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8777A - 车辆用支柱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支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8777A
CN109808777A CN201811356006.7A CN201811356006A CN109808777A CN 109808777 A CN109808777 A CN 109808777A CN 201811356006 A CN201811356006 A CN 201811356006A CN 109808777 A CN109808777 A CN 109808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illar
base portion
corbeling
cylindric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60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8777B (zh
Inventor
田中研
河本昌志
伊藤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08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8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8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87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5Pillars; Roof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60R2021/0435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side or roof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支柱结构,配备有:构成支柱的柱状构件;立柱装饰物,所述立柱装饰物配置在所述柱状构件的车厢侧;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柱状构件与所述立柱装饰物之间,能够塑性变形,并且,支承沿着所述柱状构件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配置构件。

Description

车辆用支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支柱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1-16325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支柱结构,在将内框架经由加强肋(加强件)与外框架结合而形成的汽车的前支柱中,使外框架的前壁部向前方凸出,在该前壁部与加强肋之间夹装冲击吸收部。该冲击吸收部是向车身前方突出地形成大致U字形的肋,在障碍物冲击前支柱时,通过该冲击吸收部被压溃,可以缓冲向障碍物的冲击。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在上述那样的车辆用支柱结构中,为了设定作为肋的冲击吸收部,有必要在支柱的内部设置空间,因此,难以使支柱的截面小型化。即,在过去的结构中,难以兼顾支柱的截面的小型化和对乘员的保护性能。因此,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以获得能够兼顾支柱的截面的小型化和对乘员的保护性能的车辆用支柱结构为目的。
第一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配备有:构成支柱的柱状构件;立柱装饰物,所述立柱装饰物配置在所述柱状构件的车厢侧;以及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柱状构件与所述立柱装饰物之间,能够塑性变形,并且,支承沿着所述柱状构件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配置构件。
第一种方式适用于在构成支柱的柱状构件的车厢侧配置有立柱装饰物的车辆用立柱结构。在该车辆用支柱结构中,在柱状构件与立柱装饰物之间设有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支承沿着柱状构件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配置构件,并且,在从立柱装饰物受到压缩力时,能够塑性变形。即,根据第一种方式的车辆用立柱结构,由于使支承配置构件的构件具有冲击吸收性能,因此,在柱状构件上不需要吸收冲击用的肋或者收容该肋的空间。即,可以兼顾支柱的截面的小型化和对乘员的保护性能。
在第二种方式的车辆用立柱结构中,所述立柱装饰物形成截面在所述柱状构件侧具有开口的大致U字状,所述立柱装饰物具有从所述立柱装饰物的背面突出地形成的突出部、以及在所述突出部向与所述开口敞开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地形成的突起部,所述支承构件具有保持所述突出部及所述突起部的保持部。
在第二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中,从立柱装饰物的背面突出地形成突出部,并且,在该突出部向与开口敞开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地形成突起部。在第二种方式的车辆用立柱结构中,通过由设于支承构件的保持部保持立柱装饰物的突出部,立柱装饰物相对于支承构件被固定。另外,通过由设于支承构件的保持部保持立柱装饰物的突起部,抑制立柱装饰物从支承构件上抬起。
在第三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中,所述支承构件具有: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形成有对于所述柱状构件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形成有对于所述柱状构件的第二固定部;以及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将所述第二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能够转动地连接起来。
根据第三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由于支承构件在铰链部能够开闭,因此,支承构件相对于截面小的柱状构件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第四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柱状构件的不同的面。
根据第四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由于支承构件相对于柱状构件的不同的面被固定,因此,即使在柱状构件的截面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牢固地固定支承构件。
