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2608B - 滑块和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块和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42608B CN109642608B CN201780050875.4A CN201780050875A CN109642608B CN 109642608 B CN109642608 B CN 109642608B CN 201780050875 A CN201780050875 A CN 201780050875A CN 109642608 B CN109642608 B CN 1096426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slider
- supporter
- groove
- roll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axial load main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改善组装性的滑块和滑动装置。技术方案是滑块(100)具有第1支撑件(110)、第2支撑件(120)、辊轮(150)、多个球状滚动体(141、142);在第1支撑件的与辊轮相面对的内面(111)和辊轮的与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上面(151)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多个球状滚动体加以保持的环状第1槽(115、155);在第2支撑件的与辊轮相面对的内面(121)和辊轮的与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下面(152)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多个球状滚动体加以保持的环状第2槽(125、156);第1槽和第2槽在沿着第1支撑件和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方向的截面上,具有可承载滚动体的凹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使部件间相对移动而使用的滑块和具备该滑块的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具备引导轴或外轨等引导件和可相对引导件移动的滑块的滑动装置为人们所知晓。譬如,下述专利文献1就公开了一种滑块,具备可相对引导轴移动的辊轮(承座)、配置于辊轮所形成的圆周槽的多个滚珠、和将多个滚珠可自由滚动地保持在其与此辊轮之间的杯件。滑块沿引导轴移动之际,多个滚珠各自均以被保持在辊轮与杯件之间的状态沿圆周槽滚动,降低作用于辊轮的摩擦阻力。
如上述滑动装置那样,通过将如滚珠那种球状滚动体组装于滑块,能抑制装置结构变大,而且能实现滑块顺利移动。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5-50150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装置,是通过将多个滚珠夹在辊轮外周面形成的圆周槽与杯件内周面之间而加以保持的。故组装滑块和滑动装置之际,将球状滚珠定位于辊轮圆周槽与杯件内周面之间所期望位置而配置并非易事。故,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块和滑动装置的组装作业非常麻烦。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组装性的滑块和滑动装置。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滑块,是具有可相对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件移动之结构的滑块,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支撑件、与上述第1支撑件相互面对配置并与上述第1支撑件联接的第2支撑件、以可旋转状态被夹于上述第1支撑件与上述第2支撑件之间且在与上述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不同位置至少被配置2个的辊轮、和以可滚动状态被配置在上述第1支撑件与上述辊轮之间以及上述第2支撑件与上述辊轮之间的多个球状滚动体;在上述第1支撑件的与上述辊轮相面对的面和上述辊轮的与上述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面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上述多个球状滚动体加以保持的环状第1槽;在上述第2支撑件的与上述辊轮相面对的面和上述辊轮的与上述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面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上述多个球状滚动体加以保持的环状第2槽;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在沿着上述第1支撑件和上述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方向的截面上,具有可承载上述滚动体的凹形状。
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滑动装置是具备滑块和引导件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件具有一边与上述滑块的辊轮接触一边引导上述辊轮旋转的导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滑块,进行组装作业之际,通过将球状滚动体承载于第1槽和第2槽,能够使球状滚动体保持于第1支撑件、第2支撑件和辊轮的各部件。故能容易地进行滑块和滑动装置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立体图,图2(B)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4(A)是沿图2(B)所示4A-4A线的剖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虚线所围4B部分的放大图。
图5(A)~图5(C)是用来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其中,图5(A)是表示第2支撑件预备工序(第1工序)之图,图5(B)是表示往第2支撑件安装支撑轴的工序(第2工序)之图,图5(C)是表示使第2支撑件翻转的工序(第3工序)之图。
