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4339A - 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 Google Patents

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4339A
CN109774339A CN201810933536.7A CN201810933536A CN109774339A CN 109774339 A CN109774339 A CN 109774339A CN 201810933536 A CN201810933536 A CN 201810933536A CN 109774339 A CN109774339 A CN 109774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maintaining part
pair
cut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35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4339B (zh
Inventor
砂押贵光
小久保高弘
服部俊介
水谷企久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74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4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4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4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9/00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 B42C9/0056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applying tape or covers precoated with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 B42C9/0062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applying tape or covers precoated with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the tape being fed from a roller
    • B42C9/0068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applying tape or covers precoated with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the tape being fed from a roller on a single stack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3/00Book covers
    • B42D3/002Covers or strips provided with adhesive for binding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提供以主体的任意姿势可靠地保持粘着胶带的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实施方式的装订机构具有:基座部、胶带输送部、胶带切断部、胶带保持部和胶带保持驱动部。胶带输送部被上述基座部支承。胶带输送部送出粘着胶带。胶带切断部被上述基座部支承。胶带切断部切断送出的上述粘着胶带。胶带保持部能够保持送出的上述粘着胶带。胶带保持部设置有一对。胶带保持驱动部驱动上述一对胶带保持部。胶带保持驱动部利用上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同时保持送出的上述粘着胶带。

Description

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7年11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219380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背景技术
装订机构的主流是利用金属针的订书机来装订纸摞的边缘部。
另一方面,作为不损伤纸的装订机构公知一种利用粘着胶带来装订纸摞的边缘部的装订机构。例如,装订机构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或适用于便携式用途。装订机构大多以任意姿势来使用。
但是,有可能因装订机构主体的姿势而不能牢固地保持粘着胶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以主体的任意姿势可靠地保持粘着胶带的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实施方式的装订机构具有:基座部、胶带输送部、胶带切断部、胶带保持部和胶带保持驱动部。胶带输送部被上述基座部支承。胶带输送部送出粘着胶带。胶带切断部被上述基座部支承。胶带切断部切断送出的上述粘着胶带。胶带保持部能够保持送出的上述粘着胶带。胶带保持部设置有一对。胶带保持驱动部驱动上述一对胶带保持部。胶带保持驱动部利用上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同时保持送出的上述粘着胶带。
按照上述构成的装订机构,能够以主体的任意姿势可靠地保持粘着胶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装订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装订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基座部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胶带输送部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胶带切断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胶带切断部的图。图6的(a)是实施方式的胶带切断部的俯视图。图6的(b)和图6的(c)是实施方式的胶带切断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驱动基座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的图。图10的(a)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0的(b)和图10的(c)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的图。图13的(a)是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3的(b)是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驱动部的俯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驱动部的仰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装订单元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装订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装订机构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对装订机构1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装订机构1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装订机构1的侧视图。图1中示出了便携式的装订机构1。
如图1所示,装订机构1具备:把手2、杆3、4、基座部5、胶带输送部6(参照图2)、胶带切断部7、纸导向件12、盖导向件13、胶带粘贴部8、胶带保持部9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
例如,装订机构1悬挂设置于图中没有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装订机构1不与图像形成装置联动。装订机构1独立使用。通过使用装订机构1,能够在任意时机利用粘着胶带15(胶带切片16,参照图2)来装订图中没有示出的纸摞(被装订部件)。
对把手2进行说明。
使用装订机构1时把持把手2。例如,使用者用一只手把持把手2。例如,使用者用另一只手把持纸摞。通过由单手把持把手2,能够以任意姿势来使用装订机构1。
在图1中示出了使装订机构1上下立起时的姿势。在以下说明中,将上下方向(第一方向)中的把手2侧作为下方并将与把手2相反的相反侧作为上方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杆3(第一杆3)侧作为前方,并且将与杆3相反的相反侧作为后方。此外,将分别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第三方向)。此外,在左右方向上,将胶带保持部9侧作为右方向,并且将与胶带保持部9相反的相反侧作为左方向。
图3是实施方式的基座部5的立体图。在图3中除了基座部5以外还示出了把手2等。
如图3所示,把手2具备:把手主体20、带盘支承部21、基座连接部22和机构自重支持部23。例如,把手主体20、带盘支承部21、基座连接部22和机构自重支持部23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
把手主体20具有使用者能够握住的形状。把手主体20形成以越朝向上侧越位于前方的方式稍许倾斜的柱状。
带盘支承部21支承胶带带盘64(参照图2)。带盘支承部21从把手主体20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带盘支承部21设置有左右方向开口的圆形的贯通孔21h(以下也称为“圆孔21h”)。
基座连接部22连接基座部5。基座连接部22从带盘支承部21的前上部向上方伸出。
使用者把持把手主体20时,机构自重支持部23能够在手边支持装订机构1的自重。机构自重支持部23从把手主体20的上端部向后方突出。
对杆3、4进行说明。
图4是实施方式的胶带输送部6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胶带切断部7的立体图。图4中除了胶带输送部6以外还示出了第二杆4等。图5中除了胶带切断部7以外还示出了第一杆3等。
杆3、4是在使用装订机构1时使用者用手指等操作的操作部。对杆3、4施加朝向背离把手2的方向的作用力。杆3、4能够朝向接近把手2的方向移动。杆3、4前后设置有一对。一对杆3、4是第一杆3和第二杆4。
