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0913B - 吸收性物品及用于其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及用于其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0913B
CN109640913B CN201780052739.9A CN201780052739A CN109640913B CN 109640913 B CN109640913 B CN 109640913B CN 201780052739 A CN201780052739 A CN 201780052739A CN 109640913 B CN109640913 B CN 109640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absorbent article
welded
portions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27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0913A (zh
Inventor
桑畑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40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0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0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0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being formed of multiple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61F13/512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the apertures being formed on a multilayer top sheet
    • A61F13/5125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the apertures being formed on a multilayer top sheet the apertures not being formed through the complete thickness of the topsheet, e.g. blind h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being formed of multiple layers
    • A61F2013/5117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being formed of multiple layer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onwoven we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2013/5118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specially shaped topshee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正面片(2)包含第一无纺布(20)与第二无纺布(21)的层叠体,两无纺布(20、21)在开孔(22)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23),第一无纺布(20)在熔接部(23)以外的部位向远离第二无纺布(21)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24)。熔接部(23)具有朝向次层(3)突出的突起部(26),在正面片(2)中的与次层(3)的相对面(2b)分散存在有多个突起部(26)。在将正面片(2)向次层(3)侧按压的情况下,次层(3)被突起部(26)局部地按压。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及用于其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2片无纺布局部地熔接而一体化得到的立体开孔片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正面片是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频度极高的构件,因此重视液体透过性、肌肤触感等特性,已提出有各种实现了上述特性的提高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由分散存在有多个导液管的结构的无纺布构成的单层结构的正面片,该导液管朝向与穿着者的肌肤侧相反一侧(吸收体侧)突出且具有上表面开口和下表面开口。在该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分散存在多个导液管的上表面开口,没有形成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另外,导液管的下表面开口的开口周缘部以密度高于该导液管的其他部位或具有肋的方式形成,且以与配置于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相接的方式配置,由此,即便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因穿着者的身体的活动等而导致导液管受到外力,其下表面开口也不易闭塞,因此,可通过导液管使排泄物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正面片在受到穿着者的体压时,连结导液管的上表面开口与下表面开口的立体形状部分容易压扁,因此,即便下表面开口不易闭塞,排泄物到达该下表面开口的中途路径也容易闭塞而液体透过性较差。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由立体片构成的正面片,该立体片中,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局部地热熔接而形成熔接部,且第一无纺布在由该熔接部包围的非熔接部向远离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内部中空的大量凸部。在该正面片的熔接部,在较其轮廓靠内侧形成有具有与该轮廓的形状相似的形状的外周缘的贯通孔,可通过该贯通孔与中空的凸部减少肌肤相对面的液体残留、返液,从而可减少穿着者的肌肤的泛红或皮肤炎症。该贯通孔的外周缘的周边部成为不存在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形状的膜化了的状态,结果,该贯通孔的外周缘的周边部朝向贯通孔的中心突出,而在正面片的厚度方向没有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52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427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按照距穿着者的肌肤由近到远的顺序依序层叠有正面片、液体透过性的次层、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上述正面片包含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层叠体的多个开孔。两无纺布在上述开孔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上述第一无纺布在该熔接部以外的部位向远离上述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上述正面片的上述熔接部具有朝向上述次层突出的突起部,在该正面片的与该次层的相对面分散存在有多个该突起部。在将上述正面片向上述次层侧按压的情况下,该次层被该正面片的上述突起部局部地按压。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该立体开孔片包含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层叠体的多个开孔,两无纺布在该开孔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该第一无纺布在该熔接部以外的部位形成向远离该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该熔接部具有向与该凸部相反一侧突出的突起部。本发明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凹凸赋形工序,其使用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一辊和周面具有为与该第一辊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二辊,使上述第一无纺布咬入至两辊之间的啮合部而对该第一无纺布赋予凹凸形状;和熔接开孔工序,其在将上述第一无纺布以凹凸赋形后的状态保持在上述第一辊的周面,并且使上述第二无纺布与该第一无纺布重叠,使该第二无纺布在该第一无纺布中的与该第一辊的凸部对应的部分熔接而形成上述熔接部,进而在该熔接部的形成位置形成上述开孔。在上述熔接开孔工序中,从上述第一无纺布侧使上述第一辊的凸部的前端抵接于上述开孔的预定形成部位并使该开孔的预定形成部位的上述熔接部熔融,并且使该凸部贯通该熔融部分而使该熔接部的熔融物偏置在上述第二无纺布侧,而形成上述突起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肌肤相对面即正面片侧的俯视图,是使各部分的弹性构件伸长而扩展成平面状的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线剖面的横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的II-II线剖面的横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正面片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的(a)和图6的(b)分别是将本发明的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与次层相对的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示意性地表示的俯视图,是表示开孔周围的熔接部的突起部的分布状态的图。
图7的(a)是本发明的正面片中的凸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对应于图4的图,图7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图7的(a)所示的凸部的正面片从其肌肤相对面侧被按压的情况下的该凸部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可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正面片(立体开孔片)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使用图8所示的制造装置的熔接开孔工序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应吸收的排泄物中有尿等粘度较低的物质和软便等粘度较高的物质。低粘度排泄物容易转移至毛细管力较容易作用且纤维密度高的部分,相对在此,高粘度排泄物无法从纤维密度高的部分透过,故而为了使高粘度排泄物经由正面片迅速地转移至吸收体,必须进行与针对低粘度排泄物的情况不同的研究。例如如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正面片的开孔对于提高高粘度排泄物的透过性而言有效。另外,已知有介于正面片与吸收体之间配置被称为次层等的液体透过性片的技术,该技术对于提高高粘度排泄物的透过性而言也有效。
