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8827A - 防水性拉链 - Google Patents

防水性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8827A
CN109788827A CN201680089794.0A CN201680089794A CN109788827A CN 109788827 A CN109788827 A CN 109788827A CN 201680089794 A CN201680089794 A CN 201680089794A CN 109788827 A CN109788827 A CN 109788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head
waterproofness
crimping
flange
zi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7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8827B (zh
Inventor
萱原雅典
寺田峰登
三熊亮
谷口和哉
坂上祐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88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8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2Means for making slide fasteners gas or watert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A44B19/384Separable slide fasteners with quick ope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1)具有拉头(20)和拉头止动部件(30)。拉头(20)的凸缘部(25)具有从后口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26a)、和从直线部(26a)的端部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26b)。拉头止动部件(30)具有以跨在左右的防水性带(11)之间的方式配置的插入基部(34)、从插入基部(34)朝向链牙列(12)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和配置在各插入腿部(35a、35b)的外侧面的凸缘压接部(41),凸缘压接部(41)具有压接弯曲部(41b)、和从压接弯曲部(41b)的后端部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41a)。由此,即使拉头(20)被保持在从滑动极限位置偏离的滑动极限附近位置,也能发挥水密性。

Description

防水性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性拉链,尤其涉及具有拉头止动部件的防水性拉链,其中,该拉头止动部件具备防止水等液体侵入的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当进行海上运动等时,为了防寒对策和伤害预防对策等而多穿着具备防水性的防水服(防护服)。作为防水服,已知不使水侵入防水服内部的类型的干式防水服、和允许水向防水服内部侵入的类型的湿式防水服等,例如干式防水服多在极寒水域或污染水域这样的严酷环境下穿着。
另外,在这种防水服上设有当穿脱防水服时等开闭的开闭部或开口部,并在该开闭部或开口部安装有具备防水性的拉链(以下称为防水性拉链)。
防水性拉链通常具有在具备由弹性体构成的防水层的防水性带上形成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和能够沿着链牙列滑动的拉头。在这种防水性拉链中,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而使左右的防水性带的相对侧缘部彼此密接,由此防止水经由左右的防水性带之间从带表面侧渗入到带背面侧(或从带背面侧渗入到带表面侧)。
另外,在防水性拉链中的链牙列的两端部,与链牙列相邻地配置有使拉头的滑动停止并且规定拉头的滑动范围的拉头止动部件(也称为止件)、和由插棒、座棒及插座构成的分离嵌插件。在此,当在链牙列的两端部配置有止动部件时,将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完全闭合时拉头所抵接的拉链闭合方向侧的拉头止动部件(止件)作为第1止动部件(也称为上止),并将在完全打开左右的链牙列时拉头所抵接的拉链分离侧的拉头止部作为第2止动部件(也称为下止)。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8989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配置在防水性拉链的闭合方向侧的第1止动部件。
如图8及图9所示,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第1止动部件80与左右的链牙列的一端部相邻地跨着左右的防水性带71配置。该第1止动部件80向防水性带71的带表面(第1带面)侧和带背面(第2带面)侧鼓出而形成。
专利文献1的第1止动部件80具有:弯曲状的止挡部81,其配置在第1止动部件80的前端部,且带表背方向的厚度尺寸比拉头72的上下翼板之间的间隔大;和拉头插入部82,其从止挡部81朝向链牙列侧延伸,并插入拉头72的上下翼板之间(链牙引导路径内)。
第1止动部件80的拉头插入部82以在从上方观察拉头插入部82的主视时呈倒U字形的方式形成。该拉头插入部82具有以跨在左右的防水性带71之间的方式配置的插入基部83、和从插入基部83朝向链牙列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84、85。
另外,在拉头插入部82中,形成有当拉头插入部82插入到拉头72的上下翼板之间时由插入基部83和左右的插入腿部84、85包围并且容纳拉头72的引导柱73的容纳空间部88。
在左右的插入腿部84、85的端头部(后端部)的外侧缘部分别配置有与拉头72的左右凸缘部74压接的压接隆起部86。左右的各压接隆起部86与插入腿部84、85的外侧端缘相比进一步向外侧鼓出而形成,且与插入腿部84、85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相比向上下方向(带表背方向)鼓出而形成。
在拉头插入部82中的插入基部83的内侧缘部和左右的插入腿部84、85的内侧缘部形成有以包围容纳空间部88的方式向上下方向突出的突条部87。该突条部87分别突出设置在拉头插入部8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在拉头插入部82插入到拉头72内时分别与拉头72的上翼板的内表面和下翼板的内表面密接。
在具有专利文献1的第1止动部件80的防水性拉链70中,通过使拉头72向闭合方向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能够使左右的防水性带71的相对侧缘部彼此密接。由此,能够在左右的防水性带71之间确保水密性,防止水等液体经由左右的防水性带71之间从带表面侧渗入到带背面侧(或其相反方向)。
另外,通过使拉头72滑动至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并保持于此,拉头72的引导柱73从第1止动部件80的左右的插入腿部84、85的端头部之间通过,并如图9所示容纳在第1止动部件80的容纳空间部88内。与此同时,配置于第1止动部件80的上下的突条部87分别与拉头72的上翼板的内表面和下翼板的内表面密接。
另外,此时第1止动部件8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86的外侧面与拉头72的左右凸缘部74抵接,由此左右的插入腿部84、85被朝向内侧按压。由此,使左右的插入腿部84、85的端头部彼此压接,并且使突条部87的左右的端头部彼此压接。其结果是,突条部87的内侧区域与外侧区域由突条部87隔断,能够防止水等液体越过突条部87而侵入。
因此,在具有上述那种第1止动部件80的防水性拉链70中,通过使拉头72移动至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前端位置)并保持,不仅在配置有左右的链牙列的部分、在防水性拉链70的配置有第1止动部件80的拉链前端部也能确保防止水渗入的水密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98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例如具备上述专利文献1的第1止动部件80的防水性拉链70的情况下,通过使拉头72滑动至与第1止动部件80抵接并将其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如上所述将容纳拉头72的引导柱73的第1止动部件80的容纳空间部88密闭来发挥防水性(水密性)。
另一方面,在这种防水性拉链70中,当使拉头72滑动至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时,在拉头72的链牙引导路径中插入第1止动部件80的突条部87,且该插入的突条部87与拉头72的上翼板及下翼板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因此,有时拉头72的滑动阻力在突条部87插入至拉头72内之后变大,从而感觉滑动操作沉重。其结果是,可以想到不使拉头72充分滑动至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就无意识地使其停止在第1止动部件80的中途。
在像这样拉头72被保持在第1止动部件80的中途位置的情况下,由于第1止动部件8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86不与拉头72的左右的凸缘部74充分接触,所以不会形成容纳空间部88的密闭状态。其结果是,无法再恰当地发挥防水性拉链70原本具备的水密性。
另外,可以想到即使在拉头72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而发挥防水性拉链70的水密性的状态下,例如由于拉头72因一些弹力意外移动也会导致拉头72的位置从滑动极限位置向链牙列侧偏离。其结果是,还可以想到无法维持防水性拉链70的水密性,而允许水向防水服内流入。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提出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拉链,该防水性拉链形成为即使在拉头被保持在从由止动部件确定的规定的滑动极限位置稍微向内侧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恰当地发挥水密性,使防水功能的可靠性提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防水性拉链作为基本结构至少具有在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设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沿着所述链牙列滑动的拉头、和与所述链牙列的闭合方向侧的端部相邻配置的拉头止动部件,该防水性拉链中,所述拉头具有上翼板及下翼板、将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连结的引导柱、和配置在所述上翼板的左右侧缘部及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侧缘部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具有从所述拉头的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和从所述直线部的端部向外侧弯曲而延伸的弯曲部,所述拉头止动部件具有:以跨在左右的所述防水性带之间的方式配置并插入至所述拉头的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插入基部;从所述插入基部朝向所述链牙列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配置在所述插入腿部的端头部外侧面并与所述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和与所述上翼板的内表面及所述下翼板的内表面密接的翼板密接部,该防水性拉链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左右的所述凸缘压接部分别具有:与所述拉头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弯曲部对应地弯曲的压接弯曲部;和从所述压接弯曲部的后口侧端部朝向所述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
在这种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优选地,在所述拉头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所述止动部件的左右的所述插入腿部彼此压接且所述翼板密接部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和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凸缘压接部与所述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所述中央压接部分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具有后方压接区域,该后方压接区域在拉头滑动方向上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弯曲部之间的边界位置相比向所述拉头的后口侧延伸。