图6(A)~图6(C)是用来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其中,图6(A)是表示往第2支撑件固定支撑轴的工序(第4工序)之图,图6(B)是表示将滚动体承载于第2支撑件的工序(第5工序)之图,图6(C)是表示在第2支撑件配置辊轮的工序(第6工序)之图。
图7(A)~图7(C)是用来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其中,图7(A)是表示在辊轮配置滚动体的工序(第7工序)之图,图7(B)是表示在辊轮配置第1支撑件的工序(第8工序)之图,图7(C)是表示在第1支撑件固定支撑轴的工序(第9工序)之图。
图8是表示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滑块之图,是相当于剖视图图4(A)之图。
图9(A)和图9(B)是用来说明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其中,图9(A)是表示将滚动体承载于第2支撑件的工序之图,图9(B)是将辊轮承载于滚动体的工序之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来说明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其中,图10(A)是表示将滚动体承载于第1支撑件的工序之图,图10(B)是表示在第1支撑件组装第2支撑件的工序之图。
图11是表示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滑块之图,是相当于剖视图图4(A)之图。
图12(A)和图10(B)是用来说明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其中,图12(A)是表示在辊轮组装第2支撑件的工序之图,图12(B)是表示在辊轮装设第2支撑件之后状态之图。
图13(A)和图13(B)是用来说明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其中,图13(A)是表示使第2支撑件翻转的工序之图,图13(B)是表示将滚动体承载于辊轮的工序之图。
图14是表示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滑块之图,是相当于剖视图图4(A)之图。
图15是表示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滑块之图,是相当于剖视图图4(A)之图。
图16是表示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滑块之图,是相当于剖视图图4(A)之图。
附图标记
10:滑动装置;100、300、400、500、600、700:滑块;110:第1支撑件;111:内面(与辊轮相面对的面);115:第1槽;120:第2支撑件;121:内面(与辊轮相面对的面);125:第2槽;141:第1滚动体群(多个滚动体);141A:第1滚动体(球状滚动体);142:第2滚动体群(多个滚动体);142A:第2滚动体(球状滚动体);150:辊轮;151:上面(与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面);152:下面(与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面);155:第1槽;156:第2槽;157:孔部;160:支撑轴;163:第1固定部(第1支撑件侧的端部);166:第2固定部(第2支撑件侧的端部);200:引导件;210:侧壁;211a、211b:导槽;C1: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但须指出,以下叙述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保护范围或术语意义等。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的立体图。图2(A)~图4(B)是用来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各部分结构之图,其中,图2(A)是滑块100的立体图,图2(B)是滑块100的俯视图。图3是滑块100的立体分解图。图4(A)是沿图2(B)所示4A-4A线的剖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虚线所围4B部分的放大图。图5(A)~图7(C)是用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滑块100的组装方法之图。
首先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
如图1所示,滑动装置10具有滑块100和引导件200。
滑动装置10是为使给定部件之间相对移动而使用的装置。滑块100以可相对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件200移动的方式构成。譬如,滑块100可安装于活动部件,引导件200可安装于非活动部件(固定系)。须指出,也可将滑块100安装于非活动部件,将引导件200安装于活动部件。
滑块100,藉该滑块100所具备的辊轮150旋转,一边降低与引导件200之间的摩擦阻力一边沿引导件200的长度方向(图1所示箭头D1-D2)移动。安装于滑块100的活动部件随着滑块100移动而沿引导件200的长度方向移动。
引导件200,如图1所示,以外轨构成;该外轨具备侧壁部210、在侧壁部210内面侧形成的一对导槽211a、211b、和在滑块100底面侧配置的底部220。滑块100组装于引导件200内部,使辊轮150外周侧面接触于导槽211a、211b。
虽然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200是由可在其内侧组装滑块100的外轨构成的,但是引导件200具体结构并非受此限定,只要可引导滑块100移动即可。譬如,引导件200也可以一边接触辊轮150外周侧面一边引导辊轮150移动的引导轴(棒状部件)等构成。
以下描述滑块100。
图3所示,滑块100具有第1支撑件110、第2支撑件120和多个旋转机构130a、130b、130c、130d。
第1支撑件110和第2支撑件120构成滑块100的主体部分。旋转机构130a、130b、130c、130d各自均具备辊轮150,同辊轮150一道组装于第1支撑件110和第2支撑件120。
如图3所示,旋转机构130a、130b、130c、130d各自均具有辊轮150、在辊轮150上面侧配置的多个滚动体141、在辊轮150下面侧配置的多个滚动体142、和穿过辊轮150的支撑轴160。须指出,各旋转机构130a、130b、130c、130d,实质上具有同一结构,只不过在滑块100上的配置不同而已。故本说明书中仅就旋转机构130a结构作详细描述,对其它旋转机构130b、130c、130d不再赘述。
