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2801B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2801B
CN109672801B CN201811189623.2A CN201811189623A CN109672801B CN 109672801 B CN109672801 B CN 109672801B CN 201811189623 A CN201811189623 A CN 201811189623A CN 109672801 B CN109672801 B CN 109672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ument
original
unit
read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9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2801A (zh
Inventor
吉海江和也
有森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7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2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2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2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04N1/00636Ejecting sheets selectively to the top or bottom of a single stack or t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H04N1/00652Control of feeding speed, e.g. fast feeding to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04N1/00713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原稿在排出方向上较长也能够以对齐的状态将原稿向堆叠器排出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将由读取部读取后的原稿向堆叠器排出的排出部,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部在根据由检测部检测到的原稿长度确定的原稿为第一原稿时,以第一输送速度排出该第一原稿,在为比第一原稿长的第二原稿时,以比第一输送速度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排出第二原稿。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输送原稿的输送功能、以及从输送中的原稿读取图像的读取功能,且具备接收被原稿读取后排出的原稿的堆叠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放置于装置的多个原稿一张张地进行供纸,并从输送中的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在为原稿的原稿长度具有沿着输送路径的供给辊与第一输送辊之间的第一输送距离以上的长度且短于沿着输送路径的供给辊与第二输送辊之间的第二输送距离的第一原稿种类的原稿的情况下,延缓原稿从供给辊分离的分离定时的原稿的输送速度,对原稿进行读取。因此,避免在原稿与供给辊分离时,从至分离为止从供给辊受到的压制力中释放而导致原稿的输送速度瞬间上升的现象,防止产生原稿的一部分无法读取的区域。
这种的图像读取装置存在具备以层叠状态接收读取后从排出口排出的原稿的介质接收托盘(堆叠器的一个例子)的类型(例如专利文献2)。介质接收托盘为伸缩式的构造,用户使介质接收托盘伸缩为与原稿尺寸对应的长度、调整为必要的长度来使用。另外,在介质接收托盘的前端部设置有转动式的限位器。
例如在读取A4尺寸的原稿的情况下,将介质接收托盘伸长为A4尺寸的长度,并使其前端部的限位器转动竖立。读取到的原稿在被排出使其前端与限位器接触,以对齐状态层叠在介质接收托盘上。
然而,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在读取比介质接收托盘对应的尺寸大的原稿的情况下,由于向介质接收托盘上排出的原稿比介质接收托盘长,因此限位器不竖立,而是使原稿的前端部从介质接收托盘的前端以规定长度垂下的状态层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35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75040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从排出口读取后的原稿被排出时,原稿的排出速度不取决于原稿尺寸(原稿长度),而是根据读取分辨率确定的恒定的速度。然后,由于标准尺寸的原稿(第一原稿的一个例子)与介质接收托盘的前端部的限位器接触,因此在介质接收托盘上以对齐的状态堆叠。另一方面,比介质接收托盘长的原稿(第二原稿的一个例子)例如不使介质接收托盘的限位器竖立地使用,不会接触限位器而被进行位置限制,因此存在以一部分从介质接收托盘的前端垂下的状态且以不在介质接收托盘上对齐的较分散的状态堆叠的问题。为此,需要能够以比较对齐的状态在介质接收托盘上堆叠比介质接收托盘长的原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原稿在排出方向上比较长也能够将原稿以在堆叠器上对齐的状态排出的图像读取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以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输送部,输送原稿;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检测部,检测原稿的长度;排出部,排出由所述读取部进行读取后的原稿;堆叠器,接收排出的原稿;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所述控制部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原稿长度而确定的所述原稿为第一原稿时,以第一输送速度排出该第一原稿,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原稿长度而确定的所述原稿为比所述第一原稿长的第二原稿时,所述控制部以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慢的第二输送速度排出该第二原稿。
根据该结构,第一原稿以第一输送速度向堆叠器排出,比第一原稿长的第二原稿以比第一输送速度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向堆叠器排出。其结果,即使原稿在排出方向上较长,也能够以对齐的状态向堆叠器上排出原稿。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确定的所述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在所述读取部读取该第二原稿期间以读取速度输送该第二原稿,若所述读取部结束读取,则使该第二原稿的输送速度由所述读取速度减速至第二输送速度。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与第一原稿相同地以适当的读取速度完成读取第二原稿后,以对齐的状态向堆叠器上排出。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具有共用的动力源,在之前被供纸的在先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后续原稿的供纸开始定时,以使得在该第二原稿通过所述排出部后,使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增速,并在由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排出该第二原稿时的第二输送速度达到所述读取部读取原稿时的读取速度后,开始所述在先原稿之后被供纸的后续原稿的读取。
根据该结构,在在先原稿为第二原稿的情况下,控制后续原稿的供纸开始定时,以使得在第二原稿通过排出部后,输送部以及排出部被增速,在由排出第二原稿时的第二输送速度达到读取部读取原稿时的读取速度后,开始后续原稿的读取。换言之,在在先原稿为第二原稿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为第一原稿的情况相比,使后续原稿的供纸开始定时延迟如下的量:使动力源由在先原稿的排出时的驱动速度增速时的开始速度延缓的量。因此,即使在在先原稿为第二原稿而延缓了其排出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读取部以与第二输送速度相比高速且适当的读取速度开始后续原稿的读取。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在先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与所述在先原稿为第一原稿的情况相比,延迟所述后续原稿的供纸开始定时。
根据该结构,在在先原稿为第二原稿的情况下,虽然将该第二原稿以比第一输送速度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排出,但也将后续原稿的供纸开始定时与在先原稿为第一原稿的情况相比延迟。因此,与在先原稿为第一原稿还是第二原稿无关地,均能够以适当的读取速度开始后续原稿的读取。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供纸部,所述供纸部对所述原稿进行供纸而向所述输送部交接,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供纸部,以第一供纸速度对所述原稿进行供纸后,由所述第一供纸速度加速至第二供纸速度,在所述在先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与所述在先原稿为第一原稿的情况相比,延迟将所述后续原稿由所述第一供纸速度向所述第二供纸速度加速的加速定时。
根据该结构,在在先原稿为第二原稿的情况下,将第二原稿的排出时的输送速度设为比第一原稿的时的第一输送速度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因此能够避免排出部与动力源共用的输送部与供纸部之间的速度差变得过大,能够将后续原稿由供纸部向输送部顺畅地交接。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原稿为长度比所述第一原稿短的第三原稿时,所述控制部以所述第二输送速度排出该第三原稿。