另外,由本发明提供的另一防水性拉链作为基本结构至少具有在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设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沿着所述链牙列滑动的拉头、和与所述链牙列的闭合方向侧的端部相邻配置的拉头止动部件,在该防水性拉链中,所述拉头具有上翼板及下翼板、将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连结的引导柱、和配置在所述上翼板的左右侧缘部及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侧缘部的凸缘部,所述拉头止动部件具有:以跨在左右的所述防水性带之间的方式配置并插入至所述拉头的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插入基部;从所述插入基部朝向所述链牙列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配置在所述插入腿部的端头部外侧面并与所述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和与所述上翼板的内表面及所述下翼板的内表面密接的翼板密接部,该防水性拉链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在所述拉头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所述止动部件的左右的所述插入腿部彼此压接且所述翼板密接部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即使在所述拉头从所述滑动极限位置移动而使得所述拉头的所述引导柱从所述拉头止动部件的所述插入基部分离、且所述翼板密接部被保持在与所述拉头的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密接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中央压接部分仍然得以维持。
在这种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优选地,所述凸缘部具有从所述拉头的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和从所述直线部的端部向外侧弯曲而延伸的弯曲部,左右的所述凸缘压接部分别具有:与所述拉头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弯曲部对应地弯曲的压接弯曲部;和从所述压接弯曲部的后口侧端部朝向所述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在所述拉头被保持在所述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凸缘压接部与所述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所述中央压接部分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具有后方压接区域,该后方压接区域在拉头滑动方向上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弯曲部之间的边界位置相比向所述拉头的后口侧延伸。
在上述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优选地,所述中央压接部分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定得比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直线部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小。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拉头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在所述拉头的所述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周面与配置于该后口侧端部周面的后方的所述插入腿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移动容许间隙,所述中央压接部分及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的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定得比所述移动容许间隙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尺寸大。
另外,优选地,所述中央压接部分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设定得比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小。
另外,优选地,所述中央压接部分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直线部的所述长度尺寸之差、以及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直线部的所述长度尺寸之差,设定得比所述链牙列的拉链链牙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尺寸的1/3大。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优选地,所述翼板密接部由连续地突出设置在所述插入基部及左右的所述插入腿部的内侧缘部的表背两面上的突条部形成,在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与所述凸缘部压接的状态下,在观察与带表背方向正交的截面时所述突条部包围所述拉头的所述引导柱,并将所述突条部的内侧区域保持为密闭状态。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至少具有在至少一个带面具备防水层的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形成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拉头、和与链牙列的闭合方向侧端部相邻配置的拉头止动部件(第1止动部件)。另外,拉头的凸缘部至少具备从拉头的后口到边界位置沿着拉头的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和从该边界位置向外侧弯曲而延伸的弯曲部。在该情况下,拉头的滑动方向是与防水性带的带长方向相同的方向。
另外,本发明的止动部件具有以跨在左右的防水性带之间的方式配置的插入基部、从插入基部朝向链牙列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配置在各插入腿部的端头外侧缘部并与拉头的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和与上翼板的内表面及下翼板的内表面密接的翼板密接部。另外,止动部件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不仅分别具有与拉头的凸缘部的弯曲部对应地弯曲的压接弯曲部,还分别具有从压接弯曲部的后口侧端部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
通过像这样止动部件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在后端部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不仅是拉头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以下简称为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在拉头被保持在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稍微向内侧离开的规定范围内的位置(以下称为滑动极限附近位置)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维持止动部件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与拉头的凸缘部的直线部压接而将止动部件的左右的插入腿部朝向内侧按压的状态、和通过该按压而左右的插入腿部彼此压接并且翼板密接部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即使像这样拉头被保持在上述滑动极限附近位置,也能确保止动部件将容纳拉头的引导柱的容纳空间部密闭的状态。因此,在防水性拉链的配置有止动部件的闭合方向侧的拉链端部,能够恰当地发挥水密性。因此,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能够比以往更加提高防水功能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在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或滑动极限附近位置的情况下,左右的拉链牙链带之间的密闭性和止动部件的容纳空间部的密闭性优异,因此不仅能够发挥防止液体渗入的水密性,还能发挥防止气体侵入的气密性。
在这种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在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止动部件的左右的插入腿部彼此压接且翼板密接部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和止动部件的凸缘压接部与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另外,这些中央压接部分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具有后方压接区域,该后方压接区域在拉头滑动方向上与凸缘部的直线部与弯曲部之间的边界位置相比向拉头的后口侧延伸。
若是具有这种形态的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的话,则即使拉头被保持在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稍微向内侧离开的滑动极限附近位置,通过上述中央接触部分和左右的外侧接触部分分别具有后方压接区域,也能维持中央压接部分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因此,在滑动极限附近位置也能维持容纳空间部的密闭状态,因此能够稳定地发挥防水性拉链的良好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另一防水性拉链至少具有在至少一个带面具备防水层的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形成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拉头、和与链牙列的闭合方向侧端部相邻配置的拉头止动部件(第1止动部件)。拉头止动部件具有以跨在左右的防水性带之间的方式配置的插入基部、从插入基部朝向链牙列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配置在各插入腿部的端头外侧缘部并与拉头的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和与上翼板的内表面及下翼板的内表面密接的翼板密接部。
另外,在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止动部件的左右的插入腿部彼此压接且翼板密接部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另外,在拉头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移动而使得拉头的引导柱从止动部件的插入基部分离、且止动部件的翼板密接部被保持在与拉头的上翼板及下翼板密接的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形成(维持)中央压接部分。
由此,不仅是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在拉头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稍微向内侧移动而使得拉头的引导柱从止动部件的插入基部分离、且止动部件的翼板密接部被保持在与拉头的上翼板及下翼板密接的上述滑动极限附近位置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维持止动部件将容纳拉头的引导柱的容纳空间部密闭的状态,恰当地发挥水密性及气密性。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比以往更加提高防水功能的可靠性。