以下描述中,多个滚动体141称作“第1滚动体群141”,多个滚动体142称作“第2滚动体群142”。另外,就第1滚动体群141中某一个滚动体进行描述时称其为“滚动体141A”,就第2滚动体群142中某一个滚动体进行描述时称其为“滚动体142B”。
如图4(A)所示,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藉支撑轴160以相互面对的状态相联接。辊轮150配置在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之间。辊轮150以可旋转状态被夹于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之间。
辊轮150,在与引导件200的长度方向(图1的箭头D1-D2方向)交叉的方向(图1的箭头D3-D4方向)上不同位置至少被配置2个。如图2(B)所示,滑块100,在与引导件20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不同位置配置有2个辊轮150,还在引导件200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配置有2个辊轮150。
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1支撑件110以板状部件构成。在第1支撑件110的长度方向上一端部形成有突起部112,是将第1支撑件110一部分折曲而形成的。譬如,在引导件200的长度方向上端部形成有挡件时,突起部112具有通过与该挡件抵靠而限制滑块100移动的作用。须指出,适当情况下也可不必在第1支撑件110形成突起部112。
在第1支撑件110,还形成有将第1支撑件110往活动部件等安装时用的安装孔118。安装孔118譬如可以能螺接螺钉的螺孔形成。
第2支撑件120以按基本上与第1支撑件110相同的形状形成的板状部件构成。如图2(B)所示,同第1支撑件110一样,在第2支撑件120形成有突起部122。须指出,虽然第2支撑件120没设安装孔118,但是设安装孔118也可。另外,适当情况下也可不必在第2支撑件120形成突起部122。
如图2(B)所示,辊轮150按如是方式配置:滑块100已组装状态下,其外周侧面一部分が朝各支撑件110、120的外方突出。辊轮150中从各支撑件110、120突出的部分与引导件200的导槽211a、211b接触(参见图1)。使滑块100移动之际,辊轮150一边相对导槽211a、211b滑动一边绕沿着支撑轴160轴向的轴线C1旋转(参见图2(A))。
辊轮150譬如可以公知的树脂制辊轮构成。须指出,辊轮150既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以独立于支撑轴160的部件构成,也可与支撑轴160一体构成。
如图3和图4(A)所示,第1滚动体群141配置在第1支撑件110与辊轮150之间。第1滚动体141A具有球状外形形状。另外,第2滚动体群142配置在第2支撑件120与辊轮150之间。同第1滚动体141A一样,第2滚动体142A具有球状外形形状。
如图3所示,各滚动体群141、142均以12个滚动体构成。但一个滚动体群所具备的滚动体的个数可相应于滑块100产品规格等作适当变更,无特别限定。另外,滚动体的外径或材质等也无特别限制,可作适当变更,只要能辅助辊轮150旋转即可。
如图4(A)所示,在第1支撑件110的与辊轮150相面对的面111(以下称作“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第1滚动体群141加以保持的环状第1槽115。
在第2支撑件120的与辊轮150相面对的面121(以下称作“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第2滚动体群142加以保持的环状第2槽125。
在辊轮150的与第1支撑件110相面对的面151(以下称作“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第1滚动体群141加以保持的环状第1槽155。另外,在辊轮150的与第2支撑件120相面对的面152(以下称作“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第2滚动体群142加以保持的环状第2槽156。
如上述,在滑块100配置有均具备辊轮150的4个旋转机构130a、130b、130c、130d(参见图3)。故,在第1支撑件110形成有4个第1槽115,处在配置辊轮150的四角附近;在第2支撑件120形成有4个第2槽125,处在配置辊轮150的四角附近。
以如图3所示的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第2槽125为例来描述各槽115、125、155、156的结构。须指出,第1支撑件110所形成的第1槽115、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第2槽125、辊轮150所形成的第1槽155和辊轮150所形成的第2槽156实质上具有相同结构,故对第2槽125以外的其它槽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按俯视观察,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第2槽125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在第2槽125配置的第2滚动体142A(第2滚动体群142)一边皆沿第2槽125按圆轨迹旋转(公转)一边各自独立旋转(自转)。通过第2滚动体142A在第2槽125内滚动,辊轮150顺利地在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之间旋转。
如图4(B)所示,第2槽125,在沿着第1支撑件110和第2支撑件120相面对的方向的截面(图4(A)所示截面,即沿着轴线C1的截面),具有可承载第2滚动体群142的凹形状。因第2槽125具有这样的凹形状,故如后述,进行滑块100组装作业之际,可容易地进行往第2槽125配置第2滚动体群142。
须指出,上述所谓“可承载”是指这样的形状:沿重力方向(图4(B)中从上方到下方的方向)将第2滚动体142A承载于第2槽125之际,第2槽125可独立地将第2滚动体142A加以保持。作为这种形状之一例,譬如图4(B)所示,可例举出在从第2滚动体142A的中心位置C朝第2槽125引垂线H而图示第2槽125的截面上一分为二时第2滚动体142A在超过垂线H范围A1与第2槽125接触的形状。另外,第2槽125最好以譬如曲率与第2滚动体142A一样的弯曲的截面形状而形成,以便可更稳定地保持第2滚动体142A。但第2槽125和其它各槽115、155、156的形状无特别限定,譬如可相应于各滚动体141A、142A的外径等作适当变更,只要能承载第1滚动体141A或第2滚动体142A即可。
须指出,譬如为了使各滚动体群141、142顺利环绕(旋转),也可在各槽115、125、155、156配置润滑油等润滑剂。
如图4(B)所示,支撑轴160穿过第1支撑件110、第2支撑件120和辊轮150而配置。
