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3079B - 可变阻尼器座杆 - Google Patents

可变阻尼器座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079B
CN109863079B CN201780065244.XA CN201780065244A CN109863079B CN 109863079 B CN109863079 B CN 109863079B CN 201780065244 A CN201780065244 A CN 201780065244A CN 109863079 B CN109863079 B CN 109863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damper
connecting body
nut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52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3079A (zh
Inventor
李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2Sad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on the frame; Equipment therefor, e.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变阻尼器座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底座(12),设置于杆(10)的上端部;座连接体(20),与放置骑车人员的臀部的座(2)相结合,配置于上述杆(10)的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上;固定单元(40),用于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固定上述座连接体(20);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与上述座连接体(20)之间,在将臀部放置于上述座(2)的状态下,随着上述臀部的移动,改变上述座(2)的位置,上述阻尼器(30)由弹性部件构成,以便在下压力的作用下,使得上述阻尼器(30)被按压,在解除下压力时,使得上述阻尼器(30)复原到原形状,上述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与上述座连接体(20)之间。

Description

可变阻尼器座杆
技术领域
相对于自行车车座的静态固定状态,骑车人员在动态移动的过程中骑自行车,因此,骑车人员与车座的结合状态不同,因而,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将产生因车座而引起的痛症、大腿与车座之间的摩擦等多种不便之处,因此,本发明涉及附着有通过对人的移动做出反应来使自行车车座移动的可变阻尼器的全新概念的可变阻尼器座杆。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作自行车车座柱的可变阻尼器座杆(车座柱)。
背景技术
通常,自行车车座柱的词典中的含义为“当人骑自行车时用于固定对屁股进行支撑的车座的器件”,自行车车座柱的功能如下,即,当人骑自行车时通过使车座和框架相结合来固定车座,以便坐在车座来蹬车。
自行车运动为通过使骑车人员的重心产生左右交替运动来进行的运动,以往的所有自行车车座柱采用了使车座无法移动的静态固定方式。由此,当人骑自行车时,在用右腿蹬踏板时,左侧坐骨将离开车座,接着在用左腿蹬踏板时,左侧坐骨将对车座的上部施加压力并碰撞及下压,这种左右交替进行的反复运动会引发坐骨的痛症或因车座引起痛症,由于坐骨在车座上左右交替移动并产生摩擦,因此,将导致力量损失,并因摩擦而引起裤子快速磨损,由于在持续摩擦的情况下蹬车(蹬自行车踏板的动作),因此,不自然的蹬车动作将导致曲柄转数减少,并且,从颠簸的路面传递的振动会持续向使用人员传递,因而将产生痛症并导致疲劳累积。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切实需要与通过对骑车人员的移动做出反应来使自行车车座移动的可变阻尼器车座柱有关的发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全新概念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即,通过使自行车车座对骑车人员的移动做出反应来解决人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产生的痛症、预防疾病、通过自然的蹬车动作来提高速度、对校正蹬车姿势提供很大帮助。在本发明中,尤其,当使用人员将臀部放置于自行车车座来持续蹬车时,与基于蹬车动作而产生的臀部与其周边肌肉的移动相对应地,车座将柔和地移动,因此,防止臀部和周边肌肉持续与车座相碰撞而累积的痛症,预防疾病并通过自然的蹬车动作来提高自行车的速度,蹬车时,可对校正蹬车姿势提供很大帮助。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阻尼器座杆,上述可变阻尼器座杆包括:阻尼器底座,设置于杆的上端部;座连接体,与放置骑车人员的臀部的座相结合来配置于上述杆的上述阻尼器底座上;固定单元,用于在上述阻尼器底座固定上述座连接体;阻尼器,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与上述座连接体之间,在将臀部放置于上述座的状态下,随着上述臀部的移动,改变上述座的位置。
向车座座垫铁弓固定装置下部框架与车座柱的上部之间插入在支撑骑车人员的体压的同时可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的由作为具有可变性的材料的橡胶、弹性体、弹簧等其他的材料制作的可变阻尼器,当用右腿蹬踏板时,大腿部分向下移动并按压车座,可变阻尼器的右侧对按压车座的人的移动做出反应,来使得车座的水平角度朝向右侧下方倾斜,车座的前端部分朝向右侧形成角度,相反,当用左腿蹬踏板时,大腿部分向下移动并按压车座,可变阻尼器的左侧对按压车座的人的移动做出反应,来使得车座的水平角度朝向左侧下方倾斜,车座的前端部分朝向左侧形成角度,这种移动并不属于当人在以往固定的车座上蹬车时通过坐骨结节的左右在车座上交叉上下反复运动来因车座和坐骨结节相碰撞而引发痛症的运动,在车座与坐骨结节持续接触的状态下,将以车座与坐骨结节不产生碰撞的方式进行蹬车,从而不会引发痛症。并且,在坐骨固定的车座上,由于在向左右交替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因此,将导致力量损失,并且,摩擦导致的裤子磨损将造成频繁换掉裤子,由于在持续摩擦的情况下蹬车,因此,不自然的蹬车动作将导致曲柄转数减少。并且,从颠簸的路面传递的振动会持续向使用人员传递,因而将产生痛症并导致疲劳累积。因此,本发明涉及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全新概念的通过对骑车人员的移动做出反应来使自行车车座移动的可变阻尼器车座柱。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特在于,当从侧面观察时,在上述阻尼器底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阻尼器收容槽,当从侧面观察时,在上述阻尼器的下部设置有半月形中间阻尼器部,上述阻尼器底座的上述阻尼器收容槽与上述阻尼器的上述中间阻尼器部相结合。
本发明的特在于,在上述阻尼器底座设置支撑块槽,在上述阻尼器的底部面设置支撑块,从而,使得上述支撑块与支撑块槽相结合。
本发明的特在于,上述阻尼器的支撑块由剖面呈四边形的块构成,上述支撑块的至少两面与上述支撑块槽的两侧内侧面相紧贴。
本发明的特在于,上述阻尼器由弹性材质构成,在上述阻尼器的内部内置有加强线。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使设计方案从以往的将自行车车座设计成固定型的车座柱转变到对骑车人员的移动做出反应的可使车座移动的可变阻尼器车座柱,从而提供如下效果。
第一,由于骑车人员在车座与坐骨结节持续接触的状态下蹬车,因而,消除了车座与坐骨结节之间相碰撞,具有避免产生痛症的效果。
