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5546B - 外伸叉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伸叉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5546B
CN109715546B CN201780055250.7A CN201780055250A CN109715546B CN 109715546 B CN109715546 B CN 109715546B CN 201780055250 A CN201780055250 A CN 201780055250A CN 109715546 B CN109715546 B CN 109715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rigger
longitudinal
vehicle width
lateral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52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5546A (zh
Inventor
津山畅之
阿图尔·钱德拉·特里帕西
达南杰·德斯穆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dan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dan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dano Ltd filed Critical Tadan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15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5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5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5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72Counterweights or supports for balancing lifting couples
    • B66C23/78Supports, e.g. outriggers, for mobile c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9/00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 B60S9/02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for only lifting or supporting
    • B60S9/10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for only lifting or supporting by fluid pressure
    • B60S9/12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for only lifting or supporting by fluid pressure of telescopic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伸叉架装置,搭载于车辆上且能够取得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外伸叉架装置被构成为,具备:前侧横外伸叉架及后侧横外伸叉架,前侧横外伸叉架及后侧横外伸叉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邻接,并且,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错开配置,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伸缩;前侧纵外伸叉架,其在前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在使用状态下配置于前侧横外伸叉架的下方,在收纳状态下比前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靠后方配置;后侧纵外伸叉架,其在后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在使用状态下配置于后侧横外伸叉架的下方,在收纳状态下比后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靠前方配置。由此,增大了使用状态下的外伸叉架装置的伸出宽度。

Description

外伸叉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伸叉架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装载型汽车起重机的收纳时能够将纵外伸叉架配置于上方的外伸叉架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0所示,装载型汽车起重机100在通用卡车110的驾驶室111与载物台112之间的车辆框架113上搭载有小型吊车120。小型吊车120设置在固定于车辆框架113上的基座121上。在这种基座121上安装有外伸叉架装置122。
一般而言,外伸叉架装置122由横向固定于基座121上的横外伸叉架123和纵向固定于横外伸叉架123的顶端的纵外伸叉架124构成。纵外伸叉架124在下端具有浮体。在作业开始时(也称为外伸叉架装置的使用状态。),这种外伸叉架装置122将横外伸叉架123伸出并且将纵外伸叉架124伸长,从而使所述浮体接地。由此,确保装载型汽车起重机100的稳定。此外,在作业结束时(也称为外伸叉架装置的收纳状态。),外伸叉架装置122使纵外伸叉架124收缩并将横外伸叉架123拉回,从而对外伸叉架装置122进行收纳。这种收纳状态下的外伸叉架装置的横宽尺寸,在确保行驶中的安全方面考虑不能超过车辆的宽度尺寸。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在收纳状态下防止起重机的辅助机械或燃料罐与纵外伸叉架的干涉的外伸叉架装置的结构。在这种被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的情况下,设置在纵外伸叉架的基端部(使用状态下的上端部)的轴套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横外伸叉架的侧端(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的轴承所支承。这样的纵外伸叉架通过以上述轴套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以顶端部(使用状态下的下端部)朝向上方的状态而被收纳。
然而,在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中,为了在收纳状态下,将纵外伸叉架在车宽方向上的外端面收在车辆的最大宽度以内,需要使横外伸叉架的侧端位置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设置纵外伸叉架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量。因此,横外伸叉架在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变短,无法在使用状态下增大外伸叉架装置的伸出宽度。其结果为,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限制了吊车的作业稳定性的提升。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外伸叉架装置,该外伸叉架装置具有伸缩式的横外伸叉架的横梁内箱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横梁内箱的顶端部的侧面(起重机车身在前后方向上的前表面或者后表面的侧壁)上的纵外伸叉架。除此之外,作为与外伸叉架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已知一种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结构。即使在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增大使用状态下的外伸叉架装置的伸出宽度上也存在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4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1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平6-505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能够增大使用状态下的外伸叉架装置的伸出宽度的外伸叉架装置。