支撑轴160具有:夹在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与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之间的主体部161、穿过第1支撑件110所形成的穿孔116的第1缩径部162、配置于第1支撑件110所形成的开口部113附近的第1固定部163、穿过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穿孔126的第2缩径部165、和配置于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开口部123附近的第2固定部166。
支撑轴160的在第1支撑件110侧配置的端部构成藉铆接而固定于第1支撑件110的第1固定部163。另外,支撑轴160的在第2支撑件120侧配置的端部构成藉铆接而固定于第2支撑件120的第2固定部166。譬如,也可以粘接或钎焊等方法固定支撑轴160的各端部与各支撑件110、120。但藉铆接进行支撑轴160与各支撑件110、120的固定,不但滑块100的制造作业会变得容易,而且能提高支撑轴160与各支撑件110、120之间的固定力。尤其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块100,由于第1支撑件110的穿孔116周围所形成的台阶部117藉铆接被支撑轴160的主体部161与第1固定部163所夹,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支撑轴160对第1支撑件110的固定力。另外,关于第2支撑件120的穿孔126周围所形成的台阶部127也一样,由于被支撑轴160的主体部161与第2固定部166所夹,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支撑轴160对第2支撑件120的固定力。
支撑轴160的第1缩径部162的外径尺寸可形成得譬如基本同第1支撑件110所形成的穿孔116的内径相同或者比穿孔116的内径略小。按这样的尺寸形成第1缩径部162的外径时,将第1缩径部162穿过穿孔116之际,能在支撑轴160与第1支撑件110之间使某种程度的固定力(摩擦力)起作用。同样,支撑轴160的第2缩径部165的外径尺寸可形成得譬如基本同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穿孔126的内径相同或者比穿孔126的内径略小。
如图4(B)所示,在辊轮150形成有沿该辊轮150的中心轴而贯通的孔部157、包围孔部157周围的槽部158。
支撑轴160的主体部161穿过辊轮150的孔部157。支撑轴160的主体部161的外径以基本上与辊轮150的孔部157的内径一样的尺寸形成。因此,支撑轴160的主体部161外面与孔部157内面之间几乎没有游隙。
槽部158以朝辊轮150中心侧倾斜的截面形状而形成。槽部158具有支撑轴160穿过孔部157之际引导支撑轴160移动的作用。譬如,通过使支撑轴160的端部沿槽部158移动,能容易地使支撑轴160朝孔部157移动。
支撑轴160防止辊轮150错位或辊轮150从各支撑件110、120之间脱落。另外,由于辊轮150一边被支撑轴160所支撑一边绕轴线C1旋转,所以辊轮150的旋转轴不易晃动,辊轮150旋转稳定。
构成滑块100和引导件200的各部分的材料材质无特别限定,譬如可用公知金属材料。另外,譬如,辊轮150可用树脂材料形成,或者在金属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分外周侧面覆盖树脂材料而形成。
下面参照图5(A)~图7(C)描述滑块100组装方法。须指出,以下描述的步骤不过为一例而已,组装方法并非受在此描述的步骤所限定。
首先,如图5(A)所示,进行预备第2支撑件120的工序(第1工序)。装设第2支撑件120,使形成有第2槽125的内面121朝向上方侧。
接着,如图5(B)所示,进行往第2支撑件120安装支撑轴160的工序(第2工序)。进行该工序时,支撑轴160的第2缩径部165相对第2支撑件120的穿孔126被假固定(参见图4(B))。因此,能防止在滑块100组装进行当中支撑轴160从第2支撑件120意外脱落等。
接着,如图5(C)所示,使安装了支撑轴160的第2支撑件120在上下方向的朝向翻转的工序(第3工序)。使第2支撑件120翻转后,要确认支撑轴160的固定部(端部)166从第2支撑件120的开口部123突出来。
接着,如图6(A)所示,进行往第2支撑件120固定支撑轴160的工序(第4工序)。具体地,把从第2支撑件120的开口部123突出的支撑轴160的固定部(端部)166相对第2支撑件120铆接。一进行该工序,第2支撑件120的台阶部127就被夹在支撑轴160的主体部161与固定部166之间(参见图4(B))。
接着,如图6(B)所示,使第2支撑件120的上下方向的朝向翻转。进一步,进行在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第2槽125承载第2滚动体群142的工序(第5工序)。
如上述,能在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第2槽125承载第2滚动体群142。于是,第2槽125以该第2槽125的形状能独立地对第2滚动体群142加以保持。因此,能防止第2滚动体群142从第2支撑件120意外滑落等。另外,作业者不必用手对第2滚动体群142加以保持或者使用特别夹具对第2滚动体群142加以保持,故能大大节约滑块100组装作业所耗费的工夫。
须指出,在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第2槽125承载第2滚动体群142的作业,譬如可通过作业者手工作业或使用承载用给定装置等进行。
接着如图6(C)所示,进行在第2支撑件120配置辊轮150的工序(第6工序)。进行该工序之际,以朝向第2滚动体群142的方式配置辊轮150的下面152所形成的第2槽156(参见图4(A))。通过一边使第2槽156与第2滚动体群142位置对准一边进行配置,能恰当地调整辊轮150对第2支撑件120的位置,故能简单且迅速地进行辊轮150配置作业。
接着,如图7(A)所示,进行在辊轮150所形成的第1槽155承载第1滚动体群141的工序(第7工序)。通过在第1槽155承载第1滚动体群141,能防止第1滚动体群141从辊轮150意外滑落等。
接着,如图7(B)所示,进行在辊轮150配置第1支撑件110的工序(第8工序)。进行该工序之际,以朝向第1滚动体群141的方式配置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所形成的第1槽115(参见图4(A))。这样,通过一边使第1槽115与第1滚动体群141位置对准一边进行配置,能恰当地调整第1支撑件110对辊轮150的位置,故能简单且迅速地进行第1支撑件110配置作业。
接着,如图7(C)所示,进行在第1支撑件110固定支撑轴160的工序(第9工序)。具体地,把从第1支撑件110的开口部113突出的支撑轴160的固定部(端部)163相对第1支撑件110铆接。一进行该工序,第1支撑件110的台阶部117就被夹在支撑轴160的主体部161与固定部163之间(参见图4(B))。
