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0377A -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0377A
CN110100377A CN201780078667.5A CN201780078667A CN110100377A CN 110100377 A CN110100377 A CN 110100377A CN 201780078667 A CN201780078667 A CN 201780078667A CN 110100377 A CN110100377 A CN 110100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laminated
laminated body
core member
bo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6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0377B (zh
Inventor
松林敏
松永幸雄
莲尾裕介
卫藤雄介
中山勇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High T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High T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High Tec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High Tec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100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0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0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0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21D39/03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of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fo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包括:临时层叠工序,在模具内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由一个冲裁部件或者多个冲裁部件相互接合而成的作为块体的铁芯部件,并且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而形成层叠体;以及正式层叠工序,从层叠体中逐一取出铁芯部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向各个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

Description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相同的模具内进行:一边从开卷机中间歇地输出卷绕成卷状的带状的金属板(被加工板)即卷材,一边在该金属板的单面涂覆粘接剂;用冲头将该金属板冲裁成规定形状而形成一个冲裁部件;以及利用粘接剂将该一个冲裁部件相对于已经冲裁的另一个冲裁部件进行粘接并且进行层叠。
另外,以抑制冲头磨损、提高冲裁部件的冲裁性等为目的,一般会在卷材上涂覆冲压加工油(也称为冲压油。下面简称为“油”)。如果在存在油的状态下向金属板涂覆粘接剂,并粘接冲裁部件彼此,则对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向油中添加固化催化剂,在不除去油的情况下用粘接剂粘接冲裁部件彼此。由此,不需要油的除去处理,因此提高层叠铁芯的生产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6-3346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正常情况下,比起对金属板进行冲裁的处理而言,向金属板供给粘接剂的处理会较慢,因此如果在模具内存在向金属板供给粘接剂的机构,则粘接剂的涂覆处理成为瓶颈,并且层叠铁芯的制造效率(生产率)会降低。而且,如果在模具内存在向金属板供给粘接剂的机构,则模具自身大型化,会导致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的成本增加。而且,当模具发生异常时,粘接剂在模具内固化而使层叠铁芯卡在模具内,有时必须进行将模具从用于使模具上下活动的冲床上拆卸下来而取出层叠铁芯等这样的维护。
因此,本公开说明一种能够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制造层叠铁芯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包括:临时层叠工序,在模具内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由一个冲裁部件或者多个冲裁部件相互接合而成的作为块体的铁芯部件,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而形成层叠体;以及正式层叠工序,从层叠体中逐一取出铁芯部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向各个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
本公开的另一个观点的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具备:模具,其构成为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由一个冲裁部件或者多个冲裁部件相互接合而成的作为块体的铁芯部件,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而形成层叠体;保持机构,其构成为能能够逐一保持铁芯部件;供给机构,其构成为能够向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以及控制部。控制部执行以下处理:临时层叠处理,控制模具而形成层叠体;以及正式层叠处理,控制保持机构及供给机构,利用保持机构从层叠体中逐一保持并取出铁芯部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利用供给机构向各个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利用保持机构层叠多个铁芯部件。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能够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制造层叠铁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定子层叠铁芯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层叠体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冲裁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定子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层叠冲裁部件的机构、和从模具中排出层叠体的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层叠冲裁部件的机构、和从模具中排出层叠体的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层叠装置的图。
图9是表示定子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的概要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定子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内容限定。
<<实施方式的概要>>
[1]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包括:临时层叠工序,在模具内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由一个冲裁部件或者多个冲裁部件相互接合而成的作为块体的铁芯部件,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而形成层叠体;以及正式层叠工序,从层叠体中逐一取出铁芯部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向各个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中,在模具中形成了层叠体后,在模具外进行各铁芯部件的粘接及层叠。因此,不需要在模具内设置供给粘接剂的机构。因而,能够使模具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中,在正式层叠工序中,通过用粘接剂粘接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而获得层叠铁芯。因此,与通过铆接、焊接等紧固铁芯部件彼此的情况相比,不易发生磁特性降低。因而,通过使用这样的层叠铁芯制造电动机,而能够提高电动机特性。
[2]上述第1项所记载的方法也可以为,在临时层叠工序之后并且在正式层叠工序之前,还包括除去附着于从模具中取出的层叠体的油的油除去工序。
另外,在正常情况下,油的除去处理及粘接剂的供给处理比在模具中对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形成铁芯部件的处理慢。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中,除去油的机构及供给粘接剂的机构位于模具外。因此,通过独立于模具而设置多个这些机构,而能够在模具中高速进行铁芯部件的形成处理,并且提高整体的生产率。除此之外,这些机构一般比模具廉价,因此与希望通过多个模具提高整体的生产率的情况相比,可实现低成本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能够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制造层叠铁芯。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中,在油除去工序中,从自模具中取出的层叠体上除去油。因此,抑制由于油的表面张力而使铁芯部件相互粘在一起。因而,在后续的正式层叠工序中容易从层叠体中逐一取出铁芯部件。另外,由于从层叠体整体除去油,因此与从每个铁芯部件除去油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率地除去油。而且,由于从层叠体除去了油,因此不易对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产生影响。
[3]在上述第2项所记载的方法中,也可以为,在油除去工序中,通过对层叠体进行退火而除去附着于层叠体的油。若在模具中对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形成铁芯部件,则在从金属板冲裁铁芯部件的周缘部的过程中,会在铁芯部件上产生应变。若使用对具有应变的铁芯部件进行层叠所获得的层叠铁芯制造电动机,则会对电动机的特性产生影响。但是,通过如上述那样对层叠体进行退火,而缓和构成层叠体的各铁芯部件的应变。因此,由于能够同时进行油的除去和铁芯部件的应变的缓和,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制造层叠铁芯。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对涂覆有粘接剂后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并利用粘接剂相对于其它铁芯部件进行粘接并且进行层叠。因此,若要对所获得的层叠体进行退火,则粘接剂也会长时间(例如一小时程度)暴露于高温(例如750℃~800℃程度)下。具有能够承受退火的温度的耐热性的粘接剂在本案进行申请时不存在,或者极其难以获得。因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不能对铁芯部件进行退火处理,不能缓和铁芯部件的应变,因此有可能降低电动机特性。
