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4726B - 电动把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把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4726B
CN109834726B CN201811425951.8A CN201811425951A CN109834726B CN 109834726 B CN109834726 B CN 109834726B CN 201811425951 A CN201811425951 A CN 201811425951A CN 109834726 B CN109834726 B CN 109834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ing device
short
operation member
electric
fee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59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4726A (zh
Inventor
樱井健
佐藤公哉
曾坤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ou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K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you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K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you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KD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you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34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4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4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4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把持装置,具备机身,该机身具备轴孔,该轴孔收纳进给丝杠及进给螺母且在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轴方向延伸。机身在与该机身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包括设置面的端面。短边方向上的机身的两个端面各自包括第1面和第2面,该第1面规定短边方向上的机身的最大尺寸,该第2面位于比第1面靠近轴孔的中心轴线的位置。电动把持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与进给丝杠一体旋转且比进给丝杠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在短边方向上的机身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方中,操作部件的一部分以从第2面露出到机身的外部、且不比第1面向短边方向突出的状态配设。

Description

电动把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把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把持装置通过利用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使一对手部件移动到闭合位置而把持工件,并通过使手部件移动到开放位置而将工件的把持解除。例如,日本特开2009-125851号公报公开的电动夹具具备:电动机;进给丝杠部,其将来自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进给螺母;以及夹具部,其通过连杆机构连结到进给螺母,能够把持工件。另外,该公报的电动夹具具备自锁机构,在由夹具部把持工件的情况下,该自锁机构通过夹具部从该工件受到的反作用力而使得进给螺母不后退。例如在电动机紧急停止时、通电切断时,通过自锁机构,进给螺母不后退,可维持由夹具部把持工件的状态。
另外,上述公报的电动夹具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能够通过手动将由自锁机构把持工件的状态解除。操作部设置于电动机的驱动轴的轴方向一个端面,并从框体的上表面或者侧面露出到框体的外部。并且,通过利用工具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驱动轴旋转,从而自锁机构的锁定被解除。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公报的电动夹具中,为了对操作部进行操作,需要在操作部露出的框体的上方或者侧方转动工具。因此,必须在框体的上方或者侧方确保用于配设工具的空间,从而电动夹具的设置场所产生制约,其中该工具用于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没有设置场所的制约的情况下用手直接进行操作的电动把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电动把持装置具备:电动机,其具有输出轴;进给丝杠,其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旋转;进给螺母,其螺合于所述进给丝杠,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而向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移动;把持部,其连结到所述进给螺母,与该进给螺母连动地开放闭合,并在闭合位置把持工件;以及机身,其具备轴孔,该轴孔收纳所述进给丝杠及所述进给螺母且在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延伸。所述轴孔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是所述机身的轴方向。所述机身在与该机身的所述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包括设置面的端面。所述电动把持装置构成为以使所述设置面与设置部位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设置部位。