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5137A - 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5137A
CN109585137A CN201811043464.5A CN201811043464A CN109585137A CN 109585137 A CN109585137 A CN 109585137A CN 201811043464 A CN201811043464 A CN 201811043464A CN 109585137 A CN109585137 A CN 109585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iling
skeleton
winder
comm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34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5137B (zh
Inventor
石桥和纪
熊谷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148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3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5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5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5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5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6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使泄漏特性稳定化而且能够容易形成中间抽头、进一步容易控制卷绕数并且在散热性方面也表现优异的线圈装置。骨架(20)具有第1绕线(37)被卷绕的第1卷绕部(34a,34b)、第2绕线(38)被卷绕的第2卷绕部(35)、第3绕线(39)被卷绕的第3卷绕部(36)。沿着骨架(20)的轴向将第1卷绕部(34a,34b)配置于第2卷绕部(35)与第3卷绕部(36)之间,第2绕线(38)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38a)和第3绕线(39)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39a)经由共同端子(80)而连接。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作为泄漏变压器等而被使用的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变压器中,提出了将次级绕组用绕线的中途缠绕于端子销并作为中间抽头的结构。然而,在该结构中,在构成次级绕组的绕线的线径粗的情况下,向端子销的缠绕变得困难,难以将端子销作为中间抽头。另外,在现有的变压器中,难以使泄漏特性稳定。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也已知有用平板线圈夹入初级绕组的变压器。然而,在该变压器中,因为使用平板线圈,所以存在难以增加卷绕数这样的技术问题。再有,为了制作中间抽头,平板线圈的平板引线部堵塞骨架的开口部,从而也会有散热性差这样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5-48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5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使泄漏特性稳定化而且能够容易形成中间抽头、进一步容易控制卷绕数并且在散热性方面也表现优异的线圈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骨架的线圈装置,所述骨架具有:第1卷绕部,第1绕线被卷绕;第2卷绕部,在沿轴向与所述第1卷绕部不同的位置上第2绕线被卷绕;第3卷绕部,在沿轴向与所述第1卷绕部以及第2卷绕部不同的位置上第3绕线被卷绕;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所述第1卷绕部配置于所述第2卷绕部与所述第3卷绕部之间,所述第2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和所述第3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经由共同端子而连接。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沿着骨架的轴向将第1卷绕部配置于第2卷绕部与第3卷绕部之间,第2绕线和第3绕线以共同端子进行连接。例如,如果将第1绕线设定为初级侧线圈并且将第2绕线以及第3绕线设定为次级侧线圈的话则初级侧线圈在轴向上被次级侧线圈夹住。因此,泄漏特性变得稳定。还有,即使在将第1绕线设定为次级侧线圈并且将第2绕线以及第3绕线设定为初级侧线圈的情况下也相同。
再有,共同端子与端子销不同,能够容易地固定并连接第2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和所述第3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例如通过在共同端子设置接线用的铆接部等,从而即使是在这些绕线的线径粗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固定并连接第2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和第3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因为不是平板线圈而是由绕线构成线圈,所以容易控制卷绕数并且在散热性方面也表现优异。
