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1711B - 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1711B
CN109911711B CN201811516740.5A CN201811516740A CN109911711B CN 109911711 B CN109911711 B CN 109911711B CN 201811516740 A CN201811516740 A CN 201811516740A CN 109911711 B CN109911711 B CN 109911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licing
support surface
surface sect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67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1711A (zh
Inventor
S·斯查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 CoK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 Co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 CoKg GmbH filed Critical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 CoK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911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1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1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1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具有包括能施加气压的拼接通道的拼接棱柱和与拼接棱柱间隔布置的纱线处理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上、下纱线的相应纱线夹紧装置和用于截短上、下纱线的纱线端部的纱线切断装置。纱线拼接装置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能控制纱线处理装置的控制元件的旋转拼接器。承载装置布置在拼接通道的两侧上,具有用于固定纱线切断装置之一的第一支撑点,其布置于拼接通道的开口与支撑元件的外边缘之间,支撑元件环绕控制元件和拼接棱柱。承载装置设计为弯角段或者圆形段,具有包括用于固定纱线切断装置的第一支撑点的第一支撑表面段和包括用于固定纱线夹紧装置的第二支撑点的第二支撑表面段,第一与第二支撑表面段成角度。

Description

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尤其用于自动卷绕机的工作站,纱线拼接装置具有拼接棱柱和纱线处理装置,拼接棱柱包括能够被施加气压的拼接通道,纱线处理装置布置成与拼接棱柱隔开一距离,所述纱线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相应纱线夹紧装置以及用于将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端部切断至一长度的相应纱线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以气动方式工作的纱线拼接装置很久以来公知于纺织机工业,尤其连同喷气纺纱机和自动卷绕机,例如在文献DE102024080A1或者在申请人的手册“自动络筒机338”中较彻底地描述。
借助这种纱线拼接装置,两个纱线端部能够以气压方式盘绕以形成无节接头,无节接头具有与纱线实际上相同的强度,理想地外观上与纱线完全一样。也即,如果在卷绕处理期间纱线断裂或者限定清除器切断发生在自动卷绕机的一个卷绕单元处,单独纱线的纱线端部通过特殊气压装置首先返回至纱线拼接装置的区域。
抽吸嘴从交叉卷绕筒子取出例如所谓上纱线的纱线端部,将上纱线穿线进纱线拼接装置的拼接棱柱的拼接通道,纱线夹紧装置布置于拼接通道上方,纱线切断装置定位于拼接通道下方。同时或者随后,起源于定位在卷绕位置中的进料筒子的所谓下纱线的纱线端部还借助真空操作的夹持管穿线进拼接棱柱的拼接通道,纱线夹紧装置布置于拼接通道下方,纱线切断装置布置于拼接通道上方。纱线端部然后被纱线切断装置切断至长度,抽进所谓小的保持开口管,在那里准备用于后续拼接操作。这意味着在小的保持开口管中,在纱线端部被喂纱器拉回拼接通道之前,纱线端部首先尽可能多地释放于纱线端部的纱线捻,使得纱线端部搁置成在拼接通道中邻近彼此,具有可指出的重叠,能够最终气压盘旋在那里。为了能够借助这种纱线拼接装置制造具有与纱线实际相同强度以及与纱线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的气压纱线接头,如果纱线端部在已经被切断至长度之后不超过特定自由纱线长度,这是有利的。
在上述纱线拼接装置中,纱线切断装置因此布置成尽可能靠近拼接棱柱的拼接通道的出口的区域,或者如例如在DE4240728A1中描述的,此外,额外纱线切断装置直接安装在拼接通道的出口前方。
这些已经证明自己的现有技术的纱线拼接装置尤其使用在自动卷绕机的工作站的情形下,自动卷绕机具有纱线路径,纱线路径尽可能打开,即在自动卷绕机的情形下纱线路径可由操作人员从前方访问。
但是,在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内容中,还公开了具有工作站的自动卷绕机,每个工作站具有所谓的闭合式导纱通道。
