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1598A - 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1598A
CN110091598A CN201910099241.9A CN201910099241A CN110091598A CN 110091598 A CN110091598 A CN 110091598A CN 201910099241 A CN201910099241 A CN 201910099241A CN 110091598 A CN110091598 A CN 110091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length
image
print media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92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1598B (zh
Inventor
财前直树
大桥孝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396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78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91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1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3Size of web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图像打印设备的输送单元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打印头沿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但是不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打印头沿输送方向的下游的输送构件。在由后端空白信息表示的后端空白长度比第一长度短的情况下,图像打印设备的控制单元控制打印头和输送单元,使得在打印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后端通过被设置在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之后,进行用于打印图像的打印头的至少一次扫描。

Description

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打印设备,其基于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办公设备输出的图像数据,利用打印头来在包括纸、布和塑料薄片的各种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
日本特开2017-71194(以下称为文献1)公开了一种打印设备,其包括设置在沿着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打印头的滑架上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打印介质的前端的位置。文献1中的打印设备还具有设置在输送辊对的上游的用于检测打印介质的后端的传感器。然后,打印设备测量从检测到打印介质的前端的位置到检测到后端的位置的输送量。基于滑架上的传感器和设置在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以及从检测到打印介质的前端的位置到检测到后端的位置的输送量,检测作为裁切薄片的打印介质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
尽管在文献1中检测到打印介质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但是根据所打印的图像的长度或空白长度,该图像上有时会发生图像缺失或白色条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图像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头,其被配置为沿扫描方向进行多次扫描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输送单元,其被配置为沿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打印介质;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与所述图像有关的包括表示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空白长度的后端空白信息的图像数据来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但是不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输送构件,以及在由所述后端空白信息表示的后端空白长度比第一长度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在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通过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之后,进行用于打印所述图像的所述打印头的至少一次扫描。
一种图像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头,其被配置为沿扫描方向进行多次扫描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以及输送单元,其被配置为沿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打印介质,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但是不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输送构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由与所述图像有关的图像数据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信息表示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空白长度比第一长度短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在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通过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之后,进行用于打印所述图像的所述打印头的至少一次扫描。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设备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打印设备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控制结构的简要框图;
图4是示出构成部分沿输送方向的配置的图;
图5A和5B是示出进给裁切薄片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6A和6B是示出进给裁切薄片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7A和7B是示出在裁切薄片上正打印图像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8A~8C是示出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图像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图像打印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裁切薄片上正打印图像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以及图11是示出图像打印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以下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并且对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而言,无需组合实施例中所述的所有特征。注意,相同的构成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实施例1>>
<图像打印设备的结构>
图1是图像打印设备100(以下简称为打印设备)的示意立体图。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100是喷墨打印型的图像打印设备,其通过从设置在打印头3中的喷出口喷出墨滴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打印设备100能够在作为打印介质的裁切纸(裁切薄片)和诸如卷纸等的连续纸(连续薄片)这两者上打印图像。打印设备100包括主体101以及用于支撑主体101的腿部102。在主体101的外部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03,其中操作面板103用于显示各种打印信息、设置结果和其它信息,并且用于设置与打印介质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模式等。