在从所述轴方向观看所述机身的俯视时,与所述轴方向及所述短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所述机身的长边方向。所述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两个端面各自包括第1面和第2面,该第1面规定该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最大尺寸,该第2面位于比所述第1面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位置。所述电动把持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与所述进给丝杠一体旋转且比所述进给丝杠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在所述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方中,所述操作部件的一部分以从所述第2面露出到所述机身的外部、且不比所述第1面向所述短边方向突出的状态配设。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电动把持装置具备:电动机,其具有输出轴;进给丝杠,其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旋转;进给螺母,其螺合于所述进给丝杠,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而向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移动;把持部,其连结到所述进给螺母,与该进给螺母连动地开放闭合,并在闭合位置把持工件;以及机身,其具备轴孔,该轴孔收纳所述进给丝杠及所述进给螺母且在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延伸。所述轴孔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是所述机身的轴方向。所述机身在与该机身的所述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包括设置面的端面。所述电动把持装置构成为以使所述设置面与设置部位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设置部位。在从所述轴方向观看所述机身的俯视时,与所述轴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是所述机身的短边方向,与所述轴方向及所述短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所述机身的长边方向。所述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两个端面各自包括第1面,该第1面规定该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最大尺寸。所述电动机在所述机身的所述短边方向上具有第1侧面,该第1侧面位于比所述第1面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位置。所述电动把持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与所述电动机的所述输出轴一体旋转且比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所述操作部件的一部分以从所述电动机的两个所述第1侧面中的至少一方露出到所述电动机的外部、且不比所述第1面向所述短边方向突出的状态配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在没有设置场所的制约的情况下用手直接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位于开放位置的电动把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动把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进给丝杠和操作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进给丝杠和操作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位于闭合位置的图1的电动把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其他例的电动把持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1~图7对将电动把持装置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或者图2所示,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大致矩形块状的机身11;把持部21,其配设于机身11的轴方向的一端侧;以及电动机31,其配设于机身11的轴方向的另一端侧,是用于使把持部21开放闭合的驱动源。另外,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驱动机构41,其内置于机身11,被电动机31驱动而使把持部21驱动;以及操作部件51,其对电动把持装置10进行手动操作。
机身11具备贯穿机身11的四角孔状的轴孔12。将轴孔12的中心轴线L延伸的方向作为机身11的轴方向Z。在从轴方向Z观看机身11的俯视时,与轴方向Z正交的一个方向是短边方向X,与轴方向Z及短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是长边方向Y。
机身11具备第1端面11a和第2端面11b,第1端面11a是轴方向Z上的一个端面(下端面),第2端面11b是轴方向Z上的另一端面(上端面)。在第1端面11a固定有第1板15,在第2端面11b固定有第2板17。第1板15及第2板17也能视作为机身11的一部分。
机身11具备正面及背面,正面及背面是短边方向X上的两个端面。这些正面及背面分别包括平坦的第1面13。在正面及背面各自中,第1面13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两侧。第1面13遍及机身11的整个轴方向Z而延伸。另外,机身11在长边方向Y上的两端具备平坦面19。这些第1面13及平坦面19分别成为在将电动把持装置10设置于其他的机器、设备时与其他的机器、设备接触的设置面。
机身11具备多个安装孔13a,安装孔13a在短边方向X贯穿机身11并在第1面13开口。通过将插通于安装孔13a的螺钉与其他的机器、设备螺合,从而电动把持装置10以第1面13为设置面固定于其他的机器、设备。另外,机身11具备螺纹孔19a,螺纹孔19a凹设于平坦面19。通过将已贯穿其他的机器、设备的螺钉螺合于螺纹孔19a,从而电动把持装置10以平坦面19为设置面固定于其他的机器、设备。