在第五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中,将由所述第一基部、所述铰链部、所述第二基部包围的空间作为收容一个所述配置构件的收容部。
第五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一个配置构件的收容部是能够开闭的。即,根据第五种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外径大的配置构件相对于支承构件固定。另外,由于可以利用铰链部夹持配置构件,因此,能够可靠地将配置构件相对于支承构件固定。
根据本发明,可以兼顾支柱的截面的小型化和对乘员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表示具有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的车辆的车厢内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2-2线截断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前方侧装饰物的固定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是图2的圆框A的放大部分;
图3B是表示前方侧装饰物的固定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是图2的圆框B的放大部分;
图4是说明支承构件的固定方法的剖视图;并且
图5是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的作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支柱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表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
(结构)
如图1所示,在采用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10的车辆12的车厢14内的车辆前方侧,配置有左右一对车辆用座椅16,图中未示出的驾驶员能够就座于该车辆用座椅16中的一个座椅上。另外,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2是左侧驾驶型车辆,并且,在本图中,省略了驾驶座侧的车辆用座椅16的图示。
在比车辆用座椅16靠车辆前方侧,设有前挡风玻璃(下面,简称为“前玻璃”)18。该前玻璃18是将车厢14的内侧与车厢14的外侧隔开、并且板厚方向为大致车辆前后方向的透明的窗构件,在侧视图中,随着趋向车辆上方侧而向车辆后方侧倾斜。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前玻璃18的上端部被连接于作为包含有车顶板而构成的车顶的前端部的前端缘。另外,前玻璃18的下端部与从车辆上方侧覆盖设置在车辆前方侧的动力单元室的罩的后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地配置,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车身前围连接。
前玻璃18以一定的板厚形成,以前玻璃18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侧凸出的方式形成平缓的弯曲形状。并且,在前玻璃18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在具有前侧窗20的前门22的车辆前方侧,分别设有左右一对前支柱24。
左右一对前支柱24分别沿着前玻璃18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即,左右一对前支柱24分别随着趋向车辆上方而向车辆后方侧倾斜。下面,对于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前支柱24进行说明,但是,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前支柱24也是同样的结构。
如图1所示,前支柱24具有第一柱26和第二柱28。这里,对于第一柱26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10。
第一柱26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前玻璃18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经由聚氨基甲酸乙酯粘接剂36及缓冲橡胶38被接合于第一柱26。第一柱26构成为包括作为支柱内板的钢板制的第一支柱内板30、以及作为支柱外板的钢板制的第一支柱外板32。第一支柱内板30的与第一柱26的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的延伸方向(下面,称为“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曲柄形状。第一支柱外板32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向大致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通过第一支柱内板30与第一支柱外板32被接合起来而构成闭合截面。
具体地说,第一支柱外板32和第一支柱内板30由焊接部34接合。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车辆前方侧的焊接部34,第一支柱内板30的凸缘部30A被重叠焊接到第一支柱外板32的凸缘部32A上。另外,在车辆后方侧的焊接部34,在第一支柱内板30的端部30B与第一支柱外板32的端部32B对接的状态下被焊接起来。
如图1所示,第二柱28被配置在第一柱26的大致车辆后方侧。具体地说,第二柱28相对于第一柱26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该规定的间隔被设定在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6上的驾驶员的瞳孔中心间距离以上。另外,所谓“瞳孔中心间距离”是驾驶员的右眼(图中未示出)的瞳孔中心与左眼(图中未示出)的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例如,作为日本人的成年人,大约为60~65mm。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该规定的间隔被设定为65mm。
另外,第二柱28与第一柱26大致平行(沿着长度方向)地延伸。虽然图中未示出,但第二柱28构成为包括作为支柱内板的钢板制的第二支柱内板、以及作为支柱外板的钢板制的第二支柱外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第二支柱内板与第二支柱外板的两端部通过焊接被接合起来,由此构成闭合截面。