[4]在上述第2项或者第3项所记载的方法中,也可以为,在正式层叠工序中进行以下步骤:从在油除去工序中除去了油的层叠体中逐一取出铁芯部件并测量各个铁芯部件的厚度;基于铁芯部件的厚度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各个铁芯部件的旋转层叠;以及基于是否需要进行旋转层叠的判断结果,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向各个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在每个铁芯部件进行旋转层叠。因此,旋转层叠的自由度得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最终的层叠铁芯的尺寸精度。
[5]在上述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也可以为,在临时层叠工序中,在模具内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设置有临时相互固定的多个铁芯部件,并且通过利用临时相互固定使多个该铁芯部件相互紧固并且层叠而形成层叠体,该方法在临时层叠工序之后并且在正式层叠工序之前,还包括从层叠体中除去临时相互固定而使铁芯部件彼此分离的分离工序。在这种情况下,在正式层叠处理之前能够利用临时相互固定使多个铁芯部件作为层叠体进行一体处理,另一方面,在最终层叠铁芯中不存在临时相互固定而利用粘接剂接合铁芯部件彼此。因此,能够兼顾层叠铁芯的制造过程中的处理的容易性的提高、和电动机特性的提高。
[6]在上述第1项~第5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也可以为,在多个铁芯部件分别设置有贯穿于厚度方向的多个贯穿孔,在正式层叠工序中,相对于具备与多个贯穿孔中的任意两个对应的形状的插通销的夹具,将多个贯穿孔中的与插通销对应的贯穿孔插通于该插通销并且依次层叠多个铁芯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铁芯部件的层叠的同时,使铁芯部件定位于规定位置。因此,不需要在层叠铁芯部件后另行检查在层叠铁芯部件时是否在铁芯部件的面内产生了偏移。因而,能够更高效率地制造层叠铁芯。
[7]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具备:模具,其构成为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由一个冲裁部件或者多个冲裁部件相互接合而成的作为块体的铁芯部件,并且层叠多个铁芯部件而形成层叠体;保持机构,其构成为能够逐一保持铁芯部件;供给机构,其构成为能够向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以及控制部。控制部执行以下处理:临时层叠处理,控制模具而形成层叠体;以及正式层叠处理,控制保持机构及供给机构,利用保持机构从层叠体中逐一保持并取出铁芯部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利用供给机构向各个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利用保持机构层叠多个铁芯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实现与上述第1项的方法相同的作用效果。
[8]上述第7项所记载的装置,也可以为,还具备构成为除去附着于层叠体的油的油除去机构,控制部在临时层叠处理之后并且在正式层叠处理之前,还执行对油除去机构进行控制而除去附着于从模具中取出的层叠体的油的油除去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第2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9]在上述第8项所记载的装置中,也可以为,油除去机构是对层叠体进行退火的退火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第3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10]上述第8项或者第9项所记载的装置,也可以为,还具备构成为能够测量铁芯部件的厚度的测量机构,控制部在正式层叠处理中执行以下步骤:控制保持机构及测量机构,利用保持机构从在临时层叠处理中除去了油的层叠体中逐一取出铁芯部件,测量各个铁芯部件,基于测量机构对铁芯部件的厚度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各个铁芯部件的旋转层叠,基于是否需要进行旋转层叠的判断结果,对保持机构及供给机构进行控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利用供给机构向各个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利用保持机构层叠多个铁芯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第4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11]在上述第7项~第10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装置中,也可以为,模具构成为,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设置有临时相互固定的多个铁芯部件,并且通过利用临时相互固定使多个该铁芯部件相互紧固并且层叠而形成层叠体,该装置还具备从层叠体中除去临时相互固定的临时相互固定除去机构,控制部对临时相互固定除去机构进行控制,在临时层叠处理之后并且在正式层叠处理之前,还执行从层叠体中除去临时相互固定而使铁芯部件彼此分离的分离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第5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12]在上述第7项~第11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装置中,也可以为,在利用模具形成的多个铁芯部件分别设置有贯穿于厚度方向的多个贯穿孔,该装置还具备夹具,所述夹具具备与多个贯穿孔中的任意两个对应的形状的插通销,控制部在正式层叠处理中,将多个贯穿孔中的与插通销对应的贯穿孔插通于该插通销,并相对于夹具依次层叠多个铁芯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第6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的例示>>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定子层叠铁芯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定子层叠铁芯1的结构进行说明。定子层叠铁芯1是定子(stator)的一部分。定子是在定子层叠铁芯1上安装有绕组而成的。定子通过与转子(rotor)组合而构成电动机(马达)。定子层叠铁芯1呈圆筒形状。即,在定子层叠铁芯1的中央部分设置有沿着中心轴Ax延伸的贯穿孔1a。在贯穿孔1a内能够配置转子。
定子层叠铁芯1具有轭部2(主体部)和多个齿部3。轭部2呈圆环状,以围绕中心轴Ax的方式延伸。轭部2的径向上的宽度、内径、外径以及厚度能够分别根据电动机的用途及性能而设定成各种大小。在轭部2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着中心轴Ax延伸的多个凹槽2a。凹槽2a从定子层叠铁芯1的一方的端面(图1的上表面)延伸至另一方的端面(图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凹槽2a绕中心轴Ax以大致120°间隔设置于轭部2的外周面。
各齿部3以从轭部2的内缘朝向中心轴Ax侧的方式沿着轭部2的径向延伸。即,各齿部3从轭部2的内缘朝向中心轴Ax侧突出。在定子层叠铁芯1中,十二个齿部3与轭部2一体地形成。各齿部3在轭部2的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排列。在相邻的齿部3之间,限定有用于配置绕组(未图示)的空间即切槽4。
定子层叠铁芯1是层叠有多个加工板10(铁芯部件)的层叠体。即,加工板10呈与定子层叠铁芯1对应的形状。在加工板10的中央部分设置有贯穿孔11a。加工板10具有与轭部2对应的轭片部12、和与各齿部3对应的多个齿片部13。在轭片部12的外周缘设置有与凹槽2a对应的缺口部12a。在相邻的齿片部13之间,限定有与切槽4对应的切槽14(贯穿孔)。
在层叠方向(中心轴Ax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加工板10彼此通过粘接剂20接合。例如,在轭片部12的表面,沿着轭片部12的周向以大致等间隔地排列的方式配置有点状的多个粘接剂20a。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粘接剂20a配置于与各齿片部13的基端部对应的位置。在各齿片部13的表面,在各齿片部13上各配置有两个点状的粘接剂20b。各齿片部13中的两个粘接剂20b在齿片部1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沿着齿片部13的延伸方向(轭片部12的径向)排列。因此,一个粘接剂20a、和配置于与该粘接剂20a对应的齿片部13的两个粘接剂20b在轭片部12的径向上排列成一排。这三个粘接剂20a、20b、20b的面积既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随着从中心轴Ax朝向外方而增大,也可以均大致相等,还可以随着从中心轴Ax朝向外方而减小。
[层叠体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图4对层叠体30进行说明。层叠体30是在定子层叠铁芯1的凹槽2a中嵌合临时相互固定部31的状态的部件。层叠体30层叠多个冲裁部件40而成。即,冲裁部件40呈与层叠体30对应的形状。换言之,冲裁部件40是与临时相互固定部31对应的临时相互固定片41嵌合于加工板10的缺口部12a的状态的部件。
在临时相互固定片41与加工板10的缺口部12a之间设置有剖切线CL。各剖切线CL也可以通过例如对电磁钢板W(后述)进行切口弯曲加工或者冲裁加工后,将切口弯曲部分或者冲裁部分推回,并压入原来的电磁钢板W而形成。当对电磁钢板W进行切口弯曲加工或者冲裁加工时,切口弯曲部分或者冲裁部分进行塑性变形而使上模侧(后述的冲头133侧)进行少许延伸,因此当该部分压入原来的电磁钢板W时,该部分和原来的电磁钢板W牢固地嵌合成不能简单地手动移除的程度。
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冲裁部件40彼此经由临时相互固定片41并利用设置于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临时相互固定42而紧固。临时相互固定部31也可以说是由临时相互固定片41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临时相互固定42具有:形成于构成层叠体30的除了最下层以外的层的冲裁部件40的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折曲部42a、和形成于构成层叠体30的最下层的冲裁部件40的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贯穿孔42b。折曲部42a由形成于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表面侧的凹部和形成于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背面侧的凸部构成。一个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折曲部42a的凹部和与该一个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表面侧相邻的另一个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折曲部42a的凸部接合。一个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折曲部42a的凸部和在该一个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背面侧相邻的又一个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折曲部42a的凹部接合。在贯穿孔42b中接合有与层叠体30的最下层相邻的冲裁部件40的临时相互固定片41的折曲部42a的凸部。贯穿孔42b具有的功能为,当连续制造层叠体30时,防止后面制造的层叠体30的临时相互固定部31通过折曲部42a而紧固于已经制造的层叠体30上。