图2是沿线II-II截取的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100的示意截面图。输送辊1和从动辊2构成设置在打印单元的沿输送方向Y的上游的上游输送辊对31(以下也简称为输送辊对),作为用于夹持打印介质201并输送打印介质201的输送单元。输送辊对31通过由图3所示的输送马达51转动驱动的输送辊1来输送打印介质201。第一传感器21设置在包括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输送辊对31的沿输送方向Y的上游。第一传感器21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并且能够通过从发光元件发射光并利用受光元件接收反射光来判断打印介质201是否存在于输送路径中。
打印头3具有沿输送方向Y设置的用于喷出墨的多个喷出口。安装有打印头3和第二传感器22的滑架4被支撑和引导为能够沿着作为扫描引导件的滑架轴5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安装有各种LED的第二传感器22能够通过使发光元件从上方向打印介质201发射光并接收反射光来检测打印介质201是否存在以及打印介质的厚度等。这使得可以检测各种打印介质201(包括材料并非诸如透明膜等的纸的打印介质)的端部位置。
设置在面向打印头3的位置处的稿台6从背面(第二面)支撑和引导打印介质201,并确保打印头3和打印介质201之间的间隙。稿台6上是图像打印区域、即用于打印图像的区域。稿台6具有经由管道7而连接至吸引扇52的多个吸引孔。驱动吸引扇52使得在稿台6的吸引孔中产生吸引负压,并且该吸引负压产生用于吸引正在打印图像的打印介质201的背面并将打印介质201保持在稿台6上的保持力。设置在图像打印区域的沿输送方向Y的下游的裁切器8在卷筒状卷纸用作打印介质201的情况下,将该打印介质201裁切为预定长度。
在打印介质201的前端被夹持在输送辊1和从动辊2之间的情况下,打印设备100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通过该操作,打印介质201的前端向稿台6上输送预定长度。在打印头3在滑架4正在移动的同时在稿台6上的图像打印区域中打印与一行相对应的图像之后,打印设备100利用输送辊1和从动辊2沿输送方向再次将打印介质201输送预定长度。然后,打印设备100使滑架4再次移动以打印下一行的图像。重复这些操作,直到在整个页面上打印图像为止。换句话说,打印头3沿扫描方向进行多次扫描以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图像。
注意,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100在打印单元的沿输送方向Y的下游没有包括排出辊对(输送构件)。具有排出辊对将使得即使在打印介质201的后端离开输送辊对31之后也可以进行打印操作,并且图像可以打印到打印介质的后端附近,换句话说,具有较小的空白长度。然而,排出辊对中的从动辊或齿轮将与已打印图像的面直接接触,这可能降低打印图像的质量。出于该原因,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100没有包括用于在打印单元和排出口之间夹持和输送打印介质201的诸如排出辊对等的构件。注意,在完成打印图像之后,打印介质201从输送辊对31的夹持中脱离并且从稿台6的吸引力释放,然后打印介质201通过其自重而从排出口中排出,并且保持在诸如筐等的堆叠单元(未示出)上。
<框图>
图3是示出图像打印系统的控制结构的实施例的简要框图。参考图3,将说明包括打印设备的图像打印系统的控制结构的概要。
图像打印系统包括计算机300和打印设备100。在图3中,计算机300具有打印机驱动器301。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驱动器301包括图像长度设置单元302。图像长度设置单元302用于使用户设置要打印的图像的长度(图8A所示的图像长度501,其详情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打印设备100具有控制单元400。控制单元400用于控制输送马达51、吸引扇52、滑架马达53和打印头3。包括未示出的CPU、ROM、RAM和马达驱动器等的控制单元400具有主控制单元401、输送控制单元402和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主控制单元401包括薄片长度判断单元411和图像长度识别单元412。主控制单元401根据利用打印机驱动器301的图像长度设置单元302设置的图像长度设置值,向输送控制单元402和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给出指示。
薄片长度判断单元411用于判断打印设备100中所设置的薄片的薄片长度L。稍后将说明如何判断薄片长度L。图像长度识别单元412用于根据利用图像长度设置单元302设置并从打印机驱动器301接收到的设置值来判断图像长度501。具体地,图像长度识别单元412参考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图像数据(信息)以识别图像长度501。主控制单元401基于与薄片长度判断单元411所判断的薄片长度和图像长度识别单元412所识别的图像长度有关的信息,来向输送控制单元402和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输出指示。根据来自主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以输送打印介质201。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根据来自主控制单元401的指示使滑架马达53和打印头3协同工作,以在适当的位置处形成图像。
<输送控制和薄片长度检测>
接着,参考图4~6B,将说明在进给裁切薄片的情况下的输送控制方法和薄片长度检测方法。图4是示出沿输送方向的配置的图。图5A和5B以及图6A和6B是示出进给裁切薄片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
在图4中,距离L1是第一传感器21和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距离L2是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和第二传感器22之间的距离。距离L3是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和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口之间的距离。距离L4是打印头3沿输送方向Y的可打印宽度(从最上游喷出口到最下游喷出口的距离)。距离L5是在打印介质201被输送辊对31夹持的状态下作为直到打印头3可以进行图像打印的位置的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位置和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之间的距离。注意,图4是用于说明的示意图,并且距离的比例大小不必是图中所示的比例大小。
图5A示出作为裁切薄片的打印介质201被设置在打印设备100中的状态。为了设置打印介质201,从动辊2所用的分离机构(未示出)释放利用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其中打印介质201被插入在输送辊1和从动辊2之间。然后,当从动辊2所用的分离机构(未示出)被设置为返回时,打印介质201被输送辊1和从动辊2夹持。注意,作为输送辊1和从动辊2夹持打印介质201的方法,在输送马达51沿着使得能够夹紧打印介质201的方向转动的状态下,打印介质201的前端或后端可被插入到夹持部中。
然后,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从而沿输送方向Y输送打印介质201。当打印介质201的后端被输送到第一传感器21的位置时,利用第一传感器21检测打印介质201的判断结果从存在改变为不存在。接收到该判断结果,输送控制单元402停止驱动输送马达51。图5B示出利用第一传感器21检测打印介质201的判断结果已从存在改变为不存在的状态,因此检测到打印介质201的后端的位置。然后,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使得输送辊1沿相反方向转动。通过该操作,打印介质201沿与输送方向Y相反的方向输送。当打印介质201的前端被输送到第二传感器22的位置时,利用第二传感器22检测打印介质201的判断结果从存在改变为不存在。接收到该判断结果,输送控制单元402停止驱动输送马达。
图6A示出利用第二传感器22检测打印介质201的判断结果已从存在改变为不存在的状态,因此检测到打印介质201的前端的位置。这里,将从图5B所示的打印介质201中的第一传感器21检测到打印介质201的后端的位置到图6A所示的打印介质201中的第二传感器22检测到打印介质201的前端的位置的输送量(输送距离)定义为如图6A所示的输送量510。这里,如图6A所示,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可被检测为输送量510+距离L1+距离L2(也参见图4)。输送控制单元402将打印介质201的前端从图6A中的状态继续输送至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附近,并且在打印介质处于图6B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等待。