在这种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拉头的凸缘部具有从拉头的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和从直线部的端部向外侧弯曲而延伸的弯曲部。止动部件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分别具有与拉头的凸缘部的弯曲部对应地弯曲的压接弯曲部、和从压接弯曲部的后口侧端部朝向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另外,在拉头被保持在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止动部件的凸缘压接部与凸缘部压接的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另外,中央压接部分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在拉头滑动方向上具有与凸缘部的直线部和弯曲部之间的边界位置相比向拉头的后口侧延伸的后方压接区域。
若是具有这种形态的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的话,则由于上述中央接触部分和左右的外侧接触部分具有后方压接区域,所以即使拉头被保持在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稍微向内侧离开的滑动极限附近位置,也能维持中央压接部分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因此,即使在滑动极限附近位置也能维持容纳空间部的密闭状态,从而能够稳定地发挥防水性拉链的良好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在具有上述形态的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中央压接部分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的至少一方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定得比凸缘部的直线部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小。由此,在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不仅能向拉头的链牙引导路径内插入并保持止动部件,还能插入并保持与该止动部件相邻配置的拉链链牙的至少一部分。其结果是,例如在防水性拉链被完全闭合的状态下,当对该防水性拉链施加了朝向带宽方向的外侧拉拽的横拉力时,能够维持被保持在链牙引导路径内的拉链链牙与拉头的凸缘部抵接、且左右的防水性带在链牙列的端部密接(压接)的状态。由此,能够恰当且稳定地发挥防水性拉链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拉头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在拉头的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周面与配置于该后口侧端部周面的后方的插入腿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移动容许间隙。另外,中央压接部分及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的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定得比移动容许间隙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尺寸大。
由此,即使拉头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移动而离开,直到拉头的引导柱的后口侧端头部的周面与左右的插入腿部接触为止,止动部件的外侧压接部分都与拉头的凸缘部压接,并且左右的插入腿部彼此及翼板密接部的左右端头部彼此都压接,因此也能恰当地发挥防水性拉链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中央压接部分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中的一方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设定得比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小。尤其是,中央压接部分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与凸缘部的直线部的长度尺寸之差、以及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中的一方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与凸缘部的直线部的长度尺寸之差,设定得比链牙列的拉链链牙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尺寸的1/3大,优选为比1/2大。
由此,在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与止动部件相邻配置的拉链链牙在比该拉链链牙的最大长度尺寸的1/4大的范围内、优选为1/3以上的范围内插入拉头的链牙引导路径内并保持于此。因此,即使对闭合状态的防水性拉链施加横拉力,也能稳定地维持左右的防水性带密接(压接)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中,翼板密接部由连续地突出设置在插入基部及左右的插入腿部的内侧缘部的表背两面上的突条部形成。另外,在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与凸缘部压接的状态下,在观察与带表背方向正交的截面时该突条部包围拉头的引导柱,并将突条部的内侧区域保持为密闭状态。
由于本发明的翼板密接部由突条部形成,所以能够获得将因翼板密接部的密接而导致的拉头的滑动阻力的增大抑制得小的效果。另外,不仅是拉头被保持在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是被保持在滑动极限附近位置且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与凸缘部压接的状态下,容纳拉头的引导柱的容纳空间部也被突条部密闭,从而能够恰当地发挥防水性拉链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拉头被保持在与第1止动部件抵接的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第1止动部件左侧的压接隆起部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第1止动部件右侧的压接隆起部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V-V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拉头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稍微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拉头进一步移动且左右的插入腿部分离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配置于防水性拉链的第1止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局部切缺地表示在以往的防水性拉链中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相同的结构且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就能进行多种多样的变更。
例如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对与链牙列的两端部相邻地配置有第1止动部件及第2止动部件的防水性拉链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包括与链牙列的分离方向侧的端部相邻地设有分离嵌插件来代替第2止动部件的防水性拉链。另外,在本发明中,拉链链牙只要是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塑成型来形成即可,拉链链牙的形状和尺寸等能够任意变更。
在此,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中拉头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及图4是放大表示图2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V-V线处的剖视图。此外,图2的剖视图示出了图5所示的II-II线处的截面。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防水性带的带长方向,说的是与拉头滑动的滑动方向相同的直线方向。尤其是,将以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闭合方向设为前方,并将以使链牙列的啮合解除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分离方向设为后方。
左右方向是指防水性带的带宽方向,是与防水性带的带面平行且与带长方向正交的方向。尤其是,将图1所示的防水性拉链的俯视图中的左方向及右方向分别设为左方及右方。上下方向是指与防水性带的带表背(正反)面正交的带表背方向,尤其是,将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且相对于防水性带配置有拉头的拉片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并将其相反侧的方向设为下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安装于防水服等拉链安装产品5的开口部5a(或开闭部)来使用。通过将图1所示的防水性拉链1闭合而发挥防水性拉链1的防水性,防止水等液体和空气经由防水性拉链1侵入拉链安装产品5的内部。
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具有:在防水性带11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形成有链牙列12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能够沿着左右的链牙列12滑动的拉头20;与链牙列12的闭合方向侧端部即前端部相邻配置的第1止动部件30(也称为第1拉头止动部件或上止件);和与链牙列12的分离方向侧端部即后端部相邻配置的第2止动部件50(也称为第2拉头止动部件或下止件)。
本实施方式的各拉链牙链带10具有防水性带11、和被注塑成型在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部的多个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13。左右的各链牙列12由在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部沿着带长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拉链链牙13形成。
防水性带11通过在呈带状织成或编成的带(拉链带)的带表面(第1带面)和带背面(第2带面)这两个面上设置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防水层而形成。此外,在本发明中,也能仅在拉链带的一个带面(例如带表面)上设置防水层来形成防水性带11。
拉链链牙13通过将聚甲醛、聚酰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固定形成于防水性带11的防水层。拉链链牙13具有以防水性带11上的带表背方向的中心位置为基准在表背方向(上下方向)上对称的形状。
拉链链牙13具有:长圆形状的啮合头部;从啮合头部连续地形成且具有中间变细的形状的颈部;从颈部连续地形成的主体部;从颈部及主体部向上下方向延伸出的薄板状的肩部;和从主体部的带内方侧端部分叉并沿带宽方向延伸出的前后一对翅片部。
在该情况下,拉链链牙13的翅片部以能够插入至拉头20的后述的上凸缘部25a与下凸缘部25b之间的厚度形成。另外,在啮合头部的顶端部(端头部)凹设有用于将啮合对象侧的拉链链牙13的肩部和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嵌入的未图示的嵌入凹部。
本实施方式的拉头20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头20具有拉头主体21、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21的未图示的拉片。拉头主体21具有:彼此平行地配置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将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连结的引导柱24;配置在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的左右侧缘部的左右的凸缘部25;和配置在上翼板22的上表面的拉片安装部28。