例如,在DE102010049515A1中描述了自动卷绕机的工作站,该工作站具有封闭纱线路径的多部分式导纱通道,并且具有用于各种纱线监控以及纱线处理装置的容纳壳体或者收纳段。
闭合式导纱通道在定位在退绕位置的退绕筒子和卷绕装置之间延伸,退绕筒子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绕装置中。如果有需要,导纱通道能够在一些段中被真空处理,使得导纱通道中存在真空流,真空流的流动方向能够以限定方式指定。
用于纱线拼接装置的容纳壳体集成至导纱通道,第一吸力空气连接件用于抽吸连接至退绕筒子的下纱线,第二吸力空气连接件用于抽吸上纱线,上纱线已经行进至交叉卷绕筒子的表面,第一吸力空气连接件和第二吸力空气连接件连接至容纳壳体。
但是,根据在闭合式导纱通道的容纳壳体的区域中非常有限的空间条件,使用纱线拼接装置、尤其定位关联的纱线处理装置通常是困难的。
因此,已经开发了需要较小空间因而能够相对易于放置在闭合式导纱通道的容纳壳体中的纱线拼接装置。
例如,在随后公开的DE102016115732中,描述了设计成旋转拼接器的纱线拼接装置。所述纱线拼接装置具有拼接棱柱,其布置在空气分配元件上并且具有两个旋转地安装的控制元件,旋转地安装的控制元件能够通过相应各个驱动器以限定方式起作用。纱线处理装置(诸如纱线切断装置以及纱线夹紧装置)能够借助控制元件适当地控制。但是,纱线处理装置安装在优选线性固定元件上,线性固定元件每个布置成距拼接棱柱的拼接通道较长距离,结果是,在拼接操作之前被纱线切断装置切断的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端部在切断之后仍是较长的。
旋转拼接器还具有旋转地安装的喂纱器,其必须在每个拼接操作之前首先启动较长旋转运动以在纱线切断装置的切断之前定位纱线端部,使得纱线端部具有可接受长度。
发明内容
从以上提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发展一种纱线拼接装置,其被设计为使得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端部在已经被纱线切断装置切断至一长度之后直接具有尤其可指定的长度,该长度允许适当的纱线连接,而不需要进行额外措施。
所述问题如此解决,即,纱线拼接装置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控制元件的旋转拼接器,控制元件能够适当地控制纱线处理装置,承载装置布置在拼接棱柱的拼接通道的两侧上,承载装置具有用于固定纱线切断装置之一的第一支撑点,第一支撑点布置于拼接通道的开口以及支撑元件的外边缘之间,支撑元件包围控制元件和拼接棱柱。替代地或附加地,承载装置设计为弯角段(angular segment)或者圆形段,其具有第一支撑表面段和第二支撑表面段,第一支撑表面段包括用于固定纱线切断装置的第一支撑点,第二支撑表面段包括用于固定纱线夹紧装置的第二支撑点,第一支撑表面段设定成与第二支撑表面段成角度。换句话说,包括具有第一支撑点的第一支撑表面段的第一平面相对于包括具有第二支撑点的第二支撑表面段的第二平面以一定角度延伸,由此交叉线和角度α形成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交叉区域中。承载装置能够优选具有单件式或者多部分式设计。在多部分式设计的情形下,承载装置的若干部分联接至彼此。尤其,根据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承载装置的若干部分至少借助共同的保持元件(诸如支撑元件)联接至彼此。此外,具有相应支撑点的支撑表面段能够优选布置成邻近彼此,由此能够实现极其紧凑的设计。此外,承载装置能够优选由冲压元件形成,冲压元件尤其适合于圆形段形状的设计,在该情形下,具有相应支撑点的支撑表面段能够由被冲压的区域形成。承载装置因而能够非常经济地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拼接装置的设计尤其具有的优势为,由于承载装置的设计和布置,纱线切断装置能够非常靠近地定位在拼接棱柱的拼接通道的开口或者出口的区域中,使得通过纱线切断装置产生的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端部能够被切断成较短,且尤其被切断成可指定的且因而优化的长度。换句话说,创建的纱线连接不仅如公知于这种纱线拼接装置地具有高强度,而且纱线连接的特点在于,由于作为有利定位纱线切断装置的结果实现的较短自由纱线垂悬,还在于外观相同或者非常类似于未拼接纱线段的外观。
设计为旋转拼接器的纱线拼接装置有利地可使用在工作站配备有开放纱线路径的情形下,尤其可使用在工作站具有闭合式导纱通道的情形下。这种旋转拼接器还能够使用在具有关联于多个工作站的纱线拼接装置或者关联于仅一个工作站的纱线拼接装置的纺织机(诸如喷气纺纱机)的情形下。
承载装置作为弯角段或者圆形段的替代或者补充实施方式允许使用相对简单设计并因此能够使用经济的承载装置,借助承载装置能够提供用于纱线切断装置以及用于纱线夹紧装置的安装位置,这能够优化纱线处理。也即,承载装置能够较好地适应旋转拼接器的形状,当安装承载装置时,承载装置的支撑表面段均定位成使得纱线处理装置能够尽可能靠近地布置在拼接棱柱的拼接通道的出口的区域中。
在有利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表面段设定成相对于第二支撑表面段成角度α,角度α在110°至160°的范围内,更尤其在120°至130°的范围内。换句话说,支撑表面段设定成彼成此角度,使得形成补角,限定角度α的第一补角在110°至160°的范围内,更尤其在120°至130°的范围内,关联的第二补角在70°至20°的范围内,更尤其在60°至50°的范围内。该优选角度范围允许旋转拼接器的极其紧凑设计,这是由于纱线处理装置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因而能够大致定向在旋转拼接器的半径轮廓处,并且因而纱线处理装置能够定位成尽可能靠近拼接通道的相应开口或者相应出口。
