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2382A -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72382A
CN109572382A CN201811492050.0A CN201811492050A CN109572382A CN 109572382 A CN109572382 A CN 109572382A CN 201811492050 A CN201811492050 A CN 201811492050A CN 109572382 A CN109572382 A CN 109572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or
bending
driving mechanism
gear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920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岩松
张全周
徐中明
张志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4920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723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72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2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22Wind deflectors for open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导流板主要由导流板下部和导流板上部组成,所述导流板上部左右两侧设有齿条,且嵌套在导流板下部的凹槽内,所述导流板下部固接在天窗前横梁上,所述齿条和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天窗导流板通过在天窗前缘构造子空腔,达到抑制天窗风振噪声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导流板,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导流板。
背景技术
在汽车天窗开启后,车厢形成一个开口空腔。由于天窗开口内外气流存在较大的速度差异,使得在开口前缘形成不稳定的剪切层。在不稳定剪切层的作用下,涡旋从开口前缘脱落并随气流向开口后缘移动。当涡旋移动至开口后缘,与后缘撞击,涡旋破碎,产生一个向车厢内外传递的压力波。传至车厢内的压力波,到达开口前缘后,将再次引发涡旋的脱落。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并使得剪切层以一个特定的频率振动,车厢内的压力脉动也随之发生周期性波动,这就是天窗风振噪声的成因。而且,当剪切层振动频率与开口车厢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将会产生共振,此时的天窗风振噪声也最为显著。风振噪声具有频率低(20Hz左右),强度高(100dB以上)的特点,这样的乘车环境,极易使驾乘人员感到烦躁和疲倦,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有很大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天窗风振噪声的控制势在必行。天窗风振噪声的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主动控制措施,如通过闭环控制的方法实时调整导流板的位置参数,对于大尺寸天窗,降噪效果尤为良好。但是,主动控制的实施成本高,且安装布置困难,现阶段在汽车中较少应用。目前,多采用被动控制的方法对天窗风振噪声进行控制,诸如在天窗前缘安装导流板,寻找天窗舒适开启位置等,这类被动控制措施,通过合理设计能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然而控制效果有限。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能够十分有效的抑制天窗风振噪声,提高驾驶舒适度的控制措施。
发明内容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下部、导流板上部、齿条、齿轮、驱动机构和控制单元。
所述导流板下部包括横部I,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I。所述导流板下部下端固接在汽车的天窗前横梁上。所述导流板下部的上端面处开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至左右两个弯折部I的侧面。
所述导流板上部包括横部Ⅱ,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Ⅱ。左右两个弯折部Ⅱ的侧面安装有所述齿条。带有齿条的导流板上部嵌套在导流板下部的凹槽内,导流板上部和导流板下部与天窗前缘构成一个子空腔。
所述齿轮啮合在齿条上。
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安装在天窗前横梁的端部,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和所述齿轮传动连接,能够驱动齿轮转动。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底座和弯折件。
所述底座安装在天窗前横梁的端部。所述弯折件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固接在底座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齿条平行。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二柱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ECU。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下部和导流板上部与汽车天窗的倾角范围为45~75°。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下部和导流板上部配合后的垂直高度范围为40~60m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发明不同于以往安装于天窗前缘的导流板,本发明的导流板安装在天窗前横梁上,通过与天窗前缘构成子空腔,达到抑制天窗风振噪声的目的。通过合理的设计,本发明的导流板对天窗风振噪声的抑制效果优于以往导流板。
附图说明
图1为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流板的安装布置示意图;
图3为导流板安装布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导流板与天窗前缘所构成子空腔的示意图。
图中:导流板下部1、横部101、弯折部102、凹槽103、导流板上部2、横部201、弯折部202、齿条3、天窗前横梁4、齿轮5、齿轮5、驱动机构6、底座61、弯折件62、第一柱体621、第二柱体622、天窗前缘7和子空腔X。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下部1、导流板上部2、齿条3、齿轮5、驱动机构6和控制单元。
所述导流板下部1包括横部I1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I102。所述导流板下部1下端固接在汽车的天窗前横梁4上。所述导流板下部1的上端面处开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贯穿至左右两个弯折部I102的侧面。
所述导流板上部2包括横部Ⅱ2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Ⅱ202。左右两个弯折部Ⅱ202的侧面安装有所述齿条3。带有齿条3的导流板上部2嵌套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即横部Ⅱ201配合在横部I101内,弯折部Ⅱ202配合弯折部I102内,使得导流板上部2和导流板下部1与天窗前缘7构成一个子空腔X。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与汽车天窗的倾角为45°。
