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3231A - 排水泵 - Google Patents
排水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83231A CN109983231A CN201780071898.3A CN201780071898A CN109983231A CN 109983231 A CN109983231 A CN 109983231A CN 201780071898 A CN201780071898 A CN 201780071898A CN 109983231 A CN109983231 A CN 1099832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unit
- draining pump
- main part
- discharge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04D29/4293—Details of fluid inlet or out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14—Pumps raising fluids by centrifugal force within a conical rotary bowl with vertical axi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10/00—Working fluids
- F05D2210/10—Kind or type
- F05D2210/11—Kind or type liquid, i.e. incompressi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排出部积水的排水泵。排水泵1具有壳体10,壳体具有主体部11和管状的排出部13,主体部在内侧设有供水流入的空间,排出部通过设置于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上述空间连通。并且,排出部13的前端13a配置在比主体部11的开口11a高的位置,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形成为位置从开口11a侧向前端13a侧逐渐变高的曲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等中的排水泵。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中,在制冷运转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从而附着到换热器上,由附着的水分结成的水滴会滴到设置于换热器下方的排水盘内。并且,积存在该排水盘内的排出水会通过排水泵排出到室内单元外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排水泵的一个例子。
这种排水泵的结构如图8所示。图8所示的排水泵101具有壳体110,该壳体110设置有主体部111、管状的吸入部112以及管状的排出部183,在壳体110内设置有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叶片130。该旋转叶片130通过安装于壳体110上部的罩体120内的马达140进行旋转。并且,积存在排水盘内的排出水通过旋转叶片130的旋转而从吸入部112的前端被吸入,流入壳体110内的泵室K中,并在壳体110的排出部183内流动,从而被排出到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7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图8所示,在排水泵101中,在排出部183的水平管185处存在内径不同的小径部186和大径部187,从而在底部形成了凹部189,因此,有可能会在凹部189内积存排出水从而产生水垢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排出部积水的排水泵。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排水泵具有容纳有旋转叶片的壳体,所述旋转叶片借助马达进行旋转从而吸取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主体部和管状的排出部,所述主体部在内侧设有供所述水流入的空间,所述排出部通过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与所述空间连通,所述排出部的前端配置在比所述开口高的位置,所述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由从水平部分、位置从所述开口侧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变高的倾斜部分、位置从所述开口侧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中选出的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组合而构成。
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由位置从所述开口侧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构成,所述排出部的内表面具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具有朝向下流侧的受压面。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排出部的前端的端面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由从水平部分、位置从主体部的开口侧向排出部的前端侧逐渐变高的倾斜部分、位置从主体部的开口侧向排出部的前端侧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中选出的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组合而构成。因此,在将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上的任意两点进行比较时,靠开口侧的点的位置与靠前端侧的点的位置相比,高度相同或处于较低的位置,当旋转叶片停止后,排出部内的水容易从前端侧流向主体部的开口侧。由此,能够抑制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积水。