冲裁部件40通过例如对电磁钢板W(后述)进行加工(例如冲裁加工、切口弯曲加工等)而获得。冲裁部件40的厚度能够根据电动机的用途及性能而设定成各种大小,可以是例如0.1mm~0.5mm程度。
层叠体30也可以通过所谓的旋转层叠构成。“旋转层叠”是指当对多个冲裁部件40进行层叠而获得层叠体30时,使冲裁部件40彼此的角度相对偏移,也包含一边旋转冲裁部件40一边进行层叠的情况。旋转层叠主要实施的目的在于抵消冲裁部件40的板厚偏差。当要获得冲裁部件40时,既可以逐张对冲裁部件40进行旋转层叠,也可以按照层叠有规定张数的单位块对冲裁部件40进行旋转层叠。旋转层叠的角度或者频度可以设定成任意的值。
[定子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接着,参照图5~图10对定子层叠铁芯1的制造装置100进行说明。
制造装置100是用于由作为带状的金属板的电磁钢板W(被加工板)制造定子层叠铁芯1的装置。制造装置100具备:开卷机110、输出装置120、冲裁装置130(模具)、退火炉140(油除去机构)、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临时相互固定除去机构)、层叠装置160、以及控制器170(控制部)。
开卷机110在安装有卷材111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保持卷材111,所述卷材111是卷绕成卷状的电磁钢板W。在构成卷材111的电磁钢板W的大致整体上,以抑制冲头133(后述)的磨损、提高冲裁部件40的冲裁性等为目的而涂覆有油。输送装置120具有从上下夹入电磁钢板W的一对辊121、122。一对辊121、122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而旋转和停止,并朝向冲裁装置130间歇地依次输出电磁钢板W。
构成卷材111的电磁钢板W的长度例如可以是500m至10000m程度。电磁钢板W的厚度例如可以是0.1mm至0.5mm程度。从获得具有更好的磁特性的定子层叠铁芯1的观点出发,电磁钢板W的厚度例如可以是0.1mm至0.3mm程度。电磁钢板W的宽度例如可以是50mm至500mm程度。
冲裁装置130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进行工作。冲裁装置130具有将输出装置120间歇地输出的电磁钢板W依次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冲裁部件40的功能、和依次层叠通过冲裁加工所获得的冲裁部件40而制造层叠体30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冲裁装置130具备:下模131、模板132、脱模板(未图示)、上模(未图示)、以及冲头133。
下模131保持载置于下模131的模板132。在下模131上,与冲头133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排出从电磁钢板W冲裁出的冲裁部件40的排出孔131a。如图6及图7所示,在排出孔131a内配置有气缸131b、载物台131c、推出器131d。
如图6所示,当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而使冲头133进行上下活动并使冲头133插入保持于模板132的冲模132a内时,从电磁钢板W冲裁出冲裁部件40。此时,气缸131b为了防止利用冲头133而从电磁钢板W冲裁出的冲裁部件40向下方落下而弹性地支撑冲裁部件40。
气缸131b构成为能够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每当冲裁部件40层叠于气缸131b上,气缸131b都间歇地向下方移动。当在气缸131b上冲裁部件40层叠到规定张数而形成层叠体30时,如图7所示,气缸131b移动到气缸131b的表面与载物台131c的表面为相同高度的位置。
在载物台131c上设置有气缸131b能够通过的孔131e。推出器131d构成为能够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而在载物台131c的表面上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气缸131b移动到气缸131b的表面与载物台131c的表面为相同高度的位置的状态下,推出器131d从气缸131b向载物台131c推出层叠体30。推出到载物台131c的层叠体30被输送机Cv1排出,该输送机Cv1以在冲裁装置130与退火炉140之间延伸的方式设置。输送机Cv1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进行工作,并向退火炉140输出层叠体30。
退火炉140具有的功能为,通过在规定温度(例如750℃~800℃程度)对层叠体30加热规定时间(例如一小时程度),而使附着于冲裁部件40的油蒸发(除去),并且除去残留于冲裁部件40的内部的应变。从退火炉140排出的层叠体30载置于输送机Cv2,该输送机Cv2以在退火炉140与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之间延伸的方式设置。输送机Cv2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进行工作,并向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输出层叠体30。
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具有的功能为,从由输送机Cv2输出的层叠体30除去临时相互固定部31。如果在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中从层叠体30除去临时相互固定部31,则成为多个加工板10以相邻的加工板10彼此未接合的状态层叠而成的临时层叠体50(参照图8)。从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排出的临时层叠体50载置于输送机Cv3,该输送机Cv3以在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与层叠装置160之间延伸的方式设置。输送机Cv3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进行工作,并向层叠装置160输出临时层叠体50。
层叠装置160具有从由输送机Cv3输出的临时层叠体50中逐一取出加工板10的功能、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剂20的功能、以及将供给有粘接剂20的加工板10层叠于另一个加工板10的功能。如图8所示,层叠装置160具有:测量单元161(测量机构)、供给单元162(供给机构)、层叠夹具163(夹具)、机械手164(保持机构)。
测量单元161包含载置台161a、测量机161b。测量机161b具有的功能为,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进行工作,并测量载置于载置台161a上的一个加工板10的厚度。测量机161b可以在两处以上测量加工板10的轭片部12的厚度。向控制器170发送测量机161b测量的测量数据。测量机161b既可以是接触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例如激光测量机、摄像照相机)。在测量机161b是摄像照相机的情况下,控制器170基于摄像照相机拍摄的加工板10的摄像图像执行图像处理,并计算出加工板10的厚度。
供给单元162包含液源162a、泵162b、供给喷嘴162c、以及配管162d。配管162d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连接液源162a、泵162b以及供给喷嘴162c。液源162a作为粘接剂20的供给源发挥功能。作为粘接剂20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系或者环氧系的粘接剂。粘接剂20既可以是单组分型的粘接剂,也可以是双组分混合型的粘接剂。泵162b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进行工作,并从液源162a抽吸粘接剂20,通过配管162d向供给喷嘴162c输出粘接剂20。
供给喷嘴162c以其排出口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因此,到达供给喷嘴162c的排出口的粘接剂20向加工板10的下表面供给。如果在该状态下利用控制器170使泵162b工作,则粘接剂20供给到加工板10的下表面中的规定位置。粘接剂20相对于加工板10的下表面,既可以呈点状供给,也可以扩展涂覆。对加工板10的下表面供给的粘接剂20的量可以是,不会由于层叠有多个加工板10时的压力而从加工板10彼此之间挤出的程度。
供给喷嘴162c可以具有与加工板10的轭片部12及各齿片部13中的粘接剂20a、20b的供给预定区域对应的数量的排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各排出口可以从加工板10的中心轴Ax起呈放射状排列。在中心轴Ax的径向上排列的多个排出口的开口面积,既可以随着从中心轴Ax朝向外方而增大,也可以均大致相等,还可以随着从中心轴Ax朝向外方而减小。如果从中心轴Ax侧朝向外方依次向各排出口供给粘接剂20,则由于粘接剂20在正常情况下具有高粘度,因此有可能减少从下游侧的排出口排出的粘接剂20的量,在沿中心轴Ax的径向上排列的多个排出口的开口面积随着从中心轴Ax朝向外方而增大的情况下,能够使从各排出口排出的粘接剂20的量均匀化。由此,当层叠加工板10时不易从加工板10中挤出粘接剂20,并且能够抑制粘接剂20的供给不均匀。换言之,可以设定成多个排出口中的越是位于粘接剂20的流路的下游侧的排出口,开口面积越大。
层叠夹具163包含:基座163a、插通柱163b、多个插通销163c。基座163a是呈大致矩形状的板状体。插通柱163b及插通销163c以从基座163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基座163a。插通柱163b及插通销163c的位置与加工板10的贯穿孔11a及切槽14的位置对应。插通柱163b呈圆柱形状,具有与加工板10的贯穿孔11a对应的外形。多个插通销163c以包围插通柱163b的方式位于插通柱163b的外侧。插通销163c呈多棱柱状,具有与加工板10的切槽14对应的外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销163c的数量是三个,但插通销163c的数量既可以至少是一个,也可以是加工板10的切槽14的数量以下。
机械手164基于来自控制器170的指示信号进行工作。机械手164构成为能够把持及输送临时层叠体50中的一个加工板10。具体而言,机械手164具有的功能为,把持输送机Cv3输送的临时层叠体50中的一个加工板10,并将该加工板10载置于载置台161a上。机械手164具有的功能为,把持载置于载置台161a上的一个加工板10,并以该加工板10的下表面与供给喷嘴162c的排出口对置的方式使该加工板10位于供给喷嘴162c的上方。机械手164具有的功能为,从使一个加工板10位于供给喷嘴162c的上方的状态起,以插通柱163b插通于加工板10的贯穿孔11a且各插通销163c插通于加工板10的对应的切槽14的方式将加工板10设置于层叠夹具163。当将一个加工板10向层叠夹具163设置时,在另一个加工板10已经设置于层叠夹具163的情况下,该一个加工板10相对于该另一个加工板10进行层叠。
控制器170对制造装置100进行局部地或者整体地控制。如图9所示,控制器170作为功能模块而具有读取部M1、存储部M2、处理部M3、指示部M4。这些功能模块只是为了方便而将控制器170的功能划分成多个模块,并不表示构成控制器170的硬件必须分成这样的模块。各功能模块不限于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也可以是通过专用电路(例如逻辑电路)或者对专用电路进行集成的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来实现。