支撑轴160被固定于第1支撑件110时,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介于支撑轴160而相互联接。通过铆接,支撑轴160被比较牢固地固定于各支撑件110、120。因此,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之间的固定力也变得非常高。
通过进行以上描述的各工序,如图7(C)所示,第1支撑件110被配置于上方侧,第2支撑件120被配置于下方侧,能在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之间组装配置了辊轮150、第1滚动体群141和第2滚动体群142的滑块100。其后,如图1所示,通过在引导件200装设滑块100,能组装滑动装置10。
须指出,上述组装方法描述提到的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在上下方向的关系,不过是考虑到各工序中作业性而限定上下方向而已,而并非限定滑块100使用之际的上下方向。即,无论第1支撑件110和第2支撑件120配置在上方侧、下方侧、铅直方向或相对铅直方向倾斜的斜向等之中哪一方向,滑块100都能在对应状态下使用。
以下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块100和滑动装置10的作用效果。
如上述,滑块100,在进行组装作业之际,通过在第1槽115、155和第2槽125、156承载球状滚动体,能以第1支撑件110、第2支撑件120和辊轮150等各部件对球状滚动体加以保持。因此,能容易进行滑块100和滑动装置10的组装。
滑块100,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参见图4(A))。故,将支撑轴160固定于第2支撑件120后,一旦使第2支撑件120翻转以后(图6(B)所示第5工序以后),即能在第2支撑件120的第2槽125配置第2滚动体群142,无需再让第2支撑件120翻转。进一步,滑块100,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故,将第1滚动体群141承载于辊轮150的第1槽155以后(图7(A)所示第7工序以后),即能使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侧相面对而配置,无需让第2支撑件120和辊轮150翻转。
即,滑块100,通过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和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能抑制在滑块100组装进行当中各部件上下方向翻转作业次数增加。故滑块100组装性更进一步提高。
滑块100所具备的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有第2槽156(参见图4(A))。由于各滚动体群141、142被保持于辊轮150本身,所以能合适地降低辊轮150与各滚动体群141、142之间的摩擦阻力。另外,通过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和下面152形成凹状槽这种比较简单的加工,能使辊轮150具备对各滚动体群141、142加以保持的功能,故可实现削减滑块100制造成本等。
滑块100,在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形成有第1槽115,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参见图4(A))。进一步,滑块100,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有第2槽156(参见图4(A))。故,可实现提高滑块100组装性,而且使得第1支撑件110与辊轮150之间所配置的第1滚动体群141的滚动和第2支撑件120与辊轮150之间所配置的第2滚动体群142的滚动也可效率良好地进行。据此,滑块100移动更加顺利。
滑块100所具备的辊轮150具有供支撑轴160穿过的孔部157(参见图4(B))。第1支撑件110和第2支撑件120介于支撑轴160而联接(参见图4(B))。故,能介于支撑轴160而联接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而且还能防止辊轮150从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之间意外脱落等。另外,由于辊轮150一边被支撑轴160所支撑一边绕轴线C1旋转,所以辊轮150的旋转轴不易晃动,辊轮150旋转稳定。
支撑轴160,其在第1支撑件110侧配置的第1固定部(端部)163铆接于第1支撑件110(参见图4(B))。另外支撑轴160在第2支撑件120侧配置的第2固定部(端部)166铆接于第2支撑件120(参见图4(B))。故,能提高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之间的固定力,而且能在滑块100组装进行当中容易地固定第1支撑件110与第2支撑件120。
滑动装置10具备滑块100和引导件200(参见图1)。另外,引导件200具有一边与辊轮150接触一边引导辊轮150旋转的导槽211a、211b。故,能提供组装性优异且可实现部件之间顺利移动的滑动装置10。
(第2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滑块300。须指出,对于与业已描述过的部件一样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不再赘述。
图8是表示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滑块300之图,是对应于图4(A)的剖视图。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滑块300,在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形成有第1槽115,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但没有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第1槽155,也没有在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第2槽156。
以下描述滑块300组装方法。这里只简要描述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组装方法不同的工序。
图9(A)给出在第2支撑件120固定支撑轴160、继而在第2支撑件120所形成的第2槽125承载第2滚动体群142的状态。从该状态,如图9(B)所示,将尚未形成各槽155、156的辊轮150配置在第2滚动体群142之上。
接着,如图10(A)所示,另外预备第1支撑件110。于是,在第1支撑件110所形成的第1槽115承载第1滚动体群141。
