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8558A -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8558A
CN109548558A CN201811483690.5A CN201811483690A CN109548558A CN 109548558 A CN109548558 A CN 109548558A CN 201811483690 A CN201811483690 A CN 201811483690A CN 109548558 A CN109548558 A CN 109548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bacterium bag
inoculation
citrinopileatus
pleuro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36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Yita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Yita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Yita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Yita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836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8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8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8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15Leaf crops, e.g. lettuce or spinac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蘑菇栽培技术领域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料:选用金针菇菌渣、印楝碎屑、麦麸、玉米芯和石膏作为配料,加水搅拌均匀后,制得培养料;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蒸汽灭菌,并在菌袋上设置接种孔;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向接种孔中接入菌种;日常管理:将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放入到种有菠菜的温室大棚里,大棚内每隔3~4天通风一次,及时补充水分,棚内菌种培养20~40d后即可出菇。本方案解决了目前培养基过分依赖木屑以及榆黄菇容易出现死菇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蘑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废弃菌渣也不断增多。未经处理的菌渣被乱堆乱放,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同时给规模化产区带来严重的生产隐患。食用菌基质经菌丝降解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大幅下降,有机质、菌体蛋白、多糖等活性物质含量丰富,是加工再生产,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农业的关键途径。工厂化金针菇菌渣是采收一茬金针菇后的废培养料,由于出菇茬数少,菌渣仍然含有大量的养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文献研究,工厂化金针菇菌糠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达到8.49%,粗蛋白11.29%,钙1.77%,氮1.30%,磷0.72%,钾0.78%,营养丰富,完全可以再次做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但是目前我国生产榆黄菇的主要栽培基质是棉子壳、阔叶木屑和玉米芯等,大量使用木屑作为栽培基质与保护林业冲突,棉籽壳和玉米芯等原料的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基质来栽培榆黄菇是接下来榆黄菇研究的重点。
榆黄菇等食用菌一般在冬季的时候上市,冬季一般温度较低,但是榆黄菇为典型的中温偏高型菌类,温度低会造成其生长缓慢,且榆黄菇为好气性菌类,通风透气不好,会在出菇期增加菇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高,会形成菇房有死菇和畸形菇出现,进入菇房会闻到一股闷鼻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意在提供一种不依赖木屑以及减少榆黄菇死菇现象的种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料:选用70~85份金针菇菌渣、1~3份印楝碎屑、5~8份麦麸、10~15份玉米芯和1~2份石膏作为配料,加水搅拌均匀后,制得培养料,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
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长20~25cm,宽5~10cm的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蒸汽灭菌,并在菌袋上设置3~5个接种孔;
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向接种孔中接入直径0.9~1.2cm的菌种;
日常管理:将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放入到种有菠菜的温室大棚里,大棚内设有榆黄菇菌袋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设有放置板和用于驱动放置板上下移动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器由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放置板上设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信号连接,放置架的下方种菠菜,菠菜距离榆黄菇菌袋18~25cm,大棚内每隔3~4天通风一次,通风时间为1~2h,并观察榆黄菇菌袋上菌丝的生长状况,及时补充水分,棚内菌种培养时间20~40d后即可出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利用采收一茬金针菇后的废培养料向榆黄菇提供生长所需充足的养分,金针菇菌渣内含有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达到8.49%,粗蛋白11.29%,钙1.77%,氮1.30%,磷0.72%,钾0.78%,能够为榆黄菇提供生长所需的氮源以及磷源,此外金针菇菌渣内含有大量的菌丝体蛋白,能直接为菌丝提供能量物质,而玉米芯为菌丝生长的载体和提供碳源,石膏可以使得榆黄菇菌袋更好的定型;榆黄菇和菠菜两者之间的生长发育和生态规律以及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前者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后者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两者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同,榆黄菇在呼吸中吸收氧气,释放CO2,而菠菜则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CO2,而且冬季也正是菠菜生长的季节,菠菜的光合作用强烈,因此,两者在日光温室中形成了不同因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的生态效应,不仅使得榆黄菇生长环境中的CO2含量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也克服了温室蔬菜单作中CO2浓度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及有机物质的积累,冬季食用菌生产需要保温保湿,为此,把食用菌引入温室与蔬菜间作,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冬季温室的热资源,节约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菌丝的生长过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一过程与蔬菜的光合作用正好相反,可为蔬菜的光合作用用提供足够的CO2,两者之间互为利用,相互促进;同时印楝碎屑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且印楝中含有的印楝素等物质能对培养基质中的病菌及害虫起到驱杀作用,保护榆黄菇的生长环境;另外,由于印楝枝叶含有较多酸性物质,其腐化分解后在为榆黄菇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使榆黄菇的培养基质呈酸性。
在日常管理步骤中,放置架下种菠菜,放置板上放榆黄菇菌袋,榆黄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就会往下沉,被菠菜用来光合作用,而且因为放置架上的二氧化碳传感器能检测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当榆黄菇菌袋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升降器进行上升,以使榆黄菇菌袋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当榆黄菇菌袋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升降器进行下降,以使榆黄菇菌袋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始终保持榆黄菇生长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适宜榆黄菇生长的浓度。
以下是对基础技术方案的优化:
进一步,日常管理步骤中补充水分的时间为早上或者晚上。避免在正午时分或太阳光强度最强时进行补水。
进一步,在配料阶段还加入1~2份酸菜发酵液。酸菜液能使得培养基质呈一定的酸性,适合榆黄菇的生长。
进一步,日常管理步骤中培养18~20天后,通风的频率改为每隔1~2天通风一次。榆黄菇出菇阶段释放的二氧化碳含量会高,加强通风使得大棚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最宜范围。