然而,在将具有对低粘度排泄物的透过性提高有用的高纤维密度部与对高粘度排泄物的透过性提高有用的开孔的现有的正面片与次层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在位于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外侧的正面片与位于内侧的次层之间形成外侧的纤维密度高于内侧的纤维密度的疏密梯度,故而尿等低粘度排泄物的透过性降低。尚未提供出一种低粘度排泄物和高粘度排泄物这两者的吸收性能均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关于一种低粘度排泄物和高粘度排泄物这两者的吸收性能均优异的吸收性物品以及在其中使用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以下,基于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在图1和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1。尿布1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与其正交的横向Y,并且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胯裆部的裆部B以及延伸至其前后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C。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相当于将尿布1在纵向X上三等分的情况下的各区域。裆部B具有在尿布1的穿着时与穿着者的阴茎、肛门等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该排泄部相对部通常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部或其附近。
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按照距穿着者的肌肤由近到远的顺序依序层叠有正面片2、液体透过性的次层3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尿布1具有:吸收体4;正面片2,其配置在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侧,且在较吸收体4靠穿着者的肌肤的位置与吸收体4重叠;背面片5,其配置在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且在较吸收体4远离穿着者的肌肤的位置与吸收体4重叠;和次层3,其介于正面片2与吸收体4之间配置,如图1所示,尿布1在俯视下呈位于裆部B的纵向X的中央部向内侧缩细且在一个方向即纵向X上较长的纵长的沙漏状。正面片2和背面片5分别具有大于介于两个片2、5之间配置的次层3和吸收体4的尺寸,形成如图1所示展开且伸展状态的尿布1的外形。作为背面片5,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这种吸收性物品以往使用的各种背面片,可使用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压体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构件(例如正面片2)中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构件中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朝向与肌肤侧为相反侧(穿衣侧)的面、即相对远离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再者,此处“穿着时”是指维持通常合适的穿着位置的状态,不包含处在吸收性物品偏离合适的穿着位置的状态的情况。
次层3发挥提高液体从正面片2向吸收体4的透过性、减少吸收体4所吸收的液体向正面片2的返液等作用,且覆盖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次层3俯视下形成长方形形状的单层结构,其俯视下的形状和尺寸与吸收体4的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且没有从吸收体4的周缘向外侧延伸出去。作为次层3,可使用亲水性且液体透过性的片,具体而言,例如可例示纸、纺织布、无纺布,就强度较强且柔软性也优异的方面而言,特别优选为无纺布。作为形成次层3的无纺布,可例示热风无纺布、点式粘合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气纺无纺布等,其中,热风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气纺无纺布因蓬松且纤维密度低而容易吸收高粘度排泄物,故而优选。次层3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进而优选为15g/m2以上,并且优选为10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70g/m2以下。
如图1所示,吸收体4在俯视下形成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并从腹侧部A延伸至背侧部C。吸收体4包含如下部分而构成: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其包含吸收性材料;和包芯片41,其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吸收性芯40与包芯片41之间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接合。如图1所示,吸收性芯40在俯视下呈长度方向即纵向X的中央部向内侧缩细的沙漏状。吸收性芯40是包含吸收性材料的芯形成材料纤维堆积而成的。作为吸收性材料,可无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用作这种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吸收性材料,例如可列举:木浆、由亲水化剂处理后的合成纤维等亲水性纤维、吸水性聚合物颗粒。吸收性芯40可为亲水性纤维的纤维堆积体、或者使吸水性聚合物颗粒载持于该纤维堆积体而成的吸收性芯。作为包芯片41,可使用透水性的片材,例如可使用纸、无纺布等。在尿布1中,包芯片41是具有吸收性芯40的横向Y的长度的2倍以上且3倍以下的宽度的1片连续的包芯片41,该1片包芯片41如图2所示,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性芯4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延伸到横向Y的外侧,该延伸部向下卷到吸收性芯40的下方并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但是,包芯片41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包含覆盖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和覆盖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且两个片分别为独立的片。
如图1所示,带状的弹性构件11以遍及尿布1的横向Y的大致总长且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固定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的腰部、即纵向X的端部中的正面片2与背面片5之间,由此,通过弹性构件11的收缩而在尿布1的穿着时的该腰部形成腰部褶皱。另外,多个线状的弹性构件12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固定在背侧部C中的与穿着者的腰身对应的腰身部中的正面片2与背面片5之间,由此,通过弹性构件12的收缩而在尿布1的穿着时的该腰身部形成腰身部褶皱。另外,线状的弹性构件13以沿纵向X伸长的状态固定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腿周围的左右的腿部中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与背面片5之间,由此,通过弹性构件13的收缩而在尿布1的穿着时的腿部形成一对腿部褶皱。正面片2、次层3、背面片5、吸收体4、片60和各弹性构件11~13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相互接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具有一对防漏翻边6、6,该一对防漏翻边6、6沿吸收体4的横向Y的两端部配置,在尿布1的穿着时,至少在裆部B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立起。一对防漏翻边6、6分别包含如下部分而构成:1片疏水性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其遍及尿布1的纵向X的总长连续;以及1条或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2条)线状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构件61,其以在纵向X伸长的状态固定于该片60。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以在横向Y上跨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4S的方式配置,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该片60的沿着纵向X的外侧缘部位于较侧缘4S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该片60的沿着纵向X的内侧缘部位于较侧缘4S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另外,该片60在较侧缘4S靠横向Y的外侧,接合于正面片2或背面片5等其他构件而形成固定部62,进而,弹性构件61以在纵向X伸长的状态固定在该片60的内侧缘部。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的内侧缘部至少在裆部B、具体而言例如裆部B以及腹侧部A和背侧部C的靠近裆部B的部分形成为不与正面片2接合的自由端部,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C中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接合于正面片2(未作图示)。通过以上的构成,在穿着尿布1时,弹性构件61的收缩力在纵向X上作用,防漏翻边6至少在作为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的内侧缘部形成为自由端部的区域的裆部B,以固定部62为起点使该自由端部侧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立起。在立起了的防漏翻边6与正面片2之间形成袋而有效地防止裆部B的排泄物的侧漏。作为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可使用疏水性的片材料,作为该片材料,可使用通过各种制法形成的无纺布、树脂膜、它们的层叠体等。
