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8405A - 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8405A
CN109458405A CN201811307174.7A CN201811307174A CN109458405A CN 109458405 A CN109458405 A CN 109458405A CN 201811307174 A CN201811307174 A CN 201811307174A CN 109458405 A CN109458405 A CN 109458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rmature
rotor
connecting portion
rubb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71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8405B (zh
Inventor
福成真理名
斋藤隆英
佐藤光司
得田亮
笹沼恭兵
多田干大
北山直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58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8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8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8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4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 F16D41/06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all members having the same size and only one of the two surfaces being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08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and wedging by rolling
    • F16D41/08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and wedging by roll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a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32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an annular or the like shape, e.g. grommet-type resilient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studs, serrations or the like on at least one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2Vibration da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7/11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4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1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 F16D41/105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rolling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 Pulley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不容易产生电枢与转子的碰撞声,并且电枢被吸附于转子的动作稳定。在电枢(30)与转子(31)之间设置缓冲部件(50)。缓冲部件(50)由沿轴向能够移动地支承于电枢(30)的金属环(51)、以及随着电枢(30)靠近转子(31)而在电枢(30)与金属环(51)之间沿轴向被压缩的橡胶环(52)构成。橡胶环(52)具有轴向厚度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使得与轴向的压缩量较小时相比,轴向的压缩量较大时,上述橡胶环(52)在周向上较长的区域被压缩。

Description

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
本申请是申请人“NTN株式会社”于2015年1月26日提交(进入国家阶段的日期为2016年7月28日)的、申请号为201580006323.4(PCT/JP2015/051975)、名称为“旋转传递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旋转的传递与切断的切换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切换旋转从输入轴向输出轴传递的状态、和切断该旋转的传递的状态的旋转传递装置,例如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2记载的装置。
专利文献1记载的旋转传递装置具有:外圈;配置于外圈内侧的内侧部件;以在周向上对置的方式组装在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凸轮面之间的一对滚子;沿使这一对滚子的间隔扩大的方向按压各滚子的弹簧部件;以及保持上述一对滚子的滚子保持器。
滚子保持器由能够相对旋转地被支承的两个分割保持器构成。这两个分割保持器以使上述一对滚子的间隔与该相对旋转相对应地变化的方式分别独立支承上述一对滚子,在通过扩大上述一对滚子的间隔来使各滚子卡合在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凸轮面之间的卡合位置、与通过使上述一对滚子的间隔变窄来使各滚子在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凸轮面之间的卡合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另外,该旋转传递装置作为用于使两个分割保持器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结构,具有:沿轴向能够移动地被支承的电枢;与电枢在轴向上对置配置的转子;通过通电使电枢吸附于转子的电磁铁;以及将电枢被吸附于转子的动作转换为两个分割保持器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动作的滚珠坡道机构。
这里,电枢基于按压各滚子的上述弹簧部件的力而被向远离转子的方向施力。即,上述弹簧部件向使一对滚子的间隔扩大的方向按压各滚子的力传递至两个分割保持器,该分割保持器受到的周向的力通过滚珠坡道机构转换为轴向的力并传递至电枢,由此电枢成为被施加远离转子的方向的弹簧负载的状态。
该专利文献1的旋转传递装置在停止向电磁铁通电时,成为在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传递旋转的卡合状态。即,停止向电磁铁通电时,上述一对滚子被弹簧部件向滚子彼此的间隔扩大的方向按压,所以各滚子成为在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凸轮面之间卡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向外圈或者内侧部件输入旋转,则该旋转经由滚子在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传递。