另外,根据本发明,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由位置从开口侧向前端侧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构成,排出部的内表面具有阶梯部,该阶梯部具有朝向下游侧的受压面。通过这样设置,排水泵在借助旋转叶片的旋转将排出水吸取并通过排出部以及与该排出部的前端连接的软管将排出水排出时,排出部内以及软管内的排出水会因重力而具有向下的趋势,其产生的压力的一部分能够由受压面承受。由此,能够减少旋转叶片从排出水承受的压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排出扬程。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排出部的前端的端面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由此能够使端面上的水向内周缘侧流动,从而能够抑制在该端面上积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的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图1中的排水泵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图3是说明图1中的排水泵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图1中的排水泵的第三变形例以及第四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图5是说明图1中的排水泵的第五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水泵的结构的图。
图7是说明图6中的排水泵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以往的排水泵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进行说明。作为一个示例,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泵用于将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的排水盘内积存的排出水排出到外部。当然,该排水泵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排出水的排出,可以用于各种液体的排出或汲引等。在本发明中,“水”除了指原本的含义的水(H2O)以外,还包括混入了尘埃等杂物的水或液态药剂等液体物质。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的结构的图,并且是包含局部剖视图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具有壳体10、罩体20、旋转叶片30以及马达40。
壳体10一体地具有大致锥形的主体部11、从主体部11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管状的吸入部12以及从主体部11的侧部突出设置的管状的排出部13。在主体部11的内侧形成有供从吸入部12吸取的排出水流入的空间,主体部11与罩体20一起包围该空间从而形成泵室K。吸入部12的前端12a配置于未图示的排水盘内,排水盘内积存的排出水通过吸入部12被吸取。
排出部13,其内表面13s所围成的内侧空间的中心轴形成为圆弧状,以前端13a朝向上方配置且基端13b包围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方式,与主体部11的侧部连接成一体。排出部13通过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泵室K连通。
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以如下方式形成:底部13t整体呈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朝向排出部13的前端13a逐渐变高的剖面为圆弧状的曲面(即曲面部分)。另外,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整体形成为曲面,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
排出部13的前端13a的端面13a1为圆环状,且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
罩体2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其下端部与壳体10的主体部11的上部开口嵌合,并通过卡扣机构固定安装在壳体10上。在罩体20的上端部,设置有通过卡止部21固定安装的支架22。在支架22上设置有用于将排水泵1安装到其他机器上的安装部23。
旋转叶片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在泵室K内,该旋转叶片30具有:叶片轴部31;大径叶片部32,内侧设置有从叶片轴部31的外周部向放射方向延伸的多个平板状的大径叶片(未图示);以及小径叶片部33,设置有与大径叶片部32的下端连结且插入吸入部12的4片平板状的小径叶片。叶片轴部31插通形成在罩体20的中央的贯通孔20a并向上方突出。
马达40被容纳在罩体20内,马达40的驱动轴插入在泵室K内配置的旋转叶片30的叶片轴部31的插入孔中,以支撑旋转叶片30。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当旋转叶片30借助马达40进行旋转时,排出水从吸入部12的前端12a被吸至泵室K内从而通过排出部13排出。此时,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整体形成为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向排出部13的前端13a逐渐变高的曲面状,由于在该底部13t没有凹部,因而当旋转叶片30的旋转停止后,排出部13内的排出水会因重力顺着底部13t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流落至泵室K中。另外,由于排出部13的前端13a的端面13a1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因此端面13a1上的排出水会流落到排出部13内。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由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向排出部13的前端13a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构成,即,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因此,在对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上的任意两点进行比较时,靠开口11a侧的点的位置与靠前端13a侧的点的位置相比,高度相同或处于较低位置,当旋转叶片30停止后,排出部13内的排出水容易从前端13a侧流向主体部11的开口11a侧。由此,能够抑制在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积水。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排出部13的内表面13s的底部13t整体为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朝向排出部13的前端13a逐渐变高的剖面为圆弧状的曲面(即曲面部分),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下面,参照图2~图5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的第一变形例~第五变形例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图5中,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第一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中,如图2所示,也可以为排水泵1A这样的结构,其设置有排出部53来取代排出部13。排出部53,形成为大致L字状,以前端53a朝向上方配置且基端53b包围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方式,与主体部11的侧部连接成一体。排出部53通过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泵室K连通。