第二,与在坐骨固定的车座上通过左右交替运动来产生摩擦而导致力量损失的情况相比,可变阻尼器车座柱可实现在不因摩擦而产生力量损失的情况下蹬车,具有可提高速度的效果。
第三,在可变阻尼器车座柱的可变阻尼器收缩和松弛的过程中,通过反弹力增加蹬车力,从而有助于提高速度。
第四,通过减少摩擦所引起的对骑车人员所穿的昂贵的裤子的磨损,来实现经济性效果。
第五,可变阻尼器吸收从颠簸的路面传递的振动,从而具有减少痛症和发生疲劳累积的效果。
第六,可变阻尼器车座柱的可变阻尼器的收缩和松弛等的移动给使用人员带来乐趣,从而具有增加运动效果的效果。
第七,由于可变阻尼器车座柱使用现有车座柱的固定装置,从而可与使用人员当前使用的普通车座互换。
第八,与以往车座柱相比,当骑车人员行驶时,可变阻尼器车座柱使得骑车人员的重心容易向左右移动,因而具有拐弯时减少旋转半径的效果,并具有通过稳定的姿势控制来帮助提高速度的效果。
第九,当通过踏板和鞋子固定的夹紧式踏板来蹬车时,车座到左右腿的长度达到一定长度,但人的腿长都略有不同,由此,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持续性的蹬车运动将导致因骨盆左右扭曲而有可能产生的多种痛症的发生以及导致体型不均衡等,但是,由于可变阻尼器车座柱将使车座产生细微的左右水平倾斜度,因而具有防止骨盆左右扭曲的效果。
第十,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若拉住制动器,则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将向前侧移动,随着车座向前侧移动,将导致骑车人员的重心向前倾斜,同时,身体的中心也会向下方移动,因此,本发明将防止自行车向前翻车的翻车事故的发生,若拉住制动器,则自行车的后轮将在地面左右晃动(如同鱼尾左右摇摆),这将导致安全性降低,但是,本发明可提高可变阻尼器座杆自行车骑车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主要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的主要部的分解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示出图3所示的主要部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与座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的前螺栓与前螺母及杆的结合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图5的一侧剖视图。
图9至图11为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来使得座朝向左右上下方向改变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2至图14为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来使得座朝向左右水平方向改变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为图5的仰视图。
图16至图18为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来使得座朝向前后上下方向改变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可变阻尼器座杆的主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示出图19所示的主要部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变阻尼器座杆的主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2为示出图21所示的主要部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3为示出本发明主要部的分解状态的侧视图。
图24为示出图23所示的主要部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10;座连接体20,与放置骑车人员的臀部的座2相结合,配置于上述杆10上;固定单元40,用于在上述杆10固定上述座连接体20;以及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杆10与上述座连接体20之间,在将臀部放置于上述座2的状态下,随着上述臀部的移动,改变上述座2的位置,在上述杆10的上端部设置阻尼器底座12,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上配置上述座连接体20,上述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与上述座连接体20之间,通过上述固定单元40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固定上述座连接体20和上述阻尼器30,上述固定单元40包括:前螺母42,内置于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所形成的前螺母槽;前螺栓43,贯通上述座连接体20与上述阻尼器30来与上述螺母相紧固;后螺栓44,与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后螺栓孔相结合;以及后螺母45,与上述后螺栓44相紧固,上述座连接体20由上部座连接片24和下部座连接片22构成,在座2的底部面所设置的座垫铁弓2R设置于上述上部座连接片24与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之间,在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和上部座连接片24中,分别在中间部分设置沿着上下面相连通的下部孔和上部孔,向上述下部孔和上部孔插入中间螺栓26,使得上述中间螺栓26与中间螺母27在上述座连接体20的底部面相紧固,设置有包括上述中间螺栓26和上述中间螺母27的座连接体固定单元。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上述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参照附图及以下的详细说明来更加简单理解。图中,对相同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区分两种结构要素,对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或顺次或顺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术语。在一种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连接”、“结合”或“联接”的情况下,上述结构要素可以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接,在各个结构要素之间还可以“连接”、“结合”或“联接”其他结构要素。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主要包括:阻尼器底座12,设置在用于固定自行车座2(车座)的杆10的上端部;座连接体20,与放置骑车人员的臀部的座2相结合来配置于在杆10的上部所设置的阻尼器底座12;固定单元40,用于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固定座连接体20;以及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与座连接体20之间,在将臀部放置于座2的状态下,随着臀部的移动,改变座2的位置。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可变阻尼器30车座柱)的组装方法如下,即,以车座柱为基准,在杆10的上部设置可变阻尼器30,在可变阻尼器30上设置车座座垫铁弓2R固定装置下部框架,在其上方设置车座座垫铁弓2R,在其上方覆盖车座座垫铁弓2R固定装置上部框架,在这种状态下,固定螺栓贯通固定螺栓半球形垫圈的中央孔并贯通车座柱的上部孔来在贯通安装座垫铁弓2R固定装置上部框架孔的状态下,在上方设置固定螺母,若转动固定螺栓来拧紧,则完成组装,并以这种状态使用。上述车座柱为杆10,车座柱的上部为阻尼器底座12,车座座垫铁弓2R固定装置下部框架为下部座连接片22,车座座垫铁弓2R固定装置上部框架为上部座连接片24,车座座垫铁弓2R为设置于座2的下部的座垫铁弓2R,固定螺栓由前螺栓43和后螺栓44构成,固定螺母由前螺母42和后螺母45构成,半球形垫圈由前垫圈143和后垫圈145构成。