另一方面,在向电磁铁通电时,成为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的旋转传递被切断的卡合解除状态(空转状态)。即,若向电磁铁通电,则电枢被吸附于转子,与该电枢的动作连动地两个分割保持器向使一对滚子的间隔变窄的方向相对旋转,所以成为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的各滚子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向外圈或者内侧部件输入旋转,该旋转在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也不传递。
专利文献2记载的旋转传递装置具有:外圈;配置于外圈内侧的内侧部件;组装于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凸轮面之间的滚子;以及保持该滚子的滚子保持器。该滚子保持器在使滚子卡合于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凸轮面之间的卡合位置、与使该滚子的卡合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沿周向能够移动地被支承。另外,滚子保持器基于开关弹簧的力而保持在卡合解除位置。
另外,该旋转传递装置作为用于使滚子保持器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移动的机构,具有:沿轴向能够移动地被支承的电枢;与电枢沿轴向对置配置的转子;将电枢向远离转子的方向按压的弹簧部件;通过通电使电枢吸附于转子的电磁铁;以及将电枢被吸附于转子的动作转换为滚子保持器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移动的动作的摩擦离合器机构。
对于该专利文献2的旋转传递装置而言,若停止向电磁铁通电,则成为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的旋转传递被切断的卡合解除状态(空转状态)。即,当停止向电磁铁通电时,因为滚子保持器通过开关弹簧保持于卡合解除位置,所以成为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的滚子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向外圈或者内侧部件输入旋转,该旋转在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也不传递。
另一方面,若向电磁铁通电,则成为在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传递旋转的卡合状态。即,在向电磁铁通电时,电枢被吸附于转子,与该电枢的动作连动地滚子保持器从卡合解除位置向卡合位置移动,所以滚子成为在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凸轮面之间卡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向外圈或者内侧部件输入旋转,则该旋转经由滚子在外圈与内侧部件之间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36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0817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旋转传递装置中,在电枢通过向电磁铁通电被吸附于转子时,在电枢与转子之间产生碰撞声。该碰撞声在近年来要求高静音性的汽车领域(例如,线控转向式的转向操纵装置所使用的备用离合器的领域等)中特别成为问题。
因此,为了减少电枢被吸附于转子时的碰撞声,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在公司内制作在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旋转传递装置中在电枢与转子之间附加了橡胶部件的结构的试制品,并对其进行了评价试验。而且,根据该试验的结果,了解到在电枢与转子之间附加了橡胶部件的情况下,有电枢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忧虑。
即,在向电磁铁通电时,电枢不仅受到由于向电磁铁通电而被拉向转子的力,也作用有通过橡胶部件和弹簧部件而远离转子的方向的力。而且,由于电枢被拉向转子的力超过远离转子的方向的力,从而电枢被吸附于转子。
这里,通过向电磁铁的通电而电枢被拉向转子的力与电枢和转子的距离相对应地变化,随着电枢靠近转子而增加。该增加方式如下,在电枢离转子比较远时缓慢,在电枢比较靠近转时变急。换句话说,电枢有越靠近转子加速越大的趋势。
因此,在使用橡胶压缩负载(即,压缩橡胶部件所需要的力)小的橡胶部件的情况下,不能抑制在电枢被吸附于转子之前的电枢的加速,不能够有效地减少电枢与转子的碰撞声。另一方面,了解到若使用橡胶压缩负载大的橡胶部件,则在电枢开始向转子移动到被吸附于转子为止的中途,电枢从橡胶部件和弹簧部件受到的远离转子的方向的力有可能暂时超过由于向电磁铁通电而电枢被拉向转子的力,有电枢未被吸附于转子的忧虑。
即使在专利文献2的旋转传递装置中也一样,为了减少电枢与转子的碰撞声,在电枢与转子之间附加了橡胶部件的情况下,有电枢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忧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不容易产生电枢与转子的碰撞声并且电枢被吸附于转子的动作稳定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在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采用以下结构。
一种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具有:
电枢,其被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
转子,其以沿轴向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并在轴向上与上述电枢对置配置;
弹簧部件,其将上述电枢向远离上述转子的方向施力;以及
电磁铁,其通过通电使上述电枢吸附于上述转子,
上述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枢与上述转子之间,设置有吸收上述电枢被吸附于上述转子时的冲击的缓冲部件,
该缓冲部件由金属环和橡胶环构成,上述金属环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于上述电枢和上述转子中的任一方的部件,上述橡胶环以随着上述电枢靠近上述转子而在上述电枢和上述转子中的支承上述金属环的一方的部件、与上述金属环之间沿轴向被压缩的方式,设置于两部件之间,
上述橡胶环具有轴向厚度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使得与轴向的压缩量较小时相比,轴向的压缩量较大时,上述橡胶环在周向上较长的区域被压缩。
这样,上述橡胶环的轴向厚度沿着周向变化,使得与轴向的压缩量较小时相比,轴向的压缩量较大时,上述橡胶环在周向上较长的区域被压缩,所以沿轴向压缩上述橡胶环所需要得力的增加方式为在橡胶环的轴向的压缩量较小的阶段缓慢,在橡胶环的轴向的压缩量较大的阶段变急。因此,能够防止在电枢通过向电磁铁通电而向转子被吸附时,电枢从橡胶环和弹簧部件受到的远离转子的方向的力超过电枢由通过向电磁铁通电被拉向转子的情况,其结果,电枢被吸附于转子的动作稳定。另外,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枢被吸附于转子之前的电枢的加速,能够有效地减少电枢与转子的碰撞声。
并且,在电枢被吸附于转子时,因为电枢或者转子不与橡胶环直接接触,而经由金属环间接地与橡胶环接触,所以与金属制的弹性部件相比较能够使用冲击吸收性能优异的橡胶环,并且能够确保该橡胶环的耐久性。
上述橡胶环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具备:具有固定的轴向厚度的环状的基座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上述基座部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一突起部;以及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上述基座部具有比上述第一突起部低的高度地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二突起部。