排出部53具有:横管55,其内部空间的中心轴向斜上方延伸;以及接头管58,与横管55的前端连接且中心轴向上方(该排水泵的正上方向)延伸。接头管58的内表面58s沿铅垂方向形成。横管55的内表面55s以如下方式形成:底部55t整体呈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到与接头管58的内表面58s碰触为止逐渐变高的倾斜面(即倾斜部分)。另外,由于横管55的内表面55s的底部55t整体形成为倾斜面,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另外,排出部53的前端53a的端面53a1为圆环状,且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此外,在图2中,虽然接头管58形成为其中心轴向上方延伸,但是也可以不向正上方延伸而设置成向斜上方延伸。
(第二变形例)
或者,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中,如图3所示,也可以为排水泵1B这样的结构,其设置有排出部63来取代排出部13。排出部63,形成为角部带有圆角的大致L字状,以前端63a朝向上方配置且基端63b包围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方式,与主体部11的侧部连接成一体。排出部63通过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泵室K连通。此外,排出部63是通过在与主体部11形成为一体的第一部分63c的前端用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另外形成的第二部分63d而构成的。
排出部63具有:横管65,其中心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以及接头管68,与横管65的前端连结且在该前端附近以画圆弧的方式转向上方。接头管68的内表面68s沿铅垂方向形成。横管65的内表面65s的底部65t包括:水平部分65t1,其一端与主体部11的开口11a相连;以及剖面为圆弧状的曲面部分65t2,与水平部分65t1的另一端相连,并且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侧到接头管68的内表面68s为止逐渐变高。另外,由于横管65的内表面65s的底部65t由水平部分65t1以及曲面部分65t2构成,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此外,在图3中,虽然接头管68的前端以朝向上方(正上方)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以以沿着斜上方的方式构成。
(第三变形例)
或者,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中,如图4中的(a)所示,也可以是排水泵1C这样的结构,其设置有排出部73来取代排出部13。排出部73,形成为大致L字状,以前端73a朝向上方配置且基端73b包围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方式,与主体部11的侧部连接成一体。排出部73通过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泵室K连通。
排出部73具有:水平管75,具有中心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小径部76以及大径部77;以及接头管78,连接在水平管75的前端75a附近且中心轴向上方延伸。接头管78的内表面78s沿铅垂方向(上方)形成。对于水平管75,以内表面75s的底部75t为水平面(即,水平部分)的方式使小径部76的中心轴与大径部77的中心轴在铅垂方向上错位,即,以使小径部76的底部与大径部77的底部以直线状相接的方式(以内接的形式)进行配置。在水平管75的前端75a,设置有用于拔出成型时使用的模具的起模孔75b。进而,设置有用于堵住起模孔75b的帽构件79,帽构件79的圆柱部79a插入嵌合到起模孔75b中,设置在圆柱部79a的端部的圆板部79b的周缘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水平管75的前端75a。
水平管75的内表面75s以如下方式形成:底部75t整体构成为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朝向排出部73的前端73a侧直到与帽构件79碰触为止具有相同高度的水平面(即水平部分)。另外,由于水平管75的内表面75s的底部75t整体为水平面,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
(第四变形例)
或者,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排水泵1C中,如图4中的(b)所示,也可以是排水泵1D这样的结构,其设置有帽构件79A来取代帽构件79。帽构件79A以如下方式形成:圆柱部79a的端面79t为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朝向排出部73的前端73a侧逐渐变高的倾斜面(即倾斜部分)。该端面79t取代水平管75的内表面75s的底部75t中的与帽构件79A的圆柱部79a重叠的水平部分75t1,而成为该底部75t。
由此,水平管75的内表面75s由水平部分75t2和帽构件79A的端面79t(倾斜部分)构成,其中该水平部分75t2的一端与主体部11的开口11a相连,该帽构件79A的端面79t与水平部分75t2的另一端相连。另外,由于水平管75的内表面75s的底部75t由水平部分75t2及端面79t构成,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
(第五变形例)
或者,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中,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排水泵1E这样的结构,其设置有排出部83来取代排出部13。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的第五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其中,(a)是包含局部剖视图的主视图,(b)是排出部83的前端83a的俯视图。