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下部与杆10相连接。阻尼器底座12的下部可以与杆10形成为一体。阻尼器底座12为杆10的上部结构。在阻尼器底座12的上部面形成向下凹陷的阻尼器收容槽。当从阻尼器底座12的侧方观察时,阻尼器收容槽呈向下凹陷的圆周形槽。并且,在阻尼器底座12的前方设置两面相连通的前螺母孔14。前螺母孔14沿着与阻尼器底座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连通。并且,在阻尼器底座12的前方内部设置从前螺母孔14向阻尼器底座12上部面连通的下部前螺栓孔15。并且,在阻尼器底座12的后方设置下部后螺栓孔16。下部后螺栓孔16沿着阻尼器底座12的上下面连通。
上述座连接体20与座2的底部面相结合。在本发明中,作为用于支撑自行车车座的座2杆10,自行车车座的底部面与座连接体20相结合。自行车车座作为座2的一种,在本发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座2和自行车车座为相同概念。
在上述自行车车座的底部面设置2个车座座垫铁弓2R,左右2个车座座垫铁弓2R与座连接体20相结合。座连接体20由下部座连接片22和上部座连接片24构成。
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配置于向自行车车座底部面突出的车座座垫铁弓2R的下方。下部座连接片22的底部面形成圆周形面。即,以侧剖面来看,下部座连接片22呈向下突出的剖面圆周形块形状。并且,在下部座2的上部面设置左右一对下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3。
上述上部座连接片24配置于自行车车座的车座座垫铁弓2R上。上部座连接片24与下部座连接片22相向。并且,上部座连接片24包括向前方突出的前延伸片和向后方突出的后延伸片。在上部座连接片24设置沿着上下面相连通的上部前螺栓孔和上部后螺栓孔。在上述前延伸片设置沿着上下面相连通的上部前螺栓孔,在上述后延伸片设置沿着上下面相连通的上部后螺栓孔。在上部座连接片24的底部面设置左右一对上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5。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5在上方与下部座连接体20的下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3相接触。
在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的左右一对下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3和上部座连接片24的左右一对上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5放置自行车放置底部面的一对车座座垫铁弓2R。在下部座连接片22配置于车座座垫铁弓2R的下部且上部座连接片24配置于车座座垫铁弓2R的上部的状态下,下部座连接片22的左右一对下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3和上部座连接片24的左右一对上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5以扣在自行车车座底部面的一对车座座垫铁弓2R的方式相结合。
在阻尼器30设置于由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和上部座连接片24构成的座连接体20与阻尼器底座12的状态下,阻尼器30和座连接体20通过固定单元40固定于阻尼器底座12。
上述阻尼器30由弹性部件构成,以便在下压力的作用下,使得上述阻尼器30被按压,在解除下压力时,使得上述阻尼器30复原到原形状。在本发明中,阻尼器30可由橡胶构成。上述阻尼器30呈在前端与后端之间设置中间阻尼器部32的块形态。阻尼器30的中间阻尼器部32向下突出。当在阻尼器30的旁边观察时,中间阻尼器部32的底部面形成圆周形面。并且,当从阻尼器30的旁边观察时,中间阻尼器部32的上部面也形成向下凹陷的圆周形面。因此,当从阻尼器30的旁边观察时,中间阻尼器部32形成向下突出的圆周形块形状。形成于中间阻尼器部32的上部面的圆周形凹槽可以为座连接体20收容槽。形成中间阻尼器部32的底部面的圆周形面放置于向阻尼器底座12的下方凹陷的圆周形阻尼器收容槽。阻尼器30分别在中间阻尼器部32的前后设置前阻尼器部34和后阻尼器部36。
并且,上述阻尼器30在前方和后方设置前螺栓孔和后螺栓孔。前螺栓孔和后螺栓孔沿着阻尼器30的上下面相连通。阻尼器30的前螺栓孔以在下方与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前螺栓孔相接触的方式被整列,阻尼器30的后螺栓孔以在下方与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后螺栓孔相接触的方式被整列。
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与座连接体20之间。阻尼器30的中间阻尼器部32放置于构成杆10的上端部的阻尼器底座12的阻尼器收容槽,阻尼器30的前后侧前阻尼器部34和后阻尼器部36放置于在阻尼器底座12的阻尼器收容槽前后所设置的前阻尼器30支撑部和后阻尼器30支撑部上。并且,作为座连接体20的结构的下部座连接片22放置于在阻尼器30的上部面所设置的座连接体20收容槽。从下部依次配置阻尼器底座12、阻尼器30、座连接体20及座2(自行车车座)。
上述座连接体20和阻尼器30通过固定单元40来与杆10上端部的阻尼器底座12相连接。上述固定单元40包括前螺母42、前螺栓43、后螺栓44及后螺母45。
上述前螺母42呈直径从中心部朝向两端部侧逐渐减小的鼓形状。当从前方观察前螺母42时,前螺母42形成外径以两端部之间的中心线为基准来朝向两端部侧逐渐减少的形状。当从前方观察时,前螺母42可呈罐状。在前螺母42的内部设置朝向上部面开放的前螺栓结合孔。前螺栓结合孔为在内周面形成螺丝部的螺丝孔结构。形成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前方的前螺母槽为沿着与阻尼器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槽形状。即,沿着与连接阻尼器底座12的前端和后端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前螺母槽。在阻尼器底座12的前螺母槽内置前螺母42。前螺母42内置于阻尼器底座12的前螺母槽,沿着与阻尼器底座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在此情况下,前螺母42的前螺栓结合孔与形成于阻尼器30的前螺栓孔相接触。并且,当上述前螺母42内置于阻尼器底座12的前螺母槽时,在上述前螺母42的外周面与前螺母槽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具有规定间隔的间隙。由于前螺母42形成外径从中心部朝向两端部逐渐减小的罐状,因此,在前螺母42的外周面与阻尼器底座12的前螺母槽内周面之间形成以规定距离隔开的间隙。
上述前螺栓43通过形成于座连接体20的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前螺栓孔和形成于阻尼器30的前螺栓孔及阻尼器底座12的下部前螺栓孔15来与上述前螺母42的前螺栓结合孔相紧固。