如图5所示,第一杆3位于把手2的前方。第一杆3以越朝向前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并上下延伸。第一杆3具备第一杆主体30和第一杆连结部31。第一杆3作为能够向上下驱动机构120(第一驱动机构,参照图9)输入动作的第一动作输入部发挥功能。
当操作第一杆3时,使用者的手指等与第一杆主体30抵接。第一杆主体30形成沿左右方向具有短边的长方形板状。
第一杆连结部31将第一杆3支承成能够转动。第一杆连结部31位于第一杆3的上端部。第一杆连结部31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开口的贯通孔31h(以下也称为“第一杆轴孔31h”。参照图9)。例如,图中没有示出的轴承设置于第一杆轴孔31h。
以下,将第一杆轴孔31h的轴线也称为“第一轴线”。第一杆3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具有第一轴线的轴部(虚拟轴)作为能够向胶带切断部7和上下驱动机构120(胶带保持驱动部10,参照图9)输入动作的动作输入轴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第二杆4以越朝向前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与第一杆3相比平缓地倾斜并上下延伸。如图4所示,第二杆4具备第二杆主体40和第二杆连结部41。第二杆4作为能够向胶带保持驱动部10中的前后驱动机构130(第二驱动机构,参照图12)输入动作的第二动作输入部发挥功能。
当操作第二杆4时,使用者的手指等与第二杆主体40抵接。如图2所示,第二杆主体40位于第一杆主体30和把手主体20的前后之间。第二杆主体40形成以前后宽度越朝向下侧越小的方式延伸的板状。
如图4所示,第二杆连结部41将第二杆4支承成能够转动。第二杆连结部41位于第二杆4的上端部。第二杆连结部41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42(以下也称为“第二杆轴42”)连结。
以下,将第二杆轴42的轴线也称为“第二轴线”。第二杆4能够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杆4和第二杆轴42一体转动。第二杆轴42作为能够向胶带输送部6和前后驱动机构130(胶带保持驱动部10,参照图12)输入动作的动作输入轴发挥功能。
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位于同一轴上。即,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备相互位于同一轴上的动作输入轴。
对基座部5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基座部5是支承装订机构1的构成要素的基台。基座部5固定于把手2。
基座部5具备基座块50和垫台55。
基座块50与把手2中的基座连接部22连接。基座块50形成上下延伸的块状。基座块50设置有四个轴承部51~54。
各轴承部51~54是在把基座块50沿左右方向开口的贯通孔(轴孔)内设置有轴承的部分。四个轴承部51~54上下隔开间隔配置。以下,有时从下侧依次将四个轴承部51~54称为“第一轴承部51”、“第二轴承部52”、“第三轴承部53”和“第四轴承部54”。
在垫台55上安装有刀具垫56。垫台55与基座块50的上部连接。垫台55从基座块50朝向右方延伸。
对胶带输送部6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胶带输送部6被基座部5支承。胶带输送部6与第二杆4联动来送出粘着胶带15(参照图2)。
如图2所示,胶带输送部6具备:胶带输送滚筒60、胶带施力滚筒61、施力滚筒支承部件62、胶带输送力传递机构63、胶带带盘64和剥离带盘65。
胶带输送滚筒60位于垫台55的后方。胶带输送滚筒60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以下,将胶带输送滚筒60的轴线也称为“输送滚筒轴线”。胶带输送滚筒60与第二杆4联动而绕输送滚筒轴线转动。
胶带施力滚筒61位于胶带输送滚筒60的上方。胶带施力滚筒61在上下方向上与胶带输送滚筒60相对。胶带施力滚筒61形成沿胶带输送滚筒60左右延伸的圆柱状。以下,将胶带施力滚筒61的轴线也称为“施力滚筒轴线”。胶带施力滚筒61从动于胶带输送滚筒60而绕施力滚筒轴线转动。
施力滚筒支承部件62将胶带施力滚筒61支承成能够绕施力滚筒轴线转动。施力滚筒支承部件62对胶带施力滚筒61施加朝向胶带输送滚筒60的作用力。施力滚筒支承部件62被第四轴承部54(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转动。例如,在施力滚筒支承部件62上安装有弹簧等施力部件(图中没有示出)。
胶带输送力传递机构63将由第二杆4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向胶带输送滚筒60传递。胶带输送力传递机构63作为联动切换机构发挥功能,该联动切换机构切换胶带输送部6与胶带切断部7联动的过程和不联动的过程。
如图4所示,胶带输送力传递机构63具备:第一齿轮63a、第二齿轮63b、第三齿轮63c、第四齿轮63d、传递中间轴63e和滚筒轴63f。
第一齿轮63a隔着基座块50与第二杆4位于相反侧。第一齿轮63a固定于第二杆轴42的右端部。第一齿轮63a与第二杆轴42一起转动。第二杆轴42被第一轴承部51(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绕第二杆轴线转动。在第二杆轴42的左端部固定有第二杆连结部41。
传递中间轴63e与第二杆轴42平行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传递中间轴63e位于第二杆轴42的上方。以下,将传递中间轴63e的轴线也称为“传递中间轴线”。传递中间轴63e被第二轴承部52(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绕传递中间轴线转动。
第二齿轮63b与第一齿轮63a啮合。第二齿轮63b固定于传递中间轴63e的右端部。第二齿轮63b与传递中间轴63e一起转动。
第三齿轮63c隔着基座块50与位于第二齿轮63b相反侧。第三齿轮63c固定于传递中间轴63e的左部。第三齿轮63c与传递中间轴63e一起转动。
滚筒轴63f与第二杆轴42平行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滚筒轴63f位于传递中间轴63e的上方。以下,将滚筒轴63f的轴线也称为“滚筒轴线”。滚筒轴线与输送滚筒轴线同轴。滚筒轴63f被第三轴承部53(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绕滚筒轴线转动。胶带输送滚筒60固定于滚筒轴63f的右端部。
第四齿轮63d隔着基座块50与胶带输送滚筒60位于相反侧。第四齿轮63d与第三齿轮63c啮合。第四齿轮63d经由离合器63g固定于滚筒轴63f的左部。
离合器63g仅向绕滚筒轴线的一个方向传递转动力。例如,离合器63g是单向离合器。
第四齿轮63d向图4中箭头V1方向转动时,第四齿轮63d通过经由离合器63g与滚筒轴63f连结,向滚筒轴63f传递动力。如果向滚筒轴63f传递动力,则胶带输送滚筒60与滚筒轴63f一起向箭头V1方向转动。即,将第二杆4向接近把手2的方向拉动时,胶带输送滚筒60转动。另一方面,使第二杆4向背离把手2的方向返回时,胶带输送滚筒60不转动。
如图2所示,胶带带盘64保持卷绕有带状粘着胶带15的原料滚筒。胶带带盘64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以下,将胶带带盘64的轴线也称为“带盘轴线”。胶带带盘64被带盘支承部21(参照图3)支承成能够绕带盘轴线转动。例如,胶带带盘64的左端部经由图中没有示出的轴承与带盘支承部21的圆孔21h嵌合(参照图3)。
如图2所示,粘着胶带15具备:粘着层15a、保护膜15b和剥离膜15c。保护膜15b覆盖粘着层15a厚度方向的一侧。剥离膜15c从与保护膜15b相反侧覆盖粘着层15a。剥离膜15c在粘着胶带15的使用前从粘着层15a剥离。剥离膜15c经由胶带施力滚筒61卷绕于剥离带盘65。
对胶带切断部7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胶带切断部7被基座部5支承。胶带切断部7与第一杆3联动来切断送出的粘着胶带15(参照图2)。
胶带切断部7具备:刀具输送机构70、刀具导向基座75和切断力传递机构78。
刀具输送机构70具备:旋转刀具71、刀具支承支架72、刀具导轨73和刀具导向块74。
旋转刀具71是圆形的切断刃。旋转刀具71能够沿左右方向切断送出的粘着胶带15(参照图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71a(以下也称为“刀具轴71a”)插入并通过旋转刀具71的中心部。旋转刀具71能够绕刀具轴71a旋转。
刀具支承支架72具备支架主体72a和刀具安装板72b。
支架主体72a形成上下具有厚度的板状。支架主体72a固定于刀具导向块74。
刀具安装板72b从支架主体72a的前端向下方伸出。在刀具安装板72b的下端部安装有刀具轴71a。
刀具导轨73沿左右方向延伸。
刀具导向块74被刀具导轨73支承成能够沿刀具导轨73的延伸方向移动。
刀具导向基座75是支承胶带切断部7的构成要素的基台。刀具导向基座75与基座块50的上端部连接。刀具导向基座75沿左右方向延伸。刀具导向基座75的左半部从下方支承刀具导轨73。刀具导向基座75的右半部比第一拉伸弹簧78q的初始长度长。
在刀具导向基座75的左端部设置有止动件76(参照图6)。在刀具导向基座75的右端部设置有弹簧连接部77。
切断力传递机构78进行积蓄动作,该积蓄动作沿与粘着胶带15的切断方向(右方向)相反方向(左方向)积蓄切断力。在积蓄动作后切断力传递机构78进行切断动作,该切断动作沿粘着胶带15的切断方向使所述切断力起作用。切断力传递机构78作为联动切换机构发挥功能,该联动切换机构切换图2所示的胶带输送部6与胶带切断部7联动的过程和不联动的过程。
如图5所示,切断力传递机构78具备:第五齿轮78a、第六齿轮78b、第七齿轮78c、第八齿轮78d、金属丝滑轮78e、第一金属丝78f、第二金属丝78g(参照图6)、第一惰轮78h、第二惰轮78i、金属丝输送块78j、图6所示的移动块78k、块侧第一滑轮78m、块侧第二滑轮78n、块侧惰轮78p、第一施力部件78q和第二施力部件78r。
如图5所示,第五齿轮78a固定于第一杆3的上端部(第一杆连结部31)的左侧部。第五齿轮78a与第一杆3一起绕第一轴线转动。
第六齿轮78b与第五齿轮78a啮合。第六齿轮78b能够绕传递中间轴线转动,并且经由轴承被传递中间轴63e(参照图4)支承。
第七齿轮78c位于第六齿轮78b的左侧。第七齿轮78c具有与第六齿轮78b不同的大小。第七齿轮78c与第六齿轮78b同轴且连接成一体。第七齿轮78c能够绕传递中间轴线转动,并且经由轴承被传递中间轴63e(参照图4)支承。第七齿轮78c与第六齿轮78b一起转动。
第八齿轮78d与第七齿轮78c啮合。第八齿轮78d能够绕滚筒轴线转动,并且经由轴承被滚筒轴63f(参照图4)支承。
金属丝滑轮78e位于第八齿轮78d的左侧。金属丝滑轮78e与第八齿轮78d同轴且连接成一体。金属丝滑轮78e能够绕滚筒轴线转动,并且经由轴承被滚筒轴63f(参照图4)支承。金属丝滑轮78e与第八齿轮78d一起转动。
第一金属丝78f连接金属丝滑轮78e和金属丝输送块78j。第一金属丝78f的第一端(一端)与金属丝滑轮78e连接。第一金属丝78f的第二端(另一端)与金属丝输送块78j连接。