读取部M1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RM中读取程序。记录介质RM记录用于使制造装置100执行各种工作的程序。作为记录介质RM,可以是例如半导体存储器、光记录盘、磁记录盘、光磁记录盘。
存储部M2存储各种数据。存储部M2除了存储例如在读取部M1中读取的程序之外,还存储例如操作员经由外部输入装置(未图示)输入的设定数据等。
处理部M3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处理部M3基于例如在存储部M2中存储的各种数据而生成用于使辊121、122、冲裁装置130、退火炉140、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测量机161b、机械手164或者输送机Cv1~Cv3工作的信号。处理部M3基于从测量机161b接收的测量数据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与该测量数据对应的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在判断结果是需要旋转层叠的情况下,处理部M3生成用于使该加工板10进行旋转层叠的指示信号。
指示部M4向辊121、122、冲裁装置130、退火炉140、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测量机161b、机械手164或者输送机Cv1~Cv3发送在处理部M3中生成的信号。
控制器170的硬件由例如一个或者多个控制用的计算机构成。控制器170作为硬件上的结构而具有例如图10所示的电路E1。电路E1可以由电路元件(circuitry)构成。电路E1具体而言具有:处理器E2、存储器E3、存储装置E4、驱动器E5、输入输出端口E6。处理器E2与存储器E3及存储装置E4的至少一方协作来执行程序,并通过执行经由输入输出端口E6的信号的输入输出,而构成上述的各功能模块。驱动器E5是分别驱动制造装置100的各种装置的电路。输入输出端口E6在驱动器E5与制造装置100的各种装置之间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造装置100具备一个控制器170,也可以具备由多个控制器170构成的控制器组(控制部)。在制造装置100具备控制器组的情况下,上述的功能模块可以分别通过一个控制器170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个以上控制器170的组合来实现。在控制器170由多个计算机(电路E1)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的功能模块可以分别通过一个计算机(电路E1)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个以上计算机(电路E1)的组合来实现。控制器17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E2。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功能模块可以分别通过一个处理器E2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个以上处理器E2的组合来实现。
[转子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
接着,参照图11对定子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形成层叠体30(临时层叠工序;临时层叠处理;参照图11的步骤S1)。具体而言,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利用输出装置120向冲裁装置130输出电磁钢板W,并利用冲裁装置130将电磁钢板W的被加工部位冲裁成规定形状。由此,形成冲裁部件40。通过重复该冲裁加工,而使多个冲裁部件40一边相互通过临时相互固定42紧固一边层叠规定张数而制造一个层叠体30。此时,在构成层叠体30的各冲裁部件40上附着有油。
接着,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输送机Cv1将从冲裁装置130排出的层叠体30输送到退火炉140。退火炉140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对层叠体30进行退火处理(油除去工序;油除去处理;参照图11的步骤S2)。由此,除去附着于构成层叠体30的各冲裁部件40上的油。之后,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输送机Cv2将从退火炉140排出的已经退火处理过的层叠体30输送到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
接着,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从层叠体30中除去临时相互固定部31(分离工序;分离处理;参照图11的步骤S3)。例如,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固定层叠体30中的作为定子层叠铁芯1的部分,并通过活塞等对临时相互固定部31沿层叠方向施加力。由此,从层叠体30中去除临时相互固定部31,并且形成由多个加工板10以相邻的加工板10未紧固的状态层叠而成的临时层叠体50。之后,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输送机Cv3将从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排出的临时层叠体50输送到层叠装置160。
接着,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机械手164从临时层叠体50把持一个加工板10,并载置于载置台161a上。接着,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测量机161b测量载置台161a上的加工板10的厚度(参照图11的步骤S4)。测量机161b也可以结合例如临时相互固定的个数而在三处测量轭片部12的厚度。该测量位置可以绕中心轴Ax每隔120°设定。由此,获得轭片部12的三处的厚度。此外,测量位置的数量不限于三处,也可以是两处以上。测量位置既可以绕中心轴Ax是等间隔的,也可以是任意的间隔。测量机161b如果测量出加工板10的厚度,则向控制器170发送测量数据。
控制器170如果从测量机161b接收到加工板10的测量数据,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该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具体而言,控制器170首先计算出加工板10的层叠厚度差。接着,控制器170在计算出的层叠厚度差是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不需要进行该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另一方面,控制器170在计算出的层叠厚度差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进行该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并且相对于目前为止设置于层叠夹具163的加工板10的集合体,计算抵消层叠厚度差的最佳角度。此外,该加工板10是对层叠夹具163设置的第一个的情况下,控制器170可以不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该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
接着,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机械手164把持载置台161a上的加工板10,并以使加工板10的下表面与供给喷嘴162c的排出口对置的方式使加工板10位于供给喷嘴162c的上方。接着,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机械手164及泵162b同步进行工作,当加工板10的下表面中的粘接剂20的供给预定位置接近供给喷嘴162c的排出口时,从供给喷嘴162c对该供给预定位置呈例如点状供给粘接剂20(正式层叠工序;正式层叠处理;参照图11的步骤S5)。此外,在该加工板10是对层叠夹具163设置的第一个的情况下,可以不对该加工板10供给粘接剂20(可以不进行步骤S5的处理)。
接着,基于控制器170的指示,机械手164从供给单元162向层叠夹具163输送加工板10。此时,在步骤S4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旋转层叠的结果是不需要进行该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的情况下,机械手164不使该加工板10旋转而设置于层叠夹具163(正式层叠工序;正式层叠处理;参照图11的步骤S6)。另一方面,在步骤S4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旋转层叠的结果是需要进行该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的情况下,机械手164使该加工板10按照计算出的角度旋转后,将该加工板10设置于层叠夹具163(正式层叠工序;正式层叠处理;参照图11的步骤S6)。当加工板10设置于层叠夹具163时,插通柱163b插通于加工板10的贯穿孔11a且各插通销163c插通于加工板10的对应的切槽14。
通过对临时层叠体50的每个加工板10重复以上的步骤S4~S6的处理,而对层叠夹具163逐个层叠各加工板10。其结果,完成层叠有多个加工板10并且相邻的加工板10彼此通过粘接剂接合而成的定子层叠铁芯1。
[作用]
在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冲裁装置130中形成了层叠体30后,在冲裁装置130外进行层叠体30的油除去、和各冲裁部件40的粘接及旋转层叠。因此,不需要在冲裁装置130内设置除去油的机构、供给粘接剂的机构以及旋转层叠加工板10的机构。因而,能够使冲裁装置130小型化。其结果,在从电磁钢板W中呈多排为一组地形成冲裁部件40的所谓的“多列制造”的冲裁装置130的情况下、在从相同的电磁钢板W中形成作为定子层叠铁芯1及转子层叠铁芯的冲裁部件40的所谓的“共同制造”的冲裁装置130的情况下,都能够抑制冲裁装置130的大型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在模具内使用粘接剂。因此,在使用厌氧性的粘接剂的情况下,在模具内的空气被阻隔的区域产生金属离子结合而使粘接剂附着于模具,需要清洗模具。另外,在使用热固性的粘接剂的情况下,需要在模具内设置加热装置,会使模具大型化。而且,在使用双组分混合型的粘接剂的情况下,为了向模具内导入两种液体,而需要改善设置于模具内的涂覆机构、配管。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对能够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产生制约。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20的供给单元162位于冲裁装置130的外部(模具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只要在周围未配置有金属性的部件,就能够使用厌氧性的粘接剂2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使用热固性、双组分混合型的粘接剂20,也不存在模具对设置上的制约。因而,本实施方式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比较,粘接剂20选择上的制约少,能够灵活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相邻的加工板10彼此利用粘接剂20粘接且进行层叠而获得定子层叠铁芯1。因此,与通过铆接、焊接等紧固加工板10彼此的情况相比,不易发生磁特性降低。因而,通过使用这样的定子层叠铁芯1制造电动机,而能够提高电动机特性。尤其近年来,作为加工对象的电磁钢板W的厚度逐渐变薄(例如0.2mm~0.25mm程度或其以下),由于从这样薄的电磁钢板W中获得的加工板10极其容易变形,因此仅通过粘接接合加工板10彼此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制造定子层叠铁芯1,并且也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