这样,在上述橡胶环沿轴向被压缩时,在橡胶环的轴向的压缩量比较小的阶段(即,第一突起部沿轴向被压缩且第二突起部沿轴向未被压缩的阶段),沿轴向压缩橡胶环所需要的力的增加方式缓慢,在橡胶环的轴向的压缩量比较大的阶段(即,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双方沿轴向被压缩的阶段),沿轴向压缩橡胶环所需要的力的增加方式变急。而且,通过分别使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的尺寸变化,能够容易地调节沿轴向压缩橡胶环所需要的力的增加方式。
另外,上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也能够以沿周向没有缝隙地连续的方式形成,但优选,上述第二突起部以在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之间形成有高度比第二突起部低的部分的方式形成于在周向上离开上述第一突起部的位置。
这样,因为第一突起部经由高度比第二突起部低的部分远离第二突起部,所以在第一突起部沿轴向被压缩变形时,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一突起部的释放空间起作用。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压缩第一突起部。
优选,上述第一突起部以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突起部也以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这样,因为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在周向等间隔地定位,所以在橡胶环沿轴向被压缩时,没有偏斜地均匀地被压缩。因此,电枢被吸附于转子的动作非常稳定。
上述金属环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具有粘合固定上述橡胶环的环状板部;和以覆盖上述橡胶环的外径侧的方式从上述环状板部的外缘沿轴向延伸的外侧筒部。
这样,万一在橡胶环的一部分破损而成为碎片时,因为金属环的外侧筒部挡住橡胶环碎片,所以能够防止橡胶环的碎片作为异物被排向金属环的外侧。
上述金属环能够还具有从上述环状板部的内缘向配置有橡胶环的一侧延伸的环状的内侧突起。
这样,万一在橡胶环的一部分破损而成为碎片时,能够通过内侧突起防止该碎片向金属环的径向内侧排出,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对于本发明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而言,因为上述橡胶环具有轴向厚度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使得与轴向的压缩量较小时相比,轴向的压缩量较大时,上述橡胶环在周向上较长的区域被压缩,所以沿轴向压缩上述橡胶环所需要的力的增加的方式如下,在橡胶环的轴向的压缩量较小的阶段缓慢,在橡胶环的轴向的压缩量较大的阶段变急。因此,在有效地减少电枢与转子的碰撞声的同时,能够使电枢被吸附于转子的动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将使图2的弹簧部件处于二者之间并在周向上对置的一对滚子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a)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b)是表示由于(a)所示的滚珠向各倾斜槽的最深部滚动而第一分割保持器和第二分割保持器相对旋转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将图1所示的缓冲部件的第一突起部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9是将图1所示的缓冲部件的第二突起部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取出图1所示的缓冲部件并从橡胶环一侧沿轴向观察的图。
图11是沿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0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装置中,电枢被拉向转子的力、弹簧负载和橡胶压缩负载的合力、弹簧负载以及橡胶压缩负载分别与电枢和转子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地如何变化的图。
图15是表示替代图10~图13所示的橡胶环使用与轴向的压缩量无关而轴向被压缩的区域的周向长度不变化的橡胶环的情况下,电枢被拉向转子的力、弹簧负载与橡胶压缩负载的合力、弹簧负载以及橡胶压缩负载分别与电枢和转子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地如何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装置。该旋转传递装置具有:外圈1;配置于外圈1的内侧的内侧部件2;组装于外圈1的内周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之间的多个滚子3a、3b;以及保持这些滚子3a、3b的滚子保持器4。在内侧部件2连接有输入轴5,在外圈1连接有输出轴6。输入轴5和输出轴6配置于同轴上。
输入轴5具有在外周形成有细齿的细齿轴部7。细齿轴部7嵌入在内侧部件2的中心形成的细齿孔8。通过该细齿轴部7与细齿孔8的嵌合,输入轴5以与内侧部件2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内侧部件2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输入轴5和内侧部件2为独立部件,但也可以将输入轴5和内侧部件2形成为没有接缝的一体部件。
输出轴6与外圈1一体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使输出轴6和外圈1为没有接缝的一体部件,但也可以使输出轴6和外圈1为独立部件,将该输出轴6以与外圈1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外圈1连接。在外圈1与内侧部件2之间,组装有将内侧部件2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圈1相对旋转的滚动轴承9。在收容旋转传递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筒状的壳体10的输出轴6侧的端部,组装有能够旋转地支承输出轴6的滚动轴承11。
如图2、图3所示,在内侧部件2的外周,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凸轮面12。凸轮面12由前方凸轮面12a、以及相对于前方凸轮面12a配置于内侧部件2的正转方向后方的后方凸轮面12b构成。在外圈1的内周设置有在径向上与凸轮面12对置的圆筒面13。
在凸轮面12与圆筒面13之间,组装有一对滚子3a、3b,上述一对滚子3a、3b将弹簧部件14夹在它们之间并沿周向对置。上述一对滚子3a、3b中的正转方向的前侧的滚子3a组装于前方凸轮面12a与圆筒面13之间,正转方向的后侧的滚子3b组装于后方凸轮面12b与圆筒面13之间。在上述一对滚子3a、3b之间,组装有沿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扩大的方向按压各滚子3a、3b的弹簧部件14。
前方凸轮面12a形成为与圆筒面13之间的径向的距离从滚子3a的位置朝向正转方向前方而逐渐变小。后方凸轮面12b形成为与圆筒面13之间的径向的距离随着从滚子3b的位置朝向正转方向后方而变小。在图中,使前方凸轮面12a和后方凸轮面12b形成为沿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不同的平面,前方凸轮面12a和后方凸轮面12b也能够以单一平面的正转方向的前侧部分成为前方凸轮面12a且后侧部分成为后方凸轮面12b的方式,形成于同一平面上。另外,前方凸轮面12a和后方凸轮面12b也能够为曲面,若为图示那样的平面则能够减少加工成本。
如图1~图3所示,滚子保持器4由对一对滚子3a、3b中的一方的滚子3a进行支承的第一分割保持器4A、和对另一方的滚子3b进行支承的第二分割保持器4B构成,上述一对滚子3a、3b使弹簧部件14处于它们之间并沿周向对置。第一分割保持器4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能够相对旋转地被支承,并且以与该相对旋转对应地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变化的方式分别独立支承一对滚子3a、3b。