有利地,纱线切断装置安装在承载装置的一个支撑表面段上,而纱线夹紧装置安装在相邻支撑表面上。以该方式,确保纱线处理装置按照功能要求定位在上纱线或下纱线的纱线路径的区域中,即布置成使得如果有需要可以毫无问题地适当预处理待接合的纱线端部。
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纱线切断装置具有固定不动的切割边和可移动地安装的切割边,可移动地安装的切割边连接有一切换销,所述切换销能够通过控制元件的切换柱(stud)施加作用。此外,纱线夹紧装置优选具有固定不动的夹紧钳爪(clamping jaw)以固定纱线以及可移动地安装的夹紧钳爪,可移动地安装的夹紧钳爪配备有另一切换销,另一切换销能够通过控制元件的第二切换柱施加作用。
换句话说,旋转拼接器具有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在承载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区域中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切换柱,第一切换柱用于致动纱线切断装置,第二切换柱用于致动纱线夹紧装置。
借助所述切换柱,纱线切断装置以及纱线夹紧装置的切换销能够始终以限定方式被控制,使得准备用于后续拼接操作的纱线端部能够始终适当地固定以及适当地被切断至一长度。
附图说明
下文基于附图示出的实施示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自动卷绕机的工作站的示意侧视图,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的纱线拼接装置,
图2示出了设计为旋转拼接器的纱线拼接装置的正视图,具有布置在承载装置上的纱线处理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示例设计为弯角段的承载装置,具有纱线切断装置和纱线夹紧装置,和
图4示出了根据进一步实施例示例设计为圆形段的承载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纺织机
2 工作站
3 筒子以及空筒管传输系统
4 筒子供应段
5 存储段
6 横向传输段
7 筒管回送段
8 输送板
9 筒子
10 纱线拼接装置
11 中央控制单元
12 抽吸嘴
13 枢转轴线
14 导纱鼓
15 交叉卷绕筒子
16 机器总线
17 保持开松小管
18 空气分配元件
19 承载装置
20 枢转轴线
21 交叉卷绕筒子输送装置
22 枢转轴线
23 拼接棱柱
24 卷绕装置
25 夹持管
26 支撑元件
26a 支撑元件的外边缘
27 切换销
28 筒子架
29 工作站计算机
30 切换销
31 上纱线
32 下纱线
33 工作站壳体
34 第一支撑表面段
34a 第一支撑点
35 拼接通道
36 纱线切断装置
37 纱线夹紧装置
38 喂纱器
39 单个驱动器
40 单个驱动器
41 第一控制元件
42 第二控制元件
43 第一切换柱
44 第二切换柱
45 小齿轮
46 切割边
47 切割边
48 第二支撑表面段
48a 第二支撑点
49 夹紧钳爪
50 夹紧钳爪
51 齿部
52 齿部
53 圆形段
54 弯角段
AS 退绕位置
R 方向
A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在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在所述实施例中是自动卷绕机1)的工作站2的示意侧视图。
正如公知的,这种自动卷绕机1在其端部框架(未示出)之间具有彼此相邻成排布置的多个这种相同的工作站2。
在所述工作站2上,在生产处理的上游的环锭纺纱机上制造的退绕筒子(诸如纺纱筒子9)倒筒成大体积交叉卷绕筒子15,在它们已经完成之后,大体积交叉卷绕筒子15借助自动操作的服务单元(未示出)转送至机器长的交叉卷绕筒子输送装置21并且借助该交叉卷绕筒子输送装置21运送至布置在机器端部的筒子转送装置。
这种自动卷绕机1一般还具有中央控制单元11,中央控制单元11例如通过机器总线16连接至各个工作站2的工作站计算机29。
在实施例中,自动卷绕机1还配备有呈筒子和空筒管输送系统3形式的物流装置,在图1中仅示出了物流装置中的筒子供应段4、可逆驱动的存储段5、设计为卷绕单元的通向工作站2的横向传输段(cross-transport line)6之一、筒管回送段7。在输送板8上竖直取向的筒子9和空筒管在所述筒子和空筒管输送系统3中循环。
经由筒子供应段4输送并且初始暂时存储在存储段5中的筒子9在退绕位置AS被倒筒至大体积交叉卷绕筒子15,退绕位置位于横向传输段6的区域中,处于卷绕单元2的高度。
为了该目的,单个的卷绕单元2正如公知的且因此仅暗示地具有确保适当操作所述卷绕单元2的各种装置。例如,所述装置是抽吸嘴12、夹持管25以及纱线拼接装置10,在当前情形中纱线拼接装置10设计为旋转拼接器。
借助安装成绕枢转轴线13旋转有限程度的抽吸嘴12,已经行进至交叉卷绕筒子15的表面上的上纱线31在卷绕中断之后能够被接收并且传送至纱线拼接装置10。
能够绕枢转轴线20旋转有限程度的夹持管25用来在卷绕中断之后处理连接至筒子9的下纱线32,即夹持管25将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同样传送至纱线拼接装置10。
如果工作站2具有开放式纱线路径,或者如果工作站2配备有闭合式导纱通道,设计为旋转拼接器的纱线拼接装置10借助对应的保持装置连接至工作站壳体33并且相对于常规纱线走向被设定成稍微后移,纱线拼接装置10定位在导纱通道的对应容纳壳体中。
