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0334A - 膜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0334A
CN109790334A CN201780059733.4A CN201780059733A CN109790334A CN 109790334 A CN109790334 A CN 109790334A CN 201780059733 A CN201780059733 A CN 201780059733A CN 109790334 A CN109790334 A CN 109790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weight
ingredient
resi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97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0334B (zh
Inventor
越智直子
刘晨
矢野贵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90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0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3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1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 B65D77/2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是包含基材层和树脂层的膜,是一方的表面层为基材层、另一方的表面层为含有树脂组合物的树脂层的膜,将膜切成直径1cm的圆形时,以基材层为外侧、以树脂层为内侧弯曲膜,在沿着与相对于弯曲了的膜的曲面而言曲率为零的直线垂直的膜上的直线切割膜时,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5.0μm‑1以上,树脂层剖面中的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2.5μm‑1以上,将膜热封于被粘物时的剥离能为60mJ以上,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及包含该膜的盖。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密封层的多层膜,所述密封层利用吹塑膜成形进行成形而得,包含含有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增粘剂的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767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开封膜,其抑制吹塑膜成形时的熔融膜的发泡及管状膜的内面之间的粘连,透明性也优异,具备热封于树脂制的被粘物时的密封性及易开封性。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下述[1]~[7]。
[1]一种膜,是包含基材层和树脂层的膜,
是一方的表面层为基材层、另一方的表面层为含有树脂组合物的树脂层的膜,
将膜切成直径1cm的圆形时,以基材层为外侧、以树脂层为内侧弯曲膜,在沿着与相对于弯曲了的膜的曲面而言曲率为零的直线垂直的膜上的直线切割膜时,
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5.0μm-1以上,
树脂层剖面中的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2.5μm-1以上,
在温度160℃、时间1秒、密封条宽度10mm、压力450kPa的条件下,将膜热封于包含熔点为157℃以上且159℃以下、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以上且4.0g/10分钟以下的聚丙烯的、厚度为4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被粘物时的剥离能为60mJ以上,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2]一种易开封膜用树脂组合物,是含有下述成分(a)、下述成分(b)及下述成分(c)的树脂组合物,
相对于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
树脂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物中所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1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
成分(a):选自下述成分(a-1)及下述成分(a-2)中的至少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
成分(a-1):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选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α-烯烃的单体单元、流动活化能为10kJ/mol以上且小于50kJ/mol、分子量分布为2~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成分(a-2):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选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α-烯烃的单体单元、流动活化能为50kJ/mol以上且90kJ/mol以下、分子量分布为5~1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成分(b):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
成分(c):平均折射率为1.48以上且1.55以下、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50%直径(D50)为6μm以上且15μm以下、利用下述式(1)求出的重量变化率小于5重量%的微粒。
E=((G-F)/F)×100 (1)
(式(1)中,F为使该微粒在小于0.03MPa的减压下、在温度110℃干燥至每1小时的重量减少率为0.1重量%以下后的微粒的重量(g)。G为使进行了所述F的测定的微粒在常压下、在相对湿度75%及温度40℃保持24小时后的微粒的重量(g)。)
[3]根据[2]中记载的易开封膜用树脂组合物,其中,成分(c)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微粒、铝硅酸钠钙微粒、铝硅酸钠微粒、煅烧高岭土微粒、煅烧硅藻土微粒、以及煅烧二氧化硅微粒中的至少一种微粒。
[4]一种膜,其包含含有[2]或[3]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的层。
[5]一种膜,是包含含有[2]或[3]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的层、和含有乙烯系聚合物的层的膜,
膜所具有的2个表面层当中,至少一方的表面层为含有[2]或[3]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的层。
[6]一种膜,是包含含有[2]或[3]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的层、和不含有乙烯系聚合物的层的膜,
膜所具有的2个表面层当中,至少一方的表面层为含有[2]或[3]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的层。
[7]一种盖,其包含[1]及[4]~[6]中任一项记载的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易撕膜,其抑制吹塑膜成形时的熔融膜的发泡及管状膜的内面之间的粘连,透明性也优异,具备将包含该树脂组合物的密封层热封于各种被粘物时的密封性及易开封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相似说明。
本发明的膜是包含基材层和树脂层的膜。本发明的膜为易开封膜(以下有时记作易撕膜。)。
是如下的膜,即,该将膜切成直径1cm的圆形时,以基材层为外侧、以树脂层为内侧进行弯曲,在沿着与相对于该曲面而言曲率为零的直线垂直的膜上的直线切割膜时,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5.0μm-1以上,树脂层剖面中的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2.5μm-1以上,在温度160℃、时间1秒、密封条宽度10mm、压力450kPa的条件下,将所述膜密封于包含熔点为157℃以上且159℃以下、温度230℃及负载21.18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以上且4.0g/10分钟以下的聚丙烯的、厚度为4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被粘物时的剥离能为60mJ以上,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所述膜的合计厚度为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一般而言,在将层叠基材层与树脂层而得的膜以基材层为外侧、以树脂层为内侧弯曲时,相对于该膜的曲面而言曲率为零的直线与TD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横向)平行,与TD方向垂直的该层叠膜上的直线与MD方向(machine direction、膜的挤出方向)平行。
在具有由吹塑膜成形造成的残余应变的树脂膜被与基材层层叠后,树脂膜因应变的松弛而收缩,由此产生该弯曲。
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及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利用以下的方法算出。对膜的树脂层使用四氧化钌(RuO4)进行染色。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测定染色了的树脂层剖面,得到TEM图像。进行将所得的图像的阈值为130以上的部分设为白、将阈值小于130的部分设为黑的二值化处理。在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中,将白的部分设为亮部相,将黑的部分设为暗部相。在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中,用图像中的全部亮部相的周长的和除以图像整体的面积的和,将所得的值设为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用图像中的全部暗部相的周长的和除以图像整体的面积的和,将所得的值设为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