排出部83,其内表面83s所围成的内侧空间83v的中心轴形成为圆弧状,以前端83a朝向上方配置且基端83b包围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方式,与主体部11的侧部连接成一体。排出部83通过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泵室K连通。在该示例中,排出部83通过树脂成型与主体部11形成一体。
排出部83的内表面83s以如下方式形成:底部83t整体呈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朝向排出部83的前端83a逐渐变高的剖面为圆弧状的曲面(即曲面部分)。另外,排出部83的内表面83s的底部83t的整体形成为曲面,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
排出部83的前端83a的端面83a1为圆环状,且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虽然端面83a1也可以形成为圆环状且外周缘的位置与内周缘的位置高度相同的平面状,但是优选在端面83a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
另外,对于排出部83的前端83a的端面83a1,靠近主体部11的内侧部分83a11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L1比远离主体部11的外侧部分83a12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L2长。另外,端面83a1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形成为从内侧部分83a11朝向外侧部分83a12逐渐变短。
即,第五变形例的排水泵1E具有容纳旋转叶片30的壳体10,所述旋转叶片30借助马达40进行旋转从而吸取水,壳体10具有主体部11和管状的排出部83,主体部11在内侧设置有供水流入的空间,排出部83通过设置于主体部11上的开口11a与所述空间连通,排出部83的前端83a配置在比开口11a高的位置上,排出部83的内表面83s的底部83t由位置从开口11a侧向前端83a侧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构成,排出部83的前端83a的端面83a1的内侧部分83a11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L1比外侧部分83a12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L2长。即,内侧空间83v的开口部(排出部83的端面上的开口部)的中心从排出部83的端面形状的轮廓中心向外侧(远离泵室K的一侧)偏心。
通过这样设置,在借助旋转叶片30的旋转将排出水吸取并通过排出部83以及与该排出部83的前端83a连接的未图示的软管将排出水排出时,软管内的排出水因重力会具有向下的趋势,其产生的压力的一部分会由端面83a1承受,由此,能够减少旋转叶片30从排出水承受的压力。并且,通过使端面83a1的内侧部分83a11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L1比外侧部分83a12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L2长,能够使内侧部分83a11形成地宽,从而能够确保作为承受上述压力的受压面有效地发挥功能的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排出扬程。
此外,虽然对内侧空间83v的开口部的中心从排出部83的端面形状的轮廓中心向外侧偏心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从排出部83的端面形状的轮廓中心向内侧(靠近泵室K的一侧)偏心,或者也可以向旋转叶片30的旋转方向侧偏心。
即,对于排出部83的前端83a的端面83a1的壁厚,只要是至少在其外周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上具有不同的厚度即可。
另外,对于排出部83的前端83a的端面83a1的壁厚,只要是能够使排出部83获得所需强度以上的强度,也可以使该端面83a1的壁厚均等。
在第一变形例~第五变形例中,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水泵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水泵的结构的图,其中,(a)是包含局部剖视图的主视图,(b)是排出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c)是沿图6中的(a)中的X-X线的剖视图的一个示例,(d)是沿图6中的(a)中的X-X线的剖视图的另一个示例。
对于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泵2,除了使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中的壳体10具有在内表面形成有阶梯部的排出部113来取代排出部13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排出部113,其内表面113s所围成的内侧空间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以前端113a朝向上方配置且基端113b包围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方式,与主体部11的侧部连接成一体。排出部113通过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泵室K连通。在该示例中,排出部113通过树脂成型与主体部11形成一体。
排出部113的内表面113s以如下方式形成:底部113t整体呈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向排出部113的前端113a逐渐变高的剖面为圆弧状的曲面(即曲面部分)。另外,由于排出部113的内表面113s的底部113t整体为曲面,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
对于排出部113的内表面113s,在该内表面113s的上表面侧(与底部113t相对的一侧)具有阶梯部113u,该阶梯部113u具有朝向下游侧(前端113a侧)的受压面113u1。在本发明中,“朝向下游侧的面(受压面)”是指,在排出部113的内表面113s向其中心方向突出的部分中朝向下游侧(即该排水泵工作时的流体流出方向)的面。在图6中的(b)的示例中,是指阶梯部113u的表面中的朝向下游侧的面。
此外,在图6中的(b)所示的示例中,阶梯部113u的朝向下游侧的面(受压面)相对于下游侧大致垂直。换言之,阶梯部113u的朝向下游侧的面相对于该排水泵停止工作时的排出水倒流的方向垂直。此外,朝向阶梯部113u的下游侧的面也可以相对于下游侧倾斜,总之,只要是在阶梯部113u设置对排出水的倒流产生阻力的面(受压面)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阶梯部113u靠前端113a设置,受压面113u1形成在朝向底部113t的圆弧的中心的方向上。排出部113由于具有阶梯部113u,因此排出部113从阶梯部113u起靠前端113a的部位的内径大于从阶梯部113u起靠泵室K的部位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的(c)所示,受压面113u1具有如下形状,即,在圆形的面上设置有内接在底部113t处的圆形的开口(内表面113s)。除此之外,如图6中的(d)所示,受压面113u1也可以具有月牙形状,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的目的,受压面113u1可以为任意形状。