根据该结构,根据由检测部检测到的原稿的长度确定的原稿为与第一原稿相比长度较短的第三原稿时,与第二原稿相同地以第二输送速度排出。其结果,能够对齐性良好地将第三原稿堆叠于堆叠器。例如,在堆叠器的长度能够调整的情况下,在读取第一原稿与第三原稿混置的多个原稿的情况下,即使在堆叠器的长度与第一原稿D1的长度匹配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三原稿与第一原稿一同对齐性良好地堆叠于堆叠器。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堆叠器具有:载置部,能够在原稿的排出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原稿长且比所述第二原稿短的预定的长度范围内调整长度;以及限位器,在所述载置部中的所述原稿的排出方向的前端部设置为能够向限制位置与退避位置移动,与所述原稿的排出方向的前端接触而限制该原稿进一步向排出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若原稿为第二原稿,则利用排出部以比第一原稿的时的第一输送速度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排出。比第一原稿长的第二原稿以其前端部分越过堆叠器的限位器而垂下的状态向堆叠器上排出。此时,第二原稿以比第一输送速度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排出,因此能够以从堆叠器的前端垂下的状态对齐地堆叠。例如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二原稿D2从堆叠器的前端落下。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在读取多张原稿的读取任务中,按每一原稿检测原稿的长度,针对每一所述原稿而根据该原稿的长度,将利用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原稿时的输送速度在所述第一输送速度与所述第二输送速度之间切换。
根据该结构,在读取多张原稿时,按每一原稿检测原稿的长度,根据原稿的长度,调整每一原稿排出时的输送速度,因此例如即使原稿长度不同的多张原稿混置,也能够在读取多张原稿后,对齐性良好地将所述多张原稿堆叠在堆叠器上。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能够供给调整所述堆叠器的长度的动力,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原稿的长度变更所述堆叠器的长度。
根据该结构,根据原稿的长度变更堆叠器的长度。因此,即使是第二原稿也能够抑制从堆叠器向前端侧落下。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具备:传感器,对设置于所述堆叠器的前端部的限位器是位于限制位置还是位于退避位置进行探测;以及报告部,能够通过显示或者声音对用户进行报告,若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限位器位于限制位置且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原稿,则所述控制部中断该第二原稿的输送,并且在所述报告部报告督促所述限位器向退避位置移动的消息。
根据该结构,在限位器位于限制位置并且原稿为第二原稿的情况下,中断该第二原稿的输送,利用报告部报告督促限位器向退避位置移动的主旨。因此,保持堆叠器的限位器处于限制位置的状态原样地开始第二原稿的读取动作,能够预先避免第二原稿与限位器接触而其对齐性恶化的情况。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能够载置多个原稿的供纸部,所述供纸部从载置于下侧的原稿起按顺序进行供纸。
根据该结构,利用供纸部从载置于下侧的原稿起按顺序进行供纸。因此,能够以与用于使供纸部进行供纸而放置的原稿的顺序相同的顺序,堆叠在堆叠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侧剖视图。
图3为表示读取第一原稿时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侧面图。
图4为表示读取第二原稿时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侧面图。
图5为表示图像读取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6为表示原稿读取过程中的输送控制的时序图。
图7为表示图像读取控制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图像读取装置;12…主体;12A…供纸口;12B…排出口;13…原稿支持件;15…堆叠器;15A…限位器;15B…托盘部件;15C…载置部;20…操作部;27…报告部;30…输送机构;30A…供纸部;30B…供纸导向件;31…输送部;32…排出部;33…供纸辊(搓纸辊);34…构成输送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纸辊对;35…构成输送部的一个例子的输送辊对;36…作为排出部的一个例子的排出辊对;37…供纸马达;38…作为动力源的一个例子的输送马达;40、40A、40B…读取部;41、41A、41B…光源;42、42A、42B…影像传感器;44…编码器;45…原稿传感器;46…CS传感器;47…重叠输送传感器;48…构成检测部的一个例子的原稿有无传感器;49…检测部;50…控制部(控制器);60…计算机;61…存储部;70…主控制部;71…输送控制部;72…构成检测部的一个例子的辨别部;73…读取控制部;74…图像处理部;81…输送计数器;82…第一计数器;83…第二计数器;91…堆叠器马达;92…限位器传感器;100…主机装置;101…输入部;102…显示部;X…主扫描方向(宽度方向);Y…副扫描方向;D…原稿;D1…第一原稿;D2…第二原稿;D3…第三原稿;L…原稿长度;V1…第一输送速度;V2…第二输送速度;Va…第一供纸速度;Vb…第二供纸速度;VS…读取速度;Da…在先原稿;Db…后续原稿;PR…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图像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1具备侧面视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装置主体12(以下,仅称作“主体12”)、以及具有载置(放置)作为图像读取对象的原稿D的载置面13A的原稿支持件13。载置于原稿支持件13的原稿D被从在主体12的上部开口的供纸口12A向主体12内一张张地供纸。被供纸的原稿D在主体12内沿预定的输送路径29(参照图2)被输送,在其输送中途的读取位置读取图像后,从在主体12的前侧下部开口的排出口12B排出,如图2所示堆叠在堆叠器15(例如排出托盘)上。
原稿支持件13具备基端部(下端部)能够相对于主体12转动地连结的第一支持件部14A、以及基端部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持件部14A的前端部转动地连结的第二支持件部14B。在第二支持件部14B的前端部能够进退地设置有滑动式的辅助支持件部14C。原稿支持件13能够配置于图1所示的开位置(使用位置)以及闭位置(收纳位置),其中,开位置(使用位置)为通过向主体12的后侧上方斜向延伸突出来形成能够载置原稿D的平面状的载置面13A的位置、闭位置(收纳位置)为通过用户从开位置向图1的纸面近前方向转动来覆盖主体12的上表面部以及前面部12C的位置。
在原稿支持件13设置有一对边缘导向件17,能够沿与输送原稿D的输送方向Y交叉(特别是正交)的宽度方向X滑动。在载置面13A上堆叠的原稿D被一对边缘导向件17夹持,从而相对于供纸口12A在宽度方向X上被定位。此外,宽度方向X成为图像读取装置11读取原稿D的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输送方向Y成为副扫描方向。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主体12具备主体部18、以及以主体部18的前端部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连结的盖部19。盖部19在配置于图1以及图2所示的闭位置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8与盖部19之间,形成从供纸口12A延伸至排出口12B为止的输送路径29(输送通路)。若用户操作图1所示的操作部19A解除盖部19的卡止,使盖部19从图1所示的闭位置以其前端部中心向图1的纸面近前侧转动至开位置,则输送路径29成为露出状态,从而进行原稿D的卡纸(堵塞)的消除或供纸/输送用的辊33以及辊对34~36(参照图2)的维护等。另外,如图1所示,排出口12B的下侧,堆叠器15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状态收纳于主体部18。用户通过使堆叠器15从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向前方滑动伸长来使用。此时,堆叠器15被伸长至与原稿D的长度对应的长度。另外,在堆叠器15的前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在堆叠器15上堆叠的规定尺寸的原稿D的前端接触来将原稿D对齐的转动式的限位器15A。
如图1所示,在主体12(盖部19)的前面部12C设置有操作部20。操作部20具备在对图像读取装置11给予指示时由用户进行操作的多个操作用的开关21~25。详细而言,操作部20包括电源开关21、开始开关22、停止开关23、模式选择开关24以及具有其他功能的开关25等。在与操作部20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报告部27,该报告部27例如通过利用LED等能够进行点亮或闪烁中的至少一方以及熄灭或者能够变更点亮时的点亮颜色的显示灯构成。报告部27通过点亮/熄灭或者点亮颜色的变更报告例如电源的开/关、当前选择中的模式等的用户所需的信息。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图1所示的主体12的前面部12C中的规定位置设置例如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省略图示),并通过显示部进行的显示报告所需信息。
如在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1的主体12内具备输送原稿D的输送机构30以及读取部40。输送机构30将堆叠(配置)在原稿支持件13上的多张原稿D一张张地向主体12内引导且供纸的供纸部30A、将供纸的原稿D沿输送路径29以通过读取区域SA的方式进行输送的输送部31、以及将在输送部31进行的输送中途读取图像后的原稿D排出的排出部32。
供纸部30A具备能够将多张原稿D放置为堆叠状态的上述原稿支持件13、以及在主体12内的输送路径29的上游端位置与供纸导向件30B对置的一个供纸辊33(搓纸辊)。供纸部30A将在原稿支持件13上堆叠的多张原稿D一张张地从供纸口12A沿供纸导向件30B进行供纸。输送部31具备与供纸辊33相比配置于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位置的供纸辊对34、以及在输送方向Y上与读取区域SA相比配置于上游侧的位置的输送辊对35。排出部32具备沿输送方向Y与读取区域SA相比配置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排出辊对36。此外,排出辊对36与输送辊对35共同担任原稿D的读取中的输送。
供纸系统的多个辊33、34A通过作为其动力源的供纸马达37的动力而被旋转驱动。另外,供纸系统的分离辊34B以及构成输送系统的辊对35、36的驱动辊35A、36A通过作为其动力源的输送马达38的动力而被旋转驱动。在原稿支持件13堆叠的多张原稿D利用供纸辊33从最下方起一张张地按顺序被从供纸口12A向主体12内供纸。这样供纸部30A(辊33、34A等)将供纸马达37作为动力源进行驱动,输送部31(供纸辊对34等)与排出部32(排出辊对36等)将输送马达38作为共通的动力源进行驱动。
