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6323A -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6323A
CN109516323A CN201810650756.9A CN201810650756A CN109516323A CN 109516323 A CN109516323 A CN 109516323A CN 201810650756 A CN201810650756 A CN 201810650756A CN 109516323 A CN109516323 A CN 109516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ing
destination call
cage
registered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07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6323B (zh
Inventor
宇土泽直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16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6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6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6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将建筑物中的呼叫登记向各号机分配,上述建筑物中混合地设置有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和对上下层方向进行登记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具备:目的地呼叫受理部;上下呼叫受理部;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呼叫组合评价部;以及分配号机决定部,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Description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7年9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79992号的优先权的利益,并且谋求其利益,此处通过引用包含其内容整体。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从层站呼叫电梯的乘用轿厢时,使用上下呼叫登记装置。
在该上下呼叫登记装置中,在层站仅能够选择上下方向,从乘用轿厢内的操作盘进行各目的地层的选择。
最近,有能够从设置于层站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进行电梯的目的地层登记的目的地层控制系统(DCS:Destination Control System)。若利用DCS登记目的地层,则能够从各号机之中分配最佳的乘用轿厢,有利于输送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从成本面、使用者的习惯的问题出发,有时也需要上下呼叫登记装置,结果,也存在在大厅楼层那种运输需求较大的楼层中使用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在其他的楼层中使用上下呼叫登记装置这样的组合情况。混合存在有设置了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的层和设置了上下呼叫登记装置的层者也被称作“混合DCS”。
在仅由目的地呼叫构成的DCS中,由于在响应呼叫之前得知使用者的目的层,因此能够高效地调配(日文:配車),能够管理所有使用者的乘降。因此,不会出现使用者无法搭乘响应的乘用轿厢这种情况。
但是,混合DCS不能完全根据上下呼叫登记装置掌握从登记的层搭乘的使用者数量。因此,有在响应目的地呼叫的预定的号机先响应上下呼叫的情况下、在上下呼叫登记层处乘用轿厢成为满员状态并响应目的地呼叫时、有时乘不下使用者这一课题。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混合DCS中也不会将使用者甩客、能够使便利性提高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将建筑物中的呼叫登记向各号机分配,上述建筑物中混合地设置有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和对上下层方向进行登记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具备:
目的地呼叫受理部;
上下呼叫受理部;
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
呼叫组合评价部;以及
分配号机决定部,
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另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由将建筑物中的呼叫登记向各号机分配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执行,上述建筑物中混合地设置有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和对上下层方向进行登记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不会将使用者甩客、且可使便利性提高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号机分配的考虑方法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号机分配的考虑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号机分配的考虑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登记了目的地层的情况下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登记了上下层的情况下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第5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1E…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2…电梯控制装置,3A、3B、3C、3D、3E…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4…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5…上下呼叫登记装置,6…人数计数装置,7…广播装置,21…1号机控制装置,22…2号机控制装置,2n…n号机控制装置,31…电梯信息管理部,32…电梯号机信息设定部,33…上下呼叫受理部,34…目的地呼叫受理部,35…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36、40、41…呼叫组合评价部,37、42…分配号机决定部,38…电梯控制指令输出部,39…负载记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的考虑方法>
首先,使用图1~图3说明以混合DCS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的考虑方法。