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5.0μm-1以上,优选为17.0μm-1以上,更优选为20.0μm-1以上,且优选为35.0μm-1以下,更优选为33.0μm-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1以下。作为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优选为15.0μm-1以上且35.0μm-1以下,更优选为17.0μm-1以上且33.0μm-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μm-1以上且30.0μm-1以下。在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小于15.0μm-1的情况下,热封时的膜的密封性变低。
作为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2.5μm-1以上,优选为13.0μm-1以上,且优选为35.0μm-1以下,更优选为33.0μm-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1以下。作为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优选为12.5μm-1以上且35.0μm-1以下,更优选为13.0μm-1以上且33.0μm-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3μm-1以上且30.0μm-1以下。在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小于12.5μm-1的情况下,透明性易于降低,易于引起管状膜的内面之间的粘连。
将膜密封于被粘物时的剥离能是作为作用于剥离点的应力与剥离距离的乘积算出的值,已知该值越高,则密封性越高。在树脂膜的制膜时在树脂膜中产生发泡的情况下、或树脂膜的表面凹凸大的情况下,由于树脂膜表面的平滑性受损,因此膜与被粘物的密合受到阻碍,作用于剥离点的应力变得不均匀,剥离能降低。
在温度160℃、时间1秒、密封条宽度10mm、压力450kPa的条件下,将本发明的易撕膜密封于包含熔点为157℃以上且159℃以下、温度230℃及负载21.18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以上且4.0g/10分钟以下的聚丙烯的、厚度为4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被粘物时的剥离能为60mJ以上,优选为80mJ以上,更优选为100mJ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mJ以上。在剥离能小于60mJ的情况下,易于引起吹塑膜成形时的熔融膜的发泡。
另外,从易开封性的观点考虑,不优选剥离能过高的情况。对于本发明的易撕膜的所述剥离能,从易开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0mJ以下,更优选为280mJ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mJ以下。
本发明的易撕膜的所述剥离能优选为60mJ以上且300mJ以下,更优选为80mJ以上且280mJ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mJ以上且250mJ以下。
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优选为25μm以上且12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通过使用低温切片机沿膜的厚度方向薄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的试验片的剖面而测定膜的厚度。
(树脂层)
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例如由如下的聚合物(I)形成,即,相对于聚合物(I)中的单体单元的合计重量100重量%,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重量%以下。树脂层剖面中的暗部相例如由如下的包含来自于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II)形成,即,相对于聚合物(II)中的单体单元的合计重量100重量%,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
对于聚合物(I),相对于聚合物(I)中的单体单元的合计重量100重量%而言,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重量%以下,优选为0.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1重量%以下。
对于聚合物(II),相对于聚合物(II)中的单体单元的合计重量100重量%,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优选为7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重量%以上。
作为聚合物(I),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均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作为聚合物(II),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乙烯醇共聚物。
本发明的膜的树脂层例如含有以下的树脂组合物。
树脂组合物含有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下有时记作成分(a)。)、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以下有时记作成分(b)。)及平均折射率为1.48以上且1.55以下、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50%直径(D50)为6μm以上且15μm以下、利用下述式(1)求出的重量变化率小于5重量%的微粒(以下有时记作成分(c)。)。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树脂成分的总重量100重量%,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5重量%以上。
(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成分(a))
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成分(a)是选自如下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
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选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α-烯烃的单体单元、流动活化能为10kJ/mol以上且小于50kJ/mol、分子量分布为2~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下有时记作成分(a-1)。)
以及
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选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α-烯烃的单体单元、流动活化能为50kJ/mol以上且90kJ/mol以下、分子量分布为5~1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下有时记作成分(a-2)。)。
所述树脂组合物中,作为成分(a)可以仅包含成分(a-1),也可以仅包含成分(a-2),也可以包含成分(a-1)及成分(a-2)双方。
成分(a-1)是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选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α-烯烃的单体单元、流动活化能为10kJ/mol以上且小于50kJ/mol、分子量分布为2~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成分(a-1),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成分(a-1)可以仅包含1种基于α-烯烃的单体单元,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成分(a-1)也可以包含基于乙烯、α-烯烃及不饱和酯以外的其他单体的单体单元。
作为α-烯烃,例如可以举出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3-二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1-辛烯。α-烯烃优选为碳原子数4~8的α-烯烃,从获取的容易度考虑,更优选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
作为成分(a-1),例如可以举出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1-辛烯共聚物,优选为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
成分(a-1)的流动活化能(以下有时记作“Ea”。)为10kJ/mol以上且小于50kJ/mol,优选为20kJ/mol以上且小于40kJ/mol,更优选为30kJ/mol以上且小于40kJ/mol。
该流动活化能可以通过在制造方法中例如提高聚合温度来增大。
流动活化能(Ea)是基于温度-时间叠加原理制成表示190℃下的熔体复数粘度(单位:Pa·sec。)的角频率(单位:rad/sec)依赖性的主曲线时根据移位因子(aT)利用阿仑尼乌斯型方程式算出的值。Ea是利用以下的方法求出的值。对于130℃、150℃、170℃及190℃各个温度(T、单位:℃)下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基于温度-时间叠加原理,在各温度(T)下的熔体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上叠加190℃下的乙烯系共聚物的熔体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求出此时所得的各温度(T)下的移位因子(aT)。根据各温度(T)和各温度(T)下的移位因子(aT),利用最小二乘法算出[ln(aT)]和[1/(T+273.16)]的一次近似式(下述(I)式),由一次近似式的斜率m和下述式(II)求出Ea。
ln(aT)=m(1/(T+273.16))+n (I)
