息对应的容纳器11与处理装置的处理对应起来。
运算装置220具备:第一取得部222,其取得表示规定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填入到该规定的干燥机204的谷物的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干燥预定;判定部223,其判定运转信息所示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干燥预定所示的规定的干燥机204和容纳器11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不同;报告部224,其在运转信息与干燥预定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报告。
运算装置220具备:第二取得部230,其取得谷物的生产时的生产信息,处理装置具备:显示部231,其显示第二取得部230取得的生产信息。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点是示例,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上述说明,而由权利要求所示,包含与权利要求等价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立方体状的集装箱构成容纳器11,但也可以由圆筒状的柔性集装袋构成。即,如图10所示,容纳器11的周部14包括底部13的边缘部或从边缘部的附近向上方竖起的圆筒状的筒体14c。RFID标签10被安装在筒体14c。RFID标签10安装到筒体14c的安装位置设置在筒体14c(周部14)的形成了开口部15的附近的部位即上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多个RFID标签10设置在一个容纳器11,但也可以代替它,而将一个RFID标签10设置在一个容纳器11。即,设置在容纳器11的RFID标签10可以不是多个而是一个。

Claims (22)

1.一种收获物的容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部,容纳收获物;以及
多个RFID标签,设置在上述容纳部并且发送与上述容纳部有关的信息,
上述容纳部具有底部、和含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并且包围上述底部的周部,
上述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周部的上部,
上述多个RFID标签针对上述容纳部以相对的方式、且在上述周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对称地配置,
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位于上述周部的多个RFID标签所包围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物的容纳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RFID标签被设置在上述周部即形成了上述开口部的部位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获物的容纳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周部包括从上述底部竖起的圆筒状的筒体,上述多个RFID标签被设置在上述筒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获物的容纳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周部包括从上述底部竖起的纵壁、从上述底部竖起并且与上述纵壁交叉的横壁,上述多个RFID标签包括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纵壁的2个以上的第一RFID标签、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横壁的2个以上的第二RFID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物的容纳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RFID标签是无源型标签,具备存储识别上述容纳部的识别信息作为上述信息的存储部、发送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识别信息的发送部。
6.一种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RFID标签,设置在容纳收获物的第一容纳器并且发送与上述第一容纳器有关的信息;
多个第二RFID标签,设置在容纳收获物的第二容纳器并且发送与上述第二容纳器有关的信息;
RFID读取器,设置在将上述收获物排出到上述第一容纳器和上述第二容纳器的任意一个的收获物排出装置,能够接收上述第一RFID标签的信息和上述第二RFID标签的信息;以及
运算装置,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的信息,推定从上述收获物排出装置排出的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的第一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和第二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上述信息的第一RFID标签的个数和第二RFID标签的个数,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RFID读取器接收到上述信息的第一RFID标签的个数和第二RFID标签的个数、上述第一RFID标签安装到上述第一容纳器的安装信息、上述第二RFID标签安装到上述第二容纳器的安装信息,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RFID读取器能够调整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的接收灵敏度。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运算装置在无法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向外部输出表示无法推定排出目的地的报告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显示上述报告信息或推定出的排出目的地。
13.一种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获物排出装置,使排出收获物的排出部位于设置了产生电波的第一设备的第一容纳器上,将收获物排出到上述第一容纳器,使上述排出部位于设置了产生电波的第二设备的第二容纳器上,将收获物排出到上述第二容纳器;以及
运算装置,根据上述收获物的排出时的第一设备的电波和上述第二设备的电波,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能够接收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第二设备的电波,
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第一设备的电波强度和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电波强度,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能够接收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第二设备的电波,
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上述第二设备的电波的有无,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能够接收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第二设备的电波,
上述运算装置根据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设备的电波和上述第二设备的电波的有无、上述第一设备配置到上述第一容纳器的配置信息、上述第二设备配置到上述第二容纳器的配置信息,推定上述收获物的排出目的地。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装置能够调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电波的接收灵敏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收获物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设备是能够通过电波发送与上述第一容纳器有关的信息的第一RFID标签,上述第二设备是能够通过电波发送与上述第二容纳器有关的信息的第二RFID标签。
19.一种收获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行驶装置,设置在上述机体;
排出部,将上述收获物排出到配置在外部的多个容纳器中的规定容纳器;以及
RFID读取器,读取设置在上述多个容纳器的无源型RFID标签的信息,
上述容纳器的容纳部具有底部、和含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并且包围上述底部的周部,
上述开口部设置于上述周部的上部,
上述多个RFID标签针对上述容纳部以相对的方式、且在上述周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对称地配置,
填入上述收获物的开口部位于上述周部的多个RFID标签所包围的部分,
上述RFID读取器在上述排出部向规定的容纳器排出收获物时,读取与设置于上述多个容纳器的无源型RFID标签的安装位置有关的容器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收获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获部,设置在上述机体,并且收获收获物,
上述排出部将通过上述收获部收获到的收获物排出到上述容纳器,
上述RFID读取器设置在上述排出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收获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部具备纵向输送收获到的上述收获物的纵向输送部、被支持得自由摇动并且横向输送从上述纵向输送部输送的收获物的横向输送部,
上述RFID读取器被设置在上述横向输送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收获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RFID读取器被设置在上述横向输送部即排出上述收获物的排出口的附近。
CN201780079390.8A 2016-12-22 2017-12-22 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 Active CN110113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0139 2016-12-22
JP2016-250137 2016-12-22
JP2016250138A JP6797670B2 (ja) 2016-12-22 2016-12-22 穀物処理設備及び穀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250136 2016-12-22
JP2016250135A JP6797667B2 (ja) 2016-12-22 2016-12-22 収穫物の収容器及び収穫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250138 2016-12-22
JP2016-250135 2016-12-22
JP2016250136A JP6797668B2 (ja) 2016-12-22 2016-12-22 収穫物排出装置
JP2016250137A JP6797669B2 (ja) 2016-12-22 2016-12-22 収穫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250139A JP2018106302A (ja) 2016-12-22 2016-12-22 穀物管理システム
PCT/JP2017/046265 WO2018117270A1 (ja) 2016-12-22 2017-12-22 収穫物の収容器及び収穫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3936A CN110113936A (zh) 2019-08-09
CN110113936B true CN110113936B (zh) 2022-08-12