在该情况下,上翼板22和下翼板23以比引导柱24的前端面的位置更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当如后所述使拉头20滑动至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时,能够将第1止动部件30的后述的插入基部34在与拉头20的引导柱24相比的前方区域顺利插入至上翼板22与下翼板23之间。
另外,拉头主体21的凸缘部25具备下垂设置在上翼板22的左右侧缘部的左右的上凸缘部25a、和竖立设置在下翼板23的左右侧缘部的左右的下凸缘部25b。在上凸缘部25a与下凸缘部25b之间形成有使防水性带11穿插的带穿插间隙。
在该拉头主体21以将引导柱24夹在中间的方式设有左右的肩口。另外,在拉头主体21的后端设有后口。另外,在拉头主体21内,以由上翼板22、下翼板23及凸缘部25包围的方式形成有将左右的肩口与后口连通的大致Y字形的链牙引导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20中,如图2所示,各凸缘部25(即左右的上凸缘部25a和左右的下凸缘部25b)具有:从拉头20的后口沿着拉头20的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后方直线部26a;从后方直线部26a的前端向外侧弯曲并延伸的弯曲部26b;从弯曲部26b的前端沿相对于拉头20的滑动方向倾斜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中间直线部26c;和从中间直线部26c的前端边弯曲边延伸的肩口侧端头部26d。
在该情况下,凸缘部25的后方直线部26a有时也被称为平行部。另外,将凸缘部25中的后方直线部(平行部)26a与弯曲部26b的边界部分设为凸缘边界部,并将该凸缘边界部的在拉头滑动方向上的位置设为边界位置27而在图2中以单点划线图示。该边界位置27能够换称为弯曲部26b(尤其是弯曲部26b的内侧面)相对于后方直线部26a开始向外侧弯曲的部位。
本实施方式的第2止动部件50通过将热塑性弹性体进行注塑成型而以向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和带背面这两个面鼓出的方式形成。该第2止动部件50与链牙列12的后端部相邻配置,以确定拉头20的滑动范围的分离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后端极限位置)。
另外,第2止动部件50具有使拉头20抵接并停止的主体部51、和从主体部51向下方延伸出的延伸部52。在该情况下,主体部51具有在俯视时呈梯形的形态,并且与拉链链牙13相比带表背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形成得较大。延伸部52具有恒定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并沿着带长方向配置。另外,延伸部52的带表背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和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形成得比主体部51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中具有特征形态的第1止动部件30通过将热塑性弹性体进行注塑成型而以向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和带背面这两个面鼓出的方式形成。该第1止动部件30与链牙列12的前端部相邻配置,以确定拉头20的滑动范围的闭合方向侧的极限位置(前端极限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第1止动部件30具有:以跨着左右的防水性带11的方式配置并且具有比拉头20的上翼板22与下翼板23之间的间隔大的厚度尺寸的厚壁连结部31;从厚壁连结部31向下方延伸出并插入至拉头20的上翼板22与下翼板23之间(链牙引导路径内)的拉头插入部33;和在防水性带11的带背面侧从厚壁连结部31向前方延伸而配置的密封部32。在此,厚度尺寸是指防水性带11的带表背方向上的尺寸。
该第1止动部件30的厚壁连结部31以与拉头20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的前端缘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具有在俯视时朝向前方稍微呈凸状地弯曲的形状。此外,如图5所示,该厚壁连结部31以即使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也不与该拉头20接触的方式设置,但本发明的厚壁连结部31也可以形成为使拉头20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抵接而使拉头20停止的止挡部。
本实施方式的厚壁连结部31与拉头插入部33(尤其是后述的插入基部34)相比厚度尺寸设置得较大,在厚壁连结部31与拉头插入部33之间,在带表面侧和带背面侧形成有层差。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32在防水性带11的带背面侧跨着左右的防水性带11而配置,并在与厚壁连结部31相比靠前方的区域防止液体从左右的防水性带11之间泄漏。
第1止动部件30的拉头插入部33具有在俯视时呈倒U字形的形状,并具备能够使后述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开闭的弹性。该拉头插入部33的带表背方向上的厚度尺寸设定为能够插入至拉头20的上翼板22与下翼板23之间的大小。
本实施方式的拉头插入部33具有:与厚壁连结部31连结并且以跨在左右的防水性带11之间的方式沿带宽方向延伸配置的插入基部34;从插入基部34分叉并朝向左右的链牙列12分别延伸的左侧的插入腿部35a及右侧的插入腿部35b;和突出设置在插入基部34及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缘部的表背两面上的密接突条部38。另外,在拉头插入部33形成有在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由插入基部34和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包围的容纳空间部39,在该容纳空间部39内容纳拉头20的引导柱24。
拉头插入部33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从插入基部34以互不相同的长度形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左右的链牙列12中配置于最前端的拉链链牙13设于左侧的防水性带11,所以左侧的插入腿部35a形成得比右侧的插入腿部35b短。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左侧的插入腿部35a形成得比右侧的插入腿部35b长、或将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以相同长度形成。
左右的各插入腿部35a、35b分别具备具有一定厚度的腿片主体部36a、36b;和配置在插入腿部35a、35b的端头部(后端部)的外侧缘部并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和下凸缘部25b压接的压接隆起部37a、37b。在此,插入腿部35a、35b的端头部是指链牙列12侧的端部(后端部)。
压接隆起部37a、37b以与腿片主体部36a、36b相比向外侧鼓起的方式配置,并且具有比腿片主体部36a、36b大的厚度尺寸。另外,压接隆起部37a、37b的外侧面成为当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时压接的凸缘压接面(凸缘压接部)41。在该情况下,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和下凸缘部25b与第1止动部件30的压接隆起部37a、37b抵接(压接)而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位置成为拉头20的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
在该情况下,如图2~图4所示,压接隆起部37a、37b具有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的接触对象部分(即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中的后方直线部26a、弯曲部26b及中间直线部26c)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此,由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的外侧面形成的凸缘压接部41具有:与凸缘部25的后方直线部26a压接的第1压接直线部41a;与凸缘部25的弯曲部26b压接的压接弯曲部41b;和与凸缘部25的中间直线部26c压接的第2压接直线部41c。
左右的凸缘压接部41的第1压接直线部41a从压接弯曲部41b的后端沿着拉头20的滑动方向(带长方向)呈直线状向后方延伸。压接弯曲部41b以使左右的凸缘压接部41之间的间隔向后方逐渐减小的方式弯曲地形成。第2压接直线部41c从压接弯曲部41b的前端沿着相对于拉头20的滑动方向(带长方向)倾斜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腿部35a、35b而言,在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时,仅插入腿部35a、35b的压接隆起部37a、37b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相接触,插入腿部35a、35b的除压接隆起部37a、37b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不与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接触的非接触部。
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端头部(后端部)具有通过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压接而将各插入腿部35a、35b朝向内侧按压从而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相互压接的内侧压接面(内侧压接部)43。在该情况下,配置于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压接面43与左右的防水性带11的相对的带侧面形成为大致同一面。
另外,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分别具有在俯视时朝向内侧呈凸状弯曲的内侧弯曲面44,该内侧弯曲面44从上述内侧压接面43朝向插入基部34侧连续地配置。通过设有该内侧弯曲面44,如后所述,能够期待在使拉头20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朝向链牙列12的分离方向滑动时减少拉头20的滑动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的插入腿部35a的从第1压接直线部41a的外侧面到内侧压接面43为止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右侧的插入腿部35b的从第1压接直线部41a的外侧面到内侧压接面43为止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之和(即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配置有第1压接直线部41a的部分的宽度尺寸的合计),设定为比拉头20的后口侧端部处的左右的凸缘部25的后方直线部26a之间的间隔稍大。由此,当拉头20移动到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时,能够使该拉头20的左右的凸缘部25与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稳定地压接,且能够将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朝向内侧稳定地按压。
另外,在该情况下,拉头20的凸缘部25的上述后方直线部26a是指,在凸缘部25中,左右的凸缘部25之间的间隔(即从左侧的凸缘部25的内侧面到右侧的凸缘部25的内侧面为止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为上述“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配置有第1压接直线部41a的部分的宽度尺寸的合计”的大小以下的区域的部分。因此,在凸缘部25的后方直线部26a的前端部中有时也包含略向外侧弯曲的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若分别具备上述那种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和下凸缘部25b压接的凸缘压接面(凸缘压接部)41,则各插入腿部也可以不具备上述那种压接隆起部37a、37b,而是插入腿部整体具有一定厚度而形成。在像这样插入腿部整体以一定厚度形成的情况下,该插入腿部的端头部外侧面成为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压接的凸缘压接面(凸缘压接部)41。