正如下文更详细解释的,纱线拼接装置10具有:拼接棱柱23,拼接棱柱23具有拼接通道35,气压能够施加至拼接通道35,用于将上纱线31的纱线端部接合至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保持开松小管17用于机械地准备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纱线处理装置(诸如纱线夹紧装置37A、37B);纱线切断装置36A、36B用于将纱线端部适当地切断至一长度;以及用于定位纱线端部的喂纱器38。
在这种工作站2情况下,一般额外地配备有图1未更详细示出的其他装置,诸如纱线张紧器、具有连接的纱线切断装置的清纱器、上蜡装置、纱线张力传感器以及下纱线传感器。
在这种工作站2的情形下,交叉卷绕筒子15的卷绕发生在卷绕装置24上,此外,卷绕装置24具有筒子架28,筒子架28安装成用于绕枢转轴线22运动并且具有用于可旋转地保持交叉卷绕筒子15的筒管的装置。
例如,在卷绕处理期间可自由旋转地保持在筒子架28中的交叉卷绕筒子15在所谓的导纱鼓14上搁置在交叉卷绕筒子15的表面并且借助摩擦被驱动。这种导纱鼓14具有导纱凹槽,在导纱凹槽中在卷绕处理期间落置的纱线被引导,使得纱线以交叉卷绕层行进至卷绕筒子上。
但是,由于这种导纱鼓非常昂贵,此外仅能够制造“随机卷绕”卷绕类型的交叉卷绕筒子,因此能够使用一种更经济的无凹槽筒子驱动辊代替导纱鼓。在这种情况下,交叉卷绕筒子通过筒子驱动辊在卷绕处理期间仅借助摩擦旋转;向前行进纱线的横动随后借助单独的纱线横动装置进行。这种配备有导纱指的纱线横动装置长久以来已经公知在各种实施例中,其详细描述于例如DE102004025519A1、DE19858548A1或者DE19820464A1。
图2示出了设计为旋转拼接器的纱线拼接装置10的正视图。
正如示出的,纱线拼接装置10配备有拼接棱柱23,拼接棱柱23布置在空气分配元件18上并且具有拼接通道35,拼接通道35能够以限定方式加载有压缩空气。具有用于保持开松小管17的容纳孔的空气分配元件18被旋转地安装的至少两个控制元件41、42围绕,旋转地安装的控制元件41、42能够通过相应各个驱动器39或者40以限定方式起作用。
控制元件41、42每个又具有齿部51或者52,齿部51或者52啮合小齿轮45,小齿轮45布置在关联的各个驱动器39或者40的电动机轴上。例如设计成步进电动机的各个驱动器39或者40借助控制线额外地连接至讨论的工作站2的工作站计算机29,并且能够被工作站计算机29适当地控制。
第一控制元件41额外地具有第一切换柱43和第二切换柱44,它们用于致动安装在纱线拼接装置10的区域中的纱线处理装置36、37。也即,例如,第一控制元件41配备有两个第一切换柱43并且具有两个第二切换柱44,纱线切断装置36A或者36B中的一个连接至每个第一切换柱43,借助两个第二切换柱44能够致动相应连接的纱线夹紧装置37A或者37B。
正如尤其能够见于图3地,纱线切断装置36A、36B分别配备有切换销27,纱线夹紧装置37A、37B,分别具有切换销30的纱线夹紧装置37A、37B固定至承载装置19,承载装置又布置成使得纱线处理装置36、37定位成靠近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的出口的区域,并且能够借助切换销27、30被切换柱43、44适当地控制。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即如果纱线拼接装置10配备有盖元件,借助盖元件,拼接棱柱23能够在拼接操作期间关闭,第一控制元件41还能够具有另一切换柱(未示出)。借助该另一切换柱,拼接棱柱23的盖元件然后能够被适当地控制,使得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在拼接操作期间关闭。
第二控制元件42具有喂纱器38,其设计和布置成使得被纱线切断装置36切断并且在保持开松小管17中准备的上纱线和下纱线31、32的纱线端部能够通过喂纱器38被拉出保持开松小管17,并且能够定位在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中,适当地用于实际拼接操作。
正如能够看见的,空气分配元件18和控制元件41、42以受保护方式布置在支撑元件26内,例如套筒状支撑元件内,正如上文已经解释的,支撑元件26能够通过保持装置固定至工作站2的工作站壳体33或者能够定位在闭合的导纱通道的容纳壳体中。支撑元件26以保护方式借助支撑元件26的外边缘26a环绕拼接棱柱23和控制元件41、42,尤其还以自由可移动的或者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控制元件41、42。
图3示出了设计成弯角段54的承载装置19的立体图以及细节图。
正如能够看见的,承载装置19具有两个支撑表面段34和48,它们布置成彼此成角度α。角度α位于110°至160°的范围内,优选120°至130°的范围内。
纱线切断装置36安装在第一支撑表面段34上的第一支撑点34a上,而相邻第二支撑表面段48在第二支撑点48a处支承纱线夹紧装置37。
正如本身公知的,纱线切断装置36具有固定不动的切割边46和可移动地安装的切割边47,切换销27连接至切割边47,当承载装置19被安装时,切换销27对应于布置在第一控制元件41上的切换柱43,并且确保搁置在纱线切断装置36的切割边46、47之间的纱线端部被切断至最佳的且因而较短的长度。
固定至承载装置19的支撑表面48的纱线夹紧装置37具有固定不动的夹紧钳爪49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夹紧钳爪50,可移动地安装的夹紧钳爪50配备有切换销40。
当承载装置19已被安装时,切换销40通过布置在第一控制元件41上的切换柱44起作用,结果为,搁置在夹紧钳爪49、50之间的纱线端部始终可靠地被固定。
图4示出了上述弯折承载装置19的可替换实施例。