如各图所示,实施方式的楼层构成设想由B1层、1~7层构成的大厦,2层为设置了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的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除此以外的楼层为设置了上下呼叫登记装置的上下呼叫登记层。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利用混合DCS来提示在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上下层存在服务层的情况下(目的地呼叫登记层不是上下端的楼层的情况下)的呼叫分配方法。在各图中,黑色的三角表示分配抑制对象(不能分配)的呼叫,空心的三角表示分配抑制对象外(能够分配)的呼叫。
如图1(A)所示,对于已从作为设置有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的层(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2层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号机,不进行朝向作为目的地层呼叫登记层的2层的方向的新的上下呼叫的分配。例如,在从比2层靠上方层产生了下方向(下降(DN)方向)的呼叫的情况下,不分配对于已被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号机的呼叫。在图1(A)中,在分配抑制范围A1、A2的目的地呼叫分配号机,抑制朝向目的地层呼叫登记层的上下呼叫的分配。
如图1(B)所示,对于已被分配了上下呼叫的号机,不进行朝向目的地层呼叫登记层(2层)的方向的新的目的地呼叫的分配。例如,在已被分配了从比2层靠上方层(7~3层)朝向下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不分配对于朝向2层的7~3层的上下呼叫已被分配的号机的2层的目的地呼叫。在图1(B)中,在分配抑制范围B1、B2的上下呼叫分配号机,抑制目的地呼叫的分配。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初始状态下,成为已登记了2层的目的地呼叫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示出了新登记了1层上升(UP)(从1层升(UP))或者5层下降(DN)(从5层降(DOWN))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状况。1号机正朝向作为目的层的6层行驶,4号机正朝向作为目的层的B1层行驶。1层上升若仅考虑预测到达时间的话,应对位于B1层附近的2号机进行分配,但由于2号机已被分配了来自2层的目的地呼叫,所以抑制分配,对预测到达时间其次短的4号机进行分配。此时,虽然3号机被分配了来自2层的目的地呼叫,但3号机响应1层上升是在成为目的地呼叫响应后,因此不进行向3号机的分配抑制。5层下降呼叫也仅乘用轿厢与方向不同,所以是一样的。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初始状态下,成为已登记了1层与5层的上下呼叫的状态。1号机正朝向作为目的层的6层行驶,4号机正朝向作为目的层的B1层行驶。在该状态下在2层新登记了目的地呼叫。此时,由于2号机、3号机已被分配了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上下呼叫,因此在2层产生的目的地呼叫的分配成为被抑制的动作。
接下来,说明基于上述那种组管理控制的考虑方法的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1A具备电梯控制装置2、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3A、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4、以及上下呼叫登记装置5。
电梯控制装置2个别地控制各号机,由1号机控制装置21、2号机控制装置22、…,n号机控制装置2n构成。
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4是进行使用者在层站选择想去的楼层的目的地呼叫登记的装置,在实施方式中设置于2层。
上下呼叫登记装置5是在各楼层的层站由使用者选择去上下哪个方向的装置,在实施方式中设置于除2层以外的各楼层。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3A具备电梯信息管理部31、电梯号机信息设定部32、上下呼叫受理部33、目的地呼叫受理部34、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35、呼叫组合评价部36、分配号机决定部37、以及电梯控制指令输出部38。
电梯信息管理部31从各乘用轿厢取得乘用轿厢的位置或方向性、乘用轿厢内的乘坐率、轿厢呼叫登记的状态、层站呼叫登记的状态、目的地呼叫响应时的乘坐预定人数等信息,从电梯号机信息设定部32取得电梯系统固有的信息,根据要求进行信息的收发。
电梯号机信息设定部32记录电梯的停止楼层、各轿厢的满员人数、具有何种运转规格、各运转规格的设定值等主要在设计阶段被决定的各电梯系统固有的号机信息。
上下呼叫受理部33从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取得已被登记呼叫的楼层与使用者所去往的方向。
目的地呼叫受理部34从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取得已被登记呼叫的楼层与使用者的目的层。
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35取得由上下呼叫受理部或者目的地呼叫受理部受理的呼叫登记信息,从电梯信息管理部31取得乘用轿厢位置、轿厢内的负载等,计算是否是能够分配的乘用轿厢,求出分配的候选号机,决定应对哪个乘用轿厢进行层站呼叫的分配,为此,考虑对于层站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等,以预测到达时间短的乘用轿厢的评价为佳的方式进行评价值的计算。
呼叫组合评价部36从电梯信息管理部取得层站呼叫的登记信息,从上下呼叫受理部33或者目的地呼叫受理部34取得已被登记的层站呼叫的信息,对于由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35计算出的评价值,在已登记了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5的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变差,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且位于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先到达新的上下呼叫的登记层的位置的乘用轿厢的分配,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变差。
分配号机决定部37从呼叫组合评价部41取得对以各乘用轿厢的向层站呼叫的响应时间等为基础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了校正而得的评价值,进行分配号机的决定,以便能够对乘用轿厢中评价值最佳的乘用轿厢优先地分配。
电梯控制指令输出部38从分配号机决定部37取得分配有已登记的层站呼叫的乘用轿厢是哪一个的信息,对各乘用轿厢的单体控制部输出响应层站呼叫分配的那种指令。
接下来,使用图5、图6的流程图对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图5示出了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顺序,图6示出了已登记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顺序。