<图像打印期间的输送控制>
这里,将说明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打印图像中的图像缺失。例如,在A2尺寸(420mm×594mm)的裁切薄片上打印图像的情况下,在打印介质沿输送方向按顺序分配前端空白、图像长度和后端空白。前端空白和后端空白由打印设备或打印机驱动器等预先设置(例如,各自为3mm)。因此,在将裁切薄片沿输送方向输送594mm的设置的情况下,可打印图像长度为588mm(打印介质沿输送方向的长度(594mm)-前端空白(3mm)-后端空白(3mm))。在需要在该裁切薄片上打印具有最大尺寸的图像长度的图像的情况下,从打印机驱动器等发送具有588mm的图像长度的作业。这里,打印设备中所要设置的裁切薄片沿输送方向的长度有时根据裁切公差、环境(温度和湿度)和其它因素而变化。裁切薄片的尺寸越大,其所具有的变化越大。例如,假设A2尺寸的裁切薄片沿输送方向的长度缩小为590mm。如果发送了与A2尺寸的裁切薄片相对应的具有588mm的图像长度的作业,则将薄片输送与用于分配前端空白(3mm)的起始位置设置相对应的长度,从而在距前端3mm的位置开始打印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印原本具有588mm的长度的图像的全部区域,即使后端空白被设置为0mm,裁切薄片的长度也比所需长度短1mm。作为结果,发生了用户所期望的图像中的图像缺失。
为了在本实施例中解决该问题,进行用以防止在裁切薄片打印中发生图像缺失的输送控制。参照图4~8C,将说明在裁切薄片上打印图像的输送控制方法。图7A和7B是示出在裁切薄片上正打印图像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图8A~8C是示出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图像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示出在打印介质201上正打印图像的状态。从图6B所示的打印介质201的待机位置,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以沿输送方向Y输送打印介质201。这里,输送控制单元402使打印介质201沿输送方向Y输送考虑了前端空白长度M1、要使用的打印头3的喷出口的位置、以及遍(1)的打印长度502的输送量。然后,在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的控制下,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与打印头3的一行的遍(1)的打印长度502相对应的图像。这里,“遍(pass)”是指伴随着滑架4沿向前或向后方向的一行移动的打印操作。遍(1)意味着第一次打印操作(第一遍的打印操作)。
此后,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以使打印介质201沿输送方向Y输送遍(2)的打印长度502,并且在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的控制下,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与遍(2)的打印长度502相对应的图像。重复这些操作,直到遍数达到遍(n-1)为止。这里,遍(n)是最终遍所产生的打印介质201上的图像打印。
图7B示出在打印介质201上正打印与最终遍(n)相对应的图像的状态。图7B示出没有发生图像缺失的示例。具体地,图7B示出在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等于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的情况下在打印介质201上正打印与最终遍(n)相对应的图像的状态。
在最终遍(n)的图像打印之前的输送中,第一传感器21可以根据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来检测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为了在打印介质201被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输送辊对31夹持的状态下打印与最终遍(n)相对应的图像,必须进行输送控制,使得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不会穿过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这一点,在第一传感器21检测到打印介质201的后端的情况下,输送控制单元402对打印介质201进行输送控制,从而在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位于与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相距L5的上游的位置处设置输送限制。在图7B中,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位于输送限制点,该输送限制点位于与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相距L5的上游。在这种状态下,使用与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口相距打印长度503的喷出口来进行图像打印,这使得可以打印图像长度501的全部区域。图8A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打印的图像的状态。图8A示出在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等于作为打印作业所接收到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的情况下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的图像的状态。
另一方面,图8B示出在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比作为打印作业所接收到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短的情况下所打印的图像的状态。在最终遍(n)的图像打印之前的与打印长度503相对应的输送期间,打印介质201的后端被输送并到达输送限制点,并且该输送在与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相距L5的上游的位置处停止。因此,在该状态下,尽管需要与打印长度503相对应的输送来打印图像长度501的图像,但是仅允许与打印长度504相对应的输送。然后,尽管通过打印头3打印图像,但是即使使用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口,也无法打印与打印长度505(打印长度503-打印长度504)相对应的图像。作为结果,发生与打印长度505相对应的图像缺失。
打印机驱动器301的图像长度设置单元302设置表示前端空白长度的前端空白信息、表示图像长度的图像长度信息、以及表示与预定薄片长度相对应的后端空白长度的后端空白信息。然后,从打印机驱动器301向主控制单元401发送包括这些信息的打印作业。在打印介质的薄片长度等于用户(或打印机驱动器301)所理解的薄片长度的情况下,打印图像如同图8A所示的打印图像那样。然而,打印介质的薄片长度可能由于裁切公差、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其它因素而变化。作为结果,在打印介质的薄片长度L比用户(或打印机驱动器301)所理解的薄片长度短的情况下,打印图像如同图8B所示的打印图像那样,并且发生图像缺失。
注意,在图8B中,打印长度505的长度等于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与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之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比从打印机驱动器301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短的情况下,如图8C所示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图像。具体地,进行控制以使得前端空白长度等于前端空白长度M3,其中前端空白长度M3比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短。在图8C的示例中,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与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之差的长度等于图8B所示的打印长度505。在遍(1)的图像打印之前的输送时,输送控制单元402输送打印介质201,使得打印长度502的图像打印开始位置(打印开始位置)与前端相距通过从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中减去打印长度505而获得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的前端空白长度被定义为M3。前端空白长度M3被计算为M3=M1-打印长度505。以这种方式,输送控制单元402将前端空白长度从所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改变为前端空白长度M3。具体地,输送控制单元402将图像打印开始位置(前端空白长度)改变为前端空白长度M3。作为将前端空白长度从M1改变为M3的结果,改变后的前端空白长度M3、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等于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因此,可以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具有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图像长度501的整个图像。