如果金属丝滑轮78e向图5中箭头V2方向旋转,则第一金属丝78f卷绕于金属丝滑轮78e。即,将第一杆3向接近把手2的方向拉动时,金属丝滑轮78e向卷绕第一金属丝78f的方向旋转。
第一惰轮78h和第二惰轮78i安装于刀具导向基座75的左端部。
第一惰轮78h具有沿左右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以下也称为“第一惰轮轴”)。
第二惰轮78i具有沿上下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以下也称为“第二惰轮轴”)。第一惰轮轴和第二惰轮轴位于扭转的位置。
金属丝输送块78j形成沿左右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体状。如图6的(a)所示,金属丝输送块78j设置有收容移动块78k、块侧第二滑轮78n和块侧惰轮78p的收容槽79。以下,将在收容槽79中收容移动块78k的部分也称为“移动块引导槽79a”。移动块引导槽79a沿左右方向延伸。
移动块78k形成沿左右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体状。移动块78k能够沿移动块引导槽79a的延伸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移动。移动块78k内置有块侧第一滑轮78m。
第一金属丝78f从第一端侧依次架设于金属丝滑轮78e(参照图5)、第一惰轮78h、第二惰轮78i和块侧第一滑轮78m。
第二金属丝78g连接移动块78k和第二施力部件78r。第二金属丝78g的第一端与移动块78k连接。第二金属丝78g的第二端与第二施力部件78r连接。第二金属丝78g从第一端侧依次架设于块侧惰轮78p和块侧第二滑轮78n。
第一施力部件78q是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的拉伸螺旋弹簧。以下,将第一施力部件78q也称为“第一拉伸弹簧78q”。第一拉伸弹簧78q连接金属丝输送块78j和刀具导向基座75。第一拉伸弹簧78q的第一端与金属丝输送块78j连接。第一拉伸弹簧78q的第二端与刀具导向基座75右端部的弹簧连接部77连接。
第二施力部件78r是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的拉伸螺旋弹簧。以下,将第二施力部件78r也称为“第二拉伸弹簧78r”。第二拉伸弹簧78r连接金属丝输送块78j和第二金属丝78g。第二拉伸弹簧78r的第一端与金属丝输送块78j连接。第二拉伸弹簧78r的第二端与第二金属丝78g的第二端连接。
第一拉伸弹簧78q与第二拉伸弹簧78r具有相互不同的弹簧常数。在实施方式中,第二拉伸弹簧78r的弹簧常数K2比第一拉伸弹簧78q的弹簧常数K1大(K2>K1)。即,第二拉伸弹簧78r比第一拉伸弹簧78q硬。
对旋转刀具7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的(a)示出了将第一杆3向接近把手2的方向拉动前的初始状态。即,图6的(a)示出了第一金属丝78f最大程度从金属丝滑轮78e拉出的状态。
图6的(b)示出了将第一杆3向接近把手2的方向拉到第二杆4的位置时的状态。以下,将把第一杆3拉到第二杆4的位置的操作也称为“第一操作”(朝向图2所示的箭头A1方向的操作)。
图6的(c)示出了将第一杆3向接近把手2的方向从第二杆4的位置拉到把手2时的状态。以下,将把第一杆3从第二杆4的位置拉到把手2的操作也称为“第二操作”(朝向图2所示的箭头A2方向的操作)。
如果在第一操作中第一金属丝78f卷绕于金属丝滑轮78e(参照图5),则由于第二拉伸弹簧78r比第一拉伸弹簧78q硬,所以与第二拉伸弹簧78r相比第一拉伸弹簧78q先伸长(参照图6的(b))。如图6的(b)所示,如果第一拉伸弹簧78q伸长,则刀具导向块74沿刀具导轨73向左侧移动距离L1。如果刀具导向块74向左侧移动距离L1,则与止动件76抵接。
在第二操作中,移动块78k被第一金属丝78f牵引,沿移动块引导槽79a向左侧移动距离L2。如果完成第二操作,则成为图6的(c)的状态。在图6的(c)的状态下,第二拉伸弹簧78r被拉长,第一金属丝78f以距离L2的两倍卷绕于金属丝滑轮78e(参照图5)。
利用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能够进行切断力传递机构78的积蓄动作。切断力传递机构78朝向与粘着胶带15的切断方向相反方向将弹簧的作用力积蓄为切断力。
以下,将使第一杆3从把手2返回到第二杆4的位置的操作也称为“第三操作”,并且将使第一杆3从第二杆4的位置返回到原来位置(第一杆3的初始状态的位置)的操作也称为“第四操作”。第三操作和第四操作是朝向背离把手2的方向的操作。第三操作是朝向图2所示的箭头A3方向的操作。第四操作是朝向图2所示的箭头A4方向的操作。
在第三操作中,通过第二拉伸弹簧78r的恢复力起作用,移动块78k返回到图6的(b)的位置。
由于刀具导向块74利用第一操作而与止动件76抵接,所以第二操作和第三操作时,即使拉动第一杆3,也能够使旋转刀具71停止在图6的(b)的位置。
在第四操作中,通过第一拉伸弹簧78q的恢复力起作用,刀具导向块74从与止动件76的抵接位置返回到图6的(a)的位置。如图6的(a)所示,通过刀具导向块74返回,旋转刀具71沿左右方向切断送出的粘着胶带15(参照图2)。
利用第四操作能够进行切断力传递机构78的切断动作。切断力传递机构78朝向粘着胶带15的切断方向将弹簧的作用力作用为切断力。
对纸导向件12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纸导向件12将纸摞(图中没有示出)向胶带粘贴部8引导。纸导向件12位于垫台55的前方。如图1所示,纸导向件12形成使下方敞开的U形(倒U形)。在图2的侧视图中,纸导向件12从胶带粘贴部8侧向上方以直线状延伸后,向前上方弯曲延伸。
对盖导向件13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盖导向件13兼具有胶带粘贴部8的盖功能和纸摞的导向功能。
盖导向件13位于纸导向件12的后方。盖导向件13覆盖胶带粘贴部8的前部。
纸导向件12与盖导向件13沿前后方向相对。纸导向件12和盖导向件13的前后之间形成纸摞的插通路径。纸摞的插通路径朝向胶带粘贴部8的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之间上下以直线状延伸。
对胶带粘贴部8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胶带粘贴部8被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支承。胶带粘贴部8使切断的粘着胶带15(以下也称为“胶带切片16”)粘贴于纸摞。
胶带粘贴部8具备:第一滚筒81、第二滚筒82和滚筒施力支承部83。
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形成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沿前后方向相对。
滚筒施力支承部83分别将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支承成能够转动。滚筒施力支承部83对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施加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作用力。
例如,使纸摞的边缘部与胶带切片16一起插入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之间。由此,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按压纸摞,克服滚筒施力支承部83的作用力而向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即,第一滚筒81和第二滚筒82向纸摞的边缘部按压胶带切片16。由此,胶带切片16能够粘贴于纸摞的边缘部。
对胶带保持部9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胶带保持部9能够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如图14所示,胶带保持部9左右设置有一对。左右一对胶带保持部9前后背离。以下,对一对胶带保持部9中位于右侧的胶带保持部9(以下也称为“第一胶带保持部9A”)进行说明。由于位于左侧的胶带保持部9(以下也称为“第二胶带保持部9B”)具有与第一胶带保持部9A同样的构成,所以省略了详细说明。
图7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部9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第一胶带保持部9A(胶带保持部9)具备支柱91和保持板92。
支柱91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在支柱91的前表面安装有弹簧上端卡定部件93。
保持板92固定于支柱91的上端部。保持板92形成L形,该L形在从支柱91的上端部向上方立起后向左右方向内侧弯曲延伸。
保持板92前后设置有一对。一对保持板92以使纸摞能够插入并通过的方式背离。一对保持板92前后隔开间隔平行配置。如图14所示,一对胶带保持部9以相互的保持板92之间不重合的方式始终前后背离。
对胶带保持驱动部1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胶带保持驱动部10与杆3、4联动来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胶带保持驱动部10利用一对胶带保持部9同时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并提供给胶带粘贴部8。
胶带保持驱动部10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以使胶带切断部7能够在由一对胶带保持部9按压粘着胶带15时的粘着胶带15的保持部之间切断粘着胶带15。胶带保持驱动部10能够使一对胶带保持部9向粘着胶带15的输送方向(前方向)移动。胶带保持驱动部10能够使一对胶带保持部9向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胶带保持驱动部10沿上下方向交替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并且以沿前后方向交错的方式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
如图14所示,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备:支承机构100、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参照图8)、上下驱动机构120(第一驱动机构,参照图9)和前后驱动机构130(第二驱动机构,参照图12)。
对支承机构100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支承机构100支承一对胶带保持部9。支承机构100左右设置有一对。左右的支承机构100沿前后方向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以下,对一对支承机构100中位于右侧的支承机构100A(以下也称为“第一支承机构100A”)进行说明。由于位于左侧的支承机构100B(以下也称为“第二支承机构100B”)具有与第一支承机构100A同样的构成,所以省略了详细说明。