在此情况下,前垫圈143设置于上述前螺栓43的头部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前垫圈143设置于作为座连接体20的结构的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与前螺栓43的头部之间。并且,在上述前垫圈143中,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相接触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在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设置向下凹陷的圆顶形状的前垫圈放置槽,前垫圈放置槽与呈前垫圈143的圆顶形状的底部面相接触。
上述后螺栓44以通过在座连接体20的上部座连接片24所形成的上部后螺栓孔、在阻尼器30所形成的后螺栓孔及阻尼器底座12的下部后螺栓孔16的方式相结合。后螺栓44的头部在阻尼器底座12的下部挂在下部后螺栓孔16的周围壁,上述后螺栓44位于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后螺栓孔的上方。
上述后螺母45在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方与后螺栓44相结合。上述座连接体20由上部座连接片24和下部座连接片22构成,在设置于座2(自行车车座)的底部面的座垫铁弓2R设置于上述上部座连接片24与下部座连接片2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前螺母42、前螺栓43、后螺栓44及后螺母45来与上述阻尼器30和阻尼器底座12相连接,将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连接的座连接体20作为介质来使得座2与杆10的阻尼器底座12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后垫圈145设置于上述后螺母45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后垫圈145设置于作为座连接体20的结构的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与后螺母45之间。并且,在上述后垫圈145中,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相接触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在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设置向下凹陷的圆顶形状的后垫圈145放置槽,后垫圈145放置槽与后垫圈145的圆顶形状的底部面相接触。
另一方面,上述后螺栓44的头部配置于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上,后螺母45与后螺栓44相紧固,从而挂在阻尼器底座12的后螺栓孔周围壁,后垫圈145还可设置于上述后螺栓44的头部与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之间。即,上述后螺栓44的头部配置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后垫圈145设置于上述后螺栓44的头部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在上述后垫圈145中,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相接触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后螺母45还可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后方底部面与后螺栓44相紧固。
如上所述,通过前螺栓43、前螺母42、后螺栓44及后螺母45的结合,阻尼器30、座连接体20及自行车车座固定于杆10的阻尼器底座12。当然,如上所述,前垫圈143设置于前螺栓43的头部与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之间,后垫圈145设置于后螺母45与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面之间。
另一方面,在上述下部座连接体20和上部座连接体20中,分别在中间部分设置沿着上下面相连通的下部孔和上部孔,向上述下部孔和上部孔插入中间螺栓26,使得上述中间螺栓26与中间螺母27在下部座连接体20的底部面相紧固。在本发明中,可称之为设置有包括中间螺栓26和中间螺母27的座连接体固定单元20a。
因此,在上述座2的座垫铁弓2R扣入于下部座连接片22的下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3和上部座连接片24的上部座垫铁弓放置槽25的状态下,在上述下部孔和上部孔共同结合中间螺栓26,若使得中间螺母27与中间螺栓26在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的下方相紧固,则可在上述座2的座垫铁弓2R固定事先由下部座连接片22和上部座连接片24形成的座连接体20,因此,使得通过上述固定单元40来使阻尼器30和座连接体20与杆10的阻尼器底座12相连接组装的作业变得更加轻松。
并且,将上述中间螺母27扣入在阻尼器30的大致上部面中间所形成的中间螺母槽38即可,因此,使得上述阻尼器30与座连接体20之间的结合结构变得更加坚固,阻尼器30与座连接体20之间的组装作业也将变得更加简单。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主要将自行车车座结合在自行车的杆10,当在骑自行车的人(以下,称之为骑车人员)将臀部放置于自行车车座的状态下骑自行车时,如下说明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的工作。
在自行车骑车人员将臀部放置于自行车车座(以下,为了方便说明,称之为车座)的状态下,通过反复进行用左右两脚交替蹬自行车踏板的动作(以下,称之为蹬车)来骑自行车,在这种反复蹬车的过程中,臀部和大腿后侧肌肉在车座上朝向左右方向移动。
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进行用左脚蹬踏板的动作(以下,称之为左侧蹬车)时,左侧臀部和左侧大腿的后侧肌肉向左侧下方移动,在本发明中,以座连接体20为介质,阻尼器30设置于自行车杆10与车座之间,因此,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进行左侧蹬车来使得左侧臀部和左侧大腿后侧肌肉向左侧下方移动时,将向左侧下方按压阻尼器30,上述车座以紧贴左侧臀部和左侧大腿后侧肌肉的状态向左侧下方移动。同时,当左侧蹬车时,车座的前侧向左侧水平转动。由于在上述罐状的前螺母42外周面与阻尼器底座12的前螺母孔14之间确保规定间隔的间隙,因此,当左侧蹬车时,在车座向左侧下方移动的同时使得前螺母42的左侧端向阻尼器底座12的后方侧水平转动,因此,上述车座的前侧可向左侧水平转动。因此,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进行左侧蹬车时,防止左侧臀部和左侧大腿后侧肌肉与车座持续碰撞的情况。尤其,由于上述前螺母42呈罐状,因而当左侧蹬车时,车座可向左侧水平转动,因此,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进行左侧蹬车时,进一步切实地防止左侧臀部和左侧大腿后侧肌肉与车座持续碰撞的情况。
并且,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进行用右脚进行蹬踏板的动作(以下,称之为右侧蹬车)时,右侧臀部和右侧大腿的后侧肌肉向右侧下方移动,如上所述,以座连接体20为介质,阻尼器30设置于自行车杆10与车座之间,因此,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进行右侧蹬车来使得右侧臀部和右侧大腿后侧肌肉向右侧下方移动时,将向右侧下方按压阻尼器30,上述车座以紧贴右侧臀部和右侧大腿下部肌肉的状态向右侧下方移动。同时,当右侧蹬车时,车座的前侧向右侧水平转动。由于在上述罐状的前螺母42外周面与阻尼器底座12的前螺母孔14之间确保规定间隔的间隙,因此,当右侧蹬车时,在车座向右侧下方移动的同时使得前螺母42的右侧端向阻尼器底座12的后方侧水平转动,因此,上述车座的前侧可向右侧水平转动。因此,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进行右侧蹬车时,防止右侧臀部和右侧臀部后侧肌肉与车座持续碰撞的情况。