本实施方式的拉头插入部33的密接突条部38连续地沿周向设置在插入基部34及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缘部。另外,该密接突条部38以能够与拉头20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压接的规定的高度尺寸突出设置在插入基部34及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表面及背面。在该情况下,密接突条部38除了该密接突条部38的端头部(后端部)之外以沿着插入基部34及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缘的方式配置在从该内侧缘分离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接突条部38的大小(宽度)能够任意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的一条密接突条部38分别突出设置在拉头插入部33的表面和背面,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拉头插入部33的表面及背面以并列的方式分别突出设置有连续的多条密接突条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在拉头插入部33设置密接突条部,而是插入基部34和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具有使它们的表面及背面与拉头20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整体密接的一定的高度尺寸(厚度尺寸)而形成。在该情况下,插入基部34及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整体形成与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密接的翼板密接部。
另外,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的端头部具有以使密接突条部38的高度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减小的方式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在将密接突条部38插入至拉头20的链牙引导路径内时,能够抑制密接突条部38的端头部挂到拉头20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从而提高拉头2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的端头部(后端部)配置有内侧压接面(内侧压接部)43,该内侧压接面43与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压接面43形成同一平面,且通过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压接而相互压接。
由此,当拉头20移动至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且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压接时,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的端头部与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端头部一起彼此压接,能够以不产生间隙的方式包围容纳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容纳空间部39。其结果是,能够使容纳空间部39成为水等液体和空气均不会侵入的密闭状态。
在这种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中,使拉头20沿闭合方向滑动,并如图2所示,使拉头20停止在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与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压接的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
在该情况下,第1止动部件30的拉头插入部33插入至拉头20的链牙引导路径内,且拉头插入部33的密接突条部38的顶端面(上端面及下端面)与拉头20的上翼板22的内表面及下翼板23的内表面密接。与此同时,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前端面与第1止动部件30的插入基部34的内侧缘(内侧缘面)抵接。另外,此时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朝向后口侧的后端部周面从配置在其后方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尤其是后端部的上述内侧弯曲面44)分离,在两者之间形成能够供拉头20的引导柱24移动的移动容许间隙45。
另外,在拉头20被保持在上述滑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如图2~图4所示,形成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该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成为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压接的部分。与此同时,在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之间,形成中央压接部分46,该中央压接部分46成为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压接面43彼此压接且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部分。
此时,上述中央压接部分46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具有与图2所示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的上述边界位置27相比向拉头20的后口侧呈直线状延伸的后方压接区域。尤其在该情况下,中央压接部分46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2、L3设定得比形成在拉头20的引导柱24与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之间的移动容许间隙45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尺寸L4大。
由此,如例如参照图6所述那样,即使使拉头20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朝向链牙列12的分离方向滑动,直到该拉头20的引导柱24与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接触为止,也都能维持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与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压接而形成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状态。与此同时,能够维持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端头部彼此压接以及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而形成中央压接部分46的状态。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容纳空间部39的密闭状态。在该状态下,形成在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前端面与插入基部34之间的间隙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大小为1.0mm~2.0mm。在该情况下,引导柱24与插入基部34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也可以置换成使拉头20从上述滑动极限位置朝向后方(链牙列12的分离方向)移动的距离,而不是实际进行测量。
另外,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具有与图2所示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的上述边界位置27相比向拉头20的肩口侧延伸的前方压接区域。该前方压接区域是如下所述的部分:在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面彼此接触的状态下,从以左侧的插入腿部35a的外侧面与左侧的凸缘部25接触的部位到以右侧的插入腿部35b的外侧面与右侧的凸缘部25接触的部位为止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为左右的凸缘部25的弯曲部26b中的对应部分之间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以上的大小的部分。
在该情况下,上述前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7与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7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2相加后的合计尺寸,比移动容许间隙45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尺寸L4大。由此,即使拉头20朝向链牙列12的分离方向在规定范围内移动,也能保持容纳空间部39的密闭状态而维持水密性。尤其在该情况下,更优选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7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2本身为比移动容许间隙45的最小长度尺寸L4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7设定为2.5mm以上5.0mm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彼此压接且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46也具有与边界位置27相比向拉头20的肩口侧延伸的前方压接区域。在该情况下,中央压接部分46的前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为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前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7以下的大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止动部件30中,如图2所示,当是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时,中央压接部分46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1和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7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2设定得比右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8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3小,并且设定得比凸缘部25的后方直线部26a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5小。
尤其在该情况下,中央压接部分46及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7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1、L2与凸缘部25的后方直线部26a的长度尺寸L5的差D设定得比拉链链牙13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尺寸的1/3大,优选为比1/2大。
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中,通过使拉头20朝向第1止动部件30滑动来使左右的链牙列12啮合,由此,能够使左右的防水性带11相互密接。
另外,通过使拉头20滑动至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并保持于此,如图2所示,第1止动部件30的拉头插入部33插入至拉头20的链牙引导路径内,并且拉头20的引导柱24从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之间通过并容纳在容纳空间部39内。另外,此时第1止动部件30的密接突条部38与拉头20的上翼板22的内表面及下翼板23的内表面密接。