Ea=|0.008314×m| (II)
aT:移位因子
Ea:流动活化能(单位:kJ/mol)
T:温度(单位:℃)
上述计算可以使用市售的计算软件。作为该计算软件,例如可以举出Rheometrics公司制Rhios V.4.4.4等。
需要说明的是,移位因子(aT)是使各个温度(T)下的熔体复数粘度-角频率的双对数曲线沿log(Y)=-log(X)轴方向移动(其中,将Y轴设为熔体复数粘度,将X轴设为角频率。)、与190℃下的熔体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重合时的移动量。该重合中,各个温度(T)下的熔体复数粘度-角频率的双对数曲线中,对于各条曲线,使角频率移动至aT倍,使熔体复数粘度移动至1/aT倍。另外,根据130℃、150℃、170℃及190℃的4点的值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I)式时的相关系数通常为0.99以上。
熔体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的测定是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Rheometrics公司制Rheometrics Mechanical Spectrometer RMS-800等。)、通常在几何形状:平行板、板直径:25mm、板间隔:1.5~2mm、应变(ストレイン):5%、角频率:0.1~100rad/秒的条件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是在氮气气氛下进行。优选在测定试样中预先配合适量(例如1000ppm。)抗氧化剂。
成分(a-1)的分子量分布为2~5。分子量分布是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的比。数均分子量(Mn)及重均分子量(Mw)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求出。GPC测定在下述的条件下进行。基于ISO16014-1的记载,规定色谱图上的基线。
(测定条件)
装置:HLC-8121GPC/HT(TOSOH株式会社制);
GPC柱子:TOSOH TSKgelGMH6-HT 7.8mm I.D.×300mm(TOSOH株式会社制)3根;
流动相:向邻二氯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特级)中添加0.1重量/体积的BHT后使用;
流速:1mL/分钟;
柱箱温度:140℃;
检测:差示折射率检测器(RID);
RID检测池温度:140℃;
试样溶液注入量:300μL;
试样溶液浓度:1mg/mL;
GPC柱子校正用标准物质:使TOSOH制标准聚苯乙烯分别以如下表所示的重量在室温下溶解于5mL的邻二氯苯(与流动相相同的组成)中而制备。
在负载21.18N、温度190℃的条件下,利用JIS K7210-1995中规定的A法测定的成分(a-1)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0.1~30g/10分钟,更优选为0.2~2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0.3~10g/10分钟。
利用JIS K7112-1980中规定的A法测定的成分(a-1)的密度优选为850~940kg/m3,更优选为880~930kg/m3,进一步优选为915~925kg/m3
对于依照ASTM D1822-68测定的成分(a-1)的拉伸冲击强度,若成分(a-1)的密度为850kg/m3以上且小于910kg/m3,则优选为2500kJ/m2以上且小于3500kJ/m2,若成分(a-1)的密度为910kg/m3以上且小于920kg/m3,则优选为1800kJ/m2以上且小于3000kJ/m2,若成分(a-1)的密度为920kg/m3以上且小于930kg/m3,则优选为1500kJ/m2以上且小于2000kJ/m2,若成分(a-1)的密度为930kg/m3以上且小于940kg/m3,则优选为1000kJ/m2以上且小于1500kJ/m2
作为成分(a-1)的聚合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淤浆聚合、气相聚合、或高压离子聚合法。所谓本体聚合,是在聚合温度下以液状的烯烃作为介质进行聚合的方法。所谓溶液聚合或淤浆聚合,是在丙烷、丁烷、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等非活性烃溶剂中进行聚合的方法。另外,所谓气相聚合,是以气体状态的单体作为介质、在该介质中将气体状态的单体聚合的方法。这些聚合方法可以是间歇式或连续式的任意一种,另外,可以是在单一的聚合槽中进行的单段式或在串联了多个聚合反应槽的聚合装置中进行的多段式的任意一种。需要说明的是,聚合工序中的聚合温度、聚合压力、单体浓度、催化剂投入量、聚合时间等各种条件只要适当地确定即可。
作为成分(a-1)的制造中所用的催化剂,可以举出单中心催化剂(シングルサイト触媒)。作为单中心催化剂,优选茂金属催化剂。
作为茂金属系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下面的(1)~(4)的催化剂等。
(1)由包含具备具有环戊二烯形骨架的基团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成分、和包含铝氧烷化合物的成分形成的催化剂;
(2)由包含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成分、和包含三苯甲基硼酸盐(tritylborate)、苯铵硼酸盐(anilinium borate)等离子性化合物的成分形成的催化剂;
(3)由包含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成分、包含所述离子性化合物的成分、和包含有机铝化合物的成分形成的催化剂;
(4)使(1)~(3)任一项中记载的各成分担载或浸渗于SiO2、Al2O3等无机粒子状载体、乙烯、苯乙烯等烯烃聚合物等粒子状聚合物载体而得的催化剂。
作为成分(a-1)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4-11604、日本特开2006-233207中记载的制造方法。
作为成分(a-1),例如可以举出Sumikacene(注册商标)E、Excellen(注册商标)FX(均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volue(注册商标)、Tafmer(注册商标)(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HarmorexTM、KernelTM(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EnableTM、ExceedTM(均为ExxonMobil Chemical制)、ELITETM、AFFINITYTM(The DOW Chemical Company制)。
成分(a-2)是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选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α-烯烃的单体单元、流动活化能为50kJ/mol以上且90kJ/mol以下、分子量分布为5~1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成分(a-2),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成分(a-2)可以仅包含1种基于α-烯烃的单体单元,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成分(a-2)也可以包含基于乙烯、α-烯烃及不饱和酯以外的其他单体的单体单元。
作为α-烯烃,例如可以举出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3-二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1-辛烯。α-烯烃优选为碳原子数4~8的α-烯烃,从获取的容易度考虑更优选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
作为成分(a-2),例如可以举出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1-辛烯共聚物,优选为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
成分(a-2)的流动活化能为50kJ/mol以上且90kJ/mol以下,优选为55kJ/mol以上且80kJ/mol以下,更优选为60kJ/mol以上且70kJ/mol以下。
成分(a-2)的分子量分布为5~15,优选为6~13,更优选为7~11。
在负载21.18N、温度190℃的条件下,利用JIS K7210-1995中规定的A法测定的成分(a-2)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0.1~30g/10分钟,更优选为0.2~2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0.3~10g/10分钟。
成分(a-2)的密度优选为850~940kg/m3,更优选为880~930kg/m3,进一步优选为910~925kg/m3。利用JIS K7112-1980中规定的A法测定密度。
作为成分(a-2)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7-269997、日本特开2009-161779、日本特开2009-25666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
(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成分(b)))
成分(b)是包含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及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
作为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例如可以举出基于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基于羧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
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成分(b),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
作为羧酸乙烯酯,例如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
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优选为基于丙烯酸甲酯的单体单元、基于丙烯酸乙酯的单体单元、基于丙烯酸丁酯的单体单元、基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单元、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
