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0918A -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0918A
CN110100918A CN201910381700.2A CN201910381700A CN110100918A CN 110100918 A CN110100918 A CN 110100918A CN 201910381700 A CN201910381700 A CN 201910381700A CN 110100918 A CN110100918 A CN 110100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black
black kung
weight
ku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17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京帅
陶鹏
陈锴妮
雷秦睿
孙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xian New District Fucha Town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xian New District Fucha Tow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xian New District Fucha Town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xian New District Fucha Tow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17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0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0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091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23F3/10Fermentation with 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23Bulgaricu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涉及红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提取菌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分离提纯后添加辅助菌种加入到混合培养基中制备发酵菌群;红茶处理,将功夫红茶简单处理去杂后进行渥堆和气蒸处理,然后将发酵菌群接种到功夫红茶表面,将功夫红茶放入发花室进行发花培养;茶叶浸出,功夫红茶发花后浸泡在温水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蒸发;包装。该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使茶叶同时具备了功夫红茶和茯茶共同的优点,口感更具风味,能够满足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得到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同时冲泡茶叶所需的水温更低,同时冲泡极短时间即可得到口感良好的茶汤,茶叶品质细腻。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功夫红茶内含物质十分丰富,品种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茶条细嫩、紧结、橙芽满披,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边销茶之一,原本是西北,哈萨克,蒙古等游牧民族地区特需商品。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茯茶属于黑茶中的一种,因含有独特的金花而具备其他茶叶所没有的茶香和保健功能,但是现有的茯茶无法使用功夫红茶制作,不能同时具备功夫红茶和茯茶共同的优点,同时茶叶口感单调,无法得到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茯茶无法使用功夫红茶制作,不能同时具备功夫红茶和茯茶共同的优点,同时茶叶口感单调,无法得到青少年群体的喜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菌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分离提纯后添加辅助菌种加入到混合培养基中制备发酵菌群;
(2)红茶处理,将功夫红茶简单处理去杂后进行渥堆和气蒸处理,然后将发酵菌群接种到功夫红茶表面,将功夫红茶放入发花室进行发花培养;
(3)茶叶浸出,功夫红茶发花后浸泡在温水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蒸发,直至茶叶表面干燥;
(4)包装,将茶叶放入茶叶压制机中压制成茶砖,然后密封包装。
优选的,所述辅助菌种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酵母和和醋酸杆菌。
优选的,所述冠突散囊菌采用稀释方法提纯,然后和辅助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共生发酵培养。
优选的,所述功夫红茶优选一芽一叶的茶叶。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茶汁100-200重量份、葡萄糖80-150重量份、酵母膏10-20重量份、琼脂10-20重量份和蒸馏水400-60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茶汁150重量份、葡萄糖120重量份、酵母膏15重量份、琼脂15重量份和蒸馏水50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发酵菌群的培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冠突散囊菌接种到冷却的活化培养基上,待长出菌斑,将菌斑接种到混合培养基中,在20~28℃,转速50~125r/min下培养2-6h,然后加入混合菌种,培养20-40h。
优选的,所述温水为15-20℃,温水的高度刚好覆盖茶叶,浸泡时间为10-40min。
优选的,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斑添加到混合培养基前放入盛有无菌水的玻璃瓶中,然后添加10-50倍体积无菌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继续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成菌落。