在第一柱26和第二柱28上,从大致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架设支柱外玻璃40。如图2所示,在第一柱26处,支柱外玻璃40经由氨基甲酸乙酯粘接剂42及缓冲橡胶44被接合。支柱外玻璃40是以大致车辆宽度方向为板厚方向的透明的窗构件,在侧视时,随着趋向车辆上方侧而向车辆后方侧倾斜(参照图1)。另外,在支柱外玻璃40与前玻璃18之间设有密封构件46,借助密封构件46抑制雨水等向支柱外玻璃40与前玻璃18之间的浸入。另外,支柱外玻璃40并不局限于玻璃,也可以由透明的纤维强化树脂等构成。
如图1所示,在第一柱26及第二柱2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设有前立柱装饰物50。该前立柱装饰物50是树脂制的,构成为包括设置在第一柱26的车厢14侧的前方侧装饰物52和设置在第二柱28的车厢14侧的后方侧装饰物54。
下面,对于与第一柱26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作为立柱装饰物的前方侧装饰物52经由作为支承构件的夹持件70相对于作为柱状构件的第一柱26被固定。该夹持件70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在第一柱26与前方侧装饰物52之间。
前方侧装饰物52为,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车辆后方侧具有顶部52A,在车辆前方侧具有开口52B的大致U字状的板状构件。该前方侧装饰物52是树脂制的,能够在开口52B敞开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这里,在前方侧装饰物52的背面52C,作为突出部56而形成有第一突出部58和第二突出部60。具体地说,第一突出部58形成在前方侧装饰物52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52D附近。该第一突出部58,如图3A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形状,在端部52D侧具有倾斜面58A,在与端部52D相反侧具有垂直面58B。在前方侧装饰物52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突出部58。另外,在垂直面58B中,在第一突出部58的前端侧突出地形成作为突起部62之一的第一突起部64。该第一突起部64在与开口52B敞开的方向(参照图3A的箭头X)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其高度被设定在0.3mm的程度。
另一方面,第二突出部60形成在前方侧装饰物5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52E附近。该第二突出部60,如图3B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形状,在端部52E侧具有倾斜面60A,在与端部52E相反侧具有垂直面60B。在前方侧装饰物52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出部60。另外,在垂直面60B中,在第二突出部60的前端侧突出地形成作为突起部62之一的第二突起部66。该第二突起部66在与开口52敞开的方向(参照图3B的箭头X)正交的方向上突出,高度被设定为0.3mm的程度。
如图2所示,夹持件70是树脂制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40mm的程度。该夹持件70具有相对于第一柱26支承作为沿着第一柱26配置的配置构件的排水软管90及多个线束的功能。另外,夹持件70具有:面对第一支柱内板30的第一基部72、面对第一支柱外板32的第二基部74、以及将第二基部74相对于第一基部72能够旋转地连接的铰链部76。
第一基部72具有:三角柱状的筒部72A、悬架于筒部72A的内周面的第一肋72B及第二肋72C。这里,如图3A所示,在筒部72A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形成有作为保持第一突出部58及第一突起部64的保持部80的第一保持部82。详细地说,第一保持部82具有抵接面82A和收容部82B,所述抵接面82A与第一突出部58的垂直面58B抵接,所述收容部82B相对于抵接面82A设置在大致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收容第一突起部64。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基部72具有卡定部86,所述卡定部86是从作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的与第一支柱内板30抵接的固定面72D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钩。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多个该卡定部86。在将夹持件70固定于第一柱26时,卡定部86贯通插入并卡定于形成在第一支柱内板30上的贯通孔30C中。即,卡定部86相当于将夹持件70向第一柱26固定用的第一固定部。
进而,在第一基部72,形成有从固定面72D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板状的壁板部72E。在将夹持件70固定于第一柱26时,该壁板部72E与第一支柱内板30的端部30B抵接。
第二基部74具有: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大致V字状的板状部74A、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在板状部74A的车辆后方侧突出地形成的突状部74B、74C、74D、74E、以及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在板状部74A的车辆前方侧突出地形成的突状部74F。突状部74B、74C、74D、74E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依次排列配置。这里,突状部74C的截面为大致U字形,由突状部74C和板状部74A形成大致四棱柱状的管部。另外,突状部74E的截面为大致倒V字状,由突状部74E和板状部74A形成大致三棱柱状的管部。进而,突状部74F的截面为大致倒V字状,由突状部74F和板状部74A形成大致三棱柱状的管部。
如图3B所示,在突状部74E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作为保持第二突出部60及第二突起部66的保持部80的第二保持部84。详细地说,第二保持部84具有抵接面84A和收容部84B,所述抵接面84A与第二突出部60的垂直面60B抵接,所述收容部84B相对于抵接面84A设置在车辆前侧且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收容第二突起部66。
另外,如图2所示,第二基部74具有卡扣88,所述卡扣88从作为车辆前方侧的面的与第一支柱外板32抵接的固定面74G向车辆前方侧突出。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该卡扣88。在将夹持件70固定于第一柱26时,卡扣88相对于形成在第一支柱外板32上的固定孔32C被卡定。补充来说,在将卡扣88贯通插入固定孔32C之后,通过设置在卡扣88上的爪部88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扩展而被卡定。即,卡扣88相当于将夹持件70向第一柱26固定用的第二固定部。