<流程图>
接着,参考图9,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打印中的一系列操作。图9是示出图像打印处理的流程图。图9示出主控制单元401从打印机驱动器301接收裁切薄片的打印作业的情况下的处理。注意,假设薄片长度判断单元411在接收到裁切薄片的打印作业之前已经使用参考图5A~6B所述的控制判断了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
在图9中的步骤S901处,主控制单元401在进给和设置作为裁切薄片的打印介质201的状态下(换句话说,薄片长度判断单元411已经判断裁切薄片的薄片长度L的状态下)接收裁切薄片的打印作业。在步骤S902处,主控制单元401控制输送控制单元402以开始驱动吸引扇52。在步骤S903处,主控制单元401检查用户利用操作面板103等设置的图像打印模式。图像打印模式包括前端空白优先模式和图像缺失减少模式。在前端空白优先模式中,使用作为打印作业而接收到的前端空白长度M1来打印图像。在图像缺失减少模式中,将作为打印作业而接收到的前端空白长度M1调整为前端空白长度M3。因此,即使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比所需长度短,也在打印时使用作为打印作业而接收到的图像长度501。如果图像打印模式是前端空白优先模式,则处理进入步骤S904,以及如果图像打印模式是图像缺失减少模式,则处理进入步骤S912。
在前端空白优先模式的情况下,输送控制单元402在步骤S904处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与使前端空白等于M1的开始位置设置输送相对应的程度。接着,在步骤S905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控制滑架马达53和打印头3,以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与遍(1)的打印长度502相对应的图像。然后,在步骤S906处,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与打印长度502相对应的程度。在步骤S907处,输送控制单元402判断打印介质201的后端是否已到达输送限制位置。如果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不在输送限制位置,则在步骤S908处打印与打印长度502相对应的图像。在步骤S909处,主控制单元401判断打印图像是否已经完成,换句话说,是否已经打印了与最终遍(n)的打印长度503相对应的图像。如果尚未完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906,以及如果完成,则处理进入步骤S910。以这种方式,重复步骤S906处的输送控制和步骤S908处的图像打印,直到打印介质的后端到达输送限制位置为止,或者直到打印了与作为最终遍的遍(n)的打印长度503相对应的图像为止。在步骤S910处,输送控制单元402停止驱动吸引扇52。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911,并且主控制单元401进入待机状态。
注意,在步骤S906处,在输送马达51正被驱动转动与打印长度相对应的程度期间,如果打印介质201的后端到达位于与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相距L5的上游的输送限制点,则处理进入步骤S915。在步骤S915处,输送控制单元402停止驱动输送马达51。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16,并且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仅打印与输送打印介质201的长度相对应的图像。这种情况下的最小后端空白长度是从输送限制点到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口的距离(L3+L5)(参见图7B)。
在图像打印模式是图像缺失减少模式的情况下,主控制单元401在步骤S912处将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与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进行比较。在进给打印介质201时,已经测量了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在薄片长度L等于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04。然后,如上所述,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与使前端空白等于M1的开始位置设置输送相对应的程度,并且在步骤S905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打印与遍(1)的打印长度502相对应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薄片长度L不等于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13。然后,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使得将前端空白长度M1改变为通过考虑薄片长度L与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之差而确定的前端空白长度M3。换句话说,输送控制单元402确定为使前端空白长度等于M3。然后,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与使前端空白等于所确定的前端空白长度M3的开始位置设置输送相对应的程度。然后,在步骤S914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403打印与遍(1)的打印长度502相对应的图像。此后,处理进入步骤S906,并且进行与前端空白优先模式中所描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在步骤S913处,更具体地,在薄片长度L比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短的情况下,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使得使前端空白长度等于比前端空白长度M1短上述差的M3。另一方面,在薄片长度L比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长的情况下,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使得使前端空白长度等于比前端空白长度M1长上述差的M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缺失减少模式中,调整前端空白长度,使得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可被分配在从打印介质201的后端到图像打印开始位置(打印开始位置)的距离中(参见图7A~8C)。
注意,尽管提供了如下示例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其中在该示例中,在薄片长度L比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长的情况下,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使得使前端空白长度等于比前端空白长度M1长上述差的M3。在薄片长度L比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长的情况下,由于将不会发生如图8B所示的图像缺失,因此前端空白长度可以是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前端空白长度M1,而不是调整后的前端空白长度M3。