作为成分(b),可以举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丁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苯甲酸乙烯酯共聚物,优选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更优选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成分(b)的单体单元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水解等而被改性。作为经过改性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例子,可以举出皂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在负载21.18N、温度190℃的条件下,利用JIS K7210-1995中规定的A法测定的成分(b)的MFR优选为0.01~50g/10分钟,更优选为0.1~20g/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5~10g/10分钟。
成分(b)所包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成分(b)所包含的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与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合计重量100重量%优选小于50重量%,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以下。成分(b)所包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成分(b)所包含的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与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合计重量100重量%优选为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以上。成分(b)所包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成分(b)所包含的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与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合计重量100重量%优选为5重量%以上且小于5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30重量%以下。
成分(b)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自由基发生剂的存在下、在50~400MPa、100~300℃且在适当的溶剂、链转移剂的存在下或不存在下使乙烯与不饱和酯共聚的高压自由基聚合法。通过调整高压自由基聚合的聚合条件,可以控制成分(b)的平均分子量、成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等。
作为成分(b),例如可以举出Evatate(注册商标)、Sumitate(注册商标)、Acryft(注册商标)(均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vaflex(注册商标)、Nucrel(注册商标)、Elvaloy(注册商标)AC(Du-pont Mitsui Polychemicals株式会社制)、NOVATEC(注册商标)EVA(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Ultracene(注册商标)、Melcene(注册商标)H(TOSOH株式会社制)、UBE聚乙烯(EVA)(宇部丸善聚乙烯株式会社)、Elvax(注册商标)、APPEEL(注册商标)(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制)。
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成分(a)与所述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该树脂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物中所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1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该树脂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物中所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12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3重量%以上,且优选为18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6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4重量%以下。该树脂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物中所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12重量%以上且16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2重量%以上且15%以下,特别优选为13重量%以上且14重量%以下。
对于树脂组合物,以使该树脂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物中所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所述范围的方式,调整该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a)和成分(b)的含量、成分(b)中所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
通过调整树脂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物中所含的成分(b)或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可以控制膜的树脂层剖面中的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
通过将树脂组合物中的全部聚合物中所含的基于不饱和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设为11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可以将膜的树脂层剖面中的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设为15.0μm-1以上。
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
通过调整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成分(a)的含量,可以控制膜的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
通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100重量%,将成分(a)的含量设为3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可以将膜的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设为15.0μm-1以上。
(微粒(成分(c)))
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微粒(以下有时记作成分(c)。)是平均折射率为1.48以上且1.55以下、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50%直径(D50)为6μm以上且15μm以下、利用下述式(1)求出的重量变化率E小于5重量%的微粒。
E=100(G-F)/F (1)
(式(1)中,E为重量变化率(重量%)。F为使该微粒在小于0.03MPa的减压下、在温度110℃干燥至每1小时的重量减少率为0.1重量%以下后的微粒的重量(g)。G为使进行了所述F的测定的微粒在常压下、在相对湿度75%及温度40℃保持24小时后的微粒的重量(g)。)
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成分(c),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成分(c)的平均折射率为1.48以上且1.55以下,优选为1.49以上且1.52以下。利用最小偏角法或临界角法测定折射率。
成分(c)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50%直径(D50)为6μm以上且15μm以下,优选为6μm以上且9μm以下,更优选为6μm以上且8μm以下。本说明书中,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成分(c)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
对于成分(c)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90%径(D90)而言,从提高所得的膜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对于成分(c)的D90而言,从进一步减少所得的膜的粘连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8μm以下,更优选为16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4μm以下。
成分(c)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微粒、铝硅酸钠钙微粒、铝硅酸钠微粒、煅烧高岭土微粒、煅烧硅藻土微粒、以及煅烧二氧化硅微粒中的至少一种微粒,更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微粒、铝硅酸钠钙微粒、铝硅酸钠微粒中的至少一种微粒,从提高膜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为铝硅酸钠钙微粒。