优选所述共同端子具有所述共同引线部分别被固定的至少一对接线部、被固定于所述骨架的端子台的固定部。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共同引线部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骨架的共同端子的固定变得容易。
优选所述共同端子的所述固定部具有嵌合于所述骨架的嵌合孔的嵌合片,在所述嵌合片形成有防脱落用突部。通过这样构成,从而相对于骨架的共同端子的固定变得更加容易。
优选所述固定部形成于一对所述接线部之间。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共同引线部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骨架的共同端子的固定变得容易。
优选所述共同端子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而被设置于上部。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共同引线部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骨架的共同端子的固定变得容易。
优选所述第1绕线被α卷绕于所述骨架的第1卷绕部。通过这样构成,从而也有助于线圈装置的薄型化。
优选所述第1绕线的一对第1引线部分别连接于一对第1端子,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共同引线部的相反侧的第2引线部连接于第2端子,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共同引线部的相反侧的第3引线部连接于第3端子,一对所述第1端子固定于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而被设置于上部的第1端子台,在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而被设置于上部并被设置于所述第1端子台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第2端子台上固定有所述共同端子、所述第2端子、所述第3端子。
通过这样构成,从而所有引线部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骨架的所有端子的固定变得容易。另外,也有助于线圈装置的薄型化。另外,所有的端子间的绝缘也变得容易。
优选在所述第2端子台上,所述共同端子配置于所述第2端子与第3端子之间。通过这样构成,从而自共同端子、第2端子以及第2端子起的向外部电路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有助于线圈装置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1A所表示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所表示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2所表示的绕线与端子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3B是图2所表示的共同端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A所表示的线圈装置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1A所表示的线圈装置的V-V线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1A所表示的线圈装置的VI-VI线的截面图。
图7A是图2所表示的骨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7B是不同的角度观察图7A所表示的骨架的立体图。
图8是线圈装置的电路图。
符号的说明
10…变压器(线圈装置)
20…骨架
22,23…端子台
22a,22b,23a,23b1,23b2…端子安装部
22c,22d,23c1,23c2,23d1,23d2…引线用槽
22e,22f,23e,23f1,23f2…嵌合孔
22g,22h…螺母埋入孔
22α,23α…绝缘突起
24…骨架主体
26…芯柱用贯通孔
28…卷绕筒部
30…绝缘间隔壁凸缘
31,32…端部间隔壁凸缘
33…卷绕间隔壁凸缘
34a,34b…第1卷绕筒部
35…第2卷绕筒部
36…第3卷绕筒部
37…第1绕线
37a,37b…第1引线部
38…第2绕线
38a…共同引线部
38b…第2引线部
39…第3绕线
39a…共同引线部
39b…第3引线部
40a,40b…磁性芯
44a,44b…基底部
46a,46b…中柱部
48a,48b…侧柱部
50…罩
52…罩主体
54…卡合片
56…侧柱导向片
60…带状构件
70a,70b…第1端子
80…共同端子
82…固定片(固定部)
84…嵌合片
85…防脱落用突部
86…接线钩片(接线部)
88…外部连接片
90a…第2端子
90b…第3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表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作为图1A以及图1B所表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变压器10例如作为泄漏变压器等而被用于例如汽车等的乘坐物等。该变压器10具有骨架20、磁性芯40a,40b、罩50、带(tape)状构件60。
如图2所示,骨架20具有骨架主体24、在骨架主体24的X轴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形于Z轴方向的上部的第1端子台22以及第2端子台23。在第1端子台22上将端子安装部22a,22b形成于Y轴方向的两端,在该部分上安装有第1端子70a以及第2端子70b。后面所述的第1绕线37(图3A)的两端即一对第1引线部37a以及37b分别被连接于各个端子70a,70b。