供纸辊对34由驱动辊34A与分离辊34B(延迟辊)构成。分离辊34B的相对于原稿D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驱动辊34A的相对于原稿D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且以稍微低于驱动辊34A的旋转速度旋转。利用两辊34A、34B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之差与旋转速度差,即使假设原稿D从供纸辊33被多张重叠地重叠输送,供纸辊对34也将最下方的1张分离并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供纸。此外,在供纸口12A设置有包括供纸导向件30B的可动式的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通过供纸马达37的动力与供纸辊33连动地被驱动,在将原稿D向供纸口12A供纸的过程中以下述方式动作,即打开供纸路并且将放置状态的原稿D按压向供纸辊33的外周面,在将原稿D送入供纸口12A后,为了阻止后续原稿的进入而关闭供纸路。由此,原稿D通过供纸辊33被一张张地供纸。
另外,辊对35、36由驱动辊35A、36A与从动辊35B、36B构成。辊对35、36以在读取原稿D时以相同的输送速度(读取速度)输送原稿D的方式旋转驱动。各从动辊35B、36B通过各自成对的驱动辊35A、36A的旋转而连转。此外,对于册子原稿或折叠原稿等的原稿D,由将两张原稿尺寸大的透明膜在周缘部的一部分贴合而形成的载片(省略图示)夹持并配置于原稿支持件13,通过按每一载片进行输送,由此也能够读取这种原稿D。
如图2所示,在主体12内设置有对沿输送路径29输送的原稿D的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部40。读取部40在输送方向Y上的两个输送辊对35、36之间的位置,在夹着输送路径29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一对读取部40由读取原稿D的表面(下表面)的第一读取部40A、以及读取原稿D的背面(上表面)的第二读取部40B构成,在输送方向Y上配置于相互稍许错开的位置。一对读取部40由能够对输送中的原稿D照射光的光源41、以及沿主扫描方向(宽度方向X)延伸的影像传感器42构成。在通常读取模式下仅第一读取部40A进行读取动作,读取原稿D的表面,在双面读取模式下第一读取部40A与第二读取部40B一同进行读取动作,读取原稿D的双面(表面及背面)。
光源41例如由LED或荧光灯等构成。影像传感器42接收从光源41射出的光在原稿D反射后的反射光,并将接收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而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值的像素信号。影像传感器42例如为线性影像传感器。图像读取装置11能够进行彩色扫描与单色扫描(灰度扫描)。此外,以下有时,在表示第一读取部40A侧的光源41与影像传感器42时,记作第一光源41A以及第一影像传感器42A,在表示第二读取部40B侧的光源41与影像传感器42时,记作第二光源41B以及第二影像传感器42B。
并且,在夹着影像传感器42与输送路径29而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彩色基准版43。彩色基准版43用于获得阴影校正用的白色基准值,使用呈现白色的白色基准板或者呈现灰色(gray)的灰色基准板。在灰色基准板的情况下,也读取作为原稿的背景(灰色背景)而用于原稿D的位置以及区域的检测。此外,在另外设置原稿区域检测用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彩色基准版43优选为白色基准板。
影像传感器42是将多个光电转换元件沿主扫描方向X配置为一列的例如接触型影像传感器。进一步,影像传感器42具体而言为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影像传感器。影像传感器42对各光电转换元件接收到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值的像素信号。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体12内设置有能够检测多个辊对34~36中的输送系统的一个驱动辊的旋转的编码器44(例如旋转编码器)。编码器44输出包含与驱动辊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信号。编码器44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在主体12内配置的控制部50(控制器),控制部50用于输送中的原稿D(包括载片)的位置(输送位置)的掌握以及输送速度的掌握。
图2所示的控制部50基于由来自用户进行操作的操作部20(参照图1)的操作信号或者来自后述的主机装置100的读取任务所给予的读取的指示,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1。控制部50在进行读取控制时,控制供纸马达37、输送马达38以及读取部40(40A、40B)。
如图2所示,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起按顺序分别配置供纸辊33、供纸辊对34、以及辊对35、36,并分别沿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一对对地配置。在一对供纸辊33之间配置有对放置在原稿支持件13的原稿D的有无进行探测的原稿传感器45。原稿传感器45例如是具有操作杆的接触式传感器,若在原稿支持件13放置原稿D,则通过该配置的原稿D按压操作杆来开启(ON)。
控制部50基于原稿D被放置于供纸位置时的原稿传感器45的开启信号将输送计数器81复位,并基于输送计数器81对在输送马达38的驱动中从编码器44输入的检测信号的脉冲或者脉冲边缘的数量进行计数而得的计数值,掌握输送对象在输送方向Y上的位置即输送位置。
如图2所示,在输送方向Y上的供纸辊对34与输送辊对35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载片传感器46(以下,也称作“CS传感器46”)。CS传感器46为光学式传感器,在夹着输送路的两侧具备发光器与受光器,对原稿D或者载片的标记等的不透明部分进行探测。
进而在输送方向Y上的驱动辊34A、35A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对原稿D的重叠输送进行检测的重叠输送传感器47。重叠输送传感器47例如为超声波式传感器,具备能够发送超声波的发射器、以及相对于发射器配置于夹着输送路径29而对置的位置并接收超声波的接收器。此外,在本例中,在CS传感器46探测到载片时,为了避免重叠输送误探测,基于重叠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的重叠输送检测被设为无效。
另外,沿输送方向Y在与输送辊对35的夹持点相比稍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能够检测原稿D的有无的原稿有无传感器48。原稿有无传感器48例如为具有操作杆(触头)的接触式传感器。原稿有无传感器48通过原稿D的前端按压操作杆来探测原稿D并设为开启(ON),若该原稿D的后端通过而不再按压操作杆则不再探测原稿D而设为关闭(OFF)。因此,控制部50基于原稿有无传感器48的探测信号(ON/OFF),探测原稿D的前端通过输送辊对35的情况、以及原稿D的后端通过输送辊对35的情况。原稿有无传感器48探测原稿D的前端与后端而得的探测结果用于确定读取部40(40A、40B)的读取动作的开始与结束的定时的控制。另外,由于原稿有无传感器48能够探测原稿D的前端与后端,因此构成基于从探测到原稿D的前端起至探测到后端为止的原稿D的输送距离,检测原稿D的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换言之根据其长度确定的原稿尺寸的检测部49。此外,原稿有无传感器48也可以设为光学式传感器等的非接触传感器。
如图3所示,堆叠器15是具有多个托盘部件15B能够滑动地连接的构造的滑动式,从图1所示的收纳位置向外侧(排出方向Y1)滑动而能够阶段性的调整长度地拉出。堆叠器15能够利用多个托盘部件15B调整长度且具有载置从排出口12B(参照图1)排出的原稿D的载置部15C、以及设置在载置部15C的排出方向Y1的前端部的转动式的限位器15A。堆叠器15在使用时由用户根据原稿D的尺寸调整长度。如图3所示,堆叠器15伸长为靠近前端的部分向斜向上方弯曲的曲面形状。
如图3所示,若为第一原稿D1则堆叠器15伸长为比最大长度稍短的长度来使用,并且其前端部的限位器15A配置为采取直立姿势的限制位置的状态,该直立姿势与原稿D的前端接触而能够限制原稿D的其以上的向排出方向Y1的移动。因此,以第一输送速度V1排出的第一原稿D1通过其前端与限位器15A接触而在堆叠器15上以对齐状态堆叠。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与第一原稿D1相比在排出方向Y1上较短的在该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三原稿D3,以与第一原稿D1一同混置的状态放置于原稿支持件13的状态。
另外,如图4所示,与将堆叠器15伸长为最大长度的状态下的载置部15C的排出方向Y1的长度相比,在排出方向Y1上较长的第二原稿D2不能使用限位器15A。因此,在读取第二原稿D2时,如图4所示,在采取将限位器15A向外侧(排出方向Y1侧)倾倒的倾倒姿势的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使用。此时,如图4所示,向堆叠器15上排出的第二原稿D2在堆叠器15的前端部从处于退避位置(倾倒姿势)的限位器15A的前端以不与地板或桌子表面等的设置面粘附的程度垂下。然而,若以与第一原稿D1相同的第一输送速度V1将第二原稿D2向限位器15A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堆叠器15上排出,则由于其排出时的趋势,第二原稿D2在堆叠器15上的对齐性恶化,根据情况有可能从堆叠器15的前端向排出方向Y1侧落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1中,在原稿D为第二原稿D2时,以比排出第一原稿D1时的第一输送速度V1缓慢的(低速的)第二输送速度V2将第二原稿D2排出。
另外,在图3、图4中,先被输送先被读取的原稿D为在先原稿Da,在在先原稿Da之后被输送在之后被读取的原稿D为后续原稿D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先原稿Da为以比第一输送速度V1低速的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的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考虑由其排出时的速度差引起的排出结束的定时延迟,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延迟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因此,即使从在先原稿Da从排出部32(图2所示的排出辊对36)排出结束起,使输送马达38从第二输送速度V2时的低速的驱动速度起加速,也能够将输送部31加速至读取速度(第一输送速度V1)以便赶上后续原稿Db到达读取开始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5对图像读取装置1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1通过通信电缆与主机装置100连接。主机装置100例如为个人计算机(以下也称作“PC”),具备与其主体电连接的输入部101以及显示部102。主机装置100通过安装读取驱动器用程序而在其内部具备由软件构成的读取驱动器,该读取驱动器具备对图像读取装置11进行读取指示的功能。此外,主机装置100不限于PC,也可以是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平板PC或者智能手机等的智能设备等。