因此,当自行车骑车人员坐在自行车车座持续蹬车来使得左侧臀部和右侧臀部持续向左右移动且使左侧大腿后侧肌肉和右侧大腿下部肌肉也持续移动时,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对应这种移动,通过阻尼器30使得自行车车座以紧贴左侧臀部、左侧大腿后侧肌肉、右侧臀部以及右侧大腿后侧肌肉的状态移动,由此,在蹬车的过程中防止上述自行车车座与上述身体部分持续碰撞的情况,通过在蹬车的过程中防止上述身体部分与上述自行车车座碰撞,来防止自行车骑车人员产生痛症。即,当蹬车时,防止上述左侧臀部、右侧臀部、左侧大腿后侧肌肉以及右侧大腿后侧肌肉与自行车车座持续碰撞,因此,防止在左侧臀部、右侧臀部、左侧大腿后侧肌肉以及右侧大腿后侧肌肉部分产生痛症。以往,自行车车座处于固定状态,因而在左侧蹬车过程中,左侧臀部和左侧大腿后侧肌肉持续与车座碰撞,因此,在左侧臀部和左侧大腿后侧肌肉等产生痛症,而本发明则防止这种产生痛症的现象。
在本发明中,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蹬车时,随着臀部的移动,实现车座左右升降的左右跷跷板移动和使车座的前侧左右水平转动的左右水平移动,因此,防止在蹬车的过程中因臀部和附近的身体部分持续与车座碰撞而产生痛症。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于前螺栓43的头部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的前垫圈143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还使得在与后螺栓44相紧固的后螺母45与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所设置的后垫圈145的底部面也呈圆顶形状,因而,在自行车骑车人员蹬车的过程中,当臀部和周边肌肉进行前后移动的运动时,上述前垫圈143的底部面与后垫圈145的底部面在座连接体20上进行前后跷跷板运动,上述自行车车座也以座连接体20为基准来进行前后跷跷板转动,当车座进行前后方向跷跷板转动时,阻尼器30的前阻尼器部34和后阻尼器部36通过伸缩来执行缓冲功能,同时,自行车车座不离开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和附近的肌肉,而是,以紧贴的状态与臀部和附近肌肉一同前后移动,因此,还防止自行车骑车人员的上述臀部的附近肌肉与自行车车座碰撞的情况,由此,防止因与自行车车座碰撞而导致臀部和周边肌肉产生痛症。
如上所述,由于前螺母42呈罐状而使得车座在进行右侧蹬车时向右侧水平转动,并且,上述前垫圈143和后垫圈145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因此,车座以杆10为基准来以不离开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和周边肌肉的方式随着臀部和周边肌肉的运动进行前后跷跷板转动,因此,当自行车骑车人员持续进行左侧蹬车和右侧蹬车时,更加切实地防止左侧臀部、左侧大腿后侧肌肉、右侧臀部以及右侧大腿后侧肌肉与车座碰撞的现象,由此,可更加切实地防止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和附近肌肉产生痛症的情况。最终,在本发明中,车座可以总共向6个方向移动,例如,左右上下跷跷板转动、左右水平转动和前后跷跷板转动,由此,可完全防止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和附近的肌肉因与自行车车座碰撞而引起痛症,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在阻尼器底座12设置支撑块槽112,在上述阻尼器30的底部面设置支撑块132,上述支撑块132与阻尼器底座12的支撑块槽112相结合。本发明包括从阻尼器底座12的阻尼器收容槽更向下方凹陷的槽形态的支撑块槽112,并设置从阻尼器30的中间阻尼器部32的下方更向下方突出的支撑块132,从而,上述阻尼器30的支撑块132与阻尼器底座12的支撑块槽112相结合。
上述阻尼器30通过支撑块132来夹在阻尼器底座12的支撑块槽112并结合,由此,当蹬车时,防止阻尼器30和车座向一旁脱离的情况,因此,当蹬车时,可预先防止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和附近肌肉与车座碰撞的情况。
在以没有支撑块132的方式来使得上述阻尼器30与阻尼器底座12相结合的情况下,当自行车骑车人员蹬车时,阻尼器30从阻尼器底座12向两旁侧滑动,阻尼器30和与阻尼器30相连接的车座会脱离轨道,若车座和阻尼器30脱离轨道,则如上所述,当蹬车时,车座无法随着臀部的移动一同移动,从而,车座与进行蹬车的骑车人员的臀部等碰撞的情况有可能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降低防止自行车车座与臀部等在蹬车的过程中碰撞来防止产生痛症的效果。
但是,在本发明中,向阻尼器30的下部更突出的支撑块132夹在形成于杆10的阻尼器底座12的支撑块槽112,当蹬车时,不会发生阻尼器30和车座向阻尼器底座12的两旁侧移动的轨道脱离现象,因此,如上所述,当蹬车时,随着臀部的移动,车座也会一同移动,从而,可预先防止车座与进行蹬车的骑车人员的臀部等碰撞的情况。
并且,优选地,上述阻尼器30的支撑块132由剖面呈四边形的块构成,支撑块132的至少两面与支撑块槽112的两侧内侧面相紧贴。
在这种情况下,与支撑块132的截面呈圆形的情况相比,防止在蹬车的过程中使得支撑块132的两面与阻尼器底座12的支撑块槽112两侧内侧面碰撞的情况,如上所述,通过防止阻尼器30的支撑块132与阻尼器底座12的支撑块槽112之间的持续碰撞,可防止阻尼器30的支撑块132轻易被磨损或破断的情况。阻尼器30与阻尼器底座12之间的结合结构变得更加坚固,且寿命也变得更长。
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可呈支撑多种座2的杆10结构,主要用于自行车车座2(座),在本发明中,当使用人员将臀部放在自行车车座来持续蹬车时,对应基于蹬车的臀部和周边肌肉的移动,车座柔和地移动,因此,可防止臀部与周边肌肉持续与车座碰撞而堆积痛症,通过疾病的预防和自然的蹬车动作,还提高自行车的速度,当蹬车时,有助于校正姿势。
另一方面,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设置侧面观察时向下凹陷的阻尼器收容槽,在上述阻尼器30的下部设置侧面观察时呈半月形的中间阻尼器部32,从而,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阻尼器收容槽与阻尼器30的中间阻尼器部32相结合。
因此,防止上述阻尼器30在阻尼器底座12前后脱离,因此,更加有效地防止因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和周边肌肉(称为坐骨结节)与车座碰撞而产生痛症。在自行车骑车人员蹬车的过程中,阻尼器30的中间阻尼器部32放置于阻尼器底座12的阻尼器收容槽,从而,防止阻尼器30在阻尼器底座12前后脱离,因此,可防止因上述阻尼器30和与其相连接的车座向阻尼器底座12的前后脱离而导致的车座痛症防止效率的降低。
并且,在上述阻尼器30的中间阻尼器部32放置于阻尼器底座12的阻尼器收容槽的状态下组装,因此,将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座连接体20和阻尼器30与自行车车座和杆10一同组装的作业变得更加轻松。
并且,以中间阻尼器部32为基准,上述阻尼器30包括前阻尼器部34和后阻尼器部36,当蹬自行车时,车座以杆10为基准来进行前后跷跷板移动,在此情况下,前阻尼器部34和后阻尼器部36分别在下方支撑自行车骑车人员的体重,从而切实地执行缓冲功能,因此,更加有效地预防如上所述的车座痛症。
上述阻尼器30由弹性橡胶等的弹性材质构成,在上述阻尼器30的内部内置加强线。加强线可由纬线和经线编织而成的纤维座2构成,在加强线内置于阻尼器30的情况下,加强线加强阻尼器30的强度来防止阻尼器30撕裂等的受损现象,因此,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的坚固性并延长寿命。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由附图标记43和44表示的螺栓的外周面与座连接体20的下部座连接片22、上部座连接片24、阻尼器30及阻尼器底座12的螺栓孔之间确保隔开规定间隔的间隙,从而执行上述工作。