一种外伸叉架装置,搭载于车辆并且能够取得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其中,所述外伸叉架装置具备:前侧横外伸叉架,其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伸缩;后侧横外伸叉架,其能够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伸缩,并且相对于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错开配置,且以与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后方相邻的方式设置;前侧纵外伸叉架,其在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在所述使用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下方,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比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靠后方配置;以及后侧纵外伸叉架,其在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在所述使用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的下方,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比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靠前方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外伸叉架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伸出宽度的外伸叉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外伸叉架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纵外伸叉架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纵外伸叉架的收缩动作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纵外伸叉架的转动动作(收纳初期)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纵外伸叉架的转动动作(收纳中期)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纵外伸叉架的转动动作(收纳后期)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纵外伸叉架的转动动作(收纳末期)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装载型汽车起重机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而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进行说明。
(关于外伸叉架装置1的基本结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1搭载于装载型汽车起重机所装载的小型吊车上。小型吊车具有基座b。基座b被固定在起重机的车辆框架113(参照图10)上。
而且,在基座b上,固定有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前侧外伸叉架以及后侧外伸叉架)。外伸叉架装置1被构成为左右反向(换言之,在车宽方向上对称)。另外,在以下的关于外伸叉架装置1以及构成外伸叉架装置1的各个部件的说明中,在并未特别限定而说到“车宽方向”、“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将外伸叉架装置1装配于车辆(例如,图10的起重机110)上的状态下的车辆的各个方向。图1及图2所示的正交坐标系(X、Y、Z)中,前后方向对应于X方向,车宽方向对应于Y方向,上下方向对应于Z方向。在图1及图2中,X方向+侧为前方。
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分别具备以在车辆框架的横向(也称为左右方向或者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一对横外伸叉架10和与各个横外伸叉架10的顶端(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分别连结的一对纵外伸叉架20。
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彼此为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以一方(具体而言是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前侧外伸叉架)为中心而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对另一方(具体而言是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后侧外伸叉架)进行适当说明。
另外,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彼此以在前后方向上邻接的方式配置。关于这样的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彼此的配置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叙述。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处于伸长状态且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具体而言是浮体23)朝向下方的状态(也称为能够接地的状态)称为外伸叉架装置1的使用状态(也称为展开状态)。
另一方面,将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处于收缩状态且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朝向上方的状态(图1以及图2所示的状态)称为外伸叉架装置1的收纳状态。
横外伸叉架10通过在车宽方向上进行伸缩而能够在收缩状态与伸长状态之间进行过渡(也就是说,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伸缩)。具体而言,横外伸叉架10具有横梁外箱11和横梁内箱12。横梁外箱11在顶端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具有开口部。横梁外箱11被固定在车辆框架113(参照图10)上。
横梁内箱12从横梁外箱11的开口部被插入到横梁外箱11的内部空间中。在该状态下,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换言之,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从横梁外箱11的开口部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突出。
能够通过液压缸(省略图示)或者手动而使这样的横梁内箱12相对于横梁外箱11在车宽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使横梁内箱12相对于横梁外箱11在车宽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使横外伸叉架10在车宽方向上进行伸缩。
对于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而言,在横外伸叉架10的收缩状态下,横梁内箱12通过相对于横梁外箱11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图1及图2的左侧,也称为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而成为伸长状态。