另外,在将拉头20滑动至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时,拉头20的凸缘部25(即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与第1止动部件30的压接隆起部37a、37b的外侧面(凸缘压接面41)压接而形成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并且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前端面与第1止动部件30的插入基部34的内侧缘抵接。
与此同时,拉头20的凸缘部25与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压接,从而将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朝向内侧按压,由此,形成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彼此压接且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后端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46。
其结果是,容纳有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容纳空间部39和与密接突条部38相比靠外侧的区域由与拉头20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密接的密接突条部38隔断,容纳空间部39成为水等液体和空气均不会侵入的密闭状态。由此,安装于拉链安装产品5的开口部5a的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能够恰当地发挥防止水等液体和空气侵入拉链安装产品5的内部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另外,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止动部件30中,上述的中央压接部分46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分别具有与凸缘边界位置27相比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压接区域,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1、L2、L3设定得比上述移动容许间隙45的最小长度尺寸L4大。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当针对上述长度尺寸L1~L4示出具体尺寸时,中央压接部分46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1和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7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2设定为相同大小的2.3mm。右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8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3设定为3.7mm。另外,引导柱24与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之间的移动容许间隙45的最小长度尺寸L4设定为2.0mm。此外,在本发明中,长度尺寸L1~L4的具体大小并不受限定,而是能够任意变更。例如,上述的长度尺寸L1和长度尺寸L2只要比上述长度尺寸L4大即可,可以设定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长度尺寸L1~L4,例如即使在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上的拉头20因一些弹力意外滑动而导致拉头20的引导柱24从第1止动部件30的插入基部34的内侧缘稍微分离的情况下、或在使拉头20朝向第1止动部件30滑动时未使拉头20充分滑动至滑动极限位置而是无意识地使其停止在第1止动部件30的中途的情况下,只要拉头20被保持在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起的规定范围(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2mm)内的滑动极限附近位置,如图6所示,就能维持中央压接部分46的压接状态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压接状态。
换言之,若拉头20被保持在如下位置、即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前端面从第1止动部件30的插入基部34的内侧缘远离的远离距离为拉头20位于滑动极限位置时的上述移动容许间隙45的最小长度尺寸L4以下的位置,则能维持拉头20的上凸缘部25a及下凸缘部25b与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压接隆起部37a、37b彼此压接而形成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状态。另外与此同时,能够维持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彼此压接且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后端部彼此压接而形成中央压接部分46的状态。
其结果是,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防水性拉链1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使使拉头20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朝向链牙列12的分离方向滑动2mm以下的距离,也能稳定地确保水密性和气密性。
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在被安装于拉链安装产品5的开口部5a(或开闭部)的情况下,通过将拉头20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或从滑动极限位置起2mm以内的滑动极限附近位置,能够发挥水密性和气密性。因此,防水性拉链1所具备的防水功能的可靠性高,能够比以往更有效地防止水等液体和空气经由防水性拉链1侵入拉链安装产品5的内部。这种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例如更适用于不使水侵入防水服内部的干式防水服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中,在如图2所示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中央压接部分46及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1、L2、L3设定为拉头20的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的前端缘与第1止动部件30的密接突条部38的内壁面之间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尺寸L6以下的大小。
例如在被保持于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拉头20超出与上述最小长度尺寸L6相当的距离而滑动的情况下,密接突条部38的一部分不再与上翼板22的内表面及下翼板23的内表面密接,从而容纳空间部39的密闭状态被解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止动部件30中,直到变成密接突条部38的一部分不再与上翼板22的内表面及下翼板23的内表面密接而密闭状态解除的状态时位置,都无需维持中央压接部分46的压接状态和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压接状态。
因此,在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如上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及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1、L2、L3设定为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的前端缘与密接突条部38的内壁面之间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尺寸L6以下的大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如上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及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47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L1、L2与凸缘部25的后方直线部26a的长度尺寸L5之差D,设定为比拉链链牙13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尺寸的1/3大,优选为比1/2大。
由此,如图2所示,能够将配置于链牙列12的最前端的拉链链牙13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大于1/4的部分、优选为拉链链牙13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1/3以上的部分插入至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拉头20的链牙引导路径内并保持于此。
通过像这样将配置于最前端的拉链链牙13的一部分保持在拉头20的链牙引导路径内,例如即使是在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侧的滑动极限位置而防水性拉链1完全闭合的状态下施加了横拉力的情况下,也能在左右的链牙列12与第1止动部件30之间的部分恰当地防止左右的防水性带11之间形成间隙,从而稳定地维持防水性拉链1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中,当从图6所示的拉头20的引导柱24的后端部周面与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接触的状态如图7所示使拉头20朝向链牙列12的分离方向进一步滑动时,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一边由拉头20的引导柱24引导一边向拉头20的肩口侧相对地移动。
由此,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相互分离,并且密接突条部38的左右的后端部也相互分离,在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之间形成间隙。另外,该间隙根据拉头20的滑动距离的增大而逐渐扩大成拉头20的引导柱24能够通过的大小。通过像这样在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后端部之间形成间隙,成为容纳空间部39的密闭状态被解除而无法发挥水密性和气密性的状态。
此时,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如上所述具有从内侧压接面43朝向插入基部34侧连续地配置并且在俯视时呈凸状弯曲的内侧弯曲面44。由此,当第1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向拉头20的肩口侧相对地移动时,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的凸状内侧弯曲面44与拉头20的引导柱24滑动接触,由此,能够以一边使插入腿部35a、35b以向外旋转的方式打开一边向拉头20的肩口侧移动的方式促进插入腿部35a、35b的动作。其结果是,容易使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向拉头20的肩口侧移动,能够期待拉头20的滑动阻力减少。
附图标记说明
1 防水性拉链
5 拉链安装产品
5a 开口部
10 拉链牙链带
11 防水性带
12 链牙列
13 拉链链牙
20 拉头
21 拉头主体
22 上翼板
23 下翼板
24 引导柱
25 凸缘部
25a 上凸缘部
25b 下凸缘部
26a 后方直线部
26b 弯曲部
26c 中间直线部
26d 肩口侧端头部
27 边界位置
28 拉片安装部
30 第1止动部件
31 厚壁连结部
32 密封部
33 拉头插入部
34 插入基部
35a 左侧的插入腿部
35b 右侧的插入腿部
36a、36b 腿片主体部
37a、37b 压接隆起部
38 密接突条部
39 容纳空间部
41 凸缘压接面(凸缘压接部)
41a 第1压接直线部
41b 压接弯曲部
41c 第2压接直线部
43 内侧压接面(内侧压接部)
44 内侧弯曲面