在图5中,若目的地呼叫被登记(步骤S1),则计算预测到达时间,实施基于预测到达时间的评价(步骤S2)。如果评价结果好的号机是上下呼叫分配号机(步骤S3“是”),则判定轿厢位置是否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在该例中是2层)靠上的楼层(步骤S4),在轿厢位置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靠上的楼层(步骤S4“是”),在到目的地呼叫登记层为止的楼层中被分配了下降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5“是”),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7)。另外,在轿厢位置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靠下的楼层(步骤S4“否”),但在到目的地呼叫登记层为止的楼层中被分配了上升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6“是”),也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7)。
另一方面,在评价结果好的号机不是上下呼叫分配号机的情况下(步骤S3“否”),在步骤S5的判定中在到达目的地呼叫登记层为止的楼层中未被分配下降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5“否”),或者在步骤S6的判定中在到达目的地呼叫登记层为止的楼层中未被分配上升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6“否”),与其他的号机比较评价值,对评价值好的号机进行分配(步骤S8、S9)。
另一方面,在图6所示的已登记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中,若上下呼叫被登记(步骤S11),则计算预测到达时间,实施基于预测到达时间的评价(步骤S12)。如果评价结果好的号机是目的地呼叫分配号机(步骤S13“是”),则判定上下呼叫登记层是否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在该例中是2层)靠上的楼层(步骤S14)。在上下呼叫登记层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靠上的楼层(步骤S14“是”),登记的上下呼叫是下降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5“是”),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17)。另外,在上下呼叫登记层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靠下的楼层(步骤S14“否”),登记的上下呼叫是上升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6“是”),也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17)。
另一方面,在评价结果好的号机不是目的地呼叫分配号机的情况下(步骤S13“否”),在步骤S15的判定中登记的上下呼叫是上升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5“否”),或者在步骤S16的判定中登记的上下呼叫是下降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6“否”),与其他的号机比较评价值,对评价值好的号机进行分配(步骤S18、S19)。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以往的组管理控制的方法的基础上,在呼叫组合评价部36中,对于由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35制作的各乘用轿厢的分配评价值,在根据各乘用轿厢的层站呼叫的登记状况而判断为分配抑制号机的情况下,进行使评价变差的处理。
如以上那样,采用第1实施方式,通过呼叫的组合抑制分配,从而避免在目的地呼叫响应号机响应目的地呼叫之前就变成满员、成为乘不下目的地呼叫使用者的状态,由此能够消除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甩客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系统1B中,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3B内追加负载记录部39而构成了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3B。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基于过去响应上下呼叫时的轿厢内负载的增加量的记录、和当前的轿厢内负载、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处的乘坐预定人数,判断能够对上下呼叫响应,判断分配抑制的实施。
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目的地呼叫响应号机抑制特定的方向性的上下呼叫的分配的方法。但是,在整体的使用者数少的情况下等,可能有即使在上下呼叫响应后响应目的地呼叫、也不会产生甩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虽然可实现抑制甩客的产生这一目的,但运行效率将会变差。为了解决这一点,预测响应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轿厢内负载的增加量,在判断为即使在响应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目的地呼叫使用者也可全员搭乘的情况下,对相应的号机输出上下呼叫的分配。作为判断的方法,将过去的相应的层中的上下呼叫响应时的轿厢内负载的增加量与该时刻的轿厢内负载相加,在此基础上,计算是否即使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乘坐预定人数搭乘也不会超过满员负载,如果不超过,就响应上下呼叫。
负载记录部39从号机控制装置21、22、2n输入各乘用轿厢中的负载量数据,记录各乘用轿厢响应了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乘用轿厢的负载增加量。
呼叫组合评价部40在已登记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从上下呼叫受理部33取得已被登记的上下呼叫的信息、从负载记录部39取得响应已被登记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增加的负载、并从电梯信息管理部31取得响应目的地呼叫时的增加负载与乘用轿厢的满员负载,确认预定响应目的地呼叫的轿厢是否即使响应了登记的上下呼叫也不会超过满员负载,在超过的情况下使评价值变差。
接下来,参照图8的流程图对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8中,对与图6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
在图6所示的处理中,在上下呼叫登记层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靠上的楼层(步骤S14“是”),登记的上下呼叫是下降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5“是”),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17)。另外,在上下呼叫登记层是比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靠下的楼层(步骤S14“否”),但登记的上下呼叫是上升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6“是”),也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17)。