图7中除了第一胶带保持部9A以外还示出了第一支承机构100A。
如图7所示,第一支承机构100A(支承机构)具备:胶带保持块101、上下滑动导向件102、上下定位销103、上下施力部件104、导向销105、前后滑块106、前后施力部件107、齿条108和磁铁109。
胶带保持块101具备保持块主体101a和保持柱101b。
保持块主体101a形成沿上下方向具有厚度的块状。保持块主体101a设置有使支柱91能够插入并通过而上下开口的贯通孔101h(以下也称为“支柱插通孔101h”)。在保持块主体101a的前部设置有弹簧前端卡定爪101c。
保持柱101b形成从保持块主体101a向上方立起的柱状。在保持柱101b的下部前表面设置有弹簧下端卡定片101d。
上下滑动导向件102相对于胶带保持块101沿上下方向引导支柱91。上下滑动导向件102设置在支柱91和保持柱101b之间。
上下定位销103是用于使支柱91停止于规定的上下位置的销。上下定位销103形成从支柱91朝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圆柱状。
上下施力部件104相对于胶带保持块101对支柱91施加朝向下方的作用力。上下施力部件104是能够沿上下方向伸缩的拉伸螺旋弹簧。以下,将上下施力部件104也称为“上下伸缩弹簧104”。上下伸缩弹簧104连接支柱91和胶带保持块101。上下伸缩弹簧104的上端经由弹簧上端卡定部件93与支柱91连接。上下伸缩弹簧104的下端经由弹簧下端卡定片101d与保持柱101b连接。
导向销105相对于胶带保持块101沿前后方向引导前后滑块106。导向销105形成从保持块主体101a向上方立起的圆柱状。导向销105前后设置有一对。
前后滑块106能够相对于胶带保持块101沿前后方向移动。前后滑块106具备滑块主体106a和上方突出部106b。
滑块主体106a形成沿上下方向具有厚度的板状。滑块主体106a设置有使导向销105能够插入并通过而上下开口的贯通孔106h(以下也称为“销孔106h”)。销孔106h沿前后方向延伸。销孔106h设定前后滑块106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范围。销孔106h前后设置有一对。在滑块主体106a的前端设置有弹簧后端卡定爪106c。
上方突出部106b从滑块主体106a向上方突出。上方突出部106b位于前后一对销孔106h的前后之间。上方突出部106b能够从下方支承上下定位销103。即,上下定位销103能够搭在上方突出部106b的上表面上。
前后施力部件107相对于胶带保持块101对前后滑块106施加朝向后方的作用力。前后施力部件107是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的压缩螺旋弹簧。以下,将前后施力部件107也称为“前后伸缩弹簧107”。前后伸缩弹簧107连接前后滑块106和胶带保持块101。前后伸缩弹簧107的前端经由弹簧前端卡定爪101c与保持块主体101a连接。前后伸缩弹簧107的后端经由弹簧后端卡定爪106c与前后滑块106连接。
齿条108与小齿轮111(参照图14)啮合。齿条108安装于胶带保持块101。齿条108位于保持块主体101a的左右方向内端下部。
磁铁109安装于胶带保持块101。磁铁109位于保持块主体101a的左右方向外侧前端。磁铁109形成圆盘状。磁铁109具有能够与吸附板114(参照图8)接触的接触面。
对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进行说明。
图8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是支承胶带保持驱动部10的构成要素的基台。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位于垫台55(参照图2)的下方。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形成沿上下方向具有厚度的板状。
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设置有上下贯通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贯通孔110h。贯通孔110h在小齿轮轴111a的左右配置有一对。贯通孔110h形成沿前后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状。以下,将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中的贯通孔110h也称为“长方形孔110h”。支柱91(参照图7)插入并通过长方形孔110h。长方形孔110h是容许支柱91的前后移动的大小。
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设置有:小齿轮轴111a、前后滑动导向件112、滑块止动件113、吸附板114、弹簧下端连接部件115、第一上下驱动轴承部116、第二上下驱动轴承部117、第三上下驱动轴承部118和前后驱动轴承部119。
小齿轮轴111a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上表面的中央部向上方立起。小齿轮轴111a将小齿轮111(参照图14)支承成能够转动。如图14所示,由保持块主体101a侧的齿条108和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侧的小齿轮111构成齿轮齿条副机构。
如图8所示,前后滑动导向件112相对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沿前后方向引导胶带保持块101(参照图7)。前后滑动导向件112设置在保持块主体101a(参照图7)和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之间。前后滑动导向件112在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
滑块止动件113限制前后滑块106(参照图7)向后方的移动。滑块止动件113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后端向上方立起。如图14所示,滑块止动件113设置于能够与左右一对前后滑块106接触的位置。
如图8所示,吸附板114能够吸附于磁铁109(参照图7)的接触面。吸附板114形成L形,该L形在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前端向后方延伸后向上方弯曲延伸。例如,吸附板114由铁等金属制成。吸附板114安装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前部上表面。吸附板114配置在前后滑动导向件112的前方。吸附板114设置于能够与磁铁109的接触面接触的位置。
弹簧下端连接部件115安装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下表面。弹簧下端连接部件115形成L形,该L形在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向下方延伸后向左侧弯曲延伸。
第一上下驱动轴承部116将上下驱动机构120中的主轴121(参照图9)支承成能够转动。第一上下驱动轴承部116安装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前部下表面。第一上下驱动轴承部116形成朝向下方敞开的U形(倒U形)。第一上下驱动轴承部116具备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轴承部。左右一对轴承部经由轴承将主轴121支承成能够转动。
第二上下驱动轴承部117将上下驱动机构120中的连结轴126f(参照图9)支承成能够转动。第二上下驱动轴承部117安装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后部下表面。第二上下驱动轴承部117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向下方伸出。第二上下驱动轴承部117的下端部经由轴承将连结轴126f支承成能够转动。
第三上下驱动轴承部118将上下驱动机构120中的第四连杆126d(参照图9)支承成能够转动。第三上下驱动轴承部118安装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左部下表面。第三上下驱动轴承部118形成曲柄状,该曲柄状在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向下方伸出后向左侧弯曲延伸,此后向下方弯曲。第三上下驱动轴承部118经由转动销等将第四连杆126d的上下中间部支承成能够转动。
前后驱动轴承部119将前后驱动机构130中的前后驱动中心轴137e(参照图12)支承成能够转动。前后驱动轴承部119安装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前部下表面。前后驱动轴承部119位于第一上下驱动轴承部116的后方。前后驱动轴承部119形成为L形,该L形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向下方伸出后向后方弯曲延伸。前后驱动轴承部119经由轴承将前后驱动中心轴137e支承成能够转动。
对上下驱动机构120进行说明。
图9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120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120的图。图10的(a)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120的侧视图。图10的(b)和图10的(c)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120的动作说明图。图11是实施方式的上下驱动机构120的动作说明图。图10的(a)中示出了上下驱动机构120的初始状态。图10和图11中示出了第一胶带保持部9A。在图10和图11中,附图标记C1示出了第一杆轴孔31h的轴线(第一轴线)。
如图9所示,上下驱动机构120能够沿上下方向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参照图7)。上下驱动机构120具备:主轴121、臂122、123、弹簧上端连接部件124、上下驱动施力部件125和上下驱动连杆机构126。
主轴121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主轴121被第一上下驱动轴承部116支承成能够转动。在图10和图11中,附图标记C10示出了主轴121的轴心。
臂122、123固定于主轴121。臂122、123左右设置有一对。臂122、123从主轴121向后方延伸。在图10的(a)的初始位置上,臂122、123(图中仅图示了左侧的臂122)以越朝向后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前后延伸。左侧的臂122设置有沿臂12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122h(以下也称为“臂孔122h”)。
如图9所示,弹簧上端连接部件124固定于主轴121的右端部。弹簧上端连接部件124从主轴121向后方延伸。一对臂122、123、弹簧上端连接部件124和主轴121一体转动。