用户操作操作部20或者主机装置100的输入部101,来设定与图像读取处理相关的设定条件。设定条件包括:包含读取分辨率、读取颜色、单面读取/双面读取等的读取条件;包含阴影校正或伽马校正等的图像处理条件;以及包含读取数据(图像数据)的保存格式、传输方法以及保存目的地的保存条件。读取分辨率例如有300dpi/600dpi,读取颜色有单色(灰度)/彩色。保存格式有PDF格式、JPEG格式、GIF格式等。另外,传输方法有向主机装置100的传输以及邮件传输,在保存目的地中指定保存目的地的地址。此外,设定条件也可以是用户操作图像读取装置11的操作部20来进行设定的构成。
如图5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1内置有将其统一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0。控制部50具备由微处理器等构成的计算机60。计算机60具备存储在读取控制时应执行的程序PR等的存储部61。此外,存储部61例如由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RAM构成。
另外,控制部50具备由从主机装置100输入各种的数据或信号的输入接口构成的输入部62、以及由将图像读取装置11读取到的读取数据向主机装置100输出的输出接口构成的输出部63。进而控制部50具备输出脉冲信号的时序发生器64(以下也记作“TG64”。),该脉冲信号针对影像传感器42A、42B规定包括读出动作的各种动作定时。另外,控制部50具备对从影像传感器42A、42B输入的像素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转换)的模拟前端65(以下也记作“AFE65”。)。
在图5所示的存储部61中存储有包括图7中以流程图示出的读取控制用程序的程序PR。图5所示的计算机60具备主控制部70、输送控制部71、辨别部72、读取控制部73以及图像处理部74作为通过程序PR的执行而在内部构成的由软件构成的功能部分。主控制部70统一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1。
输送控制部71按照主控制部70的指示对供纸马达37以及输送马达38进行驱动控制。通过利用供纸马达37的驱动使供纸辊33旋转,放置于原稿支持件13的多个原稿D从最下方起一张张地按顺序向主体12内供纸。另外,通过驱动供纸马达37,构成供纸辊对34的一方的驱动辊34A进行旋转驱动,通过驱动输送马达38,另一方的分离辊34B进行旋转驱动。
进而输送控制部71为了抑制供纸辊33与原稿D的滑动而最初以低速驱动供纸马达37,若供纸辊33以低速度开始旋转起,基于计数器的计数值,原稿D到达规定位置,则使供纸马达37的旋转速度增速。由此,利用供纸辊33的低速旋转能够可靠地搓取原稿D,并且利用之后的供纸速度的增速缩短原稿D到达读取区域SA的读取开始位置所需的时间而能够相对较早地设定读取开始定时。原稿D利用辊对35、36以与用户设定的读取条件信息中的指定的读取分辨率(例如300/600dpi)对应的读取速度在输送路径29的中途的读取区域SA中被输送。例如在读取分辨率相对较低(例如300dpi)的情况下,原稿D被以高速度输送,在读取分辨率相对较高(例如600dpi)的情况下,原稿D被以低速度输送。输送控制部71具备输送计数器81。输送计数器81对相当于以原稿D在输送路径29上的基准位置为原点的原稿D的输送量(输送距离)的计数值进行计数。输送控制部71根据输送计数器81的计数值取得原稿D在输送路径29上的位置(输送位置)。输送控制部71参照预先设定的供纸属性数据取得与此时的输送位置对应的目标速度,以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接近的方式对输送系统的各马达37、38进行速度控制。
辨别部72具备多个计数器82、83。第一计数器82用于对原稿D的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输送长度)进行计数。若原稿有无传感器48检测到原稿D的前端,则开始对从编码器44输入的脉冲信号的脉冲边缘的数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处理,若原稿有无传感器48检测到原稿D的后端则停止该计数处理。由此,控制部50基于第一计数器82的计数值取得原稿D的输送方向Y的长度(原稿长度L)。第二计数器83对从编码器44输入的脉冲信号的脉冲边缘的数量进行计数,对读取控制所需的各种计数值进行计数。第二计数器83例如在在先原稿Da为输送中的情况下,为了确定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以便不妨碍在先原稿Da的读取以及排出,对排出辊对36待机直至在先原稿Da的排出结束的计数值进行计数。此外,第二计数器83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来自时钟电路(省略图示)的时钟信号的例如脉冲边缘的数量进行计数来对待机时间进行计时。
图5所示的CS传感器46探测未图示的载片以及原稿D的输送方向Y的前端(下游端)。换言之,本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1利用CS传感器46与原稿有无传感器48,在输送路径29上的不同位置检测原稿D的前端以及后端。然后,控制部50以这些传感器的检测定时为基准开始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处理,并基于其计数值确定供纸开始定时、供纸速度的增速定时、以及由读取速度VS变化为排出时的输送速度V1或者V2的定时。此外,第二计数器83管理上述的多个定时,包括按管理对象准备的多个计数器。
在本例的重叠输送传感器47中,由接收器接收从发射器发射的超声波在通过原稿D时衰减的衰减后的超声波,并输出具有与该衰减后的超声波的振幅成比例的大小的检测值的检测信号。主控制部70若基于重叠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检测到重叠输送错误,则中断读取动作,并利用报告部27的点亮或者闪烁、以及主机装置100向显示部102进行的消息的显示而对用户报告重叠输送错误的主旨。此外,主控制部70在原稿D的堵塞等其他的错误产生时,也根据需要中断读取动作,同样地报告错误的主旨。
另外,读取控制部73具备TG64(时序发生器)以及AFE65(模拟前端),该TG64(时序发生器)向影像传感器42输出规定包括读出动作的各种动作的动作定时输出脉冲信号,该AFE65(模拟前端)对从影像传感器42输入的像素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转换)。读取控制部73经由未图示的光源驱动部控制光源41的发光,对原稿D的读取区域照射光。在该输送中,读取控制部73经由TG64控制读取部40,使读取部40读取原稿D的图像。读取部40读取到的模拟的图像信号由AFE65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入图像处理部74。
图像处理部74对输入的数字的图像信号实施阴影校正以及伽马校正等的公知的校正处理,生成原稿D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部74经由输出部63并通过通信电缆(未图示)向主机装置100传输。
接着参照图6,对供纸马达37与输送马达38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图6中示出原稿传感器45、CS传感器46、原稿有无传感器48的各检测信号的开启/关闭(ON/OFF)状态、以及供纸马达37与输送马达38的速度属性。对于输送马达38的速度属性,分别示出通常时与减速排出时。控制部50(特别是输送控制部71)基于各传感器45、46、48的各检测信号以及计数器81~83(参照图5)的计数值控制各马达37、38。
供纸马达37在原稿传感器45为开启时,并且无在先原稿Da时或者非输送中时(排出完毕时)开始供纸。供纸速度设定为低速以抑制供纸辊33与原稿D的滑动。若供纸的原稿D的前端部被输送辊对35夹持而原稿有无传感器48为开启,则停止供纸马达37的驱动。另外,在有在先原稿Da时,若在先原稿Da的后端通过CS传感器46而CS传感器46关闭后第二计数器83计数规定值α1,则开始供纸马达37的驱动并加速至达到第一供纸速度Va。进而若该在先原稿Da的后端通过原稿有无传感器48而原稿有无传感器48关闭后第二计数器83计数规定值α2,则加速供纸马达37的驱动速度,由第一供纸速度Va向第二供纸速度Vb增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根据原稿D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换言之原稿尺寸使向堆叠器15排出原稿D时的排出速度(输送速度)变化的控制。在通常时(通常模式)下,原稿D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下,在读取结束后以第一输送速度V1排出第一原稿D1。在减速排出时(减速排出模式)下,在原稿D为比第一原稿D1长的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读取结束后以与第一输送速度V1相比低速的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第二原稿D2(V1>V2)。这里,若原稿有无传感器48关闭后第二计数器83计数规定值β,则控制部50判断为读取部40的读取已结束,变更输送马达38的驱动速度,将原稿D的输送速度由读取速度VS与其原稿D的检测长度(原稿长度L)对应地向排出时的输送速度V1或者V2切换。此外,在图6中,从原稿有无传感器48为开启起至其次关闭为止的原稿D的输送距离相当于,由第一计数器82计数的计数值所示的原稿D在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即原稿长度L。另外,在图6中,在读取中以被供纸辊对34、输送辊对35以及排出辊对36夹持的状态输送来的原稿D,在其输送中途若其后端从供纸辊对34离开,则以后切换为由输送辊对35与排出辊对36进行的输送。在该切换时原稿D的读取速度由第一输送速度V1减速至稍低速的读取速度VS。这是因为供纸辊对34以比输送系统的辊对35、36稍许低速的速度旋转,由于供纸辊对34带来的负荷消失,而为了抑制读取速度向相对高速侧变化。
接着说明图像读取装置11的作用。用户在使图像读取装置11读取原稿D时,通过将原稿D堆叠于原稿支持件13来放置。用户在放置原稿D后,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读取条件的操作,之后,通过按下图像读取装置11的开始开关22或者操作主机装置100的输入部101,来对图像读取装置11指示原稿的读取。