第一分割保持器4A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柱部15a、和将上述柱部15a的端部彼此连结的环状的凸缘部16a。同样,第二分割保持器4B也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柱部15b、和将上述柱部15b的端部彼此连结的环状的凸缘部16b。
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柱部15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柱部15b以将一对滚子3a、3b从周向的两侧夹入的方式,插入到外圈1的内周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之间,上述一对滚子3a、3b使弹簧部件14处于它们之间并沿周向对置。
如图1所示,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以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相比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成为在轴向上靠近内侧部件2的一侧的朝向,沿轴向对置配置。而且,在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用于避免与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柱部15a发生干涉的切口17。
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的内周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的内周,分别被设置于输入轴5的外周的圆筒面18支承为能够旋转。由此,第一分割保持器4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能够在通过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扩大来使各滚子3a、3b卡合在圆筒面13与凸轮面12之间的卡合位置、和通过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变窄来使圆筒面13与凸轮面12之间的各滚子3a、3b的卡合解除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经由推力轴承19而被设置于输入轴5的外周的环状突起20沿轴向支承,由此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如图4所示,在内侧部件2的侧面固定有侧板21。侧板21具有位于两柱部15a、15b之间的止动片22,上述两柱部15a、15b将一对滚子3a、3b夹在它们之间并沿周向对置。该止动片22在两柱部15a、15b沿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变窄的方向移动时,止动片22的两侧的边缘抵挡各柱部15a、15b。由此,能够防止位于一对滚子3a、3b之间的弹簧部件14过度压缩而破损,并且能够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变窄时各滚子3a、3b相对于内侧部件2的位置固定。
如图5所示,侧板21具有保持弹簧部件14的弹簧保持片23。弹簧保持片23以在外圈1的内周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之间沿轴向延伸的方式与止动片22一体形成。弹簧保持片23配置为与在内侧部件2的外周的前方凸轮面12a与后方凸轮面12b之间形成的弹簧支承面24(参照图2)沿径向对置。在弹簧保持片23的与弹簧支承面24对置的对置面,形成有收容弹簧部件14的凹部25。弹簧部件14是螺旋弹簧。该弹簧保持片23通过凹部25限制弹簧部件14的移动,从而防止弹簧部件14沿轴向从外圈1的内周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之间脱落。
如图1所示,对于该旋转传递装置而言,作为用于使第一分割保持器4A以及第二分割保持器4B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结构,具有:被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的电枢30;与电枢30沿轴向对置配置的转子31;通过通电使电枢30吸附于转子31的电磁铁32;以及将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的动作转换为第一分割保持器4A以及第二分割保持器4B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动作的滚珠坡道机构33。
电枢30具有环状的圆盘部34、和以从圆盘部34的外周沿轴向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的圆筒部35。在电枢30的圆筒部35,压入有以从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的外周沿轴向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的圆筒部36,通过该压入,电枢30以沿轴向与第二分割保持器4B一体移动的方式与第二分割保持器4B连结。另外,电枢30被设置于输入轴5的外周的圆筒面37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沿轴向能够移动。这里,电枢30由于在沿轴向分离的两处位置(即电枢30的内周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内周)沿轴向能够移动地支承,所以能够防止电枢30的姿势相对于轴直角方向倾斜。
转子31配置于电枢30与电磁铁32之间。另外,转子31由于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与输入轴5的外周嵌合,所以以沿轴向和周向中的任一方向都不移动的方式被输入轴5的外周支承。转子31以及电枢30由具有强磁性的金属形成。在转子31的与电枢30对置的对置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通转子31并且沿圆周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孔38。
电磁铁32具有螺线圈39、和卷绕有螺线圈39的励磁铁芯40。励磁铁芯40插入壳体10的输入轴5侧的端部,通过挡圈41防止脱落。在励磁铁芯40的内周设置有能够旋转地支承输入轴5的滚动轴承42。对于该电磁铁32而言,通过向螺线圈39通电,形成在励磁铁芯40、转子31以及电枢30的磁路,使电枢30吸附于转子31。此时,电枢30的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和转子31的与电枢30对置的对置面面接触的状态。
如图6以及图7(a)、(b)所示,滚珠坡道机构33由以下部分构成:在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的与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对置的对置面设置的倾斜槽43a;在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的与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对置的对置面设置的倾斜槽43b;以及组装于倾斜槽43a与倾斜槽43b之间的滚珠44。倾斜槽43a和倾斜槽43b形成为分别沿周向延伸。另外,倾斜槽43a形成为具有以从轴向深度最深的最深部45a朝向周向的一个方向而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的槽底46a的形状,倾斜槽43b也形成为具有以从轴向深度最深的最深部45b朝向周向的另一方向而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的槽底46b的形状。滚珠44配置为被夹在槽底46a与槽底46b之间。