另一方面,对于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后侧外伸叉架)而言,在横外伸叉架10的收缩状态下,横梁内箱12通过相对于横梁外箱11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图1及图2的右侧,也称为第二方向)进行移动而成为伸长状态。
以下,对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配置方式增大了使用状态下的外伸叉架装置1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有助于作业时的吊车的稳定性的提升。
如图1所示,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错开配置。具体而言,在与一方(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也称为前侧横外伸叉架)的后方相邻的位置处,以在前后方向上邻接的方式而配置有他一方(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也称为后侧横外伸叉架)。
一方(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和另一方(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以在车宽方向上对称的方式配置。此外,一方(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与另一方(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也在车宽方向上错开配置。
具体而言,一方(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图1的左端部)与另一方(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外箱11)的基端面(图1的左端面)相比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图1的左侧)突出。
另一方(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图1的右端部)与一方(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外箱11)的基端面(图1的右端面)相比,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图1的右侧)突出。
换言之,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与相互邻接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外箱11)的基端面相比而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然而,在收纳状态下,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与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相比位于车宽方向上的内侧。
将在一方(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图1的左端部)的后方且与另一方(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外箱11)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大致正方体状的空间,称为第一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
将另一方(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图1的右端部)的前方且与一方(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外箱11)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大致正方体状的空间,称为第二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
在一对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收纳状态下,在第一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以及第二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分别收纳有纵外伸叉架20的局部。在这样的收纳状态下,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部分别朝向上方立起。
此外,在收纳状态下,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纵外伸叉架20分别与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相比而不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纵外伸叉架20以及横外伸叉架10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横外伸叉架10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面也可以与纵外伸叉架20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面相比而位于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在从收纳状态向使用状态过渡时,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相互向车宽方向上的相反侧伸长。
纵外伸叉架20被设置为能够与横外伸叉架10一起在车宽方向上进行移动。这样的纵外伸叉架20能够在自身的轴向上进行伸缩。具体而言,纵外伸叉架20具有千斤顶外箱21(也称为第一筒状部件)、千斤顶内箱22(也称为第二筒状部件)以及浮体23。
千斤顶外箱21在顶端(图1以及图2的上端)具有开口部。千斤顶内箱22以能够进行相对于千斤顶外箱21的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千斤顶外箱21的内部空间。千斤顶内箱22的顶端部从千斤顶外箱21的开口部突出。浮体23被设置在千斤顶内箱22的顶端部。
在使用状态下,这样的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朝向下方竖起。另一方面,在收纳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朝向上方竖起。
纵外伸叉架20在千斤顶外箱21与千斤顶内箱22之间(例如纵外伸叉架20的内侧)具有千斤顶缸49(也称为驱动器。参照图2)。千斤顶缸49使千斤顶内箱22相对于千斤顶外箱21移动。基于这样的千斤顶内箱22的移动,纵外伸叉架20在自身的轴向上进行伸缩。
如图1所示,横外伸叉架10和纵外伸叉架20经由被固定在横外伸叉架10上的一对第一支架13以及被固定在纵外伸叉架20上的一对第二支架24而连结。一对第一支架13是被形成为一体的板状部件,并被固定在横外伸叉架10的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
一对第一支架13在前后方向上分离。一对第一支架13分别具有销插入孔14。一对第二支架24以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而分别设置在纵外伸叉架20的千斤顶外箱21的顶端部。一对第二支架24分别具有销插入孔。
在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也称为展开状态)下,一对第一支架13的销插入孔14和一对第二支架24的销插入孔在车宽方向上重叠。在该状态下,在一对第一支架13的销插入孔14以及一对第二支架24的销插入孔中分别插入销25。在该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被牢固地固定在横外伸叉架10上。
在纵外伸叉架20的收纳状态下,在仅于一方的第一支架24的销插入孔14和一方的第二支架24的销插入孔中插入了销25的状态下,以顶端朝向上方的状态对纵外伸叉架20进行保持。
具体而言,在一方(具体而言是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收纳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也称为前侧纵外伸叉架)被配置在包括上述的第一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的区域内。