正如能够看见的,承载装置19不设计为弯角元件54,而是设计为圆形段53。圆形段53具有冲压第一支撑表面段34和冲压第二支撑表面段48,冲压第一支撑表面段34具有第一支撑点34a,冲压第二支撑表面段48具有第二支撑点48a,它们以对应关联方式用于保持纱线切断装置36和纱线夹紧装置37。圆形段53的两个支撑表面段34和48还布置成彼此成角度α,角度α在110°至160°的范围内选择,优选120°至130°的范围内。
在具有向前敞开的纱线路径的工作站的情形下,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纱线拼接装置的功能:
正如本身公知的且因此不更详细地解释,通过清纱器在卷绕操作期间在自动卷绕机1的工作站2上连续监控行进纱线,清纱器检测任何纱线不规则性并且报告至工作站计算机29。
如果有必要,工作站计算机29立即启动限定的清纱器切断,其中,行进纱线通过布置在清纱器的区域中的纱线切断装置被切分进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
上纱线31随后行进至交叉卷绕筒子15的表面上,交叉卷绕筒子15可旋转地保持在筒子架中并且加载有制动转矩,而下纱线32通常保持在所谓的纱线张紧器中。
为了清除有缺陷的纱线件并且创建新纱线连接,已经行进至交叉卷绕筒子15上的上纱线31的纱线端部随后被再次接收。也即,抽吸嘴12向上枢转并且以其可施加负压的开口定位在交叉卷绕筒子15的表面的区域中,交叉卷绕筒子15同时沿退绕方向缓慢旋转。
一旦抽吸嘴12已经接收上纱线31的纱线端部,借助布置在抽吸嘴12的区域中的纱线切断装置(未示出)切掉并去除有缺陷的纱线件。
然后目前无瑕疵的上纱线31的纱线端部通过抽吸嘴12穿引进纱线拼接装置10的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通过分离或导纱板引导的上纱线31额外地在固定至承载装置19上的上纱线夹紧装置37B的夹紧钳爪49、50之间以及固定至另一承载装置19的下纱线切断装置36A的切割边46、47之间穿引。
在接收上纱线31的纱线端部同时或者在时间上稍微错开地,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也被接收。也即,在受控的纱线切断之后一般被固定在纱线张紧器中的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由夹持管25收集并且将下纱线32同样插入纱线拼接装置10的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下纱线32还在下纱线夹紧装置37A的夹紧钳爪49、50之间以及上纱线切断装置36B的切割边46、47之间穿引,其中下纱线夹紧装置37A和上纱线切断装置36B同样安装在承载装置19上。
一旦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插入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被纱线夹紧装置37A、37B机械地固定并且被纱线切断装置36A、36B适当地切断至一长度。这意味着工作站计算机29确保步进电动机39通过小齿轮45A作用在第一控制元件41的齿部51上,使得第一控制段41沿方向R稍微旋转。在第一控制元件41的该旋转运动的情形下,第一和第二切换柱43、44也移动以及致动纱线夹紧装置37A、37B和纱线切断装置36A、36B。
然后压缩空气通过适当的阀控制被施加至保持开松小管17,并且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的自由纱线端部从而被抽吸进保持开松小管17。经由切向镗孔流入保持开松小管17的环形通道的压缩空气然后确保纱线端部被适当地以气压准备。也即,被抽吸进保持开松小管17的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在很大程度上从其纱线捻以及短纤维解脱出来。
然后,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的适当地准备的纱线端部通过喂纱器38被拉出保持开松小管17并且定位在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中,使得纱线端部具有对置取向以及可指定的重叠。也即,工作站计算机29控制步进电动机40,使得第二控制段42沿方向A稍微旋转。在该旋转运动的情形下,喂纱器38的臂分别与在纱线夹紧装置37A或者37B与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之间延伸的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的纱线股交叉,并且从保持开松小管17拉动自由的纱线端部。
适当地定位在拼接棱柱23的拼接通道35中的上纱线31和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随后被气动接合。这意味着工作站计算机29控制例如电磁阀,使得拼接空气被吹入拼接通道35,拼接空气将两个纱线端部的原本很大程度上平行的纤维盘绕于一起,并且制造纱线几乎完全相同的纱线接合。
纱线接合过程因而结束,并且修补已被分开的纱线。相关的工作站2能够继续原始的倒筒处理。

Claims (6)

1.一种用于纺织机(1)的纱线拼接装置(10),该纱线拼接装置具有:
拼接棱柱(23),其包括拼接通道(35),气压能够施加至所述拼接通道(35),以及