各个端子70a,70b例如由在导电性方面表现优异的韧性钢、黄铜等的金属板构成。如图3A所示,各个端子70a,70b具有板状的固定片72a,72b。
固定片72a,72b分别被安装于图2所表示的端子安装部22a,22b。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嵌合片74a,74b一体成形于固定片72a,72b,通过嵌合片74a,74b嵌合于图7B所表示的端子安装部22a,22b的嵌合孔22e,22f内从而端子70a,70b分别被安装于安装部22a,22b。还有,在嵌合片74a,74b的两侧部,与图3B所表示的嵌合片84相同,也可以形成有防脱落用突部85。
另外,接线钩片76a,76b分别一体地成形于图3A所表示的固定片72a,72b。第1引线部37a以及37b分别被铆接紧固并连接于各个接线钩片76a,76b。作为用于连接的手段可以例示热熔接、焊料接合等。
还有,在图7B所表示的端子安装部22a,22b上分别形成有螺母埋入孔22g,22h,并在它们中埋入图2所表示的螺母等。螺栓被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被埋入的螺母,并且与外部端子的连接成为可能。
在第2端子台23上,将共同端子安装部23a配置于Y轴方向的中央部。在共同端子安装部23a上安装有共同端子80。在共同端子上连接有后面所述的第2绕线38(图3A)的共同引线部38a和第3绕线39(图3A)的共同引线部39a。另外,将端子安装部23b1,23b2形成于第2端子台23的Y轴方向的两端,并在各个部分安装第2端子90a和第3端子90b。在各个端子90a,90b上分别连接有后面所述的第2导线38(图3A)的第2引线部38b和第3绕线39(图3A)的第3引线部39b。
共同端子80、第2端子90a以及第3端子90b与端子70a,70b相同例如由在导电性方面表现优异的金属板构成。如图3A所示,共同端子80具有板状的固定片82。
固定片82被安装于图2所表示的端子安装部23a。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片82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如图3B所示向Z轴方向的下侧突出的嵌合片84,84一体成形于该贯通孔的X轴方向的两侧,通过嵌合片84,84嵌合于图7A所表示的端子安装部23a的嵌合孔23e内从而端子80被安装于安装部23a。还有,在嵌合片84,84的两侧部上也可以形成有防脱落用突部85。
另外,接线钩片86,86分别一体成形于图3A所表示的固定片82的Y轴方向的两侧。第2绕线38的一方的端部即共同引线部38a和第3绕线39的一方的端部即共同引线部38b分别被铆接紧固并连接于各个接线钩片86,86。作为用于连接的手段,与接线钩片76a,76b相同。
外部连接片88一体成形于固定片82的X轴方向的外侧(从线圈的轴心离开的方向)。外部连接片88如图5所示从骨架20的端子台23向外侧突出,能够连接外部连接端子。
如图3A所示,各个端子90a,90b具有板状的固定片92a,92b。固定片92a,92b分别被安装于图2所表示的端子安装部23b1,23b2。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片94a,94b分别一体成形于固定片92a,92b,通过嵌合片94a,94b嵌合于图7A所表示的端子安装部23b1,23b2的嵌合孔23f1,23f2内从而端子90a,90b分别被安装于安装部23b1,23b2。还有,与图3B所表示嵌合片84相同,也可以将防脱落用突部85形成于嵌合片94a,94b的两侧部。
另外,接线钩片96a,96b分别一体成形于图3A所表示的固定片92a,92b。第2绕线38的另一方端即第2引线部38b和第3绕线39的另一方端即第3引线部39b分别被铆接紧固并被连接于各个接线钩片96a,96b。作为用于连接的手段,与接线钩片76a,76b相同。
另外,外部连接片98a,98b一体成形于固定片92a,92b的X轴方向的外侧(从线圈的轴心离开的方向)。外部连接片98a,98b与图5所表示的共同端子80的外部连接片88相同,从骨架20的端子台23向外侧突出,能够连接外部连接端子。
如图7B所示,在第1端子台22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向Z轴方向的上部引导图3B所表示的第1引线部37a,37b的引线用槽22c,22d。这些引线用槽22c,22配备于各个端子安装部22a,22b,它们由绝缘突起22α而确保绝缘。
如图7A所示,向Z轴方向的上部引导图3A所表示的共同引线部38a,39a的引线用槽23c1,23c2形成于在第2端子台23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配备的共同端子安装部23a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这些引线用槽23c1,23c2在Y轴方向上以规定宽度分开。向Z轴方向的上部引导图3A所表示的第2引线部38b以及第3引线部39b的引线用槽23d1,23d2形成于在第2端子台23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配备的端子安装部23b1,23b2。
在共同端子安装部23a的引线用槽23c1与第2端子安装部23b1的引线用槽213d1之间具备绝缘突起23α,它们的绝缘被确保。另外,在共同端子安装部23a的引线用槽23c2与第3端子安装部23b2的引线用槽213d2之间具备绝缘突起23α,它们的绝缘被确保。