短边方向X上的机身11的两个端面各自在被沿长边方向Y排列的两个第1面13夹着的位置具备第2面14。第2面14为平缓地弯曲的形状。第2面14位于后退到比第1面13靠近机身11的中心轴线L的位置,在机身11的短边方向X上不比第1面13向外侧突出。第2面14遍及机身11的整个轴方向Z而延伸。
机身11具备从第2端面11b凹陷的凹部11f。凹部11f通过在第2端面11b上使轴孔12的周围凹陷而形成。在图3中,将通过截面为圆弧状的第2面14的圆作为虚拟圆C。凹部11f沿着具有与轴孔12的中心轴线L一致的中心点的圆、且是比虚拟圆C大的圆使第2端面11b凹陷而形成。虚拟圆C的直径N比将短边方向X上的机身11的两端的第1面13彼此连接的直线M短。直线M的长度与短边方向X上的机身11的最大尺寸相等。因此,短边方向X上的机身11的两侧的第1面13是规定短边方向X上的机身11的最大尺寸的面。
如图1或者图2所示,电动把持装置10在由凹设于第2端面11b的凹部11f的一部分和第2板17划定的间隙具备操作用窗16。换句话讲,机身11在短边方向X上的两个端面(详细为第2面14)分别具备操作用窗16。操作用窗16通过凹部11f与轴孔12连通。
电动机31在机身11的短边方向X上的两端侧具备第1侧面32a,并且在机身11的长边方向Y上的两端侧具备第2侧面32b。第1侧面32a在机身11的短边方向X上位于后退到比机身11的第1面13靠近中心轴线L的位置,在短边方向X上不比第1面13向外侧突出。电动机31例如是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电动机31以输出轴33插入到机身11内的状态竖置地设置于第2板17。电动机31的输出轴33贯穿第2板17而插通于机身11的轴孔12。
在电动机31的一个第2侧面32b突出设置有盖体32c,并且与电动机31连接的布线36通过盖体32c而引出到外部。该布线36与未图示的驱动源等连接。
如图1所示,内置于电动把持装置10的机身11中的驱动机构41具备进给丝杠42,进给丝杠42与电动机31的输出轴33连结。进给丝杠42插入到轴孔12。进给丝杠42为中空圆筒状。进给丝杠42的外径比轴孔12的内径小。进给丝杠42的轴方向一端侧外嵌到输出轴33,并且利用紧固螺钉46固定于输出轴33。进给丝杠42与输出轴33同轴,并与输出轴33一体旋转。在进给丝杠的轴方向另一端侧的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42a(参照图4)。
如图4所示,进给丝杠42在其轴方向一端侧的端面具备定位凸部44。定位凸部44具备:一对直线部44a,其在进给丝杠42的径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且相互平行;以及圆弧部44b,其将一对直线部44a的端部彼此连接。进给丝杠42在比定位凸部44的各直线部44a靠径向外侧具备抵接面45。抵接面45是位于比定位凸部44低的位置的平坦面。进给丝杠42具备在各抵接面45开口的小螺钉孔45a。在进给丝杠42的轴方向一端侧固定有操作部件51。
操作部件51为圆板状。操作部件51在其整个外周缘具备滚花51a。操作部件51在其中央部具备圆形的插通孔52,电动机31的输出轴33插通于插通孔52。操作部件51与轴孔12及输出轴33同轴。操作部件51在其厚度方向的一面具备长圆状的定位凹部53。插通孔52位于定位凹部53的长边方向的中央。定位凹部53具备相互平行的一对直线部53a和将一对直线部53a彼此连接的圆弧部53b。操作部件51在将定位凹部53的双方直线部53a在径向上夹着的位置具备通孔54。
如图5所示,在操作部件51的定位凹部53插入有进给丝杠42的定位凸部44。定位凹部53的直线部53a和定位凸部44的直线部44a接触。另外,在操作部件51的通孔54中插通的小螺钉55螺合于进给丝杠42的小螺钉孔45a。通过小螺钉55向小螺钉孔45a的螺合,可限制操作部件51向进给丝杠42的径向及轴方向的移动,并且操作部件51以与进给丝杠42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进给丝杠42。操作部件51突出到比进给丝杠4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因此,操作部件51的直径比进给丝杠42的直径大。
如图3所示,操作部件51收纳于机身11的凹部11f。操作部件51的外径比虚拟圆C的直径N稍长,且比将机身11的第1面13彼此连接的直线M短。操作部件51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从操作用窗16露出到机身11外,并从第2面14稍微突出。并且,通过对从操作用窗16露出的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进行操作,使操作部件51旋转,从而能够使与操作部件51一体的进给丝杠42旋转。
如图2所示,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保护部件18,保护部件18从机身11的外侧将从操作用窗16露出的操作部件51覆盖以保护操作部件51。保护部件18为橡胶制或者透明颜色等的树脂制。保护部件18在操作部件51未使用时不使操作部件51暴露于机身11的外部以保护操作部件51。保护部件18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侧具备勾卡部18a。另一方面,机身11具备槽11g,槽11g由在长边方向Y相邻的第1面13和第2面14划定。保护部件18通过使勾卡部18a勾卡于槽11g,从而组装到机身11。
保护部件18具备凹部18b,凹部18b在保护部件18的长边方向延伸。在保护部件18组装到机身11的状态下,操作部件51收纳于凹部18b,处于与保护部件18不接触的状态。因此,即使通过电动机31的驱动使操作部件51旋转,操作部件51也不与保护部件18接触。
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41具备进给螺母43,进给螺母43螺合于进给丝杠42的阳螺纹42a。进给螺母43插入到轴孔12。如图3所示,进给螺母43为大致四角筒状。进给螺母43在内周面具备阴螺纹43a。进给螺母43的阴螺纹43a螺合于进给丝杠42的阳螺纹42a。
进给螺母43的四个外侧面分别与划定轴孔12的机身11的四个内侧面面接触。通过进给螺母43和机身11在四个部位的面接触,可限制进给螺母43相对于机身11的旋转。
进给螺母43通过被限制相对于机身11的旋转,从而仅能够在机身11的轴方向Z移动(滑动)。进给螺母43通过输出轴33的旋转运动而向输出轴33的轴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在划定轴孔12的机身11的内侧面设置在该机身11的轴方向Z延伸的槽部,并在进给螺母43设置与该槽部卡合的导向部等,从而也能够限制该进给螺母43的旋转,且使进给螺母43仅能够在机身11的轴方向Z移动。