另外,尽管作为示例而提供了薄片长度判断单元411在接收裁切薄片的打印作业之前进给裁切薄片时判断薄片长度L的情况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在步骤S903处判断为打印模式是图像缺失减少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S912处的判断之前判断薄片长度L。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将作为打印作业而接收到的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的总长度与打印介质201的薄片长度L进行比较。如果判断薄片长度L较短,则调整向打印开始位置的开始位置设置输送的长度,以使前端空白长度相应地变短。这样即使在薄片长度L短的情况下也降低了具有图像长度501的图像的图像缺失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在打印介质沿输送方向的薄片长度变化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也可以降低图像缺失的可能性。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头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用于喷出墨的多个喷出口(喷嘴)的喷出口阵列(喷嘴阵列),并且通过在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的同时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来进行打印操作。在输送操作中,打印介质沿第一方向输送。这些打印操作和输送操作交替重复。如上所述,已经提供了用于利用这些操作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结构(串行型打印设备)的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本发明还适用于通过相对于具有沿第二方向以与打印介质的宽度相对应的距离配置用于喷出墨的多个喷出口的喷出口阵列的打印头沿第一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结构(全幅型打印设备)。
<<实施例2>>
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结构中,在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位于与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相距L5的上游的位置处设置输送限制,并且在打印介质201被输送辊对31夹持的状态下打印最终遍的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将提供对如下结构的说明,其中在该结构中,打印介质201被输送超过该输送限制,并且在打印介质201未被输送辊对31夹持的状态下打印最终遍的图像。换句话说,将提供对如下的结构的说明,其中在该结构中,在打印介质的沿输送方向的后端经过输送辊对31之后进行打印头的至少一次扫描。该结构使得能够以比实施例1中的后端空白长度短的后端空白长度来打印图像。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构成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说明。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在裁切薄片上正打印图像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参考图10,将提供在裁切薄片上打印图像时的输送控制方法的说明。
在图10中,在后端空白长度M2比距离L3(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和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端口之间的距离)短的状态下,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图像。后端空白长度M2比距离L3短的状态意味着如图10所示打印介质201未被输送辊对31夹持的状态。换句话说,打印介质201被输送超过实施例1中所述的输送限制点(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位于与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相距L5的上游的位置),并且在打印介质201未被输送辊对31夹持的状态下打印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在最终遍(n)的打印长度503的输送期间,打印介质201从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中释放。
在打印介质201从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中释放的状态下的输送力是通过输送辊1的转动而生成的输送辊1和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之间的摩擦力与打印介质201从夹持中释放时所产生的惯性力的组合。因此,输送力小且不稳定。出于该原因,在打印介质201从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中释放的状态下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例如将输送马达51的转动速度设置得更大,或者将利用吸引扇52的打印介质保持力设置得较小。以这种方式,将打印介质201的后端输送到位置E,其中可以通过输送辊1和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惯性力将打印介质201输送直至该位置E。因此,在后端空白长度M2<距离L3(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与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口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最终遍(n)的图像打印位置(打印长度503)由打印介质201的后端的位置(位置E,其中可以进行输送直至位置E)确定。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后端空白长度M2比距离L3短的情况下的后端空白长度被称为后端空白长度M21。
与通过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进行输送相比,在打印介质201从该夹持中释放的情况下,输送量的调整精度低。换句话说,难以将打印介质201的后端输送到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和位置E之间的特定点,其中可以进行输送直至位置E。例如,在打印介质201从夹持中释放的情况下的输送量可以是精度约为毫米的控制,但是调整精度低于通过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进行输送时的调整精度。
这里,如图10所示,打印介质201上的最终遍(n)的打印长度503的前端侧打印位置被定义为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最终遍(n)的打印长度503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与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后端空白长度M21+打印长度503。换句话说,最终遍(n)的打印长度503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是与打印介质201的前端相距薄片长度L-(后端空白长度M21+打印长度503)的位置,这意味着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受薄片长度L影响。这样,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后端处的图像打印,通过输送控制在基于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位置的位置处进行图像打印。换句话说,基于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位置(位置E,其中可以进行输送直至位置E)进行最终遍(n)的打印。
另一方面,根据前端空白长度M1来确定遍(1)~遍(n-1)的图像打印位置(打印长度502)。换句话说,在打印介质201从打印介质201的前端输送与使前端空白长度等于M1的开始位置设置输送相对应的长度之后,打印遍(1)的打印长度502的图像。此后,在图像打印之前进行下一遍的打印长度502的输送。这些输送操作和打印操作交替重复。这意味着根据前端空白长度M1来确定用于遍(1)~遍(n-1)的图像打印位置(打印长度502)。这里,例如,打印介质201上的遍(n-1)(即最终遍之前的一遍)的打印长度502的前端侧打印位置被定义为如图10所示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2T。遍(n-1)的打印长度502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2T是与打印介质201的前端相距前端空白长度M1+(打印长度502×遍数(n-2))的位置。这里,打印介质201上的遍(n-1)(即最终遍之前的一遍)的打印长度502的后端侧打印位置被定义为如图10所示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然后,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是与打印介质201的前端相距前端空白长度M1+(打印长度502×遍数(n-1))的位置。