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背侧部C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搭扣带7、7。在搭扣带7安装有包含机械性面紧固件的公构件的扣接部71。另外,在尿布1的腹侧部A的非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包含机械性面紧固件的母构件的被扣接区域8。被扣接区域8利用公知的接合方法、例如粘接剂或热封等将机械性面紧固件的母构件接合固定在形成腹侧部A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5的非肌肤相对面而形成,且可拆装自如地扣接搭扣带7的扣接部71。
在图3~图5中示出尿布1的主要特征部分之一的正面片2。如图2~图5所示,正面片2是如下的立体开孔片:包含第一无纺布20与第二无纺布21的层叠体,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层叠体的多个开孔22,两无纺布20、21在开孔22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23,第一无纺布20在熔接部23以外的部位向远离第二无纺布21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24。
在正面片2中,第一无纺布20位于相对靠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第二无纺布21位于相对远离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两无纺布20、21通过局部形成的多个熔接部23在厚度方向上被一体化而构成两无纺布20、21的层叠体,另外,第一无纺布20中位于多个熔接部23(开孔22)彼此之间的部分朝向与第二无纺布21侧相反的方向隆起成凸状而形成内部为空腔的多个凸部24。在正面片2中,第二无纺布21侧即非肌肤相对面2b侧大致平坦,在第一无纺布20侧即肌肤相对面2a侧形成有由凸部24及除此之外的部分(开孔22和熔接部23)形成的起伏较大的凹凸。
正面片2在片的面内具有第一方向X和与其正交的第二方向Y,在被装入至尿布1中的状态下,第一方向X与也为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纵向X一致,第二方向Y与也为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横向Y一致。
另外,一般而言,正面片2的第一方向X与第一无纺布20及第二无纺布21的坯料卷的抽出方向、以及正面片2的制造时的输送方向(MD)一致的情况较多。另外,一般而言,在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为例如无纺布的情况下,正面片2的第一方向X与两无纺布20、21的构成纤维的主要纤维取向方向一致的情况较多。
如图3~图5所示,各开孔22配置在多个凸部24之间的底部25且由熔接部23包围。各开孔22在各熔接部23的内侧贯通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而形成有1个。作为各开孔22的俯视下的形状,为将熔接部23的形状同样地缩小后的相似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那样成为圆形形状。但是,各熔接部23的俯视形状并不限定在圆形形状,可任意地设定,例如也可为矩形形状、轨道(track)形状、正多边形形状等。
熔接部23具有正面片2的构成纤维发生膜化而成的膜化部23F。所谓此处所说的膜化,是指正面片2的构成纤维彼此无间隙地均匀地熔融,熔融化至构成纤维的纤维形状已经不存在为止,而使液体不易透过的状态。膜化部23F是构成纤维熔融固化而成的部位,因此与没有经膜化的其他部位相比硬且刚性高。在熔接部23,可以其一部分或全部为膜化部23F,该膜化部23F的分布状态受形成熔接部23时的加热或加压的条件、无纺布20、21的种类等的影响。作为典型的形态的一例,可例示开孔22的周缘部及其附近为膜化部23F而除此以外的部位、例如相对靠近凸部24的内部空间的部位完全没有被膜化的形态。
作为各凸部24的剖面形状,优选为整体为棱线流畅地带有圆感的、圆顶状的形状、扁平的长方体或截头四棱锥体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2中,如图4和图5所示,成为带有圆感的圆顶状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以及凸部24均只要在正面片2的面内方向上分散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任一者均在正面片2的面内方向均等地分散。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与凸部24以在纵向X上交替地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另外,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与凸部24以也在横向Y上交替地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并且,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以在相对于纵向X和横向Y倾斜的方向上空开一定间隔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另外,凸部24以在相对于纵向X和横向Y倾斜的方向上空开一定间隔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在横向Y上相邻的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与凸部24在纵向X上交替地配置的排彼此中,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的配置位置在纵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凸部24的配置位置也在纵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在纵向X上相邻的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与凸部24在横向Y上交替地配置的排彼此中,开孔22及其周围的熔接部23的配置位置在横向Y上错开半个节距,凸部24的配置位置也在横向Y上错开半个节距。
作为构成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的无纺布,例如可列举: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也可使用将2种以上这些无纺布组合而成的层叠体或将这些无纺布与膜等组合而成的层叠体。这些之中,优选使用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的克重分别优选为7g/m2以上,进而优选为1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4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35g/m2以下。
就提高肌肤触感等的观点而言,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为0.5dtex以上,进而优选为1.0dtex以上,并且,优选为4.0dtex以下,进而优选为3.0dtex以下。
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的构成纤维包含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丙烯腈系树脂、乙烯系树脂、亚乙烯系树脂等。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作为聚酯系树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作为聚酰胺系树脂,可列举尼龙等。作为乙烯系树脂,可列举聚氯乙烯等。作为亚乙烯基系树脂,可列举聚偏二氯乙烯等。另外,也可将这些各种树脂的1种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也可使用这些各种树脂的改性物。进而,作为这些各种树脂,优选为包含50~100质量%的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的任1种以上的树脂。另外,也可为将这些均聚物、无规共聚物、或者嵌段共聚物混合而成的树脂。再者,就提高第一无纺布20与第二无纺布21的剥离强度的观点而言,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优选构成的热塑性树脂相同。
第一无纺布20和第二无纺布21的构成纤维优选为实施了亲水化处理。若该构成纤维为低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则正面片2应具有的特性之一即液体透过性有可能会变得不充分。作为亲水化处理,可无特别限制地使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所通常进行的处理,例如可列举:使表面活性剂等亲水化剂附着于纤维表面的处理、或者亲水化剂在纤维中的混练、或者电晕放电处理或等离子体放电处理等,也可将这些的2种以上组合。
在第一无纺布20与第二无纺布21中,构成纤维的亲水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在后者的情况下,可列举第二无纺布21的亲水度高于第一无纺布20的形态。此处所说的亲水度基于利用下述方法测量的与水的接触角来判断。与水的接触角越小,亲水性越高(疏水性越低),该接触角越大,亲水性越低(疏水性越高)。另外,若与水的接触角小于90度,则为亲水性,若为90度以上的情况,则为疏水性。第二无纺布21的亲水度高于第一无纺布20的亲水度是指第二无纺布21的与水的接触角小于第一无纺布20的与水的接触角。
<接触角的测量方法>
从测量对象(无纺布)取出纤维,测量水对该纤维的接触角。作为测量装置,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计MCA-J。在测量接触角时使用蒸馏水。将从喷墨方式水滴喷出部(Cluster Technology公司制造,喷出部孔径为25μm的脉冲喷射器CTC-25)喷出的液量设定为20微微升,将水滴滴加到纤维的正上方。利用连接在水平设置的相机的高速录像装置录制滴下的情况。就之后进行图像分析的观点而言,录像装置较理想为组装有高速捕获设备的个人计算机。在正式测量中,每隔17msec进行图像录像。在所录制的影像中,利用附属软件FAMAS(软件的版本为2.6.2,分析方法为液滴法,分析方法为θ/2法,图像处理算法为无反射,图像处理影像模式为帧,阈值水平为200,不进行曲率修正)对水滴滴落至纤维的最初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算出水滴与空气接触的面与纤维所成的角,并将其设为接触角。从测量对象物中取出的纤维裁剪成纤维长1mm,将该纤维载置在接触角计的样品台并维持为水平。针对1根纤维测量不同的2个部位的接触角。对N=5根的接触角进行测量并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将对合计10个部位的测量值进行平均所得的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第二位)定义为该纤维与水的接触角。测量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作为尿布1的主要特征之一,可列举如下情况:如图4和图5所示,正面片2的熔接部23具有朝向次层3突出(向与凸部24相反一侧突出)的突起部26,在正面片2中与次层3的相对面即非肌肤相对面2b分散存在多个突起部26。突起部26位于正面片2的非肌肤相对面2b(第二无纺布21的非肌肤相对面)中与凸部24的周缘部对应的部位(如图3所示,俯视下与凸部24的周缘部重叠的部位),较周边部向次层3侧突出,且至少其突出方向的前端可与次层3接触。