另一方面,在另一方(具体而言是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收纳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也称为后侧纵外伸叉架)被配置在包括上述的第二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的区域内。
在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中,纵外伸叉架20分别与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的周面(例如前方或者后方的侧面)销连结。也就是说,纵外伸叉架20不是安装在横梁内箱12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而是安装在与横梁内箱12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面(也称为顶端面)相比靠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具体而言,纵外伸叉架20分别通过插穿在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24上的销25而与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的周面连结。销25的中心轴与车宽方向平行。因此,纵外伸叉架20能够分别相对于横梁内箱12以销25为摆动中心轴进行摆动。
(关于收纳结构)
接下来,基于图3及图4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纵外伸叉架20的收纳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1具有连杆机构30。连杆机构30利用千斤顶内箱22的收缩动作而实施使纵外伸叉架20向上(换言之,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朝向上方的状态)收纳的动作和向下(换言之,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朝向下方的状态)设置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被设在纵外伸叉架20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
具体而言,连杆机构30具有按压棒31(也称为直动部件)、摆动连杆32(也称为转动部件)以及连结连杆33。连杆机构30的宽度尺寸(换言之,图3以及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亦即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几乎限制在纵外伸叉架20的宽度尺寸以内。
按压棒31被安装在千斤顶外箱21。具体而言,按压棒31以被插穿于在千斤顶外箱2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面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个部位处安装的保持部件34中的状态,支承于千斤顶外箱21。即,保持部件34分别被设在千斤顶外箱21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按压棒31能够一边被保持部件34引导一边沿着千斤顶外箱21的长边方向(换言之,千斤顶外箱21的中心轴的方向)进行移动。
摆动连杆32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板部件,并与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和千斤顶外箱21销连结。具体而言,摆动连杆32具有图3中的上端部32a、下端部32b和支点部32c。上端部32a、下端部32b以及支点部32c分别具有供销穿过的孔。
在上端部32a的孔中插穿有第一销35。在下端部32b的孔中插穿有第二销36。在支点部32c的孔中插穿有第三销37。第一销35、第二销36以及第三销37的中心轴与车宽方向平行。
第一销35还被插入到在横梁内箱12的顶端的形成的第一支架13的销孔中。第一销35为摆动连杆32的旋转支点。即,摆动连杆32能够以与车宽方向平行配置的第一销35为中心而在与车宽方向正交的(与前后方向平行的)面内进行转动。
第二销36被在千斤顶外箱21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设置的引导部件41引导。引导部件41具有在纵外伸叉架20的使用状态下的,在上下方向(换言之,与纵外伸叉架20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较长的引导孔42。
第二销36被插穿在摆动连杆32的下端部32b的孔中,并且被插穿在引导孔42中。这样的第二销36被引导孔42引导并且能够沿着引导孔42的长边方向进行移动。关于详细动作将在下文进行叙述,在此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销36在引导孔42内进行移动,从而容许千斤顶外箱21的规定方向的转动。
第二销36并不仅仅限于销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销上设置有辊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二销36能够在引导孔42内顺畅地移动。这种采用附带辊的销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第三销37对摆动连杆32的支点部32c和连结连杆33的一端(图3的上端)进行连结。另一方面,连结连杆33的另一端(图3的下端)和按压棒31的一端(图3的上端)通过第四销38而连结。
通过这种方式,连结连杆33将摆动连杆32和按压棒31连结。连结连杆33将按压棒31的上下运动(换言之,与纵外伸叉架20的中心轴平行的移动)传递到摆动连杆32。摆动连杆32基于从连结连杆33传递来的力而向规定方向转动。
若摆动连杆32以上述的方式进行转动,则第二销36一边在引导部件41的引导孔42内上下(沿着引导孔42的长边方向)滑动一边向规定方向(图4的F2的方向)而对引导孔42的内表面进行按压。纵外伸叉架20随着这样的按压而以第一销35为中心向规定方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即,第二销36一边在引导孔42内进行移动,一边对引导孔42的内表面进行按压,从而经由引导部件41而向纵外伸叉架20传递旋转力(旋转转矩)。
而且,如图4所示,将第三销37和第四销38连接的线段与第一销35分离距离d。在该情况下,由于d×F1=l×F2,因此力F2产生使摆动连杆32向侧方摆动的力。
在千斤顶内箱22的顶端部(图3的下端部)安装有挡块26。挡块26被设置于千斤顶内箱22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的顶端部。这样的挡块26从下方(换言之,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侧)与按压棒31的另一端(图3的下端)抵接,并对按压棒31进行上推(换言之,向纵外伸叉架20的基端侧移动)。
也就是说,若通过内置于纵外伸叉架20内的千斤顶缸而使千斤顶内箱22被拉进千斤顶外箱21内,则挡块26对按压棒31进行上推。
如上文所述,若按压棒31被上推(若在纵外伸叉架20的轴向上进行直线运动),则连结连杆33对摆动连杆32的支点部32c进行推压。于是,摆动连杆32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基于该转动的旋转转矩经由第二销36而被传递到引导部件41以及千斤顶外箱21。其结果为,纵外伸叉架20向图4的顺时针的方向进行转动。
(关于收纳动作)
接下来,对纵外伸叉架20的收纳动作进行说明。
(1)关于进行收纳之前的状态(使用状态)
图3在示出将纵外伸叉架20收纳之前的状态的同时也示出使用状态(也称为纵外伸叉架20的使用状态)。在使用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位于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的下方。
换言之,在使用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的上端面(也称为基端面)与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的下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在使用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的上端通过左右两根销25而被牢固地固定在横外伸叉架10的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因此,吊车车身通过纵外伸叉架20的千斤顶升起而被稳定支承。在从使用状态对纵外伸叉架20进行收纳的情况下,将图3中的右侧的销25拔出。