本实施方式的夹持件70的第一基部72、第二基部74及铰链部76成一体地形成,但是,铰链部76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上形成得薄。即,本实施方式的铰链部76形成为所谓整体铰链。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夹持件70具有支承排水软管90及多个线束92的功能。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基部72、铰链部76和第二基部74包围的空间形成为收容排水软管90的收容部78。补充来说,收容部78由筒部72A的车辆后方侧的面、铰链部76、板状部74A的车辆前方侧的面构成。
另外,在第二基部74,形成有收容三个线束92的约束部79。具体地说,突状部74B与突状部74C之间形成为第一约束部79A,突状部74C与突状部74D之间形成为第二约束部79B,突状部74D与突状部74E之间形成为第三约束部79C。
(制造方法)
下面,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夹持件70相对于预先安装了前玻璃18及支柱外玻璃40的第一柱26固定。具体地说,作业者将夹持件70拿在手里,贯通插入到与设置于第一基部72的卡定部86相对应的贯通孔30C中。并且,作业者保持将作为钩的卡定部86勾挂于贯通孔30C的状态而使第一基部72向车辆后方侧(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固定面72D及壁板部72E与第一支柱内板30抵接。
接着,作业者在保持使第一基部72与第一支柱内板30抵接的状态下,以铰链部76为轴使第二基部74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收容部78打开(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并且,作业者在将排水软管90收容到打开的收容部78中之后,以铰链部76为轴使第二基部74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进而,作业者将卡扣88贯通插入到对应的固定孔32C中。这时,作业者通过将第二基部74推压于第一支柱外板32,固定面74G与第一支柱外板32抵接,并且,通过设置于卡扣88的爪部88A在宽度方向上扩展,卡扣88被卡定。即,第二基部74相对于第一柱26被固定。另外,通过第一基部72伴随着第二基部74的固定而产生的移动被限制,第一基部72在卡定部86相对于第一柱26被卡定。
如上所述,第一基部72被卡定部86相对于第一柱26卡定,第二基部74被卡扣88相对于第一柱26卡定,由此,夹持件70相对于第一柱26被固定。并且,通过夹持件70相对于第一柱26被固定,收容部78被堵塞,并且,排水软管90受到支承。
接着,对于各个约束部79收容对应的线束92。另外,各个约束部79的开口部分形成得比被收容的线束92稍窄。因此,通过相对于各个约束部79压入线束92中,线束92被收容于约束部79并且被约束。
最后,将前方侧装饰物52相对于夹持件70固定。具体地说,作业者将前方侧装饰物52拿在手中,使前方侧装饰物52向第一柱26移动,以使得夹持件70通过开口52B。这里,作业者通过相对于夹持件70将前方侧装饰物52压入,突出部56及突起部62被保持于保持部80。具体地说,第一突出部58在第一保持部82的抵接面82A被卡定(参照图3A),第二突出部60在第二保持部84的抵接面84A被卡定(参照图3B)。这时,第一突起部64被收容于第一保持部82的收容部82B(参照图3A),第二突起部66被收容于第二保持部84的收容部84B(参照图3B)。
另外,在将前方侧装饰物52相对于夹持件70压入了时,在第一突起部64没有被收容于收容部82B的情况下,将前方侧装饰物52的端部52D侧向开口52B关闭的方向(图3A中的箭头X的相反方向)推压即可。另外,在将前方侧装饰物52相对于夹持件70压入了时,在第二突起部66没有被收容于收容部84B的情况下,将前方侧装饰物52的端部52E侧向开口52B关闭的方向(图3B的箭头X的相反方向)推压即可。
上面,通过突出部56及突起部62被保持于保持部80,前方侧装饰物52向夹持件70的固定作业完成。
(作用·效果)
其次,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10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柱26与前方侧装饰物52之间配置夹持件70。这里,夹持件70在车辆12碰撞时,例如,在乘员的头部向第一柱26碰撞时,起到冲击吸收体的作用。
具体地说,以头部冲击用假人H碰撞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首先,碰撞前,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夹持件70被以从第一柱26的表面到前方侧装饰物52的背面52C没有间隙的状态配置(参照图2)。这里,当车辆12从前方碰撞时,在有的情况下,头部冲击用假人H与作为在前支柱24处伸出的部分的前方侧装饰物52的顶部52A接触。
当头部冲击用假人H与顶部52A接触时,夹持件70经由前方侧装饰物52受到压缩力。并且,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基部72及第二基部74的各部分塑性变形,夹持件70在压缩力的输入方向上(箭头Y方向)上被压溃。由此,夹持件70使头部冲击用假人H制动。
另外,在夹持件70受到压缩力而塑性变形了时,在有的情况下,排水软管90及线束92变形。另外,在有的情况下,通过夹持件70的塑性变形,突出部56及突起部62被从保持部80释放,即,前方侧装饰物52从夹持件70脱落。对于这些排水软管90及线束92的变形、以及前方侧装饰物52从夹持件70的脱落,不会对夹持件70的冲击吸收性能造成影响。
这样,通过以第一柱26与前方侧装饰物52之间没有间隙的状态配置能够塑性变形的夹持件70,与日本特开2001-163252号公报公开的过去的结构相比,头部冲击用假人H碰撞前方侧装饰物52时的初始的负荷值提高。从而,由于可以减小碰撞时的头部冲击用假人H的移动距离,因此,可以提高冲击吸收性能。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10,由于可以使作为支承排水软管90及线束92用的支承构件的夹持件70具有冲击吸收性能,因此,在第一柱26中不需要吸收冲击用的肋及收容该肋的空间。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兼顾支柱的截面的小型化和乘员的保护性能。
另外,夹持件70除了起到冲击吸收体的作用之外,还起到相对于第一柱26支承排水软管90及线束92的支承构件的作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夹持件70上,沿着长度方向设有收容排水软管90的收容部78和收容线束92的约束部79。这里,如上所述,为了确保冲击吸收性能,有必要将作为冲击吸收体的夹持件70相对于第一柱26牢固地固定。