45 移动容许间隙
46 中央压接部分
47 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
48 右侧的外侧压接部分
50 第2止动部件
51 主体部
52 延伸部
L1 中央压接部分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
L2 左侧的外侧压接部分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
L3 右侧的外侧压接部分的后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
L4 移动容许间隙的最小长度尺寸
L5 凸缘部的后方直线部的长度尺寸
L6 上下翼板的前端缘与密接突条部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长度尺寸
L7 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的前方压接区域的长度尺寸
D 长度尺寸L1、L2与长度尺寸L5之差

Claims (9)

1.一种防水性拉链,其至少具有在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部设有链牙列(12)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沿着所述链牙列(12)滑动的拉头(20)、和与所述链牙列(12)的闭合方向侧的端部相邻配置的拉头止动部件(30),在该防水性拉链(1)中,
所述拉头(20)具有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将所述上翼板(22)及所述下翼板(23)连结的引导柱(24)、和配置在所述上翼板(22)的左右侧缘部及所述下翼板(23)的左右侧缘部的凸缘部(25),所述凸缘部(25)具有从所述拉头(20)的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26a)、和从所述直线部(26a)的端部向外侧弯曲而延伸的弯曲部(26b),
所述拉头止动部件(30)具有:以跨在左右的所述防水性带(11)之间的方式配置并插入至所述拉头(20)的所述上翼板(22)与所述下翼板(23)之间的插入基部(34);从所述插入基部(34)朝向所述链牙列(12)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配置在所述插入腿部(35a、35b)的端头部外侧面并与所述凸缘部(25)压接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41);和与所述上翼板(22)的内表面及所述下翼板(23)的内表面密接的翼板密接部(38),
该防水性拉链(1)的特征在于,
左右的所述凸缘压接部(41)分别具有:与所述拉头(20)的所述凸缘部(25)的所述弯曲部(26b)对应地弯曲的压接弯曲部(41b);和从所述压接弯曲部(41b)的后口侧端部朝向所述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4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所述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所述插入腿部(35a、35b)彼此压接且所述翼板密接部(38)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46)、和所述止动部件(30)的所述凸缘压接部(41)与所述凸缘部(25)压接的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
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具有后方压接区域,该后方压接区域在拉头滑动方向上与所述凸缘部(25)的所述直线部(26a)与所述弯曲部(26b)之间的边界位置(27)相比向所述拉头(20)的后口侧延伸。
3.一种防水性拉链,其至少具有在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部设有链牙列(12)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0)、沿着所述链牙列(12)滑动的拉头(20)、和与所述链牙列(12)的闭合方向侧的端部相邻配置的拉头止动部件(30),在该防水性拉链(1)中,
所述拉头(20)具有上翼板(22)及下翼板(23)、将所述上翼板(22)及所述下翼板(23)连结的引导柱(24)、和配置在所述上翼板(22)的左右侧缘部及所述下翼板(23)的左右侧缘部的凸缘部(25),
所述拉头止动部件(30)具有:以跨在左右的所述防水性带(11)之间的方式配置并插入至所述拉头(20)的所述上翼板(22)与所述下翼板(23)之间的插入基部(34);从所述插入基部(34)朝向所述链牙列(12)延伸的左右的插入腿部(35a、35b);配置在所述插入腿部(35a、35b)的端头部外侧面并与所述凸缘部(25)压接的左右的凸缘压接部(41);和与所述上翼板(22)的内表面及所述下翼板(23)的内表面密接的翼板密接部(38),
该防水性拉链(1)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所述止动部件(30)的左右的所述插入腿部(35a、35b)彼此压接且所述翼板密接部(38)的左右端头部彼此压接的中央压接部分(46),
即使在所述拉头(20)从所述滑动极限位置移动而使得所述拉头(20)的所述引导柱(24)从所述拉头止动部件(30)的所述插入基部(34)分离、且所述翼板密接部(38)被保持在与所述拉头(20)的所述上翼板(22)及所述下翼板(23)密接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仍然得以维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25)具有从所述拉头(20)的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26a)、和从所述直线部(26a)的端部向外侧弯曲而延伸的弯曲部(26b),
左右的所述凸缘压接部(41)分别具有:与所述拉头(20)的所述凸缘部(25)的所述弯曲部(26b)对应地弯曲的压接弯曲部(41b);和从所述压接弯曲部(41b)的后口侧端部朝向所述后口沿着拉头滑动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压接直线部(41a),
在所述拉头(20)被保持在所述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有所述止动部件(30)的所述凸缘压接部(41)与所述凸缘部(25)压接的左右的外侧压接部分(47、48),
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具有后方压接区域,该后方压接区域在拉头滑动方向上与所述凸缘部(25)的所述直线部(26a)与所述弯曲部(26b)之间的边界位置(27)相比向所述拉头(20)的后口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2)设定得比所述凸缘部(25)的所述直线部(26a)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5)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拉头(20)被保持在闭合方向侧的滑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在所述拉头(20)的所述引导柱(24)的后口侧端部周面与配置于该后口侧端部周面的后方的所述插入腿部(35a、35b)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移动容许间隙(45),
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及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的各后方压接区域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L2、L3)设定得比所述移动容许间隙(45)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尺寸(L4)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L1)、和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中的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L2)设定得比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L3)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压接部分(46)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L1)与所述凸缘部(25)的所述直线部(26a)的所述长度尺寸(L5)之差(D)、以及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中的一方的所述后方压接区域的所述长度尺寸(L2)与所述凸缘部(25)的所述直线部(26a)的所述长度尺寸(L5)之差(D),设定得比所述链牙列(12)的拉链链牙(13)的拉头滑动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尺寸的1/3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板密接部(38)由连续地突出设置在所述插入基部(34)及左右的所述插入腿部(35a、35b)的内侧缘部的表背两面上的突条部(38)形成,
在左右的所述外侧压接部分(47、48)与所述凸缘部(25)压接的状态下,在观察与带表背方向正交的截面时所述突条部(38)包围所述拉头(20)的所述引导柱(24),并将所述突条部(38)的内侧区域保持为密闭状态。
CN201680089794.0A 2016-10-11 2016-10-11 防水性拉链 Active CN109788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0133 WO2018069971A1 (ja) 2016-10-11 2016-10-11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8827A true CN109788827A (zh) 2019-05-21
CN109788827B CN109788827B (zh) 2021-09-17

Family

ID=6190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794.0A Active CN109788827B (zh) 2016-10-11 2016-10-11 防水性拉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4756B2 (zh)
JP (1) JP6692589B2 (zh)
CN (1) CN109788827B (zh)
DE (1) DE112016007332T5 (zh)
TW (1) TWI621411B (zh)
WO (1) WO201806997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3055A (zh) * 2019-11-01 2021-05-11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
CN114641219A (zh) * 2019-12-12 2022-06-17 Ykk株式会社 拉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9352B2 (en) 2014-02-07 2015-09-22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container
US10781028B2 (en) 2014-02-07 2020-09-22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backpack
US10384855B2 (en) 2014-02-07 2019-08-20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nsulating device
USD934636S1 (en) 2014-09-08 2021-11-02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948954S1 (en) 2014-09-08 2022-04-19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787187S1 (en) 2014-09-23 2017-05-23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CN114224052B (zh) * 2015-11-02 2024-02-06 野醍冷却器有限责任公司 封闭系统和容器
USD801123S1 (en) 2016-02-05 2017-10-31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CN117243455A (zh) 2016-02-05 2023-12-19 野醍冷却器有限责任公司 绝热装置