并且,在具有该特征性构成的尿布1中,在正面片2向次层3侧按压的情况、具体而言例如在穿着尿布1时正面片2受到穿着者的体压的情况下,次层3被正面片2的突起部26局部按压。在次层3中,被突起部26按压的部位与没有被突起部26按压的其他部位相比,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增高。其结果为,在正面片2受到穿着者的体压的状态下,在次层3,如图4所示那样在与突起部26对应的部位形成纤维密度相对高的高纤维密度部30,在除此之外的部位(没有被突起部26按压的部位)形成纤维密度相对低的低纤维密度部31。低纤维密度部31与凸部24的形成位置重叠,至少与凸部24的顶部及其附近重叠。
尿布1通过具有该特征性构成,能够对低粘度排泄物和高粘度排泄物这两者发挥优异的吸收性能。
即,尿等低粘度排泄物由于毛细管力容易作用,故而容易转移至纤维密度高的部分,结果,在将具有开孔及其周围的熔接部以及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的现有的正面片与次层组合使用的情况下,软便等高粘度排泄物的吸收性虽然通过该开孔和该次层得以确保,但是会形成该正面片侧整体成为高纤维密度部、该次层侧整体成为低纤维密度部的疏密梯度,因此存在低粘度排泄物不易向该次层侧转移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尿布1中,如上所述,形成为在其穿着时正面片2的突起部26对次层3局部地进行按压,而在次层3以与该按压部(突起部26)的图案对应的图案形成高纤维密度部30,结果在次层3的面内方向分散配置有多个高纤维密度部30和低纤维密度部31,故而能够通过低纤维密度部31维持高粘度排泄物的吸收性,并利用高纤维密度部30确保低粘度排泄物的吸入性,从而能够对低粘度排泄物和高粘度排泄物该两者发挥优异的吸收性能。
另外,正面片2由于具有凹凸赋形了的第一无纺布20与没有被凹凸赋形而实质上不存在凹凸的平坦的第二无纺布21的层叠结构,故而与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正面片那样由凹凸赋形了的1片无纺布构成的正面片相比,开孔22的保形性高而不易产生开孔22的闭塞等。因此,在尿布1中,开孔22所带来的作用效果、例如排泄物尤其是高粘度排泄物的迅速的吸入和由此带来的在肌肤相对面2a的液体残留的减少、返液的防止等得以可靠地实现,并且在正面片2受到穿着者的体压时,该压力集中在第二无纺布21,由此,通过突起部26可靠地对次层3进行按压,而在次层3的面内方向稳定地形成高纤维密度部30和低纤维密度部31。
就更可靠地实现上述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正面片2的各部分的尺寸等优选如下所述那样设定。
开孔22的开孔面积优选为1mm2以上,进而优选为2mm2以上,并且,优选为100mm2以下,进而优选为50mm2以下。
开孔22的孔径长度优选为1mm以上,进而优选为2mm以上,并且,优选为10mm以下,进而优选为7mm以下。此处所说的开孔22的孔径长度是指开孔22的最宽的位置处的长度,在开孔22的俯视形状如图3所示那样为圆形形状的情况下,是指直径。
每单位面积(1cm2)的开孔22的数量优选为1个以上,进而优选为4个以上,并且,优选为50个以下,进而优选为30个以下。
具有突起部26的熔接部23形成在开孔22的周围,故而熔接部23(突起部26)的数量及配置基本与开孔22的数量及配置对应。
凸部24的高度优选为1mm以上,进而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2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5mm以下。
凸部24的如图3所示的俯视下的面积(底部面积)优选为1mm2以上,进而优选为4mm2以上,并且,优选为400mm2以下,进而优选为300mm2以下。
每单位面积(1cm2)的凸部24的数量优选为1个以上,进而优选为3个以上,并且,优选为15个以下,进而优选为12个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26具有膜化部23F。膜化部23F是与正面片2中没有被膜化的其他部位相比刚性较高的部位,故而因突起部26具有膜化部23F而使其刚性增加从而突起部26变硬,因此突起部26对次层3的按压力增加,其结果为,次层3的面内方向上的纤维的疏密梯度更进一步可靠地形成,使得对低粘度排泄物和高粘度排泄物该两者的吸收性能进一步提高。突起部26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为膜化部。就更可靠地实现上述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至少突起部26的朝向次层3侧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为膜化部23F。
突起部26可如图6的(a)所示那样在开孔22的整个周围以均匀的大小形成,或者也可如图6的(b)所示那样在开孔22的周围分布或者大小不均匀地形成。一般而言,突起部26的大小越大,与次层3的接触面积越大,故而越容易产生上述次层3的面内方向上的纤维的疏密梯度,就尿布1的排泄物的吸收性能的方面而言优选。然而,突起部26是开孔22的周缘部的形成材料(热塑性树脂)的熔融固化物,并且突起部26的形成材料也要与开孔22等其他部位取得平衡而有限,因此如图6的(a)所示那样使较大的突起部26均匀地分布在开孔22的整个周围有可能会受到开孔22等正面片2的其他部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将突起部26形成得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该相对较大的突起部26优选为如图6(b)所示那样偏倚在开孔22周围的局部的形态。若为该形态,则能够将有限的突起部26的形成材料选择性地分配至开孔22周围的必要部位,而将该部位的突起部26形成得相对较大,其结果为,与该相对较大的突起部26对应地在次层3形成尺寸相对较大的高纤维密度部30,使得尤其是尿等低粘度排泄物的吸收性能提高。
作为上述突起部26的偏置化的一例,可列举如下形态:如图6(b)所示,突起部26的形成材料(热塑性树脂)隔着开孔22而偏置在纵向X的前后,隔着该开孔22而在横向Y的两侧不存在该形成材料或该形成材料少于纵向X的前后。根据如图6(b)所示的形态,由于突起部26偏置在尿布1的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X,故而在被这种偏置在纵向X的突起部26按压的次层3,在纵向X上间歇地配置有面积相对较大的高纤维密度部30,故而尤其是容易被吸入至高纤维密度部30的尿等低粘度排泄物向纵向X的扩散性提高,从而可防止排泄物的侧漏或有效利用吸收体4。这种开孔22周围的突起部26的偏置化可通过在制造正面片2时对形成开孔22时的第二无纺布21的输送形态进行设计而实现。针对该情况,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在图7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正面片的凸部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凸部24A。为了在次层3的面内方向上可靠地形成对提高低粘度排泄物的吸收性有效的疏密梯度,优选突起部26具有膜化部23F,但由于膜化部23F不具有液体透过性,故而具有膜化部23F的突起部26本身的液体透过性变低,就从正面片2向次层3的液体透过性的方面而言,该情况并不能说优选。关于该情况,在凸部24A中,在其自然状态下,如图7的(a)所示,正面片2的面内方向中的规定的一个方向(例如纵向X)上的剖面中的该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端部24S较凸部24A的附近的突起部26靠该一个方向的外侧,故而即便突起部26具有膜化部23F而其本身的液体透过性较低,从正面片2向次层3的液体透过性也得以改善。
即,例如如图7的(a)所示,若凸部24A的纵向X上的剖面中的纵向X的最外侧端部24S较该凸部24A的附近的突起部26靠纵向X的外侧,则如图7的(b)所示,在凸部24A通过尿布1的穿着者的体压等而被按压至次层3侧的情况下,最外侧端部24S或其附近与次层3(次层3中与开孔22重叠的部分)相接。此处,包含最外侧端部24S在内,凸部24A(第一无纺布20中位于较第二无纺布21靠近穿着者的肌肤一侧的部位)没有被膜化而维持着构成纤维的纤维形状,故而排泄物经由该凸部24A中的与次层3的接触部分转移至次层3,由此确保从正面片2向次层3的液体透过性。另外,通过以如上方式使凸部24A与次层3接触,次层3中的与该凸部24A的接触部分被压缩而该接触部分的纤维间距离减小,从而尤其是尿等低粘度排泄物的透过性提高。
就更可靠地实现这种凸部24A的最外侧端部24S所带来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正面片2的面内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的剖面中的该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端部24S较凸部24A的附近的突起部26靠该一个方向的外侧。如此,在正面片2的面内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最外侧端部24S均较突起部26靠外侧的情况,可通过形成凸部24A的第一无纺布20的构成纤维的选择或对正面片2的制造时的第一无纺布20的输送形态等进行设计等而实现。
另外,优选为在次层3中,与开孔22重叠的部位32(参照图4)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大于与突起部26重叠的部位即高纤维密度部30。通过该构成,在次层3中作为与突起部26重叠的部位的高纤维密度部30,平均纤维间距离相对较小,故而尤其是尿等低粘度排泄物的液体透过性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次层3中与开孔22重叠的部位32,平均纤维间距离相对较大,故而尤其是软便等高粘度排泄物的液体透过性进一步提高。这种平均纤维间距离局部不同的次层3例如可通过利用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将正面片2与次层3之间粘接而获得层叠体,并对该层叠体在厚度方向上加压而制造。上述层叠体的加压可从肌肤相对面侧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任一侧或两侧进行。通过上述层叠体的加压,次层3中与突起部26重叠的部位(高纤维密度部30)的平均纤维间距离相对于次层3的其他部位(低纤维密度部31)相对减小,涂布后的粘接剂浸润至正面片2与次层3之间而维持通过加压所形成的按压状态,由此,获得与开孔22重叠的部位32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大于与突起部26重叠的部位(高纤维密度部30)的平均纤维间距离的次层3。平均纤维间距离通过下述方法测量。
<片的平均纤维间距离的测量方法>
无纺布、纸等纤维集合体的平均纤维间距离通过基于Wrotnowski的假定而得到的下述式(1)而求出。下述式(1)通常在求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间距离时使用。在Wrotnowski的假定下,纤维为圆柱状,各个纤维不相交地规律排列。
在测量对象的片(次层)为单层结构的情况下,该单层结构的片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利用下述式(1)而求出。
在测量对象的片(次层)为如公知的SMS(Spunbond+Meltblown+Spunbond,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这样的多层结构的情况下,该多层结构的片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依据以下的程序求出。