这里,将说明遍(n-1)(即最终遍之前的一遍)与最终遍(n)之间的关系。在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与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不一致的情况下,打印图像上可能产生条纹。例如,在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位于相对于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的打印介质201的前端侧的情况下,遍(n-1)的打印长度502和遍(n)的打印长度503重叠。相反,在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位于相对于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的打印介质201的后端侧的情况下,遍(n-1)的打印长度502和遍(n)的打印长度503之间产生间隙。在该间隙上不存在打印图像。作为结果,在打印介质201是白色的情况下,产生白色条纹。为了防止产生这种条纹,可以想到调整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和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至少之一。
这里,如上所述通过前端空白长度M1+(打印长度502×遍数(n-1))来确定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因此,为了调整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需要改变前端空白长度M1。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通过薄片长度L-(后端空白长度M21+打印长度503)来确定最终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因此,为了调整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需要改变后端空白长度M21。换句话说,为了防止产生条纹,需要改变前端空白长度M1或后端空白长度M21。这里,如上所述,改变后端空白长度M21难以控制,这是因为输送是在打印介质201从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中释放的状态下进行的。出于该原因,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空白长度M1改变为薄片长度L-(后端空白长度M21+图像长度501)以进行图像打印。换句话说,最终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没有改变,但是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发生改变以调整遍(n-1)的后端侧打印位置502B和最终遍(n)的前端侧打印位置503T之间的位置关系。这降低了在打印图像上产生条纹的可能性。注意,如前所述,在前端空白长度M1改变为薄片长度L-(后端空白长度M21+图像长度501)的情况下的“后端空白长度M21”由打印介质201的后端的位置(位置E,其中可以进行输送直至位置E)确定。
注意,如实施例1中所述,打印作业包括前端空白长度M1、图像长度501和后端空白长度M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长度被称为后端空白长度M22。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单元401判断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长度M22是否比距离L3(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与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口之间的距离)短。如果后端空白长度M22比距离L3短,则主控制单元401判断为进行如下的释放输送模式,其中在该释放输送模式中,在从输送辊对31释放打印介质201之后进行最终遍的打印。然后,主控制单元401将前端空白长度M1设置为薄片长度L-(后端空白长度M21+图像长度501)。这里的“后端空白长度M21”不是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长度,而是如上所述由打印介质201的后端的位置(位置E,其中可以进行输送直至位置E)确定的。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打印作业包括表示后端空白长度的数值的情况,但是,例如,打印作业也可以包括与要打印的图像的位置相关的信息或者用于给出进行释放输送模式的指示的信息。
<流程图的说明>
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流程图的示例的图。与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图像缺失减少模式和前端空白优先模式分开,可以将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打印模式设置为释放输送模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9中相同的处理,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1103处,主控制单元401检查用户利用操作面板103等设置的图像打印模式。图像缺失减少模式和前端空白优先模式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单元401判断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长度M22是否比预先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器等中的距离L3(输送辊对31的夹持点和打印头3的最上游喷出口之间的距离)短。如果后端空白长度M22比距离L3短,则主控制单元401判断为进行释放输送模式,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111。
在步骤S1111处,输送控制单元402驱动输送马达51转动与使前端空白等于M4的开始位置设置输送相对应的程度。这里,前端空白长度M4如上所述等于薄片长度L-(后端空白长度M21+图像长度501)。然后,在步骤S1112处进行图像打印。
在步骤S1106处,判断当前遍是否是最终遍。如果当前遍不是最终遍,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8,其中在步骤S1108,输送控制单元402将输送马达驱动与下一遍的打印长度相对应的程度,并且在步骤S1109处进行图像打印。重复这些处理,直到判断为当前遍为最终遍为止。
如果判断为当前遍为最终遍,则输送控制单元402在步骤S1107处判断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长度M2是否比距离L3短。如果后端空白长度M2不比距离L3短,则与其它遍的情况一样,处理进入步骤S1108。另一方面,如果打印作业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长度M2(换句话说,后端空白长度M22)比距离L3短,则处理进入步骤S1121,其中在步骤S1121,在打印介质201从输送辊1和从动辊2的夹持中释放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具体地,使输送进行了与最终遍的打印长度503和释放输送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109,其中在步骤S1109处,进行图像打印。
当完成最终遍的打印时,在步骤S910处停止驱动吸引扇52。如前所述,在图像打印期间,打印介质201由连接至稿台6的吸引扇52的吸引力保持,并从稿台6的前方垂下。当停止驱动吸引扇时,打印介质201从稿台6的吸引力释放。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100不具有在稿台6的吸引和保持停止之后直到打印介质201被保持在堆叠单元上为止将工作的用于夹持和输送打印介质201的构件。因此,打印介质201通过其自重从排出口排出,并且保持在堆叠单元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介质201未被输送辊1和从动辊2夹持的状态下在打印介质201上打印图像的情况下,将前端空白长度改变为薄片长度L-(后端空白长度M21+图像长度501)以打印图像。作为结果,遍(n-1)的打印长度502和最终遍(n)的打印长度503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得适当,从而降低了打印图像上产生条纹的可能性。另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比使得可以以较小后端空白长度来打印图像,从而降低发生图像缺失的可能性。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提供了如下结构的说明,其中输送辊对31夹持打印介质201,直到作为最终遍之前的一遍的遍(n-1)为止,然后从输送辊对31释放打印介质201,并且在打印介质201未被夹持的状态下打印最终遍。然而,打印介质201从输送辊对31释放之后的扫描次数不限于一次,而可以是多次,除非打印介质201和打印头3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换句话说,在释放打印介质201之后,通过包括最终遍的至少一次扫描来打印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限制用于喷出一次扫描所使用的墨的喷出口的一部分,并且可以通过多次扫描完成图像。另外,对于在打印介质201被输送辊对夹持的状态下进行的图像打印,还可以进行通过多次扫描来打印单位区域的图像的所谓的多遍打印。