排出部113的前端113a的端面113a1为圆环状,且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
除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的工作(作用)以外,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泵2还具有以下作用。
即,排水泵2在借助旋转叶片30的旋转将排出水吸取并通过排出部113以及与该排出部113的前端113a连接的未图示的软管将排出水排出时,排出部内以及软管内的排出水会因重力原因而具有向下的趋势,其产生的压力的一部分会由受压面113u1承受。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泵2,在将排出水排出时,排出部113内以及与排出部113连接的未图示的软管内的排出水会因重力原因而具有向下的趋势,其产生的压力的一部分会由受压面113u1承受,因此能够减少旋转叶片30承受的来自排出水的压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排出扬程。
(第一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水泵2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排水泵2A这样的结构,其设置有排出部123来取代排出部113。图7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水泵2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其中,(a)是包含局部剖视图的主视图,(b)是排出部123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排出部123,其内表面123s所围成的内侧空间为大致圆弧状,以前端123a朝向上方配置且基端123b包围主体部11的开口11a的方式,与主体部11的侧部连接成一体。排出部123通过主体部11的开口11a与泵室K连通。
排出部123的内表面123s以如下方式形成:底部123t整体呈位置从主体部11的开口11a向排出部123的前端123a逐渐变高的剖面为圆弧状的曲面(即曲面部分)。另外,排出部123的内表面123s的底部123t整体为曲面,因而形成为没有凹部的形状。
对于排出部123的内表面123s,在该内表面123s的上表面侧(与底部123t相对的一侧)具有阶梯部123u,该阶梯部123u具有朝向下游侧(前端123a侧)的受压面123u1。在本实施方式中,阶梯部123u设置在前端123a与基端123b之间,受压面123u1沿着铅垂方向形成。排出部123由于具有阶梯部123u,因而其从阶梯部123u起靠前端123a的部位的内径大于从阶梯部123u起靠泵室K的部位的内径。
排出部123的前端123a的端面123a1为圆环状,且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
此外,在图6以及图7中的示例中,具有受压面113u1、123u1的阶梯部113u、123u均设置在排出部的内表面113s、123s的弯曲中心的方向(与底部113t、123t相对的顶面侧)上。通过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在对排出部113、123进行树脂成型时,只需将用于形成内表面113s、123s的型芯(未图示)沿所述弯曲的方向拔出就能够形成排出部113、123,其结果为,能够使排出部113、123与壳体10通过树脂成型形成一体。
此外,若使排出部113、123与壳体10分别形成,之后再通过粘接、焊接等将两者接合,则具有受压面113u1、123u1的阶梯部113u、123u均可以设置在与排出部的内表面113s、123s的弯曲中心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底部113t、123t侧)或其它侧,即可以设置在排出部的内表面113s、123s的任何部位。
该第一变形例也具有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水泵2相同的作用效果。
申请人们制造了使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由曲面部分构成的排水泵即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泵1(实施例1)、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水泵2(实施例2)及其第一变形例的排水泵2A(实施例3),并对各个排水泵的排出扬程进行了测量。各实施例的测量结果如下。
实施例1:1615mm
实施例2:1625mm
实施例3:1625mm
从该结果可知,具有受压面113u1的实施例2的排水泵2以及具有受压面123u1的实施例3的排水泵2A比不具有这样的受压面的实施例1的排水泵1的排出扬程高,扬水能力更高。10mm的扬程差相当于约100Pa的压力,可以推测,这部分压力被受压面113u1以及受压面123u1接受,由此减少了旋转叶片30从排出水承受的压力,从而实现了更高的排出扬程。
这样,从排出扬程的测量结果来看,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效果也显而易见。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的构成要素的添加、删除、设计变更或将实施方式的特征适当组合而成的设计,只要具有本发明主旨,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当设置在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受压面为设置于排出部内表面的凸部,或者为使排出部的内部流路朝向泵室K逐渐变窄的斜面时,该凸部或斜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承受在泵室K侧产生的排出水的压力,由此,能够减轻欲返回泵室K侧的排出水的力。即,上述的凸部或斜面的承受排出水的压力的部分成为上述的受压面。