接着,如图10(B)所示,从第1支撑件110的上方侧使第2支撑件120接近,装设于第1支撑件110。该作业进行之际,为了不致辊轮150从支撑轴160脱落等,作业者既可用手按住辊轮150也可使用给定夹具按住辊轮150。
接着,将第1支撑件110和第2支撑件120的上下方向的朝向翻转,使得第1支撑件110相对第2支撑件120配置于上方侧。然后,通过将支撑轴160铆接于第1支撑件110,即可完成滑块300组装作业。
(第3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滑块400。须指出,对于与业已描述过的部件一样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不再赘述。
图11是表示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滑块400之图,是对应于图4(A)的剖视图。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滑块400,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有第2槽156。但没有在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形成第1槽115,也没有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第2槽125。
以下描述滑块400组装方法。这里只简要描述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组装方法不同的工序。
图12(A)给出在第2支撑件120固定支撑轴160、继而在辊轮150所形成的第2槽156承载第2滚动体群142的状态。从该状态,如图12(B)所示,将固定于第2支撑件120的支撑轴160穿过辊轮150而将辊轮150装设在第2支撑件120。
接着,如图13(A)所示,为了置换第2支撑件120的上下方向的朝向,使第2支撑件120翻转。该作业进行之际,为了不致辊轮150从支撑轴160脱落等,作业者既可用手按住辊轮150也可使用给定夹具按住辊轮150。接着,如图13(B)所示,在辊轮150所形成的第1槽155承载第1滚动体群141。其后,将第1支撑件110承载于第1滚动体群141上,通过将支撑轴160铆接于第1支撑件110,即可完成滑块400组装作业。
(第4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滑块500。须指出,对于与业已描述过的部件一样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不再赘述。
图14是表示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滑块500之图,是对应于图4(A)的剖视图。
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滑块500,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但没有在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第2槽156,也没有在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形成第1槽115。
滑块500,同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一样,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故能抑制在滑块500组装进行当中各部件上下方向翻转作业增加。虽然省略了具体组装方法步骤的描述,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块500能按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实质上一样的步骤组装。
(第5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滑块600。须指出,对于与业已描述过的部件一样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不再赘述。
图15是表示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滑块600之图,是对应于图4(A)的剖视图。
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滑块600,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有第2槽156,继而,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第2槽125。但没有在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形成第1槽115。
滑块600,同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一样,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故能抑制在滑块600组装进行当中各部件上下方向翻转作业增加。虽然省略了具体组装方法步骤的描述,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块600能按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实质上一样的步骤组装。
(第6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滑块700。须指出,对于与业已描述过的部件一样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不再赘述。
图16是表示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滑块700之图,是对应于图4(A)的剖视图。
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滑块700,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第1支撑件110的内面111形成有第1槽115,继而,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但没有在辊轮150的下面152形成第2槽156。
滑块700,同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一样,在辊轮150的上面151形成有第1槽155,在第2支撑件120的内面121形成有第2槽125。故能抑制在滑块700组装进行当中各部件上下方向翻转作业增加。虽然省略了具体组装方法步骤的描述,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块700能按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块100实质上一样的步骤组装。