若图像读取装置11内的计算机60受理到使原稿D的读取开始的扫描开始的指示,则执行包括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程序PR。以下,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计算机60进行的读取控制例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有原稿。若为有原稿则进入步骤S12,若非有原稿(换言之为无原稿)则结束该例程。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有在先原稿。若无在先原稿则进入步骤S13,若有在先原稿则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50开始供纸以及输送。若无在先原稿Da(换言之若为第一张),则无论是第一~第三原稿D1~D3中的哪一个均开始供纸以及输送。即,控制部50开始供纸马达37以及输送马达38的驱动,通过使各辊33、34A、35A、36A旋转驱动,开始第一张原稿D的供纸。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50判断在先原稿是否为第二原稿。若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则进入步骤S15,若非第二原稿D2则进入步骤S16。因此,若在先原稿Da为比第一原稿D1长的第二原稿D2则进入步骤S15,在为第一原稿D1以及比第一原稿D1短的第三原稿D3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50待机直至经过待机时间。这里,在控制部50中,在作为在先原稿Da的第二原稿D2通过排出部32(排出辊对36)后,将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由第二原稿D2的排出时的第二输送速度V2增速至相当于读取部40读取下一后续原稿Db时的读取速度的第一输送速度V1。然后,在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达到相当于读取速度的第一输送速度V1后,控制部50以开始后续原稿Db的读取的方式控制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换言之,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使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延迟如下的量:使输送马达38由在先原稿Da的排出时的驱动速度增速时的开始速度慢的量。为了使该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延迟,控制部50待机直至经过待机时间T1。
在本例中,如图6所示,在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达到规定值α1的情况下开始后续原稿Db的供纸。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时,该规定值α1设定为大于在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时的值,由该原稿尺寸的不同引起的规定值α1之差相当于待机时间T1。这样,根据在先原稿Da的原稿长度L(例如原稿尺寸),调整确定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的规定值α1的值。此外,虽然将待机时间T1设为恒定值,但也可以根据属于第二原稿D2的原稿的长度使待机时间T1变化。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50开始供纸。由此,在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或者第三原稿D3的情况下,在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达到规定值α1(参照图6)的时刻开始供纸。与此相对,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在达到设定为与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为第一原稿D1时相比较大的值的规定值α1的时刻,开始供纸。其结果,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延迟待机时间T1量并开始下一后续原稿Db的供纸。这样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延迟待机时间T1量。控制部50在开始供纸后首先以第一供纸速度Va对后续原稿Db进行供纸。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达到供纸速度的加速定时。详细而言,控制部50根据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达到规定值α2(参照图6)的情况判断为达到了将供纸速度由第一供纸速度Va加速至第二供纸速度Vb的加速定时。若未达到供纸速度的加速定时则控制部50待机直至达到供纸速度的加速定时,若达到供纸速度的加速定时则进入步骤S18。这里,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规定值α2被设定为较大的值。由此,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延迟将后续原稿Db由第一供纸速度Va向第二供纸速度Vb加速的加速定时。因此,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即使将其排出时的输送速度减速至与第一输送速度V1相比较低速的第二输送速度V2,也能够抑制在后续原稿Db的供纸过程中在供纸部30A与输送部31之间产生过大的速度差,能够将后续原稿Db从供纸部30A向输送部31顺畅地交接。
在步骤S18中,控制部50加速供纸速度。换言之,若达到加速定时则控制部50将后续原稿Db的供纸速度由至此为止的第一供纸速度Va加速至第二供纸速度Vb。其结果,后续原稿Db以高速的第二供纸速度Vb被供纸,能够提前开始读取。另外,通过至此为止以低速的第一供纸速度Va对后续原稿Db进行供纸,能够抑制供纸辊33与原稿D的滑动且通过供纸辊33可靠地输送原稿D。
在步骤S19中,控制部50开始由读取部进行的原稿的读取。详细而言,控制部50基于原稿D的前端被原稿有无传感器48探测到起开始计数的输送计数器81的计数值而掌握的原稿D的输送位置若达到读取开始位置,则对读取控制部73指示由读取部40进行的读取的开始。读取控制部73经由TG64使构成读取部40的影像传感器42开始原稿D的读取,影像传感器42将利用AFE65对读取信号进行增幅以及A/D转换后的数字的读取信号向图像处理部74输出。图像处理部74基于输入的读取信号实施图像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为原稿的读取中。详细而言,控制部50判断由原稿有无传感器48检测到在先原稿Da的后端时开始计数的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是否达到规定值β(参照图6)。然后,若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未达到规定值β,则控制部50判断为读取中,若该计数值达到规定值β,则控制部50判断为读取已结束。若为读取中则进入步骤S21,若结束读取而并在非读取中,则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检测到原稿的后端。若未检测到原稿的后端则返回步骤S20,若检测到原稿的后端则进入步骤S22。这里,由于原稿有无传感器48与读取部40相比位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因此成为在原稿D的读取中检测到其后端而进入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50检测原稿长度。控制部50在原稿有无传感器48检测到原稿D的前端时开始第一计数器82的计数,若原稿有无传感器48检测到该原稿D的后端,则基于此时的第一计数器82的计数值取得原稿长度L。
在步骤S23中,控制部50判断原稿是否为第一原稿。即,控制部50(详细而言辨别部72)基于原稿长度L判断原稿是否为第一原稿D1。这里,第一原稿D1例如为属于包括A4尺寸的第一尺寸范围的原稿,第二原稿D2例如为属于包括A3尺寸的第二尺寸范围的原稿,第三原稿D3例如为属于包括小于A5的第三尺寸范围的原稿。其中,在本例中,由于以输送方向Y上的原稿长度L来区别原稿的种类,即使相同的原稿尺寸也根据放置原稿的朝向而被判断为不同种类的原稿。若原稿D为第一原稿D1则控制部50进入步骤S24,若原稿D并非第一原稿D1换言之为第二原稿D2或者第三原稿D3则控制部50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4中,控制部50以第一输送速度排出原稿。详细而言,若控制部50根据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达到规定值β的情况掌握第一原稿D1被输送至读取结束位置、由读取部40进行的原稿D的读取已结束,则使输送马达38的旋转速度增速。由此,控制部50使第一原稿D1的输送速度由读取速度VS增速直至达到第一输送速度V1,并利用排出部32(辊对36)以第一输送速度V1排出第一原稿D1。
在步骤S25中,控制部50以第二输送速度排出第二原稿或者第三原稿。详细而言,若控制部50根据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达到规定值β的情况掌握原稿D被输送至读取结束位置、由读取部40进行的原稿D的读取已结束,则使输送马达38的旋转速度减速。由此控制部50使第二原稿D2或者第三原稿D3的输送速度由读取速度VS减速直至达到第二输送速度V2(<V1),并利用排出部32(辊对36)以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第二原稿D2或者第三原稿D3。
这样每完成一张原稿D的读取,暂时结束该例程。若原稿传感器45探测到后续原稿Db,则控制部50再次开始该程序,对于后续原稿Db从步骤S11的处理开始。即,控制部50执行作为针对第二张以下的原稿D的处理的步骤S11、S12、S14~S25的处理。然后,完成全部的原稿D的读取,若原稿传感器45不再探测到后续原稿Db,则结束基于受理到的读取任务的读取控制。
如图3所示,该读取控制的结果为如下,第一原稿D1以相对高速的第一输送速度V1向堆叠器15上排出,其前端与限位器15A接触从而堆叠为对齐状态。另外,在图3中双点划线示出的第三原稿D3混置的情况下,假设若第三原稿D3以与第一原稿D1相同的第一输送速度V1排出,则由于排出时的趋势其前端与限位器15A接触而反弹,第三原稿D3在堆叠器15上的载置位置产生排出方向Y1的差别。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三原稿D3以与第一输送速度相比低速的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因此以聚齐状态堆叠于堆叠器15上的靠近上游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4所示,第二原稿D2以相对低速的第二输送速度V2、以其前端部从堆叠器15的前端垂下且比较对齐的状态堆叠在限位器15A在退避位置倾倒的状态且延伸突出为最大长度的堆叠器15上。这样,与原稿长度L的不同无关地,哪一尺寸的原稿D在读取后都以对齐的状态堆叠于堆叠器15上。