于是,纵外伸叉架20成为能够进行向图3中的顺时针的方向的转动的预备状态。另外,在从使用状态向收纳状态过渡时,在一方(具体而言是在前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中,将一对销25之中的前侧的销25拔出。即,在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中,一对销25中的后侧的销25成为纵外伸叉架20的转动中心。
另一方面,在从使用状态向收纳状态过渡时,在另一方(具体而言是在后侧)的外伸叉架装置1中,将一对销25中的后侧的销25拔出。即,在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中,一对销25中的前侧的销25成为纵外伸叉架20的转动中心。
(2)关于纵外伸叉架的收缩动作
纵外伸叉架20能够在自身的中心轴的方向上进行伸缩。纵外伸叉架1的收缩动作通过千斤顶内箱22相对于千斤顶外箱21进行移动而实施。另外,在外伸叉架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处于伸长状态。伸长状态下的纵外伸叉架20的长度尺寸根据使用情况(例如,地面的形状等)被适当变更。
另一方面,在外伸叉架装置1的收纳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处于收缩状态。在收缩状态下,千斤顶内箱22进入到千斤顶外箱21的最里面。具体而言,在纵外伸叉架20从伸长状态向收缩状态过渡时,如图4所示,千斤顶内箱22相对于千斤顶外箱21而向上方进行移动并进入到内侧。
在纵外伸叉架20从伸长状态向收缩状态进行过渡的中途,挡块26与按压棒31的下端抵接。若挡块26从该状态向上方位移,则挡块26向上方对按压棒31进行上推。在千斤顶内箱22处于在可能的范围内进入到千斤顶外箱21的最内侧的状态下,千斤顶内箱22的移动停止。这样的动作基于设置在纵外伸叉架20内的千斤顶缸的收缩动作而实施。
(3)关于纵外伸叉架的转动动作(收纳初期)
如上文所述,在纵外伸叉架20从伸长状态向收缩状态进行过渡的中途,挡块26向上方对按压棒31进行上推。若按压棒21被向上方进行上推,则如图5所示,按压棒31经由连结连杆33而对摆动连杆32的支点部32c(参照图3)进行上推。
于是,摆动连杆32向图5的顺时针的方向进行转动。这样的摆动连杆32的转动动作从第二销36传递到引导部件41以及千斤顶外箱21。其结果为,纵外伸叉架20向图5的顺时针的方向进行转动。
另外,在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前侧外伸叉架)中,纵外伸叉架20从伸长状态以销25为中心而向后方进行转动。另一方面,在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后侧外伸叉架)中,纵外伸叉架20从伸长状态以销25为中心而向前方进行转动。
(4)关于纵外伸叉架的转动动作(收纳中期)
图6示出纵外伸叉架20从图5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收缩并且纵外伸叉架20转动到了图6中的左斜下方的状态。图7示出纵外伸叉架20从图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收缩并且纵外伸叉架20转动到了图7中的左斜上方的状态。这些动作通过设置在纵外伸叉架20内的千斤顶缸49(参照图2)的收缩动作的继续而实施。
(5)关于纵外伸叉架的转动动作(收纳末期)
图8示出纵外伸叉架20从图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收缩并且纵外伸叉架20移动到了图8中的向上竖起的状态。此外,该状态也是图1及图2所示的纵外伸叉架20的状态(换言之,纵外伸叉架20的收纳状态)。
在纵外伸叉架20的收纳状态下,如图1及图2所示,纵外伸叉架20位于横外伸叉架10的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侧方。具体而言,在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前侧外伸叉架装置)的收纳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被配置在第一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所述第一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的基端部位于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的后侧,且与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后侧外伸叉架装置)的横外伸叉架10的基端面(图1以及图2的左端面)在车宽方向上对置。在该状态下,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朝向上方竖起。
此外,在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收纳状态下,纵外伸叉架20被配置在第一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所述第一纵外伸叉架配置空间的基端部位于横外伸叉架10(具体而言是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的前侧,且与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的基端面(图1以及图2的右端面)在车宽方向上对置。在该状态下,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纵外伸叉架20的顶端朝向上方竖起。
另外,也可以适当设置防止销25等部件与横梁外箱11的顶端部的干涉的干涉防止部(例如,缺口等)。
(关于设置动作)
接下来,对从收纳状态向使用状态的设置动作进行说明。
设置动作通过基本上与上述的收纳动作相反的动作而实施。也就是说,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若使设置在纵外伸叉架20内的千斤顶缸49(参照图2)伸长,则纵外伸叉架20按照图7→图6→图5所示的顺序向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然后,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通过手动而将纵外伸叉架20设为竖直向下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两根销25而将纵外伸叉架20的上端部固定在横梁内箱12。之后进一步地,如果根据使用情况而使纵外伸叉架20伸长适当的长度,则吊车车身成为通过外伸叉架装置1而被稳定支承的状态。
(关于外伸叉架装置1的作用/效果)
装载型汽车起重机受到外伸叉架装置的收纳时的横宽度尺寸不能超过起重机车身的车宽这样的制约。在这样的制约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1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伸出宽度。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1实现了以下的(效果1)~(效果4)的作用/效果。
(效果1)能增长横梁外箱11
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30(按压棒31、摆动连杆32、连结连杆33)如图8所示那样基本限制在纵外伸叉架20的宽度尺寸W(换言之,前后方向上的尺寸W)内,且不具有向侧方突出的部件。因此,在使纵外伸叉架20朝向上方的收纳状态下,构成连杆机构30的任何的部件均不与横外伸叉架10的横梁外箱11发生干涉。其结果为,能够将横梁外箱11延长至占满车身宽度,从而能够增大外伸叉架装置1的伸出宽度。
(效果2)能够增长横梁内箱12
a)在本实施方式的外伸叉架装置1中,如图1所示,纵外伸叉架20被安装在横梁内箱12的顶端部的侧面(换言之,横梁内箱12的围绕中心轴的周面)并且被收纳。因此,使横梁内箱12的长度延长至占满吊车车身的车身宽度。其结果为,使伸出横外伸叉架10时的伸出宽度扩展至占满边界。
b)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30(按压棒31等)被安装在纵外伸叉架20的千斤顶外箱21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若假设将连杆机构30安装在千斤顶外箱21的外侧面,则为了将横外伸叉架10的收纳状态下的车宽方向的尺寸限制在车宽以内,制约了横梁内箱12的长度。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不存这样的制约,因此能够将横梁内箱12延长至占满车身宽度。