整理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可变阻尼器座杆的效果如下。
第一,由于骑车人员在车座与坐骨结节持续接触的状态下蹬车,因而,消除了车座与坐骨结节之间相碰撞,具有避免产生痛症的效果。坐骨结节为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和附近的肌肉,由于消除了这种坐骨结节与车座持续碰撞的情况,因此,不会产生痛症。
第二,与在坐骨固定的车座上通过左右交替运动来产生摩擦而导致力量损失的情况相比,可变阻尼器30车座柱可实现在不因摩擦而产生力量损失的情况下蹬车,具有可提高速度的效果。通过自行车车座阻尼器30,在持续紧贴坐骨结节的状态下,使得车座与坐骨结节一同移动,因此,能够以不存在因摩擦而产生的力量损失的方式增加速度(即,蹬车速度)。
第三,在可变阻尼器30车座柱的可变阻尼器30收缩和松弛的过程中,通过反应弹力增加蹬车力,从而有助于提高速度。由于车座以坐骨结节不与车座产生碰撞的方式朝向与坐骨结节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柔和地移动,因此,基于反应弹力的蹬车力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自行车的速度。
第四,通过减少摩擦所引起的对裤子的磨损,来实现经济性效果。降低自行车骑车人员所穿的昂贵的裤子与车座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少裤子因摩擦力而被磨损的情况,因此,在经济方面极为有利。
第五,可变阻尼器30吸收从颠簸的路面传递的振动,从而具有减少痛症和发生疲劳累积的效果。可变阻尼器30自身由可进行缓冲的橡胶等的材质构成,即使沿着有石头等的颠簸的路面骑自行车,也使得向骑车人员传递的振动最小化,从而减少痛症和疲劳累积。
第六,可变阻尼器30车座柱的可变阻尼器30的收缩和松弛等移动给使用人员带来乐趣,从而具有增加运动效果的效果。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通过车座自身的移动,给使用人员带来如同坐跷跷板一般的感觉,因此,当骑自行车时,将带来更多乐趣并提高运动效果。
第七,由于可变阻尼器30车座柱使用现有车座柱的固定装置,从而可与使用人员当前使用的普通车座互换。拆卸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的固定单元40,以阻尼器30和座连接体20为介质来使座2与杆10相连接,座2可安装于所需的任何物件上,因此,提高使用互换性。
第八,与以往车座柱相比,当骑车人员行驶时,可变阻尼器车座柱使得骑车人员的重心便于左右移动,因而具有拐弯时因使重心向一侧移动而减少旋转半径的效果,并通过稳定的姿势控制来帮助提高速度。
第九,当通过踏板和鞋子固定的夹紧式踏板来蹬车时,车座到左右腿的长度达到一定长度,但人的腿长都略有不同,由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持续性的蹬车运动将导致因骨盆左右扭曲而有可能产生的多种痛症的发生以及导致体型不均衡等,但是,由于可变阻尼器车座柱将使车座产生微细的左右水平倾斜度,因而防止骨盆左右扭曲。
第十,以往,在骑自行车行驶的过程中,频繁发生在拉住前轮制动器的情况下导致骑车人员与骑行车一同向前翻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在骑自行车行驶的过程中,若拉住制动器,则自行车骑车人员的臀部将向前侧移动,随着车座向前侧移动,将导致骑车人员的重心向前倾斜,同时,身体的中心也会向下方移动,因此,将防止自行车向前翻车的翻车事故的发生。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在拉住前轮制动器的瞬间,将向下按压上述可变阻尼器30的前阻尼器部34,并使车座的前端部分向下转动,在此情况下,比起未拉住前轮制动器的情况,自行车骑车人员的重心(基于骑车人员的体重的重心)更向下,因此,即使拉住前轮制动器,也会防止自行车向前翻的情况。更进一步提高自行车骑车人员的安全性。
而且,以往,若在骑自行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拉住后轮制动器,则自行车的后轮将在地面左右晃动(如同鱼尾左右摇摆),这将导致安全性降低,但在本发明中,在突然在高速骑行自行车的过程中拉住后轮制动器的情况下,自行车车座将向前侧倾斜,同时,骑车人员的臀部向前侧移动,在这一过程中,骑车人员的重心更向下方移动,从而防止自行车的后轮部分在地面晃动的现象。在突然在高速骑行自行车的过程中拉住后轮制动器的瞬间,将向下按压上述可变阻尼器30的前侧前阻尼器部34,车座的前端部分向下转动,在这过程中,比起未拉住后轮制动器的情况,自行车骑车人员的重心(基于骑车人员的体重的重心)更向下,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的在高速骑行自行车的过程中突然拉住后轮制动器的情况下,也防止自行车后轮如同鱼尾摇摆般地在地面晃动的情况。同样,将更加提高自行车骑车人员的安全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并不局限于这种特定实施例,可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这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以上记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本发明的范畴而提供的,因此,在所有方面,上述实施例均属于例示性实施例,而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仅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范畴来定义。

Claims (8)

1.一种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
包括:
杆(10);
座连接体(20),与放置骑车人员的臀部的座(2)相结合,配置于上述杆(10)上;
固定单元(40),用于在上述杆(10)固定上述座连接体(20);
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杆(10)与上述座连接体(20)之间,在将臀部放置于上述座(2)的状态下,随着上述臀部的移动,改变上述座(2)的位置,
在上述杆(10)的上端部设置阻尼器底座(12),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上配置上述座连接体(20),上述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与上述座连接体(20)之间,通过上述固定单元(40)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固定上述座连接体(20)和上述阻尼器(30),
上述固定单元(40)包括:
前螺母(42),内置于在上述阻尼器底座(12)所形成的前螺母槽;
前螺栓(43),贯通上述座连接体(20)与上述阻尼器(30)来与上述前螺母相紧固;
后螺栓(44),与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后螺栓孔相结合;以及
后螺母(45),与上述后螺栓(44)相紧固,
上述座连接体(20)由上部座连接片(24)和下部座连接片(22)构成,在座(2)的底部面所设置的座垫铁弓(2R)设置于上述上部座连接片(24)与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之间,在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和上部座连接片(24)中,分别在中间部分设置沿着上下面相连通的下部孔和上部孔,向上述下部孔和上部孔插入中间螺栓(26),使得上述中间螺栓(26)与中间螺母(27)在上述座连接体(20)的底部面相紧固,设置有包括上述中间螺栓(26)和上述中间螺母(27)的座连接体固定单元,
在上述阻尼器(30)的下部设置侧面观察时呈半月形的中间阻尼器部(32),从而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阻尼器收容槽与阻尼器(30)的中间阻尼器部(32)相结合,