根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用,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图像读取装置11具备输送原稿的输送部31、原稿的图像读取读取部40、检测原稿的长度的检测部49、排出由所述读取部进行读取后的原稿的排出部32、接收排出的原稿的堆叠器15、以及控制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的控制部50。控制部50在根据由检测部49检测到的原稿长度而确定的原稿D为第一原稿D1时,以第一输送速度V1排出第一原稿D1,在为比第一原稿D1长的第二原稿D2时,以比第一输送速度V1慢的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第二原稿D2。因此,第一原稿D1以第一输送速度V1向堆叠器15排出,比第一原稿D1长的第二原稿D2以比第一输送速度V1慢的第二输送速度V2向堆叠器15排出。其结果,在堆叠器15能够改善排出的原稿D的对齐性。
(2)控制部50在基于检测部49的检测结果、原稿D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在读取部40读取该第二原稿D2期间以读取速度(V1或者VS)输送第二原稿D2,若读取部40结束读取,则使第二原稿D2的输送速度由读取速度VS减速至第二输送速度V2。因此,能够在与第一原稿D1相同地以适当的读取速度完成第二原稿D2的读取后,在堆叠器15上以对齐的状态排出。
(3)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作为共用的动力源而具有输送马达38。控制部50在先进行供纸的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在该第二原稿D2通过排出部32后,使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增速。然后,以由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排出第二原稿D2时的第二输送速度V2达到相当于读取部40读取原稿D时的读取速度的第一输送速度V1后,开始在先原稿Da之后供纸的后续原稿Db的供纸的读取的方式,控制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因此,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在第二原稿D2通过排出部32后,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增速。然后,控制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以使得在通过增速而由排出第二原稿D2时的第二输送速度V2达到相当于读取部40读取原稿D时的读取速度的第一输送速度V1后,开始后续原稿Db的读取。换言之,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使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延迟如下的量:使输送马达38由在先原稿Da的排出时的驱动速度增速时的开始速度延缓的量。因此,即使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而延缓了其排出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读取部40以与第二输送速度V2相比高速且适当的读取速度即第一输送速度V1开始后续原稿Db的读取。
(4)控制部50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延迟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详细而言,控制部50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时相比,在为第二原稿D2时将确定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的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所要达到的规定值α1设定为更大的值。由此控制部50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将后续原稿Db的供纸开始定时延迟待机时间T1量。因此,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即使将排出时的输送速度延缓为比第一输送速度V1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V2,也能够以适当的读取速度开始后续原稿Db的读取。因此,能够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还是第二原稿D2无关地,以适当的读取速度即第一输送速度V1开始后续原稿Db的读取。
(5)还具备对原稿D进行供纸并向输送部31交接的供纸部30A。控制部50对供纸部30A进行控制,以第一供纸速度Va对原稿D进行供纸后,由第一供纸速度Va加速至第二供纸速度Vb。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在先原稿Da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延迟将后续原稿Db由第一供纸速度Va加速至第二供纸速度Vb的加速定时。详细而言,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与为第一原稿D1的情况相比增大确定加速开始定时的第二计数器83的计数值所要达到的规定值α2。因此,在在先原稿Da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即使将第二原稿D2的排出时的输送速度设为比第一输送速度V1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V2,也能够避免排出部32与动力源共用的输送部31与供纸部30A之间的速度差变得过大,能够将后续原稿Db由供纸部30A向输送部31顺畅地交接。
(6)在原稿D为与第一原稿D1相比长度较短的第三原稿D3时,控制部50以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该第三原稿D3。因此,根据由检测部49检测到的原稿D的长度确定的原稿D为与第一原稿D1相比长度较短的第三原稿D3时,与第二原稿D2相同地以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其结果,能够对齐性良好地将第三原稿D3堆叠于堆叠器15。例如,在堆叠器15的长度能够调整的情况下,在读取第一原稿D1与第三原稿D3混置的多个原稿D的情况下,即使在堆叠器15的长度与第一原稿D1的长度匹配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三原稿D3与第一原稿D1一同以对齐的状态堆叠于堆叠器15。
(7)堆叠器15具有能够在原稿D的排出方向Y1上的长度比第一原稿D1长且比第二原稿D2短的预定的长度范围内调整长度的载置部15C、以及设置于载置部15C的原稿D的排出方向Y1的前端部的限位器15A。限位器15A能够向限制位置与退避位置移动地设置,在限制位置与原稿D的排出方向Y1的前端接触而限制该原稿D的其以上的向排出方向Y1的移动。因此,若原稿D为第二原稿D2,则利用排出部32以比第一原稿D1时的第一输送速度V1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比第一原稿D1长的第二原稿D2以其前端部分越过堆叠器15的限位器15A而垂下的状态向堆叠器15上排出。此时,由于第二原稿D2以比第一输送速度V1缓慢的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因此能够以从堆叠器15的前端垂下的状态对齐地堆叠。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二原稿D2从堆叠器15的前端落下。
(8)控制部50在读取多张原稿D的读取任务中,按每一张检测原稿D的长度,按原稿D与该原稿D的长度对应地将利用排出部32排出原稿D时的输送速度在第一输送速度V1与第二输送速度V2之间切换。因此,在读取多张原稿D时,按每一张检测原稿D的长度,与原稿D的长度对应地按原稿D调整排出时的输送速度,因此例如即使原稿长度不同的多张原稿D混置,也能够在读取多张原稿D后,对齐性良好地将上述多张原稿D堆叠在堆叠器15上。
(9)图像读取装置11还具备能够载置多张原稿D的供纸部30A,供纸部30A将多张原稿D从载置于下侧的原稿起一张张地按顺序进行供纸。然后,从相对于供纸口12A位于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排出口12B,保持与供纸时相同的正反的朝向排出读取后的原稿D。因此,能够将放置于构成供纸部30A的原稿支持件13的多个原稿D,以与放置时相同的顺序在读取后堆叠在堆叠器15上。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进行变更。也可以任意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所含的构成、与下述变更例所含的构成,或将下述变更例所含的构成彼此任意地进行组合。
如图5所示,作为能够供给调整堆叠器15在排出方向Y1上的长度的动力的动力源,设置在该图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堆叠器马达91。控制部50根据检测部49检测到的原稿D的长度变更堆叠器15的长度。详细而言,图像读取装置11具备检测堆叠器15的长度的堆叠器传感器(省略图示),控制部50判断基于堆叠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掌握的堆叠器15在排出方向Y1上的长度是否与由检测部49检测到的原稿D的长度匹配。若堆叠器15的长度不匹配原稿D的长度,则驱动堆叠器马达91将堆叠器15的长度调整为与此时原稿D的长度匹配的长度。因此,根据原稿D的长度变更堆叠器15的长度。因此,能够将原稿D与其尺寸无关地以对齐的状态向堆叠器15上排出。例如能够抑制第二原稿D2从堆叠器15的前端落下。
如图5所示,设置在该图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限位器传感器92,该限位器传感器92探测设置于堆叠器15的前端部的限位器15A是位于限制位置还是位于退避位置。若由限位器传感器92探测到限位器15A位于限制位置且由检测部49检测到第二原稿D2,则控制部50中断第二原稿D2的读取,并且在能够通过显示或者声音进行报告的报告部27,对用户报告督促限位器15A向退避位置移动的消息。另外,若由限位器传感器92探测到限位器15A位于退避位置且由检测部49检测到第一原稿D1,则控制部50中断第一原稿D1的读取,并且在能够通过显示或者声音进行报告的报告部27对用户报告督促限位器15A向限制位置移动的消息。在这些情况下,检测部49只要在检测到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便执行读取的中断与报告亦可。并且,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仅进行原稿D的读取的中断、与报告部27进行的报告中的一方。另外,优选报告部27采用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部,通过文字报告消息。另外,报告部也可以是通过声音报告消息的扬声器。根据该结构,在限位器15A未处于与原稿D的长度对应的适当的位置(包括姿势)的情况下,中断原稿的读取,利用报告部27报告督促限位器15A向与原稿长度对应的位置移动的消息。因此,尽管堆叠器15的限位器15A的位置不适当,也能够进行原稿D的读取,能够预先避免原稿D在堆叠器15上堆叠时的对齐性恶化的情况。