另外,在正常情况下,油的除去处理及粘接剂20的供给处理比在冲裁装置130中对电磁钢板W进行冲裁而形成冲裁部件40的处理慢。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退火炉140及供给单元162位于冲裁装置130外。因此,通过独立于冲裁装置130而设置多个退火炉140及供给单元162,而能够在冲裁装置130中高速进行冲裁部件40的形成处理,并且提高整体的生产率。除此之外,由于退火炉140及供给单元162一般比冲裁装置130廉价,因此与希望通过多个冲裁装置130来提高整体的生产率的情况相比,可实现低成本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制造定子层叠铁芯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冲裁装置130形成层叠体30,之后,在退火炉140中从层叠体30中除去油。因此,抑制由于油的表面张力而使加工板10彼此相互粘在一起。因而,在后续的工序中容易从临时层叠体50中逐一取出加工板10。另外,由于从层叠体30整体除去油,因此与从每个加工板10除去油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率地除去油。而且,由于从层叠体30除去了油,因此不易对粘接剂20的粘接性能产生影响。
另外,若在冲裁装置130中对电磁钢板W进行冲裁而形成冲裁部件40,则在从电磁钢板W冲裁冲裁部件40的周缘部的过程中,会在冲裁部件40上产生应变。若使用由具有应变的冲裁部件40获得的定子层叠铁芯1制造电动机,则会对电动机的特性产生影响。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层叠体30进行退火而除去附着于层叠体30的油。因此,能够同时进行油的除去和来自冲裁部件40的应变的缓和。因而,能够更高效率地制造定子层叠铁芯1。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对涂覆有粘接剂后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并利用粘接剂相对于另一个冲裁部件进行粘接并且进行层叠。因此,若要对所获得的层叠体进行退火,则粘接剂也会长时间(例如一小时程度)暴露于高温(例如750℃~800℃程度)下。具有能够承受退火的温度的耐热性的粘接剂在本案进行申请时不存在,或者极其难以获得。因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不能对冲裁部件进行退火处理,不能缓和冲裁部件的应变,因此有可能降低电动机特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20的供给单元162位于冲裁装置130外(模具外),并在层叠体30退火后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剂,因此能够减少粘接剂20选择上的制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测量机161b测量的加工板10的厚度,控制器170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该加工板10的旋转层叠。因此,判断是否需要在每个加工板10进行旋转层叠。因而,旋转层叠的自由度得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最终的定子层叠铁芯1的尺寸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临时相互固定42使冲裁部件40彼此相互紧固并且进行层叠,而获得层叠体30。因此,当利用退火炉140进行退火处理时,能够使多个冲裁部件40作为层叠体30进行一体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层叠体30的退火处理后从层叠体30中除去临时相互固定部31。因此,在作为最终产品的定子层叠铁芯1中不存在临时相互固定42,并利用粘接剂接合加工板10彼此。因而,能够兼顾定子层叠铁芯1的制造过程中的处理的容易性的提高、和电动机的特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插通柱163b插通于加工板10的贯穿孔11a且各插通销163c插通于加工板10的对应的切槽14的方式,向层叠夹具163依次层叠各加工板10。因此,在进行加工板10的层叠的同时,使加工板10定位于规定位置。另外,在切槽14内混入冲裁碎屑的情况下,当插通销163c插通于切槽14内时,利用插通销163c向外部排出冲裁碎屑。因而,不需要在层叠加工板10后另行检查在层叠加工板10时是否在冲裁部件40的面内产生了偏移或者是否在切槽14内残存有冲裁碎屑(将该检查称为“仪表检查”)。其结果,能够更高效率地制造定子层叠铁芯1。
另外,如图6所示,当用冲头133冲裁电磁钢板W时,在冲裁的过程中,电磁钢板W在冲头133与冲模132a之间拉伸,从电磁钢板W冲裁出的冲裁部件40的尺寸会比冲模132a大。因此,当冲头133向上方移动时,有时冲裁部件40会在冲模132a内弯曲成山型。在这种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那样,如果要在冲模132a内用粘接剂粘接冲裁部件40彼此,则为了克服冲裁部件40的变形来粘接冲裁部件40彼此,而有可能需要大量的粘接剂。于是,厚膜状的粘接层夹设于冲裁部件40彼此之间,最终会破坏作为产品获得的定子层叠铁芯1的平坦性或者占空系数(指定子层叠铁芯1整体的体积中的加工板10的体积所占的比例,粘接剂20的使用量越增加该值越降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由冲裁装置130排出后的临时层叠体50中逐一取出加工板10进行层叠,因此加工板10不受冲模132a约束。因此,能够减少用于粘接加工板10彼此的粘接剂20,并且最终能够提高作为产品获得的定子层叠铁芯1的平坦性或者占空系数。而且,能够提高定子层叠铁芯1的平行度及直角度,抑制定子层叠铁芯1与配置于贯穿孔1a内的转子层叠铁芯的干扰,并且能够容易组装定子层叠铁芯1与转子层叠铁芯。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对涂覆有粘接剂后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并利用粘接剂相对于另一个冲裁部件进行粘接并且进行层叠。因此,如果在冲裁部件的层叠中途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制造装置停止,则粘接剂由于时间的经过而固化,不能使新的冲裁部件粘接于层叠至中途的冲裁部件。因而,必须全部废弃层叠至中途的冲裁部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加工板10逐一供给粘接剂20,因此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制造装置100停止,粘接剂20固化,只要废弃一个加工板10即可。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削减材料费的成本及提高成品率,并且能够抑制定子层叠铁芯1的缺陷的发生。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也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施加各种变形。例如,在步骤S2中,也可以通过退火处理以外的其它方法从层叠体30中除去油。例如,既可以在未达到退火的温度(例如100℃~550℃程度)及时间(例如30分钟到一小时程度)下对层叠体30进行加热(例如,熔化炉(バーンオフ炉)进行的熔化处理、发蓝炉进行的发蓝处理等),也可以将层叠体30浸渍于溶剂(例如丙酮等),也可以用空气吹跑附着于层叠体30的油。或者,可以通过将层叠体30在常温的环境下放置规定时间(例如一天)进行自然干燥,从而从层叠体30中除去油。
也可以在步骤S3之后且在步骤S4之前进行确认加工板10中是否有缺陷(例如伤痕、凹陷、瘪痕、冲裁碎屑等)的处理。具体而言,可以在机械手164从临时层叠体50中把持了一个加工板10后,用摄像装置(例如照相机等)拍摄加工板10,并通过使控制器170对该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检测出加工板10的缺陷。在检测出加工板10中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废弃该加工板10。另外,可以在加工板10的缺陷是残存于加工板10的冲裁碎屑的情况下,用鼓风等除去冲裁碎屑。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从模具排出粘接及层叠各个冲裁部件而成的层叠体,因此不能确认是否在任一的冲裁部件中存在缺陷。
可以在步骤S3之后且在步骤S4之前,进行确认加工板10的形状或者尺寸的处理。具体而言,可以在机械手164从临时层叠体50中把持了一个加工板10后,用摄像装置(例如照相机等)拍摄加工板10,并通过使控制器170对该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判断加工板10是否是遵循设计的形状或者尺寸。作为确认对象的形状或者尺寸可以限定于加工板10中的重要的位置。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从模具排出粘接及层叠各个冲裁部件而成的层叠体,因此不能确认各个冲裁部件的形状或者尺寸。
可以通过焊接来接合两个卷材111的端部彼此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冲头133冲裁卷材111彼此的焊接部,则包含该焊接部的冲裁部件40混在层叠体30中。如果使用由这样的层叠体30获得的定子层叠铁芯1制造电动机,则会对电动机的特性产生影响。因此,作为第一方案,可以在步骤S3之后且在步骤S4之前,进行确认在加工板10中是否存在焊接部的处理。具体而言,可以在机械手164从临时层叠体50中把持了一个加工板10后,用摄像装置(例如照相机等)拍摄加工板10,并通过使控制器170对该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判断加工板10中的焊接部的有无。可以在判断出加工板10中存在焊接部的情况下,废弃该加工板10。或者,作为第二方案,可以在比冲头133更靠上游侧用直径比冲头133(与冲裁部件40的外形对应的区域、或者、包含冲裁部件40的外形和先导孔的区域)大的辅助冲头预先冲裁该焊接部,以使得冲头133不会冲裁卷材111彼此的焊接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电磁钢板W中的相当于焊接部的区域到达冲头133,由于在电磁钢板W的该区域中存在贯穿孔,因此冲头133空打而不形成冲裁部件40。根据以上情况,由于只废弃电磁钢板W中的存在焊接部的区域,因此能够将材料的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及提高成品率。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从模具排出粘接及层叠各个冲裁部件而成的层叠体,因此不能事前确认在任一的冲裁部件中是否存在焊接部。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必须废弃混有包含焊接部的冲裁部件的层叠体整体,导致材料费的成本增加及成品率降低。