如图1所示,进给螺母43在第1板15所在的一侧一体地具备卡合销47。卡合销47在机身11的短边方向X延伸。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杆收纳部11c,杆收纳部11c在长边方向Y贯穿机身11,驱动机构41具备一对杆61,一对杆61部分地收纳于杆收纳部11c内。各杆61为大致L字形。另外,驱动机构41具备两个支承轴62,两个支承轴62支承于划定杆收纳部11c的机身11的内侧面。各杆61在其折弯部处能转动地被支承轴62支承。另外,各杆61在其基端部具备U字形的卡合槽61a。各杆61的卡合槽61a与设置于进给螺母43的卡合销47卡合。并且,各杆61与进给螺母43的移动连动地绕支承轴62转动。
在机身11的第1端面11a固定的第1板15具备导向凹部15a,导向凹部15a在第1板15的整个长边方向延伸。第1板15在导向凹部15a的在短边方向对置的两个内侧面分别具备导向槽15b。导向槽15b在第1板15的整个长边方向延伸。
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的把持部21具备一对手部件25,一对手部件25部分地收纳于第1板15的导向凹部15a内。各手部件25为大致T形,包括在第1板15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5a和从该主体部25a突出的安装部25b。在手部件25安装有未图示的手指。
各手部件25的主体部25a具备两个收纳槽25c,两个收纳槽25c分别与导向凹部15a的两个导向槽15b对置。在各手部件25的收纳槽25c与第1板15的导向槽15b之间收纳有滚珠、辊等滚动件(未图示)。各手部件25能够通过滚动件的滚动而沿着导向凹部15a直线地移动。
第1板15在与各杆61的顶端侧对应的位置具有贯穿孔15d,杆61的顶端侧贯穿各贯穿孔15d并从第1板15突出。各杆61在其顶端部具备卡合件64。各杆61的卡合件64插入到在对应的手部件25的主体部25a凹设的收纳凹部25e。通过卡合件64和收纳凹部25e的勾卡,从而在杆61的顶端部连结有手部件25。
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把持装置10中,当通过电动机31的驱动使输出轴33旋转且使进给丝杠42旋转时,进给螺母43在轴方向移动。于是,杆61与进给螺母43的移动连动地转动,各杆61的卡合件64沿着机身11的长边方向Y移动。于是,来自伴随进给螺母43的移动而转动的杆61的力从卡合件64传递到手部件25。各手部件25沿着导向槽15b直线地移动,使一对手部件25开放闭合。
如图6所示,当进给螺母43朝向第2板17移动,一对手部件25配置于相互靠近的闭合位置时,工件W被手指把持。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当进给螺母43朝向第1板15移动,一对手部件25配置于相互离开的开放位置时,手指对工件W的把持状态被解除。
如图2所示,上述结构的电动把持装置10以使短边方向X上的机身11的两个端面中的一方端面(背面)与设置部位T对置、并使位于该一方端面的第1面13与设置部位T面接触的状态固定于设置部位T。电动把持装置10以使机身11的另一方端面为正面的状态设置于设置部位T。因此,电动把持装置10的操作部件51从设置于机身11的正面的操作用窗16露出到机身11的外部。
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如下结构:即使是在把持工件W的状态下将对电动机31的通电切断的情况、电动机31紧急停止的情况等,该结构也能够保持工件W的把持状态,该结构是所谓的自锁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自锁机构以能够抑制由把持部21把持工件W的状态下的进给螺母43的移动(下降)的方式规定进给丝杠42的阳螺纹42a和进给螺母43的阴螺纹43a的关系。因为自锁机构是公知技术,所以详细的说明省略,但是为了阳螺纹42a和阴螺纹43a的啮合部分的切线力和摩擦力满足期望的关系,而规定阳螺纹42a和阴螺纹43a的关系。
因此,在电动把持装置10中,通过设置有自锁机构,从而即使是在由把持部21把持工件W的状态下将对电动机31的通电切断的情况、电动机31紧急停止的情况等,也能够保持工件W的把持状态。即,通过自锁功能,能够抑制手部件25伴随进给螺母43的移动及进给螺母43的移动而向开放位置移位。
另一方面,在将对电动机31的通电切断的情况、电动机31紧急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对操作部件51进行手动操作,能够将把持部21对工件W的把持状态解除。
以下说明工件W的把持状态的解除方法。
如图6所示,利用自锁机构可维持一对手部件25的闭合状态,在将工件W的把持状态被保持的状态解除的情况下,用手对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露出的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使操作部件51向与把持工件W时输出轴33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于是,进给丝杠42旋转,并且进给螺母43下降,一对杆61转动,从一对手部件25向开放方向移动。其结果是,把持部21对工件W的保持被解除。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未把持工件W的状态下将对电动机31的通电切断的情况、电动机31紧急停止的情况下,通过自锁机构可维持把持部21的开放状态。
在将把持部21的开放状态解除的情况下,用手对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露出的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使操作部件51向把持工件W时输出轴33旋转的方向旋转。于是,进给丝杠42旋转,并且进给螺母43上升,一对杆61转动,从而一对手部件25向闭合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1)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操作部件51,操作部件51能够用手对进给丝杠42及进给螺母43直接进行操作。操作部件51从电动把持装置10的机身11中的短边方向X的端面(更详细为第2面14)部分地露出到机身11外。当使位于短边方向X上的一个端面的第1面13与设置部位T接触来设置电动把持装置10时,短边方向X上的另一端面成为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并且,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在该正面露出,从而能够从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用手对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因此,不必为了对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而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上方、侧方使工具转动。因此,不必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上方、侧方确保用于配设工具的空间,从而电动把持装置10的设置场所没有制约,其中该工具用于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2)操作部件51的外径设定得比直线M短,直线M将规定短边方向X上的机身11的最大尺寸的第1面13彼此连接,从而即使操作部件51从第2面14部分地突出,也不会超过机身11的第1面13而突出。因此,即使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从第2面14突出,也不妨碍使第1面13与设备接触的状态下的电动把持装置10的设置。