图2所表示的磁性芯40a,40b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是单一的芯,但是在别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能够分离成分别具有相同形状的2个分割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磁性芯40a,40b全部是相同形状,并在Z-Y截面上具有截面E字形状,是E型芯的一种。被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部的另外的磁性芯40a,40b也在Z-Y截面上具有截面E字形状,构成所谓E型芯。
被配置于Z轴方向的上侧的各个磁性芯40a具有在Y轴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基底部44a、从基底部44a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突出的一对侧柱部48a、从基底部44a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向Z轴方向突出的中柱部46a。被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侧的磁芯40b具有在Y轴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基底部44b、从基底部44b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突出的一对侧柱部48b、从基底部44b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向Z轴方向突出的中柱部46b。
如图4所示,中柱部46a从Z轴方向的上方被插入到骨架20的芯柱用贯通孔26的内部。同样,中柱部46b从Z轴方向的下方被插入到骨架20的芯柱用贯通孔26的内部,在贯通孔26的内部,它们的前端以与中柱部46a的前端接触或者以规定的间隙相对的方式构成。
中柱部42a,42b以与贯通孔26的内周面形状相一致的方式具有圆柱形状,但是该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配合于贯通孔26的形状进行变化。另外,侧柱部48a,48b具有配合于罩50中的罩主体52的外周面形状的内侧凹曲面形状,侧柱部48a,48b的外表面具有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芯40a,40b的材质可以列举金属、铁氧体等的软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的限定。
图2所表示的罩50的罩主体52具有覆盖骨架20中的位于端子台22以及23之间的骨架主体24的外周的那样的形状。从罩主体52朝向骨架主体24在大致垂直方向上进行弯曲的卡止片54一体成形于罩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端。形成于罩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止片54以夹入骨架24的Z轴方向的上下表面的方式被安装。凸状的卡合部形成于骨架主体24的上表面,并且能够装卸自如地嵌合于在罩50的上侧的卡止片54的内侧形成的钩状的卡合部。
另外,分别向Z轴方向延伸的侧柱导向片56一体成形于罩主体52的X轴方向的两端外表面。侧柱部48a,48b的内表面接触于位于一对侧柱导向片56之间的罩主体52的外表面,侧柱部48a,48b的X轴方向的移动被一对侧柱导向片56限制。
还有,在附图中,X轴、Y轴以及Z轴相互垂直,Z轴与后面所述的第1绕线37以及第2绕线38的卷轴相一致,并且对应于变压器10的高度(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10的Z轴方向的下方成为变压器的设置面。另外,Y轴与第1端子台23的长边方向相一致。再有,X轴与第1端子台22和第2端子台23进行排列的方向相一致。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端部间隔壁凸缘31以及32以向半径方向的外侧进行延伸的方式大致平行于X-Y平面地一体成形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的骨架20的卷绕筒部(卷绕部)28的Z轴方向的两端。第1卷绕筒部34a,34b、第2卷绕筒部35以及第3卷绕筒部36在Z轴方向上以不同的位置连续形成于位于端部间隔壁凸缘31以及32的Z轴方向之间的卷绕筒部28。
第1卷绕筒部34a,34b位于卷绕筒部28的Z轴方向的中央部,并由卷绕间隔壁凸缘33而被分割成2个区划S1,S2。但是,各个区划S1,S2由形成于图6所表示的凸缘33的周向一部分的连接槽33a来进行连通。因此,相同的第1绕线37通过连接槽33a在各个区划S1,S2卷绕于第1卷绕筒部34a,34b的周围并构成初级线圈(也可以是次级线圈)。
另外,连接槽33a优选以到达至卷绕筒部28的外周壁为止的深度进行形成。通过这样构成,从而也能够通过连接槽33a将第1绕线37横跨2个区划S1,S2进行α卷绕。还有,第1绕线37也可以进行通常卷绕。
另外,在位于第1卷绕筒部34a,34b的Z轴方向的下方的第2卷绕筒部35中,卷绕有第2绕线38,并构成次级线圈(也可以是初级线圈)。再有,在位于第1卷绕筒部34a,34b的Z轴方向的上方的第3卷绕筒部36中,卷绕有第3绕线39,并构成次级线圈(也可以是初级线圈)。
如图3A所示,第2绕线38的一端即共同引线部38a和第3绕线39的一端即共同引线部39a经由共同端子80而电连接。共同端子80如图8所示能够作为中间抽头来发挥功能,第2绕线38和第3绕线39能够作为单一的绕线而构成次级线圈(也可以是初级线圈)并且仅任意的绕线38,39能够构成次级线圈(也可以是初级线圈)。第2绕线38和第3绕线39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常卷绕,但是也可以设为α卷绕。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第1卷绕筒部34a与第2卷绕筒部35之间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形成有大致平行于X-Y平面的绝缘间隔壁凸缘30a。另外,在位于第1卷绕筒部34a与第3卷绕筒部36之间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形成有大致平行于X-Y平面的绝缘间隔壁凸缘30b。