在图8所示的已登记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中,进入步骤S17的处理之前,检查负载记录部39所记录的负载(步骤S21)。在负载超过了允许范围的情况下(步骤S22“是”),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17)。在负载未超过允许范围的情况下(步骤S22“否”),进入步骤S18,与其他的号机比较评价值,对评价值好的号机进行分配(步骤S18、S19)。
如以上那样,采用第2实施方式,在根据过去的记录能够判断为搭乘的人数少的情况下,通过响应上下呼叫,能够抑制运行效率的恶化,并且也不会产生目的地呼叫响应时的甩客的情况。因此,例如在进行了分配时,在乘坐人数相对于满员负载较少的情况下,能够避免以1台就足够却使多台动作、运转效率变差的情况。
<第3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3C在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追加了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进行计数的人数计数装置6。
人数计数装置6是用于基于由层站相机等拍摄到的图像信号取得电梯使用者的人数的装置。由此,推测什么程度的人数搭乘到轿厢内,进行是否即使响应相应的层之后也能够响应目的地呼叫的判断,进行分配的抑制。
呼叫组合评价部41从人数计数装置6取得上下呼叫登记层的层站人数,对有几人搭乘进行预测,判断可否对上下呼叫响应。然后,确认是否在预定响应目的地呼叫的轿厢对已登记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且处于已登记上下呼叫的层的层站的使用者全员搭乘时、也不会超过规定人数(满员负载),仅在超过的情况下使评价值变差。另外,即使是响应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在预测为响应上下呼叫之后再响应目的地呼叫也不会产生甩客的情况下,不进行评价值的校正。
接着,参照图10的流程图对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图10所示的已登记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中,在进入步骤S17的处理之前,检查处于大厅(层站)的人数(步骤S31)。在人数超过了规定量的情况下(步骤S32“是”),将相应的号机的评价值设定为较差(步骤S17)。在处于层站的人数未超过规定量的情况下(步骤S32“否”),进入步骤S18,与其他的号机比较评价值,对评价值好的号机进行分配(步骤S18、S19)。
例如,假设在满员负载为10人的乘用轿厢(1号机)中已搭乘2人、且在目的地呼叫登记层预定有5人乘坐的情况下,登记了新的上下呼叫。此时,如果处于上下呼叫登记层的层站的人数为3人以下,则可以对乘用轿厢(1号机)分配上下呼叫,但如果是比3人多的情况,不应对乘用轿厢(1号机)分配,因此抑制向乘用轿厢(1号机)的分配。此时,实际搭乘的人数不能可靠地判断,因此考虑以最大限度搭乘的情况进行判断的方法。另外,即使是处于层站的人数为3人以下的情况,在向上下呼叫登记层的预测到达时间长的情况下,要考虑到响应为止增加的人数,所以加上这部分来进行判断。
如以上那样,采用第3实施方式,并非根据过去的记录判断搭乘的人数,而是确认实际的状况,判断响应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是否能够响应上下呼叫,所以能够提高运行效率,并且能够避免突发的需要所导致的甩客的产生。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假设在对能够分配的全部的乘用轿厢分配了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在上下呼叫分配号机中也分配目的地呼叫,将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的已登记的上下呼叫分配变更到另一乘用轿厢。即,在登记了新的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虽然只要能够对未登记有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乘用轿厢进行分配即可,但也考虑符合条件的乘用轿厢连1台都没有的状况。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已分配给目的地呼叫分配评价值好的号机的上下呼叫分配变更到另外的号机,从而制作未登记有目的地呼叫分配抑制对象的上下呼叫分配的乘用轿厢。
图11所示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3D的分配号机决定部42具有如下功能: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时,在能够进行目的地呼叫的分配的全部的乘用轿厢预定对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情况下,将已分配给进行目的地呼叫的分配的乘用轿厢的上下呼叫的分配取消,并且,分配号机决定部42构成为对其他乘用轿厢再次进行取消了的上下呼叫的分配。
接下来,基于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中,对与图8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在图12中,在步骤S13的步骤S14之间加入步骤S41~S44的处理,执行了分配变更。即,在全部号机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41“是”),在各号机间比较预测到达时间,对最短时间的号机分配目的地呼叫(步骤S42、S43)。然后,将已被分配的号机的上下呼叫分配给另外的号机(步骤S44)。之后的步骤S14~S19的处理与图8相同。
如以上那样,采用第4实施方式,即使在相同的乘用轿厢响应了目的地呼叫与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上下呼叫再次分配给另外的号机,避免相同的乘用轿厢响应目的地呼叫与上下呼叫的事态,能够避免目的地呼叫响应时的甩客。
<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一个乘用轿厢被登记了目的地呼叫和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对于各电梯控制装置2,为了避免在目的地呼叫响应时乘不下使用者这一状况,在上下呼叫响应层输出指令,以便进行对乘坐人数设有限制的主旨的公知。
图13所示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3E的电梯控制指令输出部38对各电梯控制装置2所连接的广播装置7输出限制上下呼叫响应时的乘坐人数这一旨意的声音引导。
即,在出于某种理由而对登记有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乘用轿厢输出目的地呼叫的分配时,在上下呼叫响应层进行广播以抑制搭乘人数,以便在目的地呼叫响应时搭乘预定人数。这里,作为手段可列举广播,但也可以利用显示灯、蜂鸣器等以公知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考虑如下构成:在满员人数为10人、已乘坐人数为2人的情况下,目的地呼叫响应时为5人的情况下,一旦检测出3名以上的负载,就鸣响声音向导或蜂鸣器。
如以上那样,采用第5实施方式,通过进行限制乘坐人数的广播等,即使在响应上下呼叫时也能够确保响应目的地呼叫时的乘坐人数的空间。
<第6实施方式>
在第6实施方式中,在设有宾馆大厅楼层等有必要在通过时强制停止的楼层的建筑中,示出相应的层不是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情况下的动作相关的处理。
假设图1所示的1层是大厅楼层等且为强制停止层的情况下,在从B1层上升的情况下,无论有无1层的上下呼叫,都必然在1层停下。但是,若目的地呼叫响应号机在1层停下,则有目的地呼叫响应时的乘用轿厢内的人数不确定、产生甩客的可能性。因此,在实施上述那种以便利性为目的强制停止的情况下,从对象号机中排除响应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