另一方面,在构成前支柱24的第一柱26的截面小的情况下,难以将夹持件70固定到第一柱26的同一平面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夹持件70中,第一基部72和第二基部74形成为被固定到第一柱26的不同的面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作为冲击吸收体的夹持件70固定到第一柱26的多个不同的面上,即使在第一柱26的截面小的情况下,也可以牢固地固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夹持件70,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第二基部74相对于第一基部72能够转动地连接的铰链部76。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夹持件70在铰链部76能够开闭,因此,即使在第一柱26的截面小的情况下,夹持件70的安装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将由第一基部72、铰链部76和第二基部74包围的空间形成为收容排水软管90的收容部78。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收容部78能够被铰链部76开闭,因此,可以将外径比线束92大的排水软管90相对于夹持件70容易地固定。另外,由于可以利用铰链部76夹持排水软管90,因此,能够将排水软管90相对于夹持件70可靠地固定。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设置于前方侧装饰物52的突出部56及突起部62被保持在设于夹持件70的保持部80,前方侧装饰物52相对于夹持件70被固定。从而,前方侧装饰物52经由夹持件70被固定于第一柱26,并且,第一柱26被前方侧装饰物52覆盖。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62在突出部56的垂直面58B、60B中在与开口52B敞开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地形成。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62,在前方侧装饰物52中可以抑制端部52D从第一基部72脱离、以及端部52E从第二基部74脱离。即,抑制前方侧装饰物52从夹持件70抬起。
(备注)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柱结构10对于具有第一柱26和第二柱28的前柱24之中的第一柱26而设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第一柱26,而对于第二柱28设置车辆用支柱结构10,也可以不仅对于第一柱26还对于第二柱28设置车辆用支柱结构10。另外,也可以对于由单一的柱状构件构成的前支柱设置。进而,也可以不仅设置于前支柱,而且也设置于中柱或侧梁柱等。
上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受上面所述的限定,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除了上述情况之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备有:
构成支柱的柱状构件;
立柱装饰物,所述立柱装饰物配置在所述柱状构件的车厢侧;以及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柱状构件与所述立柱装饰物之间,能够塑性变形,并且,支承沿着所述柱状构件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配置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装饰物的截面形成为在所述柱状构件侧具有开口的大致U字状,
所述立柱装饰物具有:
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立柱装饰物的背面突出地形成;以及
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与所述开口敞开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地形成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支承构件具有保持所述突出部及所述突起部的保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件具有:
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形成有对于所述柱状构件的第一固定部;
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形成有对于所述柱状构件的第二固定部;以及
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将所述第二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能够转动地连接起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柱状构件的不同的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将由所述第一基部、所述铰链部和所述第二基部包围的空间作为收容一个所述配置构件的收容部。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是被勾挂于所述柱状构件的贯通孔中的钩,
所述第二固定部是被卡定于所述柱状构件的固定孔中的夹持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具有沿着所述柱状构件形成的多个管部。
CN201811356006.7A 2017-11-20 2018-11-15 车辆用支柱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08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3064A JP6919518B2 (ja) 2017-11-20 2017-11-20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2017-223064 2017-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8777A true CN109808777A (zh) 2019-05-28
CN109808777B CN109808777B (zh) 2021-10-26

Family

ID=6653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600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08777B (zh) 2017-11-20 2018-11-15 车辆用支柱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3316B2 (zh)
JP (1) JP6919518B2 (zh)