(效果3)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前侧外伸叉架装置)和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称为后侧外伸叉架装置)在前后方向上错开配置。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和另一方的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邻接配置。因此,能够将各个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最大限度地增大。即,在是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外伸叉架装置那样采用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于前后方向上不错开的(换言之,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将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配置为在车宽方向上的一个半部和另一个半部。因此,横外伸叉架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被限制在小于车宽的一半的尺寸。另一方面,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采用使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的(换言之,在车宽方向上不重叠)结构的情况下,使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1的横外伸叉架10的尺寸分别最大限度地接近车宽尺寸。
(效果4)外伸叉架支承性能的提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效果1)~上述(效果3),外伸叉架装置1的伸出宽度扩展至边界。因此,能够获得吊车作业时的稳定性增加这样的优点。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1也实现了如以下的(效果5)~(效果7)这样的作用/效果。
(效果5)紧凑的结构
由于连杆机构30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的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纵千斤顶周边的占据空间变小,从而成为紧凑的结构。
(效果6)由于能够使纵外伸叉架以向上竖起的方式收纳,因此纵外伸叉架不会与车身框架下方的辅助机械发生干涉。因此,容易进行架装作业。此外,纵外伸叉架的旋转竖起与千斤顶内箱的收缩动作一起实施。即,纵外伸叉架的伸缩动作和旋转动作通过设置在纵外伸叉架的内部空间的共通的驱动器(具体而言是千斤顶缸49)实施。因此,不需要特別的动力源,从而能够自动收纳。此外,由于纵外伸叉架的旋转动作与纵外伸叉架的收缩动作一起实施,因此能够缩短从纵外伸叉架的使用状态向收纳状态的过渡时间。
(效果7)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纵外伸叉架20由千斤顶外箱21、千斤顶内箱22以及千斤顶缸49(参照图2)构成。与仅由千斤顶缸49构成的纵外伸叉架相比,这样的结构的刚性较高。因此,作业时的吊车的强度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外伸叉架装置进行说明。以下,基于图9所示的使用状态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进行说明。
作为纵外伸叉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使用省略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千斤顶外箱21以及千斤顶内箱22的结构。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纵外伸叉架由千斤顶缸50构成。千斤顶缸50由液压缸构成,该液压缸由缸体51和杆52构成。通过向缸体51内的油室供给工作油,从而使杆52相对于缸体51在自身的轴向上进行移动。随着这样的杆52的位移,千斤顶缸50在自身的轴向上进行伸缩。
缸体51被安装在第二支架24的下方。杆52被插入到缸体51中。在杆52的下端(也称为顶端)安装有浮体23。这样的千斤顶缸50发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纵外伸叉架20同样的功能。
第二支架24通过销25而被安装在横外伸叉架10的横梁内箱12。在外伸叉架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第二支架24通过两根销25牢固地固定在设置于横外伸叉架10的第一支架13。在外伸叉架装置1的收纳动作时,第二支架24仅通过一方的销25而被支承为相对于第一支架13自由转动。
在缸体51的上端部安装有引导部件41。引导部件41具有引导孔42。该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摆动连杆32的上端部通过第一销35而被枢接支承在第一支架13。插穿在摆动连杆32的下端部32b(参照图3)的第二销36被插入在引导部件41的引导孔42中。摆动连杆32的支点部32c(参照图3)经由第三销37而与连结连杆33连结。在连结连杆33的下端连结有按压棒31。
按压棒31为伸缩自如,且整体被形成为长条的力传递部件。按压棒31以与千斤顶缸50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在千斤顶缸50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具体而言,按压棒31由嵌套式的外筒31a和内芯31b构成。
内芯31b的第一端部(图9的上端部)经由第四销38与连结连杆33连结。内芯31b的第二端部(图9下端)从外筒31a的第一端部(图9的上端部)插入到外筒31a中。外筒31a的第二端部固定在杆52的下端部。
外筒31a能够与杆52一起进行移动。若千斤顶缸50进行收缩,则按压棒31也进行收缩。在按压棒31收缩了某种程度以后,按压棒31经由连结连杆33而使摆动连杆32向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此外,若千斤顶缸50伸长,则按压棒31也伸长,从而使摆动连杆32向逆时针的方向旋转。
上述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若摆动连杆32向图9中的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则实施千斤顶缸50的收纳动作。另一方面,当若摆动连杆32向图9中的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则实施千斤顶缸50的设置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液压式的千斤顶缸50构成纵外伸叉架,因此不需要使用千斤顶外箱和千斤顶内箱,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也能够实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记)
前述的连杆机构30不仅应用在前述的各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伸叉架装置中,也可以应用在左右一对外伸叉架装置在前后方向上不错开的(换言之,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结构的外伸叉架装置中。在该情况下,外伸叉架装置可以具备在车宽方向上邻接设置的一对横梁外箱和分别设置在一对横梁外箱的内部空间中的一对横梁内箱。或者,也可以具备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一个横梁外箱和与横梁外箱的内部空间在车宽方向上邻接地设置的一对横梁外箱。在任何的结构中,均通过使横梁内箱相对于横梁外箱在车宽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使横外伸叉架在车宽方向上进行伸缩。前述的连杆机构30也能够应用在其他的外伸叉架装置中。