如以上那样,采用第6实施方式,对于以强化特定层的服务为目的的强制停止功能,通过不将响应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作为分配对象,能够消除目的地呼叫响应层的甩客的情况。
此外,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例外,有时不进行分配变更。例如,在乘用轿厢的上升中停止层只有一层、在接下来的层反转而改变成下降运转的情况下等,没有分配变更的必要性。另外,如果操作呼叫按钮然后乘用轿厢到达为止的时间为规定时间内、例如1分以内,则不进行分配变更。如果是1分以上,则也能够执行分配变更来防止对使用者的服务下降。
此外,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方式。
一种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将建筑物中的呼叫登记向各号机分配,上述建筑物中混合地设置有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和对上下层方向进行登记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具备:
目的地呼叫受理部,从上述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使用者的目的层;
上下呼叫受理部,从上述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表示使用者朝上下某个方向去的方向信息;
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取得由上述上下呼叫受理部或者目的地呼叫受理部受理的呼叫登记信息,并且取得当前的轿厢位置和/或轿厢内的负载,计算是否为能够分配的乘用轿厢,求出成为分配候选的候选号机,进而,考虑向层站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等,以预测到达时间短的乘用轿厢的评价更好的方式进行评价值的计算;
呼叫组合评价部,取得层站呼叫的登记信息,对于由上述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计算出的评价值,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且处于相比于上述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先到达新的上下呼叫的登记层的位置的乘用轿厢的分配;以及
分配号机决定部,从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取得对以各乘用轿厢的向层站呼叫的响应时间等为基础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了校正而得到的评价值,以乘用轿厢之中评价值的最好的乘用轿厢为优先的方式决定分配号机。
一种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由将建筑物中的呼叫登记向各号机分配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执行,上述建筑物中混合地设置有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和对上下层方向进行登记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从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使用者的目的层,从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表示使用者朝上下某个方向去的方向信息,
取得由上下呼叫受理部或者目的地呼叫受理部受理的呼叫登记信息,并且取得当前的轿厢位置、轿厢内的负载,计算是否为能够分配的乘用轿厢,求出成为分配候选的候选号机,进而,考虑向层站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等,以预测到达时间短的乘用轿厢的评价更好的方式进行评价值的计算,
取得层站呼叫的登记信息,对于计算出的评价值,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且处于相比于上述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先到达新的上下呼叫的登记层的位置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取得对以各乘用轿厢的向层站呼叫的响应时间等为基础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了校正而得到的评价值,以乘用轿厢之中评价值的最好的乘用轿厢为优先的方式决定分配号机。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将建筑物中的呼叫登记向各号机分配,上述建筑物中混合地设置有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和对上下层方向进行登记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具备:
目的地呼叫受理部;
上下呼叫受理部;
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
呼叫组合评价部;以及
分配号机决定部,
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目的地呼叫受理部从上述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使用者的目的层,
上述上下呼叫受理部从上述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表示使用者朝上下某个方向去的方向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取得由上述上下呼叫受理部或者目的地呼叫受理部受理的呼叫登记信息,并且取得当前的轿厢位置和/或轿厢内的负载,计算是否为能够分配的乘用轿厢,求出成为分配候选的候选号机,进而,考虑对于层站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等,以预测到达时间短的乘用轿厢的评价更好的方式进行评价值的计算。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取得层站呼叫的登记信息,对于由上述分配候选号机评价部计算出的评价值,
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且处于相比于上述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先到达新的上下呼叫的登记层的位置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号机决定部从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取得对以各乘用轿厢的向层站呼叫的响应时间等为基础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了校正而得到的评价值,以乘用轿厢之中评价值最好的乘用轿厢为优先的方式决定分配号机。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负载记录部,该负载记录部针对各乘用轿厢,记录响应了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的乘用轿厢的负载增加量,