首先,通过下述式(1),算出构成多层结构的各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此时,下述式(1)中所使用的厚度t、克重W、纤维密度ρ和纤维直径D分别使用测量对象的层的值,厚度t通过沿着测量对象的层的厚度方向的剖面的显微镜观察进行测量。厚度t、克重W和纤维直径D分别为多个测量点上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克重W(g/m2)通过将测量对象的片切成规定的大小,在测量重量后,将该重量测量值除以根据该规定的大小所求的面积而求出。纤维密度ρ(g/cm3)使用密度梯度管,并依据JIS L 1015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所记载的密度梯度管法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URL为http://kikakurui.com/l/L1015-2010-01.html,若为书籍,则记载于JIS手册纤维-2000、(日本标准协会)的P.764~765)。纤维直径D(μm)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iko 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造的DSC6200),对所切取的10根纤维的纤维剖面进行测量,并将其平均值设为纤维直径。
继而,将各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乘以该层的厚度占整个多层结构的厚度的比例,进而,对以如上方式获得的各层的数值进行合计,由此求出作为目标的多层结构的片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例如,在由2层S层与1层M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SMS无纺布中,将2层S层总体作为1层进行处理,在整个3层结构的厚度t为0.11mm、S层的厚度t为0.1mm、S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LS为47.8μm、M层的厚度t为0.01mm、M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LS为3.2μm的情况下,该SMS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为43.8μm[=(47.9×0.1+3.2×0.01)/0.11]。
Figure BDA0001979649750000171
正面片2例如可利用以下说明的方法制造。在图8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装置50的概略构成。制造装置50具有:第一辊51,其在周面形成有大量凸部51a而使该周面成为凹凸形状;第二辊52,其在周面具有成为与第一辊51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和支承辊(加热辊)53,其以与第一辊51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
第一辊51构成为:在与作为被加工物的第一无纺布20接触的周面具有多个空隙部(未作图示),并且具有与该空隙部连接的空气的抽吸机构(未作图示),可通过来自辊内部侧的抽吸而将被加工物保持在该周面。第二辊52的基本构成与第一辊51相同,但不具有如第一辊51所具有的空气的抽吸机构,没有构成为可通过来自辊内部侧的抽吸而将片保持在其周面。关于周面成为凹凸形状的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例如可使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所记载的辊等。另外,支承辊53具有可绕旋转轴旋转地被支撑的圆筒形状的旋转体,该旋转体的周面以与第一辊51的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支承辊53的周面不具有凹凸形状,而实质上平滑。在支承辊53附设有加热机构(未作图示),通过来自该加热机构的热传递而将热传递至与作为被加工物的第二无纺布21接触的周面。
在作为立体开孔片的正面片2的制造中,首先,从第一无纺布20的坯料卷(未作图示)中将第一无纺布20抽出。另外,与其独立地从第二无纺布21的坯料卷(未作图示)中将第二无纺布21抽出。接下来,如图8所示,使抽出了的第一无纺布20咬入至第一辊51与第二辊52的啮合部而对第一无纺布20进行凹凸赋形(凹凸赋形工序)。第一无纺布20通过作用于上述第一辊51的周面的抽吸力而与第一辊51的周面紧贴,其经凹凸赋形的状态得以保持。
继而,将第一无纺布20以凹凸赋形后的状态直接保持在第一辊51的周面,并且使第二无纺布21与第一无纺布20重叠,使第二无纺布21在第一无纺布20中与第一辊51的凸部51a对应的部分熔接而形成熔接部23,进而在熔接部23的形成位置形成开孔22(熔接开孔工序)。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将第一无纺布20持续抽吸保持在第一辊51的周面的状态下,使第二无纺布21与其重叠,而将该两无纺布20、21的层叠体夹压在第一辊51与周面平滑的支承辊53之间。此时,预先将第一辊51与支承辊53这两者或仅将支承辊53加热至规定温度。由此,通过热熔接将位于第一辊51中的凸部51a上的第一无纺布20与第二无纺布21接合而形成熔接部23,并且在该熔接部23的形成位置形成开孔22。此时,熔接部23中与凸部51a的前端的接触部分的形成材料(热塑性树脂)熔融,该熔融了的材料从该接触部分向其周边移动,而以该接触部分为中心形成开孔22。另外,虽取决于熔接开孔工序中的加热加压条件,但熔接部23的至少一部分会以开孔22的附近为中心而变成膜化部23F。
以上的工序基本上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公知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上述熔接部23的突起部26的形成相关。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熔接开孔工序中,如图9所示,从第一无纺布20侧使第一辊51的凸部51a的前端抵接于第一无纺布20与第二无纺布21的层叠体中的开孔22的预定形成部位27而使开孔预定形成部位27的熔接部23熔融,并且使凸部51a贯通该熔接部23的熔融部分而使熔接部23的熔融物偏置在第二无纺布21侧(支承辊53侧),而形成突起部26。若仅形成开孔22,则只要如现有技术那样使第一辊51的凸部51a的前端抵接于加热状态的开孔预定形成部位27即可,但为了形成向与凸部24的相反侧突出的突起部26,必须在形成开孔22时使该形成中利用的凸部51a插入并贯通该开孔22、即、使该凸部51a的前端抵接于相对的支承辊53的周面。通过这种辊凸部的开孔贯通操作而将熔接部23的熔融物挤出至第二无纺布21侧,结果在开孔22的周围形成突起部26。
就使第一辊51的凸部51a可靠地贯通开孔22而稳定地形成突起部26的观点而言,第二无纺布21相对于第一辊51的出料侧的包角θ1(参照图8)优选为5度以上,进而优选为10度以上。就出料侧的包角θ1而言,如图8所示,在与第一辊51的轴心正交的平面内将第一辊51和作为被加工物的第二无纺布21切断的剖面中,将第二无纺布21与第一辊51的周面(准确而言为保持在第一辊51的周面的第一无纺布20)抵接的区域中的最下游设为下游侧接点P1的情况下,出料侧的包角θ1是指连结下游侧接点P1与该轴心的直线(线段)和连结开孔22的形成位置P0(第一辊51的凸部51a与支承辊53的夹持部)与该轴心的直线(线段)所成的角度。
两无纺布20、21分别以规定的张力被输送至第一辊51与支承辊53的夹持部,并在该输送中途在该夹持部形成熔接部23和开孔22,结果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二无纺布21相对于第一辊51的出料侧的包角θ1设定得相对较大,并将从开孔22的形成位置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的第二无纺布21(正面片2)中沿着第一辊51的周面的部位的沿着圆周方向的长度设定得相对较长,而更加可靠地实现凸部51a对开孔22的贯通,从而更稳定地形成突起部26。
另外,就相同的观点而言,第二无纺布21相对于第一辊51的入料侧的包角θ2(参照图8)优选为5度以上,进而优选为10度以上。就入料侧的包角θ2而言,如图8所示,在与第一辊51的轴心正交的平面内将第一辊51和作为被加工物的第二无纺布21切断的剖面中,将第二无纺布21与第一辊51的周面(准确而言为保持在第一辊51的周面的第一无纺布20)抵接的区域中的最上游设为上游侧接点P2的情况下,入料侧的包角θ2是指连结上游侧接点P2与该轴心的直线(线段)和连结开孔22的形成位置P0与该轴心的直线(线段)所成的角度。
另外,第一辊51的半径优选为30mm以上,进而优选为50mm以上,并且,优选为300mm以下,进而优选为200mm以下。
另外,如上所述,使突起部26偏置在开孔22周围的局部可通过对第二无纺布21的输送速度等进行调节而实现。例如,如图6(b)所示,在隔着开孔22而使突起部26的形成材料偏置在纵向X的前后的情况下,只要使第二无纺布21的输送速度相对于第一辊51的旋转速度加快或减慢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如图7所示那样使正面片2的面内方向中的规定的一个方向上的剖面中的该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端部24S较凸部24A的附近的突起部26靠该一个方向的外侧的情况,可通过第一无纺布20的构成纤维的选择或者对第一无纺布20的输送形态等进行调节而实现。具体而言,例如可通过在对第二无纺布21施加张力的状态下使其与第一无纺布20熔接,并在通过第一辊51后解除施加于第二无纺布21的张力而使第二无纺布21收缩来实现。
再者,也可不以如上方式同时进行熔接部23的形成与开孔22的形成,而是独立地进行。例如,使用在较支承辊53靠片输送方向(MD)的下游侧以与第一辊51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另一支承辊(未作图标)的制造装置,首先,在第一辊51与支承辊53的夹压部分形成熔接部23,继而,在第一辊51与该另一支承辊的夹压部分,在该熔接部23形成开孔22。在该情况下,在开孔22的形成工序中,进行与上述突起部26的形成相关的办法(辊凸部的开孔贯通操作、包角的调节)。
以上,基于其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在上述实施方式,可适当进行变更。例如,就提高吸收性或防漏性等的观点而言,也可在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正面片2和吸收体4一体地压密化而成的槽。
另外,在本发明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中,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的熔接方法(熔接部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制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被加工物的加热,总之为可使无纺布的形成材料熔融的方法即可,也可利用超声波等。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而广泛包含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软便、经血、汗等)的物品,也包含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棉、生理用短内裤等。
仅上述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部分全部可适当地相互加以利用。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而公开了以下的附记。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按照距穿着者的肌肤由近到远的顺序依序层叠有正面片、液体透过性的次层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上述正面片包含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层叠体的多个开孔,两无纺布在该开孔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该第一无纺布在该熔接部以外的部位向远离该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
上述正面片的上述熔接部具有朝向上述次层突出的突起部,在该正面片的与该次层的相对面分散存在有多个该突起部,