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c)的含量而言,从包含该树脂组合物的膜的透明性、外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000ppm以下,更优选为2700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17000ppm以下。另外,对于成分(c)的含量而言,从防止膜粘连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00ppm以上,更优选为5000pp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0ppm以上,特别优选为15000ppm以上。
通过调整成分(C)的平均折射率及重量变化率,可以控制将膜在温度160℃、时间1秒、密封条宽度10mm、压力450kPa的条件下密封于包含熔点为157℃以上且159℃以下、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以上且4.0g/10分钟以下的聚丙烯的、厚度为4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被粘物时的膜的剥离能。
通过使用平均折射率为1.48以上且1.55以下的成分(C),可以将膜的所述剥离能设为60mJ以上。
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增粘树脂。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树脂成分的总重量100重量%,增粘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
作为增粘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脂肪族系烃树脂、脂环族系烃树脂、芳香族系烃树脂、聚萜烯系树脂、松香类、苯乙烯系树脂、香豆酮-茚树脂。
作为脂肪族系烃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将包含1-丁烯、异丁烯、丁二烯、1,3-戊二烯、异戊二烯等碳原子数4~5的单或二烯烃的至少1种以上的馏分聚合而得的树脂。
作为脂环族系烃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将废C4~C5馏分中的二烯成分环化二聚化后使之聚合而得的树脂、使环戊二烯等环状单体聚合了的树脂、对芳香族系烃树脂进行了核氢化的树脂。
作为芳香族系烃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将含有乙烯基甲苯、茚、α-甲基苯乙烯等C8~C10的乙烯基芳香族烃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馏分聚合而得的树脂、或者将这些馏分与上述脂肪族烃馏分共聚而得的树脂。
作为聚萜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双戊烯聚合物、萜烯-苯酚共聚物、α-蒎烯-苯酚共聚物、它们的加氢物。
作为松香类,例如为脂松香、木松香、妥尔油等松香及其改性物等,作为改性物可以举出实施了加氢、歧化、二聚化、酯化等改性的松香。
作为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1种以上的基于纯度高的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异丙基甲苯等苯乙烯系单体的单体单元的分子量低的树脂状聚合物。
树脂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抗氧化剂、润滑剂、防静电干扰剂、加工性改良剂、抗粘连剂等添加剂。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以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商品名:IRGANOX 1010)或正十八烷基-3-(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酯(Ciba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商品名:IRGANOX 1076)等酚系稳定剂、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或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等亚磷酸酯系稳定剂、6-[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三烯(dioxaphosphepine)(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umilizer GP)等酚-亚磷酸酯二官能系稳定剂等。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1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1重量份。
作为润滑剂,例如可以举出芥子酸酰胺、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脂肪酸酯等。润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重量份,更优选为0.05~0.5重量份。
作为防静电干扰剂,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8~22的脂肪酸的甘油酯、失水山梨糖酸酯、聚乙二醇酯等。防静电干扰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重量份,更优选为0.1~0.5重量份。
作为加工性改良剂,例如可以举出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加工性改良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重量份,更优选为0.1~0.5重量份。
作为抗粘连剂,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结晶或非晶铝硅酸盐、粘土、滑石、硅藻土、长石、高岭土、沸石、高岭石、硅灰石、绢云母、交联丙烯酸系树脂、交联聚乙烯系树脂、交联聚苯乙烯系树脂、交联硅酮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抗粘连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3~3重量份。
成分(c)及各种添加剂可以在将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成分(a)与成分(b)预先混合后添加,也可以添加到成分(a)、成分(b)的任意一种中、或分别添加,也可以作为混合到成分(a)、成分(b)的任意一种中的母料使用。
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公知的混合方法。作为公知的混合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将各聚合物及微粒干式混合的方法、熔融混合的方法。作为进行干式混合的方法,可以举出使用亨舍尔混合机、转鼓混合机等各种混合机的方法。作为熔融混合的方法,可以举出使用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班伯里搅拌机、热辊等各种搅拌机的方法。
易撕膜的一个实施方式包含基材层和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树脂层,易撕膜的一个表面为基材层,另一个表面为树脂层。该易撕膜也可以具有与基材层及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组成不同的层。
作为基材层,例如可以举出由玻璃纸、纸、纸板、织物、铝箔、尼龙6或尼龙66等聚酰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拉伸聚丙烯等形成的层。
通过进行制膜,可以得到包含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树脂层的树脂膜。树脂膜可以是仅由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单层树脂膜,也可以是具有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和组成与该层不同的层的多层树脂膜。仅由含有树脂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单层树脂膜可以利用吹塑膜成形来制造。
所谓组成与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不同的层,例如可以举出含有乙烯系聚合物的层。作为所述乙烯系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
可以得到具有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和含有乙烯系聚合物的层、且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是至少一方的表面层的树脂膜。
对于具有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和含有乙烯系聚合物的层、且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是至少一方的表面层的树脂膜而言,可以将树脂组合物与乙烯系聚合物共挤出、利用吹塑膜成形来制造。
易撕膜也可以是具有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和含有与乙烯系聚合物不同的聚合物的基材层、且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是至少一方的表面层的易撕膜。
易撕膜也可以是具有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含有乙烯系聚合物的层、和含有与乙烯系聚合物不同的聚合物的基材层、且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是至少一方的表面层的易撕膜。
膜的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上且8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50μm以下。膜的树脂层的厚度是通过使用低温切片机沿膜的厚度方向薄切、对所得的试验片的剖面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测定。
作为基材层,例如可以举出由玻璃纸、纸、纸板、织物、铝箔、尼龙6或尼龙66等聚酰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拉伸聚丙烯等形成的层。
在上述易撕膜为具有含有与乙烯系聚合物不同的聚合物的基材层的易撕膜的情况下,作为该易撕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将仅由含有树脂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单层膜、或具有含有树脂组合物的层和含有乙烯系聚合物的层的多层膜层压于上述基材的层压法。作为层压法,可以举出干式干式层压法、湿式层压法、夹层层压法(sand laminatingmethod)。