在步骤S5中,可以在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剂20之前或者供给之后,为了提高粘接性能而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辅助剂(例如固化引发剂、固化促进剂、底涂剂等)。在供给粘接剂20之前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辅助剂的情况下,可以在向加工板10供给了粘接辅助剂之后的工序中,以与粘接辅助剂重叠的方式供给粘接剂20。另一方面,在供给粘接剂20之后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辅助剂的情况下,可以在向加工板10供给了粘接剂20之后的工序中,以与粘接剂20重叠的方式供给粘接辅助剂。即使在使用粘接辅助剂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粘接辅助剂的供给单元位于冲裁装置130之外(模具外),并在层叠体30退火后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辅助剂,因此能够减少粘接辅助剂选择上的制约。此外,通过使用粘接辅助剂,即使在油残存于加工板10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粘接剂20的粘接性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退火等对层叠体30的加热处理(步骤S2)。
在供给粘接剂20之后向加工板10供给粘接辅助剂的情况下,向加工板10既可以涂覆粘接辅助剂,也可以喷涂粘接辅助剂。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从加工板10的上侧喷涂粘接辅助剂,也可以从加工板10的下侧喷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从加工板10的下表面侧供给粘接剂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从加工板10的上表面侧供给粘接剂20。同样地,既可以从加工板10的下表面侧供给粘接辅助剂,也可以从上表面侧供给。
可以在向加工板10供给了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之后,进行确认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的位置以及/或者尺寸(直径)的处理。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用摄像装置(例如照相机等)拍摄加工板10,并使控制器170对该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判断供给的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是否位于遵循设计的位置或者成为遵循设计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中含有荧光物质(例如,与黑光反应而发光的物质等),提高向加工板10供给的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的目视确认性。检查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的供给面,在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未位于期望的位置或者未成为期望的尺寸的情况下,既可以废弃那样的加工板10,也可以对加工板10再次供给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如果如以上那样,则能够抑制由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的供给缺陷引起发生定子层叠铁芯1的缺陷。具体而言,不易由于层叠有多个加工板10时的压力而从加工板10彼此之间挤出粘接辅助剂或者粘接剂20。
在步骤S6之后,可以测量所获得的定子层叠铁芯1的层叠厚度,并且每当对接着制造的定子层叠铁芯1进行旋转层叠或者层叠时,都使用该测量结果。例如,在定子层叠铁芯1未达到期望的层叠厚度(期望的加工板10的层叠张数)的情况下,或者在定子层叠铁芯1的层叠厚度偏差超过既定值的情况下,可以追加层叠考虑了旋转层叠的新的加工板10。由此,能够容易调整定子层叠铁芯1的层叠厚度或者层叠厚度偏差,并能够抑制定子层叠铁芯1的缺陷的发生。
构成定子层叠铁芯1的加工板10的层叠张数,与构成从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150排出的临时层叠体50的加工板10的层叠张数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临时层叠体50中逐一取出加工板10,并向每个加工板10供给了粘接剂20之后,逐一层叠了加工板10,但也可以逐一取出层叠多个加工板10且使它们相互接合而成的块体(铁芯部件),并向每个块体供给了粘接剂20之后,逐一层叠块体。在这种情况下,构成块体的多个加工板10既可以利用临时相互固定部31而相互紧固,也可以利用设置于轭片部12或者齿片部13的铆接而相互紧固,还可以通过焊接外周面而相互紧固。在构成块体的多个加工板10通过铆接或者焊接而紧固的情况下,省略步骤S3。在步骤S4中,测量了块体的层叠厚度之后,对每个块体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旋转层叠,在步骤S6中,块体逐一设置于层叠夹具163上。在步骤S5中,向块体的下表面或者上表面供给粘接剂20或者粘接辅助剂。
在加工板10的外周缘设置有凹部或者凸部,层叠夹具163可以包含与该凸部或者凹部卡合的卡合销。卡合销从基座163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卡合销和插通销163c一起用于加工板10的定位。层叠夹具163在包含卡合销的情况下,可以不包含插通销163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叠夹具163包含了插通销163c,但层叠夹具163也可以不包含插通销163c。
不仅对定子层叠铁芯1适用本发明,也可以对转子层叠铁芯适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冲裁一张电磁钢板W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同时冲裁多张电磁钢板W的情况适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定子层叠铁芯;2a-凹槽;10-加工板;11a-贯穿孔;12a-缺口部;14-切槽(贯穿孔);20、20a、20b-粘接剂;30-层叠体;31-临时相互固定部;40-冲裁部件;41-临时相互固定片;42-临时相互固定;42a-折曲部;42b-贯穿孔;100-定子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130-冲裁装置(模具);140-退火炉(油除去机构);150-临时相互固定除去装置(临时相互固定除去机构);160-层叠装置;161-测量单元(测量机构);162-供给单元(供给机构);163-层叠夹具(夹具);163b-插通柱;163c-插通销;164-机械手(保持机构);170-控制器(控制部);CL-剖切线;W-电磁钢板。

Claims (12)

1.一种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临时层叠工序,在模具内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由一个冲裁部件或者多个冲裁部件相互接合而成的作为块体的铁芯部件,并且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而形成层叠体;以及
正式层叠工序,从所述层叠体中逐一取出所述铁芯部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所述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向各个所述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临时层叠工序之后并且在所述正式层叠工序之前,还包括除去附着于从所述模具中取出的所述层叠体的油的油除去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除去工序中,通过对所述层叠体进行退火而除去附着于所述层叠体的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式层叠工序中进行以下步骤:
从在所述油除去工序中除去了油的所述层叠体中逐一取出所述铁芯部件并测量各个所述铁芯部件的厚度;
基于所述铁芯部件的厚度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各个所述铁芯部件的旋转层叠;以及
基于是否需要进行旋转层叠的判断结果,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所述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向各个所述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临时层叠工序中,在模具内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设置有临时相互固定的多个所述铁芯部件,并且通过利用所述临时相互固定使多个该铁芯部件相互紧固并且层叠而形成所述层叠体,
在所述临时层叠工序之后并且在所述正式层叠工序之前,还包括从所述层叠体中除去所述临时相互固定而使所述铁芯部件彼此分离的分离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铁芯部件分别设置有贯穿于厚度方向的多个贯穿孔,
在所述正式层叠工序中,相对于具备与所述多个贯穿孔中的任意两个对应的形状的插通销的夹具,将所述多个贯穿孔中的与所述插通销对应的贯穿孔插通于该插通销并且依次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
7.一种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其具备:
模具,其构成为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由一个冲裁部件或者多个冲裁部件相互接合而成的作为块体的铁芯部件,并且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而形成层叠体;
保持机构,其构成为能够逐一保持所述铁芯部件;
供给机构,其构成为能够向所述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以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执行以下处理:
临时层叠处理,控制所述模具而形成所述层叠体;以及
正式层叠处理,控制所述保持机构及所述供给机构,利用所述保持机构从所述层叠体中逐一保持并取出所述铁芯部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所述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利用所述供给机构向各个所述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利用所述保持机构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具备构成为除去附着于所述层叠体的油的油除去机构,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临时层叠处理之后并且在所述正式层叠处理之前,还执行对所述油除去机构进行控制而除去附着于从所述模具中取出的所述层叠体的油的油除去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除去机构是对所述层叠体进行退火的退火炉。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具备构成为能够测量所述铁芯部件的厚度的测量机构,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正式层叠处理中执行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保持机构及所述测量机构,利用所述保持机构从在所述临时层叠处理中除去了油的所述层叠体中逐一取出所述铁芯部件,测量各个所述铁芯部件的厚度,
基于所述测量机构对所述铁芯部件的厚度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各个所述铁芯部件的旋转层叠,
基于是否需要进行旋转层叠的判断结果,对所述保持机构及所述供给机构进行控制,以粘接剂位于相邻的所述铁芯部件彼此之间的方式,利用所述供给机构向各个所述铁芯部件供给粘接剂,并且利用所述保持机构层叠多个所述铁芯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构成为,沿着规定形状冲裁金属板,形成设置有临时相互固定的多个所述铁芯部件,并且通过利用所述临时相互固定使多个该铁芯部件相互紧固并且层叠而形成所述层叠体,