以上,通过多个实施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滑块和滑动装置,但本发明并非仅限定于已描述的各结构,可根据权利要求书所记载作适当变更。
譬如,辊轮的个数,并非如根据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那样仅限于4个,在与引导件的长度方向(滑块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不同位置至少配置2个也可。另外,在与引导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的辊轮相互间位置关系并非限定于平行的位置,也可配置在引导件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间不同的位置。还有,引导件的长度方向或与引导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各辊轮间的距离也无特别限定。
还有,辊轮虽然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而给出,但是辊轮譬如也可这样构成:在外周侧面形成凹部,该凹部与引导轴等引导件接触。
还有,虽然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给出的结构是在第1支撑件与第2支撑件这两个支撑件之间配置辊轮,但是譬如也可这样做:在第1支撑件上不与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一侧的面(或者在第2支撑件上不与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一侧的面)再相面对地配置其它支撑件,在与该其它支撑件之间配置辊轮。即,也可通过多个支撑件重叠配置,在各个支撑件之间配置辊轮,来构成多层结构的滑块。
还有,用于承载滚动体的槽在第1支撑件的与辊轮相面对的面和辊轮的与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面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且在第2支撑件的与辊轮相面对的面和辊轮的与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面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位置、形状、大小、个数等可变更。
还有,构成滑块的各部件(支撑轴、第1支撑件、第2支撑件)的形状等并非仅限于图示出的,可适当变更。还譬如,可不必介于支撑轴来联接第1支撑件与第2支撑件,此时,第1支撑件与第2支撑件的联接譬如可利用在各支撑件设的联接机构(槽、突起部等)或螺钉等固定具来进行。另外,还可适当省略说明书中描述过的附加部件或适当追加其它附加部件。
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25日提出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6-164968号,这里参照引用其全部公开内容。
Claims (7)
1.一种滑块,是具有可相对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件移动之结构的滑块,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支撑件、与上述第1支撑件相互面对配置并与上述第1支撑件联接的第2支撑件、以可旋转状态被夹于上述第1支撑件与上述第2支撑件之间且在与上述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不同位置至少被配置2个的辊轮、和以可滚动状态被配置在上述第1支撑件与上述辊轮之间以及上述第2支撑件与上述辊轮之间的多个球状滚动体;在上述第1支撑件的与上述辊轮相面对的面和上述辊轮的与上述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面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上述多个球状滚动体加以保持的环状第1槽;在上述第2支撑件的与上述辊轮相面对的面和上述辊轮的与上述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面中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可使之环绕地将上述多个球状滚动体加以保持的环状第2槽;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在沿着上述第1支撑件和上述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方向的截面上,为这样的凹形状:沿重力方向将上述滚动体承载于上述第1和第2槽之际,上述第1和第2槽可独立地将上述滚动体加以保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支撑件重叠配置于上述第2支撑件的上方;上述第2槽至少形成在上述第2支撑件的与上述辊轮相面对的面;上述第1槽至少形成在上述辊轮的与上述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面。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辊轮形成有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槽形成在上述第1支撑件的与上述辊轮相面对的面和上述辊轮的与上述第1支撑件相面对的面;上述第2槽形成在上述第2支撑件的与上述辊轮相面对的面和上述辊轮的与上述第2支撑件相面对的面。
5.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块,其特征在于,上述辊轮具有供支撑轴穿过的孔部;上述第1支撑件与上述第2支撑件介于上述支撑轴联接。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轴,其配置于上述第1支撑件侧的端部铆接于上述第1支撑件,其配置于上述第2支撑件侧的端部铆接于上述第2支撑件。
7.一种滑动装置,具备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块和上述引导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件具有一边与上述辊轮接触一边引导上述辊轮旋转的导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64968 | 2016-08-25 | ||