因为这些绝缘间隔壁凸缘30a,30b被要求高绝缘性,所以Z轴方向的厚度大于卷绕间隔壁凸缘33。另外,第1卷绕筒部34a,34b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区划S1,S2,但也可以是单一的区划。各个区划S1,S2的Z轴方向高度优选为第1绕线37的线径的1倍~2倍的范围内。
第2卷绕筒部35的Z轴方向高度优选为与第3卷绕筒部36的Z轴方向高度大致相同程度,但也可以不同,各个高度优选为第2绕线38或者第3绕线39的线径的1倍~2倍的范围内。还有,也可以在各个筒部35以及36上设置与卷绕间隔壁凸缘33(带连接槽33a)相同的凸缘并分割成多个区划。在此情况下,各个区划的高度优选成为上述的范围内。
还有,与卷绕间隔壁凸缘33不同,在绝缘间隔壁凸缘30a,30b以及端部间隔壁凸缘31以及32上不形成连接槽,但是也可以形成用于将引线部37a,37b,38a,38b,39a,39b引导到Z轴方向的上方的浅的引线用槽(图示省略)。
间隔壁凸缘30a,30b,31,32的径向宽度设定成1根(1圈以上)以上的绕线37~39进入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设定成2~4匝的绕线能够进行卷绕的径向宽度。各个间隔壁凸缘30a,30b,31,32的径向宽度优选全部相同,但是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架例如由PPS、PET、PBT、LCP等塑料构成,但是也可以由其他绝缘构件构成。另外,罩50由与骨架20相同的塑料等的绝缘构件构成。
接着,对α卷绕进行说明。作为用于形成线圈的绕线的卷绕方法,已知α卷绕自身,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连接槽33a的卷绕间隔壁凸缘33来进行α卷绕。例如,如图4所示,对于将第1绕线38进行α卷绕于间隔壁凸缘30a,3b之间来说,首先将位于引线部37a,37b之间的大致中央的绕线37的中央部分通过连接槽34a。
之后,接近引线部37a的一侧的绕线37的一部分在图4所表示的区划S1的内部例如以多层逆时针地卷绕于第1卷绕筒部34a的外周。同时,接近引线部37b的一侧的绕线37的另一部分在区划S2的内部向与区划S1中的卷绕相反的方向(或者也可以是相同方向)以多层卷绕于第1卷绕筒部34b的外周。
这些作业也可以使用自动绕线机来进行。还有,绕线37~39既可以由单线构成或者也可以由绞合线构成,优选由绝缘包覆导线构成。绕线37~39的外径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例如为φ3.0mm以上,优选为φ3.5~φ5.0mm。第2绕线38的外径也可以与第1绕线37的外径相同,但是也可以不同。另外,第3绕线39经由共同端子80而与第2绕线38连接,它们的外径优选为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在绕线37~39相对于骨架20分别被卷绕之后,如图2所示,一对罩50相对于骨架20被安装。之后,在Z轴方向上被分离的一对芯40a,40b的中柱部46a,46b从芯柱用贯通孔26的X轴方向的两侧被插入。
其结果,如图4所示,柱部46a,46b的Z轴方向的前端彼此在贯通孔26的内部被对接。柱部46a,46b的Z轴方向的前端彼此既可以直接接触,或者也可以以规定的间隙进行相对。不管怎样,能够分离的磁性芯的柱部46a,46b被插入到贯通孔26,从而形成磁回路。
之后,如图1所示,由带状构件60来覆盖磁性芯40a,40b的外周,并且芯40a,40b以不被分离的方式固定于骨架20。带状构件60例如由PET、PPS、纸等的材料等构成。
在使带状构件60也具有散热性的情况下,带状构件60优选由在热导电性方面优于磁性芯40a,40b的材料构成,具体来说,例如由铝、铜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的在热导电性方面表现优异的材料等构成。当然,作为带状构件60也可以组合使用由上述的各种材料构成的带状构件。还有,相对于各个端子70a,70b,80,90a,90b的各个引线部37a,37b,38a,38b,39a,39b的接线工序在绕线作业结束之后的任意的工序之后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器10中,绝缘间隔壁凸缘30a形成于位于第1卷绕筒部34a与第2卷绕筒部35之间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该绝缘间隔壁凸缘30a对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进行绝缘而在绝缘性方面表现优异。另外,绝缘间隔壁凸缘30b形成于位于第1卷绕筒部34a与第3卷绕筒部36之间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该绝缘间隔壁凸缘30b对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进行绝缘而在绝缘性方面表现优异。另外,即使调整这些绝缘间隔壁凸缘30a,30b的厚度,也能够进行泄漏特性的调整,其调节是容易的。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因为将邻接的各个区划S1,S2彼此连接的至少1个连接槽33a形成于卷绕间隔壁凸缘33,所以经由该连接槽33a至少将第1绕线37进行α卷绕于第1卷绕筒部34a,34b的作业是容易的。另外,α卷绕因为即使增加卷绕数也能够减少卷轴方向的层数,所以有助于变压器1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器10中,如图4所示,沿着骨架20的轴向(Z轴方向)将第1卷绕部34a,34b配置于第2卷绕部35与第3卷绕部36之间,第2绕线35和第3绕线36由图3A所表示的共同端子80连接。例如,如果将第1绕线37设定为初级侧线圈并且将第2绕线38以及第3绕线39设定为次级侧线圈的话则初级侧线圈在轴向上被次级侧线圈夹住。因此,泄漏特性变得稳定。还有,即使是在将第1绕线37设定为次级侧线圈并且将第2绕线38以及第3绕线39设定为初级侧线圈的情况下也相同。