所述装置还具备从所述层叠体中除去临时相互固定的临时相互固定除去机构,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临时相互固定除去机构进行控制,在所述临时层叠处理之后并且在所述正式层叠处理之前,还执行从所述层叠体中除去所述临时相互固定而使所述铁芯部件彼此分离的分离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模具形成的多个铁芯部件分别设置有贯穿于厚度方向的多个贯穿孔,
所述装置还具备夹具,所述夹具具备与所述多个贯穿孔中的任意两个对应的形状的插通销,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正式层叠处理中,将所述多个贯穿孔中的与所述插通销对应的贯穿孔插通于该插通销,并相对于所述夹具依次层叠多个铁芯部件。
CN201780078667.5A 2016-12-22 2017-10-10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10100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9398A JP6543608B2 (ja) 2016-12-22 2016-12-22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JP2016-249398 2016-12-22
PCT/JP2017/036677 WO2018116585A1 (ja) 2016-12-22 2017-10-10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0377A true CN110100377A (zh) 2019-08-06
CN110100377B CN110100377B (zh) 2022-07-29

Family

ID=6262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667.5A Active CN110100377B (zh) 2016-12-22 2017-10-10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6324B2 (zh)
EP (1) EP3562006A4 (zh)
JP (1) JP6543608B2 (zh)
CN (1) CN110100377B (zh)
WO (1) WO201811658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8380A (zh) * 2018-11-07 2019-02-1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短路匝角度传感器导磁环成型工装
CN110829755A (zh) * 2019-12-05 2020-02-21 苏州艾尔拓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片堆码定位顶出装置
CN112071622A (zh) * 2020-09-12 2020-12-1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变压器铁芯硅钢片的叠片装置及方法
CN112439828A (zh) * 2019-08-30 2021-03-05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金属制品的排出装置以及金属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12994373A (zh) * 2019-12-17 2021-06-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制造线和定子制造方法
CN113442545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层叠体制造装置及层叠体制造方法
CN117353529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御马精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定转子铁芯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3608B2 (ja) * 2016-12-22 2019-07-10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JP6781643B2 (ja) * 2017-02-27 2020-11-04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JP7078425B2 (ja) * 2018-03-07 2022-05-31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DE102018205806A1 (de) * 2018-04-17 2019-10-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elektrische Maschine, Luftfahrzeug mit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JP7187287B2 (ja) * 2018-11-30 2022-12-12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製品の製造方法
BR112021008895A2 (pt) 2018-12-17 2021-08-1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núcleo laminado e motor elétrico
US11863017B2 (en) 2018-12-17 2024-01-02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Laminated core and electric motor
EP3872963A4 (en) * 2018-12-17 2022-08-03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LAMINATED CORE, CORE BLOCK,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KING CORE BLOCK
JP7422679B2 (ja) * 2018-12-17 2024-01-26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用接着積層コア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13196616B (zh) 2018-12-17 2024-03-29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层叠铁芯及旋转电机
EP3902107A4 (en) * 2018-12-17 2022-11-3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LAMINATED CORE,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AND ELECTRIC LATHE
KR20210082511A (ko) 2018-12-17 2021-07-05 닛폰세이테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코어 및 회전 전기 기기
SG11202108982PA (en) 2018-12-17 2021-09-29 Nippon Steel Corp Laminated core and electric motor
SG11202108978WA (en) * 2018-12-17 2021-09-29 Nippon Steel Corp Adhesively-laminated core for sta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electric motor
BR112021007898A2 (pt) 2018-12-17 2021-08-03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núcleo de laminação por colagem, método para fabricar o mesmo e motor elétrico
TWI729628B (zh) 2018-12-17 2021-06-01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鐵芯及旋轉電機
WO2020129935A1 (ja) 2018-12-17 2020-06-25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積層コアおよび回転電機
WO2020129813A1 (ja) * 2018-12-18 2020-06-25 株式会社スリーボンド 積層鋼板の製造方法、積層鋼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に用いられる硬化性組成物
EP3736062A1 (de) 2019-05-08 2020-11-11 voestalpine Stahl GmbH Verfahren zum stanzpaketieren von blechteilen zu blechpaketen
IT202000003602A1 (it) * 2020-02-21 2021-08-21 Euro Group S P A Dispositivo di serraggio per pacchi lamellari
EP3876403A1 (de) 2020-03-02 2021-09-08 voestalpine Stahl GmbH Verfahren zum paketieren von blechteilen zu blechpaketen
WO2022064724A1 (ja) * 2020-09-24 2022-03-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積層体製造装置および積層体製造方法
EP4060882A1 (de) * 2021-03-16 2022-09-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agnetblechstapels, magnetblechstapel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EP4071776A1 (de) * 2021-04-08 2022-10-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schablone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druckschablone
CA3214720A1 (en) * 2021-04-14 2022-10-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Bonded and stacked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onded and stacked co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7174191B1 (ja) 2022-07-20 2022-11-17 田中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払い出し装置及び積層体の払い出し方法