纱线处理装置(36、37),其布置成距所述拼接棱柱(23)一距离,所述纱线处理装置(36、37)包括用于固定上纱线(31)或下纱线(32)的相应纱线夹紧装置(37A;37B),以及用于将所述上纱线(31)或下纱线(32)的纱线端部切断至一长度的相应纱线切断装置(36A;36B),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拼接装置(10)设计为旋转拼接器,该旋转拼接器具有至少一个控制元件(41),所述控制元件(41)能够适当地控制所述纱线处理装置(36、37),在所述拼接通道(35)的两侧中的每一侧上布置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19)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纱线切断装置(36A、36B)之一的第一支撑点(34a),所述第一支撑点(34a)布置于所述拼接通道(35)的开口与支撑元件(26)的外边缘(26a)之间,所述支撑元件(26)围绕所述控制元件(41)和所述拼接棱柱(23),和/或
所述承载装置(19)设计为弯角段(54)或圆形段(53),其具第一支撑表面段(34)和第二支撑表面段(48),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段(34)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纱线切断装置(36A;36B)的第一支撑点(34a),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段(48)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纱线夹紧装置(37A;37B)的第二支撑点(48a),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段(34)设定成与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段(48)成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拼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支撑点(34a)的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段(34)设定为相对于具有所述第二支撑点(48a)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段(48)成一角度α,所述角度α在110°至160°的范围内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拼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9)由冲压元件形成,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段(34)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段(48)由被冲压的区域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拼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段(34)上在所述第一支撑点(34a)处安装有纱线切断装置(36A;36B),在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段(48)上在所述第二支撑点(48a)处安装有纱线夹紧装置(37A;37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拼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切断装置(36A;36B)具有固定不动的切割边(46)和以可移动方式安装的切割边(47),所述以可移动方式安装的切割边(47)连接有切换销(27),所述切换销(27)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元件(41)的切换柱(43)施加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拼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夹紧装置(37A;37B)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纱线的固定不动的夹紧钳爪(49)和以可移动方式安装的夹紧钳爪(50),所述以可移动方式安装的夹紧钳爪(50)配备有另一切换销(30),所述另一切换销(30)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元件(41)的第二切换柱(44)施加作用。
CN201811516740.5A 2017-12-12 2018-12-12 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 Active CN109911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9582.8 2017-12-12
DE102017129582.8A DE102017129582A1 (de) 2017-12-12 2017-12-12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1711A CN109911711A (zh) 2019-06-21
CN109911711B true CN109911711B (zh) 2020-09-29

Family

ID=6662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6740.5A Active CN109911711B (zh) 2017-12-12 2018-12-12 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22686B2 (zh)
CN (1) CN109911711B (zh)