因此,只要设置在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受压面为设置于排出部内表面的凸部,或者为使排出部的内部流路朝向泵室K逐渐变窄的斜面,该受压面可以为任何形状、大小,另外,也可以设置在排出部内部的任何部位。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排水泵、10壳体、11主体部、11a开口、12吸入部、12a前端、13排出部、13a前端、13a1端面、13b基端、13s内表面、13t底部、20罩体、20a贯通孔、21卡止部、22支架、23安装部、30旋转叶片、31叶片轴部、32大径叶片部、33小径叶片部、40马达、K泵室。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1A排水泵、53排出部、53a前端、53a1端面、53b基端、55横管、55s内表面、55t底部、58接头管、58s内表面。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1B排水泵、63排出部、63a前端、63b基端、63c第一部分、63d第二部分、65横管、65s内表面、65t底部、65t1水平部分、65t2曲面部分、68接头管、68s内表面。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1C排水泵、73排出部、73a前端、73b基端、75水平管、75a前端、75b起模孔、75s内表面、75t底部、76小径部、77大径部、78接头管、78s内表面、79帽构件、79a圆柱部、79b圆板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1D排水泵、79A帽构件、75t1与帽构件的圆柱部重叠的水平部分、75t2水平部分、79t端面。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
1E排水泵、83排出部、83a前端、83a1端面、83a11内侧部分、83a12外侧部分、83b基端、83s内表面、83t底部、83v内侧空间、L1内侧部分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L2外侧部分的外周缘到内周缘的长度。
(第二实施方式)
2排水泵、113排出部、113a前端、113a1端面、113b基端、113s内表面、113t底部、113u阶梯部、113u1受压面。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2A排水泵、123排出部、123a前端、123a1端面、123b基端、123s内表面、123t底部、123u阶梯部、123u1受压面。
Claims (3)
1.一种排水泵,具有容纳有旋转叶片的壳体,所述旋转叶片借助马达进行旋转从而吸取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主体部和管状的排出部,所述主体部在内侧设有供所述水流入的空间,所述排出部通过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与所述空间连通,
所述排出部的前端配置在比所述开口高的位置,
所述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由从水平部分、位置从所述开口侧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变高的倾斜部分、位置从所述开口侧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中选出的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组合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的内表面的底部由位置从所述开口侧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变高的曲面部分构成,
所述排出部的内表面具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具有受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部的前端的端面形成为内周缘的位置比外周缘的位置低的锥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26509 | 2016-11-22 | ||
JP2016-226509 | 2016-11-22 | ||
PCT/JP2017/038236 WO2018096859A1 (ja) | 2016-11-22 | 2017-10-24 | 排水ポン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3231A true CN109983231A (zh) | 2019-07-05 |
CN109983231B CN109983231B (zh) | 2021-05-07 |
Family
ID=6219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1898.3A Active CN109983231B (zh) | 2016-11-22 | 2017-10-24 | 排水泵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3) | JP6761047B2 (zh) |
KR (1) | KR102184879B1 (zh) |
CN (1) | CN109983231B (zh) |
WO (1) | WO20180968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57356B2 (ja) * | 2020-02-26 | 2023-10-06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排水ポンプ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2092U (ja) * | 1982-09-29 | 1984-04-05 | 株式会社桜川ポンプ製作所 | 水中モ−タポンプ |
JP2002139000A (ja) * | 2000-10-31 | 2002-05-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ドレンポンプ |
US20080038618A1 (en) * | 2006-08-14 | 2008-02-14 |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 Fuel cell system |
CN101852218A (zh) * | 2010-04-16 | 2010-10-06 | 江门市汉宇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水泵泵盖 |
CN102606540A (zh) * | 2012-03-27 | 2012-07-25 |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厂用水泵 |
CN104061184A (zh) * | 2007-05-21 | 2014-09-24 | 伟尔矿物澳大利亚私人有限公司 | 泵的改进和与泵有关的改进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Z211792A (en) * | 1984-04-18 | 1986-09-10 | Warman Int Ltd | Centrifugal pump casing |
JPH0426717Y2 (zh) * | 1984-12-04 | 1992-06-26 | ||
JPS6342890U (zh) * | 1986-09-08 | 1988-03-22 | ||
JP3261821B2 (ja) * | 1993-09-10 | 2002-03-0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ドレンポンプ |
US5893703A (en) * | 1996-08-23 | 1999-04-13 | Eddy Pump Corporation | Pump shaft sealing system |