即,上述的外伸叉架装置是被搭载于车辆并能取得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的外伸叉架装置,并且,外伸叉架装置具备:横外伸叉架,该横外伸叉架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伸缩;纵外伸叉架,该纵外伸叉架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在使用状态下配置于横外伸叉架的下方,在收纳状态下配置于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的侧方(也就是说前方或者后方),纵外伸叉架能够在自身的轴向上进行伸缩,并具有变换机构,该变换机构将收纳动作中的自身的收缩动作变换为围绕与车宽方向平行的轴的转动。
此外,例如,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1,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外伸叉架装置具备:横外伸叉架,其具有横向架装在起重机车身上的横梁外箱以及配置在横梁外箱的内部的横梁内箱;纵外伸叉架,其具有千斤顶外箱、千斤顶内箱以及千斤顶缸,所述千斤顶外箱以不从车宽向侧方突出的方式销连结于横外伸叉架的横梁内箱的顶端部的侧面,所述千斤顶内箱插入在千斤顶外箱内,所述千斤顶缸使千斤顶内箱进行伸缩;以及连杆机构,其通过基于千斤顶内箱的收缩动作而使纵外伸叉架向侧方旋转,从而使纵外伸叉架向上竖起。
根据这样的参考例1,能够将纵外伸叉架以向上竖起的方式进行收纳,因此纵外伸叉架不会与车身框架下方的辅助机械发生干涉。因此,容易进行架装作业。此外,由于基于千斤顶内箱的收缩动作实施纵外伸叉架的旋转竖起,因此不需要特别的动力源,从而能够进行纵外伸叉架的自动收纳。
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2,也可以在参考例1中采用如下方式,即,连杆机构具有:按压棒,其以能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在千斤顶外箱;摆动连杆,其以一端与横梁内箱的顶端部销连结并且另一端能够向千斤顶外箱传递侧方转动力的方式而设置;以及连结连杆,其对按压棒的上端和摆动连杆进行连结。
根据参考例2,由于能够通过三个部件简单地构成连杆机构,因此使纵千斤顶周边的连杆机构的占据空间变小,从而使外伸叉架装置变得紧凑。
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3,也可以在参考例2中采用如下方式,即,将摆动连杆与千斤顶外箱连结的连结结构具有形成在千斤顶外箱的引导部件和嵌入到形成于引导部件的引导孔并进行运动的销。
根据参考例3,通过使嵌入到引导部件的引导孔中的销对引导孔进行推压,从而使摆动连杆的动作被变换为纵千斤顶的旋转动作。
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4,也可以在参考例3中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对摆动连杆和按压棒的连结点进行连结的线相对于将摆动连杆连结到横梁内箱的顶端部的连结销而位于侧方。
根据参考例4,能够将按压棒对摆动连杆进行推压的力变换为摆动连杆的旋转动作,从而使纵外伸叉架进行转动。
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5,也可以在参考例2中采用如下的方式,即,由摆动连杆、按压棒以及连结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的侧视观察(例如,从车宽方向观察的情况)时的宽度(例如,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千斤顶外箱的宽度相比而较窄。
根据参考例5,由于连杆机构被限制在千斤顶外箱的宽度以内,因此能够使横梁外箱延长至占满车身宽度。其结果为,使外伸叉架装置的伸出宽度变大。
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6,也可以在参考例1中采用如下的方式,即,纵外伸叉架在从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横梁内箱的顶端部的前方或者后方的侧面销连结。
根据参考例6,由于纵外伸叉架的收纳动作在横梁内箱的侧方(前方或者后方)实施,因此能够将横梁内箱的长度延长至占满吊车车身的车身宽度。因此,能够使将横外伸叉架伸出时的伸出宽度扩展至占满边界。
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7,也可以在参考例1中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连杆机构配置在纵外伸叉架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
根据参考例7,由于连杆机构位于纵外伸叉架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因此能够将横梁外箱延长至占满车身宽度。因此,外伸叉架装置的伸出宽度变大,作业时的吊车车身的稳定性提高。
作为外伸叉架装置的参考例8,外伸叉架装置具备:横外伸叉架,其具有横向架装在起重机车身上的横梁外箱以及配置在横梁外箱的内部的横梁内箱;纵外伸叉架,其由液压缸构成,所述液压缸具有缸体以及从缸体进行伸缩的杆,所述缸体以不从车宽向侧方突出的方式与横外伸叉架的横梁内箱的顶端部的侧面销连结;以及连杆机构,其通过基于杆的收缩动作而使纵外伸叉架向侧方进行旋转,从而使纵外伸叉架向上竖起。
根据参考例8,由于通过液压缸来构成纵千斤顶,因此不需要使用千斤顶外箱以及千斤顶内箱,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2016年09月16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81695的日本申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援引到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 外伸叉架装置
10 横外伸叉架
11 横梁外箱
12 横梁内箱
13 第一支架
14 销插入孔
20 纵外伸叉架
21 千斤顶外箱
22 千斤顶内箱
23 浮体
24 第二支架
25 销
26 挡块
30 连杆机构
31 按压棒
32 摆动连杆
33 连结连杆
34 保持部件
35 第一销
36 第二销
37 第三销
38 第四销
41 引导部件
42 引导孔
49 千斤顶缸
50 千斤顶缸
51 缸体
52 杆。

Claims (8)

1.一种外伸叉架装置,搭载于车辆并且能够取得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其中,
所述外伸叉架装置具备:
前侧横外伸叉架,其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伸缩;
后侧横外伸叉架,其能够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伸缩,并且相对于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错开配置,且以与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后方相邻的方式设置;
前侧纵外伸叉架,其在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在所述使用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下方,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比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靠后方配置;以及
后侧纵外伸叉架,其在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在所述使用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的下方,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比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靠前方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伸叉架装置,其中,
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分别能够在自身的轴向上进行伸缩,并且具有变换机构,所述变换机构将收纳动作中的自身的收缩动作变换为围绕与所述车宽方向平行的轴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伸叉架装置,其中,
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分别具有驱动器和以伸缩式被组合的第一筒状部件及第二筒状部件,
所述驱动器分别配置在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伸叉架装置,其中,