在将上述正面片向上述次层侧按压的情况下,该次层被该正面片的上述突起部局部地按压。
<2>
如上述<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突起部的形成材料偏置在上述开孔周围的局部。
<3>
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突起部的形成材料隔着上述开孔偏置在纵向的前后,隔着该开孔而在横向的两侧不存在该形成材料或该形成材料少于该纵向的前后。
<4>
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的在上述正面片的面内方向中规定的一个方向上的剖面中,该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端部较该凸部附近的上述突起部靠该一个方向的外侧。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的在上述正面片的纵向上的剖面中,纵向的最外侧端部较该凸部附近的上述突起部靠纵向的外侧。
<6>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的在上述正面片的面内方向中任意一个方向上的剖面中,该任意的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端部较该凸部附近的上述突起部靠该任意一个方向的外侧。
<7>
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多个上述熔接部各自的内侧贯通上述第一无纺布和上述第二无纺布而形成有1个上述开孔。
<8>
如上述<7>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的俯视形状是将上述熔接部的俯视形状同样地缩小后的相似形状。
<9>
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熔接部具有上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膜化而成的膜化部。
<10>
如上述<9>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的周缘部及其附近为上述膜化部,上述正面片的其他部位没有被膜化。
<11>
如上述<9>或<10>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突起部的朝向上述次层侧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为上述膜化部。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次层中,与上述开孔重叠的部位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大于与上述突起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纤维间距离。
<13>
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正面片受到穿着者的体压的状态下,在上述次层中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部位形成纤维密度相对高的高纤维密度部,并且在该次层的其他部位形成纤维密度相对低的低纤维密度部,该低纤维密度部与上述凸部的形成位置重叠。
<14>
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的开孔面积优选为1mm2以上,进而优选为2mm2以上,并且,优选为100mm2以下,进而优选为50mm2以下。
<15>
如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的孔径长度优选为1mm以上,进而优选为2mm以上,并且,优选为10mm以下,进而优选为7mm以下。
<16>
如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在每单位面积1cm2的数量优选为1个以上,进而优选为4个以上,并且,优选为50个以下,进而优选为30个以下。
<17>
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的高度优选为1mm以上,进而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2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5mm以下。
<18>
如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在俯视时的面积(底部面积)优选为1mm2以上,进而优选为4mm2以上,并且,优选为400mm2以下,进而优选为300mm2以下。
<19>
如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在每单位面积1cm2的数量优选为1个以上,进而优选为3个以上,并且,优选为15个以下,进而优选为12个以下。
<20>
如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无纺布和上述第二无纺布分别构成为包含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
<21>
如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无纺布和上述第二无纺布的克重分别优选为7g/m2以上,进而优选为1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4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35g/m2以下。
<22>
如上述<1>~<2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无纺布和上述第二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为0.5dtex以上,进而优选为1.0dtex以上,并且,优选为4.0dtex以下,进而优选为3.0dtex以下。
<23>
如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次层为热风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或气纺无纺布。
<24>
如上述<1>~<2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次层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进而优选为15g/m2以上,并且,优选为10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70g/m2以下。
<25>
如上述<1>~<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无纺布中位于多个上述熔接部彼此之间的部分朝向与上述第二无纺布侧相反的方向隆起成凸状而形成内部为空腔的多个上述凸部。
<26>
如上述<1>~<2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正面片中,上述第二无纺布侧即非肌肤相对面侧大致平坦,在上述第一无纺布侧即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包含上述凸部、上述开孔和上述熔接部而构成的起伏大的凹凸。
<27>
如上述<1>~<2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片在其面内具有第一方向和与其正交的第二方向,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该第一方向与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一致,该第二方向与该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一致,
上述正面片的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无纺布和上述第二无纺布各自的构成纤维的主要的纤维取向方向一致。
<28>
如上述<1>~<2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及其周围的上述熔接部与上述凸部以在纵向和横向该两个方向交替地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
<29>
如上述<1>~<2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及其周围的上述熔接部以在相对于纵向和横向倾斜的方向上空开一定间隔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另外,上述凸部以在相对于纵向和横向倾斜的方向上空开一定间隔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
<30>
一种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该立体开孔片包含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层叠体的多个开孔,两无纺布在该开孔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该第一无纺布在该熔接部以外的部位形成向远离该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该熔接部具有向与该凸部相反一侧突出的突起部,该制造方法包括:
凹凸赋形工序,其使用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一辊和周面具有为与该第一辊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二辊,使上述第一无纺布咬入至两辊之间的啮合部而对该第一无纺布赋予凹凸形状;和
熔接开孔工序,其将上述第一无纺布以凹凸赋形后的状态直接保持在上述第一辊的周面,并且使上述第二无纺布与该第一无纺布重叠,使该第二无纺布在该第一无纺布中的与该第一辊的凸部对应的部分熔接而形成上述熔接部,进而在该熔接部的形成位置形成上述开孔;
在上述熔接开孔工序中,使上述第一辊的凸部的前端从上述第一无纺布侧抵接在上述开孔的预定形成部位而使该开孔的预定形成部位的上述熔接部熔融,并且使该凸部贯通该熔融部分而使该熔接部的熔融物偏置在上述第二无纺布侧,而形成上述突起部。
<31>
如上述<30>所记载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二无纺布相对于上述第一辊的出料侧的包角优选为5度以上,进而优选为10度以上。
<32>
如上述<30>或<31>所记载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二无纺布相对于上述第一辊的入料侧的包角优选为5度以上,进而优选为10度以上。
<33>
如上述<30>~<3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一辊的半径优选为30mm以上,进而优选为50mm以上,并且,优选为300mm以下,进而优选为200mm以下。
<34>
如上述<30>~<3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使上述第二无纺布的输送速度相对于上述第一辊的旋转速度加快或减慢。
<35>
如上述<30>~<3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在对上述第二无纺布施加张力的状态下使其与上述第一无纺布熔接,并在通过上述第一辊后解除施加于该第二无纺布的张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粘度排泄物和高粘度排泄物这两者的吸收性能均优异的吸收性物品。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制造低粘度排泄物和高粘度排泄物这两者的透过性均优异且适合作为这种高质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正面片的立体开孔片。