JP4029419B2 (ja) * | 1999-05-12 | 2008-01-09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ドレンポンプユニット |
JP4278931B2 (ja) * | 2002-07-31 | 2009-06-17 | 日本電産シバウラ株式会社 | リバーシブルポンプ及び食器洗い機 |
JP4764671B2 (ja) | 2005-08-02 | 2011-09-07 |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 マンホールポンプ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
JP2010031808A (ja) * | 2008-07-30 | 2010-02-12 |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 ポンプ用ケーシング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ポンプ |
JP4937313B2 (ja) | 2009-08-07 | 2012-05-23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排水ポンプ |
JP2016027249A (ja) | 2014-06-30 | 2016-02-18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排水ポンプ及び空気調和機 |
-
2017
- 2017-10-24 JP JP2018552474A patent/JP67610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0-24 KR KR1020197015873A patent/KR10218487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10-24 WO PCT/JP2017/038236 patent/WO20180968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0-24 CN CN201780071898.3A patent/CN109983231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13 JP JP2019046123A patent/JP672037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31 JP JP2020145670A patent/JP7171072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2092U (ja) * | 1982-09-29 | 1984-04-05 | 株式会社桜川ポンプ製作所 | 水中モ−タポンプ |
JP2002139000A (ja) * | 2000-10-31 | 2002-05-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ドレンポンプ |
US20080038618A1 (en) * | 2006-08-14 | 2008-02-14 |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 Fuel cell system |
CN104061184A (zh) * | 2007-05-21 | 2014-09-24 | 伟尔矿物澳大利亚私人有限公司 | 泵的改进和与泵有关的改进 |
CN101852218A (zh) * | 2010-04-16 | 2010-10-06 | 江门市汉宇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水泵泵盖 |
CN102606540A (zh) * | 2012-03-27 | 2012-07-25 |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厂用水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3231B (zh) | 2021-05-07 |
JP7171072B2 (ja) | 2022-11-15 |
JP2020190249A (ja) | 2020-11-26 |
KR102184879B1 (ko) | 2020-12-01 |
JP6720373B2 (ja) | 2020-07-08 |
WO2018096859A1 (ja) | 2018-05-31 |
KR20190072642A (ko) | 2019-06-25 |
JP2019094905A (ja) | 2019-06-20 |
JPWO2018096859A1 (ja) | 2019-06-24 |
JP6761047B2 (ja) | 2020-09-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74206A (zh) | 自吸离心泵 | |
CN109983231A (zh) | 排水泵 | |
JP5709220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CN103782038B (zh) | 回转式压缩机 | |
ITMI20061187A1 (it) | Riserva venosa in circuito ematico extracorporeo | |
CN206812749U (zh) | 一种汽车前风窗加强件与暖风机压力室板的连接结构 | |
CN209733837U (zh) | 一种吸尘器的主体结构和吸尘器 | |
CN104578529A (zh) | 电机防水罩 | |
CN218684270U (zh) | 一种清洗机 | |
CN208659274U (zh) | 分水结构、洗碗机底座及洗碗机 | |
CN212227368U (zh) | 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 | |
WO2018096832A1 (ja) | 排水ポンプ | |
US3024914A (en) | Anti-vortex device for dishwashing machines | |
CN207049002U (zh) | 旋转压缩机 | |
CN105874207A (zh) | 自吸离心泵 | |
CN206861839U (zh) | 一种风管机 | |
CN208778296U (zh) | 高效高风压风机 | |
CN105816100B (zh) | 一种带有消音机构的吸尘器 | |
CN103874859B (zh) | 用于侧通道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附件 | |
JP2018204566A (ja) | 自吸式遠心ポンプ | |
CN107781224B (zh) | 轴流式风扇 | |
CN207750213U (zh) | 一种长寿命低噪音微型气泵及其上的曲杆和气囊 | |
CN208997016U (zh) | 一种机械密封腔体 | |
CN215888482U (zh) | 一种改进进水结构的水箱及应用该水箱的电坐便器 | |
ES2826395T3 (es) | Filtro para mejorar la capacidad de succión de una bomba de combustib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