该滚珠坡道机构33以如下方式动作:当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向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沿轴向移动时,滚珠44向各倾斜槽43a、43b的最深部45a、45b滚动,由此第一分割保持器4A与第二分割保持器4B相对旋转,其结果,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柱部15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柱部15b向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变窄的方向移动。
电枢30基于弹簧部件14的力向远离转子31的方向被施力。即,图2所示的弹簧部件14向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扩大的方向按压各滚子3a、3b的力传递至第一分割保持器4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进而,第一分割保持器4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所承受的周向的力通过图6以及图7(a)、(b)所示的滚珠坡道机构33转换为远离转子31的方向的轴向的力并被传递至第二分割保持器4B。这里,如图1所示,因为电枢30被固定于第二分割保持器4B,所以,结果,电枢30基于从弹簧部件14经由滚珠坡道机构33传递的力而成为被向远离转子31的方向施力的状态。
如图1所示,在电枢30与转子31之间,设置有吸收电枢30被吸附至转子31时的冲击的缓冲部件50。
如图8、图9所示,缓冲部件50由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于电枢30的金属环51、以及以随着电枢30靠近转子31而在电枢30与金属环51之间沿轴向被压缩的方式固定于金属环51的橡胶环52构成。金属环51由不锈钢(例如SUS304)形成。橡胶环52由橡胶(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形成。
金属环51具有:粘合固定橡胶环52的环状板部53;以覆盖橡胶环52的外径侧的方式从环状板部53的外缘沿轴向延伸的外侧筒部54;以及从环状板部53的内缘向配置有橡胶环52的一侧延伸的环状的内侧突起55。
另一方面,在电枢30的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向电枢30的外周敞开而形成的环状凹部56、以及与环状凹部56的内径侧邻接形成的环状槽57。而且,该金属环51以环状板部53与电枢30的环状凹部56将橡胶环52夹在它们之间并沿轴向对置并且外侧筒部54与电枢30的外周沿径向对置的方式,安装于电枢30。这里,在停止向电磁铁32通电而使电枢30远离转子31时,环状板部53基于橡胶环52的弹性复原力而成为相比电枢30的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向转子31一侧突出的状态。
如图8所示,在金属环51的外侧筒部54,形成有与形成于电枢30的外周的圆周槽58卡合的防脱突起59。防脱突起59通过与圆周槽58的靠近转子31一侧的内侧面60接触,来限制金属环51向接近转子31的方向的移动范围,防止缓冲部件50从电枢30脱落。防脱突起59以不产生沿径向贯通外侧筒部54的开口的方式冲压外侧筒部54而形成。
电枢30的外周的圆周槽58形成为相对于防脱突起59具有游隙的形状,以便允许金属环51伴随着橡胶环52的轴向的压缩而沿轴向移动。即,电枢30的外周的圆周槽58的槽宽度设定为比防脱突起59的轴向的宽度大,以便防脱突起59能够在圆周槽58内向远离转子31的方向移动。由此,在橡胶环52沿轴向被压缩时,能够防止防脱突起59与圆周槽58的远离转子31一侧的内侧面61干涉,金属环51伴随橡胶环52的压缩能够沿轴向移动。
电枢30的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的环状槽57以沿轴向与金属环51的内侧突起55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内侧突起55与环状槽57之间设置有轴向的缝隙,以便在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时内侧突起55不与环状槽57的内表面接触。另外,金属环51的内侧突起55形成为在防脱突起59与圆周槽58的靠近转子31一侧的内侧面60接触的状态下,内侧突起55的前端位于环状凹部56内(即,内侧突起55的前端位于相比电枢30的与转子31对置的对置面靠内侧的位置)。
橡胶环52硫化粘合于金属环51的环状板部53的与转子31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橡胶环52具有轴向厚度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使得与轴向的压缩量较小时相比,轴向的压缩量较大时,上述橡胶环52在周向上较长的区域被压缩。
作为具有这样的形状的橡胶环52,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3所示,采用如下结构,其具备:具有固定的轴向厚度的环状的基座部6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基座部62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一突起部63;以及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基座部62具有比第一突起部63低的高度地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二突起部64。即,在沿轴向压缩橡胶环52时,当该压缩量比较小时,仅第一突起部63与第二突起部64中的第一突起部63的被沿轴向压缩,当压缩量比较大时,第一突起部63和第二突起部64均被沿轴向压缩。基座部62为随着靠近环状板部53而径向的宽度变大的剖面梯形。由此,防止橡胶环52沿轴向被压缩时基座部62相对于轴向倾斜,防止第一突起部63和第二突起部64倾倒。
如图10所示,第一突起部63和第二突起部64配置于同一圆周上。而且,第一突起部63的周向的长度设定为第一突起部63在整周上所占的比例为10~20%的范围,第二突起部64的周向的长度设定为第二突起部64在整周上所占的比例为50~75%的范围。第一突起部63以在周向等间隔的方式配置,第二突起部64也以在周向上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第二突起部64以在第一突起部63与第二突起部64之间形成有高度比第二突起部64低的部分65的方式形成于在周向上远离第一突起部63的位置。即,在第一突起部63与第二突起部64之间形成有高度比第二突起部64低的部分65(图中高度与基座部62相同的部分),以使第一突起部63与第二突起部64之间不连续。
如图8所示,第一突起部63的高度设定为即使在防脱突起59与圆周槽58的靠近转子31一侧的内侧面60接触的状态下第一突起部63也不与环状凹部56的内表面分离而保持接触的程度的高度。由此,防止在电枢30从转子31远离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50的晃动。
对该旋转传递装置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停止向电磁铁32通电时,该旋转传递装置成为在外圈1与内侧部件之间传递旋转的卡合状态。即,在停止向电磁铁32通电时,电枢30基于弹簧部件14的力而成为远离转子31的状态。另外,此时,基于沿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扩大的方向按压各滚子3a、3b的弹簧部件14的力,成为正转方向的前侧的滚子3a卡合在外圈1的内周的圆筒面13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的前方凸轮面12a之间并且正转方向的后侧的滚子3b卡合在外圈1的内周的圆筒面13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的后方凸轮面12b之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内侧部件2向正转方向旋转,则该旋转经由正转方向的后侧的滚子3b从内侧部件2传递至外圈1。另外,若内侧部件2向反转方向旋转,其旋转经由正转方向的前侧的滚子3a从内侧部件2传递至外圈1。