以上述中间阻尼器部(32)为基准,上述阻尼器(30)包括前阻尼器部(34)和后阻尼器部(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上述阻尼器(30)由弹性部件构成,以便在下压力的作用下,使得上述阻尼器(30)被按压,在解除下压力时,使得上述阻尼器(30)复原到原形状,上述阻尼器(30)设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与上述座连接体(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螺母(42)呈直径从中心部朝向两端部侧逐渐减小的鼓形状,即罐状,上述前螺母槽呈沿着与上述阻尼器(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而成的长槽形状,当上述前螺母(42)内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上述前螺母槽时,在上述前螺母(42)的两个末端的外周面与上述前螺母槽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具有规定间隔的间隙,
在上述前螺栓(43)的头部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设置前垫圈(143),上述前垫圈(143)中的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相接触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在与上述后螺栓(44)相紧固的上述后螺母(45)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设置后垫圈(145),上述后垫圈(145)中的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相接触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螺母(42)呈直径从中心部朝向两端部侧逐渐减小的鼓形状,即罐状,上述前螺母槽呈沿着与上述阻尼器(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而成的长槽形状,当上述前螺母(42)内置于上述阻尼器底座(12)的上述前螺母槽时,在上述前螺母(42)的两个末端的外周面与上述前螺母槽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具有规定间隔的间隙,
在上述前螺栓(43)的头部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设置前垫圈(143),上述前垫圈(143)中的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相接触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上述后螺栓(44)的头部配置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上,在上述后螺栓(44)的头部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之间设置后垫圈(145),上述后垫圈(145)中的与上述座连接体(20)的上部面相接触的底部面呈圆顶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上述座连接体(20)由上部座连接片(24)和下部座连接片(22)构成,在使得在座(2)的底部面所设置的座垫铁弓(2R)设置于上述上部座连接片(24)与上述下部座连接片(2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前螺母(42)、上述前螺栓(43)、上述后螺栓(44)及上述后螺母(45),使得上述座连接体(20)与上述阻尼器(30)、上述阻尼器底座(1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当骑车人员在上述可变阻尼器座杆上蹬车时,座通过如下方式移动,即,当右腿向下时,座的右侧朝向下方倾斜,并使得座的前端部分朝向右侧,当左腿向下时,座的左侧朝向下方倾斜,并使得座的前端部分朝向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当骑车人员在上述可变阻尼器座杆上骑车时,座通过如下方式移动,即,当因路面颠簸而产生振动及冲击时,座的后端部分向下并吸收冲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变阻尼器座杆,其特征在于,安装于上述可变阻尼器座杆的座能够通过对骑车人员的移动做出反应来使得座朝向6个方向移动。
CN201780065244.XA 2016-10-20 2017-10-16 可变阻尼器座杆 Active CN109863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36256A KR101770159B1 (ko) 2016-10-20 2016-10-20 가변 댐퍼 시트 포스트
KR10-2016-0136256 2016-10-20
PCT/KR2017/011359 WO2018074786A1 (ko) 2016-10-20 2017-10-16 가변 댐퍼 시트 포스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079A CN109863079A (zh) 2019-06-07
CN109863079B true CN109863079B (zh) 2021-07-20

Family

ID=5992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5244.XA Active CN109863079B (zh) 2016-10-20 2017-10-16 可变阻尼器座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3962B2 (zh)
EP (1) EP3530555B1 (zh)
KR (1) KR101770159B1 (zh)
CN (1) CN109863079B (zh)
WO (1) WO20180747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5590A (en) 1977-12-02 1979-05-22 Cunningham Charles B Bicycle seat post
FR2411754A1 (fr) * 1977-12-19 1979-07-13 Simplex Ets Tige de selle pour bicyclettes et vehicules similaires
US4456295A (en) * 1981-11-12 1984-06-26 Francu Nicholas J Bicycle seat adapter
CA2005406C (en) * 1989-12-13 1993-08-31 Chin-Pei Ch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at post of a bicycle
US5020851A (en) * 1990-09-07 1991-06-04 Chen King P Saddle support device for a bicycle
JPH0650300Y2 (ja) 1990-09-21 1994-12-21 金培 陳 自動車サドル支持装置
US5226624A (en) * 1991-09-10 1993-07-13 Jane K. Kingsbery Adjustable support for bicycle seats
US5501506A (en) * 1993-05-11 1996-03-26 Kao; Yu-Ju Bicycle saddle adjustment structure
FR2710308B1 (fr) * 1993-09-23 1996-02-02 Le Her Herve Amortisseur et limiteur de chocs arrière pour vélo.