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的动力源不限于共用,也可以对输送部31以及排出部32通过各自的动力源进行驱动。例如将输送部31的动力源设为输送马达,将排出部32的动力源设为排出马达。在原稿为第二原稿D2的情况下,将排出马达的驱动速度减速,以第二输送速度V2排出第二原稿D2即可。
构成检测部49的原稿有无传感器48的安装位置只要是在排出原稿D前能够检测原稿的长度的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对放置于供纸部30A的原稿D的长度是第一原稿还是第二原稿进行区别地检测的传感器。
检测部不限于使用传感器,也可以是基于能够确定从主机装置100输入的原稿的长度的原稿信息检测原稿的长度。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原稿D1与第三原稿D3也可以以不同的输送速度排出。即,若第二输送速度V2与第一输送速度V1相比为低速,则第一原稿与第三原稿的排出时的输送速度也可以不同。
影像传感器不限于CMOS影像传感器,例如也可以设为MOS(Metal OxideSemiconductor)影像传感器,或者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影像传感器。
影像传感器42不限于线性影像传感器,也可以是区域影像传感器。计算机60内的各功能部不限于软件,例如也可以利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专用集成电路)等的电子电路通过硬件来实现,或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配合来实现。
原稿的材质不限于纸,也可以是树脂制的膜或薄片、织物、金属膜等。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是除了扫描仪功能以外还具备打印功能以及复印功能的复合机的一部分。
图像读取装置不限于馈纸式,也可以是台式。在台式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在主体内具备能够沿副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的滑架,滑架将扫描用马达作为动力源而移动,利用设置于滑架的光源以及读取部,读取在原稿台的玻璃板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即使是这种的台式图像读取装置,只要设置有自动对原稿进行供纸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自动供纸器),则能够将读取后的原稿以对齐的状态堆叠于堆叠器上。
本申请基于2017年10月1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00456号,在此明确引用其全部内容。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输送原稿;
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
检测部,设置于所述输送部和所述读取部之间,在检测原稿通过所述输送部的同时,检测原稿的长度;
排出部,排出由所述读取部进行读取后的原稿;
堆叠器,接收排出的原稿;
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
传感器,对设置于所述堆叠器的前端部的限位器是位于限制位置还是位于退避位置进行探测;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能够供给调整所述堆叠器的长度的动力,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原稿的长度变更所述堆叠器的长度;以及
报告部,能够通过显示或者声音对用户进行报告;所述检测部根据对所述原稿的前端和后端的检测来判断原稿的长度,
所述检测部将检测所述原稿的前端与后端而得的结果用于确定所述读取部的读取动作的开始与结束的定时的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原稿长度而确定的所述原稿为第一原稿时,以第一输送速度排出该第一原稿,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原稿长度而确定的所述原稿为比所述第一原稿长的第二原稿时,所述控制部以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慢的第二输送速度排出该第二原稿,
若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限位器位于限制位置且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原稿,则所述控制部中断该第二原稿的读取,并且在所述报告部报告督促所述限位器向退避位置移动的消息,
若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限位器位于退避位置且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第一原稿,则所述控制部中断所述第一原稿的读取,并且在所述报告部报告督促所述限位器向限制位置移动的消息;
所述堆叠器具有:
载置部,能够在原稿的排出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原稿长且比所述第二原稿短的预定的长度范围内调整长度;以及
限位器,在所述载置部中的所述原稿的排出方向的前端部设置为能够向限制位置与退避位置移动,与所述原稿的排出方向的前端接触而限制该原稿进一步向排出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确定的所述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在所述读取部读取该第二原稿期间以读取速度输送该第二原稿,若所述读取部结束读取,则使该第二原稿的输送速度由所述读取速度减速至第二输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具有共用的动力源,
在之前被供纸的在先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后续原稿的供纸开始定时,以使得在该第二原稿通过所述排出部后,使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增速,并在由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排出部排出该第二原稿时的第二输送速度达到所述读取部读取原稿时的读取速度后,开始所述在先原稿之后被供纸的后续原稿的读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在先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与所述在先原稿为第一原稿的情况相比,延迟所述后续原稿的供纸开始定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供纸部,所述供纸部对所述原稿进行供纸而向所述输送部交接,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供纸部,以第一供纸速度对所述原稿进行供纸后,由所述第一供纸速度加速至第二供纸速度,
在所述在先原稿为所述第二原稿的情况下,与所述在先原稿为第一原稿的情况相比,延迟将所述后续原稿由所述第一供纸速度向所述第二供纸速度加速的加速定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稿为长度比所述第一原稿短的第三原稿时,所述控制部以所述第二输送速度排出该第三原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读取多张原稿的读取任务中,按每一原稿检测原稿的长度,针对每一所述原稿而根据该原稿的长度,将利用所述排出部排出所述原稿时的输送速度在所述第一输送速度与所述第二输送速度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能够载置多个原稿的供纸部,
所述供纸部从载置于下侧的原稿起按顺序进行供纸。
CN201811189623.2A 2017-10-16 2018-10-12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09672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0456 2017-10-16
JP2017200456A JP6946919B2 (ja) 2017-10-16 2017-10-16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2801A CN109672801A (zh) 2019-04-23
CN109672801B true CN109672801B (zh) 2022-06-28

Family

ID=6609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9623.2A Active CN109672801B (zh) 2017-10-16 2018-10-12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1630B2 (zh)
JP (1) JP6946919B2 (zh)
CN (1) CN109672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2233B2 (ja) 2017-01-31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988334B2 (ja) * 2017-09-29 2022-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208027B2 (ja) * 2019-01-18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251317B2 (ja) * 2019-05-29 2023-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494484B2 (ja) * 2020-02-26 2024-06-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CN112135005A (zh) * 2020-09-15 2020-12-25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JP2022054040A (ja) * 2020-09-25 2022-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分別装置、及び分別方法