另一方面,在向电磁铁32通电时,该旋转传递装置成为外圈1与内侧部件2之间的旋转传递被切断的卡合解除状态(空转状态)。即,若对电磁铁32通电,则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与该电枢30的动作连动,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凸缘部16b向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凸缘部16a沿轴向移动。此时,滚珠坡道机构33的滚珠44向各倾斜槽43a、43b的最深部45a、45b滚动,由此第一分割保持器4A与第二分割保持器4B相对旋转。而且,通过该第一分割保持器4A与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相对旋转,第一分割保持器4A的柱部15a和第二分割保持器4B的柱部15b向一对滚子3a、3b的间隔变窄的方向按压各滚子3a、3b,其结果,成为外圈1的内周的圆筒面13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的前方凸轮面12a之间的正转方向的前侧的滚子3a的卡合被解除并且外圈1的内周的圆筒面13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的后方凸轮面12b之间的正转方向的后侧的滚子3b的卡合也被解除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旋转被输入至内侧部件2,该旋转也不从内侧部件2传递至外圈1,内侧部件2进行空转。
然而,在向电磁铁32通电时,不仅对电枢30作用有通过向电磁铁32通电而被拉向转子31的力,也作用有通过橡胶环52和弹簧部件14而远离转子31的方向的力。而且,由于通过向电磁铁32通电而电枢30被拉向转子31的力超过通过橡胶环52和弹簧部件14而远离转子31的方向的力,从而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
这里,如图14、图15所示,由于向电磁铁32的通电而电枢30被拉向转子31的力,与电枢30与转子31的距离相对应地变化,并随着电枢30靠近转子31而增加。该增加的方式为在电枢30离转子31比较远时缓慢,在电枢30比较靠近转子31时变急。换句话说,有电枢30越靠近转子31加速越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电枢30被弹簧部件14向远离转子31的方向施力的力(以下称为“弹簧负载”)、沿轴向压缩橡胶环52所需要的力(以下称为“橡胶压缩负载”)也随着电枢30靠近转子31而增加。而且,弹簧负载的增加方式大致固定,为直线性。橡胶压缩负载的增加方式在使用与轴向的压缩量无关而沿轴向被压缩的区域的周向长度不变化的橡胶环(例如,轴向厚度在整周上固定的橡胶环)的情况,如图15所示大致固定,为直线性。
因此,假如替代上述实施方式的橡胶环52,使用与轴向的压缩量无关而沿轴向被压缩的区域的周向长度不变化的橡胶环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电枢30与转子31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阶段(图中用附图标记A表示的区域),电枢30从橡胶环52和弹簧部件14受到的远离转子31的方向的力(弹簧负载+橡胶压缩负载)有可能暂时超过电枢30通过向电磁铁32通电而被拉向转子31的力(基于电磁铁的吸引力)。此时,电枢30未被吸附于转子31,电枢30的动作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传递装置中,因为使用轴向厚度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以使得与轴向的压缩量较小时相比轴向的压缩量较大时在周向上较长的区域被压缩的橡胶环52,所以如图14所示那样在橡胶环52的轴向的压缩量较小的阶段(即,第一突起部63沿轴向被压缩,第二突起部64沿轴向未被压缩的阶段。在图14中,电枢30与转子31之间的间隙大约相当于0.2mm~0.5mm的阶段),橡胶压缩负载的增加的方式缓慢,在橡胶环52的轴向的压缩量较大的阶段(即,第一突起部63和第二突起部64双方沿轴向被压缩的阶段。在图14中,电枢30与转子31之间的间隙大约相当于0mm~0.2mm的阶段),橡胶压缩负载的增加方式变急。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在电枢30通过向电磁铁32通电而向转子31被吸附时,电枢30从橡胶环52和弹簧部件14受到的远离转子31的方向的力(弹簧负载+橡胶压缩负载)超过电枢30通过向电磁铁32通电而被吸附于转子31的力(基于电磁铁的吸引力),其结果,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的动作稳定。另外,有效地抑制在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之前的电枢30的加速,能够有效地减少电枢30与转子31的碰撞声。
并且,在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时,电枢30或者转子31不与橡胶环52直接接触,而经由金属环51间接地与橡胶环52接触,所以与金属制的弹性部件相比较能够使用冲击吸收性能优异的橡胶环52,并且能够确保该橡胶环52的耐久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传递装置中,如图10~图13所示,采用具备如下部件的橡胶环52:具有固定的轴向厚度的环状的基座部6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基座部62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一突起部63;以及在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基座部62具有比第一突起部63低的高度地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二突起部64,所以通过使第一突起部63和第二突起部64的尺寸(特别是周向长度)分别变化,而能够容易地调节沿轴向压缩橡胶环52所需要的力的增加方式。
第一突起部63和第二突起部64也能够形成为在周向上没有缝隙地连续,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以在第一突起部63与第二突起部64之间形成有高度比第二突起部64低的部分65的方式在周向上远离第一突起部63的位置形成第二突起部64。这样,因为第一突起部63经由高度比第二突起部64低的部分65远离第二突起部64,所以在第一突起部63沿轴向被压缩变形时,第一突起部63与第二突起部64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一突起部63的释放空间起作用。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压缩第一突起部6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传递装置中,如图10所示,因为第一突起部63和第二突起部64都沿周向等间隔配置,所以在橡胶环52沿轴向被压缩时,不偏斜地均匀地被压缩。因此,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的动作非常稳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传递装置中,如图8、图9所示,因为金属环51具有以覆盖橡胶环52的外径侧的方式延伸的外侧筒部54,所以在万一橡胶环52的一部分破损而成为碎片时,其碎片被金属环51的外侧筒部54挡住,能够防止橡胶环52的碎片作为异物向金属环51的外侧排出。其结果,能够防止由橡胶环52的碎片的混入引起的滚子3a、3b的卡合不良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传递装置中,金属环51因为具有从环状板部53的内缘延伸的环状的内侧突起55,所以在万一橡胶环52的一部分破损而成为碎片时,能够防止该碎片向金属环51的径向内侧排出。