注意,尽管在说明书中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100例如是喷墨打印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喷墨打印型,而是可应用于通过打印头的多次扫描来打印图像的其它打印方法。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本发明降低了在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图像缺失或白色条纹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广泛的理解,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图像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头,其被配置为沿扫描方向进行多次扫描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
输送单元,其被配置为沿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打印介质;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与所述图像有关的包括表示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空白长度的后端空白信息的图像数据来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
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但是不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输送构件,以及
在由所述后端空白信息表示的后端空白长度比第一长度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在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通过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之后,进行用于打印所述图像的所述打印头的至少一次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在由所述后端空白信息表示的后端空白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所述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所述图像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与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之间的长度等于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数据还包括表示所述图像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图像长度的图像长度信息,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后端空白信息和所述图像长度信息来设置前端空白长度,并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以所设置的前端空白长度来打印所述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前端空白长度设置为通过从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减去所述图像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所获得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在由所述后端空白信息表示的后端空白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在所述打印介质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夹持的状态下,从所述图像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前端向所述图像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打印所述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通过所述打印头对所述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进行多次扫描来打印所述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输送构件是辊对。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长度是与所述打印介质通过由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释放而被输送至的位置相对应的后端空白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还包括:
稿台,其被设置在面向所述打印头的位置处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打印介质的背面支撑所述打印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还包括:
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稿台处生成用于保持所述打印介质的保持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使用吸引扇在所述稿台处生成吸引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在用于利用所述打印头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的打印操作完成之后,在所述生成单元停止生成所述保持力时,所述打印介质通过所述打印介质的重量而被排出。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在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位置处检测所述打印介质,以及第二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在该输送构件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所述打印介质,以及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后端的位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前端的位置、以及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后端的位置起直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打印介质的前端的位置为止的输送量,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打印设备是喷墨打印设备,所述喷墨打印设备被配置为通过对在使所述打印头沿所述扫描方向扫描所述打印介质的同时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操作以及所述输送单元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操作进行重复来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其中所述打印头具有被配置为喷出墨并且沿所述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出口。
16.一种图像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头,其被配置为沿扫描方向进行多次扫描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以及输送单元,其被配置为沿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打印介质,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但是不包括被配置为夹持并输送所述打印介质并且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输送构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由与所述图像有关的图像数据中所包括的后端空白信息表示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空白长度比第一长度短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打印头和所述输送单元,使得在所述打印介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后端通过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上游的输送构件之后,进行用于打印所述图像的所述打印头的至少一次扫描。
CN201910099241.9A 2018-01-31 2019-01-31 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0915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4535 2018-01-31