CN (1) CN109808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6900B2 (en) * 2017-01-20 2021-03-16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6716074B2 (ja) * 2017-08-10 2020-07-01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JP6977488B2 (ja) * 2017-11-02 2021-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ピラー構造
JP6962207B2 (ja) * 2018-01-16 2021-1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6992549B2 (ja) * 2018-01-30 2022-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6988554B2 (ja) * 2018-02-20 2022-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及び車両用ピラーの製造方法
JP7139826B2 (ja) * 2018-09-21 2022-09-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ピ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123107A (zh) * 2021-03-29 2022-09-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隔音结构
KR102592196B1 (ko) * 2021-12-24 2023-10-23 주식회사 에코브 소형 화물차 충격 방지용 사이드실 보강 구조물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5500A (en) * 1994-10-07 1996-11-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Occupant protecting structures of vehicle body upper portions
US5836641A (en) * 1994-02-22 1998-11-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of absorbing impact energy using interior material of automobile
CN1212659A (zh) * 1996-11-07 1999-03-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乘座人员保护装置的配置结构
US5992924A (en) * 1996-04-10 1999-11-3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pper portion of an automobile
US6079732A (en) * 1996-11-07 2000-06-2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arrangement of occupant protectiv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317419A (zh) * 2000-04-12 2001-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窗元件支撑结构
US20020024201A1 (en) * 2000-08-24 2002-02-28 Masayoshi Takahashi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CN1678477A (zh) * 2002-08-27 2005-10-05 株式会社钟化 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件及使用该吸收件的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N103796906A (zh) * 2011-09-13 2014-05-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支柱结构
CN105377632A (zh) * 2013-07-16 2016-03-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立柱装饰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6084Y2 (ja) * 1991-07-03 2000-09-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ピラー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US5163730A (en) * 1991-09-03 1992-11-1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nergy absorbing molding attachment bracket
JPH0580918U (ja) * 1992-03-30 1993-11-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バンパにおける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線構造
GB2280924B (en) * 1993-08-10 1997-02-26 Brian See Structural members
JP3173271B2 (ja) * 1994-02-02 2001-06-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室における乗員の保護構造
JP3292288B2 (ja) * 1996-12-27 2002-06-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体及び電線の配索方法
JPH11227541A (ja) * 1998-02-16 1999-08-24 Kasai Kogyo Co Ltd 車両用ピラートリム
DE19939462C5 (de) * 1999-08-20 2011-01-27 Daimler Ag A-Säule für eine Fahrgastzell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01163252A (ja) 1999-12-03 2001-06-19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
JP4147797B2 (ja) * 2002-03-26 2008-09-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04058740A (ja) 2002-07-26 2004-02-26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内装部品の衝撃吸収構造
JP2006056470A (ja) 2004-08-23 2006-03-02 Honda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ガラス取付部構造