所述齿轮5啮合在齿条3上。
所述驱动机构6安装在天窗前横梁4的端部,所述驱动机构6的另一端和所述齿轮5传动连接,能够驱动齿轮5转动。
所述控制单元为ECU,所述ECU与所述驱动机构6电连接。
当汽车天窗开启时,ECU向驱动机构6发送信号,驱动齿轮5旋转,带动齿条3向上升起,导流板上部2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向上滑动,当导流板上部2滑动到最高点时,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的垂直高度为40mm,导流板上部2和导流板下部1与天窗前缘7构成一个子空腔X,导流板处于工作状态。当汽车天窗关闭时,ECU向驱动机构6发送信号,驱动齿轮5反向旋转,带动齿条3向下运动,导流板上部2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向下滑动,导流板处于非工作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汽车天窗导流板,在天窗前缘7构造出一个子空腔X,来自天窗前缘7的气流经过子空腔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同时在子空腔X后缘,气流也会被导流板向上导出,导致天窗前部的旋涡脱落被破坏。在上述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抑制天窗风振噪声的目的。
实施例2:
参见图1至图4,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下部1、导流板上部2、齿条3、齿轮5、驱动机构6和控制单元。
所述导流板下部1包括横部I1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I102。所述导流板下部1下端固接在汽车的天窗前横梁4上。所述导流板下部1的上端面处开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贯穿至左右两个弯折部I102的侧面。
所述导流板上部2包括横部Ⅱ2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Ⅱ202。左右两个弯折部Ⅱ202的侧面安装有所述齿条3。带有齿条3的导流板上部2嵌套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即横部Ⅱ201配合在横部I101内,弯折部Ⅱ202配合弯折部I102内,使得导流板上部2和导流板下部1与天窗前缘7构成一个子空腔X。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与汽车天窗的倾角为75°。
所述齿轮5啮合在齿条3上。
所述驱动机构6安装在天窗前横梁4的端部,所述驱动机构6的另一端和所述齿轮5传动连接,能够驱动齿轮5转动。
所述控制单元为ECU,所述ECU与所述驱动机构6电连接。
当汽车天窗开启时,ECU向驱动机构6发送信号,驱动齿轮5旋转,带动齿条3向上升起,导流板上部2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向上滑动,当导流板上部2滑动到最高点时,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的垂直高度为60mm,导流板上部2和导流板下部1与天窗前缘7构成一个子空腔X,导流板处于工作状态。当汽车天窗关闭时,ECU向驱动机构6发送信号,驱动齿轮5反向旋转,带动齿条3向下运动,导流板上部2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向下滑动,导流板处于非工作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汽车天窗导流板,在天窗前缘7构造出一个子空腔X,来自天窗前缘7的气流经过子空腔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同时在子空腔X后缘,气流也会被导流板向上导出,导致天窗前部的旋涡脱落被破坏。在上述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抑制天窗风振噪声的目的。
实施例3:
参见图1至图4,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下部1、导流板上部2、齿条3、齿轮5、驱动机构6和控制单元。
所述导流板下部1包括横部I1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I102。所述导流板下部1下端固接在汽车的天窗前横梁4上。所述导流板下部1的上端面处开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贯穿至左右两个弯折部I102的侧面。
所述导流板上部2包括横部Ⅱ2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Ⅱ202。左右两个弯折部Ⅱ202的侧面安装有所述齿条3。带有齿条3的导流板上部2嵌套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即横部Ⅱ201配合在横部I101内,弯折部Ⅱ202配合弯折部I102内,使得导流板上部2和导流板下部1与天窗前缘7构成一个子空腔X。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与汽车天窗的倾角为60°。
所述齿轮5啮合在齿条3上。
所述驱动机构6安装在天窗前横梁4的端部,所述驱动机构6的另一端和所述齿轮5传动连接,能够驱动齿轮5转动。
所述控制单元为ECU,所述ECU与所述驱动机构6电连接。
当汽车天窗开启时,ECU向驱动机构6发送信号,驱动齿轮5旋转,带动齿条3向上升起,导流板上部2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向上滑动,当导流板上部2滑动到最高点时,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的垂直高度为50mm,导流板上部2和导流板下部1与天窗前缘7构成一个子空腔X,导流板处于工作状态。当汽车天窗关闭时,ECU向驱动机构6发送信号,驱动齿轮5反向旋转,带动齿条3向下运动,导流板上部2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向下滑动,导流板处于非工作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汽车天窗导流板,在天窗前缘7构造出一个子空腔X,来自天窗前缘7的气流经过子空腔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同时在子空腔X后缘,气流也会被导流板向上导出,导致天窗前部的旋涡脱落被破坏。在上述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抑制天窗风振噪声的目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对驱动机构6做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底座61和弯折件62。
所述底座61安装在天窗前横梁4的端部。所述弯折件62包括第一柱体621和第二柱体622。所述第一柱体621的一端固接在底座61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柱体622。所述第二柱体622与所述齿条3平行。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二柱体622内部。通过电机驱动齿轮5旋转,带动齿条3做升降运动,从而控制导流板上部2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的上下滑动。

Claims (5)

1.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导流板下部(1)、导流板上部(2)、齿条(3)、齿轮(5)、驱动机构(6)和控制单元;