JP2018014535 2018-01-31
JP2018239680A JP6797886B2 (ja) 2018-01-31 2018-12-21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239680 2018-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1598A true CN110091598A (zh) 2019-08-06
CN110091598B CN110091598B (zh) 2021-06-25

Family

ID=65041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9241.9A Active CN110091598B (zh) 2018-01-31 2019-01-31 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611177B2 (zh)
EP (1) EP3521044B1 (zh)
CN (1) CN1100915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5431A (zh) * 2020-05-25 2020-09-11 厦门墨逦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格雷码的打印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5400B2 (ja) * 2018-01-31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484263B2 (ja) * 2020-03-18 2024-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72597B2 (ja) * 2020-03-30 2024-04-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746A (zh) * 2005-05-26 2006-1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头、扫描式喷墨成像装置及高分辨率打印操作的方法
US20090122096A1 (en) * 2007-11-14 2009-05-14 Akihiro Fujit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eading-edge detection sensor
CN105785730A (zh) * 2015-01-14 2016-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控制方法
JP2016179558A (ja) * 2015-03-23 2016-10-13 株式会社Okiデータ・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US20170100946A1 (en) * 2015-10-09 2017-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7966B2 (ja) * 2007-11-15 2012-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864278B2 (en) * 2012-02-24 2014-10-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tecting potential collision damage to printhead
JP6755510B2 (ja) * 2015-11-30 2020-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622632B2 (ja) * 2016-03-11 2019-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746A (zh) * 2005-05-26 2006-1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头、扫描式喷墨成像装置及高分辨率打印操作的方法
US20090122096A1 (en) * 2007-11-14 2009-05-14 Akihiro Fujit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eading-edge detection sensor
CN105785730A (zh) * 2015-01-14 2016-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控制方法
JP2016179558A (ja) * 2015-03-23 2016-10-13 株式会社Okiデータ・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US20170100946A1 (en) * 2015-10-09 2017-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5431A (zh) * 2020-05-25 2020-09-11 厦门墨逦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格雷码的打印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1044A1 (en) 2019-08-07
US11020990B2 (en) 2021-06-01
CN110091598B (zh) 2021-06-25
US10611177B2 (en) 2020-04-07
US20200189297A1 (en) 2020-06-18
EP3521044B1 (en) 2021-09-01
US20190232686A1 (en)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1598A (zh) 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A2353075C (en)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a digital printer which prints multiple images on a sheet
US1140073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6257299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967890B2 (en) Continuous she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orter in response to conveyance failure
CN101386235B (zh) 打印方法、打印装置、以及打印件的制造方法
US6592217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4030702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19089302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3063072A (ja) 両面印刷装置、両面印刷システム、紙送り制御方法
JP2009148954A (ja)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US8220897B2 (en) Computer 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page placement on a continuous feed print engine
JP679788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21604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KR20130079003A (ko) 디지털 프린팅 장비의 프레스 스테이션 장치
JP5278771B2 (ja) プリント装置
JP2014028441A (ja)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リント用シート
CN113320300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479205B2 (ja) マルチページカットシートに画像を印刷することができる印刷装置
JP20231753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480882B2 (ja) 記録装置
JP20060762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4813B2 (ja) プリント装置の制御方法、連続シート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20231740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1067B2 (ja) マルチページカットシートに画像を印刷することができる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