进一步,所述玉米芯为用水浸泡3~4h后再经粉碎制得。这样增加了培养基质的保水性,并能以湿热的方式杀菌,保证了杀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方案中使用的二氧化碳传感器为催化二氧化碳传感器,是将现场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转换成标准4-20mA电流信号输出,微处理器采用的是单片机。
实施例1: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料:选用70份金针菇菌渣、3份印楝碎屑、5份麦麸、1份酸菜发酵液、10份玉米芯和1份石膏作为配料,所述玉米芯为用水浸泡3h后再经粉碎制得,加水搅拌均匀后,制得培养料,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
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长20~25cm,宽5~10cm的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蒸汽灭菌,并在菌袋上设置3~5个接种孔;
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向接种孔中接入直径0.9~1.2cm的菌种;
日常管理:将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放入到种有菠菜的温室大棚里,大棚内每隔3天通风一次,通风时间为1h,在出菇阶段频率改为每隔2天通风一次,并观察榆黄菇菌袋上菌丝的生长状况,及时补充水分,补充水分的时候为早上或者晚上,棚内菌种培养时间20d后即可出菇。
实施例2: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料:选用85份金针菇菌渣、3份印楝碎屑、8份麦麸、2份酸菜发酵液、15份玉米芯和2份石膏作为配料,所述玉米芯为用水浸泡4h后再经粉碎制得,加水搅拌均匀后,制得培养料,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70%;
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长20~25cm,宽5~10cm的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蒸汽灭菌,并在菌袋上设置3~5个接种孔;
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向接种孔中接入直径0.9~1.2cm的菌种;
日常管理:将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放入到种有菠菜的温室大棚里,大棚内每隔4天通风一次,通风时间为2h,在出菇阶段频率改为每隔2天通风一次,并观察榆黄菇菌袋上菌丝的生长状况,及时补充水分,补充水分的时候为早上或者晚上,棚内菌种培养时间40d后即可出菇。
对使用本方案中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种植的榆黄菇进行称重,以一般方法,也就是使用普通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芯和石膏制成的培养基质培养出的榆黄菇作为对比例进行称重比较,制得下表:
平均每株重量(g) 最大株重(kg)
实施例1 573 2.13
实施例2 566 2.08
对比例 482 1.83
从上表可以看出,使用本方案中没有木屑的培养基质栽培榆黄菇,不仅在产量上没有减少,反而有一定的增长,这是因为和菠菜的套作使得榆黄菇生长环境得到优化,进而使得单株重量上升,因此本方案完全可以作为新的培养基质栽培榆黄菇。

Claims (5)

1.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配料:选用70~85份金针菇菌渣、1~3份印楝碎屑、5~8份麦麸、10~15份玉米芯和1~2份石膏作为配料,加水搅拌均匀后,制得培养料,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
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长20~25cm,宽5~10cm的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蒸汽灭菌,并在菌袋上设置3~5个接种孔;
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向接种孔中接入直径0.9~1.2cm的菌种;
日常管理:将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放入到种有菠菜的温室大棚里,大棚内设有榆黄菇菌袋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设有放置板和用于驱动放置板上下移动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器由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放置板上设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信号连接,放置架的下方种菠菜,菠菜距离榆黄菇菌袋18~25cm,大棚内每隔3~4天通风一次,通风时间为1~2h,并观察榆黄菇菌袋上菌丝的生长状况,及时补充水分,棚内菌种培养时间20~40d后即可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日常管理步骤中补充水分的时间为早上或者晚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料阶段还加入1~2份酸菜发酵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日常管理步骤中培养18~20天后,通风的频率改为每隔1~2天通风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芯为用水浸泡3~4h后再经粉碎制得。
CN201811483690.5A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Pending CN109548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3690.5A CN109548558A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3690.5A CN109548558A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8558A true CN109548558A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6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3690.5A Pending CN109548558A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485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214A (zh) * 2021-11-25 2022-02-22 云南云硒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平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CN117099608A (zh) * 2023-09-12 2023-11-24 西昌学院 一种烟草废弃物堆肥前处理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214A (zh) * 2021-11-25 2022-02-22 云南云硒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平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CN117099608A (zh) * 2023-09-12 2023-11-24 西昌学院 一种烟草废弃物堆肥前处理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6333B (zh)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CN105210671B (zh) 一种段木灵芝培育方法
CN103891524B (zh) 灵芝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灵芝的培养基
CN104478515B (zh) 用于培养杏鲍菇基质的发酵液、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8982A (zh) 一种海鲜菇液体菌种制种培养基、栽培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3382134A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的发酵方法
CN103382139A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
CN106613355A (zh) 一种平菇生态种植方法
CN104871824A (zh)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方法
CN104620856A (zh) 一种桑枝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4641942A (zh)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4126414A (zh) 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7360858A (zh) 一种香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CN109997608A (zh) 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CN101734974A (zh) 一种含苎麻骨粉的秀珍菇培养基及秀珍菇栽培方法
CN107950288A (zh) 一种草菇的栽培工艺
CN109548558A (zh)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JPH0625A (ja) 食用きのこの栽培法および培地
CN104285677B (zh) 一种食用菌木签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02027859A (zh) 具有酒香风味的香菇的栽培工艺
CN105519353B (zh) 一种双孢菇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07365183A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
CN110122182A (zh) 一种油茶菇菌糠配制灰树花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78688A (zh) 一种基于液体菌种培育的金针菇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