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在已登记上下呼叫的情况下,基于根据上述负载记录部在响应已登记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会增加的负载、响应目的地呼叫时的增加负载、以及乘用轿厢的满员负载,在设想为预定响应目的地呼叫的轿厢对已登记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而超过满员负载的情况下,使评价值降低。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从设置于各层站的人数计数装置输入位于各层站的使用者的计数值,
在已登记上下呼叫的情况下,基于根据上述人数计数装置的已登记上下呼叫的层的层站的人数、响应目的地呼叫时的增加负载、以及乘用轿厢的满员负载,在设想为预定响应目的地呼叫的轿厢对已登记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而处于已登记上下呼叫的层的层站的使用者全员搭乘时、会超过满员负载的情况下,上述呼叫组合评价部使评价值降低。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号机决定部在目的地呼叫已被登记时,在能够进行目的地呼叫的分配的全部乘用轿厢预定响应上下呼叫的情况下,将已分配给进行目的地呼叫的分配的乘用轿厢的上下呼叫的分配取消,对其他乘用轿厢再次进行取消了的上下呼叫的分配。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梯控制指令输出部,在对一个乘用轿厢重复登记了目的地呼叫和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该电梯控制指令输出部对控制各号机的电梯控制装置发出指令,以在上下呼叫响应层对乘坐人数设置限制。
10.一种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由将建筑物中的呼叫登记向各号机分配的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执行,上述建筑物中混合地设置有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和对上下层方向进行登记的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目的地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使用者的目的层,从上下呼叫登记装置取得被呼叫登记的楼层与表示使用者朝上下某个方向去的方向信息,
取得由上下呼叫受理部或者目的地呼叫受理部受理的呼叫登记信息,并且取得当前的轿厢位置、轿厢内的负载,计算是否为能够分配的乘用轿厢,求出成为分配候选的候选号机,进而,考虑对于层站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以预测到达时间短的乘用轿厢的评价更好的方式进行评价值的计算,
取得层站呼叫的登记信息,对于计算出的评价值,
在已登记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在已登记朝向目的地呼叫登记层的方向的上下呼叫的情况下,使相应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降低,抑制向已预定对目的地呼叫做出响应且处于相比于上述目的地呼叫登记层先到达新的上下呼叫的登记层的位置的乘用轿厢的分配,
取得对以各乘用轿厢的向层站呼叫的响应时间等为基础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了校正而得到的评价值,以乘用轿厢之中评价值最好的乘用轿厢为优先的方式决定分配号机。
CN201810650756.9A 2017-09-20 2018-06-22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516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9992A JP6419918B1 (ja) 2017-09-20 2017-09-20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17-179992 2017-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6323A true CN109516323A (zh) 2019-03-26
CN109516323B CN109516323B (zh) 2021-02-09

Family

ID=6409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0756.9A Active CN109516323B (zh) 2017-09-20 2018-06-22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19918B1 (zh)
CN (1) CN109516323B (zh)
MY (1) MY19381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9212A (zh) * 2019-06-12 2020-12-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组管理控制装置和组管理控制系统
CN113213286A (zh) * 2020-02-05 2021-08-0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控制电梯
CN114715742A (zh) * 2021-01-04 2022-07-0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电梯控制系统、方法及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6862B1 (ja) * 2018-02-23 2019-04-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7032478B2 (ja) * 2020-06-24 2022-03-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987932B1 (ja) * 2020-07-07 2022-01-0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7031770B1 (ja) * 2021-03-18 2022-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群管理装置
JP7205998B2 (ja) * 2021-03-19 2023-01-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乗場呼び割当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742A (ja) * 1995-07-13 1997-02-04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装置
JP2001278552A (ja) * 2000-03-30 2001-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CN101837911A (zh) * 2010-04-27 2010-09-22 天津大学 混合式电梯目的层站选择器