所述变换机构具有直动部件和转动部件,
所述直动部件随着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的收缩动作而在自身的轴向上进行移动,
所述转动部件通过基于所述直动部件的移动而进行转动,从而使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伸叉架装置,其中,
所述直动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通过连结连杆而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伸叉架装置,其中,
所述变换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所述变换机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伸叉架装置,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面不比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面存在于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
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面不比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面存在于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伸叉架装置,其中,
所述前侧纵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纵外伸叉架分别在所述前侧横外伸叉架以及所述后侧横外伸叉架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围绕与所述车宽方向平行的轴转动。
CN201780055250.7A 2016-09-16 2017-09-19 外伸叉架装置 Active CN109715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1695 2016-09-16
JP2016181695 2016-09-16
PCT/JP2017/033776 WO2018052149A1 (ja) 2016-09-16 2017-09-19 アウトリガ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5546A CN109715546A (zh) 2019-05-03
CN109715546B true CN109715546B (zh) 2020-05-15

Family

ID=61619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5250.7A Active CN109715546B (zh) 2016-09-16 2017-09-19 外伸叉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358522B1 (zh)
CN (1) CN109715546B (zh)
WO (1) WO20180521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50879A1 (en) 2019-06-28 2022-08-11 Tadano Ltd. Work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36280A1 (fr) * 1975-12-24 1977-07-22 Creusot Loire Poutre stabilisatrice d'engins pour terrains non amenages
JPH02103084U (zh) * 1989-01-31 1990-08-16
JPH0543191A (ja) * 1991-08-08 1993-02-23 Kobe Steel Ltd 自走式作業機械のアウトリガ装置
JP2002274783A (ja) * 2001-03-19 2002-09-25 Furukawa Co Ltd 車両搭載用クレーンのアウトリガ装置
JP4166500B2 (ja) * 2002-04-26 2008-10-15 古河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手動式アウトリガ装置
DE20208084U1 (de) * 2002-05-23 2004-03-18 Hamburger Patent Schmiede Gmbh Stützbein für Wechselbehälter-Fahrzeug
JP2004322972A (ja) * 2003-04-28 2004-11-18 Aichi Corp アウトリガ装置
CN201785148U (zh) * 2010-03-19 2011-04-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紧凑型下插式支腿装置
CN102529908B (zh) * 2012-02-03 2014-05-14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装置及工程机械车辆
CN202575781U (zh) * 2012-03-16 2012-12-05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支腿组件及具有该支腿组件的起重机
JP5956226B2 (ja) * 2012-04-12 2016-07-27 株式会社タダノ アウトリガ装置
CN203065062U (zh) * 2012-12-26 2013-07-1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支腿结构及工程机械
CN103112499B (zh) * 2013-01-31 2015-06-17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箱式倒梯形起重机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起重机
DE102014206833A1 (de) * 2014-04-09 2015-10-15 Putzmeister Engineering Gmbh Fahrbare Betonpumpe mit Abstützvorrichtung und Betonverteilerma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2149A1 (ja) 2018-03-22
CN109715546A (zh) 2019-05-03
JPWO2018052149A1 (ja) 2018-09-13
JP6358522B1 (ja) 2018-07-18
JP6418345B2 (ja) 2018-11-07
JP2018090422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66892C (en) Construction apparatus with pivotable mast
US11590897B2 (en) Step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JP6192612B2 (ja) 機械式のロックヘッド
CN103534417B (zh) 工程机械
CN109715546B (zh) 外伸叉架装置
EP3578500B1 (en) Telescoping boom with rotary extension and locking system
JP6493649B1 (ja) アウトリガ装置
WO2016151647A1 (ja) ジブ連結構造
JP5956226B2 (ja) アウトリガ装置
CN106585499B (zh) 一种汽车摆臂式电动踏板
WO2016194267A1 (ja) ジブ張出格納機構
WO2016151648A1 (ja) ジブ連結構造
JP2006199407A (ja) 伸縮ブーム
JP5972210B2 (ja) 車両の後部突入防止装置
JP2019073391A (ja) 伸縮ブーム
JP6620303B2 (ja) 伸縮部材
JP5856417B2 (ja) アウトリガ装置
CN202320241U (zh) 工程机械及其伸缩机构
WO2018052051A1 (ja) クレーン
JP4212417B2 (ja) 支持脚
JP5267953B2 (ja) 自走式作業機械
JP5777285B2 (ja) 荷受台昇降装置
CN105523194A (zh) 一种折叠式牵引杆
JP2013052705A (ja) アウトリガ装置
KR20150003224U (ko) 신축 가능한 굴삭기용 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