CN115632528B (zh) * 2022-12-21 2023-03-28 苏州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层叠铁芯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2741A (ja) * 1983-03-07 1984-09-13 Hitachi Ltd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US5649349A (en) * 1995-05-05 1997-07-22 Greenway; Glenn W.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laminated components
US20040083600A1 (en) * 2002-11-05 2004-05-06 Neuenschwander Thomas R. Shapeable lamination st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2132366A (zh) * 2009-01-14 2011-07-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夹具
CN105281457A (zh) * 2014-07-09 2016-01-27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转子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6864B2 (ja) * 1997-03-31 2003-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かご形誘導電動機の回転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441044B1 (en) * 2001-10-05 2017-11-29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Iron core exhibiting excellent insulating property at end face
JP2005019643A (ja) * 2003-06-25 2005-01-20 Jfe Steel Kk 寸法精度に優れた積層コ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8765B2 (ja) 2005-06-03 2011-03-09 黒田精工株式会社 金属薄板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991241B2 (ja) * 2013-03-15 2016-09-1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コアの製造方法
JP6406788B2 (ja) * 2014-01-10 2018-10-17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EP3217520B1 (en) * 2014-11-07 2019-07-17 Kuroda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7112824B (zh) * 2014-11-14 2019-12-10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叠片铁芯及其制造方法
JP6343556B2 (ja) 2014-12-09 2018-06-13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用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KR101876292B1 (ko) * 2016-03-18 2018-07-10 주식회사 포스코대우 접착식 적층코어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코어 라미네이터
JP6543608B2 (ja) * 2016-12-22 2019-07-10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CN111002652A (zh) * 2018-10-05 2020-04-14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体的制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2741A (ja) * 1983-03-07 1984-09-13 Hitachi Ltd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US5649349A (en) * 1995-05-05 1997-07-22 Greenway; Glenn W.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laminated components
US20040083600A1 (en) * 2002-11-05 2004-05-06 Neuenschwander Thomas R. Shapeable lamination st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2132366A (zh) * 2009-01-14 2011-07-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夹具
CN105281457A (zh) * 2014-07-09 2016-01-27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转子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8380A (zh) * 2018-11-07 2019-02-1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短路匝角度传感器导磁环成型工装
CN109358380B (zh) * 2018-11-07 2024-04-1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短路匝角度传感器导磁环成型工装
CN112439828A (zh) * 2019-08-30 2021-03-05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金属制品的排出装置以及金属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10829755A (zh) * 2019-12-05 2020-02-21 苏州艾尔拓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片堆码定位顶出装置
CN112994373A (zh) * 2019-12-17 2021-06-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制造线和定子制造方法
CN112994373B (zh) * 2019-12-17 2024-04-0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制造线和定子制造方法
CN113442545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层叠体制造装置及层叠体制造方法
CN112071622A (zh) * 2020-09-12 2020-12-1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变压器铁芯硅钢片的叠片装置及方法
CN117353529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御马精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定转子铁芯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CN117353529B (zh) * 2023-12-05 2024-02-20 御马精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定转子铁芯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16585A1 (ja) 2018-06-28
CN110100377B (zh) 2022-07-29
EP3562006A4 (en) 2020-07-29
EP3562006A1 (en) 2019-10-30
US20190305654A1 (en) 2019-10-03
JP6543608B2 (ja) 2019-07-10
US11196324B2 (en) 2021-12-07
JP2018107852A (ja)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0377A (zh)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及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CN102843000B (zh) 叠层铁芯的制造方法
JP5160862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JP5576460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WO2012108341A1 (ja) 電動機用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353001A (ja) 積層鉄心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890476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EP3503360B1 (en)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heating inner diameter of laminated core
EP3503359B1 (en) Heat sealing-type rotational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6329848A (zh) 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07565715A (zh) 层叠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43034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JP2019054683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JP6594378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及び接着剤塗布装置
JP5732879B2 (ja) 樹脂充填装置
WO2009127967A2 (en) Rotor for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508097B2 (en) Stator of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4832139B2 (ja) 積層鉄心製造装置の冷却方法及び冷却装置
JP7078425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5840006B2 (ja) 回転子鉄心のシャフト固定方法
TWI780574B (zh) 接著劑塗布裝置
JP2013115942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07275936A (ja) 金属フィルム成形装置及びptp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WO2019188048A1 (ja) 鉄心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284631A (ja) モータコアおよび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動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