上下驱动施力部件125与弹簧上端连接部件124一起相对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对臂122、123施加朝向下方的作用力。上下驱动施力部件125是能够上下伸缩的拉伸螺旋弹簧。以下,将上下驱动施力部件125也称为“上下驱动弹簧125”。上下驱动弹簧125连接弹簧上端连接部件124和弹簧下端连接部件115。上下驱动弹簧125的上端与弹簧上端连接部件124连接。上下驱动弹簧125的下端与弹簧下端连接部件115连接。
上下驱动连杆机构126具备:第一连杆126a、第二连杆126b、第三连杆126c、第四连杆126d、连杆销126e、连结轴126f和触发器126g。
在图10的(a)的初始位置上,第一连杆126a以越朝向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且前后延伸。
第二连杆126b沿与第一连杆126a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图10的(a)的初始位置上,第二连杆126b以越朝向下侧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且上下延伸。
第三连杆126c沿与第二连杆126b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图10的(a)的初始位置上,第三连杆126c以越朝向前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且前后延伸。第三连杆126c的后端部与第二连杆126b的下端部连接成能够转动。
第四连杆126d沿与第三连杆126c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图10的(a)的初始位置上,第四连杆126d以越朝向下侧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且上下延伸。第四连杆126d的上端部与第三连杆126c的前端部连接成能够转动。第四连杆126d的上下中间部被第三上下驱动轴承部118支承成能够转动。在图10和图11中,附图标记C11示出了第四连杆126d的上下中间部的转动中心。
如图9所示,连杆销126e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连杆销126e的左端部固定于第一连杆126a的前端部。连杆销126e的右端部插入并通过臂孔122h。连杆销126e能够沿臂孔122h移动。
连结轴126f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连结轴126f的左端部固定于第二连杆126b的上端部。连结轴126f的右端部固定于第一连杆126a的后端部。连结轴126f被第二上下驱动轴承部117(参照图8)支承成能够转动。第一连杆126a、第二连杆126b和连结轴126f一体转动。在图10和图11中,附图标记C12示出了连结轴126f的轴心。
触发器126g利用与第一杆轴孔31h的轴线(第一轴线)平行的轴127能够转动地支承于第一杆3。第一杆3安装有止动件76。触发器126g利用弹簧等施力部件(图中没有示出)向止动件76施加作用力。
对上下驱动机构12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0的(a)的初始状态下,对臂122、123施加朝向下方的作用力。
如果在第一操作中拉动第一杆3,则触发器126g将第四连杆126d的下端部推向后方(参照图10的(b))。由此,如图10的(b)所示,第四连杆126d、第三连杆126c、第二连杆126b和第一连杆126a联动,将臂122、123推向上方。此时,臂123的后端部与支柱91下端抵接,将支柱91推向上方。由此,上下定位销103搭在上方突出部106b的上表面上。由此,一对保持板92设定在上方位置。
此外,如果在第一操作中拉动第一杆3,则触发器126g背离第四连杆126d(参照图10的(c))。由此,如图10的(c)所示,臂122、123利用上下驱动弹簧125的作用而返回下方。第一操作是图10所示的朝向箭头A1方向的操作。
如图11所示,如果在第四操作中使第一杆3返回,则第四连杆126d的下端部与触发器126g接触,从而使触发器126g向下方转动(参照图11的附图标记126g1)。此时,由于第四连杆126d的姿势不变化,所以臂122、123不动作。在第四操作的最后,第四连杆126d的下端部与触发器126g背离(参照图11的实线)。由此,利用施力部件(图中没有示出)的作用对触发器126g施加朝向止动件76的作用力而使其返回原来的姿势。第四操作是图11所示的朝向箭头A4方向的操作。
对前后驱动机构130进行说明。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130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130的图。图13的(a)是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130的侧视图。图13的(b)是实施方式的前后驱动机构130的动作说明图。图14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驱动部10的俯视图。图15是实施方式的胶带保持驱动部10的仰视图。图13中示出了第一胶带保持部9A。在图13中,附图标记C2示出了第二杆轴42的轴线(第二轴线)。
如图12所示,前后驱动机构130能够沿前后方向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参照图14)。前后驱动机构130具备:前后驱动基座131、前后驱动导向件132、弹簧前端连接部件133、弹簧后端连接部件134、前后驱动施力部件135(参照图15)、前后驱动销136、前后驱动连杆机构137和卡合机构140。
前后驱动基座131形成沿上下方向具有厚度的板状。前后驱动基座131位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下方。在前后驱动基座131的左部下表面安装有支承前后驱动销136的销支承部件131a。
前后驱动导向件132相对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向前后方向引导前后驱动基座131。前后驱动导向件132设置在前后驱动基座131和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之间。前后驱动导向件132设置于前后驱动基座13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弹簧前端连接部件133固定于前后驱动基座131的前端部下表面。弹簧前端连接部件133形成L形,该L形在沿前后驱动基座131的下表面向前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延伸。
弹簧后端连接部件134固定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后端部下表面。弹簧后端连接部件134形成L形,该L形在沿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的下表面向后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延伸。
前后驱动施力部件135(参照图15)相对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对前后驱动基座131施加朝向后方的作用力。前后驱动施力部件135是能够前后伸缩的拉伸螺旋弹簧。以下,将前后驱动施力部件135也称为“前后驱动弹簧135”。如图15所示,前后驱动弹簧135的前端与弹簧前端连接部件133连接。前后驱动弹簧135的后端固定于弹簧后端连接部件134。
如图12所示,前后驱动连杆机构137将由第二杆4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向前后驱动基座131传递。
前后驱动连杆机构137具备:第一前后驱动连杆137a、第二前后驱动连杆137b、第一前后驱动轴137c、第二前后驱动轴137d和前后驱动中心轴137e。
第一前后驱动连杆137a与第二杆4相比位于右方。在图13的(a)的初始位置上,第一前后驱动连杆137a以越朝向前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且前后延伸。
在图13的(a)的初始位置上,第二前后驱动连杆137b在从第一前后驱动连杆137a的前下端向上方延伸后,以越朝向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延伸。在第二前后驱动连杆137b的上部设置有沿第二前后驱动连杆137b上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138(以下也称为“第二前后驱动连杆孔138”)。
第一前后驱动轴137c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第一前后驱动轴137c的左端部固定于第二杆4的上下中间部中靠向第二轴线C2的部分。第一前后驱动轴137c的右端部被第一前后驱动连杆137a的后端部支承成能够转动。
第二前后驱动轴137d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第二前后驱动轴137d的左端部被第一前后驱动连杆137a的前端部支承成能够转动。第二前后驱动轴137d的右端部固定于第二前后驱动连杆137b的下端部。
前后驱动中心轴137e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前后驱动中心轴137e的左端部固定于第二前后驱动连杆137b的弯曲部。前后驱动中心轴137e的右端部被前后驱动轴承部119支承成能够转动。在图13中,附图标记C13示出了前后驱动中心轴137e的轴心。
如图15所示,卡合机构140具备卡合部件141和卡合施力部件142。
卡合部件141沿前后方向延伸。卡合部件141左右设置有一对。卡合部件141的前后中间部被前后驱动基座131的后部左右两侧部支承成能够转动。在图15中,附图标记C14示出了卡合部件141的前后中间部的转动中心。
卡合部件141具有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前表面141a。卡合部件141具有以越朝向后侧越位于左右方向内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外侧面141b。
卡合施力部件142以保持一对卡合部件141的姿势(前表面141a和倾斜外侧面141b的位置)的方式,对一对卡合部件141施加朝向左右方向外方的作用力。卡合施力部件142是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的拉伸螺旋弹簧。以下,将卡合施力部件142也称为“卡合弹簧142”。卡合弹簧14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卡合部件141的后端部连接。
对前后驱动机构1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3的(a)的初始状态下,前后驱动基座131利用前后驱动弹簧135的作用力对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施加朝向后方的作用力。