Claims (33)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按照距穿着者的肌肤由近到远的顺序依序层叠有正面片、液体透过性的次层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包含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层叠体的多个开孔,两无纺布在该开孔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该第一无纺布在该熔接部以外的部位向远离该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
所述正面片的所述熔接部具有朝向所述次层突出的突起部,在该正面片的与该次层的相对面分散存在有多个该突起部,
在将所述正面片向所述次层侧按压的情况下,该次层被该正面片的所述突起部局部地按压,
所述熔接部具有所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膜化而成的膜化部,所述突起部的朝向所述次层侧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为所述膜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突起部的形成材料偏倚在所述开孔周围的局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的形成材料隔着所述开孔偏倚在纵向的前后,隔着该开孔在横向的两侧不存在该形成材料或该形成材料少于该纵向的前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在所述正面片的面内方向中规定的一个方向上的剖面中,该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端部较该凸部附近的所述突起部靠该一个方向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在所述正面片的纵向上的剖面中,纵向的最外侧端部较该凸部附近的所述突起部靠纵向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在所述正面片的面内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的剖面中,该任意一个方向的最外侧端部较该凸部的附近的所述突起部靠该任意一个方向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熔接部各自的内侧贯通所述第一无纺布和所述第二无纺布而形成有1个所述开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的俯视形状为将所述熔接部的俯视形状同样地缩小后的相似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的周缘部及其附近为所述膜化部,所述正面片的其他部位没有被膜化。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次层中,相较于与所述突起部重叠的部位,与所述开孔重叠的部位的平均纤维间距离较大。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受到穿着者的体压的状态下,在所述次层的与所述突起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纤维密度相对高的高纤维密度部,并且在该次层的其他部位形成有纤维密度相对低的低纤维密度部,该低纤维密度部与所述凸部的形成位置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的开孔面积为1mm2以上且100mm2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的孔径长度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在每单位面积1cm2的数量为1个以上且50个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高度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俯视时的面积为1mm2以上且400mm2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每单位面积1cm2的数量为1个以上且15个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纺布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分别构成为包含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和所述第二无纺布的克重分别为7g/m2以上且40g/m2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纺布和所述第二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为0.5dtex以上且4.0dtex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层为热风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或气纺无纺布。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层的克重为1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纺布中位于多个所述熔接部彼此之间的部分朝向与所述第二无纺布侧相反的方向隆起成凸状而形成内部为空腔的多个所述凸部。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中,所述第二无纺布侧即非肌肤相对面侧大致平坦,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侧即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包含所述凸部、所述开孔和所述熔接部而构成的起伏大的凹凸。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在其面内具有第一方向和与其正交的第二方向,在所述吸收性物品中,该第一方向与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一致,该第二方向与该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一致,
所述正面片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各自的构成纤维的主要的纤维取向方向一致。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及其周围的所述熔接部与所述凸部以在纵向和横向这两个方向交替地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及其周围的所述熔接部以在相对于纵向和横向倾斜的方向上空开一定间隔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而且所述凸部以在相对于纵向和横向倾斜的方向上空开一定间隔形成一排的方式配置。
28.一种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立体开孔片包含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层叠体的多个开孔,两无纺布在该开孔的周缘部相互熔接而形成有多个熔接部,该第一无纺布在该熔接部以外的部位形成向远离该第二无纺布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该熔接部具有向与该凸部相反一侧突出的突起部,
该制造方法包括:
凹凸赋形工序,其使用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一辊和周面具有为与该第一辊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二辊,使所述第一无纺布咬入至两辊之间的啮合部而对该第一无纺布赋予凹凸形状;和
熔接开孔工序,其将所述第一无纺布以凹凸赋形后的状态直接保持于所述第一辊的周面,并且使所述第二无纺布重叠于该第一无纺布,使该第二无纺布在该第一无纺布中的与该第一辊的凸部对应的部分熔接而形成所述熔接部,进而在该熔接部的形成位置形成所述开孔;
在所述熔接开孔工序中,使所述第一辊的凸部的前端从所述第一无纺布侧抵接于所述开孔的预定形成部位而使该开孔的预定形成部位的所述熔接部熔融,并且使该凸部贯通其熔融部分而使该熔接部的熔融物偏倚在所述第二无纺布侧,而形成所述突起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无纺布相对于所述第一辊的出料侧的包角为5度以上。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无纺布相对于所述第一辊的入料侧的包角为10度以上。
31.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的半径为30mm以上且300mm以下。
32.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二无纺布的输送速度相对于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速度加快或减慢。
33.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第二无纺布施加张力的状态下使其与所述第一无纺布熔接,并在通过所述第一辊后解除施加于该第二无纺布的张力。
CN201780052739.9A 2016-11-30 2017-10-16 吸收性物品及用于其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640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3181A JP6360542B2 (ja) 2016-11-30 2016-11-30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立体開孔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6-233181 2016-11-30
PCT/JP2017/037357 WO2018100901A1 (ja) 2016-11-30 2017-10-16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立体開孔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0913A CN109640913A (zh) 2019-04-16
CN109640913B true CN109640913B (zh) 2021-08-13

Family

ID=6224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2739.9A Active CN109640913B (zh) 2016-11-30 2017-10-16 吸收性物品及用于其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3406B2 (zh)
JP (1) JP6360542B2 (zh)
CN (1) CN109640913B (zh)
DE (1) DE112017006052T5 (zh)
GB (1) GB2567991B (zh)
RU (1) RU2734809C1 (zh)
TW (1) TWI744405B (zh)