再有,共同端子80与端子销不同,能够容易地固定并连接第2绕线38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38a和第3绕线39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39a。例如,通过将接线钩片86,86等设置于共同端子80,从而即使是在这些绕线38,39的线径粗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固定并连接第2绕线38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38a和第3绕线39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39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因为不是平板线圈而由绕线37~39来构成线圈,所以容易控制卷绕数并且在散热性方面也表现优异。
再有,共同端子80具有共同引线部38a,39a分别被固定的至少一对接线钩片86、被固定于骨架20的端子台23的固定片82。因此,共同引线部38a,39a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骨架20的端子台23的共同端子80的固定变得容易。
另外,如图3B所示,共同端子80的固定片82具有嵌合于图7A所表示的骨架20的嵌合孔23e的嵌合片84,在嵌合片84上形成有防脱落用突部85。因此,相对于骨架20的端子台23的共同端子80的固定变得更加容易。
而且,固定片82形成于一对接线用钩片86之间。因此,图3A所表示的共同引线部38a,39a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骨架20的端子台23的共同端子80的固定变得容易。
另外,共同端子80沿着骨架20的Z轴方向而被设置于上部。因此,共同引线部38a,39a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骨架20的端子台23的共同端子80的固定变得容易。
再有,第1绕线37如图4所示被α卷绕于骨架20的第1卷绕部34a,34b。因此,也有助于变压器10的Z轴方向的薄型化。关于第2绕线38以及第3绕线39也可以被α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第1绕线38的一对第1引线部37a,37b分别连接于一对第1端子70a,70b。第2绕线38的共同引线部38a的相反侧的第2引线部38b连接于第2端子90a。第3绕线39的共同引线部39a的相反侧的第3引线部39b连接于第3端子90b。
一对第1端子70a,70b如图1B所示固定于沿着骨架20的Z轴方向而被设置于上部的第1端子台22。如图1A所示,共同端子80、第2端子90a以及第3端子90b固定于沿着骨架20的轴向而被设置于上部并被设置于第1端子台22的X轴方向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第2端子台23。
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图3A所表示的所有引线部37a,37b,38a,38b,39a,39b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相对于图2所表示的骨架20的所有端子70a,70b,80,90a,90b的固定变得容易。另外,也有助于变压器10的薄型化。另外,所有端子70a,70b,80,90a,90b之间的绝缘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第2端子台23上,共同端子80配置于第2端子90a与第3端子90b之间。因此,自共同端子80、第2端子90a以及第3端子90b起的向外部电路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有助于变压器10的紧凑化。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沿着变压器10的卷轴(Z轴)方向的至少下方部分也可以被容纳于省略图示的壳体内并且接触于散热用树脂(填充(potting)用树脂)。通过接触于散热用树脂从而进一步提高中柱部46a,46b的散热性。

Claims (8)

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具有骨架的线圈装置,
所述骨架具有:
第1卷绕部,第1绕线被卷绕;
第2卷绕部,在沿轴向与所述第1卷绕部不同的位置上第2绕线被卷绕;以及
第3卷绕部,在沿轴向与所述第1卷绕部以及第2卷绕部不同的位置上第3绕线被卷绕,
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所述第1卷绕部配置于所述第2卷绕部与所述第3卷绕部之间,
所述第2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和所述第3绕线的一方的共同引线部经由共同端子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端子具有所述共同引线部分别被固定的至少一对接线部、以及被固定于所述骨架的端子台的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端子的所述固定部具有嵌合于所述骨架的嵌合孔的嵌合片,在所述嵌合片形成有防脱落用突部。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形成于一对所述接线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端子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而被设置于上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被α卷绕于所述骨架的第1卷绕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的一对第1引线部分别连接于一对第1端子,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共同引线部的相反侧的第2引线部连接于第2端子,