(3)机身11具备第2面14,该第2面14位于后退到比从操作用窗16露出的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靠近机身11的中心轴线L的位置。因此,操作部件51超过第2面14而突出,能够在第2面14不成为障碍的情况下容易地用手对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
(4)操作部件51为了使进给丝杠42旋转,而固定于该进给丝杠42并与该进给丝杠42形成一体。该操作部件51的直径比进给丝杠42的直径大,且操作部件51的直径进一步大到从机身11的短边方向X的端面露出的程度。因此,与直接用手对进给丝杠42进行操作使其旋转的情况相比,容易使进给丝杠42旋转,即使不使用工具也能够用手对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
(5)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从机身11的短边方向X的两端露出。因此,即使使短边方向X的一方端面与设备接触来设置电动把持装置10,也能够使操作部件51从短边方向X的另一方端面露出到机身11外。例如,在操作部件51仅从机身11的短边方向X的一个端面露出的情况下,需要使短边方向X的两个端面中的、操作部件51未露出的一方端面与设备接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在不受这样的设置上的制约的情况下设置电动把持装置10。
(6)通过用手对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使进给螺母43移动。通过用手对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从而能够直接控制施加于操作部件51的力,并能够抑制过大的操作力施加于进给丝杠42。
(7)操作部件51与进给丝杠42一体形成。不必如例如将通过手动使进给丝杠42旋转的操作轴设置于电动机31的与输出轴33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情况那样将电动机31设为特殊规格。即,电动把持装置10即使是非特殊规格的量产型的电动机31,也能够进行操作部件51的手动操作。
(8)电动把持装置10具备保护部件18,保护部件18从机身11的外侧将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覆盖。除了需要用手对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时以外,能够通过保护部件18避免对操作部件51的不期望的接触。因此,能够避免操作部件51由于不期望的接触而旋转。
(9)保护部件18通过使勾卡部18a勾卡于机身11的槽11g而安装到机身11。因此,能够抑制保护部件18容易从机身11脱离,能够维持利用保护部件18保护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的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按以下变更。
○如图7所示,将操作部件51固定于电动机31的输出轴33,使操作部件51能够与输出轴33一体旋转。并且,也可以使操作部件51从两个第1侧面32a及两个第2侧面32b部分地露出。
另外,从第1侧面32a露出的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在机身11的短边方向X上从第1侧面32a突出,另一方面,位于后退到比机身11的第1面13靠近机身11的中心轴线L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操作部件51从电动机31中的第1侧面32a部分地露出到电动机31外,第1侧面32a位于具有第1面13的机身11的端面侧。因为机身11的第1面13位于机身11的短边方向X的两个端面,所以当使位于短边方向X的一个端面的第1面13与设置部位T接触来设置电动把持装置10时,短边方向X的另一端面成为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并且,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从位于该正面侧的电动机31的第1侧面32a露出,从而能够从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用手对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因此,不必为了对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而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上方、侧方转动工具。因此,不必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上方、侧方确保用于配设工具的空间,从而电动把持装置10的设置场所没有制约,其中该工具用于对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
另外,电动机31的第1侧面32a不从机身11的第1面13突出。因此,即使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从电动机31突出,也不妨碍使第1面13与设备接触的状态下的电动把持装置10的设置。
○操作部件51也可以不为圆板状。当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始终从操作用窗16露出时,操作部件51也可以为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存在缺口的C形环状。