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橡胶环52的碎片的混入引起的滚子3a、3b的卡合不良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枢30安装缓冲部件50,但也可以替代电枢30而在转子31安装缓冲部件5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电枢30被吸附于转子31的动作转换为滚子保持器4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的动作的动作转换机构,采用滚珠坡道机构33,也能够采用其他方式的动作转换机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专利文献2那样的离合器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圈1的内周设置圆筒面13,在内侧部件2的外周设置凸轮面12,但也可以在外圈1的内周设置凸轮面12(前方凸轮面12a和后方凸轮面12b),在内侧部件2的外周设置圆筒面13,在外圈1的内周的凸轮面12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的圆筒面13之间组装一对滚子3a、3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组装于外圈1的内周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之间的卡合件,采用滚子3a、3b,但也能够采用滚子以外的卡合件。例如,在形成于外圈1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形成于内侧部件2的外周的圆筒面之间,以在直立状态下卡合在外圈1的内周与内侧部件2的外周之间且在倒伏状态下卡合被解除的方式,组装有具有高度尺寸与姿势相对应的变化的形状的多个支柱(未图示)。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点上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圈;2…内侧部件;3a、3b…滚子;4…滚子保持器;14…弹簧部件;30…电枢;31…转子;32…电磁铁;33…滚珠坡道机构;50…缓冲部件;51…金属环;52…橡胶环;53…环状板部;54…外侧筒部;55…内侧突起;62…基座部;63…第一突起部;64…第二突起部;65…高度比第二突起部64低的部分。

Claims (7)

1.一种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具有:
电枢(30),其被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
转子(31),其以沿轴向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并在轴向上与上述电枢(30)对置配置;
弹簧部件(14),其将上述电枢(30)向远离上述转子(31)的方向施力;以及
电磁铁(32),其通过通电使上述电枢(30)吸附于上述转子(31),
上述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枢(30)与上述转子(31)之间,设置有吸收上述电枢(30)因上述电磁铁(32)的通电而被吸附于上述转子(31)时的冲击的缓冲部件(50),
该缓冲部件(50)由金属环(51)和橡胶环(52)构成,上述金属环(51)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于上述电枢(30)和上述转子(31)中的任一方的部件,上述橡胶环(52)以随着上述电枢(30)靠近上述转子(31)而在上述电枢(30)和上述转子(31)中的支承上述金属环(51)的一方的部件、与上述金属环(51)之间沿轴向被压缩的方式,设置于两部件之间,
以在上述电枢30因上述电磁铁(32)的通电而被吸附于上述转子(31)时,上述电枢(30)或者上述转子(31)不与上述橡胶环(52)直接接触,而经由上述金属环(51)间接地与上述橡胶环(52)接触的方式,将上述金属环(51)配置于上述电枢(30)与上述转子(31)之间,
上述橡胶环(52)具有轴向厚度沿着周向变化的形状,使得与轴向的压缩量较小时相比,轴向的压缩量较大时,上述橡胶环(52)在周向上较长的区域被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橡胶环(52)具备:具有固定的轴向厚度的环状的基座部(6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上述基座部(62)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一突起部(63);以及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上述基座部(62)具有比上述第一突起部(63)低的高度地沿轴向突出形成的第二突起部(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突起部(64)以在第一突起部(63)与第二突起部(64)之间形成有高度比第二突起部(64)低的部分(65)的方式形成于在周向上离开上述第一突起部(63)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突起部(63)以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突起部(64)也以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突起部(63)以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突起部(64)也以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环(51)具有粘合固定上述橡胶环(52)的环状板部(53);和以覆盖上述橡胶环(52)的外径侧的方式从上述环状板部(53)的外缘沿轴向延伸的外侧筒部(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环(51)还具有从上述环状板部(53)的内缘向配置有橡胶环(52)的一侧延伸的环状的内侧突起(55)。
CN201811307174.7A 2014-01-30 2015-01-26 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 Active CN109458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5760A JP6251063B2 (ja) 2014-01-30 2014-01-30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4-015760 2014-01-30
CN201580006323.4A CN105940233B (zh) 2014-01-30 2015-01-26 旋转传递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6323.4A Division CN105940233B (zh) 2014-01-30 2015-01-26 旋转传递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8405A true CN109458405A (zh) 2019-03-12
CN109458405B CN109458405B (zh) 2020-06-23

Family

ID=5375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6323.4A Active CN105940233B (zh) 2014-01-30 2015-01-26 旋转传递装置
CN201811307174.7A Active CN109458405B (zh) 2014-01-30 2015-01-26 电枢与转子的吸附构造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6323.4A Active CN105940233B (zh) 2014-01-30 2015-01-26 旋转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8281B2 (zh)
EP (2) EP3101297B1 (zh)
JP (1) JP6251063B2 (zh)
CN (2) CN105940233B (zh)