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共同引线部的相反侧的第3引线部连接于第3端子,
一对所述第1端子固定于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而被设置于上部的第1端子台,
在沿着所述骨架的轴向而被设置于上部并被设置于所述第1端子台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第2端子台,固定有所述共同端子、所述第2端子、以及所述第3端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端子台上,所述共同端子配置于所述第2端子与所述第3端子之间。
CN201811043464.5A 2017-09-29 2018-09-07 线圈装置 Active CN109585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4834.1A CN113363064A (zh) 2017-09-29 2018-09-07 线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1962 2017-09-29
JP2017191962A JP6922628B2 (ja) 2017-09-29 2017-09-29 コイル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4834.1A Division CN113363064A (zh) 2017-09-29 2018-09-07 线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5137A true CN109585137A (zh) 2019-04-05
CN109585137B CN109585137B (zh) 2021-06-22

Family

ID=6591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3464.5A Active CN109585137B (zh) 2017-09-29 2018-09-07 线圈装置
CN202110614834.1A Pending CN113363064A (zh) 2017-09-29 2018-09-07 线圈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4834.1A Pending CN113363064A (zh) 2017-09-29 2018-09-07 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22628B2 (zh)
CN (2) CN1095851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885A (zh) * 2020-06-29 2022-0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器电感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852A (zh) * 2000-03-24 2001-10-31 田渊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感应器
JP2002280231A (ja) * 2001-03-22 2002-09-27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コ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CN101819864A (zh) * 2009-02-26 2010-09-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变压器
US20140292456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Tamura Corporation Reactor
US20150061808A1 (en) * 2013-08-29 2015-03-05 Tdk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JP2017130613A (ja) * 2016-01-22 2017-07-2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27410A (ja) * 1988-03-08 1989-09-11 Kijima:Kk 小形トランス
JPH0548315U (ja) * 1991-11-29 1993-06-25 田淵電機株式会社 小型トランス
JPH06151155A (ja) * 1992-11-04 1994-05-31 Asmo Co Ltd 半田付け部を備えた電気部品
JPH07220950A (ja) * 1994-02-07 1995-08-18 Tdk Corp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H10289820A (ja) * 1997-04-11 1998-10-27 Aichi Electric Co Ltd 電気機器のコイルボビン
JP3755729B2 (ja) * 2000-03-21 2006-03-15 Tdk株式会社 電源トランス