USD802373S1 (en) 2016-02-05 2017-11-14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05851S1 (en) 2016-06-01 2017-12-26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29244S1 (en) 2017-04-25 2018-09-25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JP7228534B2 (ja) 2017-06-09 2023-02-24 イエティ クーラ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断熱デバイス
USD848219S1 (en) 2017-10-30 2019-05-14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929191S1 (en) 2019-11-15 2021-08-31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11242189B2 (en) 2019-11-15 2022-02-08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929192S1 (en) 2019-11-15 2021-08-31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11363860B2 (en) 2019-11-23 2022-06-21 Talon Technologies, Inc. Waterproof curved zippers
JP2023503233A (ja) 2019-11-23 2023-01-27 タロ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ッド 湾曲ジッパー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4433A (en) * 1955-08-22 1960-05-11 Goodrich Co B F Sealing closure end stop and seal
KR880000060Y1 (ko) * 1985-07-27 1988-03-08 요시다 고오교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체가 새지 않는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4825514A (en) * 1986-12-26 1989-05-02 Yoshida Kogyo K. K. Top stop for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EP0522366A1 (en) * 1991-06-28 1993-01-13 Ykk Corporation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US5253395A (en) * 1992-06-26 1993-10-19 Yoshida Kogyo K. K.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CN1939180A (zh) * 2005-09-29 2007-04-0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防水顶端止动件
US20090019675A1 (en) * 2007-05-16 2009-01-22 Riri Group S.A.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CN101444347A (zh) * 2007-11-30 2009-06-03 Ykk株式会社 用于流体密封拉链的拉头
CN101524205A (zh) * 2006-10-04 2009-09-09 瑞伊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密封的滑动拉锁
CN102599693A (zh) * 2011-01-24 2012-07-25 中山喜玛拉雅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防水拉链
CN202980434U (zh) * 2011-10-07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带
CN104053378A (zh) * 2012-01-30 2014-09-17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拉链
WO2016027310A1 (ja) * 2014-08-19 2016-02-2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止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745A (en) * 1969-12-18 1972-06-13 Goodrich Co B F Sealing closure
JPS58181209U (ja) * 1982-05-26 1983-12-03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S59120102A (ja) * 1982-12-27 1984-07-1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H0436659Y2 (zh) * 1987-12-25 1992-08-28
DE10030185B4 (de) * 2000-06-20 2005-06-09 Dynat Verschlußtechnik GmbH Fluiddichter Reißverschluß
JP4238229B2 (ja) * 2005-04-20 2009-03-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上止
CN102395293B (zh) * 2009-07-10 2015-03-11 Ykk株式会社 防水拉链
EP2724636B1 (en) * 2011-06-24 2017-07-19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WO2013136473A1 (ja) * 2012-03-14 2013-09-19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防水製品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4433A (en) * 1955-08-22 1960-05-11 Goodrich Co B F Sealing closure end stop and seal
KR880000060Y1 (ko) * 1985-07-27 1988-03-08 요시다 고오교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체가 새지 않는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4825514A (en) * 1986-12-26 1989-05-02 Yoshida Kogyo K. K. Top stop for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EP0522366A1 (en) * 1991-06-28 1993-01-13 Ykk Corporation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US5253395A (en) * 1992-06-26 1993-10-19 Yoshida Kogyo K. K.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CN1939180A (zh) * 2005-09-29 2007-04-0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防水顶端止动件
CN101524205A (zh) * 2006-10-04 2009-09-09 瑞伊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密封的滑动拉锁
CN101380160A (zh) * 2007-05-16 2009-03-11 瑞伊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密封拉链
US20090019675A1 (en) * 2007-05-16 2009-01-22 Riri Group S.A.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CN101444347A (zh) * 2007-11-30 2009-06-03 Ykk株式会社 用于流体密封拉链的拉头
CN102599693A (zh) * 2011-01-24 2012-07-25 中山喜玛拉雅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防水拉链
CN202980434U (zh) * 2011-10-07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带
CN104053378A (zh) * 2012-01-30 2014-09-17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拉链
WO2016027310A1 (ja) * 2014-08-19 2016-02-2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止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芳: "防水拉链申请态势及重点专利分析", 《河南科技》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3055A (zh) * 2019-11-01 2021-05-11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
CN112773055B (zh) * 2019-11-01 2022-11-01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
CN114641219A (zh) * 2019-12-12 2022-06-17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14641219B (zh) * 2019-12-12 2024-02-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69971A1 (ja) 2019-04-04
US20200037711A1 (en) 2020-02-06
WO2018069971A1 (ja) 2018-04-19
CN109788827B (zh) 2021-09-17
DE112016007332T5 (de) 2019-06-19
US11134756B2 (en) 2021-10-05
TWI621411B (zh) 2018-04-21
JP6692589B2 (ja) 2020-05-13
TW201813540A (zh) 201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8827A (zh) 防水性拉链
TWI468125B (zh) 滑件總成及上止擋
CN109770483B (zh) 防水拉链
US7591051B2 (en) Waterproof top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CN104042001B (zh) 拉头的上止码
TWI484927B (zh) zipper
CN104470395B (zh) 带扣
CN107681345A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794227A (en) Separating end for extruded fastener
CN105310194A (zh) 拉链组件和开尾拉链组件
TW200722000A (en) Slide fastener
US20070209170A1 (en)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CN106455766A (zh) 拉链用拉头
CN111867417B (zh) 拉链
TW201228608A (en) Zipper
CN105188456B (zh) 拉链
JPWO2011074055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8348049B (zh) 拉链
JP5822612B2 (ja) 複合ジッパー及びジッパー袋
CN110037394B (zh) 拉链牙链带
TWI556763B (zh) Zipper stopper
JP3191897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
CN102247037A (zh) 拉链
JP2006149707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エン
JP3184992U (ja) 連結フ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