JP2016164968 | 2016-08-25 | ||
PCT/JP2017/030197 WO2018038178A1 (ja) | 2016-08-25 | 2017-08-23 | スライダおよびスライ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42608A CN109642608A (zh) | 2019-04-16 |
CN109642608B true CN109642608B (zh) | 2020-04-17 |
Family
ID=6124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0875.4A Active CN109642608B (zh) | 2016-08-25 | 2017-08-23 | 滑块和滑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61205B2 (zh) |
CN (1) | CN109642608B (zh) |
WO (1) | WO2018038178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50150U (ja) * | 1991-12-10 | 1993-07-02 |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 キャリア機構 |
JPH06323330A (ja) * | 1993-05-11 | 1994-11-2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直線移動部材の支持装置 |
JPH07130109A (ja) * | 1993-10-29 | 1995-05-19 | Ricoh Co Ltd | 往復移動体の支持機構 |
CN201982501U (zh) * | 2010-12-20 | 2011-09-21 | 叶水龙 | 一种导轨滚轮组件 |
CN103527628A (zh) * | 2012-07-04 | 2014-01-22 |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 线性引导装置 |
-
2017
- 2017-08-23 WO PCT/JP2017/030197 patent/WO201803817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8-23 JP JP2018513692A patent/JP656120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8-23 CN CN201780050875.4A patent/CN1096426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50150U (ja) * | 1991-12-10 | 1993-07-02 |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 キャリア機構 |
JPH06323330A (ja) * | 1993-05-11 | 1994-11-2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直線移動部材の支持装置 |
JPH07130109A (ja) * | 1993-10-29 | 1995-05-19 | Ricoh Co Ltd | 往復移動体の支持機構 |
CN201982501U (zh) * | 2010-12-20 | 2011-09-21 | 叶水龙 | 一种导轨滚轮组件 |
CN103527628A (zh) * | 2012-07-04 | 2014-01-22 |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 线性引导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38178A1 (ja) | 2018-03-01 |
CN109642608A (zh) | 2019-04-16 |
JPWO2018038178A1 (ja) | 2018-08-23 |
JP6561205B2 (ja) | 2019-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582187T3 (es) | Mesa de altura ajustable | |
JP3243415B2 (ja) | 摺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有端転動体チェーン | |
JP2009287587A (ja) | 超薄形クロスローラ軸受 | |
US20210164545A1 (en) | Relative Translation System | |
JP2012219874A (ja) | 運動装置 | |
CN109642608B (zh) | 滑块和滑动装置 | |
JP4788200B2 (ja) | 自動調心ころ軸受の組立方法 | |
JP2015197124A (ja) | 直動案内付クランパ | |
JP6403645B2 (ja) | レンズ装置 | |
US8857993B2 (en) |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 |
JP2014024407A (ja) | シートの回転機構 | |
JP6582622B2 (ja) | 円錐ころ軸受組立装置及び円錐ころ軸受組立方法 | |
JP5194551B2 (ja) | 軸受用クリープ防止機構 | |
JP2009162277A (ja) | ベ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16518566A (ja) | 軸受装置、ベベルピニオン軸の軸支部 | |
CN113260805B (zh) | 滚珠丝杠装置 | |
JP2000304039A (ja) | 球面軸受 | |
JP6100964B1 (ja) | ナット部材の加工方法 | |
EP3597965A1 (en) | Rack guide and gear mechanism | |
US9459083B2 (en) | Positioning goniometry | |
JP7369330B2 (ja) | 軸受の製造方法 | |
JP4717758B2 (ja) | 運動案内装置 | |
JP2019084994A (ja) | 自動車のスライドドア用軸受装置 | |
JP5488938B2 (ja) | 軸受用クリープ防止機構 | |
JP2007298120A (ja) | 直動案内装置用スライダ、直動案内装置および直動案内装置用スライダ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搬送装置用可動部材および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