Family

ID=6262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9390.8A Active CN110113936B (zh) 2016-12-22 2017-12-22 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3936B (zh)
PH (1) PH12019501435A1 (zh)
WO (1) WO20181172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0093B2 (ja) * 2002-03-22 2007-08-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保管庫、保管管理方法、保管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保管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6061104A (ja) * 2004-08-27 2006-03-09 Yanmar Co Ltd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収穫装置
JP2006285356A (ja) * 2005-03-31 2006-10-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特性検出通信装置
CN1917331A (zh) * 2005-07-04 2007-0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型传送装置、容纳容器、发送接收系统和发送接收方法
US7434375B2 (en) * 2006-09-22 2008-10-14 Deere & Company Automated system for in-field storage, traceability and unloading of harvest products of harvested material from a harvesting machine
JP4693804B2 (ja) * 2007-03-15 2011-06-0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除湿乾燥システム
US7694491B2 (en) * 2007-10-30 2010-04-13 Deere & Company Cotton harvester for producing modules which can be automatically identified and oriented
US7591628B2 (en) * 2007-10-30 2009-09-22 Deere & Company Handling and orienting cotton modules wrapped with material including RFID tag
WO2009106649A1 (es) * 2008-02-28 2009-09-03 Universidad De Jaen Sistema para la clasificación automática de aceitunas
US20140290202A1 (en) * 2013-03-27 2014-10-02 Deere & Company Wrap indication device
JP6086536B2 (ja) * 2013-05-31 2017-03-0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農作物排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9501435A1 (en) 2020-02-10
WO2018117270A1 (ja) 2018-06-28
CN110113936A (zh) 2019-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8141B1 (ko) 농작 관리 시스템 및 농작물 수확기
JP6162582B2 (ja) 農業支援システム
KR20150133693A (ko) 농작업기, 농작업 관리 방법, 농작업 관리 프로그램 및 농작업 관리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KR101577971B1 (ko) 무인 사료 공급장치
US2011032003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loading of food products in a food mixing unit
JP6431138B2 (ja) 農業支援システム
JP6162580B2 (ja) 農業支援システム
JP6925965B2 (ja) 農業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農業管理装置
CN110113936B (zh) 收获物的容纳器和收获物的管理系统
JP6797667B2 (ja) 収穫物の収容器及び収穫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JP6925966B2 (ja) 農業管理システム
JP6797670B2 (ja) 穀物処理設備及び穀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JP6162581B2 (ja) 農業支援システム
JP6034774B2 (ja) 農業支援システム
JP6797669B2 (ja) 収穫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US20230243693A1 (en) Calibration system for an agricultural crop yield monitor
JP7081005B2 (ja) 穀物管理システム
CN111526713B (zh) 农业管理系统以及农业管理装置
JP2019192139A (ja) 農業管理システム
JP2018106302A (ja) 穀物管理システム
CN112041093B (zh) 农业管理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JP6797668B2 (ja) 収穫物排出装置
JP2019118295A (ja) 農業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農業管理装置
JP7150798B2 (ja) 収穫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JP2019121115A (ja) 農業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