DE (1) DE10201712958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8396A (zh) * 1998-06-10 1999-12-15 梅斯丹股份公司 纺织机特别是自动络纱机用纱线的气流捻接装置
CN101014521A (zh) * 2004-10-20 2007-08-08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捻接装置
CN103010845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卷取装置
JP201306747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CN203474107U (zh) * 2012-06-12 2014-03-12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捻接纱线的捻接器装置和绕线机
CN10646725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卷绕工位
CN107161800A (zh) * 2016-03-08 2017-09-15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用的纱线捻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8042A (ja) * 1991-03-08 1993-03-30 Murata Mach Ltd 双糸用糸端解撚装置
IT1252634B (it) 1991-12-05 1995-06-19 Mesdan Spa Metodo per la giunzione senza nodo di fili o filati tessili mediante aria compressa e dispositivo per attuare il metodo
DE4420979B4 (de) * 1994-06-16 2005-09-01 Saurer Gmbh & Co. Kg Fadenendevorbereitungseinrichtung fü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n
CH692624A5 (de) 1998-03-19 2002-08-30 Textilma Ag Elektrischer Schwenkmoto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DE19858548A1 (de) 1998-12-18 2000-06-21 Schlafhorst & Co W Fadenführer zum traversierenden Zuführen eines Fadens zu einer rotierend angetriebenen Auflaufspule
DE10224081A1 (de) 2002-05-31 2003-12-11 Schlafhorst & Co W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DE10224080A1 (de) 2002-05-31 2003-12-11 Schlafhorst & Co W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DE10257804A1 (de) * 2002-12-11 2004-07-01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Inbetriebnahme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DE10359570A1 (de) * 2003-12-18 2005-07-28 Saurer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Verbinden von Garnen
DE102004025519A1 (de) 2004-05-25 2005-12-15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Spuleinrichtung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JP2007223779A (ja) * 2006-02-27 2007-09-06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DE102010049515A1 (de) 2010-10-25 2012-04-26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JP2015174764A (ja) 2014-03-18 2015-10-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撚掛ノズル、糸継ノズル構造体、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繊維機械
DE102015004779A1 (de) * 2015-04-15 2016-10-20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Spleißer mit Schlaufenbildner zur Auflöselängeneinstellung und zum Fadenrückzug sowie Spulstelle und Spulmaschine mit einem solchen Spleißer