○电动把持装置10也可以使位于机身11的长边方向Y的一端的平坦面19与设置部位T接触来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电动把持装置10以长边方向Y的另一端面成为正面的状态设置,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主视时从机身11的短边方向X的两个端面露出到机身11外。并且,能够从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用手对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两侧露出的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因此,不必为了对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而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上方、侧方转动工具。因此,不必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上方、侧方确保用于配设工具的空间,从而电动把持装置10的设置场所没有制约,其中该工具用于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另外,在如图7所示的方式那样,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从电动机31露出的情况下,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在电动把持装置10的主视时从电动机31的第2侧面32b露出到电动机31外,第2侧面32b位于机身11的长边方向Y上的一个端面侧。因此,能够从电动把持装置10的正面用手对操作部件51直接进行操作。
另外,在图7的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保护部件18,以使得保护从电动机31露出的操作部件51的一部分。
○操作部件51也可以仅从机身11的短边方向X的一方端面露出。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以使第1面13与设置部位T接触来设置电动把持装置10,第1面13位于机身11的短边方向X的两个端面中、操作部件51没有突出的一方端面。
在图7的方式中也同样,操作部件51也可以仅从电动机31的两个第1侧面32a中的一方露出。
○在电动把持装置10中,使一对手部件25开放闭合的机构也可以适当变更。
○电动把持装置10也可以不具备自锁机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将对电动机31的通电切断的情况、电动机31紧急停止的情况下,进给螺母43有可能相对于进给丝杠42移动。但是,在需要使位于停止位置的一对手部件25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对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而使手部件25移动。
○也可以使操作部件51与进给丝杠42分体,而与进给丝杠42的轴方向一端侧一体成形。
○也可以没有将操作用窗16闭塞的保护部件18。
○机身11只要是在短边方向X的两端各自具有第1面13及第2面14、且在长边方向Y的两端具有端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大致矩形块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六角柱状。
○机身11的第2面14也可以是没有弯曲的平坦面。
附图标记说明
L…中心轴线;T…设置部位;X…短边方向;Y…长边方向;Z…轴方向;W…工件;10…电动把持装置;11…机身;11g…槽;12…轴孔;13…第1面;14…第2面;18…保护部件;21…把持部;31…电动机;32a…第1侧面;33…输出轴;42…进给丝杠;43…进给螺母;51…操作部件。

Claims (3)

1.一种电动把持装置,具备:
电动机,其具有输出轴;
进给丝杠,其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旋转;
进给螺母,其螺合于所述进给丝杠,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而向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移动;
把持部,其连结到所述进给螺母,与该进给螺母连动地开放闭合,并在闭合位置把持工件;以及
机身,其具备轴孔,该轴孔收纳所述进给丝杠及所述进给螺母且在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延伸,
所述电动把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孔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是所述机身的轴方向,
所述机身在与该机身的所述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包括设置面的端面,所述电动把持装置构成为以使所述设置面与设置部位接触的状态设置于该设置部位,
在从所述轴方向观看所述机身的俯视时,与所述轴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是所述机身的短边方向,与所述轴方向及所述短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所述机身的长边方向,
所述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两个端面以及所述长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两个端面各自形成为所述设置面,
所述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两个端面各自包括第1面和第2面,该第1面规定该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最大尺寸,该第2面位于比所述第1面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位置,
所述电动把持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与所述进给丝杠一体旋转且比所述进给丝杠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
在所述短边方向上的所述机身的两个端面中的各个端面中,所述操作部件的一部分以从所述第2面露出到所述机身的外部、且不比所述第1面向所述短边方向突出的状态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把持装置,其中,所述电动把持装置具备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覆盖所述操作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把持装置,其中,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操作部件不接触。