FR2729631B1 (fr) * 1995-01-20 1997-04-04 Fonte Paulo Da Dispositif amortisseur pour selle de bicyclette ou vehicule similaire
US5664829A (en) * 1995-08-16 1997-09-09 L.H. Thomson Company, Inc. Lightweight high strength bicycle seat post and associated clamp including seat angle indicating indicia
US5649738A (en) * 1995-08-16 1997-07-22 L.H. Thomson Company, Inc. Lightweight high strength bicycle seat post and associated clamp
FR2885589B1 (fr) * 2005-05-11 2007-07-20 Look Cycle Internat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e selle sur une tete de tige de selle
CN201009970Y (zh) * 2007-02-09 2008-01-23 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座垫固定结构
CN201049669Y (zh) * 2007-05-18 2008-04-23 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座垫锁紧结构
US7559603B1 (en) * 2008-01-14 2009-07-14 Tien Hsin Indistries Co., Ltd. Bicycle seat tube adjusting assembly
ES2421445T3 (es) * 2008-12-05 2013-09-02 Selle Royal Spa Medios de anclaje y poste de asiento para un sillín de bicicleta
US8226058B2 (en) * 2010-08-01 2012-07-24 Kalloy Industrial Co., Ltd. Saddle mounting device
JP5100795B2 (ja) 2010-08-02 2012-12-19 株式会社マルイ 自転車用サドルの支持構造
US8905473B2 (en) * 2011-01-14 2014-12-09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Seat adjusting module
KR20120130925A (ko) * 2011-05-24 2012-12-04 이강준 자전거 안장
SK500482011A3 (sk) * 2011-11-28 2013-06-03 Morgaw Group S.R.O. Saddle
CN203064089U (zh) * 2012-08-13 2013-07-17 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带避震功能的车座结构
DE212012000284U1 (de) * 2012-08-30 2015-05-26 Quest Composit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ahrradsattel mit Dämpfungsfunktion
ITVR20130160A1 (it) * 2013-07-11 2015-01-12 Selle Royal Spa Sistema di ammortizzamento intercambiabile per strutture di seduta
TWM499358U (zh) * 2014-12-30 2015-04-21 Lee Chi Entpr Co Ltd 內滑槽式座墊結合緊束結構
CN107207060B (zh) * 2015-01-13 2019-11-01 塞莱皇家股份公司 车座柱
CN204674716U (zh) * 2015-06-01 2015-09-30 张元泰 自行车避震座管组件
CN205256518U (zh) * 2015-12-17 2016-05-25 达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升降及避震的自行车座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0555B1 (en) 2024-05-22
KR101770159B1 (ko) 2017-09-05
WO2018074786A1 (ko) 2018-04-26
CN109863079A (zh) 2019-06-07
EP3530555A1 (en) 2019-08-28
EP3530555A4 (en) 2020-05-27
US20200047834A1 (en) 2020-02-13
US11433962B2 (en)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5512A (en) Step exercising machine
EP1104380B1 (en) Cycle seat
EP0467541A1 (en) Bicycle seat
JPH107046A (ja) 自転車用サドル
KR101042540B1 (ko) 자전거용 안장 조립체
CN109863079B (zh) 可变阻尼器座杆
KR101771419B1 (ko) 자전거형 승마운동기구
KR20180135306A (ko) 선 채로 체중이 지지 되는 초간편 외발 전동휠
KR101984169B1 (ko) 선 채로 체중이 지지 되는 초간편 두발 전동휠
EP1156957B1 (en) Saddles for pedal-operated machines
US4502727A (en) Pivot mounted cycle seat with spring cradle
US5857691A (en) Bicycle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KR200417492Y1 (ko) 자전거 안장
KR200421664Y1 (ko) 자전거용 이중 안장
KR101027253B1 (ko) 자전거 안장축 스프링 장치
KR102332986B1 (ko) 골반 지지대가 있는 이동수단 안장
KR101599638B1 (ko) 헬스형 승마자전거의 안장
KR100935441B1 (ko) 자전거 안장
JPH05112269A (ja) ペダル操作装置用のシート
KR20090025825A (ko) 안장
KR101599639B1 (ko) 헬스형 승마자전거의 핸들바
KR102454493B1 (ko) 자전거용 안장
KR200417509Y1 (ko) 자전거 안장
KR101589051B1 (ko) 박차 기능을 갖는 승마 운동 기구
KR102283421B1 (ko) 골반교정 및 예방을 겸비한 기능성 자전거 안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