所述易撕膜可以作为针对各种容器的盖来使用。作为容器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丙烯均聚物、丙烯无规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聚酯(PET)、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本发明的易开封膜可以用于果冻、布丁、酸奶、豆腐、速食面、面条等各种食品类、医药品类、化妆品类、以及工业制品的包装容器的盖中。
作为用作容器的材料的丙烯均聚物,例如可以举出Sumitomo Norbrene(注册商标)的均聚级(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Prime Polypro(注册商标)的均聚级(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作为用作容器的材料的丙烯无规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Sumitomo Norbrene(注册商标)的无规级(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Prime Polypro(注册商标)的无规级(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作为用作容器的材料的高密度聚乙烯,例如可以举出NOVATECTMHD(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制)、HI-ZEX(注册商标)、Evolue(注册商标)H(均为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作为用作容器的材料的聚酯,例如可以举出Unipet(注册商标)(日本Unipet株式会社制)、非晶性聚酯(APET)片(例如NOVACLEAR: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FR、FR-1、FS:均为帝人株式会社制等)。作为用作容器的材料的聚氯乙烯,例如可以举出Vinypal(SANVIC株式会社制)等软质聚氯乙烯(SPVC)片、Esbiron(注册商标)片(积水成型工业株式会社制)等硬质聚氯乙烯(HPVC)片)。作为用作容器的材料的聚苯乙烯,例如可以举出积水成型工业株式会社制的PS板(HIPS制)。作为用作容器的材料的聚碳酸酯,例如可以举出Panlite(注册商标)(帝人株式会社制)、Iupilon(注册商标)、Novarex(注册商标)、Xantar(注册商标)(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
以使包含所述易撕膜的盖的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层与容器主体的凸缘部接触的方式,将盖与容器主体的凸缘部重合,并施加热及压力进行热封,由此可以制作密封容器。
对于将包含具有基材层和含有树脂组合物的层的易撕膜的盖热封于由各种材料形成的容器时的热封强度,从不会因运输中的冲击等剥离密封部而漏出内容物的密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分别为5N/15mm以上,从可以利用成人的手来容易地开封的易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分别为20N/15mm以下。
从兼顾密封性和易开封性的观点考虑,包含所述易撕膜的盖的热封强度优选为5~20N/mm。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1)原料树脂、以及添加剂
实施例中记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增粘树脂、以及添加剂使用了下述的物质。
成分(a)
LL1: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Sumikacene(注册商标)EP GT14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温度190℃及负载21.18N下的MFR:0.9g/10分钟、密度:918kg/m3、Mw/Mn=8.6、Ea=69.3kJ/mol。)
LL2: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Sumikacene(注册商标)E FV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乙烯-1-己烯共聚物、温度190℃及负载21.18N下的MFR:2.3g/10分钟、密度:916kg/m3、Mw/Mn=3.6、Ea=35.8kJ/mol。)
成分(b)
OE1:Sumitate KA-30(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28重量%、温度190℃及负载21.18N下的MFR:7.0g/10分钟)。
增粘树脂
TA1: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RKON(注册商标)P-140(脂环族饱和烃树脂、环球法软化点=140℃、Mw=1920g/mol);
TA2:Kraton Corporation制KRATON(注册商标)G1653(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温度230℃及负载21.18N下的MFR:25g/10分钟、苯乙烯含量:30wt%)。
成分(c)
C1:MA101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体微粒)平均折射率:1.51;
C2:Silton JC-70(水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水合铝硅酸钠钙微粒、平均折射率:1.50);
C3:AMT-100R(水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铝硅酸钠微粒、平均折射率:1.50);
C4:Gasil AB905(PQ Corporation株式会社制、二氧化硅微粒、平均折射率:1.44);
C5:Minbloc SC6(Sibelco Japan株式会社制、煅烧二氧化硅微粒、平均折射率:1.51)。
抗氧化剂
AO:Sumilizer GP(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
润滑剂
SA:FATTY AMIDE E(花王化学株式会社制)。
(2)热封强度
以使所制作的多层膜的树脂组合物层与下述的各被粘物接触的方式重叠,利用下述密封条件,使用热封机(TESTER SANGYO公司制)进行热封,得到样品。将所得的样品在23℃放置24小时以上后,沿与密封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切出具有密封部的试验片(密封宽度×密封的长度=10mm×15mm)。然后,将所得的试验片的密封部利用拉伸试验机以3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180°剥离,测定出每15mm宽度的热封强度。采用所得的热封强度的最大值。若热封强度为5~20N/15mm,则具备密封性和易开封性。
<热封条件>
密封温度:160℃;
密封时间:1秒;
密封宽度:10mm;
密封压力:450kPa。
被粘物
被粘物1:聚丙烯片(PP);
(NORBRENE H501的片、0.44mm厚度、熔点为157℃以上且159℃以下、温度230℃及负载21.18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以上且4.0g/10分钟以下。)
被粘物2:抗冲击性聚苯乙烯片(HIPS);
(日本Plastic工业株式会社制PS片0.5mm厚度。)
被粘物3:硬质聚氯乙烯片(HPVC);
(积水成型工业株式会社制Environ片A-100 0.2mm厚度。)
被粘物4: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APET)。
(OJK株式会社制PET26 0.2mm厚度。)
(3)雾度
对于雾度,依照ASTM1003,测定出利用后述的方法成形的吹塑膜(厚度30μm)的雾度(单位:%)。雾度越小,则透明性越优异。
(4)内部雾度
将利用后述的方法成形的吹塑膜(厚度30μm)浸渍于加入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透明池中,测定出浸渍的状态下的膜的内部雾度(单位:%)。内部雾度越小,则透明性越优异。
(5)成分(c)的重量变化率测定
将加入了成分(c)的100ml螺口瓶放入真空干燥机中,在小于0.03MPa的减压下、在温度110℃干燥3小时。干燥后,将成分(c)从干燥机中取出,迅速地进行重量测定。将3小时干燥后的成分(c)的重量设为F(g)。需要说明的是,根据2小时干燥后的成分(c)的重量和所述F求出的每1小时的重量减少率在任意的成分(c)中均为0.1重量%以下。
将3小时干燥后的成分(c)放入设定为相对湿度75%、温度40℃的条件的恒温恒湿槽中,静置24小时。其后,将成分(c)从恒温恒湿槽中取出,迅速地进行重量测定。将恒温恒湿槽保持后的成分(c)的重量设为G(g)。将各成分(c)的F、G及利用下述式(1)求出的重量变化率E(重量%)表示于表1中。
E=100(G-F)/F (1)
(6)成分(c)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50%直径(中值粒径、D50)、以及成分(c)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90%直径(D90)
将成分(c)加入六偏磷酸钠溶液中,用均化器分散10分钟,对所得的试样使用MICROTRACK粒度分析计(日机装株式会社制“MT-3300EX II”)照射激光而得到衍射散射光的强度分布。根据所得的强度分布求出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算出该粒度分布的累积百分率中的50%直径(中值粒径、D50)、以及90%直径(D90)。其中,对于C1,使之分散于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溶液中进行测定。将各成分(c)的D50及D90的值表示于表1中。
[表1]
(7)上下粘连(上下BL、单位:N/m2)
将利用后述的方法成形的吹塑膜(厚度30μm)切割为10cm×10cm,以使吹塑膜成形时的管内侧之间密合的方式重合,在调整为40℃的烘箱中,在400g/cm2的负载下进行7天状态调整。状态调整后,使用McKenzie粘连测试仪(岛津制作所制),测定出为了以剥离负载速度20g/分钟沿垂直方向剥离而必需的负载量。该值越小,则耐粘连性越优异。
(8)母料的制造
将LL1或LL2与添加剂以表2中记载的比率利用班伯里混炼机在160℃进行熔融混炼后,利用造粒机进行颗粒化,制造出添加剂母料。
[表2]
(9)乙烯系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单位:g/10分钟)
在负载21.18N、温度190℃的条件下,利用JIS K7210-1995中规定的A法测定出熔体流动速率。