KR20230037876A (ko) * 2021-09-10 2023-03-17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트레이를 승강시키는 구조를 갖는 스캐너의 원고 역이송 및 재이송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8119A (ja) * 2001-05-14 2002-11-27 Nisc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333528A (ja) * 1999-09-22 2006-12-07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1705A (en) * 1988-06-23 1993-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that chooses a sheet discharging speed according to the sheet's length or rigidity
US5010364A (en) * 1989-02-03 1991-04-23 Konica Corporation Copier with automatic document feed having jam prevention function
JPH05330717A (ja) * 1992-05-25 1993-12-14 Canon Inc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
JP2909381B2 (ja) * 1994-04-08 1999-06-23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用紙ストッパ付スタッカ
JP4001650B2 (ja) * 1996-05-16 2007-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206359B1 (en) * 1997-11-17 2001-03-27 Konica Corporation Auto document feeder
JP2002114434A (ja) * 2000-10-04 2002-04-16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装置の排紙トレイ
JP2003201054A (ja) * 2001-11-01 2003-07-15 Murata Mach Ltd 用紙トレイ
JP4197260B2 (ja) * 2003-02-27 2008-12-17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と該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取り扱い装置
JP2004338873A (ja) * 2003-05-15 2004-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239361A (ja) * 2004-02-26 2005-09-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81427B2 (en) 2005-03-09 2009-01-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4221413B2 (ja) * 2006-02-13 2009-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堆積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0677A (ja) * 2008-02-20 2009-09-03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JP5538794B2 (ja) * 2008-09-30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5301954B2 (ja) * 2008-11-12 2013-09-2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043732A (ja) * 2009-08-24 2011-03-03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56229B2 (ja) * 2009-10-27 2012-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51316B (zh) * 2011-08-19 2014-12-31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堆叠导向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JP5967879B2 (ja) * 2011-08-19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89619B2 (ja) 2012-11-20 2017-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486017B2 (ja) * 2014-05-27 2019-03-2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
JP6191565B2 (ja) * 2014-09-10 2017-09-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6404653B2 (ja) * 2014-09-16 2018-10-1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
JP7072343B2 (ja) 2015-10-16 2022-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630133B2 (ja) * 2015-11-20 2020-01-1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EP3378812B1 (en) * 2015-11-20 2020-06-24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ansporting device
JP6705260B2 (ja) * 2016-03-31 2020-06-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19852B2 (ja) * 2016-06-30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排出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6806558B2 (ja) * 2016-12-26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システム、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851911B2 (ja) * 2017-06-09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3528A (ja) * 1999-09-22 2006-12-07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8119A (ja) * 2001-05-14 2002-11-27 Nisc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2801A (zh) 2019-04-23
JP6946919B2 (ja) 2021-10-13
US20190116284A1 (en) 2019-04-18
JP2019075690A (ja) 2019-05-16
US10911630B2 (en)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2801B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RE49536E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ith multi-sheet feed detection
US8011651B2 (en) Original-feeding device
US7422205B2 (en) Original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P1773042A2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US7533882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7370861B2 (en) Sheet holding apparatus and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9807267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US1145167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system, image reading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7611145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7132147B2 (ja) 媒体排出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1084738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US20070052149A1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3991796B2 (ja)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原稿サイズ認識方法
JP2019127365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重送検知方法
JP2009200677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12153234B (zh) 纸张搬送装置
JP7285995B2 (ja) 媒体排出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190125081A (ko) 화상독취를 위한 원고간 지간 제어
JP2008016928A (ja) サイズの異なる原稿が混在する原稿群から自動給紙された各原稿のサイズを自動で判別する方法
JP202107249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075590A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2005073135A (ja)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原稿搬送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5281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搬送方法
JP2014094808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