CN103145008A (zh) * 2012-10-26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CN103492298A (zh) * 2011-05-10 2014-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3946139A (zh) * 2011-11-28 2014-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CN103979372A (zh) * 2013-02-13 2014-08-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4271481A (zh) * 2012-05-01 2015-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JP2016141558A (ja) * 2015-02-05 2016-08-0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乗場呼びの登録モード切替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2290B2 (ja) * 2013-06-05 2017-10-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5704734B1 (ja) * 2014-03-14 2015-04-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213408B2 (ja) * 2014-07-11 2017-10-1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565605B2 (ja) * 2015-10-30 2019-08-2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行先階登録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638424B2 (ja) * 2016-01-27 2020-01-2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742A (ja) * 1995-07-13 1997-02-04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装置
JP2001278552A (ja) * 2000-03-30 2001-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CN101837911A (zh) * 2010-04-27 2010-09-22 天津大学 混合式电梯目的层站选择器
CN103492298A (zh) * 2011-05-10 2014-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3946139A (zh) * 2011-11-28 2014-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CN104271481A (zh) * 2012-05-01 2015-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3145008A (zh) * 2012-10-26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CN103979372A (zh) * 2013-02-13 2014-08-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2016141558A (ja) * 2015-02-05 2016-08-0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乗場呼びの登録モード切替制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9212A (zh) * 2019-06-12 2020-12-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组管理控制装置和组管理控制系统
CN113213286A (zh) * 2020-02-05 2021-08-0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控制电梯
CN113213286B (zh) * 2020-02-05 2023-05-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控制电梯
CN114715742A (zh) * 2021-01-04 2022-07-0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电梯控制系统、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14715742B (zh) * 2021-01-04 2023-11-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电梯控制系统、方法及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6323B (zh) 2021-02-09
MY193812A (en) 2022-10-27
JP2019055836A (ja) 2019-04-11
JP6419918B1 (ja) 2018-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6323A (zh)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组管理控制方法
JP549587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5477387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
JP5461522B2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割当制御戦略
KR101023510B1 (ko) 엘리베이터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05923480B (zh) 电梯装置
JP525745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10589642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JP6866275B2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1064877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2158398A (ja) エレベータ統合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969074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54270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849546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US20060175146A1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CN112141831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JP4948547B2 (ja) エレベータ表示システム
JP557090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683181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0909312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EP2221266B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JP5774301B2 (ja) 群管理学習装置
JP678128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7043432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7000958B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