(10)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单位:g/10分钟)
在负载21.18N、温度230℃的条件下,利用JIS K7210-1995中规定的A法测定出熔体流动速率。
(11)分子量分布(Mw/Mn)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利用下述的条件(1)~(8),测定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求出Mw/Mn。基于ISO16014-1的记载,规定色谱图上的基线。
(测定条件)
装置:HLC-8121GPC/HT(TOSOH株式会社制);
GPC色谱柱:TOSOH TSKgelGMH6-HT 7.8mm I.D.×300mm(TOSOH株式会社制)3根;
流动相:向邻二氯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特级)中添加0.1w/V的BHT后使用;
流速:1mL/分钟;
柱箱温度:140℃;
検出:差示折射率检测器(RID);
RID检测池温度:140℃;
试样溶液注入量:300μL;
试样溶液浓度:1mg/mL;
GPC色谱柱校正用标准物质:使TOSOH制标准聚苯乙烯分别以如下表所示的重量在室温下溶解于5mL的邻二氯苯(与流动相相同的组成)中而制备。
(12)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
依照JIS K7192测定出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
(13)TEM观察
将利用后述的方法成形的膜切成直径1cm的圆形。将切下的膜以基材层为外侧、以树脂层为内侧弯曲时,沿着与相对于弯曲面而言曲率为零的直线垂直的该膜上的直线(MD方向)将膜以50μm宽度切出,制成切片。将所得的切片包埋于树脂中,对经过包埋的切片沿膜的MD方向利用低温切片机切割。将所得的试样在RuO4中在60℃进行1.5小时染色后,水洗、风干。其后,利用低温切片机从所得的切片中切出超薄切片,得到观察用切片。将平行于MD方向的剖面设为观察面。
对所得的观察用切片的MD剖面的树脂层利用TEM(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JEM-2100F)以倍率30000倍(6.8μm×8.8μm、并且长轴取MD方向±25°)进行测定,得到TEM图像。
(14)单位界面长度(单位:μm-1)
为了去除噪音,对所得的TEM图像实施平滑处理,为了去除周期性背景实施了阴影校正。进行了将所得的TEM图像的阈值为130以上的部分设为白、将阈值小于130的部分设为黑的二值化处理。在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中,将白的部分设为亮部相,将黑的部分设为暗部相。图像分析中使用了图像分析软件(旭化成工程公司制A-IMAGE-KUN)。利用以下的式子,求出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及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
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μm-1)=图像中的全部亮部相的周长的合计(μm)/图像整体的面积(μm2)
黑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μm-1)=图像中的全部暗部相的周长的合计(μm)/图像整体的面积(μm2)
(15)剥离能(对于PP)(单位:mJ)
在测定对于聚丙烯片的上述(2)热封强度时,测定出剥离距离(mm)及剥离应力(N)。然后,在水平方向的x轴取剥离距离(mm)、在垂直方向的y轴取剥离应力(N),测定出x轴在y轴为0N的点与y轴交叉、y轴在x轴的剥离距离为0mm的点与x轴交叉的剥离应力―剥离距离曲线。
使用所得的剥离应力―剥离距离曲线,根据由穿过剥离应力―剥离距离曲线的终点(剥离结束时的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x轴及剥离应力―剥离距离曲线包围的部分的面积,求出剥离能(单位:mJ)。
(16)聚丙烯的熔点(单位:℃)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TA Instruments公司制Q100)在下面的条件下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曲线,根据第二次的升温时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曲线求出熔点及玻璃化转变温度。
<测定条件>
升温(第一次):从20℃升温到230℃后,在230℃保持5分钟。
降温:第一次的升温的操作后,立即以5℃/分钟从230℃降温到40℃,然后在40℃保持5分钟。
升温(第二次):降温的操作后,立即以5℃/分钟从40℃升温到230℃。
(17)吹塑膜的发泡的确认
通过利用目视观察利用后述的方法成形的吹塑膜,确认了发泡的有无。
(实施例1)
[吹塑膜成形]
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以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用转鼓混合机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使用Placo公司制50mmφ挤出机和模头125mmφ、模唇开度2.0mm的吹塑成形机,在150℃、挤出量25kg/hr、吹塑比2.0、膜厚度30μm的条件下成形为膜。对所得的膜的吹塑膜管一面,以使润湿张力为45dyn/cm的方式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将吹塑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多层膜成形]
将乙酸乙酯和作为脂肪族酯系涂布剂的TAKELAC(注册商标)A-3210和TAKENATE(注册商标)A-3(均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以如下的配合比混合,将所得的液体使用康井精机(株)制涂布机涂布于聚酯膜(东洋纺(株)制、商品名“E5102”、厚15μm、宽500mm)。使所得的聚酯膜与利用上述操作得到的膜的电晕处理面压接后,在40℃的烘箱中加热48小时,得到多层膜。
TAKELAC(注册商标)A-3210/TAKENATE(注册商标)A-3/乙酸乙酯=12/1/32(重量比)
使用该多层膜,测定出热封强度。将结果表示于表6中。
(实施例2)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3)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4)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5)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6)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多层膜的单位界面长度及剥离能表示于表3中。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7)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8)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9)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5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10)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5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11)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多层膜的单位界面长度及剥离能表示于表3中。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1重量%。
(实施例12)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多层膜的单位界面长度及剥离能表示于表3中。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7重量%。
(实施例13)
除了将LL2、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5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多层膜的单位界面长度及剥离能表示于表3中。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14)
除了将LL2、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5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15)
除了将LL2、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5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实施例16)
除了将LL1、OE1、TA1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5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4重量%。
(实施例17)
除了将LL1、OE1、TA2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5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1重量%。
(比较例1)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重量%。
(比较例2)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8重量%。
(比较例3)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多层膜的单位界面长度及剥离能表示于表3中。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比较例4)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4重量%。
(比较例5)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3重量%。
(比较例6)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1重量%。
(比较例7)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多层膜的单位界面长度及剥离能表示于表3中。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重量%。