US7404548B2 (en) * 2005-08-10 2008-07-2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ampening clip assembly
US7845705B2 (en) * 2008-07-03 2010-12-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Damping component
GB2479363A (en) * 2010-04-07 2011-10-12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Partially transparent vehicle body component
CN103717484B (zh) * 2011-08-01 2016-04-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隔音结构
US9227673B2 (en) * 2013-12-03 2016-0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pillar
JP6662338B2 (ja) * 2017-03-27 2020-03-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USD841550S1 (en) * 2017-05-02 2019-02-2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pilla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6641A (en) * 1994-02-22 1998-11-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of absorbing impact energy using interior material of automobile
US5575500A (en) * 1994-10-07 1996-11-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Occupant protecting structures of vehicle body upper portions
US5992924A (en) * 1996-04-10 1999-11-3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pper portion of an automobile
CN1212659A (zh) * 1996-11-07 1999-03-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乘座人员保护装置的配置结构
US6079732A (en) * 1996-11-07 2000-06-2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arrangement of occupant protectiv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317419A (zh) * 2000-04-12 2001-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窗元件支撑结构
US20020024201A1 (en) * 2000-08-24 2002-02-28 Masayoshi Takahashi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CN1678477A (zh) * 2002-08-27 2005-10-05 株式会社钟化 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件及使用该吸收件的车辆用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N103796906A (zh) * 2011-09-13 2014-05-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支柱结构
CN105377632A (zh) * 2013-07-16 2016-03-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立柱装饰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9518B2 (ja) 2021-08-18
CN109808777B (zh) 2021-10-26
US20190152419A1 (en) 2019-05-23
JP2019093802A (ja) 2019-06-20
US10703316B2 (en)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8777A (zh) 车辆用支柱结构
US7341277B2 (en) Occupant safety device
JP5439805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KR20130132742A (ko) 차량 시트
US20120119531A1 (en) Vehicle interior trim panel
US6302442B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a seat belt system
JP4096295B2 (ja) シートストライカのブラケット構造
JP2019123362A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US5176403A (en) Safety belt arrangement for the rear seat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CN1718987B (zh) 车门结构
KR20140057699A (ko) 차량의 프런트 필러
JP5167988B2 (ja) 車両の室内構造
US10730561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5229097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08149760A (ja) 車両用内装部品
KR20040004009A (ko) 자동차용 시트벨트의 앵커너트 결합구조
JP7499004B2 (ja) 車両構造
CN111674470B (zh) 车辆前部构造
KR101244948B1 (ko) 프론트 엔드모듈의 캐리어
KR101208802B1 (ko) 자동차
JP4725838B2 (ja) 内装トリム構造
JPH0613016Y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0527761B1 (ko) 커튼형 에어백의 수납용 브라켓의 구조
KR100373646B1 (ko) 자동차의 수하물 침입 방지장치
KR0140167Y1 (ko) 리어시트의 프레임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