WO (1) WO20151153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4622B2 (ja) * 2015-10-28 2020-04-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伝達装置
WO2019101298A1 (de) * 2017-11-21 2019-05-31 Gkn Automotive Lt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ktuators für eine kupplung
CN108317184B (zh) * 2018-01-26 2020-09-15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轴间单向离合器
JP2019211057A (ja) * 2018-06-08 2019-12-12 Ntn株式会社 アーマチュアの緩衝構造、回転伝達装置、および回転制動装置
CN110657173B (zh) * 2019-08-21 2020-10-27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内星轮超越离合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4426A (ja) * 1996-08-09 1998-02-24 Zexel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CN101589537A (zh) * 2007-02-06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转子构造及磁设备
JP200929365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0014137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CN102396133A (zh) * 2009-04-17 2012-03-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5223A (en) * 1969-06-09 1971-02-23 Pitts Ind Inc Resilient lining for magnetic clutch
JPH10184729A (ja) * 1996-12-26 1998-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1280386A (ja) 2000-03-29 2001-10-10 Tokai Rubber Ind Ltd 筒型マウント
JP4622979B2 (ja) * 2006-09-29 2011-02-0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筒型防振装置用ストッパ並びに筒型防振組付体
JP2009008172A (ja) 2007-06-28 2009-01-15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9299829A (ja) 2008-06-16 2009-12-24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WO2009148014A1 (ja) 2008-06-04 2009-12-10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JP5785002B2 (ja) * 2011-06-28 2015-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係合装置
CN202149171U (zh) 2011-07-15 2012-02-22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缓冲装置及其安装结构
JP6093582B2 (ja) * 2013-01-30 2017-03-08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JP6335028B2 (ja) * 2014-06-04 2018-05-30 Ntn株式会社 電磁連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4426A (ja) * 1996-08-09 1998-02-24 Zexel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CN101589537A (zh) * 2007-02-06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转子构造及磁设备
JP200929365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0014137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CN102396133A (zh) * 2009-04-17 2012-03-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0233A (zh) 2016-09-14
EP3101297B1 (en) 2018-05-09
CN109458405B (zh) 2020-06-23
US10408281B2 (en) 2019-09-10
JP6251063B2 (ja) 2017-12-20
US20170009821A1 (en) 2017-01-12
EP3369958B1 (en) 2019-07-10
JP2015140911A (ja) 2015-08-03
WO2015115352A1 (ja) 2015-08-06
EP3101297A1 (en) 2016-12-07
EP3369958A1 (en) 2018-09-05
CN105940233B (zh) 2018-11-30
EP3101297A4 (en)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0233B (zh) 旋转传递装置
US8944947B2 (en) Pulley unit
JPH0575551U (ja) ローディングカム装置
JP2009293679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9293759A (ja) 回転伝達装置
CN106164523B (zh) 旋转传递装置
CN106574717B (zh) 磁锁止装置以及驻车装置
EP2952767A1 (en) Rotation transmitting device
US20170016523A1 (en) Wave generator and strain wave gear device
CN105934601B (zh) 旋转传递装置
JP5179953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3903157B2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
JP6267962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EP1041305B1 (en) One-way clutch
JP6385104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1116065A (ja) ローラクラッチ
JP2017040336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312994A (ja) 直動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2002039228A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2018048744A (ja) アーマチュアとロータの吸着構造
JP2019011868A (ja) 電磁石によるアーマチュアの吸着構造
JPH11223228A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およびプーリユニット
JP2001355653A (ja) クラッチ
JP2001182675A (ja) スクロール型ポンプ
JP2006177439A (ja) 直動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