DE102016115732A1 (de) 2016-08-24 2018-03-01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für eine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8396A (zh) * 1998-06-10 1999-12-15 梅斯丹股份公司 纺织机特别是自动络纱机用纱线的气流捻接装置
CN101014521A (zh) * 2004-10-20 2007-08-08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捻接装置
CN103010845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卷取装置
JP201306747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CN203474107U (zh) * 2012-06-12 2014-03-12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捻接纱线的捻接器装置和绕线机
CN10646725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卷绕工位
CN107161800A (zh) * 2016-03-08 2017-09-15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用的纱线捻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29582A1 (de) 2019-06-13
JP7222686B2 (ja) 2023-02-15
JP2019104632A (ja) 2019-06-27
CN109911711A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048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77472B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接纱装置
JP4210586B2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作する紡績機の作業位置の運転開始法及び運転開始装置
CN107161800B (zh)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用的纱线捻接装置
CZ303882B6 (cs) Rotorový doprádací stroj
CN107934682B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接纱装置
KR20160121625A (ko) 광케이블 자동배출 권선시스템
CN1127722A (zh) 生产交叉筒子的纺织机械用的纱线连接装置
CN102785973A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的工位的纱线捻接装置
JP2014043347A (ja) 巻取り機の作業部で上糸と下糸とを結合する方法ならびに巻取り機の作業部
US200802836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a winding device of a textile machine producing cross-wound bobbins
CZ303928B6 (cs) Servisní zarízení k opetovnému zapredení pracovních míst doprádacího stroje
CN110857196B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站的纱线拼接装置
JP6080428B2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ための糸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JPH0221485Y2 (zh)
JP6793525B2 (ja) 巻取り機の作業ユニットの糸継ぎ装置のための糸ガイド金属薄板エレメント、糸継ぎ装置および作業ユニットを運転するための方法
EP1457446B1 (en) Tension control and slack eliminating device for a yarn winder
EP1076028B1 (de) Fadenverbind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CN109911710B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旋转接纱器
JP2016079038A (ja) 紡績コップのための方向付け装置を備えた巻取りユニット
CN109911711B (zh) 用于纺织机的纱线拼接装置
JP4738664B2 (ja) 自動玉揚げ機
EP302599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with a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yarn joining method
JP2019026482A (ja) 糸を空気力式に糸継ぎする糸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JP2004002028A (ja) 糸撚り継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