如果拉动第二杆4,则第一前后驱动连杆137a和第二前后驱动连杆137b联动,克服前后驱动弹簧135的作用力将前后驱动基座131推向前方(参照图13的(b))。由此,如图13的(b)所示,前后驱动基座131相对于胶带保持驱动基座110向前方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使第二杆4返回,则前后驱动基座131利用前后驱动弹簧135的作用力而返回后方(参照图13的(a))。
在图13的(a)的初始位置上,前后驱动基座131位于最后方时,卡合部件141与支柱91的下端部相比位于后方。此时,通过前后驱动基座131向前方移动,卡合部件141的前表面141a与支柱91的下端部接触,从而将胶带保持部9推向前方(参照图13的(b))。
由此,第一胶带保持部9A侧的齿条108使小齿轮111旋转,并且使第二胶带保持部9B侧的齿条108动作(参照图14)。即,通过第一胶带保持部9A向前方移动,第二胶带保持部9B向后方移动。
由于第二胶带保持部9B侧(向后方移动的一侧)的上下定位销103搭在上方突出部106b的上表面上,所以第二胶带保持部9B侧的支柱91的下端部未与卡合部件141的前表面141a接触(参照图15)。因此,第二胶带保持部9B不会与卡合部件141碰撞,能够与第一胶带保持部9A交错通过而向后方移动(参照图15)。
第二胶带保持部9B侧的前后滑块106利用滑块止动件113而停止向后方的移动(参照图14)。通过在前后滑块106停止于滑块止动件113的期间第二胶带保持部9B也向后方移动,前后滑块106相对于第二胶带保持部9B位于相对前方的位置上。在第二胶带保持部9B侧,承载有上下定位销103的上方突出部106b向前方移动。由此,利用上下伸缩弹簧104(参照图13)的作用力,第二胶带保持部9B侧的支柱91向下方移动,并且停止于滑块主体106a(参照图14)的后部上表面。
前后驱动基座131向后方移动时,未驱动胶带保持部9而为了下次操作而返回原来位置。此时,一对胶带保持部9中的一个在另一个的后方朝向下方移动并停止。卡合部件141使倾斜外侧面141b与支柱91的下端部接触并使其能够绕图15的转动中心C14转动。因此,前后驱动基座131与支柱91能够沿前后方向交错通过。交错通过后,一对卡合部件141利用卡合弹簧142而返回原来的姿势。因此,下次操作时,能够利用卡合部件141的前表面141a保持支柱91的下端部。
对杆3、4的联动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表1示出了杆3、4的联动动作的一例。
[表1]
如表1所示,如果拉动第一杆3,则驱动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体地说,如果将第一杆3拉到第二杆4的位置,则进行旋转刀具71的初始位置动作,并且一对胶带保持部9中仅位于前方的胶带保持部9向上方移动。
接着,如果拉动第一杆3和第二杆4,则驱动胶带切断部7、胶带输送部6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体地说,如果将第一杆3和第二杆4拉到把手2,则进行旋转刀具71的积蓄动作、粘着胶带15的输送动作和一对胶带保持部9的前后移动动作。一对胶带保持部9前后交错通过。此时,一对胶带保持部9中仅位于后方的胶带保持部9向下方移动。
接着,如果使第一杆3和第二杆4返回,则驱动胶带切断部7、胶带输送部6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体地说,如果使第一杆3返回到第二杆4的位置,使第二杆4返回到初始位置,则进行旋转刀具71的积蓄释放。此时,利用离合器63g的作用,粘着胶带15的输送动作不会返回。此外,胶带保持驱动部10中仅前后驱动基座131返回到初始位置。
接着,如果使第一杆3返回,则驱动胶带切断部7。具体地说,如果使第一杆3返回到初始位置,则由旋转刀具71进行粘着胶带15的切断动作(胶带切断动作)。
利用上述杆3、4的联动动作,一对胶带保持部9交替进行上方移动、后方移动、下方移动和前方移动。
按照实施方式,装订机构1具有:基座部5、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胶带保持部9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胶带输送部6被基座部5支承。胶带输送部6送出粘着胶带15。胶带切断部7被基座部5支承。胶带切断部7切断送出的粘着胶带15。胶带保持部9能够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胶带保持部9设置有一对。胶带保持驱动部10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胶带保持驱动部10利用一对胶带保持部9同时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按照以上的构成,起到以下效果。通过由一对胶带保持部9同时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与仅由一个胶带保持部件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的情况相比,能够牢固地保持粘着胶带15。因此,能够以主体的任意姿势可靠地保持粘着胶带15。
例如,在仅具备一个胶带保持部件的情况下,粘着胶带15的一端有可能因不注意而粘贴于装订机构1的构成部件(旋转刀具71等)。此外,在使用能够拉伸的胶带的情况下,切断时胶带有可能因不注意而伸长。即,在仅具备一个胶带保持部件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可靠地进行粘着胶带的保持和切断。相对于此,按照实施方式,由于能够由一对胶带保持部9牢固地保持粘着胶带15,所以能够可靠地对粘着胶带15进行保持和切断。
按照实施方式,装订机构1具备:把手2、杆3、4、基座部5、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胶带粘贴部8、胶带保持部9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对杆3、4施加朝向背离把手2的方向的作用力。杆3、4能够向接近把手2的方向移动。基座部5固定于把手2。胶带输送部6被基座部5支承。胶带输送部6与杆4联动来送出粘着胶带15。胶带切断部7被基座部5支承。胶带切断部7与杆3联动来切断送出的粘着胶带15。胶带粘贴部8使切断的粘着胶带15粘贴于纸摞。胶带保持部9能够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胶带保持驱动部10与杆3、4联动来驱动胶带保持部9。胶带保持驱动部10利用胶带保持部9来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并提供给胶带粘贴部8。按照以上的构成,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分别与杆3、4联动来驱动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部9,所以能够由一次操作(一个动作)来实现多个联动动作。此外,能够提供实现了非电动化的便携式的装订机构1。
此外,通过胶带保持驱动部10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以使胶带切断部7能够在由一对胶带保持部9按压粘着胶带15时的粘着胶带15的保持部之间切断粘着胶带15,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在粘着胶带15的送出方向两侧按压粘着胶带15的切断面,所以能够可靠地切断粘着胶带15。
此外,通过一对胶带保持部9分别具备以使纸摞能够插入并通过的方式背离的一对保持板92,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利用一对保持板92来按压纸摞的粘贴面,所以能够可靠地使切断的粘着胶带15粘贴于纸摞。
此外,通过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备相互位于同一轴上的动作输入轴(所述虚拟轴和第二杆轴42),起到以下效果。利用向动作输入轴的输入,能够使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一起动作。此外,与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分别具备不同的动作输入轴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装置构成的简单化和紧凑化。
此外,通过胶带保持驱动部10能够使一对胶带保持部9向粘着胶带15的输送方向移动,起到以下效果。能够利用一对胶带保持部9进一步送出由胶带输送部6送出的粘着胶带15。因此,能够使一对胶带保持部9具有作为胶带输送部6的功能。
此外,通过装订机构1具备切换胶带输送部6与胶带切断部7联动的过程和不联动的过程的联动切换机构(胶带输送力传递机构63和切断力传递机构78),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在胶带输送动作时避免进行胶带切断动作,所以能够可靠地切断粘着胶带15。
此外,通过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备能够沿上下方向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的上下驱动机构120和能够沿前后方向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的前后驱动机构130,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顺畅地进行一对胶带保持部9的上下移动和前后移动,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粘着胶带15的送出和切断。
此外,通过胶带保持驱动部10具备能够向上下驱动机构120输入动作的第一杆3和能够向前后驱动机构130输入动作的第二杆4,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分开进行向前后方向的胶带输送动作和向上下方向的胶带切断动作,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粘着胶带15的送出和切断。
此外,切断力传递机构78进行沿与粘着胶带15的切断方向相反方向积蓄切断力的积蓄动作和沿粘着胶带15的切断方向使所述切断力起作用的切断动作,通过胶带切断部7具备该切断力传递机构78,起到以下效果。能够利用积蓄动作来避免在胶带输送动作时进行胶带切断动作,并且能够利用切断动作可靠地切断粘着胶带15。
此外,通过切断力传递机构78具备弹簧常数不同的两个弹簧(第一拉伸弹簧78q和第二拉伸弹簧78r),起到以下效果。由于两个弹簧构成切断力传递机构78,所以能够实现装置构成的简单化。此外,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实现积蓄动作和切断动作。
此外,通过胶带保持驱动部10沿上下方向交替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并且沿前后方向交错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顺畅地进行一对胶带保持部9的动作,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粘着胶带15的送出和切断。