JP2005005386A (ja) * 2003-06-10 2005-01-0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トランスの巻線引出し構造
KR101179389B1 (ko) * 2011-06-14 2012-09-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682494B2 (ja) * 2011-07-27 2015-03-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トランスの製造方法
JP6457714B2 (ja) * 2013-12-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及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JP6476918B2 (ja) * 2015-01-28 2019-03-0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US10431369B2 (en) * 2015-06-05 2019-10-01 Tamura Corporation Reactor
JP2017141885A (ja) * 2016-02-10 2017-08-17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磁弁のソレノイ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852A (zh) * 2000-03-24 2001-10-31 田渊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感应器
JP2002280231A (ja) * 2001-03-22 2002-09-27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コ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CN101819864A (zh) * 2009-02-26 2010-09-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变压器
US20140292456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Tamura Corporation Reactor
US20150061808A1 (en) * 2013-08-29 2015-03-05 Tdk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JP2017130613A (ja) * 2016-01-22 2017-07-2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885A (zh) * 2020-06-29 2022-0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器电感和具有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67925A (ja) 2019-04-25
CN113363064A (zh) 2021-09-07
JP6922628B2 (ja) 2021-08-18
CN109585137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9230B (zh) 具有高電流線圈和低直流電阻的電感器
EP1752997B1 (en) Inductor
JP4851062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3996501B (zh) 线圈装置
CN1697098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7746211B2 (en) Lamp transformer assembly
JP2019517136A (ja) 変圧器および誘導子用巻線を形成する組み重ね式平形巻線コイル
JPH07220950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CN108091472A (zh) 变压器
US7948350B2 (en) Coil component
WO2013148644A1 (en) Flat coil planar transformer and methods
CN107533901A (zh) 面安装型电抗器及其制造方法
EP2413334A2 (en) Iron-core coil assembly
CN109215992A (zh) 磁性组件及包含该磁性组件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9585137A (zh) 线圈装置
CN109427471A (zh) 线圈装置
JP3344954B2 (ja) ボビンと別体の端末ホルダを用いるコイル部品
JPH07192945A (ja) カレントトランス
JPH0541324A (ja) ソレノイドコイル
US7176778B1 (en) Magnetic core assembly having bobbin and mounting board thereof
WO2022007706A1 (zh)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JP2013182927A (ja) コイル部品
US20170190539A1 (en) Wire spool structure for facilitated wire winding and wire winding method thereof
KR20160124622A (ko) 코일 부품
CN115938786A (zh) 一种涂覆式电感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