(比较例8)
除了将LL1、OE1、以及各种添加剂母料设为表4所示的配合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吹塑膜、以及多层膜。将多层膜的单位界面长度及剥离能表示于表3中。将吹塑膜、以及多层膜的物性表示于表6中。吹塑膜中所含的基于乙酸乙烯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8重量%。
[表3]
[表4]
(表4中记载的各成分的配合量的单位为重量%。)
[表5]
(表5中记载的各成分的配合量的单位为重量%。)
[表6]
本专利申请对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3001号(申请日2016年9月30日)主张优先权,通过在此处参照而将其全部内容纳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2)

1.一种膜,其包含基材层和树脂层,
其是一方的表面层为基材层、另一方的表面层为含有树脂组合物的树脂层的膜,
将膜切成直径1cm的圆形时,以基材层为外侧、以树脂层为内侧弯曲膜,在沿着与相对于弯曲了的膜的曲面而言曲率为零的直线垂直的膜上的直线切割膜时,
树脂层剖面中的亮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5.0μm-1以上,
树脂层剖面中的暗部相的单位界面长度为12.5μm-1以上,
在温度160℃、时间1秒、密封条宽度10mm、压力450kPa的条件下,将膜热封于包含熔点为157℃以上且159℃以下、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分钟以上且4.0g/10分钟以下的聚丙烯的、厚度为4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被粘物时的剥离能为60mJ以上,
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2.一种盖,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
CN201780059733.4A 2016-09-30 2017-09-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90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3001 2016-09-30
JP2016-193001 2016-09-30
PCT/JP2017/035221 WO2018062389A1 (ja) 2016-09-30 2017-09-28 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334A true CN109790334A (zh) 2019-05-21
CN109790334B CN109790334B (zh) 2021-09-24

Family

ID=61759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973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90334B (zh) 2016-09-30 2017-09-28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08048B2 (zh)
CN (1) CN109790334B (zh)
TW (1) TWI734839B (zh)
WO (1) WO20180623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7824A1 (ja) * 2017-05-11 2018-11-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0654A (ja) * 1982-01-13 1983-07-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イン共重合体組成物
EP0679685A1 (en) * 1994-04-25 1995-11-02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Resin composition for extruded forms
JP2004131635A (ja) * 2002-10-11 2004-04-30 Du Pont Mitsui Polychem Co Ltd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易開封性シール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9987B2 (ja) * 1994-04-25 2002-04-3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
JP3681488B2 (ja) * 1996-11-19 2005-08-10 三井・デュポンポリ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易開封性シール材料
JP4447707B2 (ja) * 1999-11-09 2010-04-07 東セロ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
KR100825347B1 (ko) * 2003-05-26 2008-04-28 듀폰-미츠이 폴리케미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계 중합체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개봉용이성 실링재료
US7892391B2 (en) * 2004-01-29 2011-02-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mpositions of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for heat-sealable easy opening packag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0654A (ja) * 1982-01-13 1983-07-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イン共重合体組成物
EP0679685A1 (en) * 1994-04-25 1995-11-02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Resin composition for extruded forms
JP2004131635A (ja) * 2002-10-11 2004-04-30 Du Pont Mitsui Polychem Co Ltd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易開封性シール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8048B2 (ja) 2021-07-21
CN109790334B (zh) 2021-09-24
TW201827224A (zh) 2018-08-01
TWI734839B (zh) 2021-08-01
JPWO2018062389A1 (ja) 2019-07-18
WO2018062389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8597C (zh) 乙烯共聚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TWI300426B (zh)
JP6424169B2 (ja) 熱シールのための可撓性フィル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容器
CN101084116A (zh) 热收缩膜及其中包封的制品
CN101117036A (zh) 层状膜组合、由其制备的包装以及使用方法
CN101022951B (zh) 层压材料
JP6035816B2 (ja) 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食品用包装袋
JP2021035771A (ja)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食品包装袋
KR20020060270A (ko) 에틸렌계 공중합체 조성물로 된 성형체
CN108070330A (zh) 密封胶用粘接剂及盖体材料用膜
JP2016147430A (ja) 二軸延伸エチレン重合体多層フィルム
ES2922183T3 (es) Métodos de preparación de una capa de sellado desprendible
MX2015002737A (es) Peliculas que contienen composiciones de polimero basado en etileno funcional.
CN109790334A (zh)
JP2004051675A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から得られるフィルム
TW202009140A (zh) 具有改善的抗穿刺效能的多層熱塑性薄膜
CN103079502A (zh) 造口术袋及制造其的膜
JP4206281B2 (ja) ポリエチレン系フィルム、その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らの用途
JP2017105174A (ja) 多層フィルム
EP3778232A1 (en) Laminate film, packaging material, and packaging body
JP4585811B2 (ja) ポリエチレン系多層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JP4906381B2 (ja) 易剥離性ヒートシール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09570A (ja) レトルト容器、レトルト包装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レトルト用包材
TW438820B (en) Use of ethylene Α-olefin copolymer and use of eth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JP2006205593A (ja) 紙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e Zhizhizi

Inventor after: Liu Chen

Inventor after: Yano Kim

Inventor before: Yue Zhizhizi

Inventor before: Liu Chen

Inventor before: Yano Kim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