CN201811425951.8A 2017-11-28 2018-11-27 电动把持装置 Active CN109834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8137A JP7128400B2 (ja) 2017-11-28 2017-11-28 電動把持装置
JP2017-228137 2017-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4726A CN109834726A (zh) 2019-06-04
CN109834726B true CN109834726B (zh) 2022-09-09

Family

ID=6688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5951.8A Active CN109834726B (zh) 2017-11-28 2018-11-27 电动把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28400B2 (zh)
CN (1) CN109834726B (zh)
TW (1) TWI698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22888A (ja) * 2020-02-04 2021-08-30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CN114227697A (zh) * 2022-01-25 2022-03-25 深圳市万至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寿命的通用电控机械爪及其夹取物品的判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205U (zh) * 1990-11-25 1991-1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四工厂 可调式自紧管钳
JP3720207B2 (ja) * 1998-02-27 2005-11-24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符号合わせ錠
JP4337039B2 (ja) * 2003-12-02 2009-09-30 Smc株式会社 電動チャック
JP4210957B2 (ja) * 2006-09-08 2009-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ーおよびアクセサリー用取り付け具
JP4337061B2 (ja) * 2006-12-21 2009-09-30 Smc株式会社 負荷感応型推力伝達装置
JP5458343B2 (ja) * 2007-11-14 2014-04-02 Smc株式会社 サーボモータ
JP4737456B2 (ja) * 2007-11-22 2011-08-03 Smc株式会社 グリッパ機構
JP4854793B2 (ja) * 2010-03-08 2012-01-18 Thk株式会社 電動把持装置
JP2013233624A (ja) * 2012-05-10 2013-11-21 Iai:Kk 電動グリッパ
CN103465270B (zh) * 2013-09-09 2015-04-29 三峡大学 一种带自锁的夹持装置
CN103707313A (zh) * 2013-12-03 2014-04-09 广西大学 一种电动机械手手爪
US9808851B2 (en) * 2015-04-02 2017-11-0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EX crimping tool
CN205771941U (zh) * 2016-07-08 2016-12-07 南丰县百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砖用自锁机械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4884A (zh) 2019-07-01
CN109834726A (zh) 2019-06-04
TWI698313B (zh) 2020-07-11
JP7128400B2 (ja) 2022-08-31
JP2019098416A (ja) 201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4726B (zh) 电动把持装置
EP2433766B1 (en) Chain saw
CA2616429A1 (en) Hair trimmer with rotatable detented head
KR101998646B1 (ko) 광섬유 절단 장치
JP2019507949A (ja) 回転式スイッチの動作機構
EP2452771A1 (e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eparation of fixing device for guard member in cutting machine
EP3993195A1 (en) Gripping tool
EP3242305B1 (en) Electrical enclosure, and switching assembly and transfer assembly therefor
CN111148595B (zh) 链锯系统
US10967527B2 (en) Brake release device and robot manipulator employing same
CN110936004B (zh) 电阻焊装置
TWI782993B (zh) 夾具及用於操作夾具的方法
JP4094429B2 (ja) イネーブルスイッチ
AU2020202083A1 (en) Cutting tool
US20180360186A1 (en) Epilating device
US5509194A (en) Power crimping tool for tape feed products
CN109414754B (zh) 包括杠杆和用于禁止或使得杠杆操作的解锁组件的气动铆机
US10272546B2 (en) Force relieving mechanism and ratchet clamp having force relieving mechanism
JP2013166251A (ja) チェーンソー
US6646212B2 (en) Switch operating mechanism
JP7290557B2 (ja) レバー装置
EP4044381A1 (en) Gripping tool
CN113818770B (zh) 车辆滑门致动装置
CN212433649U (zh) 用于作业机的控制装置的开关块和用于作业机的接触单元
US8381614B1 (en) Handl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