此外,通过还具备兼具有胶带切断部7的盖功能和纸摞的导向功能的盖导向件13,起到以下效果。与分别独立具备胶带切断部7的盖部件和纸摞的导向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而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通过牵引杆3、4来牵引各机构的弹簧,使杆3、4返回时,能够利用弹簧的恢复力使杆3、4返回到原来位置。即,由于使杆3、4返回时,不需要用手(手指)进行操作,仅通过使手放开杆3、4就能够完成,所以是适合的。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对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装订机构1具备把手2和杆3、4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装订单元201的立体图。
如图16所示,装订单元201不具备把手2和杆3、4。装订单元201可以具备驱动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的驱动电动机202。例如,驱动电动机202驱动动作输入轴。
按照第一变形例,通过装订单元201具备驱动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驱动部10的驱动电动机202,起到以下效果。由于能够利用驱动电动机202驱动胶带输送部6、胶带切断部7和胶带保持部9的每个,所以能够以电动方式实现多个联动动作。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实现安装(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订单元201。
对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纸摞的插通路径沿上下方向形成直线状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装订机构1B的侧视图。
如图17所示,装订机构1B可以还具备使纸摞的插通路径弯曲的弯曲导向件150。弯曲导向件150安装于纸导向件12的上端部。弯曲导向件150从纸导向件12的上端部以越朝向上侧越位于前方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延伸。
按照第二变形例,通过装订机构1B具备使纸摞的插通路径弯曲的弯曲导向件150,起到以下效果。能够对纸摞进行弯曲处理而使纸摞在边缘部成为错开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切断的粘着胶带15更可靠地粘贴于纸摞。例如,能够使形成纸摞的多张纸成为在边缘部以台阶状错开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装订机构具备两个杆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装订机构可以具备一个或三个以上的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胶带保持部设置有一对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胶带保持部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施力部件是螺旋弹簧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施力部件可以是板簧,也可以是橡胶等弹性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从杆到上下驱动机构、前后驱动机构的传递单元具备连杆机构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从杆到上下驱动机构、前后驱动机构的传递单元可以具备由齿轮组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粘着胶带具备剥离膜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粘着胶带可以不具备剥离膜。如果是不具备剥离膜的胶带,则作为不具备剥离带盘的构成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按照如上所述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其具备:基座部5;胶带输送部6,被基座部5支承,送出粘着胶带15;胶带切断部7,被基座部5支承,切断送出的粘着胶带15;一对胶带保持部9,能够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以及胶带保持驱动部10,驱动一对胶带保持部9,利用一对胶带保持部9同时保持送出的粘着胶带15,通过具备上述部件,能够提供一种装订机构1,该装订机构1能够以主体的任意姿势可靠地保持粘着胶带15。
对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进行了提示而并不是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并且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与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内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部;
胶带输送部,被所述基座部支承,所述胶带输送部送出粘着胶带;
胶带切断部,被所述基座部支承,所述胶带切断部切断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
一对胶带保持部,能够保持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以及
胶带保持驱动部,驱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并利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同时保持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带保持驱动部驱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以使所述胶带切断部能够在由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按压所述粘着胶带时的所述粘着胶带的保持部之间切断所述粘着胶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分别具备以使被装订部件能够插入并通过的方式背离的一对保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带输送部、所述胶带切断部以及所述胶带保持驱动部具备相互位于同一轴上的动作输入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带保持驱动部能够使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向所述粘着胶带的输送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联动切换机构,所述联动切换机构切换所述胶带输送部与所述胶带切断部联动的过程和不联动的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带保持驱动部具备:
第一驱动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能够沿第二方向驱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动作输入部,能够向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输入动作;以及
第二动作输入部,能够向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输入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带切断部具备切断力传递机构,所述切断力传递机构进行沿与所述粘着胶带的切断方向相反的相反方向积蓄切断力的积蓄动作和沿所述粘着胶带的切断方向使所述切断力起作用的切断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力传递机构具备弹簧常数不同的两个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带保持驱动部沿第一方向交替驱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并且以使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沿第二方向交错通过的方式驱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盖导向件,所述盖导向件兼具有所述胶带切断部的盖功能和被装订部件的导向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被装订部件的插通路径弯曲的弯曲导向件。
14.一种装订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把手;
杆,被朝向背离所述把手的方向施力,能够朝向接近所述把手的方向移动,
基座部,固定于所述把手;
胶带输送部,被所述基座部支承,所述胶带输送部与所述杆联动来送出粘着胶带;
胶带切断部,被所述基座部支承,所述胶带切断部与所述杆联动来切断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
胶带粘贴部,使切断的所述粘着胶带粘贴于纸摞;
胶带保持部,能够保持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以及
胶带保持驱动部,与所述杆联动来驱动所述胶带保持部,并且利用所述胶带保持部来保持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并提供给所述胶带粘贴部。
15.一种装订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部;
胶带输送部,被所述基座部支承,所述胶带输送部送出粘着胶带;
胶带切断部,被所述基座部支承,所述胶带切断部切断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
一对胶带保持部,能够保持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
胶带保持驱动部,驱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并且利用所述一对胶带保持部同时保持送出的所述粘着胶带;以及
驱动电动机,驱动所述胶带输送部、所述胶带切断部以及所述胶带保持驱动部。
CN201810933536.7A 2017-11-14 2018-08-16 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Active CN109774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380A JP2019089253A (ja) 2017-11-14 2017-11-14 綴じ機構および綴じユニット