WO (1) WO20181009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4130B2 (ja) * 2016-12-19 2022-06-14 花王株式会社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EP4106701A1 (en) * 2020-02-18 2022-12-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ertured substrate and absorbent articles thereof
GB2610963A (en) 2020-05-27 2023-03-22 Kao Corp Absorbent articl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27A (zh) * 1996-07-11 1998-03-25 尤尼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345883A (ja) * 2001-05-23 2002-12-03 Livedo Corporation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の連続製造方法
CN1496728A (zh) * 2002-10-11 2004-05-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表面薄片
JP2004275296A (ja) * 2003-03-13 2004-10-07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642501A (zh) * 2001-06-21 2005-07-20 宝洁公司 用户可激活的物质递送系统
JP2006255051A (ja) * 2005-03-16 2006-09-28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976660A (zh) * 2004-06-30 2007-06-06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体液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39177A (ja) * 2007-08-06 2009-02-26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1169A (ja) * 2011-11-28 2013-06-10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5828773A (zh) * 2013-12-27 2016-08-03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8625A (en) * 1985-09-09 1993-02-23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Sanitary napkin having a cover formed from a nonwoven web
JP2907992B2 (ja) 1990-10-16 1999-06-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US5678778A (en) * 1995-03-24 1997-10-21 Windings, Inc. High speed, dual head, on-line winding apparatus
JP4090420B2 (ja) 2002-11-13 2008-05-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ES2300662T3 (es) * 2002-12-20 2008-06-16 Tredegar Film Products Corporation Metodo y aparat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un material perforado para uso en articulos absorbentes.
EP1767177B1 (en) * 2005-09-23 2016-06-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ertured liquid acquisition layer with caliper recovery
RU2413488C1 (ru) * 2006-11-13 2011-03-10 Ска Хайджин Продактс Аб Поглощ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эластичный ламинат
EP2226046B1 (en) 2007-12-25 2017-07-26 Kao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KR102003079B1 (ko) 2011-07-07 2019-07-23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흡수성 물품
JP5858776B2 (ja) 2011-12-27 2016-02-10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6378624B2 (ja) 2014-12-12 2018-08-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98076B2 (ja) * 2015-09-25 2017-09-2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5748209B (zh) * 2016-03-16 2022-04-26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打孔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JP6329983B2 (ja) * 2016-03-24 2018-05-2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DE102016015445A1 (de) * 2016-12-23 2018-06-28 Sandler Ag Vliesstofflamina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27A (zh) * 1996-07-11 1998-03-25 尤尼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345883A (ja) * 2001-05-23 2002-12-03 Livedo Corporation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の連続製造方法
CN1642501A (zh) * 2001-06-21 2005-07-20 宝洁公司 用户可激活的物质递送系统
CN1496728A (zh) * 2002-10-11 2004-05-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表面薄片
JP2004275296A (ja) * 2003-03-13 2004-10-07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976660A (zh) * 2004-06-30 2007-06-06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体液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55051A (ja) * 2005-03-16 2006-09-28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09039177A (ja) * 2007-08-06 2009-02-26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1169A (ja) * 2011-11-28 2013-06-10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5828773A (zh) * 2013-12-27 2016-08-03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88997A (ja) 2018-06-14
GB201902881D0 (en) 2019-04-17
DE112017006052T5 (de) 2019-09-19
GB2567991B (en) 2022-02-09
TW201821044A (zh) 2018-06-16
US20210205153A1 (en) 2021-07-08
GB2567991A (en) 2019-05-01
RU2734809C1 (ru) 2020-10-23
JP6360542B2 (ja) 2018-07-18
WO2018100901A1 (ja) 2018-06-07
TWI744405B (zh) 2021-11-01
US11253406B2 (en) 2022-02-22
CN109640913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0548B (zh) 吸收性物品
JP4518906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197147B2 (ja) 吸収性物品
US1066796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wearable article including absorbent article
CN11032567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325679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573668B (zh) 层叠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及吸汗片
JP2006175689A (ja) 立体シート
CN109640913B (zh) 吸收性物品及用于其的立体开孔片的制造方法
JP2011067563A (ja) 使い捨ての体液吸収性着用物品
JP5139050B2 (ja) 使い捨てトレーニングパンツ
CN108348375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7072831B (zh) 吸收性物品
JP6283208B2 (ja)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おむつ
JP2006175688A (ja) 立体シート
JP3998626B2 (ja) 吸収性物品
US1161769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JP712641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12641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41168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0048828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163736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2566601A (zh) 吸收性物品
CN114599330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8089058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