优选的,所述茶叶在进行干燥处理时每隔30min进行翻页处理,并使用纱布覆盖。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通过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分离提纯后添加辅助菌种加入到混合培养基中制备发酵菌群,将功夫红茶简单处理去杂后进行渥堆和气蒸处理,然后将发酵菌群接种到功夫红茶表面,将功夫红茶放入发花室进行发花培养,使用功夫红茶制作茯茶,使茶叶同时具备了功夫红茶和茯茶共同的优点,同时通过在功夫红茶发酵时添加了发酵菌群,其中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酵母和和醋酸杆菌,使发酵后的茶叶口感更具风味,能够满足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得到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本发明功夫红茶发花后浸泡在温水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蒸发,直至茶叶表面干燥,将茶叶放入茶叶压制机中压制成茶砖,然后密封包装,茶叶使用温水浸泡后内部成分溶入到温水中,再经过干燥后茶叶中的有益成分粘附在茶叶表面,在冲泡时使用低温水冲泡极短时间即可将茶叶中的物质溶入到茶汤中,使冲泡茶叶所需的水温更低,同时冲泡极短时间即可得到口感良好的茶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菌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分离提纯后添加辅助菌种加入到混合培养基中制备发酵菌群;
(2)红茶处理,将功夫红茶简单处理去杂后进行渥堆和气蒸处理,然后将发酵菌群接种到功夫红茶表面,将功夫红茶放入发花室进行发花培养;
(3)茶叶浸出,功夫红茶发花后浸泡在温水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蒸发,直至茶叶表面干燥;
(4)包装,将茶叶放入茶叶压制机中压制成茶砖,然后密封包装。
辅助菌种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酵母和和醋酸杆菌。
冠突散囊菌采用稀释方法提纯,然后和辅助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共生发酵培养。
功夫红茶优选一芽一叶的茶叶。
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茶汁100重量份、葡萄糖80重量份、酵母膏10重量份、琼脂10重量份和蒸馏水400重量份。
发酵菌群的培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冠突散囊菌接种到冷却的活化培养基上,待长出菌斑,将菌斑接种到混合培养基中,在20℃,转速50r/min下培养2h,然后加入混合菌种,培养20h。
温水为15℃,温水的高度刚好覆盖茶叶,浸泡时间为10min。
冠突散囊菌的菌斑添加到混合培养基前放入盛有无菌水的玻璃瓶中,然后添加10倍体积无菌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继续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成菌落。
茶叶在进行干燥处理时每隔30min进行翻页处理,并使用纱布覆盖。
实施例二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菌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分离提纯后添加辅助菌种加入到混合培养基中制备发酵菌群;
(2)红茶处理,将功夫红茶简单处理去杂后进行渥堆和气蒸处理,然后将发酵菌群接种到功夫红茶表面,将功夫红茶放入发花室进行发花培养;
(3)茶叶浸出,功夫红茶发花后浸泡在温水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蒸发,直至茶叶表面干燥;
(4)包装,将茶叶放入茶叶压制机中压制成茶砖,然后密封包装。
辅助菌种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酵母和和醋酸杆菌。
冠突散囊菌采用稀释方法提纯,然后和辅助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共生发酵培养。
功夫红茶优选一芽一叶的茶叶。
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茶汁150重量份、葡萄糖120重量份、酵母膏15重量份、琼脂15重量份和蒸馏水500重量份。
发酵菌群的培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冠突散囊菌接种到冷却的活化培养基上,待长出菌斑,将菌斑接种到混合培养基中,在24℃,转速90r/min下培养4h,然后加入混合菌种,培养30h。
温水为18℃,温水的高度刚好覆盖茶叶,浸泡时间为25min。
冠突散囊菌的菌斑添加到混合培养基前放入盛有无菌水的玻璃瓶中,然后添加30倍体积无菌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继续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成菌落。
茶叶在进行干燥处理时每隔30min进行翻页处理,并使用纱布覆盖。
实施例三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菌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分离提纯后添加辅助菌种加入到混合培养基中制备发酵菌群;
(2)红茶处理,将功夫红茶简单处理去杂后进行渥堆和气蒸处理,然后将发酵菌群接种到功夫红茶表面,将功夫红茶放入发花室进行发花培养;
(3)茶叶浸出,功夫红茶发花后浸泡在温水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蒸发,直至茶叶表面干燥;
(4)包装,将茶叶放入茶叶压制机中压制成茶砖,然后密封包装。
辅助菌种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酵母和和醋酸杆菌。
冠突散囊菌采用稀释方法提纯,然后和辅助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共生发酵培养。
功夫红茶优选一芽一叶的茶叶。
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茶汁200重量份、葡萄糖150重量份、酵母膏20重量份、琼脂20重量份和蒸馏水600重量份。
发酵菌群的培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冠突散囊菌接种到冷却的活化培养基上,待长出菌斑,将菌斑接种到混合培养基中,在28℃,转速125r/min下培养6h,然后加入混合菌种,培养40h。
温水为20℃,温水的高度刚好覆盖茶叶,浸泡时间为40min。
冠突散囊菌的菌斑添加到混合培养基前放入盛有无菌水的玻璃瓶中,然后添加50倍体积无菌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继续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成菌落。
茶叶在进行干燥处理时每隔30min进行翻页处理,并使用纱布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与普通茯茶对照表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在与普通市场上的茯茶相比,本发明具有明显的口感更佳的特点,口味别具风味,能够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同时具备红茶的优点,冲泡对水温的要求较低,冲泡时间短,同时茶叶的品质细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菌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分离提纯后添加辅助菌种加入到混合培养基中制备发酵菌群;
(2)红茶处理,将功夫红茶简单处理去杂后进行渥堆和气蒸处理,然后将发酵菌群接种到功夫红茶表面,将功夫红茶放入发花室进行发花培养;
(3)茶叶浸出,功夫红茶发花后浸泡在温水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水分蒸发,直至茶叶表面干燥;