JP2017-219380 2017-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4339A true CN109774339A (zh) 2019-05-21
CN109774339B CN109774339B (zh) 2020-10-13

Family

ID=6643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3536.7A Active CN109774339B (zh) 2017-11-14 2018-08-16 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4810B2 (zh)
JP (1) JP2019089253A (zh)
CN (1) CN1097743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1936B2 (ja) 2018-12-04 2022-09-2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綴じ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4817A (en) * 1983-04-08 1985-08-13 Sullivan Denis P O Automatic bundle-tying tool
JPH0789270A (ja) * 1993-09-27 1995-04-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Idカード作成システム
CN1121465A (zh) * 1994-08-03 1996-05-01 株式会社皮卡德 使用带或装订带的装订机
JPH1169269A (ja) * 1997-08-22 1999-03-09 Nisca Corp 記録媒体発行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発行方法
JP2000141845A (ja) * 1998-11-11 2000-05-23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インクリボンのテンション制御方法
JP2003104591A (ja) * 2002-05-27 2003-04-09 Nisca Corp カード記録装置
US20030164982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Lien Brent D. Card cleaner roller assembly
JP2010089300A (ja) * 2008-10-06 2010-04-22 Nisca Corp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CN102458867A (zh) * 2009-04-28 2012-05-16 迪默公司 用于标签打印机中的盒
CN103381717A (zh) * 2012-05-02 2013-11-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胶带盒
JP2016157369A (ja) * 2015-02-26 2016-09-01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カードプリン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79356A1 (en) 1991-12-16 1993-06-17 Murray O. Meetze Removable set retaining system for copy sheets
JPH0924682A (ja) 1995-07-12 1997-01-28 Konohana:Kk 冊子類の手動式背貼り装置
JP4761303B2 (ja) 2005-11-30 2011-08-3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0185A (ja) * 2008-02-12 2009-08-27 Nisca Corp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34020B2 (ja) 2012-05-09 2016-06-15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レード シート積層体の綴じ構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綴じ装置及び綴じ方法
JP2014177056A (ja) 2013-03-15 2014-09-25 Ricoh Co Ltd 用紙綴じ装置、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20221B2 (ja) 2014-07-29 2018-05-09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綴じ装置
JP2016055616A (ja) * 2014-09-08 2016-04-21 徹 神門 粘着テープを使用した書類綴じ具
JP6471471B2 (ja) * 2014-11-21 2019-02-20 コクヨ株式会社 綴じ機に用いられる切込刃
JP6816948B2 (ja) * 2015-02-05 2021-01-20 株式会社東芝 テープの剥離方法、紙葉類の綴じ方法、紙葉類の綴じ装置及び粘着テープ
JP6837815B2 (ja) * 2016-11-25 2021-03-03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綴じ装置、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7640B2 (ja) 2016-11-25 2021-03-24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さばき装置、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4817A (en) * 1983-04-08 1985-08-13 Sullivan Denis P O Automatic bundle-tying tool
JPH0789270A (ja) * 1993-09-27 1995-04-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Idカード作成システム
CN1121465A (zh) * 1994-08-03 1996-05-01 株式会社皮卡德 使用带或装订带的装订机
JPH1169269A (ja) * 1997-08-22 1999-03-09 Nisca Corp 記録媒体発行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発行方法
JP2000141845A (ja) * 1998-11-11 2000-05-23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インクリボンのテンション制御方法
US20030164982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Lien Brent D. Card cleaner roller assembly
JP2003104591A (ja) * 2002-05-27 2003-04-09 Nisca Corp カード記録装置
JP2010089300A (ja) * 2008-10-06 2010-04-22 Nisca Corp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CN102458867A (zh) * 2009-04-28 2012-05-16 迪默公司 用于标签打印机中的盒
CN103381717A (zh) * 2012-05-02 2013-11-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胶带盒
JP2016157369A (ja) * 2015-02-26 2016-09-01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カードプリン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4339B (zh) 2020-10-13
US10744810B2 (en) 2020-08-18
JP2019089253A (ja) 2019-06-13
US20190143732A1 (en)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0115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1597B2 (ja) 用紙折り装置
US6168154B1 (en) Sheet handling device for continually fed sheets which are aligned and moved from first to second storage locations
CN109774339A (zh) 装订机构和装订单元
CN102602736B (zh) 纸张折叠装置、成像系统和纸张折叠方法
JP4135289B2 (ja) 上下分離タイプのステープル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CN105632021A (zh) 一种扎把机纵向理齐及防漏扎机构
EP2077232B1 (en) Tape binding device
TW521056B (en) Binder
KR101426674B1 (ko) 코일 결속 장치
JP6664669B2 (ja) 製本装置
JP2012246083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6409A (ja) 中折り冊子成形装置
JP3106346B2 (ja) 封筒自動封緘装置
JP2750294B2 (ja) 結束機のための袋押え装置
JP5862230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5651537A (en) Stacked sheet clamping device for a stapler
FR2703342A1 (fr) Appareil de tri de feuilles d'une machine de copie.
JPH04129680A (ja) マガジン固定型電動ホッチキス
CN105730805A (zh) 标签条带供应装置
US195098A (en) Improvement in grain-binders
JP2003205913A (ja) クリップ結束機における脚寄せ機構
JP4582600B2 (ja) ステープラ
JP4560926B2 (ja) 袋結束機における操作レバーの緩衝機構
JP3986841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