所述导流板下部(1)包括横部I(1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I(102);所述导流板下部(1)下端固接在汽车的天窗前横梁(4)上;所述导流板下部(1)的上端面处开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贯穿至左右两个弯折部I(102)的侧面;
所述导流板上部(2)包括横部Ⅱ(201),以及由横部的两端分别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折部Ⅱ(202);左右两个弯折部Ⅱ(202)的侧面安装有所述齿条(3);带有齿条(3)的导流板上部(2)嵌套在导流板下部(1)的凹槽(103)内,导流板上部(2)和导流板下部(1)与天窗前缘(7)构成一个子空腔X;
所述齿轮(5)啮合在齿条(3)上;
所述驱动机构(6)的一端安装在天窗前横梁(4)的端部,所述驱动机构(6)的另一端和所述齿轮(5)传动连接,能够驱动齿轮(5)转动;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机构(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底座(61)和弯折件(62);
所述底座(61)安装在天窗前横梁(4)的端部;所述弯折件(62)包括第一柱体(621)和第二柱体(622);所述第一柱体(621)的一端固接在底座(61)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柱体(622);所述第二柱体(622)与所述齿条(3)平行;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二柱体(62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EC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与汽车天窗的倾角范围为45~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下部(1)和导流板上部(2)配合后的垂直高度范围为40~60mm。
CN201811492050.0A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Pending CN109572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2050.0A CN109572382A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2050.0A CN109572382A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2382A true CN109572382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28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2050.0A Pending CN109572382A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723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407A (zh) * 2020-07-01 2020-10-16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风振消除系统、方法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2131A1 (de) * 2013-08-16 2015-02-19 Webasto SE Windabweiser mit ausstellmechanik
CN104553702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天窗导流板的结构
CN106740005A (zh) * 2016-12-12 2017-05-3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天窗降噪组件及其最佳开度的确定方法
CN107972456A (zh) * 2016-10-25 2018-05-01 爱信技术中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天窗导风系统
CN207360054U (zh) * 2017-10-31 2018-05-15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天窗挡风条高度随车速自动调节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2131A1 (de) * 2013-08-16 2015-02-19 Webasto SE Windabweiser mit ausstellmechanik
CN104553702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天窗导流板的结构
CN107972456A (zh) * 2016-10-25 2018-05-01 爱信技术中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天窗导风系统
CN106740005A (zh) * 2016-12-12 2017-05-3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天窗降噪组件及其最佳开度的确定方法
CN207360054U (zh) * 2017-10-31 2018-05-15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天窗挡风条高度随车速自动调节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407A (zh) * 2020-07-01 2020-10-16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风振消除系统、方法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8862A (zh) 用于车辆的全景式车顶模块
CN101448662A (zh) 用于具有整体式插入横梁的门组件的内面板
CN201761555U (zh) 具有侧导流板的机动车
CN109572382A (zh)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流板
CN201357865Y (zh) 一种滚塑汽车车身
CN107074080A (zh) 车辆的装饰件结构
CN204623067U (zh) 一种汽车自适应通风系统
CN104163091A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
CN104512224B (zh) 一种汽车天窗组件
CN106150286A (zh) 一种无噪音车用玻璃窗
CN104139743A (zh) 一种汽车隔音面板
CN202243364U (zh) 一种汽车雨刮器压溃结构
CN209305681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
CN204109745U (zh) 一种降低风噪的车辆侧窗窗框附加装置
CN103661110A (zh) 一种低风噪汽车外后视镜
CN11272159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汽车驾驶室顶棚防护控制装置
CN106428063A (zh) 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端部通道
CN102345425A (zh) 一种汽车后挡风玻璃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7554005U (zh) 一种电动滑门驱动电机总成及汽车
CN202046183U (zh) 车辆用后门
CN2774862Y (zh) 车辆冲击能量吸收缓冲装置
CN217380196U (zh) 一种电动车门
CN110001788A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800171U (zh) 一种电子装置
CN203698115U (zh) 可降低风噪的外后视镜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