(4)包装,将茶叶放入茶叶压制机中压制成茶砖,然后密封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菌种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酵母和和醋酸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突散囊菌采用稀释方法提纯,然后和辅助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共生发酵培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夫红茶优选一芽一叶的茶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茶汁100-200重量份、葡萄糖80-150重量份、酵母膏10-20重量份、琼脂10-20重量份和蒸馏水400-60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茶汁150重量份、葡萄糖120重量份、酵母膏15重量份、琼脂15重量份和蒸馏水500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群的培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冠突散囊菌接种到冷却的活化培养基上,待长出菌斑,将菌斑接种到混合培养基中,在20~28℃,转速50~125r/min下培养2-6h,然后加入混合菌种,培养20-4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为15-20℃,温水的高度刚好覆盖茶叶,浸泡时间为10-40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斑添加到混合培养基前放入盛有无菌水的玻璃瓶中,然后添加10-50倍体积无菌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继续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成菌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在进行干燥处理时每隔30min进行翻页处理,并使用纱布覆盖。
CN201910381700.2A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Withdrawn CN110100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1700.2A CN110100918A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1700.2A CN110100918A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0918A true CN110100918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89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1700.2A Withdrawn CN110100918A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091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6238A (zh) * 2014-09-19 2015-01-2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散茶发花工艺
CN107348033A (zh) * 2017-08-25 2017-11-17 宁国市绿园家庭农场 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
CN108634047A (zh) * 2018-05-11 2018-10-1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6238A (zh) * 2014-09-19 2015-01-2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散茶发花工艺
CN107348033A (zh) * 2017-08-25 2017-11-17 宁国市绿园家庭农场 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
CN108634047A (zh) * 2018-05-11 2018-10-1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发花诱导剂以及该发花诱导剂的应用与发花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友谊: "《茶叶微生物产品学》", 31 August 2017,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6913B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蓝莓果浆粉的制备方法
CN108887674A (zh) 一种黑枸杞复合酵素液的制备方法
CN106367259A (zh) 一种瓜蒌桑葚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2353A (zh) 一种茯砖茶提香技术
CN104886303B (zh) 一种固体黑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86304A (zh) 一种高香速溶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03173318A (zh) 一种半甜型红曲黄酒的制备方法
CN104431176A (zh) 一种辣椒叶金花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99506A (zh) 一种红茶菌中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CN109527145A (zh) 一种苹果普洱茶混合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3072A (zh) 一种小青柑六堡茶的加工方法
CN102860375B (zh) 一种红茶型乳酸菌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4186726B (zh) 一种黄茶紧压茶的发花制作工艺
CN107647009A (zh) 舞茸灵芝茶及制备方法
CN107410796A (zh) 一种抗氧化能力增强的红茶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4071A (zh) 一种保健养生牛樟芝原浆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5149A (zh) 一种提高发酵豆豉抗氧化活性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04610A (zh) 一种茶叶发酵菌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303129A (zh) 一种青钱柳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9536A (zh) 一种植物乳酸杆菌及其生产发酵豆乳的方法
CN109699766A (zh) 制备发酵茶的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发酵茶及其应用
CN110100918A (zh) 一种使用功夫红茶制备茯茶的方法
CN106106910A (zh) 一种茶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CN106434399A (zh) 一种糯米酒的混合酒曲及混合酒曲的制备方法
CN110150420A (zh) 一种富含抗氧化物的康普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